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舟过安仁》教学设计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课文插图,结合相关资料、工具书,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感知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
3.想象古诗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感受小童天真活泼的形象,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4.将古诗改写成一篇小故事。
教学重点: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感知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 教学难点:品读诗句,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情感,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背诵有关童年生活的古诗句 2.课件(3个)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童趣
1.众所周知,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而古诗是其中尤为耀眼的一朵奇葩。我相信同学们在学习中也一定积累了不少,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我来说上句,同学们来说下句。师:草长莺飞二月天,生:拂堤杨柳醉春烟。师:儿童散学归来早,生:忙趁东风放纸鸢 生:歌声振林樾。师:意欲捕鸣蝉,生:忽然闭口立。师:草铺横野六七里,生:笛弄晚风三四声。师:归来饱饭黄昏后,生:不脱蓑衣卧月明。
师:同学们对得真不错!吟诵了这些诗句,你们心中有什么感受? 生:……
师:这些诗都是写什么的? 生:儿童、童年、童趣……
师:是啊!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多彩多姿的,童年是一首歌,童年是一幅画,童年总是让人流连和称颂的。今天,让我们一起用心地品读诗人杨万里笔下的“童年”“童趣”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23页。2.板书课题:舟过安仁
齐读课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生:…… 师:解题
(强调“过”的意思,过:经过,划过。)二.初读课文感知童趣
1.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2.注意2个生字篙(gāo)棹(zhào)的读音。3.棹的写法:不要把右边的“卓”写成了“桌”。4.指名读这首诗。5.出示课件:配乐读。
6.齐读全诗。
(二).结合注释插图自由朗读想象诗歌画面。
1.同桌合作诵读,发挥想象,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看到了怎样的画面。2.指名说一说你的理解?
三、品读课文,享受童趣 创设情景:
1.出示第二个课件。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是作者船行江面不经意间看见的,这一看让作者展开了思考……)
你们就是画中的两个小孩,观察课件,说一说当时的情况。有对话、有动作、神态、心理、还有环境(天气……)
2.假如我就是诗人杨万里,你和你的同桌就是那两个可爱的很聪明的孩子,试着表演一下他们的语言、动作及神态。
3.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是作者所悟,这一思考的过程可以看出作者喜欢小孩子(揣摩作者当时的心境)4.请学生表演(注重语言、神态、动作)
四、拓展阅读,深化童趣,再读体会 1.齐读全诗,背诵全诗。
2.杨万里写童趣的诗还不少,我们用刚才学习诗歌的方法来自学下面的这首诗: 课件出示: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采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磐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3.自由读诗,读出了什么? 4.合作学习,你感受到了什么?
5.指名说大意。
五.改写短文,体验童趣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舟过安仁》,赏析了《稚子弄冰》,再次体验了古诗的独特魅力。现在我们来试着把《古诗舟过》安仁改成一篇小故事,请同学们拿出纸和笔来写一写这童年趣事吧。
板书设计:
舟过安仁
篙gāo 棹zhào
所见______
孩子聪明伶俐 所悟______
喜欢小孩子
第二篇:舟过安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古诗词三首·舟过安仁 教学目标
1、诵读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背诵和默写课文。教学过程
1、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描写儿童生活的诗。请同学们朗读古诗。在《舟过安仁》中,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3)诵读古诗。
2、再读课文,掌握诗意。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说说诗意,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释义:一只小船上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把篙收了,棹停了,坐在船上。(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释义:十分奇怪为什么没有雨,他们也把伞张在那儿,原来他们是在遮雨,而是别出心裁,用伞试风。)
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和赞赏。“张、使风”描绘出两个淘气、可爱、天真的孩子。)
(3)朗读诗句,读出孩子的调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
3、再读诗文,疏通整首诗的意思。(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
(诗中两个孩子的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
5、作业:背诵古诗。
第三篇:舟过安仁教学设计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
集美区三社小学 周明惠
教学目标:
1.认识“篙”“ 棹”,会写“遮”。
2.有感情的朗读。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品悟诗的意境,练习将是改变成一个小故事。
4.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教学重难点:
1.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品悟诗的意境,练习将是改变成一个小故事。
2.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教学准备:
1.查阅有关杨万里的资料。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童趣 1.游戏 “对诗”,激童趣
众所周知中国乃诗的国度,今天我们就一起先来玩个“看图猜诗”游戏吧!看到这幅画,你想到那些诗句呢?
吟诵这些诗句时,你们心中有什么感受?
2.是啊,我们的童年时光也正像这一首首妙不可言的诗,只要我们用心去读,就能读出其中的无限乐趣。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诗人杨万里笔下的“童年”吧!
3.齐读课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课题:舟过安仁)描绘的可能是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的所见。
二、初读,感童趣
(一)初读感知,读准读通古诗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指名读
(字正腔圆,读得很准确,尤其“篙、棹”这几个字读得特别准,教大家读一读。)3.认清了生字,我们再来读课文就会更流利了,齐读。
4.同学们如果带上节奏读,就会读出诗的韵味谁来试一试。
5.223是古诗通常用的节奏,节奏也可以根据个人诵读感受发生一些变化(示范)谁来试试?
6.我们还可以创编出一些朗读方式,读出古诗的趣味(重叠读)
(二)结合注解、插图理解诗意
1.师:一遍遍地读,同学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意思吗?默读课文,结合注释想想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一句一句说意思。
3.增加难度,篙、棹是什么意思?怪生?张伞?使风?
(我读懂了整首诗的意思:水面上,有两个小孩子驶着很小的渔船,不一会儿,他们俩把撑船用的竹竿和划船的桨都收了起来。天上没有下雨,但是,他们还张着伞,原来是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三、品读,享童趣
1.同学们有人说古诗就是一幅画,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小小的镜头,像无声电影,如果把镜头放大,让画面有声有色,让人物动起来,这幅画就丰富了。再读第一句。一边读一边想,你眼前出现怎样的画面。小声读,慢一点。
这是一叶怎样的小船,两小童什么样貌,他们想了什么,又说了什么于是收稿停招坐船中。
你现在就是编剧,这个故事怎么演绎你们自己安排。写到纸上。
2.交流
师:看,波光粼粼的小河中,一叶小舟轻轻驶来。诗人正坐在船中享受着春天的美景杨柳依依;潋滟水光,闲暇之余,不经一瞥,顿而哑然失笑。
()学生叙说“想象的画面”:你笔下这是两个什么样的孩童?(用一个词形容,写在黑板上)
看,清澈见底的的小河中,一叶小舟轻轻驶来。诗人正坐在船中手捻胡须,仰天凝视,看两岸桃花朵朵,芳草萋萋,闲暇之余,一叶小船闯入视线
()学生叙说“想象的画面”:你笔下这是两个什么样的孩童?(用一个词形容,写在黑板上)
总结:两小儿是()的()的()的,就让我们读出他们的()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
3.让我们将目光再次投向安仁的小河吧!收起桨儿,放下篙,撑开小伞坐船中,碧波之上,孩童的举动既吸引了你,也吸引了我,更吸引作者杨万里。
4.当杨万里恍然大悟原来两小童是想用伞当帆一样,利用风让船前进,他会是什么表情?心里会整么想。
此刻你就是杨万里读出内心的惊叹,此刻你就是杨万里读出内心的喜悦
此刻你就是杨万里读出内心的激动。眼前的一幕令诗人难以忘怀,于是欣然写下了这一幕。伴音乐读。
四、比较读,悟童趣
诗不仅是一幅画,蕴含这一份情。
课件出示: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他和陆游、范成大三人是互相佩服的朋友。杨万里擅长七言绝句,不论农家生活,还是自然景物,在他笔下都显得新鲜活泼,趣味横生。一起读《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你们发现这两首诗都写得是什么?是啊,热爱写景的杨万里路过安仁,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可他不写碧草含露,杨柳依依,不写水光潋滟,碧波万顷,眼里为什么只有这两小童? 就是因为孩子童真童趣。在童心面前,最美的风景也会失去颜色,孩子就是这世界上,最美丽的风景。
五、拓展,延童趣
师:(音乐)童年,是一个个美妙的梦;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曲;童年,是一幅幅美丽的画;一童子把夜间冻结在盘里的冰块脱下,用彩丝穿上当做乐器敲打,忽然冰块落地,如玻璃破碎,一场游戏就这样结束了。(生读相应的诗)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采丝穿取当银钲(zhèng)。敲成玉磬(pan)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师:风和日丽,草满大地,牧童不放牛竟自睡去,牛儿则一路吃到柳阴西边去了。(生读)
桑茶坑道中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六、课后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句,找来读一读。2.画一幅“两小童使风行船”图。
3.想象《清平乐·村居》的意境,试编故事。
板书设计:
舟过安仁
杨万里
收篙 停棹
两小童
天真活泼
张伞 使风
第四篇:《舟过安仁》教学设计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小童形象。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能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同时也感受诗人的不泯童心。
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冲情景。教学难点:
以读解意,以画悟情。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以前我们学习了哪些写儿童的诗?(牧童)这节课我们也要学习一首写儿童的诗。和《牧童》这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想)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注意强调读准字音:篙、棹)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棹:船桨。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 2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
(诗中两个孩子的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
5.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3.诵读古诗。
(五)拓展活动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请读给大家听听。
/ 2
第五篇:《舟过安仁》教学设计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冲情景。教学难点
以读解意,以画悟情。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想,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注意强调读准字音:篙、棹)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
(诗中两个孩子的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
5.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3.诵读古诗。
(五)拓展活动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请读给大家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