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玉兰》听、评课记录
《广玉兰》听、评课记录
学校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对沈照水执教的《广玉兰》进行了听、评课活动。现将教师们的听、评课记录总结如下:
马瑞华:现在的教学中,多媒体教手段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门学科中,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对优化课堂教学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将语文教学中许多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的内容,难以表述的意境,借助多媒体技术予以再现,就能够达到形象、生动、有趣的效果。在沈老师的课上,他就恰当地运用多媒体,使课堂教学轻松了起来。
李红:我认为,这节课中,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了把教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老师引导学生观看了一个个精彩的画面,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注意力高度集中,看得津津有味。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调动了起来,为上好这堂课打下了基础。其次,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很顺利地突破教学难点。比如:了解各种形态的花时(刚绽放的、盛开的、凋谢的),沈老师就用直观的画面帮助学生来感受各种形态花的特点,使难点不攻自破。多媒体作为辅助语文教学的重要工具,沈老师让它更好地服务了我们的教学,服务了我们的学生,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真正发挥了多媒体手段的效用。
杜志坚:沈老师的《广玉兰》,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教学内容完整,符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特点。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教学过程中,过渡衔接非常的自然,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指导非常到位。整节课,学生读的很充分,而且很投入。实现了教学目标,学生的感悟体会深刻,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成洪举:刚才成老师谈了自己的听课体会。作为一位新教师,当然可以从吴老师身上学到很多,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下面,我建议大家围绕这节课的突出的、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来谈谈自己的看法。第一点,谈谈吴老师这一节语文课中多媒体设备的使用。
王洪山:我认为,为了能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广玉兰的叶片,除了看网页画面外,还可以采集一些实物,在课堂上当场分发,让大家一起来观察这叶片,摸摸叶片,并说说它有什么特点,就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文中的“铁锈色”“短柔毛”“富有光泽”等。实物教学也能让学生走近了课文,让生活与语文融合在了一起。
沈照水:我自己认为在课堂上,学生的朗读还可以再多一些,方式也可以再多样一些。引导学生品读。先整体感知,再细细品味。让学生在读中品味感悟语言,在读中内化积累语言。我重视了孩子学习的自主性,给了他们充分的自主阅读的时间,也非常尊重孩子的独特体验。一切都要放手同学们去做,这一点还是比较好的。在这节课中,我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经过这堂课的教学以及各位老师的评课,我从中指导了自己的不足,需要继续改进的地方,这些都是我应该认真思考总结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认真总结,积累经验,努力做好语文教学工作。
第二篇:听评课记录
九年级语文《我的叔叔于勒》评课稿
一堂渗透了新课程理念的语文课
简评《我的叔叔于勒》一课
贯彻新的语文课程理念,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突出 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正确把握语文的学科特点。
2、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宋老师执教的《我的叔叔于勒》一课中,新的语文课程理念基本上得到了较好的体现。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评:
一、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充分享受文本,并较好地引导学生在情感的生发中提升人格品质。
在这堂课的学习中,老师引导学生紧扣教材,挖掘文本,触摸人物。本节课中,老师先后多次让学生浏览课文,归纳信息。如“看看课文中的人物是怎样评价于勒的?”“看看课文中的人物对于勒的评价先后有什么变化?”“找出众人在知道卖牡蛎的穷水手就是于勒后的不同反应”等要求,都是力求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人物,在情节的起伏中,在形象的塑造中感受经典名篇所蕴涵的艺术魅力。
为了让学生由走进文本到溶入文本,老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学生情感的生发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人格品质。
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及人物形象有了基本的了解后,老师直接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最不喜欢哪个人物?你对哪个人物有好感?”这个教学环节水到渠成,让学生因文生情,再带情入文,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格品质得到了有益的提升。
二、课堂容量饱和,呈现方式丰富多彩,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课堂中,既有对文本内容的深入挖掘,也有文本外的恰当补充;既有对学生口头表达的要求,也有写作训练;既强化文本内容,也培养想象能力;学生各方面的语文素养得到较好的培养。
在课堂推进的过程中,老师先后引用了左拉、莎士比亚、罗兰等人的话来丰富课堂内容。另外,老师还引用了一幅对联: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对对联的欣赏及加横额的练习,都非常有效和巧妙的促进了学生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
三、教师点拨适时适度,鼓励学生开展多种方式的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师生有效互动,课堂气氛和谐。
宋老师的语言精练而优美,既有益营造语文课堂的氛围,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有精巧的点拨与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开展多种方式的学习:个体阅读、小组讨论、角色朗读、写作训练、集体交流等。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老师始终在突出这一理念。从课堂的整体氛围来看,学生的学习与老师的教学都是张弛有度,轻松宜人的。
四、注重了知识落实,并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的实效性体现较好。
课堂上,教师既有对文本整体的把握,同时对重点段落也有深度的分析;既落实知识,又培养能力,体现出很强的教学实效性。
总的看来,谢老师和她的学生们为我们呈献了一堂质量较高的语文课,其中最值得肯定的地方,就在于它很好地渗透了语文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当然,这堂课也有需要加强的地方。作为一篇经典作品,老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还可以进一步创新。教案过于简短,对课堂教学的指导性不太强。
第三篇:听评课记录
《雨后的森林》
一、谈话导入
1、你们喜欢旅游吗?猜猜老师今天要带你们去哪里旅游?
2、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指名读生字、书空笔顺、齐读
2、指名读词语,齐读,男女生赛度。
3、出示课件,现在天气怎么样?教师指导读出高兴的语气。
4、看了森林图片,有什么感受?
5、我们来到森林的草地上,看到了什么?(蘑菇)看到了什么颜色的蘑菇?你看到的蘑菇像什么?书本哪句话表明?结合动作指导读,学生齐读。
6、在草地上你还看到了什么?(七星瓢虫、水珠、蜗牛等)
7、往大树看,你看到什么?(木耳)课本中那个词语说明木耳很多?(爬满)学生示意“爬满”的动作,在结合动作指导读。
8、你还能看到什么?(红果)红果的动作是什么?(枕着)学生示意“枕着”的动作,指导读,齐读,指名读。
9、在葡萄藤上看到了什么?(葡萄)葡萄在雨后是什么样子的?
10、结合动作,齐读课文
三、品德教育
1、森林的物产有很多,能给我们人类的生活提供什么?
2、我们要如何保护森林?
四、小结
板书: 雨后的森林
蘑菇 撑开 小伞
木耳 爬满 老树
红果 枕着 绿叶
葡萄 滴着 水珠 森林是彩色的图画 森林是祖国的宝库
评价:
1、老师在教学新知时循循善诱,让学生学习起来毫不费力。
2、学生上课积极性和参与极高,课堂气氛活跃。
3、老师的语言精练,教学环节过渡自然,过程由浅入深,方法灵活多样。
共同的家
一、图画导入,激发情趣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伙伴。想不想看啊?看,他们是谁?(出示白云、禾苗、小鸟、鱼儿图)
2、这些小家伙可调皮啦!偷偷跑出来玩却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愿意帮它们找到家吗?
3、(出示卡片“家”)同学们再看,这个是什么字呀?你们怎么认识的?
4、谁能帮它找个好朋友?(大家、家庭、家里„„)
5、揭示课题,教师板书。
二、自主读文,认识生字
过渡:它们的家呀,其实就藏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儿歌里,只要你们仔细地看,自由地读读一次课文,用心地想就一定能找到它们的家了。
1、借助拼音读儿歌,把要求认识的字用圈出来。
2、小组互读,把读错的字找出来,互相纠正。
3、检查认读生字、词语。
①课件出示生字:共、同、家、土、禾、苗、地、球、树、林。
词语:蓝天、白云、大海、地球、共同、土地、禾苗、树林 ②开火车认读生字词。③去掉拼音,认读生字词。
4、出示课文,课文一共有几行?有几句话
三、教师引导,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刚才读了好几次课文,跟老师说说通过自己读书,你都知道了什么? 2.师:在读书的过程中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能提出一个问题来吗?(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四、理解感悟,指导朗读(1)蓝天是白云的家。
师:白云的家在哪?我们到白云的家里去好不好?白云的家怎么样啊?指导学生在朗读时一边读一边想,好像看到蓝蓝的天上白白的云在飘,带着喜爱之情去读就能读好了。
生按要求练读。
(2)土地是禾苗的家
师:再请小朋友看大屏幕。(课件欣赏动画:禾苗在土地茁壮成长)师:同学们能像刚才学习那样提出一些问题吗?(预设学生可能会仿照教师提出问题:禾苗的家在哪?,有学生提出后让别的学生回答问题:禾苗的家是土地。)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说土地是禾苗的家吗?(因为土地给禾苗提供了水分和养料,所以禾苗的成长离不开泥土这个温暖的家。)
师:让我们读出种子家的温暖吧。(生读)(3)树林是小鸟的家。
师:谁来按照刚才老师的方法试试第三行?(指名读)(课件欣赏动画——小鸟飞来飞去)师:小鸟在树林里干什么呢?(唱歌、捉虫子)它们心情怎么样?(愉快!)师:看来,小鸟在树林里真快乐呀!让我们用快乐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4)大海是鱼儿的家
师:我们来看看第四行。(课件欣赏动画:鱼儿在大海里游)为什么说大海是鱼儿的家呢?(生答)师:哦,原来鱼儿离开了水,就不能生活,只有在水里,在大海里,它们才能自由自在地生活。所以,大海就是鱼儿的家。
师:一起来试试,读出鱼儿自由自在的感觉吧!(5)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师:由蓝天、土地、树林、大海等就构成了我们共同的家-----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地球!)师: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可幸福啦,同学们就像花园里的花朵,地球上有温暖的阳光,有清新的雨露,有肥沃的土壤,你们感到幸福吗?让我们幸福的说: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师:老师和你们一样,从小就生活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所以老师也想自豪地说一句: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你也想这样说吗?让我们自豪地说: 学生自豪地读: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师: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真是我们的骄傲,让我们再骄傲的说一次: 学生骄傲地读: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师:地球不仅是你的家,他的家,也不光是老师的家,还是千千万万世界各地人们的家。那让我们代表所有生活在地球村的人自豪地说一句: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让我们再一次大声地说: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师:你知道为什么说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了吗?(学生谈论后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3.你们看,(课件出示完整的课文及画面)其实每一行诗的背后都藏着一幅很美的画,只要你用心地去读,去感受,你就会发现这份美。
师:让我们把这首诗美美地读一次,好不好?(4.这首诗可美啦。如果能背下来就更好啦!大家试着背一背好不好? 师:能背的小朋友闭上眼睛,实在不记得了可以看一下大屏幕。生背诵全文
五、巩固提高
(1)师:那小朋友的书包呢?它会是谁的家?(书包是书本的家。)(2)师:那学校呢?它又是谁的家?(学校是学生的家)
(3师:聪明的小朋友们,请再仔细想一想,除了刚才你们所说的内容,你还知道什么是谁的家? 2.课件出示,学生想象说话(课后完成练习)
照样子,说一说 树林是小鸟的家,大海是鱼儿的家。
蓝天是 ﹙ ﹚的家,﹙ ﹚是羊群的家。泥土是﹙ ﹚的家,﹙ ﹚ 是﹙ ﹚的家。
六、总结转新,升华思想
.引导学生谈学习收获,进行思想教育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跟老师说说你学到了什么吗?(学生自由畅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师:动物植物都有家,地球又是我们共同的大家,所以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家,保护美丽的地球,同学们说对不对?
师:我们要怎么爱护我们的地球呢?
师: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就是我们的家.我们要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不要乱砍树木,不乱捕食动物,不污染水源等,那么我们共同的家-----地球就会更美丽!
板书:
2、共同的家
蓝天
(白云)
树林
地球
大海
(小鸟)
共同的家
(鱼儿)
土地
(禾苗)
评价:
1、有效维持课堂常规和学生注意力,关注学生个体需求,解决合作时的困难、矛盾,并引导深化
2、一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比较强。教师范读到位,学生朗读能力得到提高。
3、教师课堂掌控能力非常强。
我在街上识汉字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些地方旅游呢?
2、今天,梁老师带你们去旅游,你们想去吗?
二、图文结合,边旅游边识词。
师:本次旅游我们乘坐汽车去,所以我们要先来到这个地方,这是哪里呢?出示“汽车站”图,学习“汽、站”
1、指名拼读,全班齐读。
2、说说“汽、站”是什么结构的字?
师:请小朋友坐好了,汽车出发了,我们的第一站是这个地方。出示“公园”图,学习“公园”。
1、小老师带读,男女赛读。
2、辨析两组形近字“公”和“工”,“园”和“元”。
3、公园里有游乐场,你最想玩什么?
师:玩了这么久,肚子饿了,老师带你们去吃饭。出示“大饭店”图,认识“饭、店”。
1、指名拼读,小组赛读。
2、“饭”是什么结构?我们来饭店干什么?对,可以组词“吃饭”。
3、“店”是什么结构?引导学生看清“店”里面的“占”字。
4、吃饭前先点菜,哪个小朋友来点?
师:菜很美味可口,小朋友们可以饱餐一顿了,但有个小朋友吃得太多了,肚子难受,怎么办?根据学生的反馈出示“医院”图,认识“医、院”。
1、指名读,同桌互读。
2、说说“医、院”字的结构。
师:这个小朋友打完针后,舒服多了。现在,老师带你们去看电影。出示“电影院”认识“电、影”。
1、指名读,全班齐读,强调“影”是后鼻音。
师:美美地看完一场电影后,有些小朋友想去买些礼物回去送给好朋友。老师也想去,但我没钱了,要先去取钱,去哪取钱呢?出示“银行”图。
2、指名认读,强调“银”是前鼻音。
3、了解银行的作用。
师:有钱了,我们去买东西吧!爱看书的小朋友喜欢去这个地方。出示“书店”图。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师:有些小朋友还想买些别的东西,我们可以来这个地方。出示“商店”图。
1、指名拼读,强调“商”是翘舌音。
2、商店里什么都有,你想买什么? 句子训练:
例:爸爸去书店 买书。我去商店。
去(谁去哪里干什么)
师:东西都买完了,我们准备回家了。司机叔叔和我们约好了,让我们到书店对面的这个地方等他。出示“公司”图。
1、指名认读,同桌互读。
2、了解公司的作用。
师:车来了,我们回家了。谁来回忆一下我们今天一共去了哪些地方?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书店 商店 大饭店 银行 公司 汽车站 公园 医院 电影院
2、指名读,开火车读。
3、去掉拼音,再让学生认读。
4、拍手有节奏地读。
师:今天我们去的这些地方,你们平时和爸爸妈妈逛街时,见过吗?(见过)对,大街上都有这些地方。出示课文插图
1、指名认读插图上的词语。
2、师小结:这些词语都是街上挂的招牌上的词,你们非常聪明,通过看招牌来认识了这些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新的识字方法。板书课题:我在街上识汉字
三、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公”。(出示时,按正确的笔顺在田字格中规范地书写“公字。)
1、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引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
2、指导书写
①摆一摆:学生正确地书空“公”字的笔顺。
②看一看:学生仔细看教师范写“公”字。(教师范写是为了让学生看清笔画在田字格中的正确位置。)③练一练:学生认真书写“公”字。(教师巡视,指导书写,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挑选典型作业。对于书写工整、规范的学生,教师在他的作业本上加盖“小小书法家”的印章。)④用相同的方法学习“中、电”。
四、课外拓展,巩固识字。到大街上识汉字。
1、课件出示:实景录像——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标牌。
2、学生一边看标牌,一边大声地读出自己所认识的汉字。
五、总结方法,鼓励识字。
1.同学们,刚刚我们知道了逛街时还可以边识字的好方法。可是,如果你在街上碰到了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呢?
2.同学们可真有办法!这周星期六日就请爸爸妈妈带我们去逛逛街,识识字好吗?把新认识的字写下来,下周一我们来比比看谁认的字最多,谁就是我们班的“识字大王”!板书:
我在街上识汉字 公 中 电
评价:
1、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教者能够充分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
2、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为学生对新知的探究和整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3、课堂气氛活跃。
洋河小学听评课记录表
时间
班级
一年一班 学科
语文
授课教师
张培香
授课内容
乌鸦喝水
教
学
过
程
1、谈话:出示乌鸦图。同学们,你们认识乌鸦吗?知道它的一些 故事吗?今天我们来认识一只聪明能干的乌鸦,你们愿意吗?
2、活动:出示乌鸦喝水图,引导学生用一句简短的话,说出这幅 图的意思。比一比谁说的最简洁,最准确。3
3、组织学生自由读文,勾画出生字生词,解决字音的问题。
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汇报(多形式读文,反馈自读效果,促进阅读理解。)
4、利用字卡,互相指读生字,适当组词,同学间相互评价,纠正。
5、多形式读文。
6、利用放大的插图或投影片,引导学生根据理解说出每幅图的意思。、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内容。
写字(巩固识字,提高写字水平。)
1、引导学生在“我会写”中,再认生字,交流识字记字方法。如:谜语法、比较法、编顺口溜等。
2、自选生字进行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写字。学生书写展示,组织互相评议。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找、石等。
8、小结。
9、作业。
评 课 记 录 及 建 议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投身语文实践,并在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会读书。其中最关键的是坚持和突出每次读书活动的目的性引导,让学生真正读有所得。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多形式的朗读和读书和评价的结合,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检测和巩固了学生的读书成果,把读书活动落到了实处。
建议:应该采用新颖的形式教会学生写字。
第四篇:听评课记录
《指导朗读的方法》听评课记录
《欢庆》写的是给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处都沉浸在欢乐之中。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枫叶,洁白的鸽子,阵阵的海涛,构成了多么美丽、欢乐、祥和的图画!而要将这么美的画面输送给学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光是口头传授是不够的,低段教学应该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因此程老师注重学生的朗读个性体验,在学生初读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激发学生的想象;学习课文重点突出,能符合二年级小朋友的特点,以读带理解,既不是机械的去理解,而是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来理解。
课堂上注重了学生的读、写、说多方面相结合,训练比较到位;字词学习扎实,方法多样,既能从自主学习入手,又能协作学习。教学重点明确,有主有次,诗歌的句子特别相似,但教师选取了几个典型的句子进行教学,既节约时间,又有了放手让学生自答机会,收放自如。
听程老师上课,很喜欢她的大气、自然、机智,还很有激情,无论是对学生来讲,还是对我们的听课老师来说,都是很好的精神享受。一堂课下来,有些环节的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整节课环节清晰、结构严谨。情境导入——生字教学——品读课文——背诵课文——拓展延伸,各环节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课上始终围绕“读”这一主线,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欣赏、读中积累。在“蓝天飞鸽”这一句的教学中,也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学着鸽子飞一飞,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是在祖国蓝天上空展翅飞翔的白鸽。老师用生动激情的语言感染着学生,把学生带入特定的语境中,再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再一次给学生创造了运用语言的实践平台。
当学生置身于美丽的枫林,聆听着美妙的音乐时,学生对教材由“近”感到“真”,由“真”感到“亲”,从而引发学生的共鸣,这种需要被强烈地激发出来,孩子们快乐地朗读着,表达着。个别读、小组读,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自我需要的活动。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多姿多彩的个性在自由诵读中飞扬,在表达中绽放。
第五篇:听评课记录
Unit1 what’s the matter? 听评课记录
丁章萍
本节课授课教师自然流畅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阅读、分析、思考和讨论。教师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充分考虑了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设计和组织上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很好地完成了本堂课的三个学习目标。
2.本堂课教学重点突出,让学生在活动中把握故事性文章的先后顺序这一阅读策略,使学生学会通过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去梳理文章的脉络。在教学过程中,通过pre-reading , while-reading, post-reading三个环节,有层次地渗透阅读技巧,采用听读法,结合学生活动培养学生阅读技巧。
3.教学形式多样。先以大家熟知的运动员图片轻松导入,简单自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后师生对话,小组讨论等,完成了语言的输入到输出。
4.通过视频分享,让学生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实现了教育学生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这一情感目标。
本堂课虽然达到了教学要求,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教学节奏上显得前松后紧,时间安排不是很恰当;教师语言素质较好,但教学语言还有待丰富,学生的口语水平也有待提高。
总之,课堂是师生共度的一段生命历程,作为老师的我们,更应为此付出努力,让我们的课堂弹奏出更美的生命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