第一篇:《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学 分:2.5
总 学 时:32(授课:28;实验:4)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等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为工程学基础课。做为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有合理选择、正确使用材料的能力。因此,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材料方面基本理论,具有解决工程实践中关于如何选用材料、确定热处理方法、安排某零件的工艺路线等问题的能力。
二、先修课程
材料力学、物理化学、传热学、有机化学等
三、教学基本要求
※金属的晶体结构、结晶、塑性变形及再结晶
要求学生了解金属的晶体结构、金属结晶、塑性变形及再结晶的概念,了解冷、热加工的基本概念;理解结晶的条件及结晶过程、实际金属晶体中的晶体缺陷、塑性变形及再结晶的实质;熟练掌握常用金属的三种典型晶体结构及金属晶体中晶面和晶向的表示方法。※二元合金的相图及结晶
要求学生了解固溶体及间隙化合物的结构、性能;理解二元合金相图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三种基本相图、典型合金的平衡结晶过程、杠杆定律;掌握合
金相图与组织、成分及性能的关系。※铁碳合金及铁碳相图
要求学生了解Fe-Fe3C系合金的组元与基本相、碳钢及其常存杂质。理解Fe-Fe3C相图及七种典型铁碳合金的平衡结晶;掌握含碳量对铁碳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钢的热处理
要求学生了解热处理的基本概念及分类、加热温度及常见的缺陷。理解钢在加热时的转变、钢在冷却时的转变;熟练掌握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等热处理工艺;掌握钢的淬透性的概念。熟练掌握钢的化学热处理。掌握如何根据技术要求正确选择合适的热处理工艺。※合金钢
要求学生了解各种合金钢的分类、牌号。理解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钢的四种强化机制。重点掌握合金钢在生产中的应用。※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要求学生了解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牌号与应用。理解有色合金中其它加入元素的作用;掌握常用有色合金及滑动轴承合金在生产中的应用。
四、教学内容
㈠ 金属的晶体结构、结晶、塑性变形及再结晶 8学时1、3
2、金
属的结金属的晶
体
结
构
晶
3、金属的塑
性
变
形
及
再
结
晶
(3)⑴单晶
体
金
属的塑
性
变
形 ⑵塑性变形0.5 ⑶金属及1 ⑷金0.5 ㈡ 二元4学时
1、合金中1.5
2、匀0.5
3、共0.5
4、包0.5
5、共析相图 对
金
属
组
合金的属的合金的的相
及
晶
晶
晶
与
含
有
稳
织
和
性
能的影
复
与
再
结
热
加
相
图
及
结
相
图的建
相
相
相
定
化
合物的相
响晶工晶立图图图图3
回
0.5
6、合金的性
能
与
相
图的关
系
0.5 ㈢4学时
1、Fe-Fe3C系
合金的组
元
与
基
本 铁碳
合金
及
铁
碳
相
图
相
0.52、1
3、1
4、典型铁
碳
合金的平
衡
结
晶
过Fe-Fe3C
相
图
程
含碳量与铁碳合金平衡组织、机械性能的关系
0.55、1 ㈣6学时1、1
2、1
3、钢的退
火
和
正钢在冷
却
时的转钢在加
热
时的组
织
转
钢的热
处碳钢
及
其常
存
杂
质
理
变
变
火4、1
5、钢的表
面
热
处
理
与
化
学
热
处钢的淬
火
与
回
火
理 ㈤4学时
1、概2
2、合1
3、合0.5
4、特0.5 ㈥
2学时
1、铝0.5
2、铜0.5
3、钛
金
金
殊有
色
及
及
及
合金
结
工
性
属
及
其其
其金
构
具
能
其合合合合钢
述
钢
钢
钢
金
金
金
金
0.25
4、镁
及
其合金
0.25
5、轴
承
合金
0.5
五、教学参考书
胡赓祥,钱苗根.金属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崔忠圻.金属学与热处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侯增寿,卢光熙.金属学原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郑明新.工程材料.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 郑明新,朱张校.工程材料习题与辅导.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胡光立,谢希文.钢的热处理.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 戚正风.金属热处理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 夏立芳.金属热处理工艺学.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86 何世禹.机械工程材料.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0 史美堂.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大连工学院金相教研室.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相瑜才,孙维连.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工程材料).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郑章耕.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工艺基础.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7 赵品,谢辅洲,孙文山.材料科学基础.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石德珂.材料科学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6
王晓敏.工程材料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丁厚福,王立人.工程材料.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鞠鲁粤.机械制造基础(第二版).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刘永铨.钢的热处理.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1 崔崑.钢铁材料及有色金属材料.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1
第二篇:《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学 分:2.5
总 学 时:32(授课:28;实验:4)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等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为工程学基础课。做为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有合理选择、正确使用材料的能力。因此,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材料方面基本理论,具有解决工程实践中关于如何选用材料、确定热处理方法、安排某零件的工艺路线等问题的能力。
二、先修课程
材料力学、物理化学、传热学、有机化学等
三、教学基本要求
※金属的晶体结构、结晶、塑性变形及再结晶
要求学生了解金属的晶体结构、金属结晶、塑性变形及再结晶的概念,了解冷、热加工的基本概念;理解结晶的条件及结晶过程、实际金属晶体中的晶体缺陷、塑性变形及再结晶的实质;熟练掌握常用金属的三种典型晶体结构及金属晶体中晶面和晶向的表示方法。※二元合金的相图及结晶
要求学生了解固溶体及间隙化合物的结构、性能;理解二元合金相图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三种基本相图、典型合金的平衡结晶过程、杠杆定律;掌握合金相图与组织、成分及性能的关系。
※铁碳合金及铁碳相图
要求学生了解Fe-Fe3C系合金的组元与基本相、碳钢及其常存杂质。理解Fe-Fe3C相图及七种典型铁碳合金的平衡结晶;掌握含碳量对铁碳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钢的热处理
要求学生了解热处理的基本概念及分类、加热温度及常见的缺陷。理解钢在加热时的转变、钢在冷却时的转变;熟练掌握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等热处理工艺;掌握钢的淬透性的概念。熟练掌握钢的化学热处理。掌握如何根据技术要求正确选择合适的热处理工艺。※合金钢
要求学生了解各种合金钢的分类、牌号。理解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钢的四种强化机制。重点掌握合金钢在生产中的应用。※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要求学生了解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牌号与应用。理解有色合金中其它加入元素的作用;掌握常用有色合金及滑动轴承合金在生产中的应用。
四、教学内容
㈠ 金属的晶体结构、结晶、塑性变形及再结晶 8学时
1、金属的晶体结构 3
2、金属的结晶 2
3、金属的塑性变形及再结晶(3)⑴单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 1 ⑵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0.5 ⑶金属及合金的回复与再结晶 1 ⑷金属的热加工 0.5 ㈡ 二元合金的相图及结晶 4学时
1、合金中的相及相图的建立 1.5
2、匀晶相图 0.5
3、共晶相图 0.5
4、包晶相图 0.5
5、共析相图与含有稳定化合物的相图 0.5
6、合金的性能与相图的关系 0.5 ㈢ 铁碳合金及铁碳相图 4学时
1、Fe-Fe3C系合金的组元与基本相 0.5
2、Fe-Fe3C相图 1
3、典型铁碳合金的平衡结晶过程 1
4、含碳量与铁碳合金平衡组织、机械性能的关系 0.5
5、碳钢及其常存杂质 1 ㈣ 钢的热处理 61、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1
2、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1
3、钢的退火和正火 1
4、钢的淬火与回火 1
5、钢的表面热处理与化学热处理 2 ㈤ 合金钢
41、概述 2
2、合金结构钢 1
3、合金工具钢 0.5
4、特殊性能钢 0.5 ㈥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21、铝及其合金 0.5
2、铜及其合金 0.5
3、钛及其合金 0.25
4、镁及其合金 0.25
5、轴承合金 0.5
五、教学参考书
胡赓祥,钱苗根.金属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崔忠圻.金属学与热处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侯增寿,卢光熙.金属学原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郑明新.工程材料.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 郑明新,朱张校.工程材料习题与辅导.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胡光立,谢希文.钢的热处理.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 戚正风.金属热处理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 夏立芳.金属热处理工艺学.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86 何世禹.机械工程材料.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0 史美堂.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大连工学院金相教研室.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相瑜才,孙维连.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工程材料).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郑章耕.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工艺基础.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7 学时 学时 学时 2
1998 赵品,谢辅洲,孙文山.材料科学基础.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石德珂.材料科学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王晓敏.工程材料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丁厚福,王立人.工程材料.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鞠鲁粤.机械制造基础(第二版).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刘永铨.钢的热处理.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1 崔崑.钢铁材料及有色金属材料.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1 3
第三篇:0904050工程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904050
课程中文名称:工程生理学
课程英文名称:Engineering Physiology
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程
开课专业:生物医学工程
开课学期:5
总学时:40(其中理论32学时,实验8)
总学分:2.5
二、课程目的工程生理学是研究生物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了通向服务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工程生理学课程的教学任务不仅着重使学生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同时为后续课程如医学概论、医学成像技术、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医学仪器及设备、生物医学材料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含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体各系统、器官正常的生理功能,人体功能活动的一般规律,同时掌握工程生理学分析方法,建立良好的理论基础,具备基本的实践能力,并与理工科的教学实践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3学时)
1了解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内容、方法,熟悉细胞膜的结构功能(1学时)2掌握细胞兴奋性、生物电现象(1学时)
3熟悉肌细胞的收缩功能(1学时)
第二章血液(3学时)
1了解血液的组成、特性(1学时)
2掌握血细胞特点及功能(1学时)
3熟悉生理止血与凝血机制,掌握血型与输血原则(1学时)
第三章血液循环(4学时)
1掌握心脏泵血功能及评价(1学时)
2掌握心脏电生理机制及心脏电节律产生(2学时)
3了解各种血管生理,熟悉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器官循环(1学时)
第四章呼吸(3学时)
1了解呼吸各环节的基本过程。掌握肺通气和肺换气的原理及肺功能的评定(1学时)2熟悉气体的运输形式及特点(1学时)
3掌握呼吸节律产生及呼吸运动的调节(1学时)
第五章消化(3学时)
1概述,掌握消化的概念,平滑肌的特性及消化道平滑肌的活动(0.5学时)
2了解食物消化的基本过程,掌握胃、小肠内消化、内分泌功能及其调节(2学时)3熟悉食物中各种成分的吸收机制(0.5学时)
第六章尿的生成和排出(3学时)
1了解肾脏功能解剖及肾血流量特点(0.5学时)
2掌握肾小球的滤过过程及影响因素,掌握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功能特点,熟悉尿液的浓缩与稀释机制(2学时)
3熟悉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肾脏功能的研究方法。了解尿的排出(0.5学时)
第七章感觉器官的功能(3学时)
1掌握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0.5学时)
2掌握视觉器官的感受原理及基本的检测手段;掌握听觉器官的感受原理及基本的检测手段;掌握前庭器官的感受原理及基本的检测手段(2学时)
3熟悉嗅觉与味觉及皮肤感觉的感受原理(0.5学时)
第八章神经系统的功能(8学时)
1了解神经元概念,熟悉神经元活动、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2学时)
2掌握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及对躯体运动的调节(2学时)
3熟悉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1学时)
4掌握大脑的高级功能及基本原理(2学时)
5熟悉脑功能研究方法(1学时)
第九章内分泌系统(2学时)
1概述,了解激素的一般特性(0.5学时)
2掌握几种主要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1.5学时)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含现代化教学手段及研究性教学方法))
上课采用多媒体教学,辅以教学录像,采用讲授与讨论结合的方式,结合临床案例,使同学们能对生理学的知识有深入的认识。
六、实验(或)上机内容
实验一:肌电图的测定。学习肌电图的测定方法,了解不同情况下肌电图的变化。实验二:视野测定及声音传导途径检测。学习视野计的使用方法,测定正常人白、红、黄、绿各色视野;采用音叉振动法检查声音空气传导和骨传导的特点。
实验三:家兔血压的调节。以动脉血压为指标,在整体条件下,施加某些因素,观察神
经、体液因素对心、血管的调节作用。(选做实验)
实验四:肺通气量的测定及呼吸运动的调节。了解人体肺通气量的测定方法和正常通气
量。观察不同条件下呼吸运动的变化。(选做实验)
七、先修课程
人体解剖学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 姚泰.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年5月第6版.[2] 姚泰,罗自强.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3] Walter Boron.Medical Physiology[M].USA: Saunders, 2002.九、课程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为开卷考试,为百分制,其中试卷成绩占70分,平时成绩占30分。
撰写人签字:院(系)教学院长(主任)签字:
第四篇:《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Engineering Drawing
课程代码:04100130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理论课/必修 适用专业:非机械类 总学分数:3.0 总学时数:48 修订年月:2010年11月 编写年月:2007年8月 执 笔:莫春柳
课程简介(中文):《工程制图》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理论和方法,是一门面向工科非机械类专业开设的、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理论课。课程以平行投影理论为基础,讲授工程图形成的基本原理,介绍相关国家标准,介绍专业图样的绘制和阅读方法。课程包括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能力的训练。
课程简介(英文):The curriculum of Engineering Drawing studies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making and reading engineering drawing.It is a basic specialty course, especially emphasizing practical using.The curriculum is designed for students study technology but in non-mechanical major.Based on the theory of parallel projection, the curriculum teaches the basic theory of making an engineering drawing, introduces related national criterion(GB), and also introduces the making and reading method of specialty drawings.The curriculum includes the training of the skills in manual drawing and the abilities in computer aided drawing.一、课程目的: 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掌握正确表达工程设计思想的基本方法,掌握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提高工科类学生的工程素质。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4学时)
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 手工绘图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几何图形的画法; 绘图的方法和步骤。
本章知识点:国标的基本规定,几何图形的画法。第二章 投影基本知识(10学时)
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 直线与平面的相对位置; 基本立体的投影;
立体表面的交线。
本章知识点:正投影法则,点、线、面的投影特性,直角三角形法求直线实长,直角投影定理,几何元素相对位置的判断方法,直线与平面相交问题特殊情况求解,立体(平面体、回转体)的投影,求立体表面上的点和线,求截交线和相贯线。第三章
组合体的视图及其尺寸标注(6学时)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特性; 形体分析与线面分析; 画组合体的视图; 读组合体的视图; 组合体的尺寸注法
本章知识点:三视图的形成和特性,形体分析法,线面分析法,组合体视图的绘图与读图,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第四章 轴测图(2学时)
轴测图的基本知识,包括轴测图的形成原理、基本参数和分类; 正等轴测图的基本参数和作图方法; 斜二测轴测图的基本参数和作图方法。
本章知识点:正等测、斜二测的基本参数和作图方法。第五章 机件的表达方法(8学时)
视图(包括基本视图、向视图、斜视图和局部视图); 剖视图(包括剖视图的概念、分类、画法、标注); 断面图(包括移出断面和重合断面的画法、标注); 国家标准规定的简化画法和其他的规定画法。
本章知识点:各种视图的概念、画法和标注;剖视图的概念、画法和标注;断面的概念、画法和标注;局部放大图的画法和标注;机件上的肋、轮辐及薄板的剖视表达。第六章 标准件和常用件(4学时)
标准件和常用件的概念; 螺纹的规定画法和标注;
常用螺纹紧固件的规定画法和标注; 齿轮的几何要素和规定画法; 键和销
本章知识点:螺纹的规定画法和标注;确定螺栓杆部长度、螺柱伸出端长度的方法;螺钉、螺栓、螺柱连接的装配过程和装配图;齿轮几何要素的计算;齿轮轮齿部分的规定画法;键联结的作用;轴和轮毂上键槽的尺寸确定及画法。第七章 零件图和装配图(6学时)
零件图的内容和典型零件;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和工艺结构;
读零件图及测绘零件图; 装配图的内容; 装配结构的合理性
本章知识点:零件图的作用;轴类和轮盘类零件的常用表达方法;尺寸公差的概念和标注形式;粗糙度的概念和标注方法;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装配图的作用。计算机绘图(8学时)
1.利用AutoCAD绘制工程图的基本设置(包括图层、线形、线宽、颜色、字体、标注样式设置),基本绘图命令和修改命令;(2学时)
2.综合应用绘图命令和修改命令绘制几何图形、三视图,并标注尺寸;(4学时)3.利用AutoCAD实体造型命令,构造组合体三维实体模型;(2学时)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专业基础课,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紧密结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读图、绘图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
理论课教学的重点为投影的基本原理、视图产生的方法、对有关国家标准的正确理解、形体的表达方法分析、专业工程图样上技术要求的含义等。
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测绘模型、利用绘图仪器手绘工程图、利用AutoCAD绘制工程图等教学步骤,着重训练学生恰当表达机件形体、正确标注尺寸、正确阅读工程图样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计算机绘图的授课遵循实用原则,要求学生普遍达到能应用AutoCAD软件绘制平面几何图形、组合体三视图,正确标注尺寸,构建简单组合体三维实体模型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考核以闭卷考试为主,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
后续课程:金工实习、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机械设计等
五、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左宗义、冯开平主 编,《工程制图》,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2]左宗义、冯开平主 编,《工程制图习题集》,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3]左宗义、冯开平主 编,《工程制图》配套光盘,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4]刘小年、刘庆国主 编,《工程制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
注:
1、“课程性质”按培养方案的“课程性质”及“必/选修”两栏填写;
2、“适用专业”按招生简章填写;
第五篇:03050010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3050010 课程中文名称:工程热力学
课程英文名称: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理论必修 考核方式:考试
开课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 开课学期:3
总学时:64(其中理论64学时,实验8学时)总学分:4
二、课程目的和任务
工程热力学课程是一门动力类和热能工程各专业的主要技术基础课之一。它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让学生学习关于能量转换的理论基础,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工程热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受到进一步的基本技能训练。它不仅为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充分的理论准备,也应为学生以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参加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含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
学生学完课程后,应达到下列要求:
1.牢固地掌握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换的规律,并能推广应用于热能与化学能等其他能量的转换问题。
2.掌握热力过程和热力循环的分析方法,深刻了解提高能量利用经济性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途径。
3.熟练地运用工质的物性公式和图表进行热力计算。
4.注意培养从实际问题抽象为理论,并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学习有关的实验方法和技能。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绪论(1学时)
热能及其利用。工程热力学的发展简史。工程热力学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第一章 基本概念(3学时)
热能在热机中转变成机械能的过程。热力系。工质的热力状态及其基本状态参数。平衡状态、状态方程式、坐标图。过程的功和热。热力循环。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6学时)
热力学第一定律实质。热力学能和总能。能量的传递和转化。焓。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本能量方程。表达式。开口热力系统的能量方程。能量方程式应用举例。
第三章
理想气体的性质(6学时)
理想气体的概念。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的比热容。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焓和熵及其计算。理想混合气体。空气定压比热容测定实验。
第四章
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6学时)
分析气体热力过程的目的与方法。定容过程,定压过程,定温过程,绝热过程,多变过程。
第五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6学时)
热力学第二定律。可逆循环分析及其热效率。卡诺定理。熵参数、热过程方向的判据。熵增原理。熵方程。拥参数的基本概念、热量用
第七章
水蒸汽(3学时)
饱和温度和饱和压力。水的定压加热、气化过程。水和水蒸汽状态参数。水蒸汽表和图。水蒸汽的基本热力过程。二氧化碳p-v-T关系测定实验。水蒸汽饱和温度-饱和压力关系测定实验。
第八章
气体与蒸汽的流动(8学时)
稳定流动基本方程式。促使流速改变的条件。喷管的计算。背压变化时喷管内流动过程简析。绝热节流。喷管实验。
第九章
压气机的热力过程(4学时)
单级活塞式压气机的工作原理和理论耗功量。余隙容积的影响。多级压缩和级间冷却。叶轮式压气机的工作原理。
第十章
气体动力循环(4学时)
分析循环的目的及一般方法。活塞式内燃机实际循环的简化。活塞式内燃机的理想循环。活塞式内燃机各种理想循环的比较。燃气轮机装置循环。燃气轮机装置定压加热实际循环。
第十一章
蒸汽动力循环装置(4学时)
简单蒸汽动力装置循环-——朗肯循环。再热循环。回热循环。第十二章
制冷循环(2学时)压缩空气制冷循环。压缩蒸汽制冷循环。第十三章
湿空气(4学时)
相对湿度和含湿量。湿空气的焓-湿图。湿空气的过程及应用。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含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六、实验(或)上机内容
实验一:空气定压比热测量实验(必做)实验二:饱和蒸汽压力和温度关系实验(必做)实验三:二氧化碳气体P-V-T关系实验
实验四:空气定压比热随温度变化规律实验研究(选作)实验五:二氧化碳临界状态观测实验(选作)实验六:喷管中空气流动特性实验研究(选作)
七、前续课程、后续课程
前续课程:高等数学(微积分的基本运算,常用的工程近似计算方法)、普通物理(分子物理学和热学部分)。
后续课程:
内燃机原理,锅炉原理,叶片机原理,空气调节,制冷原理。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沈维道,蒋志敏,童钧耕合编.工程热力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严家騄,余晓福著.水和水蒸汽热力性质图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主要参考资料:
曾丹苓,敖越,朱克雄等编.工程热力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朱明善,林兆庄,刘颖等.工程热力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严家騄编著.工程热力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朱明善,陈宏芳.热力学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赵冠春,钱立仑.火用分析及其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
撰写人签字:
院(系)教学院长(主任)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