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廖晶晶-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多角度立意 廖晶晶
福建省安溪蓝溪中学
一、概述
本专题是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多角度立意中的一课时。新材料作文是2006年高考出现的新的作文命题形式,高二学生没有接触或是没有明确指导过的,学生对此还有许多知识点不够明确。材料作文是一个热点,也是一个主流。写好考场作文的良好开端是准确地审题立意.。本专题的课设,主要是针对学生考场作文经常出现的问题总结出一些新材料作文的写作方法:对于材料中涉及的人和物
1.明对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并列的关系。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2.分主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能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主要的立意方法有:⑴材料中主要的人和物
⑵材料中的主要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以果溯因
⑶材料的思想、感情倾向
———抓关键句
本课主要从学生的薄弱环节出发,联系学生的写作习惯,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考点解读,方法点拨,解题指导,新材料示例,训练学生的审题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目标:对新材料作文形式的认知与了解。
2、能力目标:要求学生审清材料的中心内涵,选准角度提取观点。探寻新材料作文审题的一些规律和方法。
3、情感价值目标:审题过程中的价值判断取向。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高二年的学生,思想相对成熟,思维活跃,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2.学生在写作中随意性非常明显,渴望得到教师指导,方法点拨; 3.学生在平常的写作中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对新材料作文比较陌生;
4.学生已有一定的素材积累,能借助阅读材料拓展,进行联系延伸,进而多角度立意; 5.学生已经认识到新材料作文的重要性,平时考试也有所涉及,有一定的认识; 6.学生对于所提供的材料有一种新鲜感,兴趣很高,能采用的素材积累以及生活经验进行阐述论证;
7.学生能根据提示仿、续或创编写故事,并乐于表达。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以问题解决为主的教学策略:学生通过所提供材料分析立意(问题),在教师的提示下自主运用审题的立意角度和方法进行立意(解决问题);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2.自主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拓展资料和进行创新写作,在深入理解材料主题的基础上,提高写作水平,促进思维的深层次加工。
3.其他教学方法策略:启发教学 讨论法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2、资源准备:教学PPT、打印的拓展资源、近几年高考语文新材料最稳,优秀学生习作。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写好考场作文的良好开端是准确地审题立意,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学习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方法。
二、考点阐释
1.考纲对审题立意的要求?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中心论点)。审题立意的基本要求:
①符合题意(准确)②符合文体要求③思想健康 ④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深刻)⑤见解新颖(用“深山藏古寺”故事,理解审题立意的准、深、新)
2、复习高考材料作文常见的题型,明确何谓“新材料作文”?
(结合《创意课堂》270页)明确:材料作文的类型:
⑴“材料+命题”型 ⑵“材料+话题”型 ⑶“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型
近年来,材料作文命题采用新的设计思路,被称为新材料作文,这种命题形式的主要特点是:给材料不给话题,要求全面理解阅读材料或提示语,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明确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含义,不得套作或抄袭。(课件展示相关考试题型)
那么,新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呢?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探讨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和步骤。
三、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示例1: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老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方法指点:如何全面理解材料,理解材料的角度问题?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明确:
全面理解材料(审题):
⑴抓材料中主要的人和物
⑵概括材料中的主要事件(起因、经过、结果)⑶材料的思想、感情倾向。
多角度立意:一般来说,材料中出现几个人或几种物,就有几个角度。
(二)学生理解材料,试着确定立意。
(三)老师评析,补充讲解思路。
明确:材料中有三个对象:乌鸦,牧羊人,小孩 中心事件:乌鸦羡慕学老鹰捕羊,被牧羊人捉获。多维审视:
(1)从乌鸦的角度:乌鸦为什么会抓羊失败?→乌鸦身子太轻,盲目模仿
(2)从牧羊人的角度(贬):为什么会说乌鸦是一只忘了自己叫什么的鸟?→同上
(3)从小孩的角度(褒):小孩为什么会说乌鸦可爱?→乌鸦敢于尝试,敢于超越自己,敢于挑战自我,所以它很可爱。
(4)悟道理、立意:①不要盲目模仿,要考虑自身条件(要量力而行);
②摆正自己的位置 ③要有自知之明
④要敢于尝试新鲜事物,拼命追求理想
提醒:
多角度立意之后,要揣摩命题者的意图,并服从材料的整体,筛选出最切合本材料的立意。
(本文最佳立意):既要有敢于挑战自我的决心与勇气,也要有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精神;学习他人必须先审视自身的条件,不可邯郸学步失去自我。
示例2: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于汗水。加油!呷呷!”
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2009·全国卷Ⅰ)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明确:材料的中心形象是兔子,中心事件是大家对兔子游泳事件的评判,立意的角度就此展开。
1.教练野鸭的角度:
立意:只要付出百倍的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2、评论家青蛙的角度:
针对那些忽视自己的长处,以为凭“一招鲜”就可以解决问题的人 立意:要扬长避短;学会发挥自己的长处是正道。3.思想家仙鹤和兔子曾经的经历的角度: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针对那些除了本职工作,其他均一窍不通的人 立意:多个本领多条路;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
本文最佳立意:既要尽可能多方面发展,又要发挥自己的专长。
教学流程图
步骤和方法:
提炼中心
↓
抓对象、明角度
↓
抓关键句,由果溯因(推因)
↓
(板书)
联想,定立意
四、小结
五、学以致用(练习)
六:作业
从前,有位年轻的猎手,他的枪法极准但总捕猎不到大雁,苦恼的他找一位长者求救。
长者把他领到一片大雁栖息的芦苇地,指着站得最高的一只大雁说:“那只大雁是放哨的,我们管它叫雁奴。它只要一发现异常情况就会向雁群报警,所以接近雁群往往是很困难的。但我有办法,你现在故意惊动雁奴再潜伏不动。”
年轻人照做了。雁奴发现年轻人后立即向同伴发出警告,正在栖息的雁群闻讯后纷纷出逃,但没发现什么,便又飞回原地。长者让年轻人如法炮制了好几回。
终于,几乎所有的大雁都以为雁奴谎报军情,纷纷把不满发泄在雁奴身上,可怜的雁奴被啄得伤痕累累。
于是,年轻人大摇大摆地走进了芦苇地,雁奴虽瞧在眼里也懒得再管了,年轻人举起了枪...................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课主要评价学生达到理解关于理解新材料作文的考纲要求。本作文课的评价主要从三方面进行评价:知识能力目标、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对学生的及时反馈进行评价,课后主要通过完成一些有意义的任务进行评价。具体的评价指标还是课标要求的具体化措施。
八、帮助和总结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首先是概述材料的中心,这是最为常见而稳妥的办法。切入对象,角度;抓住能够表明描写对象思想倾向的语句,运用由结果追溯原因的分析方法,来分析材料;从中联想“悟”出道理,确定立意。古人云:“千古文章意为高。”杜甫说:“千古文章唯称意,再无余事可参量。”王夫之也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都是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说“意”是文章的核心与灵魂,立意的有无高下是决定一篇文章成败的关键。立意必须先审题,立意与审题紧密相连。审题立意看起来头绪纷繁,其实有章可循,这个章就是指有一定的步骤和方法。
第二篇:《坐井观天》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学生分析:
班内大多数学生聪明活泼,乐于表现,乐于体验实践。愿意朗读而且表现不错。分角色表演更是他们展示个性的良好舞台。
教学思路:
复现感知铺垫——朗读感悟实践——拓展想象发挥——巩固识字写字——收集积累语言
设计理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重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的体验。充分让学生在轻松、宽松的氛围中学习,体会主动,探究的快乐,在体验成功中不断进步!
教学目标:
1、巩固认识3个生字,会写5个。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4、在自由的空间里,让学生个性得以张扬,才华得以展示。
教学流程:
一、复现感知铺垫: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位朋友青蛙和小鸟,(随机出示青蛙和小鸟图),你还记得他们所在的位置吗?谁能把他们分别贴在小黑板上?(指名学生把青蛙和小鸟图贴在小黑板的背景图上)
是啊,青蛙坐在井里,小鸟落在井沿[边说边贴词卡“坐井观天”,“落在井()”到背景的相应位置上]谁能把“沿”字写在卡片上?(指名填写卡片,其余同学写在同桌手心里。)
(贴图是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用这种形式导入,充分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激发了学生兴趣,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学习。这一过程也进一步复现了课文内容,为教学打下铺垫。把巩固识字,写字渗透在这一过程之中,便全员参与写字活动,落实全体性原则。)
二、朗读感悟、实践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3课《坐井观天》
青蛙坐在井里,小鸟落在井沿上,它们对天有着不同的看法,您想不想知道?
(启发性的问题导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请你打开书60页,自读课文的2~7自然段,边读边画出青蛙、小鸟对天不同看法的句子,就能找到答案。(自读课文,思考勾画。)
(充分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学会学习。)
总结学生学习情况:同学们可真会学习,有的同学边读边画,有的同桌互相讨论,有的同学读书姿势很端正,大家学得都很认真。
(总结学习情况,对学生是一种肯定,一种激励,一种欣赏,同时也会再次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继续投入学习活动中。)
青蛙和小鸟怎样说天?(组织讨论交流,学生各抒已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无边无际。指名读词,巩固识字。)
为什么青蛙和小鸟对天会有不同的看法?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看图,看书回答,注重良好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
到底天有多大,想不想实践去看看,走出教室,看看天有多大;用纸卷成纸筒再看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你想怎样走出教室?(学生纷纷发表见解,守秩序,讲礼仪的教育渗透在无声之中。)
(学生有序地走出教室,先出后进,没有一个大声喧哗的,不同的方式看到不同的天,他们叽叽喳喳兴奋交流着,更深刻地体会了寓意。)
通过亲身实践你有什么收获?
(自由交流收获,体会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也丰富了内心体验。)
留心观察生活会给你更丰富的感受。
老师告诉你一个秘密,深入情境地有感情地读,也会丰富你的情感体验。
(无形之中渗透学法和情感态度的教育。)全班合作:男同学当青蛙,女同学演小鸟,我自我推荐来读叙述部分,可以吗?(孩子们最喜欢分角色读,一下子情绪高涨。)
先别着急,怎样才能读好?
(“小鸟”和“青蛙”们纷纷发表意见,说出了读好的好建议。)
(师生合作读。)
大家合作得可真愉快,我们成功了。
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出示小鸟和青蛙的头饰。)读得好,演得精彩,就能带上漂亮的头饰表演。先小组合作演一演吧!请小组内选出导演。
(在初读课文,体验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孩子们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极大地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表演的过程也进一步加深了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丰富了体验,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展现了孩子们的个性,对课文也是一次再创造。)
(小组内演一演,指导巡视,并指一组表演。)
他们演得怎样/
(组织生生互评,提倡欣赏的评价。)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会怎么做?谁能接着往下演一演?
(激发了学生想象,进一步理解寓意。)
学习了课文,你想说什么?
(学生大胆展示收获,交流展示,张扬了个性。)
三、巩固识字,写字。
1、精彩的表演进行到这儿,有一个生字宝宝着急了,他对我说:“老师,老师,快让我和同学们见见面,大家可别把我忘了?”(出示字卡“信”)你还记得他吗?(用“信”扩词,评选扩词大王。)
(激发兴趣,吸引学生注意,以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巩固生字,寓教于乐。)
2、我们书后的田字格里还有5个生字宝宝正等着我们写呢?(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你认识他们吗?(齐读生字)
你认为哪个字难写?(学生自主提出难字,使学生学得更主动。)
看到“蛙”字你想到了哪个字?(学生:洼、娃、哇……)
(启发学生思考,联想旧知,巩固了生字,拓展了知识。)
你为老师写好字提些什么建议?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变被动地看字,练写为自主发现字在占格和笔画应注意到什么,学生学得轻松而主动。)
(同桌互评)
四、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各抒已见,展示收获,体验成功)
五、作业
收集与坐井观天意思相近的成语故事!
(培养学生自主积累意识。)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南村小学
李桂兰
课题名称 科 目 教学时间 学习者分析 北大荒的秋天 语文 一课时
年级
三年级
1、对与三年级学生来说,学习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文一定很感兴趣。所以任其选择,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阅读,通过阅读感悟。但是三年级学生阅读的能力还很差,还需要老师的引导与点拨。
2、三年级学生预习能力、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能力、独立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的能力、还需培养。
3、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光从字面上很难感受到那种“大豆摇铃千里金”的景象,帮助他们从网上搜集资料,结合图片或录象,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真正把自己的自豪感融入朗读之中。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得美。
2、了解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预习,初读感受,北大荒景象得美。养成自学的好习惯。
2.、课上通过学生品读感悟,形成阅读能力。
3、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突破重点、难点,化难为易,高效学习。
三、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教学重点、1、品味词句,想象意境,训练朗读。
难点
2、理解“一碧如洗”、“清澈见底、“热闹非凡”等词语
教学资源 1、有关北大荒秋天的录像。2、备查网址
百度 ”
《 北大荒的秋天 》教学活动过程描述
一、复习
1、读词语
教学活动1 映照 挺拔 银灰 一碧如洗
燃烧 透明 金黄 热闹非凡
2、指名读课文
3、问:课文主要写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还记得北大荒秋天的天空吗?(学生谈)幻灯片播放再欣赏
过渡:看过了北大荒秋天的天空,我们接着再去看看北大荒秋天的小河? 教学活动2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3自然段。
指导看图:来到小河边,同学们最想做的是什么?指名回答。老师真想用摄相机拍下那么美的景色,要是老师拍下了,可缺少一个介绍的,谁愿意帮忙?(学生谈)出示提纲:小河(),如同(),静静地躺在()。一群小鱼()游过去,()水面顿时 漾起了()。
相机板书:清澈见底
理解“清澈”。为什么把“小河”比作“一 条透明的蓝绸子 指导朗读和背诵。
——谁能江“如同”换个词语,意思不变,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小结:这一自然段描写北大荒秋天小河的美 丽。
2、学习第4自然段。
默读第4自然段,数一数这一段有几句话,哪 一句话能概括这一段的意思?用“=”画出来。指名回答。
“热闹非凡”是什么意思?哪几句话具体写“热闹非凡”? 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第二句这一句话中把“大豆、高梁”当作什么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出热闹的景象?读这句话时,要把农民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读出来。自由练读,指名读。理解第三句。出示; 榛树叶子全都红了。
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这两个句子,你认为哪一句好,好在哪里? 指导朗读这句话。
小结:这一段作者先概括写:“原野热闹非凡“,然后通过写” 大豆、高梁、榛树叶子“,具体描写了原野热闹非凡的景象,表现了北大荒秋天原野的美。练习朗读和背诵。
3、学习第5自然段。
4、指名读第5自然段。
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茫茫“、”草甸子“、”沉 甸甸“。
练读第5自然段。
5、齐读第6自然段。用赞美的语气读。
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时候来的呢?
6、读第6自然段。
教学活动3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1、齐声朗读课文。
2、总结。
课文通过描写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现了作者热爱北大荒的感情 教学活动4
四、作业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的天空 透明的()
()的小河 五彩的()()的原野 茫茫的()
2、照样子,写词语 沉甸甸
3、背诵课文
第四篇:教学反思 周晶晶(本站推荐)
《我的家乡日喀则》教学反思
周晶晶
入校以来的第一次赛课终于结束了,松了口气的同时也觉得有些意犹未尽。十分感谢这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听了许多节公开课,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也学到了不少新颖的教学方法。当然,更多的是认识到了自己教学过程中的缺点和不足。
回顾整个从赛课到备课的过程,现将这次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做得好的地方:
1.教学结构完整,虽然每个环节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但大体的结构是完整的。导入部分,教学部分和拓展部分都涵盖了,环节清晰,过渡合理。
2.拓展部分比较有创新。特地为本课准备了一套藏族舞的服装,请班上学过藏族舞的学生上台示范舞蹈,课堂效果不错。
3.与学生之间的默契配合很好,学生的表现也很不错。保持了较好的课堂纪律,且都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课堂拓展活动。这要归功于这八周以来和学生的相处,以及四
(一)班班主任申招娣老师的全力配合。
不足的地方:
1.导入部分过于冗长,导入内容和课件涉及的人文部分太多,复杂且过于深奥,对于本课的教学作用不大,可以删减。应该改为与藏族音乐有关的内容。
2.教唱部分没有细化,教得过于简单,导致教学重点不突出。应该先唱旋律,再熟悉节奏,最后再加入歌词完整演唱。
3.拓展环节与学生互动得不够。在学生示范了藏族舞的基本动作之后,应该让其他学生模仿,大家一起跳一下,记住藏族舞的舞步,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4.教学内容涉及的乐理知识不够,专业性不强。备课之初将教学侧重点放错了,不应该是让学生理解藏族文化,而是应该让学生了解藏族音乐的特点,通过曲式、节奏类型、旋律曲调等方面,加深学生对藏族音乐的印象。
总的来说,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
由于我之前一直在初中任教,教小学已经是四年之前的事情了,所以再次回到小学课堂,我的教学思路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低年级的音乐教学还好,中高年级就总是有些思路混淆,总是不知不觉就把小学的课备成了初中的课。出现了如:导入部分过长,教学重点跑偏,教学语言过于复杂,教学过程安排不合理等问题。就像徐杨老师说的,小学生的音乐课应该注重“少讲,多玩”,从“玩”中学到知识。
还好这次赛课让我发现了这个问题,没有继续固步自封。发现问题,改正问题,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再次出现这种情况。
这次赛课,谭校长、徐杨老师、戴拥华老师、欧阳菲主任、范曦文老师都给了我很多宝贵意见和建议,让我获益良多,对于自己的业务水平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后会更积极的听课,吸取其他老师的宝贵经验,为自己的教学设计添砖加瓦。
第五篇: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方案
人教版课标本 五年级语文上册
口语交际·习作六《父母的爱》的教学设计
阳泉市平定县岔口联校马上固小学 王慧文
【设计理念】
激发学生表达欲望,注重表达的条理性,并将口语交际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设计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作为中心,巧妙创设情境,注重双向互动,尽量多的留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会说,发展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教学设计,选择了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父母的爱》。这次“口语交际”训练要求学生就课本中的三个小故事发表对“父母的爱”的看法,同时还要求学生联系生活,讲述生活中与文中三个小故事类似的事,再谈谈自己的想法。文本中的三个小故事简单明了,在生活中容易找到类似情形,不但为学生“口语交际”有感而发提供了情感的感触点,而且为学生联系生活讲故事开拓了思路。本次“口语交际”内容“父母的爱”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且仍然是当今社会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教育意义。
【学情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很近,而且课本中也提供了可感的材料,学生是有话可说的,但是学生要从不同角度深刻地理解和感受“父母的爱”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挖掘父母对爱的典型事例较为不容易。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可能无法关注细节,进行细致描述,容易说大话空话;也较难从各个角度回忆,讲述故事,发表看法。因此,针对五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可让他们课前参与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与父母交谈,为口语交际做好铺垫。本次活动意在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刻地理解和感受“父母的爱”。在“口语交际”进行中,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教师要注意从口语表达、交际态度等方面加以指导,还要加强对学生倾听习惯和能力的指导。以达到本次口语交际的目标要求。
【教学准备】
1.准备多媒体课件;准备学生场景剧表演用的父亲、母亲、孩子的头饰等物
品。
2.邀请家长进课堂,准备好交流的媒体资料(提前录制好本班学生父母对孩子教育的视频如:最想对孩子说的话及对孩子的期望等视频录像资料、书信、贺卡等)对学生课前要保密。意在激发学生好奇心和表达欲,从而更加增进父母与子女的情感。
【前置性作业】
课前分小组搜集自己或他人生活中与父母之间的小故事,也可以读读关于“父母的爱”为主题的作文或其他文学作品为本次口语交际打下基础。回忆自己生活中父母关爱自己的事例,小组内排演生活场景剧,在课堂交流表演。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和母爱,建议父母改进教育方法。
2.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口语表达的自信心,让学生畅所欲言,广开言路。
3.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教学重难点】
在口语交际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说、写相结合的训练。
【教学手段】:
口语交际的关键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说的兴趣和欲望。在本节课中,我充分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交际,在双方互动交流中进行听说写结合的训练,生生互动,师生与环境的互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家长与孩子合作等加强学习的合作性。在互动合作中,通过学生的综合评价、自我评价,让其体会成功的愉悦,增强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感受父母的爱
师: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父母的爱如涓涓细流,父母的爱如夏日浓荫!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可不同的爱却给孩子成长带来了不同的结果。我想,大家一定有兴趣和老师一起聊一聊“父母的爱”这个话题!出示课件(板书:父母的爱)
(设计意图:以亲切的语言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明确围绕什么话题讨论交流,调动学生参与交流的热情。)
二、创设情境,体验父母的爱
场景表演,表现父母的爱
1.展示:选择最有自信的小组,展示课前排演的生活场景剧。教师请出小演员,将准备好的头饰帮他们戴好,进入“父母的爱”生活故事表演环节。
2.评议:学生从不同角度交流评议,如语言、动作、神态、内容等,大胆发表看法。
3.小结:同学们真棒啊!能将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父爱和母爱演绎成这么精彩的表演。其实,父母对我们的呵护真的很多。来,咱们一起看看课文中的小朋友,他们的父母是怎样关爱孩子的呢?
(设计意图:真切的场景表演,演绎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父爱和母爱,既打动在座的家长,又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的平台。)
三、阅读故事,评说父母的爱
多媒体展示课文中提供的三个小故事,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其中一个故事阅读交流,选择同一个故事的同学编为同一个小组。
1.分小组读故事,理解内容。
2.小组内交流,谈谈自己的看法。
3.小组推选代表发言。学生发言示例:
小组一:刘明明的妈妈太过溺爱孩子,刘明明什么都不会做,做事丢三落四,我们小组觉得这种母爱虽也是爱,但对孩子成长造成障碍。
故事中的妈妈应该让孩子学会自立。(同组成员补充)
小组二:冯刚的爸爸也太严厉了,考不好就挨训,冯刚都不敢考试了,爱孩子,就应该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他,而不仅仅是训斥。负负责,这种爱是挺不负责任的。(同组成员补充)
小组三:李路杰有位好爸爸,他懂得鼓励孩子,给孩子信心,结果李路杰在尝试中取得了成功,这会使他在以后的成长中更有信心。(同组成员补充)
(设计意图:双向互动是口语交际的关键,分组交流为更多的孩子提供了交流的机会。我让孩子自主选择阅读内容,自主组合小组,让全班学生充分“动口参与”,实现“口语交际”。)
四、结合实际,说说父母的爱
拿出课前准备的记录或搜集的资料,回忆一下你所了解到的故事。然后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父爱或母爱?
1.小采访活动:同学们生活中一定有很多类似课文中的事,当一回小记者,去采访你的同学,了解了解好吗?同学之间自由进行,可以直接向同学提出问题。通过采访,为自己的发言找到依据。
2.学生在采访活动中互相说说生活中的小事,然后踊跃发言,参加全班交流。
3.在同学们交流发言的时候,老师既要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广开言路,畅所欲言,又要逐一梳理问题,比较集中的围绕主题展开交流,适时补充,发表见解,提供拓展阅读材料,再次让学生感知父母的爱。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小记者采访活动”的情境,采用访谈的形式调动学生多方感官的参与,激发学生情感与兴趣,巧妙引导学生置身“访谈”之中,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口语交际训练中来。)
五、亲情沟通,交流美好的爱
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每个孩子也都爱自己的父母。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深沉的、宽广的,更是无私的,但有的方式有些不妥。今天,我们的爸爸妈妈有的也来到了我们学习的现场,让我们敞开心扉,做一次爱的表白吧!
1.学生:心里话说给爸爸妈妈
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一定有感恩,也或许会有渴求,那就走到父母跟前,把你想对父母说的话大胆的、用最富有爱的语言说出来吧!
2.家长:告诉孩子你会怎样关爱他们
亲爱的家长们,孩子们爱的心声一定打动了你们,相信你们一定明白了正确的爱是孩子走向成功人生的有力支撑。那就放下家长、长辈的架子,走近您的孩子,和孩子做一次心与心的沟通吧!
(设计意图:这是一次爱的交流,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其中,获得了爱的体验,让课堂达到的不仅仅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还有父母和孩子的互动。口语
交际取得更大的的实效性。)
六、教师总结,布置习作练习
师总结:是的,父爱如山,母爱似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既要学会与父母沟通,消除代沟;又要学会理解、体贴父母,感恩父母。最后,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今天相互理解爱的每一个人!
作业:请同学们将今天的爱写下来,写好后读给父母听。题目自拟。
(设计意图:最后教师的总结是爱的宣言!成功的口语交际为习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因此,要求学生课后完成作文,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