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教学设计
《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教学设计
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飞霞
1.相关介绍
所属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属法学学科门类)所属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所属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适用对象:各本科专业学生
2.教学背景
【关于教学内容】
“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对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绪论”之中的一个知识点。“绪论”部分主要是向学生讲清三个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以及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只有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意义),才能打破传统偏见的束缚,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能动性,也才能真正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
【关于教学对象】
大学生一般比较喜欢生动、形象的东西,排斥单纯的说教似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先入为主的偏见。所以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紧密结合社会生活与学生思想认识的实际,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对“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与了解。
3.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从三个视角,即世界、国家和个人视角对“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有一个整体性认知。
4.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在于从第二和第三个视角讲授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而难点在于第三个视角的讲解,即当代大学生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和精神境界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5.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法、启发法
6.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转入低潮发展时期。随之而来的,“马克思主义过时论”、“马克思主义无用论”、“社会主义终结论”的噪声不绝于耳。在我们很多大学生的心中,都不同程度地有一个困惑,那就是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马克思主义?这正是我们今天所要讲授的主题。对于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今天我们将从世界、国家和个人这三个视角把以把握。
【讲授新课】
首先,让我们带着对“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这一问题的思考,欣赏一段小视频:《千年思想家马克思》
●【视频背景材料】新的千年开始之际,英国广播公司(BBC)举办的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评选中,马克思位居爱因斯坦、达尔文、牛顿、康德、尼采等人之前,被评为已过去的千年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西方各国网友投给马克思的票数,远远多于第二名和第三名——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和达尔文。
“BBC”是一家颇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新闻媒体,它们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支持者,马克思却在这一资产阶级喉舌进行的调查中当选为“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耐人寻味。在此次评选活动之后,在英国、德国又进行了三次评选活动。
●1999年在英国第二次路透社评选千年人物活动中,马克思以一分之差位于爱因斯坦之后;2005年第三次英国广播公司评选最伟大的哲学家中,马克思荣登榜首,2005年第四次德国评选最伟大人物活动中,马克思再次荣登榜首。
分析:西方权威媒体的评选活动之结果,说明了什么呢?这充分地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是永葆青春活力的,当今时代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展示: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
第一,是时代的需要。(世界视角)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现在已经160多年了,随着历史的发展,日益深入人心,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它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示例:西方一些学者关于现时代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的论述:
●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在《辩证理性批判》中写道:“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远不是已经枯竭了,它还年轻,几乎还在童年;……它是不可被超越的”。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R·L·海尔布隆纳在《马克思主义:赞成和反对》中写道:“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时代‘需要’的哲学。…………要探索人类发展的前景,就势必要求教于马克思主义。”
●当代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评论家,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教授 特里·伊格尔顿最新著作《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充分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对当今社会的 影响力。
近年来,“马克思热”遍布全欧洲,尤其是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资本论》已成为欧美资本主义社会的畅销书。这都充分地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影响。
以上是我们从世界的角度,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旺盛的生命力,所以学习它,是时代的需要。
我们每个人,不仅生活在一定的时代条件下,也生活在特定的国度里,下面我们将从国家的角度来谈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
第二,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需要。(国家视角)。
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 一个国家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向着什么样的方向前进的总原则,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结局往往关乎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的兴衰成败。
2013年8月19日,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8·19讲话)中特别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并提出“两个巩固”的思想,即“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大家学过历史都知道,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形成和确立并非偶然,而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探寻救国救民真理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马克思主义也因此成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是确保我们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 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但是近年来,在思想文化领域,各种噪音、杂音不断出现,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潮大量涌现,不断地表现着自己的政治诉求,马克思主义存在被边缘化的危险,需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反面例证:苏维埃核心价值的缺失正是苏联演变的意识形态因素,这给予我们深刻的历史警示。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不仅取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硬实力”,还取决于价值理念、精神力量等“软实力”。在当今中国,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关键是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现实生活中,有些大学生的信仰呈现低层化态势,但崇高的信仰、坚定的信念不会自发产生,必须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最新理论的学习。
所以学习马克思主义,从国家视角来说,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需要。
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学习马克思主义,与我们自身的成长密切相关。这就涉及到第三个角度。
第三,是当代大学生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和精神境界的需要。(个人角度)
引用:恩格斯曾经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现在我们提出要建立创新型国家,包括科技的创新、体制的创新、理论的创新等,其中没有理论的创新就不可能有科技与体制的创新。理论的创新需要借助于理论思维能力。但是理论思维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锻炼出来的。锻炼的最好途径就是学习,通过理论的逻辑的思考,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理论思维能力。
结合所教学生是理工科专业学生的实际,提出问题: 想一想:理工科学生需要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吗?
有些同学有一些误解,认为学习自然科学,从事理工科专业的学习可以不要有理论思维能力。
通过展示【小案例:开普勒之长与第谷之短】,让学生明确即使是学习自然科学的人,也少不了理论思维。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专业的时候,都要做很多实验,如何从数次实验的数据中得出一个可靠的结论,是需要借助于理论思维能力的。引用:伟大的自然科学家爱因斯坦就说过:“我们这个时代要求我们首先要解决哲学问题,然后才能解决科学问题。”这里所谓哲学问题,其实就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问题,就涉及到人的理论思维能力培养与锻炼的重要性。
理论思维能力对我们很重要,但是精神境界也同样重要。人的一生都在以生命的方式在实践:人为什么活着,人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为了什么?这不单纯是一个物质追求的问题,更多的包含有对于精神的追求。
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这里的精神,应该就是指精神状态、精神风貌、精神境界等。德国著名的诗人荷尔德林说过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如果你没钱买一盏灯和灯油,如果你除了午夜到鸡鸣这段时间,再没有别的时间可供支配,那么你就必须学习哲学。”在他看来,哲学不是学院中学者们的一门枯燥的学科,不是一种文化精英在哲学沙龙中奢侈的文化消费,他是所有人,即使是连灯与灯油都买不起的穷人,都需要的一种精神的必需品。
通过上节课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在内的极其丰富的思想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留给我们大量文献典籍,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不仅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即使在今天,也当之无愧地称得上是博大精深。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我们可以深刻地感知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力量及马克思、恩格斯自身的人格魅力,有助于我们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和精神境界。
【小结新课】
总之,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于以下三个需要:从世界角度来说,是时代的需要;从国家角度来说,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地位的需要;从个人角度来说,是当代大学生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和精神境界的需要。
7.习题布置
法国思想家雅克·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列举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不能解决的十大祸害。他认为,面对这十大祸害,人们只有求教于马克思主义才能获得正确认识。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适用性。
8.教学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四门必修课之一,它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能不能高质量地开好这门课程,关系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全面实施,关系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的明显改善。相比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其他几门课程来说,“原理”课的教学内容是比较抽象的,尤其对于“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这一主题来说,学生存在较多的疑惑,至少了解得并不是很清楚。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紧密结合学生易感知的材料及其他们的生活与思想实际,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启发法),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技术,力求使“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这部分内容讲解得有血有肉,有信服力。在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我着重考虑了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对“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原因进行多角度讲解。每一个人,当然也包括大学生,都是生活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一定的国度里。正因为如此,教学时,立足于从世界视角、国家视角和个人视角进行全面分析,不是单纯的空对空的来谈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意义。这样,学生更易于理解。
第二,注重考虑学生认知规律来进行教学。大学生一般比较喜欢生动、形象的东西,排斥单纯的说教,在一定程度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先入为主的偏见。所以在教学中,所列的事例尽可能生活化,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有利于在启发式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认识。
第三,注重结合“原理”课的教学目的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案例。在教学中,杜绝把案例引入等同于简单的情景和事实的陈述,片面的求其生动性、形象性而忽略了“原理”课本身的特点和教学目的;也不能为了简单活跃气氛而忽略了“原理”课中基本理论、思想和观点的教育。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展示各种案例,也始终坚持把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放在首要位置,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为落脚点。
当然,教学无止境,上述只是我的一点教学心得,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实践,才能取得更多的进步。
第二篇:《我要向你学习》教学设计
《我要向你学习》教学设计
安乐中心小学猫街完小 三年级 朱明芬
【教学目标】
1、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会有自己的不足。
2、懂得取长补短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3、主动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并学会辨别什么是真正值得学习的。
【重点、难点】
重点:
1、知道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的道理。
2、懂得取长补短的重要意义。
难点:真正地学会取长补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反映几种小动物的图片。
2、学生课前观察自己身边的小伙伴的长处。【教学设计】
一、导入,教师出示课题。
二、教学“骆驼和羊”
1、学生讲述“骆驼和羊”的故事。
2、师:羊和骆驼谁的本领大?学生讨论交流,允许学生脱离图画的意思,根据自己所知道的知识来回答。
3、教师小结:羊和骆驼都有自己的优势,其实其他的动物也是这样。
4、小组交流:老虎、乌龟和兔子的长处和短处各是什么?
5、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动物的长处和短处。
三、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1、师:人比动物聪明多了,我们可以用梯子上树,可以用船过河,但是,我们每个人还是有自己的短处,你知道自己的短处吗?
2、学生思考:填写“我的长处和短处”
3、全班交流,教师注意评价。
四、向榜样学习
1、每个人都难免有自己的短处,认识到了自己的短处后应该怎么办呢?有一个叫项雷的同学,也许会告诉我们答案。
2、学生读故事,小组讨论故事的主题。
3、教师小结:
4、像项雷一样,你发现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吗?教师鼓励学生发现自己品德、行为方面的短处。学生交流。
5、发现了问题,我们也要像项雷一样,勇于改正。那么,项雷是怎发现自己的问题的?学生讨论。
6、用别人的长处和自己作比较,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短处,以他人为榜样,向比自己更好的同学学习,是改正的一个好方法,这就是取长补短。让我们去寻找身边同学的长处。
7、学生完成“活动角”的内容。
五、“取长补短”辨析
1、根据“评议角“的内容进行辨析学习。
2、学生拓展讨论哪些行为作为取长补短是可取或不可取的,在取长补短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的问题。
3、教师拓展小结。
第三篇:tkjqwi为_什么要学习弟子规
、|
!_
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我们一定会拥有幸福的人生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
2006年3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时,发表了《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简称《八荣八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中国圣贤道德教育中的八德“孝、悌、忠、信、礼、仪、廉、耻”八个字代表的内容实际和以上内容基本对应,中国传统文化留传几千年,到现在这个时代何以总书记要发表如此的文章,全国搞如此大的运动?提出搭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目前的社会,我们能够感觉到人心浮躁,听到或看到父子形同陌路,兄弟反目成仇,朋友背信弃义,假货泛滥,缺乏诚信,家庭解体、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等不良社会现象,当然历朝历代都难免有伤风败俗、违法犯罪的案例,并非只发生在当代,但是为什么能让这么多人感到人心不古,世风日下,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所有人的思考和反省,现在的社会问题,只要把“孝、悌、忠、信、礼、仪、廉、耻”这八个道理教好了,落实了,没有一件是不能解决的。
可惜的是,近百年来因为种种原因,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遭到史无前例的破坏,急需挽救和恢复,因为经过几千年的社会实践,证明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确实是维系社会安定和平的强大力量,是使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础。
中国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四大文明目前仅中华文明能维系几千年而未被世界淘汰,无疑是传统文化教育产生的巨大力量。
但是很多人就会说了,中国文化假如好,为什么中国这一百年来这么弱?都把这些不好推给谁?推给中国文化不好,这个就是思考深度不够,没有好好判断。为什么一百多年来列强侵犯我们,让我们吃了这么多苦,原因在哪?孟夫子说:“一个人一定是自我侮辱了,别人才来侮辱你;一个家庭一定是自己要先毁了,人家才乘虚而入;一个国家一定是内部自己纷争,争权夺利,人家看有机可乘,才来打你。”所以中国的弱,不能把责任推给外国,推给列强,要反省一下,我们自己为什么会变成内部这么纷乱?为什么不团结等。
清朝曾经是世界上的强国,历史上有过康乾盛世,它为什么盛?那个时期也是清朝最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每天都讲中国文化,讲经典,当时国家也最强盛,当它不重视中国文化的时候,国家才败下来,因为清朝在中末期的时候出现慈禧太后,慈禧掌权后,听大家讲传统文化时感到浑身不自在,好像每句都在骂她,所以很不高兴,说:“明天不用讲了”这么一不讲,人的思想观念混乱了,不团结了,自私自利,国家弱下来,列强才乘虚而入来攻击,所以根还在自己
曾经有这样的报道:法国巴黎圣母院是个非常庄严肃穆的地方,但是它里面写了一行
中国字“请勿大声喧哗”,这不是中国人伟大,而是提醒中国人不可以再进到那里时大声喧哗;另外一则在美国的珍珠港,垃圾桶上写着“请把垃圾丢在此”;第三个报道是在泰国皇宫,厕所里面写了一行中文字“大小便后请冲厕”。
我们可以来问一个问题,看这篇文章的朋友,您去过法国巴黎吗?您去过美国珍珠港吗?您去过泰国皇宫吗?能去这些地方都是哪些人?有钱,有社会地位,甚至于很多都是去留学的,在社会中都算是比较高层次的,结果高层次的甚至于受过高等教育的,连这些基本的生活规矩都没有学好,学习的次序不能颠倒,先学做人,再学技能,再学做事;现在的教育比较重视的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这些学历很高的人有没有知识?有,有没有技术、技能?有,但是德行则不怎么样。不会做人,就不能说受到过教育,只能是接受过知识技能的传授。
林则徐用他一生的经历写了十件人生很关键的事情,他称为“十无益”,其中两点针对读书的态度,“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另一点是“心高气傲、博学无益”。也都是谈到要先做人再做学问。
在物质文明较发达的今天,古老的东西并不意味着过时,因为真理是永恒的,历久弥新的,中国历史文化保存比较好的地方据说在日本和韩国,我们现在看韩国电视剧许多人感动的一塌糊涂,实际上现在的日本、韩国人他们也是中国文化的受益者。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要学习传统文化,从哪入手?汉武帝在诸子百家里将儒家的教育思想作为国家的教育思想,虽经朝代更迭,但这一思想基本没变,直到近代才有变化,以《论语》为范本修订而成的《弟子规》,是经清朝贾存仁修订并更名,是教育我们做人的基础规范,讲述伦理道德和人生观,强调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的重要性,是国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必读的第一读本,所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应从《弟子规》入手,对我们成年人来说,小时没有机会学习,现在应该是在补课,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现实中很多人成了“房奴”,现在又冒出“孩奴”等,还不知道会出现什么新名词,“房奴”可以说还较正常,可以接受,但是出现“孩奴”说明我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已经认识上有误区,家庭成员尊卑倒置,孩子成了祖宗,实在是有违天伦,一个家庭最重要的事情是教育好孩子,一个国家教育好下一代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否则历史如何延续?教育孩子首先是教她做人,上好学校,考高分不是教育的本质,同时现代人生活的压力多数都比较大,但千万不能因此成了“心奴”,丢失了自我,整天生活在压抑、恼怒之中,生活就失去了意义,通过学习《弟子规》可以纯洁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修养,创造和谐的家园,造福社会;
同样要说明的是,一个快速成长的公司有很多的事情等着大家去做,为什么偏偏把一个看似与公司经营无关的《弟子规》作为员工的重点培训内容,是否是风马牛不相干,不知重点呢?其实不然,中国文化强调人的成长之路应该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立世之根本,个人没有很好的修养、家庭不和睦,怎么能有精力和能力为公司创造价值呢? 时间和实践会证明,我们今天的选择是正确的!
如何学习领会和运用《弟子规》
首先要有虔诚的心态,不要一开始就抱着它是封建糟粕的东西加以拒绝和批判。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就像生长了五千年大树的树干,它的骨干在天地间屹立五千年不倒,但是它每一年都会发出新的枝丫来,每一年的枝丫都是顺应当时的阳光、空气和水源,中国文化的骨干没有变,但是每个朝代都能顺应那个朝代的生活,所谓与时俱进,所以我们要抓住文化的本质,而不是学他的形式,例如古代见到君主要形三跪九叩礼,现在肯定不适用,但是我们要理解这是个礼仪,“礼”是仪式,“敬”才是本质,现在最尊敬的礼是什么?鞠躬,三鞠躬已经是最敬礼,我们学要把本质抓住,重本质不重形式。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伦大道是儒家教学的总纲领、总原则。
中国文化推崇百善孝为先,我们人交往时也经常将是否孝顺作为可否交友的重要标准之一,许多公司也把此作为录用员工的要素之一,因为普遍认为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肯定不会对他人付出真情,不会为公司的发展真心实意地去努力,“父慈子孝”是我们追求的境界,如何教育孩子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父母的言传身教很重要,这儿的父指父母两人,而不仅指父亲,三字经里说“子不教、父之过”也是如此。
“君臣有义”,很多人说现在没有皇帝了,那就没有了君臣关系,这样理解就太狭隘了,现在社会的君臣关系指的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只要有团队就存在这样的关系,在一个团体里处理好“君臣关系”很重要,首先是要君仁,领导着要替下属着想,甚至还要替他的家庭,他的家人着想,当一个领导人有这样的胸襟,这样的仁厚之心,下属一定会感恩他,所以“臣忠”,这个忠是忠于领导人、忠于他的本分、他的职责,忠于他的团体,要做到君仁臣忠,特别是处于公司不同领导阶层的人员需要摆正自己和下属的关系,为人处事首先要以身作则,做到公平合理,如果盛气凌人、自以为是,不尊重下属带来的只能是员工用脚投票,一走了之,影响工作,但是领导者自己还没有意识到错误,把责任推给员工或人力资源部门,是不妥当的,也是不适合做领导的;同样作为下属首先要学会替领导分忧,忠于职守,领导在培养你、培育你,要懂得感恩,特别是对公司老板更要怀感恩之心,当普通员工还在蒙头睡觉时,老板可能正为公司的发展废寝忘食,烦恼、焦虑,所以当一个企业能给员工带来稳定的家庭生活和事业发展平台,有一份功劳绝对要记在老板身上。
所谓“夫妇有别”并不存在轻视或歧视谁,强调在家庭教育等方面夫妻双方各有分工,承担着不同的职责,不论你是“大丈夫”还是“妻管严”,只要家庭和睦,夫妻恩爱,孩子有健全的人格健康成长就是我们追求的;“夫妇”两个字其实已经把如何为人夫、如何为人妇都融入到这两个字里面了;“夫”字含有“扶”的意思,所以为人夫要扶持一个家庭的生计,为人夫要有恩义、情义、还有道义,孝顺父母是尽恩义;让妻儿生活安定在尽情义,教育好孩子是在尽道义;“妇”含有负责的意思,相夫教子并不是封建的东西,强调男女生理、心理等不同而有分工是正常的,经常报道落马的贪官都有一个比较贪婪的妻子,女的没有很好地起到相夫的职责,最后落到家破人亡,悔之晚矣。
“长幼有序”是指兄友弟恭,兄弟这一伦在五伦当中也是非常重要的,陪伴我们最长的亲人是谁?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一般我们的父母年长我们几十岁,会比较早离开我们,兄弟是从小一直陪伴我们到老,而兄弟和睦才能真正让父母安心、放心,所以兄弟姊妹能处好其实就是最好的孝道,人生中有两股力量是不完全求你回馈的,会在你人生过程中时时给我们力量,就是父母和兄弟姐妹,70后以前的人们都可以体会到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父母兄姐的支持,至于我们以后是否能发达,如何回报,他们当时都没有想那么多。
孟子提到人生有三乐,第一乐是“父母俱存,兄弟无故”,当亲人都在的时候要好好珍惜,不然人生会有遗憾,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易经》中有一句很重要的教诲叫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教育我们要有智慧分辨好坏,懂得取舍,懂得交真正的朋友,“朋友有信”,“信”指信用,也指信义,“义”指应尽的本分
儒家文化教育我们平常的思维方法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教育我们待人接物的纲领“言忠信、行笃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弟子规》的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第,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及朱熹《小学》中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篡而成,相当于六篇文言文,因为年代久远,不适合当时的社会状况,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变,编成1080个字的《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其中的“弟子”指每一个人,人“活到老、学到老”,一辈子都在学习,既然都在学习,当然是学生;“规”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懂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所以从字面意思我们就可以理
解《弟子规》就是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造就出历史上很多的盛世,每个盛世都是因为注重学习圣贤教诲,所以才安定昌盛。所以一个家庭也好,一个公司也好,家道能传承,团体能兴旺,都依赖于有道德、有修养的人来完成;
《弟子规》中提到“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指的是不能身体力行孝、弟、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本分,一味死读书,纵然有些知识,也只是增长了自己浮华不实的习气,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如此读书又有何用?
知易行难,我们应该感到很幸运有老祖宗用几千年的智慧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只要身体力行,
第四篇: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呢?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呢?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符合辩证法
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着的过程,所以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恩格斯也说过“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这符合辩证法,所以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符合认识论
认识论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由实践到认识,有个别的,特殊的现象之中总结出一般的,普通的认识论的第二个阶段是由认识到实践,这个过程甚至要比第一个过程重要。马克思主义是根据资本主义的普遍发展规律和国际工人运动的斗争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它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它能够用来指导中国,用来解决中国问题,而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意。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向前推移的,实践永无止境,真理永无止境。马克思主义作为真理,也是要不断发展的,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基本含义之一。
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进行革命,必然会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中找到解决中国革命一系列基本问题的具体答案,也不能简单地套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来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但是,马克思主义只有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其指导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说:“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
3.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的中国共产党,正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要求来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尽管在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上,党内曾经出现过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这两种错误态度,但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方向。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品质所决定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将之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使之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第五篇: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国开电大专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大作业)答案
说明:资料整理于2021年5月31日;为国开电大专科所有专业学员基于网络的终结性考试(大作业)网上考试特定制答案。
试题: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答: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长期探索的历史选择,也是由马克思主义严密的科学体系、鲜明的阶级立场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决定的。大学生只有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才能真正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为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马克思主义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
二、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
马克思主义不仅致力于科学地“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地“改变世界”。170年来,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由科学理论转变为社会实践。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深刻改变着人类历史的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无可辩驳地证明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社会主义具有光明的未来。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的文明进步产生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
三、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持久生命力。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中叶。作为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不但不排斥而且最能够吸收、提炼人类创造的一切科学知识和文明成果,并将其运用于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马克思主义进人中国,既引发了中华文明的深刻变革,也走过了一个逐步中国化的过程。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指导党和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要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就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马克思主义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是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最重要的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准确把握时代发展潮流,以科学的理想信念指引人生前进的道路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