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合集

时间:2019-05-12 23:15: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第一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郑州市中原区须水镇第七小学

郝慧敏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实际测量,体会毫米产生的意义,会用毫米做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二)通过比划手势、观察实物,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厘米、毫米单位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三)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有了系统的学习,对长度单位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原来的基础上了解毫米产生的意义,理解1厘米=10毫米,感受1毫米的厚度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

三、教学重点:

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四、教学难点

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会用毫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谈话激趣

猜猜老师的身高有多少?(1米62厘米)里面出现了哪两个长度单位?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测量哪些物品用米?哪些用厘米?。我们的数学书用哪个作单位比较合适?

2.估一估

估计数学书的长大约是()厘米,宽大约是()厘米,厚大约是()厘米。

3.量一量

数学书的长是(),宽是(),厚是()。小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小物体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数,为了比较准确的测量它,我们就要学习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毫米的认识。

(二)学海探秘 1.汇报课前小研究。

你知道了有关毫米的哪些知识?教师出示有关毫米的知识。

2.认识毫米,感知1毫米的长度

(1)你能在尺子上找到毫米吗?找到后指给同桌看。(2)指名到投影上来找毫米。(放大尺子)

(3)小结:尺上1厘米中间还有许多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4)观察会员卡的厚度,用尺子量一量卡的厚度,用手捏住卡感知1毫米的厚度,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呢?

3.认识1厘米=10毫米。

(1)我们知道刻度尺上的1小格就是1毫米,那么在1厘米中究竟有几毫米呢?请在自己的尺上选择任意的1厘米数一数。

(2)汇报:我是从数字()数到数字(),里面有()个小格,也就是()毫米,所以得出1厘米=10毫米,那么2厘米是多少毫米?4厘米呢?

4.测量

(1)书本第22页做一做。

(2)测量每条线段长度(以毫米为单位)。(3)小组合作

量一量数学书的长是(),宽是(),厚是()。

(三)巩固新知 1.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一橡皮擦长()

(2)教室的长约10()(3)玻璃厚约5()

(4)玲玲的身高为125()

2.我会算。8厘米=()毫米 40毫米=()厘米

()厘米=50毫米 3厘米4毫米=()毫米

3.画一条长3厘米7毫米的线段。

4.课外延伸:把日记中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2016年9月13日 星期一 天气:晴

今天早晨,我从2毫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了15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忙吃完早饭上学去。来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拿出17毫米长的铅笔和8 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做起笔记。

(四)总结。

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认识了几个长度单位?你能给他们排排队吗?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还可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六、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1厘米=10毫米

1米62厘米

m

cm 米(m)

厘米(cm)

毫米(mm)

1米=100厘米

第二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1

一、揭题示标

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百宝箱)大家想不想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吗?(想)但是老师暂时还不能告诉你们,不过看大家这么可爱,老师可以向你们透露一点儿内幕,这里面的所有宝贝都和今天学的新知识《毫米的认识》有关,(板书课题)那还等什么,我们赶快一探究竟吧!请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知道毫米是长度单位,并知道1毫米有多长。

2、能正确使用毫米这个长度单位。

3、会说出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齐读)(大家有没有信心完成?)(有)

要完成我们的学习目标,那就需要大家认真的自学,下面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自学指导。

自主探究。

自学指导(1)

自学课本21面,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

1、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厚大约是多少厘米?

2、用尺子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宽、厚,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

3、在什么情况下,要用毫米作单位?

(时间3分钟,比一比,看谁自学的又快又好!)

现在开始!好,停!谁来回答第1个问题,那么谁能说一说用尺子量出的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 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用毫米表示)用字母表示.大家真会自学!学的这么好,那让我们乘胜追击,请看自学指导(2)。

自学指导(2)

自学课本22面,再次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

1、观察尺子,找到1厘米,数一数1厘米被平均分成了几小格?其中的1小格就是()。

2、数一数,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你发现厘米和毫米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3、1毫米有多长?同桌互相用手比一比,说一说。

4、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

(自学时间:4分钟)

二、合作提升

自学完了,自学效果怎么样呢?现在我们就来检测一下。

拿出我们的尺子,结合认真的数一数。

0~1是1厘米,中间有()个小格

1~2是1厘米,中间有()个小格

2~3是1厘米,中间有()个小格

你发现了什么?

1厘米被平均分成了10小格且每一小格的长度相等,即: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那么1毫米有多长呢?首先,我们自己先在尺子上找一找,比一比,然后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也帮老师找一找,比一比。(演示)

如果我们不用尺子,你能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的长度吗?

(两个手指之间很小的缝隙就是1毫米,全班伸出小手演示)

好!现在就让1毫米的长度深深的留在我们的脑海里,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睁开眼睛,再次用手势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

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呢?自己想一想,说一说。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物品呢?现在就到老师的百宝箱揭秘的时候了,(展示银行卡、小明星、身份证、五角硬币、钥匙、尺子、快餐杯等物品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我们认识了毫米,那么毫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我们先在尺子上数一数1厘米里有多少个1毫米?

(1厘米里有10个1毫米)

我们一块对着再数一数。(1厘米里有10个1毫米)

那么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是:

1厘米=10毫米

三、巩固运用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毫米并且知道了1厘米=10毫米,那你们下面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

1.读出下面图形的长度。(出示)

你们会用毫米读出长度,那你们会用毫米测量长度吗?我们来检测一下。

下面的几种测量方法正确吗?为什么?(出示)

我们来实际操作一下,看谁量的又快又准!

2.量一量。(出示)

3.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谁拥有一双像孙悟空那样的火眼金睛,请你阅读明明的一篇日记,找出日记中用错了的单位,并比一比,说一说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

20xx年9月17日 星期四 天气:晴

今天早晨,我从2厘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3厘米高的卫生间,拿起了12毫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我跑步到学校,看到180米高的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6毫米长的钢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做起笔记。

我们一块用正确的单位把明明的日记读一遍。

4、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出示)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再用一句完整的话表示出图的意思。(出示)

四、总结解惑

通过我们的交流学习,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还有什么疑惑吗?

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2

一、说教材

毫米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节。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厘米、米以及怎样测量物体长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能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条件。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实际测量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3、使学生感悟到知识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

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

二、说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新大纲也明确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因此为了全面、准确地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将注意: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知识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探索、积极学习。在教学中,我抓住了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课堂开始,就设计了猜一猜老师手中两本书哪本比较厚,哪本比较薄这一活动,一下子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学生自然的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中。

2、给学生充分的空间

传统的教学老师包办过多,恨不得把许多知识瞬间都灌注给学生,留给孩子时间和空间过少,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节课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动手测量的基础上,感受到1毫米有多长,通过观察找到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这一切,都需要给学生留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感官,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和获取知识,享受成功的喜悦。

3、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是新课程精神的体现。在教学中设计了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大约是1毫米的物体;在练习中设计了改一改小马虎的日记,使学生觉得数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建立了一定的生活常识,从而培养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达尔文也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论的知识。”这些至理名言充分说明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努力做到“授人以渔”,我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学习方法:

1、合作交流法

小学生天真烂漫,爱说爱动。合作学习首先满足了他们“说”的需要,在同一时间里,每个小组都有人在说,课堂成了说的海洋。学生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感到自由、轻松,乐于大胆讨论、质疑,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注意倾听,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创造力有明显的作用。

2、动手操作法

俗话说:“手是脑的老师”、“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可见,手的动作对于人的智力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本节课中,我让学生通过摸一摸、比一比、指一指、量一量等多种活动获取新知,使学生整节课都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还使学生养成了善于思考、乐于动脑的好习惯。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设疑导入。

首先创设猜一猜老师手中两本书哪本比较厚,哪本比较薄这一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让学生想一想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并用手势表示一下,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动手表示的过程中,温故旧知。再从毫米产生的两个维度出发:一是所学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产生的需要,二是所学长度单位测量物体不够精确时产生的需要,设置测量学生身边的数学课本的长度、宽度、厚度这样的情境(数学课本的长度、宽度不是整厘米的,厚度不到1厘米),从而激起学生探寻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的强烈愿望,自然而然的引入新课。

(二)、自主探索,发现新知

1、认识毫米

先让学生自主观察尺子,再交流你看到了什么?结合学生的回答电脑演示说明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体会1毫米的长度

先让学生动手摸一摸1分硬币的厚度,再与尺子上面的小格比一比,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由此让学生感知1毫米的厚度,再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的长度,请学生扮演毫米,跟其他同学说一说毫米的特点,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或哪些地方的长度或厚度接近1毫米。

3、操作作演示,引导学生推理得出1厘米=10毫米

先让学生猜想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再让学生观察、动手操作数一数尺子上1厘米里面有多少个1毫米,多媒体演示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从而验证得出结论1厘米=10毫米。

这一环节教学时,让学生自已去观察,在观察中发现新知,在交流中归纳新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学生的观察、动手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使学生了解1毫米的概念,从而建立起1毫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这样很好的突出了重点,分散了难点,教师再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作用,让学生去猜想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再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验证结论,使学生主动地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活动。

(三)、巩固练习,培养能力

1、在尺子上指一指10、20、15、24、48毫米在哪儿?在这个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发现5毫米的位置,帮助学生快速找到几毫米的位置。

2、完成课本上的做一做。

3、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长度、宽度。

4、填一填,填上合适的单位。

5、改一改,小马虎的数学日记。

这个环节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供一些具有综合性的题目,对知识进行巩固,使学生觉得数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从而培养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

(四)、全课总结,学生说自己的收获。

五、教学效果预估

整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等新理念。学生愿学、乐学,教学重难点突出,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学生从中获得了大量的知识信息,提高了各种能力。

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的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设计这三个方面对本节课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从知识方面来讲有厘米的认识做基础,从经验方面来讲,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这时,水到渠成的学习“毫米的认识”,能让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节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使学生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标

(1)使学生经历毫米的含义以及1毫米长度单位观念的形成过程。

(2)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1)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逐步逼近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2)使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

重点是:认识长度单位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

难点是:让学生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

二、说教法

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所采用的教法是:

1、谈话引入法

2、现有知识与实际需要矛盾冲突法

3、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三、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选择如下学法:

1、操作实践法

2、联想类比法

四、教学准备(为了开展教学活动,我打算做如下教学准备。)

1、电教媒体

2、为每小组准备一张估测记录单和一把没有毫米刻度的硬纸版做的尺子。

3、教师准备一把米尺、一枚一分硬币、一张电话卡等。学生自己准备常用直尺。

五、教学程序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学法的选择。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这一阶段里,我按照谈话引入、复习旧知—→实践活动、引起冲突—→现实需要、引入新课这一流程开展活动。

2、谈话引入,复习旧知

我抓住这一节课是新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这个契机,围绕“学生身高的变化”这一话题展开讨论。我准备这样设计谈话: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老师有个惊喜的发现,发现大家都长高啦!你知道你现在有多高吗?请大家估一估,这个同学的身高是多少?然后让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并提问:刚才我们测量的数据中,有几个学过的长度单位,你能给大家说说这些长度单位吗?

通过估测学生身高这一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学生对已知长度单位有关知识的回顾和对经验的总结,架好了学习新知识的桥梁。

3、实践活动,引起冲突

接着,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刚才通过测量,我们知道了这个同学的身高,那么测量在生活中还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可能会说:老师我觉得测量能知道自己到底长高了没有,还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测量能知道我们到底要穿多少号的衣服,更有的同学会说:老师,我觉得测量能让我们知道房子呀、树木哇都有多高,能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周围的事物,也能使我们更好的做事情。等等

我由学生身高测量这一个体事件扩展开来,引导学生放眼周围,通过对生活现象的'举例,使学生对测量的重要性和生活中测量应用的广泛性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体会到掌握测量方法的必要性。

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估计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并填写记录单。

最后,我发给每小组一把特制的没有毫米刻度的纸尺,要求学生对数学课本的长、宽、厚进行测量。学生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测量的结果。

纸尺上只有厘米的刻度,学生精确测量非常困难。我有意制造这个矛盾,是为了使学生的现有知识和现实需要发生矛盾冲突,让学生体会到:只有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准确的量出物体的长度还必须寻找一个更小的长度单位,从而产生要探索新知识的强烈欲望。这就为下面新知识的探索设置了有利的悬念。

4、现实需要,引入新课

这时我很自然的提出问题:同学们,要想精确知道它的长度,有什么好办法吗?在小组讨论内一下。

学生经过一翻思考会提出这样的设想:我们能不能把1厘米分得小一些,或找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有的学生也可能会直接说出可以用毫米做单位。

这时我就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

你从哪儿知道毫米的?大家都认为厘米作单位太大了,要创造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刚才有同学说用毫米作单位,他说对了。毫米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4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课题是毫米的认识,他是毫米与分米的认识的第一课时,毫米与分米的认识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子度量的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二、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从一下几个方面来定位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的产生的实际意义,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能够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2.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的关系,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同事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目标:使学生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三、说重难点: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把认识1毫米的认识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认识活动,学生在积极情感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下,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互相合作、集体探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五、说教学过程

1. 设置疑念,导入新课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我抓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设计了一个测量比赛,在这个比赛中学生会遇到一个问题,量到不是整厘米时,学生会有些茫然,不知所措,这时我不失时机抓住学生的心理,引入新课,学生自然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探究中。

2.观察实践,探索新知

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猜测能力。学生对毫米的感知并不是特别陌生,可以让学生在原有的经验上进行大胆猜测,在这节课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他们提出问题,进行猜测、试验、探索验证,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新知识,发展了能力,明白了当测量的结果不能用整厘米表示时,可以用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表示,还通过观察了解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在动手测量的基础上,感知1毫米有多长。在认识1毫米上,分三个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

观察尺子上的1毫米,体会一小格的长度就是一毫米,联系实际寻找实际生活中大学1毫米的舞台。

用收拾表示1毫米的长度。

3.回顾总结,加深理解

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毫米表示。1厘米=10毫米

4.巩固练习

课本第三页的做一做

5.联系生活,提高认识

在生活中那些物品测量时用毫米作单位?他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有多大?

第三篇:集体备课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估计、测量、等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2.经历看一看、量一量、摸一摸等活动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为单位进行测量,知道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借助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教学重难点:

建立1毫米的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尺、身份证、校讯通、学生尺、1分硬币、1元硬币、1角硬币、身份证。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过测量,你还能想到测量的单位吗?1厘米、10厘米有多长?身高1米多等。

二、探究新知

(一)毫米的产生

1.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高。(预设:若学生估的很离谱,让学生说说估的方法)

2.用尺测量数学书的长、宽、高。师:同学们估的准确吗?用尺子量量看。谁能说说测量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 3.激发矛盾,明确毫米的实际意义。学生汇报长、宽、厚度。

师:你们说的都对。可能因为数学书本身、测量的方式的原因,可能存在误差。师:有多厚呢?(学生思考质疑)

师:是啊,还不到1厘米,怎么办呢?这时,我们需要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这就是毫米。

师: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毫米(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毫米也可以用英文字母mm表示。

(二)认识毫米

1.认识学生尺上的1毫米。

师: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学生尺,仔细观察一下,除了我们已经学过的厘米刻度线之外你还在尺子上发现了什么?

师:那你知道尺子上多长是1毫米吗?(预设: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2.如何找1毫米。

(1)师:为了看得更清楚一些,我们把尺子用投影放大看看。从0刻度线开始,到第一根毫米刻度线这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铅笔指出尺子上的1毫米演示)

(2)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1毫米,并像老师这样指一指。指给同桌看看。(3)师随意指尺子上的一段问学生是不是1毫米。(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结论:尺子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3.你们感觉1毫米的长度怎么样?(很小很小)师:是啊,1毫米的长度很短,大屏幕上的1毫米是放大了的,都快7厘米了。4.出示米尺,米尺上的1毫米与学生尺上的1毫米进行比较,一样长吗? 5.认识2毫米、5毫米。5毫米刻度线有什么特点?(为了看起来更方便,一般的5毫米刻度线是稍微长一些)。6.6毫米。找6毫米方法的多样性。7.知道1厘米=10毫米

师: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请你数一数吧!

师:1厘米有10小格,也就有10毫米。其他1厘米里也有10个1毫米吗?请你在尺子上找一个1厘米数一数。

(三)建立1毫米的表象 1.表示1毫米。

师:我们认识了毫米也认识了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能在尺子上找到1毫米。你能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吗?

师:看来大家直接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有点难度。其实啊,我们身边就有长度是1毫米的物体。我们来看看校牌。找一找,哪里的长度是1毫米。(厚度)量一量,看看是不是1毫米。

师:拿出校讯通用食指和拇指轻轻捏住,然后将校讯通抽出来。看看手指间的空隙,看看校讯通的厚度,这大约就是1毫米。闭上眼想象一下1毫米有多长。2.学具中找大约有1毫米长度的物品。(学具:1分硬币、身份证、1角、5角、1元等)

3.1分硬币和1元硬币厚度的对比。

4.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学生举例后,课件出示生活中用毫米作单位的图片(小到精密零件,大到包装箱的规格)。体验“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三、巩固提升 1.做一做1 师:回形针和钉子有多长你知道吗?(生练习)

追问:你是怎么读数的?(先看厘米的刻度,过了几厘米就是几厘米多,再看几毫米就是几毫米)2.量一量

你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了吗?请你测量这三条线段的长度(用毫米做单位)3.练习五第2题。

师:几条线段围起来就形成美丽的图案。翻开书本第24页,这里有1、2、3三个图形请任选一个你喜欢的图形测量它每条边长度,结果请用毫米作单位。

四、总结梳理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个长度单位?假如你是毫米,你将怎么自我介绍呢?

第四篇:三年级《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三年级《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三年级《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能力目标: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毫米、分米长度概念的建立;教学难点是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根金箍棒(1米、20厘米、1分米、7毫米),生活中常见的接近1毫米和1分米的物品。

学生准备:纸条尺、塑料尺、一分钱硬币、小金箍棒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引发冲突

1、情景引入,激活旧知

课前播放《西游记》主题曲《猴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师:同学们爱看《西游记》吗?孙悟空本领高强,他有一件非常厉害的兵器——金箍棒(课件出示)。接下来孙悟空要表演几招,仔细观察,看金箍棒的长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课件:金箍棒逐渐变短,最后变到耳朵里)

师:想看看真的金箍棒吗?你们说“变”,老师把它变出来。

师:看这根一号金箍棒,估计一下,它有多长?(学生回答),课前老师作了精确的测量,它的长度是1米,1米还可以说成是—100厘米。【1米=100厘米】

师:金箍棒又变短了,估一估这根金箍棒有多长?我们来测量一下。选一生上前测量,同时说说测量方法。

2、借助旧知,引发冲突

师:最后变到耳朵里的金箍棒有多长?(举小金箍棒)想不想动手测量一下它的长度?

师:下面拿出纸条尺和这根小金箍棒,两人一组进行测量,看谁量得又快又准确。一生利用展台测量。(生动手量,汇报:不到1厘米)师:不到1厘米,到底是多少?只用厘米这个单位能不能精确的表示出它的长度?那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单位?

(需要找一个比厘米小的单位 毫米)

比厘米小的单位是什么呢?毫米藏在哪儿?这把尺子上见到了吗? 如果想把毫米从这每个厘米间表示出来,你想用什么办法?

你能不能按你的想法在尺子上0——1之间把毫米表示出来?同桌两

人商量一下,然后在纸条尺上画一画。

画完后,展示两、三组不同的。再用这两、三组不同的尺子量同一根金箍棒的长度,学生试读。

师:同一根金箍棒怎么读出来不同的长度?(画的格大小不同,即画的1毫米长度不同)所以,为了精确测量物体的长度,数学家对1毫米作了统一的规定,为了方便测量,他们又把1毫米放在了尺子上,想看看吗?拿出塑料直尺,仔细观察,看与刚才的纸条尺相比有什么新的发现?(每个厘米间分成了很多小格)

师:科学家也是把每个厘米分成了很多的小格,并且规定这1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课件)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个新单位——毫米,它用字母mm来表示。【毫米 mm】

师总结:你看,我们刚才采用的分小格的方法竟然和数学家的想法一样,真是不简单,可见,大胆的猜想和尝试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二、自主探究,认识新知

(一)认识毫米

1、认识1毫米

师:接下来用铅笔尖在你的尺子上指一指1毫米,指给同桌看。选两生上前指,也可以用笔画一画。

师总结:厘米之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都是1毫米。

2、找1毫米的物体

师:下面拿出1分钱硬币,用尺子量一量它的厚度。(1毫米)你能借助这枚硬币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吗?说说有什么感觉。

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对学生没提到的物品,教师加以展示。如:银行卡厚度、光盘厚度、刀片的厚度、尺子的厚度等。

3、画几毫米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毫米,下面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出一条5毫米的线段,5毫米是几个小格?

再请大家画一条10毫米的线段,一边画一边想,你有什么发现? 10毫米就是1厘米(课件出示数的过程)

老师把同学们的发现记录下来:【1厘米=10毫米】

4、用毫米测量

师:别看1毫米特别短,用处可不小,在生活中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或更精确的测量物体的长度时,都要用到毫米。认识了毫米,我们就能精确测量出这根小金箍棒的长度了,大家再动手量一量吧。

学生量完后汇报:7毫米

(课件出示:曲别针的长度)

(二)认识分米

1、认识1分米

师:接下来请大家在纸条尺上用剪刀剪下10厘米。老师这儿还有一根金箍棒,它的长度是1分米【分米 dm】,我们把1分米的小棒和10厘米的纸条比一比,看有什么发现?

结果长度相等,得出:【1分米=10厘米】

2、找1分米

师:谁来说一说直尺上从几到几是1分米? 你能借助纸条或直尺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吗?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纸杯、直板手机、磁带盒、口香糖盒、固体胶棒等。

3、分米和米的关系

师:刚才我们量出,2号金箍棒长20厘米,是几分米?

1号金箍棒长1米,它的长度如果用分米作单位,是几分米?并且说说你的想法。

此处难度较大,学生发言完毕后,(课件演示)[1米=10分米]

三、总结长度单位

1、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毫米和分米,【补充课题】它们同米和厘米

一样,都是计量长度的单位,叫做长度单位。你能把这4个长度单位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一下吗?

师:下面我们做个游戏,老师说一个长度,请同学们用手势表示,但注意:动作要轻,能做到吗?(让同学们分别用手势表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大约有多长)。

2、师:知道了这些长度单位的大小,我们在表示物体的长度时,就要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看看生活中人们是怎样运用长度单

(课件:生活处处有数学)位的。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海拔约8844米。

中学生课桌高度为6分米左右,椅子高度为4分米左右。

(一)认识毫米

同学们爱看《西游记》吗?孙悟空本领高强,他有一件非常厉害的兵器——金箍棒。它能长能,它变 了像你们准备的币的度,你们能测量一下吗?

测量之前我们先来究一下尺子,我们学 米,你们能够上找出一 米吗?能用手比划一下吗?量量吧

怎么样?几 米?不够1 米吗? 那怎么办?(有学生可能会说出毫米)

我们再来看看尺子上的第一个 米,看一下都有什么?(看课件)

再量 币 度

活动:量一量新书的 度,并记录

画一画

算一算

(二)认识分米

1、认识1分米

师:长度单位家庭中还有一个 员,我们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分米,同学们找出你准备的细绳,结果长度相等,得出:【1分米=10厘米】

2、找1分米

师:谁来说一说直尺上从几到几是1分米?

你能借助纸条或直尺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吗?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纸杯、直板手机、磁带盒、口香糖盒、固体胶棒等。

3、分米和米的关系

师:刚才我们量出,2号金箍棒长20厘米,是几分米?

1号金箍棒长1米,它的长度如果用分米作单位,是几分米?并且说说你的想法。

此处难度较大,学生发言完毕后,(课件演示)[1米=10分米]

三、总结长度单位

1、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毫米和分米,【补充课题】它们同米和厘米

一样,都是计量长度的单位,叫做长度单位。你能把这4个长度单位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一下吗?

师:下面我们做个游戏,老师说一个长度,请同学们用手势表示,但注意:动作要轻,能做到吗?(让同学们分别用手势表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大约有多长)。

2、师:知道了这些长度单位的大小,我们在表示物体的长度时,就要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看看生活中人们是怎样运用长度单

(课件:生活处处有数学)位的。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海拔约8844米。

中学生课桌高度为6分米左右,椅子高度为4分米左右。

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把米尺的长是1()

一把米尺的长是10()

一把米尺的长是100()

一个墨水瓶高约1()

教室的门高约是2()宽约是8()

第五篇: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三年级上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各单位间的进率。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认识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课型结构 新授课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米尺、一分硬币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请同学们猜一猜,米老师的身高是多少?

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自己的身高并板书。

谈话:米和厘米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画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再比画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师:请一位同学量一量老师这里的彩带有多长?

讲解:10厘米就是1分米,20厘米就是2分米。分米也是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认识分米。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分米。

(1)找一找。

1分米有多长呢?我们大家一起看着尺子数一数,10厘米就是——1分米,1分米就是——10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直尺,除了0~10厘米之间一段是1分米之外,你还能找出1分米吗?

学生在直尺上找1分米,并组织交流。

(2)画一画。

谈话:你们能画出长1分米的线段吗?请同学们在纸上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画好后,小组里的同学互相检查。

提问:画长1分米的线段要注意什么?

谈话:请同学们用手比画一下,看1分米有多长?

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

(3)说一说。

提问:你们能说说在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吗?(学生举例)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1分米,你知道1米是几分米吗?小组合作在米尺上数一数,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在小组内活动,教师组织交流,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米=10分米。

(4)量一量。

谈话:用米尺来量一量课桌和椅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大约各是几分米。

学生测量后,组织交流。

2.认识毫米。

(1)谈话: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数学课本,你知道数学课本的长和宽是多少厘米吗?自己量一量。

提问:那数学书的厚是多少呢?请同学们用尺量一量。

提问:在量的过程中你们遇到了什么问题?(数学书的厚度不满1厘米)是的,用厘米不能准确地量出数学书的厚度,这就需要比厘米小的单位——毫米。下面我们就来认识毫米。

(2)谈话: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仔细观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线以外,还有刻度线吗?

指出:直尺上1厘米中的每1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谈话:那1厘米中有多少毫米呢?我们一起数一数。

谈话:刚才我们数了从0~1这1厘米间有10毫米,除了这个1厘米外,你还能找到另一个1厘米,学着刚才那样,用铅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吗?

反馈:谁来汇报一下自己数的结果。

谈话:再用尺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毫米?(6毫米)

(3)谈话:请同学们再用尺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几毫米?(大约是1毫米)

谈话:那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用手比划一下吧!提问: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长或厚大约是1毫米,你能举个例子吗?

(4)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练习题

谈话:老师量出了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你能说说它们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吗?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并说说自己的方法。

小结:今天我们又认识了长度单位家族中的两位新成员: 分米和毫米(完成课题板书),还知道了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小明的日记。

谈话:学习了数学知识,就要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一(3)班小明写的一篇日记,记录了为妈妈过生日的事,想看看吗?

出示:

2010年3月9日 星期二

今天是妈妈的生日,我要为妈妈买些礼物。一早,我从2(米)的床上爬了起来,到卫生间,拿起1(分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吃完早饭,急忙来到超市。超市离我家不远,大约有90(米)。一走进超市,我就看到了滚着烤的肉肠,每根都长约1(分米),真馋人!逛了一会儿,我选了一条妈妈最喜欢的小方巾,边长约是3(分米)。我付了款,高高兴兴回家了。

提问:小明不知道括号里应该用哪个长度单位,你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吗?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和同桌交流一下吧!

五、板书设计

认识分米和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厘米=10毫米

下载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毫米的认识

    第一课时 毫米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21页例1.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明晰测量的步骤与方法。 2.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 教学设计 新郑市龙湖镇梅山完全小学张泽芳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例1、做一做及练习一第1、2题。 【学情分析】 《数学课......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思茅港镇小学三年级数学组(二备)一、教学内容:毫米 、分米的认识 课本第2、3页的例1及做一做,第4页的例2及做一做,练习一的第......

    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课程使学生能够根据长度单位的米和厘米进行教学。由于课前学生已经被要求回家准备相应的准备,所以本课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大多数学生已经建立了1毫米长的概念。在课堂......

    人教三年级上册29掌声教学设计

    29、 《掌声》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通过自读自悟、交流讨论、感情朗读来体会掌声给英子带来的变化及掌声的含义。 2、初步感受通过描写动作、神态来展示人物内心世界......

    认识毫米分米教学设计

    认识毫米分米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2、通过测量活动,让学生体验1毫米、1分米的长度,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发......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一: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毫米的认识》教学实录【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科书第2~3页的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2、3题。【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测量,使......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济南市玉函小学 寇文娟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2—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