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0:17: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二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二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第一篇:第二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第二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本组教材的主题是祖国在我心中。课文有《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口语交际的内容是祖国在我心中的汇报会,习作的内容是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稿。

总体目标:

1、学会本组生字新词;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核心目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课时划分:第一板块(前置性学习)

第二板块(抓关键词句体会情感)

第三板块(口语交际与习作)

第四板块(读整本书教学——《我们的母亲叫中国》)

第一板块(前置性学习)

教学内容:前置性学习

核心目标:明确目标、学习生字、读通课文、把握内容、课前准备,为深入学习做好铺垫。教学过程:

一、确定单元主题及单元目标

1、自读单元导读内容,明确单元主题及单元目标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齐读单元目标。

二、自读课文,解决字词。

1、出示学习要求,学生自学。

一读课文,画生字、词,想办法解决。(查字典、联系上下文…)二读课文,归纳中心思想

三读课文,解决课后问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读书遍数没有一定之规。)

四、课外搜集,詹天佑、季羡林的资料

三、组内交流。

四、全班交流(可结合本单元的“我会写”“我会读”)

1、出示生字词语认读、理解

修筑 藐视 岔口 勘测 真挚 拖蔓 翱翔 蹒跚 刚劲 先驱 狂风怒号 寝不安席

2、形近字

3、多音字

坚()浆()咽喉(yān)

艰()桨()食不下咽(yàn)

4、读准句子。

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漫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

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的糊在心头。

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手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的端详着,轻轻的闻着,慢慢的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5、交流课文的中心思想。

小组展示,其他组补充或删减,力求更准确,更简洁。

6、介绍本单元人物。

五、提问质疑1、2、3、再读课文,把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在书中标注出来。在小组内解决问题。全班交流疑问。

第二板块(抓关键词句体会情感)

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为祖国的日新月异感到骄傲自豪。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在我们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中,曾经涌现出了很多的爱国人士,向虎门销烟的林则徐等。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我们中国的伟大爱国工程师詹天佑。鼓励学生结合资料介绍詹天佑。

2、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

二、抓关键词句体会情感(“爱国”“杰出”)

1、自学

默读思考:詹天佑“爱国”“杰出”具体表现在哪儿?画出感受深的语句,并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2、小组交流

3、全班展示

预设一 ①帝国主义国家为什么要阻挠我国修筑京张铁路?

②帝国主义者是怎样要挟的?要挟的用心是什么?

③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国内外有什么反应?为什么? ④由此,可以想象,1905年我们国家是什么情况呢?

抓住主线“爱国”阅读理解,就能认识詹天佑受任于国家危险之际,为国家为人民大长了志气,大树了威风,表现了杰出的爱国热情,树立为祖国为民族奋发图强、自强不息的宏伟大志。

预设二

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

为什么要进行勘测和进行周密的计算?詹天佑是怎样勉励工作人员的?从中可以看出什么?让学生抓住四个“哪里”,明确在山区筑路、开山、架桥、铲平陡坡、改小弯度,都要经过细心的查找、勘察和严密的计算。这要花费多少精力和心血啊!然而詹天佑总是勉励工作人员: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不能“大概”、“差不多”,表明詹天佑不但有敢于“毅然接受任务”的勇气,而且还有严格的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这是他能在危险的条件之下完成艰巨任务的重要基础。

预设三

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

在气候多变、自然环境恶劣的情况下,詹天佑是怎样表现的?同学们要抓住“带着”、“不管……始终……”、“白天……,晚上……”等词句,想想詹天佑是怎样亲自深入第一线,和大家一起劳动;是怎样不顾个人安危,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是怎样调查研究,虚心请教当地农民。由此可知詹天佑不怕吃苦、任劳任怨的精神和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这种作风是他完成艰巨任务的关键所在。

预设四

强大的思想动力

詹天佑遇到困难时是怎样想的?反映了什么?通过“不但……而且……”这一递进关系复句的分析,同学们要了解詹天佑时刻用“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来鞭策自己言行,激励自己斗志,振奋民族精神,鼓舞自己去战胜一个一个的困难,表现了高度的爱国热情。这是他完成艰巨任务的思想根源。预设五

开凿隧道。重点掌握:居庸关、八达岭两个隧道工程怎样艰巨?詹天佑怎样带头苦干?他采用了哪几种凿井法?体现了什么?

同学们经过阅读、议论,从山势高、岩层厚、隧道长、泉水下流、满是泥浆、无抽水机等方面,了解当时隧道工程的艰巨性、复杂性。从詹天佑带头排水,和工人们同吃同住,了解他以身作则,艰苦奋斗,誓为国家作贡献的坚强毅力和战斗精神。以两端凿井法和中部凿井法的科学法体会他卓越的才干和高度的智慧。

预设六

设计“人”字形线路。主要弄懂詹天佑怎样顺着山势因地制宜,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说明了什么?

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对照插图,想象“人”字形线路和采用两个火车头前拉后推的科学原理。这是对山区铁路建设的一项杰出贡献,再次表现了他的智慧和创造精神。

层层学习、理解之后,同学们深刻体会到:詹天佑所以能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是因为他有一颗热爱祖国的红心,有为国为民争气的决心。

预设七

全线竣工的情况。

抓主脉,明确为什么说这是一项“伟大工程”?为什么说这件事给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学习时联系上文进行前后对比:起初帝国主义者认为“是个笑话”、“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结果是不但能建成京张铁路,而且提前两年完成,连来中国游览的外宾都赞叹不已。这一事实给帝国主义一记响亮的耳光!然后同学们抓住詹天佑受命时政治斗争的尖锐性,完成三大任务的艰巨性和创造性,竣工的时效性,来全面理解这项“伟大工程”的深远意义。

三、继续抓关键词句体会情感(爱母亲、爱祖国)

1、谈话:在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中,有这样一位老人(视频),这位老人就是被誉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的季羡林。

2、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季羡林的资料

3、课文题目为“怀念母亲”,一看就知道是写怀念母亲的文章。但是通过预习课文,发现作者仅仅是怀念自己的母亲吗(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4、再自读课文,画出描写“我对生身母亲和祖**亲怀着同样崇高敬意和同样真挚爱慕” 的语段,在旁边批注。

5、小组交流

6、全班交流

预设一 感受悠悠思母情

① 课件出示 我痛哭了几天…数十年如一日。

抓词“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终天之恨”理解,想象具体情状,说一说作者为什么会这样?

②课件出示日记房东太太 高兴 沮丧

指导感情朗读

预设二 体会拳拳赤子心

① 课件出示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抓词“频来入梦”的意思。两个母亲频来入梦,作者两次说道“不知道为什么”。作者真的不知为什么吗?

② 课件出示另一篇日记

是什么让作者心里酸酸的,有点凄凉?

进行练笔 当你想故乡时,你仿佛听到,又仿佛看到 当你想到故乡的老朋友时,你仿佛听到,又仿佛看到 这千丝万缕的情感,说不清道不明,最后都融成一个字,那就是“糊”!指导感情朗读

6、衔接阅读《我的中国心》,拓展升华。

四、读《彩色的翅膀》,抓词句感受宝岛战士爱岛爱国的情怀

自读,批注

小组交流

全班展示

五、读中感悟,悟中感情读《中华少年》

自读,批注 小组交流

全班展示(爱国之心、自豪之情)

第三板块(口语交际与习作)

教学目标:

1、学习根据主题写简明的演讲稿,引导学生在写的过程中了解演讲稿的文体特点和写演讲稿的基本方法与规律。

2、培养围绕主题选择处理资料的能力,提高安排、组织写作素材的能力。

3、能将搜集到的资料,用比较适合自己的方式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4、在活动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进一步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教学过程:

一、演讲稿导入,感受其魅力

1、“有这样一位母亲,他不是母亲却比母亲更亲,那便是----中国。

可记得这一位母亲?她飘散的长发是…”

2、同学们,听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觉?(感人,自豪,有感染力)

3、接着读下半部分后,谈谈这篇读后感与其他文章的不同之处。

二、结合综合性学习,讨论了解演讲稿的特点

1、回忆所学课文或者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说说那些人、哪些事打动了自己。

2、学生思考后小组内交流评议,全班展示评比出“最佳小组”“最佳口才奖”

3、引导确定主题“祖国在我心中”

4、演讲稿一般分为三部分

开头----根据听众写上适当的称呼

中间----用具体的材料把观点说清楚,这是演讲稿的主体

结尾----用简洁有力的话点名主题,发出号召。

5、研究主体部分

(首先要有观点,其次用具体的材料来说明自己的观点)①我们围绕祖国说一句话,梳理并板书

祖国风光秀丽

祖国文化灿烂

祖国历史悠久

祖国汉字有魅力

祖国人才辈出

祖国的诗歌是瑰宝…

②其实这就是我们演讲稿的观点。

③怎样才能让你的观点有说服力呢?这就需要借助一些材料了。比如说“祖国科技发达”,我们就可以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现代的火箭技术,再说到神舟七号、神舟八号,还可以举一些名人的话来增强表现力。

6、范文引路

讨论

这段话表达了什么观点?用了了哪些材料?

7、学生写作

8、评讲作文

9、进行演讲。

第四板块(读整本书教学——《我们的母亲叫中国》)

阅读目标: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阅读过程:

一、了解作者---苏叔阳

二、读总序

三、总体阅读

1、看看书总共有多少页?

2、了解书有多少章?每一张的主题是什么?大胆想象每一张可能讲的是什么?

第一章 我们的祖国叫中国

第二章 我们有广阔的疆土

我国疆土的形成 我国疆土地形交错壮丽 我国疆土复杂多样的气候

我们有众多江河湖泊 我们有广阔的海洋 我们有多姿多彩的海岸

我们有丰富的矿藏 数不清的珍禽异兽…

第三章 我们有众多的兄弟

三、选择最感兴趣的一章精读,批注

四、小组内交流最感兴趣的一章,可质疑。并推选优秀阅读者

五、全班展示

六、继续阅读其他章节,做好阅读轨迹。

第二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介

本组课文以“颗颗游子心浓浓思乡情”为专题编写,每篇古诗和散文都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们,对家乡的怀念和赞美之情。其中包括脍炙人口的思乡诗《泊船瓜洲》《秋思》和词《长相思》,精读散文《梅花魂》和略读课文《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配合本组专题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与习作”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和“日积月累”中。

通过对本组课文的阅读,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无限的眷恋之情,并领悟到作者是怎样将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

二、总体构想

整个单元的教学分为五个模块。

模块一:预习。引导学生阅读单元导语,自主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并初步感受文中表达的情感。

模块二:理解内容。通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整体感知,细读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解决预习中的疑难。

模块三:领悟表达。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是通过写什么表达出了思乡之情。

模块四:语文实践活动:结合单元主题,举行“乡情歌颂会”的实践活动。

模块五:口语交际与习作:通过开展口语交际“谁不说咱家乡好”,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热爱家乡。

模块六:整本书阅读。师生同读《城南旧事》,开展读书交流会。

三、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1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并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2.能背诵三首古诗,感知大意。3.能饱含深情的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将自己的感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4.学习借景、事、人来表达情感的方法。

能力目标

1.学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来理解诗词的大意。

2.在感悟语言所表达的情感时,能有意识地领悟表达方法。3.能够通过交流,积累学习经验,反思学习过程。

模块一预习

教学流程:预定学习目标──合作学习,填写预习单──检测预习效果

一、自定学习目标

1.师生商议,制定本组课文的预习目标。

2.从“字词、了解内容、质疑”几方面制定。

二、自主学习

1.小组合作,填写预习单

预习单一

容易写错的字

学会的新词

我积累的好词

预习单二

课题

主要内容

写作目的存在疑问

文中出现了哪些人、景、事、物? 2.全班交流,初步解疑

三、朗读

在组长的组织下,以多种形式读本组课文,达到无错字,流畅。

四、检测

1.听写生字词。2.小组比赛读课文,打出等级。

模块二

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思乡曲》音乐,教师朗诵《乡愁》,“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听完后,谈谈你内心的感受。这淡淡的哀愁,伤感的旋律加上深情的诗歌这就是游子那缕思乡的情丝。

这节课我们就走进本组课文,走进游子的心里,来感受他们浓浓的思乡情。

二、潜心品读,领悟情感

1.在阅读本组课文时你感受到最深的情什么?思乡情。

2.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找出你最打动你的句子,细读品味,写写你的体会。(学生边画句子,边写批注。)

3.小组内交流。(带着你的感受读读你画的句子,谈谈你的感悟。)4.全班交流。

三、重点品读

《梅花魂》

1.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

落泪的原因是什么?你理解诗句的意思么?本组课文中还有哪些诗句也表达了这样的情怀?(背诵理解《古诗词三首》中的重点诗词句。)

2.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3.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桂花雨》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小桥流水人家》

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四、再读课文,升华情感 1.组内互读令你感动的语句。2.展示读,集体评价。

五、拓展阅读

教师给学生读陈慧瑛的散文《相思岬》,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再次感受浓浓的亲情与乡情。

六、总结

阅读了本组课文,在与同学们的交流讨论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谈一谈。

【设计说明:在理解内容,领悟情感这一模块中,我只围绕“你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体会到了浓浓的思乡情?”这一大话题展开,紧紧围绕单元主题,并没有设计太多的问题和环节,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可谓是牵一发动全身,这一个点将课文的情感理解的很到位,其他那些不是直接表达这种情感的地方,在学生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就解决了。如写梅花的精神那一段落,很多学生当堂提出质疑,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段话,与中心有关系么?我马上组织学生讨论,很快他们得出,着歌颂梅花的精神正是歌颂祖国人民,正是爱国的表现。】 模块三品味语言领悟表达

一、导入

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被游子们惆怅的思绪感染着,有几次我们不由自主地流下了泪水,这真挚的乡情,这富有感情的文字打动了我们,那作者是怎样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的呢?

二、学习表达

1.本单元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分别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小组合作填写下表: 课题

表达方法

《泊船瓜洲》

《秋思》

《长相思》

《梅花魂》

《桂花雨》

《小桥流水人家》

2.集体交流,一边谈表达方法一边读相关的段落或句子。3.你还发现了哪些可以借鉴的表达方法?

4.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准备在写什么类型的习作时运用本组课文中学习到的表达方法?

三、积累语言

画出你认为优美的语句写在积累本上,尤其是那些字里行间流露着情感的语句,试着背诵下来。模块四实践活动 ──乡情歌颂会

活动流程:搜集资料──自制诗词卡──精彩展示──总结收获 课前准备:课前搜集歌颂家乡或者是表达思乡的各类资料,以古诗、散文、古词为主。活动过程

一、课前搜集

各小组交流自己所搜集资料的来源。

二、表演展示

1.小组内商定节目和展示方式后,进行排练。每组准备两个节目,可以配上音乐,也可以用上合适的道具。2.展示。

3.演出结束后,学生通过投票选出“最浓的乡情──我最喜爱的节目”,前三名小组加分。

三、展示诗词卡

1.每人将个人搜集到的诗词提前写在自制的精美卡片上,课堂上展示。

2.各组长打出等级,评出15张漂亮的卡片,张贴在教室内。

四、总结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谈一谈。

五、齐读《乡愁》 模块五口语交际与习作

教学流程:夸家乡──展望未来──写习作,填写习作提示单──修改──讲评习作

课前准备:假期中画一幅家乡的景色图。一谁不说咱家乡好” 1.在实践课上,我们通过诗词赛诵的方式知道了这么多的文人墨客都写诗词来歌颂家乡,同学们再想想诗词内容,回忆你的活动收获。一两名同学简单谈感受。2.话题交流

你喜欢你的老家么?

老家哪里的景色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合你画的图画,给你的组员描绘描绘。

在你的老家都做过什么有趣的事?讲给你的同桌或组员听。3.小组交流

4.各组派出讲的最有趣的同学进行全班交流。

【设计说明:本环节的设计旨在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感情,为下面展望家乡的未来做情感铺垫。】

二、展望未来

话题一:你希望你的家乡将来什么样子?(环境、人两方面。)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始终没有变化?

话题二:想像二十年后你回到家乡了,见到你的亲人什么情景?描绘出来。

思考后,选择其中一个话题小组交流。

三、写习作

回忆本单元课文的表达方法,借景、事来抒发对家乡热爱的美好感情。1.拟写习作提纲

2.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题,展开想象,写习作。

四、讲评习作 1.组内互评

注意关注同学的优点。

2.各组推荐突出的习作,全班评价。3.评价之后,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泊船瓜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运用所学的方法感受补充作品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方法体会《乡愁》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王安石简介;南京春景的文章片段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导入: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杰出的诗人多如繁星,不胜枚举。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谁来介绍一下王安石?

1.指名介绍。

教师适当补充,强调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幻灯片2)

2.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泊船瓜洲》

(出示幻灯片3)

3.剖题

(1)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瓜洲)

简介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标注)

(2)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在本诗题中何意?

(3)理解题目的意思。

二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

过渡:此时诗人就在自己故乡不远的瓜洲,他写下这首诗,想说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这首诗。(幻灯4)

1.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a.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

b.指名读,正音:间、重、还

c.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

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读中感悟

a.“间”什么意思?表示“隔开”的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

隔开了什么?看图。(点击,链接幻灯5)

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一水)

读一读,读出距离短。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

“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少?(“数人”、“数日”何意?“数”何意?)还从哪里知道山很少?(抠住“只”。补充介绍,点击“京口”。)

读一读,读出路程近。

c.齐读前两句,指名说诗意。

过渡: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可以说,诗人身在瓜洲,已设计好回家的路线。可诗人虽然离家乡这样的近,他是否准备回到家乡呢?从哪里知道?(明月何时照我还)

d.“还”什么意思?说说这一句的意思。

诗人在什么时候想到回家?(春风又绿江南岸)

读读看,读出诗人心中此时什么感受?(思家不能回的无奈)

再读。

e.谁能把这首诗完整的意思说一说?

f.谁能把整个作品读一读?

g.读完以后,你们知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三指导欣赏——入诗境,悟诗情

过渡:究竟是什么触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呢?让我们走入诗人的环境,见诗人之所见,听诗人之所听,想诗人之所想,看看能不能与诗人产生共鸣。

1.引入情境,引导学生想象:

诗人此时可能站在哪里?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边会听到哪些声音?心中会想些什么?

2.体会用字的精妙,深入感悟诗情:

(1)而此时正是什么季节?诗人怎么说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2)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就住在钟山附近,又正值春天,把我们所见到的春景告诉想家的诗人吧!

谁还能送首诗给诗人?

(3)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其实,诗人曾用过“满”“到”“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诗人为何独独钟情于一个“绿”字呢?

指名谈看法,读出相应的感受。

教师交流自己的感受:(链接江南春图片)是啊!一个“绿”字不仅使我看到了满眼的绿色,成行的碧树,荡漾的春水,还让我看到了烂漫的桃花,各色的野花,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千古名句,读。

(5)春天来了,春风仅仅吹绿了“江南岸”?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

(从地理位置而言,江南春天固然早于江北,但也不可能一江分成两世界;因为诗人平生际遇、此时境况,使得诗人所思尽在江南,故心中只有江南春也。)

3.指导品读

(1)你们现在悟出了诗人的情感了吗?谁来读一读?

(2)要想读好诗,我们还要注意节奏,还要读出关键字。再读。

4.小结:

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时——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还;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光标引领说)

5.齐读

四归纳学法,拓展学习

1.总结全诗,归纳学法

我们了解了诗人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理解了诗题的意思;

板书:知诗人,解诗题

通过抓住关键的字,理解了诗歌的内容;

板书:抓字眼,明诗意

最后通过体会作者的情境,领悟了诗人的感情;

板书:入诗境,悟诗情

这就是欣赏诗歌的方法。

板书:欣赏诗歌

2.拓展阅读余光中《乡愁》

过渡:王安石与我们南京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老师还要介绍一位漂泊海外南京关系密切的现代诗人——余光中。

(1)教师简介余光中:

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就读于南京五中,高中毕业后选择了金陵大学。他的很多优秀作品表现出浓浓的思乡之情,就是因为《乡愁》一诗引起轰动,又被称之为“乡愁诗人”。

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这篇作品

(2)教师范读,帮助学生领悟

听老师读一读,看看自己有没有体会。

(3)学生自读

通过自己读,听老师读,有什么感悟?

五作业

给下列诗句选择合适的字,并说说理由

1.满过绿入到

春风又()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动拂翻皱起

风乍起,吹()一池春水。

板书设计:

欣赏诗歌

知诗人,解诗题

抓字眼,明诗意

入诗境,悟诗情

幻灯1:泊船瓜洲课件

幻灯2:江南春

1.图片欣赏

江南春景图6幅

2.王安石简介

3.诗题

4.诗歌

5.瓜洲、京口、钟山位置示意图

6.《乡愁》诗

第二课时: 《秋思》《长相思》

设计理念:

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抓重点词句,反复咀嚼,反复品味,反复朗读,引领点拨学生把握诗词意象,提升感悟内涵。运用诗意语文的建构策略,以情感人,注重情感体验,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入情,悟情,融情,升情。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把握主旨

1、复习《泊船瓜洲》,重温思乡情。

一水之隔,近在咫尺,偏不能还,不由感慨——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满大地,离家已久,思绪万千,不由感慨——明月何时照我还?

2、明月千里寄相思,故乡,不管身处何时何地,你,都是我们心中永恒的家园。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习另外两首表达思乡情绪的诗词。

3、自由读两首古诗词,要求读得正确、通顺。通过看注释,查资料,试着说说两首诗词的大概意思。

4、初步了解两诗词异同。

两诗词都是表达思乡之情。其中《长相思》是词。长相思是词牌名,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久别思念之情。

二、对话文本,入情入境

(一)学习《秋思》

1、指名朗读古诗。

2、交流诗的大意,结合重点词随机点拨引导:

(1)体悟“见”之萧瑟。

◇“见”什么意思?见到什么?(秋风)

◇看到“秋风”这个词,你会想到什么?(秋高气爽,凉风习习,心旷神怡;秋叶纷纷,落红遍地,寂寥肃杀。)

◇秋风是没有形状的,难道真的看得见?“见秋风”,其实见到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象?(感受萧瑟冷清之氛围。)

◇唐代洛阳应该是何其的繁华,然而这一切诗人却视而不见,见到的,只是冷冷的秋风!

(2)想象“意”之万重。

◇“家书”是什么意思?古人说,家书抵万金,假如你给家中写信,会写些什么?

◇简介:张籍出身寒微。幼年家贫,年纪很小,就远离故乡,到二十五、六岁时,已经历了浪迹天涯的羁旅生活。常年四处奔波、漂泊异乡。他祖籍吴郡,后客居洛阳。

◇假如你就是诗人,就是远离故土思念家乡的诗人,你还会在家书中写些什么呢?

◇这么多的话想说,真可以说——千言万语,用诗中的话说,就是什么?(意万重)反复读“意万重”。

◇秋风落叶唤起思乡梦,小桥流水的故土啊,你是否已改变了容颜?有多少话,想对你们诉说——情感朗读前两句诗。

(3)品味“开”之内涵

◇“开封”是什么意思?(打开封好的信)什么时候“开封”?为什么当信快要送出的时候又“开封”?

◇“恐”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恐“说不尽”?(意万重、匆匆)说不尽什么?

◇你就是诗人,在这落红遍地的时节,给家乡的亲人写了一封家书。临发前,又将封好的信拆开,你当时心中会说什么?那一刻,你的神态,你的举止又怎样?——情感朗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你就是行人,你目睹了诗人这一奇怪举止,你会怎么说?这两人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情感朗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当家书终于“开封”之后,你能想像诗人又是怎么做的?(添上一笔,补上„„;重新合上,只字未动。)——情感朗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从这个“开”字,你读懂了什么?

3、诵读提炼。

千言万语说不尽,千愁万绪难落笔,这正是——(学生齐读古诗)

意万重,说不尽。情难理,又开封。这真是——(学生齐读古诗)

这就是《秋思》,一个游子说不尽,叙不完的思乡情。(学生背诵全诗)

(二)学习《长相思》

1、看插图,说词意。

欣赏课文插图,同桌之间用自己的话互说插图所绘情景,并从这首词中找到相对应的描写景物的词语。

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词的大意。

2、讨论:

(1)抓意象,山水风雪行。

◇说说“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的意思。(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想象“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的情景。

◇能用自己的词语形容“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吗?(千山万水、风雪交加)

◇指导朗读,通过回返复沓的朗读读出边塞军旅的千辛万苦。

(2)品意蕴,故园无此声。

◇“此”是什么意思?“此声”是指什么声音?在什么情况下发出这样的声音?(随机点拨“千帐灯”、“聒”)这样的声音这样的情景会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顶顶帐篷,点点灯火,本该是多么豪迈多么壮观!然长途跋涉之后,在这样一个野外宿营的寒夜里,却要听着寒风朔雪的嘈杂声,叫人怎能安然入睡?指名朗读这首词。

◇“故园”指什么?“故园无此声”,故园没有什么声音?故园有什么?想像说话。

◇故园没有这样的风雪交加,故园不会这样的卧不成眠,故园不会这样的寒冷孤寂;故园,有的是宁静详和,有的是亲人关爱,有的是温暖舒适„„这一切的一切交织在一起,融成了一个字,一个包容作者此时心中一切所想所思的字,那就是——(学生齐“碎”。)带着心碎的感觉读下阕。

◇从这一个“碎”字,你读出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再读下阕。

3、有感情的朗读全词。

三、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1、再次回读这两首思乡诗词。

2、体悟这两首诗词表达方法之妙。(前者善于从寻常细节入手,刻画入微;后者善于将写景与叙事融于一体。最终目的都为抒情。)

3、鸿雁传书,千言万语;夜宿边关,千辛万苦。山高水长隔不断我的思乡情,岁月流逝剪不断我的思乡情。——师生共同激情回顾《泊船瓜洲》,《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乡愁,是游子心中难解的结;故乡,是游子心头永恒的家。多年以后,当我们离开家乡,远离故土,我们的心中,会情不自禁地涌起——再次激情诵读《秋思》、《长相思》。

5、课后收集表达思乡情绪的诗词,交流。梅花魂

设计理念:创造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带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紧扣一个“情”字,展开个性化阅读,感悟至真至纯的爱国深情。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奏响情感教学的最强音。

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自读探究,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及爱国情意。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学唱歌曲《红梅赞》。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扣题质疑

1、同学们,说起梅花,大家一定非常熟悉。那么,通过以前的学习,梅花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呢?(相机引导学生交流咏梅的古诗,名句,名画,歌曲等。)

2、教师小结:是啊,古往今来,多少人通过画梅,唱梅,写梅来歌颂梅花。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个与梅花有关的动人故事。揭题,齐读。

3、读了课题以后,你有没有产生疑问呢?(学生紧扣“魂”自由质疑)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读完课文,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谁能概括地谈一谈初读课文的感受?

3、检查:

a出示词语:秉性训斥撩乱蒙胧眷恋玷污凉飕飕

颇负盛名 低头 折节(指名读,齐读)

b交流感受。

精读感悟入境入情

1、再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把有关语句划出来,多读几遍,并想想为什么?(同桌可探讨交流)

2、全班交流:(学生自由作答,教师相机出示有关句段,在尊重每个学生阅读感受的同时将情感体验,朗读指导,言语表达结合起来。)

A 出示:“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a)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话的内容?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板书:黯然泪下)

(b)外公为什么会黯然泪下呢?

(c)指名读,评议(缓慢,低沉),齐读。

(d)而此时的我,能理解外祖父吗?男女生对比朗读下文两句人物对话。

B 出示:“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有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a)出示“墨梅图”,学生自由轻读,想一想,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板书:分外爱惜)

(b)学生圈划有关重点字词交流。(“拉下脸,训斥,轻轻刮去,慢慢抹净”用红色显示)

(c)指导朗读:读出“训斥”的语气。“是玷污得的吗?”是什么句?读出强烈的反诘语气。“轻轻,慢慢”这两个词该怎样读?为什么?(学生赛读,穿插评价,齐读)

C 出示:“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a)自由轻读这段话,你觉得梅花精神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可以用文中的有关字词回答,也可以自己想。)

(b)我们中华民族涌现出哪些有气节的人物呢?举例说说。

结合学生回答,出示图片:方志敏,王二小,董存瑞,邱少云„„

师重点略述江姐的事迹,让我们一起用歌声来赞美她,播放《红梅赞》MTV,学生齐唱。

(c)小结过渡:是啊!即使在今天这样的和平年代,当“非点”袭来时,我们的白衣战士挺身而出,舍生忘死。他们,不也是这朵朵梅花吗?作为跨世纪的年轻一代,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怎样?

(d)让我们深怀崇敬之情,齐读这段话!

(e)此时,你对课题“梅花魂”中的“魂”又有了哪些更深的了解?(引导学生理解“梅花魂”不仅仅是指梅花的精神,更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板书:民族魂)再次满怀深情齐读课题。

(f)屏幕红色显示:“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反复读这句感叹句,从中,你领悟到什么?(相机板书:临别送图)

(g)针对这一自然段,学生质疑。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段话写的是梅花,文中为什么用'她',而不用'它'?”此时,可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畅所欲言,升华学生对梅花魂这种民族魂,对祖**亲的情感。

D 其余几处学生自由交流。结合理解,感情朗读。(相机板书:失声痛哭含泪递绢)

E过渡小结:载着无尽的思念,船儿越飘越远,同学们,此时

此刻,我们仿佛听到了这位华侨老人发自内心的深切呼唤:“母亲,我要回来!我要回来!我要回来……”(录音播放,声音低沉,苍凉,动情)我想,此刻,不仅是我,还有你,还有他,我们四十三颗心都被一种真情深深地震撼着,同学们,震撼我们的究竟是什么呢?(板书:爱国心)

即时拓展 加深体验

同学们,当莺儿,女儿回国后,孤独的老人会做些什么来寄托思乡之情呢?请展开想象,以“我仿佛看到外祖父……”为开头写一段话。

附板书:

梅花魂

(民族魂)

黯然

分外

失声

泪下

爱惜

痛哭

爱国心

临别含泪

送图递绢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可以采用以下思路展开教学:自读自悟;细读悟情;品读体会。

课前准备

学生已学了两篇回忆性的文章,可以根据学生家庭的实际,让学生听听长辈讲的关于小时候家乡生活的故事,丰富他们的感情体验,进一步体会人们的思乡情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琦君(1918—)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内有《烟愁》《细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

3.介绍桂花:桂花:也称木犀,木犀科。常绿小乔木,高达15m,冠卵圆形。叶对生,硬革质,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全缘或具疏齿。花簇生叶腋或顶生聚伞花序,黄色或白色,极香,花期中秋。核果椭圆形,蓝紫色,翌年夏初成熟。原产我国西南、华中等地,今各地普遍栽培。变种较多,有金桂、银桂、四季桂。是传统的名贵香花,城市绿化、美化的重要树种。桂花经蜜饯后,可做各种甜食。

(二)检查预习

1.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桂花的名句。

因为桂花的花香持久,沁人心脾,历代文人墨客经常用美好的诗词歌颂它。你们读过哪些有关桂花的名句来跟同学交流一下好吗?我们却从未听说桂花会下雨。

2.抽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3.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三)自读自悟细读悟情

1.自读自悟(出示思考题)

(1)默读2──6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勾出有关的词句。

(2)把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桌听。

2.细读悟情(讨论交流)

重点理解句子: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2)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3)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四)品读体会

1.八月桂花,十里飘香。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2.“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这恐怕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

(五)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六、板书设计

7*、桂花雨

桂 摇 爱 仿 花 花 花 佛 飘 真 赏 回 香 像 花 到 十 下 拾 故 里 雨 花 里 小桥流水人家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4.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查字典理解.2.学生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3.老师准备古诗文《天净沙》.教学过程

读诗,了解课题出处

◆谈话:(板书课题:小桥流水人家)读一读课题,说一说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或想说点什么?)

◆出示古诗文《天净沙》,全班齐读.“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请读过这首诗的同学试着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导题:这篇以古诗句为题的文章写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翻开书读一读.初读,把握课文主旨

◆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同伴互助:同桌轮读课文,相互正音,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全班交流:

a.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b.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说说课文表达的情感.交流.探究表达方式

◆默读课文,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边读边在句段旁作批注.◆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探究学习的成果.以小组为单位派出中心发言人汇报探究学习中的发现和体会.◆根据学生发言,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a.“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运用拟人的手法,描绘溪边飘动的柳枝、小鸟的叫声、溪水流动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景物的喜爱与赞美.)

b.“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先写了桥的样子,再描绘在小桥上丢花的情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享受,令人神往.)

c.“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那是一座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有东南两面大窗的漂亮房子.”(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农家卧室与书房的不同特点,让人感到家的亲切,引发美好回忆.)

d.“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用三个成语概括了农村人家日常生活的特点,“深深地印在‟‟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留恋和热爱.)

赏读,积累优美句段

◆配乐朗读: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拓展:你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读一读,说一说.口语交际·习作二

学习目标

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2.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3.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4.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课前准备

◆收集与“浓浓的乡情”相关的诗词、歌曲、故事等.◆了解班级同学的特长,以便策划活动.◆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怎样策划才能搞好一次活动,可以事先参阅一些好的经验.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黧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大诗人李白用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而这诗句也成了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今天也让我们来畅谈一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畅所欲言.抒发情感

1.同学们,请你们来说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2.现然大家都这么热爱家乡,那么我们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既然是活动,形式就要丰富多彩,要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小组交流讨论

◆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根据讨论情况列出节目表.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小结过渡:刚才老师参与了部分小组的讨论,看得出来同学们事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非常热烈,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考虑到.每个小组都希望通过策划这次活动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策划的活动方案吧.展示活动方案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其他同学可以质疑,也可以和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师生共同评议.综合大家的意见,全班制定一个活动方案.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通过策划“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组织策划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大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相信“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一定能够获得成功.第二、三课时习作

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在策划“浓浓的乡情”活动中,同学们尽情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是呀,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今天让我们大胆地想象一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二十年以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

大胆想象

◆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想象儿时的小伙伴会是怎样的.◆想象久别重逢的亲人会有怎样的感慨.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学生默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及内容.小组互说.打开思路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试写初稿.自行修改

◆回忆这组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小组评议,互改

◆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进行修改.佳作赏评

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断.赏评.回顾·拓展二

学习目标

◆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明确内容

◆“望着云彩,思念故乡.思念故乡,望着云彩”这诗句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

◆这思乡情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本组课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板书课题:回顾?拓展),赏读片段.感悟乡情

◆读着一篇篇思乡的课文,一些感人的描写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下面这些内容还记得吗?出示相关语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这些语句出自哪些课文?从这些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诗人触景生情;通过写具体的事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情;通过写景物抒发怀念故乡之情.)

过渡:课文中这样的描写还有哪些呢?本组的几篇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

互相交流,各抒己见

◆回顾课文内容,找出作者或写事或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内容读一读,边读边批注.◆你找到了哪些这样的描写?小组里互相交流,畅所欲言.◆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a.课文中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b.课文中通过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小结:表达思乡之情不是空泛地抒情,应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体现.作家的作品是这样,我们的习作也要这样.◆平时我们的习作是怎样表达感情的?(结合本次习作中的典型例子进行交流.)

诗文链接,内化积累

◆回顾课文的学习,通过充分交流,我们收获了很多,不仅明白了抒情要用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表达,还积累了不少感人的片段.谁能背诵一两段?

◆表达思乡情的诗文还有很多很多,读一读下面的诗句(日积月累中的),你能把它们印在脑海里吗?练习背诵.(个人背,同桌背.)

◆你还读到过这样的诗文吗?能向同学们介绍介绍吗?(指名读背.)

趣味语文.激发兴趣

◆学生自读“推敲的来历”一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同桌互读,纠正字音;小组互问,解决不懂的问题.◆全班交流对“推敲”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对语言文字进行推敲的实例.

第三篇:第二单元祖国在我心中整体教学设计

祖国在我心中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内容简介

本组共有四篇课文,《詹天佑》写了詹天佑为我国铁路建设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歌颂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创造才能。《怀念母亲》表现了作者在留学时对祖**亲和生身母亲深深的眷恋之情。《彩色的翅膀》写了一个普通的海岛战士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决心和事迹,歌颂了边防战士对祖国的一片诚心和深深的热爱。《中华少年》以诗歌的形式歌颂祖国,抒发了作者及中华少年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之情,也表达了中华少年要建设祖国的决心。总体构想

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

模块一 预习模块──在默默中承受 模块二 理解内容──真情书写真诚 模块三 领悟表达模块──挚爱的力量 模块四 口语交际与习作第二部分: 整本书阅读──《地球的红飘带》 第三部分:语文实践活动──搜集爱国资料 第一部分 教科书教学 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理解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

2.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中华儿女对祖国的深情和为祖国做出的贡献。

3.体悟深情,体验朗读,品析关键词句,学习作者语言表达的方法,魅力所在。4.阅读热爱祖国的书目,观看影像资料,培养孩子们热爱祖国的感情。从小立志报效祖国。

5.开展丰富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己收集处理资料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模块一 预习──在默默中承受 板块一:自主学习1.课前准备

搜集詹天佑和京张铁路的资料;学唱爱国歌曲;了解爱国英雄事迹;搜集祖国海岛的图片。

2.课文预习(出示自读提示)

一读,画出生字、新词和不理解的句子。

二读,归纳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主人公为祖国做了什么事? 三读,参考课后问题细读课文,质疑。四读,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思想,比较写法。3.整理汇报单

【设计说明:通过自主学习,预习生字词,初步了解本单元中课文的内容,并能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板块二:小组交流 由组长组织有序汇报: 1.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2.交流预习的结果。

【设计说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资料整合,实现学习资源的共享,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能力。】 板块三:整理汇报单

1.根据交流的结果,适当修改整理自己的汇报单。

2.全班交流,谈谈自己读了课内外的资料及故事后对这些英雄的光荣事迹有什么感受?你觉得他们和平常人有什么区别?(他们都懂得并能够默默的承受:承受压力,承受危险,承受使命,承受牺牲,承受……)

【设计说明:通过本环节,让学生在交流、整理中进一步完善汇报单,并能有自己的想法。】

模块二 理解内容──挚爱的力量 板块一:激情导入

1.播放长江、黄河、长城、秦始皇兵马俑、南京长江大桥、三山五岳、剪纸、唐诗宋词、书法等图片。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和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感受中国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激发民族自豪感。2.出示民族英雄的图片引导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英雄图片并简单讲讲他的光荣事迹。

【设计说明:通过图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深沉情感,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情境,也为本课学习打下情感基础。】 板块二:名人亮相

问题引线:读了本单元的课文,你都认识了哪些人?文章讲了关于他们的什么事?

1.温馨提示:

(1)先总述人物的身份。(2)详细介绍人物的光荣事迹,说说他们是怎么热爱祖国的。(3)总体概括人物的精神品质。2.小组内交流

3.小组代表班级交流,同时说说他们如此热爱祖国,你有什么想法或感受?【设计说明:教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整体感知本单元的人物特点。

板块三:倾诉敬佩之情

(一)说一说:你最敬佩谁,为什么敬佩他,敬佩他的哪些地方?预设: 1.评价詹天佑

敬佩詹天佑的哪些方面呢?

(着重引导孩子从“杰出”和“爱国”两方面谈自己的敬佩之情。)

(1)杰出表现在:开凿隧道:方法适宜、省时省力;设计“人”字形线路;勘测线路:谨慎、谦虚、周密。

引导学生画图了解詹天佑创造性的做法。(出示课件)演示“中部凿井法”和“人”字形线路,增强立体感,促进理解感受詹天佑卓越的创造才能。

(2)爱国表现在:在沉重的社会压力下,在技术、设备落后,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他毅然接受任务。理解“毅然”。环境恶劣,困难重重,他一丝不苟、矢志不渝、不辞辛苦。工作认真负责,心系祖国和人民。

(3)倾情朗读,读出詹天佑的精神,读出对詹天佑的崇敬。2.评价季羡林

(1)他对生身母亲的怀念之情。(画出表达作者情感的词句,指导朗读,理解“抱终天之恨、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引入季羡林的《赋得永久的悔》理解母亲的不易,作者的悔恨交加之情。

(2)他对祖**亲的思念之情。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感受作者时时刻刻思念着母亲。画出表示哭的词语,体会作者思念的强烈,感情的挚烈。画出关于梦境思念的语句,感悟怀念的深切、痛苦。

(3)指导学生设身处地的去想、去读、去感受。3.评价小高

1.引导学生自由畅谈:

(1)说说令你最感动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自己的感受。

(2)出示宝石岛的图片了解环境的恶劣,拓展资料充分了解边疆战士的生活状况,感受他们的高尚情怀。

【设计说明:本环节意在通过倾诉对文中人物的敬佩之情,来深入体会人物的崇高品质,走入文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板块四:倾诉心中之意 1.深情朗诵《中国心》。

2.你想对你最敬佩的人说点什么?

3.读一读《中华少年》。【设计说明:由对课文的理解,转化为个人的情感体验,实现情感升华,达到课前设置情感价值观目标。】 模块三 领悟表达──真情书写挚诚

板块一:说人物说说哪个爱国者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他是怎样热爱自己祖国的?他有着怎样的爱国情怀?

【设计说明:回顾本单元的人物,巩固所学,同时为本模块的学习奠定基础。】 板块二:品词句

(一)《怀念母亲》

感悟每时每刻的念:品析日记时间──每天 品析每天的时刻──每刻

感悟刻骨铭心的念:读悟“哭”情──念得痛心 读悟“梦”境──念得深切 布局谋篇感悟作者真挚的情; 品析文章的结构特色:总分总,以情贯穿始终;有叙述有摘抄体现作者的真挚热烈的深情。

(二)自学《詹天佑》《彩色的翅膀》

1.画出最能表达爱国者对祖国赤诚之心的语段。2.默读这些语段,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些情感的?

【设计说明:通过课文中让人感动的词句,加深对课文人物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学习文中作者达感情的方法。】 板块三:动情读

1.自由练习朗读最感动的地方。2.同桌互相指导读。3.指名展示朗读。

【设计说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六年级的学生能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从文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本环节通过自由读、同桌互相读、展示朗读等形式,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板块四:拓展资料

1.展示课前搜集的中华好儿女的故事。2.放课件,观看祖国大好河山和文化古迹。3.讲当今听到的、看到的爱祖国的人和事。

【设计说明:本环节主要是拓展学生的视野,跳出课文看更广阔的世界,进一步升华思想感情。为语文实践做铺垫。】 模块四 口语交际与习作 板块一:创设情境

1.多媒体出示感动中国视频。

2.说一下自己知道的英雄人物的故事。

【设计说明:为学生创设口语交际与习作的情境,与学生个人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做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板块二:全班交流,进行口语交际

(一)引出话题

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了大量资料,今天这节课老师给你们搭建一个舞台,召开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学习汇报会,请同学们把自己搜集的资料和心中所想奉献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二)确定汇报形式,小组排练。1.读口语交际的要求,明确汇报形式。2.分小组讨论汇报形式。3.根据汇报形式,组内排练。

(三)汇报开始,同学评价。

1.小组抽签上台,同学们根据汇报情况做出公正的评价,选出最优秀的汇报者。(鼓励小组回报形式,体现集体精神。)

2.根据评价,给最优秀的汇报者和优胜小组颁奖。

【设计说明:在本环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既是参与者,又是评价者,在活动中锻炼了口语交际的能力。】 板块三:习作

一、明确本次写作要求:

1.读习作要求,说说今天写什么? 2.这次作文有哪些要求?

(1)写演讲稿要符合格式,要结合具体材料把表达的观点写清楚。(2)要表达真情实感。

(3)要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

二、写前准 1.确定内容。2.列出写作提纲。

三、写前交流

1.讲演稿的格式是什么样的?

2.小组内交流你搜集到的有关演讲稿,并读一读,看看写演讲稿应注意什么?

四、互相评改。1.小组内互评

(1)讲演稿的格式是否正确?

(2)是否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3)感情是否真挚,能否运用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2.全班交流、小组打分,加分。

【设计说明:本环节教师重在指导学生习作的方法。从写作前的指导,到写作过程中的思考,再到写作后的评价,环环相扣,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四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

一、教学(学习)目标

1.学习介绍科学发现过程和成果、展现科学研究艰辛与乐趣的知识性读物,感受不同领域学者们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2.掌握知识性读物如复杂的说明文、科普读物、社会科学类通俗读物等的阅读方法,学会在阅读时把握关键概念和术语,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3.分析作者阐释说明、逻辑推理的方法,体会文章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还要运用所学知识,探究实际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从而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

4.学习多角度观察社会生活,掌握当代社会常用的实用文本,善于学习并运用新的表达方式。学习运用简明生动的语言,介绍比较复杂的事物,说明比较复杂的事理。

本单元是一个戏剧单元,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人文主题是“探索与创新”。

本单元所选的四篇文章介绍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领域中的探索和发现,属于知识性读物。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在“实用性阅读和交流”这一任务群中对“知识性读物”提出的要求:“自主选择一部介绍最新科技成果的科普作品或流行的社会科学通俗作品阅读研习。”

教材单元导语:“主要学习知识性读物的阅读方法,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阅读时要把握关键概念和术语,理清文章思路;分析作者阐释说明、逻辑推理的方法,体会文章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还要运用所学知识,探究实际问题,形成自己的间接”

教材中明确给出的四个“单元学习任务”。

二、教学(学习)重点

1.通过多篇精读,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艰辛经历。

2.能发现、探究学习生活中的现象,用简明、准确的语言清晰地说明事理,完成一篇研究性说明文。

3.能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见解,用自己熟知的生活语言、知识、事件阐释见解,初步建构用以输出创造性思维的语言形式。

同教学(学习)目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本单元的语文素养为:

1.学习知识性读物的阅读方法,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

2.把握关键概念和术语,理解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3.分析作者阐释说明、逻辑推理的方法,体会文章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

4.还要运用所学知识,探究实际问题,形成自己的间接,学写事理说明文。

本单元的写作任务为“如何清晰地说明事理”

三、教学(学习)难点

1.领悟语文知识与科技知识的有机衔接机制,进而形成语文素养。

2.落实本单元“人文主题”的目标与任务;把人文主题贯穿于整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

同教学(学习)目标。但要着重考虑高一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情况和四篇文章的相同及相异的特点。

四、教法与学法

1.任务单导读法。

2.自主阅读、创作法。

3.小组合作探究法。

4.比较阅读法。

具体建议:

1.本单元所选的四篇文章介绍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中的探索和发现,或是介绍性较强的科普文章,或是浅显的学术论文属于知识性读物,属于必修课程“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包括实用性文本的独立阅读与理解,日常社会生活需要的口头与书面的表达交流。丰富自己人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提高阅读与表达交流的水平,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2.《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和《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或叙述科学研究的艰辛过程,展现创新意识在科学发现过程中的推动作用,或叙述自己的教育历程以及走上科研道路的经过,都表现了科学家探求真知的执着精神和奉献精神。学习这两篇文章,要了解其中的科学事实与科学道理,透过平实而严谨的文字感受作者的科学精神,激发为人类幸福探索自然、探求新知的使命感。

3.《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一篇关于中国建筑的论文,有比较浓厚的学术色彩。文章条分缕析地介绍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以及表现出这些特征的原因,展示了中国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的独特地位和重大价值,语言平实,表达准确,逻辑清晰。学习时,注意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内容,深化对中国建筑的认识,从而自觉地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4.《说“木叶”》是一篇关于中国古典诗歌的论文。文章分析细密,举证丰富,充满了浓厚的诗意,是一篇优美的文学论文。学习时,理清文章结构,把握作者的观点,感受作者独特的学术风格。另外,本文有较明显的个人色彩,对此文的结论学术界也有一定的异议。

5.学习知识性读物,要了解其内容,还要学以致用,利用阅读所得探究一些具体问题。如探索生物世界的奇异现象,追寻天宇中的神奇星光,调查民间文化的各种形态等。另外,“如何清晰地说明事理”也是本单元重要的学习任务,在日常生活中要对事物事理有深刻的认识、深入的研究,才能对其加以准确清晰的说明。

《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学习要求”的有关要求和“实施建议”中“教学建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关于“教学”部分的相关阐述。

五、教学(学习)课时数

共9课时

落实立足文本,以“学习任务群”学习的学习方式,紧扣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正确的价值观,遵循阅读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开展系列教学(学习)活动。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环节(一):课前任务设计,1课时

第1课时

一、了解和阅读相关资料

1.教材中的单元导语和单元学习任务

2.请查找什么叫概念、术语,并了解其在学术性文章中的作用。

二、结合相关资料,阅读本单元四篇文章,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

任务单一(作者信息任务单):

任务单二(思辨性阅读任务单):

让学生了解世界最新的科技成果,引导、诱发学生可能对科学产生的兴趣和关注。了解本单元四位作者及其研究成就,为本单元学习做好知识、认知、心理和思考的准备。

环节(二):读书交流分享会(分小组完成)(2课时)

第1课时

初读文章,厘清思路与结构。

1.梳理四篇文章的篇章结构(行文思路思维导图)。

2.小组间展示评比。

1.阅读文章,调动积累,把握知识性读物的特点。

2.概括内容,理出知识性读物的行文思路。

第2课时

精读文章,探究特色。

1.探究知识性说明文章的写作特色,完成下表:

2.结合任一文章的写作特色,总结成100字的评论,小组间交流分享。

环节(三):研读与揣摩(2课时)

第4-5课时

研读文章,揣摩概念与逻辑。

任务:阅读《中国建筑的特征》和《说“木叶”》两文,理出文中涉及的概念,并思考概念间的关系。

小组活动一:理解概念的含义

找出四篇文章的核心概念,并以举例的方式讲解概念的含义。

小组活动二:概念间的逻辑关系

小组讨论,任选一篇用思维导图揭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说说文章是怎样围绕这些概念进行阐说的。

小组活动三:深化学习

1.“木叶”意象在古典诗歌中广泛应用关键在于一个“木”字,“木”字有哪些艺术特征呢?(请同学们关注第4段、第5段段末句子,结合4、6段相关信息概括)

2.阅读《说“木叶”》分析“树叶”与“木叶”、“落叶”与“落木”的区别有哪些?完成表格。

小组活动二:概念间的逻辑关系

小组讨论,任选一篇用思维导图揭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说说文章是怎样围绕这些概念进行阐说的。

小组活动三:深化学习

1.“木叶”意象在古典诗歌中广泛应用关键在于一个“木”字,“木”字有哪些艺术特征呢?(请同学们关注第4段、第5段段末句子,结合4、6段相关信息概括)

2.阅读《说“木叶”》分析“树叶”与“木叶”、“落叶”与“落木”的区别有哪些?完成表格。

1.研读文本,理解“文法”“词汇”“木叶”“落木”“暗示性”“颜色性”等概念的内涵。

2.借助思维导图,分析作者阐释说明、逻辑推理的方法。

环节(四):分析与总结,探究语言与思维(1课时)

第6课时

活动一:感受文本语言

1.阅读下面的文字,说说知识性读物的语言特点。

在第一阶段,我搜集了20xx个药方,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640个,从其中的200个药方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测试抗疟效果,然而进展甚微。

研究的转折点出现在青蒿上,其提取物显示有一定的抗疟效果,然而,实验结果很难重复,而且似乎与文献记录相悖。

2.以《中国建筑的特征》第一段为例,分析知识性读物的语言特点。请从文中再举一例。

活动二:比较阅读感受文本特点

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中国建筑的特征》既是学术性作品,又是极平易的科普作品,作为科普文,这两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特点?请结合文本分析。

2.同为偏重人文学科的学术性作品,《中国建筑的特征》《说“木叶”》这两篇文章在语言表达上有各自的特点。请阅读两篇文章,加以比较。

活动三:概括与交流:这些学者的思维有何特点?

1.从屠呦呦的文字表述中,去判断在青蒿素“发现、提纯、推广、发展”的过程中,哪一步最为关键。

2.研读“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一部分,分析屠呦呦团队突破科研瓶颈的关键因素。

3.完成下列表格。

1.品读语句,在比较中领会文章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

2.感受科学研究的艰辛与乐趣,学习科学的思维方式。

环节(五):启发与思考,思考价值与自我发现(1课时)

第7课时

结合第四环节的人物与重要事件的表格,分组交流:

1.本单元的科学家身上有哪些可贵素质。

2.结合本单元的课文,谈谈你对科学精神的认识。

1.感受科学研究的艰辛与乐趣,感受不同领域学者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

2.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实际经验,借鉴课文中使用的研究方法进行探究,得出自己的结论。

环节(六):写作与交流清晰地说明事理(2课时)

第8-9课时

一、提前布置任务:

“说得清,道得明”是说明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从下列写作任务中任选一项完成,并交流修改。交流时,要注意了解同学能否明了你要说明的事理,存在哪些疑惑与误解,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交流后,可适当修改自己的习作,做到清楚明晰。

(1)探索生物世界的奇异现象,追寻天宇中的神奇星光,调查民间文化的各种形态,观察人们不同的劳动方式,在实验室中做科学实验,凡此种种,都可以让我们有所发现,增进我们对某些道理、规律的认识。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说明你所发现的某一事理。

(2)常识对我们的生活、学习都很重要。它们有些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有些与文化相关,如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多采用对称布局;有的则凝结着人生的某些经验,如“帮助别人是提高自己最有效的途径”。这些常识的背后其实都存在某些事理,试以“常识中的‘理’”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说明文,题目自拟。

二、交流、展示与点评

三、班刊编辑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

一、单元教材分析与解读 六年级

第二单元人文主题

语文要素

回顾革命岁月,感受革命精神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

课文七律长征2理解诗句的意思,联系时代背景,感受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伟大精神。

狼牙山五壮士2从课文的叙述中领悟写人记事的表达方法,提高表达能力;体会五壮士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开国大典2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感情;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灯光1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口语交际演讲1语气、语调要适当,姿态大方;利用停顿、重复或辅以动作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

习作多彩的活动2写清活动的过程,重点突出,点面结合;写出活动的体会和收获。

语文园地交流平台2体会场面描写的作用,交流写法;

体会“重复”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

学会用多种方式进行语言描写;

掌握硬笔书法的要领,提高书写水平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本单元围绕“革命岁月”这个主题,编排了《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四篇课文,其中前三篇是精读课文,灯光是略读课文,四篇文章反映的是不同革命斗争阶段的事情,但其表现的精神主旨是统一的,旨在引导学生感受革命者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旨在体会文章在写场面时,既注意整体面貌的勾勒,也注意局部细节的刻画,感受二者是如何有机结合的。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这与本单元课文的写法一脉相承。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虽然题材、体裁不一,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通过感受中国近代史上中华儿女奋力抗争、为革命胜利前仆后继的一幕幕感人画面,学生能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了解并学会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

四、教学准备:PPT课件、图片视频等资料

五、教学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每篇课文都要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教材是以宽泛的人文主题组织单元内容的,每个单元一般有两篇课文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设计课后思考题,有的课后思考题或相关栏目迁移运用之前学习的语文要素出题和设计内容,意在巩固提升,体现目标的发展性。比如本单元“口语交际”和语文要素关联不大。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执行主编陈先云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这样说:“教师在理解把握统编教材编排意图的时候,既要考虑到语文要素、人文主题和单元内容之间的联系,又要考虑到口语交际等内容的相对独立性,不局限于每课都要体现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可以灵活掌握。”

在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整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双线并举,将革命传统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对作品的品读中自然而然地受到启迪和感染,并抓住语文要素“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通过有效的训练,引导学生由初步感知到体会理解,再到实践运用,循序渐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六、教学安排:

(一)整体预习课(2课时)

教学目标:

四篇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会写32个字,会写40个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层次。

搜集相关背景资料,了解相关背景。

(二)导读训练课

《七律长征》(1课时)(首读经典,初识“点面结合”)

《开国大典》(2课时)(精读引领,了解“点面结合”)

《狼牙山五壮士》(2课时)(读写结合,运用“点面结合”)

教学目标:

1.读出诗歌的磅礴气势,背诵《七律长征》。

2.结合相关背景资料和课文重点语句,感受革命先烈热爱祖国、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3.体会课文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三)自读训练课

《灯光》(1课时)

教学目标:

领悟“灯光”与“火光”的联系,体会情感。

结合阅读链接开展专题阅读活动。

(四)口语交际课

“演讲”(1课时)

教学目标:

1.围绕话题拟定演讲题目,根据要求写好演讲稿。

2.用适当的语气、语调进行演讲,态度大方。

(五)习作指导课

“多彩的活动”(2课时)

教学目标:

1.写清楚活动过程,将重点部分写具体。

2.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场面。

3.写出活动中的体会。

4.学习用反复的手法写句子,用多种形式来替代说,让表达更生动。

(六)基础训练课(1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作品,能做到规范书写,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

2.朗读并背诵关于热爱祖国、为国献身的名人名言。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策划一次和远方小学生的“手拉手”活动,商量、讨论活动的方案。

2、能有条理、较为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活动方案。

3、能通过书信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并把“手拉手”活动开展下去。

4、能在信中把自己对活动的打算做具体清楚的描述,同时能合理地提出可行性建议。

课前准备

各地风土人情方面的图片。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一、激发兴趣,组织讨论

1、出示各地风土人情方面的图片,了解祖国各地的`特色。说说自己的向往:最想去哪里?了解哪里?

2、如果自己有一个在远方的同龄朋友,你觉得会有什么好处?你想要这样的一个朋友吗?

3、组织学生讨论:用哪些方式才能与素不相识的远方小学生建立联系呢?

可以通过远方的一个朋友介绍认识;

可以通过爸爸妈妈来联系;

可能通过媒体来认识;

可能通过学校与学校之间建立联系

二、合作讨论,汇集精华

1、联系上以后,我们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呢?同学合作讨论,策划活动方案。

2、教师到各组听到方案,参与讨论、合作。

3、全班交流活动方案:

(1)首先写信,建立联系。

(2)比较熟悉后,发出邀请,一同参与活动。

(3)若对方生活困难,我们就对他给予生活上的资助。

(4)……

三、选择方案,付之行动

1、讨论刚才提出的方案,你觉得最可行,最好的是哪一个方案?并说明理由。

2、如果你们真的联系上了,成了一对好朋友,你们会怎么做?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4

一、设计理念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在三年级上册曾学习过“借助关键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而三年级上册主要是从理解内容方面提出的,三年级下册的本单元主要是从学习表达的角度提出的。知道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一段话的具体方法,不仅能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而且也为学生进行“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习作实践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导。本单元借助课文内容、课后习题、活动以及插图等学习资源围绕“传统文化”的人文主题进行内容重组,培养学生独立识字、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二、内容简介

本单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4篇课文,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古诗三首》介绍了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初步带领学生在领略欣赏中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纸的发明》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重点是从纸的发明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赵州桥》介绍了赵州桥历史悠久、设计精巧美观的特点,重点是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感受古人的劳动智慧;《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内容,重点是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最后的“综合性学习”环节又回到了“中华传统节日”的内容,重点是交流过节的故事或过程,帮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更深刻地理解传统文化精髓,并将体会付诸文字。本单元安排的“综合性学习”是本套教材中首次出现的综合性学习栏目。它主要围绕生活中的传统节日展开,既和单元主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适合在不同地域开展。

在课堂上,学生阅读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章;在课余时间,和小伙伴们一起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了解传统节日,感受身边的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要求学生通过不同渠道,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通过写过节的过程和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等方式,展示学习成果,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单元目标

(一)核心目标:

了解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收集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在习作中写清过节的过程。

(二)常规目标:

1.认识44个生字,读准8个多音字,会写36个字,会写30个词语。了解、积累“文房四宝”等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

2.能背诵、默写指定的古诗。抄写指定的.课文段落。

3.能根据要求提取段落中的重要信息,并对有关的现象或成因作出解释。

4.了解课文相关段落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5.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6.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进行展示、评价、改进。

7.能按活动的步骤,介绍某一手工活动的过程。

8.能说出有关句子的特点,并模仿着写一写。

四、总体构想

从单元的主题出发,围绕“传统文化”到课文内容中探索发现,体现了整读课文、归类识字、品析词句的系统学习思维。本单元包含古诗与说明文,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使得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更加丰富传统文化知识,也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促使学生自发地查阅课外资料进行知识扩充。本单元首次出现综合性学习栏目,围绕传统节日展开,学生在课上与课下都可以进行实践,并通过交流与写作展示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虽然教材将综合性学习安排在后期,但是把结合学生体验和古诗的引入放在单元之初,让任务布置前置,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课文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完成目标的学习理解和能力的提升。在本单元的阅读学习中学生会发现课文能够围绕一个意思进行展开,进而产生思考,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学生在理解课文整合语文能力知识点的过程中逐步培养整体的概念,更好地掌握学习能力目标。结合单元学习内容,设计了《清明上河图·十三郎》进行整体阅读,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感悟,学习阅读图文的方法,在提高语文学科素养的同时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5

单元整体教学。熊小玉老师也很生动的给我上了一节有趣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讲座,真的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单元整体教学就是在教材单元主题的引导下,通过整合教材板块,活动内容,练习内容和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进行的单元整体考虑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且其目的是尤为的关键,在于优化教学设计,实施结构化教学,提高学与教的质效。是个非常值得我们英语教师学习的优质的教学方法。从学生学习语言整体性、应用性的角度出发,摒弃了以往片面注重词句的教学,将英语教学更加推向应用性与生活化,注重语言学习的情感体验与整体认知。

基于上述的认识,我们在英语的教学设计中提倡从单元主题的整体角度来设计教学,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单课的独立,而是在基于单元整体的基础上来设计单课的目标、内容、方法与过程。其中明确单元整体主题与单课个体话题之间的关系,梳理明确教学内容之间关系,确定整体设计的第一步,我学习到了三点体会:

一、做到专研教材,挖掘出单元主题与单课话题之间的'深层次关系

教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与标准。在单元整体设计时,要做到主题与话题之间的浑然一体,必然对教材进行充分的研读,不仅要按照教材表面设定的主从关系,更要挖掘教材内部单元与单课之间隐含的内在联系,从而为更好地设计主题与话题提供更多的素材。我们要认识到教学的内容要基于教材的文本,但并不局限于教材呈现的文本,更多的内容是隐藏在教材文本之下,具有内在的隐性联系。我们需要深层次地研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文本相关的教学内容并选择出主要相连的材料。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梳理单元主题与单课话题间的联系,做到深层次的关系。

二、做到文本再构,梳理单元主题与单课话题联系

我们要明确设计思路合单元主题的教学内容,基于课程标准对我们的要求,通过文本再构,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单元教学内容。因为教学内容在教材中呈现的可能比较散,而教师挖掘出来的内容显得更为零乱。如果直接让学生去学习是达不到我们预期的学习效果的。且我们对于语言的学习强调系统性、整体性与情境性。因此教师要通过文本再构,在单元整体与单课教学的体系内合理安排好学习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将分散的知识点按照语境、话题、层次等逻辑顺序重整排列,就犹如一盘散开的明亮璀璨的珍珠一样,把它们用一根结实又好看的链子串起来,一定更有价值。文本再构也是如此,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易到难、从学到用、从旧到新、螺旋式上升,既学习新内容又联系旧知识,既学习教材文本又整合文化内涵与生活实际。

三、构建学习英语语境,把学生引领到一种英语学习的语境中

在进行构建学习英语语境的设计时,可以借鉴组织结构学的相关知识。在设计时,用话题人物或是故事串联成并列式的设计;用主题——话题的结构串联成总分式的设计;用认识过程或是事物发展过程的先后顺序串联成递进式的设计等。这些方式都能够有效地将教材内容中散落的珍珠以主题——话题为线串联成美丽的学习链,丰富课堂学习的内涵与深度,打造多元内涵、多线性层次的课堂教学盛宴。把学生引领到一种英语学习的语境中,更好更快的是学生融入到你的课堂教学中。

因此,当我们在写自己的教案时,要切实地走进教材,研究教材,用好教材,用心去体会和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丰富学习内容,进行提炼。教材是教学活动的载体和基本立足点,只有用好教材,设计好教学,实践好课堂才能达成教材与教学的和谐统一,体现两者之间的完善结合。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很新颖也很本质,我们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整合材料,把小学英语教学做的越来越好。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规范书写汉字,积累优美词语,并学以致用。

2、通过归类巩固,灵活地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积累词语,练习说话。

3、培养学生喜欢学习字词的情感,养成主动积累字词的习惯,热爱祖国的丰富语言。

教学重难点:

通过归类巩固,灵活地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积累词语,练习说话。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童心小广播

1、学生根据单元内容安排小组进行童心小广播

2、主持人:童心小广播开播了,请大家端坐静听。有请小广播员

3、小广播员广播:我的广播题目是……谢谢大家倾听。

4、掌声后主持人小结:感谢同学的精彩广播,请下一组小组

的广播员做好准备。

二、闯关游戏

第一关:认一认,读一读。初读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小组内合作读生字。

(断、楚、孤、帆)

2、小组汇报。

第二关:我是识字小霸王

1、把拼音去掉,组成词语,小组内再读。

(中断、楚江、孤帆)

2、全班齐读。

第三关:火眼金睛辨得清。

(孤——狐)(继——断)(帆——凡)

第四关:我是小小书法家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和写法。

2、老师示范指导写字。

3、学生练习。

4、展示学生作品,评价。

三、小结。

大家的识字本领真高,其实我们学习的方法还有许许多多的,只要同学们能多看多想,就会有更多的新发现。

四、布置作业:

完成写生字

板书: (孤——狐)(继——断)(帆——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通过归类巩固,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

2、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积累词语。

教学重难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积累词语。

教学过程:

一、童心小广播

主持人:童心小广播开播啦!现在有请***同学上台,请同学们端坐静听。

***同学上台

主持人:谢谢***同学,……(主持人根据同学分享的内容进行点评)

二、闯关游戏

第一关:认一认,读一读。初读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小组内合作读生字。

(蓝、懒、披、划、威、武、拣、颜、形、状、渔、料、辈)

2、小组汇报。

第二关:我是识字小霸王

1、把拼音去掉,组成词语,小组内再读。

(蓝色、懒洋洋、披甲、威武、拣东西、颜色、形状、渔料、祖祖辈辈、)

2、全班齐读。

第三关:火眼金睛辨得清。辨字组词

蓝( ) 懒( ) 拣( ) 形( )状( )渔( )

篮( ) 赖( ) 栋( ) 型( ) 壮( )鱼( )

第四关:我是小小书法家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和写法。

2、老师示范指导写字。

3、学生练习。

4、展示学生作品,评价。

三、小结。

大家的识字本领真高,其实我们学习的方法还有许许多多的,只要同学们能多看多想,就会有更多的新发现。

五、布置作业:

完成写生字

板书:

蓝、懒、披、划、威、武、拣、颜、形、状、渔、料、辈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通过归类巩固,灵活运用。

2、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积累词语,练习说话。

教学重难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积累词语,练习说话。

一、童心小广播

主持人:童心小广播开播啦!现在有请***同学上台,请同学们端坐静听。

***同学上台

主持人:谢谢***同学,……(主持人根据同学分享的内容进行点评)

二、闯关游戏

第一关:认一认,读一读。初读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小组内合作读生字。

(汇、欣、赏、映、挡、视、线、浸、献、药、材、软、刮、舌)

2、小组汇报。

第二关:我是识字小霸王

1、把拼音去掉,组成词语,小组内再读。

(汇成、欣赏、反映、挡住、视线、浸透、献出、药材、软绵绵、刮过、舌头)

2、全班齐读。

第三关:火眼金睛辨得清。辨字组词

党( ) 映( ) 材( )刮( )浸( )

赏( ) 影( )村( ) 敌( ) 侵( )

第四关:我是小小书法家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和写法。

2、老师示范指导写字。

3、学生练习。

4、展示学生作品,评价。

三、小结。

大家的识字本领真高,其实我们学习的方法还有许许多多的,只要同学们能多看多想,就会有更多的新发现。

六、布置作业:

完成写生字

板书:

汇、欣、赏、映、挡、视、线、浸、献、药、材、软、刮、舌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能交流、总结写人的基本方法。

2、能列出表现家人特点的典型事例,试着用学过的方法写一写。

教学重点

1、知道选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2、了解通过人物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特点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聚焦写人的基本方法

1、回顾总结:我们刚刚学习的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什么类型的文章?

预设:写人记事的文章。

2、谈话导入:写人的文章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客观地描写人物的典型事例及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表现人物特点。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交流平台”“初试身手”,学习阅读方法,试着运用学习的方法描写身边事物的特征。板书(写人的基本方法)

出示课件1:

二、交流平台。

出示课件2:

1、回顾《两茎灯草》

教师引导:回顾我们本单元学过的课文《人物描写一组》一组中的《两茎灯草》,说一说从课文中都认识了谁?他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特点的?

出示课件3:

预设1:我认识了一个爱财如命的严监生。

预设2:我认识了一个在可笑又可悲的严监生。

追问:在这个片段里,每位同学都认识了吝啬的严监生。这个片段里,有没有哪些描写让你印象深刻呢?

预设3:我对文中三次描写严监生动作的部分印象深刻,动作描写刻画了严监生视财如命的性格特点,非常逼真。

预设4:“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断气了”这部分的动作描写也很精彩,目的达到后严监生最终把气咽了,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追问:同学们,刚才你们都关注到了这篇文章里对于严监生非常细致的动作描写,体会得非常到位。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在现实生活中,是否真的有严监生这种人呢?(没有)是否真的会因为多点一跟蜡、多点一个灯而迟迟不肯咽气的人呢?(没有)那为什么作者要通过这样一件事去塑造这样的一个人物形象呢?

预设5:我觉得可能作者是希望通过一件小事去把一个人的吝啬塑造得很极致。

预设6:越是这样不可能的事,才能突出这个人的不可思议,这样写比较有代表性。

教师小结:通过《两茎灯草》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严监生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这件事在我们的生活中虽然不太常见,但是足够典型。选用典型事例,把它写具体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人与事是分不开的,一个人往往在做事情、与别人相处时,才显出自己的特点,习作时应该选择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件表现人物形象。

出示课件4:

板书(选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

2、回顾《人物描写一组》

教师引导:回顾我们本单元学过的课文《人物描写一组》一组中的《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说一说从课文中认识了谁?他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特点的?

出示课件5:

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1:我觉得祥子是一个体格健壮的人。

预设2:我觉得祥子比一般的人都要强壮。

追问:那么作者是如何表现出祥子这些特点的呢?

预设3:作者在第一自然段是从整体写的祥子的外貌,让我们感到他是魁梧的,高大的。第二自然段又进行了面部的细节描写,比如他脸上的疤。

小结:无论是对祥子整体的刻画还是细致地描写,我们都能从外貌描写获取一个人最重要的信息。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什么叫外貌描写。外貌描写即肖像描写,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肖像描写是指描绘一个人的相貌,主要是五官,也就是头部,比如说描写他的眼神。而外貌描写的范围要大一点,着重描写一个人的气质、穿着以及言谈举止。所以肖像描写不同于外貌描写。

出示课件6:

板书(通过肖像描写表现人物形象)

3、回顾《摔跤》

教师引导;回顾我们本单元学过的课文《摔跤》,说一说从课文中你都认识了谁?他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特点的?

出示课件7:

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1:小嘎子是非常机灵的,比如“三抓两挠”、“猴儿似的蹦来蹦去”,这些动作描写可以看出来他的机灵聪慧。

预设2:小胖墩儿是一个摔跤惯手,“推拉拽顶”、“别住”、“扳”等动词都能看出来他很擅长摔跤,摔跤的场面也很激烈。

小结:同学们在谈到这篇课文的时候,都不约而同的说到了动作描写,可见动作描写的作用是很大的。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在写作中为了表现人物特点,突出人物形象,可以抓住人物动作进行细致描写。

出示课件8:

板书(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形象)

出示课件9:

教师引导:《摔跤》还夹杂着对嘎子心理活动的描写,比如,“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心理描写也是刻画人物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什么叫做心理描写吧。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这些描写从另一个侧面丰富了人物性格。

板书(通过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形象)

4、回顾《刷子李》

教师引导:回顾我们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刷子李》,这篇课文中塑造的刷子李形象,相信大家都已经了解了,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这些句子,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课件10:

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1:这些句子都是通过曹小三的视角来写的,主要是写了曹小三的心理变化。

预设2:这些心理变化是曹小三由“半信半疑”到“失望”再到“敬佩”的一个过程,从侧面写出了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出示课件11:

小结:是的,同学们,以上句子是对刷子李的徒弟曹小三的描写,通过曹小三心理活动的变化从侧面表现人物刷子李的“奇”。在写作中为了表现人物特点,突出人物形象,可以描写周围人的反应,简洁写出人物的特点。

板书(通过描写周围人的反应表现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紧扣语文要素“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梳理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避免“踩雷”;知道从哪几个好入手的地方,提升写“人”作文的写作水平。)

三、初试身手

出示课件12:

1、同学们,通过以上分析和交流我们了解了很多描写人物的方法。请你从下面给出的内容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试着运用多种方法来说明它的特征。

课间十分钟,观察一位同学,试着用学过的方法写一写他。

你的家人有什么特点?想一想可以用哪些典型事例表现他们的特点。

(1)学生再次回顾“交流平台”,巩固运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方法从不同的方面来表现人物特点。

①小组成员轮流发言,用几句完整的话向大家进行介绍。

②不发言的同学要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评出小组内最有趣、最与众不同的发现。

(2)小组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预设1:我想写张晓明,他课下最活跃了。下课铃刚一响,他就像野马一样冲出教室,满走廊都能听到他的脚步声。

引导:你刚才运用动作描写,告诉我们张晓明冲出教室的速度很快,那他冲出教室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又是怎样的表情呢?

预设2:张晓明心里一定在想,我一定要第一个冲到乒乓球台旁边,占住这个位置。想到这,他的脸上乐开了花,甚至还能听到他兴奋的笑声。但是,只听老师大喊一句:“张晓明,你的作业还没交,跑哪儿去?!”张晓明听到后,失落地坐回了自己的座位上,不得不把作业完成,望着窗外同学玩耍的背影,张晓明简直痛苦死了。

小结:真棒!不仅增加了心理描写,故事情节还有了波折,让我们更愿意听了。那么接下来,你可以把你的语言进行整理,这就是一个很有趣的片段。同学们,如果我们在描写时,运用更多的描写手法,这样的人物会更加饱满,读者会更有兴趣。

(3)引导学生对小组同学介绍内容的描写方法进行分类。

(设计意图:回顾所学“交流平台”总结的写人的基本方法,小组合作交流,口语表述,提高写作效率。)

教学反思

如何写好人物,一直以来都是作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在写人的文章中,学生笔下的人物形象往往千篇一律,缺乏个性。

有效的作文指导一定要让学生觉得他写成功的可能性很高,而且这个过程可以给自己带来愉悦感。教师,需要给学生习作提供必须的准备技能,就是写作方法。

回到本单元,我们都知道,一提到写人的基本方法,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是法宝,但法宝怎么用,很多学生其实并不是很清晰。于是,本次“交流平台”我抓住学生的这个“痛点”,对症下药。在学生现有认知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学生在运用写人基本方法时存在的“通病”,拿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不仅让学生明晰,更重要的是容易上手实践练习,抓住细节描写为笔下人物“提”神。

只要我们指导学生按照章法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行(不停地练习写作),由“入格”(了解章法)到“定格”(掌握章法),再由“定格”到“变格”(变化创新章法)地创新练习,就一定会取得作文教学的显效、速效和实效。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8

继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之后,这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另一个活动探究单元,可以说,活动探究单元的编排是统编教材几大亮点之一。自身有着鲜明的特点:首先,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以课文为中心的单元组织方式;其次,它以活动任务为轴心,以阅读为基础,以探究为内核;再次,它整合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资料搜集、活动策划、实地考察等项目,形成一个读写互动,听说融合,由课内到课外的学习系统。可以用这简单的五句话来概括:阅读是基础,活动是特征,整合是方向,实践是精神,自主是本质。与语文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相比,它的活动相对单纯,主要是学科内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活动探究单元中的“活动”与“探究”是传统语文教学中课堂活动和探究式教学的延伸与发展。它们与“讲授”与“习得”是互为补充而非互相抵触的关系。在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中,单元整体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课文作为单元教学“例子”的功用也就尤为凸显。关于本单元的教学设计,我分成这样四个部分来完成:导入激趣——活动准备——演讲比赛——活动反馈。

【导入激趣】用时一课时

本单元的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学生参与的热情怎样,与这一课时的教学密切相关。在这一节课,我预设的教学目标为:

(1)让学生了解演讲对一个人的重要作用。

(2)初步感知演讲的魅力,激发学生走上讲台演讲的欲望。

(3)明确一次成功的演讲需要具备的条件,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整节课的教学环节可以这样设计:

首先:通过展示一些因演讲而一举成名,并且走向成功的名人故事,如林肯、罗斯福、周恩来等。并结合现实生活中,在公共场合下,有的人说话旁征博引,幽默风趣,魅力四射,能牢牢抓住听众的注意力;而有的人结结巴巴,紧张不已,甚至词不达意的情况,让学生感受出色的演讲对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的道理,消除他们在心中认为演讲只是名人们的事,与自己毫无关联的误解。

其次:通过播放一些著名的演讲视频,让学生直观的去感受演讲的魅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的点拨演讲的亮点之所在。避免学生只看热闹,而不看门道的现象。

再次:在前两个环节的基础上,老师可以进行点拨,一次成功而精彩的演讲,我们不能只看到它表面的光鲜,我们更要看到演讲者在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在平时所进行的探索。一次成功而精彩的演讲要具备三大要素——好的演讲稿、熟练的演讲技巧及过硬的心理素质。并顺势导入本单元的教学。

【活动准备】用时四—五课时

这一部分的教学是繁琐的,是重要的`,也是活动探究单元学习内容的核心所在,单元教学的任务一、任务二都是在这一部分中要完成的。在这一部分里面,我设定了两个教学目标:

(1)在阅读四篇演讲词的基础上,让学生把握演讲词的主要特点,并就某一个主题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演讲稿。

(2)通过模拟演讲,来熟练掌握演讲技巧,为第三部分的演讲比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对比阅读

让学生把这四篇演讲词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以求对演讲词的写作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教师可提示学生在这样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句式、人称、开头、结尾、语言的风格、感情的抒发方式、主题等。

既要引导学生理解演讲词的共性,如观点鲜明、态度明确、思路清晰、内容充实等,还要引导学生理解演讲词的不同点:有的侧重于感情激烈,有的语言幽墨,有的以情动人,有的以理服人。

在比较时,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以领会其内涵。比如,同样是演讲,为什么在《最后一次讲演》中,感情表现的尤为强烈?而《要有格物致知的精神》的条理却非常的清晰?通过这一追问,让学生理解,演讲要有针对性,做到“心中有听众”。要充分考虑听众的年龄、身份、文化程度、心理需求等。

(二)精准阅读

在教学《最后一次讲演》时,我把体会这篇演讲词“情感充沛、充满激情”的特点就作为了一项最主要的任务来完成。围绕这一项主要任务,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激情

情感不像内容和结构,可以通过条分缕析来解决,情感要靠读,用自己的声音向别人去传达,所以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会采取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激情。

2、找几处自己认为最富有激情的段落或语句,体会一下这些语言的特点。

学生找出的语句可能比较多,通过总结可以发现,富有激情的语言一般有这样几个特点。

(1)大多为短句;

(2)使用双重否定的感叹句式;

(3)设问、反问、反复和排比修辞的综合运用;

(4)对比手法的运用等。

3、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话题,恰当的运用这些手法,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并试着把它有感情的读出来。

在《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的教学当中,我就把理清作者的思路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我设计以下问题。

1、让学生阅读课文,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来列出本文的提纲。

2、为了说清楚自己的观点,说说本文举了哪些例子?除了举例之外,作者还采用了哪些方法?

由于八年级的学生还没有接触到议论文,所以老师不宜使用过多关于议论文的专业术语,所以只能用这种问题让学生了解举例和对比在充分论述观点时的作用。

3、品味亮点词语,让学生体会在学术演讲中,语言要注意准确、严密。

举例要具有典型性,比如:“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这句话中,“眼光”、“勇气”和“毅力”三个词语位置能调换吗?为什么?

4、在学习本文的基础上,写一段文字论述“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为本课的一个作业。

在进行《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和《庆祝奥林匹克运动25周年》的教学时,通过前面两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对演讲稿的某些特点已经有所了解。所以这两篇文章的教学主要采用一种印证式的阅读方法,即让学生再次体会演讲词的那些特点在这两篇短文中是如何的体现的。

(三)模拟演讲

抽出一个课时的时间,让学生任选四篇演讲词中的某一个片段,进行认真揣摩把握,最好达到能够背诵的程度,然后到讲台,进行模拟演讲,其余同学既作为观众,配合模拟现场,又要作为评判人员,对模拟演讲的学生在演讲技巧方面给予评价。提示学生在模拟演讲之前,要揣摩当时的情景,尽量让自己的演讲具有真实感。然后师生共同总结提炼在演讲时,有哪些技巧一定要把握。可以结合课本P94有关内容,让学生进一步把握各种演讲技巧的恰当使用。在这一环节的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多鼓励,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对各种演讲技巧的使用,要避免对学生进行程式化的硬塞,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果学生能够创造性的运用某种技巧,而且又非常恰当,老师一定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赞扬。

【演讲比赛】(用时两课时)

这一部分的教学是本单元教学的最终归宿,也是整个活动探究单元学习成果的最终呈现,凸显了以活动为核心这一主题。这部分也是完成本单元的教学任务三。在这一部分教学任务中,主要是指导学生组织并落实演讲比赛,帮助学生分好组,并相应做好演讲比赛的前期准备工作,比如制定好评分标准,选好演讲比赛的主持人,并撰写主持词,布置演讲比赛的赛场,用手抄报或海报的形式做好演讲比赛前的宣传工作等等。在演讲比赛进行的全过程中,教师也并非意味着要撒手不管,要全程参与整个活动,一方面是维持演讲持续,另一方面细心观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为以后开展类似的活动提前准备。

【活动反馈】

本单元的整体活动也就可以告一段落了,但在所有活动结束之后,我会让学生根据本次活动的开展,根据自己在参与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写一篇情景作文,以作为本单元的作业。还可以结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学习,为这次演讲比赛写一篇消息、特写或通讯等。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赶花会》这首歌,了解我国的民俗风情“花会”。

2、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通过指导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的演唱歌曲。

3、通过歌词和舞蹈动作的创编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

教学重点:

感受庙会的感受,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初步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唱准确歌曲中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部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问,请问大家每年什么时候将举办庙会活动,让大家描绘一下庙会的场景,介绍我国西南地区也有一种类似于庙会的活动,那就是花会,解释花会的.含义。

2、出示花的图片,问:大家喜欢这些花吗?那你都知道哪些花的名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花的歌曲《对鲜花》。

二、新课

1、听“赶花会”,提问乐器中运用了什么乐器

2、听录音范唱,思考:歌曲在演唱方式上有什么特点?(对唱:一问一答)

3、歌中描写了哪些花?每种花有什么特点?

4、两人为一组,相互一问一答读一读歌词。

5、学唱歌曲:

(1)跟录音范唱初步齐唱歌曲。

(2)跟琴指导学生的演唱:

(3)男女生对唱歌曲。

(4)换过来进行练习,并加打击乐器进行伴奏。

(5)两人为一组对唱,背一背歌词。

(6)跟音乐伴奏边做拍手游戏边进行对唱,两人一组。

5、创编活动。

(1)你能给这首歌曲加上好看的动作吗?

(2)请几组同学进行表演。

(3)书中只描写了四种花,可是我们知道的花有那么多种,让我们唱一唱更多美丽的花好吗?教师示范。

(4)小组进行歌词的创编活动。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0

(一)学习目标

1、经历介绍教室里的方向的过程,学生能够区分、辨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学生学会地图上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发展辨认方向的意识与空间观念。

3、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合作的'意识,学会合作。让学生在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二)学习内容

1、基础性学习包

(1)认识方向

(2)我喜欢的地方

(3)我学会了吗

2、开发性学习包

(1)初步认识了解山东地图,能描述出淄博和其他地市的位置关系。

(2)丰收园

3、拓展性学习包

初步认识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

(三)实施途径

1、学科单元内整合:本单元有一个信息窗。其中“我喜欢的地方”可作为引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地方,再介绍方向引入课题。第二课时学习课后我喜欢的地图,以山东地图为例进行讲解,学生初步认识地图作为扩充。

2、学科间整合:二年级上册“品德”课第二单元第3讲《秋游去》,说说游玩的位置。

3、学科与学校特色课程整合:“我是演说家”说一说自己去过的地方,要体现它们的位置。

4、体验式活动:从地图上指一指游玩的地方,并说出它在家乡的哪个位置。

5、课时安排:本单元学习共安排2课时。

(四)教学案例:

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平面图上寻找方向的简易做法:先利用“上下左右”判断平面图某地的位置,再根据八字方针换成对应的方位。如,图中容易观察A在B的上边,因为上→北,所以A在B的北边。由于学会对“上下左右”的判断了如指掌,教师引导将难问题简单化,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思想。最后以山东地图、中国地图、世界地图等作补充,不仅认识了不同地区开拓学生的知识面,也巩固了本节重点知识。

注: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初步认识地图,会在地图中寻找东、西、南、北,做到学以致用。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理解诗句意思,背诵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透过诗句领会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整理与修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课题,了解长征

1、导入课题

同学们,七十多年前,中国革命史上发生了一件气吞山河的大事,就是工农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2、了解长征

二、自读诗句,感知诗意

1、出示整首诗,指名读,把诗读正确。

2、读诗,不仅要读通,还要读懂。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想想每句诗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就做上记号。

3、理解诗意。我们一起来交流有下,你刚才在理解诗歌时,有不懂的地方吗?

4、读通了诗,又有了初步的理解,谁能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什么?

5、哪两句诗直接写出了这个意思?

三、学习诗歌,品悟诗情

1、学习句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①你从哪些词语中读懂了红军长征很难?

②你能读出长征的遥远与艰难吗?

③那你又从哪里读懂了红军战士不怕难呢?

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2、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这首诗后边的六句话,用“——”划出描写长征艰难的词语或句子,再用“﹏﹏”划出描写红军战士不怕难词语或句子,细细体会。

3、学生自由读、体会。

4、全班交流。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①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艰难?

“乌蒙磅礴”,你看到了怎样的山?(板画帮助学生理解。)

你能读出这种气势雄伟感觉吗?

②那你又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呢?

a、腾细浪逶迤的五岭在红军战士的眼里,只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板画)

b、走泥丸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滚动的泥丸。(板画)

c、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翻腾的细浪、滚动的泥丸,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③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一读。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a、云崖

b、大渡桥横铁索寒

①(出示:铁索桥静止画面)谁了解泸定桥?

②站在江边瞅一眼,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③那冰冷的铁索,那湍急的水流只要看一眼,就已经让我们不寒而栗,更何况对面还有凶狠的敌人,用机枪疯狂地扫射着!那红军又是怎样对待的?想看看那激烈的战斗场面吗?

④看视频,谈感受。

⑤读出感受?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2

一、激趣导入

1.背丛书101页《数字成语排排坐》。

2.出示谜语,猜谜底。

二、检查预习,巧妙识字。

1.词语大比拼

瞧,我们班的小朋友可真厉害,这么难的谜语都没有打败你们,那我可就要出难题了。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词语大比拼。出示词语。

自由认读词语,接着我们来大比拼。

第一场:男女比拼(男生前三行,女生后三行),男女互换。师:男生不愧是男子汉,声音洪亮整齐。女生可要加油了!女生的声音甜美可爱,继续努力。

第二场:竖行比拼。

第三场:小组比拼。

2.搭建智慧屋

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当小小建筑师(想)那就让我们一起动手来搭一搭我们的智慧屋吧!

火车火车就要开,谁来开?

(1)逐一出示词语:数数、京城、诉说、那些、安全、现在、景色、平静、回家、清楚、可爱、高兴。

(2)词语读正确了,房屋盖一层。

师评价:你总是这么棒,不愧是我们班的`小智慧星。

比起以前你已经有很大进步了,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可以更棒的!

(3)齐读词语。

3.燕子走迷宫

在智慧屋里有只小燕子走丢了,你们愿意帮助它找到它的家吗?(愿意)那我们一起齐读来帮它吧!

课件出示迷宫图片、词语。

词语:报告、彩旗、飘落、回答、清点、这些、自己、学会、仔细。

4.做游戏

过渡:同学们表现的这么棒!老师决定奖励大家一个萝卜蹲的游戏。(生拿出提前做好的词语卡片)现在,选6个小朋友带上自己的词语卡片上台来玩游戏。

游戏规则:先自我介绍,并记住其他的词语宝宝。谁说错或者没

跟上节奏就淘汰,淘汰后自己拼读卡片上的词语带领大家读两遍。设计意图:让孩子在玩耍中快乐的识字。

5青蛙跳水

你们玩得这么高兴,小青蛙可待不住了。快让我们看看小青蛙想和我们玩什么游戏(出示青蛙跳水图)哦!原来是青蛙跳水呀!但是小青蛙有点胆小,要我们帮助它们,谁愿意?

词语:广播、风景、美丽、兴奋、彩虹、带头、能干、深深、问题。指名读。

三、链接生活,快乐识字。

这么多的难关你们都闯过来了。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吧!现在老师给大家看一些图片,请小朋友们猜出与它相对应的词语。词语:天安门、长城、升旗仪式、五星红旗、搭积木、广场、数学、落叶、老鹰、燕子、茄子、冬瓜、彩旗、蓝天、运动会、再见。(一一出示图片)

设计意图:这些词语是孩子们生活经常见到的,把生活里的东西带进课堂,让孩子知道生活里处处有学习、能学习。

四、总结

这节奇妙的词语之旅到此结束!希望同学们能有更高的兴趣投入到语文当中,你会看到一个神奇又美妙的世界!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3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古诗两首》《西门豹》《女娲补天》,略读课文《夸父追日》,选读课文《除三害》和一个语文园地。本单元主题内容浅显易懂,可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增加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学生分析]

对于这些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学生以前有所了解,但对于其中的一些自然现象和常识性知识理解上有些偏颇。教师在教学时,要酌情给学生提示一点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的知识,特别是对神话传说,要让学生明白,它们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过去人类不能科学解释世界和自然现象,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教学设想]

1、师生共同搜集相关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开展故事会,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2、与文本充分对话,通过朗读、讨论和复述课文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学习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5个字;

2、通过复述和表演把握课文内容,积累生动的语句;

3、收集相关资料;

4、写单元读后感等。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学习本组课文之前,教师可布置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搜集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一方面激发学生读文学文的积极性,同时也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

和“习作”训练奠定基础。

二、基本策略

1、引导学生朗读默读课文,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组内研讨,组际交流等方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在情感上受到熏陶。

2、通过复述、排演课本剧、故事会等语文活动,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及口语表达能力。

三、各有侧重

(一)《古诗两首》

1、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后面提供的注释,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教师不要串讲诗句。

2、可以通过自己的阅读收集民间故事,也可以让长辈们给自己讲一些民间故事或传说,开展故事会。

(二)《西门豹》

1、学生自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重点抓住人物对话理解课文内容。

2、小组合作,提出共性问题,共同研讨。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几个能整合课文内容,思考价值比较大的问题共同讨论、探究。比如,你觉得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熟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为课文中没有描写语言的其他人物(官绅等)加上语言,再进行表演。表演时还要注意加上恰当的表情,适当准备一些道具。

4、排练课本剧,评选最佳演员。

(三)《女娲补天》

1、重点抓住学习伙伴的“女娲真了不起”展开,让学生找出具体词句体会女娲补天的艰难。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故事,记住故事的情节和重点词句,把课文内容变成自己的话。

3、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

(四)《夸父逐日》

1、自学感悟。学生通过自己的默读、朗读、思考或与同学讨论交流来读懂课文,体会夸父追日精神的可贵。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神话的想象和神奇,体会夸父追日精神的可贵。

3、小练笔。

四、交流展示

1、把课内和课外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围绕搜集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开展“故事会”活动。

2、以小组为单位评选“故事大王”,为学生授予荣誉称号。

第五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认识1-5(教材P12-13页“想想做做”第4-7题。)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1~5各数的含义,会认、读、写1~5各数,会用这些数表示数量在5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用数进行交流的愿望。

3、结合教学进行爱学校、爱老师和有学习的教育,初步学生认真写数的习惯。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写1-5各个数字。

教学难点

把1-5各数写端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数?

2、范写1-5各数,同时介绍书写时的注意点,提出学生在书写过程中的不足。

3、检查回家练写情况,指名在实物投影上展示,让学生评议。

二、进行练习

1、练习写1-5各数,写在田字格中,每个写一行。

2、完成第4题。

同桌开展活动,先按顺序排一排1-5这五张数字卡片,再按从小到天和从大到小的顺序读一读。

3、完成第5题。

①多媒体出示第5题,让学生说说图意。

②先说说要数些什么,再依次数出每种要数的物体的个数。

③让学生数一数,再进行交流,说出有几棵树、几只苹果、几只小兔、几中小猴、几只小鸟。

④在书上填写相关的数字。

⑤反馈,媒体演示。

4、完成第6题。

①教师读明题意。

②师问:这个花瓶上应该有几朵花呀?可是这里只有几朵?还缺几朵?缺几朵就应该画上,应该再画上几朵?

③让学生独立画,不要求画的很像,只要数目对就可以了。

5、第7题:写1-5各个数字。

说说最后一行空的可以怎样利用。

四、总结全课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

单元整体教学。熊小玉老师也很生动的给我上了一节有趣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讲座,真的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单元整体教学就是在教材单元主题的引导下,通过整合教材板块,活动内容,练习内容和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进行的单元整体考虑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且其目的是尤为的关键,在于优化教学设计,实施结构化教学,提高学与教的质效。是个非常值得我们英语教师学习的优质的教学方法。从学生学习语言整体性、应用性的角度出发,摒弃了以往片面注重词句的教学,将英语教学更加推向应用性与生活化,注重语言学习的情感体验与整体认知。

基于上述的认识,我们在英语的教学设计中提倡从单元主题的整体角度来设计教学,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单课的独立,而是在基于单元整体的基础上来设计单课的目标、内容、方法与过程。其中明确单元整体主题与单课个体话题之间的关系,梳理明确教学内容之间关系,确定整体设计的第一步,我学习到了三点体会:

一、做到专研教材,挖掘出单元主题与单课话题之间的深层次关系

教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与标准。在单元整体设计时,要做到主题与话题之间的浑然一体,必然对教材进行充分的研读,不仅要按照教材表面设定的主从关系,更要挖掘教材内部单元与单课之间隐含的内在联系,从而为更好地设计主题与话题提供更多的素材。我们要认识到教学的内容要基于教材的文本,但并不局限于教材呈现的文本,更多的内容是隐藏在教材文本之下,具有内在的隐性联系。我们需要深层次地研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文本相关的教学内容并选择出主要相连的材料。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梳理单元主题与单课话题间的联系,做到深层次的关系。

二、做到文本再构,梳理单元主题与单课话题联系

我们要明确设计思路合单元主题的教学内容,基于课程标准对我们的要求,通过文本再构,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单元教学内容。因为教学内容在教材中呈现的可能比较散,而教师挖掘出来的内容显得更为零乱。如果直接让学生去学习是达不到我们预期的学习效果的。且我们对于语言的学习强调系统性、整体性与情境性。因此教师要通过文本再构,在单元整体与单课教学的体系内合理安排好学习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将分散的知识点按照语境、话题、层次等逻辑顺序重整排列,就犹如一盘散开的明亮璀璨的珍珠一样,把它们用一根结实又好看的链子串起来,一定更有价值。文本再构也是如此,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易到难、从学到用、从旧到新、螺旋式上升,既学习新内容又联系旧知识,既学习教材文本又整合文化内涵与生活实际。

三、构建学习英语语境,把学生引领到一种英语学习的语境中

在进行构建学习英语语境的设计时,可以借鉴组织结构学的相关知识。在设计时,用话题人物或是故事串联成并列式的设计;用主题——话题的结构串联成总分式的设计;用认识过程或是事物发展过程的先后顺序串联成递进式的设计等。这些方式都能够有效地将教材内容中散落的珍珠以主题——话题为线串联成美丽的学习链,丰富课堂学习的内涵与深度,打造多元内涵、多线性层次的课堂教学盛宴。把学生引领到一种英语学习的语境中,更好更快的是学生融入到你的课堂教学中。

因此,当我们在写自己的教案时,要切实地走进教材,研究教材,用好教材,用心去体会和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丰富学习内容,进行提炼。教材是教学活动的载体和基本立足点,只有用好教材,设计好教学,实践好课堂才能达成教材与教学的和谐统一,体现两者之间的完善结合。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很新颖也很本质,我们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整合材料,把小学英语教学做的越来越好。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3

继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之后,这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另一个活动探究单元,可以说,活动探究单元的编排是统编教材几大亮点之一。自身有着鲜明的特点:首先,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以课文为中心的单元组织方式;其次,它以活动任务为轴心,以阅读为基础,以探究为内核;再次,它整合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资料搜集、活动策划、实地考察等项目,形成一个读写互动,听说融合,由课内到课外的学习系统。可以用这简单的五句话来概括:阅读是基础,活动是特征,整合是方向,实践是精神,自主是本质。与语文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相比,它的活动相对单纯,主要是学科内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活动探究单元中的“活动”与“探究”是传统语文教学中课堂活动和探究式教学的延伸与发展。它们与“讲授”与“习得”是互为补充而非互相抵触的关系。在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中,单元整体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课文作为单元教学“例子”的功用也就尤为凸显。关于本单元的教学设计,我分成这样四个部分来完成:导入激趣——活动准备——演讲比赛——活动反馈。

【导入激趣】用时一课时

本单元的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学生参与的热情怎样,与这一课时的教学密切相关。在这一节课,我预设的教学目标为:

(1)让学生了解演讲对一个人的重要作用。

(2)初步感知演讲的魅力,激发学生走上讲台演讲的欲望。

(3)明确一次成功的演讲需要具备的条件,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整节课的教学环节可以这样设计:

首先:通过展示一些因演讲而一举成名,并且走向成功的名人故事,如林肯、罗斯福、周恩来等。并结合现实生活中,在公共场合下,有的人说话旁征博引,幽默风趣,魅力四射,能牢牢抓住听众的注意力;而有的人结结巴巴,紧张不已,甚至词不达意的情况,让学生感受出色的演讲对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的道理,消除他们在心中认为演讲只是名人们的事,与自己毫无关联的误解。

其次:通过播放一些著名的演讲视频,让学生直观的去感受演讲的魅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的点拨演讲的亮点之所在。避免学生只看热闹,而不看门道的现象。

再次:在前两个环节的基础上,老师可以进行点拨,一次成功而精彩的演讲,我们不能只看到它表面的光鲜,我们更要看到演讲者在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在平时所进行的探索。一次成功而精彩的演讲要具备三大要素——好的演讲稿、熟练的演讲技巧及过硬的心理素质。并顺势导入本单元的教学。

【活动准备】用时四—五课时

这一部分的教学是繁琐的,是重要的,也是活动探究单元学习内容的核心所在,单元教学的任务一、任务二都是在这一部分中要完成的。在这一部分里面,我设定了两个教学目标:

(1)在阅读四篇演讲词的基础上,让学生把握演讲词的主要特点,并就某一个主题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演讲稿。

(2)通过模拟演讲,来熟练掌握演讲技巧,为第三部分的演讲比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对比阅读

让学生把这四篇演讲词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以求对演讲词的写作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教师可提示学生在这样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句式、人称、开头、结尾、语言的风格、感情的抒发方式、主题等。

既要引导学生理解演讲词的共性,如观点鲜明、态度明确、思路清晰、内容充实等,还要引导学生理解演讲词的不同点:有的侧重于感情激烈,有的语言幽墨,有的以情动人,有的以理服人。

在比较时,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以领会其内涵。比如,同样是演讲,为什么在《最后一次讲演》中,感情表现的尤为强烈?而《要有格物致知的精神》的条理却非常的清晰?通过这一追问,让学生理解,演讲要有针对性,做到“心中有听众”。要充分考虑听众的年龄、身份、文化程度、心理需求等。

(二)精准阅读

在教学《最后一次讲演》时,我把体会这篇演讲词“情感充沛、充满激情”的特点就作为了一项最主要的任务来完成。围绕这一项主要任务,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激情

情感不像内容和结构,可以通过条分缕析来解决,情感要靠读,用自己的声音向别人去传达,所以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会采取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激情。

2、找几处自己认为最富有激情的段落或语句,体会一下这些语言的特点。

学生找出的语句可能比较多,通过总结可以发现,富有激情的语言一般有这样几个特点。

(1)大多为短句;

(2)使用双重否定的感叹句式;

(3)设问、反问、反复和排比修辞的综合运用;

(4)对比手法的运用等。

3、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话题,恰当的运用这些手法,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并试着把它有感情的读出来。

在《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的教学当中,我就把理清作者的思路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我设计以下问题。

1、让学生阅读课文,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来列出本文的提纲。

2、为了说清楚自己的观点,说说本文举了哪些例子?除了举例之外,作者还采用了哪些方法?

由于八年级的学生还没有接触到议论文,所以老师不宜使用过多关于议论文的专业术语,所以只能用这种问题让学生了解举例和对比在充分论述观点时的作用。

3、品味亮点词语,让学生体会在学术演讲中,语言要注意准确、严密。

举例要具有典型性,比如:“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这句话中,“眼光”、“勇气”和“毅力”三个词语位置能调换吗?为什么?

4、在学习本文的基础上,写一段文字论述“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为本课的一个作业。

在进行《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和《庆祝奥林匹克运动25周年》的教学时,通过前面两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对演讲稿的某些特点已经有所了解。所以这两篇文章的教学主要采用一种印证式的阅读方法,即让学生再次体会演讲词的那些特点在这两篇短文中是如何的体现的。

(三)模拟演讲

抽出一个课时的时间,让学生任选四篇演讲词中的某一个片段,进行认真揣摩把握,最好达到能够背诵的程度,然后到讲台,进行模拟演讲,其余同学既作为观众,配合模拟现场,又要作为评判人员,对模拟演讲的学生在演讲技巧方面给予评价。提示学生在模拟演讲之前,要揣摩当时的情景,尽量让自己的演讲具有真实感。然后师生共同总结提炼在演讲时,有哪些技巧一定要把握。可以结合课本P94有关内容,让学生进一步把握各种演讲技巧的恰当使用。在这一环节的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多鼓励,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对各种演讲技巧的使用,要避免对学生进行程式化的硬塞,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果学生能够创造性的运用某种技巧,而且又非常恰当,老师一定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赞扬。

【演讲比赛】(用时两课时)

这一部分的教学是本单元教学的最终归宿,也是整个活动探究单元学习成果的最终呈现,凸显了以活动为核心这一主题。这部分也是完成本单元的教学任务三。在这一部分教学任务中,主要是指导学生组织并落实演讲比赛,帮助学生分好组,并相应做好演讲比赛的前期准备工作,比如制定好评分标准,选好演讲比赛的主持人,并撰写主持词,布置演讲比赛的赛场,用手抄报或海报的形式做好演讲比赛前的宣传工作等等。在演讲比赛进行的全过程中,教师也并非意味着要撒手不管,要全程参与整个活动,一方面是维持演讲持续,另一方面细心观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为以后开展类似的活动提前准备。

【活动反馈】

本单元的整体活动也就可以告一段落了,但在所有活动结束之后,我会让学生根据本次活动的开展,根据自己在参与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写一篇情景作文,以作为本单元的作业。还可以结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学习,为这次演讲比赛写一篇消息、特写或通讯等。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4

一、激趣导入

1.背丛书101页《数字成语排排坐》。

2.出示谜语,猜谜底。

二、检查预习,巧妙识字。

1.词语大比拼

瞧,我们班的小朋友可真厉害,这么难的谜语都没有打败你们,那我可就要出难题了。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词语大比拼。出示词语。

自由认读词语,接着我们来大比拼。

第一场:男女比拼(男生前三行,女生后三行),男女互换。师:男生不愧是男子汉,声音洪亮整齐。女生可要加油了!女生的声音甜美可爱,继续努力。

第二场:竖行比拼。

第三场:小组比拼。

2.搭建智慧屋

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当小小建筑师(想)那就让我们一起动手来搭一搭我们的智慧屋吧!

火车火车就要开,谁来开?

(1)逐一出示词语:数数、京城、诉说、那些、安全、现在、景色、平静、回家、清楚、可爱、高兴。

(2)词语读正确了,房屋盖一层。

师评价:你总是这么棒,不愧是我们班的小智慧星。

比起以前你已经有很大进步了,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可以更棒的!

(3)齐读词语。

3.燕子走迷宫

在智慧屋里有只小燕子走丢了,你们愿意帮助它找到它的家吗?(愿意)那我们一起齐读来帮它吧!

课件出示迷宫图片、词语。

词语:报告、彩旗、飘落、回答、清点、这些、自己、学会、仔细。

4.做游戏

过渡:同学们表现的这么棒!老师决定奖励大家一个萝卜蹲的游戏。(生拿出提前做好的词语卡片)现在,选6个小朋友带上自己的词语卡片上台来玩游戏。

游戏规则:先自我介绍,并记住其他的词语宝宝。谁说错或者没

跟上节奏就淘汰,淘汰后自己拼读卡片上的词语带领大家读两遍。设计意图:让孩子在玩耍中快乐的识字。

5青蛙跳水

你们玩得这么高兴,小青蛙可待不住了。快让我们看看小青蛙想和我们玩什么游戏(出示青蛙跳水图)哦!原来是青蛙跳水呀!但是小青蛙有点胆小,要我们帮助它们,谁愿意?

词语:广播、风景、美丽、兴奋、彩虹、带头、能干、深深、问题。指名读。

三、链接生活,快乐识字。

这么多的难关你们都闯过来了。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吧!现在老师给大家看一些图片,请小朋友们猜出与它相对应的词语。词语:天安门、长城、升旗仪式、五星红旗、搭积木、广场、数学、落叶、老鹰、燕子、茄子、冬瓜、彩旗、蓝天、运动会、再见。(一一出示图片)

设计意图:这些词语是孩子们生活经常见到的,把生活里的东西带进课堂,让孩子知道生活里处处有学习、能学习。

四、总结

这节奇妙的词语之旅到此结束!希望同学们能有更高的兴趣投入到语文当中,你会看到一个神奇又美妙的世界!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古诗两首》《西门豹》《女娲补天》,略读课文《夸父追日》,选读课文《除三害》和一个语文园地。本单元主题内容浅显易懂,可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增加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学生分析]

对于这些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学生以前有所了解,但对于其中的一些自然现象和常识性知识理解上有些偏颇。教师在教学时,要酌情给学生提示一点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的知识,特别是对神话传说,要让学生明白,它们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过去人类不能科学解释世界和自然现象,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教学设想]

1、师生共同搜集相关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开展故事会,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2、与文本充分对话,通过朗读、讨论和复述课文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学习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5个字;

2、通过复述和表演把握课文内容,积累生动的语句;

3、收集相关资料;

4、写单元读后感等。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学习本组课文之前,教师可布置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搜集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一方面激发学生读文学文的积极性,同时也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

和“习作”训练奠定基础。

二、基本策略

1、引导学生朗读默读课文,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组内研讨,组际交流等方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在情感上受到熏陶。

2、通过复述、排演课本剧、故事会等语文活动,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及口语表达能力。

三、各有侧重

(一)《古诗两首》

1、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后面提供的注释,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教师不要串讲诗句。

2、可以通过自己的阅读收集民间故事,也可以让长辈们给自己讲一些民间故事或传说,开展故事会。

(二)《西门豹》

1、学生自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重点抓住人物对话理解课文内容。

2、小组合作,提出共性问题,共同研讨。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几个能整合课文内容,思考价值比较大的问题共同讨论、探究。比如,你觉得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熟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为课文中没有描写语言的其他人物(官绅等)加上语言,再进行表演。表演时还要注意加上恰当的表情,适当准备一些道具。

4、排练课本剧,评选最佳演员。

(三)《女娲补天》

1、重点抓住学习伙伴的“女娲真了不起”展开,让学生找出具体词句体会女娲补天的艰难。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故事,记住故事的情节和重点词句,把课文内容变成自己的话。

3、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

(四)《夸父逐日》

1、自学感悟。学生通过自己的默读、朗读、思考或与同学讨论交流来读懂课文,体会夸父追日精神的可贵。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神话的想象和神奇,体会夸父追日精神的可贵。

3、小练笔。

四、交流展示

1、把课内和课外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围绕搜集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开展“故事会”活动。

2、以小组为单位评选“故事大王”,为学生授予荣誉称号。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6

内容简介

本单元有一首古诗《静夜思》,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小小的船》是一篇韵文,课文语言优美,易于激发儿童朗读的兴趣,驱遣他们的想象。《阳光》这课给我们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与美丽──禾苗更绿了,小树更高了,有形有色一幅色彩斑斓的图景,让孩子明白这一切都是阳光的功劳。《影子》与《比尾巴》是两首小儿歌,读起来亲切上口,活泼俏皮,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

总体构想

整个单元的教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

模块一识字

模块二理解内容

模块三写字

模块四口语交际与习作

第二部分:读整本书教学──《挤不破的房子》

第三部分:语文实践活动──猜猜我画的器官

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

学习目标

认识54个生字,会写18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感受诗歌和课文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使学生生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阳光的美好与高贵

模块一识字

1.通读课文,让孩子在文中圈出本课的生字宝宝。读完两遍后,并让学生给生字注上拼音。这样又强化了学生对生字的一遍认识。

2.同桌互相学习生字,让同桌讨论认为简单、会认的生字,并用符号标记下来。还要找出你们认为难记的生字,并一起想办法记住他。

3.检查识字情况:让同桌的代表说出你们都会认的生字,并说出你们认为难记的生字,说出你们识记的方法。如用加一加的方法:吧:口+巴用减一减的方法:影──景。或用换一换:很──跟。通过让学生总结识字方法,这样锻炼了学生自己认字的能力。

4.能过游戏检查对生字的认字:做了拼音卡片和生字卡片。以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去找对生字。这样有趣地激励了孩子认字的能力。

【设计说明:本单元的字稍有一些难度,在识字时多对学生灌输识字方式,多对识字方式进行训练,相信学生会在识字上有提高。】

模块二理解内容

1.预习的指导:学新课之前,先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并圈出本课的生字。

2.初读课文:让学生标出本课的自然断,同桌以一人读一段的形式去读,这样锻炼了同桌的合作学习。

3.精读课文:学生熟读后,创设意境,让学生体会作者的语境,如《静夜思》,这首诗写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引导学生说说想念时,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让学生试着去读一读。

4.句子的分析:在课文中,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句式,并读出来,个别指导,进行比较读。如:陈述句怎么样,问句该怎样读。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

【设计说明:初步感知课文,让学生通过课文,初步感受祖国的美好河山,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

模块三写字

书写生字时,让学生做到三个一,学生坐十分钟还可以,不一会就趴下了,只能及时给孩子纠正。可以用奖励的方式,如写字之星了,评选前三名,这样可以让孩子做到正确的写字姿势。

教写生字,把生字写在黑板上,每个生字易写错的笔画用彩笔勾画出来。这样加深孩子的印象。那些易错的生字,也可以编成小故事让孩子去记。如车:是这样记的:横(车头)撇折(车尾)横(轮胎)竖(开起来了)这样比较有意思的就记住这个生的笔顺。

【设计说明:写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教学重点,学习汉字并写好汉字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必备的素质和基本能力的体现。本单元继续对学生进行各个笔画的教学,让学生对书写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及时纠正书写习惯。】

模块四口语交际与习作

本单元练习孩子的说话能力,开始让学生学写句子,为了让学生慢慢接触句子,我就开始让学生写一些简单的句子,可以利用上课前的十分钟,写一句,我说的话。如:弯弯的月儿像小船,让学生用拼音写出来。也可以,自己写一句想说的话。

“这样做不好”是人们对不良行为进行劝说的通常说法。文中第一幅图是几个小男孩在草地山踢足球,一位大姐姐在旁边劝他们不要在草地山踢足球。第二幅图上一位阿姨在洗萝卜,水龙头开着,盆里的水哗哗的往外流,一位朋友看见了,劝说阿姨要节约用水。

教学的重点是学生通过讨论弄明白“在草地上踢球”和“浪费自来水”这两种做法为什么不对,该怎样劝说。

【设计说明:借助本单元的表达内容,我让学生话说说他们的父母在家里是怎样打扫卫生的,多数孩子说的挺具体。学习劝说别人不要做有损公共利益的事情,说话时要有礼貌,并能够勇于表明自己的态度。】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理解诗句意思,背诵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透过诗句领会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整理与修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课题,了解长征

1.导入课题

同学们,七十多年前,中国革命史上发生了一件气吞山河的大事,就是工农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2.了解长征

二、自读诗句,感知诗意

1.出示整首诗,指名读,把诗读正确。

2、读诗,不仅要读通,还要读懂。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想想每句诗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就做上记号。

3、理解诗意。我们一起来交流有下,你刚才在理解诗歌时,有不懂的地方吗?

4、读通了诗,又有了初步的理解,谁能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什么?

5、哪两句诗直接写出了这个意思?

三、学习诗歌,品悟诗情

1、学习句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①你从哪些词语中读懂了红军长征很难?

②你能读出长征的`遥远与艰难吗?

③那你又从哪里读懂了红军战士不怕难呢?

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2、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这首诗后边的六句话,用“——”划出描写长征艰难的词语或句子,再用“﹏﹏”划出描写红军战士不怕难词语或句子,细细体会。

3、学生自由读、体会。

4、全班交流。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①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艰难?

“乌蒙磅礴”,你看到了怎样的山?(板画帮助学生理解。)

你能读出这种气势雄伟感觉吗?

②那你又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呢?

a、腾细浪逶迤的五岭在红军战士的眼里,只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板画)

b、走泥丸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滚动的泥丸。(板画)

c、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翻腾的细浪、滚动的泥丸,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③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一读。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a、云崖

b、大渡桥横铁索寒

①(出示:铁索桥静止画面)谁了解泸定桥?

②站在江边瞅一眼,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③那冰冷的铁索,那湍急的水流只要看一眼,就已经让我们不寒而栗,更何况对面还有凶狠的敌人,用机枪疯狂地扫射着!那红军又是怎样对待的?想看看那激烈的战斗场面吗?

④看视频,谈感受。

⑤读出感受?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8

一、教学(学习)目标

1.学习介绍科学发现过程和成果、展现科学研究艰辛与乐趣的知识性读物,感受不同领域学者们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2.掌握知识性读物如复杂的说明文、科普读物、社会科学类通俗读物等的阅读方法,学会在阅读时把握关键概念和术语,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3.分析作者阐释说明、逻辑推理的方法,体会文章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还要运用所学知识,探究实际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从而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

4.学习多角度观察社会生活,掌握当代社会常用的实用文本,善于学习并运用新的表达方式。学习运用简明生动的语言,介绍比较复杂的事物,说明比较复杂的事理。

本单元是一个戏剧单元,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人文主题是“探索与创新”。

本单元所选的四篇文章介绍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领域中的探索和发现,属于知识性读物。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在“实用性阅读和交流”这一任务群中对“知识性读物”提出的要求:“自主选择一部介绍最新科技成果的科普作品或流行的社会科学通俗作品阅读研习。”

教材单元导语:“主要学习知识性读物的阅读方法,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阅读时要把握关键概念和术语,理清文章思路;分析作者阐释说明、逻辑推理的方法,体会文章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还要运用所学知识,探究实际问题,形成自己的间接”

教材中明确给出的四个“单元学习任务”。

二、教学(学习)重点

1.通过多篇精读,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艰辛经历。

2.能发现、探究学习生活中的现象,用简明、准确的语言清晰地说明事理,完成一篇研究性说明文。

3.能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见解,用自己熟知的生活语言、知识、事件阐释见解,初步建构用以输出创造性思维的语言形式。

同教学(学习)目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本单元的语文素养为:

1.学习知识性读物的阅读方法,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

2.把握关键概念和术语,理解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3.分析作者阐释说明、逻辑推理的方法,体会文章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

4.还要运用所学知识,探究实际问题,形成自己的间接,学写事理说明文。

本单元的写作任务为“如何清晰地说明事理”

三、教学(学习)难点

1.领悟语文知识与科技知识的有机衔接机制,进而形成语文素养。

2.落实本单元“人文主题”的目标与任务;把人文主题贯穿于整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

同教学(学习)目标。但要着重考虑高一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情况和四篇文章的相同及相异的特点。

四、教法与学法

1.任务单导读法。

2.自主阅读、创作法。

3.小组合作探究法。

4.比较阅读法。

具体建议:

1.本单元所选的四篇文章介绍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中的探索和发现,或是介绍性较强的科普文章,或是浅显的学术论文属于知识性读物,属于必修课程“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包括实用性文本的独立阅读与理解,日常社会生活需要的口头与书面的表达交流。丰富自己人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提高阅读与表达交流的水平,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2.《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和《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或叙述科学研究的艰辛过程,展现创新意识在科学发现过程中的推动作用,或叙述自己的教育历程以及走上科研道路的经过,都表现了科学家探求真知的执着精神和奉献精神。学习这两篇文章,要了解其中的科学事实与科学道理,透过平实而严谨的文字感受作者的科学精神,激发为人类幸福探索自然、探求新知的使命感。

3.《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一篇关于中国建筑的论文,有比较浓厚的学术色彩。文章条分缕析地介绍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以及表现出这些特征的原因,展示了中国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的独特地位和重大价值,语言平实,表达准确,逻辑清晰。学习时,注意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内容,深化对中国建筑的认识,从而自觉地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4.《说“木叶”》是一篇关于中国古典诗歌的论文。文章分析细密,举证丰富,充满了浓厚的诗意,是一篇优美的文学论文。学习时,理清文章结构,把握作者的观点,感受作者独特的学术风格。另外,本文有较明显的个人色彩,对此文的结论学术界也有一定的异议。

5.学习知识性读物,要了解其内容,还要学以致用,利用阅读所得探究一些具体问题。如探索生物世界的奇异现象,追寻天宇中的神奇星光,调查民间文化的各种形态等。另外,“如何清晰地说明事理”也是本单元重要的学习任务,在日常生活中要对事物事理有深刻的认识、深入的研究,才能对其加以准确清晰的说明。

《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学习要求”的有关要求和“实施建议”中“教学建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关于“教学”部分的相关阐述。

五、教学(学习)课时数

共9课时

落实立足文本,以“学习任务群”学习的学习方式,紧扣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正确的价值观,遵循阅读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开展系列教学(学习)活动。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环节(一):课前任务设计,1课时

第1课时

一、了解和阅读相关资料

1.教材中的单元导语和单元学习任务

2.请查找什么叫概念、术语,并了解其在学术性文章中的作用。

二、结合相关资料,阅读本单元四篇文章,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

任务单一(作者信息任务单):

任务单二(思辨性阅读任务单):

让学生了解世界最新的科技成果,引导、诱发学生可能对科学产生的兴趣和关注。了解本单元四位作者及其研究成就,为本单元学习做好知识、认知、心理和思考的准备。

环节(二):读书交流分享会(分小组完成)(2课时)

第1课时

初读文章,厘清思路与结构。

1.梳理四篇文章的篇章结构(行文思路思维导图)。

2.小组间展示评比。

1.阅读文章,调动积累,把握知识性读物的特点。

2.概括内容,理出知识性读物的行文思路。

第2课时

精读文章,探究特色。

1.探究知识性说明文章的写作特色,完成下表:

2.结合任一文章的写作特色,总结成100字的评论,小组间交流分享。

环节(三):研读与揣摩(2课时)

第4-5课时

研读文章,揣摩概念与逻辑。

任务:阅读《中国建筑的特征》和《说“木叶”》两文,理出文中涉及的概念,并思考概念间的关系。

小组活动一:理解概念的含义

找出四篇文章的核心概念,并以举例的方式讲解概念的含义。

小组活动二:概念间的逻辑关系

小组讨论,任选一篇用思维导图揭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说说文章是怎样围绕这些概念进行阐说的。

小组活动三:深化学习

1.“木叶”意象在古典诗歌中广泛应用关键在于一个“木”字,“木”字有哪些艺术特征呢?(请同学们关注第4段、第5段段末句子,结合4、6段相关信息概括)

2.阅读《说“木叶”》分析“树叶”与“木叶”、“落叶”与“落木”的区别有哪些?完成表格。

小组活动二:概念间的逻辑关系

小组讨论,任选一篇用思维导图揭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说说文章是怎样围绕这些概念进行阐说的。

小组活动三:深化学习

1.“木叶”意象在古典诗歌中广泛应用关键在于一个“木”字,“木”字有哪些艺术特征呢?(请同学们关注第4段、第5段段末句子,结合4、6段相关信息概括)

2.阅读《说“木叶”》分析“树叶”与“木叶”、“落叶”与“落木”的区别有哪些?完成表格。

1.研读文本,理解“文法”“词汇”“木叶”“落木”“暗示性”“颜色性”等概念的内涵。

2.借助思维导图,分析作者阐释说明、逻辑推理的方法。

环节(四):分析与总结,探究语言与思维(1课时)

第6课时

活动一:感受文本语言

1.阅读下面的文字,说说知识性读物的语言特点。

在第一阶段,我搜集了20xx个药方,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640个,从其中的200个药方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测试抗疟效果,然而进展甚微。

研究的转折点出现在青蒿上,其提取物显示有一定的抗疟效果,然而,实验结果很难重复,而且似乎与文献记录相悖。

2.以《中国建筑的特征》第一段为例,分析知识性读物的语言特点。请从文中再举一例。

活动二:比较阅读感受文本特点

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中国建筑的特征》既是学术性作品,又是极平易的科普作品,作为科普文,这两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特点?请结合文本分析。

2.同为偏重人文学科的学术性作品,《中国建筑的特征》《说“木叶”》这两篇文章在语言表达上有各自的特点。请阅读两篇文章,加以比较。

活动三:概括与交流:这些学者的思维有何特点?

1.从屠呦呦的文字表述中,去判断在青蒿素“发现、提纯、推广、发展”的过程中,哪一步最为关键。

2.研读“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一部分,分析屠呦呦团队突破科研瓶颈的关键因素。

3.完成下列表格。

1.品读语句,在比较中领会文章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

2.感受科学研究的艰辛与乐趣,学习科学的思维方式。

环节(五):启发与思考,思考价值与自我发现(1课时)

第7课时

结合第四环节的人物与重要事件的表格,分组交流:

1.本单元的科学家身上有哪些可贵素质。

2.结合本单元的课文,谈谈你对科学精神的认识。

1.感受科学研究的艰辛与乐趣,感受不同领域学者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

2.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实际经验,借鉴课文中使用的研究方法进行探究,得出自己的结论。

环节(六):写作与交流清晰地说明事理(2课时)

第8-9课时

一、提前布置任务:

“说得清,道得明”是说明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从下列写作任务中任选一项完成,并交流修改。交流时,要注意了解同学能否明了你要说明的事理,存在哪些疑惑与误解,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交流后,可适当修改自己的习作,做到清楚明晰。

(1)探索生物世界的奇异现象,追寻天宇中的神奇星光,调查民间文化的各种形态,观察人们不同的劳动方式,在实验室中做科学实验,凡此种种,都可以让我们有所发现,增进我们对某些道理、规律的认识。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说明你所发现的某一事理。

(2)常识对我们的生活、学习都很重要。它们有些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有些与文化相关,如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多采用对称布局;有的则凝结着人生的某些经验,如“帮助别人是提高自己最有效的途径”。这些常识的背后其实都存在某些事理,试以“常识中的‘理’”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说明文,题目自拟。

二、交流、展示与点评

三、班刊编辑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这是一组介绍祖国大好河山的课文。有山青水秀、风景如画的台湾日月潭;有牛羊成群、瓜果飘香的新疆吐鲁番;有繁华而热闹的首都北京;还有具有民族特色的傣族泼水节。每一篇课文都为学生们展示了一个地方的特色,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秀美,民族风情的淳朴。这是一组极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但一定不要通过教师的传授去实现,而是通过学生对课文的朗读,自己感悟,内化为自己的独特的爱国情结。

【学生分析】

对于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来说,这一组课文中的《北京亮起来了》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上学期已经学过《北京》一课,有的小朋友去北京旅游过,对北京已经有一些了解。而《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这三篇课文学生学起来会有一些难度,但现在毕竟是21世纪了,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很多,台湾的日月潭、新疆的吐鲁番、云南的傣寨学生大都没去过,但他们可能在课外书上读过,听别人介绍过或在电视上见到过那里的美丽风光。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大多数家庭在孩子寒暑假时都会带孩子去旅游,这会引起孩子对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的好奇心,因此学习这一单元的课文学生是会感兴趣的。

【教学设想】

1.与生活链接。通过在中国地图上画出四篇课文介绍的地方的位置,给学生直观感受,以老师带领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旅游为主线,贯穿四篇课文的学习,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2.创设情景,反复朗读课文,感悟课文,领略祖国山河的美好。

3.通过师生共同查找相关资料,深入了解这四个地方的特色。

【学习目标】

1.认识47个生字,会写4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领略不同的民族风情。

3.有热爱祖国的意识和感情。

【课前准备】

中国地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在学习这个单元之前,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们介绍中国地图。让学生们课余时间在地图上找出四篇课文介绍的地方:台湾、吐鲁番、云南、北京。让学生们结合《语文园地三》中“宽带网”的知识,了解我国56个民族,了解我国的28个省,在地图上找一找这些地方。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对这四篇课文的位置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激发他们马上想学这四篇课文的欲望。

二、基本策略

1.这组课文都要引导学生熟读课文,采取指名读、自由读、比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读中悟、读中思。

2.随文识字,在游戏中识字,根据旅游情景,设置一些与旅游有关的词语、句子进行识字。自主探究识字方法。

3.用有趣的小故事复现生字,巩固要认识的字。

4.要写的字,采取学生自学、师指导写、小组合作学等形式进行。

三、各有侧重

(一)《日月潭》

1.重点引导学生朗读日月潭清晨、中午的美丽景色,看谁读得美。

2.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日月潭的图片,加强对课文的理解。课后延伸收集台湾其它的风景图片。

(二)《葡萄沟》

1.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不喜欢吃葡萄啊?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我们国家盛产葡萄的吐鲁番葡萄沟去看一看。(板书课题)

2.刚才有那么多小朋友说喜欢吃葡萄,我们看一看课文中的插图,莆萄架上的一串串葡萄多么惹人喜爱,那我们怎么能把这种喜爱的心情读出来呢!

3.了解葡萄沟的位置,了解新疆是维吾尔族的集居地,了解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会跳新疆舞的同学可以展示一下自己的舞姿。

4.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我们家乡的特产。

(三)《难忘的泼水节》

1.以知识抢答的游戏导入新课。

我是大家的导游,欢迎大家登上我们的旅游车,利用没到旅游景点前的几分钟我们做一个知识抢答的游戏,看谁得分最多:我国有多少个民族?我们是哪一个民族?你知道傣族生活在哪吗?傣族最有名的民族节日是什么?今天我们就要去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板书课题)。今天来这里旅游的不仅有我们小朋友,还有一位尊贵的客人,你知道他是谁吗?关于周恩来总理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学生自己说,然后教师适当补充。)

2.了解其它民族的传统节日。

(四)《北京亮起来了》

回顾旧知识,导入新课文:

1.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北京》一课,回忆一下那一课为我们介绍了什么?今天我们再到北京去看一看北京的夜景。

2.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北京美丽的夜景,进一步理解课文。

3.小组内交流收集的北京夜景的图片。

四、交流展示

1.学习完这四篇课文,组织学生召开一个旅游归来交流会,谈一下你游览这四个地方后的感受?你还想去哪里?收集一下有关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2.把学生收集到的这四课的风景图片搞一个祖国山河图片展,看一看谁收集的风景最美,可以给学生发一些小小纪念品。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赶花会》这首歌,了解我国的民俗风情“花会”。

2、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通过指导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的演唱歌曲。

3、通过歌词和舞蹈动作的创编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

教学重点:

感受庙会的感受,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初步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唱准确歌曲中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部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问,请问大家每年什么时候将举办庙会活动,让大家描绘一下庙会的场景,介绍我国西南地区也有一种类似于庙会的活动,那就是花会,解释花会的含义。

2、出示花的图片,问:大家喜欢这些花吗?那你都知道哪些花的名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花的歌曲《对鲜花》。

二、新课

1、听“赶花会”,提问乐器中运用了什么乐器

2、听录音范唱,思考:歌曲在演唱方式上有什么特点?(对唱:一问一答)

3、歌中描写了哪些花?每种花有什么特点?

4、两人为一组,相互一问一答读一读歌词。

5、学唱歌曲:

(1)跟录音范唱初步齐唱歌曲。

(2)跟琴指导学生的演唱:

(3)男女生对唱歌曲。

(4)换过来进行练习,并加打击乐器进行伴奏。

(5)两人为一组对唱,背一背歌词。

(6)跟音乐伴奏边做拍手游戏边进行对唱,两人一组。

5、创编活动。

(1)你能给这首歌曲加上好看的动作吗?

(2)请几组同学进行表演。

(3)书中只描写了四种花,可是我们知道的花有那么多种,让我们唱一唱更多美丽的花好吗?教师示范。

(4)小组进行歌词的创编活动。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1

一、设计理念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在三年级上册曾学习过“借助关键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而三年级上册主要是从理解内容方面提出的,三年级下册的本单元主要是从学习表达的角度提出的。知道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一段话的具体方法,不仅能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而且也为学生进行“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习作实践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导。本单元借助课文内容、课后习题、活动以及插图等学习资源围绕“传统文化”的人文主题进行内容重组,培养学生独立识字、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二、内容简介

本单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4篇课文,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古诗三首》介绍了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初步带领学生在领略欣赏中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纸的发明》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重点是从纸的发明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赵州桥》介绍了赵州桥历史悠久、设计精巧美观的特点,重点是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感受古人的劳动智慧;《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内容,重点是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最后的“综合性学习”环节又回到了“中华传统节日”的内容,重点是交流过节的故事或过程,帮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更深刻地理解传统文化精髓,并将体会付诸文字。本单元安排的“综合性学习”是本套教材中首次出现的综合性学习栏目。它主要围绕生活中的传统节日展开,既和单元主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适合在不同地域开展。

在课堂上,学生阅读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章;在课余时间,和小伙伴们一起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了解传统节日,感受身边的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要求学生通过不同渠道,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通过写过节的过程和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等方式,展示学习成果,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单元目标

(一)核心目标:

了解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收集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在习作中写清过节的过程。

(二)常规目标:

1.认识44个生字,读准8个多音字,会写36个字,会写30个词语。了解、积累“文房四宝”等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

2.能背诵、默写指定的古诗。抄写指定的课文段落。

3.能根据要求提取段落中的重要信息,并对有关的现象或成因作出解释。

4.了解课文相关段落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5.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6.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进行展示、评价、改进。

7.能按活动的步骤,介绍某一手工活动的过程。

8.能说出有关句子的特点,并模仿着写一写。

四、总体构想

从单元的主题出发,围绕“传统文化”到课文内容中探索发现,体现了整读课文、归类识字、品析词句的系统学习思维。本单元包含古诗与说明文,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使得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更加丰富传统文化知识,也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促使学生自发地查阅课外资料进行知识扩充。本单元首次出现综合性学习栏目,围绕传统节日展开,学生在课上与课下都可以进行实践,并通过交流与写作展示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虽然教材将综合性学习安排在后期,但是把结合学生体验和古诗的引入放在单元之初,让任务布置前置,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课文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完成目标的学习理解和能力的提升。在本单元的阅读学习中学生会发现课文能够围绕一个意思进行展开,进而产生思考,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学生在理解课文整合语文能力知识点的过程中逐步培养整体的概念,更好地掌握学习能力目标。结合单元学习内容,设计了《清明上河图·十三郎》进行整体阅读,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感悟,学习阅读图文的方法,在提高语文学科素养的同时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一部分教科书设计

模块一

初读感悟:初识传统文化,了解写作方法(2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导入本单元,明确单元主题,激发兴趣。

2.初步认识“了解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3.制定本单元学习计划。

4.整体读本单元四篇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课时分配

2课时

学习过程:

课时1:

板块一

开启单元学习,初步了解传统文化

1.导入传统文化相关知识。

①学生自由交流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②教师补充总结: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它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一种称谓,有时也称“文化遗产”。

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其内容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例如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等。

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佛家、道家三家之学为支柱,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

2.调研预习情况,收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结合课文体会内容:在第三单元我们可以跟随作者的脚步感受诗词的意境和民间风俗,品味艺术的精彩,再现古都风貌,通过四大发明和建筑的精妙体会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课件结构图展示概括)

3.检查课文初读情况。

【设计意图:本单元借助课文内容、课后习题、活动以及插图等学习资源,围绕“传统文化”的人文主题展开。单元初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初识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另外鼓励学生在预习时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继续进行学习。通过预学习帮助学生直观了解整单元的内容和结构,以便更顺利地了解和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为后面的综合性学习打下基础。】

板块二

说一说,写一写,词句段运用

(一)按照流程图和例子口头介绍一次手工活动过程。

1.阅读蓝色方框中的词语,引导学生发现都是动词。

2.读下面的一段话,引导学生总结在段落中加入这些动词的好处:

①这些动词帮助读者准确了解造纸动作的先后顺序。

②这些动词十分生动,使得描写十分吸引读者。

3.学生自主选择一种手工活动,借助动词思考活动过程。

4.小组交流,相互修改。

5.全班汇报,生生互改,教师提建议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6.教师评价总结。

(二)思考例句描写的共同点,再照样子写一写。

1.自由读例句,思考特点。

2.全班交流,教师进行引导,学生相互补充。

3.总结归纳两句话的相同点:

①都是围绕一个意思展开描写,体现了事物的一个特点。

②在描写的时候都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用上了“有的……有的……有的……”。

③语言十分生动,能用上恰当的词语。

4.教师引导学生确定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选择好一件事物的一个特点。

5.教师鼓励学生动笔写下自己的句子,相机指导。

6.写完后小组交流互改句子。

7.全班交流,生生互改,教师提出修改建议。

8.教师评价总结。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为“了解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在走进课文学习之前,在之前的《赵州桥》一课中,学生已经通过分析学习了解和学习了这一核心目标,园地的学习是为了帮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更好地体会单元语文要素。在本部分教学中先利用词句段运用的练习让学生初步感悟,收获一些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也为后期课文中的写作方法的学习打下基础。】

板块三

自主学习,制定单元学习计划

1.教师先呈现单元整体结构图,帮助学生梳理单元重难点。

好处:整理出单元知识点、重难点,帮助学生整体理解单元任务,方便制定学习计划。

2.分享之前的经验,总结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

3.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制定本单元的学习计划。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学习目标重点要从两个角度出发,从主题体会上,要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了解传统文化,体会其魅力,更重要的是结合自己的感受和生活经历了解感受进而展示学习成果。不仅要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要针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帮助学生在学习和习作方法上进行能力提高,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这有助于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单元学习,达成核心目标。】

课时2:

板块一

交流计划,激发兴趣

1.学生展示学习计划,教师与学生共同参加指导与评价。

2.小组合作,完善学习计划。

板块二

落实计划,整读课文

1.自由读《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圈画生字词。

2.再读课文,将不理解的词语标记出来,试着通过查词典理解或在语境中理解词义。

3.小组交流读课文。小组成员相互纠正读音并交流自己在读书中不理解的词语,尝试相互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和小组成员一起合作读读课文,相互纠正字音并将试着相互解决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预设:

学生1:我不理解什么是“横跨”。

学生2:我来帮你解答。我查了词典,“横跨”的意思是在上形成拱形,从一个界限展开、延伸到另一个界限。在课文中就是指拱形的赵州桥从岸的一边延伸到对岸,连接了两岸。

4.将疑难词所在的句子多读几遍,帮助理解。

5.默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尝试标画,将自己不懂的词语或问题写出来。

6.小组成员相互交流上节课提出的关于课文的问题,尝试相互解答。

7.再读生字词及课文,进行巩固与自检,达到准确、熟练认读的目的。

板块三

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1. 通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

2. 大致了解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尝试旁批。

《纸的发明》:

师:这篇课文是什么结构?

学生:总分总结构,先总说造纸术有伟大贡献,再分说纸的发明过程,最后总说造纸术促进了文化发展。

师:你在读书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值得学习的写作特点?

学生:课文中有的段落围绕一句话展开描写。

3.小组成员相互交流补充。

4.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总结概括大意的好方法。

教师总结: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候可以先找一找文章中有没有哪个句子或哪个段落能够直接概括,如果找不到,可以分别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将这些段落的意思串联在一起。

板块四

课时梳理,布置作业

1.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继续读四篇课文,从中提取信息,尝试解决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模块二

阅读课文:字里行间找信息

(4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能根据要求提取段落中的重要信息,并对有关的现象或成因作出解释。

2.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3.能在组内交流收集到的有关传统节日和习俗的资料,并商量展示活动成果所用的方式。

4.能用几句连贯的话向别人介绍你所收集的“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料。

5.能回顾、梳理“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并试着写一写。

6.通过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节日和习俗,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课时分配

4课时

学习过程:

课时1:

板块一

整读课文,寻找信息

1.动态出示表格第1列,引导学生聚焦课后习题。

2.到课文中寻找重要信息,整体把握课文写的内容。

3.动态出示表格按要求找信息。

4.发现信息的关键性。

5.体会关键句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运用表格的动态梳理的方式引导学生到课文中寻找信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并理解课文内容。】

板块二

课时梳理,布置作业

1.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练习朗读四篇课文,并背诵《古诗三首》、默写《清明》。

课时2:

板块一

朗读课文,感受文趣

(一)朗读《古诗三首》

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自读三首古诗,读准字音。

2.指名读,指导读出节奏。

3.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出节奏。

4.出示图片,理解诗意,进行全班交流。

5.交流传统文化节日和习俗。

6.出示图片,背诵古诗。

(二)朗读《纸的发明》

1.纸是谁发明的?是怎样发明的?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2.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3.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第2、3自然段,了解人类记录文字的方式的演变和记录方式的缺点。

师:请你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4.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4自然段,概括这段内容。

5.引导学生简述蔡伦造纸的过程。

6.交流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为什么能传承下来?感受纸的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和贡献之大。

讨论总结:蔡伦改进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

7.梳理纸的演变过程。

师:请你再次浏览课文,用表格形式记录纸的演变过程。

(三)朗读《赵州桥》

1.播放图片,介绍赵州桥的相关资料。自读课文。

2.交流不理解的词语,了解课文大意。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4.读第一自然段,了解交代了哪些内容。

5.读第二自然段,赵州桥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哪些句子写了雄伟?哪些句子写了坚固?

6.自读第三自然段,这段围绕哪一句话写的?主要写了什么?起了什么作用?

7.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四)朗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自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人多的场景,同桌相互交流。

3.自读第三、四自然段,体会街市热闹的画面。

4.齐读最第一个自然段,体会画的价值,感受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

板块二

学以致用,拓展内容

1. 收集资料了解地动仪、圆周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过程。

2.假如你是导游,试着用下面的词语,向游客介绍赵州桥。

板块三

课时梳理,布置作业

1.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课时3

板块一

背诵读文,搜集资料

1.背诵古诗,交流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和习俗。

2.出示表格,引导学生还可以通过表格或泡泡中的提示进行收集资料。

3.恰当提出建议,并把了解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4.选择活动小组,制订活动开展计划、时间安排。可以设计一个活动计划表。

活动计划表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古诗三首后,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通过多种方式搜集传统文化节日和习俗,并运用表格的形式分组分工合作完成搜集任务,感受小组合作的快乐。】

板块二

小组讨论,确定方式

1.交流组内成员课外收集到的有关传统节日和习俗的资料。

2.商量准备展示活动成果的方式。

3.统计收集资料,发现不足,补充资料,确定展示活动成果的方式。

课时4:

板块一

提取重要信息,介绍历史文化

1.查找“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相关资料。

2.提取资料中的重要信息,用几句连贯的话向别人介绍。

3.请学生进行评价。

4.向介绍清楚、声音洪亮的学生奖励一张积分卡。

5.将你所介绍的“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写下来。格式如下:

【设计意图:通过查找“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相关资料,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我国的历史,并通过关键词语清楚地介绍,培养学生重组信息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介绍后还可以获得奖励,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模块三

梳理探究:归类识字,积累词语

(2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巩固复现本单元44个生字,8个多音字。

2.按结构和特点归类学习生字,正确书写36个生字和30个词语。

3.了解、积累“文房四宝”等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

二、课时分配

2课时

三、学习过程

课时1:

板块一

朗读课文,复现生字

1.小老师领读。

2.开火车读生字。

3.我指你认做游戏读。

4.分类交流识字方法。

组词、根据字形、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同音字、根据插图、查字典。

5.交流生活中见过的标示牌。

6.出示句子,补全词语。结合语言环境巩固生字。

板块二

学多音字,据意定音

1.出示本单元多音字:累、切、便、鲜、爪、都、乘、笼

2.交流多音字的读音并组词。

3.查字典确定多音字的读音。

4.生读多音字组词。

5.结合语言环境确定多音字并组词填空。

【设计说明:可以让学生根据多音字在文中的意思,进而读准它们的字音,学会通过字义确定字音。】

板块三

复习词语,积累词语

1.出示本单元词语。

2.生读词语。

3.小老师领读。

4.根据语境填写词语。

5.出示日积月累词语,感受传统文化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雅人四好:琴棋书画

花中君子:梅兰竹菊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1)生读,读准字音,注意多音字“好”。

(2)引导学生思考四字词语的意思。

(3)学生看图介绍这些四字词语。

(4)开展游戏“对对碰”。

【设计说明:积累词语,感受词语所在的语境。学生可以根据图片、视频等资料理解四字词语,感受传统文化。】

课时2:

板块一

分类指导,归类书写

1.出示本单元要求会写的生字:

2.尝试分类识记:

符 欲 魂 借 酒何牧 兄 独异佳 术 伟 录 册 保 存 约 验 阿欧洲 社

赵 省 县 匠设计 史 创 举 且 智 慧 历

3.学习第一组左右结构的字及特点:

左右同宽:欲 牧欧约

左宽右窄:创

左窄右宽:魂 借 酒何独 佳 伟 保 验 阿 洲社设计

4.学习第二组上下结构的字及特点:

上窄下宽:符 兄异录

上宽下窄:省 县 举 智

5.半包围结构:

匠 历 赵 存

6.独体字:

术史 且 册

7.上中下结构:

8.书写时要注意:

(1)观察田字格,找到每个字的关键笔画与占格。

(2)重点笔画书写时要注意:

牧:“牜”书写时最后一笔是提。

录:“录”的下半部分不是“水”。

欧:“欧”的笔顺是:横、撇、点、竖折、撇、横勾、撇、捺。

洲:“洲”先写三点水,再写点、竖撇、点、竖、点、竖。

省:下半部分是“目”。

慧:中间的“彐”要写得扁一些,中间的一笔横不出头。

匠:先写横再写里面的“斤”,最后写竖折。

9.师范写。

10.生练习书写生字。

11.生交流展示,生评价。

12.修改后,布置作业:书写生字、生词。

【设计说明:在书写生字时,先观察字的结构、特点和重点压线笔画,形成习惯,再对重点笔画或易错笔画进行重点梳理,有助于学生在写字时可以规范书写。】

第二部分

读整本书教学设计

模块一

整本书导读:激发兴趣,引导阅读

(1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激发阅读兴趣,产生阅读期待。

2.探索文本,感受阅读的乐趣。

二、课时分配

1课时

三、学习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相信你们对《清明上河图》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老师就来给你们推荐一本介绍得更加详细的绘本——《清明上河图·十三郎》,让我们跟着绘本一起走进热闹的汴京街市吧!

(二)大胆猜测

1.看封面,认识主人公十三郎。

请你观察封面,你看到了什么?

这个小男孩是谁?让我们一起跟他走入这次惊险而又神奇的“旅行”……

2.对绘本内容进行猜测。

请你大胆发挥想象,猜一猜这本书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有什么联系和不同?里面会有什么内容?(配合上学期学过的预测方法尝试阅读绘本)

(三)了解四大部分

打开书,看一看这本书分为几大部分?

每部分都是什么内容?(故事配图简单理解)

(四)阅读第一部分——十三郎的故事

读一读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设计说明:猜测是一个阅读者的好品质,更是一个好习惯,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猜一猜书中的内容,从而激发阅读兴趣。整体浏览全书,掌握结构,接着阅读十三郎的故事,引导学生对《清明上河图》进行初步体验,为后续进一步欣赏打下基础。】

(四)布置作业

在绘本故事中,十三郎走过了许多地方,请你再次仔细观察图画中的人物和景物,选择你感兴趣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给伙伴或者家人听。

模块二

整本书汇报:汇报交流,引发深思

(1课时)

一、学习目标

交流阅读收获,感受画作之美。

二、课时分配

1课时

三、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热闹繁华的汴京街市,认识了十三郎,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欣赏耐人寻味的古代画作。

(二)分享交流

1.打开书,翻到第二部分,这里有《十咏图》、《明皇避暑宫图》、《五马图》三幅画作,请你选择一幅画,用自己的话介绍给大家听。

2. 请你向大家展示《清明上河图》中你感兴趣的画面,想象一下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故事?

【设计说明:给学生搭建阅读交流的支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并组织好语言交流自己的收获,在分享中感受中国古代画作的古典美,体会《清明上河图》的精妙之处。】

3.你在欣赏《清明上河图》的时候是否有困惑或者有更多想知道的呢?请你阅读本书的第三部分,看一看这101个解读,和你的同桌互相介绍一下这些知识。

4.《清明上河图》中包含着许多人物与有趣的景观,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想对作者张择端或者画作中的谁说些什么呢?

【设计说明:通过看“解读”,进一步了解画作,并感受北宋的繁华景象。通过与作者和画作中古人的“隔空对话”抒发对古代艺术家的崇敬之情和对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

(三)布置作业

第四部分是作者的创作后记,在这份后记里,你能看到作者整个的创作思路,更重要的是,你还能看到作者埋伏在画面里的一些游戏和故事。比如正文故事里有个人物,浑身画满了眼睛,他是什么人?又如,在这本书里,你除了可以看到《清明上河图》,还能看到哪些宋画的影子?这些设计都会在后记里解答。请你在课下仔细阅读后记,和你的小伙伴或者家人进行交流。

第三部分

语文实践活动

一、学习目标

1.能小组分工合作,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3.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4.能对其他小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二、课时分配

2课时

学习过程:

课时1:

板块一

播放视频,激发兴趣。

1.(播放过春节的视频)到处张灯结彩,真热闹呀!这是什么节日呢?(背诵《元日》)

2.你们喜欢过节吗?

3.过春节是我们大家最喜欢的节日,看,有的同学眉飞色舞,原来是收到了红包,难怪那么高兴。其实每个节日都蕴含着大学问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我国的传统节日。(板书:传统节日)

【设计说明:春节是学生们最熟悉不过的传统节日,围绕这一节日展开,使这个活动与单元主题更密切,又和学生的生活更紧密。】

板块二

谈谈对传统节日的理解。

1.大家知道我国的哪些传统节日?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补充。

3.你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习俗吗?

4.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对传统节日习俗的了解(可以通过讲故事、背古诗、图片资料介绍等形式简单展示)。

5.教师进行小结。

【设计说明: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和多种方式了解传统节日,感受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板块三

进行实践性活动。

1.你最喜欢哪个传统节日?这个节日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了解传统节日?

3.学生交流了解的内容及方式。

(1)介绍传统节日的由来,收集传统节日相关的人物故事。

(2)介绍传统节日美食佳肴的制作方法。

(3)介绍自己经历过的庆祝或民俗活动。

(4)上网或查找书籍,收集有关传统节日的知识和图片;询问长辈。

4.各小组制定活动计划,交流展示活动方案。在小组讨论交流后,各小组派组长汇报本组的活动方案。

小组通过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展示。(讲故事、PPT展示、小报制作等均可)

5.教师评价指导。

【设计说明:学生可以通过不同渠道,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小组进行合作,锻炼合作能力。】

课时2:

板块一

交流评价活动

1.回顾前期活动,引入交流评价活动。对本小组自开展本课题以来的做法和感想进行总结,并对整个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价。

2.展开交流活动。

(1)自主交流,谈谈收获。

(2)集体汇报,总结评价。

3.展示成果。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形式可以多样,例如:展示自己做的月饼,表演写春联等。

(2)展示成果时,本小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问。

(3)评选优秀活动小组。

【设计说明: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节日,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板块二

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1.明确本次习作要求。

2.指名反馈,教师小结。

(1)可以写过节的过程。

(2)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提示:写过节的过程,要写热闹、欢乐的场面。写故事,要能写清楚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完整的一件事)

3.指导选材。

(1)开展综合性学习,同学们了解许多有关传统节日的知识,有饮食文化,有风俗习惯,有传说故事等。

(2)在选择时,一定要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或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事。

4.小组内交流自己准备写什么,打算从哪几个方面来写。

5.全班交流,教师适当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写清楚过节的经过;

要有一定的顺序;

合理利用收集到的材料;

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6.范文指导。

7.学生独立习作。

板块三

展示作品,修改习作。

1.出示习作范文。

2.老师指导学生评议范文。

3.同桌交换习作,交流点评:过节的过程是否介绍清楚?有没有写出自己当时的感受?有没有错别字?

4.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能交流、总结写人的基本方法。

2.能列出表现家人特点的典型事例,试着用学过的方法写一写。

教学重点

1.知道选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2.了解通过人物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特点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聚焦写人的基本方法

1.回顾总结:我们刚刚学习的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什么类型的文章?

预设:写人记事的文章。

2.谈话导入:写人的文章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客观地描写人物的典型事例及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表现人物特点。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交流平台”“初试身手”,学习阅读方法,试着运用学习的方法描写身边事物的特征。板书(写人的基本方法)

出示课件1:

二、交流平台。

出示课件2:

1.回顾《两茎灯草》

教师引导:回顾我们本单元学过的课文《人物描写一组》一组中的《两茎灯草》,说一说从课文中都认识了谁?他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特点的?

出示课件3:

预设1:我认识了一个爱财如命的严监生。

预设2:我认识了一个在可笑又可悲的严监生。

追问:在这个片段里,每位同学都认识了吝啬的严监生。这个片段里,有没有哪些描写让你印象深刻呢?

预设3:我对文中三次描写严监生动作的部分印象深刻,动作描写刻画了严监生视财如命的性格特点,非常逼真。

预设4:“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断气了”这部分的动作描写也很精彩,目的达到后严监生最终把气咽了,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追问:同学们,刚才你们都关注到了这篇文章里对于严监生非常细致的动作描写,体会得非常到位。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在现实生活中,是否真的有严监生这种人呢?(没有)是否真的会因为多点一跟蜡、多点一个灯而迟迟不肯咽气的人呢?(没有)那为什么作者要通过这样一件事去塑造这样的一个人物形象呢?

预设5:我觉得可能作者是希望通过一件小事去把一个人的吝啬塑造得很极致。

预设6:越是这样不可能的事,才能突出这个人的不可思议,这样写比较有代表性。

教师小结:通过《两茎灯草》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严监生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这件事在我们的生活中虽然不太常见,但是足够典型。选用典型事例,把它写具体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人与事是分不开的,一个人往往在做事情、与别人相处时,才显出自己的特点,习作时应该选择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件表现人物形象。

出示课件4:

板书(选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

2.回顾《人物描写一组》

教师引导:回顾我们本单元学过的课文《人物描写一组》一组中的《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说一说从课文中认识了谁?他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特点的?

出示课件5:

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1:我觉得祥子是一个体格健壮的人。

预设2:我觉得祥子比一般的人都要强壮。

追问:那么作者是如何表现出祥子这些特点的呢?

预设3:作者在第一自然段是从整体写的祥子的外貌,让我们感到他是魁梧的,高大的。第二自然段又进行了面部的细节描写,比如他脸上的疤。

小结:无论是对祥子整体的刻画还是细致地描写,我们都能从外貌描写获取一个人最重要的信息。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什么叫外貌描写。外貌描写即肖像描写,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肖像描写是指描绘一个人的相貌,主要是五官,也就是头部,比如说描写他的眼神。而外貌描写的范围要大一点,着重描写一个人的气质、穿着以及言谈举止。所以肖像描写不同于外貌描写。

出示课件6:

板书(通过肖像描写表现人物形象)

3.回顾《摔跤》

教师引导;回顾我们本单元学过的课文《摔跤》,说一说从课文中你都认识了谁?他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特点的?

出示课件7:

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1:小嘎子是非常机灵的,比如“三抓两挠”、“猴儿似的蹦来蹦去”,这些动作描写可以看出来他的机灵聪慧。

预设2:小胖墩儿是一个摔跤惯手,“推拉拽顶”、“别住”、“扳”等动词都能看出来他很擅长摔跤,摔跤的场面也很激烈。

小结:同学们在谈到这篇课文的时候,都不约而同的说到了动作描写,可见动作描写的作用是很大的。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在写作中为了表现人物特点,突出人物形象,可以抓住人物动作进行细致描写。

出示课件8:

板书(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形象)

出示课件9:

教师引导:《摔跤》还夹杂着对嘎子心理活动的描写,比如,“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心理描写也是刻画人物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什么叫做心理描写吧。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这些描写从另一个侧面丰富了人物性格。

板书(通过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形象)

4.回顾《刷子李》

教师引导:回顾我们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刷子李》,这篇课文中塑造的刷子李形象,相信大家都已经了解了,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这些句子,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课件10:

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1:这些句子都是通过曹小三的视角来写的,主要是写了曹小三的心理变化。

预设2:这些心理变化是曹小三由“半信半疑”到“失望”再到“敬佩”的一个过程,从侧面写出了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出示课件11:

小结:是的,同学们,以上句子是对刷子李的徒弟曹小三的描写,通过曹小三心理活动的变化从侧面表现人物刷子李的“奇”。在写作中为了表现人物特点,突出人物形象,可以描写周围人的反应,简洁写出人物的特点。

板书(通过描写周围人的反应表现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紧扣语文要素“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梳理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避免“踩雷”;知道从哪几个好入手的地方,提升写“人”作文的写作水平。)

三、初试身手

出示课件12:

1.同学们,通过以上分析和交流我们了解了很多描写人物的方法。请你从下面给出的内容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试着运用多种方法来说明它的特征。

课间十分钟,观察一位同学,试着用学过的方法写一写他。

你的家人有什么特点?想一想可以用哪些典型事例表现他们的特点。

(1)学生再次回顾“交流平台”,巩固运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方法从不同的方面来表现人物特点。

①小组成员轮流发言,用几句完整的话向大家进行介绍。

②不发言的同学要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评出小组内最有趣、最与众不同的发现。

(2)小组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预设1:我想写张晓明,他课下最活跃了。下课铃刚一响,他就像野马一样冲出教室,满走廊都能听到他的脚步声。

引导:你刚才运用动作描写,告诉我们张晓明冲出教室的速度很快,那他冲出教室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又是怎样的表情呢?

预设2:张晓明心里一定在想,我一定要第一个冲到乒乓球台旁边,占住这个位置。想到这,他的脸上乐开了花,甚至还能听到他兴奋的笑声。但是,只听老师大喊一句:“张晓明,你的作业还没交,跑哪儿去?!”张晓明听到后,失落地坐回了自己的座位上,不得不把作业完成,望着窗外同学玩耍的背影,张晓明简直痛苦死了。

小结:真棒!不仅增加了心理描写,故事情节还有了波折,让我们更愿意听了。那么接下来,你可以把你的语言进行整理,这就是一个很有趣的片段。同学们,如果我们在描写时,运用更多的描写手法,这样的人物会更加饱满,读者会更有兴趣。

(3)引导学生对小组同学介绍内容的描写方法进行分类。

(设计意图:回顾所学“交流平台”总结的写人的基本方法,小组合作交流,口语表述,提高写作效率。)

教学反思

如何写好人物,一直以来都是作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在写人的文章中,学生笔下的人物形象往往千篇一律,缺乏个性。

有效的作文指导一定要让学生觉得他写成功的可能性很高,而且这个过程可以给自己带来愉悦感。教师,需要给学生习作提供必须的准备技能,就是写作方法。

回到本单元,我们都知道,一提到写人的基本方法,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是法宝,但法宝怎么用,很多学生其实并不是很清晰。于是,本次“交流平台”我抓住学生的这个“痛点”,对症下药。在学生现有认知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学生在运用写人基本方法时存在的“通病”,拿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不仅让学生明晰,更重要的是容易上手实践练习,抓住细节描写为笔下人物“提”神。

只要我们指导学生按照章法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行(不停地练习写作),由“入格”(了解章法)到“定格”(掌握章法),再由“定格”到“变格”(变化创新章法)地创新练习,就一定会取得作文教学的显效、速效和实效。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3

(一)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萍乡与相交,能用工具画出一组平行线和已知直线的垂线。

2、在测量活动中,体会“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点到直线的垂线段最短”,理解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初步体会平行线和垂线的一些特性。

(二)学习内容

基础性学习包

1、认识平行线,借助工具画平行线

2、认识垂线,会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学习两点间的距离,学习点到直线的距离

4、我学会了吗

开发性学习包

1、图形中的平行线

2、汉字中的平行或互相垂直的线段

回、王、下、平、行等。

拓展性学习包

遵守交通规则

交通安全儿歌

红绿灯

交叉路口红绿灯,指挥交通显神通;

绿灯亮了放心走,红灯亮了别抢行;

黄灯亮了要注意,人人遵守红绿灯。

上学校

小学生,起得早,交通小队排得好;

过马路,走横道,交通安全要记牢;

听指挥,别乱跑,平平安安到学校。

交通安全真重要

交通安全真重要,人民生活离不了。

保障安全有措施,交通法规要记牢。

大马路上车潮涌,警察指挥要服从。

红绿黄灯是命令,标志标线要看清。

交通规则要记牢

(三)整合点解读

1、学科单元内整合:除了生活中交通中的线这一生活素材,教师还可以借助前面学习的线和角的知识进行补充;本单元内还可以将平行和垂直的线在一课时内用课件的方式进行补充。

2、体验式活动:测量距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平行和垂直的关系。

3、课时安排:本单元学习共安排4课时。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4

一、单元教材分析与解读 六年级

第二单元人文主题

语文要素

回顾革命岁月,感受革命精神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

课文七律长征2理解诗句的意思,联系时代背景,感受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伟大精神。

狼牙山五壮士2从课文的叙述中领悟写人记事的表达方法,提高表达能力;体会五壮士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开国大典2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感情;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灯光1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口语交际演讲1语气、语调要适当,姿态大方;利用停顿、重复或辅以动作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

习作多彩的活动2写清活动的过程,重点突出,点面结合;写出活动的体会和收获。

语文园地交流平台2体会场面描写的作用,交流写法;

体会“重复”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

学会用多种方式进行语言描写;

掌握硬笔书法的要领,提高书写水平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本单元围绕“革命岁月”这个主题,编排了《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四篇课文,其中前三篇是精读课文,灯光是略读课文,四篇文章反映的是不同革命斗争阶段的事情,但其表现的精神主旨是统一的,旨在引导学生感受革命者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旨在体会文章在写场面时,既注意整体面貌的勾勒,也注意局部细节的刻画,感受二者是如何有机结合的。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这与本单元课文的写法一脉相承。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虽然题材、体裁不一,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通过感受中国近代史上中华儿女奋力抗争、为革命胜利前仆后继的一幕幕感人画面,学生能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了解并学会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

四、教学准备:PPT课件、图片视频等资料

五、教学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每篇课文都要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教材是以宽泛的人文主题组织单元内容的,每个单元一般有两篇课文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设计课后思考题,有的课后思考题或相关栏目迁移运用之前学习的语文要素出题和设计内容,意在巩固提升,体现目标的发展性。比如本单元“口语交际”和语文要素关联不大。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执行主编陈先云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这样说:“教师在理解把握统编教材编排意图的时候,既要考虑到语文要素、人文主题和单元内容之间的联系,又要考虑到口语交际等内容的相对独立性,不局限于每课都要体现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可以灵活掌握。”

在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整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双线并举,将革命传统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对作品的品读中自然而然地受到启迪和感染,并抓住语文要素“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通过有效的训练,引导学生由初步感知到体会理解,再到实践运用,循序渐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六、教学安排:

(一)整体预习课(2课时)

教学目标:

四篇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会写32个字,会写40个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层次。

搜集相关背景资料,了解相关背景。

(二)导读训练课

《七律长征》(1课时)(首读经典,初识“点面结合”)

《开国大典》(2课时)(精读引领,了解“点面结合”)

《狼牙山五壮士》(2课时)(读写结合,运用“点面结合”)

教学目标:

1.读出诗歌的磅礴气势,背诵《七律长征》。

2.结合相关背景资料和课文重点语句,感受革命先烈热爱祖国、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3.体会课文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三)自读训练课

《灯光》(1课时)

教学目标:

领悟“灯光”与“火光”的联系,体会情感。

结合阅读链接开展专题阅读活动。

(四)口语交际课

“演讲”(1课时)

教学目标:

1.围绕话题拟定演讲题目,根据要求写好演讲稿。

2.用适当的语气、语调进行演讲,态度大方。

(五)习作指导课

“多彩的活动”(2课时)

教学目标:

1.写清楚活动过程,将重点部分写具体。

2.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场面。

3.写出活动中的体会。

4.学习用反复的手法写句子,用多种形式来替代说,让表达更生动。

(六)基础训练课(1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作品,能做到规范书写,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

2.朗读并背诵关于热爱祖国、为国献身的名人名言。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规范书写汉字,积累优美词语,并学以致用。

2、通过归类巩固,灵活地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积累词语,练习说话。

3、培养学生喜欢学习字词的情感,养成主动积累字词的习惯,热爱祖国的丰富语言。

教学重难点:

通过归类巩固,灵活地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积累词语,练习说话。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童心小广播

1、学生根据单元内容安排小组进行童心小广播

2、主持人:童心小广播开播了,请大家端坐静听。有请小广播员

3、小广播员广播:我的广播题目是……谢谢大家倾听。

4、掌声后主持人小结:感谢同学的精彩广播,请下一组小组

的广播员做好准备。

二、闯关游戏

第一关:认一认,读一读。初读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小组内合作读生字。

(断、楚、孤、帆)

2、小组汇报。

第二关:我是识字小霸王

1、把拼音去掉,组成词语,小组内再读。

(中断、楚江、孤帆)

2、全班齐读。

第三关:火眼金睛辨得清。

(孤——狐)(继——断)(帆——凡)

第四关:我是小小书法家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和写法。

2、老师示范指导写字。

3、学生练习。

4、展示学生作品,评价。

三、小结。

大家的识字本领真高,其实我们学习的方法还有许许多多的,只要同学们能多看多想,就会有更多的新发现。

四、布置作业:

完成写生字

板书: (孤——狐)(继——断)(帆——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通过归类巩固,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

2、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积累词语。

教学重难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积累词语。

教学过程:

一、童心小广播

主持人:童心小广播开播啦!现在有请***同学上台,请同学们端坐静听。

***同学上台

主持人:谢谢***同学,……(主持人根据同学分享的内容进行点评)

二、闯关游戏

第一关:认一认,读一读。初读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小组内合作读生字。

(蓝、懒、披、划、威、武、拣、颜、形、状、渔、料、辈)

2、小组汇报。

第二关:我是识字小霸王

1、把拼音去掉,组成词语,小组内再读。

(蓝色、懒洋洋、披甲、威武、拣东西、颜色、形状、渔料、祖祖辈辈、)

2、全班齐读。

第三关:火眼金睛辨得清。辨字组词

蓝( ) 懒( ) 拣( ) 形( )状( )渔( )

篮( ) 赖( ) 栋( ) 型( ) 壮( )鱼( )

第四关:我是小小书法家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和写法。

2、老师示范指导写字。

3、学生练习。

4、展示学生作品,评价。

三、小结。

大家的识字本领真高,其实我们学习的方法还有许许多多的,只要同学们能多看多想,就会有更多的新发现。

五、布置作业:

完成写生字

板书:

蓝、懒、披、划、威、武、拣、颜、形、状、渔、料、辈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通过归类巩固,灵活运用。

2、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积累词语,练习说话。

教学重难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积累词语,练习说话。

一、童心小广播

主持人:童心小广播开播啦!现在有请***同学上台,请同学们端坐静听。

***同学上台

主持人:谢谢***同学,……(主持人根据同学分享的内容进行点评)

二、闯关游戏

第一关:认一认,读一读。初读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小组内合作读生字。

(汇、欣、赏、映、挡、视、线、浸、献、药、材、软、刮、舌)

2、小组汇报。

第二关:我是识字小霸王

1、把拼音去掉,组成词语,小组内再读。

(汇成、欣赏、反映、挡住、视线、浸透、献出、药材、软绵绵、刮过、舌头)

2、全班齐读。

第三关:火眼金睛辨得清。辨字组词

党( ) 映( ) 材( )刮( )浸( )

赏( ) 影( )村( ) 敌( ) 侵( )

第四关:我是小小书法家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和写法。

2、老师示范指导写字。

3、学生练习。

4、展示学生作品,评价。

三、小结。

大家的识字本领真高,其实我们学习的方法还有许许多多的,只要同学们能多看多想,就会有更多的新发现。

六、布置作业:

完成写生字

板书:

汇、欣、赏、映、挡、视、线、浸、献、药、材、软、刮、舌

下载第二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二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备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备课教案颗颗游子心 浓浓思乡情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介 本组课文以“颗颗游子心浓浓思乡情......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中 段 篇 三年级整体教学设计精选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品读《翠鸟》,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和翠鸟捉鱼本领的关系,初步知......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教学单元整体设计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教学单元整体设计 单元文化主题: 爱护周围环境 单元导读提示: 让天空碧蓝,让河水清澈,让草木茂盛,让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望。阅读......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合集五篇)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单......

    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自然奇观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组单元备课思考 一、内容简介 本组教材的单元主题是“自然奇观”,包括两篇精读课文《观潮》《鸟的天堂》和两篇略读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5篇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本单元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采用“三精带一略”的形式构建,选编了精读课文《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略读课文《珍珠泉》,一个语文园地。自然景物旖......

    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共编排了3篇精读课文《古诗两首》《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1篇略读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1个语......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有趣的发现》 河南省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刘晓庆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有趣的发现”为主题,安排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