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0:19: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第一篇:《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1学习作者凝重轻灵、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2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借以培养学生思维的辨证性和严密性。3利用本文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二、重点难点:1重点 使学生把握作者展开论点的论证过程,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2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和理解作者包含在文中深刻的思想,进而树立起一种人生责任感。教学目的:

1、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2、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3、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重点、难点重点: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难点:苦乐观的深刻内涵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一、导入谈话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苦乐观是一种人生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乐观。那么著名学者、思想家梁启超在本文中是怎样论述自己的苦乐观的?(板书课题、作者)

作者没有一般的谈苦与乐,而是把论题集中在“最苦与最乐”上。(在“最”字上加点)

二、讲授新课

1、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出生地主家庭。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他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

2、检查预习•

1、注音:

契(qì)约 揽(lǎn)大抵(d ǐ)悲天悯(mǐn)人

2、根据所给的解释填出相应的词语:

①不得志。失意

②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③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④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整体感知

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理清结构

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 请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

一、(1、2段)论“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二、(3段)论“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三、(4、5段)论“人生当勇于尽责任”。

研读课文

(一)谈苦

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

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因为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从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再延伸到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有责任,一旦应尽的责任没有尽,这种痛苦无法解脱。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呢?

作者认为责任有种种,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哪几种责任吗?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二)论乐

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来形容尽责任之后的乐呢?请找出来,并讲讲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含义: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古语——如释重负

含义:本来担心或害怕的紧张心情得到了缓解。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含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作用:形象生动地论证了尽责任之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和快乐自由的境界。文中是如何具体阐释“如释重负”,“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无入而不自”三句话的含义的呢?

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可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作者认为这种乐的决定权在谁呢?结合文中语言谈谈你的理解。快乐之权,操之在己。有关句子:

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三)担责任

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的含义以及要证明什么。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含义:君子一生担心对社会国家所负的责任没有做好,因而终身都处于忧虑之中,但不会有一朝一夕对个人的遭遇的激愤。

曾子——任重而道远

含义: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曾子——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含义:一直走到死 的时候才放得下,不也是很远了吗?

引用名言的作用:

证明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是真乐,从而得出了“人生当勇于承担负责”的结论。

作者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因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所以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最后一段证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证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卸却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

“卸却责任”指未尽责任,丢开不管;“解除责任”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合作探究

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最后一段中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最乐——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最苦——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板书设计 中心论点 拓展延伸

1.请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课后作业:

结合课堂所学知识,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小短文。

第二篇:《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2、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3、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难点:苦乐观的深刻内涵

三、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五、导入(1)居里夫人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奋斗。”梁启超说:“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张潮却随笔写下:“人莫乐于闲”。“闲”能读书;游名胜;交益友„„快乐是我们所需求的,亦是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要素。细翻自己人生的扉页,想必有许多事令你痛苦或快乐,请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例: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苦乐观是一种人生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乐观。那么著名学者、思想家梁启超在本文中是怎样论述自己的苦乐观的?

(2)作者简介:

课前布置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查找有关梁启超的资料,课堂上请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教师可结合课文注释,明确有关要点:

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

文风:流畅、犀利、凝炼 著作:《饮冰室合集》(3)课文朗读:

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明确一些较难的字词的音义: ①注音:

契约(qì)揽(lǎn)悲天悯人(mǐn)②结合文中注释解释词语:

失意、如释重负、无入而不自得、悲天悯人 ③补充解释词语: 莫若:不如。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六、分析课文 A讨论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

a、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

点拨: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b、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c、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点拨:找出论说的句子:

(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第2自然段:

a、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b、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c、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明确:

1、2自然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第1段提出观点,第2段进一步指出有关的种种情况和状态。

B、讨论第二部分: a、什么事最快乐呢? 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b、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

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c、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有关句子: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C、讨论第三部分:

a、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b、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点拨: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c、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明确: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d、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点拨: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③小结:学生讨论填写,从而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 本文的论题:最苦与最乐

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5)拓展延伸课文内容:

①了解语言特色,锻炼思维能力:

第一步: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点拨: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第二步: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看看它们对本文的语言由那些帮助? 点拨: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这造成了文章流畅气势,设问、反问等不再与上题重复。第三步: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大声地把它读出来。

第四步:句型练习——仿写:学生可以根据示例仿写,也可以仿写自己最喜欢的句子。例: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_______________若能________________,虽__________________。

例: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生__________________,莫若___________________。

七、【板书设计】 最 苦 与 最 乐 梁启超 最苦最乐

贫?失意?老、死?知足、安分、达观(不苦)现象 欠钱没还如释重负 负恩惠未报尽心安理得 责得罪人没赔礼责吃苦——真乐 任该做没做任(苦乐循环)

勇于责任,不逃避责任,能享受真乐!本质

八、教学反思:

《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作者从责任之未尽与尽,谈人生的最苦与最乐,鼓励人们勇于负责,学习待人处事的正确态度。文章在结构上论证严密,语言流畅而又凝练,同时给人以思想品德的教育——对国对民的责任感。

因此,学习本课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由于学生刚接触议论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结构,采用座谈、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通过语言欣赏、仿写句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以及创新的精神。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有三个亮点:

1、在新课导入方面,我采用学生身边发生的容易理解的话题展开讨论,一上课就调动了学生上课的情绪,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上课。

2、语言积累及训练:本文的语言流畅而又凝练,指导学生积累(含拓展)及训练十分重要,本课教学设计通过句子的仿写等形式,锻炼学生的思维及表达能力。

3、人文教育:责任的话题是严肃的,要让学生在人生苦与乐的讨论中,培养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本课也存在很多不足:首先,由于我经验不足,对时间把握得不够好,没把握好速度,整堂课显得很赶,再加上上课时语速较快,学生跟上我的步伐显得很吃力。没把握好时间,就是课堂调控不够好。根据一些大师的经验:注意课堂“调控”,教学节奏分明,学生思维活跃,兴味盎然,则注意集中;反之,则思维呆滞,兴味道索然,注意分散,令人昏昏欲睡。课堂调控,就教学内容而言,一堂课有难有易,有深有浅。如何调控,就得讲究难易相同,深浅适度,快慢得当。课堂调控,就教学情感而言,一堂课有浓有淡,有起有伏。讲课时要调控情感节奏,或热烈,或冷静,或愉悦,或悲愤,或悠闲,或紧张。在感情倾注上要起伏交替,浓淡相间。教学的高潮部分,感情倾注宜浓一点,其它部分,感情倾注则可谈一点。课堂调控,就课堂结构而言,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双边活动调控时间有长有短,程序有先有后,节奏有松有紧。整堂课得讲究动静交替,讲练结合,手脑并用。课堂调控,就教学语言而言,要根据学生听课的心理和启发讲解的需要来调控,做到快慢交替,急缓相间,断续得当,强弱有度,使学生思维时刻保持竞技状态,以取得听课的高效益。其次,在要求学生仿写句子这个活动中,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比较短,也应给更多学生一点机会参与到活动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

第三篇:《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最苦与最乐》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为人处世的态度。

2、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3、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了解最苦与最乐的意义 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方法:教授法 课数:2课时

教具:ppt、多媒体、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记得我小时候,我爷爷常常对我说,他们小时候一年能吃上一顿肉,那算是一件快乐无比的事,而如今很多人为了减肥而发愁。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感到最苦和最乐的事吗?

交流:把你生活中认为最苦的事说出来,让大家一起来分担,把你生活中最乐的事讲出来,让大家一起来分享。好吗?(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启超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最苦”与“最乐”是意义相反的两个词,将它们放在一起,相互对比,相互反衬,加之又分别以“最”来修饰,这样既能使论题鲜明、突出,又能深深吸引读者。

2、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受学于广州万木草堂。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等,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全集》。

3、学习生字:

恩惠(huì)如释重负(shì)契约(qì)揽(lǎn)....悲天悯人(mǐn)卸却(xiè)监督(dū)凡属(fán)....

4、学生听课文录音,熟悉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二部分:(3)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4、5)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四、师生探究:

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明确: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

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明确:最大的快乐是完成了责任。

3、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明确: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4、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明确: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五、小结:

本文通过各种论证方式论述了人在面对责任时是逃避还是承担的问题,告诉我们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痛,尽责任时人生最大的快乐。

六、布置作业:做练习二。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梁启超是中国颇有影响的大学者、思想家,他的远见卓识、深厚的思想文化修养,他的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热烈情怀共同铸成了这种庄重的语言风格。本文的关于人生观的大问题,作者当然要多一份深思熟虑。作者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娓娓道来,语重心长。读起来使人感到句句教诲。

二、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

明确: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2、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3、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明确:找出论说的句子:(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三、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负责任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个人是这样,家庭、社会、国家也是如此。]

2、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1)、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2)、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3)、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3、从这足见作者认为人生最苦的事是— —未了责任

四、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什么事最快乐呢? 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2、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

明确: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3、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明确:有关句子: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板书)

五、学习课文第4、5自然段:

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曾子——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2、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明确: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3、(1)你认为:“卸却”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何不同?

“卸却 ”责任指_____未尽责任,丢开不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除”责任指________尽了责任,努力完成了责任,再无负担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人不应该逃避责任.” 因为责任是无法避免的。

看第五自然段:当责任向我们走来时,作者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勇于负责不能逃避——责任是逃避不了的

尽得大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逃避,反而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

4、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明确: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六、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七、教师小结:

结束语:在人生的旅途上,尽管人人盼望快乐,无人喜欢忧伤,但他们本是一对孪生姐妹,永远伴随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学习知识也是如此,为了那眼花缭乱的“数字迷宫”,而呕心沥血;为了那另人心痛的作文而费劲心思。这些表面上看来确实辛苦,然而在辛苦的另一端,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串欢乐的音符。今天,读了这篇课文后,我想大家都应该好好想一想:“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也是学习本文后我们最大的收获。

八、布置作业:

就下面几个问题情境,体验“最苦”与“最乐”的感受,写一篇小作文。

(1)完成某一学科的学习任务

(2)完成长辈托付的某项任务

(3)完成班集体或学校布置的某项工作

板书设计:

11、最苦与最乐

最苦: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负责任:对人、对事、对己;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

最乐: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尽责任:人生第一件乐事。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教学反思: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在语文课上,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设计了师生探究这一环节,把教学视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语文教师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开展课堂讨论。在这节课堂中,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的心理氛围,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居高临下的权威者。但是因为我自身能力不足,不能把教案讲得有活力,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还需要我在以后的日子里认真里提升自己。

第四篇:《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为人处世的态度;识记、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2、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3、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树立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责任感。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方法:朗读、研讨。课型:新授课。课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现在,我告诉你们:出去旅游最乐。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最苦”与“最乐”是意义相反的两个词,将它们放在一起,相互对比,相互反衬,加之又分别以“最”来修饰,这样既能使论题鲜明、突出,又能深深吸引读者。

2、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受学于广州万木草堂。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等,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全集》。

3、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深刻的思考。思想家梁启超,以他的远见卓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站在儒家的进取精神和佛家的超凡智慧的高度,写下此文,道出了自己对痛苦和快乐的理解。

4、学习生字:

恩惠(huì)如释重负(shì)契约(qì)揽(lǎn)....悲天悯人(mǐn)卸却(xiè)监督(dū)凡属(fán)....

5、理解生词。

6、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二部分:(3)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4、5)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四、合作探究:

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明确: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

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明确:最大的快乐是完成了责任。

3、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明确: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4、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明确: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5、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明确: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谢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五、教师小结:

本文通过各种论证方式论述了人在面对责任时是逃避还是承担的问题,告诉我们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痛,尽责任时人生最大的快乐。

六、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梁启超是中国颇有影响的大学者、思想家,他的远见卓识、深厚的思想文化修养,他的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热烈情怀共同铸成了这种庄重的语言风格。本文的关于人生观的大问题,作者当然要多一份深思熟虑。作者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娓娓道来,语重心长。读起来使人感到句句教诲。

二、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

明确: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2、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3、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明确:找出论说的句子:(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三、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

明确: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2、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1)、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2)、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3)、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3、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明确:

1、2自然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第1段提出观点,第2段进一步指出有关的种种情况和状态。

四、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什么事最快乐呢? 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2、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

明确: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3、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明确:有关句子: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五、学习课文第4、5自然段:

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曾子——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2、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明确: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3、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明确: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4、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明确: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六、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七、教师小结:

有些人以欲望得到满足为人生快事,有些人则以清心寡欲为快乐。以欲望为快乐的前提的人,则穷奢极欲,挖空心思不择手段地去满足自己的欲望。这种人实际上活得太累了!因为人的欲望是没有满足的时候的,欲望越大,活得越累。

八、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第三课时:

一、品味精彩语段:

1、“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这是个句式灵活的排比,在第二个句子中加了“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第三个句子中加了“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这样使句子的表述更准确,更形象。同时,这里用了三个“凡”来表示这些情况的普遍与广泛,同时也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加以仔细的分类,可见作者对这个大问题的谈论多么审慎。

2、“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 ——这一句虽然很短,但却有三层意思:a.孟子说“君子有终身之忧”;b.孟子这句话的意思与前面所说的“痛苦之后是快乐”似乎不一致;c.为什么这样呢?

3、“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的了。”——这句话中的“这个”指的是什么呢?根据上文看,前面说了“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所以,只理解为其中的一个方面就是不对的,所以这里的“这个”指的是“应尽的责任没有尽”。

4、“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感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5、“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6、引导学生阅读开头的5个设问句,体会它们的作用。——这五个设问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阐述得有条不紊,另人信服。同时,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设问句的运用,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二、拓展延伸:

了解语言特色,锻炼思维能力:

第一步: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第二步: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看看它们对本文的语言由那些帮助? 明确: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

好处: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这造成了文章流畅气势,设问、反问等不再与上题重复。

第三步:积累

(1)、请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名人名言:

居里夫人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奋斗。” 梁启超说:“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张潮却随笔写下:“人莫乐于闲”。“闲”能读书;游名胜;交益友„„快乐是我们所需求的,亦是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要素。

三、结束语:

记得在毕淑敏的《孝心无价》一文中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是啊,常常听到孩子抱怨父母,常常听到有人埋怨社会,但他们可曾想过自己对长辈、对集体、对社会尽了多少责任呢?同学们,你们想过这个问题吗?今天,读了这片课文后,我想大家都应该好好想一想:“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也是学习本文后我们最大的收获。

四、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三。

五、板书设计:

11、最苦与最乐

最苦: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负责任:对人、对事、对己;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

最乐: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尽责任:人生第一件乐事。

————苦中真乐: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第五篇:《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第11课《最苦与最乐》

武汉市盘龙城经济开发区第一中学 汪启洲

教学目的:①积累词汇及相关文学常识。

②学习本课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③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④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第1课时

教具准备:幻灯片、幻灯投影仪、电脑 作

业:见自测 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最苦: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负责任:对人、对事、对己 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

最乐: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尽责任:人生第一件乐事

苦中真乐: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向:

1、导语:

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现在,我告诉你们:出去旅游最乐。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2、揭示目标:

①积累词汇及相关文学常识。

②学习本课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③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二、自学:

1、自读课文后,把文中不认识的字写在黑板的左边,认识的同学就把拼音注上去。

恩惠(huì)如释重负(shì)契约(qì)揽....(lǎn)悲天悯.人(mǐn)卸却(xiè)监督(dū)..

2、积累下列词语:

①监督②排解③达观④心安理得⑤死而后已⑥如释重负⑦悲天悯人⑧海阔天空⑨仁人志士⑩任重而道远

2、作者作品及相关知识简介: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学者。广东新会人。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学于广州万木学堂。1895年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论》等。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

背景资料:

3、感知内容:

①先读课文后进行小组讨论,填写以下空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②根据答案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二部分(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三、讨论:

小组合作探究

过程:学生先独立选择探究品味点,思考批注,然后在小组内探究、讨论、交流。分四人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

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最大的快乐是完成了责任。

3、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4、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5、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谢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四、质疑:

再读课文,自由设置疑问,师生共同探究,合作解决。

五、自测:

①了解语言特色,锻炼思维能力:

第一步: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点拨: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第二步: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看看它们对本文的语言由那些帮助? 点拨: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这造成了文章流畅气势,设问、反问等不再与上题重复。

第三步: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大声地把它读出来。

第四步:句型练习——仿写:学生可以根据示例仿写,也可以仿写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例: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_______________若能______________,虽__________________。

例: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生__________________,莫若___________________。

六、自结:

学习本课时你有什么收获?

播放《说句心里话》一歌,在音乐声中结束课程。我们听着《说句心里话》,了解了军人的天职;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也都应有他的责任。只要我们尽职尽责,我们就会快乐,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美好!

第11课《最苦与最乐》

武汉市盘龙城经济开发区第一中学 汪启洲

第2课时

教具准备:幻灯片、幻灯投影仪、电脑 作

业:见自测 板书设计:

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向:

1、导语:

复习上课时内容,导入本课时内容

2、揭示目标: ①分析课文

②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③学习文章写法

二、自学:

1、自读第一部分思考讨论: 读第1自然段: a、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 点拨: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b、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c、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先找出论说的句子:

(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读第2自然段:

a、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

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b、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c、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明确:

1、2自然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第1段提出观点,第2段进一步指出有关的种种情况和状态。

三、讨论:

小组合作探究

过程:学生先独立选择探究品味点,思考批注,然后在小组内探究、讨论、交流。

1、自读第二部分讨论以下问题: ①什么事最快乐呢? 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②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③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有关句子: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2、自读第三部分讨论以下问题:

①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②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点拨: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③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明确: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④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点拨: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3、学生讨论填写

本文的论题:最苦与最乐

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四、质疑:

再读课文,自由设置疑问,师生共同探究,合作解决。

五、自测:

积累:

a、请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例: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教师就发表内容,予以相关的教育。b、教师准备好一些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要求小组讨论其字面意义(可查资料),并举例说明(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或词语),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例:(1)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字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举例:如安贫乐道的颜回、笑口常开的弥勒佛„„(2)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字义:君子一生都有尚未尽完责任的忧虑。举例: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3)曾子:任重而道远

字义:任务繁重,而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举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父母终身为子女付出的那份“无私的爱”„„

(4)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字义:我每天用下面三件事情来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不尽力的地方?和朋友交往,是不是都守了信用呢?老师所教的课业,有没有认真复习呢? 举例:桃园三结义、一诺千金„„

(5)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字义:在天下人都尚未忧虑之前,就先忧虑;在天下人都觉得快乐之后,才觉快乐。

举例:大禹治水、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

六、自结:

学习本文你有什么收获?

记得在毕淑敏的《孝心无价》一文中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是啊,常常听到孩子抱怨父母,常常听到有人埋怨社会,但他们可曾想过自己对长辈、对集体、对社会尽了多少责任呢?同学们,你们想过这个问题吗?今天,读了这片课文后,我想大家都应该好好想一想:“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也是学习本文后我们最大的收获。

七、教后记:

由于学生刚接触议论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结构,采用座谈、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通过语言欣赏、自主活动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以及创新的精神。

下载《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积累生字词,背诵精彩段落 2、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3、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 重点、难点: 1、重点:对......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新河镇中心学校雷发伟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了解作者。 2 运用略读的方法,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3 培养学生学习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4让学生掌......

    11、最苦与最乐 教学设计(最终定稿)

    11、最苦与最乐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为人处世的态度;识记、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

    《最苦与最乐》教学反思[范文大全]

    《最苦与最乐》教学反思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苦与最乐》......

    《最苦与最乐》教学反思

    《最苦与最乐》教学反思 郭超·纳雍县水东中学 2018年4月23日,我有幸参加了任志成名师工作室的活动,更为激动的是作为上课教师参加的,接到这个通知的时候我很忐忑,唯恐自己教学......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大全)

    《最苦与最乐》为梁启超写作的一篇短文,出自《梁启超全集》,2016年入选人教社新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15课。本文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论述人生的责任,即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

    《最苦与最乐》说课稿

    《最苦与最乐》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最苦与最乐》。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家呈现出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 梁启超《最苦与最乐》选自语文......

    《最苦与最乐》教案

    《最苦与最乐》教案 临泽县城关中学刘晓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清本文的结构,感受文章严密的论证。 2、明确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脉络。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