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上第五单元二课时教学设计
Unit 5 I t Was Here Just Now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学习内容为陕旅版六年级英语上册Unit 5 I t Was Here Just Now.课文内容,以方位为依托,渗透一般过去时态。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时态,首先由系动词be的过去式入手来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1.能听懂,会流利朗读并理解Let’s talk 部分对话。掌握对话中以下四会单词和短语:heavy,in front of, just now, last night,yesterday;掌握重点句型:have to do sth,be lost
2.初步认识一般过去时态,掌握is,am的过去式was,are的过去式were的正确用法。
3.启发学生养成有序摆放物品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能听懂,会流利朗读并理解Let’s talk 部分对话,掌握对话中四会单词,短语及句型的用法。初步认识一般过去时态,掌握is的过去式was,are的过去式were的正确用法。
教学难点:掌握is,am的过去式was,are的过去式were的正确用法。教学准备:ppt,录音材料及音响,卡片,彩色图片,磁铁 教法:视听法,情境教学法,指导小组合作,学生展示 学法:带问题听录音,小组合作,多种形式朗读练习,成果展示 教学过程:
一、展展
组织学生进行主题作业展示What do you wear on a...day?师生
共评。
二、说说
1、复习上节课单词,引出方位词,谈论物体的位置,学习
新方位in front of
2、在情境演示中渗透一般过去式,引入was,以及过去的时间词just now, last night,yesterday...三、听听
1、教学挂图导入Let’s talk
2、ppt出示问题,组织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材料,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探讨问题答案
3、组织学生跟读录音,模仿发音
四、练练
1、集体分角色朗读课文
2、小组内练习朗读并表演
3、抽查小组进行展示
五、讲讲
1、ppt展示本课挑出来的含有时态的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前后对比,发现规律。
2、以简易时间轴,引导学生理解一般过去时态的含义,以及was,Were的用法。
六、用用
1、出示去年我的房间陈设图,点名一学生进行讨论,进行示范交流。
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这个房间去年的摆设,使用was,were进行交际。
3、抽查小组进行交际展示;现场加大难度,点名同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描述,旨在引导学生区分什么时候是一般现在时态使用is和are,什么时候是一般过去时态使用was和were
七、总结,课后作业
1、What do you know from this lesson?
2、主题作业:用本课所学知识调查采访身边人过去在哪里,并完成调查表格,下节课两人一组进行ask and answer.
第二篇:六年上第五单元最新
长春市第一实验小学2014——2015学上学期
六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
班级 : 姓名:学号: 成绩:
出题人: 辛长虹 检查人:董莉君
一、看拼音,填汉字:(24分)
yí tǐ zhì jìng kū shòu shì shì huǎng rán dà wù
六、判断:(5分)
1.《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采用了倒叙写法。()2.“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这句话是比喻句。()
3.“扎、畜、正、佛、行”除了“畜”剩下的都是多音字。()4.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5.课文《一面》中,六次描写鲁迅的“瘦”,体现了鲁迅于健康不顾,把整()()()()(hú lún tūn zǎo zhāng guān lǐ dài bǎo jīng fēng shuāng()()()
二、给下面划线的字选择正确读音(6分)
憎恶()A、zèng B、zēng 供品()A、gōng B、gòng 追悼()A、dào B、diào 殡仪馆()A、bīn B、bìn 摩挲()A、mó B、mā 颈上()A、jǐng B、jìng
三、组词:(8分)
漱()扭()窜()畜()嗽()纽()蹿()蓄()
四、在括号里填写近、反义词:(4分)()——熟识——()()——伶俐——()
五、按要求改写句子:(12分)1.天空中挂着圆月。(扩句)
2.车夫那饱含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缩句)
3.童年的生活是那样美好,我们不能忘记。(改为反问句)
4.我们要改正并认识自己身上的缺点。(修改病句)
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的意志。()
七、日积月累填空:(10分)
1.在鲁迅《自嘲》一诗中,体现作者对敌人和贫苦百姓截然不同的态度的句子是。
2.面对革命,我们要勇于创新,正像鲁迅在《故乡》一文中说的:。
3.鲁迅的一生都在为国家、为人民殚精竭虑,正如许广平所说:。
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选择:(10分)
1.“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这句话是对闰土()描写,体现了闰土的()。2.我心目中的鲁迅是一个、的人。
3.“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暗含的成语是()。4.“四周黑洞洞”指的是()。
A周围有许多黑洞B社会黑暗,没有光明 C天黑,伸手不见五指 5.鲁迅(),总是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少
A、关心女佣 B、雪地捕鸟 C、救助车夫 D、笑谈碰壁 E、看瓜刺猹
九、阅读:
①二十年代,我在北京大学读书,正值鲁迅先生在北大任教,有幸得到他亲自教诲。他讲授的《苦闷的象征》等课程,使我受到很大教育。他提出一种)全新的思想,正是鲁迅先生点亮我心中的向上火花,也正是鲁迅先生激发我写诗撰文,抨击时弊。
②那时先生上课,穿蓝色布衫,留很长的头发,还将铅笔夹在右耳上。开始我对先生耳上夹铅笔有些不解,恰有一次课后同行,至景山拐角,我见铅笔仍在先生耳和长发间夹着,便问他耳朵上老夹着铅笔干什么?他说:“我是改讲义上的字用的。讲义印得仓促,错字很多,随时发现随时作个记号,将来好统一改正,免得误了学生。”
③先生在北京大学教书,经常早来晚去,来不及回家吃饭,就在红楼前的小饭摊上随便吃一点。一次,下课后我和先生路过小饭摊,他问我()回家吃饭,()在小摊上吃一点。我说:“随便。”他说:“那好,咱们就吃这荞麦面条子吧!皇帝也未必享受过这么美味的佳肴。”这种小饭摊多卖玉米窝头,荞麦饸饼子之类,来用餐的也都是些人力车夫,卖报童叟。饭摊上只有一个条案,全无桌椅可用,端上一大碗荞麦面站着,很是显眼,鲁迅先生却十分泰然,津津有味地吃着,还不时向周围的人点头。1.从上下文推断下列词语的意思(2分)(1)时弊:
(2)泰然:
2.用横线画出文中对鲁迅外貌描写的句子。(2分)3.在()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2分)
4.本文写了哪三件事?各表现鲁迅先生什么思想品质或性格特征?(12分)(1)第一件事:___________表现了鲁迅先生__________________(2)第二件事:___________表现了鲁迅先生__________________(3)第三件事:___________表现了鲁迅先生__________________ 5.将本文与《一面》比较,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一面》写的是青年售票员与鲁迅先生的一面之交;本文写的是鲁迅先生与青年学生的师生交往。
B、本文描写鲁迅先生的外貌,突出“耳上夹铅笔”的细节,是为了突出鲁迅先生工作辛劳。
C、本文与《一面》,写的都是鲁迅先生与青年的交往,都表现了鲁迅先生关怀爱护青年这个主题。附加题:(20分)
一、选择,可单选,可多选:(4分)
鲁迅先生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他一生创造和翻译了很多作品,小说集(),散文诗集(),散文集(),杂文集()。
A、《狂人日记》 B、《坟》 C、《呐喊》 D、《野草》 E、《故乡》 F、《朝花夕拾》 G、《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H、《社戏》 I、《热风》 J、《华盖集》 K、《彷徨》
二、请将下列作品中的人物与作品连线:(3分)
阿Q 《祝福》
祥林嫂 《孔乙己》
孔乙己 《阿Q正传》
三、古诗填空:(7分)
1.《过零丁洋》作者朝代的,在这首诗里能体现作者的铮铮铁骨与爱国之情的句子是。
2.《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体现了作者虽然眼前的无数青山遮挡了的视线,但挡不住爱国之心。四、六年的同窗情谊,你的小伙伴一定在你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用你的笔把他(她)的外貌特征描述出来吗?(6分)(不少于30字)
第三篇:六年上第五单元作文
小木船
我和陈明是好朋友。有一天,我们把手工小组做的小木船拿出来玩,陈明一不小心把我的小木船给摔坏了。(人物、事情起因)
我当时气愤极了,一手拿起了陈明的小木船用力地摔在地上,我感觉还不解恨便又在陈明的小木船上踩了几脚。陈明气得顿时说不出话来。我们两人各沉默了一分钟,突然,陈明一拳向我打来,我被这一拳打得是昏天黑地,日月无光,似乎在我的眼前出现了许多的小星星,我哪肯输掉这一拳?我一脚向陈明踢去,陈明被我踢到了墙角,久久没有站起来。我一见这情景赶紧背上书包,急匆匆地跑回了家。(动作描写)
第二天,我走在上学的路上,心想:以前,我和陈明一起上下学,可因为一点小矛盾......唉!(心理描写)忽然,我看见了前面一个熟悉的身影,是陈明!他看见了我,但是并不跟我说话,而是狠狠地瞪了我一眼,我也瞪了他一眼,谁也不理睬谁。(神态描写)有一天,陈明要搬家了,他把我约到校园的一棵大树下,他从口袋里拿出来了一艘非常精致的小木船,说:“这小木船是我亲手做的,现在,送给你!”当我接过小木船时心里十分惭愧,因为我把他的小木船弄坏了,我没有赔给他。
这虽然只是一架小木船,但它是我和陈明友谊的见证!
我的小伙伴
他,胖乎乎的身子,肥肥的脸颊上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他身上长了很多肉,跑起来身上的肉一动一动的。他有一个爱好―就是爱逗大家笑。这个人就是吴瀚煜。我们是很好的朋友,经常形影不离。他有许多优点,我主要想学习他那劳动精神和爱看书的好习惯。当然他还有许多好习惯,那是我想学也学不完的。
他爱看书的好习惯主要表现在:一天,我去他家时,一眼就看见了他家那排的整整齐齐的书。那些书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也很多,有科幻类,小说类,历史类,文学类,音乐类等等几类书。还有一次,我叫他出去玩,他头也不抬,说:“我这本书还没看完呢,你等我一下。”他真是个书迷呀!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一起去学习。
他不仅是个书迷,他还是一个劳动积极家呢!这见事要从那个下午说起:那天下午,我们班负责清理的两个垃圾坑里的垃圾已经堆积成山了。我们班的“小战士”们纷纷“请战”最后,我们开始劳动了。
劳动一开始,吴瀚煜就一马当先,把土箕放在垃圾坑口,光这一个下午,他就一个人来回倒了十几趟垃圾。老师叫他休息一会儿时,他总是拒绝了,虽然他已经满头大汗了,我真佩服他有这种精神。
吴瀚煜,你真是我的小伙伴。
真正的朋友
我和陈明不仅是同班同学,还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我们俩相处地十分融洽,从未吵过架,也从未闹过矛盾。可是,那天却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
一天,我们把在手工小组做的小木船拿出来玩。陈明见我的小木船做得特别精致,就拿在手里翻来覆去地摸着、看着,总舍不得放下。这时,他一不小心把我的小木船摔坏了。看着我精心制做的小木船被陈明摔坏了,我顿时就来了气,大声嚷道:“你赔我的小木船!你赔我的小木船!”陈明红着脸,有些不知所措。他低下头,诚恳地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愤怒地吵闹着说:“你就是故意的!今天你如果不赔我的小木船,我就和你没完!”说着,我举起拳头就要向陈明打去。陈明本能地往后一躲,正好踩在我的小木船,把我的小木船踩了个粉碎。我气愤极了,一把夺过他的小木船,使劲摔在地上,并用脚把他的小木船踩得“粉身碎骨”。然后背起书包,头也不回地回家了。我们的友谊就这样“破裂”了。
后来,每当我俩碰面时,我总会把头扭到一边,不理陈明,还和别的同学一起勾肩搭背,故意冷落陈明。而陈明好像有什么话要对我说似的,可就是开不了口。就这样,我们度过了一天又一天…… 有一天,在体育课上,我在训练跑步。突然,我因跑得太猛而跌倒了,膝盖碰流了血,疼得我直咧嘴,眼泪也在眼眶里打转。可周围没有一个人。这时,陈明正好从操场前经过,他看见我抱着膝盖,一个人蹲在操场上,便大步向我跑来,急切地询问我的情况。我当时忘记了和他的矛盾,于是我告诉了他。陈明听了,赶紧掏出洁白的纸巾,帮我把伤口清理干净,然后一只手扶着我,一只手夹着我的胳膊,小心翼翼地陪着我回教室,并且不断地安慰我。望着陈明满头的汗水,我心里既感动,又内疚。真想对他说:“对不起,其实是我错了!”可我迟迟没有说出口,但泪水却早已涌遍满脸,就这样,我们又重归于好了。
在以后的日子里,你总能看见我和陈明一起玩耍、嬉戏的身影。因为我们约定:要做一对宽容、和睦、永不分离的好朋友!
我的弟弟小虎子
我的弟弟叫姜祯,小名虎子。听,多帅的名字呀!弟弟不但名字帅,长相也帅。圆圆的脸庞上嵌着一对虎里虎气的大眼睛,看上去是那样有神,他那乌黑的眼珠在眼眶里骨碌碌地转着,是那样的机灵。高高的鼻梁下面长着一张肉嘟嘟的小嘴,两个深深的小酒窝,印在那活泼可爱的小面孔上。
弟弟非常顽皮。每当见了我,他总要搂着我的腰,大声说:“好哥哥,亲哥哥,还有那个老哥哥。”惹得全家人哈哈大笑,别人说他有多动症,“不会走路,只会跑”,我觉得也是。
弟弟还很爱好画画,每次我到姑姑家,他总缠着我,要我教他画画。他备好颜料,拿起毛笔,挥笔作画,还真有小画家的气派呀!弟弟一笔一画地画完一只小鹿,兴致勃勃地拿给我看。“哈哈,这哪儿像鹿,简直是一头驴。”被我这一取笑,弟弟的脸刷的一下子红了,我本以为他会扔掉毛笔,跑到一边去。可是没想到弟弟又换了一张纸,重新作画,我赶忙凑过去,像老师一样指导他,看他那酷爱学习的样子,真像个小学生。
弟弟十分聪明。自从弟弟上学以后,每学一首古诗,他总改成自己写的诗。就拿《春晓》这首诗来说吧,学了《春晓》这首诗,他就在家里左思右想,最后终于想出来了——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打上敌敌畏,不知死多少。”听,多有趣呀,调皮的虎子又增添了几分幽默色彩!
我的弟弟实在太天真了,太活泼可爱了,虎头虎脑的弟弟,怪不得小名叫虎子呢!
点评:文章先从弟弟的名字人手来介绍,接着描写他的外貌,画出他的活泼可爱的形象。然后从人物活动的几个方面细致刻画。弟弟说话俏皮,走起路来就像跑步;喂鱼把饼干、糖、巧克力放进鱼缸,当鱼死了,伤心地哭;画画时,他备好颜料,拿起毛笔,挥笔作画,认真得像小画家,让我取笑后,又换了一张纸,重新作画,性格顽强;学诗、改诗,表现他思维敏捷,具有创造力,文章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小书虫”
一双小小的眼睛,双眼皮,两条柳叶眉长在眼睛上,鼻子下面,嵌着一张大嘴,薄薄的嘴唇上长着一个“吃痦”,这就是我的朋友——韩蓄。她一看起书来就没完没了,真让人受不了。所以,我常叫她“小书虫”。
想起上学期的一个午休,老师发下了我们心爱的《中国校园文学》,我草草地翻了翻,觉得很没意思,又看了看一旁的韩蓄,还在认真看着。她在看什么呢?这么专心,我心里想。看了看她的书,我也翻到了那页,仔细看了看,改变了对这本书的印象。
下课铃打响了,我很想出去玩,可韩蓄还在专心看着,心想:怎么还在看呀!看书多无聊。我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字就头晕,她可真行。我大声叫道:“韩蓄,咱们出去玩吧!”见她不理我,我又叫道:“„小书虫‟咱们出去玩吧!”她这才答应道:“嘘——我正看到关键呢!”我发火了,抢走了她手里的书,就往外跑,回头一看,只见韩蓄在后面张牙舞爪的叫道:“把书还给我,把书还给我,”平时一向文静的她,今天却铁青着脸,好像要跟我拼命。我拿她没办法,只好把书还给了她。
上课了,我匆忙回到教室,第一眼就看见了坐在那里看书的韩蓄。这就是她的优点吧,她在我们班学习可是一流的好,这一定是她爱看书的原因。
回到家,我仔细的看了看这本《中国校园文学》发现看书的确是一种乐趣,从此,我不是那个只会疯玩的我了。也变成了一个“小书虫”。
哈哈,这就是我那个好朋友一—“小书虫”韩蓄。
点评:本文以外貌描写的方式开头,开门见山地点明了人物形象的特点——“小书虫”。然后通过“小书虫”怎样爱读书的具体事例,抓住生活中的典型细节,精心刻画“小书虫”这一人物形象。读罢全文,一个小书虫的可爱形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第四篇:五上第二单元教案
备课人:章建敏
第二组 教材分析
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本组选编的一首首诗词,一篇篇散文,可以说,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古诗词三首》中,《泊船瓜洲》写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写信给家人,无奈信短情长,无法尽诉,《长相思》写到戍边打仗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声雪声里因思念家乡,辗转反侧,夜不成寐;《梅花魂》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把他的相思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矢志不渝的眷恋;《桂花雨》写作者对童年的摇花乐的美好回忆和深深的怀念;《小桥流水人家》则深情地写了留在记忆中的美好的故乡生活。款款的思乡情,浓浓的恋乡意,如一杯茗茶,飘着悠悠茶香,越品味越醇香,越品情越浓烈。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三是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书中美好的语言,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配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让学生策划题为“浓浓的乡情”的活动和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内容的想象作文,“回顾?拓展”的“交流平台”,安排了交流表达方法的内容,并引导学生积累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展示学生表达爱家乡的个性习作。教师教学时,应整体关照本组的编排特点,把体会感情与领悟写法、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3课时,交流平台和日积月累1课时,展示台1课时。
备课人:章建敏
第二单元单元目标
1、能认识22个认读字,掌握18个生字,学会课文中30个词语。
2、会背诵古诗词三首,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3、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引导学生有感地朗读课文。
4、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5、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6、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7、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
8、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9、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好一篇想象作文。
10、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备课人:章建敏
5、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会写“洛、榆、畔、帐”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能正确读写“洛阳、渝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会背诵古诗词三首,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教学重点:
1、会写“洛、榆、畔、帐”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能正确读写“洛阳、渝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会背诵古诗词三首,默写《泊船瓜洲》、《秋思》,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难点:在朗读中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思乡的古诗,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会背诵默写《泊船瓜洲》。
2、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体会诗人对字词的锤炼。教学重点:
1、有感情朗读,会背诵默写《泊船瓜洲》。
2、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难点: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课前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收集有关思乡的诗词或诗词名句。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备课人:章建敏
师:同学们,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好不好?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那么是什么勾起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呢?
月亮象征着团圆之意,所以是人写的思乡诗中,常常提到月亮,但并不是所有人的乡愁,都是月亮引起的,熟悉的景物,特殊的节日,都会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今天,我们再来读三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词,体会一下,是什么勾起作者的乡愁呢?
二、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泊船瓜洲》。
2、学生提出问题
① 一水间(提示:“间”是什么?“水”是什么?)② 春风为什么又绿江南岸?
③ “照我还”是什么意思?(提示:照?什么照?还?还哪里?)
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意思。现在还有什么疑问?慢慢读一遍,读完之后,请你告诉我,你还知道了什么?
3、板书诗题,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了解京口位置。
“京口”不仅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就作于此。
4、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5、指名交流
6、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
三、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备课人:章建敏
4、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5、指数名学生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哪几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9、指名答。(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
10、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
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近处()的小草()的柳树,远处()的树林()高山.(学生口述)
11、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12、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
13、指名答.(感受到春天里的“绿”有层次,远近各不相同;“绿”还写出了春天景物的变化„„)
14、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15、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引导阅读“资料袋”,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16、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
17、小结:是呀,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这首诗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经瓜洲时所写.短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更让我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绿”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多次,难道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8、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四、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备课人:章建敏
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指名答.)
2、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3、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先好好读读古诗.4、学生上台指明.(老师点击课件,显示“钟山”的位置.)
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5、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
6、引导学生从“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又”“何时照我还”这些词句理解.(指名答.)
7、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五、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让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2、练习背诵,端正书写整首诗。
六、作业
1、默写《泊船瓜洲》
2、收集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或歌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洛、榆、畔、帐”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能正确读写“洛阳、渝关、那畔、千帐 聒”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会背诵古诗词两首,默写《秋思》。
3、感知两首诗词大意,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4、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教学重点:
1、会背诵古诗词两首,默写《秋思》;
2、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教学准备:
备课人:章建敏
1、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的生平及有关作品。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把握主旨
1、复习《泊船瓜洲》,重温思乡情。
一水之隔,近在咫尺,偏不能还,不由感慨——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满大地,离家已久,思绪万千,不由感慨——明月何时照我还?
2、明月千里寄相思,故乡,不管身处何时何地,你,都是我们心中永恒的家园。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习另外两首表达思乡情绪的诗词。
3、自由读两首古诗词,要求读得正确、通顺。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明白吗?
4、初步了解两诗词异同。通过看注释,查资料,试着说说两首诗词的大概意思。
两诗词都是表达思乡之情。其中《长相思》是词。长相思是词牌名,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久别思念之情。
二、对话文本,入情入境
(一)学习《秋思》
1、指名朗读古诗。
2、交流诗的大意,结合重点词随机点拨引导:
(1)体悟“见”之萧瑟。
“见”什么意思?见到什么?(秋风)看到“秋风”这个词,你会想到什么?(秋高气爽,凉风习习,心旷神怡;秋叶纷纷,落红遍地,寂寥肃杀。)
秋风是没有形状的,难道真的看得见?“见秋风”,其实见到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象?(感受萧瑟冷清之氛围。)
唐代洛阳应该是何其的繁华,然而这一切诗人却视而不见,见到的,只是冷冷的秋风!(2)想象“意”之万重。
“家书”是什么意思?古人说,家书抵万金,假如你给家中写信,会写些什么?
备课人:章建敏
简介:张籍出身寒微。幼年家贫,年纪很小,就远离故乡,到二十五、六岁时,已经历了浪迹天涯的羁旅生活。常年四处奔波、漂泊异乡。他祖籍吴郡,后客居洛阳。
假如你就是诗人,就是远离故土思念家乡的诗人,你还会在家书中写些什么呢?
这么多的话想说,真可以说——千言万语,用诗中的话说,就是什么?(意万重)反复读“意万重”。
秋风落叶唤起思乡梦,小桥流水的故土啊,你是否已改变了容颜?有多少话,想对你们诉说——情感朗读前两句诗。
(3)品味“开”之内涵
“开封”是什么意思?(打开封好的信)什么时候“开封”?为什么当信快要送出的时候又“开封”?
“恐”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恐“说不尽”?(意万重、匆匆)说不尽什么?
你就是诗人,在这落红遍地的时节,给家乡的亲人写了一封家书。临发前,又将封好的信拆开,你当时心中会说什么?那一刻,你的神态,你的举止又怎样?——情感朗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你就是行人,你目睹了诗人这一奇怪举止,你会怎么说?这两人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情感朗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当家书终于“开封”之后,你能想像诗人又是怎么做的?(添上一笔,补上„„;重新合上,只字未动。)——情感朗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从这个“开”字,你读懂了什么?
3、诵读提炼。
千言万语说不尽,千愁万绪难落笔,这正是——(学生齐读古诗)意万重,说不尽。情难理,又开封。这真是——(学生齐读古诗)这就是《秋思》,一个游子说不尽,叙不完的思乡情。(学生背诵全诗)
(二)学习《长相思》
1、看插图,说词意。
欣赏课文插图,同桌之间用自己的话互说插图所绘情景,8
备课人:章建敏
并从这首词中找到相对应的描写景物的词语。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词的大意。
2、讨论:
(1)抓意象,山水风雪行。
说说“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的意思。(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想象“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的情景。
能用自己的词语形容“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吗?(千山万水、风雪交加)
指导朗读,通过回返复沓的朗读读出边塞军旅的千辛万苦。
(2)品意蕴,故园无此声。
“此”是什么意思?“此声”是指什么声音?在什么情况下发出这样的声音?(随机点拨“千帐灯”、“聒”)这样的声音这样的情景会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顶顶帐篷,点点灯火,本该是多么豪迈多么壮观!然长途跋涉之后,在这样一个野外宿营的寒夜里,却要听着寒风朔雪的嘈杂声,叫人怎能安然入睡?指名朗读这首词。
“故园”指什么?“故园无此声”,故园没有什么声音?故园有什么?想像说话。
故园没有这样的风雪交加,故园不会这样的卧不成眠,故园不会这样的寒冷孤寂;故园,有的是宁静详和,有的是亲人关爱,有的是温暖舒适„„这一切的一切交织在一起,融成了一个字,一个包容作者此时心中一切所想所思的字,那就是——(学生齐“碎”。)带着心碎的感觉读下阕。
从这一个“碎”字,你读出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再读下阕。
3、有感情的朗读全词。
三、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1、再次回读这两首思乡诗词。
2、体悟这两首诗词表达方法之妙。(前者善于从寻常细节入手,刻画入微;后者善于将写景与叙事融于一体。最终目的都为抒情。)
3、鸿雁传书,千言万语;夜宿边关,千辛万苦。山高水长隔 9
备课人:章建敏
不断我的思乡情,岁月流逝剪不断我的思乡情。——师生共同激情回顾《泊船瓜洲》,《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乡愁,是游子心中难解的结;故乡,是游子心头永恒的家。多年以后,当我们离开家乡,远离故土,我们的心中,会情不自禁地涌起——再次激情诵读《秋思》、《长相思》。
四、作业
1、默写《秋思》
2、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把《秋思》改写成一个故事。教学后记:
6、梅花魂
教学目的: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缕缕、漂泊„„”等词语。能正确理解“颇负盛名、玷污、秉性、凉飕飕、眷恋”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事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
3、理解课文,通过读读、划划、议议,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备课人:章建敏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教学重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缕缕、漂泊„„”等词语。
2、理解课文,通过读读、划划、议议,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外祖父介绍梅花的段落,体会外祖父的内心感受,揣摩这种感情。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了解梅花的特点。
2、自学生字词。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缕缕、漂泊„„”等词语。理解“颇负盛名 玷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1——3段,能划出描写外祖父喜爱美化的句子并体会含义。
3、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学习1——3段,能划出描写外祖父喜爱美化的句子并体会含义。初步理解“梅花魂” 中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难点:学习1——3段,能划出描写外祖父喜爱美化的句子并体会含义。初步理解“梅花魂” 中所蕴含的深意。教学准备:梅花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初读课文。
播放一幅幅梅花图片,配《梅花三弄》背景音乐。在乐声中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梅花吗?梅花,主要有红、白两种颜色,花分五瓣,香味很浓。由于它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在万花凋零的初春时节开放,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每户历来是我国诗人、画家赞美的对象。你能背出一两句与梅花有关的诗句吗? 指名让学生背一背课前收集的诗句。
师:(教师板书“魂”),查字典说说魂的意思。
备课人:章建敏
齐读课题。,你心中有疑问吗?
是啊,梅花只不过四一种植物,它何来之魂?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解答心中的疑惑。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内容。教师相机板书:思念故乡、喜爱梅花。
3、课文时通过哪几件事向我们展现了一位有着浓浓爱梅情结的、思念故乡的老人的?请你再读课文,找一找。教师提炼板书:
读诗落泪 珍爱梅图 不能回国 赠送梅图 送梅花巾
4、学习1——3段
这几段写了哪两件事?默读划出外祖父喜爱梅花的句子,交流体会句子。
① 有生以来„„慢慢抹净。指导朗读 交流体会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分外爱惜墨梅图?
一副墨梅图有什么稀罕?一项宽容的外祖父为什么如此大动干戈?
“清白”是什么意思?“玷污”是什么意思?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玷污?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呢?(导入下文的学习)外祖父有生气时,又有落泪时,找一找落泪处,全文共有几处?读一读
②交流第一次落泪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你怎样理解这些诗句的意思。
外祖父为什么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你从中体会到外祖父怎样的感情。
除了这些诗句,外祖父可能读到哪些诗句时还会潸然泪下? 师小结:《梅花魂》这篇课文写了外祖父——一位华侨老人“思念故乡、喜爱梅花”,课文深情回忆了他读诗落泪、真爱梅图,因不能回国二哭泣以及宋墨梅图和梅花手绢给外孙女。并让她好好保存的几件感人的故事。
是啊,看到梅花,看到多多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会让作者忆起已经葬身异国的外祖父,让作者感受到外祖父那可眷 12
备课人:章建敏
恋祖国的心,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外祖父,去感受一下吧。下节课再交流。
三、作业
1、书写生字
2、作业本1-3题。
3、摘录梅花的诗2首。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并揣摩文章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
2、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语句。
教学重点:了解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外祖父介绍梅花的段落,体会外祖父的内心感受。教学准备:
一、回顾课文内容,进入学习情境。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要求思考:哪部分内容最让你感动?稍后全班交流。
二、交流感受深的内容,精读课文。根据学生交流,随机讨论相关的内容
师:让我们来看一看,我们与外祖父分别的日子,指名读4——11自然段。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交流第二次落泪,谈谈感受 交流临别,外祖父送我墨梅图。
师:在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把他那幅珍贵的墨梅图送给了莺儿,读一读外祖父对莺儿说的话。课件打出第13自然段的内容。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你知道中华民族有哪些有气节的人物吗?
师:让我们再来认识几位具有铮铮铁骨、刚强不屈的有气节的中国人。(课件出示一组人物配诗文的画面。师逐一介绍。)
古往今来,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有气节的中国人的英魂,他们的品格令人敬佩。让我们饱含深情地再来读读这段吧。
备课人:章建敏
学生齐读这一段。试背这段。
师:这看似平常的梅花,却融注了无数有气节的中国人的英魂,课文学到这里,你对“梅花魂”的“魂”字有怎样的感悟和理解。
墨梅图是外祖父珍爱的宝贝,为什么要送给莺儿,让她带回祖国去呢?他嘱咐莺儿要好好保存这幅墨梅图,你从中又能悟出什么呢?
三、读悟交融,升华情感。
1、师:从外祖父的一言一行总,我们不仅深深体会到了他对梅花的爱,对具有梅花秉性的中华儿女的爱,更体会到了他的爱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爱,是对祖国深深地眷恋。请你有感情朗读外祖父说的话和外祖父为作者送行的有关语句。
2、面对这样一位身居异乡的老人,我们的心中能不对他产生敬意吗?让我们饱含敬意朗读课文中首尾两段。
3、读到这里,你发现课文首尾两个各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4、学习“阅读链接”。试背。
四、重积累,拓展延伸。
1、把文中使自己感动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
2、摘录思乡爱国的诗篇。
板书:
梅花魂
落泪
外公
赠手绢
训斥
思乡之情
赠图
痛哭
教学后记:
备课人:章建敏
7、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桂花给“我”带来的快乐。
2、能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桂花给“我”带来的快乐。
2、能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桂花的资料。
2、准备“摇花乐” 的课件。教学过程:
一、读题设疑,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同学们,傲雪而立的梅花寄托着外祖父对祖国的无尽思念,香气迷人的桂花又让我想起了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题目、读题目)自学导读提示,导读提示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交流。
2、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寻找答案吧。(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画出不懂得字词,用学过的方法理解。(3)理解导读提示里提出的问题。
二、检查自学,汇报交流
1、解决学生提出的生字词疑难。出示词语,各种形式朗读
2、指名逐段读文,正音。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备课人:章建敏
4、“桂花雨”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引用文中的词句来回答。(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三、自读课文,悟出精彩。
1、读课文,看摇花乐的课件,在课文中找出桂花带给我快乐的语句。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2、分组读所画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词句所描绘的情景,再说一说此刻在脑海中出现怎样的画面,从画面中感受到了什么。(有感情朗读摇花乐这一段。)
3、教师导语:多么令人难忘的摇花乐,它同样也把同年的快乐带给我们。然而,作者仅仅为了写要罗的阵阵桂花雨吗?联系上下文,读读有关词句,再说说你的感受。
4、学生边读有关词句,边谈自己的体会。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通过引导学生通过这几句话,联系上下文,如与“梅花”|“梅树”的对比,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四、品读词句,体会感情。
1、你怎么理解“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这句话里有“可是”一词,你注意到了吗?从“可是”你体会到了什么?请你仔细读读这个句子的争端课文,看谁有新的发现。
3、事实上真的像母亲说的那样,杭州的桂花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吗?请你浏览全文,找找理由,说说你的看法。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4、这些句子里,哪个字最突出桂花的香气呢?那母亲为什么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5、一个“自己的”,道出了真正的原因。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事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院子里桂花的香 16
备课人:章建敏
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物,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浸透了她的心血和汗水,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代替它呢?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四、积累语言求发展
1、读了课文,你内心产生怎样的感受呢?
2、在课外阅读中,在你的生活实际中,你有没有感受到人们对家乡的怀念呢?说一说。
3、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后记:
8、小桥流水人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理解“婀娜、点缀、守望相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4、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故乡绵绵不绝的怀恋和思念,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查字典理解。
2.学生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3.老师准备古诗文《天净沙》。
备课人:章建敏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诗,了解课题出处
谈话:(板书课题:小桥流水人家)读一读课题,说一说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或想说点什么?)出示古诗文《天净沙》,全班齐读.“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请读过这首诗的同学试着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导题:这篇以古诗句为题的文章写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翻开书读一读.二、初读,把握课文主旨
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同伴互助:同桌轮读课文,相互正音,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全班交流:a.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b.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说说课文表达的情感。
三、交流.探究表达方式。
默读课文,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边读边在句段旁作批注。
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探究学习的成果.以小组为单位派出中心发言人汇报探究学习中的发现和体会。
根据学生发言,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乡之情的方法.1、“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运用拟人的手法,描绘溪边飘动的柳枝、小鸟的叫声、溪水流动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景物的喜爱与赞美。)
2、“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先写了桥的样子,再描绘在小桥上丢花的情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享受,令人神往。)
3、“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18
备课人:章建敏
地面潮湿„„那是一座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有东南两面大窗的漂亮房子。”(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农家卧室与书房的不同特点,让人感到家的亲切,引发美好回忆。)
4、“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用三个成语概括了农村人家日常生活的特点,“深深地印在’’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留恋和热爱。)
四、赏读作业,积累优美句段
1、配乐朗读: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
3、拓展:你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读一读,说一说。教学后记:
口语交际.习作二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
2、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
3、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 19
备课人:章建敏
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有条理地述说。课教学前准备:
1、收集与“浓浓的乡情”相关的诗词、歌曲、故事等。
2、了解班级同学的特长,以便策划活动。
3、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怎样策划才能搞好一次活动,可以参阅一些好的经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大诗人李白用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而这诗句也成了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今天也让我们来畅谈一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二、畅所欲言.抒发情感
1、同学们,请你们来说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2、既然大家都这么热爱家乡,那么我们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既然是活动,形式就要丰富多彩,要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小组交流讨论
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根据讨论情况列出节目表。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
小结过渡:刚才老师参与了部分小组的讨论,看得出来同学们事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非常热烈,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考虑到。每个小组都希望通过策划这次活动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策划的活动方案吧。
四、展示活动方案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
其他同学可以质疑,也可以和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师生共同评议,综合大家的意见,全班制定一个活动方案。
五、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通过策划“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20
备课人:章建敏
不仅锻炼了我们的组织策划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大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相信“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一定能够获得成功。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习作
教学目标:
1、充分展开想象,有条理地写写20年后的家乡风貌。
2、学习运用本组课文的写作手法,抓住一个物、一个人、一件事,从某个侧面来写。
教学重点:
1、充分展开想象,有条理地写写20年后的家乡风貌。
2、学习运用本单元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适当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条理清晰。教学准备:例文、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1、出示课件,再现情境。
多媒体呈现《回乡偶书》的生活情境.2、教师谈话:诗人刚回到故乡时,儿童谁也补认识他了。当他在故乡住下来后,发现离别家乡这么多年,什么都变了,跟记忆中的一点也不一样了,似乎只有家乡的镜湖没有变。同学们,再过二十年,你们可能在大洋彼岸当电脑专家,也可能在国内的一座城市当一名环保志愿者;你可能是一名时装设计 21
备课人:章建敏
师,或是在异地务工的普通人------无论你在哪个地方,也不论你在干什么,家乡,一定会珍藏在你的记忆中。今天,让我们大胆发挥想象,放飞自己的心灵,以《二十年后会故乡为题写一篇习作。
二、课文回顾,总结特点。
1、学生讨论:学习本组课文后,你在表达方面的主要收获是什么?
2、教师小结:本组的课文都与家乡有关,作者的感情总是通过一定的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写想象作文也要借鉴本组课文的写作方法,抓住一个人、一件事、一个物,从某一个侧面来写,在字里行间流露出自己对故乡的真情实感。
三、问题引路,开启思路
1、出示问题,启发思考。
(1)你的故乡有哪些主要景致?二十年后,故乡的景致会发生什么变化?
(2)二十年后,你回故乡的途中会看到什么?你有什么感受?(3)你回故乡打算拜访哪些人?久别重逢,你们见面会是怎样的场面?
(4)你回故乡后有什么趣事发生?
(5)与二十年前相比,你家的摆设与用具有什么不同?
2、相互交流,拓展话题。
3、典型交流,打开思路。
找3-5各学生交流构思结果及过程,如:
写故乡房屋(街道)的变化;写与故乡同学、伙伴聚餐的欢乐情景;写与好朋友久别重逢的瞬间场面;写与长辈、亲人的深夜畅谈;写回家途中的所见所闻;写重又故乡某处景观时的抑难激情。
四、独立习作,个别指导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习作,教师对个别同学进行指导,并在巡视中找到优秀的习作。
五、小组评议,互改
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进行修改。
备课人:章建敏
六、佳作赏评
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断。
七、赏评。
教学后记:
回顾·拓展二
教学目标
1、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2、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3、读唐代诗人贾岛作诗琢自炼句的故事,体会诗人写诗时运用字词的认真态度,领悟到汉字的意趣和韵味。
教学重点:继续体会、总结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积累表达乡思的优美诗句。
教学难点:体会、总结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并能在平时的作文中运用。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收集关于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内容
“望着云彩,思念故乡.思念故乡,望着云彩”这诗句表
备课人:章建敏
达了一种什么情感?
这思乡情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本组课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板书课题:回顾?拓展),赏读片段。感悟乡情
读着一篇篇思乡的课文,一些感人的描写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下面这些内容还记得吗?出示相关语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这些语句出自哪些课文?从这些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诗人触景生情;通过写具体的事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情;通过写景物抒发怀念故乡之情。)
过渡:课文中这样的描写还有哪些呢?本组的几篇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
二、互相交流,各抒己见
回顾课文内容,找出作者或写事或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内容读一读,边读边批注。
你找到了哪些这样的描写?小组里互相交流,畅所欲言。
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
a.课文中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b.课文中通过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小结:表达思乡之情不是空泛地抒情,应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体现.作家的作品是这样,我们的习作也要这样。
平时我们的习作是怎样表达感情的?(结合本次习作中的典型例子进行交流。)
三、诗文链接,内化积累
回顾课文的学习,通过充分交流,我们收获了很多,不仅明白了抒情要用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表达,还积累了不少感人 24
备课人:章建敏 的片段.谁能背诵一两段?
表达思乡情的诗文还有很多很多,读一读下面的诗句(日积月累中的),你能把它们印在脑海里吗?练习背诵.(个人背,同桌背)
你还读到过这样的诗文吗?能向同学们介绍介绍吗?(指名读背)
四、趣味语文.激发兴趣
学生自读“推敲的来历”一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同桌互读,纠正字音;小组互问,解决不懂的问题。
全班交流对“推敲”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对语言文字进行推敲的实例。
教学后记:
第五篇:二上第4单元《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2.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角色体验,创设情景,用心灵去感悟青蛙和小鸟的心理,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课文二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2.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3.全面、正确地认识青蛙。教学准备:课件、青蛙和小鸟的头饰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复习巩固。
1.(出示动物图片)今天,老师把两位动物朋友请到了我们的课堂,他们是?这是哪篇课文的主人公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怎样的事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坐井观天》。2.课件出示课题,读题。
3.复习(生字、课文第一段内容和青蛙小鸟的位置)
师:青蛙说,在学习课文之前要考考你们,你们有信心过这一关吗?谁愿意接受挑战?如果他读对了请大家跟读一遍。
①(出示课件2)认读词语:井沿 口渴 喝水 弄错 无边无际
师:青蛙说你们可真了不起,词语读得这么好,再给你们出一个更难的问题,怕不怕?
②在白板上画出枯井图(这是一口枯井,只有下雨的时候才有一点儿水。)青蛙和小鸟的位置你们知道吗?要不你来说说看?(在白板上画青蛙和小鸟的位置)
③(出示课件3)那“坐井观天”什么意思呢?适时板书课题:坐井观天
二、朗读感悟
(播放课件4)这两只小动物吵吵闹闹,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它们在争论什么呢?这就是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1.默读课文二至七自然段,找出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课件5出示阅读要求)2.对话在大屏幕上出示,便于老师指导
3.学习第一次对话,同桌同学扮演角色读。(课件6)青蛙:你从哪儿来呀?
小鸟:我从天上来,我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1)小鸟说它飞了一百多里,说说它有可能飞过哪些地方呢?
(2)(课件7-11)播放小鸟可能飞过的地方。(小鸟飞过这么多地方,“一百多里”说明它飞的路程很远,也说明天非常的大。)
(3)(男女朗读)青蛙的话要读出青蛙好奇、问的语气。小鸟的话“一百多里”要读出路程的远,从而感受天的大。)
过渡:青蛙相信小鸟的话吗?我们来看他们的第二次对话。4.学习第二次对话。(课件12)
青蛙: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1)小组分角色读对话。
(2)什么叫大话?谁能联系实际说说。(夸张、吹牛不切实际的话叫大话。如“我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 “我什么都会做。”)
(3)课文里的“大话”指什么?青蛙为什么认为小鸟说的是“大话”?
(课文中的“大话”指小鸟说自己飞了100多里,而青蛙不相信,就认为小鸟在说大话。)
(4)那么青蛙看到的天是什么样的呢?理解反问句“还用飞那么远吗?”,齐读青蛙的话,体会青蛙的自以为是。
(5)小鸟同意它的看法吗?小鸟看到的天是什么样的?
(6)“无边无际”什么意思?课文中说天无边无际,还可以说什么无边无际?(沙漠、大海、草原等等)。(播课件13)
(7)用“无边无际”练习说话。
(8)朗读指导:青蛙的话要表现出自以为是,不相信的语气,读小鸟的话要表现出诚恳,突出天的大。
过渡:青蛙又怎么反驳小鸟的话呢?请看第三次对话。5.学习第三次对话。(课件14)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1)指名上台戴头饰朗读对话。问青蛙:小青蛙你刚才在笑谁啊,你笑小鸟什么啊?问小 鸟:小鸟,老师刚才看到你也笑了,你一定在笑青蛙对吧,你为什么要笑青蛙呢?
(2)白板上写句子:“我()不会弄错的” 如果要在括号里加个词,你会怎么加?(3)如果你是这只小鸟,你会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青蛙?
6.男女同学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注意读出它们不同的语气。(课件15)
三、揭示寓意
理解寓意是本文的难点,用4个问题层层深入,通过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寓意。1.讨论以下问题:
(1)青蛙和小鸟为在争论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天有多大” 白板板书)(2)他们两的观点分别是什么?(“无边无际
井口那么大” 白板板书)(3)同一个天,为什么他们的观点截然不同。你认为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4)用“因为„„所以„„”说说小鸟的看法。
(播课件16)帮助学生理解小鸟的观点:播放课件小鸟飞了一百多里,飞过了高山、大海、城市„„让学生理解小鸟的观点是正确的。用练习说话的方法:因为小鸟飞呀飞,飞过(),飞过(),飞过(),还没有看到天的边际,所以它说天是()。来理解天的大。
过渡:小鸟没有错,那是青蛙错了吗?青蛙看到的天空为什么只有井口那么大? 2.实验(突破难点:)
让学生把硬纸卷起来看看黑板有多大?看后交流观察所得。(再播放课件17)青蛙坐在井里看天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青蛙的观点,因为深深的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所以青蛙看到的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
4.那他们俩谁错了?错在哪?这是一只怎样的青蛙?(固执、自以为是、骄傲、没有知识、眼界不开阔、没头没脑、不听话等)(指名在白板上写,展示漫游)
5.小鸟与青蛙相比,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鸟?(白板板书:见多识广)6.从小鸟和青蛙的身上你明白了什么呢?让学生自由发言。
7.(播课件18)“坐井观天”是比喻那些像这只井底之蛙一样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还自以为是的人,我们应该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所以,咱们每一个同学从小就要多学点知识,多读一些课外书,多出去走走看看,不断地增长见识,才不会成为一个坐井观天的人。
四、认识青蛙
1.同学们,现在老师做个调查:喜欢这只青蛙的请举手,不喜欢的请举手。
2.千百年来,直到今天,这只青蛙一直受到人们的批评指责,一直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太可怜了,这是一只可怜的青蛙!(白板板书:可怜)老师非常同情他的遭遇,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出示课件19)利用枯井图画引导理解。
(1)青蛙并没有说谎,他说的是真话,他看到的天的确只有井口那么大,这是一只诚实的青蛙。(2)这一口枯井太深了,青蛙那么小,光凭他自己的力量,怎么跳得出去呢?如果自己能跳出去,他早就跳出去了。
(3)这一只青蛙一生下来就呆在这一口枯井中,没有亲人,没有同伴,太孤独太寂寞了。(4)井底没有丰富的食物,只能吃一些不小心掉进来的小虫子,有时还要饿肚子。(5)这只青蛙很有礼貌,见到有人来就跟他们打招呼。他是一只有礼貌的小青蛙。(6)他永远也无法享受外面精彩的世界。
五、结课
1.同学们,刚才我们分析的这几点足以说明这也是一只可怜的青蛙。我们不应该讨厌他、指责他,而应该同情他、帮助他。现在,谁来想个巧妙的办法帮助这只青蛙离开这口枯井呢?
2.青蛙被你们救上来以后,他惊呆了,他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呢?(课件20)3.总结:同学们,尽管这只青蛙值得同情,但在他身上也存在着很多缺点。我们不能像这只井底之蛙一样目光短浅,自以为是,应该让自己变得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课件21)4.出示课后练笔(课件22)
板书:
小鸟图 天:无边无际
(见多识广)
枯井图
青蛙图 天:不过井口大
(目光短浅 自以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