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法律教案

时间:2019-05-12 23:41: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走近法律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走近法律教案》。

第一篇:走近法律教案

昨天老师在刷微博时看到一则消息,说是22年前因涉嫌故意杀人和强奸妇女而判处死刑的的聂树斌案,在其死后的二十多年里,他的家人东奔西走搜集各方证据不断上诉以及真正杀人凶手坦白自己才是真凶的情况下,最高人民法院在昨天宣布聂树斌无罪。听到这则消息你有感触呢?

来你来嗯好,我们的法律不断进步。来你说说,我国是一个依法治国的国家,哎好。

这场长达22年的冤案被翻案,充分说明了我国法律制度的完善与进步。那么法律跟我们有什么关系,什么才算是法律呢?接下来让我们带着问题进入今天的新课——走进法律。接下来老师想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一个人徒手画圆形和正方形,另一个人用老师准备的直尺和圆规画。有没有同学愿意自告奋勇的呢?好你还有你来画画看。

两位同学画的都很认真,那老师想问问同学们这两位同学画的有什么诧异呢?

来你来说说,第一位同学徒手画的,所以画的不是很标准,第二位同学借助了圆规和直尺所以画的很标准。

那这种差异可以用哪句古训概括出来呢?

对,就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我们生活中,规矩就是我们的的社会规则,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重要准则。

那我们身边有哪些规则呢?

老师找了几张图给大家分享一下,这是秩序井然的路口,大家都遵守着交通规则,这是公交车上的先下后上,哎这是我们排队就餐。社会是由人集合而成的,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如果没有规则,大家就会各行其是,社会就会混乱不堪,陷入毫无秩序的冲突之中。所以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十分重要。社会离不开规则。那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身边还有哪些规则呢? 不能乱扔垃圾,对,不乱扔垃圾是一种社会美德。要按时完成作业,是的,这是给我们学生的学生纪律

还有呢,你来说说,开车不能喝酒,嗯对这是交通法规定的是一种法律。

同学们真棒,根据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我们知道了规则主要包括了道德、纪律以及法律三类。那接下来老师要给大家出一个小难题,以下八种规则,哪些属于道德,哪些属于纪律,哪些又属于法律呢。来小组讨论一下,讨论好之后举手回答。

老师看同学们讨论的差不多了,来你来说说看,道德有:3.5.6 那纪律呢是的乡规民约和越位犯规

法律呢哎好民法通则和喝酒开车

通过刚刚的讨论,同学们有没有发现道德、纪律和法律的区别呢? 接下来呀,老师要给大家分享一则案例。

请大家设想后续的情节,上台扮演一下,好你来扮演警察,你来扮演那个官二代。由于你涉嫌一起交通事故,请跟我们回警局协助调查。谁敢动我,你知道我是谁吗,我爸爸可是局长。

就算你爸爸是市长也没用,他也得遵守法律,法律是国家制定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请你配合我的工作,如果不配合我将采取强制手段。这..那好吧我配合你的工作。

那同学们看了刚刚的情景,大家有什么想法吗?思考一下,法律具有哪些特性。

对了,警察说啊如果你不配和我们的工作,警察就会采取强制手段。这说明呀法律具有强制性。

还有呢,是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说明呀我们的法律具有普遍约束性。那我们法律为什么具有普遍约束性呢,没错因为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这就得出了法律的三个特性。

第二篇:走近法律教案

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七课

《走近法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框内容主要讲了我们身边种种规则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其中突显法律在生活中的规范、保护作用。本单元为起始课是后面所学法律知识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正处在青春期的学生,自我意识增强,开始有主见,但往往过激、偏面,缺乏对“规矩”、“法律”准确的心理定位。往往只看到其约束自己的一面,而较少认识“规矩”、“法律”对社会生活秩序正常运行的必要性,从而对其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反感,抵触心态,不能自觉遵规守法,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逐步行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的能力。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重点: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难点:对法律规范、保护作用的理解。

四、设计理念

以宏扬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以激发学生法制观念为目的,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主动式地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自身感悟,内化学生心理品质,强化学生法制观念,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五、教学过程

1、我看规则

(1)导入,揭题。

教师自编顺口溜一首。题目:我好“烦恼”

生活中,好无聊,太多太多的“规矩”,实在使我“烦恼”。你看:

早晨上学带胸卡,晚上按时要回家。见了老师有礼貌,上课不能有迟到。课上不让睡会觉,课下不让胡乱跑。阅览室不能高声叫,考场严禁带小抄。买饭必须要排队,打架斗殴更不许。说话还要讲文明,办事还要讲诚信。在家还要听父母,走路还看红绿灯。一旦触犯国之法,失足便酿千古恨。各种“规矩”数不清,使我天天不开心。

(意图:打油诗,简单、明快、自然、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不乏生动、趣味,不知不觉使枯燥、说教充满活力,极易引起学生共鸣,更有益学生感悟到“规矩”内涵,以此导入,学生倍感真实、自然。)

指导学生阅读引言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2)师生交流:学生通过对课本第86、87两组图片的分析、理解;教材中“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此重点内容,很容易突破。

2、我知规则

(1)教师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提出问题:

<1>在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可分哪几类?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又是什么?

<2>法律与道德,纪律与规则相比较,其三个最为明显的特征是什么?

教师指导学生分学习小组阅读、讨论教材87页内容; 教师提问: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回答得更好、及时予以鼓励。

(2)<1>教师结合教材中三幅图片进行讲解,并适时补充。“今日说法”部分典型案例说明。强调三点:

一是从法律的创制形式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二是从法律的实施看: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三是从适用的范围或对象看:法律具有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指导学生填写教材表格内容

(意图:通过对比,加深对三个方面的再理解,特别是进一步体现法律具有的三个显著特征。)

3、我要规则

(1)、教师讲述〈〈圣经〉〉里的一则故事:绷带与法律 法律如药

有位国王一边为受伤的儿子包扎伤口,一边规劝说:“皇儿啊,只要扎上这条绷带,任你随便玩耍、跑跳,伤口都不会痛,可一旦解去绷带,伤口就会恶化!”

(教师讲解其中含义:人生亦然,其潜伏恶的根源。不过只要遵守法律,就能有效遏止,恶性事件发生。)

(意图:让学生感悟遵规守法十分重要。)

(2)、“假如生活中没有规则”为题,按学习小组围绕此题写一首“打油诗”,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写的又快又好。(意图:以生动而充满新意的表达形式,使学生在情感上得以升华,由对“规则”、法律”陌生反感,上升到我要“规则”,我要“法律”,把遵规守法看作是一种快乐的事。)

(二)生活离不开法律

1、法律规范我

(1)教师提问,引发学生思考: 我为什么必须上学?

我为什么不能旷课、夜不归宿? 我为什么不能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我为什么不能偷阅他人的信件、日记? 我为什么不能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我为什么不能偷窃财物? 我为什么不能进入营业性歌舞厅?

(意图:列举学生身边的事例,易接受、理解,易产生共鸣,能够深切体会到生活中需要法律。)

学生很容易回答上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法律规定禁止做的事的。进而重点让学生回答:假如没有这些规定,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学生充分思考,多角度回答(教师提倡)学生读教材“相关链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法律对人们的规范作用。

(2)教师归纳法律的规范作用有两层内容

第一:从内容上看: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

第二:从作用上看:一方面告诉人们违法就会受到制裁;另一方

面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2、法律保护我

(1)教师设置一组连线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加上阅历进行判断。

台独 《森林法》

杀人抢劫 《大气污染防治法》 乱砍滥伐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超标排放废气 《反分裂国家法》 上学路上被狗咬伤 《刑法》

父母不让我按时入学 《九年义务教育法》 小郑学习受干扰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小叶买了劣质皮鞋 《劳动法》

小静五一期间加班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意图:连线题形象,直观。使枯燥的陈述内容,变得通俗起来。学生易接受,内化,避免说教,更具渗透力。)

(2)教师组织学生完成连线题之后,设问 〈1〉连线题反映了法律具有什么作用? 〈2〉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3)教师小结法律保护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国家生活的保障;

另一方面法律是维护人们合法权益的保障。

3、法驻我心中

意在提升学生对规矩、法律的态度,情感。价值取向,进一步树立起遵规守法的观念。

教师以“法驻我心中”为题。让学生回答学习“走进法律”一框之后的感想收获。教师最后总结:

同学们,遵守法律,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法律就在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法律。一个法盲将会在社会生活中到处碰壁,寸步难行,更谈不上成就什么事业。所以,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行动起来,去关注法律、学习法律、践行法律,争做一名守法、用法、爱法、护法的合格公民。板书设计

走近法律

一、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法律的三个最为明显的特征: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具有强制性

具有普遍约束力

二、生活离不开法律 法律规范我 法律保护我

第三篇:走近法律教案

《走近法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逐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运用典型案例和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自己举例,用具体、生动的事例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尊重规则、尊重法律。情感态度、价值观

1.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

2.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规则的分类。

2.法律的三大特征。3.法律的作用。教学难点

4.法律的三大特征。

三、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已经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包括法律,但也有不少学生认为,在学校里遵守校纪、校规,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因为教师、家长、学校要他遵守所以才遵守,没有真正意识到规则能够帮助人们开展正常的生活。因此必须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一些规则,体会到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并进而了解法律也是一种特殊的规则,从而树立起最基本的法律意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歌曲《泛滥毒药风》 师:同学们知道毒胶囊事件吗? 生答。

师:正如歌词所说,这些商家道德败坏,最终难逃国法的制裁,他们既违背了道德,也触犯了法律。那么,什么是法律,法律与道德、纪律有什么不同,我们的生活能不能没有法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法律。

(二)讲授新课

1、我们身边的规则 活动一:认识规则

学生对比课文86页的两幅图“交通井然有序”和“交通混乱不堪”,讨论回答问题:

1、同样是十字路口为什么出现不一样的现象?

2、交通规则起了什么作用?

3、这个现象对你有什么启示?

左图交通秩序井然,尽管人多车杂,由于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红灯停绿灯行,穿梭有序,结果道路畅通无阻。右图则相反,没有交通规则或人们不遵守交通规则,南来北往的,东行西去的,行人车辆各不相让,其结果是谁都不能顺利通过。交通规则起到了维护道路畅通的作用。

社会生活不能没有规则,社会生活要想有序,就要有规则来约束和指导。

师:那么,什么是规则呢?为什么要有规则呢? 学生看书第86页,回答以上问题。师小结。

活动二:寻找规则

请同学们齐心协力,共同寻找生活中的规则。

师:同学们,在社会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矩、规则有很多种,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类型:即道德、纪律规章和法律。道德是在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的,依靠舆论、习惯和人们的信念来维持和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它力求在人们心中定出准则,如,在公共汽车上主动给抱小孩的妇女和老人让座; 纪律规章是社会的各种组织和团体,根据本单位本团体本组织的利益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要求本单位本团体本组织的成员或者进入一定场合的人们必须遵守的,在局部范围内适用的准则,如,在学校自觉遵守校纪班规;而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普遍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这三种不同的规则相比,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接下来我们主要学习法律区别于其他行为规则的三个显著特征。活动三:走近法律

本环节内容比较难,以老师讲解为主。多媒体辅助。多媒体出示图片,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四幅图,说一说分别体现了法律的哪个特征。师:法律和道德、纪律规章一样,都是社会生活中人们要遵守的准则和规范,那么,三者相比有哪些区别呢?请同学们完成课本第88页的表格。多媒体展示。活动四:感受规则

学生分组完成课本第88页的活动。

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规则,每一种规则相互配合、相互作用,共同创造和维护着良好的社会秩序。而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没有法律是难以想象的。

2、生活离不开法律 活动五:法律规范我

请同学们看教材第88页小郑的案例和第89页,并思考以下问题:(1)舞迷夫妇的行为对吗?为什么?

(2)最后执法部门依照什么规则阻止了舞迷夫妇的行为?(3)假如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4)这个案例,体现了法律什么作用?

师小结:现代社会生活中,没有法律是难以想象的。我国法律作为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它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地表现为,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如果人们违反了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法律既是为人们的提供了一个模式,一个标准或方向,又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有效准绳。活动六:法律保护我 多媒体展示图片思考、讨论并回答:

(1)这些食品和药品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2)如果没有法律的相关规定,情况将会怎样?(3)这主要体现了法律的一种什么作用?

师小结:我们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我们要享受权益,需要法律的保护;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如《刑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护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的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护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学法、守法、用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爱法是我们应取的态度;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是我们应树立的价值标准。多媒体出示板书。教师总结。课堂训练。

第四篇:走近法律教案

走近法律教案

一、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已经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包括法律,但也有不少学生认为,在学校里遵守校纪、校规,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因为教师、家长、学校要他遵守所以才遵守,没有真正意识到规则能够帮助人们开展正常的生活。因此必须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一些规则,体会到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并进而了解法律也是一种特殊的规则,从而树立起最基本的法律意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

三、教学难点

法律的三大特征

四、教学重点

规则的分类、法律的作用

五、教学方式

制作多媒体用于教学;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例,用具体、生动的事例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尊重规则,尊重法律。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请大家阅读一则案例。

有一位父亲因为离婚把怨气发泄在了儿子身上,他经常打骂儿子,有时还不让孩子上学,可他却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还理直气壮地说:“孩子是我的,我有权这样做。”

教师:你是否赞同这位父亲的说法?为什么?

学生1:不赞同,因为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学生2:不赞同,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家庭保护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

学生3:不赞同,因为这位父亲不懂得:未成年人有依法受教育权利,父母不得虐待未成年人,否则要受到法律相应的制裁。他这一说法体现了不懂法、不知法。

教师:是啊,在现实学生活中,一些人对法律的无知和法律观念的淡薄,导致了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因此我们要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的尊严,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律。

(二)新课新学: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板书)

第一框走进法律(板书)

活动

一、“方”“圆”大赛──无规矩不成方圆

教师:请两位同学到黑板前,分别徒手和用尺子、圆规画一个方、一个圆。

教师:同学们观察比较他们的画有什么差异?

学生:第一名同学画得不是很好,因为他是徒手画的,第二位同学画得要好些,因为他用尺子和圆规画得。

教师:这种差异用中国的哪句古训可以说明呢?

学生:无规矩不成方圆

教师:对,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教材第86页上的漫画,并讨论:①同样是十字路口为什么出现不一样的现象?②交通规则起了什么作用?③这个现象对你有什么启示?

学生:左图交通秩序井然,尽管人多车杂,可是由于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红灯停绿灯行,穿梭有序,结果是道路畅通无阻,交通井然有序;右图则刚好相反,没有交通规则或者人们不遵守交通规则,南来的北往的,东行的西去的,行人车辆各不相让,争抢阻塞,其结果是谁都不能顺利地通过。交通规则在这儿起到了维护道路畅通的作用。

教师:我完全同意同学们的观点。交通需要规则,社会生活也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社会生活中,如果没有行为的规矩,人们各行其是,社会生活就会像右图一样混乱不堪,就会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所以,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社会生活要有共同的规则。

第一目:我们身边的规则

教师:什么是社会生活中的规矩呢?社会生活为什么必须要有规矩呢?

学生:社会生活中的规矩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所有社会成员都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社会生活必须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因为,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人们在社会中活动的目的、动机往往各不相同,如果没有行为的规矩,人们各行其是,社会生活就会混乱不堪,就会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所以,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社会生活离不开规矩、规则。

.生活中规则有很多种,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板书)

活动

二、齐心协力

教师:请小组同学齐心协力,共同寻找生活中的规则(同学们从自身经历或直接感受到的有关衣、食、住、行、学习等方面),并想象没有了这些规则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学生1:在学校自觉遵守班规校纪,按时到校,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

学生2:在公共汽车上主动给抱小孩的妇女或老人让座。

学生3:遵守交通法规,不攀折花草树木,不践踏草坪。

学生4:如果没有规则的话,每个人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那么社会就会混乱不堪。

……

教师:由此可见,规则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保障,是自由的前提。

活动三:分门别类

教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回答我们可以发现,调节我们的行为规则有很多种,如:纪律、道德、法律等,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为我们提供行为准则或者行为模式,对我们的行为有规范作用。

大家分析一下,刚才所说的规则哪些属于纪律,哪些属于道德,哪些属于法律。

学生1:给老弱病残孕让座是道德要求。

学生2:按时上课遵守课堂纪律是属于纪律要求。

学生3:遵守交通规则,维护公共场所秩序是法律要求。

教师:道德、纪律、法律这些规则有什么不同?请大家举例说明。

学生1:道德,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力求在人们心中定出准则。

学生2:纪律、规章,按本单位,本团体的需要,定出在局部适用的准则。

教师:那么,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则,与道德、纪律、规章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特征呢?

学生:法律是社会行为规范,与道德、纪律等规则相比较,法律具有最为显著的特征:

.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教师:因而我们说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板书)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87页的三幅图,说说各图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1:第一幅图说明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学生2:第二幅图说明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学生3.:第三幅图说明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活动四:规则比拼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填写教材第88页上的表格。

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社会生活中的规则是多种多样的,没有道德、法律、纪律,将无法支撑一个社会正常运转,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混乱不堪,违法乱纪现象得不到制裁,公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因此,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规则,尤其离不开法律这种规则。

第二目:生活离不开法律

活动五:看“小郑”谈法律

教师:请同学们看教材第88页,小郑的案例,并思考以下问题:

.舞迷夫妇的行为对么?为什么?

2.最后执法部门依照什么规则阻止舞迷夫妇的行为?

3.假如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4.这个案例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

学生1:舞迷夫妇的行为是不对的,因为他们的行为扰乱了他人的生活,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违法了我国法律相关规定。

学生2.:执法部门依照我国有关法律阻止了他们侵权行为。

学生3: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假如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混乱不堪,我们将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事错的,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更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学生4:它体现了法律具有规范作用。

教师: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的表现为,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如果人们违反了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处理,法律既为人们的提供了一个模式,一个标准或方向,又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有效准绳。

、法律具有规范作用{板书}

教师:《刑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做斗争,以保护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的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护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条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育等方面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欧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教师:请大家思考,这些法律条文的规定说明了我国法律有什么作用?

学生: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是国家生活的保障。

教师:正是法律的规范作用使人们知道了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从而约束了舞迷夫妇的错误行为,最终保护了小郑的合法权益。可见,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它不但有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还具有保护人们合法权益的作用。

2、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板书)

活动

六、集体智慧

教师:请同学们看教材第89页中的图画,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1)小叶和小静为什么能够如愿以偿?

(2)如果没有法律的相关规定,情况会如何?

(3)这主要体现了法律的一种什么作用?

学生1:因为我国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劳动法,所以小叶和小静的合法权益才可以得以实现。

学生2:如果没有这方面的规定,他们二人的合法权益就无法得到保障,就会影响社会的稳定。

学生3:这体现了法律具有保护作用。

……

教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讨论回答,我们知道,解决纠纷和制裁犯罪需要通过法律,维护合法权益需要法律的支持。可见,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因此,我们作为21世纪的新一代青少年,要学习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其中,学法、用法、护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爱法是我们应取得态度。

七、板书设计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第一框

走进法律

一、我们身边的规则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2、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二、生活离不开法律

、法律具有规范作用

2、法律具有保护作用

第五篇:走近法律教案

《走近法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众多规则中,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2.能力目标

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教学重点】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对法律规范、保护作用的理解。【教学难点】

法律的三大特征,道德、纪律规章、法律的区别与共同点。【教学方法】

活动式、启发讲授式。【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法一:

出示图片:交通秩序、车祸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1)为什么会发生车祸?(2)交通秩序靠什么维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分析中导入本课。方法二:(备选)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两幅漫画。

讨论:(1)同样是十字路口为什么出现不一样的现象?(2)交通规则起了什么作用?(3)这个现象对你有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在分析学生的答案中,导入本课。【新课教学】 走近法律(板书)

一、我们身边的规则(板书)第一环节:说说自己了解哪些规则

教师提问:在社会生活中,需要各种规则,你了解哪些规则? 学生按照自己所了解的举例说明。

教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需要有正常的秩序。维持正常的秩序,离不开各种各样的规则,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通过分析来了解规则的种类和作用。

第二环节:规则维系着我们的衣食住行 出示图片:三鹿奶粉事件 引出食品安全问题。

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问题。在课堂上汇报交流:

服装安全、食品安全、建筑质量、交通安全的问题,与各种规则密切相关。假如没有这些规则,人们的生活会出现什么问题?

第三环节:比较道德、纪律、规章、法律的共同点和区别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三幅图,说说各图说明了什么问题?

法律是社会行为规范,与道德、纪律等规则相比较,法律具有最为显著的特征:(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完成表格。

①国家立法机关制定 ②在校学生 ③舆论、习惯、信念 ④自然形成 ⑤教育、行政力量 ⑥全国适用 ⑦教育行政机关制定 ⑧普遍适用 ⑨国家强制力

二、生活离不开法律(板书)

第四环节:认识法律的规范和保护作用

教师设置一组连线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连线判断。杀人抢劫 《森林法》 乱砍滥伐 《大气污染防治法》 超标排放废气 《治安管理处罚法》 上学路上被狗咬伤 《刑法》 父母不让我按时入学 《义务教育法》 小郑学习受干扰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小叶买了劣质皮鞋 《劳动法》

小静五一期间加班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教师讲评学生的连线后,根据我国宪法,选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说明法律为人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同时,它还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

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教师讲解法律的保护作用。播放动画:舞迷夫妇 思考以下问题:

(1)舞迷夫妇的行为对吗?为什么?

(2)最后执法部门依照什么规则制止了舞迷夫妇的行为?(3)假如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4)这个案例主要体现了法律哪一方面的作用? 归纳: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播放动画:如愿以偿之小叶 播放动画:如愿以偿之小静 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1)小叶和小静为什么能够如愿以偿?(2)如果没有法律的相关规定,情况会如何?(3)这主要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 归纳:法律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出示图片:依法治国

归纳: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第五环节:明确法律保护的途径 出示图片:解决纠纷 出示图片:制裁违法犯罪

教师启发学生:一是学法、用法、护法;二是爱法。【巩固新课】

从交通方面谈今天这节课的收获:你了解了哪些有关规则、法律方面的知识? 学生回顾并回答。

教师通过多媒体、板书小结或让学生小结本课时主要内容: 1.社会生活没有规则,社会就会混乱不堪。2.法律具有最为显著的特征:(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法律的规范作用:法律为人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同时,它还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4.法律的保护作用: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5.我们应该学法、用法、护法、爱法。

下载走近法律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走近法律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走近法律》公开课教案[精选多篇]

    初一下政治公开课教案 开课时间:2012.5.17 开课班级:初一(1)章节:第七课第一节 课题:走近法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规则的种类;法律是一......

    走近法律教学反思

    本堂课基本上能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完成教学,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但由于从教时间不长,教学经验不足,再加上准备不够充分,本堂课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首先,谈一下本节课的可取之处......

    《走近法律》 教学设计

    《走近法律》 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已经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包括法律,但也有不少学生认为,在学校里遵守校纪、校规,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

    走近法律教学设计

    《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七课 第一框《走进法律》教学设计 农二师八一中学:赵显如 一、 教材分析 本框内容主要讲了我们身边种种规则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其中突显法律在生活......

    《走近法律》教学设计(5篇)

    内蒙古自治区第五批中小学学科带头人评选“教学设计” 科左中旗宝龙山中学 王怀权2013年5月6日 【课题】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一节《走近法律》【教材分析】......

    《走近老师》教案

    《走近老师》 教案 课题:走近老师 授课人:陈喆 授课时间:2016年11月8日 教学目标:1.走近老师的心灵世界,了解教师的职业特点。 2.学会尊重不同风格的老师,发现老师身上值得我们......

    走近中国航天教案

    走近中国航天 活动目标: 1.通过开展走近中国航天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调发学生对航天知识的兴趣,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思考、分析等过程自行设计解......

    走近老师教案

    第六课 走近老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个性,了解老师工作的特点。 2、能力目标:增强与老师的交往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老师、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