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祝你快乐》;《彩桥架到台湾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三、欣赏《祝你快乐》 1.聆听乐曲。
设问: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受? 2.再细听乐曲。
请你合着乐曲轻轻拍手或敲击打击乐。
当你听到音乐(情绪)变化时,就变换另一种形式或停止拍击;在听到相同的音乐再现时,用相同的方法再次拍击,以示乐曲的分段及结构。3.讨论演奏该曲的形式及乐器。
合奏、铜管乐合奏,指导学生观看教材中的演奏图。4.边看教材中的图形谱及其歌词,边跟音乐哼唱(如有条件,最好展示歌曲曲谱)。5.再深入讨论乐曲的情绪(包括乐曲分段的情绪),并根据三段不同的情绪,设计集体舞动作。
6.合着乐曲声,试跳集体舞,并群策群力进行修改。
7.完整地合着乐曲边跳边唱。
8.小结:我们互相祝贺快乐,装点江山,献给祖国。
四、聆听《彩桥架到台湾岛》
1.聆听歌曲:听读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设问:“彩桥”是什么桥,是不是真正的桥?彩桥为什么要架到台湾岛?
2.细听歌曲,讨论上述问题。
3.看着歌词合着歌曲录音哼唱。
4.师生讨论这首歌曲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海峡两岸小朋友盼祖国统一,„„)
5.学唱 “海峡两岸小朋友,站在桥上问声好”。
6.设问:用相隔一小节轮唱形式演唱,表达什么样的情绪(两岸小朋友争先恐后地问好,急切地盼望祖国统一,象征全国小朋友的团结与友谊„„)
7.用热烈的情绪,表演这一片段。
8.合着音乐,自由地即兴地用现代舞动作表现,把热烈的气氛推向高潮。
9.小结:海峡两岸小朋友手拉手,为争取祖国早日统一共同奋斗。
五、结束。听曲出室。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阳光牵着我的手》。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阳光牵着我的手》
1.欣赏歌曲范唱:了解歌曲内容与情绪。2.再听范唱。
设问:“阳光”的含义是什么? 3.看谱听教师范唱第一乐段曲调。
设问:哪一句基本相同,哪一句基本相似? 4.学生自学第一乐段曲调。教师巡视、个别指导读谱能力较差的学生。(1)重点指导唱好一句。
(2)同座学生相互唱曲调,交流自学成果,相互纠正。
(3)全班齐唱第一乐段。
5.学唱第二乐段。全班分成两部分,各唱一个声部。教师分别范唱二声部的曲调。
(1)各声部学生自学自己声部的曲调,教师巡视指导,重点指导第二声部。
(2)唱平行三度的二声部音列(3)重点练习两个乐句:
(4)唱好第二乐段二声部曲调,注意音准与和谐。6.以稍快的速度、热烈的情绪唱好全曲。7.填入歌词(合唱部分学生分声部唱一次)。
(1)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
(2)听伴奏带或教师伴奏(教师的伴奏必需是不带旋律的伴奏)学生学唱第二声部。
(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4)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5)竖笛基础较好的班级,二声部各用一、二支竖笛辅之。
(6)班级基础较差的,可以降低难度。第一乐句单声部,第二、三乐句二声部。
8.设问:“阳光”、“太阳”的含义是什么?
如何理解“阳光牵着我的手”?师生讨论。9.充满活力地唱好歌曲。
10.小结:大家手挽手,团结友谊朝前走。
三、结束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故乡是北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聆听《故乡是北京》
1.歌曲的体裁导入:歌曲的种类很多,有艺术歌曲、群众歌曲、少儿歌曲„„现在请你听这首是属哪一类?——欣赏《故乡是北京》——戏歌。
它是以戏曲的素材写成的歌,听起来别有风味。
2.再听一遍:作品与本课主题的联系。设问:为什么主人翁到过许多名城,“静静地想一想,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歌曲是怎样表达对家乡的爱?
(从演唱的体裁“戏歌”及其歌词内容上对家乡的赞美,来表达对故乡的情。)3.复听歌曲:请大家从演唱的形式来品味作品的意境。
设问:歌曲演唱的形式?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演唱形式?(独唱——女高音独唱;女高音独唱更显得亲切,在歌曲中有许多拖腔,用独唱形式能很细腻地表达出来。更好地表达主人翁对家乡的情谊)。
4.小结:在外乡的游子,最爱的还是自己的故乡。请在课后,学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并把它抄下来,下次我们大家来交流,也是各地音乐文化的大汇展。选择恰当的音,作为结束音练习
1.这是继上两节课的练习,旨在培养学生对乐段的结束音感(调式)。
2.反复咏唱曲调,尝试结束音填入最有结束停顿感的就是这个音。
3.教师切忌从理解上去讲解。
4.第一谱例的结束音以“ 5 ”为宜。
第二谱例的结束音以“ 1 1 ”为宜。聆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1.演唱形式导入:同样是独唱,不同性别有不同声部的独唱,表现人民战士爱家乡爱哨所,男声的阳刚之气更为有劲,尤其是男高音明亮而富有穿透力、更显英雄气概。
2.欣赏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感受男高音阳刚之声所表现的战士风貌。
3.复听歌曲,细致品味:
(1)歌曲的内容。
设问:为什么爱五指山,爱万泉河?(2)歌曲的表现力。
设问:各段速度、力度、情绪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4.师生讨论,边讨论边听有关片段或教师范唱片段。
5.聆听歌曲。完整、全面地欣赏歌曲,激发学生学习革命战士的豪情壮志,爱家乡保江山。
6.小结:独唱的表现形式及其表现力。
第十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小螺号》;聆听《划船歌》。教学过程
一、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表演《小螺号》
1.情景导入:也许大家没有海边打渔人家的生活经历,但是我们可以从影视的画面中,书本的描述中想像渔村的孩子们就地取材,吹奏小螺号的情景。2.欣赏范唱。
设问:歌曲的“景”是怎样描绘的,歌曲中的“情”是怎样表达的? 3.学唱歌曲:
(1)曲调的学习可分为两部分,先学唱第一部分四句,关键是第一乐句4小节,因此这4小节一定要准确无误,在四句都能流畅地唱好后,再加上滑音记号,讲解上滑音唱法。
(2)在第二部分曲调中,由于长音的时值是三拍半,如何唱准?最好的办法是用指挥划拍,因一个完整的二拍指挥是1小节,这样既控制三拍半的时值,又有乐感。同样在四句12小节能完整地唱好的基础后,再加上波音记号,讲解波音记号的唱法。
(3)填上歌词唱歌。注意前后两个乐段的对比。唱好上滑音及波音,使歌曲更有风格、特色。
4.学习伴奏。此项可能有一定难度,但是已经学习了一个学期竖笛,也有过去学习口风琴的实践,可以视班级实际水平情况灵活处理。
(1)竖琴记号说明:这一记号表示这行乐谱用乐器演奏,但不规定乐器,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学什么乐器用什么乐器。
(2)先熟悉节奏型,尤其是后半拍起拍可能有困难,教师多示范、多指导。在弄清节奏的基础上再奏乐,先慢速,先与钢琴配,然后再过渡到与人声配。
(3)配伴奏可以采用小组与小组结对,这样有别于大面积质量提高,在训练时切忌找少数几个人,这样大部分还是没有实践的机会,要鼓励人人都参与奏乐。
5.表演歌曲。
表演可采用多种形式,集体(齐唱、领唱)要显示群体合作,个人(独唱、领唱)要发挥个性特长。总之要表现渔家儿童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音乐知识:上滑音、波音记号
1.上滑音记号记于音符右方(如3)表示从该音起音调向上滑,没有固定落音。
2.波音记号记于音符上方如唱作。
3.以上两音乐知识结合歌曲《小螺号》教学中穿插进行,不单独进行理论讲解。
聆听《划龙船》
1.民间风格导入。
设问: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端午节)
在这一节日许多地方有赛龙船的民间风俗,你见过吗?这一节日是为了纪念哪一位爱国诗人?(屈原)
2.讨论:赛龙船时,船上这么多人怎样才能划得动作一致、整齐?我们来实践两种形式比较一下,哪种更有利于调剂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使动作划一? A.口令;B.演唱号子(教师范唱《划龙船》)3.初听《划龙船》。
设问: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征?
讲解:上节课讲了独唱与合唱。这首歌是领唱与齐唱。什么叫齐唱?(许多人唱同一曲调)请看教材上的图解。《划龙船》是一首劳动号子,这种体裁的歌曲往往是“一领众合”,能统一节奏、齐心协力参与劳动,提高劳动效益。4.复听《划龙船》。合着歌曲做划船动作,在齐唱衬词处合着音乐用打击乐器加强其气氛。注意动作的统一、整齐。
5.分组讨论设计表演,每组要选出一位“指挥”担任“领唱”。
6.表演展示。各组出一位评委委员组成评委会。
合着音乐,各组同时表演,评委打分。
(评分标准:气氛紧张热烈,精神面貌奋发向上,动作整齐。)7.评委点评,宣布评比结果。
8.分组设计自选(自定)劳动项目,编创节奏及号子。
9.展示表演,评委点评亮分。
10.小结:中国民间“水上的歌”。声乐演唱形式介绍——齐唱
1.图解:
(1)几个脸部。表示有两个以上的人都在同时唱歌。
(2)图形谱。表示同一曲调。
2.问题研究:比较研究。
(1)齐唱与独唱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2)齐唱与合唱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第十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船歌》;学唱《让我们当起双桨》。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聆听《船歌》
1.音乐形象导入:听乐曲引子部分。
设问:这音乐片段给你什么感受,你想像这是怎样的形象?
2.揭题:介绍《船歌》是歌剧主题歌。在音乐会上听到是经改编的管弦乐曲,顺带介绍体裁(详见教材分析)。
3.欣赏管弦乐《船歌》。
设问:你有没有好像坐在船上的感觉?为什么?
4.唱一唱教材上的主题①,并画出图形谱后半部分。讲解波浪形进行。
设问:从图形谱旋律线条的行进,我们给它取个名。我们学习上行、下行„„
5.从主题①旋律波浪形进行分析,现在我们就回答上一个问题的“为什么”,即为什么好像有坐在船上的感觉。
6.复听管弦乐《船歌》,身体可随音乐的起伏大小作摇晃,犹如人在船上的情景。7.这首作品的原作是女声二重唱,听听二重唱的演唱形式——欣赏二重唱《船歌》。(由于该歌主要是描绘爱情的情节,在教学时不必讲内容,主要是介绍一下二重唱的演唱形式。)8.二重唱演唱形式图解:两个男生脸部代表两个人,两个图形谱表示两个曲调同时行进,结合为一体。
9.小结:这两部作品是外国音乐家表现的“水上的歌”。表演《让我们荡起双桨》
1.时代歌声导入:今天要学唱的是一首唱了半个世纪的经典少儿歌曲,这首歌你们的爸爸、妈妈都唱过,也许都会唱,学会后可以去与他们一起合唱。
2.聆听《让我们荡起双桨》范唱。
设问:你听过这首歌吗?你能哼唱吗?
简单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电影插曲,曾获少儿歌曲一等奖等。
3.再次聆听歌曲。
要求学生跟录音,看着歌曲哼唱。对歌曲整体有一个较深刻的印象。
4.学唱曲调:
往往稍有印象的老歌,唱的准确性较差,所以为了学好这首经典的少儿歌曲要认真学好曲调。
(1)用2/4拍的指挥划拍法来唱准曲调的节奏,重点是弱起节奏、后半拍起唱等。开始时应放慢速度,在准确、稳速的基础上再提速。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及分句处的换气。
(2)学唱可分两个部分,分开学习,先齐唱部分,后合唱。必需在一部分准确、流畅的前提下,才能进入下一部分。可分小组学习,以自学为主,指导为辅。
(3)注意曲调进行的走向与声音的力度强弱成正比例,使声音有起伏,更形象地表达“荡”的情景。
(4)二声部合唱,要告诉学生做到唱自己声部听另一声部曲调,要取得声音的协调和谐。在曲调和谐的基础上用“呣”音的发声唱,进一步取得和谐的效果。
5.学唱歌曲:
(1)在曲调准确、流畅的基础上,填入歌词歌唱。
(2)课堂上重点唱好第一段歌词。
(3)边学唱、边听录音范唱,要求能背唱第一段歌词。
(4)深入其境,有想像、联想的,有感情的演唱、处理歌曲。6.自编伴奏表演歌曲。创作歌曲的练习
1.完成二首短曲的曲调填充创作。
2.从现有的素材来分析应该是大调式或宫调式,但在教学中教师不是先给以限制,而是应该让其发挥,适时指点,指导也从感性、曲调通顺出发,而不从理性的调式上去分析。
3.根据曲调的意境及分句长短创作相应歌词,试唱——修改——试唱。
4.学生以个人创作为主,相互交流为辅。教师以鼓励学生的热情为主,适当点拨为辅。重在参与,强化过程,淡化结果。5.全班交流展示,教师点评。
第十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白桦林好地方》;歌词创作。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表演《白桦林好地方》
1.回忆导入
设问:你能回忆你童年最有印象的某一地方的景色吗?例如我曾去过上海外滩,对那里的黄浦江景色留下深刻的印象。
2.师生讨论。(为最后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创作作铺垫)3.欣赏加拿大民歌《白桦林好地方》范唱。这是作者对自己家乡“白桦林”的赞美。
设问:歌中唱出哪些赞美的调句? 4.学唱曲调:
(a)关于拍号。歌谱的拍号为2/2拍,在教学时,原则上不必讲解该拍号,教师可简单一笔带过,要求学生按4/4拍号来学唱歌谱即可,并用4/4拍指挥图式来学唱。
(b)教师范唱曲调。要求学生找出曲调中相同或相似乐句(或乐节)。
(c)学生自学曲调。用4/4拍指挥图式。
5.学唱歌曲。重点唱好第一段歌词。
6.表演歌曲:
(1)用力度记号表演歌曲的意境,即开始用“f”,表达对家乡的歌颂和自豪感。在最后7小节的尾声衬词处力度渐弱,表现渐渐远去的脚步声。
(2)配器伴奏烘托情绪。首先是用旋律乐句演奏伴奏声部(该旋律乐器根据班级实际,可以用口风琴,也可以用竖笛或其他旋律乐器),这需要单独练习。其次是打击乐器四个声部。每一声部基本为固定节奏型。但要注意四个声部的配合协作。
(3)完整地表演歌曲;唱歌与奏乐。唱歌的人数要大于伴奏人数,其比例是4∶1左右。可交换进行,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体验整体表演的效果。
7.创作歌词。
每人(或小组)创作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填入并进行试唱。如上海的学生可创作“黄浦江好地方”:黄浦江好地方,上海人的家乡。那里有大轮船自由游荡,两岸的大好风光我将要再回还。
第十五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红蜻蜓》;选择结束音;曲调接龙。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表演《红蜻蜓》
1.成语导入。设问:“触景生情”这句成语怎样解释? 2.聆听歌曲《红蜻蜓》范唱。
设问: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童年的回忆)
3.再听一遍。要求用指挥图式划拍,判断歌曲是几拍子?有几个声部? 4.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学唱二声部曲调:
(1)教师分别范唱、范奏二声部曲调。学生用指挥图式边划边轻轻哼唱各自曲调。
(2)二声部学生各自自学曲调(坚持用指挥图式)。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唱稳、唱准。(3)各声部自学成果反馈,教师适时指导、纠正。
(4)用“呣”唱二声部合唱,相互倾听效果。
5.学唱歌曲:
(1)在“呣”的基础上唱歌词。为了打好二声部的基础,可以是一个声部唱歌词、另一个声部唱“呣”,这样交换一、二次,既能使该声部唱得很流畅熟练,又能从中获得二声部的效果。
(2)完整地唱好第一段歌词,二声部注意和谐。
6.表演歌曲:
(1)复习力度记号。
(2)按歌曲标的力度记号来演唱。
(3)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还有没有其他处理方法?(4)有感情地回忆当年的童年情景,触景生情地表演。
7.拓展:回忆起童年时唱过的歌曲,填上歌名并唱一唱,互相交流,共同回忆童年的好时光。选择结束音的练习
1.乐曲的结束音表示该乐曲的终止,因此,结束音一般地讲是稳定音,即主音。
2.教材中的二首短曲选择“”还是“1”,两取一。为此我们可以在流畅的唱好曲调的基础上,试用“”或“1”,哪一个音有结束感就是该音。也就是从实践中试唱来选择,是非理性的。对四年级的学生不必讲调式的理论。这样试的结果,第一首的结束音是“1”,第二音的结束音“”。曲调接龙练习
1.像以前做的接龙游戏那样,头尾的音相接。节奏可以按自已的创作变化。
2.注意按速度有序地进行,不要中间断裂脱档。凡接不上、接错音、断裂脱档者为败,看最后胜者是谁?
第十九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运动员进行曲》;学唱《校园多美好》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聆听《运动员进行曲》 教学基本要求
1.设问:在开运动会时,运动员入场式播放哪一首乐曲?我们每天做广播操在排队进入操场时播放什么乐曲?
2.欣赏一首合唱曲,请听听这首合唱曲,你熟悉吗?——初听《运动员进行曲》(合唱)。3.讨论:
(1)在运动场上听到的乐曲是什么演奏形式?
(2)合唱与铜管乐各有什么特征?同一曲调两种表现形式你的感受是一样的吗? 4.聆听《运动员进行曲》。
要求细致地听各声部是怎样表现的?旋律部分与伴奏部分各有哪些声部承担?(如果记不住可以边听边用纸与笔作些图形记录。)5.讨论合唱曲的结构。
6.根据音乐的结构,各组讨论设计队列队形的变化。
7.在音乐声中各组队列队形展示。
8.完成课本上的作业。用线连线、体裁与情绪“进行曲→雄壮有力”,初步了解三种体裁的基本风格特征。
看图,联想其他表现校园活动的音乐
1.教材插图中有四幅画,这四幅画都有相关音乐:
(1)升旗——《国歌》,(2)广播操——《广播体操音乐》
(3)眼保健操——《眼保健操音乐》
(4)课间——歌曲《哦!十分钟》
设问:谁能哼唱几句?
2.还有哪些音乐能使你联想起校园生活? 例:《队歌》、《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乒乓变奏曲》、《荡秋千》„„
3.小结:校园的生活是多么丰富多彩。表演《校园多美好》
1.谈话导入:在众多的校园歌曲中,已故作曲家施光南创作的《校园多美好》颇受师生欢迎,它营造了当今校园的朝气蓬勃的气氛是校园流行歌曲中的上品,非常切合本课课题。
2.欣赏歌曲范唱。
设问:歌曲的情绪怎样?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 3.学唱前8小节:
(1)提示:曲调的节奏较密集,十六分音符频频出现,时而在前半拍,时而在后半拍,在读谱时要认真细致。
(2)教师放慢速度范唱前8小节曲调,要求学生随教师速度用4/4拍指挥图式看谱划拍。(波音与倚音暂时不唱,在较流畅地唱好曲调时再加入。)
(3)全班分为四小组,每组自学2小节曲调,在学好应该自学的2小节前提下,鼓励超额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4)四个小组按曲调顺序接唱。超额学好的可随其他组一起唱。教师及时纠正不准确处。
(5)按原速流畅地轻快地唱好前8小节曲调。4.在教师指导下,用点谱法学唱后8小节曲调。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5.完整地、流畅地、轻快地唱好全曲并填入歌词。注意一字一音,吐字清楚,口腔不要开得太大。
6.讨论歌曲处理。
设问:
(1)歌词是否仅仅是描绘校园的美景?(2)歌曲的高潮在哪里?
(3)最后一句“待到明朝百花吐艳,风光更妖娆。”的含义是什么? 7.有感情地、朝气蓬勃地,用稍快的速度演唱歌曲。
8.表演歌曲。配上打击乐(按教材要求),尝试在何处加入铃鼓,使歌曲的气氛更为热烈。如学生中有跳舞特长的,可编集体舞,跳唱结合,边唱、边跳、边奏,把校图生活表演得淋漓尽致,把课堂气氛也推向高潮。
二十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种太阳》;聆听《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表演《种太阳》
1.自然知识导人。
设问:在宇宙的星球中,有几个地球、太阳、月亮?回答是肯定的只有一个。为什么有白天、黑夜;有冬天、夏天?地球的两端北极与南极终年冰雪不化?如果按生物自然的规律,种什么收什么,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那么能否设想播种一颗太阳,能结出许多太阳来呢? 2.欣赏《种太阳》范唱。
设问:种出来的太阳,派什么用处?
“种太阳”是孩子们的什么想法?歌曲的含义是什么?
3.师生初步讨论歌曲的内容,适时还可以听范唱片段,以初步理解词义。
4.学唱曲调:
(1)听辨曲调中相同部分。
教师范唱第一乐段(第17小节)曲调,要求学生听出哪一部分(乐节)是相同的,出现几次,并唱出这一部分。
(2)学唱第一乐句。师生共同用4/4拍指挥图式划拍。板书该乐句,师生接唱,学生唱前2小节,教师接后2小节。
即(学生)(老师)
交换接唱(后2小节切分节奏不必讲解,让学生在听教师接唱中模仿)。
(3)学唱第二乐句。
在第一乐句的下方,对齐板书第二乐句:画出前2小节的图形:引导学生了解相似模仿,并进行视谱唱准。(4)在唱好第一、二乐句的基础上,自学第三、四乐句。
(5)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
(6)完整地、流畅地、富有天真童心地演唱曲调。
5.学唱歌曲:
(1)朗诵歌词,并进行初步学唱歌曲。
(2)分析讨论歌词的大胆理想,以及这种积极探索大自然的精神。
设问:种太阳的目标在第二乐段中已阐明,你是怎样理解“世界每一个角落都会变得温暖又明亮”。
(3)以纯朴地情感演唱歌曲《种太阳》。
6.表演歌曲:
(1)根据对歌曲理解,分组设计、编排表演唱。形式不拘,各组可充分发挥各组学生的想像及特长,如独唱与伴舞;小组表演唱,小品表演等等。
(2)各组展示交流,集体点评。
7.小结:有理想是“四有”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聆听《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教学基本要求
1.教师的职业对学生来讲,既神气又神秘,因此有很多学生把当一名教师作为自己的理想。女声独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就是赞美人民教师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和托起了一代新人的社会责任感。2.欣赏女声独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设问: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与情感?歌曲表现为什么采用女声独唱?(细腻、亲切)3.复听:要求能记住歌曲标题“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曲调,并能模唱。用图形谱把它记录下来。
4.讲解:歌曲的音调富有民族风格,采用山东琴书的音调为素材,创作而成,旋律乡土气息浓郁。
5.用投影机打出歌谱,学生随着录音轻声跟唱。
第二十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小纸船的梦》;聆听《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表演《小纸船的梦》
1.基本训练: 以上两条练习均用慢速或中速,要求二声部和谐、均衡。注意 XX X0 0X 节奏。
2.理想谈话导入:长大后当一名船长,走遍全世界,这也许是很多人的理想;我们班上有那么一位小朋友,为了长大当上一名船长,他折小纸船,希望小纸船变成大船„„请听范唱《小纸船的梦》。
设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由几部分组成?是几拍子的歌曲?速度怎样? 3.先学合唱部分:(1)教师分别范唱二个声部的曲调。
(2)学生分声部自学。用3/4拍指挥图比划拍视唱。
(3)分声部交流自学成果,教师点评、指导。
(4)二声部合成,并填上歌词。注意声音的和谐。
4.再学唱第一乐段。教师重点指导第四乐句的曲调:
这四句的节奏与音准都较难,尤其是七度大跳音程,教师可适当用琴带一下,帮助学生唱准,其他三乐句可让学生自学。
5.全曲合成,并填上第一段歌词。
6.讲解变化音降记号:
(1)复习升记号:演唱上学期第六课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复习音名与变音记号(详见第七册第六课)。
(2)出示降记号:听辨《小纸船的梦》前奏:板书“”,并在键盘图上指出这三个音的位置。如有口风琴,可利用口风琴的键盘找到1=F(调)中的“”,并吹奏感受其音高。
(3)完成课本上的听辨练习。
(4)唱好歌曲中的结束句。感受和声音程的变化效果。
7.完整地唱全歌。要充满向往的神情演唱。
8.表演歌曲:
(1)伴奏练习。重点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班级实际情况,使用有固定音高的旋律乐器按谱练习。
(2)演出形式上可采用领唱与合唱。要注意伴奏声部的音量不能太大,要突出歌唱的声部,处理好唱与伴奏的关系。
(3)完整地、有感情地表演歌曲,抒发第一人称“我”的理想。聆听《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教学基本要求
1.我们即将完成小学四年级的学习,如果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将是怎样的你和我?
2.欣赏《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用投影机打出歌谱。
设问:歌曲的内容与情绪是怎样的? 3.复听歌曲,跟录音轻声哼唱。
歌曲提出了三个问题,美妙的春光属于谁?创造这奇迹要靠谁?举杯赞美谁,光荣属于谁? 4.师生讨论。
5.长大后,你希望成为怎样的人? 用诗、歌、画、舞来表达。
6.小结:美好理想必需通过自己的努力奋进,才能实现。444444
第二篇: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精品教案(2015年版本)目 录 第1课 跳起来
《新疆舞曲第二号》教学设计 《那不勒斯舞曲》教学设计 巴赫《小步舞曲》教案设计 《我们大家跳起来》教学设计 《土风舞》教学设计 第2课 少年的歌 《小小少年》教学设计 《牧羊姑娘》教学设计 《小小少年》教学设计 《我是少年阿凡提》教学设计 第3课 水乡
《洪湖水 浪打浪》教学设计 《采菱》教学设计 第4课 童年的音乐 《彼得与狼》教学设计 《白桦林好地方》教学设计 《红蜻蜓》教学设计 第5课 风景如画 《森林的歌声》教学设计 《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教学设计 《西风的话》教学设计 《小溪流水响叮咚》教学设计 第6课 摇篮曲 《摇篮曲》教学设计 《摇篮曲》教学设计 《摇篮曲》教学设计 第7课 回声
《羊肠小道》教学设计 《回声》教学设计 《友谊的回声》教学设计 《山谷静悄悄》教学设计 第8课 向往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学设计 《种太阳》教学设计 《小纸船的梦》教学设计
第1课 跳起来
《新疆舞曲第二号》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新疆舞曲第二号》 【教学目标】
1、感受这首钢琴曲的新疆民族风格。
2、会敲击(X X X X|XXXX X X |)节奏为乐曲伴奏。【教学过程】
一、提问:你了解的有关新疆的特色有哪些?(新疆的歌舞、四棱帽、手鼓、冬不拉;新疆的天山、天池、戈壁、胡杨;那里手抓饭、烤全羊、羊肉串、葡萄、哈密瓜等。)
二、作曲家简介。有一位非常钟爱新疆民族音乐的作曲家——丁善德,根据流传的新疆民歌创作了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二号》。
三、初听乐曲,你从中听出哪些新疆风格的音乐元素?(典型的新疆地区的节奏与音调、模拟手鼓的敲击声。)
四、再次完整欣赏,注意倾听其中的主导节奏型。
1、欣赏引子部分:
(1)教师用钢琴弹奏引子部分。
(2)这段音乐模仿了新疆的哪件民族乐器?(手鼓)(3)观看一段简短的手鼓演奏视频。
五、欣赏第一部分(这一部分为两个乐段):(1)欣赏第一乐段。①这是一段新疆民歌主题,一起学一学、唱一唱。②跟着录音再唱上面的曲调。
六、欣赏第二乐段。
①和第一乐段相比有什么联系?(平行乐句的变化重复,“学生只要说出重复即可”;中间加入了琶音的音型,“学生可以运用他们自己的表达方式来回答”)。
参与体验:这段音乐重复了民歌主题的旋律,在长音处加入了琶音的音型做填充,(教师在钢琴上示范一小段琶音的音型),其后再听录音,学生边听边快速动手指,模拟琶音的演奏。
②接下来,第二乐段音乐在发展时,运用了很多对比的手法,你听到了其中的哪些方面的对比?(力度的对比、明亮与暗淡的色彩对比。学生说的不全面时,教师给以补充)。参与体验:当听到强力度时,请紧握双手用力打节拍,当听到弱力度时,请伸出食指轻轻打节拍;当听到明亮的色彩时,摊开双臂,当听到暗淡的色彩时,请将双臂收回腰间。在这一部分音乐的结尾处,听到手鼓声一起敲击。
七、欣赏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也分为两个乐段)(1)欣赏第一乐段。
①节拍、速度、情绪和第一部分相比有什么变化?能联想到什么?(由2/4拍变为6/8拍,速度稍慢,情绪变得绵延抒情、舒缓柔和,像是一个小伙子唱出高亢、悠扬的歌声。)②再听这段音乐,并随音乐轻微摇晃身体,体会6/8拍摇曳的感觉。
(2)欣赏第二乐段。①此段音乐和第一乐段相比在速度、节拍方面又有什么变化?描绘了什么场面?(速度恢复了开始时的速度,节拍由6/8拍又转回了2/4拍,描绘了新疆人民欢庆节日的欢乐歌舞场面。)
②再听此段音乐,可以用下面的节奏为其伴奏(注意速度与重音符号的变化)。也可在老师的带领下,跟随录音跳几个新疆舞蹈动作,表现欢乐的歌舞场面。
4、欣赏第三部分
(1)这部分音乐重复了第几部分的音乐?这部分音乐再次出现,让你有何感受?(学生即兴说,畅所欲言、发表见解与感受)
(2)结尾是什么样的效果?(情绪更加热烈,在欢乐的手鼓声中结束全曲)。
八、音乐家相册。
了解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一丁善德的主要创作作品。
1、欣赏原苏联指挥家迪利济耶夫改编的管弦乐《新疆舞曲第二号》。
2、谈一谈和钢琴曲对比,有何不同的感受? 教学反思:
《那不勒斯舞曲》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西洋铜管乐其介绍(小号、圆号、长号、大号)。
2、欣赏《那不勒斯舞曲》。教学目标:
1、了解西洋铜管乐器------小号、圆号、长号、大号的形状、音色及演奏方式。
2、通过对《那不勒斯舞曲》的欣赏,能排列出乐曲的三个乐段;知道乐曲的三个乐段都是弱拍起奏;辨别乐曲的速度。
3、通过欣赏,乐曲所表达的人物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欣赏《那不勒斯舞曲》。教学难点:
1、辨别小号、圆号、长号、大号的音色。
2、体会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
演示法、欣赏法、创设情景法、谈话法等。学习方法:
欣赏法、表演法、讨论法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带、小号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师导:今天陶是给大家带来几位有趣的大嗓门朋友,他们很想和大家交朋友,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二、介绍西洋铜管乐器
1、认识形状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认识其中那位朋友?(点击课件,出示小号、圆号、长号、大号的图片)
圆号:温和、高雅。
长号:高傲、辉煌、庄重而饱满。大号:低沉、浑厚。分 辨
师:听完了四位朋友的美妙歌声,大家记住了他们的嗓音特点了吗? 生齐:记住了。
师:记住了?如果现在我们关闭画面听音乐,你能分辨出是谁在歌唱吗?
生:能——
师:能?好,现在我们分成两个方阵,比一比,看那个方阵分辨能力最强。(点击课件,播放小号和大号演奏的《河边对口曲》。)
生:我听出来了,是小号和大号在对话。
师:对方方阵同意吗?(同意)下面听第二组对话。(小号与长号演奏的《河边对口曲》。)长号与圆号的音色比较接近,这时可能会: 甲阵:好像是小号和长号吧。乙阵:应该是小号和圆号吧。
师:看来大家对这一组对话中的对话这一时还不敢肯定,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讨论后在回答。
甲阵:这一组对话应该是小号与长号。师:另一方阵?
乙阵:我们也认为是小号与长号。师:说说你们是怎样判断的。生甲:因为长号的音色比较庄重。
生乙:我同意他的意见,另外我觉得长号的声音比圆号听起来更威严一些,圆号听起来较为柔和。
3、了解演奏方法
师:同学们回答的有理有据,精彩极了。但是,这么美妙的声音是怎样演奏出来的呢?请大家来看录像。(点击课件,展示小号、长号、圆号、大号演奏画面)
生:它们都是人来吹奏的。
师:大家再想想,在庞大的器乐家族中,它们属于民乐还是西洋乐器?
生:西洋乐器。
师:确切的说应该是西洋铜管乐器。(板书:西洋乐器)
三、赏析《那不勒斯舞曲》
1、判断主奏乐器 过渡语:在我们对四位朋友的形状、音色特点及演奏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老师请大家欣赏一首乐曲,大家听听是那位朋友在担任主奏演员。(点击课件,播放《那不勒斯舞曲》)师:从大家的表情和跃跃欲试的样子就看得出,同学们已经听出来了,就一起说吧!生:小号——
师:(板书:小号)这首以小号为主奏乐器的乐曲,就是今天我们的欣赏曲目《那不勒斯舞曲》。(板书:《那不勒斯舞曲》赏析)
2、乐曲简介
师:(点击课件)《那不勒斯舞曲》师巴黎舞剧《天鹅湖》第三幕中的一段一小号为主奏乐器的意大利风格的舞曲音乐。作者,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
3、熟悉旋律,正确排序。熟 悉 旋 律
师:首先来熟悉乐曲的旋律。(板书:旋律)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听老师按书上的顺序,用小号为大家吹奏。(第一遍,先分段吹奏;第二遍,三个乐段连起来吹;第三遍,让学生跟着一起哼唱。)
正 确 排 序
师:刚才老师是按照书上的顺序吹奏的,请同学们在仔细的听一边乐曲录音,判断一下,书上的顺序是否符合乐曲的演奏顺序?(播放录音)
生:书上的排列顺序是错误的。师:正确的该怎样? 生:正确的顺序应为(2)、(3)、(1)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没有。
4、节奏练习,明确旋律弱起。
师:下面听老师拍两组节奏,大家听听有什么不同。1)XXXXXXXX 2)0XXXXXXXXX 生:第一组有空拍,第二组没有空拍。
生:第一组是从强拍开始的,第二组是从弱拍开始的。师:你们的依据是什么?
生:根据上节课学的乐理知识,“弱起小节”而判断的。师:那请大家在判断一下课本上的三段主旋律是从强拍还是弱拍起的。
生:弱拍开始
师:弱拍开始的音乐有什么特点呢? 生:有动感。
师:这些都是我们上一节课学的内容,同学们都记得很牢。其实,速度的变化也是音乐表达的重要方式之一,大家结合咱们以前学过的一些歌曲,想想速度在快时、慢时各能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体会速度变化
老师哼唱,学生听、思考。
生:速度慢,一般表示低沉、悲哀。速度快,表示欢快、喜悦。师:下面我们分成两个方阵,老师吧乐曲在播放一遍,看那个组的同学把乐曲速度的变化,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动作表达的最准确。
生:(听音乐做动作)
师:(引导学生评价)刚才有的同学做得很投入,不但肢体动了起来,而且面部的表情也很丰富。这说明大家已经投入到了音乐的海洋中去了。
在电影、电视或一些故事中,都有其发展的高潮部分,也就是任务表达思想感情最充沛、最淋漓尽致、最让观众动情的时候。我们在来欣赏一遍乐曲,找出乐曲的高潮部分。(播放音乐)
生:第三乐段是乐曲的高潮部分。师:为什么? 生回答:
1、速度快
2、声音强
3、连续使用十六分音符
师:说得很好。当人们在音乐当中时很容易产生联想。咱们把乐曲完整的听一遍,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随着音乐去想象。(播放乐曲)
生想到:
1、许多天鹅在水里快活的游来游去。
2、一个广场上,有许多的人在跳舞。
3、在一片茂密的山林里,好多认为这一对对篝火跳着欢快的那不勒斯舞??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今天我们欣赏的这支乐曲表达的真实同学们所想象的那样,下面请大家一起来欣赏芭蕾舞剧《天鹅湖》片断。(播放课件)
师:从艺术家的表演中,你能体会出屋去表达了人物的什么思想感情吗?
生:表达了欢乐、喜悦的思想感情。
师:你耳闻优美的旋律,目睹舞剧的场面,有什么感受呢? 生:想跟着音乐动起来,音乐台动情了。
师:(结束语)是啊。雄壮的音乐能鼓舞人,高雅的音乐能陶冶人;音乐没里就在于它能以超人的力量浸人心脾,使人在优美的旋律中净化心灵、达到忘我。
附: 板书设计 《那不勒斯舞曲》 西洋铜管乐器:小号 旋律 赏 析:速度 高潮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有以下反思:
一、注意教师角色的转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1、在认识小号这一教学环节里,我打破以往强硬灌输的教学模式,采用了学生自主观察学习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出示小号图片,我打破了知识灌输的方式,让学生观察并结合过往的印象为大家介绍小号,如果不能介绍可以向老师提问,第二步引导学生听辩,并提供了圆号进行对比,明显的对比让学生更容易记住小号的音色。
2、在新课改理念的支配下,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了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学习模式,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在欣赏这首曲子的舞蹈实况录象后,我做了一个小调查,了解一下班里学习芭蕾舞的情况,之后请一名学生来教老师和同学们有关芭蕾舞手形及手位的知识,就这样,教师变成了他们熟知的同学。因此,他们学的非常认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充分地给调动起来了。接着,我再次播放了这首曲子的舞蹈录
巴赫《小步舞曲》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课题的内容。本课题通过对于莱茵河畔的德国这个国家音乐家巴赫的了解,从而感受巴赫的经典作品《小步舞曲》的旋律,并能用活泼、轻快的声音演唱。这首《小步舞曲》为二段体结构,第一段旋律以级进与跳进交替、连音与顿音相间,十分生动活泼;第二段与第一段没有大多的对比,只是音区提高,力度增强,情绪更为明朗。巴赫的这首《小步舞曲》虽然简单,但由于曲调动听,不少乐队把它编成管弦乐或轻音乐曲演奏,还被填上歌词演唱,成为巴赫最通俗的名曲之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德国音乐家巴赫和小步舞曲的相关知识,扩宽音乐视野,为学习歌曲服务。
2.能够初步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小步舞曲》,体验歌曲丰富的情感内涵。3.通过欣赏和亲身体验感受相同乐曲不同乐器带来的不同演绎形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巴 赫及其作品的体验和感受,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教学策略】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是新课标强调的教学理念之一。因此在教学设计中,以“主体、创新”为主题,面向全体学生,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将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愉快的接受新知识,学生通过聆听、感受、体验、发现、创造、表现等多种方式来学习音乐,理解音乐,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和音乐实践能力,开阔了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人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今天让我们跟着音乐,踩着优雅的舞步走进音乐教室。(播放《小步舞曲》音乐)唱《师生 问好歌》,提醒坐姿,进行发声练习。
二、导入新课
从小到大,童话故事伴随我们成长,它使我们的童年更加美好,这就是德国著名的儿童文 学作家格林兄弟(出示图片,大家齐声回答:格林兄弟)。提问:你看过他们的哪些主要作品?
(学生回答:丑小鸭、睡美人、白雪公主等)德国还有许多著名的音乐家,今天就让我们认 识格林童话故乡的音乐家们吧!
三、走进巴赫
1.说起德国的音乐家,我们在上学期已经了解了谁?(学生回答:德国的音乐家,乐圣——贝多芬。)【设计意图:学生联系上学期所学的知识,说出乐圣——贝多芬就是德国音乐家,学生立刻对格林童话的音乐家产生了探究心理,对德国音乐家产生了无限遐想,这样自然地将学生带入艺术活动中,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审美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德国有位伟大的作曲家——巴赫。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巴赫的介绍资料,请你简要介绍一下。(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巴赫的资料。)【设计意图: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联系新知识的学习,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巴赫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3.同学们收集的资料很全面,陆老师也收集一段巴赫的视频介绍,大家想看看吗?(学生观看视频介绍。)
4.伟大的巴赫离我们现在已经有将近300年的历史,但他的乐曲成了世界名曲。下面我们来 欣赏一首《小步舞曲》。
5.指导学生谈谈欣赏后的感受。(学生谈欣赏后的感受,如优美、轻快、三拍子等。)
【设计意图:音乐是听觉艺术,感受与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丰富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知识面及综合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欣赏巴赫的经典作品小步舞曲,让学生感受德国古典音乐的旋律,学生自主说出欣赏后的感受,觉得乐曲很优雅、轻快,三拍子的。】
6.你知道什么是小步舞吗?小步舞是一种古老的舞蹈,最初产生于民间,后传入宫廷,很 快在欧洲贵族社会中流行。这种舞蹈速度平缓,动作典雅,因为其步伐小且欢快而得名。节拍都是三拍子的。当时不少有名的作曲家都写过小步舞曲,其中以巴赫的这首小步舞曲和贝多芬写的一首小步舞曲最为有名。
四、学唱歌曲
1.这首经典的舞曲有人给他填了词,成了一首动听的歌曲。你听!2.演唱歌谱。这首《小步舞曲》的旋律大家已经很熟悉了,那么你能跟着琴声亲自唱一唱 吗?先请同学们看歌谱,在演唱过程中,要注意歌曲中的一些音乐符号。歌曲分为几段呢?
第一段中哪两句是相似的乐句,那两句是相同的乐句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之一,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难点,说出歌曲中一些音乐符号及意义,分析歌曲的结构,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课堂更形象更生动。】
第二段第一乐句的高音要有气息控制,还要注意变化音的音高。完整演唱歌谱。
3.唱词,指导学生用圆润的声音唱,高音有气息的支持,唱得轻松。
4.采用不同形式演唱:分组、个别演唱等。【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姿势、发声方法唱好歌曲的高音乐句,听准变化音的音高提 示力度的变化等。采用不同的形式演唱,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去练习,力求通过巧妙而有效的教学手段,及时检测和反馈问题,帮助学生解决教学重、难点。】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音乐总是用时间流逝的方式告诉我们什么是美,今天的课,我们感受到了小步舞曲清新典雅的旋律,灵活精巧的节奏,惟妙惟肖的视听效果,我们充分享受了音乐带给大家的快乐。同学们,让我们记住巴赫,记住他的小步舞曲。(点击歌曲范唱)下课!
教学反思:
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我常常把识谱教学有机地渗透到音乐实践中。在实际的教学中,我采用整体听赏法、逐句模唱法和对比法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可充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德国有名的艺术家和他的作品,也学会了有感情地完整演唱巴赫的作品《小步舞曲》。在实际教学中,我采用了双语教学法、整体听赏法、逐句模唱法、创设情景法和循序渐进的竖笛教学法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进行音乐教学,教学效果佳。学生在轻松的音乐学习活动中,不仅学会了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也了解了一部分音乐基础乐理知识。在平时的音乐教学,我注意渗透音乐乐理知识教学和器乐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平时的音乐活动中把演奏竖笛、学唱歌谱歌曲相结合,可充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学习演奏乐器的兴趣。在竖笛教学中,我让学生明白学习演奏竖笛的好处和如何坚持演奏一种乐器,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耐性,也可以挖掘学生的音乐才能,提高音乐感,最终使学生的音乐素质达到一种境界。
《我们大家跳起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唱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体验歌曲优雅高贵的旋律和轻盈明快的节奏,感受歌曲表达的欢乐情绪。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体验、感知的方法,在律动、舞蹈、听辨、指挥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表现3/4拍的节拍韵律,并初步感知“小步舞曲”的风格特点。
三、知识与技能
掌握《我们大家跳起来》旋律中的跳进、级进和顿音记号。顿音的运用,短促、轻巧而有弹性。
教材分析: 这首歌曲是根据《巴赫初级钢琴集》中第一首“小步舞曲”的第一乐段旋律,由前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校长吴国钧填词而成。歌曲以徐缓的速度表现了典雅而活泼的舞蹈形象,很适合儿童歌唱、舞蹈。
教学对象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体验感受和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学习的兴趣容易分化,所以教师要选择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重点:掌握级进和跳进。
教学难点:会运用短促、轻巧而有弹性的顿音演唱歌曲。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鼓、图片、钢琴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1.5 1 1 师:让我们一起开开声,老虎的大嘴巴准备,5.模唱旋律 跟老师用LU模唱。6.学唱歌词
1)先跟着音乐做歌词的嘴型,不准出声。2)跟音乐读歌词
这首歌非常简短,我们跟着音乐试试能不能把它唱好。生:跟音乐唱 师:同学们唱得真好,听到你们这么好听的歌声,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唱。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老师唱第一句和第三句,请同学们唱其他两句,我们来比比赛看谁唱得比较好。。。
3)让学生设计演唱方式 6.歌曲艺术处理
强调歌曲中顿音和连音的唱法。再听发现老师又对哪里做了处理,最后一句减慢就像舞会结束了。
三、创编表演
师:优美的歌声把大家带到宫廷舞会上,小步舞曲起源于法国的一种三拍子民间舞蹈,这种舞蹈在17世纪50年代在法国宫廷和贵族社会中很流行。小步舞风格典雅、庄严,速度中庸。不知道你们当中有没有小乐手弹奏这首舞曲。师教基本舞步,生学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欣赏德国作家巴赫的《G大调小步舞曲》以及对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的学习,很好地体验了三拍子节奏的强弱规律,在此过程中,老师看到同学们无论在欣赏、还是歌曲的学唱、或是表演等环节,大家由始至终都散发出愉快的心情,在此,我希望同学们能把这种快乐带入到今后的学习当中去,做一个健康成长、快乐生活的人。最后让我一起再次聆听,尽情享受这美妙的音乐。
教学反思:
音乐课上,教师自身的审美修养及素质对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本课学习的歌曲改编于巴赫《G大调小步舞曲》。在教学设计中以“听觉为先导、动觉为切入口”,让学生在多种活动中感受歌曲,充分体验歌曲的情绪和3/4拍节奏特点;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如看(看视频、看教师示范)——学(学跳基本动作)——演(小组合作表演)等方式,自然的将学生带入到学习小步舞的快乐之中。课堂中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一、整合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一)善用资源,自制小乐器,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及参与的广度。本课是一首3/4拍的曲子,通过学生用手中的乐器进行伴奏,对学生掌握3/4拍子的特点有很好的帮助。
(二)巧用资源,为教学服务。本课学习小步舞,对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难度,这个难度并不单指技术上的难度,更大的难度是心理的难关。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听课教师”这一资源,请听课教师上台展示小步舞的跳法,一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是让学生放开紧张的心情,放开拘束,大胆地参与教学活动。实践证明,这一做法收到的效果非常好。
(三)发挥信息技术作用,为教学服务。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当今教学手段的一种重大改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投影、录音、动画、影像等现代化教学媒体被越来越多地使用于音乐教学中,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使学生耳闻目睹古今中外的风土人情和历史画面,如同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爱好,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既创设了教学情景,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审美能力,又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本课教学中充分运用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发挥了信息技术直观、生动、形象、快捷的特点。在学习“小步舞”时,更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让学生观看相关的视频,更快地掌握“小步舞”的基本动作,为教学任务的完成发挥重要作用。
1、运用多媒体加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增强教学效果。
3、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深化美育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二、重视创新能力培养,表现、创造音乐
培养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是音乐教学的目标之一。本课中,通过观看视频资料、教师的引导,教师的示范,让学生在小步舞曲的伴奏中进行练习小步舞,使学生在课内掌握了小步舞的基本动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体验和感受跳“小步舞”带来的快乐。
《土风舞》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种用音乐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玩耍中主动参与音乐学习,把音高、节奏、情感等基本要素通过各种形象生动的教学环节展现出来,创设生动的学习环境,学会在音乐中与同伴团结合作,完成可参与的音乐活动,创造协调的音响,演练优美的音乐。运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启发学生发挥表现力、创造能力,让学生真正爱上音乐。
【教材分析】
《土风舞》是一首热烈欢快的捷克民歌,F大调2/4拍子。歌曲节奏规整、旋律流畅、音乐朗朗上口,表现了农民们载歌载舞庆丰收的热闹情景。它由六个乐句组成,第一、二、三乐句是严格地向下模进;第四、六乐句是完全重复;第五乐句是歌曲的对比乐段。歌曲中使用“特啦??”这一很有特点的衬词,把欢乐的情绪推向高潮。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听辨并正确演唱歌曲中的切分音节奏,用热烈、欢快的情绪和轻快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力目标:通过节奏练习、演唱、创编、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集体表演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能用热烈、欢快的情绪和轻快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难点】
歌曲中切分音节奏的听辨与正确演唱。【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铃鼓、沙锤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律动激趣。
1、学生随着《土风舞》音乐以律动的形式体验音乐热烈、欢快的情绪。【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受作品的风格情绪,在律动中感受节奏型,为歌曲《土风舞》的学习做铺垫。】
2、师拍节奏,学生模仿练习。
教师用声势律动拍出切分节奏学生模仿。速度由慢到快,难度由易到难。
3、讲解难点节奏ⅹⅹⅹ。
4、学生用“啦”模唱《土风舞》,感受节奏“ⅹⅹⅹ ︳ⅹⅹ ⅹo ︳”。
5、揭题:《土风舞》,简介。
【设计意图:节奏是音乐的最基本元素,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节奏模仿,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掌握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型,并能听辨出音乐中的切分音节奏。】
二、自主探究,学唱歌曲。
(一)找一找。
学生听范唱找出节奏完全相同的乐句。
ⅹ ⅹ ︱ ⅹ ⅹ ︱ ⅹ ⅹ ⅹ ︳ⅹⅹ ⅹo ︳ ⅹ·ⅹ ︱ⅹⅹ ⅹo ︳
(二)读一读。
以接龙、齐读的形式按节拍读歌词,突出切分节奏,感受歌词表达的情绪。
【设计意图:在找、玩、读的活动中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和体验,清楚歌曲的节奏、结构、旋律进行的特点,对歌曲更深层的了解。】
(三)唱一唱。
1、教师用电子琴教唱歌谱(放慢速度),发现学生的疑难问题。
2、以师生、生生、男女接龙的形式演唱歌词。
(四)比一比
1、聆听范唱,比较不同。
2、歌曲处理,加强歌曲演唱的表现力。
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从速度、力度、情绪等方面表现歌曲。【设计意图:在聆听、模仿、比较、表现等各种方式的活动中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歌曲,并对歌曲进行处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三、创编表演,体验情感。
1、欣赏视频,找出土风舞的舞蹈动作特点。第2课 少年的歌
《小小少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及能用阳光有朝气的歌声演唱歌曲《小小少年》,表现歌曲主人公乐观向上,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挫折与困难,充满帅气阳光的少年形象。
2、学会歌曲二声部合唱,并注意声部的和协、音准与节奏。
3、唱准符点八分音符。教学内容:
1、欣赏并学唱歌曲《小小少年》,并学会二声部合唱。
2、唱准符点八分音符,把握好歌曲音准节奏。教学重点:
1、能用阳光充满朝气的歌声演唱歌曲。
2、二声部的演唱。教学难点:二声部演唱时声部的和谐、音准节奏的准确把握。教材分析:
《小小少年》是德国电影故事片《英俊少年》的一首插曲。影片描写了从小失去母亲。父亲遭诬害入狱的少年海因切。在别人帮助下,以自己诚实善良感动他的外公,最后一家重新团聚的生动故事。影片随歌声开始,歌曲四四拍,弱起节拍,大调式,一段体结构。第一、二乐句,旋律重复,在句尾的变化上作了六度、七度的上下跳进,这里也是歌曲教学的难点,旋律坚定明朗,情绪愉快,充满孩子的朝气,一下子就把主人公的性格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第三、四乐句歌曲以合唱形式出现。平行三度的和声进行,使音乐更丰满,与前面形成了对比,旋律同样是变化重复,曲调舒展而有起伏,在歌中虽然唱出了少年在成长中的烦恼,但此时此刻他仍然表达了充满欢乐、愉快的心情,表达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设计理念: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本节课通过师生谈话引出学生平时中的烦恼与挫折,接着激发学生用歌声表达自己要勇敢地面对生活,让生活充满阳光。用充满阳光朝气的歌声演唱发声曲,把歌曲的难点简化为简练生动的发声练习--引导到歌曲的二声部旋律学习,这样把难点分散,逐渐加深,使学生感受二声部的学习成功乐趣,在演唱中产生情感共鸣,以情带声培养阳光明朗的歌声演唱。在学生学习二声部时注重培养演唱
习惯,如音准、节奏、音色、力度的控制与把握。学生主动地参与音乐实践,尊重音乐感受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和音乐表现能力。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境,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通过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来完成教学任务。创设各种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认知、情感能力。
整节课,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挖掘教材中的音乐要素,旋律美,情感美,和声美、节奏美等等,这样从音乐的角度,用音乐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培养音乐素养。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通过用教材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审美、感受美、体验美,并创造美的能力,养成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
教具准备:钢琴、课件。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启发引导法,对比感受法等。教学过程:
一、淡话导入,激发情感共鸣
1、谈谈烦恼与挫折
同学们,在你们的成长中,遇到过烦恼吗?说出来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分担你烦恼与挫折吧。(学生交流诉说)
2、老师小结并激励
同学们,你们在长大,在生活中自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不管怎样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生活,让生活充满阳光,我们是否能通过歌声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呢?
二、以情带声、演唱发声曲
1、出示发声曲 1)4/4 11|6-11|4-11|2-11|70 2)变化组合二声部 a师有感情地示范演唱 b老师慢速的范唱 c学生慢速演唱
d再次演唱,但提要求(如何体现少年阳光朝气自信的形象呢?我们的演唱姿势、歌声、力度、速度应该怎样?)
(这条旋律唱得很熟练的基础上学习二声部)(2)变化组合二声部
11|6-11|4-11|20 11|4-11|2-11|70 a老师与学生慢速钢伴演唱 b学生合作钢伴演唱
c提要求演唱(音准与节奏、注意聆听对方声部与自己的歌声的协和)
三、顺着歌声,引出歌曲《小小少年》的二声部
今天我们要学唱一首表现外国少年儿童勇敢乐观的面对生活中烦恼与挫折的歌曲《小小少年》,请听歌曲《小小少年》。
1、初听歌曲范唱。问:你听了这首歌曲心情如何?听出歌曲中的不同声部了吗?(听后学生回答)
2、出示歌曲高声部旋律(师声情并茂地范唱——高要求慢速学生演唱——学生熟练自信朝气地演唱)4/4 11 634 5-11 631 5-
3、弹出低声部旋律(同上)
4/4 11 412 3-11 411 3-
4、二声部合作演唱
a 听琴演奏二声部,请你们找找自己的声部 b 随琴轻声慢速演唱自己的声部
c 假如还唱不好,教师在听他们演唱时注意哪个地方特别难,单独练习
d 加快速度演唱二声部 e 加上歌词慢速演唱演唱。
5、老师演唱歌曲第一部分,学生合唱部分。(两段)
6、学唱歌曲第一部分,出示歌谱。a 学生慢速演唱歌曲第一部分旋律。
刚才老师唱的是歌曲第一部分,现在请你们也来有感情的演唱!b 假如学生八分符点唱不好(运用对比听辨,让学生听辨学习)c 学生听辨对比中引出符点八分音符------X x.师:其实这样的节奏也不难,在生活中,听到过马儿奔跑的声音吗?谁能模仿?(学生回答)
d 出示:哒哒 哒哒 哒哒 哒哒 e 学生模仿马蹄声(可多次反复练习---在学生很熟练的基础上教师慢速带领学生无伴奏下演唱第一部分)
7、假如学生还唱不好符点,在单独练习“76 5”、“32 1",在琴声伴奏下演唱,或者比较。
8、完整随琴演唱第一部分旋律。
9、欣赏全曲范唱。我们该如何表现少年阳光乐观的少年呢?(引导学生从歌声、表情、精神面貌等方面入手表现歌曲)
10、朗读第一部分歌词---读后问:有什么感受?(学生讲解歌词)----演唱第一部分歌词(强调附点)4-42 76 5--眼望 四 周 阳光 照
11、有表情地、阳光大方自然的歌声演唱全曲。
四、课堂延伸----欣赏电影《英俊少年》主题歌
1、欣赏全曲
2、谈话交流,产生共鸣。这位少年名叫海因切,他从小没有母亲,在女律师雷娜特的帮助下,他以自己的诚实和善良克服了,生活给他的困难与挫折,最后一家人团圆,而我们生活在阳光的时代有父母老师的关爱,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生活的困难与挫折,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小小少年》,学习主人公的乐观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精神,让我们的勇敢战胜困难欲挫折吧!
3、在音乐声中结束本课。同学们,在你们的成长中,遇到过烦恼与挫折吗?说出来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分担你烦恼与挫折吧。(学生交流诉说)讨论:哪段表现了悲伤的情绪?生:可以拿出准备好的白纸记下序号,生:听辨哪段表现了悲伤的情绪,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答
答案:第一段、第三段、第五段
二、复听:
师:那下面咱们再来听听这三段的音乐,你们仔细听他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地方有区别?
师生问好,生:完整地听三段录音, 注:学生听不出来没关系,可以再听 导入用学生喜欢的语言,能激起学习欲望
学生自己听辨,对学生听音乐的能力是一个锻炼,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小结:区别就是表现音乐的形式不一样,前两首是器乐曲,后一首是女声独唱。相同点就是三段音乐的旋律是一样的,都表现了悲伤的情绪。
三、演唱主旋律:
师:既然同学们都说这三段音乐是悲伤的,那么咱们就来唱一唱主旋律,看看它是怎样表现悲伤的情绪的。生:可以讨论也可以独立回答(不要求学生的语言多精确,贴近意思就可以了)
(教师出示主旋律)
师:用口琴示范演奏,生:可以边听边轻声唱 师:无伴奏和学生一起唱,生:无伴奏和老师一起唱 师:口琴伴奏,生:演唱
四、分析主旋律的音乐表现手法: 师:现在咱们就来分析一下这段音乐怎样表现悲伤情绪的?生:按自己的理解分析 板书演示分析结果:
速度:缓慢的 节奏:疏松的 旋律行进方向:下行
五、扩展:
1、歌曲欣赏: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这三首乐曲主旋律是一样的,其实前两首器乐曲是根据后面的歌曲改编的,那现在咱们现在完整地听听这首歌曲表现了怎样的音乐形象?生:完整地听歌曲体会
音乐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出示歌词)
小结--悲伤的牧羊姑娘形象
2、给歌曲取名字:
师:咱们听了器乐曲也唱了歌曲,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 师:对了咱们今天欣赏的就是由的《牧羊姑娘》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取名字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六、思想教育:
师:大家看黑板,咱们今天欣赏的乐曲都和放牧和牧童有关,那么同样都是牧童,可为什么他们的生活却完全不同呢? 师:就是因为生活在旧社会,牧羊姑娘挨冷受冻,还受欺负。而咱们同学穿着整齐的校服、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应该怎样做呢?
生:再演唱一遍歌曲,结束今天的音乐旅程。
七、结束:
师:咱们欣赏了一首动人的《牧羊姑娘》最后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再来演唱一遍歌曲,结束今天的音乐旅程。
通过欣赏音乐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和学习机会,热爱学习。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我从音乐本位出发,深度挖掘教材的潜在文化要素,并通过多种形式深入浅出的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取得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需要改进的地方也有很多:课件准备不够充分、教学时间把握不够充分、竖笛演奏音效不够理想等,这些不足之处我会及时总结,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尽量避免。
《小小少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以声传情,展现快乐和烦恼增加的小少年。
技能目标:指导用欢快的音色,无忧无虑地演唱齐唱部分(稍弱);用和谐的音色,激情地演唱合唱部分(稍强)。
知识目标:理解节奏(弱起,附点节奏)对表现音乐作用。教学重点:
1.感受无忧无虑到烦恼增加的不同情绪。
2.用和谐统一的音色演唱合唱部分,并培养学生在合唱中相互聆听的能力。教学难点:
1.如何“合”成优美的音色,并激情歌唱。2.歌曲中的长音,附点节奏、弱起等要素。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钢琴等。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律动,感受歌曲情绪
师:让我们合着音乐的节拍,走进今天的音乐课。
(课件:点击页面右边的大音响蓝色部分,播放口哨版《小小少年》。音乐可随时点击页面
停止。)
备注:随着愉快、轻松、快乐音乐师生共同律动,前部分拍手节奏,后部分摆动身体。二简介歌曲《英俊少年》主题曲
师:这段活泼的音乐旋律,你熟悉吗?它是德国著名电影《英俊少年》的主题曲,歌名叫《小小少年》
(课件:点击页面,进入《海因切生活》的短片。)备注:全体学生边观看片段边听老师介绍海印切的少年生活。三解决歌曲第一部分节奏难点
师:现在让我们一同去感受海因切快乐又有意义的少年生活吧。一起来读一读。(课件:点击页面,出示歌词,页面淡然无色。)
师:你觉得此时的海因切快乐吗?怎么读让他变得快乐呢?(课件:点击页面,出现附点节奏。)师:你注意到老师刚才那个字读得最长?(课件:点击页面,出现“四”字的画拍谱。)师:你们看,字体的颜色发生了变化,请你给红色的字稍稍加强力度。
(课件:点击页面,字体颜色发生热情鲜亮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页面颜色的变化,附点节奏、画拍图谱的出现和老师的正面引导,让学生深
刻感受、体会海因切的前后心情变化。师:你读得真有动感!同样的感觉来读读这句。(课件:点击页面,出现又一鲜亮字体的乐句。)师:我们随着音乐把两句连起来读一读。
(课件:点击右下的小苹果图案,播放伴奏音乐。)
四、合唱练习
1、音程训练
师:快乐的少年生活阳光灿烂,快乐的少年生活歌声不断。我们也来唱唱吧。
(课件:逐步点击页面,出现4组音程。)
备注:老师逐一进行有效性的和声音程训练,先随琴练习,再离琴看指挥练习。要求:1.提示每个音必须轻声高位置歌唱。
2.提示两个声部同时歌唱时,声音要集中,和谐,统一。3.提示时刻注意聆听另一个声部。
2、完整乐句练习
师:将这4组连成一条旋律,你还会唱吗?(课间:点击页面,在句首出现不完全小节11)备注:学生分别练习高、低声部完整乐句,再进行合唱。要求:
1.提示每个音必须轻声高位置歌唱,整条旋律唱得轻柔,连贯。2.合唱时,声音集中,和谐,统一,并学会聆听另一个声部。做到“没有我,只有我们;没有个性,只有共性”的和声效果。
设计意图:和声、视唱是合唱教学的基础,本环节通过和声训练、视唱教学让孩子们感受到
了和谐统一的歌声,也给后面歌曲的合唱教学做铺垫;同时这一环节乐句是通过和声音程组合而来的,乐句间的变化也是循序渐进,这大大降低了难度,给予孩
六、课堂延伸
师:最后,老师祝愿大家在成长的道路上快乐多多,烦恼少少??(课件:点击右下角进入下一页。)
备注:全体学生随《梦之旅》音乐,边唱边律动,走出教室。教学意图:快乐激扬的歌声,孩子们充满活力;激情飞跃的歌声,原少年们梦想成真?? 教学反思:
本课是四年级下册的学唱歌曲《小小少年》,体会少年是人生的花季,但“随着年岁由
小变大,他的烦恼也增加了”,这种少年时期的复杂心情。在这堂课,我主要目的是扎实的
抓基础,巩固基础。从音乐的三要素(节奏、旋律、和声)出发。在学习《小小少年》这首歌曲时,由于此歌曲旋律生动,朗朗上口,学生学习兴趣较大。
特别是第一部分,一些大跳、连音的难点,通过听唱,学生都能较快的掌握。以前我做了附
点八分音符以及弱拍起唱的铺垫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小小少年歌曲时,能较好地掌握这两个
知识点。但是我发现学生容易把原来的八分音符也唱成附点八分音符。
在合唱的二声部教学中,学生学习比较快,也能较快的掌握两个声部的音准。但是由于
是第一课时,所以低声部,还需要老师稍微带一带。如果在课堂中能让学生在唱歌时能胆子
大一点,把平时的水平完全发挥出来,这样就更加地好了。
《我是少年阿凡提》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1、能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乐于参与音乐表现、创造活动。
2、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增强集体意识,培养合作能力。【内容分析】:《我是少年阿凡提》是一首具有浓郁的新疆民歌风格的歌曲,2/4拍,二段体,G七声羽调式。曲调诙谐欢快,它生动的赞扬了少年阿凡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优良行为。【学情分析】:经过三年的学习,四年级学生在乐理知识,识谱都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并且
能独立理解,解释歌曲的大意和基本内容,就是学生的掌握程度有些参差不齐,在课堂中教
师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能整齐、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认识升记号,音名。能力目标:能用打击乐给歌曲伴奏、能用载歌载舞的形式表现歌曲。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自然的情感。知道阿凡提是个勤劳勇敢、幽默乐观,富
有智慧和正义感的好少年,引导学生做个机智勇敢的好孩子。【教学重点】:能用有弹性、圆润的童声唱出歌曲诙谐、活跃的情调。
【教学难点】:唱准切分音、升记号 【教具准备】:PPT课件、铃鼓、口风琴 【评价设计】: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教学过程概述】: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我是少年阿凡提》伴奏音乐,带学生做律动 师:谁能告诉我,刚才我们听的这段音乐是哪个民族的? 生:新疆
2、猜谜:师:下面我请大家来猜一个新疆的传奇人物:PPT出示谜语:他总是骑着心爱小
毛驴,他聪明、勇敢、幽默,特别爱帮助穷人,民间流传许多有关他和地主老爷斗智斗勇的
故事。他是谁? 生:阿凡提。
3、课件出示阿凡提图片及简介
师:“阿凡提”在新疆是代表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是“老师”的意思,阿凡提是新疆
人民心中勇敢与智慧的化身。那么,阿凡提少年的时候,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想不想知道? 生:想
4、初听全曲
师:好,那么老师请你们听一首具有新疆民族风格,又带有诙谐情趣的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你们瞧,阿凡提骑着他心爱的小毛驴弹着咚布拉,告诉你们来了。(课件播放 我是少年阿凡提FLASH)师:谁听出来了?少年的阿凡提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有正义感、勇敢、快乐、保护大自然
师:你们说的太好了,少年的阿凡提是一个快乐的,正义的,保护自然环境的好少年。那么听了这首歌之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很欢快、想跳舞、。。。
5、复听全曲
6、师:老师跟你们的感受是一样的,因为新疆的歌曲节奏性强舞蹈性强,所以听起来特别的欢快、活泼。那么这首欢快的新疆民族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是用什么乐器伴奏的?歌曲中出现的音乐符号新朋友又是谁?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课件出示歌页,播放歌曲)
生:铃鼓和冬不拉
师:铃鼓和冬不拉都是很有新疆民族特点的乐器。那么我们来听一听这两种乐器的不同音色(课件出示冬不拉和铃鼓图片并播放音频)
师:(拿出铃鼓)看,这是什么? 生:铃鼓
师:下面老师用铃鼓来拍一组节奏(课件出示节奏)师示范,生跟拍
6、解疑答难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歌谱中出现的音乐符号新朋友是谁?
生:“﹨”“#”(出示PPT)比较学唱“﹨”
师:唱唱不带下滑音的,再模唱带滑音的,(比较)那头小毛驴更调皮、可爱?
师:“#——升记号”,加后比原音高半度。(PPT出示键盘讲解音名)
7:比较模唱 : / 0 心 中 多欢 喜 / 0 师:在唱带升记号的地方时比原来更活泼俏皮,更具有新疆歌曲的特色了。
师:“喜”字后有休止符,要体现出来(分别模唱带休止和未带的,体会不同,以便之后更好演唱)
师:带着愉快的心情随琴完整演唱这部分(两~三遍)。
师:阿凡提正高高兴兴的骑着他的小毛驴走在路上,忽然停下了,发生了什么?我们再来听一遍音乐,从歌词中找答案吧。
生:阿凡提发现有人 打鸟儿,捉青蛙,折断花和树。师示范学生跟唱歌词。
那阿凡提看到这些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他又是什么态度呢? 生:愤怒、生气、制止不良行为。。。师:歌词哪一句体现出来的? 生:我可对他不客气
师:嗯!“我”上还加了重音记号,表示这里我们要唱的更有力量,现在我们就来唱一唱吧(随琴唱
一、两遍)
师:歌曲中“不”字前有个八分休止符,请你在这里加上一个动作,表示我们和少年阿凡提一样,要坚决阻止破坏者的决心。
过渡:阿凡提阻止了这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发生,现在阿凡提的心情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自豪、快乐。
师: 我们也来唱唱,体验下少年阿凡提的自豪感吧 完整演唱(再次完整聆听全曲)师:边听边轻声跟唱,想像自己就是少年阿凡提,坐在小毛驴上,随着驴子轻快的步伐在歌唱。(放课件,生跟着唱。)
二、创编动作
师:这种感觉真是太美了!但是老师还觉得缺点儿什么,如果能边唱歌边跳舞,是不是更能表现歌曲的情绪和特点了?那下边我们根据歌词来给歌曲编上动作好吗?(创编完成后,请几个同学用打击乐伴奏,其他同学加上动作完整演唱全曲)
三、创编歌词
师:唱的这么好,老师都忍不住要给你们鼓掌了。平时你们都是怎么保护自然环境的? 师:现在我们来当当词作家,也来编创歌词。想想生活中哪些破环环境的不良行为?模仿歌
例如升记号,我先用钢琴对比聆听引出升记号的学习,然后加上了新疆舞蹈耸肩的动作,既加了趣味,又解决了难点,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非常的高,效果不错!
三、鼓励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今是创新的时代,因此教育也离不开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本课中,我设计了让学生编创歌曲中“谁要打鸟儿,谁要捉青蛙,谁要折断花和树,我可对他不客气”这几句的歌词进行创编。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创作出了:谁要浪费水,谁要浪费电,谁要乱扔瓜果皮,我就对他不客气。谁要乱砍树,谁要踩草地等不同的歌词,这不仅发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对他们进行了德育环保的教育,以达到了德育渗透音乐教学的效果。不足之处:
1.对学生的关注不够。在上课过程中不够关注学生的演唱,当碰到音没唱准、或者节奏还不对时,就应该停下来,马上进行修正,使得大部分同学能够达到教学目标。
2.时间分配上还是出现了问题,有些方面学生已经能够演唱好,就不该再形式化,这样是没有实效的。
第3课 水乡
《洪湖水 浪打浪》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态度、价值观
(1)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体验歌剧音乐。(2)能够自信、有感情地歌唱《洪湖水,浪大浪》。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唱《洪湖水,浪打浪》的片段,感受、体验人们赞美家乡、热爱生活的音乐情绪,了解装饰音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知识与技能
(1)能够知道中国歌剧的发展过程。
(2)能够对中国歌剧《洪湖赤卫队》的剧情有一定了解,能够说出作品及作品的名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倚音与波音、三连音唱法的准确掌握。
2、体验有无装饰音的音乐表现区别。
3、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意境及情绪。
三、作品介绍:
歌剧《洪湖赤卫队》剧情简介
《洪湖赤卫队》是我国一部优秀的民族歌剧。湖北省实验歌剧团1959年首演于武汉。由《洪湖赤卫队》创作组编剧,张敬安、欧阳谦叔作曲。本剧取材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洪湖地区的革命斗争史实。描写以乡党支部书记韩英、赤卫队长刘闯为代表的洪湖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以彭霸天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势力进行英勇顽强斗争的故事。全剧共分六场:第一场《撤退》第二场《劫枪》第三场《搜湖》第四场《越狱》第五场《找党》第六场《胜利》。
《洪湖水,浪打浪》(1)戏剧情节简介
剧情:1930年,湖北沔阳县委为配合红军行动,暂时把赤卫队撤离彭家墩。当地白极会头子彭霸天乘机卷土重来进行报复。赤卫队在党支书韩英及队长刘闯的率领下,继续袭击敌人。彭霸天大为惊恐,派出密探寻找赤卫队。刘闯中计,枪打密探,暴露目标。韩英立即
掩护队伍撤退,自己却与分队长王金标被捕。后王金标叛变,韩英坚贞不屈。敌人逼她母亲劝降,但韩英母女相互激励,宁死不屈。敌人又把叛徒王金标放回,命他把游击队诱入伏击圈。韩英在彭霸天副官(地下党员)掩护下脱险,及时赶回赤卫队,枪毙了叛徒,配合大部队作战,消灭了彭霸天。
(2)音乐风格简介
音乐主要从湖北天沔花鼓戏和天门、沔阳(洪湖原属该县)、潜江一带的民间素材中,汲取最富生命力的乐汇而创作,不仅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而且有鲜明的性格化音乐形象。
(3)选听唱段简介
《洪湖水,浪打浪》这个唱段是这部歌剧中唯一的一首抒情歌曲。选自歌剧的第三场”搜湖”。剧情发展是这样的:清晨,迎着冉冉升起的红日,脚踏洪湖万顷碧波,韩英与秋菊一起划船到芦苇深处去找战友。情不自禁地唱出“洪湖水,浪打浪??”借以抒发赞美故乡,憧憬未来的情怀。这首歌先由韩英独唱,而后是韩英与秋菊的二重唱。
这首歌富有浓郁的湖北地方风格。它的原始素材是湖北民歌《襄河谣》,原民歌是四个乐句的乐段结构,经过曲作者精心构思,变化、发展、引申,谱成了这首变化再现的三段体结构的歌曲。歌曲的第一段A是起、承、转、合的四句体单乐段。第四乐句(合句)采用戏曲拖腔的手法将乐句扩充为三小节,这样既突破了乐段的方整性,又增强了乐段的收束感。歌曲的第二段B是对比段,由三个乐句构成,属于非常规乐段。B与A的对比是多方面的,包括节拍、演唱形式、节奏、句式等。结尾句中使用了第一段的拖腔,在变化中求得了统一。歌曲的第三段A是第一段的变化再现,前两个乐句的旋律仍是完全再现,真正的变化再现是第三、第四个乐句,这里不仅旋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且还伴有乐句结构的扩展:由于歌词的内容和句式的变化,以及情感表达的需要,第三乐句扩展为3小节;第四乐句扩展为6小节。最后结束句的拖腔仍然回到A段的音调上,体现出了再现的意义。也表达了歌中主人公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值得特别提出的是:这首歌二、三段的二重唱设计的非常别致,是我国民族歌剧中少有的精品唱段。这里的对比复调与模仿复调运用自如,两个声部不仅互为补充、水乳交融,而且具有各自的独立性,演唱起来颇有情趣。
四、教学过程:
师:上课 生:老师好!
第三篇: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教案
第一课 我长大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别来接我》,并能深情地唱出歌曲所表达的感情。2.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深情地演唱歌曲《别来接我》。教学难点
歌曲的衔接及恰当的表达出歌曲的情感。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是四年级的孩子了,很多的事情我们都愿意自己解决,可是也有的孩子有的想法却不敢和家长交流,他们用歌声来向爸爸妈妈倾诉,让我们一起来听听。
(播放录音机,学生聆听歌曲《别来接我》。)
二、进入主题
1.交流、讨论
师:你觉得刚才这首歌给你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歌中的小朋友唱出了对家长的心声,我们来和他们比比,看谁表现得更好,好吗?
(播放《别来接我》音乐及画面,学生边看边听自由表现。)2.学唱旋律
A、学生分别用mu、lu等母音跟琴模唱。B、学生跟琴轻声识读乐谱。
C、采用比赛的形式,比比谁的读谱能力最强,能识读一乐句也很棒!
3.学唱歌词
A、学生轻声跟唱歌词。
B、以小组形式分乐句自学歌词,再互换学唱。
C、请部分学生当“小老师”带唱或采取一帮一的形式。4.指导演唱
指导学生用“心”去演唱,以情带声,用最美的歌声表现内心真挚的情感。(小博士顿音记号:顿音也叫断音。记在音符的上方,表示该音要唱(奏)得短促而有弹性。)
三、情感的升华
师:同学们,就要到“三八”妇女节了,你们想对长辈说些什么呢?能将今天所学的歌,采用表演的形式把自己的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行吗?
1.分组排练
(学生分组自由练习,由小组长负责,老师整体调控,分组指导。)2.综合表演。
A、鼓励学生大胆表演。B、评价
师:对刚才的表演你有什么感触?如果要让家长肯定的想法,你觉得自己或他人还有什么不足,又该如何改进?
(学生自评、互评。)C、拓展引申
a、拓展:平时家长是怎样娇惯你们的?
b、引申:在以后的日子里你将如何做才能让长辈放心呢?(学生自由发言,老师作鼓励性、表扬性小结。)
c、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学会唱《我怎样长大》,并从中体验到合唱的乐趣。2.能认真聆听《幻想飞行》,感受乐曲情绪,并用形体动作或画画的形式将自己的想象展示出来。教学过程
一、情境定向
1.动一动
随音乐《春天在哪里》进教室,师生问好。2.听一听,看一看
小树招手说:小朋友们,你们瞧,我长得多高啊!(课件播放动画:小树苗长高)3.演一演、唱一唱
师:(播放《小树长高了》。)小朋友现在分成三组,每组唱一个声部,扮演三个成长段的小树,唱《小树长高了》,演绎一遍小树长高的过程。
师:小树是因为有了“音乐雨露”的灌溉才健康快乐地长大。“音乐雨露”是甜美的,那么你们的声音能不能和“音乐雨露”一样甜美呢?我们来试一试。
二、引导掌握
1.听一听
师:小树想知道自己究竟要怎样才能长大,于是就问“蓝天伯伯”。(课件展示:小树和蓝天的对话情景,同时播放歌曲《我怎样长大》。)
2.哼一哼
师:我们如果学会唱这首歌,就知道小树是怎样长大的了。我们一起来,随着音乐用“啦”唱一唱歌曲的第一部分吧。(学生随旋律用“啦”跟唱第一部分。)
A、三拍子节拍:引导学生随三拍子律动摇摆,像是随风儿飘动的小树。
B、每句句尾五拍、六拍长音:引导学生将长音唱成树叶随风摇曳所发出的声音。
3.奏一奏
师:歌曲的第二部分是二声部合唱,大家随琴轻轻唱一唱高声部。师:低声部旋律也很优美,希望你们能使出自己的乐器----竖笛或口琴,用它们来吹一吹旋律。
(课件播放音乐,老师用电子琴,学生用竖笛或口琴跟奏。)4.合一合
师:下面将你们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唱高声部,一部分吹奏低声部,大家一起合作表演,好吗?
师:有没有同学可以把乐器吹奏的旋律唱出来呢?让我们来试一试把高低声部一起唱出来。
5.唱一唱
A、老师指导唱曲谱。B、学生从头至尾唱曲谱。C、学生填词跟琴演唱。
三、听赏表现
1.说一说、听一听 师:小树不怕风不怕雨健健康康地长大了,那你们呢?想不想和小树一样长得高高大大的?
师:你们长大以后想做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乘着音乐的翅膀长大了,带着幻想去飞行,让实现我们的美好愿望吧。2.画一画、演一演
(学生随音乐表现)
师:你们边听音乐,边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把长大后的美好愿望告诉大家,可以用画的方式,也可用动作造型来表现,看看你们中间有哪些“未来之星”。
四、评价总结
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唱歌曲,还认识了班上这么多的“未来之星”,收获真不少。
教学反思:
第 二 课 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小提琴协奏曲《春》第一乐章,感受春的音乐形象,体验乐曲轻松愉快的情绪。
2.能用甜美自然的声音轻松愉快地与他人合作演唱二声部歌曲《春风》,用歌声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能收集有关春天的歌曲和诗歌,并积极参与活动《春天歌会》,与同学交流。教学重点、难点
用甜美自然的声音轻松愉快地与他人合作演唱二声部歌曲《春风》。教学过程
一、活动激趣---找春天
1、春景图
导语:当严寒的冬天离开我们,银装素裹的世界悄悄换上绿装。看,冰雪消融,柳树的枝条吐着嫩芽,轻轻摇摆,花朵含苞待放,小草也从泥土中探出了小脑袋,小鸟正舒展着翅膀,高兴地在天空翱翔。真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呀!在这充满朝气的春天里,我们的春天歌会正式拉开帷幕!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展示:引导学生进入情境。)2.课件展示:春天的歌、春天的诗
导语: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春天的歌曲?来,唱一唱。3.唱一唱 4.读一读
小组朗诵后,学生自由朗读。
二、听赏感受---听春天
1.初听《春》
(课件播放《春》第一乐章。)
导语:许多歌曲和诗歌都描绘了生机盎然的春天,在下面这段音乐中你能听到春天的声音吗?(感受乐曲情绪,并展开想象。)
2.了解乐曲背景与作者生平
A、诗歌
(春天来了,鸟儿歌唱,无限欣喜,迎接春光。泉水淙淙,微风习习,好似喃喃细语。天空乌云笼罩,电闪雷鸣来把春报,转瞬间风停雨止,鸟儿重又歌唱。)
B、教师结合课件介绍作者及小提琴套曲《四季》
3.复听《春》
讨论:乐曲中用的主要乐器是什么?模仿了什么的叫声? 4.随乐哼唱
三、歌曲表现---唱春天
1.春风的歌(学习歌曲1、2乐句)A、听春风 B、学春风 C、唱春风 提出声音要求
2.小树、溪水和花儿的歌(学唱3、4乐句)
导语:春风高兴地跑来了,小树、溪水和花儿都欢迎它的到来。你们听,它们是怎样表示欢迎的?
①、听一听 ②、学一学
请学生学学小树、溪水和花儿欢迎春风的样子。感受音乐形象。③、唱一唱
3.春天的问候(学唱高声部)A、教师范唱歌曲最后一乐句。B、学唱歌曲高声部。C、师生合作演唱声部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听赏了维瓦尔第《四季》中的《春》,学会了《春风》这首歌,从中领略了春的绚丽、春的生机、春的豪情,愿我们每一位同学在这美好的春天里都有一份新的收获、新的喜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歌曲《春晓》,并有感情地演唱。
2.能够用朗诵、演唱、配画来表现《春晓》的情境。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组织教学。
2.演唱歌曲《春风》。
3.让学生回忆以前所熟悉的诗歌。
二、赏析
1.想一想这幅画面最象哪首诗的意境?(课件展示画面。)2.说一说不同的意见。
3.提问:诗中的“晓”是什么意思? 4.吟诵
(个别学生、全班、老师)。
三、学习歌曲
1.教师有感情地范唱。(观察老师的演唱表情。)2.教师带唱一遍。
3.学生跟琴用lu轻声哼唱。4.师生接唱。5.情绪处理
(课件展示画面,让学生很自然地体会歌曲的意境,注意朗诵跟合唱速度一致。)
四、起舞作画
1.以《春》为题,以绘画或自己喜爱的的方式表现诗歌的情感。
2.教师巡回指导。
(课件展示《春晓》的音乐。)3.评价
(分组互相看,说说自己画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最喜欢这张画的哪一点„„)
五、小结
老师小结,评奖,在乐曲中结束新课。教学反思:
第三课 草原上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附点八分音符,能在《小马跑来了》的活动中采用各种身势动作正确地进行节奏表现。
2.能学会《大雁湖》,并随音乐吹奏《大雁湖》。教学重点
1.演唱《大雁湖》,吹奏《大雁湖》。2.学习附点八分节奏。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律动
师:同学们,让我们唱着歌儿进教室吧。
(引导学生随着《我是草原小骑手》边唱边拍手进教室,在座位上站好。)
师:来跟着老师动一动。2.师生问好
二、导学铺垫:游戏“我跳你猜”
师:同学们,从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和咱们律动时的动作中,知道咱们今天这节音乐课将要走进哪个民族吗?对于蒙古族,你们了解多少呢?大家一起来说一说。
师:既然大家对蒙古族了解这么多,我们来玩一个“我跳你猜”的游戏。老师跳一个蒙古族舞蹈动作,你们来猜一猜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如果能跟着老师学一学,那就更好了。
A、“挤奶”动作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在蒙古族的舞蹈中会出现挤奶的动作呢?(课件展示草原上牛羊满地的风景,老师随风光片介绍。)B、“抖肩”动作 C、“雄鹰展翅”动作 D、“骑马”的动作
三、新课教学
1.节奏活动《小马跑来了》
A、小马跑来了(初听与模击节奏)
师:蒙古族人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在马背上生活,马成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好伙伴,在每年的那达慕大会上,都有赛马的项目,瞧,有三匹小马过来了
(课件展示:三匹小马分别拖着三条节奏出现。)第一匹:X X X | X X X | X XX X | X XX X || 第二匹:X XX X | X XX X | X XX X | X XX X || 第三匹:X XX X | X XX X | X XX X | X XX X || B、认识附点八分节奏 C、节奏练习
2.歌曲《大雁湖》 A、初听歌曲
师:刚才草原牧民用歌声表达了他们对美丽草原的热爱之情,这儿有一群小牧民也唱起了他们自己的歌。
(全班同学聆听《大雁湖》。)
B、读谱 C、跟唱
3.吹奏《大雁湖》
四、总结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歌乐声中,老师再一次感受到了蒙古族文化的美丽。让我们在这动听的音乐中结束这堂愉快的音乐课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不同的速度、力度学会演唱《可爱的羊群》这首歌曲。2.能学会跳简单的筷子舞,并随乐表演舞蹈。3.能认真听赏《牧歌》,感受草原的宽广与美丽。教学重点
从听《牧歌》、唱《可爱的羊群》、跳筷子舞这三个内容中感受草原美丽的景象。教学难点
学跳筷子舞 教学过程
一、清晨的草原
1.听赏《牧歌》
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请你们闭上眼睛听一听这段音乐,想象一下你到了哪里?
A、初听第一段(感受基本情绪和意境)
师:你觉得刚才的音乐美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呢?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请同学们说说聆听音乐的感受。)
B、复听全曲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是其中的一个乐段,现在我们来完整地听赏一遍。如果你觉得它很美,就随着音乐动一动。另外,这个乐段一共被重复了三次,如果你能记住它,能否在它第三次出现时用噜轻轻地跟着它哼哼。
(全班聆听全曲,教师引导学生随乐律动,并在第三乐段时轻声哼唱主旋律。)
C、视唱主旋律,介绍《牧歌》
师:这是草原牧民用歌声来描绘的美丽的草原,所以这首歌曲就叫《牧歌》,是根据内蒙古长调民歌改编的无伴奏合唱。让我们再唱一唱它的主题吧。
2.读谱唱歌
A、模唱 师:刚才的无伴奏合唱展现了草原美丽的景色,那么现在我们也来用美妙的声音表现清晨的草原,首先请大家听一听这段旋律,然后再用“噜”来模唱。
B、识读乐谱
(课件展示《可爱的羊群》的乐谱。)C、为音乐配画
二、欢腾的草原
1.用筷子为歌曲伴奏
师:为了加强这种欢快的感觉,让我们用筷子为《可爱的羊群》伴奏好吗?
师:刚才跟着老师用筷子伴奏的时候,除了筷子互相敲击之外,老师还敲击了身体的哪些部位?
2.介绍筷子舞及蒙古族的其他舞蹈
师:刚才你们随老师敲击身体的不同部位和进行身体韵律的变化,是不是使我们的动作具有了舞蹈的韵味?其实,老师带大家跳的就是蒙古族人民非常喜爱的筷子舞中的典型动作。
师:蒙古族人民不仅能骑马射箭,而且能歌善舞,他们的传统舞蹈有安代舞、顶碗舞和筷子舞。今天我们就来跳一跳蒙古族人民特别喜爱的筷子舞吧。
(老师随《可爱的羊群》音乐范跳。)
师:这些动作你们熟悉吗?其实,我们只要把上节课“我跳你猜”环节中学到的动作和我们刚才敲击筷子的动作结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筷子舞。
(师生一起随乐跳筷子舞。)
3.表演筷子舞
三、总结
师:照耀大地一天,太阳要回家了。忙碌了一天牧民们也要回家了,让我们和他们一起唱起歌跳起舞,踏着夕阳回家吧。
教学反思:
第四课 大海摇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明亮、轻快的声音学会演唱歌曲《海娃的歌》,并能在身势造型《海娃的歌》中担任一个角色,配合歌曲进行表演。2.能安静地听赏《大海和辛巴特的船》,养成聆听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用明亮、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海娃的歌》,并在身势造型《海娃的歌》中担任一个角色,结合歌曲进行表演。教学过程
一、清晨欢乐的海-----学习歌曲《海娃的歌》
1.听音乐,玩游戏,学习歌曲旋律 A、音乐游戏----抓尾巴
师生在《海娃的歌》的旋律中进行游戏。B、音乐游戏----浪花飞起来 老师与学生共同参与音乐游戏。C、模唱旋律
师:你能学着海风轻轻地唱一唱吗?请用“噜”模唱。老师启发学生用其他声音来模唱。学生探索用不同的声音模唱歌曲旋律。2.学习《海娃的歌》的歌词 A、聆听范唱
(课件播放《海娃的歌》的音乐,组织学生安静地聆听。)B、试唱歌词
师:你能试着唱一唱歌词吗?不会也没关系,将不会唱的乐句记下来,大家互相帮助。
(老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随着音乐轻声唱歌词。)3.创编身势造型《海娃的歌》 A、讨论造型方案
B、各组进行身势表现 C、身势表演
二、深夜神秘的海----《大海和辛巴特的船》
1.介绍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的背景,了解主题音乐。2.认识“辛巴特”其人,听赏《大海和辛巴特的船》。师:夜深了,海面上泛起阵阵波光。你们听,多美的音乐呀!(老师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初步聆听乐曲《大海和辛巴特的船》。
三、课堂小结
师:音乐中的大自然是美丽多变的,时而欢快,时而宁静,时而又神秘莫测。我们学会了演唱并表演了《海娃的歌》,也聆听了《大海和辛巴特的船》的美妙音乐。只要你细心,你就能用音乐表现身边的一切。下课。
(课件播放《大海和辛巴特的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大海摇篮》,能随音乐哼唱歌曲,感受歌曲情绪的变化,并结合音乐游戏表达自己的感受。
2.积极参加“破译密码”的音乐活动,能准确找到每个乐句的结束音。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玩游戏
游戏说明:将P21三条旋律分别制作在形状为海洋动物的卡片上,但每个乐句都缺少终止音,学生听着,边哼唱边选择正确的终止音填在卡片上,形成完整的乐句。
补充练习:
A、6331 | 236 | 6215 |()-|| B、5 6 532 | 112 | 132 | 1 61 2 1 |()-|| C、35433543 |522 | 24322 432 | 31()||
二、复习《海娃的歌》
三、听赏与跟唱《大海摇篮》
师:风轻轻地吹来,欢乐的海渐渐平静下来,海面就像摇篮一样轻轻地、静静地摇。我们一起来做“大海摇篮”的音乐游戏吧。
1.老师带领学生在音乐中作听赏游戏----“大海摇篮”。2.学生在《大海摇篮》的音乐中,和他人配合玩听赏游戏。游戏说明:将学生分成海浪、小船组,在舒缓的歌曲声中,表现海浪轻轻翻动,小船轻轻穿梭在大海上,随着音乐的高低起伏,小船也在海面上高低起伏,变化动作。让学生在音乐游戏中玩一玩,感受音乐情绪的不同。
3.跟唱《大海摇篮》 引导学生通过与《海娃的歌》的比较、分析,体验到《大海摇篮》所表现的那种恬静的美、深情的美、演唱音色的柔美。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第五课 音乐家舒伯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在听故事的活动中,了解音乐家舒伯特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2.能认真听赏钢琴独奏曲《军队进行曲》,感受乐曲雄壮有力的情绪;能在听赏音乐的活动中与他人合作,选择喜欢的方式积极参与表现。
3.能用柔美的声音深情地学会演唱《摇篮曲》,表现歌曲安静、温馨、甜美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舒伯特的故乡
学生随着《军队进行曲》的音乐在教室律动。
师:在欧洲,有一个美丽的音乐城市,你们知道是什么地方?维也纳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观看连环画-----《少年舒伯特》
1.导入
师:在维也纳,诞生了很多著名的音乐家,如海顿、莫扎特等等。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众多音乐家中的一个,他就是著名的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
2.学生观看连环画 A、看一看 B、说一说
师:看了这段连环画后,你了解了舒伯特什么?受到了什么启发? 小结:
三、听赏乐曲-----《军队进行曲》 1.导入
师:刚才我们了解到,舒伯特一生创作了998部作品,这些作品的创作都来源于生活。一次,他看到家乡凯旋归来的军队后,有感而发,写下了一首非常好听的作品。下面,请大家来听一听其中的一段。
2.听赏第一乐段
(课件播放《军队进行曲》第一乐段。)
师:听了这段音乐后,你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解放军、士兵等。)
师:大家觉得这段音乐的节奏感和情绪是怎样的?(课件展示:节奏鲜明情绪是雄壮有力的)师:让我们用“嘣”唱唱主题音乐。3.听赏第二乐段
师:让我们接着往下听,听一听这段音乐又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场景?
(课件展示乐曲第二乐段。)
师:你觉得这段音乐与前面那段音乐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课件展示B===音乐情绪===热情的)师:请大家一边唱一边随着音乐挥挥手。(课件展示B段主题乐谱。)4.听赏再现乐段
(学生选择适当的方式参与表现。)5.听赏全曲,参与表现
师:下面请大家完整地将整首乐曲听一遍,请你随着音乐的变化选择适当的动作进行表现。
师:这首乐曲一共有三个乐段,其中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重复,这样的乐曲结构我们称它为带再现的三段体。
6.总结
师:这首乐曲就是舒伯特创作的《军队进行曲》。乐曲描写的是士兵在行进中的雄姿和人们在街头欢迎凯旋而归的士兵的热闹场面。)
四、学唱歌曲----《摇篮曲》
1.讲述故事
师:舒伯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青年,但他的一生在贫穷中度过,他整天吃不饱,穿不暖。有一天,又冷又饿的舒伯特已身无分文,他不得已走进了一家饭馆,静静地坐在饭桌前,拿起了一份报纸看了起来„„他看到了报纸上的一首诗,感动得热泪盈眶。(老师深情地朗读第一段歌词。)
2.学唱歌曲
A、体会歌词
B、朗读歌词
(课件播放《摇篮曲》伴奏做背景音乐,师生共同有感情地朗读。)C、教师弹奏范唱歌曲,学生感受歌曲意境。D、学生哼唱旋律 请大家划拍哼唱旋律。E、比较演唱,解决难点依音 F、演唱歌曲,体验角色
师:让我们一起学着妈妈的样子,一边摇着摇篮,一边用温柔的声音演唱《摇篮曲》。
五、歌曲之王----舒伯特
1.其他歌曲介绍
师:大家知道吗?舒伯特短短的一生中,共创作了600多首歌曲。他创作的歌曲既继承了前人的艺术成果,又把歌曲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所以,人们把舒伯特称为“歌曲之王”。让我们来听一听他最具代表性的几首歌曲。
(课件展示其他歌曲画面及音乐主题。)
2.音乐家小卡片
师:虽然舒伯特1828年就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六下的音乐却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人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张“音乐家小卡片”,让我们用小卡片的方式记住舒伯特,记住他的作品。请同学们课后认真地填写,好好地保存。下课。
(课件播放《小夜曲》,学生随音乐领取音乐小卡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鳟鱼》、《鳟鱼五重奏》,了解其音乐形象,体验、辨别音乐情绪的转变,并能积极参与表现。
2.能认真聆听《幻想飞行》,感受乐曲情绪,并用形体动作或画画的形式将自己的想象展示出来。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听赏《鳟鱼》
1.初听与思考
(学生聆听《鳟鱼》,并思考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绪和意境。)2.交流与归纳
A、学生交流对歌曲的理解。提问:歌曲中出现了几个角色? 歌曲的情绪有什么变化?
B、老师小结:《鳟鱼》是舒伯特写的一首富于戏剧性的艺术歌曲,创作于1817年。当时他才20岁。歌词取材于舒巴尔特的一首浪漫诗。他以叙述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被欺诈,借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迫害者的憎恨,是一首寓意深刻的作品。3.复听全曲
师:请大家再听一遍,听一听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的情绪变化。4.再听全曲
(边听音乐边表演《鳟鱼》。)
三、听赏《鳟鱼五重奏》
师:舒伯特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1819年,舒伯特创作了《A大调钢琴五重奏》,因为该曲的第四乐章是根据歌曲《鳟鱼》写成的,所以又叫《鳟鱼五重奏》,让我们一起来听听。
(播放音乐《鳟鱼五重奏》,学生聆听。)
四、评价总结
师:今天,我们大家再一次感受了舒伯特音乐的魅力,收获真不少,同学们也可以利用因特网去查询更多有关舒伯特的作品,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教学反思:
第 六 课 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可爱的家》,并能与他人一起用深情、和谐的声音合唱这首歌曲。
2.能认真听赏萨克斯独奏曲《回家》,感受乐曲蕴含的对家的眷恋之情,初步了解萨克斯管的音色特点。
3.在一系列音乐活动中,能大胆尝试与同学合作,学会关爱他人。教学过程
一、听赏《回家》
1.学生听歌曲《可爱的家》进教室。2.初听《回家》片断
师:同学们,请你们先听一段音乐。
(课件播放萨克斯曲《回家》片断及相关画面。
师:介绍萨克斯。萨克斯属于西洋木管乐器,它的音色柔和优美,表现力极为丰富,被称为“迷人的乐器”。谁能模仿一下萨克斯的动作吗?
(随音乐模仿吹奏萨克斯的动作。)
师:听到这首深情、悠扬的曲子,你有什么感受?这是一首著名的萨克斯独奏曲《回家》。你们能记住其中的1--2句了吗?能不能哼唱一下?
(随音乐轻声哼唱主题旋律。)
3.复听《回家》
师:让我们再听一遍,跟着音乐一起来哼一哼。
二、学唱《可爱的家》的旋律
过渡语:老师和同学们一样,也想和回家了。让我们踏着这条音乐之路一起回家吧。
(课件播放旋律。)
1.学唱齐唱部分旋律 A、学生听一遍旋律。B、随琴声唱一遍旋律。
C、跟音乐一起唱一遍旋律。2.学唱合唱部分旋律 A、聆听合唱部分 B、再次聆听
C、分组自由学习旋律 D、合唱旋律
三、学唱歌词
1.整体听赏
(播放歌曲。)
2.读歌词
A、学生听歌曲后说出歌词,并读一遍。B、师生一起深情地读四句歌词。C、随音乐完整地再读一遍歌词。3.唱歌词
A、分组学唱高、低声部歌词。
B、高声部同学练唱,低声部同学倾听。C、低声部同学练唱,高声部同学倾听。D、合唱歌词 4.歌曲情绪处理
A、完整合唱歌曲,老师及时指导评价,表扬鼓励。B、老师指挥,再次合唱歌曲。
四、评价总结
(课件播放《可爱的家》作为背景音乐。)
1.说说自己的家
2.珍惜家庭之爱
师:说到自己的家,大家都有说不完的话。回去,我们都有一个小家庭,在学校里,我们共同拥有一个大家庭。无论在哪里,人与人之间都要和睦相处,互相关心,都要珍惜这份家庭之爱,让我们从小就学会关爱家人,关爱他人!
(学生唱着《可爱的家》离开教室。)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和同学一起用独唱和伴唱的形式跟唱《鲁冰花》,感受歌中蕴含的对妈妈的思念之情。
2.能与同学合作进行“对暗号进家门”的节奏游戏,并从中体验到快乐。
3.结合音乐意境参与“我的家”的表现活动。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咱们每天上完课都要回家。有一天你忘带钥匙了,幸运的是家里有人,回想一下,你是怎么敲门或喊门的?
(课件播放家的情景画面。)
二、对暗号进家门
1.挑选节奏感比较好的学生上台表演。
2.在黑板上记录学生进家门的“暗号”
3.出示丁丁家的情境画及进家门的“暗号”:(节奏谱)X XX | X XX | X XX X X | X0 || 4.把学生分为儿女组、父母组、爷爷奶奶组进行节奏游戏。
三、听赏与跟唱
1.播放影片《鲁冰花》片断。
(让学生边听边看,了解歌曲的大致内容及背景。)2.讨论:
A、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B、运用了哪几种声乐演唱形式? 3.随乐跟唱歌曲的童声伴唱部分。4.分组创设场景参与表现。
四、活动“我的家”
师: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
(引导不知道父母生日的同学回家询问并记住,以增进家庭感情。)
教学反思:
第七课 江南小曲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上波音和下波音,并能在歌曲演唱中准确运用。
2、能用抒情、柔美的声音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教学重难点
感受江南小曲的风格,能声情并茂地演唱《茉莉花》。教学过程
一、走近江南 1.导入
师:吟诵《忆江南》。2.交流
学生谈谈所了解的江南。3.揭题
师:今天让我们去感受委婉动听的江南音乐吧。(板书:江南小曲)
二、游历江南
1.田间跟唱
师:同学们,现在正是插秧季节,你们看,不少人正在愉快地劳动,嘴里还唱着秧田歌。让我们去听听吧。
(课件播放《拔根芦柴花》的音乐。)
A、听赏与感受
学生听赏《拔根芦柴花》的范唱音乐,然后老师范唱不带波音的《拔根芦柴花》,让学生说说这两种演唱的不同之处,体会波音的妙处。
B、认识波音记号
师:江南的小曲如同江南的山水一样柔美、婉转,人们给音乐加上不同的装饰音来表达他们细腻的情感。在这首秧田歌里,波音的运用增添了乐曲欢快的情绪,更好地表达了劳动的欢乐。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
a、学习波音的名称、记法、演唱演奏方法===用口哨吹一吹
b、再次播放《拔根芦柴花》,让学生聆听,并做出相应反应,完成教材上的练习。
c、跟唱 2.庭院咏花
师:江南的花多、花美早已闻名天下,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创作的歌剧〈图兰多〉中公主的主题音乐就取材于中国的一种以花命名的江南小曲,你知道这种花的名称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到苏州的庭院中去观赏茉莉花吧。
A、赏花
(伴随着优美的《茉莉花》背景音乐,展示一朵朵洁白的茉莉花,让学生观赏,然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茉莉花。
B、咏花
师:茉莉花以它独特的芬芳美丽和朴实无华深受人们的喜爱,我国的不同地域都流传着不同曲调的《茉莉花》。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的是江苏民歌《茉莉花》,请大家欣赏。
提问:这首歌是用什么声音和情绪来演唱的?
(课件展示:柔美、抒情的声音;喜爱、赞美的情绪演唱;)
a、学唱
用闻花香时吸气的感觉随琴哼唱旋律。
学生自主划拍视唱旋律,找出难点,师生突破,然后跟琴依谱唱词两遍。
分组讨论:用什么样的声音和情绪来演唱,才能把歌曲表现得更完善?
老师归纳
全班声情并茂地把歌曲完整地演唱两遍。C、拓展
师:我国还有很多地方有题为《茉莉花》的民歌,学会了江苏的《茉莉花》后,我们再来听听《东西南北茉莉花》,请同学们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听赏《东西南北茉莉花》,请学生在听到有江苏民歌《茉莉花》的部分轻声跟唱。
老师小结:同样是赞美茉莉花,但由于我国南北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性格、习俗的不同,因此在音乐方面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南方音乐柔美清秀;北方音乐热情高亢。这正是我国民歌的地域性特点。
三、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江南小曲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奇葩,它那抒情、委婉、细腻流畅的特点如涓涓细流,沁人心脾,以后,老师将带大家去更多地方,去感受风格各异的民族音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轻快优美的演唱《茉莉花》。
2.在听赏与跟唱歌曲的过程中,能自信的跟唱歌曲,并能唱准波音记号,积极地参与音乐表现活动。
教学重点:学唱《茉莉花》与听赏跟唱《拔根芦柴花》。教学难点:唱准波音记号。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伴着江苏民歌《拔根芦柴花》的音乐,师生一起做拔芦柴花的动作进教室。
二、引导掌握
(一)说江南看江南
师:老师在课前请同学们分组去查找收集与江南有关的一些资料,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同学们劳动的成果,各小组亮出你们的自信吧。
分组指名回答 第一组江南的风俗
第二组江南的名胜 第三组江南的特产 第四组江南的音乐
(二)唱江南
1.跟赏与听唱《拔根芦柴花》
师:各组同学们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江南的知识,让我们大开眼界。的确,江南是个人杰地灵地方,江南人民是那样柔婉、细腻。现在,让我们来感受江南人民劳动的景象吧。
2.学生欣赏江苏北部地区人民拔芦柴花的情景。
(课件播放歌曲MTV《拔根芦柴花》,普通话版。学生跟赏歌曲一遍。)
说一说,做一做
师:刚才大屏幕上的江南人民在干什么? 指名回答。
师:谁来模仿人们劳动的样子?你能唱一唱其中的某一句歌词吗?解释芦柴花。
请2─3名学生回答。
师:刚才的这首江苏民歌叫《拔根芦柴花》(课件出示歌单)3.找一找,唱一唱
师:仔细看曲谱,有你不明白的知识吗?(学生看曲谱,指名回答。)
师:让我们请出知识渊博的小博士吧。(出示课件,了解上波音、下波音。)
师:让我们来唱一唱带有波音记号的乐句。(学生跟音乐唱2遍,难点的地方带唱几遍。)师:假如我们不带上波音记号,会是怎样一种效果呢?
(让学生通过比较。再次体验波音记号,感受江苏民歌的风格。)4.听一听,演一演
聆听用江苏方言演唱的《拔根芦柴花》。
师:刚才的歌曲是用江苏方言唱的,你听懂了吗?能唱一唱吗? 学生用方言跟唱《拔根芦柴花》,并进行参与表现。(可用各种方言唱、用手势动作表现、分组展示等。)学唱歌曲《茉莉花》 1.导入
劳动的歌声刚落,这边的又传来了咏花的歌声,你听„„(课件播放MTV《茉莉花》)2.哼唱歌曲
师:歌中唱的是什么花?你也想歌唱茉莉花吗?(指学生回答,跟音乐哼唱)3.歌曲表现
A、你觉得这首歌的情绪怎样?(指名回答)
B、你怎样来表现歌曲的情绪?(尽量让学生多说,多参与。)C、有感情地演唱《茉莉花》。
(三)赞江南
师:我们看了江南的景,欣赏了江南的音乐,也唱起了江南的歌,现在你对江南有什么话说吗?
(指名回答)
四、课堂小结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的民族音乐是音乐宝库中的一颗奇葩。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对我国的民族音乐有了深刻的认识,在以后的学习中去发现更多的民族知识。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和同学合作,自主学习采茶舞的基本动作,并能随《采茶舞曲》的音乐跳一跳。
2.能积极参与听赏古筝独奏《茉莉芬芳》的活动,再一次感受江南小曲抒情、委婉、流畅细腻的韵味。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江南的美景甜歌,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享受江南。
二、听赏《茉莉芬芳》
1.聆听古筝独奏曲----《茉莉芬芳》(课件展示茉莉花盛开的江南美景。)2.说一说
A、听到乐曲后,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B、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 C、让熟悉古筝的学生说说古筝的音色特点,介绍演奏古筝的姿势,并学一学。
3.动一动(主题欣赏)
(引导学生创设场景参与表现。)
A、随乐曲动一动,想象自己正在美丽如画的湖畔一边演奏古筝,一边欣赏美景。
B、想象自己坐在西湖的游船上欣赏着江南美景。C、随乐哼唱主题音乐并参与表现。
三、听赏《采茶舞曲》、活动《采茶舞》
1.情境导入
师:作为一个江南人每天都在这种美景中生活是多么的幸福,而当漫山遍野都长满翠绿的新茶时,江南的人们会做什么呢?美丽的江南又将出现怎样的场景呢?让我们去看看吧。
2.听赏《采茶舞曲》
A、引导学生说出乐曲的情绪以及采茶时的热闹场面。(课件展示:采茶场景)
B、随乐曲,试着模仿课件中采茶动作表现乐曲中的情境。3.活动“采茶舞”
师:刚才我们感受了江南人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还加入了他们采茶的队伍。其实采茶是很讲究手法的,手法的高低可以直接影响到茶叶的质量。让我们来学一学他们采茶时的动作吧。
A、试着学一学“采茶舞”的动作。
B、随乐曲跳一跳“采茶舞”。C、编一编、演一演、评一评
(引导学生自主分组创设采茶的场景。)4.全体学生齐跳“采茶舞”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聆听了江南小曲茉莉芬芳,还在听赏采茶舞曲的同时,加入了采茶的队伍,跳了“采茶舞”,又再一次共同领略了江南的美景,感受了江南人民采茶时的热闹场面,收获可不少。
教学反思:
第八课 月夜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真地听赏乐曲《彩云追月》,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月夜之美,能背唱音乐主题。
2.能用明亮的声音、欢快的情绪学会演唱《萤火虫》,体验在月夜玩耍的乐趣,并在演唱过程中认识下滑音,能正确地运用在演唱中。教学过程
一、优美的月夜----听赏乐曲《彩云追月》
师: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做,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同学们,你们喜欢月光皎洁的夜晚吗?下面请你们先听一首描绘月夜的乐曲,再回答老师好吗?
1.听赏
(课件展示音乐,学生聆听乐曲《彩云追月》,想象画面。)2.赏析 A、介绍
课件展示:《彩云追月是表现月夜美景的中国乐曲。B、听赏
让学生边听边看,并说一说乐曲表现的情境。C、讨论
师:你们通过刚才的听赏,觉得月夜之景美不美呢?你们喜欢月夜吗?
3.演唱 A、导入
师:你们都说月夜很美,也很喜欢月夜,那我们就来唱一唱《彩云追月》的音乐主题,表现月夜之美吧。
B、视唱
课件展示:音乐主题乐谱,教师弹奏音乐主题。
二、欢乐的月夜----演唱歌曲《萤火虫》
1.导入
师:月夜是美丽的,我想,在这样的夜晚玩耍,感觉一定不错,而且还会有一群会发光的小精灵陪伴我们呢,那将是件多么有趣的事情呀。
猜谜===揭谜
2.听赏
A、听赏
(课件播放《萤火虫》。)B、讨论
师:同学们,听完这首歌曲,你们感到歌曲的情绪怎样? 3.学唱歌曲
A、弹奏歌曲旋律 B、提示与思考
师:在默唱曲谱中你们遇到了休止符和新的音乐记号了吗?这些音乐符号在乐曲中起了什么作用?请同学们思考。
C、发现与探讨
学习下滑音记号 D、小结
下滑音表现了小朋友在月夜赶路回家时,一脚深一脚浅的情形,休止符表现的是萤火虫在夜晚飞来飞去,一闪一闪,时亮时灭的情景。
E、带唱旋律 F、师生接唱歌词 G、启发与想象 H、指导表演
三、静谧的月夜
师:月夜不但美丽有趣,而且还那么的神秘,令人向往,真想登上月球去探个究竟。
(课件播放音乐《小白船》,学生边休息,边聆听。)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聆听了乐曲《彩云追月》,演唱了《萤火虫》,收获真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和同学合作读谱演唱《小白船》。
2.能积极参与唱一唱歌曲《月亮》的活动,想象夜空中美好的情境。
教学重点
读谱演唱《小白船》。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先来了解一下月球。
(课件播放现代人登上月球的画面。)
二、唱一唱
1.静听歌曲《月亮》。2.老师弹奏歌曲旋律。3.随乐演唱
(引导学生用柔美的声音来表现一月亮升起的感觉。)
三、读谱唱歌《小白船》 1.情境导入
师:有这样一个传说叫《嫦娥奔月》,嫦娥偷吃了仙丹以后,随着云儿飞到天上,看到蓝蓝的天空里,有个象小白船一样的月亮,月宫桂花树下一只白兔在玩耍,她飘呀飘呀,度过银河水,走向云彩国,前面就是闪着金光的灯塔。
(老师讲述的时候随机展示画面,最后音量放大。)2.听一听
A、听旋律的感受 歌曲有什么特点? 抓住旋律特点再次聆听。B、随乐曲哼唱旋律。3.唱一唱
A、随琴填词哼唱。B、随琴演唱。C、有感情地演唱。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第九课 歌唱二小放牛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不同的情感、速度、力度和表情学会演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
2.能够和同学合作完成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的简单表演。3.能积极参加以上音乐活动,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怀。教学过程
一、情感激发
学生在《歌唱二小放牛郎》的音乐中进教室,像参观革命纪念馆一样,安静有序地绕教室一圈。
(课件展示五星红旗、红军帽、红缨枪等。)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教室与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呢?你们了解红缨枪吗?
二、歌曲学习
将歌曲进行分段处理
第一段:叙述性段落 1.听音乐故事
师:十一岁的王二小每天都和小伙伴在山上放牛,可是有一天„„(课件播放歌曲第一乐段。)2.说一说 师:歌曲中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是怎样来唱的呢? 3.学一学 A、模仿演唱
B、学唱歌谱
(用“lu”哼唱全曲----用唱名视唱全曲----突破难点)4.唱一唱
第二、第三段:故事起因 1.师生探究,讲故事
师:二小到哪儿去了? 在熟悉的音乐中让我们来听听他的同伴是怎么说的。
(课件播放故事发展情况:敌人扫荡村庄,二小被抓。背景音乐:《歌唱二小放牛郎》。)
师:故事发展到这里,情况危不危急?如果你在场的话,会是什么心情呢?
2.唱一唱,比一比
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来唱呢?
(学生分成几组,用不同的速度演唱歌曲,再选择合适的方式演唱。)
第四段:二小机智斗敌人
1.剧情设想
师:二小被抓,情况十分危急。如果你是王二小,被敌人抓住要你带路的话,你会怎么做呢?
2.歌曲学习A、说情节
B、身势创作,激发情绪 3.歌曲表演 A、表演设计 B、表演故事 4.唱一唱
第五段:二小牺牲 1.激发情感
2.进一步激发感情 3.唱一唱 第六段:怀念二小 1.朗诵动情
(课件播放音乐,老师朗诵旁白。)2.跟唱歌曲
3.完整地演唱全曲
三、歌曲表演
师:二小的故事讲完了。现在我的心情很激动,不知道同学们是不是也一样。歌曲有五个段落,现在我们分成五个小组,每个设计表演一个段落,看看谁能把王二小的英雄事迹表现得好。
学生分组设计并完整地表演歌曲。
四、课堂拓展
(课件展示画面。)
师:其实在我们新中国成长的道路上,还有许许多多的英雄:有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有被烈火烧死的邱少云、还有誓死不屈的狼牙山五壮士等,他们都为了人民的解放,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他们的鲜血染红了鲜艳的五星红旗,他们将永远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五、缅怀英烈,结束全课
师:在我们的教室里不仅有抗战时期的红缨枪、红军帽,还有和平年代的红领巾,作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让我们用队礼向英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教学反思:
第十课 地球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与同学一起,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手拉手,地球村》,表达小朋友保护地球的强烈愿望,并选择打击乐器和节奏为合唱伴奏。
2.能意识到地球的环境危机;在听赏《天鹅》的活动进一步感受“地球的美”,更加热爱地球,自觉保护地球的自然环境。教学过程
一、地球的灾难 导入语: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地球就像一个美丽的村庄,但是这个村庄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灾难,我们首先来看一个片段。
1.看
(课件展示龙卷风、洪水、冰川等给地球带来的毁灭。)2.谈
师:谈看完的感受,引导学生将话题转移到地球的灾难。3.想
二、保护地球
师: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面对这些局面,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难道在此等待灾难的到来吗?不,我们决不能看到自己温馨的家遭到破坏,保护地球是我们神圣的使命,让我们齐心协力保护地球。
1.说出我们的愿望(歌词教学)(说编念)
2.歌唱我们的愿望(二声部学习)(听奏唱编唱)
唱第二声部:A、跟琴分组视唱
B、全班同学在二声部音乐里找到自己的声部演唱。C、用la跟琴演唱两声部,要求用高位置演唱。3.实现我们的愿望(歌唱全曲)A、聆听全曲 B、哼唱全曲 C、演唱全曲
三、美丽的地球村
师:有了同学们的帮助,地球变得更加美丽。小天鹅活过来了,请听,它在悠然自得地游泳呢。
1.初听《天鹅》
学生闭目聆听音乐,想象天鹅悠然自得的神态,感受大提琴柔和的音色。
2.知识讲解
对照课件展示的大提琴图,认识大提琴的结构。3.哼唱《天鹅》 4.表演《天鹅》
四、心中美丽的地球村 师:同学们,地球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该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去保护它,保护我们生活的家园。我相信,在同学们的保护下,我们的地球村会装扮得更加美丽,请将你心中美丽的地球村画下来,好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优美的声音学会演唱歌曲《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欢和关爱之情。
2.了解地球的环境危机;在听赏活动中,进一步感受音乐所表达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关爱地球妈妈
导语: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但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地球养育了人类,给予我们太多的关爱,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还带来了阳光、雨露、河流、花草以及我们的邻居—庞大的动物家族,这是一个多美的家园呀,你们瞧—
(一)情境引入
1.赏图片
(课件展示美丽的自然景观。)2.看影片
师:多美的地球呀,可是,有人却不懂得珍惜
(课件展示地球被肆意破坏、动物濒临灭绝、生存环境遭受污染的录象。)
(二)歌曲激情
1.听歌曲
师:虽然,有人对地球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但是大多数人是关爱自己家园的,你们听—
(课件播放《一个真实的故事》。)
2.谈感受
A、听完这首歌曲你们有什么感受?你们想到了什么? B、你能谈谈自己对环境保护的看法吗?你平时做得怎样呢?
二、描绘梦中家园
过渡语:我们是多么向往与大自然相亲相爱,不知大家心中的美好家园是怎样的呢?
1.随乐思考
思考:你认为歌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课件播放《白鹭回来了》。)2.随乐想象
师:你能随着音乐想象你的梦中家园吗? 3.随乐表现 A、随乐朗诵 B、听赏与跟唱
三、共创美好家园
师:你们的梦中家园真美,可是地球妈妈已经千疮百孔、伤痕累累,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关爱地球妈妈,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书《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争当一名环保小卫士。
1.发出倡议
(将歌词写成倡议书,用课件展示。)
2.宣读倡议书
(课件播放《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的旋律作背景音乐,全体同学一起宣读倡议书,理解和熟悉歌词。)
3.跟唱
A、听歌看谱 B、随乐跟唱 C、解决难点 D、视唱曲谱、歌词 E、跟唱歌曲 4.分组策划 5.共同表演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保护地球应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我做起。让我们携手共建美好家园,让地球妈妈永远年轻。
教学反思:
第十一课 团 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歌曲《盼团圆》,理解歌曲内容,体会思念亲人和同胞,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2.能与他人一起,用深情、流畅的声音演出歌曲《苇叶船》。
3.能认真听赏乐曲《花好月圆》,感受乐曲热烈欢腾的情绪,并唱唱主题音乐。教学过程
一、遥海相望盼团圆(听赏歌曲《盼团圆》)
1.讲故事
今天的音乐课,我们一起来听几个感人的故事:
故事1(一张老照片)
故事2(课件展示一对年过7旬的老人遥海相望的事件。)2.听赏歌曲《盼团圆》
师:同学们,两岸的人们日日夜夜思念着同胞骨肉,朝朝暮暮盼望祖国统一,你听,这首歌唱出了人们的心声。(课件展示歌名。)
3.提问:歌曲的速度怎样?情绪怎样?
4.小结:这首歌表达了两岸人民强烈的愿望骨肉情深、盼望团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歌词。
5.读歌词
二、两岸同胞诉情思(学唱歌曲《苇叶船》。)
师:盼啊盼,盼团圆,盼得月儿圆又圆,这边盼得熬白了头,那边盼得望穿了眼,两岸的同胞多么想团聚啊。
1.听歌曲第一段
师:让我们来听一听他们是怎么寄托自己情思的? 2.用“lu”模唱旋律,强调声音位置。3.试着划拍唱曲 4.学唱第一段歌词 A、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B、轻声跟唱,师生互动,解决难点。C、接龙唱
D、看老师指挥,完整地唱第一段。5.学唱第二段歌词 A、初听
师:我们来听听台湾的亲人是怎样唱的? B、学唱
6.分角色演唱
三、祝祖国花好月圆(听赏民乐合奏《花好月圆》)
1.导入:小小的苇叶船传递着海峡两岸的相思情怀,我多么希望台湾能回到祖国的怀抱啊!在皓月当空的晚上,我做了一个梦,你们猜猜我梦见了什么?
2.听赏乐曲《花好月圆》。
3.提问:我做的是好梦?还是噩梦?为什么? 4.用欢快的情绪唱一唱主题Ⅰ。] 5.提问:老师做了什么美梦呢?猜一猜。
6.师:我梦见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两岸人民载歌载舞共同庆祝,我想这肯定不是我一个人的梦想,你们有什么心愿?对台湾人民有什么话?大家来说一说。
7.简介《花好月圆》
四、结束
师:让我们在这欢快的乐曲声中结束今天的音乐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优美的声音学会演唱歌曲《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欢和关爱之情。
2.了解地球的环境危机;在听赏活动中,进一步感受音乐所表达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关爱地球妈妈
导语: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但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地球养育了人类,给予我们太多的关爱,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还带来了阳光、雨露、河流、花草以及我们的邻居—庞大的动物家族,这是一个多美的家园呀,你们瞧—
(一)情境引入
1.赏图片(课件展示美丽的自然景观。)2.看影片
师:多美的地球呀,可是,有人却不懂得珍惜
(课件展示地球被肆意破坏、动物濒临灭绝、生存环境遭受污染的录象。)
(二)歌曲激情 1.听歌曲
师:虽然,有人对地球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但是大多数人是关爱自己家园的,你们听—
(课件播放《一个真实的故事》。)2.谈感受
A、听完这首歌曲你们有什么感受?你们想到了什么?
B、你能谈谈自己对环境保护的看法吗?你平时做得怎样呢?
二、描绘梦中家园
过渡语:我们是多么向往与大自然相亲相爱,不知大家心中的美好家园是怎样的呢?
1.随乐思考
思考:你认为歌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课件播放《白鹭回来了》。)2.随乐想象
师:你能随着音乐想象你的梦中家园吗? 3.随乐表现 A、随乐朗诵 B、听赏与跟唱
三、共创美好家园
师:你们的梦中家园真美,可是地球妈妈已经千疮百孔、伤痕累累,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关爱地球妈妈,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书《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争当一名环保小卫士。
1.发出倡议
(将歌词写成倡议书,用课件展示。)
2.宣读倡议书
(课件播放《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的旋律作背景音乐,全体同学一起宣读倡议书,理解和熟悉歌词。)3.跟唱
A、听歌看谱 B、随乐跟唱 C、解决难点
D、视唱曲谱、歌词 E、跟唱歌曲 4.分组策划 5.共同表演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保护地球应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我做起。让我们携手共建美好家园,让地球妈妈永远年轻。
教学反思:
第十二课 音乐万花筒
教学目标
1.能快速地听辨出本期学过的歌曲,并自信流畅地进行接唱。
2.能为歌曲和乐曲选择正确的速度和力度记号。
3.熟悉本期听赏过的乐曲主题,能在听赏后说出具体的曲名。教学过程
一、我是最炫的小歌星
1.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轻松愉快地进行师生问候。2.组织学生分成三组。3.活动规则
A、接唱(注意老师的声音,教师唱完第一句学生就进行接唱,要完整地演唱一段,要完整地说出歌名。)
(课件展示:万花筒点将----被点到的组演唱某首歌曲的前半部分----相邻组接唱歌曲后半部分----第三组说出歌名。)
B、出示相关的风景和图片,请学生唱出本期学过的少数民族的歌曲。
C、评奖
二、超级英雄抢答赛
师:我们都记得哪些速度和力度记号?(出示歌曲《可爱的羊群》让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和力度演唱一遍,要求每个小组的力度和速度要不同,比一比,看哪组按要求唱得最好。)
1.展示万花筒,每转动一次,呈现一个画面,共三个画面: 摇篮曲
海娃的歌 军队进行曲
2.学生听歌声想,以抢先击掌的方式获得抢答权。
(教师播放歌曲===学生抢答===教师宣布答案===学生按标记的速度和力度记号再演唱一遍)
3.评奖
(只有答得又对又唱得好的小组才能获胜。)
三、盛开着的万花筒
师:本学期我们聆听过很多优秀的乐曲,现在我们再一起来重温一下。
1.万花筒依次展示四朵荷花画面,每朵荷花中一个曲名: 《牧歌》、《彩云追月》、《回家》、《天鹅》 2.分组讨论,说出四朵荷花里的曲名。3.哼唱乐曲音乐主题。A、听一听 B、唱一唱 4.讨论与评价。
四、课堂小结
营造轻松、民主的氛围,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畅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
教学反思:
第四篇: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手挽手
教 学 内 容
学唱《拍手拍手》;《阳光牵着我的手》;聆听《祝你快乐》。《彩桥架到台湾岛》。重音记号“>”
教 学 目 标
1.“阳光牵着我的手”,大家“拍手拍手”,我们衷心祝贺“祝你快乐”,向“海峡两岸小朋友”问声好。人们的友情传递、表达,莫过于音乐。本课四首作品都是集中反映了这一主题,让我们在音乐的熏陶下歌唱团结、友谊,发扬文明新风。
2.在聆听《祝你快乐》乐曲及《彩桥架到台湾岛》歌曲的感悟中,分别编创集体舞与现代舞进行表演。
3.在表演《阳光牵着我的手》、《拍手拍手》实践中,学习二声部唱与奏,使音乐表现更为和谐丰满。
4.掌握重音记号“>”,使其在音乐表现中强化感染力。教 材 分 析
1.铜管乐合奏《祝你快乐》
这是一首铜管乐合奏曲,乐曲热情欢快、充满朝气,给人以轻松、快乐的感觉。
乐曲首先以主题旋律的最后4小节为引子,乐队齐奏:然后出现了完整的主题:贯串于主题的前半拍休止的弱起节奏,使音乐更显活跃,富有动力。这一主题通过配器的变化反复一次。这一部分的副题,节奏较为舒展,旋律线条作上下回旋,富有歌唱性。巧妙的是,副题开始的两个音与主题起始相同,但节奏增长,使主、副题之间衔接自然: 在主题再次反复后,进入抒情、优美的中段,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最后,乐曲再现主题,在欢乐、酣畅的气氛中结束。
此曲又由词作家晓光填词改编成歌曲。歌中的歌词十分贴切的诠释了乐曲的内容。2.歌曲《彩桥架到台湾岛》 台湾岛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同胞与大陆同胞一样同属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这首歌曲表达了海峡两岸儿童的心声——统一祖国。歌曲基本上由两个段落构成。
第一段采用较短的句式,旋律的重复以及切分和八分休止的节奏,显得活泼、轻快。这里看似对景物的描绘——艳阳、白云、七色彩虹,采用写实的手法,实质上是借物抒情,表现了孩子们纯洁无邪的快乐心情,同时也为第二段中虚拟的“七彩桥”作了铺垫。第二段是歌曲表现的主题所在,以化实为虚的手法倾吐了孩子们企盼祖国统一、渴望友谊交流的强烈愿望。旋律的前半部分包含两个气息悠长的句子,每句为8小节:
后半部分则采用了第一段中后半部分音调的素材,活泼、轻快,情绪热烈:生动地表现了海峡两岸儿童隔岸相望、遥相问候的殷切之情。
3.歌曲《拍手拍手》
这是一首颂扬和倡导精神文明风尚为题材的儿童歌曲。歌曲吸取了少年儿童生活中的几段情 1 景,反映了少年儿童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歌曲为分节歌,由主题和副歌构成。主歌部分包含两个平行乐句。两句旋律均自上而下作和弦分解进行,在句末的八度上行跳进,使曲调显得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副歌部分也是由两个平行乐句构成的乐段。乐句的前半句是由两个四分音符在高音区形成的节奏性音调,简洁而有力,富有形象地表现了孩子们响亮的掌声和兴高采烈的神态;后半句富有歌唱性的旋律,唱出了他们对文明新风的热情赞美。歌曲的句中及句子之间频频穿插了伴以掌声的间奏,既突出了主题,也增添了欢乐的情趣。4.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 这首歌的歌词十分精炼,含意深刻,它表现了新世纪的少年儿童热情乐观的精神风貌和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歌曲为2/4拍,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的旋律以五声音调为主,上下句对称,节奏生动活泼,明朗的音调表现了孩子们在党的阳光下幸福成长的欢乐心情。每句句末都采用了“”节奏型,突出了“手”、“走”二字,表达了与太阳共牵手,跟党走的坚定决心,充满着信念。第二乐段运用合唱的形式,明亮的大调式曲调与第一乐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八度大跳在高音区唱出了“阳光,阳光”情绪热情而又奔放,“”节奏型再现,使全曲风格统一,最后,结束在高音“”上,五拍的时值再一次突出了“走”字,情绪更为坚定。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用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学唱《拍手拍手》;音乐知识与练习。第二课时:聆听《祝你快乐》;《彩桥架到台湾岛》。第三课时:学唱《阳光牵着我的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拍手拍手》;
音乐知识:重音记号“>”及练习。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拍手拍手》。
1.设问:什么场合会出现掌声? 掌声能表达什么情感? 2.聆听歌曲《拍手拍手》范唱。
设问:歌曲有什么特征?(以拍手掌声穿插在歌曲中间。)
3.再听一次范唱。听一听歌曲有几部分组成?(二部分:齐唱部分与合唱部分。)4.学唱第一部分:
(1)听第一部分曲调范唱。
设问:这部分曲调有什么规律?有没有基本相同的曲调?(每句的开始都是附点八分音符;第一、第三句基本相同。)
(2)学唱第一部分曲调: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与纠正,注意八度大跳的音准。
(3)齐唱第一部分曲调,在间奏处加入拍手(××)。5.学唱第二部分:
2(1)奏一奏、听一听、唱一唱:(竖笛)(2)听第二部分曲调范唱。
(3)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声部曲调。(把全班学生分为二个声部学唱。学唱时开始可以放慢速度,当音准、节奏有把握时逐步恢复速度。)(4)这句有困难时,可以改为以降低难度。
(5)加入重音记号,加入拍手,唱好第二部分的曲调。
6.完整地、欢快热情地唱好全歌曲调(注意二声部和谐)。7.填入歌调,有感情地演唱。
8.设问:歌曲间奏处除按曲谱上节奏拍手外还可作怎样的节奏变化? 9.加入打击乐器伴奏表演,使歌曲的气氛更为热烈。10.小结:我们大家手挽手,发扬文明新风。
三、音乐知识:重音记号
1.认识重音记号“>”:标记在音符的上方,表示该音要唱得加强、加重。2.结合歌曲《拍手拍手》的实践,掌握重音记号。(1)找出歌曲中的重音记号。
(2)对比实践:用重音记号与没有重音记号进行试唱实践对比。从实践中掌握重音记号的唱法及其作用。
四、练习:
1、2、五、结束。听曲出室。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祝你快乐》;《彩桥架到台湾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三、欣赏《祝你快乐》
1.聆听乐曲。
设问: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受? 2.再细听乐曲。
请你合着乐曲轻轻拍手或敲击打击乐。
当你听到音乐(情绪)变化时,就变换另一种形式或停止拍击;在听到相同的音乐再现时,用相同的方法再次拍击,以示乐曲的分段及结构。3.讨论演奏该曲的形式及乐器。
合奏、铜管乐合奏,指导学生观看教材中的演奏图。
4.边看教材中的图形谱及其歌词,边跟音乐哼唱(如有条件,最好展示歌曲曲谱)。
5.再深入讨论乐曲的情绪(包括乐曲分段的情绪),并根据三段不同的情绪,设计集体舞动作。
6.合着乐曲声,试跳集体舞,并群策群力进行修改。7.完整地合着乐曲边跳边唱。
8.小结:我们互相祝贺快乐,装点江山,献给祖国。
四、聆听《彩桥架到台湾岛》
1.聆听歌曲:听读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设问:“彩桥”是什么桥,是不是真正的桥?彩桥为什么要架到台湾岛? 2.细听歌曲,讨论上述问题。3.看着歌词合着歌曲录音哼唱。
4.师生讨论这首歌曲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海峡两岸小朋友盼祖国统一,„„)5.学唱 “海峡两岸小朋友,站在桥上问声好”。
6.设问:用相隔一小节轮唱形式演唱,表达什么样的情绪(两岸小朋友争先恐后地问好,急切地盼望祖国统一,象征全国小朋友的团结与友谊„„)7.用热烈的情绪,表演这一片段。
8.合着音乐,自由地即兴地用现代舞动作表现,把热烈的气氛推向高潮。9.小结:海峡两岸小朋友手拉手,为争取祖国早日统一共同奋斗。
五、结束。听曲出室。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阳光牵着我的手》。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阳光牵着我的手》
1.欣赏歌曲范唱:了解歌曲内容与情绪。2.再听范唱。
设问:“阳光”的含义是什么? 3.看谱听教师范唱第一乐段曲调。
设问:哪一句基本相同,哪一句基本相似? 4.学生自学第一乐段曲调。教师巡视、个别指导读谱能力较差的学生。
(1)重点指导唱好一句。
(2)同座学生相互唱曲调,交流自学成果,相互纠正。(3)全班齐唱第一乐段。
5.学唱第二乐段。全班分成两部分,各唱一个声部。教师分别范唱二声部的曲调。(1)各声部学生自学自己声部的曲调,教师巡视指导,重点指导第二声部。(2)唱平行三度的二声部音列:(3)重点练习两个乐句:
(4)唱好第二乐段二声部曲调,注意音准与和谐。6.以稍快的速度、热烈的情绪唱好全曲。7.填入歌词(合唱部分学生分声部唱一次)。
(1)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
(2)听伴奏带或教师伴奏(教师的伴奏必需是不带旋律的伴奏)学生学唱第二声部。(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4)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5)竖笛基础较好的班级,二声部各用一、二支竖笛辅之。
(6)班级基础较差的,可以降低难度。第一乐句单声部,第二、三乐句二声部。8.设问:“阳光”、“太阳”的含义是什么? 如何理解“阳光牵着我的手”?师生讨论。9.充满活力地唱好歌曲。
10.小结:大家手挽手,团结友谊朝前走。
三、结束
第二课 跳起来
教 学 目 标
1.音乐与舞蹈原本是一家。感受三首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舞蹈音乐,体验其不同的风格特征,拓展我们的视野。
2.表演《我和提琴》,了解挪威人民的风格。在学唱《我和提琴》过程中掌握3/8拍的特点及学习找出曲调中的重复乐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曲式打下基础。3.在学唱新疆民歌《跳吧,跳吧》后,即兴编创舞蹈使歌舞一体。4.继续学吹竖笛。
教 材 分 析
1.《马刀舞曲》
这是前苏联作曲家哈恰图良(1903~1978)于1942年创作的一首乐曲,为作曲家所作的芭蕾舞剧《加雅涅》中第三幕第二场的群舞音乐,表现了亚美尼亚民族剽悍粗犷的性格。
乐曲采用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
一开始,由定音鼓、军鼓及弦乐器等用急板速度奏出节奏强烈的4小节引子,形成炽热的舞曲气氛。随后,木琴、木管、圆号奏出由同音反复及小二度半音进行构成的旋律:后两小节的旋律由长号用滑音与木管交替奏出,相互呼应。在反复一遍后,主题又移高小三度再次响起,情绪更为热烈奔放。
接着由中音萨克管和大提琴奏出与前一主题作鲜明对比的抒情旋律:这一旋律重复一次后,英武剽悍、迅疾奔放的主题再现。乐曲的结尾轻巧灵活,先作半音阶式的下行,再以五声音阶式的上行音调为结束,颇有东方的情调。2.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二号)新疆各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小伙子们敲着手鼓与姑娘们边歌边舞的场景,在日常生活中时有所见。这首舞曲就是我国作曲家、钢琴演奏家丁善德采用新疆民歌为主题写成的一首具有民族风格特色的钢琴独奏曲。它描绘了节日中新疆人民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乐曲是三段体结构。
第一段以“”这样的手鼓节奏为引子,并在这样的伴奏音型上,奏出了欢乐歌舞的主题:这一主题通过重复、转调和发展,力度加强,变得更为热烈。但随即出现一段舒缓、柔和的旋律,与前段形成鲜明对比。它取材于第二段的主题音调,起到过渡的作用。在静寂中,手鼓的节奏突然响起,第二段的主题随之出现:手鼓节奏始终伴随着旋律,犹如小伙子敲起手鼓,引吭高歌。在第一段主题再现后,乐曲在强烈的手鼓声中结束。作曲家以豪放的笔调、艳丽的色彩及粗犷的风格,描绘了一幅新疆人民欢庆节日的风俗画。
“舞曲”,音乐的体裁之一,有声乐曲与器乐曲的不同形式。有供舞蹈所用,也有专供音乐会欣赏所用。
但舞曲和其他音乐体裁一样,都生动地抒发和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舞曲音乐具有节奏鲜明、旋律流畅、结构简洁的特点。由于舞曲多来自民间舞蹈,所以带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或地方色彩。例如我国北方的秧歌、南方的采茶灯、西南地区的花灯以及各兄弟民族的民族舞;法国的小步舞,加沃特,波兰的马祖卡、波洛奈兹,捷克的波尔卡,西班牙的波莱罗、哈巴涅拉,奥地利的圆舞曲,拉丁美洲的探戈等等。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特色纷呈。3.钢琴曲《小步舞曲》
17至18世纪的作曲家巴赫在他卷帙浩繁、数量众多的作品中,不乏技巧精深、规模宏大的作品,但他也为自己的孩子们写了一些短小简易的、用羽管键琴(类似今天的钢琴,钢琴的前身)弹奏的乐曲,那就是《小步舞曲》。其中11首被后人收集在《巴赫初级钢琴曲集》中,成为钢琴学生的启蒙教材。其中第一首《G大调小步舞曲》又是最为人熟知的一首。乐曲为二段体结构。
第一段旋律以级进与跳进交替,连音与顿音相间,十分生动活泼:
第二段与第一段没有太多对比,只是音区提高,力度增强,情绪更为明朗: 接着音乐又趋平静:乐曲充满柔和、典雅的氛围,仿佛是小溪在缓缓地流淌。现在我们听到的音乐还加入巴赫所写的另一首《小步舞曲》,由于是g小调,所以与第一首《G大调小步舞曲》形成了调性、调式的色彩对比。前者显得更为明朗,后者则给人以淡雅柔情之感。最后,《G大调小步舞曲》再次出现,构成了复三部曲式的结构,听来也别有意趣。
乐曲用弦乐和羽管键琴演奏,更能体现17、18世纪时期的巴罗克音乐风格。小步舞曲,起源于法国民间的三拍子舞曲,因舞蹈的步子较小而得名。速度从容,节奏平稳,能表现许多礼仪上温文尔雅的动作和意境。最初流行于17世纪法国宫廷之中,后演变为3/4拍。18世纪以后,在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器乐创作中,往往在奏鸣曲、交响曲中采用此体裁作为套曲的第三乐章,在风格特点上也有了演变。作曲家介绍
巴赫(1685~1750)德国作曲家,古典派复调音乐大师。18岁起历任多处教堂和宫廷的乐长及管风琴师。他的宗教作品明显地突破教会音乐的规范,具有丰富的世俗感情和大胆的革新精神。他的创作手法以复调为主。主要作品有200多部《康塔塔》(指有乐队伴奏的世俗或宗教合唱曲)、《b小调弥撒曲》、《平均律钢琴曲集》、《创意曲集》、6首《勃兰登堡协奏曲》等。他的作品对欧洲近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歌曲《我和提琴》
这是一首D大调挪威儿童歌曲。3/8拍,一段体结构,全曲由五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在旋律上完全重复,曲调轻盈跳跃。第三、四两乐句旋律同样完全重复。曲中出现了“”节奏,使得音乐更富有动感,形象地表现了“我和提琴”在一起时的欢乐心情,表达了音乐永远伴随着我一生快乐的美好愿望。第五乐句在第四乐句间的五度大跳更使这一情绪得以进一步的高涨,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音乐执著的追求。5.歌曲《跳吧,跳吧》
这是一首新疆塔塔尔族民歌。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其基本节奏“,”贯穿全曲,曲调欢快跳跃,富于舞蹈性,情绪热烈欢快,它形象地描绘了人们欢唱舞蹈时的欢乐情景。第二乐句曲调作了五度的大跳与第一乐句形成了较强的对比,欢乐的情绪时起彼伏,把新疆塔塔尔族人民豪爽的性格和欢乐舞蹈的热烈场面刻画得栩栩如生。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用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聆听《马刀舞》、《小步舞曲》;学唱《我和提琴》(一)。第二课时:学唱《我和提琴》(二);竖笛吹奏练习。
第三课时:聆听《新疆舞曲》(第二号);学唱《跳吧,跳吧》;本地区舞曲交流。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马刀舞》、《小步舞曲》;学唱《我和提琴》(一)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聆听《马刀舞》
1.设问:谁见过骑着马挥舞大刀打仗的场景?(电视剧、电影„„)
2.欣赏管弦乐《马刀舞》,这是前苏联作曲家哈恰图良创作的一首乐曲。设问:乐曲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3.师生讨论:自己根据乐曲所想像的场面发表各自的见解。(粗略的)4.细细聆听:能否把各段音乐所描绘的场景,再叙述得细致些?如引子部分有什么特点,第一部分是怎样的场面?中间一段又是怎样?„„ 5.把你们想像的场景,用动作跟随音乐表演出来。
聆听《小步舞曲》 1.谈话:《马刀舞》表现的是战争的场面;现在你听听又表现怎样的情景——初听乐曲。
2.师生交流所听乐曲的印象。
3.再欣赏乐曲,教师作简要介绍:
(1)介绍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与作曲家巴赫。(2)典雅的宫廷小步舞曲。
4.如能放一段录像(宫廷小步舞曲场面),配合乐曲,效果一定更佳(再次聆听)。5.“舞曲”体裁说明。
6.小结:这两首舞蹈音乐,描绘两个时代背景,两种风格特征。请回家收集本地区的舞曲,我们将在下节课交流。
表演《我和提琴》 教学基本要求
1.音乐知识导入:我们已经唱过很多3/4拍的歌曲,你们愿意唱哪一首?3/4拍的含义是什么?它的指挥图式是怎样的? 2.介绍挪威民歌《我和提琴》:
(1)出示欧洲地图,找出挪威的地理位置:北欧。(2)欣赏《我和提琴》演唱。
设问:从歌曲内容中,你了解到挪威人的风土人情吗? 歌曲是几拍子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我和提琴》(二);竖笛吹奏练习。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1.学唱歌曲《我和提琴》曲调。
(1)看谱听教师范唱曲调,找出基本重复的乐句。(2)根据3/4拍的含义,启发学生讲3/8拍的含义。
设问:3/4拍与3/8拍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在哪里?从分析对比中理解3/8拍。(3)学习3/8指挥图式,并用指挥图式自学曲调的第一、三、五乐句。教师指导的重点是学习起拍及第三乐句的附点八分音符节奏。
(4)流畅地唱好曲调(强弱弱节奏要鲜明,分句要清楚),用色块表示乐句的基本重复。
2.学唱歌曲:
(1)再听范唱→第二次时学生轻声跟唱。(2)填上歌词。3.表演歌曲。
有感情地歌唱。请少数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伴奏,有舞蹈特长的学生即兴伴舞。4.将《平安夜》3/4拍改写成3/8拍。
音乐知识:3/8拍
1.拍号的含义:每小节几拍/以几分音符为一拍。
2.复习2/
4、4/
4、3/4拍的强弱规律及其指挥图式。3.从3/4引入3/8拍。同样是三拍子,但由于单位时值(以几分音符为一拍)不同,产生不同拍号的三拍子。
4.结合《我和提琴》的演唱,学习3/8拍。
5.通过把3/4拍《平安夜》改写成3/8拍,巩固这一音乐知识。
学吹竖笛
1.复习“5 6 7”五音指法及乐曲《划小船》[见四(上)第七课教材]。2.跟我学:
(1)按本教材中的谱例,由教师示范,学生跟学,吹好“5 6 7”三音。(2)教师任意在“5 6 7”五音内变节奏变音型,让学生跟着学吹。(3)分小组由学生轮流任小老师,即兴吹奏五音,其他学生跟着学吹。
3.练习吹奏二声部长音[教材(一)谱例],注意声音平稳持续、二声部和谐。4.吹奏乐曲《掀起你的盖头来》:(1)教师示范。
(2)全体学吹。吹奏要注意曲调的流畅,注意十六分音符及附点音符节奏。(3)在熟练的前提下,可请一部分同学以新疆舞的动作表演“竖笛与新疆舞”。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新疆舞曲》(第二号);学唱《跳吧,跳吧》;本地区舞曲交流。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聆听《新疆舞曲(第二号)》
1.谈话导入:新疆各兄弟民族都能歌善舞,我们大家来唱唱《娃哈哈》,边唱边跳。
2.我们来听一首钢琴独奏曲,听听乐曲的风格是哪一个地区的少数民族风格音乐?为什么? ——欣赏乐曲。
3.学生讨论——新疆风格的音乐——伴奏的音型具有新疆节奏的风格。4.再欣赏一遍。
设问:钢琴中的伴奏音型节奏是模仿新疆少数民族中哪件民族乐器? 5.学生讨论——手鼓。
6.全体学生轻轻地模仿手鼓的节奏:,为钢琴独奏伴奏。7.小结:这是一首反映新疆人民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音乐。
表演《跳吧,跳吧》
1.图片导入:出示新疆儿童歌舞的图片。
设问:图中儿童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他们在做什么? 2.介绍一首短小精悍的新疆塔塔尔族民歌,仅仅两句,但非常欢快,听两遍就能唱,一唱就能记住,唱了还想跳。不信你试试——欣赏歌曲范唱。3.大家说说歌曲的内容与情绪? 4.范唱曲调,大家看着歌谱。
设问:这个短曲中有哪两个主要音?这两个主要音是怎样行进的? 5.师生讨论。
答案:一个“2”(re)一个“5”(sol)。
教师提示:我们学过上行、下行,那么re与sol行进的方向是怎样的呢?——平行。
6.放慢速度,划着2/4拍指挥图式,每人自选一句即第1-4小节或第5-8小节,有困难举手,老师过来教。唱会了就停止划拍指挥动作,说明你会了。7.请自学第1-4小节的同学站起来,我们进行二句接唱。8.交换自学另一句→交换接唱→齐唱(按原速要求)。9.填入歌词歌唱(教师分别用四种节奏型手鼓伴奏),请同学们在练唱中选择伴奏型。
10.表演《跳吧,跳吧》,请学生自由选择打击乐器,有舞蹈特长的学生合着歌声即兴舞蹈。(根据学生的兴趣及时间的可能,可以表演数次,让更多学生参与,体验新疆地区载歌载舞的风格。)11.小结:音乐与舞蹈一体给人们带来美好的享受。12.结合本地区舞曲跳一跳、唱一唱,进行相互交流。
第三课 家乡美
教 学 目 标
1.从聆听《故乡是北京》(北京)、《东方明珠》(上海)、《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海南),演唱《大雁湖》(内蒙古)、《杨柳青》(江苏)五首作品中,感受祖国大地从北到南有代表性的五个省市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2.从聆听上述三首作品中懂得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力。3.从演唱上述两首民歌中,了解北南两地民歌音调的风格,以及改编其拍号后所创造的另一种情趣,从而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交流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并进行抄写记录。
教 材 分 析
1.歌曲《故乡是北京》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敬仰的圣地。而生长在北京的人们则对这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现代化城市更具有深厚的感情。《故乡是北京》这首歌曲正是倾吐了生长于北京的人们对乡土怀恋的情绪。歌曲既描述了北京古城的传统景物(如天坛、北海、芦沟桥等),也展现了现代都市的风貌(如高楼大厦、旋转厅、电子街的机房等)。但歌曲更以最普通而又最富代表性的事物——四合院和油条、豆浆、家常饼,来触发积淀于心中的乡情,使人感到情真意切,朴实而贴近生活。歌曲的旋律吸取了京剧和京韵大鼓的音乐素材,赋予了歌曲浓郁、鲜明的地方色彩。歌曲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含三个乐句,各句中的节奏都先紧后松,在长音上加入伴奏,这正是戏曲音乐的特点。前两句的旋律平稳,第三乐句句幅扩展,音调先抑后扬,以五度大跳将旋律推到“”的长音上,以激动的感情表达了对故土的热爱。第二部分速度增快,节奏紧凑,以念白式的音调、节奏,唱出了北京的古迹新貌。在唱到最能勾起乡情的事物——“四合院”、“家常饼”时,旋律在较低的音区中平稳舒畅,使人感到亲切、自然,但尾句在半拍休止后作五度跳进,使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喷涌而出。
最后一部分的音乐、歌词是第一部分的再现,但节奏扩展一倍,酣畅淋漓地表达了对故乡北京的深情厚爱。
声乐演唱形式
独唱:由一人演唱,常用乐器或乐队伴奏。
齐唱:指两人以上的歌唱者,按同度或八度音程关系同时演唱同一曲调。轮唱:由两个以上的声部演唱同一个曲调,但不是同时开始,而是先后相距若干拍子进入。重唱:指每个声部均由一人演唱的多声部声乐曲及其演唱形式。按声部或人数分为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等。领唱:一唱众和(齐唱或合唱)的演唱形式。因独唱部分具有引领众人歌唱的作用,故称“领唱”。领唱形式常见于民间的集体劳动歌曲(如号子、秧歌)中。合唱:指两组以上的歌唱者,各按本组所担任的声部,演唱一乐曲。可分为同声(纯粹是男声、女声或童声)、混声(男女声混合)两类;又根据声部的多少再分为 女声二部合唱、男声三部合唱等。最常见者为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的混声四部合唱。合唱常辅以乐器伴奏。纯粹由人声演唱而无乐器伴奏者,称“无伴奏合唱”。
2.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这首歌曲表达了人民战士对乡土的热爱,更寄寓了对革命先辈的怀念和崇敬。在优美深情的歌声中,展现了革命战士继承革命传统,为人民守卫国土的精神风貌。歌曲的第一部分包含两个乐段。前乐段的四个乐句句式为3+3+4+4(小节),均为八分休止的弱起,使四个乐句承接紧密,欲止不能,一气呵成,表达了战士热爱家乡的深情和保卫祖国的决心。后乐段的旋律舒展流畅,回旋起伏,热情洋溢地赞颂了这片英雄的土地。
歌曲的中段速度加快,节奏鲜明,带有进行曲风格,表现了战士手持钢枪,巡逻在山路、河边,英勇地守卫国土的勃勃英姿。
最后歌曲再现了第一部分中后乐段的音调,再次倾吐了学习红军,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
3.合唱《东方明珠》
东方电视明珠塔座落于上海浦东,濒临黄浦江,是一座由11个大小不等、错落有致的球体组成的独特建筑。
塔高468米,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塔上有旋转餐厅及观光厅等。入夜,明珠塔华灯齐放,色彩缤纷。在塔上俯瞰都市夜景,但见灯火灿烂,流光溢彩。东方明珠塔确如黄浦江上升起的一颗明珠,镶嵌在东方的一颗宝石,她代表了上海今日的辉煌。
歌曲从轻弱柔美的合唱声中开始。旋律平稳并缓缓上升,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被水波轻轻托起,并冉冉升上蔚蓝苍穹。在两小节过门后,由女声独唱,中间插入了女声伴唱,表现了欣慰、自豪的感情。当唱到“母亲,母亲,请把明珠镶嵌你的华冠„„”这两句时,令人感受到一股炽热的爱国之情。接着,速度转快,在节奏活跃的间奏后,女声独唱的旋律再次出现,但节奏扩展一倍,由“”变为 “”,气氛热烈,表现了人们喜庆胜利的欢乐心情和再创辉煌的坚实决心。这一部分将独唱外,还加入了女声合唱和混声合唱,更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力。4.歌曲《杨柳青》
这是一首江苏地区广为流传的一首民间小调,它以衬词“杨呀杨柳青”而得名。歌曲通过对党的赞颂抒发了美好生活所带来的喜悦之情和对家乡的热爱。歌曲的曲调为五声宫调式,全曲欢快活泼、热情风趣,衬词在歌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扩充乐句的重要手段。第一、二两乐句均为6小节,其中末两小节均为衬词,第三乐句(4小节),第四乐句则全由浓郁的地方方言特点的衬词构成,这不仅造成了一种诙谐的情趣,而且增强了江苏民歌的风格。
5.歌曲《大雁湖》
这是一首蒙古族民歌。曲调优美抒情、悠扬动听,富于歌唱性。曲中通过对大雁湖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人们热爱家乡的真切情感。歌曲为2/4拍、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曲调中“”切分节奏运用,使音乐富有动感。特别是第二乐句衬词“啊哈嗬”的运用更增添了歌曲浓郁的地方风格,表达了人们对家乡发自内心的赞美 12 之情。第三乐句采用第一乐句换头重尾的手法,曲中的上下八度大跳把蒙古族人民的粗犷豪放的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抒发了人们对家乡无比热爱之情。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用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学唱《杨柳青》、《大雁湖》。
第二课时:聆听《故乡是北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第三课时:聆听《东方明珠》;“唱唱自己家乡美小小音乐会”。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杨柳青》、《大雁湖》。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表演《杨柳青》
1.民歌往往用当地的地方语言来演唱更为亲切动听,因为民歌就是当地人民的口头音乐创作。《杨柳青》是江苏一带流传很广的民间小调,它里面的衬词就是当地的地方方言。歌曲表达了江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2.欣赏《杨柳青》的演唱。
设问:我们班上是否有江苏人。你听到过这首民歌吗?你能哼唱吗? 3.轻轻地跟着录音哼唱一次。
先把词单独练习念几遍,然后再跟录音哼唱。4.学唱曲调:
(1)可以分句学唱,但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2)设问:曲调由哪几个音构成?(1 2 3 4 5 6)(3)第二乐句、第三乐句的附点八分音符要唱好。
(4)设问:曲调中出现几次“ ”?在出现“ ”时,可以按节奏轻轻拍手。(5)完整地、欢快地唱全曲。5.学唱歌词:
(1)朗读歌词。按节奏读歌词,尤其是衬词要读得流畅。(2)把歌词填入曲调后歌唱,注意情绪与速度。
(3)如班上有江苏的学生,请他教大家方言,然后用方言演唱。6.表演歌曲:
(1)在“”处,两人用竖笛轻轻相碰三下,也可用木质的打击乐器打击三下。(2)选择打击乐器,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7.小结:江苏风格的民歌,江苏人民唱自己家乡的歌。
表演《大雁湖》 教学基本要求
1.直接切入:《杨柳青》是江南地区的民歌。现在我们要学北方内蒙古地区的民歌《大雁湖》,由于南北地区的不同,民歌风格也完全相同,2.欣赏《大雁湖》范唱。设问:你能听出南北民歌的不同的风格吗?(南方曲调较平稳,北方曲调多大跳,„„)
3.朗读歌词,熟悉歌曲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西北的热爱。如果有内蒙古的学生请他谈谈家乡风光。
4.跟随录音哼唱歌曲数次,个别句子练唱。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4小节一句)。5.在歌曲基本会唱的基础上学唱曲调(因为该歌的大量的切分节奏,学生不易掌握)。在学曲调时,拟用点谱法,学生跟着教师的指挥棒(教棒)点谱学唱。能唱准即可(为以后学习切分节奏作感性铺垫)。6.把2/4拍改编成3/4拍:
(1)各组讨论自编,也可自由结合自编。
(2)交流自己的改编创作,选出一、二首改编较流畅的曲调,把歌词填入。(3)按顺序唱歌。
7.小结:把民歌作改编创作,又是另一种乐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故乡是北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聆听《故乡是北京》
1.歌曲的体裁导入:歌曲的种类很多,有艺术歌曲、群众歌曲、少儿歌曲„„现在请你听这首是属哪一类?——欣赏《故乡是北京》——戏歌。它是以戏曲的素材写成的歌,听起来别有风味。2.再听一遍:作品与本课主题的联系。
设问:为什么主人翁到过许多名城,“静静地想一想,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歌曲是怎样表达对家乡的爱?(从演唱的体裁“戏歌”及其歌词内容上对家乡的赞美,来表达对故乡的情。)3.复听歌曲:请大家从演唱的形式来品味作品的意境。设问:歌曲演唱的形式?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演唱形式?(独唱——女高音独唱;女高音独唱更显得亲切,在歌曲中有许多拖腔,用独唱形式能很细腻地表达出来。更好地表达主人翁对家乡的情谊)。
4.小结:在外乡的游子,最爱的还是自己的故乡。请在课后,学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并把它抄下来,下次我们大家来交流,也是各地音乐文化的大汇展。选择恰当的音,作为结束音练习
1.这是继上两节课的练习,旨在培养学生对乐段的结束音感(调式)。2.反复咏唱曲调,尝试结束音填入最有结束停顿感的就是这个音。3.教师切忌从理解上去讲解。
4.第一谱例的结束音以“ 5 ”为宜。第二谱例的结束音以“ 1 1 ”为宜。
聆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1.演唱形式导入:同样是独唱,不同性别有不同声部的独唱,表现人民战士爱家乡爱哨所,男声的阳刚之气更为有劲,尤其是男高音明亮而富有穿透力、更显英雄气概。
2.欣赏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感受男高音阳刚之声所表现的战士风貌。
3.复听歌曲,细致品味:(1)歌曲的内容。
设问:为什么爱五指山,爱万泉河?(2)歌曲的表现力。
设问:各段速度、力度、情绪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4.师生讨论,边讨论边听有关片段或教师范唱片段。
5.聆听歌曲。完整、全面地欣赏歌曲,激发学生学习革命战士的豪情壮志,爱家乡保江山。
6.小结:独唱的表现形式及其表现力。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东方明珠》;“唱唱自己家乡美小小音乐会”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聆听《东方明珠》
1.地方标志性建筑导入:上海在改革开放的90年代,位于浦东陆家咀建造了一标志性建筑--电视塔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特征?(由11个大小不等的球体组成,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2.大家看着教材上的歌调,欣赏一遍录音。设问:歌曲的情绪怎样?(深情、浪漫)3.再聆听一次。全曲在演唱形式上是怎样处理的?(可以用笔在教材的歌词上标出,独、合„„)
4.请大家谈谈:哪句是独唱(哪个声部)?哪句是合唱?合唱有没有区别? 师生讨论。(先是合唱、然后是女声独唱,中间还有女声伴唱。合唱形式有一种是女声合唱,另一种是男女声的混声合唱。)5.再聆听一次,进一步体验这些演唱形式,以及速度的变化与歌曲的情绪表达有什么关系?这需要静静地听、深深地思考。6.请大家发表见解。7.合着歌声即兴表演。
8.小结:对东方明珠的赞颂,不仅是一个人、一群人,是全国人民、男女老少对家乡、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声乐演唱形式 1.独唱
童声:童高音、童低音。
女声: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男声: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2.合唱
同声:童声合唱、女声合唱、男声合唱。混声:四声部混声合唱、八声部混声合唱。
3.图解,男女脸部,同时唱不同曲调(二个图形谱)。
小小音乐会:唱唱自己的家乡美 各人自荐,并把好歌介绍给大家,把抄下来的歌汇总,选精彩的、大家喜欢的歌,汇编成册,每人一本。
第四课 水上的歌
教 学 目 标
1.聆听《船歌》、《水上音乐》、《划龙船》,表演《小螺号》、《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五首作品,感受音乐对“水上的歌”主题的描绘,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
2.欣赏《划龙船》,了解齐唱形式,并有感而发创作反映其他劳动的表演形式;欣赏二重唱《船歌》,了解二重唱形式及曲调波浪形进行的走向知识。
3.唱好少儿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学习用上滑音、波音装饰演唱的《小螺号》、使歌声更具有活力更动听。
4.作曲调填空创作练习,并自编歌名与歌词。5.继续学吹竖笛。
教材分析
1、管弦乐组曲《水上音乐》。
18世纪早期,英国的宫廷和贵族常乘坐张灯结彩的大型游艇在伦敦的泰晤士河上夜游。除四周簇拥着装饰华丽的船舟外,往往还有载着宫廷管弦乐队的船尾随其后,奏乐助兴。德国音乐家亨德尔时任英宫廷乐长,曾为这样的节庆活动写过《水上音乐》组曲。这里介绍的一首乐曲是亨德尔为英王乔治一世即位而举行的庆典所写。它是组曲中的第六首《坚定的快板》。乐曲采用三段体(ABA),快板,3/2拍。主题A带有鲜明的号角性特点,辉煌而灿烂,表现了宏伟壮观的庆典场面。但现在人们更常听到的是经改编的管弦乐曲。
“船歌”,不仅是本曲的曲名,也是一种音乐体裁的名称。它是一种具有歌唱性的优美旋律与摇摆般伴奏音型的声乐曲或器乐曲。通常为6/8拍子,中等速度。伴奏常以固定的音型描绘水波荡漾的形象或模仿船身均匀地晃动和摇桨的动作。本曲具有这些特点。
乐曲的引子显示了模仿水波的伴奏音型:上下微微波动的旋律线在这一音型的伴随下,合着水波的节奏进行,仿佛小船上的人们轻轻地摇动双桨,划破了静如镜面的河水。这条旋律线在小三度音程的范围内上下移动,显得十分平静。随后,波浪型的旋律线波幅增大,渐渐移高,小船的摇晃感增强了。随着旋律的展开,音乐的情绪也逐渐高涨。随之而来的又是开始时平稳恬静的旋律,但在后两乐句时,旋律先作直线上行,这是乐曲中的高潮,然后缓缓落下,进入尾声。音量渐渐转弱,模仿水波的音型绵绵不断,宛如小般远去,载着歌声、桨声消逝在河湾尽头。
歌曲《船歌》是女高音和次女高音的二重唱。开始两个乐句为齐唱,波动起伏较大的两个乐句用三度和声演唱。接着是采用模仿的复调手法:这个主题先由弦乐奏出,接着圆号与小号先后重复主题旋律的前半部分,然后乐队合奏主题的后半部分,更进一步加强了乐曲富丽豪华的色彩。中间部主题B主要由弦乐奏出,调式转为b小调,旋律轻快活泼,具有诙谐曲性质,与主题(A)的庄严宏大形成色彩的对比:最后,主题A再现,在雄壮的号角声中结束本曲。
2、作曲家介绍 亨德尔(1685~1759)英籍德国作曲家,生于德国哈勒。17岁起任教堂管风琴师。因酷爱世俗音乐,后迁居汉堡,从事歌剧创作,1717年定居美国,1726年入英国籍。一生创作了46部歌剧,32部清唱剧,其中《弥赛亚》、《以色列人在埃及》、《力士参孙》、《犹大·马卡白》等尤为著名。此外,还写了相当数量的器乐作品,其中著名的有《水上音乐》、《焰火音乐》等。亨德尔大半生在英国度过,并在那里创作了大量作品,因此对英国的音乐产生深远的影响。1751年不幸双目失明,1759年病逝伦敦。
3.管弦乐《船歌》
本曲原为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所作歌剧《霍夫曼的故事》中第三幕的主题歌,以女声二重唱的形式演唱。尾声也使用复调手法,先由次女高音唱出,女高音紧随其后:尾声的“啊”则由女高音先唱出,次女高音作应和,最后融合在一起,歌声渐弱而结束全曲,非常富有意境。
4.歌曲《小螺号》
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歌曲富有童趣地通过“小螺号嘀嘀嘀吹”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情。歌曲为2/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每乐句4小节,曲调规整。第一乐句的节奏型贯穿于四个乐句之中,紧凑的节奏使得旋律明快而富于弹性,情绪欢快跳跃。第三、四乐句采用了旋律的重复变化,尤其是第三乐句句中的七度大跳,形象地表达了螺号声声,盼望阿爸快回时的急切心情。第二乐段节奏拉宽,每句的尾音音调拉长,使人感到旋律舒展而又优美,波音的运用更营造了沙滩的宽阔和湛蓝的海水这一情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然后曲调从“6 - 5 -3 -0”逐渐下移。最后结束在“1”音上。抒发了少年儿童对幸福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5.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它是影片《祖国的花朵》插曲,作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一首优秀的二声部童声合唱歌曲,曾获1980年第二次少年歌曲评选一等奖,至今仍传唱不衰。歌曲曲调优美抒情,娓婉动听,富有诗情画意,它十分形象地描绘了儿童们在洒满阳光的湖面上,划着小船尽情游玩、愉快歌唱的情景。“”的节奏型贯穿全曲,起伏的旋律层层展开,音乐富有动感,将人们引入小船荡漾、水波连绵的意境之中。合唱部分为短小的副歌,开始的两个小乐句采用了宽紧相间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们划着双桨、轻舟前驶的情景。最后一句是第一乐段乐句的变化再现,使音乐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首尾呼应,浑然一体。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学唱《小螺号》;聆听《划船歌》。第二课时:聆听《水上音乐》;竖笛吹奏练习。
第三课时:聆听《船歌》;学唱《让我们当起双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小螺号》;聆听《划船歌》。教学过程
一、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表演《小螺号》
1.情景导入:也许大家没有海边打渔人家的生活经历,但是我们可以从影视的画面中,书本的描述中想像渔村的孩子们就地取材,吹奏小螺号的情景。2.欣赏范唱。
设问:歌曲的“景”是怎样描绘的,歌曲中的“情”是怎样表达的? 3.学唱歌曲:
(1)曲调的学习可分为两部分,先学唱第一部分四句,关键是第一乐句4小节,因此这4小节一定要准确无误,在四句都能流畅地唱好后,再加上滑音记号,讲解上滑音唱法。
(2)在第二部分曲调中,由于长音的时值是三拍半,如何唱准?最好的办法是用指挥划拍,因一个完整的二拍指挥是1小节,这样既控制三拍半的时值,又有乐感。同样在四句12小节能完整地唱好的基础后,再加上波音记号,讲解波音记号的唱法。
(3)填上歌词唱歌。注意前后两个乐段的对比。唱好上滑音及波音,使歌曲更有风格、特色。
4.学习伴奏。此项可能有一定难度,但是已经学习了一个学期竖笛,也有过去学习口风琴的实践,可以视班级实际水平情况灵活处理。
(1)竖琴记号说明:这一记号表示这行乐谱用乐器演奏,但不规定乐器,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学什么乐器用什么乐器。
(2)先熟悉节奏型,尤其是后半拍起拍可能有困难,教师多示范、多指导。在弄清节奏的基础上再奏乐,先慢速,先与钢琴配,然后再过渡到与人声配。(3)配伴奏可以采用小组与小组结对,这样有别于大面积质量提高,在训练时切忌找少数几个人,这样大部分还是没有实践的机会,要鼓励人人都参与奏乐。5.表演歌曲。
表演可采用多种形式,集体(齐唱、领唱)要显示群体合作,个人(独唱、领唱)要发挥个性特长。总之要表现渔家儿童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音乐知识:上滑音、波音记号
1.上滑音记号记于音符右方(如3)表示从该音起音调向上滑,没有固定落音。2.波音记号记于音符上方如唱作。
3.以上两音乐知识结合歌曲《小螺号》教学中穿插进行,不单独进行理论讲解。聆听《划龙船》 1.民间风格导入。
设问: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端午节)在这一节日许多地方有赛龙船的民间风俗,你见过吗?这一节日是为了纪念哪一位爱国诗人?(屈原)2.讨论:赛龙船时,船上这么多人怎样才能划得动作一致、整齐?我们来实践两种形式比较一下,哪种更有利于调剂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使动作划一? A.口令;B.演唱号子(教师范唱《划龙船》)3.初听《划龙船》。
设问: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征? 讲解:上节课讲了独唱与合唱。这首歌是领唱与齐唱。什么叫齐唱?(许多人唱同 一曲调)请看教材上的图解。《划龙船》是一首劳动号子,这种体裁的歌曲往往是“一领众合”,能统一节奏、齐心协力参与劳动,提高劳动效益。
4.复听《划龙船》。合着歌曲做划船动作,在齐唱衬词处合着音乐用打击乐器加强其气氛。注意动作的统一、整齐。
5.分组讨论设计表演,每组要选出一位“指挥”担任“领唱”。6.表演展示。各组出一位评委委员组成评委会。合着音乐,各组同时表演,评委打分。
(评分标准:气氛紧张热烈,精神面貌奋发向上,动作整齐。)7.评委点评,宣布评比结果。
8.分组设计自选(自定)劳动项目,编创节奏及号子。9.展示表演,评委点评亮分。10.小结:中国民间“水上的歌”。
声乐演唱形式介绍——齐唱
1.图解:
(1)几个脸部。表示有两个以上的人都在同时唱歌。(2)图形谱。表示同一曲调。2.问题研究:比较研究。
(1)齐唱与独唱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2)齐唱与合唱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水上音乐》;竖笛吹奏练习
教学过程
一、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聆听《水上音乐》
1.作品创作背景介绍导入。
(1)设问:18世纪早期大致年份是哪一段?(2)创作背景简介:当时英王乔治一世举行庆典,大型游艇在伦敦泰晤士河上游览,宫廷乐队船为其奏乐助兴。亨德尔为其写的《水上音乐》。2.初听主题音乐,感受乐曲的富丽豪华情景。设问: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感受?请联系乐曲的创作背景,想像是怎样的一种场面? 3.板书主题音乐曲调(将3/2改为3/4)跟琴哼唱谱例。(放慢速度其效果是一样的。)4.欣赏乐曲第一部分的音乐。
设问:这一主题曲调出现了几次。它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名称?用乐器演奏的姿势来表示。
(教师可用教材中的乐器图作提示:弦乐,圆号,小号。)5.聆听全曲。
设问:当第一部分的音乐再次出现时请举手,请分析乐曲分为几部分? 学吹竖笛
1.复习《掀起你的盖头来》。2.学吹“4 3 2”三音的指法。3.连贯吹奏音列“ 2 3 4 5 6 7” 4.学吹《蒙古小夜曲》。
注意二小节换气。注意连音的吹奏技巧:保持“Tu”的口腔动作、变换各音的指法而使曲调连贯。
5.吹奏二声部曲《春游去》。
(1)教师分别示范Ⅰ、Ⅱ两个声部。
(2)在教师指导下全体学生练习Ⅰ、Ⅱ两个声部。(3)分二组分别练习Ⅰ或Ⅱ(教师巡视指导)。(4)二声部合成。
(5)有感情地吹奏《春游去》。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船歌》;学唱《让我们当起双桨》。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聆听《船歌》
1.音乐形象导入:听乐曲引子部分。
设问:这音乐片段给你什么感受,你想像这是怎样的形象?
2.揭题:介绍《船歌》是歌剧主题歌。在音乐会上听到是经改编的管弦乐曲,顺带介绍体裁(详见教材分析)。3.欣赏管弦乐《船歌》。
设问:你有没有好像坐在船上的感觉?为什么? 4.唱一唱教材上的主题①,并画出图形谱后半部分。讲解波浪形进行。
设问:从图形谱旋律线条的行进,我们给它取个名。我们学习上行、下行„„ 5.从主题①旋律波浪形进行分析,现在我们就回答上一个问题的“为什么”,即为什么好像有坐在船上的感觉。
6.复听管弦乐《船歌》,身体可随音乐的起伏大小作摇晃,犹如人在船上的情景。
7.这首作品的原作是女声二重唱,听听二重唱的演唱形式——欣赏二重唱《船歌》。(由于该歌主要是描绘爱情的情节,在教学时不必讲内容,主要是介绍一下二重唱的演唱形式。)8.二重唱演唱形式图解:两个男生脸部代表两个人,两个图形谱表示两个曲调同时行进,结合为一体。
9.小结:这两部作品是外国音乐家表现的“水上的歌”。
表演《让我们荡起双桨》
1.时代歌声导入:今天要学唱的是一首唱了半个世纪的经典少儿歌曲,这首歌你们的爸爸、妈妈都唱过,也许都会唱,学会后可以去与他们一起合唱。2.聆听《让我们荡起双桨》范唱。设问:你听过这首歌吗?你能哼唱吗? 简单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电影插曲,曾获少儿歌曲一等奖等。3.再次聆听歌曲。
要求学生跟录音,看着歌曲哼唱。对歌曲整体有一个较深刻的印象。4.学唱曲调:
往往稍有印象的老歌,唱的准确性较差,所以为了学好这首经典的少儿歌曲要认真学好曲调。
(1)用2/4拍的指挥划拍法来唱准曲调的节奏,重点是弱起节奏、后半拍起唱等。开始时应放慢速度,在准确、稳速的基础上再提速。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及分句处的换气。
(2)学唱可分两个部分,分开学习,先齐唱部分,后合唱。必需在一部分准确、流畅的前提下,才能进入下一部分。可分小组学习,以自学为主,指导为辅。(3)注意曲调进行的走向与声音的力度强弱成正比例,使声音有起伏,更形象地表达“荡”的情景。
(4)二声部合唱,要告诉学生做到唱自己声部听另一声部曲调,要取得声音的协调和谐。在曲调和谐的基础上用“呣”音的发声唱,进一步取得和谐的效果。5.学唱歌曲:
(1)在曲调准确、流畅的基础上,填入歌词歌唱。(2)课堂上重点唱好第一段歌词。
(3)边学唱、边听录音范唱,要求能背唱第一段歌词。
(4)深入其境,有想像、联想的,有感情的演唱、处理歌曲。6.自编伴奏表演歌曲。
创作歌曲的练习
1.完成二首短曲的曲调填充创作。
2.从现有的素材来分析应该是大调式或宫调式,但在教学中教师不是先给以限制,而是应该让其发挥,适时指点,指导也从感性、曲调通顺出发,而不从理性的调式上去分析。
3.根据曲调的意境及分句长短创作相应歌词,试唱——修改——试唱。4.学生以个人创作为主,相互交流为辅。教师以鼓励学生的热情为主,适当点拨为辅。重在参与,强化过程,淡化结果。5.全班交流展示,教师点评。
第五课 童年的回忆
教 学 目 标
1.从外国音乐作品《彼得与狼》、《白桦林好地方》、《红蜻蜓》中感受外国儿童的童年生活与风土人情。以扩大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并回忆自己童年唱过的歌,进行相互交流。
2.聆听《彼得与狼》,能听辨出各件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讲出故事情节并进行表演。
3.表演《白桦林好地方》(包括伴奏),并编创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唱一唱,用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演唱《红蜻蜓》。
4.初步(非理性)选择结束音填入句尾,感受乐段的终止式。再次做好曲调接龙的创作活动。教材分析
1.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彼得与狼》是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所写的一首交响童话。
普罗科菲耶夫对儿童有着特殊的感情,在他的作品中,不少是为儿童们写作的,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童话歌剧《对三个橙子的爱情》、舞剧音乐《灰姑娘》、独唱歌曲《丑小鸭》都是享誉世界乐坛的。
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写于1936年春天,它是根据俄罗斯同名童话写成的。为了让儿童们理解它,作曲家还专门为乐曲写了通俗的解说词。通过音乐的描绘和解说词的辅助,孩子们不仅从故事中受到教育,同时还了解到各种动物的不同性格特征,以及各种乐器的音色和表现力。《彼得与狼》是从讲故事开始的: 我亲爱的孩子们,现在我给你们讲一个少先队员彼得和狼的故事。这个故事里的每个人物和动物,都是用管弦乐队里不同的乐器演奏不同的音乐主题来表现的。长笛代表小鸟,双簧管代表鸭子,单簧管低音区的顿音是猫,大管代表爷爷,三支圆号代表狼,弦乐四重奏是彼得,猎人开枪则是用定音鼓和大鼓来表现的。现在就让你们听这个有趣的故事吧!有一天清晨,少先队员彼得打开大门,到草地上去,这一段彼得的音乐主题是用弦乐四重奏演奏的:树枝上的小鸟见彼得走来,它高兴地叫道:“这里一切多么安静呵!”这一段是用长笛演奏的: 接下去,又是描写静谧清晨的旋律。彼得的主题和小鸟的动机再次出现了一下。一只鸭子摇摇摆摆地走过来了。它很高兴,因为彼得出门时忘记了关大门,她说:“这一回我可以到池溏里洗个澡了。”小鸟见到鸭子,便从树枝上飞了下来,它对鸭子说:“你不会飞,还算什么鸟呢!”鸭子回答道:“那你会游水吗?”刚说完,鸭子就“扑通”一声跳进池塘里,鸭子、小鸟一个在水里,一个在空中,互不相让地争论着
。突然,一只猫慢慢地走来,它是用单簧管的低音来表现的: 猫在想:“这只小鸟,还吵架呢!让我把它捉住。”于是它向小鸟扑去。彼得发现了,他急忙喊道:“呵„„当心,”小鸟听到声音,立即飞到树上去了。鸭子生气了,“嘎嘎”地叫着:猫绕着树转圈,他想:树这么高,就是我爬上去,小鸟也会飞走了。就在这个时候,老爷爷出来了,他对彼得没打招呼就独自来到草地感到很生气。因为那是很危险的,万一遇到狼怎么办呢?彼得不同意爷爷的看法,他说,少先队员是不怕狼的。但是,爷爷还是固执地把他拉回家去,并且把门给锁上了。彼得刚回到家里,一只大灰狼就出现在草地上。
在弦乐震音的背景上,三支圆号突然响起了狼的主题:这阴森的旋律,不协和的和弦塑造了一个凶狠诡诈的狼的形象。猫立即窜到一棵树上。鸭子还没发现,待它刚一上岸,就被大灰狼追上,一口吞进肚子里去了。这里,是用三支圆号来表现狼的凶残,大提琴演奏悲伤的音调,是表现鸭子惨遭不幸。猫仍旧蹲在树上,小鸟在另一个树枝上,狼在树下转来转去,用贪婪的眼光望着它们。
彼得发现了,他取来一根绳子,做成一个套,趁狼没注意,偷偷地爬到树上。他轻轻地对小鸟说:“你飞下去,围着狼转,但要小心别让它抓住你。”于是,小鸟在狼眼前飞呀,飞呀!惹得狼很生气,却对它毫无办法。彼得偷偷放下了绳套,一下子把狼的尾巴给套住了,狼拼命挣扎,那绳扣却越来越紧。
正在这个时候,猎人来了:彼得在树上喊道:“别开枪!狼已经被我和小鸟捉住了。请帮助我们把它送到动物园去吧!”这时候,出现了彼得的主题。接着是胜利的进行曲。彼得走在队伍的最前面。这一次是由圆号演奏的。后面跟着猎人、爷爷和猫。爷爷虽然高兴,可他还在嘟囔:“现在一切都好。但是,如果彼得没能捉住狼„„那又会怎样呢?” 小鸟在人们头上飞来飞去,高兴地叫道:“我和彼得是好朋友,请你们看看,我帮他捉到了什么。我们能不神气吗?”
请你们再仔细地听听,那鸭子还在狼肚子里“嘎嘎”乱叫呢!原来,狼刚才吞食得太急了。它没有咀嚼,就把它整个地吞进去了。所以,那鸭子还活着呢!弱奏表示人们抬着狼远去。最后,用急速而有力的音乐结束全曲。
2.歌曲《白桦林好地方》
这是一首简短流畅的加拿大民歌。歌词的描绘和曲调的有机配合,即刻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一幅美丽的图景,水、山、森林、湖泊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色令人心旷神怡,仿佛使人置身于迷人的大自然风光之中。全曲由“ 1 2 3 5”五个音组成,歌曲为自然小调式,旋律围绕着小调的主三和弦“ 1 3”三个音加以发展。音程的跳进为主,使得曲调稳定中略带欢快和活泼的情绪表现。曲中有两处用切分音节奏加强了对比。最后的衬词“蓬得得蓬蓬”模拟了军鼓的敲击,别具特色。结束时两次在主音la上拉长节拍,好像一队在这里郊游的少年儿童在鼓声伴随下走向山林之中,充满着童趣,抒发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3.歌曲《红蜻蜓》
这是一首在日本广泛流传、妇孺皆知的儿童歌曲。歌曲由日本作曲家山田耕筰采用诗人三木露风的一首回忆童年情景的诗谱写而成的。采用3/4拍、宫调式,全曲只有8小节,为上、下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的主旋律起伏较大,音域从“-”达十度,和声式的第二声部围绕主音“1”起伏不大,使歌曲的和声色彩非常浓厚。全曲虽短小,但曲调非常优美抒情,三段歌词却将美好童年的生动情景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令人难以忘怀。通过“我”在晚霞中看到的红蜻蜓而引起的回忆,亲切而又深情地抒发了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教 学 建 议
第一课时:学唱《白桦林好地方》;歌词创作。第二课时:聆听《彼得与狼》。
第三课时:学唱《红蜻蜓》;选择结束音;曲调接龙。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白桦林好地方》;歌词创作。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表演《白桦林好地方》 1.回忆导入
设问:你能回忆你童年最有印象的某一地方的景色吗?例如我曾去过上海外滩,对那里的黄浦江景色留下深刻的印象。
2.师生讨论。(为最后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创作作铺垫)
3.欣赏加拿大民歌《白桦林好地方》范唱。这是作者对自己家乡“白桦林”的赞美。
设问:歌中唱出哪些赞美的调句? 4.学唱曲调:
(a)关于拍号。歌谱的拍号为2/2拍,在教学时,原则上不必讲解该拍号,教师可简单一笔带过,要求学生按4/4拍号来学唱歌谱即可,并用4/4拍指挥图式来学唱。
(b)教师范唱曲调。要求学生找出曲调中相同或相似乐句(或乐节)。(c)学生自学曲调。用4/4拍指挥图式。5.学唱歌曲。重点唱好第一段歌词。6.表演歌曲:
(1)用力度记号表演歌曲的意境,即开始用“f”,表达对家乡的歌颂和自豪感。在最后7小节的尾声衬词处力度渐弱,表现渐渐远去的脚步声。(2)配器伴奏烘托情绪。首先是用旋律乐句演奏伴奏声部(该旋律乐器根据班级实际,可以用口风琴,也可以用竖笛或其他旋律乐器),这需要单独练习。其次是打击乐器四个声部。每一声部基本为固定节奏型。但要注意四个声部的配合协作。(3)完整地表演歌曲;唱歌与奏乐。唱歌的人数要大于伴奏人数,其比例是4∶1左右。可交换进行,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体验整体表演的效果。7.创作歌词。
每人(或小组)创作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填入并进行试唱。如上海的学生可创作“黄浦江好地方”:黄浦江好地方,上海人的家乡。那里有大轮船自由游荡,两岸的大好风光我将要再回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彼得与狼》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聆听《彼得与狼》 1.该作品采用朗诵和音乐交替进行的方式,并以富有童话色彩的故事性节展开,所以吸引学生聆听是不成问题的。但该作品演奏的时间较长。达20多分钟,因此复听一次,在一节课内是有困难的,所以在一节课内只能听一遍。2.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内容,要求大家仔细听音乐,并提出以下要求:(1)看着教材上的图,仔细听,什么乐器代表哪一角色,用线连接起来。(2)每人准备一张纸,边听音乐边画出童话音乐的过程图。这样以便听完后自己讲故事、做表演。如: 或
(3)在听的过程中,允许学生用动作相互交谈,但不能发出声音,以免影响他人聆听。同样也要求教师不要插话,也只能用动作与学生交流。
3.听完后,组成七人一组(宜学生自由组合),并各自担任其中一角色,听音乐片段做即兴表演。
4.插放其中一片段,如最后彼得用绳套把狼套住→结束,学生根据音乐的情节发展,七人一组作即兴表演(或讲故事)。
5.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含时间及学生情绪),可适当调控次数及形式。6.小结:了解苏联儿童的童话故事及各类西洋乐器的音色。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红蜻蜓》;选择结束音;曲调接龙。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表演《红蜻蜓》 1.成语导入。
设问:“触景生情”这句成语怎样解释? 2.聆听歌曲《红蜻蜓》范唱。
设问: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童年的回忆)3.再听一遍。要求用指挥图式划拍,判断歌曲是几拍子?有几个声部? 4.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学唱二声部曲调:(1)教师分别范唱、范奏二声部曲调。学生用指挥图式边划边轻轻哼唱各自曲调。(2)二声部学生各自自学曲调(坚持用指挥图式)。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唱稳、唱准。
(3)各声部自学成果反馈,教师适时指导、纠正。(4)用“呣”唱二声部合唱,相互倾听效果。5.学唱歌曲:
(1)在“呣”的基础上唱歌词。为了打好二声部的基础,可以是一个声部唱歌词、另一个声部唱“呣”,这样交换一、二次,既能使该声部唱得很流畅熟练,又能从中获得二声部的效果。
(2)完整地唱好第一段歌词,二声部注意和谐。6.表演歌曲:(1)复习力度记号。
(2)按歌曲标的力度记号来演唱。
(3)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还有没有其他处理方法?(4)有感情地回忆当年的童年情景,触景生情地表演。
7.拓展:回忆起童年时唱过的歌曲,填上歌名并唱一唱,互相交流,共同回忆童年的好时光。
选择结束音的练习
1.乐曲的结束音表示该乐曲的终止,因此,结束音一般地讲是稳定音,即主音。2.教材中的二首短曲选择“”还是“1”,两取一。为此我们可以在流畅的唱好曲调的基础上,试用“”或“1”,哪一个音有结束感就是该音。也就是从实践中试唱来选择,是非理性的。对四年级的学生不必讲调式的理论。这样试的结果,第一首的结束音是“1”,第二音的结束音“”。
曲调接龙练习
1.像以前做的接龙游戏那样,头尾的音相接。节奏可以按自已的创作变化。2.注意按速度有序地进行,不要中间断裂脱档。凡接不上、接错音、断裂脱档者为败,看最后胜者是谁?
第六课 风景如画
教 学 目 标
1.音乐对大自然的描绘可谓美不胜收,它把人们引入丰富的想象之中。我们能从《森林的歌声》、《荫中鸟》的乐曲声中听辨各种小动物、各种鸟鸣叫声等,以体验这种描绘功能,从中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并尝试一下用各种表现方法与手段,描绘以郊游为内容的自由命题音乐编创活动。
2.在欣赏《森林的歌声》过程中,记忆各段主题曲调的顺序,提高音乐记忆力。3.在演唱《小溪流水响叮咚》、《茨黎花》时尽情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及其借景抒情表达对祖国、对党的热爱。在学唱《茨黎花》的过程中,掌握附点二分音符的时值。
4.继续进行选择结束音的练习和竖笛吹奏练习。教 材 分 析
1.器乐合奏《森林的歌声》
这首乐曲由大自然的真实音响与美妙的乐音交织而成。那些可爱的小精灵们——树蟾、秩鸡、腹斑蛙、褐鹰枭、山羌、飞鼠等与笛子、提琴、吉他等乐器一起奏响了奇妙的森林之歌。乐曲的旋律简洁质朴,轻快流畅,采用自然小调式,富有东方情调。
乐曲在森林中小动物的鸣叫声中开始,继而吉他轻轻地奏出一段旋律:这个旋律以“3”为轴心,起落回旋,轻松活泼,但不失平衡安详。
在先行显示出乐曲主题的引子之后,乐曲进入第一部分。笛子奏出上述旋律,然后由小提琴演奏由此派生的另一个旋律: 与两个旋律末尾相同,它们之间并无太大的对比。随后再运用不同的配器将音乐重复一遍,造成音色的变化。乐曲第二部分的句首,音区提高,节奏拉宽,与前一部分形成一定的对比,加上诸种乐器的加入,使气氛热烈起来,仿佛森林中的动物鼓起劲,放声地歌唱。
在主题再现后,音乐突然安静下来,旋律的流动变为持续的长音并作半音上行,营造了深邃、神秘的气氛。很快这种安静被打破,以上的音示又全部重复出现,只是在演奏的乐器及声部的配置上有所不同。由于弹拨乐器加强,低音部加重,使森林显得更为热闹。乐曲把我们带进这片神奇美妙的森林中,使我们享受到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无穷乐趣。
乐曲中各段旋律出现的顺序为:(重复一次)乐曲的作者不详。
2.笛子独奏《荫中鸟》
这是笛子演奏家刘管乐于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一首北方风格的梆笛曲。它取材于河北民间音调,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笛子技巧中的滑音、吐音、历音、花舌音以及多指颤音等奏法,描绘了茂林浓荫、百鸟齐鸣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快板速度的8小节引子为呼应式的上、下句式,好像是鸟儿对答。一只鸟儿在呼唤:“这儿树荫多凉快,快来!”另一只小鸟应答着:“哦,我来了!”笛子以历音()、颤音(tr)的技巧,形象地表现了鸟儿飞翔和对答的情景。在充满活力的引子之后,呈现了活泼、欢快的主题:通过吹奏技巧的巧妙运用,使旋律与鸟鸣声紧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鸟语化的旋律既具有造型性,又具有音乐性,可谓独具匠心。这一部分就以这个主题材料,通过句幅递减和衍生展开,演染出喧闹、热烈的气氛。中间部分在轻快的曲调伴奏下,笛子运用特有的技巧模仿各种鸟鸣声:鸣叫声以及抖翅、亮羽等各种声态和动态,在这里展现得惟妙惟肖,酣畅淋漓,好一幅荫中百鸟竞相争鸣的美妙图画!最后是第一部分的再现,尾声在全曲的最高音“”音上作颤音延伸,紧接着戛然而止。自然之音,音乐之声,在人们耳畔久久回荡。
3.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
这是一首优美、抒情、富有田园风格的儿童歌曲。它的旋律婉转起伏,歌词纯朴生动,充满诗情画意。歌曲以欢快的小溪为题材,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让儿童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抒发了对美丽祖国的深情爱意。
歌曲为二段体,第一乐段(第1-16小节)节奏和旋律明快,尤其是第3、第4小节附点四分音符及第11小节的切分节奏运用,更使音乐富有动感,生动地描绘了小溪流水欢乐奔流的形象。紧接着第二乐段以弱起进入,旋律与前段形成了明显的对比,情绪转为热情而舒展,歌曲的结尾处的“啦”节奏欢快、跳跃、富有特点,它既保持了旋律的流畅、又是欢乐情绪的真实表现,使人仿佛看到了潺潺流水、奔流不息,带着祖国的骄傲,汇入大海的生动情景。
4.歌曲《茨黎花》
这是一首汲取我国西南地区民歌音调因素创作的儿童歌曲。歌曲运用“茨黎花”借物抒情,表现了布依族儿童在党的阳光下幸福成长,抒发了他们对党的一片真情。歌曲为3/4拍、G羽调式,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全曲明快活泼、富有舞蹈性。旋律以“la”为主音作波浪式进行。时高时低,起落有致,优美抒情。第一乐句的落音是主音的下方四度音“mi”音上,第二、四乐句则都落在主音“la”上,这样就使歌曲的羽调式特征十分明确。第三乐句为全曲的高潮。使用了全曲的最高音,充分地表达了布依族儿童在党的阳光下幸福成长的真切情感。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用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聆听《森林的歌声》;学唱《小溪流水响叮咚》。第二课时:聆听《荫中鸟》;竖笛吹奏练习。第三课时:学唱《茨黎花》;命题创作活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森林的歌声》;学唱《小溪流水响叮咚》。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聆听《森林的歌声》 1.标题导入。
设问:森林的歌声来自哪里? 是孩子们的歌声?还是什么歌声? 请你想像一下? 2.要知道答案,请听器乐合奏《森林的歌声》。
3.讨论:有多少动物在歌唱?有几种主奏乐器? 试试你的耳朵灵敏度。4.复听《森林的歌声》。
要求:看着教材中的三段谱例,①、②、③把乐曲的结构按顺序排列记录下来。5.交流听后的感受。
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环保意识,保护森林资源。
6.试试我们也来创作自己的“森林音乐”,可以自由结合制作音响,表现风景如画的大森林。
表演《小溪流水响叮咚》
1.联想导入:我们每年春游、秋游,或假期随父母去旅游,在田野、山谷一定见到小溪流水,尤其是山谷中的小溪流水。你联想一下他们的歌声,请你模仿一下:
2.朗读《小溪流水响叮咚》歌词,要有感情、有诗意。以拟人化的第一人称角色来朗诵。
3.根据歌词词意,画一幅简笔图,几笔勾画,这幅图要有意境。有兴趣的下课再加工。(学生在作画时,教师播放歌曲录音二~三次,并巡视学生的作画,挑选优秀的作品。)4.展示一、二幅优秀的画,并由作者(学生)自己讲解作品,尤其是借景抒情对人民对祖国的一片爱心。
5.歌曲范唱(学生在作画时听过几次,已基本熟悉)。
6.学唱歌曲:
(1)用2/4拍指挥图式学唱曲调。学唱时在教师指导下,可分为两部分学唱,先学唱第一乐段,其中第11小节可以改为“”,这样就避开切分奏(切分节奏在五年级学,因此在这里不必讲)。第二乐段的学唱,注意弱起,用指挥图式学唱,就能迎刃而解。在学唱曲调时,教师要随时提示学生结合自己的画面构图有意境地、有想像地唱曲调,句段分明,形象鲜明。
(2)在曲调熟练、有感情唱好的基础上,填上歌词。要求吐字清楚带有表情,是发自内心的歌唱。7.表演歌曲。
有层次地为歌曲选择打击乐器并编配伴奏型。以烘托优美抒情的情绪,描绘风景如画的意境及借景抒发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戴之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荫中鸟》;竖笛吹奏练习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聆听《荫中鸟》 教学基本要求 1.音响直接导入。
欣赏《荫中鸟》中间部分的片断(各种鸟鸣声的片断),以激发听全曲的欲望。设问:你听到什么动物鸣叫声?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揭题:笛子独奏《荫中鸟》。
这是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歌颂,对生活热爱之情。
3.聆听《荫中鸟》。要求听完后,说说你的想象及乐曲所描绘的画面。你听到多少种鸟在鸣叫?你能 模仿吗? 4.设问:你回忆一下,还听过哪首乐曲中出现过鸟鸣的形象? [三年级(上)《空山鸟语》,三年级(下)《森林中的杜鹃》„„]
小结:森林是大自然的资源,有森林就有各种动物。我们要保护森林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爱护大自然就是爱护地球,也是为了人类生存、爱护自己。
竖笛吹奏训练
1.复习《蒙古小夜曲》、《春游去》。2.学习“1”的吹奏指法。
3.学吹练习曲(二)(见教材二),熟悉“5 4 3 2 1”五音。4.吹奏音阶“1 2 3 4 5 6 7 ⅰ2 ⅰ7 6 5 4 3 2 1 ”。5.吹奏二声部练习曲:吹长音。注意平稳持续、二声部和谐。6.吹奏《康定情歌》:
(1)教师示范吹奏《康定情歌》。(2)吹奏“2 4 5 6 ⅰ2 ”六音。
(3)在教师指导下先学吹十小节(注意“2 ⒍”不必讲切分节奏,仅从音符的时值长短吹准即可)。
(4)学生自学全曲。
(5)有感情地吹奏《康定情歌》。7.吹奏《牧羊女》:
(1)教师示范吹奏《牧羊女》二个声部。
(2)学生自愿结合为二组(教师适当调整人员),分别自学Ⅰ或Ⅱ。
(3)Ⅰ、Ⅱ声部各自展示自学成果,教师给予鼓励并指出问题加以纠正。(4)表演《牧羊女》一部分唱,一部分吹奏,一部分表演。三合一表演并进行交换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茨黎花》;命题创作活动。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表演《茨黎花》
1.民歌音调导入:
这一曲调从风格上听是少数民族的民歌音调。我可以告诉大家这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布依族的民歌音调。
2.欣赏歌曲《茨黎花》范唱。
设问:“茨黎花’的红色象征什么? 3.学唱曲调:
(1)范唱曲调:要求学生听教师范唱,每人边听边用3/4指挥图式打拍。(2)讲解附点二分音符。
设问:二分音符的形状?附点在音符中的作用?附点四分音符的形状与时值?从以上三个问题复习中引入讲解附点二分音符。附点二分音符的形状X-·,在简谱中习惯都用X--来表示。
(3)教师范唱歌曲前8小节,学生看谱并划3/4指挥图式,找出附点二分音符。4.学唱歌曲。注意一字多音的连贯流畅。
5.借景抒情,深情地演唱《茨黎花》表达布依人对党的一片赤诚之心。自由命题创作活动
1.以本单元四首作品为例,或作为素材进行创作。(可截取其中的某一部分作为创作中的片断。)2.效游中有许多活动可以作为题目命题。命题不宜太大。教材中的例子有鸟叫声、哨子声、脚步声、口令声组成。命题为《效游路上》或《出发》等。3.可以运用打击乐器、中西乐器及自制的非正规乐器以及录音设备,计算机软件,下载网络中的音响等进行创作。
4.可以以小组形式,也可以几个同学自由组合进行设计创作。
总之不论形式,手段,放开你的想像进行创作,去表现你的意图与设想。5.空白的方框供你在创作中画图谱,不够自己添纸。6.教师主动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积极鼓励并给予指导。7.交流展示,集体评价。选择结束音填入曲调
1.分别先将两曲调识谱,唱连贯流畅,并自然地分别将“”或“1”作为结束音填入试唱。从感觉上你认为哪音更通顺有结束感。适时教师可示范启发。2.第一曲是《三套车》片段,结束为“” 第二曲是《雪绒花》片段,结束音为“1”。
第七课 校园里
教 学 目 标
1.本单元汇编了一组校园音乐文化的故事:有师生情的《冬夜静悄悄》;有教室里的《打字机》声声;有操场上的《运动员进行曲》;有描绘校园美景的《校园多美好》。这些音乐能激发我们联想起可爱的校园生活,热爱我们的校园。2.在欣赏《运动员进行曲》过程中,边听边作队列队形变化,以表现运动员们朝气蓬勃的形象;在欣赏《打字机》时,能准确同步与打字机声配音响,以锻炼对声音的敏锐反应。
3.唱好《冬夜静悄悄》的二声部合唱,以表达学生们对老师的一片深情。尝试为《校园多美好》编配伴奏,使其气氛更为热烈。
4.试唱各乐句的练习,并把它们排列成通顺的乐段,非理性感受乐段旋法。教 材 分 析
1.《运动员进行曲》
这是一首人们早已耳熟能详的铜管乐曲。每当学生们排着队走向操场,运动员列队进入运动场,这首乐曲就会伴随着他们雄壮的步伐高高奏响;在颁奖的仪式中,有所建树的受奖者也会踏着轻快、豪迈的步子在乐曲声中走上领奖台接受褒奖。我国著名指挥家马革顺构思新颖地将这首乐曲改编为无伴奏合唱曲,由人声代替乐器来诠释这首曲子。歌词采用拟声词,男低音声部发“Bong”,其他三个声部发“la”。合唱既保留了乐曲原有的雄壮有力的进行曲特点,又通过人声的表演传达了“人”的真切形象,“闻其声如见其人”,在歌声中我们仿佛见到了运动员意气风发、精神抖擞的风貌,感受到他们不断进取、勇于登攀的精神气概。歌曲开始于一个4小节强而有力的引子:这个引子取材于歌曲第一部分的末句干脆、有力的音调一下子就表现出运动员爽朗、豪迈的气质。
第一部分包含四个乐句,每句4小节。曲调活跃而有力,节奏轻快而铿锵,其中昂然上行的旋律给人以振奋向上之感,表现了运动健儿奋力拚搏、百折不回的决心和毅力。男低音声部以“Bong”的发声模仿着低音铜管乐器的吹奏,使音乐更显坚定、雄浑。
第二部分也包含四个各为4小节的乐句,反复时末句的终止式不同。旋律比较抒情,具有歌唱性。前两乐句由男声部各唱主旋律,女声部以 “”节奏型为之伴唱;后两乐句则由女高音演唱主旋律,分别表现了阳刚之气和阴柔之美,反映了运动员队伍互帮互勉、携手并进的团队精神。
接着,第一、二部分音乐再次出现,但第二部分主旋律由女高音声部担任,其他三个声部均用节奏音型伴唱。然后转入F大调,第二部分的主旋律改由女中音演唱,男高音与女高音声部先后采用对位旋律与之呼应。虽然这一部分主旋律不变,但由于调性、织体、音色的诸多变化,更生动勾画了运动员多姿多采的精神面貌。歌曲最后,再次响起第一部分的主题旋律,运动健儿踏着矫健豪迈的步伐,不断奋进。
2.管弦乐《打字机》 打字机,是许多办公场所不可或缺的用品,修习打字机也是不少学校设置的一门课程。它怎么会成为一首乐曲的曲名,与音乐联系在一起呢? 原来,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安德森(1908~1975)在办公室打字的时候,听到打字
机发出“嗒嗒嗒”的击键声以及换行的“叮”声,这促发了他创作的灵感,以打字机作为打击乐器,写下了这首名为《打字机》的管弦乐曲。乐曲为三段体(ABA)结构。速度甚快。
A段主题旋律不断作下行模进,均匀连续的八分音符用顿音奏出,灵活轻快。伴奏声部的打字机则随音乐节奏发出急遽的击键声,连续3小节后在第4小节重拍上出现满行预告铃声,继一个四分休止符,再响起倒回机头的“咔嚓”声。B段转为C大调,节奏放宽,并频频使用强拍上的休止,与A段音乐的热烈气氛有所对比。但打字机急促的击键声、铃声、倒机声仍不绝于耳,使人感受到工作着的人们紧张忙碌的心情以及娴熟自如操作打字机时的得意神态。乐曲最后再现A段而告结束。
3.歌曲《校园多美好》
这是一首具有通俗歌曲风格的校园歌曲,4/4拍,大调式,二段体结构。每个乐段采用了起、承、转、合式的手法写成,曲调规整。全曲节奏紧密,“”节奏贯穿于全曲,并多处出现旋律的八度、六度、四度大跳,使得曲调富于动感,情绪欢快活泼。充满诗意的歌词配以跳动的节奏,形象地表现了一代莘莘学子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第二乐段在六度跳进后,旋律进行在全曲的高音区,把欢快热烈的情绪推向了高潮,与前段形成了明显的对比。最后在“5”的七拍长音后下移八度结束在主音“1”的长音上,它不仅以优美动听的旋律,深切豪放地赞美校园的美丽风光,而且也表达了当代学子将来报效祖国的美好愿望。
4.歌曲《冬夜静悄悄》
这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儿童歌曲。作者通过老师日常家访的生动描写,展现了一幅师生间深厚友情的生动画面,充分地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一片真情。
歌曲为2/4拍、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每乐句以弱拍起,曲调采用了相同的节奏音型和旋律模进的手法,使音乐起伏有致,富于动感。它形象地表现了在一个冬雪的夜晚,老师家访回校时师生同行的情景和学生表达对老师充满深切感激的心情。第二乐段是歌曲的合唱部分,前松后紧的节奏变化,及六度大跳进入与前段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合唱部分的第三、四乐句在曲调上采用了重头变尾的手法,曲中附点八分音符的运用更使音乐富于动感。“老师呵”唱出了学生对老师的真情,情绪更加激动,即刻把风雪路上师生同行的生动情景一幕幕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最后8小节重复变化了第三、四乐句。以轻声地哼鸣演唱结束全曲。使人感受这一种师生深切真擎的情感令人回味无穷。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用二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聆听《运动员进行曲》;学唱《校园多美好》。第二课时:聆听《打字机》;学唱《冬夜静悄悄》;练习。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运动员进行曲》;学唱《校园多美好》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聆听《运动员进行曲》 教学基本要求
1.设问:在开运动会时,运动员入场式播放哪一首乐曲?我们每天做广播操在排队进入操场时播放什么乐曲? 2.欣赏一首合唱曲,请听听这首合唱曲,你熟悉吗?——初听《运动员进行曲》(合唱)。3.讨论:
(1)在运动场上听到的乐曲是什么演奏形式?(2)合唱与铜管乐各有什么特征?同一曲调两种表现形式你的感受是一样的吗? 4.聆听《运动员进行曲》。
要求细致地听各声部是怎样表现的?旋律部分与伴奏部分各有哪些声部承担?(如果记不住可以边听边用纸与笔作些图形记录。)5.讨论合唱曲的结构。
6.根据音乐的结构,各组讨论设计队列队形的变化。7.在音乐声中各组队列队形展示。
8.完成课本上的作业。用线连线、体裁与情绪“进行曲→雄壮有力”,初步了解三种体裁的基本风格特征。
看图,联想其他表现校园活动的音乐
1.教材插图中有四幅画,这四幅画都有相关音乐:(1)升旗——《国歌》,(2)广播操——《广播体操音乐》(3)眼保健操——《眼保健操音乐》(4)课间——歌曲《哦!十分钟》 设问:谁能哼唱几句? 2.还有哪些音乐能使你联想起校园生活? 例:《队歌》、《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乒乓变奏曲》、《荡秋千》„„ 3.小结:校园的生活是多么丰富多彩。
表演《校园多美好》
1.谈话导入:在众多的校园歌曲中,已故作曲家施光南创作的《校园多美好》颇受师生欢迎,它营造了当今校园的朝气蓬勃的气氛是校园流行歌曲中的上品,非常切合本课课题。2.欣赏歌曲范唱。
设问:歌曲的情绪怎样?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 3.学唱前8小节:
(1)提示:曲调的节奏较密集,十六分音符频频出现,时而在前半拍,时而在后半拍,在读谱时要认真细致。
(2)教师放慢速度范唱前8小节曲调,要求学生随教师速度用4/4拍指挥图式看谱划拍。(波音与倚音暂时不唱,在较流畅地唱好曲调时再加入。)(3)全班分为四小组,每组自学2小节曲调,在学好应该自学的2小节前提下,35 鼓励超额学习。(教师巡视指导)(4)四个小组按曲调顺序接唱。超额学好的可随其他组一起唱。教师及时纠正不准确处。
(5)按原速流畅地轻快地唱好前8小节曲调。
4.在教师指导下,用点谱法学唱后8小节曲调。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5.完整地、流畅地、轻快地唱好全曲并填入歌词。注意一字一音,吐字清楚,口腔不要开得太大。6.讨论歌曲处理。设问:
(1)歌词是否仅仅是描绘校园的美景?(2)歌曲的高潮在哪里?(3)最后一句“待到明朝百花吐艳,风光更妖娆。”的含义是什么? 7.有感情地、朝气蓬勃地,用稍快的速度演唱歌曲。
8.表演歌曲。配上打击乐(按教材要求),尝试在何处加入铃鼓,使歌曲的气氛更为热烈。如学生中有跳舞特长的,可编集体舞,跳唱结合,边唱、边跳、边奏,把校图生活表演得淋漓尽致,把课堂气氛也推向高潮。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打字机》;学唱《冬夜静悄悄》;练习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聆听《打字机》 教学基本要求 1.实物导入:教师准备一台打字机出示(学校里外语教师一般都有外文打字机),介绍给学生:这是一台外文打字机。让学生试打一行到发出“叮”声。2.欣赏《打字机》(管弦乐)。设问:
(1)在乐曲的伴奏声部中,你听到什么音响声?(打字机击键声、铃声、倒机声。)(2)乐曲分几部分组成?教材中的图形谱是第几段的曲调? 请你看图形谱跟着音乐唱一唱,乐曲给你什么感受?(ABA三部分组成)3.议论问题(可以复听其中片段)。
4.介绍作品创作的背景(请见教材分析)。
5.复听乐曲。要求学生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找出铃声“叮”出现的规律,并用拍手或其他音响与音乐中的“叮”同步打出,要准确而整齐。表演《冬夜静悄悄》 教学基本要求
1.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师生情也是其中之一。
山村学校的老师夜里家访,给我们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师生情。——请听《冬夜静悄悄》。
2.设问:歌曲讲述了什么?你想像当时是怎样的情景?
3.再欣赏一次范唱。请大家看着歌谱,注意每句的开始有什么规律?(第一乐段是弱起,第二乐段是强起。)4.学唱第一乐段:(1)教师范唱曲调。
设问:这一乐段由四句组成,在节奏上有什么规律:(2)拍打节奏。
(3)轻轻地边拍打节奏、边哼唱曲调(或一组学生哼唱,一组学生拍打节奏,然后交换进行)。
(4)连贯地、深情地唱第一乐段曲调,并填上歌词。5.学唱第二乐段:
(1)该段曲调从单一声部来看并不难,很多小节均呈模进或重复,难是难在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
(2)采用前几课的二声部训练方法: a.平行三度的音阶训练
b.分二个声部自学各自的声部曲调。
c.合成时,要求轻声能相互倾听,把自己的声音融合在其中。d.用“呣”过渡,在和谐的前提下填入歌词。6.深情地朗诵歌词。
7.有意境地、深情地表演歌曲,表达师生之间的友情。
第八课 理 想
教 学 目 标
1.长大后希望成为怎样的人?是我们四年级学生大家都应思考的问题——理想。本单元的四首音乐作品为你提供了几个侧面:有科技类《种太阳》;有航运类《小纸船的梦》,有教师类《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以及各行各业的英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他们为祖国,为“四化”流汗,是我们的榜样!你的理想是什么? 2.演唱《种太阳》,并进行编创表演,从该曲调学唱过程中,学习曲调的重复与相似部分,为进一步学习重复与模进手法作铺垫。
3.在学唱《小纸船的梦》中,顺带学习变音记号——降记号,并在唱结尾句“”曲调实践中把它唱准,以加强音乐的色彩变化,营造梦境的氛围。
4.从聆听的二首歌曲中,进一步巩固演唱形式分类的知识;听辨“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乐句重复次数,并画图形谱。教 材 分 析
1.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这是一首献给教师的歌曲。歌曲赞美了人民教师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和托起下一代新人的崇高责任感。深情的歌声将激起今天坐在课堂中的学生对教师的敬爱,并对他们明天的选择产生深刻的影响。
歌曲采用山东琴书的音调为素材,真挚、纯朴,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歌曲由两个乐段及一个尾声组成。前乐段包含四个乐句,第一乐句从高音盘旋下行,第二乐句作平稳的进行,第三、四乐句分别与第一、第二乐句相似。句首的“”生动地表现了孩子们的惊奇和赞叹的心情。后乐段也含四个乐句。第一、第三乐句也都在句首用高昂的音调“”表现出实现了崇高理想后的强烈的自豪感。第三、第四乐句,委婉深情,赞颂了教师的高尚情操。
结束部分取材于后乐段的第一乐句,这也是本首歌曲的主题所在,表达了人民教师甘为教育事业奉献一切的坚定信念。2.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歌曲作于1980年夏。同年在北京“新星音乐会”上演唱后,受到人们尤其是青年的喜爱,广泛流行,后被评为优秀群众歌曲。歌曲的曲调爽朗、刚劲,节奏明快,简洁,歌词采用第一人称的手法,词曲结合保持一字一音,使歌曲洋溢着蓬勃的朝气和欢乐的情绪。
歌曲采用主、副歌的形式。主歌部分为齐唱或领唱,句式短促,时而三拍子、时而二拍子,更还有四拍子、三种拍子交迭,使音乐富有变化和活力。副歌部分采用二声部合唱,音区提高,表现了青年们神采飞扬、无比自豪的风貌。“属于你,属于我”这一对舒展而又略带俏皮的问答短句,生动地表现了年轻人互相鼓励、互相竞赛的精神状态,增添了歌曲的情趣。结束句运用三个长音
“”,高亢有力,将歌曲推向高潮。3.歌曲《种太阳》
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富有童趣,深受广大孩子们喜爱的儿童歌曲。歌曲通过欢快跳跃的旋律,富有幻想的歌词,表达了少年儿童创造理想未来的天真美好的愿望。采用4/4拍,大调式,歌曲为单二部曲式结构。第一部分由四个乐句组成,曲中弱起小节及五度、六度的跳进,使曲调活泼跳跃,孩子天真的神情和充满幻
想的欢乐情绪刻画得十分形象生动。第二部分是歌曲的副歌,由三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节奏紧凑,附点八分音符及十六分休止符的运用配以衬词“啦啦啦”,使曲调更加欢快活泼,表现了种太阳时的愉快的心情。紧接着两个乐句节奏宽松,舒展优美的旋律与前句形成了明显的对比,表达了少年儿童要使世界变得更加温暖、明亮的美好愿望。
4.歌曲《小纸船的梦》
这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儿童抒情歌曲。它以优美委婉的旋律和质朴坦诚的语言,展示了一颗纯真的童心,寄寓了孩子美好的憧憬。歌曲分为主题与副歌。这两个部分在音乐上都有共同的特点:旋律线条在乐句之中和乐句之间不断有规律地上下流动,有如波浪的缓缓起伏。这一贯穿全曲的进行方式与3/4拍相结合,使人感觉到小纸船随波飘荡的韵律。主歌部分有四个乐句,各为4小节构成一个方整的乐段。第一乐句旋律先作上行,后作下行,第二乐句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只是在旋律上提高了音区。第三乐句句首和第一乐句相同。后半乐句在节奏上加密,增强了动感。第四乐句出现了分裂的节奏“XX X0 0X ”,打破了前面三个乐句的平稳节奏,流露出殷切期待的心情。歌曲的副歌为二声部合唱。因歌词的需要,旋律句幅扩大为8小节。高声部的旋律取材于前乐段的第二乐句,音区的提高和八度大跳进行,使得感情变得比较激动。结束句的两声区从高音区作平行三度下行。和声上因运用了变化音而形成了大、小三度的色彩变化,使音乐显得柔和,朦胧,歌声载着孩子的梦想,飘向远方,飞向未来。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用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学唱《种太阳》;聆听《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第二课时:学唱《小纸船的梦》;聆听《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种太阳》;聆听《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表演《种太阳》 1.自然知识导人。
设问:在宇宙的星球中,有几个地球、太阳、月亮?回答是肯定的只有一个。为什么有白天、黑夜;有冬天、夏天?地球的两端北极与南极终年冰雪不化?如果按生物自然的规律,种什么收什么,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那么能否设想播种一颗太阳,能结出许多太阳来呢? 2.欣赏《种太阳》范唱。
设问:种出来的太阳,派什么用处? “种太阳”是孩子们的什么想法?歌曲的含义是什么? 3.师生初步讨论歌曲的内容,适时还可以听范唱片段,以初步理解词义。4.学唱曲调:
39(1)听辨曲调中相同部分。
教师范唱第一乐段(第17小节)曲调,要求学生听出哪一部分(乐节)是相同的,出现几次,并唱出这一部分。
(2)学唱第一乐句。师生共同用4/4拍指挥图式划拍。板书该乐句,师生接唱,学生唱前2小节,教师接后2小节。
即(学生)(老师)交换接唱(后2小节切分节奏不必讲解,让学生在听教师接唱中模仿)。(3)学唱第二乐句。
在第一乐句的下方,对齐板书第二乐句:画出前2小节的图形:引导学生了解相似模仿,并进行视谱唱准。
(4)在唱好第一、二乐句的基础上,自学第三、四乐句。(5)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
(6)完整地、流畅地、富有天真童心地演唱曲调。5.学唱歌曲:
(1)朗诵歌词,并进行初步学唱歌曲。
(2)分析讨论歌词的大胆理想,以及这种积极探索大自然的精神。设问:种太阳的目标在第二乐段中已阐明,你是怎样理解“世界每一个角落都会变得温暖又明亮”。
(3)以纯朴地情感演唱歌曲《种太阳》。6.表演歌曲:
(1)根据对歌曲理解,分组设计、编排表演唱。形式不拘,各组可充分发挥各组学生的想像及特长,如独唱与伴舞;小组表演唱,小品表演等等。(2)各组展示交流,集体点评。
7.小结:有理想是“四有”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
聆听《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教学基本要求
1.教师的职业对学生来讲,既神气又神秘,因此有很多学生把当一名教师作为自己的理想。女声独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就是赞美人民教师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和托起了一代新人的社会责任感。
2.欣赏女声独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设问: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与情感?歌曲表现为什么采用女声独唱?(细腻、亲切)3.复听:要求能记住歌曲标题“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曲调,并能模唱。用图形谱把它记录下来。
4.讲解:歌曲的音调富有民族风格,采用山东琴书的音调为素材,创作而成,旋律乡土气息浓郁。
5.用投影机打出歌谱,学生随着录音轻声跟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小纸船的梦》;聆听《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表演《小纸船的梦》
1. 基本训练: 以上两条练习均用慢速或中速,要求二声部和谐、均衡。注意 XX X0 0X 节奏。
2.理想谈话导入:长大后当一名船长,走遍全世界,这也许是很多人的理想;我们班上有那么一位小朋友,为了长大当上一名船长,他折小纸船,希望小纸船变成大船„„请听范唱《小纸船的梦》。
设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由几部分组成?是几拍子的歌曲?速度怎样? 3.先学合唱部分:
(1)教师分别范唱二个声部的曲调。
(2)学生分声部自学。用3/4拍指挥图比划拍视唱。(3)分声部交流自学成果,教师点评、指导。(4)二声部合成,并填上歌词。注意声音的和谐。4.再学唱第一乐段。教师重点指导第四乐句的曲调:
这四句的节奏与音准都较难,尤其是七度大跳音程,教师可适当用琴带一下,帮助学生唱准,其他三乐句可让学生自学。5.全曲合成,并填上第一段歌词。6.讲解变化音降记号:
(1)复习升记号:演唱上学期第六课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复习音名与变音记号(详见第七册第六课)。
(2)出示降记号:听辨《小纸船的梦》前奏:板书“”,并在键盘图上指出这三个音的位置。如有口风琴,可利用口风琴的键盘找到1=F(调)中的“”,并吹奏感受其音高。
(3)完成课本上的听辨练习。
(4)唱好歌曲中的结束句。感受和声音程的变化效果。7.完整地唱全歌。要充满向往的神情演唱。8.表演歌曲:
(1)伴奏练习。重点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班级实际情况,使用有固定音高的旋律乐器按谱练习。
(2)演出形式上可采用领唱与合唱。要注意伴奏声部的音量不能太大,要突出歌唱的声部,处理好唱与伴奏的关系。
(3)完整地、有感情地表演歌曲,抒发第一人称“我”的理想。
聆听《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教学基本要求
1.我们即将完成小学四年级的学习,如果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将是怎样的你和我? 2.欣赏《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用投影机打出歌谱。设问:歌曲的内容与情绪是怎样的? 3.复听歌曲,跟录音轻声哼唱。
歌曲提出了三个问题,美妙的春光属于谁?创造这奇迹要靠谁?举杯赞美谁,光荣属于谁? 4.师生讨论。
5.长大后,你希望成为怎样的人? 用诗、歌、画、舞来表达。
6.小结:美好理想必需通过自己的努力奋进,才能实现。
第五篇:四年级音乐下册 学戏曲1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学戏剧
教学内容: 走进京剧大世界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国粹京剧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唱念做打的模仿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京剧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宏扬中国传统艺术。教学重、难点: 模仿京剧的唱念做打 教学过程:
一、随京剧武场音乐进教室
二、导入新课
1.师:刚才这段音乐是我国哪一种戏曲的音乐声? 生:京剧。
2.师:对了。我们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那么你对京剧有哪些了解呢?我想请同学们把你所知道的有关京剧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听,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京剧。
3.学生回答京剧的有关知识,当学生回答到相关的主题时教师马上加以详细的说明介绍。例如:讲到动作时,教师抓住机会介绍京剧动作中的虚拟性,并请学生一起模仿喝酒、开门、关门、骑马、摇船等;讲到服装时,媒体出示头饰、靴子、服饰等图片;讲到脸谱时,媒体出示脸谱的同时,教师讲解脸谱所代表的人物个性;讲到票友时,教师说说慈禧太后作为票友,专门为看戏而搭的7米高的戏台。
三、京剧的形成
师总结:刚才大家讲到了非常多的内容,使我们对京剧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谁能说说“京剧”中的“京”代表什么意思?
生答:“京”代表京剧在北京形成。
师:但是京剧的真正源头却是安徽,让我们来看看京剧是怎样形成的,(媒体出示图片或文字,教师口头讲解)
四、京剧四大行当的介绍 媒体演示,教师讲解。
师:京剧根据人物的性别,个性等把人物分成四大类,就是我们所说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生”一般指男性演员,在每个行当里,不同的年龄职业的人物又有不同的行当名,比如:画面上的这个叫老生,而这个年轻的叫小生,另外还有武生。“旦”是指女性角色,如年龄大的叫老旦,年纪轻的叫花旦,“净”则是指“花脸”,就是我们刚才我们介绍的有脸谱的角色。“丑”则是指诙谐滑稽或小奸小恶的人,就象画面上的这位水浒传中的石迁一样。请学生表演。
--1--
师:介绍完四大行当,我们就要请出我们班里的四大名角来为我们演出,请同学们来做票友,如果他表演得好,就给他喝彩鼓掌,好不好?
师拿出京锣伴奏,四位学生分别着生、旦、净、丑的服装依次出场表演、造型。请学生分辨角色,教师还可以为生角加上假胡须,以分辨老生与小生。
五、介绍四大功夫,即京剧的表演形式 师讲解。
师:京剧不仅在角色上内容丰富多彩,并且还有形式多样的表演形式,我们一般把它叫做四大功夫,那就是唱、念、做、打(媒体出示。)你们谁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吗? 请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唱:演唱
念:念白,具有音乐性,象唱歌。
做:只表演,不出声,有节奏性,象舞蹈。打:打斗时的表演动作。
欣赏《华容道》片段,请生分辨四大功夫。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很精彩的故事《华容道》,在这个片段里就包括了这四大功夫,我们一边来欣赏演员的精彩演出,一边分辨这四大功夫,(简单介绍《华容道》)。生观看录象,并请生做票友,在精彩的地方鼓掌、喝彩。教师做适当的旁白介绍。
请生学一学打斗的动作,形式多样的参与。
师:在这场戏中,我们看到了很多精彩的打斗表演,人们常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演员的精彩表演,都是在台下用汗水和泪水换来的,我们虽然不能做到那么专业,但是我们班里也一定有许多这方面的好手,我们请大家都来露一手如何?
1)请一生出来,并用京剧的旁白邀请另一位同学,其他的学生还是做票友,营造气氛。2)请女生出来表演花旦。
3)请生表演翻跟斗,侧手翻、耍大旗等动作。4)请多位同学表演跑龙套的动作,教师京锣伴奏。5)了解旦角的唱腔,并能分辨花旦与老旦的区别。
师:看了许多生角和净角的戏,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花旦的优美唱腔,在京剧的唱腔中,也有很多的讲究和流派。象刚才曹操的唱腔是诙谐滑稽,有时又是锵铿有力,我们现在来感受一下花旦那清新动听的声音,请欣赏《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师:从录象中我们看到演员不仅唱得好,而且从脸部表情到动作都很到位,我们请几位同学来模仿一下。(师请一女生,请她用京剧旁白邀请其他同学一起来。)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花旦的优美唱腔,请大家一起来模仿这段唱腔。
师:老旦的唱腔与花旦是不同的,我们来欣赏一上李奶奶的一段《血债要用血来偿》,体会一下两
--2--
种不同的声音。(花旦:细、娇柔。老旦:粗、厚实。)
六、介绍京剧的发展,激发学生对京剧的自豪感
师:京剧虽然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它却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的发展。在现代,京剧除了古装的传统戏以外,还编了许多现代戏,象著名的《红灯记》、《沙家滨》、《智取威虎山》等,但它们的唱腔并没有变。因此京剧被外国人称为东方歌剧,还有的被改编成歌曲的演唱形式,很受大家欢迎,象《唱脸谱》、《我是中国人》等,已传唱大江南北。在座的同学如有兴趣,可在课外多听,多看,多学,为宏扬我国传统的京剧艺术出一份力。
七、总结本课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