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教学设计(5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23:24: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教学设计》。

第一篇: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教学设计

综合探究一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尝试从不同种类的地图和图表中获取所需要的社会信息.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学会依据情况选择不同种类的地图。

2、能力目标:学会从地图上获取所需信息,解决具体的问题,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与人合作学习的精神。教学重点:比例尺大小不同,表示的区域范围不同,表示的内容详略不一样。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使用。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收集各种地图。

教学手段、方法:分组合作学习探究、设置情景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利用平面图是向别人介绍自己所在位置的一个好办法。其实,地图能够告诉我们的绝不只是位置,我们可以从地图中得到更多的信息。

【说一说】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收集到的地图,说说自己的发现。

(讲授新课)

【议一议】如果我想到杭州市区玩,手上却带了一张《世界政区图》,这合适吗?为什么?

师: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选择合适的地图。

【选一选】如果你是林胜强同学,要了解台湾你会选择什么地图?

【比一比】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观察教材图1-11A和图1-11B①,思考

1、哪一幅地图表示的区域范围大?

2、台湾省在两幅地图中内容的详细程度是否相同?

归纳:A图表示的区域范围大,内容简单;B图表示的区域范围小,内容详细。

【想一想】

3、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

4、从两幅图中你人分别能了解到什么?在什么情况下你会选择A图?在什么情况下选择B图?并说说理由。

引导学生发现:反映区域范围越大的地图,图上内容越简单;反之,越详细;这是因为它们的比例尺不同,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过渡:选择好合适的地图后,该如何使用地图呢?

情境1:

暑假期间,张京准备同妈妈从北京到杭州旅游。妈妈让张京来设计旅游路线,张京找来了一些地图,如中国铁路干线分布图、杭州市交通图等,他应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分小组展开竞赛。

【比一比】1.引导学生读《中国交通图》②,设计出从北京至杭州的最短铁路线。

2.让学生量算一下北京──杭州的距离。

情境2:

如果张京同妈妈想到杭州西湖玩两天,利用杭州西湖游览图③(历史与社会图册)第7页,该怎样设计安排才能游览尽可能多的景点?

【比一比】出示《杭州西湖游览图》确定杭州西湖所在的位置,然后把全 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安排各自的旅游线路,比比看哪个小组安排的路线最合适,走的重复路线最少(教师可在步骤上作适当的指导)。

情境3:出示图l-14④ 【想一想】:

1.如果我想去爬山,应该了解这座山的哪些情况?

2.从什么地图上可以获取这些情况?

3.你会画等高线地形图吗?

教师出示立体图,和图1-14比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师生共同发现:等高线较密的地方,地势越陡,等高线越稀疏的地方,地势越平缓。

【议一议】:

1.图上河流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是这样分布的?

2.从山麓到山顶怎样走才能使爬山的距离最短?把路线画在图1-14上。

3.如果从登山出发点出发,怎样走既近又安全?

情境4:出示图1-15⑤ 【想一想】

1.你准备从哪儿进?哪儿出?(第一步:找到进入风景区的入口。)

2.为了缩短行程,应选择哪个饭店?(第二步:由于要在风景区内玩两天,所以必须找一个晚上住宿的地方。)

3.你打算第一天游哪些景点?第二天游哪些景

点?(第三步:大致确定出第一天和第二天分别要游览的景区。)

4.在图上画出你第一天和第二天的行程线路。(第四步:具体确 定每天的旅游线路。)

请各组派代表当小导游介绍本组的设计路线。

情境5:出示图1-16⑥,结合图例阅读图。【想一想】

1.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理解“农用地”和“非农业用地” 的含义(教师补充)。

2.1949年前的非农业用地是怎样分布的?有什么特点?

3.1985年前的非农业用地与1949年前的非农业用地相比,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4.1985年后非农业用地有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三)小结

【想一想】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你还有什么问题?

(四)课外拓展

第二篇: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教案

综合探究一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学会依据情况选择 不同种类的地图。

2、能力目标:学会从图上获取所需信息,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与人合作学习的精神。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1、重点:比例尺大小不同,表示的区域范围不同,表示的内容详略不一样

2、难点:等高线地形图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

如果我想到杭州市区玩,带了一张世界政区图,这合适吗?为什么? 师:可见,在日常生活中学会选择合适的地图是十分重要的。板书:选择合适的地图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情境,忆一忆:你知道哪些有关台湾的知识? 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

选一选:如果你要了解台湾你会选择什么地图? 比一比: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观察图1-11A和图1-11B,看看它们有哪些异同?看 哪个小组回答得多。

归纳:A图表示的区域范围大,内容简单;B图表示的区域范围小,内容详细 活动3【活动】学生动手活动 想一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不同? 引导学生发现:反映区域范围越大的地图,图上内容越简单;反之,越详细;这是因 为它们的比例尺不同,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选一选:在什么情况下你会选择A图,什么情况下选择B图,说说理由。练一练:比较《浙江行政区划图》和《杭州行政区划图》的差异 过渡:选择好合适的地图后,该如何使用地图呢? 板书:巧用地图

情境

1、:暑假期间,王明准备同妈妈从北京到杭州旅游。妈妈让王明来设计旅游路线, 王明找来了一些地图,如中国交通图、杭州地图等,他应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分小 组,展开竞赛。比一比:(1)引导学生读中国交通图,设计出从北京至杭州的最短铁路线(2)让学生算一下北京——杭州的距离

(3)如果旅游时间为3天,最好采取哪一种交通方式?(4)根据杭州地图,设计出在杭州游览尽可能多的景点,且不走重复路的路线。情境2:如果张京同妈妈想到楠溪江玩2天,该怎样设计路线

出示楠千岛湖旅游图确定千岛湖所在的位置,然后,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安排各自的旅游线路,比比看哪个小组安排的路线最合适,走的重复路线最少(教师可在步骤上作适当的指导)第一步:找到进入风景区的入口,你准备从哪儿进?哪儿出? 第二步:由于要在风景区内玩两天,所以必须找一个晚上住宿的地方,为了节约行程的路线,应选择哪个饭店

第三步:大致确定出第一天和第二天分别要游览的景区 第四步:具体确定每天的旅游线路

拓展:如果你是一位小导游,你能为王明介绍千岛湖的风土人情 请各组派代表当小导游介绍本组的设计路线

情境3:(1)如果我想去爬山,应该了解这座山的哪些情况?(2)从什么地图上可以获取这些情况?(3)你会画等高线地形图吗? 画一画:请学生上台画出自己印象中的等高线地形图,并讲讲为什么这样画? 教师出示立体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师生共同发现:等高线较密处为陡坡,较疏处为缓坡,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方是山谷。阅读图1-14,议一议:(1)图上的河流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是这样分布的?(2)从山麓到山顶怎样走才能使爬山的距离最短?(3)如果从登山出发点出发,怎样走既近又安全 活动4【练习】小结 小结

提问:

1、这节课你有什么体会?

2、你还有什么问题?

第三篇: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教案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教案

一、教学总体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学会依据情况选择不同种类的地图。

能力目标:学会从地图上获取所需信息,解决具体的问题,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与人合作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比例尺大小不同,表示的区域范围不同,表示的内容详略不一样。

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使用。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收集各种地图。

●教学手段、方法

分组合作学习探究、设置情景法。

二、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讲一讲】你知道有哪些类型的地图吗?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利用平面图是向别人介绍自己所在位置的一个好办法。其实,地图能够告诉我们的绝不只是位置,我们可以从地图中得到更多的信息。

【说一说】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收集到的地图,说说自己的发现。

(讲授新课)【议一议】如果我想到温州市区玩,身上却带了一张《世界政区图》,这合适吗?为什么? 师:可见,在日常生活中学会选择合适的地图是十分重要的。

【选一选】如果你是林胜强同学,要了解台湾你会选择什么地图? 【比一比】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观察教材图1-11-A和图1-11-B,看看它们有哪些异同?看哪个小组回答得多。

归纳:A图表示的区域范围大,内容简单;B图表示的区域范围小,内容详细。

【想一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不同? 引导学生发现:反映区域范围越大的地图,图上内容越简单;反之,越详细;这是因为它们的比例尺不同,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选一选】在什么情况下你会选择A图?在什么情况下选择B图?并说说理由。

【练一练】比较《浙江行政区划图》和《温州行政区划图》的差异。

过渡:选择好合适的地图后,该如何使用地图呢? 情境1:暑假期间,张京准备同妈妈从北京到温州旅游。妈妈让张京来设计旅游路线,张京找来了一些地图,如《中国交通图》《温州政区图》等,他应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分小组展开竞赛。

【比一比】

1.引导学生读《中国交通图》,设计出从北京至温州的最短铁路线。

2.让学生量算一下北京──温州的距离。

3.如果旅游时间为3天,最好采取哪一种交通方式? 4.根据《温州旅游图》,设计出在温州的游览路线。

情境2:如果张京同妈妈想到楠溪江玩两天,该怎样设计路线? 【比一比】

出示《楠溪江旅游图》确定楠溪江所在的位置,然后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安排各自的旅游线路,比比看哪个小组安排的路线最合适,走的重复路线最少(教师可在步骤上作适当的指导)。【想一想】

1.你准备从哪儿进?哪儿出?(第一步:找到进入风景区的入口。)2.为了缩短行程,应选择哪个饭店?(第二步:由于要在风景区内玩两天,所以必须找一个晚上住宿的地方。)3.你打算第一天游哪些景点?第二天游哪些景点?(第三步:大致确定出第一天和第二天分别要游览的景区。)4.在图上画出你第一天和第二天的行程线路。(第四步:具体确定每天的旅游线路。)拓展:如果你是一位小导游,你能为张京介绍楠溪江沿岸的风土人情吗? 请各组派代表当小导游介绍本组的设计路线。

情境3:出示图l-14 【想一想】

1.如果我想去爬山,应该了解这座山的哪些情况? 2.从什么地图上可以获取这些情况? 3.你会画等高线地形图吗? 【画一画】请学生上台画出自己印象中的等高线地形图,并讲讲为什么这样画? 教师出示立体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师生共同发现:等高线较密的地方,地势越陡,等高线越稀疏的地方,地势越平缓。

【议一议】

1.图上河流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是这样分布的? 2.从山麓到山顶怎样走才能使爬山的距离最短? 3.如果从登山出发点出发,怎样走既近又安全? 情境4:出示图1-6。

【想一想】

1.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理解“农用地”和“非农业用地” 的含义(教师补充)。

2.1949年前的非农业用地是怎样分布的?有什么特点? 3.1985年前的非农业用地与1949年前的非农业用地相比,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4.1985年后非农业用地有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三)小结

【想一想】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你还有什么问题?(四)课外拓展

请展示你收集到的教材以外的地图,说说你会在怎样的情况下使用它们?

三、教学反思

我在讲“等高线地形图”时分别采用了以下三种教学方式。第一种教学方式:直接出示画好的等高线地形图,由教师解释其含义并在图上指出陡坡和缓坡的位置。第二种教学方式:先让学生画出自己印象中的等高线地形图,由教师予以纠正并解释其含义,然后在图上指出陡坡和缓坡的位置。第三种教学方式:先让学生画出自己印象中的等高线地形图,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画,然后让学生对照立体图发现陡坡和缓坡的位置。

结果,我发现在三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中,学生的反应截然不同。第一种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兴趣不高。第二种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有所好转,但学生仍很被动。第三种教学方式,学生兴趣极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使整堂课都“活” 了起来。

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学生在第一种教学方式中完全是被动的,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只是一个听众,只需进行机械记忆,不需要其他方面能力的发挥;第二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但学生仍不是课堂的主角,只是为教师搭好了“戏台子”;第三种教学方式既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又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一堂课的主人,同时使学生不但能知其然,而且也能知其所以然,实现了过程与方法的指导。可见,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愿学”。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由对知识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接受,由“要我学” 变为“我要学”“我爱学”,使学生学会主动积极地学习。

地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②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

③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技能目标

①学生能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

②学生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

③初步学会阅读和绘制地形剖面图。

情感目标

①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②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重点和难点

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在等高统图上判断地势高低,只要读出各地面地点的海拔就可以判断地势的高低;在等高线图上判断坡度的陡缓,要依据等高线的分布情况来判断,也就是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

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地形种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①师生课前准备: 地球仪、中国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6~8份、世界政区图、中国交通图、某城市旅游图、地形剖面模型、橡皮泥、水彩、小刀等。

②投影片: 海拔的计算示意图

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图

等高线示意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在地球表面,有起伏的高山,有低平平原,是高低不平的,而地图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常用的方法是用等高线表示的。

教学新课

板书 第三节 地图

一、地形图的判读

师:出示一幅自制的等高线地图,让学生观察,然后教师可以自问自答:“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就是用绘制等高线来表示的。”那么,等高线是怎么绘制出来呢? 师:出示投影片一--海拔的计算示意图(或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1.27),同学们观察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个两个数据?它们的单位是什么?有什么区别?(教师强调:计算地面高度时,必须用垂直距离;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是米。)生: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计算为1500米,这叫海拔。甲点以乙点为标准计算为1000米,这叫相对高度。

板书 1.海拔--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就是海拔。

师:出示《中国地形图》,让学生找出珠穆朗玛峰,提问: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8米,可是在青藏高原上的人说珠穆朗玛峰高4000米,请你解释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学生读图讨论说出8848米是珠穆朗玛峰的海拔,而4000米是它与青藏高原的相对高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中的1.28“等高线示意”及等高线的模型,自己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

生: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上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填注在地图上;然后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这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上,都标有高度,单位是米。

板书 2.等高线--地面上高程(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

师: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怎样判断各地的高低呢? 师:出示自备的等高线示意图让学生读图回答。

生:……学生讨论说出只要读出地面各地点的海拔,就可以比较各地点的高低。

师:指出在等高线图上,不仅可以判断各地点的高低,而且可以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情况,判断坡度的陡缓。

师:引导学生观察图1.28等高线示意图,先观察左右两个山坡哪个陡?哪个缓?与等高线的分布情况相对照自己得出结论_坡度的陡缓与等高线分布疏密的关系。

板书 3.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师:出示等高线示意图,让学生判断要从A、B两个地点爬到山顶,从哪个地点容易?说出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生:从A点容易,因为从A点到山顶等高线分布稀疏,坡度缓。

师:出示投影片二--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图(或让学生观察课本图1.29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山地的不同部位,等高线和形态差别很大,那么怎样在等高线图上判断这些地形呢? 教师指导学生按小组,将准备好的橡皮泥,对照山地的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示意图,制作成山脊、山谷、山顶、鞍部、陡崖等地形模型,自己总结各种地形的等高线特点。

生:山地的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特征如下: A.等高线向低处凸表示山脊

B.等高线向高处凸表示山谷

C.两个山顶之间是鞍部

D.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陡崖

师:出示投影片三--等高线示意图,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各组的等高线地形图,用水彩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

生:学生分工合作,参照课本图1.30,在等高线图上绘上不同的颜色。

师: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图1.30,说出图中各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平原的海拔高度,总结分层设色地形图,其着色有什么规律? 生讨论回答: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按照越高越亮或者越高越暗的原则,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一般规律是: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山地、丘陵;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雪线以上的部分。

师:请同学们阅读世界地形图,找出青藏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刚果盆地并说出它们的海拔高度。

生:青藏高原海拔大约是4000米左右,西西伯利亚平原海拔是在200米以下,刚果盆地的海拔在200~500米之间。

师:等高线地形图与分层设色地形图,判断地势的高低有什么不同? 学生好论回答: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只要读出各地面点的海拔,就可以知道地面上哪里高,哪里低;而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出来的,地面上各地点的海拔高低,是用不同的颜色表示的,对照图中的高度表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情况。师: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要了解地形高低起伏,需要阅读地图。还有一种更直观的图可以使人一目了然地看出地势的高低起伏,这就是地形剖面图。出示地形剖面模型,让学生观察地形剖面图的特点。

生: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某条线上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师:我们用小刀在地形模型上,沿着不同的线切割,得到的剖面是否一样? 生:学生动手沿着不同的线切割,观察得出结论--不一样。

师: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沿着某个方向画一直线,如图1.32中的直线AB。然后将该直线与等高线的交点一一投射到间隔高度相同的平行线上,得到不同的交点,把这些交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得到地形剖面图。请同学们看下图(课本插图1.3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完成下列练习: ①按照上面的步骤,请你把A点到B点的地形剖面图补充完整。

②估计图中的C点、D点的海拔各是多少米? 生:同桌合作或小组合作,将此图补充完整。(师巡回指导)生:C点的海拔是200~300米、D点低于海平面0~100米。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三类地形图的判读,那么地图有哪些用途呢? 板书

二、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师:当前,人们的哪些社会活动会用到地图?各需要什么样的地图?(学生阅读课本或讨论得出结论)生:人们外出旅游,需要交通图;要了解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地形及河流,需要查找该国地形图。

板书 1.根据目的,选择地图。

师:下列三位同学各需要选择什么样的地图?请你出主意。(学生讨论回答)①我们班级准备到郊外的山地进行越野活动,事先需要设计行动方案。

②印度在2001年12月13日发生议会大厦受袭事件后,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关系日趋紧张,两国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冲突也频频发生。我想知道这两个国家在哪里? ③我们去博物馆参观,博物馆离我家比较远,我得想一想怎样乘车。

生:到郊外的山地进行越野活动需要当地地形图。

生:要知道这两个国家在哪里,需要世界政区图。

生:要想选择乘车路线需要交通图。

师:阅读汉城地铁线路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地图上找出金浦机场、汉城火车站、芦原、奥林匹克公园。

生:各小组同学找出相互交流

(2)从金浦机场到芦原,要乘哪几路地铁? 生:同桌同学合作看图,说出几种换乘方案。

(3)在地图上标出汉城火车站到奥林匹克公园的最短路线。

生:2~3名学生合作在图上用铅笔画出。

师: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你是否知道人们除了利用地图之外,还有哪些技术、手段,能够更加快速和准确地获得有关地表环境状况的信息? 板书 2.地图的发展

生:随着电子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地图信息的获取和呈现方式日益多样,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选择和使用地图。例如,利用卫星或者飞机,可以大范围地快速获取地面信息,加工成可识别的图像,不仅可以打印在纸上,而且可直接在屏幕上显示。

课堂小结

(请你总结本节学习的内容,由各小组同学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一名代表总结本节学习内容。)课外作业

自己利用橡皮泥或者泥巴,制作山地不同部位的地形模型。●○板书设计

第三节 地图

一、地形图的判读

1.海拔

2.等高线地形图

3,分层设色地形图

4.地形剖面图

二、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1.根据目的,选择地图

2.地图的发展

第四篇:从因特网获取信息教学设计

从因特网获取信息教学设计

昌荣中心校 李茂旺 电话*** 教案的产生:本学期学校提供的教材是2011年7月第5次印刷的,对比2009年版本的课本有了很大的改变,静下心来把教案进行了整理,看到百度网有这样的一个活动,把自己的教案发表上来,请专家老师们指导。教材结构分析

《从因特网获取信息》这一课是江苏省2011年版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1单元第2节第3课时的内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可以看到“获取信息”是该项任务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如果不会获取信息那么后面的任务将无从谈起。搜索引擎及其产业链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不言而喻,学会更好的使用搜索引擎是一个现代人必要也是必须的。

在学习本章内容时,学生对于网络的热情非常之高,而本节课又是以学生操作为主,为了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合理安排学习内容,本节课主要以任务驱动为主要教学方法。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常用专业网站的网址、主题和特色,能够灵活运用不同搜索方法获取信息,提高运用搜索引擎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能够恰当选择关键字对信息进行搜索,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学习效率,改进学习方法,全面提升信息素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从网络获取信息和主动探究知识的意识,增强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4.行为与创新:养成合理地应用网络工具获取信息的行为习惯,能够主动地用所学的方法去创造性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搜索引擎,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准确、有效地搜索互联网上的信息......教学方法:模仿学习、探究学习、问题解决学习方法。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随着网络的普及应用,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聊天、购物、看新闻、玩游戏等,应有尽有。现在就请大家根据教材推荐的网址,遨游一下精彩的网络世界。在上网的过程中,记录上网的流程和对网站的印象。

二.新课讲授

从因特网上收集信息,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一条重要途径。在网上获取信息的一个常用的重要途径是搜索引擎的使用。

1. 认识搜索引擎。

介绍一些知名的搜索引擎(百度、必应、新浪爱问)。熟悉搜索引擎界面:输入百度网址,启发学生通过主页上的帮助文件,学习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代表这些说明的字样包括:帮助、高级技巧等。

2. 初步搜索:确定搜索的意图;选择描述搜索主题的关键字,并查询,验证结果和设想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自己总结经验:通过什么样的关键字搜索到的信息更准确。

3.高级搜索:优化关键字

参考以下网页,讨论空格、双引号、加号、减号和书名号的功能分别是什么?关键字的选择对搜索结果的影响,并总结搜索技巧。

从新版的百度网站进入http://home.baidu.com/ 百度搜索技巧:http:// 4.筛选搜索结果

单击搜索结果链接,看结果和预期的差别有多大。培养学生从搜索结果里识别信息有效性的素质,如判断哪个结果可能信息量更大、更准确。在进入的网站中,即便不理想,鼓励学生发现有没有更合适的关键字。

进入网站后,应注意让学生保留有价值的信息,如从长篇文章中摘录文本,提醒学生注意保留资料出处的信息。

5.目录索引

访问新浪爱问分类目录网站,选择分类目录,查找相关主题信息,与全文搜索引擎相比,比较目录索引搜索的结果有什么特点。

6.使用不同的搜索引擎搜索同一个主题

用不同的搜索引擎,搜索同样的关键字,比较搜索结果,并填表。让学生注意不同搜索引擎的异同之处;不同的网站对于同一主题的表述有无区别,为什么?

7.总结搜索策略。怎样成为搜索高手:(1)表述准确。

(2)查询词的主题关联与简练。(3)根据网页特征选择查询词。

8.本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搜索引擎有了一些了解,主要学习了通过搜索引擎获取信息的方法,在使用搜索引擎时一定要注意关键字的选择,选择正确的关键字才能够更快更准确的获得我们所需要的信息。课后请大家再到百度网站对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进行更多的学习及研究。同时也要提醒各位同学要正确合理的使用网络。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偏重于学生的具体操作,学生的能力各不相同,因此我做操作演示的时候速度较慢,在上课过程中能够提问的地方尽量多提一些问题,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不同的问题,并且在某一位学生不能回答的情况下,不要忙于把答案讲出来,可以让能回答的学生去回答。在讲有些操作的时候,老师可以自己示范一种方法,同时可以让学生想想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这样可以充分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做到一题多解的目的。老师操作完了以后要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自己操作,这个时候老师应该四处走动进行辅导。还有就是书上有些内容太简单的话,如果按照书上内容来上课可能课堂气氛会不太活跃,这个时候我也插入一些课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另外,本节课教学内容较多,在上课的时候要注意掌握时间。

第五篇: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教学设计

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教学设计

[内容简析]

第三节 地图第二课时(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教学设计

本课时的学习重点是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这也是学习的难点。要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首先要确定图上的经线是东经还是西经,纬线是南纬还是北纬;其次在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上,从北极看,所有的经线都是指向正南;从南极看,所有的经线都是指向正北。当然,辨别方向包括两个层次,其一是能在各类地图上辨别方向,包括指向标地图、经纬网地图和无特殊方向标志的地图;其二是能在地图上辨别两点之间的相对方位。这里要求学生能掌握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基本方法,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日常需要,最好不要让学生在极地投影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而在世界地理的认识区域部分学习有关极地内容时,再让学生学习在极地投影的地图上辨别方向,就比较自然了。特制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学习目标]

1.学会应用在地图上表示方向的方法。

2.学会在地图上用指向标和经纬线判别方向。

3.通过运用地图方向的方法以及实践活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训练学生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技能,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教学难点]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教学用具]计算机课件及地图册中的各种地图,画有校园平面图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兴趣激发,明确目标

师:同学们,当你在听天气预报时,你能根据卫星云图上的气旋分析推测风的走向吗,你能通过地图规划你的出行路线与前进方向吗?你想出外活动不迷路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学习地图的第三个要素──方向,好不好?

生:好。

师:那么,我就要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知道我们通常会见到哪几类地图,分别怎样辨别方向吗,辨别方式一样吗?你能判别出黑板上三副地图中A点在B点的什么位置吗?(并出示三种辨别方式的地图三幅。)

[用谈话法开门见山地切入主题,提高教学的导向性,并明确地向学生说明了学习内容。以习题的形式点明学生本节课应达到的学习要求,增强教学目标的直观性,也为学生自主探讨指明方向。]

二、引导自学,交流合作 师:怎么做呢?请小组间合作探讨。(巡回指导学生阅读交流课本第14页第2段)阅读尝试,合作学习。

师:同学们,时间到,每个小组都准备好了吗?请上来讲解。生:依次逐题分析,示范判别方法及答案。

师:引导总结,通常应用三类地图上的方向的判定方法。

生: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按指向标判读方向,一般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面对北方,背后是南,左西右东;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首先要区分北纬、南纬,东经、西经。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在既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的地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进一步可以确定东南、东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能让学生发现的让学生自己发现,能让学生总结的让学生自己总结,多给学生创造机会,通过学习的成功感受学习的快乐,并通过竞赛性激励方式的实施提高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

三、知识运用,能力训练

师:大家都领会了吗,你坚信你能行吗,咱们不妨来个小测试,看谁先完成课本第15页活动题,并且答案正确。

生:先计时训练,再展示交流,核对答案。

师:真棒,大家作的都很不错,谁又技高一筹呢,咱们再进行一个抢答性反馈测试,一决雌雄。1.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定_______方。

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_______定方向,经线指示_______方向,纬线指示_______方向。3.读课本附图“世界政治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位于亚洲的_______部,濒临太平洋,蒙古位于中国的_______部,泰国位于中国的_______部。

(2)请你在图中找到长江、黄河,判断:长江、黄河的总体流向都是自_______向_______。(生的回答及教师及时更正、点评略。)[进行形式多样的训练,保证学生充分领悟和掌握地图上的方向的判读方法,还能及时地发现问题,针对出现的错误释疑,是学生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四、点拨矫正,讲解补充 师:在学习当中,我们还会遇到极地地图,你知道怎样判读方向吗?在生活当中,我们还经常遇到路口指示牌标志性地图,你知道如何识读吗?

生:探究依时间,学习情况酌情安排。

[依据上一环节学生掌握情况而定,不做过高要求,结合课堂情况有机渗透,只对部分特长生予以引导即可,因材施教,区分对待,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

五、延伸拓展,扩充视野

师:以上探究的都是我们有地图时如何判读方向,但是在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没有地图,大家知道如何判定我们所处的地点的方向呢?你有什么高招呢?

生:回答略。

[学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技能,对于学生有创新的方法及时肯定,增强学生地理学习的自信心,点到为止。]

六、合作交流,提高认识

师:经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呢? 生:总结交流(略)。

[培养学生不断反思自我,养成良好自学习惯,树立学习效率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下载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教学设计(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教学设计(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图上的发现》教学设计

    《地图上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指导默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2.引导学......

    《地图上看家乡》教学设计

    《地图上看家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地图的基本知识,掌握识别方位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能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乡。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

    认识地图上的方向教学设计

    《认识地图上的方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材37-38页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结合地图,了解地图绘制中有关方向的规定。 2.初步认识地图,能辨认和用语言描述......

    《地图上的发现》教学设计1

    《地图上的发现》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指导默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2.引导学生......

    网上获取信息教学设计

    网上获取信息的方法网上获取信息的方法教学设计 单 位:锦州市黑山县小东中学 任课教师:叶光辉 一、教材分析:这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网上浏览、网上搜索信息和网上内容的下载。为......

    在地图上找家乡教学设计5篇

    在地图上找家乡 教学目标: 1.知道地图有很多种类,了解地图的作用。 2.知道人们最常用的地图是政区图和地形图,初步学会阅读政区图和地形图。 3.知道地图上的颜色和符号代表......

    教学设计: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教学目的: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选择恰当的方法获取信息;掌握获取网络信息的主要策略与技巧,并能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 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课标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课的要求是:“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围绕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需求,强调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