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认识除法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认识除法教案
课题:分一分第1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学具,使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为认识除法积累较丰富的感性经验。2.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重点与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体会“先确定每一份是多少再分”这种平均分的方法。课前准备:挂图、圆片、小棒等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在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玩一个游戏。这里有6个○,现在请你把这6个○分成几堆,可以怎样分?
活动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认识平均分)。
活动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活动四:课堂小结,总结收获。
.组织学生小组比赛。
2.汇报交流。展示:操作的结果。采访:分法最多的组,你们是怎么合作的?是怎么分的?3.认识“平均分”。谈话:每张纸条上都是6个○,同学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种分法。现在,我们再继续把这些纸条来分一分,你会怎么分?提问:你是怎样分的?说说你这样分的理由。讲述:像这样每份都是2个,或者每份都是3个,我们就可以说每份分得同样多,这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
平均分)小结: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4.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特点,完成“试一试”。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平均分了吗?茄子博士也想考考大家,大家愿意接受吗?出示题目:把8个桃子平均分,可以怎样分?5.探求平均分的方法。
谈话:瞧,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什么?出示:挂有8个桃子的树。问题:如果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小结:8个桃子,我们可以把2个桃子作为一份分给1个小朋友,一共分了这样的4份,就是分给了4个小朋友。像这样把每几个作为一份来分,也是平均分。1.第31页“试一试”。学生读要求,问:有没有困难?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先看图,想一想要我们怎样圈?
3.“想想做做”第3题指名读题,说说题目的要求。
今天,你在这堂数学课上有些什么收获?
要求:给学生三分钟,请同桌两个人合作,先用圆片分一分再用水彩笔把分的结果写在纸条上,每张纸条上写一个结果。比一比,哪组分的方法最多!
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题。观察题中的插图,指名回答,要求说出理由。动手试一试:用圆片摆一摆。集体交流,展示并说一说: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分得几个?小组交流讨论,用圆片摆一摆。指明学生到前面分一分。
学生动手练习,并填空。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圈一圈,并填空。
学生自己选择解决的方法,把分的结果填在书上,再说说用了什么办法分的。
通过把6个“○”的不同分法分类,使学生初步体会平均分的特点。
学生用8个“○”平均分,分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通过各人不同分法的交流,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特点。按要求“每2个一份地分”,让学生在分的过程中,体会这种平均分的方法。
通过分一分、圈一圈等平均分的活动,进一步体会“每几个一份”这种平均分的过程。
课题:分一分第2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学具,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义。2.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重点与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体会“先确定每一份是多少再分”这种平均分的方法。课前准备:挂图、圆片、小棒等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例题(平均分的另一种分法)。创设情境:有一天,猴哥哥、猴弟弟一块儿到山上去摘桃子,你们看,他们一共摘了多少桃子?提问:你认为怎么分最公平呢?引导学生说出: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小猴。
提问:这样每只小猴可以分得几个桃子呢?
学生观察得出:一共摘了8个桃子。
通过分桃子这个情境中“分得公平”这个要求,学生自然地想到“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小猴”,从而进入平均分的另一种分法。
活动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想一想,分一分。2.说一说,演一演。3.引导学生比较归纳。比较:分的方法不一样,想一想,分的过程有没有一样的地方?(分的过程是每份同样多,有的同学是一个一个地分,有的是几个几个地分。)小结:不管是一个一个分,还是几个几个分……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都是把8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4个。
用圆片代替桃子,想办法分一分,注意:要平均分。学生边说边演示分的过程。可能会有以下这些方法:先分给每只小猴1个,再分给每只小猴1个,直到每只小猴4个;先每只小猴2个,再每只小猴2个;先每只小猴3个,再分给每只小猴1个……
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操作,虽然分法可能不同,但分的过程是每份同样多,有助于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活动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狗妈妈分骨头。(“试一试”改编)(1)讲述:小猴吃完桃子后,高高兴兴地下山玩了。半路上,正好遇见黑狗、白狗、花狗3只狗妈妈在商量事情。原来3只狗妈妈各获得12根骨头。黑狗妈妈有2个孩子,白狗妈妈有3个孩子,花狗妈妈有4个孩子。你们愿意帮3只狗妈妈把骨头平均分给他们的孩子吗?(2)出示填空题。①把12根骨头平均分给2只小狗,每只()根。②把12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根。③把12根骨头平均分给4只小狗,每只()根。2.第33页“想想做做”第1题。
(3)分一分、填一填。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骨头,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分一分,再填一填。学生独立解决,再交流反馈。
读懂要求,思考准备怎样解决。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把习题编成童话,提高了学生操作的兴趣,增加了情趣,同时,通过3次分的过程,增强学生“分”的体验,掌握“分”的方法。通过三次“圈一圈”和开放的分练写本的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平均分成几份”的体验。活动四:课堂小结,总结收获。今天,你在这堂数学课上有些什么收获?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活动五:联系生活,运用“平均分”。
.谈话:老师这里有16本练习本,请大家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平均分成几份,看看你们能想出多少种不同的分法。可以先用小棒代替分一分,再把分的结果画在纸上。遇到困难可以请教你信赖的同学和老师。
(交流和讨论:注意询问为什么不能平均分成三份呢?)2.在我们生活中你还遇到过平均分东西的事情吗?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课题:分一分第3课时
教学目标:1.继续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通过操作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2.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开放题教学,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重点与难点:通过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课前准备:挂图、圆片等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活动一:初步感知,铺垫准备。1.教师在磁性黑板上展示8个圆片。提出要求:①把它们平均分4份,看看每份有几个?②把它们每4个一份地分,看看能分成几份?2.提问:想一想,刚才自己是怎样分的,再观察黑板上两位同学分出的结果,这两种分法的结果虽然不一样,但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呢?3.小结:这两种分法虽然不一样,但它们都把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学生拿出自己的圆片动手操作。(两个学生上黑板操作)
通过两种不同要求的操作,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活动二:动手操作,体会领悟。
.创设情境。出示:12枝铅笔。谈话:今天是开学的第一个星期,老师为了奖励上课认真的同学,特意准备了一些铅笔。数一数有几枝?3.自主探索。
4.初步交流,总结两种思路。(1)提问:说说你是怎样分的?(2)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有意识地分成两类。(3)谈话:他们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都分对了,但他们又是怎么想的呢?(4)小结:虽然结果相同,但他们所想的和分的过程却可能不一样,有的是“每几个一份地分”,有的是“平均分成几份”,(5)谈话:看一看你的分法,是不是符合要求?6.展示后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不同的分法,可以是“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是“平均分成几份地分”,但不论用哪一种方法,最后结果每一份是相同的,都是平均分。
2.明确要求。(1)提问:把12枝铅笔平均分,你想怎样分?(2)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新课标第一网拿出12个圆片来代表12枝铅笔,动手试一试。
5.小组交流。(1)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小组内交流。(2)小组内总结:你们小组共发现了多少种分法?把它们分别贴在小黑板上。
通过开放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操作方法,获得同样的结果,在整体上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注重操作的体验和对操作结果的观察。
注重操作的体验和对操作结果的观察、提升。活动三:巩固应用,内化概念。
1.依次出示“想想做做”第1~4题。(1)先出示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知道都是平均分。2.“想想做做”第5题。(1)谈话:图中一共有几本书?你是怎么知道的?如果平均分的话,可以怎样分呢?3.“想想做做”第6题。(1)提问:图上画了什么?兔子是怎样分的?鸡是怎样分的呢?(注意两种分法)
(2)独立完成填空。(3)小组交流并订正。
(2)独立完成填空。
(2)让学生先自己说一说,再和同桌交流。在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看不同素材的图,由扶到放,加深对“平均分”两种情况的认识。初步体会“合”与“分”之间既相对又相关联。活动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在这堂数学课上有些什么收获?
课题:练习四(1)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进一步认识除法,弄清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熟练掌握除法中两种不同的分法,能正确写出除法算式;
3、能用学到的数学语言正确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重点与难点:弄清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练掌握除法中两种不同的分法,能用正确写出除法算式 课前准备
若干个圆片,小棒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练习四第1题分一分,填一填。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分成了()份。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根。(1)分一分,写算式。(2)比一比:你发现了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小结:把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3)说出各部分的名称。通过对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及列出的不同除法算式的比较,体会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实际意义。
练习四第2、3题看图并填空。
出示:完成第39页第2、3题(1)引导看图,想一想分的过程,再填空。
(2)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根据对一副图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练习写出两个除法算式。
练习四第4、5、6题
先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萝卜,再填括号里填数,再填算式练习四第5题。仔细观察图,再填算式练习四第6题
根据文字叙述写除法算式。
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萝卜,再填括号里填数,再填算式填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第40页第6题。
新课标第一网课题:练习四(2)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义,通过两种操作方法,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2、通过看图会写一道乘法和两道除法,并能说出各个算式的含义。
3、增强交流的信心,培养良好的数学习惯。
重点与难点:弄清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练掌握除法中两种不同的分法,能用正确写出除法算式 课前准备
若干个圆片,小棒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活动一:解决练习四第7题。
1、审题分析,写算式。
2、观察第7题,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根据一幅图可以写一道乘法和两道除法,不过每道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A读题,理解题意。B独立列式c讨论分析
本活动根据不同的要求写出不同的算式。弄清每个算式表示的实际含义,初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活动
二、解决练习四第8题。、投影出示:三个花坛。
2、说说图意,教师指导,尽量用数学语言说。思考:为什么第一题用乘法算,而第二、第三题用除法算?
3、学生交流完成,引导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活动三:应用乘、除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第9题)创设情境,讲述故事。活动四:选择信息,写出乘法或除法算式。
1、投影出示:第10题图片
2、引导学生看懂图意,3、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说说你写的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活动五:全课总结,拓展延伸。提问:小朋友,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同桌讨论交流,在书上列出算式
根据图,每个学生写出乘法或除法的算式,比比在规定时间内谁写得又对又多。通过故事情境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热情。课题:认识除法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
通过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2
。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情感,并进一步学习与同学合作交流。
重点与难点: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啊算式,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课前准备
若干个圆片,小棒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的含义。1.教学书上第36页的例题。(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指导看书上的插图)
讲述:小朋友,星期天你们假日小队经常活动吗?今天小明的假日小队组织外出爬山,他们决定坐缆车去山上游玩。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提问:你知道要坐几辆缆车吗?你是怎样想到的?(3)教学除法算式①讲述: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问我们要坐几辆车。这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怎样写算式呢?共有6个小朋友,先写6,再写÷(介绍除号,指导写法)每辆车坐2人,就在除号后面写2,刚才你们已经想出来了要坐3辆车,接下去怎样写?(边讲述边板书:6÷2=3)
②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③提问:结合这道例题说一说在这个除法算式中,6、2、和3各表示什么?教学第36页的“试一试”小结:把几个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
二、继续教学除法的含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教学第37页的例题。(1)提问:你从这道题中知道些什么?[板书:6枝铅笔3人每人()枝]①列除法算式讲述:把6枝铅笔平均分给3人,求每人分几枝,也可以用除法计算。谁能写出除法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6÷3=2)②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练习读除法算式,说说被除数、除数、和商各是多少。8÷4=2
5÷3=5
24÷6=4教学第37页的“试一试”练习题
3、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分,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三、组织练习,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做第38页的“想想,做做”第1、2、3、4题。在小组内交流,说说填写出来的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四、全课总结提问: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用什么方法学会了除法?你认为怎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
(学生回答后板书:6个人每辆车坐2个人要坐()人。)小组合作交流,示范扮演。让学生看图、读题、独立完成。订正后提问:结合这道题,说一说在这个除法算式里,12、3、4各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观察和阅读例题(2)小组合作学习,探讨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最后把结果板书到括号里。6÷3=2结合这道题,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交流,说说这道除法式表示的实际意义。学生独立完成,并与同桌交流括号内填什么数,这个数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从解决问题的需要引出“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分的平均分的活动,并抽象出除法。在此基础上认识除号,指导读法、写法。练习从“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分,求每份是多少”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法,进一步体会除法的实际意义。
第二篇:小学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认识除法》教案
本单元第一次教学除法,要使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能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学内容大致分成两部分,第30~35页教学平均分,第36~41页教学有关除法运算的知识。教材在编写上有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过去的数学教材,把除法人为地分成两类,即平均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和包含分(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强调这两类之间的不同,却无法把它们沟通,实质上削弱了除法的意义,造成了机械记忆的学习状况。新课程认为,这两类问题都是每份分得同样多的问题,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没有必要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第二,除法意义是分阶段逐渐理解的,首次教学除法,把理解其意义定位在它是解决平均分问题的一种运算。因此,认识除法需要先建立平均分的概念,这是教材分两部分编写的原因。第三,把除法知识的教学与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例题教学除法的知识,都在现实的问题情境里进行,练习题几乎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这样编排,增强了计算教学的现实意义,也提高了计算教学的效率。1. 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认识平均分。在教学本单元前,每一个学生都有过分东西的经历,但没有研究分东西活动里的数学内容。教材认为这种经历是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只要从中提取数学内容,理解其本质属性,就能建立平均分的概念。(1)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平均分。第30页上面的一道例题是一个非常开放的问题,创设的活动情境是分6个桃,至于分成几堆、每堆分几个以及怎样分都没有规定,让学生自主选择确定。按自己的兴趣与思考分这6个桃,会出现许多种结果。交流各人分的结果,会出现两类情况: 一类是把6个桃分成若干份,每份的个数有多有少;另一类是不管分成几份,每份分得的个数同样多。指向后一种情况引进平均分的概念,突出无论分的过程怎样和结果分成几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显然,每份分得同样多是平均分概念的内涵。试一试巩固初步认识的平均分。让学生分8个桃,也是开放的问题,与例题的不同是按照每份分得同样多的要求去分,至于分成几份、每份几个不要求全班一致。在动手分桃前,先想一想什么是平均分以及自己打算怎样分,有助于操作和交流。(2)联系平均分的操作,体会平均分。第30页下面的一道例题和第32页的例题都提出了分的要求,由学生开展分的活动,通过分的过程与结果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前一道例题中,树上有8个桃,每只小猴分2个桃,问题是可以分给几只小猴。解决这个问题首选的方法是实物操作,联系分桃的活动看教材里的图画,体会每只小猴分得桃的个数同样多,这道题是把8个桃平均分。试一试通过分小棒,体会无论是每2根一份、第3根一份或每4根一份,都是每份分的根数同样多,都是平均分。想想做做第2题指导学生在图画上用圈一圈的方式进行每几块一份的平均分,一方面能提高分的活动效率,另一方面能更清楚地感受每份分得的同样多。在解答第3题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分的活动方式,用学具代替气球或者在图画上做记号开展分的活动都可以。后一道例题把8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教材里呈现的三种分的过程是比较典型的情况。一种是按部就班地每次分给每只小猴1个桃,像这样重复操作直到全部分完。一种是直接分给每只小猴4个桃,一下子就全部分完了。还有一种界于前两种分法之间。无论哪种分法,都是以平均分的概念为基础: 2只小猴分得的桃要同样多。至于分的过程有的快些、有的慢些,与学生的数感、经验以及性格特点有关,不存在谁优谁劣的区别。在被平均分的物体总数比较多或者平均分成的份数比较多的时候,可以适当慢些分,不要追求一次就全部分完。而慢慢地分几步更能体会平均分的含义每份分得同样多。想想做做第1题在图画上用画箭头的方式平均分,就体现了这样的意图。(3)整合认识,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第34页例题是平均分的第四道例题。在前面的三道例题中,学生体会了平均分的含义,开展了平均分的活动,这道例题把前面的教学内容综合起来,构建对平均分的整体认识。例题创设的问题情境是把12枝铅笔平均分,联系前面教学的知识,可以先确定每几枝为一份,得出分成这样的几份。也可以先确定分的份数,得出每份分得的枝数。所以,这道题平均分的活动是很开放的。学生之间分的过程会不同,分的结果也会不同,在交流中能进一步体会不管怎样分,只要分的结果是每份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教材里呈现了每份3枝,分成4份和平均分成4份,每份3枝两种分法,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两种分法的区别和联系,感受数量间的因果关系。想想做做里的每道题都设计了把总数平均分的两种情况,能加强对平均分的理解。第1题的得数在摆圆片时知道,其他题的得数能在图画中看到。另外,第2~5题帮助学生从平均分的视角观察现象,把获得的数据填入括号,逐渐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平均分的现象。这样的表达有助于清晰地认识平均分的概念,对下面的认识除法也十分有益。2. 联系平均分的活动,教学除法知识。除法知识包括除法的意义,除法算式的写法与读法,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等内容,除法意义是重点。教材编排两道例题教学除法的知识,在突出重点的前提下,合理地安排其他知识的教学。注意遵循儿童的特点,先帮助学生有意义地接受除法知识,再在练习中形成初步的除法概念。(1)有意义地接受除法知识。第36页例题用除法计算按每份几个,一份一份地分的问题,第37页例题用除法计算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多少的问题,两道例题都是计算平均分的问题。由于学生已经建立了平均分的概念,掌握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因此具有有意义地接受除法的基础。前一道例题是首次教学除法,在讲除法意义的同时,讲了除法算式的写法与读法。后一道例题在教学除法意义的同时,教学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两道例题的编写都设计成两个层次,首先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经验解决问题,可以进行学具操作,也可以开展推理活动。在这个层次里体会例题的问题是平均分的问题,为接受除法搭建平台,同时获得问题的答案,它是除法算式的得数。然后讲述除法的知识,指出这个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使学生明白除法是解决平均分问题的一种运算。例题后的试一试是列除法算式解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从中感受除法算式的写法,体会算式各部分的实际含义,起消化新知识的作用。除法算式的被除数已经写出,除数与商留给学生填写,有助于把平均分和除法联系起来思考,从而理解除法的意义。(2)通过练习,形成初步的除法概念。学生在例题里接受了除法,需要通过练习形成除法的概念。练习四里的实际问题,大致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层次是第1~5题,每道题里都有两小题,分别是平均分的两种情况。在理解题意,操作学具或者从图画里获得问题的答案之后,写出除法算式。这些题让学生反复体会平均分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除法是解决平均分的问题的一种运算。第2~4题配合图画的三句话,描述了图中的数量关系,揭示了平均分的实质。第5题只有图画,让学生应用前几题的方式理解并讲述图意,再写除法算式。第二层次是第7~10题,分别从三个角度分析图画里的数量关系,灵活应用认识乘法和认识除法这两个单元里的知识,初步体会乘法与除法是有联系的,从而进一步理解除法。同时,也为用乘法口诀求商作些铺垫。第7~9题各设计了三小题,配合图画的文字叙述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理解图意。教学可以分两步进行: 先是边读文字边看图画,逐一列出算式;然后是只看图画,不读文字,反思刚才是怎样理解图意的,根据图画里的哪些条件,提出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答的。这样,教学第10题时,就有了看图提出问题的能力。根据图意,这道题可以列出许多算式,教材用你能说出哪几道算式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在独立列算式和相互交流后,可以适当进行整理。如看了图画里的黄瓜能说哪些算式?辣椒呢?培养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
第三篇:苏教版2013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除法初步认识教案
第一课时:认识除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48—50页的内容教学三维目标:
1.经历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情感,并进一步学习与同学合作交流。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学难点:
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学准备:
课件、圆片、小棒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的含义。1.教学书上第48页的例题。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指导看书上的插图)
讲述:同学们,周末你们会外出活动吗?今天就有一群小朋友组织外出爬山,他们决定坐缆车去山上游玩。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6个人 每辆车坐2个人 要坐()人。
(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提问:你知道要坐几辆缆车吗?你是怎样想到的? 小组合作交流,示范扮演。(3)教学除法算式
a.讲述: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问我们要坐几辆车。这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怎样写算式呢?共有6个小朋友,先写6,再写÷(介绍除号,指导写法)每辆车
坐2人,就在除号后面写2,刚才你们已经想出来了要坐3 辆车,接下去怎样写?(边讲述边板书: 6÷2=3)b.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
c.提问:结合这道例题说一说在这个除法算式中,6、2、和3各表什么? 教学第48页的“试一试” 让学生看图、读题、独立完成。订正后提问:结合这道题,说一说在这个除法算式里,12、3、4 各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把几个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
二、继续教学除法的含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1.教学第49页的例题。(1)让学生观察和阅读例题 提问:你从这道题中知道些什么?
(2)小组合作学习,探讨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最后把结果板书到括号里。讲述:6个小朋友植树,平均分成3组,求每组有几人,也可以用除法计算。谁能写出除法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6÷3=2)结合这道题,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教学第49页的“试一试”练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交流,说说这道除法式表示的实际意义。3.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分,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三、组织练习,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 做第50页的“想想做做”第1、2、4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与同桌交流括号内填什么数,这个数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在小组内交流,说说填写出来的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四、全课总结
提问: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用什么方法学会了除法?你认为怎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
五、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3题。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练习八
教学内容:教材第51—52页第1—8题。教学三维目标:
1、进一步认识除法,弄清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熟练掌握除法中两种不同的分法,能用正确写出除法算式;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过程: 活动一:填一填
谈话:通过昨天的学习,小朋友又认识了哪个新朋友?(除法)出示:
(1)除数是5,被除数是15,商是3。(2)被除数和除数都是4,商是1。(3)商和除数都是3,被除数是9。提问:你能写出除法算式吗?
活动二:分一分,填一填。
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分成了()份。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根。(1)分一分,写算式。
(2)比一比:你发现了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3)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小结:把10根小棒每5 根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 份,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活动三:看图想一想,填一填。
出示:完成第51页第2、4题;第52页第6题。(1)引导看图,想一想分的过程,再填空。(2)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活动四:根据文字叙述写除法算式。学生独立完成第52页第5题。
活动四:拓展练习1.完成第52页的第7题。
出示例图,学生结合图意,写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2.完成第8题,教师巡视指导。3.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材第53、54页的内容。教学三维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性,以及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体会乘法与除法运算意义的联系与区别,会应用乘法或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1-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二()得八 二()十二 三()十二 2×()=8()×3=12 2×()=10
2、从10里面连续减2,减去()次,正好全部减完。
3、引入新课:通过刚刚的练习,我们可以看出利用乘法口诀,真的能帮我们解决不少问题。
二、新授。
1、教学例题。(1)出示插图。
提问:这里面有多少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 说明:8个小朋友打球,每2人一组,分成了几组?
(2)想一想:把8个小朋友,每2人一组,实际上怎样分?(平均分),根据题目的意思,可以用怎样的算式表示呢?(板书:8÷2=)提问:算式中的8表示什么?2呢?
(3)小组讨论:8÷2等于几呢?每位同学想想办法,小组讨论看哪一组办法多?(4)指名汇报,老师逐条讲解。
提问:在这么多的方法中,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最简便? 小结:在计算8÷2时,可以先看除数是2,就想2几得八,这样利用乘法口诀可以很快的求出商。
(5)指名说说用口诀求商的思路。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12÷3、10÷5 请学生们读一读。(2)想一想他们的商各是多少,你是怎样解答的?(3)指名口述解题思路。(4)学生们填写课本。
3、小结:这些除法算式在求商时,我们可以利用学过的乘法口诀很快的解答出来。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1)让学生们一组一组的完成。
(2)观察一下,每一组中的乘法算式、除法算式、乘法口诀有什么联系?(3)小结:在求商时,可以利用乘法口诀跟相应的乘法算式来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进行比赛,要求一组一组完成。(2)提问:你们为什么能算得那么快?(3)揭示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1)出示数字图,请看要求。(2)学生默算。(3)学生开火车比赛。
4、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5、6题。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掌握了什么本领?
五、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4题。课后反思:
第四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 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
(一)单元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对乘法的第一次系统了解、认识。教材在编排上紧紧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学生熟练而喜爱的游戏等活动,首先给学生呈现出几个相同加数求和的情况,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从而建立乘法的意义于头脑之中。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一、以学生的活动情况提供同数相加的情况,引出乘法运算;
二、进一步沟通同数相加与乘法的联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材结合具体的事例,激发学生操作、观察等探究性的活动让学生开展有意义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加深对乘法的理解和认识。单元教学要求:
1、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认识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单元教学重、难点:
1、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2、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单元课时安排:(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 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复习和整理……………………………1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44页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二)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三)会口述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四)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难点: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具和学具
教具:小红花、正方形、小圆片等实物图. 学具:学具袋中上述实物图. 教学设计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两组题(要求读出算式,说出得数). 第一组
第二组 7+8
3+3 6+4+5+5+5 7+2+6+
14+4+4+4 1+3+4+5+2+2+2+2+2 学生按要求口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
1.这两组题都是加法,但是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第一组每道题的加数不相同,第二组的每道题的加数都相同)
2.像第二组这样,加数都相同的加法,我们叫它“求相同加数的和”. 第1题3+3,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3相加,这就是2个3. 第2题5+5+5,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5相加,这就是3个5. 第3题4+4+4+4,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4相加,由学生说出4个4. 第4题2+2+2+2+2,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2相加,由学生说出5个2.
(二)学习新课
1.启发性谈话
像上面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一种简便方法,这种简便方法是什么呢?这正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2.出示例1摆一摆,算一算 教师边演示边提问:(1)教师是怎样摆的?
(教师先摆2朵,再摆2朵,最后又摆2朵)摆了几个2,(3个2)教师板书:3个2.(2)要求一共摆了多少朵?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用加法算:2+2+2=6(3)你写出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相同加数是几,几个2连加.
教师叙述: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有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叫做乘法.(板书课题:乘法初步认识)介绍乘号及算式写法和读法:
乘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一样,也有一个运算符号叫乘号,乘号的写法是左斜右斜“ ×”.教师同时板书,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乘号像什么(像汉语拼音中的 ×). 怎样写乘法算式呢?先看一看相同加数是几,相同加数是2,就写在乘号的前面,再数一数是几个2连加,把相同加数的个数3写在乘号的后面,2×3表示3个2连加,3个2得6,因此算式是2×3=6,读作2乘以3等于6. 3.由学生摆正方形 教师指导学生操作:
拿出3个正方形,摆成一竖行,这是1个3;第二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第三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第四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4个3)教师启发提问:
(1)求4个3是多少.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3+3+3+3=12)(2)这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3×4=12)
(3)这个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读? 4.学生独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提出要求:
(1)每堆摆4个圆片,摆5堆,这是几个几?
(2)在小组内讨论,怎样用加法算式表示,怎样列乘法算式,这个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读? 归纳小结:
(1)上面这几道题用加法算的时候,这些加法算式都有什么特点?(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算以外,还可以用什么法算?
(3)两种方法比较,哪种简便?同学们想象一下,上面这道题,如果每堆摆4个圆片,摆10堆,100堆,求一共有多少个,如果列加法算式,这个算式一定很长很长,那么列乘法算式呢?只要4×10,4×100.因此,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出示复习准备中的两组题,哪组题能改写成乘法算式,怎样改写?说出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几连加.
3+3 3×2; 5+5+5 5×3; 4+4+4+
44×4;
2+2+2+2+
22×5 2.游戏
(1)拍手游戏.老师每次拍4下,拍3次.(由学生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2)拍臂游戏.老师每次拍5下,拍4次.(由学生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3)找朋友(把意思相同的题用线连起来).
7+7+7
6+6+6
6×
31×5 1+1+1+1+
19+ 9+ 9+ 9+ 9 9×7×3
(四)归纳总结 延伸发展
1、请小朋友谈谈这节课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最后,请小朋友猜一猜,这里面是怎么放的? 胃动力及止吐药规格:5×6 师打开盒子验证。
3、小柴胡冲剂 10克 ×6袋 餐巾纸6×10 水彩笔 10×2 猜猜里面是怎么放的?
你们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课后再去找找。
第二课时 认识乘法各部分名称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 47页。教学目的:
1、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2、能用加法和乘法表示同一内容。加强学生对乘法的认识。教学重难点:能同时用加法和乘法表示同一个内容。教学过程:
一、复习
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情况写可以用乘法来表示呢?你能举个例子吗?
二、新授
1、教学例2 出示3组气球,每组气球有5个
问:你看到了什么?你能用最简单的话来表示吗?(3个5)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呢?(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呢?)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列式:5+5+5=15(个)5×3=15(个)
问:你是怎么想的呢?为什么可以乘法表示呢?
你们喜欢那种算法?为什么?
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乘法各部分的名字吗? 板书: × 3 = 15 因数 乘号 因数 积
2、教学例3 出示例3的图 问:你看了到了什么? 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呢? 你能列式计算吗? 板书:
4+4+4+4+4+4+4+4=36(个)4×9=36(个)问:你喜欢那种写法呢?为什么? 小结:
同学们,今天通过我们的学习,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生共同总结出: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三、巩固练习:
1、P47,做一做
2、练习九,第5、6、7题。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练习课(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48—50练习九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乘法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文字题的初步接触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写出下面的算式:
3个5 4个4 2个7 3和5 4和4 2和7
2、把下面的算式变成乘法算式
3+3+3 4+4+4+4+4+4+4 5+5+5+5+4 6+6+6+6+3
3、什么样的加法算式能用乘法表示呢?什么样的加法算式不能用乘法表示呢?
你能举例说明。
二、练习
1、文字题
3个8相加,和是多少? 3和8相加,和是多少?
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多少? 问:第一踢和第二题有什么不同呢?
2、看图提问题
小朋友们在跳绳,每4个同学一组,3组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呢? 让学列式计算
板书:4+4+4=12(人)4×3=12(人)问: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呢?
3、小邮递员
3×2 6×4 5×3 3个2相加 3+3 3+3+3 4×6 2+2+2 5乘3 2×3 4+6 6+6+6+6
因数是4和6 4×6 3×5 4+4+4+4+4+4
4、看七星瓢虫写算式 教学反思: 5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5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熟记5的乘法口诀,初步学会运用5的乘法口诀求积。
2.通过观察、操作、尝试、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3.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口诀的结构和规律。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口诀卡片
教学设计过程:
一、复习乘法的意义:
师:我们每天做几次眼操?(2次)那一个星期做几次眼操呢?(指明说)生:加法计算 2+2+2+2+2+2+2=14(次)生:乘法计算 2×7=14(次)
师:为什么算得一共是2×7=14次?(7个2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2×7”表示什么意思呢?(指名答)
二、新授:
师:鼓掌表扬一下双修日也能坚持做眼操的同学(学生鼓掌)
师:小朋友的掌声真响亮,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双勤劳的小手,这双小手可能干了,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呢。一只小手有几个手指头呀?(5个手指头)2只小手加起来又有几个手指头呢?(10个手指头)你是怎么算的? 生:5+5=10(个)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2×5=10(个)或5×2=10(个)板书:5 +5 10 2×5=10 5×2=10 那三只小手呢?(指名列式)板书:5 +5 10 +5 15 3×5=15 5×3=15 通过推理得出:4×5=20 5×4=20 5×5=25 小组讨论:刚才我们解决的问题和上面的三组算式有什么特点和规律?(交流结果,指名回答)生:算式的得数是连续加5的。生:算式里都有一个因数是5。
生:它们的得数(积)有规律:是5、10、15、20、25来排列的。
师:那你们能按照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吗?(生讨论编口诀,并把它们写下来)
(指名来说说乘法口诀,带领大家读一读)教师边板书:一五得五
二五一十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五五二十五
三、巩固练习:
1、开火车对5的乘法口诀
2、以4人小组合作玩读口诀游戏 “一五得五”,伸一只手 “二五一十”,伸两只手
“三五十五”,2个同学合作伸出三只手 ………………
3、做一做课本练习3、4、7、8题,并指名对答案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能把5的乘法口诀背下来的一起站起来背一背。第四课时 2、3、4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53—5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1~4的乘法口诀,理解口诀的来源,明确每句口诀的意义。2.使学生熟记乘法口诀,并能利用乘法口诀正确地、比较迅速地计算。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总结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口诀的来源,掌握推导口诀的方法。教具/学具准备:游戏的图片、学生准备小棍若干、录音机。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新的知识,学习知识时,看那位小朋友最肯动脑筋?小精灵还要给你发奖品呢!
二、新课
1.师:用3根小棒,看你能摆出一个什么汉字?可以小组商量,看哪组摆的汉字最多。师:不管你摆的是什么?都是用了3根,那么你能列出一个乘法算式吗? 师: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师:你能用口诀表示吗?
师:有关三的乘法口诀,同学们能猜出有几句吗? 能不能根据这些口诀写出乘法算式吗?
2.师:刚才同学们总结出了3的乘法口诀,总结得很好,现在我们是不是分小组再来总结2和4的乘法口诀,看哪个小组总结的最快、最好。
3、反馈:小组1:2的乘法口诀我们总结出了两句,4的乘法口诀我们总结出了4句。小组2:我们也是这样想的。2的口诀是一二得二、二二得四,4的口诀是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小精灵非常欣赏你们成功的合作!想一想在编口诀时,你发现了什么?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小精灵要送你一个大拇指!
师:可是我还有一个问题需要问大家,1的乘法口诀怎么说?并说说你的想法。师接话说:是啊!一个一当然就是一了。
三、练习反馈
刚才你们学得很好,小精灵很高兴,小精灵要带你们去玩一玩,上哪儿去了?注意听。小精灵带你们来到小树林,小动物们都兴高采烈地参加动脑筋爷爷组织的有奖大赛,你们愿意参加吗?(l)口算:(卡片出示15道题)(2)投篮比赛:(说明:每人分一张卡片)
师:小白兔和小花鹿进行投篮比赛,看谁投得准,投得快。(给做的快得同学发“优胜奖”)(3)游戏:“捉鼠比赛”
说明:头饰上标有算式得数,卡片上有算式。黑猫队,3人;白猫队,3人。(戴头饰)
师:看哪一组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所有的算式卡片。(给获胜方发“合作奖”)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第五课时 乘加乘减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 56页例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乘加、乘减式题,让学生感受解决实际问题的不同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操作等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卡片、图片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秋天到了,小熊的实验田丰收了,(出示课件:玉米、水、青蛙,这时右边走来一只小熊,掰下一个玉米棒子往回走,画面定格).
师:从画面上,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生:我看到蓝蓝的天空,地上长着玉米,水里有3只青蛙,小熊掰了1个玉米……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师:根据这个画面,你能想出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 生1:一共有几株玉米?列式为lX4=4(株)生2:三只青蛙共有几只眼睛?列式为2X3=6(只)当学生提出:“还剩下几个玉米棒子”这个问题时,师:XX同学根据玉米的个数提出这样的问题,大家观察图:小熊种了4株玉米,每株玉米上都结了好几个玉米棒子,那么现在还剩下几个玉米棒子呢?(课件出示问题)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先自己想想,再在小组里互相说说. a.小组讨论,指名汇报.
学生说教师板书:3X3+2=11 3+3+3+2=1
4X3-1=11 12—1=1 4X2+3=11 4+4+4—1=11 ? 2X5+1=11 ……
2X6-1=11 b.生根据列式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前3棵玉米上,每棵都有3个玉米棒子,最后一棵上有2个,所以列式为3X3+2=1l;小熊没有掰玉米时,有4棵玉米都有3个玉米棒子,小熊掰走了一个,所以列式为4X3—1=11;把这些玉米横着看,每排有4个,有2排,第3排有3个玉米棒子,所以列式为4X2+3=11;根据每棵玉米上的个数,用连加计算,列式为3+3+3+2=11 c.观察算式,说说自己的算法.
师:(指算式)这些算式中有连加、连减混合、减法……你们猜这几个算式叫作什么?(乘加乘减)对,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乘加乘减。(板书课题)
三、练习体验,实际应用 1.出示“做一做”第一题
师:森林里的动物们开联欢会时,小猴子带来一些礼物,请大家仔细观察图:这些绦 子一共用多少个呢?你能列式计算出来吗?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4X3+2=14 5X3-1=14 3X4+2=14 3X5-1=14 2.出示图,师:小兔子也把自己喜欢吃的萝卜带来了,它还给大家提出一问题:要算一 共有多少个萝卜?谁会用咱们今天学的知识解决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
3.实际操作:学生用学具,展开想象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用乘加乘减的算式算出你一共用了多少个学具? 学生在投影前展示
4.利用学生上课时的座位进行练习:算一算左边3组同学一共有几人?右边组里的女同学共有几人?列式计算.
5.口算比赛.
学生活动:a.各组同学进行轮流口算,组长统计做了几道. b.小组之间进行互评.
四、课堂小结 互评表现。
第六课时 提 问 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 59页
教学目的:
1、让学生掌握简单的乘法应用题,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2、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学重难点:会提出乘法计算的问题,能用乘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1.对口诀
教师与全班学生进行对口诀的练习。2.口算:
3×4 5×3 2×2 2×4 3×4 2×3 4×2 4×4 5×5 5×5 2×1 2×1
二、新授 1.教学例6 出示第59页主题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用简单的话把图上的意思表达出来呢? 生:有三只小象搬木头,每只小象搬2根。
让学生完成填空:
每只搬()根,有()只,这里有()个()
师:你能列什么算式?
学生口答:2+2+2=6 2×3=6 师:真能干。谁可以根据图上的意思的提出一个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生:一共搬几根?
让学生把算式写在草稿本上,指名板书。2.做一做 让学生看主题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请你和四人小组的伙伴们说一说。
四人小组合作提出问题:小组间交流自己提出的问题,并一起列式解答。派代表汇报,一起评改。
问:你们觉得有那些问题你们觉得比较难的,我们一起来解决。学生说,教师板书。A、小猴比小鹿少多少只? 解:5×2=10 4×2=8 10—8=2 B、一共有多少只动物?
3×3=9 5×2=10 4×2=8 9+10+8=27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二第1、2题。
学生根据图意找出有几个几,在列式解答。独立完成,指名板书,集体订正。2.练习十二第3题。
学生完成书上的填空后,集体讲评。问:你还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让学生把问题和算式写在草稿本上,教师巡视指导,若有时间则集体讲评。
四、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第七课时 6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 61—6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熟记6的乘法口诀,初步学会运用6的乘法口诀求积。
2.通过观察、操作、尝试、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3.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口诀的结构和规律。
教学难点:突出“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两句口诀。教具、学具准备:
挂图,口诀卡片及写有6的数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出下列算式的得数和所用的口诀。(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回答。)算式:5×2= 3×1= 3×3= 4×2= 4×3= 口诀:
2.说出下面每句口诀的前一句口诀和下一句口诀分别是什么?(出示口诀卡片,指名回答。)三五十五 二四得八 四五二十 3.教学准备题。
①写数。第一排学生在准备好的卡片上写6,第二排同学加6,把得数写在自己的卡片上,第三排同学继续加6......一直加到36。
②填数。翻开教科书33页,将每次加6 的结果填在准备题的空格里。(学生独立完成。)③说数。指名回答:1个6是多少?2个6相加是多少?3个6呢?4个6、5个6、6个6呢?(教师随学生的回答依次将数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再指名口答:18是几个6连加?30是几个6连加?12、24、36呢?
④读数。按顺序齐读这6个数,然后指出:后面一个数总比前面一个数多6,前面一个数总比后面一个数少6。
4.揭示课题,几个6相加可以用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可以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计算乘法要用乘法口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6 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0。(1)看图写算式。
(出示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观察:树上有几只蝉?数一数,一只蝉有几条腿?表示几个6?列出乘法算式。(6×1=6)
(贴图:又飞来一只蝉)观察:现在有几只蝉?两只蝉有几条腿?表示几个几?列出乘法算式。(课件显示:6×2=12)
如果树上现在有3只,4只,5只,6只蝉,你能按照顺序列出几个不同的乘法算式吗?试一试吧!(学生独立把书上的算式补充完整。)(2)看式说意义。
你能说出每个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吗?(6×1=6表示1个6是6,6×2=12表示2个6是12,6×3=18表示3个6是18......)(3)看式试编口诀。
根据这些乘法算式,你能编出6的乘法口诀吗?(4人一组互相讨论,口头编口诀。)(4)汇报。
你编了几句口诀?请你任选一句说说看。
学生口述,教师出示相应的口诀卡片。(5)排序。
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这些口诀排列起来吗?你为什么这样排列? 学生读自己所编出的6的乘法口诀。(6)交流。
6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
口诀中的第一个数与算式中的第二个因数相同,表示什么?口诀中的第二个数与算式的第一个因数相同,表示什么? 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几?
哪几句难记一些?你用什么方法记呢?怎样记住“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两句口诀?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说、想出不同记口诀的方法。(7)应用
“做一做”第1题(学生半独立完成):①用6根小棒摆1个六边形;②摆2个六边形要用多少根小棒?你是怎样想的?(想口诀“二六十二”。)③运用所学的口诀口答摆4个、6个、3个、5个六边形所需要向小棒数。
“做一做”第2题(独立完成):①将第2题改为填空题,在圆圈内填写正确的积;②口答得数,并说一说所用口诀。3 5 1 4 6 2 ○ ○ ○ ○ ○ ○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练习十第1题。
引导学生观察每组题的联系和区别,说明根据第一个算式可以推出第二个算式的得数,根据前句口诀可以推出后一句口诀。2.独立完成练习十第2题。直接说得数,并说出用哪一句口诀。
3.实践题。在实际生活中,你发现哪些问题可以用6的乘法口诀很快算出积?(学生思考,互相提问。)
如:小朋友一天上6节课,二天上几节课?三天呢?四天……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的乘法口诀,共有()句。(2)每相邻两句口诀的得数相差()。
(3)还学会了用一句口诀计算()道有联系的乘法算式。第八课时 练习课(6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62—64习十三 教学目的:
通过练习让学生加强对6的乘法口诀的记忆,并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加强对6的乘法口诀的理解。教学过程: 1.第1题
6ⅹ3+6= 6ⅹ4+6= 6ⅹ5+6= 6ⅹ4= 6ⅹ5= 6ⅹ6= 学生根据乘加与乘法算式的对比、思考,体会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联系时,让学生直接填在书上,请学生观察每组中两小题之间的联系,想一
想:6X3和6X4,6X4和6X5,6X5和6X6后一句口诀的得数比前一句大多少?为什么? 2.以摘苹果的情景呈现练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进一步巩固6的乘法口诀。3.
×123456 112 22 让学生边填边说口诀。4.第4题和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比比谁算得快。5.第5题
实物图给学生提出要计算的问题。先让学生理解图意,再口头表述题意,独立填写算式。6.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互相交流一下是怎样想的。
1只蚂蚁6条腿,3只蚂蚁()腿,6只蚂蚁()腿 每只小猫钓6条鱼,4只小猫能钓多少条鱼? 想:7只小猫掉的鱼,比40条多还是少? 7.第8题:数学游戏
学生分组做问答游戏进行练习。8.在O 里填上+、—、×
3○3=6 4○3=12 5○3=15 3○3=9 2○6=12 6○4=10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 65页。教学目的:
1、复习1—6的乘法口诀,让学生学会初步的整理口诀
2、提高学生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6乘法口诀的整理 教学过程:
1.1—6乘法口诀的整理
2.让学生背1—6的乘法口诀 3.让学生完成下面的口诀
()五十五
三()十二
()四得八()四十六
四()二十
()五一十 六六()二()十二 四六()
()三得九
五()二十五
()三得六
4.让学生把学过的口诀都写在卡片上,让学生来排一排,这些口诀可以怎么整理 学生展示,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排的?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呢? 5.看图,写算式 第65页 第2题
让学生口述应用题:
有4个小朋友,每人做2朵花,一共做了几朵呢?
学生列式解答。
6.植物园,门票3元。
A、买2张要多少钱?买3张呢? B、小英拿出20元,买5张够吗
7.让学生联系身边的事,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教师注意纠正学生使用不当的词语,强调语言的简洁性。
第五篇:苏版小学二年级第四单元认识除法教案
第四单元
认识除法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和掌握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学除法,重点是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了解除法的含义。全单元内容包括分一分和认识除法两部分。第一部分内容主要是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具体过程。第二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认识平均分的基础上了解除法的含义。
1、加强了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为认识出发积累较丰富的感性经验。出发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平均分活动,把一些物体分成相等的几份是除法的实质含义。教材在教学除法前先安排了四道例题来组织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学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并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对“平均分”获得比较充分的感性认识,为建立除法的含义积累丰富的经验。
2、结合具体的情景和平均分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除法的含义。把一些物体分得同样多,求可以分成几份,或者求每份是多少,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教材没有把除法的含义用结语的形式揭示出来,而是结合两道例题和两个试一试所提供的实例,以及一些分物体的具体过程,出现相应的除法算式,让学生体会除法算式的含义。让学生明白把一些物体分成相等的几份,虽然分的过程可以不同,但结果都是平均分,都可以用除法来表示,从而从整体上初步理解除法的实际意义。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初步体会除法和乘法的联系,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出发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够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有条理的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除法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参与具体、直观的教学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逐步具有自主探索的精神、信心和与同学合作学习、学会交流的态度。
第一课时平均分(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0—3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163.com-----
--1--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具准备] 萝卜图片,桃子图片,小木棒等。[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今天,小猴子采了6个桃子,想把他们分给几个好朋友,但是他们不知道可以怎样分?聪明的你能帮帮小猴子吗? 二. 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动手操作
教师先把6个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
谈话:同学们,你们想到了吗?赶快行动,把桃子分一分,到黑板上摆一摆,看谁最聪明,分的办法最多!学生操作摆桃子。2. 汇报并认识“平均分”
谈话:同学们,你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办法。6个桃子可以分成3份,每份2个,可以分成两份,一份两个,一份四个,也可以分成两份,每份三个、、、、、、那么,你们根据每份分的个数的相同与不同,把这些分法分成两类吗? 小组或全班交流
提问:你们是怎样分的?说一说这样分的理由。
师讲述:(结合板贴)像这样,每份都是2个或每份都3个,我们就可以说,每份分的同样多,这样的分法我们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老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摆,不仅帮助了小猴子解决问题,还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了。3. 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特点
谈话:现在老师手上有8个桃子,要想把他们平均分可以怎样分呢?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再到黑板上摆一摆,分一分。分完后给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老师把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
小结:同学们都很聪明,把8个桃子平均分了,相出了不同的办法,虽然分的个数和份数不同,但是每一份分分得同样多,也符合了平均分的定义了。4. 探求平均分的方法
先在黑板上画一棵树,再把8个桃子图片贴上去。
谈话:同学们看黑板上的桃树,数一数树上有多少个桃子?如果老师想把它们分给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2个,那么可以分到多少个小朋友呢?想一想!
板书: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个小朋友。
找几个学生上黑板“摘桃子”分给其他同学,要求每人分2个,看有多少位同学能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163.com-----
--2--
分到桃子就是了。
师小结:对了!8个桃子就可以把它2个作为一份分给1个小朋友,一共分了这样的4份,就是分给了4个小朋友。像这样把每几个作为一份来分的也是“平均分”
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观察题中的插图,再指名回答,要求说出理由。
2、书本第31页的“试一试”
学生自己动手用小木棒分一分,边分边写答案。
3、第2题
学生读懂题意,老师指导完成。
4、第3题
学生读懂题意,老师指导完成。
四、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棵你们学到了什么?
讲述;今天我们学习了平均分,知道了怎样分东西才是平均分,还练习了用每几个为一份的方法来分东西,下节棵我们继续学习习近平均分。
一、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平均分(2)
[教学内容] 书本第32—3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义。2.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体验“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种平均分的操作方法。[教学用具] 桃子图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课
提问: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怎样叫做平均分?
巩固练习:出示小黑板上的习题
16个足球要分给学生,如果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个学生; 如果每人分4个,可以分给()个学生。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163.com-----
--3--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谈话:有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去摘桃子,你们看看,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呢?(板贴8个桃子图片)
学生观察得出:一共摘了8个桃子。
提问:你们认为怎样分最公平?
引导学生说出: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猴字子。
提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子呢? 二. 动手操作,解决问题。1.想一想,分一分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分,教师适时要点拨引导。2.说一说,演一演
学生边说边演示分的过程。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法:先分给每只小猴1个,再分给每只小猴1个,直到每只小猴有4个;先每只小猴2个,再每只小猴2个;先每只小猴3个,再每制小猴1个、、、、、、引导学生比较归纳:分的方法不一样,得到的结果一样,都是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可分得4个。3.书上第32页的“试一试”
先按照题意,自己动手一边摆一边写答案 三.组织练习,加深认识。
1、完成第33页的“想想,做做1”
学生同桌讨论解决,再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2、书上第33页的第2题
学生读懂题意,讨论完成。
3、书上第33页的第3题
学生读懂题意,讨论完成。
4、书上第33页的第4题
学生读懂题意,讨论完成。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平均分的另一种方法,就是先确定平均分的份数再按照份数分得。
教学小记:
第三课时平均分(3)
[教学内容]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163.com-----
--4--
教科书上第34—3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继续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通过操作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2.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开放题教学,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3. 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 目标1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铺垫准备。
出示例图,把12枝铅笔平均分,你想怎样分?
小组交流讨论,得出不同的分法。
二、动手操作,体会领悟。
1. 创设情景
谈话:今天是兔子妈妈的生日,为了祝贺妈妈的生日,小白兔到花园里采了许多美丽的花,数一数共有几朵啊?(出示12朵花)
小白兔拿来了一些花瓶,(出示一些花瓶)它想把这12朵花插在花瓶里,该怎么插呢? 2. 明确要求
(1)出示条件:把12朵花平均插在几个花瓶里。
(2)提问:你想知道小白兔是怎样插这些花的吗?“平均插”是什么意思? 3. 自主探索,请学生上教台示范插花。
三、想想做做
1、第1题
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2、第2题
出示例图,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3、第3题
出示例图,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4、第4题
教师在黑板上画8个雪梨
A提出要求: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看看每份有几个?
把它们每4个一份地分,看看能分成几份?
B学生到黑板上动手分别操作分一分。
C小结:这两种分法虽然不一样,但它们都把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163.com-----
--5--
5、第5题
出示例图,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6、第6题
出示例图,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7、小结: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不同的方法,可以是“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是“平均分成几份地分”,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最后分得的结果都是每一份相同的,都是平均分。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不同方法,既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平均分成几份的分,分的过程虽然有所不同,但结果每份都是相同的,这都是平均分。
第四课时 认识除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36—3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情感,并进一步学习与同学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学难点] 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啊算式,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的含义。1.教学书上第36页的例题。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指导看书上的插图)
讲述:小朋友,星期天你们假日小队经常活动吗?今天小明的假日小队组织外出爬山,他们决定坐缆车去山上游玩。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6个人 每辆车坐2个人 要坐()人。)
(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提问:你知道要坐几辆缆车吗?你是怎样想到的?
小组合作交流,示范扮演。(3)教学除法算式
讲述: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问我们要坐几辆车。这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163.com-----
--6--
怎样写算式呢?共有6个小朋友,先写6,再写÷(介绍除号,指导写法)每辆车坐2人,就在除号后面写2,刚才你们已经想出来了要坐3辆车,接下去怎样写?(边讲述边板书: 6÷2=3)
除号
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
提问:结合这道例题说一说在这个除法算式中,6、2、和3各表示什么? 教学第36页的“试一试”
让学生看图、读题、独立完成。订正后提问:结合这道题,说一说在这个除法算式里,12、3、4 各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把几个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二。继续教学除法的含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教学第37页的例题。(1)让学生观察和阅读例题
提问:你从这道题中知道些什么?[板书:6枝铅笔 3人 每人()枝](2)小组合作学习,探讨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最后把结果板书到括号里。
(1)列除法算式
讲述:把6枝铅笔平均分给3人,求每人分几枝,也可以用除法计算。谁能写出除法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6÷3=2)结合这道题,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2)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练习
读除法算式,说说被除数、除数、和商各是多少。
8÷4=2 15÷3=5 24÷6=4 教学第37页的“试一试”练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交流,说说这道除法式表示的实际意义。
2、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分,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三、组织练习,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
做第38页的“想想,做做”第1、2、3、4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与同桌交流括号内填什么数,这个数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在小组内交流,说说填写出来的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四、全课总结
提问: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用什么方法学会了除法?你认为怎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163.com-----
--7--
第五课时 练习四(1)
教学内容:教材第39—40页第1—6题。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除法,弄清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熟练掌握除法中两种不同的分法,能用正确写出除法算式;
3、能学到的数学语言正确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学过程: 活动一:填一填
谈话:通过昨天的学习,小朋友又认识了哪个新朋友?(除法)投影出示:
(1)除数是5,被除数是15,商是3。(2)被除数和除数都是4,商是1。(3)商和除数都是3,被除数是9。提问:你能写出除法算式吗? 活动二:分一分,填一填。
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分成了()份。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根。(1)分一分,写算式。
(2)比一比:你发现了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3)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小结:把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活动三:画一画,填一填 出示:第39页第3题(1)学生先画一画。(2)检查画的情况。
(3)完成填空并说一说两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观察思考:为什么都用除法算? 活动四:看图想分并填空。
出示:完成第39页第2、4题;第40页第5题。(1)引导看图,想一想分的过程,再填空。(2)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活动五:根据文字叙述写除法算式。学生独立完成第40页第6题。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163.com-------8--
教后小记:
第六课时 练习四(2)
教学内容:教材第40—41页的第7—10题。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义,通过两种操作方法,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2、会看图写一道乘法和两道除法,并能说出各个算式的含义。
3、增强交流的信心,培养良好的数学习惯。教学过程:
活动一:解决练习四第7题。
1、审题分析,写算式。A读题,理解题意。B独立列式 C讨论分析
2、观察第7题,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根据一幅图可以写一道乘法和两道除法,不过每道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活动
二、解决练习四第8题。
1、投影出示:三个花坛。
2、说说图意,教师指导,尽量用数学语言说。
3、学生交流完成,引导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思考:为什么第一题用乘法算,而第二、第三题用除法算? 活动三:应用乘、除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第9题)创设情境,讲述故事,同桌讨论交流,在书上列出算式。活动四:选择信息,写出乘法或除法算式。
1、投影出示:第10题图片
2、引导学生看懂图意,根据图,每个学生写出乘法或除法的算式,比比在规定时间内谁写得又对又多。
3、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说说你写的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活动五: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提问:小朋友,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小记:
--9--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