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积与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体积与体积单位
重庆市渝北实验小学
肖凡
【教学内容】
西师版教科书五年级下册45~46例1~例3,练习十四第1~2题。【教学目标】
1.在猜想、观察、操作的过程中,感知物体的体积及体积的含义。
2.在动手操作中、实践测量中,使学生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数、1立方米大小的表象。
3.在观察、操作、比较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深刻感知体积和体积单位的实际意义,逐步接着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单位,建立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数、1立方米大小的表象。
教学难点:用体积单位去计量物体的体积。【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实验用品(土豆、石块、量杯)。学生准备:学具。【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一只乌鸦口渴了,它发现了一长颈瓶里有半瓶水,但瓶口又细又长。乌鸦的嘴伸不进去,所以无法喝到水。怎么办呢?聪明的乌鸦发现在瓶子四周有很多的小石子。你知道它是怎么做的吗?
学生可能会说: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这样水就会慢慢升起来了,乌鸦就能喝到水了。师:是的,乌鸦把瓶子旁的小石子 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慢慢升了起来,乌鸦就喝到水了。你知道为什么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水就升起来了吗?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小石子把瓶里底部的空间占用了,水就被挤到上面来了。师:小石子占用了瓶子的空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体积与体积单位。
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1.认识体积的含义。
师:前面听了乌鸦喝水的故事,请你们猜一猜,把土豆放入量杯里,水位会不会发生变化? 课件出示例1。
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水位会升高。
师:现在我们来验证一下。出示装有带颜色的水的量杯和一人土豆。现在如果将土豆放入水中,水位会不会发生变化?怎样变化?我们一起观察。
学生通过观察回答。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你们可以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找一找刚才的实验过程及水位变化的原因?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集体汇报。
师: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体会到水位的上升和下降是因为土豆占有一定的空间。(板书:物体占有空间)像这样物体占有空间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我们的书包装课本、文具盒等物品,放的书越多,书包剩下的空间就越小,就是因为这些课本、文具盒会占有一定的空间。你还能举例说明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吗?
指名学生集体交流生活中的案案。
引导学生归纳:我们把一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物体的体积。2.认识体积单位。课件出示例2。
师:这条线段的长度为1厘米,厘米是长度单位;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为1平方厘米,平方厘米是面积单位;这是一个正方体,它的大小也要有自己的单位,就是体积单位。体积单位有哪些呢?它们的大小是怎么规定的呢?我们一起看一看。
(1)拿出一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然后告诉学生,这个小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
师: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1立方厘米的大小?找一找我们身边的物体,哪些是1立方厘米?
指名学生说身边1立方厘米的物体:如一个指甲节的大小。
师: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的价格政策只为1立方厘米,用字母表示为1cm3,读作:1立方厘米。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一写,同桌互相读一读。
(2)师:同学们,我们除了以立方厘米作为物体的体积单位,还常常需要使用一些较大的体积单位,比如立方分米,你知道1立方分米是多大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1立方分米就是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师: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也可写作1dm3。教师出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呢? 指名举例:粉笔盒、一本字典等。(3)课件出示例3。
师:我们知道了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大小,还有一个比1立方分米还大的体积单位,这就是1立方米,你能说说1立方米的大小吗?
引导学生得出:棱长为1同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写作1m3。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1立方米有多大。
请3名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用3把1m长的尺子在墙角围一个正方体框架,然后告诉学生: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米。
让学生依次钻进1立方米的正方体里,看一看1立方米里能蹲下几人。(10人左右)(4)师: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体积单位?这三个体积单位谁最大?谁最小? 引导学生回答。
三、练习应用,巩固内化
1.完成教材第46页“课堂活动”第1题。(1)同桌交流。(2)全班集体交流。
2.完成教材第46页“课堂活动”第1题。(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2)全班集体交流。
3.完成教科书第48页练习十四第1、2题。(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集体交流。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四、反思总结,内化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计算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关键是什么?
板书设计:
体积与体积单位
体积:一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体积单位:立方厘米(cm³)
立方分米(dm³)
立方米(m³)
第二篇:体积与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体积与体积单位
教学设计
杨彦花 教学内容:体积与体积单位 设计理念: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及体验来感悟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先通过动手操作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体积的概念,再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最后说明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学情分析: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由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一次跨越。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怎样计量物体的体积,以及体积与表面积的区别等问题,都不易理解。为此要加强学生对体积概念的认识。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2)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
(3)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并看它含有多少个这样的体积单位。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联想、表达,强化对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的感知,初步形成对体积单位大小比较明确的表象;
(2)能够进行比较,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探索、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2)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 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的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看个视频
播放----乌鸦喝水。这是乌鸦喝水的故
事,谁能说说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呢?
师:为什么放进去石头就能喝到水了呢?(这里让学生感悟到物体占有空间)
师:到底是不是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水就上升了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
2.探究新知
师: 取两个大小一样的杯子,里面加了相同的水,现在我要把这块石头放进1号杯中,观察发现了什么?(1号杯水面上升)说明了什么问题。(体会鹅卵石占了空间)
师:现在我把另一块石头放入2号杯中,继续观察,你发现了什么?(2号杯中的水高于1号杯中的水)有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2号杯中的石头大于1号杯中的石头)(体会大鹅卵石比小鹅卵石“所占的空间大”)
小结;石头大占的空间就大(板书;大)水面上升就会高 ;石头小占的空间就小(板书;小)水面上升就会低。
师:其实世间万物都要占一定的空间,刚刚的杯子里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水也占了杯子的空间,在这个教室里什么占了教室的空间?(空气)。
预设: 老师占了教室的空间,我们也占了教室的空间。
师:那我跟这位同学比一比谁占的空间大呢?(老师)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百宝箱,它里面有一个文具盒,还有另外一个手机,它们占空间吗?它们三个谁占得空间小?谁占的空间大?(手机)
师:像这些物体都要占空间(板书 :物体)且它们占得空间有大有小,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体积。(板书课题:体积)
那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什么是体积呢?
生自己说,师根据生的汇报完善体积的概念。
我们再来看这三样物体,谁的体积最大?谁的体积最小?文具盒比百宝箱的体积小,比手机的体积大。(以上举例让学生感知生活中任何物体---固体,液体,气体都占空间)
小结;这些物体我们通过观察就可以比较出他们的体积。那么大家来看看这两个物体 谁的体积大 ?谁的体积小?(课件出示)
师: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比较出他们的体积呢?
小结;大家说的都是实验验证法,其实我们可以运用数学的转换思想回忆以前的知识解决现在的问题(课件出示)
师:以前我们测量线段的长度时,以小线段为测量标准,看看它们分别包涵几条这样的小线段,从而我们就测量出了线段的长短,这些长度为一厘米
一分米或一米的小线段就是长度单位。
师: 引以为例,比较面积时我们用小正方形作为测量标准,用小正方形在平面图形上进行密铺,看哪个包含的多?哪个的面积就大,哪个包含少,哪个的面积就小,从而我们就比较出了两个平面图形的面积,那么这个这个小正方形就一个面积单位,为了统一标准,我们规定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从而我们就确定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那同学们西想一想计量长度时,小线段是长度单位,小正方形是面积单位,那么计量体积应该以什么为标准作为体积单位呢?(小正方体)课件出示 揭晓答案
师:那么这个小正方体是如何来测量体积呢?
(动态课件出示)
师:我们先沿着长铺,接着我们沿着宽铺,看看能铺几个这样的长,铺满底面后,我们来看看能铺这样的几层?共包含了几个小正方体?同样的道理长方体包含了几个小正方体呢?为了计量方便,我们规定小正方体的棱长为1,这就是1个体积单位,常用大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它们还可以简写成cm³, dm³, m³(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第二个内容体积单位(板书)。
师;那你知道1cm³和1dm³这两个体积单位到底有多大吗?老师在每组都放了两个体积单位,你猜猜哪个是1cm³呢?哪个是1dm³呢?举起来看看。
师:现在以小组的形式认识和研究一下1cm³和1dm³。看活动要求:(课件出示,朗读一遍)汇报:①你们组研究的是哪个体积单位?
②棱长是多长?(师根据汇报板书)
③它可以测量哪些物体的体积?
④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1cm³的物体(实物展示)
(本活动以小组合作为主,让学生自主探索每个体积单位的特点,以及生活中同样大小的物体有哪些?)
师:接着我们请研究1dm³的同学汇报一下。(同上)
师: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1dm³的物体有这么几样:笔筒 礼品盒。我们 刚刚认识了1cm³和1dm³现在我们把他们贴出来。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猜测1m³的正方体的棱长吗?(板书:1m的正方体体积)现在老师为大家搭一个1m³的正方体,这是一根一米长的钢管,我用四根这么长的钢管围起来,你觉得会出现一个什么图形呢?(边长为一米的正方形)那么我们再用几个这样的正方形就可以围成一个正方体呢?瞧,这就是1m³的正方体。(让学生感知线面体之间的联系)这么大正方体能测量哪些物体的体积呢?(房子 建筑物
集装箱)
师:教师指着实物教具,这就是今天学习的三个体积单位,最小的是1cm³它的棱长只有1cm 它可以测量较小物体的体积,接着是1dm³的正方体它的棱长为1dm 他可以测量较大物体的体积(书包
音响)最大的是1m³ 它的棱长是1m,它可以测量很大的物体。
3.巩固练习
师:我们这节课的知识你掌握了吗?我们一块来做几道练习题。1.下面的图形棱长是1cm的小正方体拼成的,说出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课件出示)2.连一连
3.下面是小明写的日记,哪些单位不对,请帮他改一改。4.全课总结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你对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板书设计
体积与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边长为 1cm的正方体体积为1立方厘米(1cm³)边长为 1dm的正方体体积为1立方分米(1dm³)边长为 1m的正方体体积为1立方米(1m³)
2016-3-29
《容积和容积单位》教学设计
邯山区兴华小学 李爱英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册第40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容积的意义,掌握容积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升和毫升,掌握单位间的进率。明确容积和体积的联系和区别。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4、注重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积和容积单位 教学难点:容积概念的建立
教具准备:盒子、课件、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量杯、滴管、药瓶、红色的水。
教学过程:
一、由生活实际入手,建立容器和容积的概念 师:同学们桌面上的瓶子里装的是什么? 生1:我的瓶子里装的是纯净水。生2:我的瓶子里是装的是果汁。生3:我的易拉罐里装的是雪碧。……
师:老师手中的茶叶桶可以装茶叶,茶叶装满时,茶叶的体积就是茶叶桶的容积。谁能像老师这样说说。
生4:我手中的瓶子里装满了水,水的体积就是这个瓶子的容积。
生5:我手中的易拉罐里装满了可乐,可乐的体积就是这个易拉罐的容积。
……
师: 像同学们手中的饮料瓶、易拉罐、药瓶等都可以装物体用,这些瓶子就叫容器。同学们还见过其它容器吗?
学生举例说明。
师:魔方和木块是容器吗?
教师小结:像玻璃杯、油桶、老师手中的盒子等用来放置其它物品的器具,我们就把它们叫做容器。
师:什么是容器的容积?
总结: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板书“容积”)
二、动手操作,深入研究容积知识。师:要计算这个盒子的容积(出示长方体木盒,里面装满橡皮泥,橡皮泥捏成长方体形状),也就是求什么呢? 应该怎么办?
生1:要计算这个盒子的容积也就是计算盒子里橡皮泥的体积。
生2:我们可以测量出橡皮泥的长、宽、高。
教师选两名学生到前面测量。其他学生根据他们量出的数据计算出橡皮泥的体积。
师:橡皮泥的体积和这个木盒的体积相等吗? 学生此时产生分歧。
师:怎么来验证这两个体积是否相等呢?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再选两名同学测量出木盒的长、宽、高。其他学生计算出木盒的体积。
师:仔细观察我们计算出的这两个体积,你发现了什么?
生:一个容器的体积要比它的容积大。如果容器的壁很厚,体积和容积就会差得多,容器的壁很薄,体积和容积就差得少。
师:我们要计算一个容器的容积,我们应该怎样测量所需要的数据呢?
生:应该从容器里面量,这样就比较准确。
小结:容积的计算方法根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是要从容器里面量长、宽、高,容器的壁很薄的时候,体积和容积比较接近,一般就把容器的壁的厚度忽略不计,计算一个容器的容积时通常就计算出这个容器的体积就可以,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但是计量液体的体积,如药水、汽油、饮料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板书“容积单位”)
三、动手实验,感知容积单位:升和毫升
师:在生活中什么物品的体积用升或毫升做单位? 学生回答,教师课件展示牛奶、加油站、桶装油、洗发水、止咳糖浆、洗手液、药水等图片。
师:那么1毫升是多少呢?请同学们估计一下。学生猜测估计后,教师演示大约15滴水就是1毫升,并倒入一名学生手心,感知1毫升有多少,并用语言告诉大家一毫升有多少?
师:10毫升水有多少呢? 学生估计。
教师用量杯量出10毫升的水并倒入一汤勺内,让学生感知10毫升水的多少。
师:一玻璃杯水大约是多少毫升?(学生估计并验证)那么,1升水是多少呢?我们用200毫升的量杯来试一下,同学们看清我们倒入几个200毫升的水就是一升?
验证并板书(1升=1000毫升)
师:你在家里见过什么物品的体积用升做单位的?并估计是多少升?
我们教室里的矿泉水桶你估计是多少升?(看标签)师:老师这里有一个棱长一分米的正方体塑料盒,它的体积是多少?我们可以把塑料的厚度忽略不计,它的容积就是1立方分米。现在把一升的水倒入这个塑料盒里,我们观察一下。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升=1立方分米)
那你能判断出1毫升和1立方厘米是什么关系?(1毫升=1立方厘米)
师:(出示例题)
生独立完成,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四、巩固发展,培养生活经验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内打√,错的打“X”。
①水杯的容积就是水杯的体积。()
②游泳池注满水,水的体积就是游泳池的容积。()
③一个薄塑料长方体(厚度不计),它的体积就是容积。()
④ 1.4升=1.4立方分米()
2、填入合适的单位:
一瓶矿泉水280()
热水器的容积是60()一个集装箱的容积是40()一瓶墨水57()
3、一般成年人体内约有4升800毫升血,是()毫升;如果每人献血200毫升,25人一共献血()升。
4、估计并交流。
师:大家课桌上都放着一瓶饮料,要不要喝两口?老师提个要求,先看一下你这瓶饮料有多少毫升,喝后再估一估喝了多少?
师:请大家估一估刚才喝了多少,并说说你是怎么估的。
小结:我发现大部分同学带的都是饮料。同学们,饮料虽然好喝,但有的含有色素、激素,多喝对身体不利。水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所以我们要少喝饮料多喝水。要保证健康,我们小朋友一天大概要喝多少水?(1升)
师:1升水如果用你自己在家里平常喝的杯子,一天要喝几杯呢?同学们回去跟家里人一起估一估,再想办法验证一下,好吗?
第三篇:《体积与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体积与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经历体积的概念的建立过程,理解体积的意义。
2、感知常用体积单位的大小,正确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相应数量的计量。
3、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能正确进行改写。
4、借助实物演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工具:
课件、长方体、正方体,一个玻璃杯、一个土豆和一些小正方体积木。各小组也准备一份(一个玻璃杯、一个土豆和一些小正方体积)
三、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导入新课:
出示: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谁能完整地描述这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全面形体特征?
长方体的表面积等于什么呢?(长方体体积=(长×宽+长×高+宽×高)×2)
用字母公式怎么表示?(S=(ab+ah+bh)×2)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什么呢?(正方体体积=(边长×边长)×6)用字母分式怎么表示?(S=(aa)×6)
同学们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和对它的表面积掌握的非常好,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关于它的新知识。
同学们:你们都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聪明的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这其中有什么道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方面的知识——体积与体积单位。(板书)
(二)、参与实践,合作探究:
1、体积的意义。(1)、准备:各小组做一个实验,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土豆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个杯子里。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这现象说明了什么?(土豆占有空间,入水时,水会被挤开,造成水位上长;而取出时,土豆所占有的位置空出来,水又复原了。)
(2)、每一个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讲台上的正方体、数学书和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最大?那个所占的空间最小?(正方体所占的空间最大,手机所占的空间最小。)
(3)、引导学生概括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4)、想一想:你还能用其它方法感受物体的体积吗?(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2、体积单位:
师引:和长度、面积,同样,我们也需要给体积确定单位。(1)、讲:丈量长度要用长度单位,丈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丈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板书)
认识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可以分别写成(2)、认识立方厘米:
出示: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
说明:棱长为1 cm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谁的体积近似的接近1立方厘米?(一个手指尖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3)、认识立方分米:(方法同立方厘米)粉笔盒的体积接近于1立方分米。(4)、认识立方米:
①出示1立方米的棱长的教具。观察后总结:边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
②感受1立方米的空间大小。
a、让同学们在正方体框架里蹲着,估计可蹲下多少人?
b、将书包放在正方体框架里垒起来,看看大约能垒多少个。c、找一找周围体积约是1立方米的物体。
(三)、体积单位的进率探究
1、回顾与猜想:
(1)回顾: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相邻两个单位之间进率是多少。
(2)猜想:体积单位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不会是10×10×10=1000。?
2、探究与验证:
(1)小组为单位,用自备的1立方厘米的积木摆一摆,(先摆一部分,再测算)
(2)引导学生推导:一排10个,一层有10排,一共有这样的10层。共有多少个?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板书)
用同样的方法使推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板书)
(四)、课堂活动:
1、练一练:选择恰当的单位: 橡皮的体积用(),火车的体积用(),书包的体积用()。
2、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的体积大约是1 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3、估一估,量一量自己的拳头的体积大约多少立方厘米?相当于多少立方分米?(可利用排水法测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六)、布置作业:
课本,P48~49练习十一1~4、6题。
(七)、板书: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常用的体积单位 棱长为1 cm的正方体,体积1立方厘米(1cm3)
棱长为1 dm的正方体,体积1立方分米(1dm3)
棱长为1 m的正方体,体积1立方米(1m3)体积单位进率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第四篇:《体积与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体积与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体积与体积单位》
2、教材编写特点:
本单元内容包括主题图,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与体积单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和实践活动。
有关几何形体的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一些简单的几何形体,已经学习了一些平面几何图形的特征及它们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将让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它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认识不够熟练,还有10%的学生不能完全说出所有特征,有20%的学生没有熟练掌握好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容易困境。新知识“体积”对学生来说比较生疏,本节课学生可能比较难理解,因此课前先适当铺垫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表面积计算,然后采用故事引入、数学试验法和小组探究的方式,从而引入“体积”概念。让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区别化解易混的难点,三、教学目标:
1、经历体积的概念的建立过程,理解体积的意义。
2、感知常用体积单位的大小,正确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相应数量的计量。
3、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能正确进行改写。
4、借助实物演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工具:
课件、长方体、正方体,一个玻璃杯、一个土豆和一些小正方体积木。各小组也准备一份(一个玻璃杯、一个土豆和一些小正方体积)
五、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导入新课:
出示: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谁能完整地描述这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全面形体特征?
长方体的表面积等于什么呢?(长方体体积=(长×宽+长×高+宽×高)×2)
用字母公式怎么表示?(S=(ab+ah+bh)×2)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什么呢?(正方体体积=(边长×边长)×6)用字母分式怎么表示?(S=(aa)×6)
同学们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和对它的表面积掌握的非常好,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关于它的新知识。
同学们:你们都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聪明的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这其中有什么道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方面的知识——体积与体积单位。(板书)
(二)、参与实践,合作探究:
1、体积的意义。(1)、准备:各小组做一个实验,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
里倒满水;取一块土豆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个杯子里。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这现象说明了什么?(土豆占有空间,入水时,水会被挤开,造成水位上长;而取出时,土豆所占有的位置空出来,水又复原了。)
(2)、每一个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讲台上的正方体、数学书和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最大?那个所占的空间最小?(正方体所占的空间最大,手机所占的空间最小。)
(3)、引导学生概括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4)、想一想:你还能用其它方法感受物体的体积吗?(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2、体积单位:
师引:和长度、面积,同样,我们也需要给体积确定单位。(1)、讲:丈量长度要用长度单位,丈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丈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板书)
认识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可以分别写成(2)、认识立方厘米:
出示: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 说明:棱长为1 cm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谁的体积近似的接近1立方厘米?(一个手指尖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3)、认识立方分米:(方法同立方厘米)粉笔盒的体积接近于1立方分米。(4)、认识立方米:
①出示1立方米的棱长的教具。观察后总结:边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
②感受1立方米的空间大小。
a、让同学们在正方体框架里蹲着,估计可蹲下多少人?
b、将书包放在正方体框架里垒起来,看看大约能垒多少个。c、找一找周围体积约是1立方米的物体。
(三)、体积单位的进率探究
1、回顾与猜想:
(1)回顾: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相邻两个单位之间进率是多少。
(2)猜想:体积单位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不会是10×10×10=1000。?
2、探究与验证:
(1)小组为单位,用自备的1立方厘米的积木摆一摆,(先摆一部分,再测算)
(2)引导学生推导:一排10个,一层有10排,一共有这样的10层。共有多少个?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板书)
用同样的方法使推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板书)
(四)、课堂活动:
1、练一练:选择恰当的单位: 橡皮的体积用(),火车的体积用(),书包的体积用()。
2、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的体积大约是1 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3、估一估,量一量自己的拳头的体积大约多少立方厘米?相当于多少立方分米?(可利用排水法测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六)、布置作业:
课本,P48~49练习十一1~4、6题。
(七)、板书: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常用的体积单位 棱长为1 cm的正方体,体积1立方厘米(1cm3)
棱长为1 dm的正方体,体积1立方分米(1dm3)
棱长为1 m的正方体,体积1立方米(1m3)体积单位进率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第五篇:《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内蒙古包头市包钢实验二小 刘佳瑶
总设计意图
量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尤其是在生活中的运用,有可能比精准计算还重要,应用更广泛,而学生量感的培养也会成为计算的难点,培养学生的量感需要在课堂教学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感知标准模型,建立清晰表象。
2.寻找生活实例,强化量感感知。
3.丰富活动体验,量感内化于心。
4.注重估算培养,推进量感深化。
基于这样的观念,本节课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也就是说学生感知的材料越丰富,活动的体验越充分,建立的表象就会越清晰、越持久。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中“体积单位”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体积单位”教学是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节内容是认识体积单位(米³、分米³、厘米³),体积单位是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学生对体积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对体积单位的感觉,教科书通过动手操作、寻找生活中相应体积的物体等活动安排了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第一问题是认识常见的体积单位;第二个问题是通过“做体积单位”的活动,体会1m³、1dm³、1cm³的实际大小,深化对体积单位的感觉,第三个问题举例说明生活中体积大约是1m³、1dm³、1cm³的物品,进一步体会体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加深学生对体积单位的实际感受。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直观的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学习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积累了一些学习此类计量单位的经验;在第二学段学生又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及体积的概念,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和经验基础。学生将经历从面积到体积、从面积单位到体积单位、从二维到三维的一次认知上的飞跃。体积单位对学生而言还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节基础之上理解体积单位的实际意义,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充分体会和感知体积单位。
学习目标
1.学生借助学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经验直观的认识体积单位(1m³、1dm³、1cm³),并且能用数学语言描述出来。
2.学生通过“做体积单位”的活动,从多个角度直观感受1m³、1dm³、1cm³的实际大小。
3.学生“通过找一找,估一估”等活动,进一步感受1m³、1dm³、1cm³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对体积单位的感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认识体积单位,建立1m³、1dm³、1cm³的体积观念。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m³、1dm³、1cm³的印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对于体积单位的感觉。
教学和学法
教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和讨论法。
学法:观察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联想法。
教学准备
每人一份学具盒(1cm³的小正方体三个,1dm³的正方体一个,橡皮泥或者是超轻黏土若干)。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三张面积为1平方米的硬纸板,体积不等的生活常见物体。
教学过程
一、产生认知冲突,引出体积单位。
(出示课件)师:请同学观看大屏幕,小猴子和老鼠谁的体积大呢?
学生根据观察很容易回答出谁的体积大。
师:生活中有些物体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直接比较体积大小,那下面这两个长方体你能比较出谁的体积大吗?
学生得出不好比较的结论。
师:请你想一想办法,怎样才能比较出体积的大小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
生:我们在学习比较面积大小的时候可以借助格子图,通过数格子的方法进行比较,那我们可不可以把两个小正方体切分割成大小相等的小正方体,然后数一数就可以比较出来了。
师:同学们迁移学习的能力实在太强了,想到了和老师一样的好办法,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出示课件)
学生通过数一数小正方体的个数比较出长方体体积的大小。
师:左边的长方体和右边的长方体中的小正方体不一样大,行不行?为什么?
生:不行,因为小正方体不一样大,标准就不一样,那样就不好比较。
师:所以要比较物体的体积大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体积单位。我们在学习测量长度时,长度单位是用线段来表示的;测量面积时,面积单位是用正方形来表示的。那大家想一想体积单位应该用什么来表示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应该用正方体来表示。
师:对,体积单位是用正方体来表示的。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两个大小近似的物体的体积,产生认知冲突,使学生认识到计量物体的体积大小要用到体积单位,体会到体积单位产生的必要性。由回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从而引出常用的体积单位,让学生思考体积单位应该用什么来表示,学生通过思考进而对体积单位有了一定的感觉。)
二、建立表象,初步认识体积单位。
1.认识1立方厘米。
师:我们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根据我们学习过的长度单位1厘米和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大家尝试猜一猜1立方厘米是多大的正方体。(课件出示长度单位1厘米和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
学生独立思考并猜测: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
师:同学们善于思考,大胆猜测的精神值得表扬。正如大家所说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正如老师手中这个小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记作:1cm³(或者是1)(教师板书)
(老师展示立方厘米的教具)请大家也拿出学具袋中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看一看它的大小。
2.认识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
师:根据刚才猜测1立方厘米的经验,请你来说一说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分别是多大的正方体。
学生根据经验进行猜测: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就是1立方分米,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体积就是1立方米。
教师小结: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记作:
1dm³(或1分米³)。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法米,记作:
1m³(或1米³)(教师板书)
教师展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学生也拿出相应的正方体认识1立方分米。
教师用三张面积是1平方米的硬纸板靠墙搭出1立方米的空间,让学生感受1立方米空间的大小。
(设计意图:物理单位之间往往存在关联性,可以相互表达。在学习长度单位、面积单位过程中学生掌握的方法、经验,都能成为学习体积单位的迁移原点。本环节教师根据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进行思考猜测,初步认识体积单位,初步感受体积单位的大小,明确体积单位的记作方法,发展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培养学生善思敢猜的学习品质。)
三、动手操作,联系实际,充分感知体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师:刚刚我们认识的3个体积单位,就像我们刚刚认识的新朋
友一样,只知道它的名字,还没有深入的去了解它。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它们的世界,深入的去了解它们。
1.深入感知1立方厘米。
(1)摸一摸
师:请大家快去拿出学具盒中的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摸一摸,看一看,放在手心里握一握,你有什么感受?
生:小小的,正正方方的……
(2)
捏一捏
师:请同学们利用学具盒中的彩泥捏一个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捏完之后同桌之间互相观察,拿上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进行比较,看谁捏的最接近1立方厘米。
学生动手操作,展示作品。
(3)
想一想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一想1立方厘米的大小,然后再慢慢睁开眼睛。
学生脑海中想象1立方厘米的大小。
(4)
找一找
师: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呢?请同学
们找一找。
生:一个指尖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生:一个骰子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生:计算机键盘上的一个按钮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生:一课巧克力豆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5)
搭一搭
师:前后四个人一个小组,利用学具袋中的小正方体搭一搭,看看所搭的物体的体积是多少。
小组合作,感知2立方厘米、3立方厘米......的大小。
(6)估一估
教师拿出一块长方体橡皮,让学生估一估橡皮的体积和一支马克笔的体积。
学生汇报结果,并说一说估计的根据。
2.深入感知1立方分米。
师:对于1立方厘米我们已经深入了解了,接下来让我们走进1
立方分米。请同学们用手比画比画1立方分米有多大。
学生动手比画。
(1)
看一看
师:请大家拿出学具盒中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仔细观察,与之前的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进行对比,你有什么感受?
生观察并说出感受。
(2)
握一握
师:刚才我们在握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时,一只手很轻松的就把它握住了,那么1立方分米呢?(两只手)请你用双手握一握,同桌之间相互合作,一个人握好之后,另一个人抽出正方体,看一看1立方分米有多大。两个人轮流反复操作几次。
同桌之间相互合作,感受1立方分米的大小。
(3)
找一找
师:请同学们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近似1立方分米。
生:粉笔盒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
生:一个魔方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
生:一个大苹果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
......(4)
估一估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估一估你们手中的学具盒的体积大约是多
少?
学生估学具盒的体积,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在“几何与图形”单元,其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量感,对小学生而言,这种想象能力和感觉必须以丰富的直观物象、清晰的经验形态为基础,并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得以培养和发展,“对于体积单位的量感”的形成是摸不着,看不见的,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和观察,并且积累经验,无形之中培养出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有关的动手操作和观察环节,在不同的感知活动中,多角度的感受每个体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学生能够估出物体的体积是多少,就说明了对体积单位有了一定的感觉。
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形,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生活实物是学生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所以让学生寻找生活中体积近似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的物体,加深了对体积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
通过一系列活动,力图让学生对体积单位的认识由远及近、由浅入深、亲自经历“做数学”的过程,逐步加深对体积单位的实际意义的感受。)
3.深入感知1立方米。
师:如果想知道我们教室的体积有多大,大家想一想用什么体积
单位比较合适呢?
生:应该用立方米。
(1)搭一搭
师:你能想象出1立方米有多大吗?刚才我们用硬纸板靠墙搭出了1立方米的空间,现在我们再一次来看一看1立方米的空间有都大,可以放多少东西?
教师与学生合作再次感知1立方米的实际意义。
分别放书包和板凳。
(2)看一看
师:我们再来看看其他同学是如何认识1立方米的?
(播放新世纪微课片段)
(3)找一找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米呢?
生:部分家用电器的包装纸箱体积大约是1立方米。
生:我家的滚筒洗衣机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米。
生:去山上植树挖的树坑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米。
......(4)估一估
师:我们来估计估计讲台的体积大约是多少立方米?
学生估计讲台的体积。
(设计意图:1立方米这个量,相对不好理解它的实际意义,所以在这里让学生用硬纸板搭出1立方米的空间,通过往里面放东西的活动,并且让学生观看微课小视频,学生进一步体会1立方米的实际意义,感知1立方米的大小,估计讲台的体积,对1立方米量的感觉进行深化。)
4.小结。
师:通过以上的活动,我们已经深入的了解了这三体积单位,我们在测量物体体积选择体积单位时,要根据物体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单位,这样才不会出错。
四、实际应用,巩固加深对体积单位的认识。
1.学生独立完成数学书第39页练一练第2题。
2.学生独立完成数学书第40页练一练底5题。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
五、回顾总结,重温体积单位。
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或者感想是什么?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想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