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上册实验教案
实验一 饲养和观察蚯蚓
目的要求:
1、设置一个适于蚯蚓生存的环境并饲养蚯蚓。
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3、观察蚯蚓的运动。材料用具:
活蚯蚓、玻璃板、糙纸、棉球、放大镜、制作饲养蚯蚓的装置的用具材料。方法步骤:
1、根据你的经验创造一个蚯蚓的生存环境,并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食性。建议参考课本上的插图制作饲养和观察使用的工具。
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1)取一条活蚯蚓放在玻璃上,观察他的身体外形是否分节,数数从蚯蚓的头部到环节带共有多少节?
(2)用手触摸蚯蚓体壁,觉察体表是否有黏液?
(3)用手指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你有什么感觉?并用放大镜观察,你所看到的腹面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
3、观察蚯蚓的运动。
(1)将蚯蚓放在糙纸上,观察他的运动,注意其身体的粗细长短的变化。想想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2)、将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他的运动及身体变化,并与它在糙纸上的运动作比较。
注意:在观察过程中,应该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讨论:
1、蚯蚓适于在什么样的环境生活,习性是怎样的?
2、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使蚯蚓体表保持湿润?大雨过后,为什么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
3、身体分节有什么意义?蚯蚓的体节和刚毛在运动中各起什么作用?
4、为什么蚯蚓要在潮湿的土壤深层穴居?
实验二 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提出问题:鸟的身体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
作出假设:鸟的身体轻,受到地心引力小、鸟有翅膀、鸟的肌肉发达。
制定计划并实施计划
提示:
1、你所观察的鸟(如家鸽,或其他善飞行的鸟)的体型是怎样的?这与它的飞行有什么关系?
2、将鸟的翅膀轻轻展开,你能否识别出在飞行中其主要作用的羽毛?这些羽毛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它们在排列上是彼此重叠还是相互间留有间隙?想想这是为什么?鸟的翅膀成什么形态?这与飞行有什么关系?
3、摸摸鸟的胸部肌肉,与其他部位的肌肉相比,肌肉的发达程度怎样?
4、看看鸟的骨骼,可以发现胸部的骨头很突出,将胸骨特点与这块骨上附着的肌肉联系起来考虑,你会做出怎样的推测?
5、你所提出的假设都能通过观察来检验吗?如果不能,请你查找资料。
(见课本提供的资料,对你理解鸟的飞行会有所帮助。)得出结论:
你得出的结论是: 表达和交流:
实验三 动物的绕道取食
背景
“尝试与错误”是常见的学习行为,在前面介绍蚯蚓走“T”字形迷宫的实验中,蚯蚓要经过大约200次失败的尝试,受到许多次轻微的电击后,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动物越高级,学习能力越强,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当动物和它所发现的食物之间设有障碍时,它可能会经过若干次“尝试与失败”学会绕道取食。当然,也不排除不经过“尝试与错误”就能吃到事物的可能性。提出问题:
根据以上背景材料,就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提出你的探究问题。
你提出的问题是: 作出假设:
你所做出的假设是: 制定计划:
你所制定的计划中,应当包括:确定作为研究对象的动物,准备适当的食物,选好实验场所,设置障碍等。参考课文插图作为示例。实施计划: 按你确定的计划进行探究。认真统计一下动物需要经过几次的“尝试与错误”才能解决绕道的问题?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支持你的假设吗?你的结论是:
讨论:
1、跟同学交流这个探究的过程、结论和结果、不同动物“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一样吗?如果不一样,说明了什么?
2、你对家养的小动物进行过学习行为的训练吗?它们有哪些行为是后天学习行为?这些行为对它们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3、这项探究活动对你自己的学习有什么启发?
实验四 蚂蚁的通讯
提出问题:
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 作出假设:
仔细观察过蚂蚁的同学知道,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会迅速返回巢穴。不一会儿,比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的奔向食物所在的地点。蚂蚁不会发声,他们是靠什么传递信息的呢?侦察蚁在食物和巢穴之间是否留下了什么标记呢? 你的假设是:
制定计划:
你可以参考课文的探究方案制定自己的探究计划。
用大些的鱼缸或其他容器饲养一窝蚂蚁,在离蚁穴不远的地方放置一些食物,蚁群会派出一些侦察蚁先进行侦查,然后大批的工蚁就会出来搬运食物。你可以在观察侦察蚁返巢的路上放好一张纸片,让它从上面爬过。待大批工蚁出动时取走或挪动纸片,观察工蚁的行为。侦察蚁在纸片上留下气味了吗?怎样证实它呢/用多张小纸片事先铺满侦察蚁要走的路径,当侦察蚁群走过后,将小纸片重新排列,如排列成半圆形等,将食物放在圈心处,观察蚁群的行动。
在制定计划时应当考虑好以下几个问题: 饲养蚂蚁时需要注意什么?给蚂蚁提供什么样的食物?把纸片换成其它,如树叶或其它物体可以吗?
通过小组讨论,完善探究计划。实施计划:
按确定的探究计划进行实验,认真观察并做好记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是否支持你的假设?你的结论是:
表达与交流:
你在探究过程中发现了什么特别有兴趣的现象吗?比如,将侦察蚁爬过的众多的纸片摆成一个圈其它工蚁会不会沿着这个圈不停的转圈呢?把你观察到的现象说给同学们听。讨论:
1、蚂蚁的通讯是依靠气味吗?
2、通讯在社会行为中有什么意义?
实验五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
细菌和真菌
提出问题:
不同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吗?那些环境更多一些?哪些环境少一些?哪种环境根本没有? 探究思路:
如果请你帮助幼儿园的教师想个办法,让小朋友知道手上有细菌和真菌,饭前必须洗手,你有什么办法?
请大家结合课文的插图进行分析并作出检验准备。材料用具:
每组两套装有牛肉汁的培养基的培养皿(已经高温灭菌)、无菌棉棒、透明胶带,标签纸、放大镜。提示:
1、没有想好如何工作之前,不能打开培养皿。
2、在标签纸上标出组别,实验日期、编号(1号、2号),将标签贴在培养皿的底部。
3、为什么要有两套装培养基的培养皿?各做什么用?
4、在各自选定的环境中采集细菌和真菌,例如,在教室或草地、林中、汽车站旁等地方,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再盖上,封好。又如,用无菌棉棒蘸取池水,土壤或擦取口腔内部,手心等处,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如果你想检测硬币上有没有细菌,只需将硬币放在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
5、应考虑放在怎样的环境条件下培养。两套装培养基的培养皿都需在同一环境下培养吗? 讨论:
1、为什么用的培养基和培养皿,在接种前必须高温处理?
2、提示4相当于细菌、真菌的培养方法中的哪一个步骤?
3、通过各组的交流,你认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怎样?
4、什么环境条件下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在这个探究中,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的情况存在吗?是什么情况?为什么?
5、根据你的探究活动进行总结: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必须具备那些基本条件?
实验六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一、酵母菌 观察酵母菌
目的要求:认识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和出芽生殖。
材料用具:酵母菌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镊子,稀释的碘液,放大镜,吸水纸等。方法步骤:a.制片,观察形态和颜色; b.染色,观察结构; c.绘图。
1.形态:无色、卵形单细胞个体。
2.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
3.营养方式:腐生生活。有氧分解
酵母菌————→葡萄糖—→二氧化碳十水十能量
无氧分解
酵母菌————→葡萄糖—→二氧化碳十酒精十能量 4.生殖方式:出芽生殖和孢子生殖。
二、霉菌
观察霉菌
目的要求:认识青霉和曲霉的形态结构和孢子。
材料用具:培养好的青霉和曲霉等。
方法步骤:a.用放大镜观察形态和颜色; b.制片,观察。
1.形态:由菌丝组成,多细胞。
2.营养方式:靠营养菌丝进行腐生生活。
3.生殖方式:孢子生殖。
青霉:直立菌丝顶端呈扫帚状,孢子绿色。曲霉:直立菌丝顶端呈现球状,孢子黄色、橙红色或黑色 4.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方面:提取青霉素、制酒等。有害方面:某些种类黄曲霉能使人、畜致癌。
三、匍枝根霉 与酿造江米酒等甜酒有关。
实验七 发酵现象
1.准备材料
白糖150 g,一小包干酵母(约80 g),250 mL的矿泉水瓶2个(A瓶和B瓶),小气球2个,带胶塞和胶管的锥形瓶1个,澄清石灰水,试管2支,大烧杯(用作水浴保温),温度计。2.课前准备
课前1小时左右,在A瓶和锥形瓶里都加入一勺糖及适量干酵母(约1/5包),并加入200 mL40 ℃左右的温水,快速摇均匀后在A瓶瓶口套上一个干瘪的小气球,在锥形瓶瓶口塞上胶塞,胶管的一端用夹子夹紧,放在大烧杯中水浴保温,使温度保持在40 ℃左右,过一段时间后就可看到干瘪的气球慢慢膨胀起来了。(注:糖、干酵母的用量可酌情而定。若用量大,水温适宜,气球很快就可胀大。)3.课堂演示
上课时,先展示A瓶。初中学生好奇心较强,奇特的现象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老师提出第一个问题:“哪个同学知道是什么原因使这个气球膨胀起来的?”
“老师,您瓶子里装的是什么?”
“是牛奶吧。”“不,我看像豆浆。”……同学们七嘴八舌猜说着。
这时老师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演示实验内容,了解实验所用材料及条件(如为什么要用温水而不用开水),在这基础上重复课前准备的过程:把一勺糖、适量的干酵母放进B瓶,加上40 ℃的温水,摇匀,并在瓶口套上一个干瘪的小气球,放在大烧杯中水浴保温,温度保持在40 ℃左右。很快学生就可看到瓶内有气泡产生,气球慢慢膨胀起来了(当然短时间内气球不会胀得很大,可把实验装置留在教室,让学生课后观察)。
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瓶内产生的是什么气体呢?”
学生可能会说出各种答案:O2、CO2、CO、SO2、H2等。这时老师再展示锥形瓶并介绍装置及瓶内的材料,然后由两个学生操作演示,把瓶内的气体经过胶管导到试管内的澄清石灰水中,让同学们注意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石灰水变浑浊了。”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
“是CO2气体,七年级时,我们曾经用石灰水检验过自己呼出的CO2气体,CO2气体可以使石灰水变浑浊”一些学生抢着说。对学生的回答,老师给予及时肯定的评价。
“那么,瓶内除了产生CO2外还有什么物质产生呢?”老师接着再提出第三个问题,“下面请同学们亲自闻一闻。”老师把锥形瓶胶塞打开,拿到同学们面前,让他们都闻一闻,“啊,好浓的酒味。”
通过上述演示,学生对“酵母菌发酵”所需要的原料、条件及产生的物质都有了较直观的感受,比较容易理解课本上阐述的 “酵母菌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CO2”等有关内容,而且印象深刻。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八年级上册实验教案
周良街道初级中学
第二篇:上册实验教案
食物发霉的条件
10月8日
一、教学目标
21)能够设计实验证实食物容易在什么环境下发霉的假设。2.能与其他同学交流实验设计和结果。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难点:能够设计实验证实食物容易在什么环境下发霉的假设。
三、教学准备 实验材料:
各类真菌实物、正在发霉的食品、衣物、放大镜。教师完成的食物发霉实验的结果性材料。
1、教
学
过
程 活动 1 食物发霉
生活中还有些真菌,常常令我们苦恼,因为它经常使水果、食品长毛,使衣物发霉。我们称这种真菌叫做霉菌(板书)。霉菌长什么样?
师:为了便于大家仔细地观察霉菌的外形特点,老师特意培植了几种霉菌,请同学们先用肉眼看,然后再用放大镜观察,看看霉菌到底长什么样。最后还要请同学们把自己观察到的记在课本 “放大镜”内
提示:说明霉菌是物体变质后产生的,直接食用对人体有害。同学们猜想一下:培植霉菌时,在什么环境下食物容易发霉? 生:(潮湿阴暗、不通风、温暖的环境下)师:怎么证明你说的有道理呢?
师:下面我们可以小组讨论,然后将设计结果记录在29页 “我的实验设计”中。学生设计,讨论,教师巡视。汇报交流:交流。小结: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观察呢?(学生可能答不完全正确,提醒学生要在相同时间段观察两组实验的变化,包括是否发霉、发霉程度。)
出示观察记录表:你也可以采用其它更形象的方法记录。如拍照、写或画。(鼓励学生采取多种形式记录)
师:因为这个实验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我们在课上无法完成,希望同学们课后都能认真去完成这个实验,老师先预祝同学们实验顺利、成功。教师在几天前做了这个实验,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下实验记录。
师:哪位同学试着说一下食物发霉的条件:
生:温度高、潮湿阴暗、不通风的条件下食物容易发霉。出示正确答案。
师:我们了解了食物发霉的条件后,就要想办法防止食物发霉。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防止或减少食物或衣物发霉?”为什呢?
把讨论结果填写在30页的表中。
3、板书设计 6生活中的真菌
可食用真菌:宝贵的生物资源
不同于植物、动物
(分组实验)
制作风动小装置
10月27 日
第二课时
制作风动小装置 [活动目标]
1、能设计并制作出一个风动小装置。
2、能分析出自己制作的装置存在的问题,并能提出改进方案。
3、能对同学业的设计、制作成果进行公正的评价并帮助加以完善和改进。
4、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通过不同的装置被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5、在设计和改造过程中能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重、难点]
会分析装置中的问题,并制作改进。[教学准备]
制作材料、工具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 [教学过程]
一、明确任务。
师提出活动的任务:利用风能,设计制作一个小装置,使它在风的吹动下发出声音。启发联系生活中风琴、笛子、风车模型等物品。想模型,提示学生可以照自己的方案去做,鼓励不同的小组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去做。(比如,用独创的方法做的可以得到双倍的奖励等)
二、掌握方法。
1、教师出示风动小鼓模型,观察成品的结构,用图片演示制作步骤。
2、动手制作。
3、展示评价。
(1)指导学生调试自己的作品,或效果不好,分析导致的原因。(2)分析自己的模型有什么特点,是怎样将风能转化成声能的。
三、改造风车模型(课后拓展活动)
1、找更多的风动装置、电动装置进行观察和分析,研究它们的工作过程和能量转化过程。
2、可以采取头脑风暴的方法让学生找出改造风车的办法,使风能转化成电能,将大家的办法记录下来。
3、通过讨论交流,选出最佳方案。
4、进一步完善,用图文形式展示。
5、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选取适当的材料和工具进行加工制作。
6、通过反复调试,使其达到最佳效果,并解释其工作过程和能量转化的过程,比一比谁的设计更有创造性。
(分组实验)
制作电磁铁
11月3日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1、能按照指导制作电磁铁。
2、能分析出电磁铁是怎样进行能量转化的。
3、能分析出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各种因素,并能设计实验证实自己的分析结果(假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通过讨论发现本组制作的电磁铁的磁力与其他组不同的原因。<科学知识目标>
通过实验发现电能产生磁。
1、能举出3个以上生活和生产实中应用电磁铁的实例。
2、能大致说出电铃的基本工作过程。[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指导学生探究电磁铁磁力的大小,难点是设计研究电磁铁的实验方案。[教学方法] 对比实验法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电铃
学生分组实验材料:电池、电池夹、导线、铁芯、小铁钉或曲别针、实验表格 [教学过程]
一、提问:教师出示电铃、电磁玩具,接通电源使电铃发声,启发学生提问,电铃是怎样发出声音的。找开铃盖,(注意安全,要在大人的指导下,断电后才能拆开)观察电铃内部有个线圈,说明电磁铁是由铁芯和线圈构成的,引发学生关于电磁铁的问题(关于电磁铁你想研究什么?)
二、制作电磁铁。(活动1)
师介绍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提醒绕线方向要朝一个方向,线圈两端用胶布固定。
三、观察电磁铁的磁性。
制成后,接通电源,接近小铁钉,观察现象,切断电源,观察现象。说明什么?电磁铁作为一种能量转化装置,它输入和输出的能量是什么?
汇报时发现时,鼓励学生独立的见解,并提出想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师提示,哪些问题可以在课堂内完成的)
四、研究电磁铁磁力的大小(活动2)
1、提问与猜想:刚才,同学们制作的磁铁有的吸起的垫片多,有的少,你们猜想是什么原因吗?从电磁铁的构造,你们猜测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果改变这些因素,会有怎样的效果(尝试具体到数字上)?说出你猜测的理由(了解不同学生的前概念)
2、设计实验方案。(重点!难点!)
看所发的实验表格。集中考虑两项内容:(1)研究题目(2)实验方法(即每一步怎么做)。教师强调设计实验表格应注意的事项:
(1)每组对比实验只解决一个问题,只改变一个条件。(2)(3)记录数据,使搜集到的证据明确充分。(可以用图来记录结果,加标注)
学生讨论,向全班讲解自己的题目和实验方法。师生共同评析。学生动手写实验设计方案。
3、实验验证。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案,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4、交流与评价。
师生共同结论: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线圈的匝数和电流的大小有关。鼓励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制作磁力更强的电磁铁,比一比谁制作的电磁铁吸起的铁钉最多,并解释其中的原因。
五、电磁铁的用途
1、问:你知道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2、师出示电磁起重机、电话、阀门图片,帮助学生认识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举出更多的应用电磁铁的实例。
4、认识电铃的工作原理。(培养应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解释装置的原理的能力)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11月3日 教学目标:
1、学会制作电磁铁,并能根据实验中的现象分析电磁铁的性质。
2、能假设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并能设计相关的验证实验。
3、了解电磁铁的用途。教学重点:
学会制作电磁铁,并能根据实验中的现象分析电磁铁的性质。教学难点:
能假设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能假设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并验。教学准备: 科学学具中的材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制作电磁铁
1、用手按开关,为什么电铃会发出叮零零的响声?
2、电铃是怎么发出声音的?看书上的解刨图。
师:在电铃内部有一个将漆包线绕在铁心上的装置,叫电磁铁。下面我们来看看它是怎么做成的。
2、制作电磁铁。
(1)学生拿出学具袋里的制作材料,认识所用材料。(2)将漆包线顺着一个方向绕在钉子上。(4)汇报实验中观察的现象,讨论电磁铁有什么性质?
(5)填写实验报告:电磁铁通电,();断电后,()。电磁铁是一种将()能转化成()能的装置。第二课时:
一、研究电磁铁磁力的大小。思考:你认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回答后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假设是正确的。
“
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大小”的实验
电磁铁的用途
1、电磁铁可以将电能变成磁能,人们可以利用这一性质做很多的事情。你知道哪些装置用了电磁铁?
2、老师把从网上找到的一些相关资料和图片展示给学生看。
3、科学在线的学习。了解电铃的一些巧妙装置。
地球绕着太阳转
11.24
教学目的:
能用模拟实验研究地球的公转和自转。
能调查本地动植物受四季变化的影响情况,并进行记录。能初步建立起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关系的概念。能用文字或图的形式把四季的显著特点生动地表现出来。教学重点:
是通过实验证明地球公转是引起一年四季变化的根本原因。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1、在上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地球围绕太阳运动这一科学事实。但是对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地球运动又引起了哪些自然现象等,学生可能比较陌生。教材用文字的形式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呈现了出来,要求学生通过科学阅读,分析整理资料,来加深对自转相公转的认识。教师可以事先给学生提供更多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资料,培养学生从科学阅读中获得信息的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填写下表:
1、对于“ 地球上的季节变化与什么有关” 这个问题,学生可能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个渡曟從麌從际上是一个验证实验。通过多次模拟。
2、可以按照教材上的图示来做模拟实验,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模拟地球的公转。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一要提醒学生地球的公转是自西向东逆时针的方向,千万不能转错方向。二是要在地球的公转过程中,应保持地轴始终指向同一方向。三是实验的条件最好选择室内光线比较暗的地方,灯光最好选择直线光源(如手电筒等),这样便于学生观察。
3、在实验过程中,可以由一个同学转动地球仪,其他同学注意观察。重点要指导学生观察春、夏、秋、冬四个特殊位置上,“ 太阳” 直射点的变化。这个实验需要反复多次,学生需要反复观察、反过程的规律,如地轴的倾斜等。在公转过程中由于地轴的倾斜,引起了太阳在地球表面南北两半球直射点的变化,分析这种变化是引起南北两半球四季交替变化的根本原因。
4、实验中要求学生把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记录下来,并用自已的语言解释这种变化可能引起季
节的变化。最后,要引领学生从另一个角度讨论问题:如果地轴不倾斜,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会不会有变化,地球上还会有四季的变化吗? 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没有地轴的倾斜,太阳在地球上发生变化,那么地球上不同纬度四季变化对植物影响
l、学生对寒来暑往、风云雨雪、花落花开、大雁南飞等自然现象和变化都有一些切实的感受,对动植物在不同季节里形态和生活习性等也都有了一定的认识。本活动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总结提炼生活经验,形成对自然现象和变化的科学认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关系的认识。
2、教材中提供了四幅图用来提示学生一年四季中不同的自然景观和生物形态。教师可以事先收集(也可发动学生搜集,更多关于四季的资料和图片,帮助学生分析季节变化对身边动植物的影响。要见的典型动植物,研究其在不同。比如,春季里白天逐渐变长,气温日渐升高,春雨绵绵,桃树发芽,桃花开放;夏季到来,天气炎热,桃树生长茂盛,逐渐结果成长;秋季天气变凉,树叶逐渐变黄,桃子成熟;冬季白天变短,天气寒冷,树叶飘落,光秃秃的桃树枝傲立风中。一些动物皮毛(羽毛,在秋冬季增厚增多,在春夏季脱落渐薄等。
3、教师要指导学生填写教材上的表格,要求学生把自已寻找的典型动植物在四季中的不同变化记录下来,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相互启发,加深认识。
4、教材上提供了用一棵树把一年四季变化表示出来的做法,启把一年的四个季节表示出来,用年四季变化表示出来的做法,启把一年的四个季节表示出来,用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四季生物变化的认识,培养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和形象思维的能力。鼓励学生用其他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板书设计: 地球绕着太阳转
11.24
一周需用时间
自转
23小时56分4秒
昼夜
公转
365.25天
四季
(演示实验)
如何制作太阳炉
11月10日
教学目标
知识:能举例说明什么是新教学目标
知识:能举例说明什么是新能源
能力:训法从整体上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实验及创新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探究:
1、能按要求制作太阳炉
2、能通过实验验证谁制作的太阳炉效果最好
3、能分析太阳炉转化能量的过程
4、能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开发新能源的计划书
[重难点]指导认识新能源的种类和特点
设计开发新能源的[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新能源名称及介绍
[教学实施过程]
一、激发思维,启迪导入
二、探究新知
形成1、认识新能源:
(1)引导学生借助图片及文字介绍了解相关信息;
(2)交流:将搜集到的新能源的名称及使用方法 优点等在全班交流汇报
(3)比较:将新能源与常规能源进行对照表格, 引导抓住优缺点
(4)讨论: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将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
(5)汇报:引导针对环境方面(6)小结:新能源一方面节约了常规能源的开采利用率, 另一方面它是可再生的, 能循环使用, 使用周期长, 第三, 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小, 能使我们人类的生存环境得到净化.体验新能源:
(1)按照活动2方案, 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太阳炉
[师提醒注意安全性]
(2)各小组将设施制作完成后, 教师指导 修正 完善,(3)实验:(由于时间较长, 可以选在活动课)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观察, 记录数据并制成统计表
(4)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4)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与燃煤烧水相比较
(5)交流:引导学生对装置的合理性, 容器的大小进行比较, 为今后的设计提出意见和改进措施
(6)讨论:a太阳能的转化过程如何?
b 使用太阳炉有何优缺点/
c 利用该种装置能为我们做些什么?
三畅想新能源的开发 师指导从两方面挖掘新能源:
(1)从地球内部
(2)从地球外部, 即来自太阳的能量或外星球的能量 2小组搜集新能源的资料, 选择小型开发项目制定开发计划书, 师进行适当指导
(包括:名称 所需技术 计划 利用 影响等)
(4)交流:将设计好的计划书与全班同学交流, 进一步完善, 增强可实施性
第三篇:八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学计划
2017-2018学第一学期
教师:日期:八 年 级 生 物 实 验 教 学 计 划
年 9 月
X X X 2017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从生物科学的形成和发展来看,生物实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生物实验对于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全面落实培养科学素养的目标,具有其他教学内容和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新的课程理念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落实和实施,都离不开生物实验。为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更好地实施实验教学,现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小组的协作精神。让学生通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从而认识和揭示自然科学规律,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意识,切实让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实验目的
1.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2.使学生有亲身经历和体验同时能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要求
1.演示实验必须按大纲要求开足,教师在课堂上用演示的方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能够获得感性的认识和验证,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若有条件可改成分组实验,增强学生的切身体验。2.学生分组实验,也要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学生实验全部开齐。对于学生实验,若能当堂看清实验结果的须在实验室里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监督学生对每个实验达到操作规范、熟练的程度;培养他们浓厚的生物学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实验课的教学方法
实验课教学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设备条件等因素,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锻炼自己能找到一些新方法、新步骤;在讲授理论知识时,最好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去归纳出这些知识,这样做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加强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充分发挥其科学思维和想象力。
五、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
1.制定出本学期实验教学进度计划,并写明实验目录,写明实验的日期、班级、节次、名称,教学中按计划安排实验。2.任课教师须将实验通知单提前送交实验室,实验教师必须将每个实验用到的仪器、药品以及其他有关事宜提前准备好,做到有备无患。
六、将德育工作渗透于教学中
1、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明确相互协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团结合作的精神。
2.要教育学生遵守实验规则,爱护财务,节约用水、电、药品,从而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
3.要求学生严格认真的按照实验要求来操作,细心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4.培养学生井然有序的工作习惯。实验结束后,把仪器放回原处,整理好实验台,填写好实验记录。
七、实验教学进度表
一、分组实验与探究:
1、饲养和观察蚯蚓-------------------------第二周
2、动物的绕道取食(课外探究)--------第四周
3、蚂蚁的通讯(课外探究)-------------第四周
4、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课外探究)-----第七周
二、演示实验
1、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模型)--------------第一周
2、观察鱼口和鳃盖后缘是否同时张开、闭合------第一周
3、家兔解剖(标本)------------------第二周
4、鸽解剖(标本)--------------------第三周
5、观察蝗虫模型------------------------第四周
6、人体解剖模型(示骨骼)----------第五周
7、人体解剖模型(示肌肉)----------第五周
8、发酵实验------------------------------第十周
第四篇: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教学计划[范文]
2018—2019学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
实验教学计划
东朗中学教师:陈国淑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更好地实施实验教学,现做计划如下:
一、实验目的
1.培养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2.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实验重点
本学期实验教学的重点是部分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三、实验难点
1.将探究方法和创新精神用于教学中。2.将演示实验变为分组实验。
四、实验措施
1.对所有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都要填写实验通知单和实验记录。2.严格要求,按程序进行操作。3.认真组织,精心辅导。4.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竞赛活动。
5.积极组织并指导物理课外兴趣小组开展实验活动。
五、内容和时间安排
章节 1.1 1.4
内容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测量平均速度 2.2 3.1 3.3 4.2 4.3 4.4 4.5 5.3 6.1 6.3
探究声音影响响度的因素是什么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探究光反射的规律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探究光的折射的特点 探究光的原色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测量物质的密度
2018年9月6日
第五篇: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更好地实施实验教学,现做计划如下:
一、实验目的1.培养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实验重点:本学期实验教学的重点是加强分组实验。
三、实验难点:
1.将探究方法和创新精神用于教学中。
2.创造条件进行分组实验。
四、实验措施:
1.对所有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都要填写实验通知单和实验记录。
2.严格要求,按程序进行操作。
3.认真组织,精心辅导。
4.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竞赛活动。
5.积极组织并指导物理课外兴趣小组开展实验活动。
五、内容和时间安排
时间内容
第二周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
第三周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第七周第八周第九周第十周第十一周第十二周第十四周第十六周第十七周第十七周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 探究光的反射时的规律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测量盐水和小石块的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