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春江花月夜》优质课教学设计
《春江花月夜》优质课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0-08-17 浏览:1254 人次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石门一中 胡红梅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内容:景、理、情
2、引领学生在品读中鉴赏美景,体悟哲理和情感,提高鉴赏、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赏析过程中,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比较鉴赏等欣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鉴赏景物美
缘景明情,品悟诗歌哲理和体悟诗歌感情 教学难点:景、理、情的赏析 教学方法:
1、多媒体
2、诵读赏析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无论是浪迹天涯的游子,还是空待闺中的思妇;抑或是征战沙场的将士人们抬头望月,总是心有感慨,或倾注爱恨,或寄托悲欢因而浩瀚的诗海中从来不乏优美的写月诗篇
(老师引导学生自由背诵写月名句)
在众多吟诵明月的诗歌中,有一篇被人称为“孤篇盖全唐”,那就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二、自读诗文,整体感知
思考:这首诗题为春江花月夜,作者具体写了哪些内容? 学生边读边把握诗歌的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诗的主要内容: 月下美景,月下哲理,月下情思
三、赏析美景、把握情感
(一)赏析美景
1、要求:学生范读,其他学生划出写景的句子,并找出所写景物 明确:春江、明月、花林、流霜、白沙、江天
2、运用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再现画面 教师点评,总结学生结论,描绘画面 学生齐读,再次感受月下美景
3、概括景物特点
月夜特点:幽美、朦胧、静谧、澄澈、空灵
4、方法指导:
鉴赏写景诗,不仅要捕捉画面,感悟美景,还要了解把握景物特点,把握诗人情思
(二)、品悟月下哲理
1、提出思考:面对美景,作者有怎样的感慨?
明确:作者独立江畔,看到那轮孤月,引发了对宇宙人生的思索
2、探究研讨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在面对美好河山,优美风光时都会思考宇宙与人生(老师补充资料:曹植: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苏轼: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张若虚: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学生讨论交流,比较前三位与张若虚对宇宙人生思考的异同 明确:
相同:感慨宇宙永恒
不同:前三位感慨人生短暂,但张若虚礼赞人类生生不息,生命永恒
3、诵读诗文
4、方法指导:缘景明情,比较鉴赏
(三)体悟月下情思
1、解读诗歌情感 方法指导:缘景明情
明确:作者看到孤独的明月,待人的明月以及漂浮不定的白云,因而想到人间相思的游子思妇 2赏析游子思妇的情思
方法指导:找到直接抒情和借景抒情的句子,体悟情感 学生自读,讨论交流,自由发言 明确:
思妇:离愁牵挂,游子:寂寞思归
3、探究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把握月与情的关系,游子思妇:睹月思人,借月抒怀
4、解读明月意象 拓展:中国人的明月情结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总结月亮意象的含义:思归怀人,离愁别恨
5、反复吟诵,在读中再次感受游子思妇相思 学生选择读写游子或者思妇的诗句 教师点评 齐读,感受相思
四、鉴赏小结
全诗以月为线索,将月与江、月与花、月与夜、月与人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春江花月夜大自然美景的赞美,对永恒的宇宙人生哲理的思索以及对人间至真至纯的爱情的讴歌,意境清新邈远
五、美读诗文
分析诗歌之后,学生对这首诗在景,理,情三部分的感情变化有很明确的把握教师引导他们感受诗歌跌宕起伏的音乐美就顺理成章
教师范读 学生再自读揣摩
六、课堂总结
她是朦胧的美,悲伤而轻盈;她是清纯的美,宁静而空灵;她是跨越时空的感动,她是穿透千年的哲思,她就是《春江花月夜》
七、作业布置 自读,背诵全诗
第二篇:《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优质课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优质课
1、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内容:景、理、情
2、引领学生在品读中鉴赏美景,体悟哲理和情感,提高鉴赏、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赏析过程中,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比较鉴赏等欣赏诗歌的方法
1、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鉴赏景物美
2、缘景明情,品悟诗歌哲理和体悟诗歌感情
教学难点:景、理、情的赏析
1、多媒体
2、诵读赏析
教学时数:一课时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无论是浪迹天涯的游子,还是空待闺中的思妇;抑或是征战沙场的将士人们抬头望月,总是心有感慨,或倾注爱恨,或寄托悲欢因而浩瀚的诗海中从来不乏优美的写月诗篇
(老师引导学生自由背诵写月名句)
在众多吟诵明月的诗歌中,有一篇被人称为“孤篇盖全唐”,那就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思考:这首诗题为春江花月夜,作者具体写了哪些内容?
学生边读边把握诗歌的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诗的主要内容: 月下美景,月下哲理,月下情思
(一)赏析美景
1、要求:学生范读,其他学生划出写景的句子,并找出所写景物
明确:春江、明月、花林、流霜、白沙、江天
2、运用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再现画面
教师点评,总结学生结论,描绘画面
学生齐读,再次感受月下美景
3、概括景物特点
月夜特点:幽美、朦胧、静谧、澄澈、空灵
4、方法指导:
鉴赏写景诗,不仅要捕捉画面,感悟美景,还要了解把握景物特点,把握诗人情思
(二)、品悟月下哲理
1、提出思考:面对美景,作者有怎样的感慨?
明确:作者独立江畔,看到那轮孤月,引发了对宇宙人生的思索
2、探究研讨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在面对美好河山,优美风光时都会思考宇宙与人生
(老师补充资料:曹植: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苏轼: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张若虚: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学生讨论交流,比较前三位与张若虚对宇宙人生思考的异同
相同:感慨宇宙永恒
不同:前三位感慨人生短暂,但张若虚礼赞人类生生不息,生命永恒
3、诵读诗文
4、方法指导:缘景明情,比较鉴赏
(三)体悟月下情思
1、解读诗歌情感
方法指导:缘景明情
明确:作者看到孤独的明月,待人的明月以及漂浮不定的白云,因而想到人间相思的游子思妇
2赏析游子思妇的情思
方法指导:找到直接抒情和借景抒情的句子,体悟情感
学生自读,讨论交流,自由发言
思妇:离愁牵挂,游子:寂寞思归
3、探究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把握月与情的关系,游子思妇:睹月思人,借月抒怀
4、解读明月意象
拓展:中国人的明月情结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总结月亮意象的含义:思归怀人,离愁别恨
5、反复吟诵,在读中再次感受游子思妇相思
学生选择读写游子或者思妇的诗句
教师点评
齐读,感受相思
全诗以月为线索,将月与江、月与花、月与夜、月与人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春江花月夜大自然美景的赞美,对永恒的宇宙人生哲理的思索以及对人间至真至纯的爱情的讴歌,意境清新邈远
分析诗歌之后,学生对这首诗在景,理,情三部分的感情变化有很明确的把握教师引导他们感受诗歌跌宕起伏的音乐美就顺理成章
学生再自读揣摩
她是朦胧的美,悲伤而轻盈;她是清纯的美,宁静而空灵;她是跨越时空的感动,她是穿透千年的哲思,她就是《春江花月夜》
自读,背诵全诗
第三篇:《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最全汇总>>>河北教师招聘历年真题
2016河北教招:《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通过最新河北教师招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2016年河北教招时间分布比较分散,全年都有招聘,笔试科目一般为《教育综合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等,河北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河北教师招聘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抒情写意的文曲风格,感受雅致优美的旋律所描绘的良辰美景,进一步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在反复的欣赏与哼唱中感受乐曲优美的旋律、感受作品展现的唯美意象。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换头合尾”的结构特点,背十个主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想象与联想,将诗歌与音乐相结合。【难点】中国传统音乐“换头合尾”的作曲手法。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钢琴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播放《渔舟唱晚》并提问:这首乐曲叫什么名字?听到它同学们觉得心里是什么感觉?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这是一首古筝曲,叫《渔舟唱晚》,表现了我国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满载而归的情景。音乐听起来使人感到心情愉悦、悠然自得的情绪。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中国民间器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同样是表现江南水乡的美景,我们来感受一下这首乐曲。
(二)新课讲授
1.感知:教师播放乐曲,同学们整体感受乐曲有没得旋律,提问:这首乐曲共有几段?都有什么民族乐器?同学们听到这首乐曲联想到了什么画面?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这首器乐合奏曲是G大调,乐曲共分十段。以柔婉的旋律,安宁的情调,描绘出人间的良辰美景,主题富于江南水乡情调,其后各段运用扩展、紧缩、移易音区和换头合尾等变奏手法和水波声、桨橹声等拟声乐汇表达丰富乐思。
2.学习:(1)朗诵《春江花月夜》诗词,帮助大家进行想象和联想。(2)分段落播放乐曲,请同学们进行分组学习乐曲的主旋律。
河北中公教师考试网祝您备考成功!点击查看河北教招考点大全
最全汇总>>>河北教师招聘历年真题
(3)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对主旋律进行哼唱,介绍“换头合尾”的手法。(4)播放多媒体画面,为大家展示江南水乡的良辰美景,整体赏析音乐作品。(5)教师弹奏《春江花月夜》主旋律,同学们集体哼唱。
3.拓展:播放与乐曲,教师介绍作品的历史背景。原是一首明清时期的琵琶曲,原名是《夕阳箫鼓》。,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如同一幅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
4.小结与作业:民族器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描绘了唯美的自然景色,悠扬的旋律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实际上,生活中我们到处可见这样的美景,苏杭的湖堤、云南的洱海都是我国的美丽景致,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请同学们自选段落,分组练习配乐诗朗诵。
五、板书设计。
更多内容,一起来看看河北教师招聘是如何设置教学的!
中公教育河北教师考试网与辅导专家提醒您,备考有计划,才能在招教考试大战中拔得头筹!河北教师招聘真题邀请您一同刷题!
河北中公教师考试网祝您备考成功!点击查看河北教招考点大全
第四篇:《春江花月夜》 教学设计
课教堂传统课堂与新课程学生学习方式之比较
高中新课程实验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化,我认为主要表现在学习的模式不同。传统课堂教学强调对知识的学习,侧重于积累,尤其是学习课本的知识,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学习,学生往往成为接收的机器,缺乏思维的训练。新课程实验教学则强调学生必须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要主动地参与,同时,要关注现实、关注生活。要求更加注重民主学习和探究。强化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对文言文的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多地强调文体知识的学习,注重字词句的训练,注重段落大意的归纳,注重语法知识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把语文当成工具,未能突出语文学习的审美情趣。通常情况下,只要把句子翻译出来,理解字词的意义就算完成任务。而新课程实验教学,则把语文看作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体。学习中,既强调语文知识的积累,又强调语文的人文性。对文言文的学习,在学习文言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学习古人优秀的精神品格,让自己得到高尚的情操陶冶,从而使文言文学习更有趣味。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感受春江花月夜的美景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生、对宇宙的联想与感慨,体会诗中表现的游子与思妇相思想爱之情。生明白了这诗主人公的确是客,也会产生孤独、寂寞之情,也会产生有家不能归的痛苦。
在谈《鹿柴》这首诗时,我也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空山”等意象来联想,尤其是抓住“空”字来揣摩,进一步体会王维晚年隐居生活的宁静与淡泊的思想。
2、对《春江花月夜》的鉴赏。
先让学生听音乐古曲《春江花月夜》,然后再欣赏该诗配乐朗诵。老师从中适当讲解,让学生在听中感受月出、月升、月高悬时的感受。然后,找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与同学分享。老师再点评,又把老师自己的体会与同学们分享。同时明确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探讨第一部分,体会景物描写与抒情的关系。过程:
(1)、全体学生朗读第一部分(开头----但见长江送流水)然后,学生讨论:这部分内容围绕什么来写的,诗中描绘的画面如何,产生了怎样的联想?随后,从每组里找一个代表发言。师生再点评,看谁的理解较好。接着,老师总评,提出分析诗歌时要注意的几点:诗中的背景是什么?主要对象是什么?诗中的画面如何?景与情的关系怎样?再共同探讨。学生在探讨时认为,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下重点写了月,这画面是随月的出现、上升及高悬的不同位置而不同。江与月的关系及周围景色的关系也产生变化。
(2)、引导学生重点分析“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见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几句子,探讨人与月,人与水,人生与宇宙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理解人类生生不息的永恒与宇宙万物的永恒与变化的关系。
总结本教时所学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第一部分的内容,让学生明白了学习欣赏诗歌,要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走进作者的心灵里去,运用想象、联想等方法体会诗的意境,与作者产生共鸣。同时,领略了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体会了空阔、宁静的月夜情景,也从中感受到人生的哲理。
第二教时:
要点:分析第二部分,总结全诗的艺术特点。过程:
让学生集体朗诵《春江花月夜》,然后重点分析、鉴赏第二部分内容(白云一片去悠悠------结尾)。思考:这部分重点写什么?游子、思妇的相思情景如何?
学生集体讨论。然后,找学生代表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引导学生注意找意象:白云、高楼、妆镜台、帘、捣衣砧板、鸿雁、江树,也要注意分析思妇的动作与心理及游子的动作与心理。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思想的作用。学生明白思妇与游子纯真的爱情美与人性美。
为了更好地把握内容,我着重要求学生从中找出相应的修辞方法。例如,“月徘徊”,就是拟人的手法,表现了月的人性化,从而衬托出思妇的孤独与寂寞。还引导学生注意思妇的动作,如卷帘,拂砧,这些细微动作恰好表现思妇因见不到心上人而寂寞难耐的心情,从而进一步刻画了她的相思之苦闷。对游子的分析,我则重点引导学生找出其心理独白的有关词语,让学生更好地体味。
最后,总结第二部分内容。学生回答,老师点拨:第二部分因景生情,重点写思妇和游子的相思相望及绵绵的愁苦。而月就是游子与思妇相思的纽带。全诗悲而不伤。一直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正如古人说的“孤篇压倒全唐”。
学生讨论,本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然后师生共同分析,再总结本诗的艺术特点:
1、景、情、理完美结合。全诗将写景、抒情、议论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写出了春、江、花、月、夜五种美景,以月为主要描写对象,在抒情和议论时也紧紧地围绕着月光来展开,从人之月初与自然之初的关系加以探讨,堪称是宏大的议论,但却不生硬,而是由江月生发,同时,抒发的是人间最常见的离人思妇的相思之情,亦是人间最普遍的、最永恒的感情,且能把这种感情完全置于月夜之下来发挥。
2、本诗具有音律美。全诗韵律饶有特色,全诗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以平韵起首,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而变化,平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后呼应,既回环往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
3、反复朗读全诗,力争在课堂上能熟读成诵。论证:
本教学设计主要体现新课程教学的理念。
1、注重语文学习的“人文性”和“趣味性”。我们知道,语文学习,关键要让学生体会语文的乐趣。学生只有乐于学习,才可能有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语文有兴趣了,会想方设法挤时间来学习,否则,学生只会把大量的时间用于他们认为有价值的科目,从而导致偏科现象的发生。我们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与大自然接触少了,很多内容都不被学生看重,学生只会勉强地应付。这对语文的学习是极为不利的。有鉴于此,我在教授这课时,想办法让学生感受古人对大自然的探索,对人生的思考。重点让学生理解宇宙世界变与不变的永恒主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关注人对大自然的思考。在理解景与情的关系时,想方设法让学生学生观察,学会探究。
2、体现本单元诗歌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这种方法,听起来容易,实践起来则另一回事了。怎么才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学习?怎样让诗歌的学习更有情趣?这是每个有责任心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我在本课教学中,运用联系实际的教育理念,把现代生活的真实情境与古人的生活情趣相联系,从而让学生更容易体会诗人的主旨及捕捉古代诗人脉搏,真正达到与作者共鸣。
3、师生互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起来没兴趣,老师讲、学生听的情形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以致学生常常在堂上睡觉。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须让学生主动参与。在学习中,学生参与的程度决定教学效果好坏。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真正激发他们学习的激情,也可在学习中培养双基,使学生听说能力有较好的锻炼。
4、吸收传统教学的长处,落实“双基”,同时注重“启发式”教学。在讲授鉴赏方法时,注意“温故知新”。为此,我先重温小学时学习过的两首诗《枫桥夜泊》和《鹿柴》,加深学生对所学诗词的理解,也为自己举例说理提供方便,用学生熟悉的诗歌作例子,学生更有亲切感,老师随口说出这些诗歌,对学生也是很好的榜样,学生觉得老师都对古诗词有较丰富的积累,树立了老师的威信,学生更尊敬老师,从而对老师所教的诗歌也会引起足够的重视,对新课的学习也可起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5、强化朗读意识,体现诗歌教学的本质特点。学生熟读诗歌,是学习古诗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古人说:“熟读唐诗三首,不会吟诗也会偷。”实践证明,多读、熟读诗歌,既可增强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提高对诗歌的感性认识,也可以为写作提供很好的范例,这样,无论对写诗歌或写其他形式的作文,都有很大的作用。为此,我在课堂上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诵读。
第五篇:教学设计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赏析诗歌,理解诗歌的感情。
2.分析诗歌感情表达的层次结构,体会景、情、理的完美融合。3.分析古典诗歌中的特定意象。学习重点:
描绘画面与揣摩相思之情。学习难点:
揣摩理的理解与比较。学习方法:
诵读,描述,练习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导入
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是个永恒的主题,其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仇,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十分丰富,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优美的意境:它是情感的载体,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亲友间的怀念:然而在失意者笔下又成为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同时,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成为永恒的象征。但我们遥望明月的时候自然有无限的遐想,自然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李白的“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我们今天将要学习就是因为一轮明月成就了诗坛千秋美名的诗人张若虚的典型代表作《春江花月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出示学习目标。
二、作者
通过作者简介了解诗歌的大体背景,通过对作者的了解初步预测诗歌的思想情感以及艺术特色。
三、古今评说
阐示诗歌的重要地位,给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酝酿学习诗歌的氛围。
四、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学生自读,听录音泛读,正音,学生泛读,点评。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
五、结构分析
大体了解的诗歌景、理、情的结构。总括解释三部分即春江月夜的美景,江畔月下的沉思,因月而起的沉思。
六、品读与赏析
(一)多媒体出示:”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1.学生齐读
2.大家找一下都用了哪些意象?(学生找,学生说)3.归纳并且多媒体显示“春江花月夜”
4.观看春江花月夜的具体画面现代文概括景象并概述其特点和作用。(学生概括教师总结)
5.景色概括:
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绚丽景观,即春江花月夜的美景。(景物美)
景色特点: 朦胧 幽美 恬静 壮阔
景物描写的作用:为下面对景抒情打下基础。
过渡:面对花好月圆夜,并置身于这壮阔的空间中,每个人都会有所思。你会想到什么?那么我们共同看一下作者想到了什么?
(二)多媒体展示: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1.学生齐读。
2.作者的思考:由写景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明月长照对照人生短暂,抒写心中的感叹。
(哲理美)3.根据画面找一下这种感觉,从而想到:
对宇宙人生的思索,透露出生命有限的感伤。•
苏轼: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4.作者的观点:人类(代代无穷已)——月(年年只相似)
作者的态度:积极人生观,哀而不伤。5.为什么会有积极而不是悲观的态度呢?
学生共同练习背景回答,个人的遭遇和时代环境决定。作为游子,还会想到什么?自身的处境。
(三)多媒体展示: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1.学生齐读。
2.由感叹人生进而抒写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人们对
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
(情感美)3.诗歌显示了什么人的什么情感?
明确:(扁舟子)游子和(明月楼)思妇
相思 愁。我们紧接着仔细分析一下思妇和游子的愁,首先看一下思妇:
(四)多媒体展示: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1.女生齐读。
2.对于为什么是描写思妇怀人给学生进行解释。
3.刻画思妇时,有些字用的活灵活现,十分典型。请同学 们讨论一下那些字? 明确:
徘徊
卷
拂 逐
光不度等
过渡:相思是两方面的,思妇如此在外的游子呢?
(五)多媒体展示: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1.男生齐读。
2.比较前后意象的变化特点,想想意在表明什么?(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前
后
↓
↓
春江
流春(春半)
花林
落花
明月
斜月(落月)
↘
时
↙
光
流
逝
3.“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中的沉沉,无限,藏意在表明什么? 明确:距离遥远。
(六)概述诗歌:
1. 以“春、江、花、月、夜”五字逐步展开,构成一幅天地一体色彩绚丽的完整图画。
2.以“月生——月照——月斜——月落”为外在线索 ,呈现出月下静谧、朦胧、纯净、澄澈的优美诗境。
3.通过月将春江月夜(景),宇宙人生(理),思妇游子(情)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4.贯穿全文的月字,月不再是月而成为了一种情感的载体,这就是中国文人的一种明月情结。5.古典诗歌中关于“月”的意象:月是永恒的代表宇宙的无穷尽,人生命的短暂,同时他又是人情感的载体,将人的悲欢离合,融于其中。咱们共同从空间意象,时间意象和情感意象来共同分析一下。6.空间意象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7.时间意象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把酒问月》 8 情感意象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9.月的意象总结:月代表着永恒,从而衬托了人生的短暂。与此同时,月亮还是相思的载体,代表着离人的相思从而进一步阐明了作者的愁思,同时还是悲壮雄浑的代表,比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而本文用了它的什么意象,用什么手法表达出来的,与此同时寄托了作者什么情感?
明确:本文在哲理阐述中引用了他的永恒,宇宙的无穷尽,而在情感的阐述中将月是情感的载体,是愁思的象征描绘的淋漓尽致。作者运用以景衬情的手法,将自己的惆怅,失落,孤寂的情感跃然纸上。
(七)课上练习
盛唐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是历来为人们广泛传颂的上乘之作,试着 从个人角度观察月亮,以“遥望月亮”为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五分钟学生书写)两个学生朗读个人的小感怀,教师总结。
(八)学生齐读,共同体验情感。
(九)课后思考(作业):
盛唐诗人张九龄《望月怀远》一诗是
历来为人们广泛传颂的上乘之作,试 与本诗对照,分析两首诗的异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远,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