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角》教案

时间:2019-05-12 23:45: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认识角》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认识角》教案》。

第一篇:《认识角》教案

《认识角》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

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知道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数学思考方面:能在做角和比较角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知。

解决问题方面:在做角的过程中主动与他人合作,并能够提出问题。情感与态度方面: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

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教学难点: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准备:剪刀、扇子、三角尺、小棒、纸、钉子板、橡皮筋、图钉、画在纸上的两个角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做手工吗?老师也非常喜欢做手工。大家看,老师现场做一个,好吗?(剪出一个五角星)

2.出示“五角星”问:这是什么图形?问什么叫“五角星”?你能上来指一指吗?

哦,原来这就是你们认识的角啊。那你摸一摸,有什么感觉?想不想得到老师亲手剪的五角星呢?今天,我们就要在图形王国里进行一个夺星大赛好吗?(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角

1、(电脑出示:剪刀、扇子、钟面)

提问:(1)角之家正在进行化装舞会,他们都在自己身上化了妆,你们能把他们找出来吗?

(2)谁愿意指出剪刀上的角?依次指出扇子、钟面上的角 过渡:刚才我们通过动手操作,找到了物体上的角,把这些角从物体上移下来,就成了为数学上的角,也就是角真正的样子,想知道他是什么样子的吗?

2、(电脑出示角的抽象过程,只留不同形状的角)谈话:上面这些都是角,谁来说说角长什么样子?

(拿出自己的三角尺摸一摸)教师随机板书并画角

师:刚才大家摸到的尖尖的这个地方叫顶点,两边直直的部分叫做角的边,他们所组成的图形就是角。

3、板书角的各部分名称以及角的表示方法

过渡:小朋友已经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角,新朋友角想来考考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4、(电脑出示:想想做做,下面的图形那些是角家族的成员,那些不是,你能指出角的顶点和边吗)

5、(电脑出示:67指一指的内容,找一找并标出来)过渡:同学们已经能够找出图形中的角,能不能自己画一个角呢?

(二)画角

1、想一想,需要用什么工具呢?(借助工具自己画一个角)

2、展示并对比,发现问题 3介绍画角方法(电脑出示)

4、独立画角。

(三)做角

谈话:我们的小朋友真厉害,什么都难不倒你们,对角这么熟悉了,其实不仅数学王国中有角,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也有角,你能找到吗?

1、下面请同学们在教室里找一找,找到了就把你的贴画贴上去,看谁在2分钟内找的多,(音乐起,学生找角)

2、谈话:接下来我们自己来做角吧!为角的家族多添加一些成员,好吗?请用老师为大家准备好的材料,比一比那组做得角多(音乐)

(小组汇报自己做角的结果)

谈话: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做的角真有意思,你们瞧!(那一个活动角大小变化)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四)比较角的大小

1、用活动较摆出一个角和同桌比一比,谁的大?谁的小? 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口的大小有关

2、老师也有一个大的活动角,你能做一个比老师大的角吗? 师:老师所做的角的边很长,怎样比较呢? 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3、差别大的角,用眼睛可以看出来

差别小的角用什么方法呢?

重叠法、用活动角比一比

三、总结

1、角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请同学们看一些图片(电脑出示图片)

2、如果你是角,你会怎样介绍自己?

师:生活中处处有角,老师希望大家能做一个有心人,发现更多的角。

四、作业

找一找自己家里的角

《认识角》教案

学 校:席王中心小学

班 级:二年级一班

教 师: 刘敬娜

第二篇:《认识角》教案

《认识角》教案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很多图形,你们还记得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正方体、长方体)出示实体。

这些图形中都包含着最基本的图形——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吧!

二、新课

1、认识角

课件出示主题图,找角。

(1)一个角由哪几部分组成组成。(小组讨论)

角是由一个()和两条()组成的。

(2)怎样判断图形是不是角呢?角的特点。

角的顶点尖尖的,角的两边直直的,不尖不直不是角。

(3)课堂小练

①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

②是角的在()里画“√”,不是角的画“×”。(课件出示)

③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几个角?(课件出示)

2、角的大小和边的关系

(1)做一个活动角,展示学习(小组活动探讨)角的大小和边的关系

①角的大小与两边展开的大小有关系。

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角就越(),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角就越()。

②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2)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用纸折角;小故事:红角和蓝角,区别边的长短不同,角的大小相等)可以采用叠合法比较大小。

(3)课堂小练

比一比,哪个角大?在大的下面的方框里画“√”。(课件出示)

2、画角

你知道用什么工具可以画角吗?

学习画角(小组讨论,学生试画,教师演示,画出不同大小不同方向的角。)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了一个角。先画顶点再画边。

巧学妙记:

儿歌

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

课堂小练

(1)按照例2的方法,自己画出一个角。

(2)按要求画两个开口朝不同方向的角。

(1)开口向左。(2)开口向右。

三、总结提升

1、认识角

一个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2、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

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3、画角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了一个角。先画顶点再画边。

4、拍拍手唱儿歌,角中秘密记心中

我是一个小小角

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牢记

先画顶点再画边

想知我的大与小

只看张口不看边

第三篇:认识角 教案

《认识角》说课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

一、教材分析

我们都知道角是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诸多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以及几何中的一些定理、公式常用角进行描述,可见角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认识角,发现角。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

依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年龄特征,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的大小。

3、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由于学生对角的认识还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四、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教法和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加深

体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脑子里,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流程

为实现以上教学设想,我做了如下的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内迫切地想知道角的有关知识,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2、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认识角是本节课的重点,设计时我认为要想让学生较好地掌握角的有关知识,关键是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四个数学活动: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练一练。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对角的认识由实物抽象出图形。加深了学生对角的理性认识。

3、动手操作,比较角的大小

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做了如下设计: 让学生张合活动角,感受从静态中的角过渡到动态中的角的过程。通过张合活动角学生不仅能感受到角有大小,而且还感受到了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然后再比较活动角,看哪个角大? 通过猜想、演示、验证,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4、回归生活,了解角的应用

数学联系生活,数学回归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点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多处让数学问题联系学生实际,如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角,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身边。课尾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重要性。如挖土机、剪刀的工作过程中都由于有角度的变化从而解决了实际问题,教师还让学生找出一些角的大小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达到了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

第四篇:认识角教案

《认识角》教学设计

泰安市第一实验学校

一、教学内容:课本23页到24页

二、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等活动认识角,知道角的组成。

三、教具准备:课件、红领巾,三角尺等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师:在上个学期我们班的同学都加入了少先队,成了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那么少先队员的标志是什么,谁知道?

2、师:对,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染成的,同学们一定要爱护红领巾,保护国旗的一角。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

3、师:这个图形为什么叫三角形?

4、师: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图形是角?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角。(板书:认识角)活动二:引导探究

1、联系实际,整体感知角(课件出示情境图)

(1)师:这是哪里啊?(幼儿园)对,这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在上手工课。在这温馨美丽的幼儿园教室里,你看到了什么?(2)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找到了这么多的角。原来角就藏在我们的身边,离我们多近啊!

(3)师:老师还带来了几幅图片,你能找出藏在物体中的角吗?(出示图片)(4)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角,快找找。现在把你找到的角指给同位看。谁来给大家说说你找到的角。(5)师:角真是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有心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1)师:刚才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的角,现在你能自己画一个角吗?生尝试自己画角。

(2)师:(展示生画的角)观察这些角,它们都有什么?

(3)师:这两条直直的线,我们叫它边,两条边一定要直直的,不能有弯曲,那么这两条边相交的点叫顶点。

(4)师:这就是数学王国中的角。看一看,角有什么组成?(5)练习辨析角

师:现在你认识角了吗?老师就考考你们。活动三:认识直角

1、师:现在就让我们给这些角都脱去美丽的外衣,看看它们变成了什么样?(将前面的物体去掉多余出现角)

2、师:观察这些角,哪两个角比较特别?

3、师:我们把三角尺的这个角放上,正好重合,那么像这样的角就是直角,可以给它画上直角符号。活动四:巩固深化,自主练习

1、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组成?

2、师:想好了吗?老师考考你们,有信心吗?

3、练习巩固。活动五:归纳总结

师:想一想,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们学的高兴吗?今天我们只是初步认识了角,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学到更多关于角的知识。

第五篇:认识角教案

人教版认识角教案

人教版认识角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掌握l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简单的化聚。

2、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钱的教育。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

教具准备

1、小朋友到超市购物的课件及人民币有关挂图。

2.1角的硬币10个,用胶布粘连在一起;1分的硬币l个,用胶布粘在一起。

3.学生每人一份配套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1.10十一是( )十 1个十有( )个

2.一百有( )十十 一百有( )个

3.2个十是( ) 5个十是( )

二、新授

1.揭示课题

课件演示小朋友到超市购物的情境.引出买东西,要用钱,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板书: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板书:元、角、分)

2.教学例1

教师:出示1分、2分、5分、1角、5角教学挂图,请小朋友分小组讨论两个问题。

(1)从哪里可以看出它是多少钱? (2)它是什么模样的?

3.教学例2

(1)出示一枚一分硬币和一枚一角硬币。

(2)让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一个1角硬币可以换几个1分硬币?1角=10分

(3)出示10个l角的钱,一角一角地数,数出10角用胶布粘连,把它贴在黑板上。又出示1元问:“谁知道l0角和l元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推出1元=10角。(板书)

(4)引导学生想一想:1元等于多少分?

三、巩固练习。

四、布置作业

1.填空。

(1)1张5角饯可以换( )张1角钱。

(2)1张1元钱可以换( )张5角钱。

(3)1张1元钱可以换( )张1角钱。

2.填空。

70分=( )角 3元=( )角

8角=( )分 10角=( )元

人教版认识角教案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9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平面图形——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指导学生学会用直尺画角。

3、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角是有大小的。

4、引导学生注意从数学的角度去关注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角的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角是有大有小的。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直尺、活动角等。

教学过程:

一、忆形,引角。

1、回忆再现学过的几何图形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图形,你会辩证吗?(课件依次出现: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2、试摆小棒引入新课

你会用小棒摆三角形吗?桌上有3根小棒,看谁能最快地摆出一个三角形。

请大家在摆好的图形里任意地拿走一根小棒,然后看看桌上的这个图形,有谁认识它?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的平面图形——角。

二、找角

1、学生寻找身边物体表面上的角。

请同学们仔细地找一找,看看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先说给同桌听听,再举手说给全班同学听。(让学生说)

2、教师示范指角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几何形状。

大家刚才找到的角究竟是物体表面上的哪一部分呢?这就需要我们注意指角的方法。

老师也找到一个角(出示一块三角板),它有许多的角,老师指的其中的一个,请认真看老师是怎么指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在我们数学中的角,它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大家想知道吗?

三、描角,想角

1、描角想角,体验角的抽象过程。

刚才我们在三角板上找到了角,现在老师就把这部分在黑板上描了出来。(教师描出三角板其中一个角)

现在老师把三角板移开以后,留在黑板上的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图形呢?(移开三角板)像这样的图形,就是我们数学中的角。

2、课件演示,形成角的正确表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许多物体表面上某一部分形状是一个角。比如:房子的顶部,五星红旗,剪刀张开的这部分形状是一个角,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图形也是一个角。(课件演示实物的角到数学的角的抽象过程)。

四、学角,画角

1、观察对比,知道角的特征。

通过大家的想象和仔细观察,我们得到了许多的角,下面,老师请大家再仔细地观察课件的演示,看看这些角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我们把这一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想想,每个角都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一个顶点,两条边)

谁来指指黑板上这个角的顶点和边?

我们指角的时候一定要把角的顶点和边准确的指出来。

完成练习:(1)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下面的图形是角的打“√”,不是角的打“×”

2、学习画角,强化角的特性。

我们已经知道角是个怎样的图形,为了更好地认识它,我们还需要学会把它画出来。

想想,画角的时候,要画什么?

请大家翻开书第39页看看例题2是怎么说的,想想例2那句话的意思是让我们画角的时候要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想好的,可以自己试着画一个角。

刚才同学们都画好了,现在老师也想画个角,但老师想请全班的同学一起来帮老师画好这个角,愿意吗?

(1)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2)用什么工具才能画好角的边?从哪里开始画?

(3)另一边怎么画?谁来帮老师摆尺子?

(先画顶点,再从顶点出发,画出角的两条边)

看完老师和大家画的这个角,如果觉得刚才自己在画角的过程中有什么不满意的同学,现在可以再画一个。

五、演示,摆角

1、演示角从小到大,感受角的大小。

教师演示滑动角,做一个锐角,请同学们看老师这里的这个角,请同学摆一个跟老师这个角差不多的,你会摆吗?(点击课件)

再演示滑动角,做一个直角,再让学生摆直角。(点击课件,出示直角)。

再演示滑动角,做一个钝角,让学生摆。(点击课件)。

刚才我们造出了三个角,它们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谁发现这三个角有什么不同呢?(有大有小)

你们觉得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说说你们的理由。

:一号角最小,说明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小;三号角最大,说明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大。原来角是有大有小的。

2、师生操作活动角,进一步感受角的大小。

学生用活动角造角:

(1)任意造出一个角。

(2)按要求造角:老师造出一个这么大的角,你们要造一个比老师这个角要小的角。

(3)同桌互相玩玩。

3、摆角指角,深化角的认识。

请每个同学都拿出两根小棒,摆出一个有角的图形,然后在图形中找到角,并指出每个角的顶点和边。

六、议角,

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都学习有关角的哪些知识?

今天这节课大家表现都非常好,老师想用一个“√”来大家的表现,这个符号里有角吗?其实角就在我们身边。

人教版认识角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分解和组合。

2、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折出图形,拼出图形。

教学过程:

一、折一折

1、把一张正方形纸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怎么折?

剪一剪,比一比。

先想后实践,再对比。

2、把长方形、三角形、圆的纸分别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怎么折?

剪一剪,比一比。

二、拼一拼

1、利用上面剪出的图形拼一拼。

2、展示你的作品。

3、你还能拼成别的图形吗?试一试。

三、练一练

1、动手剪一剪,拼出有趣的图形。

2、口算训练比赛。

3、折飞机。

自己动手研究,实践制作。

4、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一个正方形吗?

5、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剪成四个一样大小的三角形,用这些三角形可以拼出哪些图形?

小组合作,交流评议。

人教版认识角教案4

一、教学内容:

学习小数是认数的一次重要扩展,在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往往采用小数表示。本单元初步教学小数的知识,也为第二学段系统学习小数的知识打下基础。全单元编排四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

例1、例2:认识小数

例3:小数的大小比较

例4: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二、教学目标:

8、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一位小数;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会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三、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学会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及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运用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时间:

4课时

五、教具准备:

课件和配套光盘

第1课时 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创设情境:小明家新装修了一个书房,今天他约了好朋友想自己去新开的世纪百盛购物广场买一张合适的书桌,(出示例题图)。他需要的书桌是怎样的?学生观察图片,说说书桌面的长和宽。

你以前见过这样的数吗?这样的数叫――(板书:小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小数,看谁先和小数交上朋友。

0.5读作:零点五,0.5米就表示5/10米。

0.4米呢?它表示什么?

出示教材第88页“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各自在教材上填写后,出示答案,全班订正,指导做错的学生纠正错误。

2.教学例2。

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

创设情境:小明和小红选完书桌后又选了三样学习用品(出示:教材第87页例2的商品图)

营业员正好在为这些新上架的商品以元作单位标价。你能和营业员一起来正确标价吗?(四人一组讨论)

6角用元作单位是多少元?

为什么1元2角是1.2元?你是怎么想的?3元5角呢?

板书:1元2角 1.2元 1.2读作一点二

3元5角 3.5元 3.5读作三点五

谁来读一读这几个小数?

小结:几元几角分成两部分,几元和几角,先把几角表示成“零点几元”,再和几元合起来就是几点几元。

完成教材第88页“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商品图,让学生将价格写成小数,并读一读。

3.认识整数和小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88页上面的一段话,让学生自主阅读。

引导学生说一说:0.5、0.4、1.2、3.5的整数部分是什么,小数部分是什么?

师:那这些小数该怎么写呢?让我们动手试试。(教师随机报出一些小数,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来,特别强调小数点的写法)

(2)出示:说一说下面各数中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小数?

7 0.6 1.8 38 0 1 45.2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88页“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先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涂色部分,再让学生汇报答案,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第88页“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数轴,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把谁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多少份?1个小格表示几分之几,也就是零点几?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教师提问后,完成填空,教师巡视,注意收集错误的答案,以便全班交流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辨析。

3.完成教材第89页“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先试着用小数表示课前到商店了解到的商品价格,再在小组内交流。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第2课时 小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从中进一步学习简单的数学推理。

2.通过运用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主题图,谈话引入:今天天气真热,童童想到冷饮店买些冷饮。

请大家观察价目表,看看这里有哪些品种的冷饮,价钱分别是多少?

学生看图,教师指名说说每种冷饮的名称和价钱。

教师整理板书:雪糕0.8元,冰棍0.6元,冰砖1.5元,蛋筒2.2元。

提问:通过这些商品的价钱,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2.谈话:童童想买雪糕和冰棍,她想知道哪个贵一些,你能帮她比一比吗?

揭题: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3。

提问:如何比较0.8和0.6的大小?

课件出示:0.8 ○ 0.6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并选派代表交流、汇报想法。

想法一:0.8元是8角,0.6元是6角,8角大于6角,所以0.8>0.6。

想法三:因为8比15小,所以0.8

(2)谈话:同学们说得很多,这些方法都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我们还可以用数轴来表示这两个数。

(出示数轴图)提问:你能在数轴上标出0.8和1.5的位置吗?

学生在教材中的数轴上标出两个小数的位置。

学生汇报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小结:两个小数的整数部分不相同时,可以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

(3)引导:在数轴上标出0.6,比较0.6、0.8和1.5这三个数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学生独立标出位置,并比较大小。

(4)任意选两种冷饮,比一比价格,再说说你是怎样比的。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主要比较以下四种情况:

0.8○2.2 0.6○2.2 1.5○2.2

组织学生在班级中交流比较的方法,师生共同讲评。

比一比:四种饮品,哪种冷饮最贵,哪种最便宜,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回答)

3.小结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提问:我们在比较小数的大小时,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比较?你有什么好的想法?

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全班交流,最后教师总结。

(1)采用换算单位法,把较大的单位换算成小的单位。

(2)数轴比较法,先把这些数依次在数轴上标出,然后比较其大小。

(3)整体比较法,即位数相同,从最高位比起,相同数位上的数谁大这个数就大;位数不同,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时候,就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大,这个小数就大。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91页“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

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两条彩带各长多少厘米吗?(6厘米和9厘米)

再问:用分米作单位,这两条彩带分别长多少?

再问:你能比较这两个小数吗?(0.6分米

(2)要求:先写出小数再比较大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说说想法。

2.完成教材第91页“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先根据图中的涂色部分写出小数,然后比较大小。

指名汇报,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比较方法。

3.完成教材第91页“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先回顾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再独立完成,完成后指名汇报。

4.完成教材第91页“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先在数轴上标出数,然后按顺序把三个数填入括号内,最后集体交流,说说比较的过程。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人教版认识角教案5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复习是强化和巩固记忆、防止遗忘的主要途径,是人们获取知识和技能必不可少的手段。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是长度单位及角的初步认识。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情实际,本节课的复习主要是结合教材习题有序地进行。

1.复习长度单位知识时,首先结合习题引导学生复习长度单位,然后通过举例、示范等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表象,最后通过猜测、测量线段的长度,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及对线段的含义的掌握和理解。

2.复习角的知识时,有效地利用教材呈现的锐角、直角和钝角的情境图进行复习,使学生对角的含义、角的分类、画角等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一支铅笔

学生准备尺子

教学过程

⊙整理复习

1.复习“长度单位”的知识。

(1)复习厘米、米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①课件出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或较长的距离时,用()作单位。

②举例说明1厘米,1米各有多长。

(食指宽约1厘米,小明高约1米)

③复习厘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1米=()厘米

(2)复习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出示一支铅笔,提问:如何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

(把尺子的刻度0对准铅笔的一端,将铅笔紧靠尺子放置,看铅笔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对着刻度几铅笔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2.复习“线段”的知识。

(1)复习线段的含义。

提问:什么样的线叫线段?

(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2)复习线段的测量方法。

①课件出示:先估计下面两条线段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实际长多少厘米,填在括号里。

②估计、测量、汇报。

(估计第一条线段长3厘米,实际长4厘米;估计第二条线段长7厘米,实际长8厘米)

(3)复习线段的画法。

①提问:怎样画规定长度的线段?

(从尺子的刻度0开始画起,沿着尺子,是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上刻度几的地方)

②操作: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学生自主画线段)

3.复习“角的初步认识”的知识。

(1)复习角的组成。

(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2)复习角的画法。

(从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3)复习角的各部分名称。

(4)复习学过的三种角。

①课件出示图形,学生指认并说出各种角的特点。

(第一个角是锐角,第二个角是直角,第三个角是钝角。生活中和三角尺上的直角相同的角就是直角,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②画一画学过的三种角。

课件出示:以下面的点为顶点,分别画一个锐角、直角和钝角。

人教版认识角教案6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感知认识角的过程。认识常见的各种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画角。

2、经历观察、比较、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能画出角,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开口大小有关,与边长无关。

教学、具准备:

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形纸、直尺。

2、学具准备:三角板、圆形纸、练习簿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图形游戏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先来玩猜图形的游戏怎么样?听好了:老师的信封里装了一些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请你根据露出来的部分,猜出它是什么图形,明白了吗?

师出示信封,露出图形的一角,生猜(信封里装有正方形,三角形)。

质疑:为什么没有人猜圆形?

(设计意图:)

2、折角活动建立表象(要不要视频?)

师:(出示圆形)圆形没有角,那你能用圆形折出一个角吗?光说不练可不行,课前,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张圆形纸,请你用它来折一折,看能不能折出角,开始吧!

生动手活动,师巡视。

二、初步感知

1、初步感知

师:折好了吗?没折好的同学来跟老师一起折。现在来摸一摸你折出的角,你有什么感觉?

引导:(1)尖尖的,扎手,这是角的顶点

(2)从尖尖的点出发,往这,是一条直直的线,往另一个方向,也是一条直直的线,这两条线和顶点就围成了一个角。

3、揭示课题(书写)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角。

白板板书课题:角的认识

三、探究体验

1、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找角

师:角不仅存在于平面图形中,在生活中,角的身影也随处可见。出示主题图

这是一幅美丽的校园图,请仔细观察,你能找到角吗?和你的同桌一起,看谁找得最多!

(2)汇报角(插入flash、聚光灯、放大镜)

师:找到了吗?你都找到了哪些角?

谁还有补充?(引导学生说出什么组成了角,或者是用手比划一下)

(3)认识顶点和边(笔、动画、手动添加文字)

师:大家的眼睛可真厉害!老师啊,把大家找到的包含角的物体其中的三个展示出来(课件出示)

你能说说这3个角分别在哪吗?

师:掌声送给这位同学!为了方便观察,我将这些实物隐去,这3个角有什么共同点呢?(若生已经说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就让他上台用笔标出顶点和边)

学生汇报,师出示顶点、和两条边。

师:尖尖的点是角的顶点,直直的线是角的两条边。你能指出其他两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4)、练习

判断

师:判断,下面图形哪一个是角?

生判断,师:为什么不是?是的,指出顶点和边。

师小结:角的两条边必须是直直的。

2、画角

(1)师示范画角

师:角真是一个有趣的图形,怎样画一个角呢?你有什么想法?

生汇报(用尺子、有顶点、两条边)

师小结: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点起,用尺子先画一条直直直的线,再向另一个方向画一条直直的线,然后再标出顶点和边,最后标上角的符号,这样,就画成了一个完整的角。(强调第二条边的方向任意,边说边画一个角)

(2)师:想不想自己也动手画一个?在你的本上画一个角吧!生画,师巡视。

(3)展示学生作品

展示(用投影仪):规范的;不标顶点、边的;锐角;钝角等

3、比较角的大小

(1)师:画角还真有趣,张老师发现大家画的角不仅有顶点和边,还有大小呢!现在把你画得角和你的同桌比一比,谁画的角大?

生比较角的大小。

(2)汇报:

师:你俩谁画得角大?为什么?

预设:边长

开口大

(3)观察角的大小变化

出示变化角的课件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一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生汇报。

它们的边长发生变化了吗?

那你觉得角的大小是什么决定的,跟边长有关吗?

(2)师小结:角的大小与开口大小有关,开口越大,角越大;开口越小,角越小;与边长无关。

三、练习

老师收集了一些图形,你能在下面的图形中找到几个角?

出示练习八第三题。

四、欣赏生活中的角

角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的世界也因为角的存在而变得异常美丽。下面请欣赏生活中的角。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人教版认识角教案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什么叫做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能按角的不同给三角形分类.

2.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的意义及其分类. 教学难点:掌握三角形的分类.

教具:

三根木条、三根钉子、四边形和五边形木框各一个,三角形图片、小棒、皮筋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

2.出示下图,指出哪些是三角形:

3.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

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关于三角形你还想了解它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

二、师生互动,引导探索.

1.教学三角形的意义.

(1)每个小组利用教师事先为其准备的三根小棒,把小棒看成一条线段,利用这三条线段摆一个三角形。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做得最快!

(提供的小棒有一组摆不成的。) 教师:它们是三角形吗? (2)思考讨论:

①三角形是几条线段围成的?

②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教师板书)

(通过操作,进一步感知,建立空间观念。)

(3)练一练:图片中哪些是三角形?为什么?. 2.教学三角形的特征:

(1)自学:①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叫什么?②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2)继续演示课件“三角形”出示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教师提问:

什么叫三角形的边?三角形有几条边?

同桌讨论:这些三角形都有哪此共同的特征?

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三角形的特征.

(3)让学生用准备好的木条、钉子每人做一个三角形,教师巡视指导。

3.三角形的特性

(1)出示自行车、屋檐、吊车等图片,为什么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 (2)用三角形木框实验.

教师拿出手中的教具示范给孩子们看:拉动一下三角形与四边形,让学生看明白:三角形怎么拉也拉不动,四边形一拉就变形。这说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引导学生把有关的数学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4.三角形的分类

(1)让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或剪一个三角形)

(2)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出示图形,组织学生观察并分组讨论:这些角有什么特点,可以分成几类?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3)三角形按边进行分类.

全班同学共同测量课本137页上部的三角形.

教师提问:通过测量你发现这些三角形边、角各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得出:每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都相等,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

教师指出并板书: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又叫做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

引导学生比较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使学生明确: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等腰三角形.

三、游戏: 把磁力板上的三角形拿下全部放在一个盒子里,分别只露出三角形的一个角或两个角让学生猜各是什么三角形?

四、巩固练习

1.判断.

①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②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④直角三角形只有一个直角.()

2.实践题.

小红家的椅子用了很多年了,有点摇摇晃晃了.请同学们帮她想想办法,该如何修理?

五、教师小结

通过学习,你掌握或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人教版认识角教案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3~54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个数,会读、会写数字8和9。

2、使学生懂得8和9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9以内的大小。

3、结合8和9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教学重点

8和9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一填

( ),1,( ),( ),4,( ),( ),7

7,( ),( ),4,( ),( ),1,( )

请同学口答完后,全班读一读。

2、看图写数

投影出示7朵花

一共有( )朵花。(7朵)

再添上一朵花,现在一共有几朵花?(8朵)

如果再添上一朵是几朵呢?(9朵)

二、新授课

1、8和9的认识

(1) 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后,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画面上画了些什么?与哪些数字有关,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8位小朋友,9个人,8棵树,8个字,9盆花,9只蝴蝶)

(2) 请大家用小圆片和三角形动手摆一摆,自己喜欢摆什么图形就摆什么图形。

2、数的顺序

(1)出示计数器,教师拨7个珠子,再添上一个是几个呢?8个珠子再添上一个是几个呢?(让学生反复说说)

(2)出示直尺图

让学生通过填空,熟记0~9各数的顺序。

填好后,强调7的后面一个数是几?8的后面一个数是几?

全班看直尺上的刻度,从0读到9,再从9倒数到0。

3、数的比较

先引导学生观察第一幅和第二幅的点子图,比一比,哪一幅图的点子少?哪一幅图的点子多?(第一幅少,第二幅多)

7和8比较,因为7在8的前面,所以7<8。

反过来,8>7。

第二组让学生完成。

4、几个和第几

出示10只蝴蝶,给左边的8只蝴蝶涂上蓝色。再给左数第9只蝴蝶涂上红色。

5、指导8和9的书写

(1) 认清8和9的字形

(2) 说明写8和9的笔顺

(3) 教师示范

(4) 书写练习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59页的第1题。

让学生巩固1~9的顺序,学会顺数和倒数。

2、完成教科书第59页的第2题。

四、布置作业

8和9各抄写一行

人教版认识角教案9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38~39页例1、例2。第40页中“做一做”和练习八的第1—3题。

【素质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

2.认识常见的各种角,学会画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角。

【教学难点】

正确画角。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大三角板、圆形纸、多媒体电脑、多媒体课件、活动角。

2.学生准备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小棒。

【教学过程】

一、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一段录象。

师:下面咱们一起来欣赏,一边看一边想:从录象中你发现了什么?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一)联系实际,找角

师生一起看录像“美丽的校园”。突出:门窗上的角、花坛周围的角、操场中场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时上下肢组成的角……

师:同学们,刚才录像中播放的是什么地方?

生:我们的学校。

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从录像中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小朋友在做操。

生2:我发现了学校很漂亮,有教室、有操场、有同学……

生3:我发现了门上有一些拐角,操场上也有拐角……

生4:我还发现老师拿着的东西(三角板)上也有拐角……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现在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

(二)初步感知,指角

师: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

生1:我们组找到了三角板上的角、桌子上的角。

生2:我们组还找到了这张纸(长方形)上的角。

生3:我们组还找到了窗子上的角、电脑上的角。

生4:我们组找到了黑板上的角。

生5:我们组还有补充,你看,大屏幕上也有角。(注:所有学生指角的过程都是点了一下角的顶点处。)

师: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出的角原来是这样一个图形(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是个角吗?

生:不是,这是个点。

师:对,这是个点,刚才同学们指的不就是这样吗?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指指看。(学生活动)

师:哪位同学能指给大家看一看?

生1:是这样的(见右图)。

生2:是这样的(见右图)。

生3:这样才是一个角(见右图)。

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一个图形(出示现成的角 ),但大部分同学的指法还不对。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教师示范见右图)。

会指了吗?在小组里再互相指指。

师:(出示一张圆形纸),同学们看,这张纸上有角吗?你能想法用它折个角吗?以小组为单位比赛,看哪一组折角的方法多,样子好。

(指一组学生将折的角贴在黑板上)

师:哪一组还有不同折法?也过来贴上(有不同折法的贴出)。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他们折出的角指给大家看?

生1:这张纸 上有三个角。

生2:我不同意他的说法,这张纸 上只有一个角,另外两个不是角,因为它的另一条线弯了。

师:同学们都听到了吗?她说得非常好,只要有一条线弯了,这个图形就不是角。

(三)动手操作,做角

师:同学们心灵手巧,折出了这么多形状的角,那你能用这样两根带孔小棒做个角吗?试试看。(学生活动:利用带孔的小棒做角)

师:老师这里也做了一个角,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忙,愿不愿意?哪位同学能把角变大一些?

(指名一个学生演示)

师:同学们看,角变大了吗?你能让自己做的角变大吗?怎么变?

生1:我用一只手拿着一根不动,另一只手往外一拉小棒,角就变大了。

生2:我把张开口的两根小棒往桌子上一压,角就变大了。

师:同学们能让角变大,那么还能让它变小吗?怎么变?(学生回答)

(四)体验感悟,画角

师:你能将小棒做成的角的样子在纸上画出来吗?试试看。

(学生活动:画角)

(展示一组学生画的角)

师:大家说,哪一组同学画得好?同学们想知道怎样画又快又美观吗?

(电脑演示画角过程)

师:请用正确画法画一个角。

(学生再次画角)

(五)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同学们看,这个角画得怎么样?请这位同学过来,同学们知道她叫什么吗?她为咱们做出了榜样。这是她的什么?(手)这个呢?(鼻子)这个呢?(耳朵)

师:我们知道了她的名字,还知道了她身上各部分的名称,角这个图形的每一部分也有名称,想知道吗?(电脑边演示边出现名称)

师:现在同桌说说悄悄话,告诉对方角的每一部分分别叫什么。

(六)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问题吗?你觉得谁表现最好?(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

1.认识了一种新的图形──角。

2.学会了画角。

3.知道了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人教版认识角教案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p17-18内容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掌握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及特点。

2.能建立圆柱的几何模型,体验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的学习方法。

3.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和探索的过程,提高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发展空间观念,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角尺、直尺、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引“新”明标--引入新课,明确目标

1.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粉笔盒,问:“这是什么图形”?唤起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回顾,为新知识的学习作铺垫。

2.揭题明标

揭示课题后,启发学生思考回答:关于圆柱,你想了解它的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回答,师将问题整理后抓住关键词读、写、说并板书)

二、探“新”依标--依标导学,探究新知

(一)自学--发现圆柱。

1.找一找:生活中你还在哪儿见过圆柱?

2.展一展:实物展示生活中的圆柱:保温杯、唇膏、电池、圆的笔筒。

3.看一看、想一想:

认真看课本p17,重点观察圆柱由哪些部分组成,要边看,边思考:

①这个圆柱形的物体,它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这些部分有什么特征?

②观察圆柱的上、下两个平面,分别是什么形状?

③你觉得,两个底面有什么特征?

4.说一说

让学生自说说自己的思考结果,验证圆柱的上、下底面是两个大小相等的圆。

5.读一读

圆柱是由3个面围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圆柱周围的面(上下两个面除外)叫做侧面。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二)共学--小组合作,理解圆柱

1.剪一剪,量一量,议一议

拿出你制作的圆柱模型,四人小组讨论:

①圈:剪一剪你的圆柱模型。

②量一量:量圆柱上下两个底面的半径、直径;及身高不同大小圆柱的高。

③说:说一说你发现的圆柱两个底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圆柱的周围是什么形状?圆柱的高矮和什么有关系?

2.展一展,评一评

讲解要求:

①你发现的圆柱上下两个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②圆柱周围的面(上下面底面除外)是什么形状?

③圆柱的高矮和什么有关系?

小结:圆柱是由3个面围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圆柱周围的面(上下两个面除外)叫做侧面。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4.探究拓展

把一张长方形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快速转动木棒,看看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

小结:长方形硬纸围绕木棒快速转动,可以转成一个圆柱。

三、测“新”评标--达标检测,评价目标

1.课本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1)指出下面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圆柱有几个底面?是什么形状?

(3)圆柱有几个侧面,几条高?

2.课本第18页“做一做”第2题

(1)图一的旋转轴在哪里?

(2)图二的旋转轴在哪里?

(3)为什么同一个长方形会旋转不同的圆柱呢?

3.练习三第1题

根据你对圆柱的理解,你能准确地判断出下面的图形哪些是圆柱吗?想一想为什么其他图形不是圆柱?圆柱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四、结“新”拓标--全堂总结,拓展延伸

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圆柱

底面2个

侧面1个

高一样长

人教版认识角教案1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操作、表述,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

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能正确观察现实情境图,口述题意,列出算式。

教学过程

(一)在情境中理解合并

1.游戏导入

(1)视频展示(3个同学在做游戏,又来了1个同学,合起来是4个同学)。

教师:请你们认真观察,把你看到的跟大家说一说。

教师:谁愿意把你看到的和大家说一说?(根据学生发言,相互补充。)

教师规范学生语言:有3个同学在拍球,又来了l个,合起来是4个同学。(让学生反复说。)

2、动作演示

(3支笔与1支笔,合起来是4支笔的过程)

教师:说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和同桌说一说。(提要求)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

教师:你能边说这幅图的意思,你能边说边用手势来表示吗?

3.在操作中理解合并

(1)摆一摆。.(我来说,你来做)

教师:请你先拿出3个圆片,再拿出1个圆片,合起来是4个圆片。

教师:能把你摆的过程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吗?

(二)揭示加法,在算式中理解合并

教师:刚才我们一起看了同学做游戏的过程、铅笔的合并过程以及摆圆片的过程。他们都是把两种物品合并到一起,求一共是多少这样的问题?-------就用加法计算,算式是3+1=4。(板书:3+1=4。)

教师:你会读这个算式吗?(如果学生会,让学生尝试着读一读:3加1等于4)

教师:“+’’你认识吗?表示什么意思?(:加号,表示合并。)

教师:3表示什么意思?(3个学生,3个红气球,3个圆片。)

教师:l表示什么意思?(1个学生,l个蓝气球,l个圆片)

教师:?(如:3+1=4表示把3支铅笔和1支铅笔,合并到一起,是4支铅笔。)谁能像我这样说。

谁能像老师这样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三)巩固练习

1.看图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做一做第一题)

教师: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教师:1+2=3表示什么意思?(1个女同学和2个男同学在折纸鹤,合起来是3个同学。

教师:在这幅图中,你还能找到l+2=3的意思吗?(同学们折了1只蓝纸鹤,2只黄纸?鹤,合起来是3只纸鹤。)

2.讲故事,挑图片

教师: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为了奖励同学们,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老师先给你们讲个故事,他说的是一张卡片的是故事,请你快速的从算式中找出那一张。

①?教师:树上有3只松鼠,又来了2只,合起来一共有5只松鼠。想一想,从中你能找到哪个算式?

教师:请你把找到的算式大声地说出来。

教师:谁来说说你找到的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

②教师:周末,老师去公园。发现在停车场里有4辆汽车,这时候又开来了1辆汽车,现在停车场里一共有5辆汽车了!

(四)全课总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

(五)布置作业

教师:在你的生活中,你遇到过把两部分合并起来的事,你知道该用什么符号把他们表示出来吗?

2+2=4请你根据算式编出一个数学小故事,并把你的小故事画成一幅画。

下载《认识角》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认识角》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认识角》教案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认识角》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84—85页内容 陈光凤 2014.5 东山小学 1、认识常见的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学会做角、画角。知......

    角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 2.认识常见的各种角,学会画角,知......

    《角的认识》教案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滦县第二实验小学:杨彩莲 【教学内容】冀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0~32页。【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角的认识》教案

    角的认识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下)第65-66页 教学目的: 1. 2. 3. 力。 重点: 角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 角的比较 教具准备: 三角尺、活动角、剪刀、小棒、长方形的纸、彩色卡纸 教学过......

    认识角教案(最终版)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

    角的认识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 古蔺一小: 王艳芳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表达等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平面的角。 2、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能......

    认识角教案(大全五篇)

    认 识 角 2014、4、25 东门小学 刘培贤 教学内容: 课本第62页至64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找一找......

    认识角---教案,反思范文

    认识角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