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新书》教学设计
《发新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53-54页《发新书》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这部分内容是在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及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本课的开始就为学生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加法情境,从而引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的多样化。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发展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2.过程与方法:
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反思自己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 :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成功学习的体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对多样化算法进行优化,达到正确完成计算,理解满十进一的道理,并能用竖式正确计算。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探究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
情境挂图,计数器,小棒。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乐乐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看,他又在做什么好事儿啦?(出示主题图)
生:他在帮老师给同学们发新书。(板书标题:发新书)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师:乐乐在发书的时候,遇到了什么问题?(每人1本,40本书够吗?)
师:够不够呢?下面利用估算,同学们讨论一下。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发新书这一生活情境,能有效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引导学生看图,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先进行估算,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
二、自主学习,探索过程 1.尝试计算:
师:刚刚我们用估算的方法,估计出的结果是——够。下面我们用计算的方法,实际算一算。师:要想知道40本书够不够,我们应该先算什么?(一共有多少人?)
师:怎样列算式?(19+18=)(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19+18的结果是多少?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
师:下面就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19+18到底等于多少?然后再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自主探索,同桌交流)
师: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可能出现的方法:方法1:10+10=20,9+8=17,20+17=37。方法2:19+10=29,29+8=37。方法3:20+18=38,38-1=37。方法4:20+20=40,40-3=37。方法5:摆小棒。方法6:计数器。方法7:摆小卡片。方法8:列竖式。)
【设计意图:教学时,在解决“19+18=?”这个问题时,学生通过想一想、说一说、摆一摆、算一算等活动,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能促使他们实现知识的迁移。在探究计算方法时,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获得直观体验,鼓励算法多样化,发展学生创新意识.】 2.探索算理
(1)组织板演的学生逐一汇报。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补充,帮助。(对于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方法,让学生边展示边汇报。当学生介绍 竖式计算后问:在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根据竖式,在小组中说说,然后让学生汇报。
师强调列竖式: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进一。
(2)观察这几种算法,你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发现:摆小棒、拨计数器实际上和竖式计算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先算个位,再算十位,满十进一。)
【设计意图:发现算法间的联系,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掌握方法,这是学生理解上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 3.优化算法
师:通过计算我们发现,19+18=37。那么每人发一本书,40本够发吗?(够)师:大家真厉害,能用这么多种方法解决问题,那么你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实际应用.书中53页试一试:巩固列竖式计算。2. 书中53页想一想:体验两次满十进一。
师:智慧老人也给同学们提出了一道思考题,你愿意试一试吗? 3. 书中54页练一练第1题算一算,想一想
师:为了奖励大家,智慧老人给我们送来了智慧果。你们想不想得到它啊?请小朋友仔细来算一算。
4.书中54页第3题我们去春游:知识拓展,解决实际问题。
师:希望小学的小朋友要去春游,他们商量着怎样坐车,聪明的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探索的奥妙,感受到数学时时刻刻就在我们身边。并且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多种手段,促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全面提高
师:愉快的40分钟就要结束了,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设计意图:设置质疑环节,一方面帮助学生扫清本节课学习上的障碍,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还有很多问题可以用我们今天学习的方法来解决,希望大家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第二篇:发新书教学设计
课 题 《发新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
(二)》的第一课时,内容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在本节课中,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上,经过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学习第一次接触到列竖式计算进位加法,了解“满十进一”的计算规律,这对于以后学生学习笔算加法非常重要。对竖式的写法,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算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学会列竖式计算进位加法,知道“满十进一”的计算规律 3.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重视教学过程的新理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尝试采取多种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讨论法、观察法、操作法、引导法。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小朋友们,我知道,最近大家都在学雷锋做好事,争做雷锋式的好孩子。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爱做好事的小朋友,你们想认识他吗?他是新华小学一年级(1)班的一名学生——他叫小明。他可是一个特别关心集体的人,班里的事情他总是抢着做!你们瞧,他又在忙什么呢?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小朋友们说对了,他在帮老师给同学们发新书呢!师板书课题《发新书》,他好像在想着什么!你们看出来了吗?
生:他在想这些书够不够!
生:他们班女生有19人,男生有18人,他一共抱来40本书,每个同学发一本也不知道够不够?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估一估、说一说
师:小朋友们,你们观察的真仔细,那你们能判断出是够还是不够呢?谁来说一说?
指名说。
师:你说够,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生:假如他们班的男生和女生都是有20人,这些书就正好,可是他们班男生和女生都不到20人,所以肯定够了!还剩下呢!
师:x x小朋友说的不错,他使用的是估算的方法,这也是我们平时常用的方法。究竟是不是真的够发呢?等我们解决了小明的问题后就明白了。请一个小朋友说说,小明提出了怎样的问题?
一共有多少人?(板书)
2、解决小明的问题。
师:小朋友们好好想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根据图上的信息,看看能不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呢?
生:我列的算式是19+18。
师:能说说你为什么这么列式吗?
师:你说的真棒!把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加在一起,就是全班人数。可是19+18应该怎样算呢?请大家四人一组讨论讨论,看看哪组想出的方法又多又好。
(学生分组讨论算法)
3、刚才大家讨论的十分热闹,相信一定相出了很多办法,谁愿意先说说。课件显示
生1:我们组用口算的方法。10+10=20
9+8=17
17+20=37
生2我们小组也用口算的方法,师:你们的方法和他们组的方法一样吗?
生2:不一样。19+10=29
29+8=37 2
生3:我们看19比较接近整十数20,把19看作20,用20+18=38,再用38
—1=37 师:谁听懂了,能不能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呢? 生4: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算的。生5:我们是用计数器算的。
师:你们太聪明了,老师真为你们骄傲!这些算法都很不错,都是小朋友们通过动脑,用我们前面学过的方法进行计算的。除了这些,还有其他想法吗?
生4:我们组用的是竖式计算。
师:能说说列竖式要注意什么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师:那你们是怎样列竖式的呢?
生:先写19,然后在19的下面写上18,9和8要对齐,1和1也要对齐;接着在左边写上“+”,最后用尺子画一条横线。(师在生说的时候,进行板演)
师:为什么9和8,1和1要对齐呢?
生:因为9和8都在个位上,它们都表示几个一,1都在十位上表示一个十,所以要对齐。
师 :你说的真棒,那写好竖式后,该怎样计算呢?
生:我们从个位加起,先算9+8=17,把17里面的7写在横线下面的个位上,把1写在18十位上的1的旁边,写的小一些,表示还有一个“十”没有算;然后再算十位上的1+1=2,2+1=3,把3写在横线下面和18中的1对齐,结果就是37。
(师在生说的时候,进行板演)
师:你说的很好。我们再来看一下竖式的计算。(课件演示)根据刚才的列式,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 指名说,加以补充
师:说得很好。大家要注意,在列竖式的时候要做到以下几点:课件显示(1)、列竖式要相同数位对齐,就是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满十进一。这里的1是一个十。
(3)、个位上的数算完后,再算十位上的数。注意加十位上的数时,个位上满十进一的“一”不要漏掉了。大家齐读
师:咱们班的小朋友可真厉害!这样的一个算式居然能想出这么多种的计算方法,真了不起。那么大家以后可以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师:通过计算我们发现,不管是哪一种计算方法,结果都是37。也就是小明班有37人,那么你们现在知道每人发一本书,40本够发吗? 生:够。
师:说明开始时小朋友们估算的结果是对的。今天你们又学会了一样本领——估算。老师祝贺你们!。小朋友们观察一下竖式,和前面我们学习的竖式计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指名说(前面学的竖式计算:有两位数加两位数,但不进位;有进位的,是两位数加一位数;今天学习的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师:说的太好了!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板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在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个位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十位相加时,个位进的1别忘加了。小朋友们,你记住了吗? 三
应用新知
师:小朋友们学了新知识,想不想用我们学到的知识帮助别人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啄木鸟医生遇到了什么困难。(森林医生)指名说错在哪里,应该怎么改正。
师:小朋友们,刚才大家的表现都很出色,帮助了啄木鸟治好了大树的病,啄木鸟非常高兴。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当然高兴了,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呀。如果让你用竖式计算你会出现这样的错误码?
师:请大家翻开课本52页,找到试一试。在计算之前,先请一位小朋友说说,怎样列式计算。
师:x x同学说得很好,那就请大家认真计算吧。指名到黑板前板演,后集体评价
(生独立做题,后反馈)
四、巩固练习:
师:智慧老爷爷听说小朋友又学到了新知识,非常高兴,想考考大家,你们敢不敢接受智慧老爷爷的挑战,有没有信心?!
智慧岛
1、做加法。
2、计算小能手。小猴说:“我上午吃了16个桃子,下午吃了15个桃子,我今天吃了多少个桃子?
3、玩具狗38元,玩具车62元,小红带了80元想买这两个玩具,够吗?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很多知识。还用我们学到的知识帮助了别人,你们都是雷锋式的好孩子。老师把我们今天学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竖式计算方法编成了儿歌:进位加法要记牢,相同数位要对齐,先从各位加起来,个位满十要进一。我们一起来齐读一遍。
板书设计
发新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一共有多少人
19+18=37 数位对齐
从个位算起
+18 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 37
反 思
在本节课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设计教学环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出学习内容,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与生活实际,可以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道理。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学习主动权,让他们主动的探索新知,培养综合学习能力。在分组交流学习时,引进竞争机制,激发学生斗志,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还利用开放性问题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让学生带着主观感情去练习,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效果
第三篇:《发新书》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会尝试解题和合作探究的方法,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计算。计算课的教学环节一般是从具体情境出发引出新知,然后学生通过交流与合作探索计算方法,追求算法多样化,再进行算法优化。接着进行巩固练习实际应用,最后就是课堂总结质疑反馈。
这堂课,我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探索计算方法,学生通过交流合作也得出了各种不同的方法,但在算法优化这一环节,没有做到位。当四五种方法都呈现完之后,我没有加以比较,鼓励学生选择哪种方法比较好,而是马上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练习。这样对于优生和中等生来说是没问题的,但对于学困生来说,他一时接受不了这么多方法,对任何一种方法都是一知半解,没有完全掌握,在做题时可能就会遇到很大问题,甚至是无法下手。所以在第二课时时,我对算法进行了优化,引导学困生选择比较好计算方法。
第四篇:发新书开学第一天
发新书开学第一天,我迈着轻快的步伐,满怀欣喜的来到教室,静静地等待那振奋人心的一刻—— “发新书啰!”当老师将一捆捆新书搬到教室的时候,同学们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一本本新的课本转眼就陆续发到同学们的手中:有的迫不及待翻开新书读起来,有的用小手轻轻地抚摸着新书的封面,有的拿出包书皮小心翼翼地包起了新书„„
我踮起了脚尖、瞪大眼睛,盼望着一本本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新书尽快地传到我的手上。来了,来了!《数学》、《品德》、《英语》来了,终于我最钟爱的《语文》来了:嗬,我粗粗看了一遍,只见课文内容丰富,有童话、神话、成语故事,比上学期内容更精彩;课本插图精美,不少画面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让人爱不释手!我翻开《东方之珠》轻轻地吟诵起来:脑海中浮现出电视里的一幅幅画面,金色的沙滩、轻柔的海风、可爱的海豚、高高的摩天大厦„„真是惬意极了!
今天发的新书可真让我爱不释手!
第五篇:《买新书》教学设计和反思
《买新书》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学内容:本内容是三年级(上)册《买新书》 教学思路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使学生能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教学时,以“来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应用于生活”为主线,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法》中第四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之后学习的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教材当中提供了《买新书》这样一个情境,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连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还要理解连除、乘除混合试题的运算顺序。教材这样编排的目的是在实际需要中理解运算顺序,不是强加给学生。老师在教学前就面临着这样的困惑——就是在一节课的教学中,是以数量关系为主呢,还是以计算为主?教材中这种连除和乘除混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是第一次出现,理解数量关系也是重点。然而关于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这节课中虽然不是重点,但在后面的学习中会进一步加强。学生分析
1.学生学习数学时能正确分析把握数量关系一直是个难点。需要对加、减、乘、除的意义有深刻的理解,而且需要从实际生活事件中进行抽象。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乘加、乘减、除加、除减、连乘等两步运算,而对于连除法数量关系是第一次接触。面对这种实际情况,要达到预期的目标要求,就需要借助一些直观的手段和一定的方法。所以本节课在分析数量关系时,突出抓住联系,直观演示等手段。2.在列连除法解决问题时,计算算式的结果对学生来说不是难点;运算顺序的确定,围绕实际问题的需要展开就可以了。学习目标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2.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过独立分析,合作交流的过程获得良好的情感的体验,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 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连除的两步计算题。难点:正确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每一步算式的意义。
板书: 连除、乘除混合运算
共200本新书,200÷2÷4 200÷(2*4)2个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
问题:平均每层放了多少本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课题:
口算10×6+28 70+3×6 6÷2+11 9-42÷7 9×0+15 4×8-12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混合运算。板题
二、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最近学校图书室买来一批新书,那里可藏着很多的数学问题。走!咱们一起看看去。
三、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提出问题:
(1)谁能来说一说发现的数学信息(图书室有200本书,2个4层的书架。)
(2)根据图中的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可能:①2个书架有几层? ②一个书架可以放几本书? ③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 2.合作探究。
看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今天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 3.展示交流4种不同的解题方法。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在黑板上)200÷2÷4 200÷(2×4)=100÷4 =200÷8 =25(本)
=25(本)200÷2=100(本)2×4=8(层)100÷4=25(本)200÷8=2(这里学生先独立思考做题,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和解题思路,然后在小组总结该小组有几种方法。)
4、汇报时追问:
(1)200÷2求的是什么?结果再除以4是什么意思?(2)2×4算出的是什么?200÷8表示什么意思?(3)4×2是什么意思? 200÷(4×2)求的是什么?去掉括号可不可以?
师总结:第一个是按书架分先求一个书架有多少本书,第二个不按书架分,先求的总层数。然后按总层数分,虽然思路不一样但是都是平均分,我们都能解决同一个问题。
5、比较这几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和同桌说说看。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那种方法。
师:(1)、(2)列的是分步算式,(3)和(4)列的是综合算式。像这样有乘有除的算式叫乘除混合运算。
6、观察算式,发现运算顺序
师:像这种连除、乘除混合运算,在算的时候怎样判断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呢?
请大家仔细观察(3)、(4)两个算式,比较一下,看看在计算顺序上你有什么发现?
可能情况:算式不同,得到的结果相同;(从左往右算,)(3)式没有括号,先算200÷2,后算100÷4;(4)式先算括号里的,再算除法; 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乘除属同级运算,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算。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边的,再做括号外面的。
8、小结:像连除法和乘除混合运算这样的同级运算都是从左到右一步一步计算的,如果有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板书)
同时,我们知道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列出来的算式也不同,但最终都能把问题解决,希望同学们在以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能像今天这样多动些脑筋。
四、巩固知识 师:接下来可要大家一起开动脑、动口、动手哦,准备好了吗?
1、说出下列的运算顺序,不计算。
144÷3÷6 420÷(3×2)556÷4×8
84×5÷4 742÷(63÷9)464÷(4×2)
1、基础练习
700÷7÷5 624÷6×2 800÷(2×4)120×6÷8
2、小马虎做的题对吗? 60÷(3×2)=20×2 =40()7×80÷10 =7×8 =56()350÷7×5 =350÷35 =10()
3、深化与拓展——游泳
小军去游泳,他在泳道内游了4个来回,共游了200米,这个游泳池的泳道有多长?(1)引导理解”来回”什么意思? 谁来走一走,在走道上走一个来回?(2)我们知道了来回就是去了再回来,4个来回就是去了再回来(4)次
(3)自己独立解决这道题(4)汇报,展示
4、选择
(1)一本故事书有756页,小明每天看6页,要多少周才能看完? 正确算式为 :()A.756÷7÷6 B.756×6÷7 C.756×6×7(2)一本红树林,淘气6分钟看了624页, 那5分钟看了多少页? 正确列式为:()A.624÷6÷5 B.624÷6×5 C.624÷(6×5)(3)学校阅览室如果有3个书柜,每个书柜有3层,那么801本书平均分到每一层,那么每层平均放多少本? 正确列式为()A.801÷(3×3)B.801÷3÷3 C.801÷3×3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
六、课堂检测:
11月27日 课堂练习:
700÷7÷5 624÷6×2
800÷(2×4)120×6÷8
1、学校买来儿童读物870本,分给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5个班。平均每个班能分到多少本?
2、小明去游泳池游泳,他在泳道内游了3个来回,共游了150米,这个游泳池的泳道有多长?
课堂检测: 脱式计算:
336÷2÷3 603÷(3×3)540÷2×4 120×6÷2
解决问题:
三年级一共有16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再平均分成4组,每组多少人?(两种方法)
每日一题:
学校举行读书月活动,所以借书的学生很多,阅览室里书不够分给同学们看,又订购了一些书,派了一辆小货车去运:小货车2次才能运完(往返为一次),里程表出发前:2000米,最后回到学校:8000米。问题:从学校到书店有多少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