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指导教案(范文)

时间:2019-05-12 23:16: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记叙文阅读指导教案(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记叙文阅读指导教案(范文)》。

第一篇:记叙文阅读指导教案(范文)

2014年年24日 青岛53中 现代记叙文阅读教学研讨 工作室全体成员

一、中考要求:阅读一般记叙文,能把握记叙的要素和线索;理清记叙的顺序;弄清记叙的人称;理解中心和材料的关系,了解详略安排的作用;能对运用的表达方式进行辨析,并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能够从文章内容中体会出作者的态度、观点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知识梳理及阅读指导: 记叙文知识要点:

1、记叙文的“六要素”和贯穿全文的线索:

2、记叙的顺序和记叙的人称:

3、记叙文中心意思的归纳:

4、记叙文中表达方式的辨析 记叙文阅读步骤:

1、阅读全文:运用“六要素”知识,对文章内容、作者思路等有一个全面感知。

2、浏览考题:粗略了解考察内容。

3、再读文章:与题目相关的内容仔细阅读。

4、解决问题:找准答题区域,注意关键句、主旨句、抒情议论段。

5、对考题做进一步审视,并对所做答案进行认定、补充。

三、记叙文答题技巧:

1、仔细审题,把握要领

2、联系旧知,准确作答

3、语言运用,具体分析

4、关注生活,勤于积累(开放性题目)如何赏析诗文中所喜欢的句子:

1、从修辞手法上分析;(修辞的作用)

2、从该句在文中的作用;(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前后照应、画龙点睛„„)

3、从语言风格上(豪放、婉约„„);

4、从用语、遣词准确传神巧妙;

5、从蕴含的哲理,给你的启示。

6、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

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记叙文结尾句子(段)的作用:

1、篇末点题;

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3、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照应标题);

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5、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回味无穷)。开放性题目

考查角度比较灵活;谈看法、读启示、读体验、谈做法等等,内容大多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学习实际密切相关,应该说,每个考生都有的可说,但要说好却不容易。

开放性试题应注意:

①平时一方面要关注生活,注意勤观察、勤思考;另一方面要广泛阅读,开阔视听,不断吸取知识营养。积累较丰富的材料,“谈”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②“谈”时要针对话题,选取适当的角度,具体阐述,避免空泛,“谈”的内容应从原文生发,要中心明确,要表现正确的思想和健康的情感。

第二篇:记叙文写作指导教案

教学设计及反思

记叙文写作指导

教学目标:

1、了解记叙文写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2、学会写较高质量的记叙文。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

一、教师导入

记叙文这种文体,我们是非常熟悉的。记叙文有哪些类型?(写人,写事,写景状物)。这节课我们主要进行写人叙事类记叙文的写作指导。

二、记叙文写作要点:、巧妙的开头引人入胜。

文章的开头可用开门见山式,设置悬念式,高潮展现式,也可引用名言、警句、歌词等。、跌宕的布局令人折服。

同样一篇文章,有人写的精彩,有人写的无味,原因在于精彩者能够巧妙运用写作顺序。同时,为了使文章更加有波澜,吸引人,还要学会运用对比、反衬等手法,注意文章首尾照应,使之浑然一体。这样文章读起来自然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感。、余音绕梁的结尾令人回味。

记叙文的结尾如同“豹尾”,一定要收束有力。同时,适当地运用议论、抒情画龙点睛之笔,深刻挖掘具有时代气息的主题,让人回味无穷,会使文章的中心更突出。

三、根据以上的学习,让学生欣赏一篇例文《答卷 》,学习本文叙事如何生动具体。

让学生明确叙事要生动、具体,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交待清楚记叙的六要素。、对场面要进行观察、描写。

四、开头、结尾训练:、让学生给例文添加开头和结尾。、学生交流。、范文欣赏(开头 结尾)。

五、作文训练

题目:发生在班里的一件事

要求: 1、字数在 600 字以上。.要有适当的议论、抒情。.叙述事件要生动、具体。.书写工整。

课例教研反思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道路上我已经走了很多年了,虽说我们同组的老师经常

听课评课,教学水平也有所提高,但总觉得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还是不高。这次市教研中心组织的课例大教研活动,使我受益匪浅。

在两位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尽管我们看不到时髦、前卫的教学方法,但是学生却学得积极主动,听课老师感觉到亲切轻松。整堂课给人一种清新质朴的感觉,感觉这是两堂实实在在的,没有任何作秀成份的课堂。像以往那种“热闹”的课堂,学生少有收获;只有平实、扎实的课堂才能提高效率。也只有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多给学生自主时间的课堂才是有效的、高效的课堂。这是两位老师的课给我最深的感触。两堂课让我认识到:语文学科重在熏陶,它肩负着思想教育的功能,但这是一个漫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创设课堂情境,选择教学内容,甚至老师的一个眼神、微笑、一个细小的动作对学生将来都可能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利用音画等多媒体手段和教师鼓励、赞许的目光,亲切的笑容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优美的、宽松的、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这方面,刘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如果说这两节课还有什么遗憾,那就是学生对课文的阅读还是少。关于阅读,语文课标里有这样一段阐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我们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并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我认为老师应该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读书机会,不吝啬时间。在读的过程中,注重情感熏陶。老师积极鼓励学生读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读出字里行间流淌着的绵绵情谊,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主题。

第三篇:记叙文阅读指导教案

记叙文阅读

考点: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把握文章的主旨

3、找准文章的线索

4、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

5、把握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6、分析人物形象

7、辨析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8、分析重要句子的含义

9、分析语句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10、赏析记叙文的语言

11、了解记叙的顺序

12、区分写作手法

(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常见问法: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概括文章主要写了几件事 答题思路:

1、分析文章的标题: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

2、分析文章的结尾: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中心。

3、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句式:“通过„(事情),表达(赞扬、抒发)了„的感情(精神、品质)。答题技巧:

1、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的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将标题适当补充一下,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一段难忘经历。

2、要素归纳法: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要素。找出文中的记叙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最后一课》一文的要素:时间是普法战争期间,地点是法国阿尔萨斯省一个乡村学校,人物是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事件是韩麦尔先生给孩子们上最后一堂法语课。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普法战争期间,法国阿尔萨斯省一个乡村学校里,小弗朗士在韩麦尔先生的最后一堂课上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3、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一是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连贯;二是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课文实例:《背影》

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父亲在送行时,攀过月台为我买橘子。答题公式:

答题时一般采用“人+事+结果”的形式,注意要紧紧扣住核心事件来作答,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写出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把握文章的主旨 常见问法:

1、找出最能表现文章主旨的句子。

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文章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答题思路:

1、记叙文的主旨,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我们可以采用下面几种方法把握记叙文的主旨:(1)联系写作背景;

(2)分析文章材料。看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出作者要表达的主旨;(3)抓议论抒情句。

2、把握记叙文主题的方法有:

(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答题技巧:

(1)归纳主旨:

A.要抓住中心人物与核心事件以及作者的感情倾向。B.抓住文章结尾处的议论抒情句。C.掌握公式:

中心思想=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的写作目的(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下面是各类文章表达中心思想的一般句式:

a.本文记叙了----表达了(赞颂了)----精神(品质)(批判了----)(写人、记事类)

b.本文描写了-----抒发了(表达了)---思想感情。(写景、状物类)c.本文通过----故事,说明(告诉)了---道理。(寓言、童话类)

(2)谈感悟及收获:先把握好中心,然后将其升华或深化,或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结合现实谈一谈重要性、必要性等。课文实例:《背影》表现了怎样的主旨?通过对父亲在车站给儿子送行的描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热爱和儿子对父亲的百般怀念。答题公式:

中心思想=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的写作目的(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即:通过描写----歌颂、赞美,批判、讽刺-----或表达了作者------感情;蕴含了-----哲理。

(三)找准文章线索 常见问法:

1、这篇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2、本文以-----为题目有何作用?

3、某事物为什么在文中反复出现? 答题思路:

线索的选定取决于主题表达的需要及其全局的构思的配合。

(1)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如《我的母亲》一文的第二部分就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记叙了母亲勤劳而伟大的一生。

(2)以空间的变换为线索。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文章题目“从-----到------”就可以看出文章说写之人,所叙之事是以地点的转移来组织材料的,像这样以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转移为线索来写出人物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很多,文中人物活动的空间很大,地点的转换具体而明显,至少变换的地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3)以人物为线索。如《最后一课》以“我”(小弗朗士)的见闻感受为线索。(4)以一事为线索。如《皇帝的新装》一文情节发展的线索是皇帝“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这一中心事件。

(5)以一物为线索。“一物”:一事指作品中说描绘的具体的物。如《紫藤萝瀑布》一文的情节是围绕“紫藤萝瀑布”展开的,“紫藤萝瀑布”在文章结构、实现主题、塑造人物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紫藤萝瀑布”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6)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阿长与山海经》中以“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为线索。《济南的冬天》中以“我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为线索。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文章线索的作用: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结构严谨、浑然一体。课文实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线索。问题中“从----到----”是一种表示空间转换的词语,文章也以此分为两部分。所以本文的线索应是作者生活环境的变化。

答题公式:文章以---为线索,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四)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 常见问法:

1、文章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

2、找出文中的过渡句?

3、文中某一句话,和哪里相照应? 答题思路:

记叙文常用的层次(部分)划分方法有以下几种:(1)按时空转移划分。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按时空转移分为两部分内容。(2)按人物出场情况划分。例如:《最后一课》a上课前;b上课时师生;c下课后。(3)按事件的发展变化划分。例如:《散步》分为a散步、b分歧、c统一三部分。

(4)按画面变化划分。(多用于散文)例如:《春》盼春---绘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赞春。(5)按作者感情变化划分。例如:《我的叔叔于勒》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紫藤萝瀑布》赏花—忆花—悟花。

(6)按逻辑关系划分(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课文实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结构分析: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阅读抓住地点的变化可将全文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8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第二部分(9—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经历。

答题公式:按时空转移划分,按人物出场情况划分,按事件的发展变化划分,按画面变化划分,按作者感情变化划分等。

(五)把握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常见问法:

1、某个题目的含义是什么?

2、本文以----为题目有何表达效果?

3、给文章加题目或换题目。答题思路:

标题含义:可能会有表层义和深层义,要注意联系文章中心。(1)指出修辞,抓住特征,说明作用;

(2)联系中心,需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分析;(3)挖掘表层、深层含义。题目的作用:

(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走一步,再走一步》;(2)充当文章线索《背影》;

(3)充当文眼;揭示文章中心(突出主题)《童趣》;

(4)新颖、设悬念、引发读者的注意和阅读兴趣等《变色龙》;(5)引发读者思考;

(6)作者思想感情的触发点《紫藤萝瀑布》《背影》 课文实例:

《爸爸的花落了》题目的含义:

一方面写爸爸养的花凋落了;另一方面暗示爸爸也离开了人世。

题目的作用:拟题巧妙新颖,一语双关,耐人寻味,概括了文章的中心意思。答题公式:标题含义:表层义是---深层义是----,要注意联系文章的中心。《爸爸的花落了》标题作用:作为文章的线索;或象征人物的形象或精神;揭示文章中心或概括文章内容;新颖独特,吸引读者。

(六)分析人物形象 常见问题:

1、文中某某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2、结合全文分析某某的形象。答题思路:记叙文是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文章。中心思想主要靠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来体现。在概括人物形象时要注意结合文中的具体内容,学会从事件中提炼人物的性格特点;一定要概括全面,因为人物的性格特点往往是多方面的,在文中也会表现为多面性;另外不要忽略了人物的基本特点,例如家境、职业、外貌等。应注意:

(1)主人公做了哪些事,从这些中提炼人物的基本性格特点;

(2)抓住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认真分析归纳其心态。(3)注意侧面描写,其中常包蕴着作者的感情倾向,为主人公性格定位起重要作用。(4)结合人物的年龄、身份、地位等加以分析。答题技巧:

(1)抓住主要事件,主人公做了哪些事,这些事件表现主人公怎样的品质;(2)从原文中找出关键词语 课文实例:

《皇帝的新装》人物形象分析

皇帝:是一个昏庸、虚伪、愚蠢、胆怯、自欺欺人的人。

“诚实的”老大臣、“诚实的”官员:自私、虚伪、愚蠢、胆怯、自欺欺人。他们共同的特征是自私、虚伪、愚蠢和欺骗。作者抓住了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注意了他们年龄、身份、地位的不同,准确、传神地描写了人物的神态、语言、行动、特别是人物心理,表现了每个人物的异与同。答题公式:

----是一个----(性格品质)的人(身份)

(七)辨析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常见问法:

1、文中有哪些环境描写?

2、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题思路: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种。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社会环境描写: 例:《最后一课》中,描写“普鲁士兵操练”“布告牌”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普法战争中法国沦陷,并设置了悬念,布告牌上到底写了些什么,为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做好铺垫。自然环境描写: 例:(1)烘托(表现)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为下文买下伏笔(做铺垫,反衬----)例:《羚羊木雕》“我一个人慢慢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烘托了我内心的凄凉。

(2)设置了----的背景,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例:《最后一课》中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婉转的唱歌——环境衬托,烘托人物的性格,从侧面写出小弗朗士的贪玩。(3)深化主题,与开头形成照应,使文章生动、形象、细腻,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感染力等。例:河北中考《小扇轻摇的时光》中:选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其表达作用是什么?——景物(环境)描写;交代了人物活动的场景,渲染了农村夏夜安适恬静的气氛,烘托“我”轻松闲适的心情。(4)用景物衬托所歌咏的对象的特征,揭示环境的象征意义。例:《仰望一棵树的姿势》第二段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解析:描写高原贫瘠、荒芜、狂风呼啸的恶劣环境,为下文描写小树做铺垫,衬托小树的坚强 课文实例:《走一步,再走一步》环境描写: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暮色开始四合。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些环境描写,写出了时间的推移,天已经很晚,渲染了一种荒凉冷落的气氛,烘托了我孤独恐惧的心情。答题公式:

环境描写的作用:

交代自然环境特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暗示背景;为下文埋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感染力。与-----照应;升华主题;烘托人物的精神品质。最常见的作用:

景物(环境)描写交代了人物活动的----场景,渲染了----的气氛,烘托出----的心情。

(八)分析句子的含义 常见问法:

1、结合全文,谈谈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2、请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答题思路:

文章重点句子一般指这么几种:

a.用做文章标题的句子;b.有深层含义的句子(通常与中心有关)c.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d.过渡句;e.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句;f.景物描写句(见景物描写的作用);g.人物描写句(见塑造人物的手法及作用)。基本答题技巧:

A.抓主干的同时,注意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因为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显示着句子的内涵;

B.抓关键词语,如强有力的动词,富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以及一些特殊的副词; C.根据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的特征、功能,分析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D.抓住中心来理解句意,因为任何一个重要句子都与中心有着密切的联系;E.结合社会背景来理解句意,因为社会背景与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目的有密切联系;

F.从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比如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的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G.结合文章中某一信息点,概括回答“为什么”。解题思路:

这类题侧重答原因,可以遵循直接原因——深层原因这个思路,其中深层原因要结合主题分析。理解句子含义,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到深层含义。双关句解说双关语义;比喻句还原修辞本意;哲理句解析蕴含的哲理;深奥难懂句抓关键词,结合上下文,化难为易。例:重庆市中考《为我唱首歌吧----》地15小题:如何理解“它们是她曾经听到的最美的也是最后的声音”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

解析:“最美的声音”是因为这声音是欢乐的声音,生命的声音,给人力量的声音。“最后的声音”是因为伊丽莎白已失去听力,六个同伴已长眠地下。课文实例: 《散步》:你如何理解文章末尾“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含义?

这句话寓意深刻。它不仅突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含蓄地写出了“我”——一个站在生命之链连接点上的中年人——对生命和社会的责任。体现了家庭责任感,或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答题公式:首先要提取句中关键词语,分析运用这些词语的目的及达到的效果,联系文章写作的背景,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

(九)分析语句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常见问法:

1、某个段落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某个段落可否删去,为什么?

3、说说某个语句在文中的作用。答题思路:

分析语句在文中的作用。结合上下文,一看结构,二看内容,强调人物与主旨的关系,三看语言特点。

(1)结构上的作用:在开头:常设悬念埋伏笔做铺垫、引出下文、点题、总领全文等。在中间: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总结上文,照应开头等。在结尾:呼应开头、照应前文。总结全文,扣题等。

(2)内容上的作用:在开头,常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交代环境背景;在中间,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或人物形象;在结尾,常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3)语言上的作用:结合修辞与句式分析。例:《背影》首句“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有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开篇点题,表达对父亲的思念,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又提示全文内容核心,突出背影,使读者产生悬念)课文实例:《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中:“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南京拒绝合平,都很泄气。”在文中有何作用?(分析了人民解放军取胜的原因。一方面突出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强,另一方面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拒签合平协定的反动本质及其军队没有斗志的军情。这样写增强了这篇新闻的思想性)

答题公式:分析语句在文中的作用:结合上下文,一看结构,二看内容,三看语言特点。

(十)赏析记叙文的语言 常见问法:

1、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揣摩文中词语的表达效果。

3、品评加点词语作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4、试比较下列两个句子,你觉得那句好?请说明理由。答题思路: 首先要了解赏析对象的特点,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用语、遣词是否准确传神巧妙;

2.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3.从什么角度描写,如听、嗅、味、触觉等;

4.含义是否深刻,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然后结合具体语境,指出其特定作用(即表达效果).具体思路:

a.解释词语的含义

b.运用某种修辞,体现词语的生动性;

c.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2)拟人:(使事物具有人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形象生动贴切地写出了----(3)夸张:突出事物的----特征;(4)排比:增强语势。使句式整齐,读起来节奏感强;(5)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6)设问: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思考,使句式富于变化;(7)反问:加强语气,发人深省;

(8)反复:强调突出。做题原则是: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答题公式:-----等词用得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动作或形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去写),表现了人物----的感情。例:《背影》“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攀”“缩”等动词写出了父亲爬月台,过铁道时的艰难,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课文实例:《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句中词语“偷偷地”和“钻”有什么妙处?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答题公式:本意+语境义;是否用修辞;感情色彩是否变化;化抽象为具体,生动传神;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作者)----思想感情;突出强调-----

(十一)了解记叙的顺序 常见问法:

1、文章运用了那种写作顺序?

2、文章插入某一内容有何作用?

答题思路:记叙的顺序一般有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等。

顺叙:是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写,是最基本的叙述方法。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散步》。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件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例:《背影》。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情节或人物描写起补充、衬托的作用。

例:《羚羊木雕》中在爸爸妈妈逼自己向万芳同学要回“羚羊木雕”时。插入了自己与万芳同学的相处,写出了两人之间的友情。补叙:对全文情节进行必要的补充。例:《智取生辰纲》中结尾补充交代八位好汉的用药过程,突出吴用等人的足智多谋,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点明了题目。答题技巧(公式):(1)倒叙——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吸引读者。如:《背影》(2)插叙、补叙——使文章情节更完整,对有关人物、情节或背景作补充交待。如:《羚羊木雕》。

课文实例: 《羚羊木雕》文中在爸爸妈妈逼自己向万芳同学要回“羚羊木雕”时。插入了自己与万芳同学的相处,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万芳是一个仗义的孩子,写出了两人之间纯真的友情,表现了自己的为难心情)

(十二)区分写作手法 常见问法:

1、文章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2、文章某一情节的设置有何作用? 答题思路:

1、写作手法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常见手法:整篇文章: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象征、以小见大、借物喻人、欲扬先抑。局部段落:对比、衬托、设悬念、动静结合、伏笔和铺垫、多角度多感官。

2、常见写作手法的作用:

(1)象征: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如:《行道树》

(2)衬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例如:《爱莲说》以菊、牡丹衬莲的高洁品格。《孤独之旅》以杜雍和的孤独衬杜小康的孤独;以鸭群的孤独衬杜小康的孤独恐惧。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面作比较。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的----特征。

(4)借景抒情: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5)先抑后扬: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如《蝉》。(6)侧面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使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精炼。直接和间接相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如:《口技》。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前后照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9)联想: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象: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11)以小见大:如:《最后一课》。(12)卒章显志: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散步》。课文实例: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文章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济南冬天的特点是“温晴”。写温晴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采用对比方式。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晴作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美它是个“宝地”。答题公式:运用了---写法,-----地写出了-----内容,表达了作者----情感。

第四篇:记叙文写作指导教案

记叙文写作指导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记叙文写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2、掌握记叙文写作的技巧。教

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

一、教师导入

人们常说:“文无定法”,此话并不错。然而,交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写作知识,并有步骤的进行训练,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很有必要的。记叙文这种文体,是我们经常写作的。这节课我们主要进行记叙文的写作指导。

二、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写作记叙文首先要了解记叙文应具有的特质,在把握记叙文特质的基础上再去精巧的构思内容。

首先要体现“记叙”性质。

即记人或叙事。记人或叙事,二者必居其一,但又不能以此否定另一面,因为人与事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塑造须得以事情为依托,事情的过程又得靠人这一行为主体来推动;当然,人可以是“虚拟化”的人,譬如动物、自然物或想象物等。所以,是否是合格的记叙文,就要看它是否塑造了一个完整的人物或叙述了一个完整的事情。

其次要强化“背景”和细节的设置。

记叙文中,人物的活动不是单一的几个动作、几句话语,事情的叙述也不宜直来直去,不然,文章就会显得平板,行文缺乏波澜。好的记叙文,人物活动、情节展开必然是建立在一定的背景之下,这背景,就是我们平时强调的环境;强化“背景”设置,就是强化环境描写。可以说,好的环境描写不仅能渲染人事氛围,增强文字的情感色彩,而且使行文富有曲折的美感。同样,人物活动,情节推进,也离不开细节,尤其是人物的性格思想,往往就是靠几个细节来完成的。因此,强化典型的细节也非常必要。

再次要挖掘典型意义。记叙文,记人或叙事是基础,但所写的人或事又必须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作者通过文中的人或事传达某种情感或思考,这就是人事的典型意义。很多记叙文,读后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更难说打动人心,很大程度上是没有挖掘出人与事中的典型意义。

最后要突出中心。

记叙文的写作必须围绕中心叙事,因为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它贯穿全篇的始终。动笔之前,要先确立中心思想,然后围绕中心思想选择组织材料,文章的每一段、每一节都应紧扣中心。

(二)学习技巧

记叙文的写作有很多的技巧,本节课我们从开头和结尾,中间写作内容构思,写作手法等方面来学习。

1、凤头豹尾法

“凤头”就是要求文章的开篇要漂亮,能吸引读者的目光。

开篇要新颖,使用一些不新鲜的开头,即使不令人厌倦,也不会引起读者多大的阅读兴趣。开篇要简洁明快,不能拖泥带水,长篇大论,半天说不到正题上。

开篇的方法有:可以设置悬念,吊起人们的胃口;可以单刀直入,切入正题;可以运用修辞格,营造一种氛围;可以抒情开篇,拔动读者的心弦;可以引用名言,显得精炼又深刻。无论哪种方式,都应力避矫情、堆砌、言之无物。

作文的结尾也是一道重要的“工序”。写得不好,会使文章结构松弛,黯然失色;写得好,会使文章浑然天成,大添异彩。结尾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一是启迪人心的结尾。在结尾处写出肺腑之言,或充满激情地呼吁,或给人富有哲理的启迪。二是诗情画意的结尾。在结尾处展开想像,用描写的手法向读者展示一幅优美的图画,或用名言抒写自己的情怀。三是促膝谈心式的结尾。在结尾处,告诉读者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对生活的感悟,语言要力求亲切感人,朴实自然。四是照应开头的结尾。这种结尾,结构圆合,因为前后呼应,常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2、冰糖葫芦法 在作文的谋篇布局阶段,如能找到一个贯穿全文的线索(小竹棒),那么众多的材料(葫芦)就能很快串连成章。这种方法之所以快速,是因为构思时思维具有单一性的特点,只要找到能贯穿全文的“小竹棒”,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不需要多层次、多角度思维,就能把全文的布局安排好。文章的线索种类有很多,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一是以时空为线索。

就是按事件发生时间的先后和空间转移次序,或以时间、空间交错转换作为线索。如孙犁的《荷花淀》就是按时间与空间的先后顺序来安排线索的。

二是以问题为线索。指按事物的不同内容或问题的不同性质为顺序来安排线索。

三是以因果为线索。按事件发展的因果关系安排线索。或前因后果或前果后因。如鲁迅的小说《药》写华家小栓因痨病得不到正确冶疗难免一死的结果。从深层看,写夏瑜等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由于没能发动群众,得不到群众的支持之因,而导致牺牲失败为其结果。这是双层因果关系的层次安排线索。

四是以情感认识为线索,按作者对人物事件的情感走向或认识发展为线索来组织叙事写人。杨朔的《荔枝蜜》是很典型的按作者情感和认识线索来叙事的。

那么如何确定文章的线索呢?

一要能联系文章各部分,即线索能完满地表达主旨,忠实地传达作者意图,把组织材料和表达主题统一起来。二要选用使用起来顺手,不牵强的线索,能把不易联结的材料勾联起来,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三要选择能有始有终的线索。

3、曲径通幽

杨朔的散文《荔枝蜜》意在由蜜蜂而赞颂劳动人民的崇高品质,并表达自己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意愿。但文章并没有直接道出这一主题,而是通过展示作者对蜜蜂思想感情的变化,曲折有致地表达了主题。作者开头写自己对蜜蜂在感情上“疙疙瘩瘩”,接着写自己因吃了荔枝蜜而“想去看蜜蜂”,然后又写了蜜蜂的辛勤劳动与养蜂人的介绍。文章结尾写作者做梦“变成一只小蜜蜂”。由此可见,“曲径通幽”是曲折委婉地逐步显现主题的谋篇手法。在用这一方法时要注意:“曲径”是手段,“通幽”是目的,手段要为目的服务。二是行文的曲折应适当有度,不要为曲折而曲折。

4、抑扬生变法

所谓“抑扬生变法”,就是指在文章中对所写之物,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陡然一转,或褒扬抬高,或贬低否定的一种艺术手法。运用这种方法来构思写作,往往可以使文章波澜陡起,摇曳多姿,从而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

例如《琐忆》一文,文章旨在通过对有关鲁迅关怀青年的几件小事记叙,歌颂鲁迅的伟大人格。然而在文章的开头,作者却写了自己“不敢去接近他”,因为之前作者道听途说了许多关于鲁迅的议论,如“鲁迅多疑”、“世故”、“脾气大”、“爱骂人”、“睚眦必报”、“不容易接近”等等。然后笔锋一转,开始记叙自己与鲁迅交往的几件事。通过这几件事,作者得出的结论正好与道听途说的相反,鲁迅恰恰是一个心胸广阔、人格伟大的人物,他对青年无限关心和爱护,对敌人无限仇恨,他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正是他人格的体现。文章采取这种“欲扬先抑”的叙述方法,既更好地凸现和歌颂了鲁迅的伟大人格,又增添了文章的波澜,使文章摇曳多姿。

在正确运用抑扬生变法应注意两点:一是要从整体上着眼,安排好轻重、主次、详略。不论欲扬先抑,还是欲抑先扬,所“欲”都是目的,所“先”都是手段。前者抑是为了扬,重点在扬;后者扬是为了抑,重点在抑。切不可详略不分,平均用墨,更不能轻重例置,喧宾夺主。二是要掌握好“度”和转换的自然。过了一定的“度”,就可能失实或有悖于事理而影响表达效果。转换不自然,就可能虚假而不能令人信服。所以万万不可掉以轻心,草率从事。

5、烘托艺术

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人或事物,又称“衬托法”。衬托,也叫映衬。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意思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衬托,可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就是用类似的事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主要事物。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用冷风寒水来衬托壮士此行的悲壮。反衬,就是利用同主要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有声衬无声。

(三)写作中注意事项 学会了以上方法,我们还要掌握写作中的注意事项。

1、结构文章要有一个统率全文的线索。线索把文章中的所有内容组合起来,使文章形成一个有机的集体。

2、要有记叙文的特点,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充分体现出来,一篇优秀的文章应该有一定的深度,这个深度靠议论、抒情来得以落实。记叙是记叙文中的主要表达方式,议论、抒情在记叙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升华,起到点明主旨的作用。在记叙文中,往往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使文章更具有文学艺术感染力。

3、要综合调动多种写作技法,从形象的刻画,到语言的使用都要体现出一定的文学表现技巧来。

三、作文训练

题目:发生在班里的一件事

要求: 1、字数在 600 字以上。

.要有适当的议论、抒情。

.叙述事件要生动、具体。

.书写工整。

第五篇:[记叙文写作指导教案之一]

[记叙文写作指导教案之一]

立意与选材

教学目标:

1、明白立意与选材的要求;

2、学会立意与选材的方法。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景

写作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又是中考的“半壁江山”。而我们学生最感头痛的就是写作文。大家平时写作后,老师常常会评论同学们的文章说:“立意不高”,“偏题了”,“材料与中心不符”等。同学们拿到一个作文题,也常感不知该确定什么中心,选择什么材料。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下记叙文的“立意与选材”的问题。

二、立意与选材的含义及关系

1、何谓立意?

人们常说“文以意为主”、“文以载道”,这一“意”或“道”就是文章中心。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是写好文章的关键。凡是好文章,无一不是在立意上下功夫的。因为文章的中心思想,就如文章的灵魂,它统领全文,贯穿首尾。

2、何谓选材?

选材,就是选择典型材料,来表现中心。

文章是通过材料来立意的,材料要为中心服务。如果所选材料不能表现中心,也就是立意不正确,不管它如何精彩,写成的文章最终只能是一篇各种材料的大杂烩。

3、两者关系

立意,是记叙文的灵魂,而材料则是构成文章的骨肉。两者是灵魂与骨肉的关系,互相依存,密不可分。

那么,立意与选材有哪些要求呢?

请同学们读下列所示的立意与选材,谈谈你的看法:

例:人生难免有离别。离别是一种难舍的情绪,总是那样令人伤感、令人回味。请你以《送别》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A、材料:每天早上我去上学,妈妈都送我出家门。

立意:表现妈妈对我的关心。

B、材料:我的一个亲人或朋友将要到远方去,我到车站送他。

立意:表现出亲人或朋友之间真挚难舍的感情。

C、材料:我的一个好友因犯罪去伏法,我为他送别。

立意:表现好友的后悔和对我的教育。

D、材料:我去远方读书,临行时我心爱的小狗送了我一段又一段路。

立意:表现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情。

E、材料:我爷爷死了,在下葬时,我为他送别,忆起过去种种情景。

立意:表现亲人之间的“死别”悲情。

学生自由发言评价(2—3人)教师小结:

A、答案不太正确,审题不清,作者没有领会题目的真正含义。

B、答案正确,但是选材、立意太普通,缺乏新意,多数人会这样写。

C、答案较深刻,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D、答案较新颖,一般人不会想到。

E、答案虽平常,但写得好,容易写出真情,打动人心。

三、立意与选材的要求:

根据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

1、立意的要求:①要正确②要新颖

2、材料的要求:①切合中心(准)②富有新意(新)③真情实感(真)

④小事入笔(小)

立意要力求正确,不正确的“意”是站不住脚的。

例:我们有些同学常常这样立意:

①“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错误)

②“我们应该尽量帮助别人,这样你有困难时,别人才会帮助你。”(功利)

③“我们一定要努力学好文化知识,以便将来能找到轻松的工作,过上舒适的日子。”(自私)

④“天下乌鸦一般黑,这个社会上没有一个好干部,全是坏东西。”(偏激)

立意要求新颖,要紧扣时代脉搏,力求新的角度,独到的见解。富有新意的材料往往就有新颖的立意。

例:一位学生写自己精心呵护水仙花,最后终于开出了花朵,文后立意:“梅花香自苦寒来。”是啊,没有耕耘,哪有收获?没有汗水的付出,哪有水仙花的馨香啊!

事情很小,但有真情实感,立意新颖,有深度。

那么,我们该怎样去立意选材呢?

四、立意、选材的方法:

多角度多层面

1、审题

2、联想选材

3、聚合立意

发散思维比较分析

联想:就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相关或相类、相似、相对的事物的心理现象。发散联想:多点、多层面、多角度地联想。

让学生做联想(发散思维)的练习:

①“书”:有字的书:一般意义上的书籍:新华书店的书、书包里的书等。

古代:竹简、木牍;现代:磁盘、光盘。

无字的书:社会之书、人生之书。

②“桥”:有形的桥:水上桥、独木桥、石拱桥、长江大桥、陆地桥(立交

桥)等。

无形的桥:心灵之桥、友谊之桥。

③“读”:读书→读人→读社会、读人生。

以上这些联想出来的材料、立意不一定都符合题意,要进行比较分析,选择最适当的来写,这就是聚合的过程。

学生按照以上方法进行课堂练习。

五、课堂训练

1、到了初三年级,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考试,其实人生就是一场考试,请你以《我经历的一场考试》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材料:

立意:

2、《2003年中考指导·语文》P249第6题

在生活、学习中,当面对一个具体问题时,我们往往要在多种解决方案中进行取舍,每当这时,你是当机立断,还是思考再三?你是自己做主,还是听从他人?或是„„

请以《我的一次选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材料:

立意: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表扬优点,指出应改正之处。

六、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这节课明白了立意与选材的要求,学习了立意与选材的方法。但这里要强调的两点是:

1、立意不仅是一个技巧的方面的问题,更与一个人的人品有关。“文如其人”。好人才能做出好文章,做一个好人,才能立出正确的意。我们每个同学要加强自身修养,做一名好学生。

2、选择好材料,要求我们要拥有一双慧眼,敏锐地观察生活,这样,你才会发现生活中的美,才能挖掘新颖的题材;我们要有一颗敏感的心,这样才能体会真情,写出真情。否则,你就只能闭门造车,凭空臆造,写成的文章也只会是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之作。所以,请同学们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吧。

备课人:马本盛(29中)

下载记叙文阅读指导教案(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记叙文阅读指导教案(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记叙文阅读专题指导

    现代文阅读技巧 一,快速阅读全文从整体上把握 也许做到快速阅读,并非一件难事,但是要从整体上把握就比较困难,这就要求我们阅读的时候,先要领会全文的中心思想,因为中心思想是整......

    记叙文阅读指导

    记叙文阅读指导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记叙文既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又包括一般的记叙性文章。狭义的记......

    记叙文作文指导

    作文指导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写一篇作文,他的题目是----------不简单(题目上只能填她他或它)。 要想写好本篇文章,就需要从已有的材料出发,充分调动你们平时的生活积累。此......

    记叙文指导3

    2006-2007高三语文复习冲刺阅读材料(11) 整理人:余红亮 责任人:余红亮 整理时间: 2007/5/21 高考作文辅导2:在记叙文写作中注意“三要” 在近年高考作文的影响下,“话题作文”满天......

    记叙文教学指导

    记叙文教学指导 记叙文教学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 1、 把握记叙的不同着眼点。 2、 理清作者思路,把握篇章结构。 3、 掌握文章精髓,揭示深刻主题。 4、 从读学写,读写结......

    记叙文写作指导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明确记叙文写作规范,具备写作较高水平的记叙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实施分点强化训练,明确记叙文写作中的注意要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

    记叙文写作指导

    记叙文写作指导 一.记叙文的一般结构 文章结构指的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主要包括开头和结尾、段落和层次、过渡和照应等等。它们在体现文章结构的总体设计中,各自承担着......

    记叙文写作指导

    记叙文写作指导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记叙文是用来描述事物的文章.时间,人物,地点,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是记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