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
《行路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2.自主研讨,理解诗人苦闷、迷惘的心情。
3.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教学重点:在诵读中体会诗人复杂变化的情感、积极追求理想的顽强精神。
教学难点:诗中的用典。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情景导入
唐玄宗天宝年间,李白奉诏入京,但“贵妃研磨、力士脱靴”的风光只是昙花一现,并没有真正得到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只让他写写诗。过了一段时间,给了他一点钱,让他离开长安。李白于是写了三首《行路难》表达自己内心的不快乐。这首《行路难》是在李白不得不离开长安时,为了表达了他失意而又憧憬美好未来的心情而作。
二、整体感知 1.了解乐府诗 屏显(1)“行路难”是乐府古题,“乐府”指的是能够配乐的歌诗。乐府诗是一种古体诗。李白的《行路难》共三首,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屏显(2)2.吟读——感受诗中的美句。
(1)生放声自由朗读课文,准备全班朗读。学生活动(一)学生自由读
学生试读(以第一、二句为例)划分节奏 学生试读(一到四句)判断抑扬 学生齐读全诗
再读全诗(注意节奏和抑扬)(板书:四三节奏 抑扬交替)(2)说说你感受的诗中的美句
方法:拿起笔批注你认为的美句,然后准备在班上交流。学生活动(二)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还要深入分析, 第一句和第二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以美好的场景来烘托他心 情的不愉快,而且,第一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来写饭菜的丰盛、场面的豪华,更能 突出作者内心抑郁和急切寻求出路的心情。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停、投、拔、顾,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烦闷。前几位同学都没扣住题干来回答,我强调的是“我感受到。”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这句话和标题紧紧呼应, 最能说明当时的处境艰难。是不是李白真的要渡黄河, 登太行山呢?不是,这里是运用比喻是实在的表达自己无路可走的心情—— 多么艰难啊!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运用典故,写出了作者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对从政仍有期待。(姜太公 80岁 还充满希望,我难道不应该吗?)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先用反复之词抒深长之叹。歧路:比喻官场中险易难测的前途。这里承接姜尚、伊尹的典故,偏在“易”的一面。意为那么仕途捷径,如今在哪里呢?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我很赞同你的看法,诗人在很沉郁的时候,眼前展现的海阔天宽的图景, 他用这种美好的场景来表达自己的理想、愿望, 这里也是用比喻的的修辞, 生动 形象地写出诗人坚定的信念、乐观的精神。这首诗中,每一个句子都是美句,他们组合在一起构成了美诗!但是,它一定有一句是全诗的感情升华,是全诗的中心,那就是最后这两句。
这个句子的原句是: 乘风破浪 , 沧海扬帆。这个句子的含义是乘风破浪 , 沧海扬帆 , 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动态的、勇往直前的画面。它表现出海阔天空的意境 , 是作者壮思飞扬的理想境界的描述。因此 , 人们这样评价 , 说它是“千古雄句 , 激荡人心”。这样的句子已经单独流传下来 , 流传在我们现在的书面语中 , 流传在口语中 , 流传在广告中 , 流传在我们写文章的引用 中。这样的句子叫做警句。屏显(3)课中微型讲座(一)警句——让诗文生辉
警句 , 就是语言精炼、寓意深刻的语句。
作品中的警句 , 常常超越作品、超越时代而给人以深刻的启发和教益。有些警句,我们不知道它的出处,但是我们能记忆深刻,这就是警句的力量
《行路难》因作者锤炼了这样一个警句,情韵飞扬。
下面我们来再感受一首诗 , 请大家读出这首诗中你们熟悉的警句。屏显(4)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你看,这首诗一落入我们的眼帘,我们就感受到这样一个句子能给我们心 灵以滋润,给我们的灵魂以启迪。学生齐读
这个学习环节就进行到这里。下面 , 我们进行第二个学习环节 :理解诗中的难句。
3、说读——理解诗中的句意
下面我们进行第二个学习环节 :集中力量解决诗中的难句——闲来垂钓碧溪上 , 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个句子在课下注释里很详细了,但只是表层含义, 我们在理解时, 既要阐释它的表层, 还要阐释它的内在作用。请自选一句阐释它的含义和作用。好 , 开始思考 学生活动(三)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我想闲暇时坐在溪边垂钓 :这句是用吕尚垂钓碧溪时遇周文王的故事来表达 自己的希望;忽然又梦见乘船从白日边经过 :这句是用商朝伊尹乘舟梦日的故事 来表达自己的憧憬。
你看 , 从表面上看 , 都看不出来其真正的含义。真正的含义是希望有机会得到 赏识 , 希望委以重任。课中微型讲座(二)屏显(5)用典 , 以传情达意
典故 :文献典籍中的词语或故事。用典 :用特指的古事或古语婉曲地表达“今”义。用典的效果 :精炼语言 , 避直就曲 , 生动典雅。学生活动(四)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的意思全部串一下。齐读。(屏显 6)金樽斟满清酒 , 一杯要十千钱 , 玉盘里摆满珍美的菜肴 , 价值万钱。面对佳肴我放下杯子 , 停下筷子 , 不能下咽。我拔出剑来 , 四处看着 , 心中一片茫然。想渡过黄河 , 却被坚冰阻塞 , 想登上太行 , 却被满山的大雪阻拦。我想闲暇时坐在溪边垂钓 , 忽然又梦见乘船从白日边经过。行路艰难 , 行路艰难 , 岔路这么多 , 我如今身在何处 ? 总会有乘风破浪的那一天 , 我将挂起高高的船帆渡过茫茫大海。(学生齐读)两个难句都是婉曲地表达自己的心情。这两个句子读懂了 , 这首诗就基本读懂了。
再来看另外一首诗 , 它既有典故又有警句。学生活动(四)(屏显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 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学生齐声朗读)用典的句子是哪两句?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怀旧空吟闻笛赋”说的是物是人非,“到乡翻似烂柯人”说的是岁月流逝。警句是哪两句? 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作者在诗里写的是他的想法,其实这两句诗的意义早已离开文本原意,被人们广泛运用,它的寓意是新事物是在旧事物中孕育而生的。最后我们来读一读、背一背。各自读,大声读。学生自由、大声地读书。
要求:读出四三的节奏,读出抑、扬的表达要求,读出情感。
三、背诵——感受诗中的魅力 个别学生配乐背诵 全班配乐背诵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四、课堂小结(屏显8)用知识丰富我们的头脑 用憧憬激励我们的意志
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对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渴望建功,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翰林遭贬,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他一生命运多舛,却始终未停下脚步,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常想一二吧!同学们,最后老师送大家用两句,在学习上,要用知识丰富我们的头脑,;在困境中,要用憧憬激励我们的意志。
第二篇:《行路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行路难》(其一)
设计者:新疆和静县一中 张平
一、学习目标
1、抒情诵读,并能试着背诵。
《 新课标》 提出:7-9年级的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 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情、诗理和诗味,体会不同情境下的语气、语调、节奏的变化。
2、品味形象、富于变化的语言。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体会诗人哀而不伤、悲而能壮、虽历经矛盾却仍昂扬向上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三、学法:
1、批注法——勤动笔墨,写下感悟
2、讨论法——合作探究,交流思想
3、自主探究法——自主学习,积极参与
四、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上课一开始,我就用翰林院学士李白醉酒给杨贵妃赋诗时,让总管太监高力士为其脱靴,国舅杨国忠为其研磨导致自己官路受阻,唐玄宗赐金还乡的故事导入。这样做不仅仅让学生在故事中了解了诗歌的写作背景,并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举两得。
2.出示目标,明确目的
1)抒情诵读,并能试着背诵。2)品味形象、富于变化的语言。
3)体会诗人哀而不伤、悲而能壮、虽历经矛盾却仍昂扬向上的情怀。
二、学习活动: 活动一:
1、倾听文本,进入情境 播放《行路难(其一)》的配乐朗诵带,让学生能够读准字音进入情境,而后出示“金樽”、“珍羞”、“投箸”、“济沧海”、”歧路”这几个字检测学生听读效果。
2、反复诵读,走进文本
在这一环节中我先让个别学生范读,其他同学纠读、评读;然后集体朗读;最后小组内有感情的朗读,由小组派优秀代表配乐朗读的形式进行。初步把握诗歌的语气语调节奏。
3、理解诗意,质疑解惑
1)学生任选诗中两句,发挥想象,进行叙述或描写,再现情境。写完后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2)学生质疑,师生解惑。
活动二:
1、文本对话,赏析诗句 问题:“你最喜欢诗中的哪句话或哪几句话?为什么?”
提示:赏析诗词的方法:修辞、动词、情感、描绘的画面等方法,运用作批注的方法,写下自己的感悟。
示范:“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诗人前途的坎坷、艰难,同时写出了诗人的彷徨、茫然之感。
学生自己批注完之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最后展示!
2、体会诗情,感受诗人形象 问题: 1)让学生谈谈自己曾经遇到过的失落苦闷的人生经历,并谈谈自己学习本文的收获
2)你都知道哪些李白的诗歌或者故事呢。小组赛一赛,看谁知道的更多!
活动三:
1、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并能说出相应的句子。
2、自由识记诗歌2分钟,竟背诗歌。
三、作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刚才的李白诗文大比拼活动,你一定觉得迫不及待的想要读书了吧,请同学们课外搜集李白的作品以及资料,让自己更加博学吧!
六:板书设计:
行路难(其一)
李白
情感变化: 欢乐豪放——失落苦闷——矛盾痛苦——怀有希望——茫然彷徨——充满希望
哀而不伤、悲而能壮、昂扬向上
(积极乐观,执着追求,倔强自信)
第三篇:行路难教学设计
《行 路 难》教 学 设 计
单位:佳木斯职教集团
系别: 管理系
姓名:曲允超
时间: 2011年4月28日
科
目:语文 教学班级: 10中职 授课教师: 曲允超 课
时: 1学时/40分钟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行路难》(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第一部分 说教材
一、首先,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教材分析
本次说课题目《行路难》选自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语文》(第五版 上册),《语文》教材七个单元感悟古风是古文鉴赏教学单元,感悟古风单元在教材中处于比较重要地位,它于语文能力和实际应用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可以夯实学生学习古代文学文体的基础。
学情分析
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对古代文学的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由于学生整体的语文素质薄弱,特别是在有关古代诗歌方面,更显不足.所以,在教学中,必须贯彻:低标准,严要求,的理念.让学生动嘴,动手,和动脑.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学生对<<行路难>>这一首诗歌的了解和掌握上,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古代诗歌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其次,说教学目标的确立及依据:
根据以上分析及教学目的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文为主线、能力为根本”我确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A,基础知识目标:
进一步了解诗歌朗读的技巧,并运用朗读知识反复诵读诗歌。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B、基本能力目标
通过对诗词常识的了解,培养学生一定的想像能力以及鉴赏诗句能力。C、思想教育目标
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诗歌的感情。D.审美教育目标
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品味诗歌语言,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以感悟诗歌情境.体味诗人复杂变化的感情
教法
1自主学习法
要求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 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
2诵读品味法
培养学生热爱古代诗词对古代文学的精髓。3创造性学习法
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创新的精神。教学设想:
教学过程坚持以读促学,朗读贯穿整个教学的过程,在读中积累诗歌语言知识、突破疑难,达到教学预设目的,具体环节如下:整体感知――质疑探究――把握说辞艺术――熟读成诵。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本文语言凝练,意蕴含蓄,立意深远,是千古传诵、脍炙人口设计不同层次的探究性问题、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借助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创设情景,启发点拨,让学生充分感受作品的艺术特色,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也受到情感的熏陶与价值观的培养教学中、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学习课前要让学生查阅资料、感知质疑进行预习;课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课后要学以致用,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欣赏古代诗歌作品的兴趣。
再次,说教学重点难点:
语文教学应重视整体教学,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要做到这些,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法在诵读的过程中去感悟,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朗读法 质疑法,讨论法 探究法等主要采用诵读的放方法,让学生在兴趣中讨论,探究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积累诗歌的词句.第二部分 说教学方法
教师要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慎重的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讲授法、朗读法、情景法、讨论法、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
第三部分 说学法
要重视学生课堂上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重视学生的思维方法的学习。据此,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方法和能力培养的内容。
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2、参照注释,动口动脑,形象模拟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
3、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朗读
第四部分 说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考虑,根据教指导学,为了学,服务于学的指导思想,我准备用以下的教学步骤来表达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整体感知] 导入
古老的中国是个诗国,自从《诗经》开源之后,诗歌历经春秋战国,秦汉两晋南北朝,至于唐宋发展到顶峰。唐诗宋词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繁荣的象征。今天我和同学们一道来学习古代诗词中的一首<<行路难>>,进一步领略我国古代诗歌艺术的魅力。
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有“诗仙”之称。少年抱负宏大。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天宝年间(公元742年)由友人道士吴筠推荐,被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做一名文学侍臣,以诗赋为朝廷点缀升平。因与权贵不和,被迫“赐金放还”;安史之乱起,参加永王李幕府,后受株连,流放夜郎,遇赦东归,后病逝于当途。有《李太白集》。现存作品有《李太白全集》,收诗九百多首。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质疑探究]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文学鉴赏](1)前四句为全诗奠定了抒情的基调.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金樽
玉盘--------极言饮食器具自精美 清酒 珍馐---------极言酒肴之珍奇 斗十千,直万钱
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 清酒、珍馐——极言酒肴之珍奇 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
然而禀性豪爽嗜酒如命的诗人对此美酒佳肴却“不能食”“心茫然”。“停” [熟读成诵]
(3)主题升华 总结全文
这首诗歌虽然短小,但是它纵横跌宕,有着长篇的气势格局。“麻雀虽小,无脏俱全。”讨论探究这首诗歌的写作亮点。
1、真情流露,一波三折
2、巧用象征,暗示人生
3、引用典故。含蓄对比
4、浪漫主义,画龙点睛 睛业 1, 背诵课文
以上四个步骤, 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把教学信息的传递由单向性、双向性想多向性转化,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
第五部分 说板书设计
如果说练习是教学检测,那么板书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一篇好的板书设计能体现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重难点,有易于学生学习。而我的这节课采用提纲式的板书设计,以简洁的文字,体现了课文的内容和作者的论证过程,让学生杂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结合中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板书设计:
停杯、不食、拔剑、茫然——忧郁悲愤 冰塞黄河、雪满太行——应题“行路难” 长风破浪、云帆济海——乐观自信(昂扬激越 豪迈乐观)
六,教学流程及教学时间安排:
1、导入新课 3分钟
2、整体感知 5分钟
3、指导诵读 12分钟 4 质疑探究 20分种 5.分析鉴赏 30分钟 6, 指导背诵 8分钟
7、小结、布置作业 2分钟
总结学习方法:
朗读、让我们口齿留香 译读、让我们过目难忘 析读、让我们思路清晰 品读、让我们神思飞扬
写读、让我们创作妙句佳章
本节课虽有多方面的不足,我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积累经验,克服不足。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四篇:《行路难》教学设计
《行路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2、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和修养。方法与过程目标:
1、学习体会诗歌情感的一般方法;
2、学会自主、合作、探究、迁移等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诗人对待人生挫折的积极、乐观、执著的态度。教学重点:诵读,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所运用的艺术手法。教学难点:在理解情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教学过程:
一、诵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1、学生背诵所学过的李白的诗歌导入新课。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3、学生展示朗读,相互纠错。预设需要强调的字音:“斗十千”、“冰塞川” ..
4、学生齐读。
二、精读,把握诗义诗情
(一)读懂诗义
1、通过小组合作,理解诗句含义,找出疑难。
2、质疑释疑
预设的疑难之句:“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二)读出诗情
3、师生归纳理解诗歌情感的方法
结合背景法、意象(意境)分析法、修辞理解法、细节理解法、抒情词句直找法……
4、教师提供背景链接。
5、学生运用以上方法自主学习,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并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来表达这种情感。
6、展示交流:
学生交流对诗句情感的理解,并指出运用的分析方法,老师引导学生对每一句诗歌有感情地诵读。预设的理解难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借用典故表达了作者内心对仕途仍然充满了希望。预设的诵读难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要读出愤懑之情和叹息之气。教师示范朗读。
7、师生归纳朗读技巧:通过节奏快慢、重读与轻读、语调高低、停顿、语气等处理来表达感情。
8、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品读
7、梳理作者的情感,并通过板书直观呈现。
三、联读,拓展升华
(一)联读《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借助“导读”,运用以上的方法,自主学习诗歌。
2、交流展示,展示内容为朗读、对诗句含义和情感的理解。
3、归纳诗歌情感,齐读诗歌。
(二)情感提升
4、结合所学的两首诗歌,说说从中所受的启发。
5、教师寄语: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如意者不过十之一二。面对人生中的不如意,我们要有李白“乘风破浪会有时”的信念,要有他“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豪迈。
创新理由陈述:
一、体现了补中古诗文教学的基本定位——“打底”
新课标用三个“打下基础”强调了语文课程的“打底”功能。一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二是学习做人的基础,三是学生继续发展的基础。在“打底”方面,古诗文有着天然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一首首古诗,不仅都是经典之作,而且也是古代文化的精华。学习这此经典作品,就仿佛是同古代那些伟大的人物进行心灵的直接对话,就是直接从他们的文字气象里,感受博大的胸襟和丰沛的人文情怀。
在《行路难》教学设计里,我不只注重背诵积累,而是把有感情诵读确定为第一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诵读中学会朗读技巧,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诵读中掌握体会诗歌情感的一般方法,为古诗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诗人内心的愤懑不平与豁达豪迈,感受李白的十博大胸襟和伟大人格,为学生做人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
二、强调朗读和精读
朗读和精读是古诗文主要阅读方式。新课标倡导“有感情地朗读”,就是指“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新课标认为,朗读也是一种理解,学生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就能感受作者的情怀,走进作者的心灵。
古诗文还强调精读,因为古诗文都是用凝练的语言写成的,需要耐心揣摩。精读要善于抓住文本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进行,这一点是新课标特别倡导的。在《行路难》教学中,同学们通过抓“停”、“投”、“拔”、“顾”等具有表现的的词,理解了主人公内心的苦闷与茫然。通过对“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和“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个比喻句的精读,理解了作者当时的处境和他豁达的胸襟与对理想的坚定执著。
第五篇:《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
《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品读结合的方式赏析诗歌,培养诗歌鉴赏的能力。
2、理清作者情绪变化,感悟作者复杂情感。
3、探究艺术手法,谈论人生感悟。
二、教学重点
理清作者情绪变化,感悟作者复杂情感
三、教学难点
探究艺术手法,谈论人生感悟
一 忆海拾贝,走近李白
1,回忆李白的诗歌及诗人形象
提及李白,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我们从小学到现在学过不少李白的诗作,从这些内容丰富的诗歌中,你认识到一个什么样的李白呢?联系作品,谈一谈你印象中的李白。
我们学习过不少李白的诗作,记忆中的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你用以下句式来回答:
“我从‘________’(诗句)中,读出______的李白”
二 朗读诗歌,认识李白
1、自由朗读诗歌,识字正音,读准节奏。
2、你从文中读出了李白怎样的内心?并说说你的理由。
3、这首诗歌表达了李白什么情感?
三 品读诗歌,赏析诗歌艺术手法
我们知道李白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那么在这首诗歌里,这种浪漫主义的风格又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
四 拓展延伸
潇洒如李白也有苦闷的时候,但李白毕竟是李白,生活的挫折没能让他一蹶不振,李白选择了坚强,选择了自信,选择了乐观。在历史的长河中又有多少文人与李白有相同的遭遇,从他们身上我们有什么的启示,请你以你喜欢的一位文人和李白比较,结合自己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五 总结,布置作业
(一)小结
今天的学习让我们看到一个从愤懑中挣脱,洋溢着自信风采的李白。诗人用浪漫的笔法、跳动的韵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的时候,请记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二)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行路难》
2,以“我心目中的李白”为话题,写出自己对李白诗歌及为人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