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社会历史的主体 教学设计 教案

时间:2019-05-12 23:34: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3 社会历史的主体 教学设计 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3 社会历史的主体 教学设计 教案》。

第一篇:3 社会历史的主体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结合教材的结构和内容以及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订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明确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2)理解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对社会历史的主体理论的学习,明确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自觉坚持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看待和处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坚定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培养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表现。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一切价值的创造者,就应从实践出发予以解释。社会发展首先是物质生产实践的发展,而物质生产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创造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生活资料;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的总结的一切精神文明成果;人民群众斗争的结果推动社会的巨大变革、社会形态的更迭。因此,必须重点说明这三个表现有利于学生理解考试重点原理——马克主义的群众观原理(人民群众的作用原理)。

教学难点是: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运用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理解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之所以是难点,主要在于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学生在思考个人和群众的关系上、领悟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对实际工作的重要指导意义上还比较模糊,因而把它作为教学难点。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总趋势。那么,社会历史发展有什么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怎样的?(学生回忆回答)在从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过程中,谁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社会历史的主体是谁?探讨和回答这些问题,是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生、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的前提。视频: 视频:通水五十载_红旗渠精神流淌五十年

思考:

教师:展示导学目标:本框导学:自主学习,先行探究 一.人民群众的概念、范围。二.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作用。

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和及它的实践意义。强调教学重点: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教学难点:

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指导学生,自我学习)【讲授新课】

观看视频后,思考并自主探究问题,可以将答案写在纸上,小组讨论回答。(1)结合材料,当时的林州百姓为什么要修“红旗渠”?(2)“红旗渠” 的修建、通水,林州老百姓发挥了什么作用?

(3)老百姓反对怎么办?上级给处分怎么办?工程失败怎么交代?这些尖锐的问题摆在林县县委面前,林县县委是怎么处理的。

第一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课堂探究:

(1)结合材料,当时的林州百姓为什么要修“红旗渠”?

教师点评要点:(1960年,世世代代苦于吃水的河南林县(今河南林州市)人,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胆魄和勇气,用落后的工具和无数的人力,生生在太行山脉间开辟了一条全长达1500公里的渠道,将北部的漳河水引入林县,红旗渠改变了林县历史上严重缺水的状况,使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得到改善,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

1、正确认识人民群众这一概念。(1)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

通过图片展示,判断图中的相关人物是否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来辨清人民群众的含义①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 的,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历史的创造,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2)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含义。

通过图片展示,建设者们的干活情景和通水后的喜悦心情,通过行动来证明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②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 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人类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2.人民群众的作用

(2)分析以下材料,“红旗渠”的修建、通水,林州老百姓发挥了什么作用?

凭着红旗渠精神,十万大军出太行,林州人在全国多个城市打造出建筑精品,林州建筑成了河南名片,留下“红旗印记”。如今,林州建筑队伍遍布全国380多座城市,开辟了阿联酋、俄罗斯、东南亚、卡塔尔等国际市场。

今天的红旗渠,“青年洞”已是一道著名景观。人们可以乘船从这座长616米、高5米的洞中穿过,想象当时修建的艰苦卓绝。在这群年轻人的努力下,林州的名气越来越大,已经成为韩国游客在中国的第二大旅游目的地。

现在,林州多项产业全国知名。靠着当年修渠那股劲,五十年间,林州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51亿,增长270倍,居民储蓄收入超过300亿,增长5882倍。完成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的三部曲之后,林州人正在实现美太行的梦想。

林州建筑------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青年洞”旅游------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林州地区------社会变革决定作用 通过这三个方面来彰显,人民群众的作用。(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以问答方式小结本课世界观部分内容;补充说明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的差异,导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理论观点并有助于连贯方法论层面的重要指导意义。如何践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

第二目: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如何看待人民群众

◇课堂探究:(3)老百姓反对怎么办?上级给处分怎么办?工程失败怎么交代?这些尖锐的问题摆在林县县委面前,林县县委是怎么处理的。

教师点评总结要点:引导出重点内容: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党的群众观点。

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2)党的群众路线

①党的群众路线的地位: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②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①实践意义

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习近平:“各级干部也是蛮拼的”、“我要为我们伟大的人民点赞” 教师为今天课堂学生上的表现点赞。【讲授新课】

(观看视频

“红旗渠精神代代传”,有助于升华正确的群众观。)让学生明确自身应如何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重中之重)教师总结点评升华要点(可以视学生情况选用):

“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在参加十八大代表团讨论时,习近平如是说。“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这十六个字是在建渠过程中形成的红旗渠精神。今天的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专家学者充分肯定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网友们也认为,红旗渠精神的价值、影响和贡献早已超越它所产生的那个时代,不仅属于历史,更属于当代和未来。河南是红旗渠精神和焦裕禄精神的发祥地,这两种精神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红旗渠是河南人民艰苦创业的写照,红旗渠精神是中原儿女不畏艰险、敢做善成的一个标志。不同的人,可以从红旗渠精神中获得不同的激励和感悟,领导们可以通过红旗渠精神来思考自己的政绩观;劳动者可以从红旗渠精神中增强自己敢于创业、克服困难的勇气;管钱管物的可以参照红旗渠精神反思自己的廉洁性。因此,红旗渠不仅仅是一项水利工程,也是中原大地上一座精神和文化的丰碑。50年前,“千军万马战太行”的景象,让人们看到了新中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景象;50年后,当我们再次回首历史,我们看到的,依然是震撼、感动,以及心中久久不能平静的壮怀激烈。

修渠是为了人民,也要依靠人民。敢做敢干实事求是。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红旗渠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促使人们不断努力生活。曾经的人们,十年如一日奋战在太行山腰,一锄一锄,用勤劳的双手编织着梦想。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伟大红旗渠精神的传承者!

党员干部只有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切实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时时处处为人民着想、以人民利益为重,发扬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才能对人生的目的有更深刻的理解。有着这样的英雄儿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从来不是一句空话。

课后习题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2分,共2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心理体验,它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但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这说明()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④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面子”一词,有着浓厚的东方文化色彩。在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文化底蕴的国度,面子囊括了人的地位、财富、尊严、人格等,是人们进行社交活动的外观表征,代表着他人、社会对自身的综合评价。尽管时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人们重“面子”的观念依旧。这说明()A.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了社会意识的变化 B.社会意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C.社会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3.中宣部2011年1月26日在北京召开迎新春走基层、送欢乐下基层座谈会。部长刘云山强调要充分认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源头活水在基层、在群众,始终牢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根、我们的本。没有群众的实践经验,任何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的“创造”活动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取得有价值的成果。这说明()A.人民群众是实践活动的参加者 B.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

C.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一切物质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D.脑力劳动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4.“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最能了解政府的是群众,最有资格评价政府的也是群众。从哲学上看是因为()A.权力的行使要受监督

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C.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D.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 5.在“汉语盘点2013”活动中,给力、浮云、世博、高铁、民生、房价、微博、纠结、低碳、涨价,列年度国内热词前十名。有人说,“网民在用汉语、汉字这把尺子丈量社会,丈量世界。”这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6.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之所以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是因为()A.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B.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事物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D.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决定

7.《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字里行间流淌着浓浓的民生情怀,处处体现着党中央对民生的重视。从哲学角度看,党中央重视民生的原因在于()①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变化的 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③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④人民群众是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我国所有制改革的程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程度和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步伐是一致的。这反映了()①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收入分配改革是“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涉及的重要内容之一。收入分配改革实质上是()A.改革生产力以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 B.改革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改革上层建筑以巩固完善经济基础 D.改革经济基础以根本抛弃上层建筑

10.“民生厚(生厚:生活富裕)而德正”,“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古人的话揭示了一个道理()A.物质资料的生产包括物质和精神产品的生产 B.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必然会提高人民的道德水平C.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社会的生产关系就是社会的道德关系

11.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①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 ②生产方式变革决定社会性质的变化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④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28分)12.(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到城市务工。目前,全国农民工总数超过2亿,其中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达1.2亿左右。农民工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农村外出务工群体中,“80后”、“90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约占60%。他们希望通过进城务工来改变自己的生活,但客观存在的城乡差距让他们遇到许多实际生活问题,一些不平等现象也让他们产生了较大的心理落差。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党和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将解决“三农问题”视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研究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说明。

13.(14分)“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是今春最温暖、最感动的一句话!这是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庄严承诺,让人振奋和憧憬,给人以力量和希望。

材料一:追求幸福与尊严,是人的崇高价值取向。党和政府顺应这一必然趋势并针对当前客观实际的新问题,将“人民的尊严”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政府工作的目标,这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和落实,也是国家发展的最高思想也是理念的新变化。

材料二:民生是尊严的基础,人起码的生存条件得到满足时,人的生活才会更有尊严。当前就业难、看病贵、上学难、房价高,收入分配不公,城乡二元结构,社会保障不健全,食品不安全、环境被污染,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和资源配置不合理等,这些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都是政府必须应对的挑战。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相关知识分析说明“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哲学依据。

板书

第二篇: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

高二政治组 赵利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

(1)人民群众的含义

(2)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理解: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分析:

联系历史和现实,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能力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3)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积极投身实践与群众实践相结合

【教学重点】:

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教学难点】:

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这一方法论要求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对较远,加之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使学生在群众观点上比较模糊,因而把它作为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教学过程】:

拿破仑是法兰西历史上第一帝国的皇帝。他凭借出色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频频取得辉煌的战绩,成为西方文人墨客津津颂誉的英雄。黑格尔称颂他“驰骋全世界,住在全世界”。鲁迅却说:“有一回拿破仑过ALPS,说‘我比ALPS还要高!’这何等英伟,然而不要忘记他后面跟着许多兵。” 【导课】:

情境设置,多媒体展示教材93页的课堂探究 问题探究:

(1)没有身后的众多士兵和民众,拿破仑能够成就举世瞩目的业绩吗?

(2)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

【讲授新课】:

一、正确认识人民群众这一概念

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含义。

①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②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③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探究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探究第一个方面,多媒体展示第七张幻灯(见课件),思考探究(1)谁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主体?(2)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什么作用? 探究提示:(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主体。

(2)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从探究中发现: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此处首先分析劳动群众的物质生产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的重要性。通过这两层充分论证了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1)劳动群众生产实践的重要性。

广大劳动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他们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继续探究第二个方面,多媒体展示第九张幻灯——家乡六合(茉莉花民歌和四合农民画,见课件),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发现: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①茉莉花民歌和四合农民画是什么产品?②茉莉花民歌和四合农民画是谁创造的?这说明了什么?③演奏茉莉花民歌需要的乐器,绘制农民画需要的画笔、画纸、染料等,是谁创造的?在什么过程中创造的?说明了什么?④茉莉花民歌源于《鲜花调》,阿炳创作《二泉映月》,四合农民绘制农民画等等,说明了什么?(这些问题可以根据课堂实际随机调整和更换)在探究中引导学生思考发现三个层次:

(1)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2)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3)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探究问题:教材插图说明了什么? 学生发现:我国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都来源于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都是人民群众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的结晶。

课堂练习:多媒体展示——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设立茶馆,通过群众讲故事来搜集素材。这说明了()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③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④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我们看出《聊斋志异》的创作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故②③正确。蒲松龄作为普通群众中的一员,创作了此名著,说明了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故④正确。①与题干不符。故选D项。探究第三个方面:多媒体展示第十一张幻灯——小岗村今昔对比,探究发现: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此处结合学生学习过程的实际设计相关问题,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发现:

(1)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2)此作用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3)实现方式: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是通过改革实现社会变革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政治关系,只变革具体制度。不像在阶级社会中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推翻旧的生产关系、旧的社会制度来实现。小结与导引: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所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引导学生说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探究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如何看待人民群众

1、党的群众观点。

①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党的群众路线

①党的群众路线的地位: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②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作为方法论,是由“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主义世界观决定的。在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总结新课】:本节课从唯物史观出发,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要求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第三篇:《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

设计者:日照市东港区教研室 申作春

课程标准

1、领悟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认同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了解不同的人对某项改革措施的不同反应,用哲学观点探讨其原因。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要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和标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人民群众的含义。(2)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4)联系历史和现实,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能力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3)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的学习,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定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培养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

评价设计

1、通过教学过程借助相关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师生互动,合作探究,达成知识目标。

2、通过课堂相关练习和课堂上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达成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材内容分析

1、教学重点: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2、教学难点: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根据教学内容,搜集相关教学资料,制作教学课件。(2)分析教学思路及设计,预设学生活动程序,推测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学生准备

(1)搜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三方面表现的有关资料及图片。(2)查阅近年来的报刊资料,收集有关为人民服务的时代英模的事迹。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事例分析法、讨论法、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计算机网络、图片及实物投影仪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观看图片,进行探究,引出第一目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师生一起处理教材“专家点评”,落实:

1、正确认识人民群众这一概念:

学生活动:巩固掌握并做相应的巩固练习。

教师通过视频、图片等资料引领学生思考:谁是上述成就中物质生产的主体?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什么作用?引出:

2、人民群众的作用 师生通过视频、图片、小资料、教材探究等互动探究,合作学习,达成教学目标。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体现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学生做相关随堂练习,学以致用。

过渡:人民群众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还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所以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人民群众呢?

教师出示国庆大典图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出第二目: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引出:

1、党的群众观点

2、党的群众路线

师生合作探究,结合我党实际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学生活动:展示课前搜集的时代英模图片,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他们为什么会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教师小结本课时内容,学生对照小结整体把握所学知识,对知识进行强化巩固。学生随堂做相关练习,达成教学目标2、3 播放歌曲《江山》,让学生在歌曲欣赏中回顾本节知识重点,同时进行情感升华,力促情感目标的达成。

课后作业:

材料一:有人说:“英雄造时世”、“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也有人说 “时势造英雄”。

材料二:毛泽东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认识。”

材料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根本目标。”

(1)结合课文内容,对材料一的观点作出评价?(2)材料二、三之间有什么联系?

(3)上述材料所体现的思想对我们的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

第四篇:《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社会历史的主体》是高二政治必修4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第二框题。它包括个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三个主要内容。本框是历史唯物主义重要观点,也是整本书的落脚点之一,为第十二课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因此该框内容无论在知识体系方面还是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思维普遍活跃,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信息搜集和分析能力,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技术,因此他们能够 自主获取信息资料,能做好比较充分的课前准备。但是,由于学生们生活阅历较少,缺乏必要的社会参与和生活体验,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可能会有一定的偏差和误区。哲学知识又相对有些抽象,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在本课中,贴近学生生活,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去充实课堂内容,注重情感陶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性思考和分析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同时,本课中通过案例探究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和主人翁精神,提高学生社会生活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人民群众的含义

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线 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3)提高辩证思维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通过探访身边的优秀党员、干部的事迹,体会榜样的力量;(2)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和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培养公民意识,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 6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哲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掌握这一观点,有利于使学生从情感上贴近人民群众,热爱人民群众。

教学难点: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这一方法论要求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对较远,加之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使学生在群众观点上比较模糊,因而把它作为教学难点。

五、教学方法 互动式教学,探究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走进新课:情境设置,多媒体展示教材92页的课堂探究

问题探究:(1)没有身后的众多士兵和民众,拿破仑能够成就举世瞩目的业绩吗?(2)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多媒体展示提示:(1)不能。个人离不开社会,脱离社会的个人活动是不存在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拿破仑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指挥者,发挥领导核心的作用,但是广大的平民大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资产阶级的辉煌成就是广大人民争得的。(2)人类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认为社会发展是由少数英雄人物决定的观点,实质是历史唯心主义,是不科学的。从探究中发现人民群众的地位与作用。学习新课:

一、正确认识人民群众这一概念

学生阅读教材,探究发现

1、人民群众的地位与作用。

①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历史的创造,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

②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学生阅读教材93页正文和“专家点评”,明确人民群众的含义。

2、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含义。

①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 6

②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③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

探究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探究第一个方面,多媒体展示第七张幻灯片(见课件)思考探究(1)谁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主体?(2)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什么作用? 探究提示:(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主体。

(2)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从探究中发现: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此处首先分析劳动群众的物质生产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 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的重要性。通过这两层充分论证了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1)劳动群众生产实践的重要性。

广大劳动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他们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 量。

继续探究第二个方面,多媒体展示第九张幻灯(见课件),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发现: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此处三层论证为什么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结合学生的课堂反映设计相关 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根据课堂实际随机调整和更换在探究中引导学生思考发现三个层次:

(1)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2)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3)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探究问题:94页教材插图说明了什么?

/ 6

学生发现:我国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都来源于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都是人民群众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的结晶。

探究第三个方面:多媒体展示第十一张幻灯——小岗村今昔对比,探究发现: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此处结合学生学习过程的实际设计相关问题,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师生互动,合作探

究,发现:

(1)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任 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2)此作用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3)实现方式: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 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是通过改革实现社会 变革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政治关系,只变革具体制度。不像在阶级社会中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推翻旧的生产关系、旧的社会制度来实现。

小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所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引导学生说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探究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如何看待人民群众

此处多媒体展示第十一张、第十三张幻灯,根据学生的反映设计相关问题,分如下三层次是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党的群众观点。

①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党的群众路线

①党的群众路线的地位: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 6

②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作为方法论,是由“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主义世界观决定的。在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总结新课:本节课从唯物史观出发,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要求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七、练习反馈 巩固知识点

选择题6道,巩固本课基础知识(PPT)

作业设置:探访身边的优秀党员、干部,以“感动”为中心话题,写一篇小论文。

八、板书设计 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民群众 含义: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

地位:历史的创造者 作用: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及意义:

九、教学反思

本课在教学设计上和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个优点:

其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结合学生所熟悉的热点案例,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做到以理导人,以事服人,这有效增加了课堂教学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性; 其二,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展开合作探究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在探究获得直接经验,提高参与能力;

其三,本课重点关注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侧重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突破,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实效。总的来说,本课在教学时基本上能做到重难点突出,知识连贯性强,基本实现教学目标。

/ 6

但是,在课堂上,如何提高学生的主动思考问题的意识,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另外,设置探究问题时候,如何才能更贴近学生实际、更能贴近课本知识也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 6

第五篇: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

导入新课

音乐导入——多媒播放《国际歌》并出示歌词: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提问:这首歌词表达了一个什么极其深刻的真理?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板书)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问题:

1、如何理解哲学上所讲的“人民群众”?

2、从哪些角度理解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找出关键词)讲授新课

人民群众的含义及其地位(板书)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其主体部分是劳动群众。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特别强调

(1)质的规定: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2)这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视频回放

温家宝总理:群众最有资格评价政府 2009年2月28日,温家宝总理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他提到,我一直认为群众有权利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并且对政府的政策提出批评意见,政府也需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推进政务公开和决策的民主化。提问:这里的“民”指什么?为什么要坚持“三问”?

2、人民群众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板书)(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细化理解

①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创造了衣、食、住、行等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一切物质生活资料。劳动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一切物质财富归根到底是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共同产物,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作用都十分重要。知识经济时代,脑力劳动者在创造物质成果中的作用会越来越突出,知识分子的作用越来越大。

请您欣赏——《西游记》第10集、《赣南采茶戏》片段

合作探究——《西游记》的创作过程完全是凭想象的吗?作者需要哪些物质条件?(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点拨说明:

①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前提。

鲁迅说:“田园诗人陶渊明如果没有劳动人民供他吃穿住用,那他不但没有酒喝,而且也没有饭吃,只有饿死在东篱旁边,哪里还能吟出什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呢?” ②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货物发展的源泉。(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特别说明

①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②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变革”,既可以指根本性转变(如改朝换代、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等),也可以指一般性转变(调整、改革等)。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板书)

图片展示 —— 今年6月24日下午,温家宝总理在江西抚州察看灾情,民众感动落泪 共鸣——为什么民众会感动得落泪?

1、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板书)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板书)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作为方法论,是由“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主义世界观决定的。在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板书)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课堂小结

概念——人民群众

原理(世界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练习巩固

1、没有一定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没有劳动群众通过生产活动创造的物质资料,任何科学、文化、艺术的活动都不能进行。这说明(d)a、劳动人民的实践是科学艺术活动的唯一源泉 b、物质财富越丰富,精神财富越充实

c、体力劳动创造物质财富,脑力劳动创造精神财富

d、劳动群众创造物质财富的活动是人们从事精神财富创造活动的前提

2、陕西长安附近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考古发现震惊世界,数千个与真人大小相似、姿态各异、个性鲜明、工艺精细的兵马俑的出土,使世界再次领略了中国两千多年前灿烂的古代文明,通过这些艺术品,可以反映出中国古代的艺人和工匠已经具有极高的艺术创造水平和制作技术。这一文化宝库的发现,说明的道理是(c)a、秦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朝代

b、劳动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直接创造者

c、劳动群众直接参与和创造了人类社会的精神财富 d、我国2000多年前的艺术作品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3、江泽民同志指出: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因为(a)

a、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 b、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党的群众路线的要求 c、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决定的

d、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板书设计

社会历史的主体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含义及其地位

2、人民群众是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

2、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

下载3 社会历史的主体 教学设计 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3 社会历史的主体 教学设计 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历史的主体 教案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 邢丹丹 201401107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理解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 新郑一中高二政治组 王金五 教学目标: 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全面把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要求和意义等。 重点: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5篇)

    社会历史的主体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识记人民群众的含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二)能力目标 通过社会历史的主体的学习,明确社会历......

    社会历史的主体 教学设计5篇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社会历史的主体的学习,明确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形成自觉坚持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看待和处理......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反思

    反思一: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跟上节课《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属于历史唯物主义中关于寻觅社会的真谛的内容,和上节课的内容具有很紧密的关联,所以我选择了以......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五篇范例)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社会的物质性,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积极投身实践与群众实践相结合。 【教学重难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的群众......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_1[大全5篇]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人民群众的含义 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分析:联系历史和现实,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

    社会历史的主体优秀公开课教案

    社会历史的主体优秀公开课教案 2016-02-16 12:21 594次 社会历史的主体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2003课标版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社会历史的主体的学习,明确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