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新《蚕姑娘》教学设计三-语文教案
《蚕姑娘》教学设计三
文 章
..《蚕姑娘》教学设计三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9
《蚕姑娘》教学设计三
[教学要求]
1.学会本的生字,理解词语,掌握多音字“发”(伯)的读音。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文。
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形态变化,激发学生对昆虫的研究兴趣。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感谢您浏览!您可以搜索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m】
[教学时间]
三时。
第一时
一、导人新,结合学习生字词“蚕”、“姑娘”,揭示题
1.出示蚕的挂图,引出题生字教认。
问:这是什么?(板书:蚕)出示“蚕”的字卡,学生看拼音读“dn”。注意“蚕”字是平舌音、前鼻音。分析字形:“蚕”字是上下结构,上部是“天”,下部是“虫”。书空记字。
问:谁知道“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蚕是一种昆虫,能够吐丝,蚕丝能织成美丽的绸缎)对,人们把“蚕”看做像一个美丽能干的姑娘,亲切地称“蚕”为“蚕姑娘”。(板书:姑娘,补全题)
出示“姑娘”词卡,学生看拼音读“g0 ning”。提示注意:“娘”是鼻音,不能读成帕ng。分析字形:“姑娘”两个宇都是左右结构,左部相同,都是“女字旁”;右部不同:“姑”字右部是“古”,“娘”字右部是“良”。分别书空记字。
2.这节我们开始学习《蚕姑娘》这篇文。齐读题:蚕姑娘。
二、初读指导
1.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后默读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词。
(1)会读田字格里外的生字以及多音字“发”。特别注意区分、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节。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桑叶 蚕卵 蚕床 蚕山 吐丝 茧子 盖新房 蛾 从此
(3)读顺文。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字词:
蚕 桑叶 从此 瘦
钻出 换上 卵 茧
(2)指名读,引导学生读准加点字的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音及三拼音节。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桑叶:(用图或实物讲解)
蚕卵:蚕蛾产下的子。
蚕床:指养蚕的用具,如竹匾等(指看书上插图)。
蚕山:(看实物或图)供蚕吐丝做茧的一束束草秆子或麦秸秆子,上尖下宽,所以叫蚕山。
蛾:(看图)蚕的成虫。
从此:从这时起。
(4)抽字词卡片,让学生读。
()分自然段读文。
三、描红指导
1.提示注意点。
此:左右结构。左部“止”第一笔是长“竖”而不是短“竖”,第四笔是“提”而不是“横”;右部“匕”先写“撇”再写“竖弯钩”,两笔相连而不交叉,不能写成“七”,上部左低右高,下部齐平。
旧:开头两“竖”长度相当,上下间隔相等,“日”框内部一“横”连左“竖”不连右“折”,底部一“横”既连左“竖”又连右“折”。
姑:左部“女字旁”末笔改“横”为“提”,右连第三笔“撇”而不交叉;右部“古”首“横”宜收紧些,下面“口”形上宽下窄,体形稍大,使下部平稳。
蚕:上部首笔是“横”而不是“撇”,第四笔“捺”起笔处连“横”而不连“撇”。“撇、捺”舒展,预留下部空隙写“虫”。
换: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部“提手旁”写法同前;右部“奂”,自上而下笔画由收紧到放开,最后两笔“撇、捺”相配,支持下部平稳。
钻:左右结构,左右宽度相等。左部“金字旁”开头两笔占位略宽,盖住下部笔画;右部首“竖”挺直,“横”画宜短,左连“竖”画,下面“口”形写法同“姑”而略大,保持下部平稳。
娘:左部“女子旁”写法同“姑”字;右部“良”首“点”宜高,第二至四笔应横向收紧,“竖提”长而挺直,其“提”部,形成的角度略大,最后两笔,“撇”连于“捺”,共同布白于右下空隙部位。
桑:上部三“又”呈品字形分布,上大下小,一律改“捺”为“点”;下部“木”的“横”画要长,“撇、捺”舒展,全字上收下放,保持平稳。
盖:上下结构。上部“羊字头”开头两笔一侧“点”一撇“点”,三“横”间隔均匀,中“横”略短;下部“皿字底”体形宽扁,框里两短“竖”,分别同左右两“竖”画走势相应,而彼此对称,平分成框里三个空隙,末“横”特长,左伸右展,保持底部稳定。
裳:上部宜纵向收紧;下部“衣”的“横”画宜短,“撇”画稍长,“竖提”偏左定位,最后的短“撇”连于长“捺”,下部四笔体形宽放,保持全字稳定。
2.学生练习描红。
四、布置作业
1.练读文,注意第2~自然段词句的异同。
2.读抄词语(见文后练习3)。
札记
第二时
一、检查复习
1.默写词语。
变成 吐丝 蚕姑娘 吃桑叶
换上 从此 暖洋洋 盖新房
2.指名读文。
二、细读文(第1-自然段)
1.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事?(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蚕姑娘从蚕卵里钻出来的时间是在天气暖洋洋的春天里)(告诉我们蚕是从蚕卵中孵出来的)(板书:卵一蚕)问:“钻出”是什么意思?(在这里,钻出就是爬出来的意思)
(3)小结:读了这一自然段,我们就知道蚕是在春天从蚕卵里孵出来的。
(4)齐读第1自然段。
2.第2自然段。
(1)指名读。
(2)刚从蚕卵里钻出来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又黑又小)
(板书:又黑又小)蚕姑娘出来以后怎么样?(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黑衣裳。醒来以后,变成黄姑娘)(板书:吃桑叶、睡、脱、醒)教师提示注意:蚕吃桑叶的几天当中,它是在动着的;而从睡到醒当中的时间里,它是不吃也不动的,这叫做蚕眠。(板书:蚕眠)蚕眠共有四次,每次都要脱去一层皮。第一次6 蚕眠脱去的是黑皮换上了黄色的皮,所以说“变成了黄姑娘”。
(3)小结:读了第2自然段。我们知道了蚕在生长中开始阶段的情况。
(4)齐读第2自然段。
3.第3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和上面第2自然段的语句基本相同,但有几个词语换了,谁能说一说?(“又黑又小”换成“又黄又瘦”;“黑”换成“黄”,“黄”换成“白”)这反映了什么情况?(反映了蚕姑娘在不断生长)(板书:又黄又瘦)还有什么词语换了?(“就”换成“又”)
出示:{:{登::
谁能说说“就”和“又”表示的不同意思?(表示两个不同动作接连发生用“就”;表示某个动作的重复发生用“又”)对,这里用“又”表示第二次蚕眠的情况是恰当的。
(3)齐读第3自然段,注意词语换用的情况。
4.第4、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两个自然段和上面第3自然段相比,谁能说说哪些语句不同?(“又黄又瘦”换成了“又白又嫩”和“又白又胖”;“变成白姑娘”换成了“从此一天天发胖”和“从此一天天发亮”;“脱下黄衣裳”换成了“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板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发亮)这反映了蚕姑娘不断地长大了。
(3)齐读第4、自然段,注意词语换用情况。
三、指导背诵
看提示(写在小黑板上)背诵第2、3自然段。
又______又______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______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______衣裳。醒了,醒了,变成______姑娘。(每空依次在上下填两个字,下同)
2.看提示背诵第4、自然段。
又______又______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又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醒了,醒了,从此一天天发
四、堂作业
朗读、练习背诵第l-自然段。
札记
第三时
一、检查复习
指名背诵第1-自然段。
二、继续细读文(第6、7自然段),1.第6自然段。
(1)指名读。
(2)为什么要写明“睡了四回”?(因为蚕眠有四次,这是蚕的生长特点,所以必须特别写明)这个自然段里把茧子比作什么?
(新房)为什么说“茧子真漂亮”?(茧子又白又亮,长圆形,很好8 看)
(3)这段里为什么不写“醒了,醒了”,要写“成了,成了”?
(蚕没有再睡,就不能说“醒了”;蚕结茧子好比盖新房,茧子结成,好比新房盖成,所以要写“成了”)“成了,成了,茧子真漂亮。”这句要怎样读?(要读出喜悦的语气来)请你把这句读一下。(学生读)
(4)小结:读了这一自然段,我们知道了蚕吐丝结茧前后的情况。(板书:吐丝结茧)
()齐读第6自然段。
2.第7自然段。
(1)指名读。
(2)茧子里面的“蚕姑娘”称做什么?自答:茧子里的“蚕”称做蚕蛹。(板书:蛹)为什么写它“一声也不响”,不写“一动也不动”?(茧子里的蛹是慢慢在变化,逐渐长出两对翅膀来,所以不能写“一动也不动”)
(3)“茧子开了窗”是什么意思?自答:蚕蛹长出翅膀,成为蚕蛾(板书:蛾),蚕蛾咬破茧壁飞出来就是开天窗的意思。前面抑苗子I-I,/4:~斩帛”;士田烟嫱n夺Z右茁辟㈠柞“并下宙”*徂会括而有趣。请看第31页上面的第一、二两幅图。(学生看图)“变了,变了,变成蛾姑娘。”这句要怎么读?(要读出惊异好奇的语气来)请你读一下。(学生读)
(4)看31页上第三幅图,想一想:两个蚕蛾在干什么?(蚕蛾在9 产卵)提示:蚕蛾产卵后死去,第二年春天,蚕卵又能孵出小蚕来,又开始新一轮的生长过程。
()齐读第7自然段。
三、总结文
1.根据板书内容说说蚕的生长过程。
2.填空练习,概括文。
从_____里钻出来的又_____又_____的蚕姑娘,一共睡了_____次,每次醒来都变了样,第一次变得又_____又_____;第二次变得又_____又_____;第三次变得又_____又_____;第四次身体一天天_____。它吐_____结_____,最后_____开了窗,飞出了_____姑娘。
3.齐读完成填空后的这段话。
四、堂练习
1.读句子,初步认识句子的并合(后练习4)。
这里有两组句子,每组三句话,要求我们读一读。初步懂得怎样把两句话并成一句话来说。
(1)各人自读,体会。
(2)指名读第一组三句话。
(3)谁能说说怎样把第一、二两句并成第三句的?(把一、二两句连起来,把第一句未了的句号改为逗号,把第二句开头的“蚕姑娘”去掉,这就并成了第三句)
第二组三句话的练习方法同此。
2.背诵第6、7自然段。
(1)利用押韵的字引背。(押韵的字写在小黑板上:娘、上、由主.*白¨向宙*白、(2)分两个大组,一组背,另一组听,再交换一次。评议。
(3)各人自背。
(4)指名背诵。
3.背诵全文。
(1)全班背诵。
(2)指名背诵。
4.书面作业。
(1)扩词。
蚕()()()()
换()()()
丝()()()
(2)照样子,写词语。
例:暖洋洋 红通通
文 章
..11
黑白 绿亮
第二篇:蚕姑娘教学设计
蚕姑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检查词语
瘦小
蚕卵
茧子
蛾子
蚕姑娘
旧衣裳
暖洋洋 又黑又小
又黄又瘦
又白又嫩
又白又胖
▲除了书上提到的这几个,谁还能再说几个像“又黑又小”这样的词语?(指名说,师板书)
2、指名分段读课文。
问:文章中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了蚕睡了四回的情况?
二、精读课文
1、蚕姑娘从蚕卵里钻出来是在什么时候?(春天)春天的天气怎样?(练读“暖洋洋”)
▲春天天气暖了,春蚕迫不及待的要从蚕卵里出来,句中用了一个什么动词(字)?【钻】
▲从“钻”这个字你能感受到什么?
▲看,这就是蚕卵,什么时候才能从里面钻出蚕姑娘呢?让我们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引读:春天天气——
2、刚钻出来的蚕姑娘又黑又小,长长变得又黄又瘦,再长长就变得又白又嫩,再长就变得又白又胖。这说明蚕姑娘在一天天的长大,那它们是怎样逐渐长大的呢?我们小朋友自己先读一读第2到第5小节。▲刚从蚕卵里钻出来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又黑又小)【板书:又黑又小】
读第二小节,告诉老师蚕姑娘出来以后做了些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第二段第一句)
圈出这一句中表示动作的词语。(指名学生说师板书;吃
睡
脱)看到蚕姑娘有着这些变化并醒来,孩子们特别激动,他们情不自禁的喊道(出示第一段中第二句并引读——醒了,醒了。变成黄姑娘。)师板书:醒
变
▲师指着板书讲:蚕姑娘像这样吃了几天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黑衣裳,最后醒来变成黄姑娘,这样的一个过程蚕就蜕一次皮。蚕蜕皮用书上的话说就叫换——衣裳。
▲多有趣的变化呀!谁能读出蚕的变化和其中的惊喜呢?(指名读)齐读。
谁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说说蚕第一次蚕眠的过程呢?出示:
()的蚕姑娘,()了几天桑叶,就()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下()衣裳。醒了,醒了,变成()姑娘。(指名两位同学说后全班齐说)
3、第一次蚕眠,黑姑娘变成了黄姑娘,那蚕的一生要蚕眠几次呢?下面请大家读一读第二次蚕眠的情景。我们再来和第一次比较一下,看有了哪些变化? ▲出示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进行比较。这两次蚕眠有什么不同处呢? 指名学生回答师板书:
又黄又瘦 脱(黄)白 出示填空,指名同学补充完整。
()的蚕姑娘,()了几天桑叶,又()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下()衣裳。醒了,醒了,变成()姑娘。▲师:第一和第二次的蚕眠蚕姑娘做的事情基本相同,但身体的颜色却发生了变化。那第三次和第四次蚕眠,又和前两次有什么不同呢?下面小组间先来讨论学习这两个问题: ①找出第三次蚕眠和前两次不同的地方。
②比较第三次和第四次蚕眠,找出这两次的不同处。指名同学回答,师板书:
又白又嫩
脱旧换新
发胖 又白又胖
脱旧换新
发亮 ▲根据板书,指导学生背诵第三第四自然段。
师小结:这几个自然段虽然较长,但是要背诵还是非常容易的,因为很多地方说的都是一样的,只有几处有点改动,只有记住蚕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特点就可。下面让我们捧起书一起来读一读描写蚕眠的四个自然段。(齐读2到5自然段)
4、经历过四次蚕眠的蚕姑娘,又要做什么了呢?下面请同学自己读一读课文的第六小节。指名回答,师相机板书: 蚕上山——吐丝——结茧
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蚕山”和“要盖新的房” “新的房”指的是茧子,此处把茧子比作新房。
▲结了茧以后的蚕姑娘就躲在茧里面一声也不响,过了好几天,怎么样?(茧子开了窗)
“茧子开了窗”是什么意思呢?(茧子上面的小洞,蛾姑娘就是从这小洞里飞出来的)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理解。
让我们通过朗读一起来感受一下蚕姑娘变成蛾姑娘的过程。
蛾姑娘飞出来后,产下蚕卵,几天之后便会死去。虽然蚕姑娘一生吃的只是桑叶,但它吐出的丝却可以织成美丽的绸缎(出示美丽的绸缎),所以古人早就用这样一句话来称赞它——春蚕到死丝方尽 ▲下面我们小朋友一起通过朗读来赞美一下蚕姑娘吧(齐读课文)
三、练习1填空。
从()钻出来又()又()的蚕姑娘,一共睡了()次,每次醒来都变了样:第一次变得又()又();第二次变得又()又();第三次变得又()又();第四次身体一天天()。它吐()结(),最后()开了窗,飞出了()姑娘。
2、课后第四小题。
第三篇:蚕姑娘教学设计
2、蚕姑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了解蚕生长的整个过程及生长过程的几次变化。
2、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蚕卵、桑叶、衣裳、又白又嫩、渐渐、又白又胖、新房、茧子、一声不响”等词语的意思。
3、会仿照例句用“渐渐”写话。
4、能通过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二、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二、教学过程:、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蚕”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处? 揭题:教学“蚕”,想一想,为什么叫它蚕姑娘呢?] 出示一块丝巾,这块丝巾漂亮吗?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觉?谁知道这块又软又滑的丝巾是用什么织成的?
2、出示课题:
12、蚕姑娘 教学生字“蚕”,读准字音。
3、你知道关于蚕姑娘哪些知识?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课文录音,课文中讲了蚕姑娘一些什么事?
2、听后交流。
三、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学要求:[圈出生字]读准字音,给课文自然段标上序号。
2、反馈自学情况。音:卵、床、裳、嫩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四、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新词。
2、给生字扩词找朋友。
3、课堂作业:抄写生字。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1—5自然段,了解蚕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变化,能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说蚕的变化。理解“蚕床、渐渐”等词的意思。
2、正确朗读课文。
3、会仿照句子用“渐渐”写一句话。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
2、完成课后第一题,按要求写笔画。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一段,说这一段主要讲什么。理解“蚕卵”,(蚕姑娘产下的卵)。
2、齐读这一段,读了这段后,你知道了哪些知识?你是从哪里读懂的?(春天,从蚕卵里钻出来。)
三、学习课文的第2—5自然段。
1、蚕姑娘是怎样的呢?请你读读课文2—5自然段。
读完后用“ ”的蚕姑娘来说一说,还可以“AABB”的蚕姑娘,或蚕姑娘是“ ”来说一说。
2、蚕姑娘真奇怪,为什么有的说是又黑又小,有的说是又白又胖的呢?
3、课文中哪段写又黑又小的黄姑娘,哪段写又黄又瘦的白姑娘,哪段又是写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又白又胖—又白又亮的蚕姑娘?指名读,共换了几次衣服?(四次)。[蚕不吃不动,这种睡叫“眠”我们 叫它头眠、二眠、三眠、大眠]
4、学习第一次换衣服。
⑴、自由读课文,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后做了些什么?用波浪线划出表示动作的词。⑵、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说说蚕的变化。
⑶、质疑问难,理解“蚕床”等词的意思。[蚕床就是蚕匾](说—问—读)⑷、指导朗读。
5、学习第二次换衣服。教学过程
⑴、按上面的方法自学。⑵、交流。
6、学习第三、四次换衣服。
⑴、自由读4、5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在写法上与前两段不同,划出来。
⑵、理解“渐渐长胖”和“渐渐长亮”中的“渐渐”是什么意思?可以用什么词语来代替? ⑶、齐读4、5自然段。
7、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
四、课堂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第三题。
2、用“渐渐”写一句话。(完成课后第4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6、7自然段,进一步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
2、朗读课文。
3、知道“穿、新、嫩、瘦、吞”等词的反义词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一、复习检查。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穿--()新--()嫩--()瘦--()黑--()晴--()
2、我们知道蚕姑娘在蚕床上经过四次睡眠,身体渐渐发亮,那么睡了四次的蚕姑娘还会发生些什么变化呢?
二、学习第6段。
1、看课件后读课文,思考:蚕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重点理解“蚕山”,“盖间新房”。⑴、看课件理解“蚕山”。
⑵、在课件的画面中找找,哪些是蚕姑娘盖的新房?蚕姑娘的新房 是用什么盖的?“盖间新房”究竟是指什么?
3、指导朗读,重点读好“成了、成了”。
三、学习第7段。
1、字句:茧子里头的蚕姑娘,一声也不响,过了好几天,茧子开了窗。“开了窗”是什么意思?“天窗”在哪儿?
2、看图:说说蛾姑娘在干什么?(产卵)告诉学生:蛾姑娘把卵产 在蚕纸上,产完卵就死去了。
3、指导朗读,“变了、变了”作重点指导。三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1、说说蚕的生长过程。
2总结:蚕儿是个宝,蚕结的茧,可以缫丝,织绸。我国栽桑养蚕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早在两千年以前,我国的丝绸就已卖到国外,丝绸是我国的骄傲。]
3、完成课后作业题。
板书:
2、蚕姑娘 ABAC 卵 又黑又小
又白又胖 蚕 又黄又瘦
茧 蛾
第四篇:蚕姑娘教学设计
一、揭题、教学生字。
1、出示蚕的图画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天下一条虫”猜一个字(蚕)
2、出示生字“蚕”(教学生字“蚕”)
请小朋友把这个字的音读准。教师板书。想看看蚕是什么样子的吗?出示蚕的图片
3、介绍蚕:古时候的人们把蚕称作天虫,蚕能吐丝结茧织成美丽的丝巾。我们亲切地把它称作蚕宝宝而这里小作者亲切地把它称作蚕姑娘谁亲切叫它一声?(指名读)
让我们一起亲切地叫它一声蚕姑娘(齐读)(教学生字:“姑”“娘”)纠正:“蚕姑娘”中的“娘”字要读轻声
4、蚕姑娘非常可爱,先来听一听老师范读课文,看看你喜欢不喜欢它们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过度: 听了老师读课文,你们想读吗?(想)
2、提出自学要求:(1)、借用拼音读准每个字读音。(2)找出文中生字多读,画出自然段。
3、学生自由读课文。
4、反馈:
(1)出示生字luǎn shang shòu jiǎn é 卵 裳 瘦 茧 蛾
cán ɡū nianɡ sānɡ jiù 蚕 姑 娘 桑 旧 huàn pànɡ ɡài xiǎnɡ 换 胖 盖 响
出示词语(带拼音)蚕卵 桑叶 蚕床 脱下 蛾姑娘 又白又嫩
茧子 渐渐 长胖 吐出 旧衣裳 又黄又瘦
老师把带有生字的词语找出来了,请同桌互读,注意读准字音。如果有读错的,请你帮他纠正一下。重点朗读词语:蚕卵 又白又嫩 旧衣裳 蚕床
(2)、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设计意图:多种方式读词语,能及时检查学生自学效果,很好掌握学生自学能力,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能让中下等的学生在读中争取赶上,有利于下一环节学习。】
三、教学生字:
1、出示:桑旧 换 胖 盖 响
2、引导读正音。
3、认认(请你再看看这些带有拼音的字,哪个难写而你又用好办法记住了,请你介绍一下。)
4、教学:桑
(1)过度:可爱的蚕姑娘吃什么呢?(桑叶)(2)引导学生交流: 生:“桑”字,上下结构,上面有三个“又”字下面有一个“木”。
5、教学:“旧 ”“换”
(1)、出示句子:蚕姑娘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
(引导学生读通句子)看看谁能从句子中找到一对反义词:(旧)-(新)教学“旧”“换”读正音,说说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预设:有一日我穿一件旧衣裳。)
6、教学:“盖”
过度:同学们发现了吗?可爱的蚕姑娘吃和睡共几回了?(四回),还会做什么呢?出示:吐丝—盖新房—结茧子
生:我发现“盖”上头是“羊”字,但小羊却没有尾巴了。
小结:同学们小小眼睛真厉害,很快就把这几个生字记住了,是呀,只要我们多观察生字的结构,动脑筋想,找到自己最喜欢方法记住生字宝宝。那所有生字宝宝都会很高兴的呀。
【设计意图:本课识字教学主要方式有随文识字和单独识字,识字中注意激发兴趣识字,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注重结合文中句子识字更能读通句子,理解课文。】
5、重点指导:“换”“桑”字的笔顺(指名说教师板书书空学生在作业本上写一个)
四、理清课文内容。
过度:读准了生字词语,现在我们来读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读好每句话。(开火车方式,每位学生读一句就换下一位学生读下一句。)【设计意图:这种方式读书更能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也能很好地对句子有整体的认识,理清课文内容。】
3、评议。
可作如下点评:
〈1〉你一个字都没读错,真行啊!
〈2〉这个词语你读的特别准,你再读一遍。
〈3〉你读得太心急了,把字给丢了,慢慢来再读一遍。
当学生读第六小节时,教师板书茧子。读第七小节时板书蛾姑娘。
小结:刚才小朋友经过认真地读课文,了解了从蚕卵里钻出了蚕姑娘,蚕姑娘又变成了茧子,茧子变成了蛾姑娘,你对哪部分最感兴趣,四人小组交流讨论读。
(1)自由准备
(2)抽四人小组赛读。(2组)
(3)你们看,这就是蚕的一生。(出示图画)你记住了吗?
五、指导书写。
1、描红生字。
2、用准备好的本子写写(每个生字写两个),比一比谁写的字工整又漂亮。
3、评一评。
六、小结
蚕姑娘从卵转变为茧再转变为蛾,它们是怎样渐渐变化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七、板书设计
蚕姑娘
卵——蚕姑娘——茧子——蛾姑娘
第五篇:教学设计-蚕姑娘
《蚕姑娘》教学设计
赣榆县黑林中心小学 吴彩花
教材依据 :
小学语文《国标本(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设计思路:
《蚕姑娘》(苏教版第四册)是一篇常识性的课文,文章用7个自然段介绍了蚕孵化出来后生长、结茧、由蛹变成蛾的过程。第一自然段主要讲春天暖和时,蚕丛蚕卵里孵化出来。第二到五自然段具体介绍蚕的4次蚕眠情况。第六、第七两个自然段写蚕吐丝结茧最后变成蛾子钻出来的情况。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多数学生都养过蚕,蚕是他们生活中比较熟悉的昆虫,所以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们是有生活经验的,可以利用这一点使得学生更好地达到了解蚕的生长过程这一教学目标。另外,这篇课文的篇幅比较长,要求学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是有一定难度的。好在课文的语言生动,句末注意押韵,读起来比较上口。第二到五自然段的段落结构相似,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课文的这一特点,帮助学生突破背诵这一难点。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4次蚕眠的情况,了解蚕的成长过程。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去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感悟词句表达的感情,抓住段落特点指导背诵。教学准备:
蚕的生长过程的挂图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老师板书“蚕”字揭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在我们中国,很早就养蚕了,古时候人们把它叫做“天虫”,所以“蚕”字上面是个“天”,下面是个“虫”。
2、板全课题,揭示新授内容
3、说说为什么把蚕称作蚕姑娘?
二、了解蚕的生长情况
1、结合生活,交流对蚕的了解
指名说说自己养蚕的情况,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介绍作些补充。
[在实际生活中,多数学生都养过蚕,对蚕并不陌生,这是课堂上学习这篇课文一个很好的共同的话题,所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学习这篇课文,能自然地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使得学生对文本内容有种亲切感。同时通过相互交流养蚕的情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蚕的一生。]
2、自读课文,思考:蚕从卵变成蛾经历了哪些过程?
3、指名说蚕的生长过程,老师结合学生发言出示蚕的生长过程示意图,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蚕卵、茧子、蚕山、蚕床,了解蚕的一生。
[课文中“蚕山”、“蚕床”这两个词的意思学生不太懂,即使是养过蚕的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也不太会用到这两个词语。这两个词语又不是用语言能解释清楚的,所以可以利用相关图片让学生认识“蚕山”“蚕床”,结合学生发言帮助理解词义。]
4、现在,你能理出蚕姑娘的生长过程了吗?(学生说老师板书)
板书: 蚕卵
蚕姑娘 吐丝结茧
变成蛾子
补充: 蚕姑娘变成蛾子后,再产下蚕卵,然后蛾子就死去了。这就是蚕的一生。
三、诵读课文,加深体会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老师口述第一自然段内容,出示有关图片。
2、学生看图知道天气暖和了,蚕才从蚕卵里钻出来,读好词语“暖洋洋”。
3、学生一起背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
1、老师出示4次蚕眠情况图,让学生观察蚕的不同样子,发现蚕的变化,举手说。
2、让学生到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中去找有关词语,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生动。
[从这里开始的教学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重点学习2---5小节,掌握蚕4次眠的情况,体会人们对蚕的喜爱,看到蚕长大了、变化了感到兴奋、喜悦。让学
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去体会课文中语言表达的准确。]
3、学生看课文后举手回答,老师板书 板书:又黑又小
又黄又瘦
又白又嫩
又白又胖
过渡:刚钻出来的蚕姑娘又黑又小,长长就变得又黄又瘦,再长长就变得又白又嫩,再长就变得又白又胖。这说明蚕姑娘在一天天长大。他是怎么长大的呢?
4、具体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第2自然段,找出写蚕姑娘长大的最重要的一些词。(2)引导交流,学生举手说,老师板书:吃 睡 脱 变
(3)这些词都是表示蚕姑娘的动作的,写她怎样长大的,我们把第2小节一起读一读。
(4)指导朗读
抓住这一段中蚕姑娘颜色变化了,抓住不吃不动,好几天后突然醒了这些现象,引导学生体会蚕眠很有趣,读好这一段。
(5)学生看着板书背这一段
[这么长的课文对学生而言要背诵是有困难的,课文的后面几小节在语言表达上和第二小节很相似,所以可以利用对第二小节的指导,让学生体会到本课构段规律(段式回环反复),化解背诵的难点,练习当堂背诵。减轻课后负担。]
过渡:蚕姑娘是怎么变成白姑娘的?怎么变成嫩姑娘的?怎么变成胖姑娘的?小朋友能自己去学习第3、4、5小节吗?
5、学生自己读第三到第五自然段,划出表示蚕姑娘在生长的动作的词。
6、组织交流
(1)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发现仍然有“吃 睡 脱”这些词语。(2)让学生找出第3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在说法上的不同。学生归纳出不同处后,引导体会为什么这儿要说“又睡在蚕床上”?(3)学生看板书齐背第三自然段
(4)学生找出第4、第5两个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在说法又有什么不同?(5)学生看板书齐背第4、第5两个自然段
7、老师小结学法:
这么长的内容,其实有很多地方说法是一样的,只有几处有点改动,但是很容易记住。小朋友找到背诵的办法了,很快也就背下来了。
[小结是为了让学生明白:课文虽然长,但找到背诵方法,背诵就不难了。鼓励学生学习别怕困难。指导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类似的段落形式相近的课文,可以采用这样记住相近段落中少量词语变换的方法来帮助记忆。]
(三)学习第6、第7自然段
1、要求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睡了四回的蚕姑娘。
2、交流是怎样想到这个词的。
知道要联系前面的课文和第5自然段最后内容来想。
[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运用文中“又…… 又 ”这样结构的词汇进行表达。学生能说出来,就说明他是读懂课文了。通过互相交流,是对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内容这样一种阅读方法的渗透。]
3、学生再读第6、第7两个自然段,看看读懂了什么?
4、学生自读后,指名交流
5、引导体会课文中语句表达的生动
(1)你觉得这两小节中,哪句话说得最有趣?(2)简单谈谈这句话怎么有趣?
(例如:“要盖新的房”把茧子比作新房子;“茧子开了窗”把茧子上面的小洞比作窗户)
[这两小节内容不长,但语言生动有趣。这样的设计主要是想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去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
(3)结合学生说到的内容,老师出示相关句子,指导朗读
(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例如老师范读学生听;请几个学生比赛读,其他学生当评委,听后评一评;请个别学生范读等)
6、学生练习背第6、第7两个自然段(不记得的地方可以看看书)
四、全文诵读
老师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跟读全文。
五、课后作业
背诵课文、复习生词、找一找赞美蚕的语句 教学反思:
本文是介绍有关蚕的知识的文章,借助童话这种儿童喜闻乐见的体裁来表现。我们的学生都生活在农村,对于蚕并不陌生。教学一开始,教师就让学生自己来介绍看见过的或亲自养过的蚕,这样,课堂伊始,就把学生带入了蚕的世界。学生眼前就出现了各个生长过程的蚕宝宝。当然,学习的兴趣也就更浓了。教师在开始就让学生区别“蚕”和“蚕姑娘”,学生们对蚕的喜爱之情就被激发出来了。
文章中的四个自然段是极其相似的,故在教学中教师带着学生研读了第2自然段,其他几段就由学生自学,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自学中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思考时间,并针对一些错误进行了耐心的引导,不包办代
替,让学生自读自悟。在教学中注重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掌握一种学习的方法,并引导在读中把自身的理解、感悟表现出来。学生对蚕比较感兴趣,课堂上的问题也较多,主要是关于蚕的生长、死亡方面的,学生们互相帮助,在老师的指点下,对蚕有了初步的了解,很多学生极富同情心,对蚕的死十分惋惜,我也抓住机会,适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