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本课学习实验室中如何制取二氧化碳,从而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是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并给以后制取其它气体提供了思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STS教育的思想和理论,使科学、技术与社会融为一体,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法处理】:
以学生分析、探究、实践为主,以教师提示、启发、辅导为辅。【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CO2的反应原理。(2探究实验室中制备CO2的装置。
(3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与方法。
(4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资料、推理判断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能合理使用课堂资料,并会利用这些资料设计实验方案。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寻找药品、设计装置和制取气体的过程中获取成就感,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自信心。从化学原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实验室制取CO2的方法,并制取CO2.【教学流程】:
课题导入-----提出问题-----搜集资料-----分析判断-----实验探究-----交流总结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多媒体、石灰水、酚酞、无色透明的塑料瓶(碳酸钠、石灰石、稀盐酸、稀硫酸、浓盐酸)。学生用具:(1)仪器:锥形瓶、烧杯、大试管、集气瓶、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孔塞及单孔塞、带塞子的弯导管、盛水的烧杯(代替水槽)、酒精灯。(2)药品:石灰石、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的石灰水、木条。【教学过程】:
课题导入:教师表演魔术(向澄清的石灰水中滴入几滴酚酞,将变红的溶液倒入盛有二氧化碳的无色透明的瓶中,振荡,观察现象。)
【STS理念的运用】运用趣味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引言:我们要表演好这个魔术,重要的是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怎样制取二氧化碳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板书: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我们要研究清哪些问题,就能顺利的制取二氧化碳了?(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板书记录)
我们首先需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
【STS理念的运用】这一环节运用问题讨论法,进行设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板书:
1、反应原理 点燃
[提问]:我们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有哪些?
高温
[回答]:
C+O2 === CO2
C+2CuO===2Cu+CO2 点燃
[提问]:这些反应能用于实验室制取CO2吗?
高温
C+O2 ==== CO材料好,反应快但不易收集
C+2CuO====2Cu+CO2
反应慢,需条件高
[设问]:还有哪些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呢?请同学们看一段短片,注意从中获得信息。
[视频]:大棚中增加二氧化碳的方法。
【STS理念的运用】通过观看视频,使学生将化学与科技、社会实际联系起来,切实感受到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信息]:含碳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常温下与酸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
[讲述]:经过多次实验探索,人们发现材料廉价易得、反应速率适中,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反应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CO
3H2CO3=H2O+CO2
总反应: CaCO3+2HCl= CaCl2+H2O+CO2(多媒体)
[过渡]:药品我们已经选定了,它们应该在什么装置里发生反应呢? 板书:
2、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请同学们讨论,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哪些因素?(讨论时,可参考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及装置)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应如何设计?(多媒体)
设计完成后,请同学们展示自己设计的装置,讲解自己的设计思路,并讨论装置的优缺点。选定最佳的发生装置。
[过渡]:发生装置选定了,那么生成的气体怎样收集呢? 板书:
3、二氧化碳的收集装置
[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些气体收集方法?气体的哪些性质决定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回答]:……
[提问]: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收集二氧化碳应采用什么方法?
[过渡]:由于同学们的出色表现,制取二氧化碳所需的药品、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都已经确定好了,下面我们就可以动手制取一瓶二氧化碳。
为了同学们能顺利操作,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
[回答]:
1、检查气密性
2、加药品(提示:药品的用量)
3、制取收集气体(提问:如何验满)学生动手实践:(教师相机指导)
【STS理念的运用】这一环节运用了小组实验法,小组合作实验可以扩大学生思维、思想的交流,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指导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加以运用。
板书:
4、总结反思:请同学们谈自己的收获,总结出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过渡]:同学们的收获很多,这节课我们学到的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什么联系呢? 化学与生活(多媒体)
1、家中暖水瓶的内壁常附有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如何除掉?
2、家中蒸馒头时,发酵后的面团有酸味儿,用什么物质既可以除掉酸味又能使蒸出的馒头松软可口呢?
3、农民实行科学种田,怎样给大棚作物补充二氧化碳? 【STS理念的运用】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体现化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真正学有所用。探究延伸:
用家庭厨房中的物品设计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提示:纯碱是碳酸钠,器具可以考虑用输液器的塑料软管)写出探究实验设计报告。
【STS理念的运用】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设计微型实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二篇:《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设计方案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方案
盘县丹霞镇水塘中学:唐性国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反应装置、收集方法、操作步骤、检验、验满方法。
2、能说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选择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3、提高和锻炼收集加工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难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选择 教学准备
学生实验准备:每小组:试管(3)、稀盐酸一瓶、稀硫酸一瓶、大理石、碳酸钠
教师实验准备:制取二氧化碳的一套装置、药品:盐酸一瓶、大理石、浓盐酸一瓶、木条。主要教学流程:
引导学生复习学生掌握生成二氧化碳知识、逐一筛选出适合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会总结,学会判断,从中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解决方法
1.学生分组实验、讨论、分析、总结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2.从学生学过的氧气实验室制法,归纳和总结出气体实验室制法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由此:学生选择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师生共同完成二氧化碳制取,检验,收集,验满。从而巩固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业布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是什么?
第三篇:《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着重反思了以下几点:
一、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学生的强烈希望和要求,也是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需要。
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增强学习的兴趣,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与决策能力。
二、把握已有经验是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
从教学过程与调查所见,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不断进步的过程。教学时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根据其形象思维、感性思维和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的特点,设计必要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我发现其原有认识中的不科学和片面的成分,主动构建抽象的概念和结论,理解化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四篇: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案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在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基础上安排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这样安排可以使学生对氧气的认识得到巩固、补充和深化,通过小结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来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可以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事物过程的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从而为学生以后研究、探讨其它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指明了正确的学习顺序。
二、设计思想:
因为本节课的重要性和典型性,在教学中力求做到以学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建设一个以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提供广阔的教学天地来培养学生的成功感,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分析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使学生了解在实验室内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
(2)、探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实验装置。2.能力目标:
(1)、通过对氧气、氢气实验室制法的分析,培养学生对知识 的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研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
(1)、通过对气体实验室制法的设计思路和方法的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开阔的思维和思想。
(2)、通过对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研究和探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创建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
五、教学难点:
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出发,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六、教学关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
七、教学方法:实验探索、分析、对比、讨论、归纳 等启发式教学方法。
八、学生学法:学生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方法
九、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师演示实验(第二课时学生在实验室分组演示)
十、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展示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具体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回 忆:
1、请说一下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和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讨论、概括、回答
教师小结:学习其它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时,就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和方法来学习。
新课引入:我们就按照以上所总结的思路和方法来共同研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讲授新课:
板 书: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出 示:
一、探究选用的药品
教师演示:教师演示大理石和稀盐酸、大理石和稀硫酸、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化学反应。选择出适合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并说明原因。
教师提问:根据演示实验你会选择哪一种药品来进行实验?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并回答问题
板 书:
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2、原理:CaCO3 +2HCl===CaCl2 +H2O +CO2↑ 讨
论:实验室制取气体药品的选取应该考虑哪些问题? 出 示: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提出问题: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的选择应考虑哪些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讨论,根据氧气实验室制取的已有知识回答问题
问题讨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装置的选择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讨论,回答实验室制氧气的发生装置 探 究:
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该选哪一种发生装置呢?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该选的装置 教师小结:气体的发生装置是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的,探 究:
四、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收集装置的选择是由气体的物理性质决定的 探 究:
五、二氧化碳气体的检验方法验满的方法 学生活动: 独立思考并回答
多媒体演示: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的演示实验(教师课前录制的视频)
讨论并归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思考并回答
课堂练习:
七、学生思考回答,对课对内容巩固、补充和深化 课题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课后练习: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的练习题(见导学案)
第五篇: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学方案设计的理解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学方案设计的理解
云浮市云浮中学 陈耀昌
我在讲授第六单元的课题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分析与理解和对我的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现对教学方案设计的认识和理解如下:
一、教材分析与设计思想:
本课题主要研究实验室中如何制取二氧化碳。教材首先给出了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然后采取探究的方式来研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首先归纳了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应该考虑的因素,然后让学生从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气体密度与空气密度的大小关系以及是否与水反应等方面,来比较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与氧气的异同。再次基础上,给出了一些仪器,由学生自己来组装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然后利用设计的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以此帮助学生形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完成用给出的化学仪器进行装置拼装的探究活动,并通过合作讨论,在小组内或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从而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实验装置的选取,使学生尽快地从简单模仿到有目的地选择。做到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主体发展教育。在学习中创造机会让学生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学会分享他人的观点,学会如何让人接受自己的观点、看法,并赢得对方的支持,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培养。
二、学生学习情的分析
在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也感受了实验探究、比较、归纳等学习方法,这为本课的实验探究打下了基础。学生已经学习过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对于气体的制法与收集较为熟悉,懂得气体的收集方法与气体性质有关,学生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及获取二氧化碳的几种途径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对如何制取二氧化碳学生很快会想到的是木炭的燃烧,碳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碳酸钠与盐酸反应,高温煅烧石灰石等。但是,学生对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和密度还没理解。学生不敢创新思考制取气体的各种不同的仪器组装。
三、教学策略的设计分析
本节课首先在复习的基础上引入课题,然后以氧气的实验室制备过程为线索,引导学生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的思路和方法,并依此为序引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需要考虑的问题,再通过学生探究,教师引导总结出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装置、收集方法以及验满和检验的方法,最后再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得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最佳药品是石灰石与稀盐酸而不选用其他药品原因。在整个教学进行过程中穿插教师提问、学生的思考与讨论、探究实验等活动,提供给学生完成任务及合作交流的的空间和时间,让问题层层深入、思维环环相套,使整节课内容直观、清晰地展示在学生的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