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在多媒体教材中的应用(本站推荐)
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在多媒体教材中的应用
------------------
作者/来源:李红蕾
(转自《现代教育技术》)
发布时间:2003-09-27
内容提要:本文围绕教育技术学科建设理论,初步探讨了教育技术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及其在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本文从实际出发,着重阐述了多媒体教材的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步骤,进而把多媒体教学应用纳入教学设计的轨道,推动多媒体教学工作深入开展,指导教育技术实践。
关键词:教育技术 教学设计 多媒体教材
恩格斯曾经说过:“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范应用使现代教育技术发生了质的飞跃,给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便是这场变革中的生力军。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多媒体教材的教学应用,而多媒体教材的教学应用,不仅依赖于教材制作人员的素质、硬件环境的支持和教员运用多媒体手段的基本功,更要依赖于多媒体教材的教学应用设计。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教学设计成为“教”与“学”之间的桥梁,缺乏科学合理实用的教学设计,便有教材不会合理应用,有条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有能力无法施展。深入进行教育技术理论研究,把多媒体教学应用纳入教学工作设计的轨道,是推动多媒休工作深入开展,提高多媒体教学水平的重要措施。
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ID)的理论和实践是当前教育技术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作为一门学科是60年代末在美国兴起,从教育技术学中派生出来,80年代中期传入我国电教领域的。
教学设计是运用教育技术去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方法和途径,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这样一种系统的计划过程。整个教学活动、教学过程都受教学目标控制,教学设计必须首先确定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教”“学”和“学习者”组成的动态开放系统,认真对该系统各要素进行分析,才能搞好教学过程结构设计;应用优秀方法和决策技术对各级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比较,评价,选择出教学设计的最佳策略,使其符合教学的需要;利用反馈信息将系统的反应输出状态与预期目标相比较,对输入进行修正,使系统输出状态与目标要求相一致,这四点便是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即目标控制原理;要素分析原理;优选决策原理;反馈评价原理。
教学设计是在选择、确定了多媒体教材的课题内容和教学总目标之后所进行的工作。包括:把课题教学内容细化为知识要点、把知识要点的知识内容科学归类为各知识要点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选择确定教学模式,设计组织知识结构,选择、确定、优化组合媒体信息;划分教学环节,结构教学程序;分析、确定诊断评价的内容,选择诊断评价的方法,具
体做好诊断,评价中提问、回答、反馈等部分的设计。由此可见,教学设计是多媒体教学的基础性工作,是提高多媒体教材整体质量的保证,能够使多媒体教材具有鲜明和严谨的科学性和较强的实用性。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教学设计,应包括媒体的选择、媒体配套、媒体的功能设计和媒体的应用设计,使多媒体教材的编制和教学能正确处理教学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达到精制多媒体教材和优化多媒体教学过程的目的。在精制多媒体教材的过程中,多媒体教材的教学设计最为重要,下面就这一项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多媒体教材的教学设计要确定课题和教学目标
如何确定课题和教学目标呢?首先,要分析学习需要,这里包括分析教学大纲的要求,分析社会需求,分析学习者的现状;其次,要分析设计与制作多媒体教材的必要性;再次,从资源与条件分析设计与制作多媒体教材的可能性;然后,选定课题;最后,确定总的教学目标。同时,确定课题要遵循教学需要,扬长避短,技术可行,经济效益等原则。
二、多媒体教材的教学设计要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理论依据
分析教学目标的理论依据――布鲁姆的三领域目标分类法:
a.认知领域的目标
划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六个层次的目标。
b.情感领域的目标
划分为注意、反应、价值判断、组织化、价值或价值复合体的个性化五个等级。
c.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
划分为模仿、操作、精确和联想等四个等级。
(2)分析教学内容的理论依据:常见的教学内容五分法
依据加涅、奥苏伯尔、布鲁姆等人对教学内容分类的方法,并根据学生智力活动特点,可以将教学内容分为下面五类:
a.事实的学习
指学习者通过学习能记忆并在需要时能将其表述出来的。诸如名称、符号、地点、定义、对事物的描述等具体的事实。
b.概念的学习
是指将具有同样特征的事物进行归类,用来表征其属性用名称的名词。
c.技能的学习
一系列动作的链锁化,如:语言+智力+手工+机械动作+综合等。
d.原理的学习
把若干个概念组合在一起,用来陈述事物因果关系的规则和规律,如数学中的两个三角形例行全等的条件,需要多少个边相等?需要多少个角相等?
e.解决问题的学习
运用知识和技能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搜集事实,作出解释、论证、解决问题的程序与方法,如实验方法,数学方法等。
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方法
将选定的课题(或学科)内容分解为单元(或部分或章节)内容,再将再将分解为知识点或直接分解为知识点。1
将划分出来的各知识点的知识内容按事实学习、概念学习、技能学习、原理学习和问题解决学习等类别科学归类。
按照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法,分解出来的单元内容和各个知识点的知识内容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根据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原理和方法,建立下面学习内容与教学目标的二维层次模型供参照。(其中横轴代表学科内容分类,纵轴代表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层次。)
三、多媒体教材的教学设计要进行教学模式和媒体信息的选择
教学模式的选择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进行选择,可利用整体采用一种模式或主式与他式相结合的方法。在多媒体教学中,媒体可提供感性材料,加大感知深度,提供具体经验,促进记忆理解,克服时空障碍,丰富课堂教学,因此媒体信息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媒体选择的方法步骤有很多:
要熟悉媒体的使用目标。这里包括:呈现事实,创设情境,提供示范,解释原理,探究发现等。
要了解各种媒体的特点。比如说:文本具有抽象层次较高,阅读灵活、方便的特点;图形具有抽象承载信息量少,但数据量不易失真等特点;图象具有逼真、生动、有趣、有利于
描述事物运动、变化过程,有利于激发学习积极性等特点;音频具有保真度好,在处理传输过程中,原声信号基本不丢失,可生动地再现、表现事物,但占据存储量大等特点。所以在上述媒体中,文本、图形、图像适合传递静态信息;动画、音频、视频适合传递过程性信息。
要按照学习(经过科学归类并规定了知识水平的)知识点的需要,确定媒体的使用目标。
依据媒体特点,为确定媒体使用目标的知识点选择媒体类型。
四、多媒体教材的教学设计中选择与使用媒体信息遵循的规律
图像和言语有互补性。媒体选择与使用得好,一般会使学习者产生视听联觉、即在心理上引起相关言语或表象。
图形多配有言语内容。
在呈现需长间注意的学习内容时,常常使用语言、图像、甚至加上文字来呈现。
4、颜色、音乐、音响是重要的媒体信息。
五、多媒体教材的教学设计要进行知识结构和教学程序的设计
知识结构要依据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和学习者的认知特点来设计,知识结构的设计类型包括直线结构(结构内知识点是直线有序展开的);并列结构(结构内知识点之间是并列的、同级的关系);层次结构(知识点之间可以是递进、因果、条件等不同级的关系,但后一层知识的学习必须在前一层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复合结构(直线,并列的层次结构的结合体,知识之间形成一种网络的复合结构)。设计知识结构还必须遵循体现知识内容的关系,体现学科教学规律,体现知识结构的功能三方面的原则。
多媒体教材是一种教学程序,程序结构的设计是多媒体教材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教材类型不同,其程序结构也有差异,教学程序设计包括导入、补充指导、练习三部分。导入部分要给出本单元学习的基本目标、主要学习项目以及注意事项,还要进行预备性测试,若发现学习者有补充学习的必要,学习流程将转向辅助学习系列。指导部分又分为主指导成分和补充指导成分两部分,主指导成分是用于概念、法则、理论等基本内容的学习,在学习者遇到困难时,可启发或说明,出现错误时可开治疗处方,但不以任何形式直接提供标准答案。补充指导成分是指对主指导人的学习进行某种补充,学习者可按测试结果不同,从基础、标准和提高三个分支内容中进行选择性学习。练习部分也分为主练习成分和补充练习成分。主练习成分的是掌握和调整所学内容,或提高某方面的技能,对错误应答可提示,可更正,流程多为直线型; 补充练习成分是指若学习者对主练习未掌握好或练习量不足,可进入该练习予以补充。
六、多媒体教材的教学设计要进行诊断评价的设计
多媒体教材诊断评价,是通过一定方式,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并对其进行判断诊治的一种教学程序。
诊断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及时纠正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增强学习者继续学习的信念,在智能化CAI软件中建立学习模型的基础。
诊断评价的内容包括:测量学习者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基本情况;测量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
诊断评价的方法有前测、问答、练习与测验。
诊断、评价可以设计成游戏形式或问答形式,一般包括提问,应答和反馈三个部分。提问部分必须意义完整,问题明确能促进思考,所提问题要与知识点紧密联系,问题设置能反映相应的教学目标的要求,提问可用是非题、多项选择题、匹配题或简单填充题。回答部分必须将学习者回答的多种可能性全部罗列出来(或设计成由学习者自己输入),根据这些可能性、计算机再作出不同的反应,一题一答易于实现,必要时给予提示了对回答的判断应与评分相结合。反馈部分必须对正确答案给予鼓励性反馈,对有缺点,错误的答案给予指正或补救性建议,并根据不同情况作出不同形式反馈,如指出其错误,要求其重答,给出答案或给予辅导提示等。
随着21世纪的来临,网络计算机和网上学校逐步普及和推行。这就使整个世界越来越网络化,智能化,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军事院校更应首当其冲。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追求的目标,优化教学过程,要针对多媒体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紧密结合教学实际,把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广泛应用于多媒体教材的教学设计中,提高多媒体教材的质量和应用价值,进而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效益和水平,为培养出素质全面、智能发达的新型军事人才而努力。
第二篇: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专题四: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教学设计是一种理论,它是书写教案的说明和前提,也是上好课的前提。但在实际工作中,有效教学计划效果却不容乐观,有些教师因各种原因属于备课或匆匆忙忙地备课,根本达不到体育教学设计的实际意义和效果。因此,在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中,我们的有些教学设计也只是停留在很肤浅的层面上,要么应付学校的检查,要么流于形式,没有实际的效果。体育与健康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内涵和体育与健康教学实际操作需要而设计的系统研究规划、教学过程及其方法。它属于围观层次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体育与健康课程设计,教学单元设计,课堂教学设计及媒体材料设计等。教学设计是在教学前对教学过程的预先筹划,从而合理安排教学情境,以期达成教学目标的系统性设计。它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材料设计和组织安排等方面的内容。
一、教学计划的制定。当一个教学目标和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内容载体——教学计划,被确定以后,自然就要设计一个符合这一计划内容的教学程序,然后再根据各段程序的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这一方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课堂教学设计”。它就是实现和连接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效果的生命线。制定出科学合理、实用的教学计划,是广大教师重视教育与实施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计划大致可分为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以学期教学计划为例来看看如何制定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可以资助你有计划实施自己的想法,并能合理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便于以后总结自己的教学情况,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积累经验,发现不足提供可能条件,制定教学计划是有必要的。从学科教学来看,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结合班级的学生情况,有目的的研究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明确教学任务、教学重点难点等方面,以此来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顾名思义,就是明确自己每天、每周、每月都应该做点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要做到什么程度等等。一份好的教学计划,要务实、可操作学生习惯、学习方法、思维能力等方面真正受益,从而将每个想法落到实处。下面以学期教学计划来进行讨论。
一、学期教学计划的构成
1、本学期教学的总目标和总要求;
2、对学生情况的简要分析;
3、对本学期的材料内容、对教材的简要分析、学期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解析;
4、提高本学期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5、教学课题的课时分配及进度;
二、制定学期为教学计划的要求
1、教材分析要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要做到概括性强、备课清楚、知识全面。
2、在教学方面的要求方面:要要强调教学的结构,强调通过教学使学生达到的标准,目的要切实可行。要做到“突出纲目,启智导学”。教学计划要简明扼要,对应传授哪些知识、技能、培养什么能力,解决哪些问题、主要步骤等,要清楚地列出纲目,不要长篇大论、连篇累牍。
3、教学重点难点方面,重点、难点要分开。可依据新课标和教学参考书制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另外,在教学中,教学难点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因此要依据对学生的了解确定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难点。
4、在教学措施方面:教学措施建立在教师新课标、教科书和学生“三熟”的基础上,教学措施要体现在教师对新课标,教材的准确性把握和对学生情况的深入分析,既要“依标扣本”,又要“有所创新”。应注意巧妙、新颖、精要的“三结合”。教书育人和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是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5、在课时和教学进度方面:一般应根据新课标的规定进行安排。切实可行的教学工作计划,是新课堂的教学设计必须要做好的工作。它是指为完成教学目标,使教学发挥效力的各种条件的计划与准备,任何教学只有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有效的进行,离开了一定的条件,就可能使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对于教学计划与准备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课前对教材的钻研是否融合贯通、理解透彻;是否能吃透《课程标准》精神和熟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确定好教学重点,并能联系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点;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是否适当;是否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条件,灵活
选择教具制作课件,对教具、课件如何准确无误地演示,是否做好了充分准备;教学材料的选择是否体现生活化,是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教案的编号是否注意层次安排、衔接紧密、框架明晰,并密切内在联系;对于板书的设计是否规范,简要等等。因此,教学计划很重要,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课前的精心计划与准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前提。
二、备课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著作中曾误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历史教师讲公开课,极其成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得这样好,请问您备课用了多长时间?”他回答道:“可以说这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但是要问直接备课的时间,那我告诉您,只有十分钟,由此看来备课对于每个教师上好每堂课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上课,教案的准备非常重要,我们常称这一过程为备课。备课是讲课的起始环节,是教师力求取得最佳课堂效果的先决条件,是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点子库,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有效理论。目前许多学校和教师群体都出现这样的问题:教案固定的格式、工整书写、但却缺乏反思与修改。这些“整齐”的备课往往不具备实用性,备课本上写的东西多是为了应付学校教导处等管理机构的检查,按部就班,陈旧老套,缺乏教师的思考。教师“书写”的时间大于“思考”的时间——将大多数备课的时间用于书写、用于文字的堆砌,缺乏思考和原创,实用价值不大,形成了“备课”、“上课”两张皮的问题。很
显然,这样的教案是“死的”,这样的备课是无效的,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的备课也亟待注入新的活力。
备课的主体是教师,现在的备课方式实用吗?备课管理中出现了哪些问题?教师心目中的理想备课方式是什么?这些问题都还得问问老师们。为此本人做了相应的调查,看看一线教师的有效备课形式。
(一)来自一线教师的备课调查就
就我自己而言,我们采用的是集体备课形式(电脑打印稿),但我们觉得工作量很大,且容易造成浪费(主要是指打印纸张式相应的耗材)。我想我们身边有很多好的教学资源,如课善于利用,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有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他们的教研课教案设计精彩,如能让大家借鉴,一方面节约备课时间,另一方面让我们的教学更富有实效性,另外“翻写”名家的教学设计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让大家在短时间内提升自己。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领导能否考虑将老师们辛勤劳动的备课成果集中形成资源库,如将同一课程不同教师的优秀教案整理成册,也给大家提供一个多元化的选择。
(体育教师,17年教龄)
在网络上大量搜索资料,(主要是上课的背景资料和同一教学内容的教案),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整理自己的思路,主要是关键环节的提问以及需要学习讨论的问题,将自己的思路写在书上是一种很实用的方式。
(体育教师,7年教龄)
资源共享+结合本班学习实际+自我反思。第一次备课:由于一个年级所教学的知识内容相同,因此,备课资料也可共享,如精品教案年级统一购买,网上教案资源共享。资料相对集中后,用打印的形式呈现出来。第二次备课:在集体备课的前提下,课前教师要二次备课,要祥细批注和修改,增补删改,有些甚至可以结合本班情况合并课时或者另外选择重备,并二次备课:课后应有本课的反思,以及借例分析,还要对课后练习情况进行分析,以便及时调整教案和上课的策略。
(体育教师,15年教龄)
体育课一般按项目来备课,如“立定跳远”,就备这个项目单元的课,而不是分节去备,因为各班情况不一,分课时备课根本就不可能完全实施,而应根据各班的情况进行调整,这样根据实际情况去上课、实用、操作性强。
(体育教师,20年教龄)
在实际备课的过程中,“备课生”还需加强。对于任课教师来说,所教班级多,而且可能每学年遇到教学班的情况都不一样,如果学生情况不了解清楚,就备不出高质量的课,这样就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认为对刚接到的新班可否采用超2—3时的备课,这样有利于教师及时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教学,以免做无用功。等教师和学生都相应适应、了解后,再超周、超月备课资源,再进行个性修改,提高备课的实效性。
(体育教师,12年教龄)
共同搜集优秀的教案(如名家名师发表的教案),学习、借鉴,再根据自身和学生实际情况做好一些修改、调整、集体备课共同研讨各单元的重难点,再各自针对各班到个人的特点进行修改。
(体育教师,6年老龄)
目前提倡集体备课,它集体每位教师的智慧,精心设计教案,也减轻了其他教师的工作量,但有的学校规模小,教师少,集体备课的条件并不具备。教师应去教学实践中,发现备课的不足,及时修改和补充,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这样随着工作和教龄的增长,自己的教案也逐渐丰满和完善。实际上,最利于学生发展提高能力的教案,才是最佳选择,不应拘于某一固定的备课方式。
(体育教师,15年教龄)
我认为无论什么方式,都必须再现出该学科的特点,强调出课堂的重点,同时注重学生怎样才能最大可能地接受课堂知识,利用课堂知识解题。
(体育教师,16年教龄)
目前的备课是各自为战、教师多在应付检查,缺乏针对学生的备课,多以教师为中心。我主张切实落实集体备课,博采众家之长,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挥教师的群体优势。
(体育教师,20年教龄)
(二)备课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以上摘录了一些集体备的看法,每个人的意见不同,如借鉴名家教案(或优秀教案),有的教师赞成,有的却反对,有的赞成集
体备课,有的却认为个人深钻教材才是优秀教师成才之道。无论如何,我们首先要面对现实,解决现实中所遇到的那些困惑。
1、备课不是为了“好看”。
备课是为了明确教师们上课思路,是对课堂的预设。备课是为了教师们上课,而不是为了“好看”!许多学校检查教师备课时,往往提倡教师书写工整,备课详细,甚至用备课的字数、每课时备课的页数来衡量教师备课的质量。这样的检查方式显然是一个错误的导向。
2、教师要有充足的时间来备课。
体育教师由于所带的班级较多,一般情况下都是超工作量,除了上课以外,还有训练队的训练时工作,学校群体活动工作等等,能够在上班时间挤出时间备课的教师不多,而下班以后,教师们身心俱疲,大多数教师没有精力再奖大量时间用于备课,一些教师往往对备课应付了事,甚至抄袭别人的备课教案,或者干脆从网上下载打印后应付学校的检查。
3、教师的备课无用
有一些教师备课非常认真,但由于实际情况的变化,精心准备的教案却不能直接用于教学,上课前还得“二次备课”,精心写出的教案成了“摆设”,形成了“备课”,“上课”两张皮的问题。
4、集体备课的误区
有些教师非常依赖于集体备课,甚至认为集体备课应形成打印稿供大家共用。有些学校形成了“教师一人备一个内容,大家合起一共用”的格局,并把这种现象冠之以“集体备课”的称谓。这样的备课方式是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把“备课”这样一个重要的环节简单化了。
5、对备课重要性认识不够
一些教师非常重视课后对学生的辅导,即所谓的“补差”。却没有深究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知识或能力的缺失。精心的备课能够提高教学效益,使“辅差”的工作量减少。
从教师们的备课记录来看,我们可以发现,教师们对备课的看法是不尽相同的,存在的一些矛盾。因此,为了实现教师的有效备课,提高备课、上课的质量,结合新课程改革,教师备课必须完成以下要求:
一是掌握好备课的指导思想,即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因材施教、注重差异、体现教师的科学精神和智慧。
二是把握如何备课中的各个环节。三是控制好备课的具体要求。
因此,我们应该加深对有效备课的认识,争取做到首先是“备而能用”。即备课应该备而能用。减少无效备课,“备课”、“上课”不能两张皮,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的教学水平迅速提高。最后是“有利于学”。即让学生觉得快、学得扎实,所有的知识过手,培养能力到位,力争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向课堂要效益。
第三篇:多媒体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方法探讨
多媒体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方法探讨
摘 要: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教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成为教育领域的一次革命。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像为一体,可使静止的图文视听化,复杂的内容简明化,抽象的思维过程可视化,知识发生过程动态化,具有符合幼儿年龄与认知特点的启蒙性和趣味性。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应用
随着多媒体设备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多媒体已经成为幼儿园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给幼儿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制作PPT、VCR、动漫等。利用电脑功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将声音、文字、图像有机结合在一起,为孩子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直观、视听相结合的情境,帮助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有机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调动幼儿认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能优化教学环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两句话都道出了兴趣的重要性,兴趣是幼儿获得知识,扩大眼界,丰富经验的最重要的推动力。幼儿园的幼儿年龄小,兴趣维持的时间明显较短。而多媒体课件通过艳丽的色彩、流动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生动形象的配音以及逼真的音响效果能很快的吸引幼儿的注意,使他们的兴趣达到了最高点。同时,多媒体课件综合运用形、声、色、光的效果,创设各种灵活多变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情境,把幼儿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陶冶幼儿的情操,增强幼儿的认识能力,推对幼儿主动学习。活动中,多媒体课件通过形象的画面、生动的配音,为幼儿构建了通向语言的桥梁,幼儿的学习情绪高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小鸭找朋友”这一活动。
二、让幼儿学习由被动变主动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幼儿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我们传统的教学多采用灌输法,即教师先讲完(故事等),然后提出问题让幼儿来回答,这会让小班的孩子觉得活动枯燥,甚至不想动脑筋想事情。老师一直都处在主导的位置,而幼儿却都是处于被动的地位。如何改变这样的困局,是每位幼儿教师所需亟待深思的问题。如在《寻找彩蛋》的活动中,我制作了一个有隐藏图案的PPT,在故事刚讲起的时候,中间出现的每一个有意思的环节,我都请孩子们自己猜一猜,这个蛋到底藏在哪里,请幼儿到台前拿着鼠标找一找。孩子探秘的心理,促使他们在找到后,会得到极大的满足感,让孩子对活动变得主动,同时让每一个孩子在活动的每一分钟里都充满了好奇与惊喜。再如《鸡妈妈来了》活动中,如果只给孩子们看一些图片的话,他们对母鸡的了解也不会很多。所以我寻找了一段关于母鸡外出散步的视频,让孩子们带着“母鸡是怎么走路的”、“母鸡甩动翅膀的时候是怎么样的”、“母鸡叫起来的时候是怎么样的”等等问题观看视频,满足了孩子们各种需求的同时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有位家长在日记中写道:今天宝宝回来的时候可高兴了,“妈妈、妈妈,今天老师带我们看鸡妈妈了。”我觉得纳闷,学校附近有鸡吗?“宝宝,在哪里看到鸡妈妈了呀?”“妈妈,老师把鸡妈妈带到电视上去了,真好玩,鸡妈妈叫起来和小鸡不一样,它会‘咯咯哒’……”宝宝学着母鸡的叫声叫了起来。看来今天宝宝对鸡妈妈的了解可不少。
三、增强艺术效果,培养幼儿情感
幼儿的情感教育光靠图片,说教是难以洞动出来的来实现的,而在音乐中表现情感尤为突出体现。因为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同时又是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多媒体课件凭借它的视频效果和视听效果有机结合,在音乐中能充分地展现音乐艺术的魅力。激发幼儿情感上的共鸣。不仅能调动幼儿的情感,提高音乐素养,而且能培养幼儿高尚的情操和品格。如:在“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大班组织了一次《感恩母爱》的主题教育,课件中有几处感人的画面,配上《假如爱有天意》的音乐激发幼儿爱妈妈。在汶川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妈妈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用柔弱的身体挡住了一块倒塌的巨石,孩子安然无恙,年轻的妈妈却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失去了生命。妈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艰难地在手机上写下了对孩子最后的爱:“宝贝,妈妈永远爱你”。在音乐声中,教师富有深情地解说,使得孩子泪流满面,因为孩子平时体会不到妈妈的爱,通过图片、音乐、和语言的调动,让幼儿感觉到妈妈的无私,妈妈的伟大,激发幼儿对妈妈的情感,从心底要感恩母爱,关心妈妈,爱护妈妈。
多媒体在幼儿音乐活动中运用而产生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实践证明,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还有助于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幼儿欣赏音乐的能力。多媒体具有形象生动、信息刺激性强、时空宽广等特点,它以形、声、光、色等表现手段对想象无穷的幼儿进行辅助教学,丰富多彩的图像与生动形象的动画给音乐教学注人了趣味和活力,使幼儿在轻松偷悦的气氛中学习与接受知识,使他们爱上音乐,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同时,多媒体技术还给幼儿创造了宽广的想象空间,有利于幼儿发展想象力,有助于培养幼儿独立的音乐领悟力和鉴赏力,让幼儿爱动脑筋,积极思考,乐于提问,不断提高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质量。
多媒体教学在幼儿教育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它不仅解决了幼儿教学形式枯燥的问题,也使一些教学难点、重点问题得以解决。但多媒体教学毕竟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它绝不可以替代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因此,幼儿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要认真分析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多媒体资源,积极探索,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活动服务。
参考文献:
[1]孙青.幼儿园多媒体教学探析[J].科学大众,2009(03).[2]黄文.对幼儿园多媒体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的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07).[3]黄芳.浅谈幼儿园多媒体教学[J].科学大众,2008(12).[4]骆秀曼.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5)
第四篇:多媒体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
浅谈多媒体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心得体会
作者:高江 时间:2011-4-11 14:46:44 来源:高香135 原创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它不仅使课堂教学视听化、形声化,而且使课堂的直观性更加突出。使用多媒体还会使教材„活化”,所以倍受广大师生们的欢迎。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到底有哪些作用呢?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作如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帮助组织教学:
多媒体技术能使课堂教学达到一个“序”化工程。讲课开始使用媒体可以引人入胜;中间穿插媒体能波澜起伏;结尾运用媒体可达到余音不绝的效果。如在讲“蒸腾作用”一节可以这样来组织教学:
在课的开始,利用电教媒体进行导入,可巧设导语,暴露关键,给学生播下悬念的种子。教学中先可以放一段电视剧《少年特工》里小队员在山顶用塑料袋在树枝上取水的片断,配以导语来问:为什么带叶的树枝会有这种“吐水”现象?一下子学生的思维发条被拧紧了,就会主动积极的去思考问题。课的中间可按学生认识的主线和课堂教学顺序加进“枝叶在白天的蒸腾作用”演示实验,同时教师可把自己“讲、做、写、画”的基本功有机地结合起来,给学生一个可接受的立体交叉的信息网,用他们多种感官接受来自各种渠道的外界刺激,强化了记忆。课的结尾可以将“蒸腾作用”过程及意义用动画的方式演示出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留下一个美妙的回忆。
二、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艺术课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在“巧用媒体激发兴趣”这一环节,教师巧妙运用电教媒体,采用故事式、游戏式、猜迷式等教学手段,能活跃课堂气氛,创设思维情境;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智状态,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为学习新知识起到铺垫作用。
例如,我在教学《生活中的声音》一课时,采用了游戏引入,诱发学生学习兴趣。游戏是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通过游戏获得的知识感受最深刻。在教学的开始,我设计了“猜一猜”这一游戏:首先我提问:“老师这里有一个魔盒,里面装了各种声音,小朋友们能猜出是什么声音吗?”这句话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抓住了学生的心,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接着,我让学生闭上眼,开始播放各种自然界的声音,让学生根据声音来猜,并说出是怎么猜出来的。学生情绪高涨,在顺利完成游戏活动后,产生了成功的喜悦。
三、利用动画技术,化静为动,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
遗传规律中等位基因分离和非等位基因之间分离及组合的互不干扰性,属于微观的、动态变化的、且肉眼难以观察,因此是教学难点。运用多媒体动画技术,完全能够模拟原始生殖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彼此分离而分离,又随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组合的动态变化和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通过化静为动,化微观为宏观,化抽象的想象为具体的图像,轻而易举地达到了突破难点、加深理解、方便记忆的教学目的。
四、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
生理学科的特点是细微、动态、抽象。如人体的细胞、血液的流动和尿的生成等。这些均是教学中的难点、重点,但又看不见、摸不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比如,讲血液循环时,过去我用“讲述 版画”的形式讲授,以语言讲述为主,板画为辅,虽然也能强调重点,但缺点是既不真实,也缺乏动感。如果应用多媒体软件来显示这一生理过程,既能真实、艺术地再现心脏的结构和血液流动的动态过程也能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枯燥乏味的生命运动现象变得新颖有趣。在显示之前可设思考题,,让同学带着问题去看。如:心室收缩时,心房处于什么状态?血液为什么没有流回心房?心房收缩时心室处于什么状态?另外,教师可先出示模型,使同学对心脏的形态、大小,各部分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打开显示器,首先展示心脏剖面图。用光点把4个腔进行强化,接着就是瓣膜的强化。血管与4个腔相连,分别用红光和蓝光强化,然后就是心脏搏动和血流方向,说明心脏是动力器官,使学生进一步懂得心脏的重要性,为下节讲体育锻练对心脏的影响奠定基础。另外在显示过程中,可以根据时间放慢速度,边讲边显示。这样学生在形象化、趣味化的接受知识过程中,又得到教师适时、适度的强化,使这一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易于接受。用这种教学方式,85%的同学都能用绘图的方式画出血流的方向,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准确掌握这部分内容。
五、能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教育
在编制多媒体课件过程中,我们通过精心设计每张图片的播放方式,力求与图像内容相一致,给学生美的享受。通过播放豌豆植株、豌豆花彩色照片展示生物自然的美,用计算机制作的动画图片,力求图形科学美观,线条轮廓清晰,色彩柔和,比例适当,前后图像整齐配套,运动轨迹平滑,给学生和谐的美,从而感受生命活动的美;配套音乐选用我国民族乐器古筝演奏的乐曲,引起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自豪感,接受美妙音乐的陶冶。
总之, 多媒体运用了视、听并用的记忆效果,在帮助学生认识与记忆学习材料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优化了我们的教学结构,使我们的生物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将为培养我们的生物科技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第五篇: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因其固有的优势和特色,使其在教学中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发挥了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发挥了多层次,全方位的个体学习环境。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同学生在学习同一教材时学习的速度和接受的程度是不同的。常规教学中,教师面对课堂上众多的学生,往往只能采取折中的办法,把教学对象设定为“中等”程度的学生,其结果是造成“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既影响了后进生的进步,又限制了优等生的发展。虽然教师在课堂上也总是力求减小这种差别,但终因课堂教学的局限而收效甚微。而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却能“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人机对话,真正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全体学生均获得最大的发展。
(二)发挥了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
多媒体运用声、光、电、形、色诸功能,多渠道传递教学信息,具有更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能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和注意,诱发学生在情感上和行为上积极参与,调动了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使学生的认知活动伴随着丰富的情感,愉快的情绪进行。学生的想象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就会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效率增强学习效果。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中,能化抽象的语言文字为生动、富有感染力的形象,通过一些动画形象,如有趣的数字娃娃、聪明活泼的小动物等,以游戏、智慧老人讲故事、游乐晚会等形式,将枯燥抽象的教学寓于游乐情景之中,使科学性与趣味性高度统一,学习内容也变得生动有趣。这时由于学生的精力高度集中,思维高度活跃,教学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发挥了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的作用
多媒体课件能演示图形的变化,模拟实验的过程和思考过程,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静止的知识动态化,把无形的知识化为有形直观的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通过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图像变化,使学生已有经验与概念进行联想组合,建立起抽象思维的观念和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给学生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
(四)发挥了加大练习容量,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往往由于板书、绘图和重复讲解而浪费时间,使学生课上练习少,课外作业负担重。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节约了授课时间,加大了练习容量,并由于其快速反应力强的特点加强了练习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有助于学生实现知识的强化。多媒体教学不仅提供了教学的新思路,而且代以媒体应用于教学,既使知识信息传递快,又可以有效调控教学。实验证明单靠听觉,可获知识的60%,单靠视觉可获知识的10%,而视听并用,可达到86.3%以上;就保持三天左右的记忆率来看,单用听觉是15%,单用视觉是40%,视听觉并用是75%。可见,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不仅大大节省授课时间,而且学生可以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进行深入的分析、综合、比较,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多媒体在教学中应用的必然性
多媒体具有集成性、交互性、控制性的特点,使人通过多个感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采用这种教学手段,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微观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约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它的使用将使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课
堂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同时,学生对信息多元化要求的提高和多媒体带给教学的诸多优越性,使得它在教学中的应用成为必然
(一)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是时代的召唤
在信息化社会里,信息和知识飞速增长,缓慢的文字交流已被快速的语言所代替,这就要求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和观念,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学生对教育教学的要求。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正好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突破原有的课堂教学教师——学生,教材——教参——教辅的狭小圈子,使现代教育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黑板——教科书——学生”的教学模式,使教育教学走向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并具有时代气息。
(二)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是社会的需要 当历史的车轮驶进二十一世纪,我们社会需要的不再是人云亦云的机械人,而是充满着创造精神、富有个性的有活力的人。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但现在有很多知识已无需在一字不漏的背诵了,只要教会学生方法和运用就行了。现今的教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这样才能让他们受益终身,适应社会需要。
(三)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是提升了课堂的活力
传统的教学用枯燥的教学模式去将本来就缺少生动的教育“嚼”得索然无味。一些教师因循守旧、照本宣科带来的教学后果必然是学生由厌恶老师到厌恶学习。但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却让学生兴趣盎然,意犹未尽,并留下深刻印象。这种形式新、声像并茂的多媒体教学将原本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充满生机和活力,因为计算机多媒体本身就千变万化,是个极具动感的世界。那些跳动的小图标、滚动的字表图、闪烁的色彩都具有很大的趣味性,(四)缓解高校课程多,学时少的矛盾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与高校的扩招,课程种类、内容急剧增加,教学学时必须相对压缩,为了在有限课时内使学生获得更丰富,更新颖的知识,又不至于大量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必须改变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运用录像、光碟、计算机等媒体,把枯燥的文字转换为直观形象的、图文并茂的情景交融的有声有色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感觉学习知识,从而进一步加深理解。
三、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
在教育教学中,改变以单一的手段、单纯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传递教学信息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及辩证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计算机多媒体必将呈现出传统教育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我在实习期间,对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做了大量调查。可得出以下结论:
(一)多媒体在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1.手段直观新颖,表现力丰富
兴趣是人的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多媒体可以将文本、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电影、电视等与学习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从而改变了传统学习内容比较单一的特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教学容量大,教学效率高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教师可以事先在计算机上将教育内容、解题过程,甚至试验等设计好,上课时,教师只需点击鼠标,即可将这些内容展示给学生方便快捷。对于拥有一些网络教学设备的学校,教师随时可以从网上获取各种教学信息来补充一些知识。
相比于传统教学方式,它节约了书写时间,增加了教学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的大内容、高效率特点可以适当的加快教学节奏,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接受更大量的信息,更一现的实现教学目的。我在实习期间,对学校计算机多媒
体教学做了大量调查。可得出以下结论: 3.共享性好
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每天都在增加和更新,新技术的发展也使得文字、图片、声音乃至图像在计算机与计算机间传播成为现实。而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多媒体教育网络的建立,将使教学形式在传统教育中发生着巨大变化。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以为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思想的改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它不仅可以使教学更为生动形象,而且使得许多常规方式方法难以表现的教学内容可以容易的表现出来,网络远距离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学的双向性、实用性和交互性。
(二)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不足 1.容易改变教师的主导地位
尽管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有效、先进的教学模式,但它不应该也不能取代教师的主导地位。如果过分的依赖这种教学模式,那么结果将是本末倒置、得不偿失。2.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师生互动关系 课堂教学并不仅仅是为信息的传递,更重要的是为了各种技能的训练。而多媒体教学在这方面提供了更多的现成答案,而缺乏对细致过程的展示。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容易缺乏由教师引导的由浅入深、由具体到复杂、由简单到抽象的思维过程。3.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多媒体教学手段形象生动,然而,许多同学注意的只是音乐和动画,甚至有的同学还要讨论屏幕那些地方怎么好玩,并提醒周围同学注意,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可注意力却分散了。
五、小结
通过实例可以看出多媒体确实弥补了传统教学的诸多不足,给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这就需要每个教师在提高多媒体教学能力,充分利用好学校多媒体设备的同时,继承传统教学的精华,做到优势互补,为社会培养创造型,探索型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