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十一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20《诗五首》教案 鲁教版

时间:2019-05-12 23:18: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十一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20《诗五首》教案 鲁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十一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20《诗五首》教案 鲁教版》。

第一篇: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十一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20《诗五首》教案 鲁教版

第20课《诗五首》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五首诗歌。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能力。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反复阅读,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

二、作家作品和写作背景简介:

1.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他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2.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三、研习诗歌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听《饮酒》一遍,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之处等等,然后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读一遍,再听第二遍录音,学生默默地跟读。(2)补充《饮酒》的注释。

①喧:吵闹的声音。②君: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③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

④辨:说明。

⑤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3)指导背诵。

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诗有两个层次:开头四句为一层。是说作者虽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里,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如何能做到这样呢?原来是心灵远离了尘俗的牵缠,那么所居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清静起来了。

“采菊东篱下”以下六句为第二层次,承接“心远地自偏”而写下来。是说对美好的自然景物的欣赏,能获得无限的意趣。沿着这样的理解去读背,就能比较容易地背出。

2.课文研讨。

①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明确: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②“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 明确:“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③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 明确: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采,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实际是说,此种真谛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不足以体现的。

3.课堂小结: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他离开了污浊的官场,心里觉得十分清静,因为心中远离了尘俗的牵缠了。他自由地种种花采采菊,偶尔抬头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过得非常悠闲和舒适,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四、《己亥杂诗》

1、作家简介:龚自珍(1792—1841),清代浙江仁和(今杭州)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道光九年(1829)进士。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即道光十九年(1839)。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日《己亥杂诗》,此选其一

2、赏析: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往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后两句抒情运用比喻,把落红比作辞官,春泥比作平民百姓,花比作朝廷,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3、诗歌研读:

(1)前两句诗抒情叙事,叙了什么事?抒了什么情?

明确:记叙自己满怀离愁地离开京城的事,抒发了自己仍系心国事,为国尽忠的感情。

(2)这首诗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是哪两句?你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离开国家政治权利的中心但仍然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表达作者离开京城、离别好友的忧伤,也抒发自己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同时对脱离黑暗官场感到喜悦。

4、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龚自珍的《已亥杂诗》,感受了他的爱国热情。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二篇: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十一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16《小石潭记》教案 鲁教版

第16课《小石潭记》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4、激发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按照游踪移步换景和抓住景物的特征。教学难点:品味文章由景及情,以情入景的写作特点。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历史上很多文人都热衷于模山范水了,以寄情于景。其中写山水散文游记艺术成就最高的应该就是唐朝的柳宗元了,而最能代表柳宗元风格的就是这篇《小石潭记》。

二、作家作品和写作背景简介: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也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曾参与王叔文改革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改革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抑郁不得志,又不肯放弃自己的政治主张,与当权派同流合污。这一时期,他的作品有的寄情山水,抒发个人的抑郁和苦闷;有的反映当时人民的疾苦和愿望,谴责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等。《永州八记》、《江雪》、《捕蛇者说》等,都是他被贬永州时期的代表作品。

《永州八记》指《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正音正字:

隔篁huáng竹 如鸣珮pâi环 水尤清冽liâ 卷quán石底以出 为坻chí 为屿yǔ 为嵁kān 青树翠蔓wàn 参cēn差cī披拂 佁yǐ然不动

俶chù尔远逝 往来翕xī忽hū 斗dǒu折蛇行xíng 犬牙差cī互hù 寂寥liáo无人 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龚gōng古

2、注意语调的把握

课文一、二段写作者兴致勃勃畅游小石潭,有全石带来的好奇,有清澈的水流和飘忽不定的游鱼所带来的快乐,应读得欢快些。三、四、五段写小石潭周围幽深冷寂的氛围,应读得伤感些,低沉些。

四、翻译课文:

(一)翻译第一段: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解释重点词语:(1)从,由(介词);(2)小丘:在小石潭东面;(3)西:向西<名作状>;(4)篁竹:竹林;(5)鸣:发出响声;(6)如鸣珮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珮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6)乐:感到高兴;(7)之,代指水声。(8)伐,砍伐;(9)下,往下走<名作动>;(10)尤,格外;清,清澈;冽,寒冷,冰凉。清冽,清凉;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11)全石:整块石头; 为,作为、构成;全石以为底:以全石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12)近,靠近<形作动>;(13)卷,卷曲;(14)以,相当于“而”,表顺接;(15)出,露出;(16)卷石底以出: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17)为,成为;(18)坻,水中高地;(19)屿,小岛;(20)嵁,不平的岩石。(21)翠蔓:翠绿的藤蔓;(22)蒙,覆盖;络,缠绕;摇,摇动;缀,连结,连缀。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披拂,飘动。(23)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带的玉珮、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来(走过去),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二)翻译第二段: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1、解释重点词语:

(1)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可译为“左右,上下”;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2)皆,都;(3)若,像;空,在空中<名作状>;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4)下,往下照<名作动>;澈,穿过,透;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5)佁然:呆呆的样子。(6)俶尔:忽然; 远,向远处; 逝,离去;俶尔远逝:忽然向远处游去;(6)往来:来来往往。(7)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8)似:好像;(9)乐:逗乐,玩

2、译文: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周围什么也没有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石上有鱼的影子,静止不动,又忽然向远处游走,往来很快,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五、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小石潭记》的一二段。板书设计:

《小石潭记》

发现小潭————

潭中景物———— 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隔、闻、伐、取、见

水(清)石(奇)

比喻

凄神寒骨

树(美)鱼(乐)

(静—动)

悄怆幽邃

(移步换景)

(侧面描写)

(幽深冷寂)

(乐)

寓情于景

(忧)

一切景语皆情语

课后反思:

第16课《小石潭记》导案

(二)主备教师:王艳 时间:2012年 7月 日 第 节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4、激发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体会文章按照游踪移步换景和抓住景物的特征。教学难点:品味文章由景及情,以情入景的写作特点。教学流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注音:

隔篁huáng竹 如鸣珮pâi环 水尤清冽liâ 卷quán石底以出 为坻chí 为屿yǔ 为嵁kān 青树翠蔓wàn 参cēn差cī披拂 佁yǐ然不动

俶chù尔远逝 往来翕xī忽hū 斗dǒu折蛇行xíng 犬牙差cī互hù 寂寥liáo无人 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龚gōng古

2、解释重点词语。

3、翻译一二段。

二、继续翻译课文。

(一)翻译第三段: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解释重点词语:

(1)潭,从石潭<名作状>;(2)西南:向西南<名作状>;(3)而:表修饰;

(4)斗,像北斗七星那样<名作状>;斗折:像北斗星那样曲折;(5)蛇,像蛇那样<名作状>;蛇行:像蛇那样蜿蜒前行;(6)明灭:或隐或现;可,可以;见:看见。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7)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8)其,代词,代指小溪;(9)势:形状;(10)犬牙:像狗牙那样<名作状>;差互:互相交错;差,交错;犬牙差互: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11)其,代词,代指小溪。

2、译文: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隐忽现。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二)翻译第四段: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重点词语:

(1)环合:围绕;(2)寂,寂静;寥,冷落;寂寥:寂静寥落。(3)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4)悄:寂静;怆:忧伤;悄怆:忧伤的样子;邃:深远。(5)悄怆幽邃: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6)以:因为;(7)其:这里;(8)境:环境;(9)清,凄清;(10)居,停留;(11)乃:就;(12)记:题字;(13)之:代指小石潭;(14)而:承接关系;(15)去:离开。

2、译文: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觉心神凄凉,寒气透骨,令人感到悲哀。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

(三)翻译第五段: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重点词语:(1)同,一同,一起;(2)余,我;(3)隶, 从,跟随;(4)而,表修饰;(5)隶而从:跟着同去的。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2、译文: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来的有姓崔的两个少年: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三、掌握一词多义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由,自)

不可久居(可以,能够)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跟随)清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澈)差

参差披拂(长短不一,形容词)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冷清)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动词)以

以其境过清(因为)乐

心乐之(以„„为乐)

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可以不译)似与游乐者相乐(逗乐,嬉戏)

四、分析课文内容:

(一)整体感知:

这篇散文生动描写了小石潭周围景物的优美静穆和环境的幽美凄清,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之情。

(二)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段:作者描写的是发现小石潭及小石潭的景物。第二段:写了潭水与游鱼。

第三段: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摊上的景物。第四段: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第五段: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文章有一先一后的两条贯串动作线在流动,一条是游踪,一条是视线。写寻潭,以游踪为序。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着如佩环碰撞那样清脆悦耳的声音,这不禁引起作者的极大兴趣。于是,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道路,穿过一大片竹林,一个美妙的天地便展现在眼下:潭。

写观潭,以视线为序。寻到“心乐之”的小石潭,令人不由地急忙打开那犹如摄影机一般的眼睛,贪婪地摄下石潭的全景,唯恐漏下一星半点:清洌的潭水,全石的潭底,近岸“为坻、为屿、为堪、为岩”的底石,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啊,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所在呀!尤其攫人之心的,是那清洌的潭水。这又使人不由地把散漫的目光收拢回来,投到那连游鱼的影子都能看得真切的一泓迷人的潭水。可是,潭水从何而来呢?视线不由地又一次转移,拉到很远,很远,去寻那源泉。于是“斗折蛇行”的小溪,“犬牙差互”的岸势,四面“环合”的竹树„„便一收入眼底,令人嗟叹“不可知其源”;“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五、小结: 课后反思:

第三篇:九年级语文上册 20《香菱学诗》教学案范文

20香菱学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积累生字生词,丰富语言积累。过程与方法

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精神,要好学、乐学,更要善学、苦学。【教学重难点】

1、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2、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初三压力较大,不如我们先听一首歌来轻松一下,好不好?(播放《红楼梦》主题曲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吗?(生答:《红楼梦》)但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主角不是贾宝玉,也不是薛宝钗,而是香菱。

二、走进作者:

曹雪芹(约1715—约1763),清代伟大的小说家。名沾,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中国长篇名著《红楼梦》的作者。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3]》)之一,属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清乾隆帝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在此之前,此书一般都题为《石头记》。它的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作者曹雪芹。最初的《红楼梦》是以手抄本形式流传,只有前八十回(学者研究实为79回,今存第80回本是79回后半,后人割裂以足八十整数;另有学者认为今本79、80二回均为续作混入)。此后,《红楼梦》续作纷纷出笼,据统计,《红楼梦》续书种类高达百余种。最为红学界关注的版本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现通行的续作是由高鹗续全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书中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全面地描写封建社会末世的人性世态,种种不调和的矛盾。

三、检测预习:

1、给下列字注音:

阮()庾()

鲍()暧()

诌()颦()臊()纨()榭()坞()缯()鳏()摩诘()揣摩()蘅芜苑()()()

2、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填空。(1)《香菱学诗》选自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________,又名________。全书________回,前八十回的作者是____________,后四十回的作者是________,他们生活的时代都是________。(2)《红楼梦》一书以________、________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3)写出文中涉及的几个重要人物的一个故事:林黛玉________________;薛宝钗________________;贾宝玉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写香菱学诗,共写几件事?请大家速读课文,以最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找出文中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

3、香菱学诗的过程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五、合作探究:

1、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特别是写作上的启示有哪些。

2、林黛玉在全文中是如何指导香菱作诗的?

3、对我们有何现实的指导意义?

六、精读品析:

找出文中对香菱学诗时神态、动作描写的句子,品析作者在用词上的精练。

七、拓展延伸:

试用文中的写诗技巧写一首小诗。

八、反馈检测: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平仄(zã)三昧(wâi)

墟(xū)里 相(xiàng)公

B.请柬(jiǎn)胡诌(zhōu)

画缯(zēng)解(jiâ)元

C.鳏(guān)夫 措(cū)词

诧(chà)异 害臊(sào)

D.暧暧(ài)芜苑(yuán)

摩诘(jí)古砚(yàn)2.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填空。

(1)《香菱学诗》选自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又名。全书以 和 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_____、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2)请分别写出文中涉及的几个重要人物的一个故事: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

(3)课文中提到的“李青莲”是指唐代诗人_________,请写出他任意连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从本文中选取一个人物对出对联。

上联:梦寐以求范进终中举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诗中所指人物是谁?(1)在《红楼梦》中,“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梦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指的是

(人名)。

(2)在《红楼梦》中,“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远偏消,清明涕泪江边望,千里东风一路遥。”指的是

(人名)。

(3)在《红楼梦》中,“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指的是

(人名)。

(4)在《红楼梦》中,“桃花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指的是

(人名)。(1)袭人(2)探春(3)迎春(4)李纨

板书设计

香菱学诗

香菱有学习兴趣——乐学,讲究学习方法——善学,2 有可贵的学习精神——苦学

教学反思

《香菱学诗》是一篇自读课文,本课从内容上看学生比较容易把握,但学生要更深入学习是有难度的。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把对香菱学诗的过程、学诗成功的原因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作变教学的重点,对于黛玉这个人物则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从教学的效果来看,所预期的目标基本实现,但对于部分难点,比如文中涉及到的三首诗的理解,没有能很好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加强理解。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发言的机会有些少,由于是一篇自读课文,因此急于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有些应该学生说,应该学生查的没有让学生说,让学生查,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信息能力还做得很不够。还有在语言赏析,讲得太多,让学生读得太少,有时候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往往要比多讲一些效果更好。

在教学媒体的选择上,选用了一首《红楼梦》的主题曲,学生对这首歌非常喜欢,很好激发了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从教学策略上来说,这节课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为主,让学生与学生交流,相信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会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第四篇: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词五首》

语文学习资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

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

3、通过反复诵读直至背诵默写,掌握吟读欣赏词的技巧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重点与难点

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通过反复诵读直至背诵默写,掌握吟读欣赏词的技巧与方法。

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国古代,往往不同的时代有这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是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今天我们来集中学习一下几首词,体会一下这种体裁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语文学习资料

语文学习资料

二、新授

(一)、1、范读词五首。

要求:勾划字词,记住字音。

2、学生齐读词五首。

(二)学习《望江南》

1、夯实基础

教学过程

2、读文本

理解这首词的大意。

文章大意: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3、读文学

语文学习资料

语文学习资料

“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

“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

“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

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

你认为白频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

“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

从“斜晖”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从全文,我们却能读出,以前她可能在这里等过,而以后,她也将继续她的等候,直到爱人归来。

白频洲又可能是她和爱人分手的地方。

4、本词小结总评

本文短短27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时间,从清晨到黄昏;景物,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频洲;就人物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显示了它高度概括、凝练的特点。另外,这首词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5、再读一遍本词。

(三)学习《武陵春》:方法同第一首,并比较阅读。

语文学习资料

语文学习资料

三、作业:背诵两首词,准备默写。

板书:望江楼

梳洗 独倚江楼 → 希望

望 过尽千帆 斜晖、水→ 失望

肠断 → 绝望

武陵春

只恐 载不动

花已尽„ 倦梳头

愁 物是人非 欲语先流

闻说

也拟

第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词发展到后来兴盛的时候,人们将词分为两大派:婉约派和豪放派。上节课我们学的词接近婉约派的风格。今天我们将体会一下豪放派的作品风格。

语文学习资料

语文学习资料

2、齐背读已学过的《望江楼》和《武陵春》

二、新授

(一)学习《渔家傲》

1、夯实基础

(1)字词过关

塞()()()嶂()浊()

燕()羌()人不寐()

(2)作者及背景

范仲淹(980--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这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

2、读文本

反复朗读,揣摩诗意

上片描写塞下景色,边塞秋天景色与中原不同,大雁过早向衡阳飞去,毫不留恋,风吼、马嘶,同号角声连在一起,构成塞下特有的声音。夕阳西下时,坐落在群山中的小城紧紧关闭了城门。下片抒情他们离家万里,但燕然未勒,功业未成,没有办法回去,夜色已浓,羌笛悠悠,将军和征夫们难以入睡,乡下思想之泪。

教学过程

3、读文学

所写的风景“异”在哪?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语文学习资料

语文学习资料

明确:天气极寒、特异的边声(风、马、号角)、戒备森严。渲染了西北边地的荒僻,暗示了将士的思乡之情。

4、学生齐读本词

(二)学习《江城子》

1、夯实基础

(1)字词过关

猎liâ 擎qíng 貂裘diāoqiú 卷juǎn 鬓bìn 挽wǎn

(2)作者及背景

2、读文本

反复朗读,揣摩诗意

3、读文学

“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三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明确:年纪不小,但仍有少年狂气;表希望重新受朝廷重用;表要抵御侵略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4、学生齐读本词

三、本堂小结

范仲淹在《渔家傲》这首词中反映的是自己身临目见的景物,表达的是他自己和他所理解的征夫们的感情,所以全词读来真切感人。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语文学习资料

语文学习资料

凝练。苏轼的《江城子》这首词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粗犷、豪放的。与温庭筠的《望江南》格调截然不同。

四、作业:

抄写字词,背诵并默写两首诗。

部分板书: 渔家傲

衡阳雁去

写景: 塞下秋景 四面边声 荒僻

千嶂里 长烟落日(异)★思乡

浊酒一杯 燕然未勒 爱国

抒情: 壮士秋思

羌管悠悠 人不寐→将军、征夫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生齐背读已学的四首词。

2、今天我们学习最后一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二、新授

(一)学习《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语文学习资料

语文学习资料

1、夯实基础

(1)字词过关

挑tiǎo 麾huī 炙zhì 弦xián

塞sài 的dí 霹pī 生shēng 身shēn

(2)知人论世

作者及背景: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著有《稼轩词》,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占领,年轻时参加抗金军,后来提出抗金主张一直未被采纳。

2、读文本

反复朗读,揣摩诗意:

《渔家傲》:塞下景色(寒冷、荒凉、戒备森严)

《江城子》:打猎(雄壮、开阔)

《渔家傲》:思乡、爱国

《江城子》:渴望被重用、爱国

《破阵子》:壮志未酬的悲愤、爱国

三、拓展延伸

爱国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古人还有很多人书写自己爱国的激情,请举出几个爱国事例或爱国诗句。

语文学习资料

语文学习资料

四、练习巩固

“酒”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如“浊酒一杯家万里”“酒酣胸胆尚开张”“醉里挑灯看剑”等。请你再找出一些与“酒”有关的诗句,把它们摘抄下来,归纳一下,诗人往往借“酒”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在古代诗词的学习中,注意“酒”这个特殊的意象,收集与“酒”有关的诗句。

五、学生自读全五首词。

六、作业:

背诵词作,完成相关练习。

语文学习资料

第五篇: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十一中学九年级政治全册 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教案 新人教版

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我国社会发展的“三步走”战略和“两个100年”目标的具体内容。知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了解各种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及非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地位。

能力目标: 体会“三步走”发展战略,既鼓舞人心,又切合我国的实际,体会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性;体会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基础和非公有制经济基础的不同作用,体会多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从经济制度方面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感受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感受不同所有制经济所具有的不同的作用,用平等的眼光看待非公有制经济。[教学重点]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掌握 [教学难点]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制经济发展。[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畅谈变化,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材料:除夕之夜,小强一家人坐在一起看电视,爷爷深有感触地说:“我年轻的时候,只能听广播。”爸爸接着说:“我年轻的时候,要跑到几里外才能看一场电影。”小强自豪地说:“现在,我可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啊!”奶奶兴奋地说:“现在的生活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哇。”

教师:大家还能举出哪些体现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例子吗? 学生:衣、食、住、行、通信„„

教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过上了比较富裕的生活。

活动一:感受身边变化,了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三步走”的战略。(多媒体显示教材P88的小栏目“杨妈妈与女儿的账本”)杨家的账本反映了我国的经济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账本记载的内容、方式等方面,比较杨妈妈与女儿的账本有哪些差别?这些差别说明了什么? 教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既体现在祖国的巨大变化上,也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学生:谈谈家庭或本地区所发生的变化。

教师: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变化,是因为我国采取了“三步走”战略,究竞“三步走”战略是什么?请阅读课本,然后结合下图思考。(板书)1 学生:略

教师:“三步走”发展战略是根据什么定的? 学生:略

教师:是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并且经我国十四大、十五大的进一步丰富,形成了“两个100年”的目标,那么“两个100年”的目标又是什么? 学生:略

教师总结:

为了更好地实现“两个100年”的目标,我国正在实施第三步走战略,并且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那么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如此成就,原因有哪些呢? 学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全国人民的努力„„

教师: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国有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经济制度。那么我国现行的经济制度是什么?我国的经济存在形式又有哪些?先思考“宝钢”材料,然后回答课本问题。

学生:略

教师:像“宝钢”等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还有哪些? 学生:银行、石油、电力、交通、通信„„

教师:这些行业主要由国家控制,说明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但除国有经济外,我国的集体经济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请看位于北京郊区的韩河村„„

学生:集体经济可以广泛吸收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税收„„

教师: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确实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我国是否只有这两种经济形式?还允许其他的经济形式存在吗? 学生:允许。

教师:大家说说看,还有哪些形式? 学生:个体经济、私营经济„„

教师:大家试举一个体经济的例子,并结合该例子说说为什么我国还要允许个体、私营等这些经济形式存在? 学生:街边的小卖部、菜市场的卖肉户„„

教师:它们都有些什么作用? 学生: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增加税收„„

教师:是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中外合资等都有利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我国也允许这些经济存在。通过上述分析,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呢? 学生:略

教师总结:(板书)

活动:请运用所学知识和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填写下表: 单位

所属经济成分

一位外商投资的皮鞋厂

陈雨自己开的杂货铺

李娅就职的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

孙跃就职的镇办饲料加工厂

小王自己投资创办的服装厂

教师: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它的确立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基本国情决定的。因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不能把两者的关系对立起来,在市场竞争中各种所有制可以发挥各自优势,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三步走”,也懂得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作为年青的一代,我们要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投身我国经济建设奠定基础,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创美好的明天。

附材料:

1、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深圳中兴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构成中,国有股36%,社会法人股31%,社会公众股33%的股本结构。依托“国有控股,授权经营”的混合经济发展模式,从一个原始投资300万元的小企业,经过16年的发展,年销售额突破100亿元的着名企业。

2、身边的国有企业:

下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十一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20《诗五首》教案 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十一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20《诗五首》教案 鲁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鲁教版八上28诗五首教案

    初三文本精读课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 授课教师: 备课时间:2014.12.16 NO. 课题:《饮酒》、《行路难》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 2、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

    鲁教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鲁教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学策略是为实际的教学服务的,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目标是教学整个过程的出发点。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鲁教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供......

    (鲁教版)2016年秋九年级上册教案:4《外国诗两首》(语文)(精选5篇)

    外国诗两首 教材分析: 《蝈蝈与蛐蛐》和《夜》是两首优美的田园诗。它们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而又各有其特点。《蝈蝈与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歌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

    九年级语文上册 人与自然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自觉保护动物。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与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协作意识......

    鲁教版语文园地一教案

    《语文园地一》 授课时间9月10号第1节; 【学习目标】 1、认字,写字,积累词句;以秋天为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2、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3、学习自主策划秋游活......

    2015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20《陌上桑》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推荐]

    《陌上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认识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学习本文正面、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以及排比、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在学......

    香菱学诗教案九年级语文上册(推荐)

    九年级语文上册《香菱学诗》教案 主备人:龙固中学任 伟 审核:九年级语文备课组(2011年11月) 教学重点 1.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2.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3.了解《红楼梦》的......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香菱学诗

    语文学习资料 教学目标: 1.细品黛玉指点香菱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和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从中得到阅读和写作的启发; 2.体会文章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