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板块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板块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小学语文;“板块式教学”;导趣;导学;导读;导行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7―0083―01
“板块式教学”这一概念,是针对“线式教学”而提出的。板块式教学是构建在语文学习心理学原理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是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有机地形成了几个知识、能力的训练板块,而且也形成了几个时间的、步骤的“板块”,即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过程都是呈板块状分布排列的。板块式教学法减轻了教师上课的压力,将课堂还给了学生,教师在其中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板块式教学强调整体的教学视野,让教师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回到宏观的大视野中来整合教学资源,设计教学,不仅拓宽了课堂教学的广度,更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深度。板块式教学更强调学习资源的整合与生成,着眼于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重视学生“学”的过程,以求实现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语文能力的逐步提升。在板块式教学中,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引导教学:导趣、导学、导读、导行。
一、导趣――唤起体验,贯穿始终
在板块式教学中,从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始,唤起学生的经验,让说的、读的、写的都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让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贯穿始终。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翠鸟》一文时,笔者这样引导学生:“今天,我们认识一种生活在水边的鸟,它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才见它飞起,一眨眼,它又轻轻地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了。”笔者一边用富有激情的话语导入,一边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出翠鸟生活的背景图,这样在学习课文时,学生能很自然地将翠鸟生活的画面在脑海中展现出来,并且提高了学习兴趣,使自己想要去学习,想要去积累,想要去更好地表达对翠鸟的喜爱。
二、导学――读好导语,渗透目标
导语在单元的起始位置,却常常受到不屑一顾的对待,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导语的内在价值和它对中高年级学生的指引作用。导语实际上是每一个单元的“路标”,教师要利用好导语,让学生自由地读,反复地读,从读通到读顺,到读出感悟,读出目标。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在整体感知任何一篇课文时,通过导语了解学习目标。
三、导读――全面感知,整体接触
导读就是让学生浏览这一篇课文的全部内容,从整体上接触和感知教学内容,就是让学生有自己的学习时间。有的教师认为,让学生自己先学再听教师讲,学习会感觉味同嚼蜡。其实,学生即使学得再充分,也会有涉及不到的知识点,所以教师只要把握好这个度,非但不会影响整堂课的效果,反而会得心应手。
四、导行――搜集资料,全面铺垫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离不开搜集资料,搜集资料是铺垫一种共同的学习情绪,营造一种共同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心中有底,胸有成竹,明白在学习课文时应该怎么想、怎么做。如,五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的专题是“美丽的家园”,在讲课之前,教师应安排学生搜集有关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资料。
此外,在板块式教学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赏析与研读中积累自己的语言,领悟表达规律,并将所学迁移和渗透到自己熟悉的事物上。事实上,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充满问题的情境,教师要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渗透冲突认知,让学生在冲突中由“无疑”而“生疑”,由“有疑”而“释疑”,建构知识的顺应过程,并充分感受到思考之趣。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 “神奇的科技世界”时,学生会产生许多问题,“为什么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月球有哪些没有解开的谜?”等等这些问题都很有思考价值。所以教师要利用每堂课后“谈谈你的收获”的环节,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从整体上加以概括,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完成认识的飞跃。
总之,相对于传统教学,板块式教学体现了语文新课标的理念,符合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对优化阅读教学过程、改革语文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重要作用。虽然板块式教学践行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我们正在实践中尝试、探索。编辑:马德佳
第二篇:语文板块式教学
语文板块式教学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多年来,见仁见智,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这里我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认为板块教学法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方法。
所谓“板块教学”,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板块”,即教学的过程、教学的内容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这是一种清晰而又灵动的教学设计。
板块结构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的形式,它首先要为教学内容服务,因此,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板块是板块确立的主要依据。其次,为了使板块教学不流于形式,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必须根据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确定“块”的量和序,并明确“块”与“块”之间的逻辑联系。板块教学不同于传统线条教学的最大之处,在于它注重在精心选点的基础上,利用板块对选点进行集中突破,以此达到高效的教学。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由于缺乏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以及教学手段和方式的整体把握的重视,常常对一篇课文采用平推式的线条教学形式,从文学常识、字、词、段意,到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乃至课后练习的讲解,面面俱到,无微不至。这“必然是未能针对教学和学生两方面的实际情况有取有舍;有点有面;有详有略地进行教学,而是不分难易、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面对这种低效的线条教学形式,语文界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许多语文工作者对课堂教学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革。
尽管是“八仙过海”,但这些改革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简化课堂教学头绪,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而对课堂教学头绪的简化,就有针对性的精选每堂课的教学点,增加对每个教学点的时间投入。这其实就是教学的板块化,但这种板块化还只是一种无意识的教学操作。在进一步的理论和实践中,老师们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手段和方式有了系统的整体把握,强调在对教材精要取舍的基础上,借助教学板块的优势能对教学内容整体突破并完成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挖掘。探索一条真正的“板块式”课堂教学之路。
一、“板块式”课堂教学基本特色:
1、板块式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知、能、情等全面和谐发展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整个课堂设计的灵魂。过去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着重视认知领域,轻视技能领域,忽视情感领域的现象,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大多只研究认知目标,教学目标不具有完整的育人导向和功能。
新课程实施以来,特别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因此,在新课标关照下的教学目标设计必须从“三个维度”出发,力求使学生在知、能、情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使三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体现一种新的理性思考,形成一种立体的思维模式。
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改变过去习惯上的一些做法,把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如,“知识与能力”目标就是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明确表述本节课应“知道”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等具体目标,同时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感知、品味、积累、应用语言的能力,更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过程与方法”目标就是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置,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审美情趣、心理品质、语文素养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由此可见,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语文素养应该像一根红线整合“三个维度”,贯穿课堂的始终。所有的教学设计必须紧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来展开。
2、板块式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语文素养 如何课堂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呢?我设计了“板块式”教学思路。“板块式”教学的艺术性表现在:
⑴、它步骤清晰,线条分明,鲜明地表现出阅读教学的有序性;
⑵、它重视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注重从教材中选择最能表现课文主旨或特色、精华的板块组织品读教学,表现出较高的优化信息的水平;
⑶、它的每个“板块”各自合理地占有一定的时间,且每个“板块”只集中力量重点解决一个教学问题,各个“板块”之间大致呈现出一种由浅入深、由感知到品评、创造的逻辑顺序,呈现出一种层进式的教学造型;
⑷、它是一种线条分明的教学思路,也是一种有章可循的学习思路,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学生掌握自学课文的方法。此思路的设计角度和组合方式是很丰富的,“板块”二字只是教学形式的外壳,教学设计中的关键技巧仍是教材的阅读与运用,仍是教学活动的组合与安排。
我把《桥》一文设计为六个教学板块,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教学板块──复习回顾,营造情境。
第二教学板块──感受“洪水”的肆虐与人们的恐慌。
第三教学板块──体味“老汉”的精神。
第四教学板块──升华情感,深化主题。
第五教学板块──拓展练笔,抒心中情。
以上六个教学板块,既扎扎实实地进行朗读、品味,又进行创造性阅读、探究性学习。以说、读为阅读教学的重点,以“板块式”结构为载体,以提高人文素养为线索,对该课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3、板块式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生命质量
语文教学中的方法是很多的,不管采用什么方法,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在新课标下,我们不要忘记自己的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我们也不忘记学生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必须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我在《桥》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用“读──说──练──结”的板块式教学方式,并把它整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四个板块:
读:给学生创造一份收获的机会。
说: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
练:给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机会。
结:给学生一个感悟反思的空间。
板块式教学思路之所以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运用,是因为它有效地解决了长期困扰阅读课堂教学繁杂无序的问题,它就像一篇结构清晰的文章,又像一座层级井然的能让我们拾级而上的阶梯,给人以看得见、想得到、用得着的感觉。不过,“板块式”教学的设计性和程序性,很容易使它流于技术性和工具性的层面,难以收到好的效果。因此,我觉得“板块式”思路的使用必须结合课文,“因文设法”,注重实效,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与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切不可生搬硬套,致使表面形式多样而实际收效甚微。应该优化、整合、活用、巧用课文内容,用线索串连起各个板块内容;或者从“整体运用”课文的角度,提炼出几个能集中课文精华而又有内在联系,可以产生“碰撞”的板块。
二、板块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功夫要下在备课上
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与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即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明确单元教学目标,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只有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本单元所需达到的教学目标,哪篇文章最能实现某个单元目标,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该怎么教,该选择哪篇文章作为实现某目标的范本。否则,闭着眼睛捉麻雀,大抵是无效劳动而已。教学目标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板块教学法要求教者在备课时,必须统观全单元,选择好最能体现本单元某一教学目标的文章,这样才能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2.时间要用在刀口上
效率是课堂的生命。“效率”的含义,就是指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习得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得知识,掌握技能,教师始终只能起一个导的作用,而学生的学才是课堂的主体,因此,合理安排导与学的时间,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3.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
板块教学法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获取知识的技能,因此在教给学生“渔”的技能后,要及时地给学生训练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鱼”。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力训练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彻底改革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而代之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和练习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板块教学法注重的正是这一点。教学中,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要着眼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能力的养成。
锘人人握灵蛇之珠,家家抱荆山之玉,在古代的近代的国外的各种教学理念层出不穷,语文教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百花争艳景象的今天,板块式教学体系让艺术的教学设计走进千万个普通语文教师的课堂,“板块式”课堂教学让每一次教学都成为一次智慧的旅程,我们有理由相信,语文课堂因为“板块式”教学既有布局严谨之美,又有推进流畅之美;既有结构圆润之美,又有内核深厚之美了。
第三篇:小学语文板块教学
小学语文板块教学:为爱改变、为爱成长!
祁门县芦溪中心学校
胡海
余映潮先生的板块式教学思路主要针对当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避重就轻”三大痼疾而提出的。
一、重“学得”轻“习得”
长久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对“学得式”的外显学习倚重太多,对于“习得式”的内隐学习关注较少。我们总希望寄希望于理性的“学得式”教育,并相信它一定能让学生“多快好省”地学习汉语言文字,形成语言能力,然而殊不知,一方面语文教学的许多东西是无法“学得”的,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学得”与“习得”是相互促进的,丰富的“习得”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得”的功效。因此,要想走出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泥潭,就必须在依靠“学得”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习得”的促进作用。
二、重“语识”轻“语感”
审视既有的“语文知识”系统,我们会发现,它更多充斥的是处于显性状态下的“语识”,而单靠“语识”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事实证明是力不从心的,正因此,“语文知识”的另一种重要存在形式,也就是处于内隐状态下的“语感”被提上了桌面,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最后的结论告诉我们,只有实现“语识”和“语感”两种状态下的语文知识的有机融合,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甚至高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重“课内”轻“课外”
在课堂情境中,学生进行的更多是有目的、有计划、可控的语文外显学习,而在生活情境中,学生进行的更多的是自然而然的、无意识的语文内隐学习。从学习情境的角度来看,听说读写活动的进行,生活情境远远大于课堂情境。事实上,作为生命活动方式的听说读写永远是植根于生活这个舞台的,而生活也人类实现听说读写的生命活动提供了最大可能。因此,语文教学若不能将教学形态的听说读写转归为生活形态的听说读写,那这样的语文教学就是被异化了的失败的语文教学。
为使语文教学走出困境,余映潮先生站在语文教学实践者的角度,以一种执着为教学、为教师、为学生的态度,开始自己的思考,在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历和经验的基础上,为语文教学设计了一整套被称作“板块式”的教学思路,并在自己的语文课堂进行了无数次的演练,最终在语文教学界掀起了一场革命性的狂潮。
“运用板块式教学思路,可以使教学结构更加清晰,使教学程式更加有序,使教学内容更加优化,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对于传统的教学结构而言,板块式教学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创新,很有力的挑战。”张定远先生(全国中语会理事长)的评价既是对“板块式教学”实效性的肯定,也是对“板块式教学”特色化的概括。
“板块式教学”之所以能在中学语文界得到广泛认同,又在小学语文界得到大力推行,原因就在于“板块式教学”通过课堂变革实现了教学创新,凸显了教育智慧。
一、教学内容之变
同一般教学相比较,“板块式教学”在教学内容的剪裁取舍上更加注重语文教学的本质,那就是侧重语言文字的训练和表达技巧的运用,提倡从语言文字的角度处理课文。
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教学设计,《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课文的教学被设计成了五个板块,分别是:理解一个句子;复述一个故事;加深一种体会;掌握一个绝招和摘抄一个警句。五个板块的教学中既有内容理解,又有技巧揣摩,还有能力训练,目标突出,重点明确,操作性极强。
可以这样说:“板块式教学”走出了内容至上的窠臼,更加注重语言形式的表达效果,更加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真正变“教课文”为“教语文”。
二、教学形式之变
“板块式教学” 的所有板块均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学生成了课堂真正的主人。
“板块式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有着明显的效应,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同学的帮助下,学生的学习潜能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了充分释放。
我们再看《难忘的启蒙》一课的教学板块设计:说一个句子(旨在培养学生的感受、概括能力)、讲一个故事(旨在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品一个句段(旨在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一个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学一种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提炼能力)。五个板块均有学生的全身心参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全方位的磨砺。
可以这样说,“板块式教学”走出了串讲串问的羁绊,更加强调学生的语文实践参与,更加关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真正变“老师教”为“学生学”。
三、教学过程之变
“板块式教学”注重实践活动,但是并非所有的实践活动学生都乐于参与,因此,结合学生实情以及课堂学习氛围,灵活设计活动板块就显得无比重要,既要考虑难易程度,又要关注趣味与否,既要体现新颖性,又要突出挑战性。
我们看看《掌声》一课中说话环节的设计:
(1)
给了
掌声。
(2)
时,给了
掌声。
(3)
时,给了的掌声。
(4)
时,给了的掌声,小英。
(5)原来,掌声里有。
这样的活动安排要求学生必须自己通过充分读书和思考,接受一次次挑战,主体地位的彰显,主动意识的激发,使得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学习效果大大提高,并且节省了大量的学习时间。
可以这样说,“板块式教学”走出了沉闷压抑的阴影,更加在乎课堂教学的节奏变化,更加关注学生精神的愉悦程度,真正变“学习苦”为“学习乐”。
“板块式教学”的变革其实都是源于对语文课程的热爱,对课堂教学的热爱以及对学生的热爱,教育之道,以爱为名,相信“板块式教学”的明天会更美好,小学语文的明天会更美好。
但是,小学语文界对于余映潮先生的“板块教学”的评价一直有一种批判的声音,他们认为:“板块式教学”重学科的工具性,轻教材的人文性;重设计的操作性,轻教学的创新性;重教师的指导性,轻学生的自主权。这些评论我没有权利指点,只是觉得这些站在教学理论层面的说辞似乎有点过于高瞻远瞩,过于高屋建瓴。试想:我们提倡了这么多年的素质教育有遍地百花开的成效吗?我们推行了至少十年的课程改革有桃李满天下的局面吗?
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还处于发展的瓶颈期,还煎熬在何去何从的两难抉择中,有效课堂甚至高效课堂离现实中的小学语文教学还很远,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尽管全国各地名校林立,名师如云,但是薄弱地区农村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仍然是费时低效。症结何在?归根结底就是缺少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思路或模式。
笔者认为,余先生的“板块式教学”可以一定范围内减少和避免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盲目教”(抓不住教学重点)、“糊涂教”(理不清教学思路)和“随便教”(达不到教学目标)情况发生;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素质发展以及学校质量提升的基本要求。
下面笔者就结合近期自己对“板块式教学”的认识和理解,粗浅的谈谈“板块式教学”的两个优势与缺陷并存的特点:
特点一:先品语文,再品人生!
“语文味”一词是针对把语文课上成思品课、科学课等现象提出的,虽然语文课与其它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决不能因此将语文课与其他学科划等号,语文课只是借助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余先生十分重视课堂教学中“语文味”的生成,因此,“板块式教学”的核心就是积累语言知识,力求在语言文字积累中实现对课文内容的品读和对文本情感的品悟。我们且来看看余先生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年第6期上的《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之一)》中的案例,在这篇文章中余先生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夏天也是好天气》的教学蓝图:告诉大家读妙文、提醒大家寻雅词、评说课文品奇字、表现生活用美句。这幅蓝图不仅关注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语文能力的提升,还十分注重教师的语文素养的积淀和课堂艺术的修行。
或许正是因为“板块式教学”对“语文味”的极致追求,使得课堂教学中对文本蕴含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感悟解读不够,造成“人文性”的自然缺失,这是“板块式教学”一个无法回避的缺陷,即使几经修正,仍然收效甚微。尽管如此,笔者觉得还是应该倍加尊重和宽容“板块式教学”,要给予其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以及完善和更新的时间,相信未来的某一天,“板块式教学”定能实现语文品读与人生品悟的完美结合,到那时,不止薄弱地区农村学校小学语文教学,甚至全国小学语文界都将掀起一场风暴式的革命。
特点二:以教领学,以学促教!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尽快实现角色的转换,与学生平等对话、共同交流,相互促进。这种设想是完全合理和正确的,但是,在薄弱地区农村学校全面推行还有难度,毕竟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是比较欠缺的,语文能力还是普遍低下的,倘若强行普及推广,势必会走上过分夸大学生主体意识、忽视教师指导作用的另一个极端。
笔者觉得在现阶段,特别是城乡教育发展极不平衡的时期,在薄弱地区农村学校试行“板块式教学”还是有很大的正面作用的,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协调好师生关系,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指明前进与发展的方向,避免课堂教学又一次陷入不可自拔的迷茫与困惑之中。
被余先生爱称为“美文美教”的“板块式教学”,其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以语文能力训练的最基本要求为准则,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思考范围和活动领域内,对课文内容进行解读和分析,并通过统一的方式加以规范和训练。这是一种刻板的模式,但也是一种快速提高语文能力的模式。
当然,余先生和他的“板块式教学”追求的最终目标不是“美文美教”,而是“美文美学”,但是,实现“美文美教”向“美文美学”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必须建立一个比较坚实的基础之上,那个基础就是学生语文能力和教师教学能力的的普遍提高与共同提升。
只有不断完善“以教领学”,才能达成“以学促教”,也才能真正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从有利于教师的“教”转向有利于学生的“学”,才能从注重操作转向注重调控,从不变转向可变,并最终实现教学相长、交互学习、共同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何去何从?余先生和他的“板块式教学”将告诉你他们的答案——重视“语文味”和偏向“教师教”只是为了奠好基,搭好台,给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创造更多更好的机会。
对于小学语文,“板块式教学”绝对不是唯一有效的教学,但一定是十分有效地教学,笔者坚信:只要“板块式教学”能够始终关注师生(知识、能力、情感意志)的共同成长,相信一定能走出一条属于小学语文的阳光大道。
第四篇:浅谈参与式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谈“参与式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明德小学 李彩英
参与式教学是国际上普遍推崇的一种教学方式,强调学习者已有的经验,与同伴合作、交流,一起寻找、分析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提高师生的批判意识和自主发展能力。该方式力图使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人都投人到学习活动之中,都有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在平等对话中产生新的思想和认识,丰富个人体验和经历,并产生新的结果与智慧,进而提高自己改变现状的自信心和自主能力。如何充分认识自己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自身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笔者在平时就大胆尝试使用参与式教学法,积极探索,终于感到教学不再繁杂劳累。下面,结合本人语文教学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参与,指的是个体进入群体的状态,参与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种自主、积极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达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使其在亲历亲为的认知行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知识的奇妙、增加克服困难的自觉性和能力,为学生认识、修正自我的认知水平、能力结构提供了机会和平台。
在初识参与式教学过程中,笔者认识到:课堂上必须注重摆正师生的位置,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起着主导的作用。这种作用应该是指导作用、示范作用、推动作用,教学中应表现为辅导学生分析、归纳、判断、推理。它是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自己获得知识的过程。重点应放在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认识能力、分析能力和批判性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学生也在参与实践中认识到:应该从为分数而学的被动“受教”转向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大胆创造、表现自我,为成为具有“自立、自强、自信”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而学。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还发现,由于学生参与,增强了学生主体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增强了合作意识、提高了交往的能力。学生参与的过程是一个生生合作、组组合作以及师生合作的过程,它使学生看到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合作的过程又是一个分工合作的组织与交往过程,这里还有学校与社会的交往,多种交往使学生心胸开阔,提高了他们待人处事的能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力。
参与式教学有利于学生追求和实现自我价值。人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人的价值实现在于组织、集体、他人、社会的认可、肯定、承认等。学生主体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得到了创造更新和表现自我的机会,显示了自己的个性特征,发挥了个人应有的作用,体现了个人的价值,从而更增强了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求发展的信心。因此,他们感激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内心产生了实现个人价值的满足感,并由此产生了价值追求的新目标。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参与式教学法呢?
一、教师要作好充分的准备,让学生有非常明确的参与目的。
师生都要有严肃认真而又积极参与的态度。教师的前期指导和说明要清楚。应该选择适合学生对象的参与方法,而不是照搬,流于形式。要督促每个学生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教学中去,要了解学生参与前后的自我主张,尊重和理解学生。教师的语言要准确合理,并且要符合学生概念的理解水平。在互动过程中,利用教育时机,关注学生的生命情感意识的培养。对此,教师们就要在备课上下功夫。教案最早采用三元设计表(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之后不断进行技能培训,在发展中求改进,课堂教学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由此产生第二次教学设计的四元设计表(教学活动顺序和时间、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达到目标和内容)。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应十分注意教学环境的设计,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集中全部感官参与学习活动。首先教师应充分做好课前准备,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准备好与教学活动相关的教具、学具,设计新颖有趣的与教学相联系的各种活动语,如:即兴表演,观看录相,启发式谈话等。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情境。教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更应创设悬念,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产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把学生带入一个新的“境界”,使他们在求知欲望的驱使下饶有兴趣地进入学习状态。
三、小组自学讨论,探讨方法。
自主学习课文,主动探求新知识,是学生对已有的知识、技能进行学习钻研而达到掌握新知识、技能的目的。一要靠学生坚持不懈的努力和钻研,二要靠教师的点拨、启发、引导,三要靠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和合作,集思广益。四要靠教师真心诚意地组织学生讨论,用心和学生交流,而不是把讨论作为教学的装饰品。只有走到学生中间去和学生一起讨论、指导,才具有实际意义,才会有好的效果。学生自学要围绕自定目标,结合教材文字、内容和插图理解知识,画出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帮助学生选定好的自学内容,点明自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让学生把疑难问题记录下来。通过学生之间合作讨论甚至争论,教师点拨、引导,最后达到正确一致,从而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
四、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条件和环境因地制宜。
根据当地情况,采用适当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来促进他们的学习。学生应该“自愿接受”而不是“被动灌输”,例如在二年级生字教学时,我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以不同识记方法,例如其中第一小组发现哪些字可用动作记忆,其中一个小组可将生字编成谜语让同学猜,还有用生字开花等,尽可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吸引那些心不在焉的听讲者。另外,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进去,并且把学生自我评价作为重要的反馈信息。
另外,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提供者、标准答案的发布者,而是协助者、引导者、促进者和组织者,帮助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提高。
教师在对学习成果的反馈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出现的共性问题及时指出,正确引导,不能模糊不清。对个别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让他们拓宽知识面,提高知识层次,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
总之,必须明确课堂教学载体是学生。调动学生全员参与,教师成为引导者、协助者,营造一种民主、自由、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对新课程的认识,不断在实践中调整和更新自己的观念,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语文,让学生真正享受“快乐语文”。
第五篇:讨论式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讨论式教学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引言
新课程改革前的课堂教学主要以讲授为主,它是以教师单一的讲述为主,重视知识的传授,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适应教师的教。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生的创造潜能。为了克服讲授式的缺点,新课标向教师们推荐了讨论式教学法。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一名好的教师不仅要将知识教给学生,更需要的是教会他们学习的能力和一种精神,给他们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而不是一只装满宝物却无法开启的箱子。在运用讨论式教学法的课堂中,师生不仅仅是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共同参与互动交流的关系,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总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
[2]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讨论式教学法符合课标的要求,能够促进这一目标的完成,在课堂讨论中,学生可以独立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同学们相互交流,还可以与组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努力来完成一个目标,在这样的合作和交流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陶行知先生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因材施教,他曾说过:“教什么和怎么教,绝不是凌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3]。运用讨论式教学法,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们对某些问题的见解和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分析出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思考能力等,从而在今后的教学中制定适当的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工作。讨论式教学法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使其在近些年来的新课程改革中被重视并应用到各学科中,本文主要探析的是讨论式教学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讨论式教学法的含义
谈到讨论式教学,我们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哲学家苏格拉底主张用辩论和对话的方法发现真理,将其称之为“精神助产术”。因此,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又称为“苏格拉底式教学法”。其实,我国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其“诲人不倦”的作风也是讨论式教学法的一个鲜活例证。在《论语》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孔子与其弟子们就某一问题的讨论与对话。我国清代的教育家梁启超先生曾要求教师用“讨论式的讲授”以适应教学方法的改革[4]。历代智者先贤都大力倡导讨论式教学法,可见讨论式教学法必定有其独特的益处。那么什么是讨论式教学法呢?笔者认为,讨论式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精心的准备,预先的设计和组织,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上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学生们讨论的结果和讨论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给予评价,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法的目标是要营造一种自由、民主、开放的氛围,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独立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能根据其他学生的观点补充或调整自己的观点,集思广益以求得到问题的解决和明晰[5]。俗话说:“理越辩越明”,讨论式教学法通过这一“辩”字使学生们更加清楚透彻的理解了所要掌握的知识,并且使学生能够抓住事物的特点,独立地解决问题,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这是教师在教学观念上的一次新的转变,它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讨论式教学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3.1讨论前的准备工作
3.1.1因材施教,恰当设计问题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讨论式教学法时,问题的设计是非常关键的并且也是非常难的,因为在语文教学中有许多问题可以讨论,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地设计,提出最恰当最有价值最值得讨论的问题。对于问题的设计有如下几点建议:
(1)问题的难易要符合学情
讨论的问题如果设计的过于简单,学生不需要讨论就可以轻松回答,那么很显然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是没有意义的。相反,如果问题过难,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就是无法说到关键之处,这会浪费许多时间而学生仍懵懵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懂懂。问题的难易是相对而言的,要恰当地设计问题,就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情况,考虑他们不同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年龄层次等设计不同难易的问题。例如,高中必修课文《烛之武退秦师》,有的教师设计的讨论问题时“文中有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属于哪一阵营的?各阵营的关系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问题对于高中生来说,只要阅读课文之后就可以轻松地回答并不需要讨论。在学习七年级上册中《紫藤萝瀑布》一文时,有的教师提出的讨论问题是“‘园中的紫藤萝花架也都拆掉,改成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联系’这句话暗示着什么?”我认为这一问题对于刚刚上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是很难的,他们对于“左”倾年代的历史不了解并且也想不到政治方面的问题。七年级的学生对于这篇文章的学习我想应该落在它的美上,感受花之美、情之美、意之美,体悟‘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既能激发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在讨论中有所收获,学生在努力思考和讨论之后得出答案会使他们产生成就感,更加乐于参与到讨论中。
(2)确保问题有条件讨论
曾听一位教师讲《苏武传》时让学生们讨论“如果你是苏武你能坚持三十年吗?”,中学生还不知道三十年有多长所以这个问题根本没有条件讨论而且也没有什么讨论的价值。还有的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仅通过阅读和思考是无法解决的,需要查阅资料,那么这样的问题就很难在课堂中讨论了。因此,教师在设计共同讨论的问题时要确保该问题有讨论的条件,才能将讨论落到实处,成功地将讨论式教学法应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
(3)避免教学目标偏离
在应用讨论式教学法教学时,有的教师常常为了讨论的热烈,学生有话可说,将讨论的问题设计的偏离了教学目标,使得讨论只是流于形式而偏离了初衷变得毫无意义。如《归园田居》(其一)设计的一个讨论问题是“如果你是陶渊明你会选择归隐吗?”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发挥的空间很大但是却与课文关系不大,对于完成教学目标也毫无益处。还有的教师将讨论的问题设计成谈感受,结果学生讨论出来的都是浅显的正确的空话。因此,教师在设计讨论的问题时一定要符合教学的重难点,明确教学目标,防止偏离。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附中的苗春宝老师在《祝福》一课设计的研讨问题是一个值得学习的例子。其教学目的是把握人物形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象和小说主题,以学生探究学习为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6]。其重难点是人物和环境的关系。其设计的讨论问题是①小说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给故事拟一个题目,然后紧扣题目中关键词复述课文。②小说用什么方法突出了本故事的悲剧性?③谁是杀死祥林嫂的凶手?④祥林嫂是否进行了反抗?这些问题是逐步深入的,并且每一个问题也都是与课文息息相关的。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4)问题要有助于拓展知识、掌握学习方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仅理解一篇课文不是教学的目的,学生应该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拓展更多的知识,因此,问题的选择和设计不仅要在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设计源于课文的问题并且问题还要在此基础上适度拔高,设计一些有助于拓展学生知识和掌握学习方法的问题。高中必修课文《故都的秋》可将共同讨论的问题设计为:下列描写秋的诗词你最喜欢其中哪一首?为同学们简要的赏析你最喜欢的诗词。给学生提供几首写秋的诗词,如刘禹锡的《秋词》《望洞庭》、范仲淹的《苏幕遮》、杜牧的《山行》、王维的《秋夜曲》等。这些资料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再如,学习《故乡》一文时分析闰土的形象,教师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供学生讨论:①从闰土的外貌、语言、神态来说一说闰土是怎样的一个人。②从他的变化、经历、命运说说他是怎样的人。③作者塑造闰土这一人物有什么意义[7]?学生通过这几个讨论的问题不但可以深刻地了解闰土这一人物形象,并且也学会了怎样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3.1.2做好预习,充分阅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成功地运用讨论式教学法,教师和学生都必须要做好预习。教师要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有整体的了解,设想他们可能提出的问题,还要对本堂课有一个总的目标要求和方向以便调控好课堂,防止课堂讨论一片混乱找不到重点。学生要对课文做好预习,对它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如果学生从没有读过课文,不知道它大概写了什么,甚至连一些基本的字词也不认识、不理解,那么又何谈让他们讨论、发现和深入挖掘呢!因此,在运用讨论式教学法时,教师和学生务必要做好预习。如应用讨论式教学法指导学生学习《祝福》一课,教师要查找相关的资料以便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这些资料,如史承钧的《重新探讨〈祝福〉的主题》,钱理群的《〈祝福〉“我”的故事和祥林嫂的故事》,鲁迅的《我牡丹江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之节烈观》等。教师还要预设共同讨论的问题,如为了揭示《祝福》的主题,教师可以设计学生们共同探讨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根源,引导学生从社会环境和周围的人对她命运的影响两方面着手。学生在课前要自己解决生僻字词,通读全文,弄清《祝福》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划出自己有疑问之处。3.1.3科学分组,优势互补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讨论式教学法有时会出现一种不平衡的现象:只有少数的同学参与到讨论中,成绩好的同学尽情讨论,其余同学几乎不发表见解也不提出疑问。长此下去,他们变得习惯了沉默,仿佛这个课堂和他们无关。教师如果只是把目光放在那些经常发言的同学身上而完全忽视其他同学,那么讨论式教学法在这个课堂中的应用是彻底的失败的。成功的语文课堂是让全体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讨论中,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提高全体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而不能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要避免其他学生仍被动学习,在优等生的光芒下失去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出现厌学心理,成绩大不如从前而导致班级学生之间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为了改变这种不平衡现象,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将学生们进行分组,分组要讲究科学,盲目的分组不但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会使课堂更加混乱。所谓科学的分组,首先要求教师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特长、能力等,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分为一组,使他们彼此依赖,优势互补。例如,有的学生虽然成绩不好,知识水平差了一些但是组织能力强,可以让他组织小组讨论使本组的讨论井然有序;有的学生比较贪玩,不遵守课堂纪律,但是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强,他可以担任小组的发言代表,将本组的观点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或者与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辩论[8]。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其优势,充分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学生的自信心也会不断地增加,学习兴趣也会越来越浓。相信这样的课堂教学一定是成功的,在这样的课堂中学习的学生也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3.2讨论中的注意事项
3.2.1充分民主,学生自主
讨论式教学法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讨论式教学法的这些优势要发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挥出来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民主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讨论,切不可反客为主,过分干预学生。有的教师在课堂中应用讨论式教学法时,设计问题让学生们讨论,看似是讨论的形式然而在教师一个接一个的问题的追问下,讨论俨然变成了提问,这种所谓的讨论是万万不可取的。学生不能自由地充分地对问题进行讨论,得出的答案简单肤浅甚至会出现错误,这时教师如果只是把答案抛给学生又开始问下一个问题,学生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仍然不会思考,思维也会更加混乱。美国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所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讨论与交流自主地解决问题,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金钥匙”。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应用讨论式教学法时,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去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充分发挥民主。3.2.2激发学生讨论兴趣
兴趣对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效果能够产生很大的影响。通常,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们就会更加积极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了解相关的知识,不断地探索新知。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引导到学习的道路上来。讨论式教学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满足语文教学的要求。然而如果在讨论式教学中,学生缺乏讨论的兴趣就会大大削弱讨论式教学法应有的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等优势。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讨论式教学法时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讨论的兴趣成为了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那么教师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呢?我认为灵活的设计课堂讨论方式是一种较好的选择。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来设计讨论的方式。如竞赛式的讨论、自由式讨论、逐步深入的讨论等。竞赛式的讨论是根据学生的好胜心理,将课堂教学中注入竞争机制,鼓励学生自主地思考问题、发表见解,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9]。3.2.3明确目标,抑制放纵
应用讨论式教学法的语文课堂中,有时会突然出现难以预料的扰乱教学方向的问题,如学生提出一些与课文虽相关但没有价值的、根本不值得学生们花费时间去探讨的问题,这时教师决不能以民主为由纵容学生在这样的问题上大谈特谈,否则教学目标会被学生扰乱,教学活动事倍而功半。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讨论式教学法时,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认真辨析每个要讨论的问题,不能放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纵学生过分偏离教材,讨论不着边际的问题。3.2.4及时评价,正反结合
在应用讨论式教学法的语文课堂中,学生往往非常活跃,与其他学科相比,学生会提出许多问题,发表更多不同的见解;对于学生的观点和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的给予评价,尤其是要及时的调整学生出现的错误的见解和思路的偏差。有的教师认为讨论式教学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充分民主,教师不应该给予评价要让学生自由,还有的教师认为评价会浪费时间所以很少评价或不评价。我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民主并不意味着容许学生犯错误而不纠正,相反越是这种自由的讨论教师越需要给学生及时的正确的评价。教师在评价时不能一味的没有原则的表扬也不能尽是批评,要尽量做到正反评价相结合。有的教师为了鼓励学生发言,在课堂上对于学生所发表的见解都说“好”,这就可能肯定了学生的一些错误的答案和观点,实在是不可取[10]。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可以看出其思维是否出现偏差,是否抓住了重点,因此,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时也要及时给予评价,及时调整学生错误的思路才能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相反,如果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经过推敲就和学生们用大量的时间热烈的探讨,那么这堂课必定不会成功。有的教师对学生要求极高,很少表扬学生,并且他们常常认为指出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是必要的,而对学生的鼓励是可有可无的。可以想象得到,学生长期受到批评,他们会变得越来越自卑,在课堂中越来越沉默,因为他们害怕受到批评,最终使课堂又回到了传统的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其实,教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也是必要的。另外,教师在讨论结束时要做好小结,以便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个更加明确、系统的认识。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讨论式教学法,教师一定不可忽视评价,切记给予学生及时准确的评价,鼓励和纠正错误相结合。结语
综上所述,讨论式教学法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其独特的优点,但我们不能忽视它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而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恰当地应用这种教学方法,本文仅提供了一点小小的建议,还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演绎出它的精彩。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刘智.“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体育中专语文教学中的价值探析[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1,(17):32-33.[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3]吕德雄等.陶行知师德理论及其当代价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132.[4]王华.刍议讨论式教学法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0):166-168.[5]张建荣,贾亚莉.讨论式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实施[J].价值工程,2011,(15):282-283.[6]韩其文等.《祝福》三人教[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3,(01):18-23.[7]陈玉秋.语文课堂教学的“变”与“不变”——韦瑞玲老师《故乡》案例评析[J].语文建设,2009,(03):42-45.[8]鲍小玲.课堂讨论中的“三欠“问题与改进[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1,(17):23-25.[9]王贞纯.语文讨论式教学的实施策略[J].语文建设,2011,(7-8):53-54.[10]刘真福.课堂合作研讨的有效策略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11,(06):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