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再见了,亲人》教案
一、教学内容: 这篇精读课文,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告别的情景,表达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赞颂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二、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中朝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比山还高,比海还深,从而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
2、理解词语,读懂每句话,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和中心,并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暂时、雪中送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要求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和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并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难点:学习课文通过几件具体事例来表达一个中心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以读为主,读中悟情。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挂图、录音机、投影、幻灯。
七、课时安排:3课时
八、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文,板书课题。审题:亲人指的是谁?
二、介绍时代背景。
1、介绍中朝两国人民共同抗击美帝国主义的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6月25日,美帝唆使李承晚进攻北朝鲜。两天后美国第七舰队侵占我台湾海峡。1950年9月15日,美国入侵朝鲜,并轰炸我安东等地,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25日跨过鸭绿江,“保家卫国,抗美援朝”。战争进行了近3年,中朝人民浴血奋战,很多志愿军战士光荣牺牲在异国他乡。1953年7月27日签订停战协约。1958年志愿军全部回国。
2、本文选自随军记者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
三、范读课文,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四、学生自学课文。自学要求:
1、读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利用熟字记生字的方法记清字形。
2、读通课文,划出生字、词,并结合课文上下句理解词义,不理解的做记号。
3、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出现了几个人物?(划出来)他们分别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
五、检查自学情况。
1、拼读生字表,纠正读音。
指出音易错字:“暂”()不读();“谊”(y)不读(y)。混(h)是多音字。多读几遍。
2、拿出生字卡片,读字、词:
指出哪个字字形易错,重点说一说。暂时昏倒情谊捣米谣侦察员混进 区别:谣、瑶、摇。
3、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讨论理解:(或查字典,或结合课文,或结合生活实际。)
4、读一读课后第4题“读读写写”,说说“暂时”、“雪中送炭”的意思,并练习用两个词语造句。
5、指名读课文,回答思考题。
①课文写了三个人物:大娘、小金花、大嫂。
②大娘:送打糕;为救伤员失去小孙孙。小金花:妈妈为救老王而牺牲。大嫂:挖野菜失去双腿。
六、朗读全文,读熟。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
1、课题引用的是谁说的话?亲人指谁?课文写了几个亲人?(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
2、那么,我们的志愿军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
二、指名三人分别读第一、二、三自然段,齐读后三自然段。思考:
1、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集中表达了志愿军战士怎样的思想感情?(依依惜别、恋恋不舍。)
2、指名朗读,体会感情。
三、为什么这么恋恋不舍呢?(因为中朝人民在战斗中结下了深情厚谊,而且这种深情厚谊是用鲜血凝成的。)(板书: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情厚谊。)从哪儿体现出来的呢?课文列举了几个具体事例。
自己朗读前3个自然段,读后说说三个人分别做了哪些事?(老师板书:送打糕;为救伤员失去小孙孙;妈妈为救老王而牺牲;挖野菜失去双腿。)
[1][2]下一页
第二篇:小学五年级语文再见了亲人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再见了亲人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中朝两国人民在共同的战斗中结下的用鲜血凝成的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2.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练习用“暂时”“雪中送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课文前三个自然段中选择一段背下来。
教学重点
1.了解中朝两国人民在共同的战斗中结下的用鲜血凝成的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2.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多媒体课件《志愿军进行曲》,让学生在“雄赳赳,气昂昂”的乐曲声中,跟随志愿军一起跨过鸭绿江,去感受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
这是一曲高昂雄壮的乐曲,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就是以这样的姿态、精神面貌奔赴朝鲜的,为的是保卫祖国,解放朝鲜人民。我们的军队在那里与朝鲜人民并肩战斗,赶走了美帝国主义侵略者。在朝鲜的日日夜夜,我们的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亲如一家人,临别时他们都依依不舍。我们的课文记述的就是这难舍难分的场面。
(二)教师范读课文,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三)学习第一段。
1.默读,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这一段主要记叙了志愿军与朝鲜大娘惜别的情景。)
作者从三个方面记叙了这一内容。请同学们四人一组讨论,把这一段分为三层,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这是什么句式,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师:学习了这一段,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我觉得这一段突出地表达了朝鲜大娘对中国人民志愿军慈母般的爱。)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体会志愿军和朝鲜大娘之间的真挚情感。
朗读时要注意语调轻缓,读出志愿军与大娘依依惜别的情感。
(四)学习第二段。
这一段的结构,写法与第一段相似,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仿照第一段的学习方法学习此段。
(五)学习第三段。
这一段的结构与写法也与第一段相似,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按照一、二段学习的方法自学这一内容。
(六)小结前三段。
这篇课文是以志愿军的口气与朝鲜人民话别,通篇都是志愿军在讲话。在这依依惜别之际,朝鲜人民是怎么想,怎么说呢?课文有这方面的叙述吗?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有很难忘的人和事,作者为什么选择了这样三个人物来写呢?
(七)学习第四段。
齐读最后一段,体会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
学习这一段主要以朗读为主,读出志愿军对朝鲜人民、朝鲜国土依恋的感情,读出志愿军发自内心的“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的呼声和决心。
“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是谁说的?为什么要称“亲人”?
这一段表达了志愿军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一段集中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依依惜别之情。)
(八)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哪位同学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主要记叙了志愿军归国时同朝鲜人民告别的情景。)
师: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文中每一段都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情谊。我想这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情谊。)
课文是用哪些材料来表达中心的?
(作者选取了志愿军与大娘、小金花、大嫂的惜别及火车开动后志愿军发自内心的呼喊来表现中心的。)
(九)总结全文。
对关系亲密,感情深厚的人称为亲人。课文中志愿军战士把朝鲜人民看作亲人,通过学习课文,我们也体会到了,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谊是用鲜血凝成的。同学们,这就是国际主义精神。
(十)巩固知识,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幻灯片,读句子,着重理解带点的词语。
(1)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予帮助。
(2)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着妈妈。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了。
噩耗:指亲近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
同归于尽:尽,完结。一同死亡或毁灭。
(3)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这样的代价:代价,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耗费的物资、精力甚至生命。
(4)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又一次,再一次。
2.在前三个自然段中选择一段背下来。
这三段的结构及表达的思想感情都比较相近,可让学生自行选择一段背诵。
3.小练笔。
要求:本篇文章是以志愿军的口吻来述说的,那么现在请同学们以朝鲜人民的口吻来表达一下朝鲜人民与志愿军战士的深情厚谊。
这个练习可以做为课外练习去完成,主要是训练学生写文章要有中心。
第三篇:五年级语文 《再见了,亲人》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认识“役、妮”等八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噩耗、战役、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
2、听课文录音,说说大娘、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所做的可歌可泣的事。
3、品读第一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雪中送炭”等关键词语及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
课前准备
了解抗美援朝战争,搜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发生的故事。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播《志愿军军歌》,初步感知当年情景。
2、师介绍时代背景,板书课题。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浩浩荡荡地踏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抵抗美帝国主义者的侵略。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中朝两国人民终于打败了美国侵略军。1958年10月撤离朝鲜。在漫长的八年中,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我们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生死与共。当我们打败了侵略者,当我们完成了历史使命,当离别的日子终于不顾人们深重的感情而来临时,志愿军战士深情地说——引读课题:再见了,亲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2、听课文朗读,思考:课文写到了哪些“亲人”?从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
(学生汇报交流)师板书。
(1)大娘为志愿军战士洗衣服,几夜无眠;(2)大娘送打糕,昏倒路旁;救伤员,失去小孙孙;(3)小金花,为救老王,妈妈与敌人同归于尽;(4)大嫂,为挖野菜,炸伤了腿。
三、细读悟情,以情品读
1、走进情境,感受体验。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哪里看出大娘像亲人一样对待志愿军战士?划出相关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
①交流。学生说句子,自由谈体会。②重点出示:
◇“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哪里写出了“雪中送炭”的困难和危险?大娘她们仅仅是为我们送来打糕吗?还为我们送来了什么?(鼓励、希望、信心„„)
抓住动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 “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 想象一下,说说大娘还会为我们做哪些事?
也许大娘做的事还有更多更多,这一切,怎么不使我们感动和敬佩呢?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
③引读:是啊,素不相识的大娘虽然不是我们的母亲,但却像母亲一样,甚至胜似母亲。因此,在离别的一刻,我们志愿军战士动情地说——(生读)“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师引,大娘,您就是我们的“亲人”,就是我们的母亲!
四、拓展延伸,开拓思路
1、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大娘说些什么?
2、如果你的亲人站在面前,你会说些什么?(小练笔)板书设计:
14、再见了,亲人
洗补衣服,几夜无眠
大娘 送打糕,昏倒路旁 不是亲人 胜似亲人
救伤员,失去小孙孙; 小金花 大嫂
第四篇:小学语文《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人》
发布者: 刘余溶发布时间: 2012-8-1 11:09:01
《再见了,亲人》目标确定:一是让学生从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中,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受到深刻,生动的国际主义教育;二是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对有关抗美援朝的历史了解的甚少,提前布置学生搜集资料,为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好铺垫。教学重点:入情入境的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以及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的领悟文章的表达上的特点。
第五篇: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案
教材分析:
《再见了,亲人》是冀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单元的一篇文,这一单元的文是以情感熏陶为主,领悟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本文是一篇叙事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凝炼,是一篇训练学生语言文字的好,也是训练学生朗读的好教材。文以亲人为主线,记叙了19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官兵离开朝鲜时在车站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教学理念:
新程、新理念正逐步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生活,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围绕教学目标,引领学生以言语为凭借,进行有深度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领悟文字隐含的丰富情感,使文本语言转化为学生心灵中有活力的生命元素,使他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通过整体把握,细读理解,品词琢句,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阅读经验对文本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挖掘和解读,通过朗读促进学生语言和情感的同构共生,让他们深深体会到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那比山高比海深、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教学目标:、通过批注、朗读,理解文的内容,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
人民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2、结合句子理解“唯
一、雪中送炭”的含义,并能抓住重点词语及句子,想象画面,有感情朗读文。
3、学习通过典型事例、多种句式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文用典型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
难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准备:
多媒体、学生前搜集抗美援朝时期的英雄资料,并进行整
理。
教学过程:
一、整体入手,感知亲情、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师:这节让我们继续随着这
首雄壮的旋律再次走进那依依惜别的场景,同志愿军战士一起把千般不舍、万般留恋化作一声深情地呼唤──“再见了,亲人!”(师板书题)
2、回顾“亲人”的定义,初步感知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为什么还亲切地称为“亲人”呢?
3、回顾文内容,同时教师随机板书
二、细析事例,感受亲情
、出示自读提示:
快速默读文,勾画出最令你感动的词句,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简单批注,体会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之间深厚的情谊。
2、学生自学文,用心品读
3、全班交流,感受亲情:
(学生个人的感觉、体验、理解各不相同,在交流过程中,允许学生各抒己见,交流内容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可以交流“大嫂”一段,也可以交流“大娘”、“小金花”一段,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
预设点:
(一)“志愿军与大娘”之情:
(1)句子一:“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这真是雪中送炭哪!”
A.引导学生抓住“带着”、“顶着”、“冒着”、“穿过”等词语,想象当时这样做的危险和艰难,感悟大娘为救志愿军战士奋不顾身、无私伟大的品格。
B.抓住“雪中送炭”这个成语来体会,先理解字面意思,再理解成语的含义,接着联系句子具体谈谈这个成语“雪”、“炭”分别指什么,教师进一步引导大娘不仅为我们送来了打糕,还为我们送来了什么?从而进一步体会大娘想志愿军之所想,急志愿军之所急,将自己生命置之度外的品质。
.感情朗读:朝鲜大娘愿意为志愿军付出生命,给了志愿军及时的帮助,她把志愿军看成比自己还要重要的人,能不算“亲人”吗?读出你的感动吧!
(2)句子二:“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您为了我们失去了惟一的亲人。”
A.引导学生抓住“惟一”、“丢”、“背”等词来体会,先理解“惟一”的意思,再谈谈“惟一的亲人”对大娘意味着什么,接着体会大娘丢下的是什么,“背”起的又是什么,从而理解大娘对志愿军的感情胜过亲人。
B.感情朗读:朝鲜大娘为救志愿军不顾最亲最爱的小孙孙,这能不算“亲人”吗?
句子三:“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
引导学生在《烛光里的妈妈》音乐伴奏下,放飞思绪想象这八年的相处经历中,大娘都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情:
当志愿军饿了,大娘--------
当志愿军渴了,大娘--------
当志愿军衣服脏了,大娘--------
当志愿军受伤了,大娘--------
当志愿军想家了,大娘--------
(4)“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A.请学生改成陈述句。
B.比较两句话,哪句更能体现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的深情?体会反问句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
师总结:八年来,大娘一次次地把慈母般的爱给了志愿军,难怪志愿军们舍不得让大娘拖着疲惫的身体送了他们一程又一程,于是他们恳切地对大娘说──“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志愿军对朝鲜的关心体贴都尽在这一声声恳求之中了。
过渡:还有哪个故事让你感动呢?
(二)“志愿军与小金花”之情:
(1)句子:你回来以后,焦急地等待着妈妈,可是„„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呀!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采访“妈妈牺牲不落泪”,可“跟志愿军告别却哭成泪人”,你感受到什么?
师:如今志愿军叔叔要与他们分别了,这个可怜的孩子紧紧地抱着志愿军痛哭流泪,让我们一起劝劝这个孩子吧!学生深情朗读。
(三)“志愿军与大嫂”之情:
(1)句子:我们清楚地记得,那是192年的春天,„„伤好以后,您只能靠着双拐走路了。
抓住三个“挖”来理解它们的不同背景,再想像这三个“挖”字背后,大嫂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挖的,从而理解大嫂不顾生命危险为战士们挖野菜的可贵品质,感人至深。
师引读:今天大嫂是一瘸一拐来的,是背着孩子来的,她沿着崎岖的山路送了一程又一程,这就是我们的大嫂,这就是我们的亲人,带着你对大嫂的感激之情、崇敬之情朗读文。
师:观察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的事例真是感人肺腑,他们为志愿军战士付出了血的代价,我们说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他们的情谊比山高、比海深,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同时板书:鲜血凝成、山高水深、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而作者又是用哪些表达方法来体现中心的呢?A、选取典型事例围绕中心来写B、利用多种句式进行表达,教给学生写作方法。
三、想象创造,总结亲情
师过渡:当年的朝鲜人民为志愿军付出了血的代价,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战争中,有200万优秀的中华儿女奔赴朝鲜战场,其中36万余人将热血洒在了朝鲜的三千里江山。学生在《英雄儿女》的伴奏中交流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故事,面对这样伟大的友谊,拿起笔来尽情的抒发你心中的那份感动吧!学生书写,进行练笔。
四、设计引读,读中悟情
师:战争结束了,战士即将启程,列车就要开动,两国人民捧着一颗颗赤诚的心向最亲最爱的人告别!列车越开越远再也看不到亲人熟悉的身影,再也听不到亲人亲切的叮咛,战士们在心里深情地呼唤,朝鲜人民也在心里深情地呼喊: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最后衷心祝愿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的情谊似鸭绿江水一样源远流长!
五、扩展资料,布置作业
师配乐朗读节选自《依依惜别的深情》的文字资料,激起学生继续阅读的欲望。
作业:、读一读:作家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依依惜别的深情》。
2、写一写:仿照本文的写作方法,以“再见了,母校”为题写一篇,整理到百草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