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教学实录”说明及范例
“课堂教学实录”说明及范例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地完成课堂实录,更好地参与这次课堂教学实录比赛,下面对课堂教学实录的具体要求做一些说明。
“实录”即采用文字记录的方式将课堂教学过程详细记录下来。一般包括教师和学生的语言以及具体的必要的说明文字,但是本次活动为了更好地展示课堂教学情景及一些必要的教学背景信息,因此,要求大家除上述内容外,还要有教师心理活动,以及学生学习活动、表情状态等的描述。一般有师生对话式(具体可参见范例1、3)和记述式(具体可参见范例2)。正文前要有课题、教材版本、学生人数等信息。具体可参考下面的格式。
课题:
教材版本:
教学背景简介:如学校简单情况、自己教学情况、美术教学情况等。
学生情况:学生人数、座位情况、是否分组,原因等。
教学设计思路:要解决什么问题?计划怎样上这堂课,为什么这样上等。教学目标:
教具、学具: 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反思:感觉怎么样,对于原先的计划实际完成得如何?什么地方做得好?什么地方还需要改进,是否还有困惑等。
范例1:《水果宝宝》美术、范例2:《想象与创意》美术、范例3:《苗岭的早晨》音乐
范例1(美术学科)
《水果宝宝》教学实录
课题:《水果宝宝》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教材(冀版)第1册第9课 教学背景简介:
我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区属二级小学,有11个教学班。学生主要来源于学校周边的一些工人家庭和个体商贩家庭。由于学校设施所限,我经常利用相邻的大河沙滩为临时场地进行美术课的沙雕、沙画、石头画等教学活动。
学生情况:我教授的班级是一年级的新生,学生人数为32人。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的形式分成六组,目的是便于孩子们实际操作和相互学习,并有意培养他们团体合作的精神。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基本脉络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上想吃水果,怎样“解馋”→欣赏水果雕塑及图片来“解馋”→语言描述水果形象“解馋”→学生创作活动“解馋”→展示学生作品。
主要设计了三个大的环节:
一、欣赏水果。教师充满诱惑的语言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只能通过眼睛来“解解馋”啦!”适时播放课件的精彩片断,吸引学生的视觉,使他们进入情境,让学生留恋、向往“馋”,同时又把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了,将课堂气氛推向第一个高潮。
二、语言描述水果。从学生的“馋”出发,引起学生的主动“解馋”欲望,符合学生心理特点,使学生保持对水果的“解馋”和表现冲动上,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学生创作活动。制作过程中鼓励学生把多种方法结合使用,画出或做出和别人不同色彩和形状的水果,鼓励学生创新。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尝试用彩泥、剪纸或绘画的形式来表现水果。2.学生能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感受美术学习的乐趣。
教具、学具:选用教具为多媒体课件和实物展示相结合。学生自选彩纸、彩笔、彩泥等综合材料。
课堂教学实录:
《水果宝宝》教学实录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冀版《美术》实验教材 第1册第9课)
一、导入:
师: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1:现在已经是秋天了,是收获的季节。(肯定有力的语言回答)
生2:秋天收获了很多的粮食和各种作物。生3:秋天还收获了各种水果。
师:大家了解这么多,真不错。那我们今天就说说关于水果的话题,老师就很喜欢吃水果,你们喜欢吃吗?
生1:喜欢。
生2:特别喜欢。
师:咱们班有多少同学喜欢吃水果呀?
(学生都兴奋地举起手来)
师:那我们这样,喜欢水果的同学摸摸耳朵,不喜欢水果的同学捂嘴巴来告诉大家,好不好?
(学生们很兴奋,迅速地做动作,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有个别学生看捂嘴巴,看大家都摸耳朵,自己也摸起耳朵)
师:原来这么多同学喜欢呀!水果既好吃又好看,而且水果中还有许多我们身体需要的维生素,比如:钙呀、锌呀、铁呀等等,你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一定要多吃水果,这样才能长得壮壮实实,高高大大的,身体才会更健康。可以说,水果是我们的好朋友,水果很可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水果宝宝》这节课。
二、讲授新课
(出示用水果形象拼成的课题)
师: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些水果,你们想不想吃呢?(出示电脑图片)
生:想。(兴奋、激动、异口同声)
师:真是不好意思,我带来的不是真的水果,而是一些图片和雕塑,大家今天只能通过眼睛来“解解馋”啦!(出示课件)
生:哇!!(学生惊叹不已)
师:这么多香甜的水果,欣赏完之后你们准备怎么“解馋”呢?
生1:我们可以回家吃水果。
师:是好办法,可是现在怎么办呢?(用疑问的目光注视着学生)生2:那……我们和别人说一说呢?(学生在征求老师的意见,期待着老师的认可)
师:哎!这个办法也不错,我们可以通过语言对水果的颜色、形状、味道进行描述,你们说这样能解馋吗?
生:能!(众说,信心十足,而且声音宏亮)
师:那我们现在就开始吧,谁先说一说?
生1:苹果是红红的、圆圆的;果肉是蛋黄色;吃到嘴里沙沙的、水水的,特别好吃。(看来这个学生真的很爱吃苹果,他描述得很清楚,说得也很兴奋)
师:嗯,观察很细致,也很真实。
生2:桔子是黄色的,外表是涩的,剥开皮,果肉是月芽形状,略有点酸,但很好吃。
生3:草莓是红色的,外表长满了小豆,吃到嘴里酸酸甜甜的,特别好吃。
师:这几位同学描述得真棒,对水果都有很仔细的观察,都有很深刻的认识。
生4:西瓜圆圆的,外皮是绿色的,还有黑色的花纹,瓤是红色的,籽是黑色的,吃起来甜甜的、水水的。(这个学生话音甜美,而且是“甜甜”地说给大家,让许多学生都不由得露出馋相,有的学生口水都流出来了)
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水果不仅仅是大家说的这些,还有一些水果造型和色彩更奇特。同学们刚才描述得特别好,老师都要流口水啦!(也模仿学生露出馋相,学生发出会心的笑声)你们肯定也有这种感觉吧!能不能再想一种办法来解馋呢?(我故意拖长声音,故做思考状)
师:哎(我装做忽然想起的样子),我们可以利用手中的材料来做一做和画一画水果,这样也可以解馋嘛!你们说呢?
生:可以。(众说)
师:那么你们现在赶快行动吧,老师都快等不及啦!(老师做出迫不及待的样子)
三、学生活动,教师辅导:
师:大家看(老师托起一位同学做的作品向大家展示),这位同学的水果宝宝捏得可真有趣,还给它长上眼睛、鼻子、嘴巴,(边说边指指这些地方)真漂亮呀!(稍作停顿)其他同学也可以发挥我们自己的想象力,去创作出更有趣的水果宝宝!(学生制作老师巡视辅导)师:使用剪子的同学一定注意,既不要伤到自己,也不要伤到其他同学,不要把 没用的材料随处乱扔,要注意保护环境卫生。(边巡视边说,并把学生掉到地上的废弃材料捡起来)
四、学生作品展示:
师:好,我看大家都做得差不多了,现在我们都静下来,来介绍介绍自己的水果宝宝。哪位同学先来呢?
(老师说完后学生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有的还站起来,想要介绍自己的水果宝宝)
生1:我制作的水果宝宝是一只红苹果,还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可爱宝宝”。
师:多好听的名字呀!也很时髦,真棒!(老师伸出大拇指)
生2:我制作的是草莓宝宝,我给这个水果宝宝长满了小豆豆,并且给他长上了眼睛、鼻子、嘴巴、胳膊和腿,我用了很多种颜色的彩泥,他特别漂亮。
师:真的很漂亮!观察得特别细致,制作也很精细。
生3:我制作的是超级水果宝宝,它既好看,又好吃,他是由好几种水果组成的,有苹果、香蕉、橘子、桃子和葡萄。他的味道很特别,(表情自信)苹果身子、橘子胳膊、香蕉腿、葡萄眼睛、桃子嘴巴。
师:哇!这么神奇的水果,太有创意啦,(惊喜状)我想在将来你一定能培养出来这种水果,到时,我们可要尝尝这种特殊的水果了。
生4:我捏的是桃子宝宝,它和真桃子是不一样的,它没有桃核,吃起来很方便。我也给他长了胳膊和腿,可是他的腿掉了。(有点遗憾的样子)
师:奥,他的腿掉了,恩,你知道为什么会掉吗?(生摇头,他还没有发现腿掉的原因,征得这位同学的意见后,)哪位同学可以帮帮他?(这儿给了我很大的警示,提醒我在以后课堂教学中,应注意提供制作技术的帮助)
生5:我可以给他想个好办法,他可以利用牙签或火柴把身体和四肢连接起来,这样就会很牢固,也不容易掉下来,他也可以用大头针连接。
师:恩,你是用这个办法做的吗?这个办法效果如何?
生5:我用的是牙签,由于它比较粗糙,所以效果还不错。(我真为他的回答感到高兴,他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其他学生展示,大家的作品都各有特色。
五、教学小结:
师:哎呀!(神情惊喜地)这么多漂亮的水果宝宝,你们高兴吗?(学生异口同声 说“高兴”)老师也为你们高兴,虽然我们今天没有品尝到真正的水果,但是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作了这么多可爱的水果宝宝,这充分展示了我们的创造力。在今天的课堂中,我十分高兴,因为我看到了大家制作过程中的投入和兴奋,也看到了大家制作成功后的喜悦和欢笑,所以我高兴。从大家的眼神中,我感到了你们的快乐,我知道你们大家都喜欢上美术课,也知道我们今后会做出更有趣、更独特、更美丽的作品来。
教学反思:
一般来说一年级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兴趣不容易被激发。但是直观的、有趣味的事物却很容易激起他们的好奇心。所以低年级的美术课就是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这既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又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新课标定性美术课为人文学科,创设情景增加人情味就是其中之一,本课是通过“解馋”这一情景串联了教学过程,适合低年级学生的情趣和生活经历,使学生感觉本课内容具有浓厚的生活味道,感觉没有太多难度,会很好玩儿,因此增强了兴趣。同时,本课也有助于学生情感的投入和思维联想,对于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增进自信是十分有利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创作,塑造了“超级水果”、“蓝色西瓜”等新奇的水果品种,也正说明了学生在心情放松、身心投入的状态下学习就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学生建立起来浓厚的学习兴趣时,我不失时机地介入了对学生“食品营养知识”、“操作安全意识”、“技术制作意识”的教导,积极地关注学生的行为养成。学生展示作品遇到“四肢脱落”的情况时,教师及时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技术问题的探讨,使学生在探究中掌握制作技巧,并从课堂中真正学习和掌握了丰富的知识。
(选自张家口市桥东区南小区小学 杨志飞《水果宝宝》)范例2(美术学科)
《想象与创意》教学实录
课题:《想象与创意》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教材(冀版)第14册第2课
教学背景简介:
我任教的学校生源主要是市区和周围农村的学生。大部分学生的美术知识掌握得较少,由于中考考核内容和学生志向的问题,学生和家长认为学习美术没用,会耽误学习,是浪费时间。一部分学生小学阶段没上过正规的美术课,不知道服装设计、环境设计、工业设计等等也是美术的范围。
面对这样的学生,我首先是要转变他们的观念,让他们知道究竟什么是美术,美术包括哪些内容,它到底是干什么的,在教育及社会生活中具有什么价值和作用。然后充分利用教材以及自己结合教材搜集的各种资料,如电影、电视、VCD、范画、图片、故事等等,做成多媒体课件、或做成挂图、或实物展示等等,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与技能。加上我们这套教材所选课题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普遍比较喜欢而且感兴趣,因此他们能充分体验到美术学习的乐趣。
最后改变过去以学生画的好不好、像不像、是否专业的评价方式,而是注重学生的想象、创意、以及表现自己的感受,注重学生在学习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这样,即使造型能力差、不喜欢美术的学生也学得津津有味,画得兴趣盎然。
从我市选用冀版实验教材以后,我多次参加了新课程教材培训,学习了《美术课程标准》,深刻体会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接受了全新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并逐渐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新课标的实施及新教材的运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会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育教学,才能做一名真正合格的、具有人文素养的美术教师。
学生情况:教学实际中学生的座次没有特殊变化,也没有分组,我认为这样已可以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
教学设计思路:
丰富的想象力是艺术创作的基础,而创意是画面的灵魂,它能充分体现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态度,直接或间接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审美趣味,任何一幅杰作它的想象与创意总是与众不同,创作者都会用他们独特的审美眼光从生活中发现美、提炼美,进而表现美。所以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审美能力,拓宽思路,发展创新是这节课的重要任务,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美的因素,提升他们对美的感受,在此基础上酝酿出独特的创意,从而 赋予作品鲜活的生活气息和蓬勃的生命力。
首先,把泡沫塑料板用刀子刻成动物的形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告诉学生生活中的废弃物经过想象与创意,可以变成有价值的东西,可以变成艺术品。像学生们做过的蛋壳画、布贴画等,因为都做过,体会很深刻。第一次引导学生认识到发现生活中的美是创意的前提,并以此引出课题。紧接着用《公牛头》、《“一家人”椅》进一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明白艺术创作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它来源于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生活的积累,来源于发现美的慧眼。为什么天天见,天天骑的自行车我们就发现不了,就想不到把车把和车座组合一起会像牛头,会有新的创意,会成为一件不朽的杰作!生活中许多东西,因为我们太常见、太熟悉了,似乎都没有了美感,也就没什么想象可言,其实我们和艺术家的差距就在这儿。这样不仅给了学生一个很深刻的启示,引他们深思,而且第二次引导学生认识到发现生活中的美是创意的前提。而现代家俱设计《“一家人”椅》巧妙的构思,新颖的创意以及幽默与诙谐,不仅启发想象,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而且能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气氛,有助于教学的进一步展开。
其次通过欣赏书中的示范作品及学生作品,告诉学生本课的内容就是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普通的、平凡的事物进行创意,而且是利用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来达到一种特殊效果,产生各种奇妙感觉。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创意无处不在,并美化着我们的生活,从而启发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然后用一个口头练习,体会这种想象与创意的乐趣,体会成功的喜悦。
最后,让学生利用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进行创意练习,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独创意识。结合学生作品讲评欣赏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力。
教学方法上我采用讲授与鉴赏讲评结合的形式,紧密关注学生的思维、情感变化,积极迎合鼓励他们,给学生自主、互动的空间,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艺术规律的探索,从而提高其审美素质。
这节课不仅让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艺术创作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使学生逐步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用艺术化的方式表现生活、美化生活,提高艺术观察和艺术表现力,而且还能使学生有所感悟。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经典创意作品及创意新颖的生活用品,明白奇妙的想象会使平凡的事物变得与众不同,焕发光彩。
2、通过大胆想象,设计一件有创意的作品,逐步发展想象创意能力。
3、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创意无处不在,明白想象与创意是随时随地的,并愿意自觉的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去。
教具、学具:教具除了教科书和泡沫塑料板外,其他图片资料都做成了多媒体课件,另外我选用了部分上届学生作品作为欣赏资料。学生的学具是自带的图画纸、彩笔、彩铅或油画棒等。水彩、水粉颜料没做特别要求。
课堂教学实录:
《想象与创意》课堂教学实录
教材选自义务教育新课程冀版实验教材第十四册第二课
今天的天气格外晴朗,我的心情也格外舒畅,似有天意,看来今天一切会很顺利。的确,今天我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办,几天来我精心准备的一节课就要试讲。说实在的,尽管我准备得已很充分,甚至连服饰也特意进行了挑选,但心情仍然有点紧张,因为我心里太想取得成功了,同时又担心学生的配合程度。但愿一切顺利。
“铃„„”上课了,我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看着学生们期待的目光,我一下增加了许多信心。按照我的设计,先拿出准备好的一块泡沫塑料板,向学生展示:
“同学们看,我手中的这块泡沫塑料板是什么形状的?”
“正方形。”
“那么我现在可以给它一些变化,再看它会是什么?”
于是,我拿起壁纸刀随意刻成了一条鱼的形状,又刻成了一只鸟的形状,学生都准确地说出了它们变化后的形状,看来学生们很有兴趣。我觉得开头还不错,心里稳定了许多。于是,我不失时机地总结出:
“其实我们观察事物的面貌从形状、轮廓、结构、材质上就可以判断出它是什么。”
但这并不是目的,只是一个铺垫。我接着说:“同学们都知道,泡沫塑料板是商品包装的废弃物,老师随便用刀子把它刻划几下,就能改变它的形状,成为各种模样。其实,不是老师有魔法,而是我们的想象太丰富。人的想象力实在是了不得,它能使平凡的、普通的、甚至是废弃物变成有价值的东西,还可以是艺术品。像同学们用蛋壳、布头做的贴画,就是利用废弃物变成的艺术创作作品。有一位艺术家说过:‘美术就是变腐朽为神奇。’其中关键是想象和创意!”
我稍做停顿后继续强调说:“想象是人类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想象力是人创造力的本源之一,丰富的想象力是科学发明和艺术创作的基础,而创意是指一种巧妙的构思,是画面的灵魂。”学生似乎明白了什么,同时更加期待着下文。
“下面我们来欣赏几幅精妙的想象与创意作品。”我按照设计的第二个环节――“欣赏分析作品”出示多媒体课件毕加索的《公牛头》,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我问:“这是什么形象?”
学生立刻答到:“牛头”。
“你能看出是用什么组成的吗?”我紧接着问。同学们一边仔细观察,一边嘁嘁喳喳地小声议论起来。
赵利厅,这个小机灵鬼“噌”地一下站起来说:“是自行车的车把和车座。”“对,是车把和车座。”其它的学生也附和着说。
“非常正确!这一件作品就是用旧自行车的车把和车座组合成的,名叫《公牛头》,作者是西班牙著名艺术家毕加索”。当我介绍完这件作品的背景时,学生们恍然大悟,不由得“噢”了一声,有的甚至说:“怨不得呢,原来是大师的杰作。”
学生们的表现给我的感觉是:只有大师才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我们普通人怎么能行呢?应该及时引导一下,打消他们这种心理。我说:“自行车我们非常熟悉,天天见,天天骑,但是我们却想不到车把和车座组合在一起会像牛头,或者是发现了,但没有把它当成艺术品去看待,其实我们和艺术家就差这一点。”学生们没有说话,都看着我,若有所思,从他们的眼睛中我能看出他们似乎已经明白我的意思。
这样,当我出示多媒体课件《“一家人”椅》时,学生们虽然感到惊讶,但没有出现刚才的情况,只是为这件作品的奇思妙想发出由衷的赞叹:竟然把椅子腿仿照人腿的动作来设计,太不可思议了!有意思!
我趁势迎合,说:“这套椅子采用拟人化的艺术手法,把椅子腿仿照人腿的不同动作和姿态来设计,很风趣,也很幽默,你能道他们在干什么吗?? 学生有的说在休息聊天,有的说在开会,有的说在聚会,有的说是一家人在过团圆年,其中史建霏说他们中有男有女时,我很惊讶,因为我选这件作品的目的是启发学生的想象,体会艺术家是怎样利用日常生活用品进行创意的,其他方面我并没注意太多,没想到他竟能看出性别。于是我问他:“你是怎么判断出他们的性别的?”他说:“动作和姿势”,他指着左边第二个说是男的,右边第三个是女的,进一步陈述了理由。受他的启发,下面学生马上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
“左边三个全是男的。”高建苗说。
李静说:“右边第一、第二个也是女的。”
王丽宏说:“她肯定穿着裙子(手指右边第三个),而且特别腼腆,一定是个淑女。”
她的回答引起一片笑声,我也吃了一惊,她竟然能想象出穿着的衣服并且还能判断出性格来,这是我完全没有料到的,学生竟有如此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真让人刮目相看!先前的担心看来真是多余,我内心感激学生们的出色表现。谁说我们的学生小,太幼稚,没有想象力?只是我们的教育模式束缚了他们的天赋条件,束缚了他们的发挥,只要有适合他们发展的空间,他们都是天才!
赵璇:“那个肯定穿着牛仔服。”
“那个肯定是个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的人。”韩志帆说。
课堂气氛更加热烈、学生更加活跃、回答更加踊跃起来。我也被感染了。我充满激情的说:“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想象力太丰富了,从椅腿的动作和姿态上就能判断出他们的性别,而且还能判断出他们的性格特点,真厉害!这说明我们在描绘人物时除了面部能表现人物性别、性格外,还可以通过动作和姿态来表现。那么,同学们想想,艺术家如果没有超出常规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意,能创作出这组风趣的艺术品吗? “不能”,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所以丰富的想象力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创意是画面的灵魂。”我又一遍强调出这句话,许多学生频频点头,看来他们已经认识到想象与创意的重要性了。接着我出示多媒体课件:《弹琴的杯子》和《钓鱼杯》,这是教材中的两幅作品,用它引导学生认识这节课的想象与创意是利用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如:角度关系、上下关系、摆放关系、开合关系等来进行的。我说:“杯和盘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用品,我们看一看这两套杯盘的图案设计,和我们常见的类似吗?说一说你的感觉?”
学生们仔细观察了一会,很多人急不可耐地举手回答。
袁丹丹说:“图案设计和我们常见的不太一样,我们常见配套的杯盘,杯子和盘子图案是一样的,而这一套,杯上画手,盘子上画键盘,有一种立体感。”她边说边用手模仿杯往盘子上扣。
“有一种动感,”
“更配套了。”
“想象太奇特了。” 其他学生积极地补充了许多自己的感受。
“非常好,作者就是利用杯和盘的依附连带关系巧妙地设计出了一种立体感。还有书上的那几把椅子,是利用椅背和椅座的角度关系来设计的,更生动、更有趣了。”我也顺势补充解释了教材中的图片。
“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幅作品。”我出示了多媒体课件:《火焰杯》,学生们的眼睛一亮,我介绍到:“这是我们学校上届学生的作品,你们感觉怎么样?”“不错!”学生们答道,同时眼睛里流露出惊喜。同龄人的作品让他们感到亲切,也让他们感动,更容易打动他们,也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
“我们来欣赏欣赏她的创意设计。”我说。
王珍妮说:“杯上画火焰,盘子上画木柴。整体构成了一堆熊熊燃烧的火焰。”
“能让你产生什么感觉?我问。“温暖。”不等他回答,张海波迫不及待的说。其他学生也纷纷抢着说:光明、热烈、热情、希望„„
“王珍妮你呢?让你产生什么感觉?”
“我感觉像冬天里的一把火。” 王珍妮说。
“这让我想起了一首老歌,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我轻轻的哼唱了一句: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唱完我笑了,学生也笑了,我们彼此的感觉更亲和了。乔宇阳接着又回答了一句:“像杯子在燃烧。”我心里一动,教材后面有一课《泥和火的艺术》,正好可以利用起来,我说:“陶瓷本身就是泥和火的艺术,陶器的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杯子在燃烧——‘泥和火的艺术’,很好地利用了杯盘的这种上下关系、摆放关系。设计得非常巧妙!”
该让他们试一试了,我出示多媒体课件:《画手的杯与盘》,这也是书上的一幅图片:“这个盘子上画了一双手,这双手究竟要捧起什么?请你在旁边的杯子上设计图形来呼应,我们看看谁的想象与创意最棒!想到你就说出来。”通过这个口头练习让学生体会想象与创意的乐趣,锻炼学生的快速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
武建新说:“杯上画一滴水,手捧一滴水,我们要节约用水。”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现在水污染日益严重,水资源严重匮乏已成世界性问题,我们是应该要节约用水。好,请坐。”
王佳佳:“手捧一颗心,奉献一片爱心。”
“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不由得用歌词拓展了一下。
郝朝伟:“手捧一只鸽子,象征和平。”
“和平是人类祈盼已久的主题,是人类共同的愿望。同学们设计的图形不仅创意新颖,而且寓意深刻,等会儿我们把它表现在画面上好吗?”学生们点点头。
“生活中还有许多类似这种关系的搭档,你还能举出例子吗?”我的话音刚落,学生们就踊跃回答起来:书包和书包盖、笔和笔帽、眼镜盒和盒盖、电话和电座、门和门把手„„
“同们说得很好,这些事物的连带关系很紧密,怎样利用这种关系设计出丰富、有趣的创意作品,就看你们的想象和智慧了。好!下面你们表现吧,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展示给大家”。
学生们拿出自己的笔、颜料及图画纸,开始构思设计了。他们有的凝神思考,有的互相商量,有的已经动手画上了。不时有学生问我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一一作了解答。构思巧妙的作品我暗记在心,以便讲评欣赏时用。
看看时间已不多了,我把优秀作业收集了起来,准备进行下一环节。
我总结说:“同学们做得都很好,许多同学的作品十分富有新意,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几幅。我们请他们自己来讲一下创意怎么样?”
“好!”学生们异口同声地答到。
我先让文琦上到讲台来,把她的作品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调整好,然后让她开始讲解:“我把每家都有而且非常平常的门设计成一棵大树的树干,门把手设计成一只正在向上爬的小虫子,把和门连接的墙画上巨大的树冠,整体看起来就像棵大树。”她介绍完后,有人鼓起了掌,不时发出赞叹。
下一个是王凤龙,当把他的作品往实物投影仪上一放,立刻引起一片惊呼声:“哇,好棒啊!”王凤龙:“我这是个西瓜杯,是利用杯的里外关系来设计的。杯口一看是个西瓜,因为我把花纹画在了里面,杯把成了西瓜藤,杯身添加花纹成了木桶,当你用这个杯喝水的时候,一定能感到西瓜的甘甜。”掌声响起来了,非常热烈,感叹声也响成一片。
我心里也暗自赞叹:“太棒了!”
该王珍妮了,她说:“这是一张可爱的卡通床。外形是小猪,床头是小猪的头,床头上有小猪的眼睛、鼻子、一张微笑的嘴,它们也是床的靠垫,小猪还有几根飘逸的刘海。小猪的身子就是床身,小猪的四条腿就是床腿,小猪的尾巴就是床上柜子的把手,最特殊的是小猪的耳朵,上面可以安床头灯。”热烈的掌声、赞叹声又响了起来,我情不自禁的也跟着鼓起了掌:为他们出色的设计,为他们独特的想象与创意!
最后是王丽宏,她的作品放在实物投影仪上时,学生们的反应并不十分强烈,画面中是一只美丽的蝴蝶,玄机在哪儿呢?大家很疑惑。她说:“我设计的是一件T恤衫。”什么?T恤衫?大家更是不明白了。“它的特别之处就是拉锁是蝴蝶的身子,拉锁头是蝴蝶的头,蝴蝶的触须形成衣领,蝴蝶的花纹形成衣兜,蝴蝶的翅膀正好是衣身,整件衣服就是一只美丽的蝴蝶。”噢,原来是这样!大家恍然大悟,顿时热烈的掌声、赞叹声响成一片,经久不息。此时此刻,语言是苍白的,唯有掌声方能传达出那份感动、那份真情、那份敬佩!真正的艺术家就是他们!
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我充满感情地说:“同学们的掌声已经说明了一切。这几位同学的每一件作品都是那么独具风格、与众不同,创意都是那么新颖、独特,而且都那么富有感染力。如果心中没有美丽的大自然,文琦怎么会把门赋予生命,把绿色留在身边?如果没有 一双善于观察生活的眼睛,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王凤龙怎么能设计出这么别致的西瓜杯?如果不喜欢动物,和动物有很深的动物情结,王珍妮同学怎么会利用床和床头的关系创意出这张可爱的卡通床?哪个女孩不爱幻想,哪个女孩没有梦想,如果没有这种浪漫的情怀,王丽宏同学怎么会创意出美丽的蝴蝶衣?想象是一种美,她可以使思想插上理想的翅膀,可以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可以使人生变得绚丽多姿。”
学生们又自发地鼓起了掌,掌声中我说:“期待着你们有更美妙的创意,也祝愿大家能设计创意出自己美好的生活!”
课结束了,我忽然发现我轻松了许多,收拾讲台时,我不自觉地又拿起“蝴蝶衣”、“小猪床”、还有“火焰杯”,看着它们,我笑了,我真的笑了。
【教学反思】
一看到课题,我马上就想到了《公牛头》这副经典作品,它给人的印象太深刻了,而且具有一定的震撼力,我觉得他的视觉冲击效果可以极大地启发学生的想象。《公牛头》是从材料的选择和组合来启发学生的想象。《而“一家人”椅》则是从巧妙构思、创意来启发学生的想象,有一种幽默和滑稽感,同时又引人思考,由这两幅作品引入新课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可以让学生明白想象与创意是来源于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事物,只是在于人们能否发现并进行创意组合,通过欣赏、分析便会激发起学生的创作热情。
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思维是很活跃的,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他们天真烂漫,可亲又可爱,只要教师能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智慧就会涌泉般地奔腾跳跃,面对这时的学生,我想每一位教师都会激动的。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习了知识,而且也获得自信,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科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丰富的体验会影响他很长时间„„
(选自张家口市第二十中学 李学燕《想象与创意》)范例3(音乐学科)
《苗岭的早晨》课堂实录
课题:《苗岭的早晨》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音版《音乐》实验教材 第七册 欣赏教材
教学背景简介:
我执教的学校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是市级电化教学实验学校。学校十分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多年来音乐教学一直走在全区前列。图谱教学和竖笛教学是学校音乐教学一大特色,在区里举办的两届竖笛比赛中均获“一等奖”。
我校生源多来自学校周边农村和普通工人家庭。学校各项教学工作都从学生入学抓起,采用灵活多样、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及手段进行教学。同时,开设了形式多样的二课堂,如舞蹈小组、竖笛小组、腰鼓队、民乐小组等,很快把学生引领入艺 术殿堂,使学生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下来通过各年级系统的教学,使学生每一节课都能“有所获、得其乐”,通过几年的音乐教学,学生的音乐素质明显提高。学生情况:
本课的教学,我使用了多媒体音乐教室。并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学生面向讲台成半弧式的座次排列,学生数45人。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苗岭的早晨》,引导学生情感体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
2.借助图形谱,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音乐体验、音乐实践、音乐表现、音乐创造中来,培养他们区分乐曲段落的能力、音乐记忆力以及良好的音乐感受,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通过欣赏乐曲,渗透相关文化,拓宽音乐视野,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热爱民族音乐。
教具、学具:
我利用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并准备了大量的教具,如银项圈、银手镯、头巾、蜡染布等,学生还带有头巾、彩笔、画纸、竖笛等学具。
课堂教学实录:
《苗岭的早晨》课堂教学实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音版《音乐》实验教材 第七册 欣赏教材
一、导入
(老师身着具有苗族服饰特点的服装、饰品,面带微笑,自信地走到学生中间,伸开双臂,轻轻地转一圈,充分展示身着的服饰特点,学生都聚精会神地盯着老师,上下打量,感到很新奇)
师:你们发现老师今天有什么变化呢?
生:老师,您今天穿的服装真好看!(学生们很热情,争先恐后地说)
生:老师,您的手镯真美!
师:(很高兴地)能得到大家的赞美,老师感觉很幸福。
生:老师,您的服装有点少数民族特色。
师:(肯定地)对!那么你知道是哪个民族吗?
生:苗族(几个学生同时回答)。
生:您带着银项圈,我知道是苗族的。
生:苗族人还特别会唱歌呢!
师:(很惊喜的样子)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课外书上讲的。
生:在电视上看到过。
生:(很自信地)我爸爸去过云南,在带回来的照片上还见过呢!可美啦!
师:你们了解的真不少!确实,苗族是一个纯朴善良的民族,不光服饰美,山也美,水也美,歌更美。
(播放课件,简单介绍苗族音乐的特点:苗族音乐格调古朴,内容丰富。乐器有木鼓、铜鼓、芦笙等,声乐有情歌、酒歌、飞歌等。其中,飞歌是青年男女在隔山隔水情况下,互表诚意、邀约游方而放声抒情的一种情歌,在迎宾送客和宴酣时,有时也用飞歌。飞歌音调性格刚健、爽朗、热情奔放,如:5 3 5-|5 1 5 3 1|3-5-|1 0 0 0 |)
二、欣赏 1.初听体验
师:老师也非常喜欢苗族的音乐,你们呢?
生:我们也喜欢。
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首具有苗族音乐特点的乐曲,下面让我们来听一听。
(老师播放完整乐曲,学生闭眼聆听、感受。老师也坐到学生中间,一起聆听。)
(乐曲结束)
师:同学们听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乐曲很优美,听了心情很舒畅。
生:这段音乐很好听,我想跟着跳舞呢!
生:我仿佛看到了小鸟们在枝头叽叽喳喳地进行歌咏比赛„„
生:苗寨的人们在一起唱歌、跳舞。
生:„„
师:(听了学生们的表述,让我感受到孩子们的思维是那样活跃,想象力、创造力是如此丰富,音乐潜能真是不可估量。)同学们的感受真不少。看来,这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是很快乐、很优美的。
(学生们点头表示赞同)
师:如果让你为这首乐曲起个名字呢?
生:《鸟的天堂》 生:《春》
生:《靓丽风景线》 生:„„
师:真好听,老师都陶醉了。那么,作者写这首乐曲是描写什么的呢?
(板书:苗岭的早晨)
这首乐曲是由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陈钢在1970年代创作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后来改编成口笛独奏曲。乐曲以明朗清新的旋律,描绘出苗族山寨春意盎然的秀丽图景。后又以明快、热烈的劳动节奏,表现苗族人民的愉悦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2.片段欣赏,自由表达
师:老师放一段音乐,你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自由去体验、表现。比如用肢体语言、绘画等形式。(播放乐曲第一部分)
(有的学生闭眼随音乐慢慢摇摆,陶醉在其中;有的学生用画笔画出了蓝色、绿色等大波浪式的线条等。)
师:同学们说一说这段音乐带给你们什么样的感觉?
生:优美、缓慢。
生:自由、抒情。
生:苗岭的早晨很安静。
生:苗岭的空气特别新鲜,小鸟在叫人们起床呢。生:„„
(播放乐曲第二部分)
(大部分学生面带微笑随着欢快的音乐有节奏的点头、手指划拍、踮脚、摇晃身体;还有学生用彩笔画出了五颜六色的点、线、小花等,展示给大家看)
师:这段音乐又给大家带来怎样的感觉?
(学生们赶忙说)
生:欢快、热闹。
生:节奏感很强
生:苗寨的人们在一起愉快的劳动。
生:我很兴奋,都想跳舞了!(说着,做了个舞蹈动作,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生:„„ 3.图谱教学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老师也有同感。现在,我想用画“图形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你们想看吗?(商量的口吻)
生:想!(渴望的眼神)
(师随音乐现场板书“图形谱”,学生边听音乐边看黑板,兴趣很浓,有的学生也不由伸出了手跟着老师划起来)
(音乐结束,老师画的图谱也同时结束)
生:真好看!老师,您好像把音乐画到了黑板上。
师:想跟老师一起划吗?
生:想!(异口同声地回答)
(放乐曲,学生们随老师一起,边听音乐边画图谱)
师:结合图谱,谁能说说这首乐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生:三个部分。
师:请到台上来结合图谱说一说。
生:(指着图谱)这是第一部分,我觉得乐曲缓慢,很抒情;这是第二部分,很欢快;这是第三部分,又是很抒情的。
师:同意吗?(争求其他学生意见)
生:同意。(齐答)
生:老师,通过听音乐和看图谱,我觉得第三部分和第一部分有些相似。(其他学生点头表示赞同)
师:是不是这样呢?(播放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对比听赏。)
看来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重复。(板书A B A、)
生:哎?老师,你看这幅图谱象什么呀?(手指向黑板上的图谱)
生:第一部分像山,第三部分像小溪水,还有花、草,这个图谱仿佛就是一幅山水画呀。
(其他学生点头表示赞同)
生:中间的像花和草。
生:老师,音乐中有小鸟的叫声,图谱上没有画。
生:还有树、白云、太阳„„
师:你们的创意很好,那就请来补充吧。
(学生们踊跃上台,拿起各色彩笔画起来)
(下面是学生补充后的图谱)
4.拓宽视野
师:(入神地看着黑板上的图形谱)同学们把苗岭的早晨描绘的真美,(很陶醉地)老师都想快快地插上翅膀,飞到苗寨,去闻一闻泥土的芳香,看一看美丽的山水,听一听迷人的歌声。(面向大家)你们想去吗?
生:(很兴奋)想!
师:我来作导游。
生:我们是游客。
师:让我们出发吧!
(学生们很兴奋,自由站位,赶忙随着老师走到台前)
(老师播放课件,配合讲解,形象生动地介绍了苗族的服饰、风俗习惯、文化生活、语言文字等:苗族人口约有800多万,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湖北、广西、四川、广东及海南等省区,经济、文化迅速发展,过去闭塞的山区,如今公路、铁路四通八达。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苗族服饰绚丽多彩,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媲美。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有远道来的客人,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苗族也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学生看得津津有味,不时传来惊讶声、笑声、赞美声、感叹声„„)
三、升华
师:(神秘的样子)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手拿课前准备好的道具:头饰、银手镯、银项链、头巾、蜡染布等)
让我们身着苗族服饰,伴着优美的苗族乐曲,用我们的舞蹈、歌声去领略一下苗族的生活!
(学生兴高采烈,迫不及待地带上道具,互相帮助、互相展示,师完整播放乐曲《苗岭的早晨》,学生自由感受、体验、表现,老师参与其中,边歌边舞,课堂气氛
达到高潮。)
(乐曲结束,学生们意犹未尽)
师:(很高兴地)
今天,我们通过欣赏乐曲《苗岭的早晨》,了解了一些苗族文化,我相信同学们通过这次活动,一定会对苗族文化更有兴趣了。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各民族都有不同的民族特色,有机会,了解一下其他民族文化,你们一定会为我们祖国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文化而感到自豪的!
教学感受:
单纯依靠“听”来接受音乐对于孩子们来说还有着各种局限,新课标倡导要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
在原来没有采用图谱进行教学时,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往往听音乐两三遍以后就不耐烦了,对乐曲结构等也难以掌握。而采用了“图谱教学法”,学生在音乐与图谱的这种一一对应中,边听、边看、边划、边记,走进音乐,与音乐产生了共鸣,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对音乐的记忆能力。通过采用图谱教学,给了学生一把听赏音乐的钥匙,一个听赏音乐的方法,使学生对乐曲的结构、情绪、节奏、旋律进行以及音乐形象等一目了然,降低了分析理解乐曲的难度。
采用图谱教学法,旨在通过把音乐语言与图形语言二者灵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加强学生体验与表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对于学生深刻理解音乐表现力来说不失为一种便捷、有效的方法,但切不可喧宾夺主,主要还是让学生去听,并且还要鼓励他们用多种方法和形式去表达对乐曲的体验与理解。
总之,本节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了图谱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音乐体验、音乐实践、音乐表现、音乐创造中来,让他们展开想像的翅膀,打开创造性思维的闸门,在循序渐进中培养良好的情感体验和听赏习惯,最终达到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
(本课选自张家口市宣化区观桥西小学 温捷《苗岭的早晨》)
第二篇:课堂教学实录
课堂教学实录
巧家县白鹤滩镇中心学校丁委
(一)、揭题:
1、预习时,同学们把老师发给你们的资料阅读过了,对“非典”“ 叶欣”这两个词语大家一定不会陌生。为了纪念这样一位“抗非”英雄,人们为她开设了网上纪念馆,通过网络表达对她的哀悼和怀念。老师摘录了网友的几段掉词,大家看看。(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在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倒在了昼夜抢救病人的战场上,她走了……但是,她留下了一句让人刻骨铭心的话“这里危险,让我来吧!”)这样感人致深的话语还有很多,为什么大家对叶欣表示出了如此深情的怀念?学习课文(板书课题
11、永远的白衣战士)我们一定会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1、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些什么?(结合年段课标,培养学生速读、感知大意)
2、交流读感受。
3、师小结(主要记叙护士长叶欣面对极具传染性的疾病—非典型肺炎,不顾个人的生命安危,不知疲倦地从死神手里把患者一个一个地夺回来,自己却感染上“非典”而不幸离开了热爱的岗位、战友和亲人的动人事迹。)叶欣的去世——叶欣救治病人、离开人世——告别叶欣的动人场面。
(三)、理解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1、出示生字新词。(见课件幻灯片)
2、识读生字。(结合生活实践带领同学认读)
3、指名读、正音,全班齐读。
4、在文中画出带有生字新词的相关句子。
(1)把句子读通顺;(2)在语境中理解词语(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培养语感)
5、出示带重点词语的句子,引导学生通读并理解词语。(为第二课时扫清阅读障碍)
(四)、默读课文,交流感知,质疑(解决简单问题,涉及教学重点问题留下悬念,为为第二课时作好铺垫)
1、自由朗读全文,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
2、交流感知
3、质疑
(五)、小结、作业。写生字、描红
第三篇:课堂教学实录
备忘:
这个世界上没有陌生人,所有的陌生人只是你尚未认识的家人。
当代学生2009年刊中 我读鲁迅 一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录
搜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一 导读中的智慧引领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故乡》精彩课堂实录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二 轻松、自然的一堂好课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卖油翁》精彩课堂实录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三 民主、和谐、高效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统筹方法》精彩课堂实录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四 寓学法与教法之中
——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鹤群翔空》精彩课堂实录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五 教是为了学
——著名特级教师胡明道《老王》精彩课堂实录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六 朴实,名师的魅力所在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提醒幸福》精彩课堂实录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七 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
——著名特级教师宁鸿彬《皇帝的新装》精彩课堂实录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八 乱云飞渡仍从容
——著名特级教师程翔《散步》精彩课堂实录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九 创造性地解读文本
——著名特级教师陈军《登上地球之巅》精彩课堂实录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十 以文明道,另辟蹊径
——著名特级教师程红兵《我的叔叔于勒》精彩课堂实录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十一 变“讲课文”为“教读法”
——著名特级教师潘凤湘《(梦溪笔谈)二则》精彩课堂实录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十二 明快的视点激荡出丰富的内涵
——著名特级教师高润华《最后一课》精彩课堂实录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十三 品味文化,感受魅力
——著名特级教师郑逸农《胡同文化》精彩课堂实录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十四 谛听心灵的潮音
——著名特级教师李卫东《听潮》精彩课堂实录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十五 一曲语文味儿,清歌满乾坤
——著名特级教师程少堂《世说新语.咏雪》精彩课堂实录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十六 亲和,名师的力量所在
——著名特级教师朱震国《星期一早晨的奇迹》精彩课堂实录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十七 精彩从激趣开始
——著名特级教师曹双英《童趣》精彩课堂实录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十八 找好“读、写、创”切入点
——著名特级教师许序修《春》精彩课堂实录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十九 一堂富有诗情画意的文言文教学课
——著名教师容理诚《两小儿辩曰》精彩课堂实录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二十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
——著名特级教师吴泓《爱莲说》精彩课堂实录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二十一 求“实”的课堂更精彩
——著名特级教师张国生《我的母亲》精彩课堂实录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二十二 从细节开始转变理念
——著名语文教师余爱东《绿色蝈蝈》精彩课堂实录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二十三 真、实的课堂最精彩
——著名语文教师赵华《大自然的语言》精彩课堂实录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二十四 行云流水般的家常味
——著名语文教师郑桂华《安塞腰鼓》精彩课堂实录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二十五 回归文本,构建学习新秩序
——著名语文教师徐社东《口技》精彩课堂实录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二十六 信息技术与课堂的巧妙整合
——著名语文优秀教师吴积兴《水调歌头》精彩课堂实录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二十七 在细节中体现教育理念
——著名语文教师刘秋红《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精彩课堂实录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二十八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著名语文教师常红艳《<论语>十则》精彩课堂实录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二十九 课内外衔接的语文教学
——著名语文教师杨邦俊<中国石拱桥》精彩课堂实录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三十 在吟诵中咬文嚼字
——著名语文教师刘胜利《岳阳楼记》精彩课堂实录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三十一 让学生当主角
——著名语文教师吴明平《论美》精彩课堂实录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三十二 一堂富有冲击力的课
——著名语文教师郭初阳《愚公移山》精彩课堂实录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三十三 底气充足,灵气飞扬
——著名语文教师秦晓华《荔枝蜜》精彩课堂实录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三十四 步入诗意人生,由山追寻到海
——著名语文教师徐赞《在山的那边》精彩课堂实录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之三十五 在诗情画意中学语文
——著名语文教师干红姿《芦花荡》精彩课堂实录 主要参考文献
第四篇:秋水课堂教学实录
《秋水》课堂教学实录
师:昨天我在《智者的叮咛》这本书上读到这样一句话:“庄子是战国时代最富浪漫诗情、生命体验和批判头脑的诗人哲学家。”也有人评价说,庄子是先秦哲学家中的哲学家。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庄子吗?
生1:(看书)庄子是战国中期的思想家,《庄子》一书是他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师:你说得很准确。
生2:(不屑地)他是照书念的,课下注释有。
师:学会利用注解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当然,要了解庄子还是要多读些相关的书。哪位同学谈谈“课本外”的庄子。
生3:我听说过“庄周化蝶”的故事,好像说的是„„想不起来了。
生4:(急切地)庄子这个人很有些傲骨。楚王派人去请他当宰相,他却宁肯作泥鳅在污水中戏游,他认为做官不自由。
师:看起来你的课外阅读面还是很广的。
生4:我喜欢庄子。
生5:庄子这个人挺豁达的,他的妻子死了,他却拍着瓦盆唱歌,他好像认为死就是生,生死好像没有什么界限了。
师:我很吃惊,我原先有些低估了同学们,大家对庄子有一定的了解嘛„„
生2:(举手)我想起来了,庄子很消极,天天想着得道成仙。
(学生笑)
师:庄子的哲学思想博大玄妙,比如他追求绝对的自由,他创立了“相对主义”学说,他提出齐生死等万物的妙论,他主张回归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对庄子及其思想的评价,两千多年来始终存有分歧。我们在高中阶段对庄子的了解也只能透过有限的几篇文章管中窥豹,今天我们就通过《秋水》篇的开头一段文字先对庄子来一次“零距离”接触吧。
师:给大家2分钟时间,小声读课文,读不准的字看注解,查字典。
(生读)
师:好,大家齐读课文。
师:“泾流”的“泾”刚才有不少同学的读音不准,应该读
生6:jìng
师:说说理由。
生6:书上说这是通假字,通“直径”的“径”。
师:是“shǎo仲尼之闻”还是“shào仲尼之闻”?
(生有说shǎo,有说shào)
师:你(指生7)说。
生7:应该是shǎo,这用在动词,小看的意思。
师:有人认为孔子的见闻少,应该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生7:可是书上写的就是“小看”的意思。
师:书上这样解不能算错,认为孔子的见闻少当然就是小看了。好,请大家再把课文读一遍,声音要大些。
师:这次读得很好。请大家拿起笔,给大家5分种时间,自读课文,在疏通文字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内容,有不太清楚的地方在书上做个标记。
(生读)
师:哪个同学概括一下文章的内容?
生8:秋天河水涨满,站在河边都看不到对面,所以河伯很有些得意,然后他就认为天下的美景都让自己看到了。然后河伯到了海边,看到北海比自己原先见到的不知要宽阔多少倍,然后就对着海神若慨叹,反省自己妄自尊大。
师:你为什么要说那么的“然后”呢?(学生笑)当然,你的概括还有很准确的,抓住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但有一点要注意,不是“看不到”对面,而是“看不清”,“不辨牛马嘛。
生9:我觉得„„(又止)
师:大胆地说。
生9:好像河伯、还有海神(看书)那个“若”不是真人吧。
(生笑)
师:谁能帮他解决这个疑惑?
生2:这是个故事,虚构的,跟《西游记》差不多。这都不懂?
师:不懂就问是很好的学习品质,人没有全知全能的,不要自大,更不要嘲笑别人,否则就犯了与河伯一样的错误。
生9:我明白了,这其实是个虚构的故事,庄子是想通过讲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师:也可以把它叫做“寓言”。庄子散文中有很多的寓言,像大家熟悉的“涸辙之鲋”的故事就是庄子借粮的时候讲的一个寓言故事。对这篇课文的寓意谁还有不同的理解或者有所补充吗?
生10:我觉得河伯挺可爱的,他知错就改。
生1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不能骄傲自大,否则就会贻笑大方。
生4:河伯开始的时候洋洋自得,主要是由于封闭造成的,他有些像那个夜郎国的国君,一辈子都没走出过那个小地方,给他100个胆子他也想象不出天下有多大。如果河伯不是到了北海边,他根本就意识不到自己的渺小。所以只有开阔眼界,才能避免成为夜郎。
(生鼓掌)
师:还有哪个同学?
生2:越是有真本事的人就越谦虚。我想起我们做过的一个作文的材料,好像是说人的知识是个圆,半径越大,与未知的世界接触的区域就越大,就越能意识到自己的无知。
师:你的这个认识是在他(生4)的认识基础上的延伸。《秋水》是我们这一学期的最后一篇课文,是自读课文,所以当然应该由你们自己读。下面再给大家5分钟时间,对课文做深入的探究。可以从两个层面去读:
一、选准你理解最深最有感触的一点进行赏析或评价,可以是词句的理解,也可以是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是表现手法方面的;
二、这三个方面你是否还有经过思考也弄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我和你共同攻克难关。
(生读)
生4:我认为这篇文章对比手法用得好。河伯开始是“欣然自喜”,然后(有生笑)见到北海则是“旋其面目,望洋向若”,很短的篇幅,河伯的形象却是立体化的。
生12:细节描写好。
生13:我觉得河伯的那段话说得太好了。我们要向他学习,严于解剖自己,拓宽自己的胸怀,不断提高自己。可是有的地方我不太明白。
师:说说,看我能不能帮助你。
(生笑)
生13:我总觉得这段文字不太通顺。河伯对“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这种人到底是什么态度?他说“始吾弗信”到底“弗信”的是什么?见到海若后,河伯应该“信”了,他信的又是什么?
师:这个问题很有些水平。鼓励一下!(生鼓掌)哪个同学能谈谈看法?
(沉默)
师:你(生4),庄子的追星族?
生4:我也说不太好。好像是庄子对孔子好像不怎么感冒?(生笑)
师:“感冒”,好!
生4:我听我爸爸说,庄子中有好多故事都是编排孔子和他的弟子的,像盗跖怒斥孔子的事就是庄子虚构出来的。所以,我推测,这里的“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应该还是否定孔子的吧。
生14:不对,河伯对孔子还是很崇拜的,他不相信有人竟敢小看孔子的学问。
师:你的意思是“始吾弗信”应该这样理解?
生14:对。
师:也就是何伯不相信竟然有人认为孔子的见闻少,这种人太那个,那个(有生小声说:妄自尊大)对,妄自尊大。河伯见到北海后,他应该是相信有这种人了吧?
生:这?我还没想好。
生15:老师,“我之谓也”是什么意思?
师:是„„
生2:说的就是我。初中就学过了。
师:你明白了吗?
生15:yes!(生笑)河伯认为自己和“少仲尼仲闻”的人是一种人,是妄自尊大。
师:具体解释一下好吗?
生15:河伯与海若比起来,简直太小了,但他还曾经(看书)“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师:你说的很有道理。谈谈我的看法,当然,我的看法只是一家之言,不是标准答案。课文只是《庄子·秋水》的开头,《秋水》篇集中表现庄子的无限相对思想,简单一点说,世间没有最大,也没有最小。北海相对于黄河很大,而“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就像蚁穴大泽之中。庄子认为“知量无穷”,天不是最大,毫末也不是最小,人在天地间很渺小,所以人要顺应自然。《秋水》的主体是河伯与海若的七次对话,对话的核心内容就是庄子的无限相对思想。河伯与海若在后面的对话中也曾提到孔子与伯夷,原文是“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与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板书)意思是伯夷辞让君位以成就好名声,孔子大谈天下事以显示自己学识渊博,他们的自满,不就好像你刚才在秋水面前洋洋自得样子吗?
生4:能不能这样理解,海若就是庄子的化身,而河伯是孔子的化身。
师:你很聪明,很快就抓准了问题的关键。河伯可以看作是儒家门徒的化身,庄子借海若给儒家门徒上课。儒家子弟都认为孔子是天下第一博学之人,伯夷是天下第一大义之士,但在庄子看来,这两个“最”是不存在的,是站不住脚的。在《秋水》中的孔子是被奚落的形象。但是,在其他篇目中,庄子也常常借孔子之口宣传道家的思想,这时孔子的形象就是光彩照人的。
生16:课文里有两个“于是焉”,一个是“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一个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这两个“于是焉”应该怎么理解?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6:我觉得跟今天的“于是”意思差不多,有点因果又有点承接的意思。可是那个“焉”没法处理了。
师:谁可以帮他“解惑”?
生17:这里的“于是”应该是“在这个时候”的意思,“焉”么?我也说不好。
师:“于是”在古汉语中一般是两个词的组合,介词“于”加上代词“是”。“焉”在这里没有什么意义,“于是焉”也就相当于“于是乎”。大家发现他(生16)找出的这两个句子其实有一种巧合在里面„„
生18:对比。
师:说下去。
生18:第一句是写出了河伯自得的神态,第二句是河伯发现自己的错误后的悔恨的神态。
师:所以刚才有同学说,河伯也挺可爱。
生19:老师,“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这句话我不太理解?
师:会翻译吗?
生19:不会。
师:哪个同学来?
生20:我如果不是来到你的门前,就危险了。
师:这是一个假设性的否定句。记住这种句式(板书:非„„则„„)
生19:怎么就危险了呢?
生20:不到这来就不会明白这么多的道理,还在河边夜郎自大呢?
师:解释得不错。庄子和《庄子》是一座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和耐力甚至穷其一生才能欣赏一二。刚才有同学说,庄子的思想有些消极。这要看你怎么去理解庄子的思想。高三的时候我们将读到一篇文章《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可给大家一个解答,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高三同学借阅“先睹为快”。学哲学的目的是什么,周国平说:“没有哲学,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哲学是对人生与社会的理性诠释,哲学是人精神家园的支撑。现在有一个很流行也很沉重的词语“精神守望”,学了哲学,对人生对社会可能看得更清楚更透彻,就能够把好心灵的航船,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我的话对你们来说也许太深奥了些,如果将来有一天你突然想起了我的话,突然对人生有了深刻的感悟,一定要和我共享。下课!
第五篇:《黄果树瀑布》课堂教学实录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果树瀑布》课堂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执教:武昌中华路小学
王成高
【片断一】
师:大家都看到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题了吧。谁来读课题?(指名读,齐读)
(生1读)师:声音真洪亮!(生齐读)师:多有气势啊!
师:大家看看课题中“黄果树”和“瀑布”这两个词有什么关系啊?
生:有个地方叫“黄果树”,“瀑布”就是黄果对这个地方的瀑布,而不是别的什么地方的瀑布。
师:说得多清楚啊!你们还知道别的地方的瀑布吗? 生1:庐山瀑布。
师: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啊!生2:壶口瀑布。师:知道在什么地方吗? 生3:黄河壶口瀑布。
师:是的,它位于我国陕西、山西境内,是我国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师:还有吗?
生4:塞特凯达斯瀑布。
师:嗯,好像是你们四年级学过的课文中写到的吧!生(不少同学异口同声):《特殊的葬礼》 师:对,学得多好啊,记忆犹新呢!
师(指黑板上的课题):请问有同学到过黄果树瀑布吗? 生1:我去过。
师: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对黄果树瀑布的印象吗? 生1:黄果树瀑布非常壮观!生2:我也去过!师:你也说一句吧!
生2:黄果树瀑布非常令人惊讶!师:哎呀,我真羡慕你们俩!大家呢? 生(众):羡慕!
师:我和大多数同学一样,也没去过,但是我知道黄果树瀑布是贵州省的第一胜景,是我国最大的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壮观的瀑布之一。今天我们就跟随本文的作者,也跟随这两位同学,一块去感受黄果树瀑布的风采吧。
【片断二】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94页,在昨天预习读书的基础上再把课文认真地、完整地读一遍,看看黄果树瀑布给你留下什么样的总体印象呢?
(学生自由读书,教师巡视,读完后学生说总体印象)生1:黄果树瀑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生2:黄果树瀑布不光柔美,还很壮观。生3:瀑布声让我们沉醉了。生4:黄果树瀑布太神奇了。
生5:瀑布的声具有立体感,让人振奋、激昂。师:你们看,大家初步读课文,就有了这么丰富的感受。生6(急切地举手):我觉得黄果树瀑布真的是大自然的杰作。师:你说的好象是课文中的一句话吧,能读给我们听听吗?
(生6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全班这一段:“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师:知道什么是“杰作”吗? 生6:就是很杰出的作品。生7:非常优秀的、超出一般的作品。
师:说得很好(板书:杰作)。大家看这句话中“是”的前面加上一个什么词啊?
生(众):真。
师:大家想想,“是”的前面加了“真”和不加“真”有没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1:加了“真”能确切地说明黄果树瀑布是大自然的杰作。生2:加了“真”加强了作者对黄果树瀑布发出的一种感叹。生3:加了“真”就强调黄果树果瀑布千真万确、实实在在是大自然的杰作。
师:你们真会读书。我们一起再来读读第一自然段。(生齐读)师:这句话是谁对黄果树瀑布的总体印象呢? 生:是作者的总体印象。
师:那作者的这种总体印象有没有包括刚才好多同学对黄果树瀑布的总体印象啊?
生(众):包括了。
师:对。同学们,这篇课文我也读了好多遍,黄果树瀑布的的确确是大自然的杰作,我觉得课文的每一个自然段描写的情境都非同一般!你对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最感兴趣呢,请你把这个自然段再仔细地读一读,读出你的兴趣来,待会读给大家听好吗?(生放声自主读书,再同位互相欣赏读书)
【片断三】
师:刚才有的同学还边读给同位欣赏,边说明了自己是怎样想的。这种边读书,边想象情景的方法很好。看到好多同学意犹未尽,有同学愿意读给大家听吗?
生1(读了第二自然段):我觉得这个自然写瀑布的声音刚强、很有气势,所以我对这段感兴趣。
师:你们觉得她刚才读得怎么样啊? 生2:她刚才是读得很的气势,但是我觉得这段话不能都读得刚强、有气势,分号前面的部分是写远处听到的瀑布的声音,是比较轻柔的,书上说“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所以我觉得还要读得轻柔一点。(读分号前面的
师:真会读书。同学们,你们从他们俩的发言中听出什么来没有啊? 生3:我觉得读这一段的时候应该是刚柔结合的,分号前面的部分应该读得让人觉得瀑布声从远处听是比较柔美的;后面部分走到近处时,就是一种刚强、有气势的感觉,这段最后说“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师:真好。她把这两位同学的意见综合起来,整体地看这一个自然段应该怎么读。很会动脑筋。
师(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大家都来读这个自然段,看看能不能读出他们三人刚才谈到的那种情景呢。(全班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读后指名读这一段)
(生1读第二自然段)
师:听了他的朗读,你们觉得怎么样啊?
生2:他前面柔美的感受读的还不够,后面很雄伟的气势读得很好。师:大家看着屏幕,再读一下分号前面的部分内容,看是不是有的词跟我们平常用词不一样啊?(学生读书后回答)
生3:我觉得“飘”这个词跟我们平时不一样。师:我们平时说声音过来怎么说啊? 生3:“传”。
师:是啊,那这里用“飘”和用“传”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3:用“传”就是说声音很快就直接过来了。而用“飘”是说因为从远处听瀑布的声音是很轻柔的,可能是时断时续的,还给人一种悠闲自在的感觉。所以这里写瀑布的声音用“飘”比用“传”要准确。
师:你能抓住“飘”这一个词,把当时的情景想象得这么清楚,真好!能把前面部分读给我们听听吗?(读分号前面部分内容)
生4:我还从“拂过”这一个词看出来,我从“拂过”想到这时就像有一双细嫩的手抚摩着树梢一样,所以这部分应该读得轻柔一些。师:真会想象,你能读读吗?(生读书)
师:我们都来读读分号前面部分内容吧,注意刚才两位同学谈到的两个关键词所描绘的情景。(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师(全班读完分号前面部分时):继续往后读。(全班接着读分号后面的内容。)
师:大家刚才读后面的部分的时候是不是发现有关键的词所描述的情景跟前面的轻柔的特点明显不一样啊?
生1:我觉得是“涌”这个词用得好,像潮水般涌上来,是很有气势的,像千军万马冲向前线一样。
师:看,你又打了个比方,把“涌”的情景说得更清楚了。
生2:我还可以从“盖过”这个词看出来瀑布很有气势。课文中说“盖过了人喧马嘶”,我知道“人喧马嘶”是声音很嘈杂、很大,“盖过了人喧马嘶”就是说这时候只听得到瀑布的声音,其他再嘈杂的声音都听不到了。
师:说得太好了。来,我们一起感受一下瀑布声“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的情景吧。(课件出示声音)
师:感觉怎么样啊? 生:很有气势。
师:来,我们一起读分号后面的部分。(齐读)师:真是让人感觉到万马奔腾、气势非凡啊!
师:现在咱们全班同学来合作完整地读第二自然吧。我分一下工:女同学读分号前面的内容,全班同学和我读分号后面部分。知道我为什么这样分工吗?
生:因为分号前面部分内容写瀑布声音比较柔和,我们班女同学很少,声音又柔美,所以适合读前面部分内容;后面部分写瀑布的声音气势非凡,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读,就显得很有气势。
师:哎呀,你真了解我(上前与学生握手)!(分工合作整体读第二自然段)
【片断四】 师:还对哪个自然段感兴趣呢?
生1(读了第四自然段):这段中有几个词语——“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我很感兴趣。
师:为什么对这几个词语感兴趣呢?
生1:因为这几个词给人一种意境的美,给人一种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意境美。
师:她被这种意境陶醉了,已经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了。有谁能用语言来表达一下吗?
生2:是一种“银雨洒金街”的奇景。师: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奇景呢?
生3:我从“洒”这个词想到可能是像雾一样地飘过来。
师:大家来看看这个画面,看能不能更清楚地想象出“银雨洒金街”的情景来呢。(出示课件)
生4:腾空而起、漫天浮游、随风飘飞的水雾有几百米高。师:看到这种情景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啊? 生5: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很美。
师:是啊,真是人间仙境啊!来,我们全班同学一起读这段(齐读)
【片断五】
师:还有感兴趣的地方吗?
生1(读第三自然段):我知道“白练”是一种白色的丝绸,这样一匹宽幅白练从空中一抖下来,真是很奇特。
师:嗯,你说得很清楚。你知道这“宽幅”有多宽吗? 生2:这白练就是说的瀑布,我查过黄果树瀑布有81米宽。师:81米宽有多宽啊?我们学校的红色的跑道长度是多少知道吗? 生3:50米。
师:对,81米比我们学校的跑道还多30多米啊。我们来看看瀑布好吗?(出示课件)师:感觉怎么样啊? 生3:很有气势。生4:神奇、壮观。
师(面向生1):你能再读给我们听听吗?
生1(读第三自然段,还剩最后一句没有读时):我觉得最后一句像“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显得更有气势。
师:那你能邀请全班同学和你一块读最后一句吗?(全班齐读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
【片断六】
师:还有感兴趣的地方吗?
生1(读第六自然段):我从“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这一句中感觉到瀑布声的立体感特别强,从每个方向都源源不断地传来,连耳朵都不够用了,觉得很壮美——“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师:说得好。请问“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这样一种感觉是在一种什么情境下产生的呢?
生1:(读本段中的“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来,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一句。)
师:“雷声轰鸣,山回谷应”这是一种什么情境啊?想过没有?
生2:我想应该是瀑布的声音很响,回音也非常大。
师:同学们这时候作者位于什么地方啊?(没有学生说话)这样,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五自然段的一、二句话。(学生齐读“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我们自西面顺着石阶往下走,一直来到谷底。”
师:知道作者现在在什么地方了吗? 生(众):谷底。
师:是啊,这时感觉到的“山回谷应”是什么感觉啊? 生3:这时,成千上万的人的喊叫声都听不到了,只听得到像雷声轰鸣一样的瀑布声在山谷里不断地回响。
生4:给人一种强大的、立体的感觉。
师:所以作者是什么感受啊,我们一起读读这段的最后一句话。(生齐读“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师:来,让我们看录像感受一下。(出示课件)师:怎么样?有和作者同样的感觉吗?
生5:我感觉到,瀑布强大的生命力也给了作者无限的活力,所以他觉得“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师:是啊!同学们,当置身于这样的情境中的时候,才让我们真正知道什么是感动,什么是激情,什么是震撼啦!来,大家拿起书,我们一起完整地读第六自然段。(全班齐读第六自然段后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