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渔歌子》教学反思5篇

时间:2019-05-13 00:44: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名师《渔歌子》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名师《渔歌子》教学反思》。

第一篇:名师《渔歌子》教学反思

你的“美”无处不在

——三年级经典诵读《渔歌子》教学反思 泰州市海军小学 蔡菲

《渔歌子》是三年级经典诵读材料中的一首词,出自唐代诗人张志和。这首词,通过描写清新秀丽的江南水乡的景色,表露出词人悠闲自得、寄情山水、乐在其中的心志。

因为去年执教六年级且这首词出现在下册的课本里,所以在本次共同体“古诗词教学优化策略”的教学研讨交流活动中,我选择了自以为比较熟悉的《渔歌子》。在海小同仁们的帮助下,我在反思中不断完善教案,尤其是得到对诗词颇有研究的李建光校长的殷切指导,我更是感觉收获颇丰。以下是我在备课以及上课后的点滴体会:

一、以读代讲,感受诗歌语言美

在初次备课时,为了能让学生感受到作者词中如画的美景,我花了一大半的时间对“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进行咬文嚼字的品析、解读、阐释,而整节课的“读”却是流于形式,仓促结束,效果可想而知。仍然记得评课时李校长说的那句话:“在语文教学中,‘读’占据首要地位,特别是古诗词教学,一定要有一半的时间是学生在读,追求在读中悟,悟中读。”一席话惊醒梦中人,在修改时,我确定了用“读” 贯穿起整个课堂。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注意采用了多种“读”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感受词之美。首先,我在读之前出示温馨提示,让学生明白,读词的第一步是读正确,然后找准停顿点、字正腔圆地读,以此感受古诗词的韵味。接着,在学生品味词中美景后,通过个别读、师生合作读、引读、赛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景之美。最后,在体会词人的写作背景后,适当延伸,引导学生读出词人的悠闲自得,提升情感,这时读出韵味就水到渠成啦!

二、发挥想象,再现诗歌画面美

古人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在教学中,我合理利用这“无形画”,发挥学生想象力,再现诗歌画面美。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首词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色?你从什么地方发现的?

生:从白鹭、桃花、斜风细雨、鳜鱼等展开回答。

师;如果让你把眼前见到的景物描绘出来,你最想用哪一种色彩画?为什么?

生:用青绿色画西塞山、粉色画桃花、还有白鹭和蓝天。

师:同学们,让我们静静地走进这五彩缤纷画面,听——你听到了什么?你闻到了什么?

师:是啊,这是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这是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让我们置身于这美丽的画卷,情不自禁地吟唱:(整首词)学生通过想象,将景物赋予生命力,感受到春天的万紫千红,翠绿的西塞山,粉红的桃花,白鹭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鳜鱼在水里快乐地游来游去,在我们眼前展现了一幅五彩缤纷的春景图。这时学生就忍不住将五官感受到的美通过朗读来表现,产生如临其境之感,令他们久久难以忘怀。

三、由文引情,领悟诗歌情境美

“情”是古诗的根源,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没有诗人真挚浓烈的感情,就不可能产生动人心弦的诗歌。在教学中,我告诉学生不仅要读出词中画,还得读懂词中人,如果我们了解词人的生平,会有更多的发现。在引领孩子们质疑“每垂钓,不设饵,渔翁之意不在鱼”后,学生读懂了“独钓春江水”的渔夫,更读懂了张志和追求的这份“悠然自得”。

通过《渔歌子》这首词的教学,我感受到了在古诗词中,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带着一双充满美感的眼睛认真钻研,潜心挖掘,就可以找出每一首古诗词中独特的美,从而真正使古诗教学发挥其特有的魅力。

第二篇:《渔歌子》教学反思

《渔歌子》教学反思

《渔歌子》是唐代词人渔歌子》是唐代词人张志和所作,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一位渔翁形象,赞美了渔家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中,我紧抓情感主线,引导学生深入感悟词的意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发现美景,体会诗中美景

词中所描绘的江上渔舟,两岸红桃,雨中青山,天空白鹭,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所以在教学时我通过图片、录相充分地让学生进入到景美人爱的意境,让学生与诗人产生共鸣,更深刻地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师生互动,营造轻松气氛

课堂是师生一起探究新知的一个领域,而学生学习的精神面貌又取决于课堂的气氛,因此我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将自己的感受、感悟、感情、感动融于其中,不露痕迹却不忘引导,学生也在笑声中、沉思中、感动中一起领悟。

三、谈话交流,拓展加深体会

以往教学诗词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通过逐字逐句理解意思,但这样显得呆板而枯燥,我先让学生读词圈出景物,理解了诗歌的基本内容,再通过想象画面对词入座落实了字形、词义,整体结合起来,又把整首诗所描绘的景象展现在学生面前。避免了单调地解释诗意。再让学生由画中提到的景物想开去,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让词的内容内化为每个学生心中的画面。通过学生的用心感受,对词有新的认识以后,再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而结尾的拓展,学生也能比较容易地抓住重点的字词进入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同时通过对比也更加深对该词的理解。

四、悟写结合,拓宽想象空间

一篇教材要尽量大的发挥它在本位上的教学价值,而该词就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从单调的字面表达到色彩明丽的直观画面,从枯燥的文献资料到词中对话的深刻体会,这都是学生发挥想象,让思想深入其中的过程。为此,我在课上积极让学生图文结合,充分展开想象,使每幅生动的画面内化为语言,很好的巩固了内化语言的功效。

第三篇:《渔歌子》教学设计和反思

《渔歌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云山小学

李晓泓

教学背景:

张志和的传世名作《渔歌子》安排在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组篇章中,本组内容以感受田园诗情,热爱乡村生活为主题,精选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每篇文字都浸润着田园人家清新恬淡的气息和扑面而来的草木芬芳。《渔歌子》这首词所描绘的也正是这样一幅令人神往的乡村写意山水画!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读背本词。

2、引导学生层层推进的方法诵读诗词,品味其中的音律,画面,神韵,让学生感受到诗词的画面美,意境美。重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诗词画面,体会诗词情感诵之以读。

教学流程:

(一)回忆导入-----《忆江南》

(二)处读课文:字字落实。

(三)再读课文:琅琅上口。

(四)三读课文:历历在目。

(五)反观所学,了然于心。教学实录:

一:回忆导入-----《忆江南》

师: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过一首词,叫—— 生:(齐答)

《忆江南》。

师:哪位同学能自信响亮地背给大家听?。生(1)背的流利,但缺乏感情。生(2)能有感情地背出来,得到全班同学的掌声。师:你知道什么是词吗?

生回答,师作补充: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师:这节课我们再学一首词《渔歌子》,作者是唐代诗人张志和。多媒体出示课题,请声齐读课题。生读 渔歌子(zǐ).师:同学们,渔歌子原本是一首曲子,后人给它填了词才成为词牌名,这里子应读轻声zi。请同学们再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字字落实

师:词的词牌名与内容一般没有关联,但有些却有联系,如张志和的《渔歌子》就是描写渔翁的生活,表现了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朗读这首词。注意,把词念得字正腔圆;要注意把词读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这叫“字字落实”(板书这四个字)生:(齐答)明白。开始自由读《渔歌子》。)

师:(课件出示《渔歌子》。)好,谁来读一读《渔歌子》?其他同学注意听,看字音读准了没有。生(1)读的很流畅,没有错别字。师:这么短的时间能读的这样通顺,真不简单!“西塞山”的“塞”是多音字,念sài,“白鹭、鳜鱼、箬笠、蓑衣”四个词语中都有生字,但她读准了,做到了字字落实。谁再来读一读?生(2)读的一字一顿,很有表情,但把“不须归”的“须”读成了“顺”。师:这位同学,老师特别欣赏他读诗时摇头晃脑的样子,有些老夫子的味道,但“须”左边是三撇,像老爷爷的三缕长须在飘,可别读成了“顺”哦。还有谁读?(大部分同学都举手)。师:想读的同学这么多,那好,我们一起读,开始!

生:(齐读)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字音都读准了,有不理解的词义吗?

生:老师,其他的我都明白,就是不知道箬笠和蓑衣是什么东西?

师:有疑就问非常好,哪位同学能给他解答?一生举手答:箬笠和蓑衣都是用竹叶,草等制成的防雨用具。课文后面的注释都讲到了。

师:你真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同学们,你们还从哪看得出来它的词义? 生(1):我从箬笠和蓑衣这两个词的偏旁能了解它的意思。生(2):我从课文的插图中看明白的。

生(3):我从后一句斜风细雨这个词明白这是防雨用具。

师:这是联系上下文解词义的方法,同学们说的都是我们辨析词义的好方法,听了你们的发言,老师真佩服同学们语文功底真扎实

师:好了!看来第一关难不到同学们,我们就加大难度,冲关第二个层次。

三:再读课文,琅琅上口

师:古诗词特别讲究音律和节奏,读的时候要有板有眼,抑扬顿挫。例如前面同学们读的《忆江南》,请同学们听老师读出它的韵律和节奏。(师边打拍子边读,让孩子们感受词的节奏感)。同学们听明白了吗?这就叫“琅琅上口”(板书这四个字)师“现在请同学们运用刚才老师教给你的方法读出《渔歌子》的节奏,把词读的琅琅上口。(生开始饶有兴致读)。

师:刚才老师看同学们读的甚是投入,现在特别想听一听同学们是怎样读的,谁第一个尝试? 生(1)读。

师:很棒,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位同学在读“西塞山前白鹭飞”的时候,哪个地方停顿了一下? 生:他在“西塞山前”的后面停顿了一下。

师:你还注意到没有,他在读“桃花流水鳜鱼肥”和“斜风细雨不须归”时,哪儿停顿了? 生:“桃花流水”、“斜风细雨”的后面都停顿了。师:你们都听出来了吗? 生:(齐答)听出来了。

师:对,这就叫有板有眼。像词人一样读。来,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真了不起,一点就通啊!相信下一关同学们一定能表现的更好!

四:三读课文 历历在目

师:古人讲,“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张志和的《渔歌子》到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什么魅力让它流传千古?读时就要做到历历在目(板书这四个字)。下面,老师读词,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画面。(师配乐朗诵《渔歌子》,学生静听想象。)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谁来说一说?

生1:我看到了一座山,叫西塞山,山前一行白鹭在飞翔。桃花开了,小河的流水里鳜鱼长得肥美。师: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请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生(1)读,读出了一种快乐的心情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2):一个人戴着箬笠,披着蓑衣,在斜风细雨中被眼前的美景陶醉舍不得回家呢。师:你把你的感受读一读吧。生(2)读,读出闲适,流连的韵味。

师:这么美的画面,这么美的词,最适合用美读了。请同学们再次齐读,要读出自己不一样的体会。

生:(齐读)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真是别有一番风味,老师似乎看见张志和来到我们身边了,老师真想再听一听。请同学们看到大屏幕(多媒体出示课件,关于这首诗的动画,配乐)

师深情款款解说:晨曦微露的早晨,诗人缓步来到西塞山脚下,独坐于桥头溪畔,眼前那高飞的白鹭啊,那漫山遍野的桃花,还有淙淙的溪流声,如何能让他不陶醉,如何能不留恋忘返呢!斜风细雨中他只是一遍遍浅吟低唱-----生接:(齐读)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同学们读的应景应情,师禁不住拍掌叫好)五:反刍所学,了然于心

师:同学们,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读古诗词的一般程式,那便是-------生:字字落实,琅琅上口,历历在目。

师:是啊,诗词最大的魅力在于诵读,希望同学们课后运用我们学的方法读一读你喜欢的诗词,你一定会爱上诵读,爱上古诗词,最后让我们在轻松,优美的《渔歌子》这首歌曲中结束这堂新课。音乐响起。课件出示作业任务: 1,背诵《渔歌子》; 2,课后运用所学诵读古诗词。

课后反思:

上完这堂课后,我的心是“几分欣喜几分憾”。《渔歌子》这首词美的非常纯粹,自然,不像许多古诗词走不出红尘缠绕的窠臼,为了理解感受一首词所蕴含的情感意韵,老师会链接很多关于作者人生际遇,失意得意的经历方能深刻领悟,而这种生命的沉浮对于小学生来讲似乎太过凝重与晦涩了,学习起来往往就有些无病呻吟的假作。而《渔歌子》所传达的作者的志趣就如词中所描绘的画面一样简单,快乐,自由,让人一读就爱不释口,心情愉悦。因此整堂课我都是在与孩子们徜徉在诗词的诵读中去感受词的魅力,孩子们也读的意兴阑珊,这便是我的欣喜所在。具体表现如下:

1、引导学生阶梯式诵读:字字落实,朗朗上口,历历在目,每一层次的读都让学生有跳一跳便能摘到苹果的成就感。有了目标,孩子们便有了学习的动力,也便学的跃跃然!

2、通过拍打节奏,划分节奏,欣赏画面,想想画面,倾听范读,表达体验等教学方法,积极调动了孩子们的视觉,听觉,幻觉等感官去感受词的节奏美,画面美,意境美,力图带给孩子们身心的享受。

3、注意课堂的言语表达。诗情画意的语言,极力契合本首词的感情基调,在解说语,过渡语,引读语等表述中,与诗词的教学都是协调的。对孩子的评价也重在激励,由心而发。让孩子们能时刻感受到老师的尊重与欣赏!

第四篇:渔歌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渔歌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塞、鳜、箬、笠、蓑”等字,读准字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词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乡村风光的诗情画意;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其悠闲自得的心情。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读文和想象,能由词到画,感受乡村的诗情画意;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2、体会 “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境。教学过程

一、回忆导入

师:第一单元我们学了一首词叫《忆江南》,我们一起来背一下。(全班齐背)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春天景色的词。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跟江南春天有关的词,让我们走进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板书课题:渔歌子)全班齐读课题。师:让我们读读这首词。读之前我提两点要求。要求都清楚了吗?那开始吧。

二、认识生字词

同学们都读了好几遍,谁想来读一读。

师:你读得很不错。(出示词语)那老师考考大家,谁来读读这六个词语,准确地把它读上一遍。

师:这六个词语的意思都理解了吗?我们一起交流一下。西塞山在哪里? 生: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师:谁来介绍一下白鹭?

生:白鹭是一种水鸟,全身白色,体态优雅,以小鱼、小虾等为食。师:鳜鱼又是什么?

生:一种淡水鱼,味道鲜美。

师:老师查了很多的资料,鳜鱼原来就是桂花鱼,春江水暖,这水里的鳜鱼长得非常肥美。那箬笠和蓑衣又是什么呢?

生:箬笠是用竹篾、箬叶编制的斗笠。蓑衣是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

师:所以箬笠都是竹字头,蓑的部首是草字头。同学们想不想看看箬笠和蓑衣,我们一起来看看。左边的是箬笠,右边的是蓑衣。图中的箬笠和蓑衣和我们词中的青箬笠和绿蓑衣有什么不同,谁发现了? 生:颜色不同。

师:春天到了,箬叶青青,蓑草绿绿,这青箬笠和绿蓑衣就是用刚采摘的箬叶、蓑草编织而成的。春天的色彩可真美呀!像这样的色彩美,在词中还有好几处呢,只要你细心去体会,就会有更多的发现。最后一个了谁想为大家解释一下。生:不须是不想回家。

师:看来同学们都把词语理解透了。我们一起字正腔圆地读读这首渔歌子。师:同学们字音都读得挺准确了,但老师觉得这首词要读出它的韵味来,还要注意停顿,老师也想读一读,你注意听,老师在哪做了停顿,请用“/”标记出来。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师:同学们标得对极了,想不想再来读一次。(全班齐读)师:这回不仅读得字正腔圆,而且有板有眼了。

三、走进渔歌子

过渡:张志和不仅是一位诗人,他还是一个画家。唐代著名的书法家颜真卿这样夸他,说他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这首词就是一幅画。(播放音乐)下面请同学们伴随着音乐,一起走到画里面去,你仿佛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你还想到什么?同学们请闭眼,走到这画里头去。(师读词)师:同学们请睁开眼睛,你看到的画面美不美?把你看到的画面说给同学们听?(随机请学生回答)

师:你说的这样美,看到了这样多的画面,说明你已经走到这画里头去了。(出示图片)同学们,既然这首词就是一幅画,老师想把它画下来,但是这就需要你们的帮助,只有你们描述的具体生动,我才会画。我们先来画什么呢? 生:西塞山。

师:你打算用什么颜色来画春天的西塞山呢?为什么? 生:绿色。山上长了翠绿的小草。师:这西塞山,我要画成什么样的?

生:雄伟壮观,高耸入云,连绵不断„„【画西塞山】

师:你们看,春天到了,西塞山葱葱郁郁,接着我们该画什么? 生:白鹭。

师:白鹭就用白色来画。白鹭鸟可能在天空中怎样地飞?有的„„ 生:有的悠闲自在地飞,有的倒着飞,有的展翅高飞„„

师:好一个悠闲自在,我就画一只悠闲自在的白鹭。【画一只白鹭】

师:也许这些白鹭鸟不是一只,而是一群。【画一群白鹭】你瞧。这一群白鹭可以让我们想起一句诗。

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师:看来,你已经懂得活学活用了。我们学习诗词,就是要懂得联系已经学过的来帮助我们加深理解和体会。同学们想象了白鹭鸟这么多的飞行姿势,我仿佛都能听到白鹭鸟在那欢快地鸣叫了。谁来读读这个画面。(指名读)

师:你的飞飞得这么重,说明你的白鹭鸟已经展翅高飞。还可以怎么来读?你的白鹭鸟飞得那么的悠闲自在。好的,同学们,你看到的白鹭鸟是怎么飞的,你就怎么来读。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一句。我们把这个画面都读活了。师:现在,就用刚才的方法,想象一下桃花流水鳜鱼肥。桃花和流水是什么样的,鳜鱼又是怎么游的?不忙着举手,先想想。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如果能加上你闻到的,听到的,这画面就更美了。

师:这就是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哪位同学见过桃花,它是什么样的? 生:粉色。

师:粉色的桃花连成一片,远远看去,就像是什么? 生:枕头,花海,红霞。

师:这些桃花千姿百态,有的可能还是花骨朵儿,有的可能已经展开两三片花瓣儿,还有的已经完全盛开了。能不能用上拟人句来说一说就更美了。生:桃花姑娘绽开了笑脸。桃花姐姐冲着我们笑。

师:同学们,把桃花的样子和颜色都说出来了,我们就来画画桃花。【画桃花】你看,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老师的笔都画不出这么多、这么美的桃花了,我就简单地画几朵。师:同学们,这桃花的香味浓郁而芬芳,可能把谁吸引过来呢? 生:蝴蝶和蜜蜂。

师:他们会在这采蜜,还会在这唱歌跳舞。这不正是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三两株桃花还让老师想起了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中写到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只不过这里不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它是春江水暖鱼先知。是呀,鳜鱼知。这春江水打算用什么颜色来画? 生:绿色。【画江水】

师:同学们,你看这碧绿的春江水,不就是白居易在《忆江南》里写到的那句。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好极了,你们已经懂得活学活用了。春天来了,鳜鱼也感受到了,鳜鱼在水里可能会怎么游呢?

生:鳜鱼边嬉戏边游着,有时跃出水面,有时说悄悄话,有时吐泡泡。【画鳜鱼】 师:同学们,这里真是如诗如画,谁来美美地读读这两句。

师:我感受到那个美丽的画面了。这里的景那么美,这里的人是什么样的? 生:渔翁头戴着青的箬笠,身披着绿色的蓑衣,坐在小船上钓鱼。【画船、渔翁】 师:你看,他已经和周围的绿水青山融为一体了。你们看看,还少了什么? 生:斜风细雨。

师:斜风是什么样的风? 生:微微的风。师:这风就像是春面不寒的杨柳风。那这雨呢?你能用上几个词语形容一下吗? 生:蒙蒙细雨,细雨蒙蒙。

师:春雨绵绵,绵绵春雨,像丝一样的雨,春雨如烟。你是不是想起了一句刚学过的诗,子规声里雨如烟。这雨正是沾衣都不湿的杏花雨。【画雨】 师:在这里微风拂面,细雨无声,可能他不仅是在钓鱼,可能他还在„„ 生:欣赏这幅美丽的图画,饮酒,吟诗,赏花„„

师:这样的生活是多么的悠闲自在,我们一起读读后两句。(生读)师:读得再慢一点,就更悠闲自在了。(生读)

师:是呀,同学们。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在人间。这里就是人间仙境。有哪个同学,可以借助这个板画,背一背这首词。谁再来试试?

四、感受意境

师:同学们,这首词学到这,你知道为什么作者要说斜风细雨不须归吗? 生:因为这里的美景。

师:这里如诗如画,令人如痴如醉,女同学读读前两句。还有什么原因呢? 生:因为诗人在这里生活得那样的悠闲自在,怡然自得。

师:男同学读读后两句。除了陶醉美景不舍归,怡然自得不想归之外,还有什么原因使他不想归呢?默读张志和的生平。(出示内容)

师:读出他不愿归的举手。诗人张志和不想回到哪,他想留在哪?是呀,他太喜欢乡村田园生活了,所以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渔歌子》。

师:(播放音乐)烟雨蒙蒙之中,从远处传来了这首渔歌子。古时候词就是用来唱的,我们再来听听这首《渔歌子》,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跟着音乐唱一唱。结尾:伴着这首美妙的音乐,我们就要结束今天这堂课,请同学们回去之后边可以边背诵渔歌子,边把它画下来,也可以把想象到的画面写下来,还可以去唱唱这首词。教学反思:《渔歌子》是唐朝词人张志和的一首词。这首词意境很美,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桃花,青笠绿蓑,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对学生强调学习诗词不但要思考,理解词句的表面意思,而且要展开想象,进入诗词所描绘的意境,感受到作者的心情,体会写作意图,从而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教学主要分三个环节:

一、在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理解词句的意思。

二、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

三、品析“渔翁”形象,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这首词浅显易懂,学生的理解没有遇到什么障碍。在想象画面这个环节,我引导学生抓住诗中写景的词语进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如诗如画的春景图。美丽的西塞山、展翅飞翔的白鹭、艳丽的桃花、清澈的流水、肥美的鳜鱼、微风拂面、春雨如丝„„清新宜人的画卷呈现在大家的眼前,学生的脸上洋溢着陶醉的表情——他们显然已经享受到文字带来的美感。接着,引导学生把目光聚焦在画面中的“人”。学生抓住“斜风细雨不须归”体会到他的悠闲自在,联系“白鹭飞”理解他渔夫生活的无忧无虑。我还补充了作者的背景资料:时局动荡、官场黑暗、退隐江湖、寄情山水,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作者向往自由、热爱自然的思想。学生的朗读与背诵明显更有感情了。

第五篇:《渔歌子》的教学反思

20xx年3月31日,多媒体教室,校级创优课如约而至。曾经想过拖延,再好好准备一下,但是,既定好了日子,如果可以,也不想再改变。

上课之前,去了一趟多媒体教室,试了试课件,自己试着讲了一遍,理了理思路。带学生,准备上课,一切按部就班。对于自己准备比较充分的课,上起来还是比较有信心的。随着导入、揭题,课程一步步步入正轨。学生们的朗读尤其让我惊喜,很多学生已经跨过了生字生词,基本掌握了节奏和韵律。本以为会成为难点的“读出自己的味道”,没想到初步就成功了。但是,有的同学是一开始就掌握的不错的,也有的同学,还需要老师的指点。好在,大部分同学,在这堂课上的朗读,能够有所进步。

在入情入境部分,我设计了教师配乐朗读,将学生引入诗境,想象画面。由于感冒的缘故,我十分担心自己能否读好,这关系到孩子们是否能进入情境。好在,声音还算可以让人接受,加之配乐比较优美,即兴发挥了一下,学生们还倒算乐在其中。之后,描述自己看到的画面,同学们的所见比较丰富,甚至有的还闻到了花香,听到了鸟鸣,这课堂中的生成令人惊喜。期间穿插了“白鹭”这一意象的介绍,本以为会不好理解,没想到李言蹊和陈聪两个人帮了我的“大忙”,一个说出了一身洁白,志向高洁;一个说出了自由自在之感,为我节省了时间。随后,教师揭示,相信很多同学都应该理解了白鹭的意义。“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张志和眼前只看到白鹭,没有看到其他的鸟儿,就表明了作者的志向,此处学生难以理解,于是教师就说出来了,好在,学生也理解的差不多。桃花流水节奏的划分是课始一个学生在朗读时无意暴露出的,我借此埋下伏笔,现在揭示正是时候。同学们想了一会,就明白了桃花随流水的意境。但是,鳜鱼的讲解中似乎有些打破了课堂的美感。因为知道学生们可能很多都没吃过鳜鱼,难以产生对鳜鱼的喜爱,所以,我就找了几幅鳜鱼做成的名菜图片,告诉大家鳜鱼的味道,以期让学生们喜爱上肥美的鳜鱼。此时,再回头让学生读一读“桃花流水鳜鱼肥”,应是别有一番滋味。

接下来就是角色进入了,我直接说“此刻,你就是那个渔翁,下起了斜风细雨,你回不回去?”学生们不假思索“不回”,为什么?本以为学生会回答喜爱鳜鱼,但是,学生们没让我失望,他们回答的是喜爱这美景,享受这斜风细雨,当然,也有不在一个频道的回答“觉得这样做很特别”,那个学生总是不深入思考就回答问题,积极倒是积极,只可惜总是答偏了。好吧,这也算他的独特感悟,没有太多言语,找几个在频道上的救救场吧!

为了让学生对词的感悟更深,我安排了诗人介绍和《渔歌子》另四首。难度可能有些高了,我该再多解释几句,也许就更好了,但是,学生们也是聪明的,他们的回答基本令人满意。最后,课堂在唱词声中美美地结束了,我喜欢安排这样的结尾,有种余味悠长的感觉。

今后,在难度的设置上更应多考虑学生的实际,随着与学生的更多接触,更多的了解学生的思维、心理,将会让课程设置的更符合孩子的身心特点,更快的找准切入点,攻克难点,学生学习的也更加愉快。长路漫漫,其修远矣。

下载名师《渔歌子》教学反思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名师《渔歌子》教学反思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渔歌子的教学反思(5篇模版)

    《渔歌子》是一首传唱悠远的古词,作者运用“写意山水画”的方式展示了一幅色彩艳丽、动静结合的美丽画卷。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渔歌子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参考!渔歌子的教学反......

    张志和《渔歌子》教学反思

    同多数古诗词一样,张志和的《渔歌子》语言简洁,意境优美,如何让学生积极想象画面、理解词的意境并且能进行有效的读写训练呢?我在梳理了“景物”之后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斜风细雨不......

    听名师讲课心得体会《渔歌子》

    [听名师讲课心得体会《渔歌子》]听名师心得体会 听今天名师讲的《渔歌子》了解到语文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听名师讲课心得体会《渔歌子》。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

    渔歌子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案 三堰小学 陈玉荣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 2、感受清新明丽、宁静美好的的春日垂钓图,感悟作者寄情山水、悠闲自得的心境。......

    渔歌子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1 教材解读:《渔歌子》是唐代词人张志和的作品,词作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一位悠然自得的渔翁形象,体现了渔家生活别有情趣的一面。词......

    渔歌子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渔歌子》教学设计 桂花九年制学校学校 向伟 【教材分析】 《渔歌子》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田......

    《渔歌子》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认识 “塞、鳜、箬、笠、蓑”等字,读准字音,会写“塞、鹭、笠”。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体会诗词内容,通过想象,由词到画,感受到......

    《渔歌子》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 河北保定白沟新城白三学校刘增军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渔歌子》是一首传唱悠远的古词,作者运用“写意山水画”的方式展示了一幅色彩艳丽、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