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综合实践:我们的传统节日教案
我们的传统节日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体验传统节日及相应的风俗背后所寄寓的美好情感,并从已然形成的节日文化交流中,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引导学生在考察探究活动中体会传统节日及对人们“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影响,培养主动传承民俗文化并不断补充完善的积极性,提升主动传承民俗文化的责任感。
3.在活动中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并通过网络和文献阅读、咨询家长及民俗高手、与小组同伴团结协作等多种形式探究传统节日里的民俗民风,并形成一定的实践方法和技巧。
4.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创造性的展示收集的成果,并将成果有效延伸,为低年级学生做好讲解与实践传承的精彩示范。
活动准备
1.以传统节日的由来和节日里的民风民俗为主题,进行广泛的书本和网络阅读。
2.根据自己的兴趣,从节日穿着、节日美食、节日住所美化、节日出行(或行为活动上的变化)等方面选择其一啊,进行重点调查和研究,同时兼顾小组分工和自己的独创性研究。
3.成果展现方式可以是文本、图片、实物、视频和表演等。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1.课件:风俗图片联播。
2.提问:通过图片,你看到了哪些传统节日? 3.揭示:我们的传统节日。二交流探究
1.激趣:考察探究事物时,知其然只是第一步,知其所以然更重要。那么这些传统节日是怎么产生的呢?
2.交流:故事连讲,有同类主题的及时补充。3.评析:通过故事探来历,这个形式怎么样?
4.方法点拨:你们都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收集到这些传统节日故事的呢? 三讨论分享 品味民谣文化
1.出示成长手册中的民谣,提问:谁能接着说完整?这首春节民谣怎么样?你有什么收获?
2.民谣大串联,请同学们注意欣赏品味民谣里的风俗。方法点拨:传统节日民谣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之一。从民谣里面探究风俗也是不错的方法哦。
民族创意展示:
都说“衣食住行”为生活之本,当传统节日来临的时候,人们在这个四个方面都有哪些风俗活动呢?课前已经布置大家根据兴趣进行分组考察,下面就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考察到的传统节日的风俗活动一一展现。
1.穿着佩戴方面的风俗。小组汇报,同类收集的小组补充。
全班同学信息共享:你还知道哪些节日在穿着上的风俗? 2.节日美食方面的风俗。小组配图介绍。
全班同学信息共享:你还知道哪些节日在“吃”上的风俗?
吃粽子:缅怀爱国诗人屈原,后引申为祝福学子金榜题名。吃重阳糕:象征人往高处走、步步高升、百事俱高的祝福之意,此外重阳糕还有驱邪避灾的寓意。
3.节日住所美化方面的风俗。小组配图介绍。
全班同学信息共享:你还知道哪些节日在“住”上的风俗? 贴门神:常常将勇猛的将军画像贴于门上,保佑平安。4.“行”(或外出活动)方面的风俗。小组介绍。
全班同学信息共享:你还知道哪些节日在“行”上的风俗?
清明踏青:正值春和景明,不负大好春光。端午节赛龙舟:缅怀爱国先人,继承爱国传统。
5.提问:听完小组交流,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传统节日代代传承,看似平凡的衣食住行风俗活动,却寄寓着那么多美好、真挚的祝愿。更有传统节日故事、传说、民谣、诗词纵贯古今,给我们带来民俗文化的震撼。四实践体验
1.配乐欣赏:看,8月15,天上的月亮圆了,地上的人呢?全家团员们就可以在一起,这是全家团圆赏月图。
2.引入情境:下面就让我们像图中的人们一样静静地坐着,这时月光柔和、清风拂面,我们一边赏月,还可以一边干什么呢?谁来安排一下我们今天的赏月活动呢?
3.根据预设组织实践活动。
1)交流:人们在赏月时都会品尝哪些美食呢?有什么美好的寓意? 2)抽取故事图片,简约生动地讲述,评选“最佳讲解员”。
回归理性探索:从故事的神奇畅想回到现实文献的科学查阅,历史意义上的中秋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3)从第一小组开始中秋诗词朗诵,朗诵两句即可,不能重复。现场评选优秀小组。
4.总结:真厉害,有了你们的参与,老师觉得中秋更美更有趣。五拓展提升
1.教师:继续探究体验的同时,努力做一名民俗文化的传承者。引导学生开展活动:给低年级的学弟学妹们讲传统节日的故事。2.小结评价。
1)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我们考察探究并展示了传统节日里的风俗活动。在整个活动中,你特别佩服谁?为什么?
2)你肯定也有自己的亮点,是什么?哪些方面还需要加油? 3)请家长为你在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考察探究能力点赞。3.总结:再接再厉,走进传统节日,更好地实践,更好的传承!
第二篇: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在端午节文化的搜寻、思索和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感受端午文化的魅力熏陶。培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锻炼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材分析
为了让学生热爱家乡,了解民俗,了解民俗文化,知道我们的家乡传统节日习俗,特地让大家开展了寻访端午民俗文化活动,寻访端午节民俗节日文化,话说“端午节”开展了探究活动。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调查访问、动手实践等方式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习俗、食俗以及文化。感受悠久的华夏历史文化和民族传统美德,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多种形式的展示,培养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与表现力
3.通过亲手尝试包粽子,提高劳动技能与操作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4.能使用多种方式获取资料,合理整理资料,对资料进行归类。5.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团结互助精神,6.通过课内外活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能够客观、公正地进行课堂评价。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小课题的不同,多渠道地搜集资料,并创造性的设计展示形式。
一、情景引入。
1、师:同学们,老师现在想考考你们,敢接受挑战吗?(敢)我们中国一年四季都有许多的传统节日,等下老师会播出一些有关传统节日的图片,看谁能说出是哪个节日,并说说这个节日有什么习俗。
生:春节,春节的习俗有拜年,吃年糕等。
生:元霄节,元霄节的习俗有看花灯。
生:清明节,习俗有扫墓。
生:中秋节,习俗有赏月,吃月饼。
2、师:接下来,老师会播出几张图片,请同学们先观察,然后猜猜这些画面是哪一个传统节日。
3、指名回答,老师板书:端午节
4、师:今天开始,老师就想利用一星期的时间,和同学们一起走近板书)端午节,了解有关端午节的知识。
二、看书,初步认识端午节
1、师:刚刚同学们都看了图片,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33页,把这一段话齐读一遍,结合生活的实际,告诉老师你对我们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有什么认识。
生:齐读。
2、指名汇报,初步认识
师:从这段话中以及你们自己平常的积累,你知道了端午节的哪些知识?(出示幻灯片)(注意提醒学生说题的完整性“我知道了”)
生1:我知道端午节和屈原有关
生2:我知道端午节跟粽子有关。(端午节时,人们会包粽子吃。)
生3: 我知道了端午节时人们会举行龙舟竞渡活动
三师:看来,同学们刚才非常认真地看了书。你们还想更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知识和有关的活动吗?(生:想)
三、再次播一些有关端午节来历或习俗的图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1、师:看来,同学们对端午节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老师再次带来一些有关端午节的图片,请同学们欣赏。(出示一些有关端午节的图片,例如屈原,龙舟的,粽子,雄黄酒等)
师:大家刚刚看了一些有关端午节的图片,通过看图,对端午节的理解又深了一层。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快速浏览书本34页至40页,边看书边思考:你想了解端午节的什么呢?看完书之后小组之间交流。
2、师:同学们,你们想了解端午节的什么呢?
生1:端午节的由来
生2:端午节的习俗
生3: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如何包粽子以及粽子的原材料?
生4:屈原跟端午节有什么关系?
生5:端午节为什么要举行龙舟竞渡活动
(根据学生提的问题,老师板书:由来:屈原 习俗:粽子、龙舟)
四、指板书,归纳总结,梳理问题。
1、师:看见同学们这么好学,老师非常高兴。(指板书)你们看,同学们都想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屈原
习俗:粽子、龙舟)
2、师:这么多的问题,单靠个人力量能在短时间解决吗?(不能)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呢?
3、指名回答:
生1:我们可以上网查资料、看书、访问来解决。
生2:还可以小组一起去想办法来解决。
4、师:对,我们可以通过集体的力量,通过看书、上网查资料,访问等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五、确定主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小组。
1、师:现在,老师就把同学们想了解的知识分成了6个方面,把同学分成6个小组。分别是“端午节由来调查组”“端午节习俗调查组”“屈原信息小组”“粽子小组”“龙舟小组” “端午节诗词、歌谣”。
2、师:现在,自己问自己,你最想了解哪一方面?(你对哪一方面最有兴趣,最想研究?)
生:我最想研究端午节由来
师:好,现在老师请你当端午节由来调查组(给回答的这个学生组牌)师:有哪位同学是想研究端午节的习俗?(发给学生组牌)
师:研究屈原的呢?粽子的呢?龙舟?端午节诗词、歌谣呢?
3、师:刚才我们定了各组的组长,现在你们带着你们的课本跟着组长走到你想研究的那个课题组里,并且坐好。
4、学生自由走动,老师协调个别小组成员。合组坐下。
六、1、发表格,分组讨论,制定计划。(时间大概15——20分钟)
引导:现在老师发给组长两张表格,等一下我们开始讨论研究:我们打算去调查的内容有哪些?打算利用什么方式去研究?把讨论得的内容填写其中一张表格,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书本33页到40页的一些介绍!注意我们只需要订好研究的计划,现在不是要研究的结果。现在请组长带领我们的组员们开始研究,老师期待听到你们精彩的计划汇报!
2、教师巡堂指导,了解讨论情况,为汇报做准备。
九、汇报计划。
1、师:同学们,老师刚才巡了一下,发现同学们的合作精神真厉害。每个小组都能积极讨论。我相信,等一会的汇报一定很精彩,对不对?行不行?、、、、、好,哪一小组先来。
2、小组派代表投影汇报计划,其他小组成员评价并提建议,教师指导评价
评价一:你们小组想得真周到!汇报得真精彩!
评价二:连这个都能想到,真了不起!
评价三:哇,你们的知识真丰富,老师真佩服!
评价四:(粽子组)听了你们的计划,老师仿佛闻到了粽子香,真想尝一尝你们亲手做的粽子!
评价五:(龙舟小组)听了你们的汇报,老师真想和你们一起马上投入到龙舟的研究中,好期待欣赏你们制作的小龙舟!
评价六:你说得多好啊,老师相信你们小组一定能出色地完成诗词、歌谣的收集。
3、小组修改、完善,确定研究方案
十、总结全课,安全教育。
1、师:同学们,这一节,老师真高兴。因为看到同学们都那么积极,那么认真地组织活动。我相信,我们一起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一定能大有收获的,下星期的成果展示会一定会很精神的。但在实践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老师有两个要求,希望同学们一定要注意的。一。要注意安全。二要注意文明礼貌。大家能做到吗?(做到)好,这节课,我们上到这里。展示汇报 上课之前播放歌曲《喜洋洋》,动听的旋律仿佛把我们带进了节日的喜庆,今天就让我们在这节课上,再高高兴兴的过一次端午节吧!上课。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过去的一个星期中,我们共同进行了《话端午》的研究性学习,并根据同学的意愿分成万里追踪组、风俗民情组、心灵手巧组、诗情画意组(各组组长示牌),各组人员都作好了准备。今天就是我们展示汇报的时候。在汇报之前,你想给即将上台展示的同学们提出哪些注意事项?
那么当小组汇报时,台下的观众们又应当怎样做呢?
是啊,同学们的点评应该紧扣这些标准,老师也根据这些标准拟定了以下几个奖项(最佳口才奖、最佳巧手奖、最佳表演奖、最佳诗意奖),这些让我们一边欣赏一边为这些奖项寻找适合它们的得主吧!
下面我宣布:《话端午》课题展示会现在开始!
二、展示汇报: 第一小组:
师导语: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其历史和文化可谓源远流长。那么端午节的起源又是怎样的呢?看看万里追踪组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精彩的展示呢?
学生汇报:端午节的含义和由来(课本剧、讲故事)
组织点评:同学们在这些精彩的传说中,你认为他们说得怎样呢?请为他们做出点评。师:端午节就是这样一个纪念祖先们的日子。我们综合实践这门课不仅要求我们会搜集资料,更要会整理资料和富有创造性的展示这些内容。尤其是与人物、传说故事等有关的资料,我们就可以采用这个组的方式方法来展示。他们出色的表演真是让我们佩服!谢谢他们!第二小组:
师导语:端午节的别称和传说异彩纷呈,那么古往今来的人们又是怎样欢度这一节日的呢?看风俗民情小组为我们带来了哪些惊喜呢?
学生汇报:端午节的习俗(幻灯片展示介绍、手抄报、香囊、五彩绳等展示)同学们,这个小组是从多方面来展示端午节的习俗的。你觉得他们展示的如何?请点评!你们家又是怎样过端午节的? 师评价:老师觉得最值得称道的是他们在没有主持人的情况下也能很好的将几个版块完美的衔接起来,分工如此的细致。这就是小组合作的精神!并且收集了资料,展示了实物,制作了手抄报,综合实践培养的不就是每个人的综合能力吗?掌声送给他们!第三小组:
师导语:提起端午节,我们总是想起香香的大粽子。心灵手巧小组的同学给我们带来哪些别样的风采?
学生汇报:包粽 DV展示,图片展示,三个同学现场包粽。
师评语:综合实践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我们亲自去实践,去体验,这个小组给我们非常生动地展示了他们活动的过程,让我们为他们的自信和勇气而共同喝彩!第四小组:
师导语:看来啊,端午节的名堂还真是不少,难怪历代的文人墨客都喜欢在端午节留下自己的诗词佳句,这不,诗情画意组的同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呢?
学生汇报:端午文化(诗朗诵)同学们,听了他们的介绍你想说些什么?
师点评:这一组同学不但给我们展示了他们对诗词歌赋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而且还从这些诗词中读出了自己的理解,和自己的感悟。让我们和他们一起做个爱诗爱文的孩子,让我们的生活也处处充满诗情画意吧!
三、收获总结:
1、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节课呢的收获是什么呢?
2、让我们根据同学们的表现情况投票评出今天的展示大奖吧!
3、师总结谈话:
同学们,看到你们出色的表现,老师真为你们而感到自豪!因为我们参与了,体验了,从而提高了,成长了。在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过程永远比结果更重要!所以,这节课不是结束,而是开始。端午文化已经带领我们迈入了中国节日文化的大门,你知道还有哪些传统的节日,我想里面还有更精彩的内容等着我们继续去探究,让我们在今后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得更为出色吧!
第三篇: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传统节日》教案
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传统节日》教案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及日期,了解人们庆祝传统节日的民间传统习俗。
2、通过收集、整理、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中华民族,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活动重点
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及具体日期,了解人们庆祝节日的传统习俗。活动准备
学生:
传统节日的代表图片及相关资料,排练舞蹈、绘画、手工、收集古诗、春联等。
老师:
1、各个传统节日的场面及传说的相关图片的课件。
2、收集或上网下载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资料,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活动过程
一、从实际生活出发,导入主题。
1.欣赏儿歌《爷爷为我打月饼》。
前几天我们刚刚过完的是什么节?(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2.提示课题——传统节日。
[导入部分选用儿歌,并结合学生过中秋节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了节日的喜庆与欢乐。引发学生对节日的向往,激起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研究兴趣。] 1
二、认识传统节日。
1.问题: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学生汇报课前准备的调查记录卡)
2.明确传统节日的具体日期(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及资料汇报)
通过课前调查、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记录,学生对传统节日有了较多的了解,能准确说出传统节日的名称及日期,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问题的答案,提高自我学习并概括能力。
三、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1.说一说你最了解哪一个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2.请同学们查阅传统节日习俗的更多资料。
3.学生汇报交流: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演示课件)4.小结:每当节日到来,人们都用不同的方式庆祝,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
[学生自己操作微机,提高了独立学习的能力,而且培养了自信心。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初步印象得到进一步加深。]
四、传统节日的传说。
1、问题: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一个动听的传说,你知道这些节日的传说吗?
2.学生讲自己知道的传说。
3.请同学们查阅了解更多的传说故事。4.小结:把这些传说故事课下讲给别人听。
[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再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对传统节日产生热爱的情感,并从中感受到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2
五、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传统节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传统节日的喜爱。2.学生以小组活动形式展示。
[此环节体现小组合作,共同学习的精神。学生通过歌舞、绘画、手工等形式,表达出自己对传统节日的喜爱,使课堂充满了和谐、愉悦的氛围,也使学生的个性爱好得到发展。]
六、活动延伸
1.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你想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节日吗?
2.布置课下用不同的方式去研究。
[在了解了我国传统节日的基础上,课学生去研究我国少数民族的节日,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培养探究意识]
七、板书设计
春 节(图)元宵节(图)清明节(图)重阳节(图)中秋节(图)端午节(图)
第四篇:《走近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案例
《走进传统节日》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例
一、活动设计
(一)主题活动背景
传统节日文化是悠久民族历史的根,也是璀璨民族文化的核心。中国民间节日文化有着鲜明的特点和旺盛的生命力。但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孩子们似乎对外国的节日兴趣浓厚。“愚人节、圣诞节”等外国的洋节日学生们说起来头头是道,可对于古老传统的中国节日并不是很了解,要不就是将传统节日与法定节日混为一谈,要不就是知道一些传统节日却不知其风俗,对节日的由来和蕴含的意义就更一所无知了。基于以上认识和了解,我班开展了《走进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能产生发自内心的对中国节日文化和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热爱,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正确认识和了解传统节日,增长知识和才干,完善自身,立足社会。
(二)主题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调查,采访让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有更深了解,通过查阅资料,让学生对每个传统节日的民俗风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通过活动,了解一些我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了解与传统节日有关的人物故事。
(3)通过活动初步学会调查探究的方法,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感。
2、能力目标
(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2)学会调查、收集、整理资料、自制与节日相关的小书签比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各种事实践活动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中华民族。
(2)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三)活动方案设计
1、总体设计
本次主题活动的参与人员有:三年级6个班
2、单元与课型设计 第一单元:开题活动
用课堂两课时:“开题活动课”和“方案设计课”
开题活动课:通过观看庆祝节日的录像。让学生交流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再根据已有的经验和课前调查来说说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以及说说喜欢哪节日。从而引出活动主题,进行分组研究。
方案设计课:首先让学生认识活动方案表。再展开小组讨论,合作制定详细可行的活动方案。通过制定活动方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第二单元:实践活动
用课堂两课时,课余两周实施。
方法指导课:通过场景模拟,教学生学会在实践活动中应怎样去搜集资料,在调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中期反馈课:让学生分组汇报前段活动成果;互动交流各组活动成果与情感体验;总结反思,规划下阶段活动计划。
课外实践:分小组进行校外资料收集实践,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收集传统节日相关的人物故事,通过上网,查找书籍,收集有关资料、图片。了解传统节日的佳肴美食、节日小吃的制作方法。了解当地的文娱活动。第三单元:交流评价活动 用课堂两课时。
交流评价课:对本小组自开展本课题以来的做法和感想进行总结,并对整个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价。
成果设计课:指导学生完善活动资料,将本小组在活动中的活动过程、方法、经验与成果形成文字材料。第四单元:成果展示活动 用课堂1课时完成。
成果展示课:利用各种形式展示各阶段的活动结果并交流。学生可以办手抄报的形式,也可以写成心得,归纳整理资料,体验成功的喜悦,明确还需努力的方向。
二、活动过程 第一单元:开题活动
一、开题课:
(一)播放录像、激发兴趣
1、(看录像)这段录像上的人们在欢天喜地庆祝什么? 生:录像上的人们在庆祝各种节日呢!师:你们喜欢过节吗? 生:喜欢。
师:过节是我们最盼望的一件事了,不过有关节日还大有学问呢!有世界节日、传统节日、民族节日,你们想不想来研究研究? 生:想。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我国的传统节日。(板书:传统节日)
(二)谈谈对传统节日的理解 生谈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师进行小结。(三)展开讨论引出课题
师:你喜欢研究哪个节日的内容 师:有哪些内容值得我们研究 生: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 收集传统节日的相关的人物故事
上网、查找书籍,收集有关传统节日的知识和图片 了解传统节日的佳肴美食、节日小吃的制作方法。了解当地的文娱活动。(四)确立课题组建小组
1、选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2、组建小组:选择同一课题的同学自由合成一个小组。(教师要鼓励各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和有号召力的口号,这样可以增加集体的凝聚力。)
3、统计分组情况
(五)教师小结宣布活动开始
二、方案设计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二)、制定活动方案
1、明确各组活动课题
2、小组讨论制定方案,教师巡视指导(三)、展示完善活动方案
1、各个小组展示介绍自己小组的活动方案
2、完善方案 第二单元:实践活动
(一)根据方案各小组分别进行实践活动(二)以班为单位进行阶段性的资料整理和交流(三)实践过程的指导
1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资料。
2指导学生遇到困难时将研究问题引向深入(1)快乐小组实践过程:
小组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收集电视、报刊信息;请教家长、专家;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了中华传统节日的内容及来历。(活动前,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认识传统节日,感受节日文化的丰富多彩,体验节日的热烈氛围并指导学生有辨别能力,以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和科学性。教师提供搜索的相关网址)活动图片:(3)团结小组实践过程:
小组通过网上收集资料,收集图片、上街调查,向家长了解、请教专家、其他学科教师作为指导教师等方式获得资料。(4)奋进小组实践过程:
小组通过网上收集,请教老人、专家,上街调查等方式全面收集节日的传说及习俗。
(5)火焰小组实践过程:
小组通过问卷调查广泛收集资料、可以是文字、音像、图片等。聘请家长及其他学科教师指导、记录整理我国节日的现状、撰写研究报告。第三单元:交流评价活动
1、回顾前期活动,引入交流评价活动。对本小组自开展本课题以来的做法和感想进行总结,并对整个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价。
2、展开交流活动。(1)引入交流,明确要求。
各小组讨论在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和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等。根据活动的体验和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吸取教训,调整方法。(2)自主交流,谈谈收获。(3)集体汇报,一起评价
(教师要注意创设良好的氛围,利用各种机会,主动与学生交流,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了解活动进展情况,检查学生搜集的资料和所作的纪录,同时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指导下一阶段活动。
(1)小结“交流评价”活动,评选出优胜小组。(2)下一阶段你打算怎样展示自己的成果?
将本小组在活动中的活动过程、方法、经验与成果形成文字材料。第四单元:成果展示活动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把自己收集到资料与班内同学一起交流一下:
(一)教师组织学生以多种方式进行汇报交流,给出具体的建议。
快乐小组:我们把中华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制作成精美的手抄报,一起浏览一下,请提宝贵意见。通过请长辈、伙伴讲故事,网上查询等方式研究有关节日的起源和故事;
智慧小组:爱好诗歌的学生朗诵了节日的古诗名句;
团结小组:用图片展示节日的风情人俗。也制作了精美的手抄报; 奋进小组:通过讲解、演示图片等方式介绍传统习俗。还表演了他们创编的短剧。
火焰小组:爱好常识的学生,介绍了传统节日现在的发展情况;如何让我们的传统节日过的更热闹、被更多的人关注呢?请听听我们小组的建议。将加工整理、编写小报展示出来,供大家欣赏;
(教师鼓励并尊重学生用极富个性的自我表达方式,如讲解、朗诵、手工、表演、绘画小品等,来展示学生在活动中通过探究、调查、访问、考察到的各地过年习俗的研究成果。学生的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并从中了解到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此次汇报交流活动令人大开眼界:声情并茂的朗读,图文并茂的手抄报,精致出众的手工艺,让人不得不感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在交流汇报中,学生学会了赞美,学会了欣赏,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快乐,坚定了他们继续探究的信心。)
(二)汇报评价
1、单组评价:在每个小组汇报结束时,其他组要对汇报小组的汇报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从形式到内容,组员参与情况、表现、声音、及完成程度等)
2、综合评价:评选出最佳活动小组,表现最佳的个人。
三、收获与体会
我看春节 三(3)李宇茜
在世界的东方,有一条腾飞的巨龙,那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年悠远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许许多多有特色的节日,如果把它们比作一朵朵盛开的鲜花,那么,春节便是其中最亮丽的一枝奇葩。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关于春节的由来更是有很多说法,其中流传最多的便是为了驱赶每逢除夕出来的凶兽—“年”,因此春节又称为“过年”,也因此有了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的习惯。春节的习俗有很多,大多数是民间逐渐形成并流传下来的。除了放爆竹以外,贴春联更是沿袭至今。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春联是五代后蜀皇帝孟昶所写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有些人家的大门上看到它的踪迹。而春联流传至今,更是丰富多彩,有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有展现了伟大祖国欣欣向荣的:“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有歌颂美好生活的:“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有表达美好祝愿的:“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等等。春节贴“福”字,同样也是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代表了福气、福运,幸福,寄托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而且还有很多人把“福”字倒过来贴,就是取的“福”倒,福到了的意思。怎么样,我们的祖先很有才吧。除此之外,在祖国的各地,还有拜年、守岁、包饺子、蒸年糕、贴年画等很多习俗,都表达了人们团团圆圆、岁岁平安的美好愿望。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北宋诗人王安石的著名诗句《元日》。不仅生动地告诉我们宋代过春节喝屠苏酒和贴桃符的习俗,还寄托了诗人对新年的祝福。除此之外,从古至今描写春节的诗句数不胜数,如北宋苏轼的《守岁》、南宋文天祥的《除夜》等,大多表达了人们过新年时的欢乐情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热气腾腾的团圆饭里,在一阵阵鞭炮声中,在一句句祝福语中,又一年过去了,而春节的种种更是深深地印刻在我脑海里。我想我们不仅要传承祖国的优良传统,更要努力学习,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
重阳佳节读唐诗 三(4)全体学生收集
重阳节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以重阳节为题材的唐诗很多,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中的“佳节”即重阳节,“登高”“插茱萸”则是这一天的传统习俗。
重阳节又叫登高节。《千金月令》载:“重阳之日,必以肴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可见,重阳节的活动总是与登高密不可分的。登高,不仅能赏心驱邪,还能寄景以抒情思。杜甫的《登高》、刘禹锡的《九日登高》即为登高题材的佳品。如《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插茱萸是重阳节的另一习俗。茱萸是一种具有浓烈香味的植物,有驱蚊杀虫的功能,还可以入药,现在的中药铺里仍可以见到。在汉代,重阳节这一天是将茱萸切碎装在香袋里佩带,晋以后便改为将茱萸插在头上了。这在梁代吴均《续齐谐记》里就有记载。而到唐代,诗人们借茱萸以寄情思,其中又多为思情、愁感,如杜甫《九日蓝田雀氏庄》尾联:“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除登高、插茱茰,重阳节还有饮酒、赏菊、食糕等习俗。
古时文人在重阳节登高抒怀之时,无不饮酒赋诗,这在汉魏时如此,在唐时亦如此。《仙书》曰:“茱萸为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故九日假此二物,以消阳九之厄。”茱萸驱邪,菊花延寿,这是上古的传统说法。这种习俗被唐代诗人引用到诗作中便成为表达某种情怀的载体。如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此诗借登高饮菊花酒之题,以乐观的态度表达了诗人遥想故园的心境。
菊花姿容美丽、品性高洁,又由于它正逢农历九月开放,故自然地与重阳节结下了不解之缘,赏菊便成为重阳节又一习俗。唐代诗人赏菊,一为赏其品性的高雅,二为借赏菊以寓志。王健《野菊》(明艳出荒篱,冷香着秋水。忆向由中见,伴蛩古壁里)表面上是在赞赏野菊的美丽姿容,实际上是借它能在山间石壁顽强生长的不屈精神,以表达诗人对生活对生命顽强不屈的人生态度。唐诗中以赏菊咏菊为题的作品很多,仅杜甫就有十多首。郑谷也有不少咏菊诗,现举其二为隅:
日日池边载酒行,黄昏犹自绕黄英。
重阳过后频来此,甚觉多情胜无情。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第一首道出了诗人对菊的流恋之情,第二首则表现了菊与众不同的脱俗、高洁的品性,假此以抒发诗人与王侯诸贵不同流合污的决心。
另外,《唐六典》、《食谱》所载重阳节食糕的习俗在唐诗中也有所体现。九月九日作为重阳节是有其特殊含义的。最初的意义大体如汉末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所说的那样:“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而到了唐代,由于时局的变动,生活的颠簸流离,许多诗人便借重阳登高饮酒之名以抒怀表情,像杜甫《九日》、王勃《蜀中九日》、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杜牧《折菊》等,无不借重阳之名,或表悲秋,或表乡愁,或表对前途险恶的伤感,或表内心只能对菊申诉的愁苦。唐代诗人立足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从习俗中汲取营养,丰富和发展了重阳节的涵义,也丰富和发展了唐诗的内容。
2.归纳整理资料,体验成功的喜悦,明确还需努力的方向。3.活动反思
四、评价与反思
《走进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反思
1、在创设情景中生成主题
通过观看、展示等活动勾起学生美好的回忆,同时也激发了探索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学生自发生成的活动,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生成活动,而且给予极大的鼓励,并为此创造了一种自由、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孩子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我表现、充分交流,分享活动带来的快乐,使课堂成为生活的大舞台,变成学生展示才华的大舞台,有利于学生自我发展,使儿童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得以发挥。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也不错,收集的资料很多。
2、教师有效的指导,才能保证活动的开展顺利。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际操作中,教师的有效指导是保障活动价值的关键。有效的指导应是适度、适当、适应、适时、适合的,同时渗透着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程序性方法和策略性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在这次主题活动分为三部分:
(一)让学生谈自己过年的体验和感受,唤起学生的美好回忆,为活动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收集有关传统节日的的资料,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搜索,并把资料拿出来交流、讨论,让学生增长见识,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节日的形式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注意到节日时风俗,并收集或制作相关图片、绘画、手抄报,再拿出来展示,让全班学生通过欣赏,帮助学生将已有的表象进行再造,使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交往能力得到提高。运用展览的形式让学生的作品展现在众人面前,请老师、同学参观他们的作品,可以帮助孩了们回顾自己做了些什么、知道了些什么,体验成功的快乐,并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充分体验了自主学习的乐趣。这三个方面一环扣一环,渐渐深入,我捕捉住教育的时机,使学生充满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慢慢成长,他们互相合作,共同设计,共同研究,共同创造,建立了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感受到了学习的热情和快乐。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也让他们更深入了解到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激发他们热爱生活,乐于探究和体验生活。
第五篇:三年级上综合实践教案——中国的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节日的来历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主要的传统民族节日有那些,这些节日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
2、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和发展。
3、学习中国传统节日的故事和传说(清明节、寒食节等)。
4、让学生初步学会从各种途径获取知识,与社会接触,增强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和发展。
2、让学生初步学会从各种途径获取知识,与社会接触,增强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学看日历,引进课题
出示十月份日历
师:同学们你们今年的十月份,你们过得开心吗?(国庆放假7天、还有重阳节和中秋节)看一下年历,你能说出十月份的节日吗?(师出示国庆节、中秋节、重阳节)
二、新课学习:
1、说一说我们知道的中国传统节日还有哪些?
2、、交流查询的情况,做好记录。
3、读小资料: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4、学习中国传统节日的故事和传说(清明节、寒食节等)
三、活动拓展;
1、细细回忆传统节日带来的感受。
2、把搜集整理的资料用你喜欢的方式进行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中国的习俗 教学目标:
1、知道元宵节、重阳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的日期几习俗。
2、让学生初步学会从各种途径获取知识,与社会接触,增强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我国主要的传统民族节日,以及它们的日期、来历和主要习俗。
难点:知道公历和农历的不同,了解传统民族节日的习俗与来历。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1、中国的节日发展出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习俗,这使得中国的民俗节日多了一重地域文化 色彩。我们一起来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吧!
2、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1、收集一些有地区特色的节日习俗谚语、儿歌、诗句等,制作成书签。
2、汇报收集的传统的习俗。
(1)春节来历和习俗: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我们了解各地的活动内容异常丰富多彩、像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除夕守夜、拜年等习俗很盛行。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吃过年夜饭,围炉闲聊,辞旧迎新,这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除夕守岁习俗。据史料记载这种习俗最早始于南北朝,直到今天,我国人民还习惯在除夕守岁,屋外时鸣鞭炮,室内围炉团坐,笑语连连。奶奶告诉我--拜年是中国国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的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话语。中国还有过年吃饺子的习俗呢。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现在过年我们还是吃饺子、全家围坐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初一早晨起来,穿上新衣服去给长辈拜年。
(2)、元宵节的习俗:元宵节也称灯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正月十五这天夜晚,皓月高悬,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观灯、放焰火、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现在,元宵节这天我们也吃元宵、看灯展。
(3)、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丰富有趣,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植树、放风筝等,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4)、端午节来历和习俗:吃粽子,赛龙舟。
(5)、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一家人围在一起,吃月饼、赏明月
(6)、重阳节的习俗: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
3、在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节日习俗中,你对什么感兴趣?在活动小组里提出来,跟大家一起探究。(填写记录表)
三、活动拓展:
1、欣赏各地区庆祝节日的图片。
2、如何让中国传统节日得以发展,谈谈你的想法。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节日的食品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里人们喜欢吃什么?
2、查找一些节日菜肴或食品的制作方法,做成小卡片。
3、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并感受到探究与合作的快乐。教学重点、难点 : 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并感受到探究与合作的快乐。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1、传统节日的食品是中华文化中最有特色的一部分。大家都来了解节日食品,让节日食品走进日常生活,我们的生活会更精彩。
2、板书课题。
二、新课学习
1、汇报查找节日食品的资料。
(粽子 端午 月饼 中秋 饺子 冬至 腊八粥 腊八 元宵 上元节)
2、讨论:
每个节日的食品都有什么特殊的寓意吗?
(1)北方人盛行在除夕时吃饺子,当子时一到,即步入新的一年,这一刻有(更岁交子)象征意义。
(2)元宵节的主要吃食也叫元宵。在南方,元宵也叫“汤圆”、“圆子”。据说元宵象征合家团圆,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万事如意。
(3)“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4)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 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
(5)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
3、完成节日美食评选表。
三、活动拓展
比较: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的营养价值,现在传统节日的食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比一比,想一想,你还发现了什么?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活动总结与评议,活动拓展 教学目标:
1、通过中国传统的节日中的一系列活动,让我们用多种方式进行活动的总结和交流,使我们的实践活动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2、进行材料的整理与活动心得的书写。
3、研究讨论:如何让中国传统节日在中国传统节日在年轻人中更受欢迎。
4、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并感受到探究与合作的快乐。教学重点、难点
1、进行材料的整理与活动心得的书写。
2、研究讨论:如何让中国传统节日在中国传统节日在年轻人中更受欢迎。
3、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并感受到探究与合作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这个活动主题中,我们通过多种渠道的学习与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留下了真实的活动轨迹和难忘的活动体验,现在让我们进行活动的总结和交流。
2、板书课题。
二、新课导入
1、根据搜集资料整理,填写“活动之最”总结表。
2、填写同伴对我的评价表。
3、讨论、研究:
(1)如何让中国传统节日在中国传统节日在年轻人中更受欢迎。
(2)如何延续发展和抢救传统节日中的文化遗产。(3)完成课本51页的习题。
三、教师小结
我们中华民族还有许许多多传统的民族节日,这些节日不仅体现出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同时也体现出了中国大家庭的凝聚力。我们要按照中华民族的风情过好自己的传统节日,同时也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今天我们知道了这么多的传统节日,我们就利用这个机会一起来祝愿中华大家庭更加美满幸福、更加繁荣富强,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