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4.1.1 第2课时 从不同的方向看立体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大全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4.1 几何图形
4.1.1 几何图形与平面图形
第2课时 从不同的方向看立体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学习目标:1.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物体,体会其观察结果的不一样性.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或其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
3.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识别并会画出从不同方向看简单几何体所得到的平面图形. 学习难点:识别并会画出从不同方向看简单组合体所得到的平面图形. 使用要求:1.阅读课本P119 2.尝试完成教材P120练习第1题;
3.限时15分钟完成本导学案(合作或独立完成均可);
4.课前在小组内交流展示.
一、自主学习:
1.观察你身边的一个物体,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它,你看到的形状是一样的吗?
2.下面这几个几何体,试着从不同角度去看看,你得到了怎样的几何图形?
【老师提示】:我们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为了能完整确切地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必须从多方面观察物体.在几何中,我们通常选择从正面、从左面、从上面三个方向来观察物体.通过这样的观察,就能把一个立体图形用几个平面图形来描述.
3.分别正面、左面、上面再来观察上面的三个几何体,把观察的结果与同学交流.
二、合作探究:
1.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三个方向观察下面的几何体,把观察到的图形画出来.
(1)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 从上面看
(2)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 从上面看
(3)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 从上面看
2.先阅读P119的教材再完成P119的探究.
(1)小组合作,可用正立体积木摆出书上的立体图形,再观察.
(2)改变正立体积木的摆放位置,你摆我答,合作学习.
(3)观察身边的几何体,如文具盒、同学的水杯等物品,与同学交流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所看到的几何图形.
【老师提示】对于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常把它们转化为平面图形来研究和处理. 3.P120练习第1题.
3.苏东坡有一首诗《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为什么横看成岭侧成峰?这有怎样的数学道理?
三、学习小结:
四、作业:P123习题4.1第4、9、10、13题.
(准备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至少一个)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第1课时 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目标:
1.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2.学会合并同类项,会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3.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教学重点: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解 “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教学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背景资料)约公元820年,中亚细亚的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写了一本代数书,重点论述怎样解方程.这本书的拉丁文译本取名为《对消与还原》.“对消”与“还原”是什么意思呢?通过下面几节课的学习讨论,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回答这个问题.出示课本P86问题1:
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
二、探索分析,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回忆: 实际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
设问1:如何列方程?分哪些步骤? 师生讨论分析:
(1)设未知数:前年这个学校购买计算机x台;(2)找相等关系:
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台.(3)列方程:x+2x+4x=140.设问2:怎样解这个方程?如何将这个方程转化为“x=a”的形式?学生观察、思考:
根据分配律,可以把含 x的项合并,即 x+2x+4x=(1+2+4)x=7x 老师板演解方程过程:略.为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理解,可以在上述过程中标上箭头和框图.设问3:在以上解方程的过程中“合并”起了什么作用?每一步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整理:
“合并”是一种恒等变形,它使方程变得简单,更接近“x=a”的形式.三、拓广探索,比较分析
学生思考回答:若设去年购买计算机x台,得方程 +x+2x=140.若设今年购买计算机x台,得方程 ++x=140.课本P87例2.问题:①每相邻两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②用x表示其中任意一个数,那么与x相邻的两个数怎样表示? ③根据题意列方程解答.四、综合应用,巩固提高 1.课本P88练习第1,2题.2.一个黑白足球的表面一共有32个皮块,其中有若干块黑色五边形和白色六边形,黑、白皮块的数目之比为3:5,问黑色皮块有多少?
(学生思考、讨论出多种解法,师生共同讲评.)
3.有一列数按一定规律排成-1,2,-4,8,-16,32,……,其中某三个相邻数的和是-960.求这三个
数.五、课时小结
1.你今天学习的解方程有哪些步骤,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 2.今天讨论的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有何共同特点? 学生思考后回答、整理:
解方程的步骤及依据分别是:合并和系数化为1;总量=各部分量的和.
第二篇: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 说课稿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是初中学段第一次学习几何内容的第三课时。新课标指出:课程内容要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形成过程,要选择贴近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的内容,呈现应注意层次性。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验证的活动过程。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力求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层层深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
北京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简单的几何图形》 中第三节 《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
2、教材分析
数和形是现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虽然学习过一些简单的图形,但为了便于系统地研究诸如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图形的性质,我们还需要把小学学过的简单图形加以整理,因此教材中增加了“简单的几何图形”这一章。其中“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这一节内容通过实物和具体模型,使学生了解从物体抽象出来的几何体、平面、直线和点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物体都是立体的,而在纸上画出的图形都是平面的,这是一类很重要的抽象。特别是把物体表面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初中学段重要内容之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3、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感受成功的快乐。
学生在小学阶段认识了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通过本章第一节“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学习,对简单几何体的立体图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了解了几何体与立体图形、平面图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由于几何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联系十分紧密,所以学生对于几何的学习本身就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学生正处于空间想象能力的构建时期,所以必须要通过实物辅助,不能仅依靠图形。同时,在学习中加入动手操作的实践过程也会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部分知识运用的小学基础知识不多,所以基础差的学生通过努力也可以听得懂,学得会。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了解为什么要从不同方向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能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
根据课标要求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一些简单几何体或它们的组合得到平面图形.
五、教学难点
通过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抽象出平面图形是学生以前从未接触过的,此节课是学生接触几何体抽象过程的起点,是学生建立几何直观的起始,所谓“万事开头难”,因此我确定的教学难点为:准确画出观察立体图形所得的平面图形.
六、教法措施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先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体的实物,小组合作画出不同方向观察的平面图形,然后通过观察初步建立空间想象,最后在已构建的空间想象基础之上,按照立体图形画出不同方向的平面图形。为日后几何体、平面、点等学习打下基础。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画图的规范性,画图要用铅笔、立体图形不同方向的视图大小、被遮挡的部分画成虚线都需要强调并落实,使学生从一开始画图就养成规范性的习惯,避免学生画随意性草图的坏习惯。
七、教学过程
教具准备:准备生活中常见基本几何体的实物与专业模型。(照片展示)
1、课堂引入
以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优美诗句作为本节课的引入,用语文知识引入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向学生提问“横看成岭侧成峰”一句中,蕴含了怎样的数学道理?引出质疑: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相同吗?进而进行探究。
2、新知探究
例1:分别从不同观察这个长方体,看一看各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
学案当中给出长方体图形,并提问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这个长方体,看一看各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引发学生思考,在上一节”某些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中,学生对几何体的表面图形已经有了初步认识,但不排除个别学生还是有困难,教师拿出教具——生活中的长方体模型发到每个学习小组,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得出结论。观察后引导学生并解释只从三个方向观察的原因是从六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由于透视现象(有重复),所以我们规定只从正面、上面、左面进行观察即可。
例2: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圆柱、圆锥、球,各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
再通过第二个问题“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圆柱、圆锥、球,各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观察实物,验证结论。
最后小结,确定结论“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往往会得到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并且通过对球型的观察,得到不是所有立体图形的不同方向观察的平面图形都不相同,强调结论中“往往”的含义。然后让学生再举一例,学生很容易想到正方体,从而全面阐释此结论。
练习:如图,右面三幅图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这个棱柱得到的?
此练习的设置使学生通过几何体的立体图形对照不同方向观察的平面图形进行对照,判断是哪个方向看到的,而不是直接要求画出,为画出三视图铺设了台阶,也使学生通过观察,自学画三视图的方法,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降低教学难点的难度。
3、探究应用
例
3、画出下列图形从正面,从左面,从上面分别看到的平面图形。
此例题的设置是本节难点的突破。
在稍复杂的立体图形和组合图形上某一面画出条纹,可以辅助学生更好的观察图形,区分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
左侧图由教师带领学生一同完成。学生先思考,然后尝试自己画出三视图,随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互相挑选画得清楚而且能清晰表示出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然后小组派代表说一说挑出来的这位同学画得好在哪。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初步得出画图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作图要用尺子、三幅图要大小一致。最后教师进行板演,板演过程中要强调作图的规范性,要用尺子、铅笔,不可徒手、随意作图;三幅图的大小要一至;启发被遮挡部分要与在表面的线区别开,因此用虚线表示。
通过例1,学生先对从不同方向观察一几何体实物有初步的了解,通过对例
1、例2的探究,使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基本几何体有初步的认识,进而得到结论“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往往会得到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为画出三视图进行第一部铺垫。经过练习,学生对三视图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将学生的想象具体化,在学生判断练习中的方向问题时,也为从不同方向画出三视图进行了进一步铺垫。在例3中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尝试的过程,教师清晰的板书演示,通过前面例题与练习的铺垫,使得教学难点由浅入深,层层深入,逐步突破。通过练习与例3中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初步完成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
例
4、从正面、左面、上面看这个由正方体组合成的立体图形各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
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进一步进行练习。此题的三个立体图形的设计也是由易到难,不断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
4、归纳总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的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平面图形,回顾学习过程,谈一谈自己有哪些学习成果.教师引导学生再次对画图的注意事项进行强调。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学习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目的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购买的自拼装产品的组装,房屋的建筑图;也为日后学习几何作铺垫。
5、随堂检测
(1)如图所示,该物体的从上面看 得到的平面图形是()
(2)如图,从正面看这个几何得到的平面图形是_____,•从左边看这个几何体得到的平面图形是_______,从上面看这个几何体得到的平面图形是_______.
学生在课堂最后完成两个小题,收上来后教师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及时得到反馈,设计下一节课需要强调的知识点。
6、作业
《三级跳》97页——99页。练习册当中对作图没有进行考察与练习,中考当中对此部分作图不是考察的重点,但是学习作图是初中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所以学生初次接触作图,教师严格要求是必要的。由于此部分知识不易与其它知识点综合,所以中考中的题目多是考查的这一单独知识点。练习册中“中考链接”板块列出大量此知识点往届中考题,对学生的掌握可以有一个终极的判定。
八、教学设计依据与创新
此知识点在中考当中独立出现,且近两年每年都设置了1~2道题。更加体现出此内容是初中学段重要内容之一,因此要引起足够重视。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严格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认识过程,将知识与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提高他们运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重视课本例题的基础上,适当对题目进行延伸,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
第三篇: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教案
4.1.1《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教案
阳东县合山二中
七年级数学科组
岑荣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判断所给定的平面图形能否折成立体图形(多面体)
2、给出一些多面体的展开图,能说出相应多面体的名称。
3、会判断给定的平面图形是否某多面体的展开图,并会把一个简单的多面体展开成平面图形。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等实践活动,丰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认知和感受,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渗透转化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让学生在尝试和动手操作中,体会数学应用的价值,并学会合...........................作交流。....
二、教学重点:
根据多面体研究其展开图和根据展开图判别多面体。
三、教学难点:研究一个简单多面体的展开图。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复习引入:观察生活的周围,就会发现物体的形状千姿百态……,这其中蕴涵着许多图形的知识。<想一想>:圆柱、圆锥侧面展开图分别是什么?
答: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让学生口答).
二、新课:
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了解整个立体图形展开的形状,如包装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物体,需要根据它的平面展开图来裁剪纸张。为此我们本节课要讨论的是一些简单多面体的平面展开图。
(一)根据给定的一些平面图形,判断能否折成立体图形。
<做一做>:12个一样大的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粘贴成如图4.3.1,图4.3.2,图4.3.3所示的三种形状,你能想像出哪一个可以折叠成多面体?动手做做看。
图4.3.1
图4.3.2
图4.3.3(先让学生想像、猜测,再动手做,然后请学生口答)(演示幻灯片或图片加以确认)
图4.3.1和 图4.3.3可折叠成多面体,它们都是三棱锥。图4.3.2不能折叠成多面体。
多面体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设想沿着多面体的一些棱将它剪开,可以把多面体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展开图概念课本P120出)
上面的图4.3.1实际上是由三棱锥展开而成的平面图形,我们把它叫做三棱锥的平面展开图。
(二)根据展开图判别多面体
<折一折>图4.3.4→图4.3.7四个图形是多面体的展开图,你能说出这些多面体的名称吗?(请折纸看看)。
图4.3.4
图 4.3.5
图 4.3.6
图4.3.7 .解:
正方体
长方体
四棱锥
三棱柱
(让学生口答,再用幻灯片演示展开图转化为立体图形的过程)。
(三)研究多面体的展开图(1)、做课本P124—6(2)、<剪一剪> 把正方体纸盒展开成平面图形
[汇集学生所剪得的不同的展开图,张贴在黑板上。必要时教师提供几种新的展开图让学生作参考。] 例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注意:(1)多面体有几个面,它的平面展开图就由几个面构成。
(2)同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方式展开得到的平面展开图是不一样的。思考:(1)沿着一个正方体的一些棱将它剪开得到一个平面图形,需要剪开几条棱?
(2)对上述正方体的展开图尝试分类。
(3)正方体除了上述的展开图外,还有其它的展开图吗?请同学们课后继续研究。
四、(1)课堂练习P121—2,P124—5,P126—12.(2)动手操作P120探究。
五、小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小结,老师指导)
六、作业:
1、阅读与思考——几何学的起源P126。
2、动手操作探究P126—14.——你能把一个正方形纸片折叠成一个三棱锥吗?动手试一试。请把你折叠方法痕迹用虚线描述出来。.
第四篇:立体图形2教案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数学
§4.2画立体图形
1由立体图形到视图(网络课教学设计)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实验中学 郁锦裕
一、教材分析
1.教材作用:教材主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它是学生初步研究立体图形的基本方法,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及机械制图打下基础。
2.重点难点:根据课程标准,重点是让学生描述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画出草图,识别所见到的视图形状;难点是用所学知识对不同的图形、从不同角度画出三视图。
3.教具学具:教具有正方体、四棱锥、圆柱、圆锥等几何体(自带生活中几何体物品如茶叶罐包装盒等),三叉水管以及设计图,多媒体展示平台。学具是长方体图形的军棋(每组一枚)和应用小程序JAVA GAME-building houses(http://或http://
(灵活多变的数学游戏再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得到巩固提高。)
(四)总结回顾
师生合作了一堂课,度过了愉快的45分钟,同学们有何收获?请谈谈。学生在以下几方面总结,教师适当指引、给予肯定:
1.三视图的画法,三视图是画立体图形的一种方法,以后将学更多方法。2.正视图、俯视图、左视图都是相对而言的,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方向的观察者,其三视图可能是不同的。
3.在本课时中学到的知识中,还可以引申到我们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可能不同,我们应该多方面考虑多角度思考,尽量得到全面的答案。
(五)作业布置,继续提高
1.书本习题4.2 第1,2,3.题
2.画家里一些简单生活用品的三视图。
四、教学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应当有利于学生主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教案设计采用了以自主探索、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为主,既独立思考,又合作探究与创新;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实物教具和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及应用的过程,真正提高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一、从新知的引入到概念的讲解力求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小汽车、三通管、几何体的实物展示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视图的必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因为学生的空间思维还处于形成阶段,教学时准备了实物教具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观察,并引导学生能够准确地画出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对于在画三视图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错误,通过作业展示,大家一起来纠正。
二、在画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使不同学生在课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并且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既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又能相互启迪思维。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学会思考,获取能力,其效果是老师单一教授无法比拟的。其中,现代教育技术搭建了教师讲授的平台,提供了学生操练的机会,起到了辅助教学的效果,另外,在情感培养方面: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从不同角度分析同一件事或同一个人,结果可能也不一样。同时希望同学们今后看物,看人,看事从多角度、多方向分析,这样,我们就会发现许多美好的、闪光的东西,从而感受生活是多么的美好。
2006年12月
第五篇:第2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教案)
第2课时
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
教材第3页例2及“做一做”,教材第4页例3及“做一做”。【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用语言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重点难点】
体会图形的特征,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
【情景导入】 1.出示汽车图。
师:这是什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生1:是汽车。
生2:它是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组成的。师:你们想玩拼图吗? 生:想。师:好!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图形的拼组吧。(出示课题:拼一拼)【新课讲授】
1.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图。
(1)出示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师:用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拼一拼,你能拼出什么图形?请先试一试,拼一拼,再在小组交流。
(2)学生动手操作、交流。(3)汇报展示。
师:谁先说说你用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拼出了什么图形? 生1:我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了一个大的长方形。
生2:我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也拼出了一个大的长方形。
板书:
生3:我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了一个“T”形。
生4:我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了一个“L”形。
生5:我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了一个正方形。
师:两个长方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吗?
提供同样的两个长方形,学生实践得出:只有特殊的两个长方形才可以拼成正方形。
2.用三角形拼图。
(1)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形拼图。出示两个同样的三角形。
师: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形拼一拼,你能拼出什么图形呢?先在小组内试一试。学生分组操作、交流。展示、汇报。
生1: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能拼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2: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能拼一个四边形。
生3: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能拼一架飞机。
师:同学们真能干!拼出了这么多的图形。(2)用4个相同的三角形拼图。
师:用4个三角形,拼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全体学生动手拼图,教师巡视)汇报交流。
师:用4个三角形拼出了什么图形?(把拼法不同的图案展示出来,并加以表扬肯定)原来图形之间有这么多小秘密。
(3)仿拼图案。师:最近在我市举办了一次大型中小学生图案设计大赛,聪聪和明明获得了一等奖。(出示图案)
看,漂亮吗?选你喜欢的一种图案试着拼一拼。3.发挥想象自由拼图。
师:你还能用这些三角形拼出什么图形或图案?一面想一面动手拼,并给它起个名字。
(1)学生自由拼图,教师巡视。(2)学生大胆创造,设计不同图案。(3)作品展示交流。
4.认识七巧板(1)认识七巧板。
师:关于七巧板你都知道些什么?知道七巧板的来历吗? 生1:被称为是“东方魔板”。
生2:这七块可神奇了,能拼出许多不同而又美丽的图案,它能拼300多种图案呢!
师:七巧板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七巧板也叫“七巧图”,它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图形游戏,它起源于唐朝,经过两千五百多年的演变,形成现在的七巧板。它是中国著名的拼图玩具,后来传到国外,风行世界,号称“唐图”,也就是“中国的板图”。被称为是“东方魔板”。它不仅具有千变万化的魔力,而且蕴含着大量的数学知识,因此现在人们已把它作为一项热门的数学问题进行研究。
(2)了解七巧板的制作过程。
师:想知道七巧板是如何制作的吗?多媒体演示七巧板制作过程。
引导观察,发现图形间的关系。
师:仔细观察七巧板,这些图形有何不同? 生1:颜色、大小、形状均有不同。生2:大小不同。
师:哪些图形最大?两块最大的有何特点?如何验证? 请学生展示验证过程。
师:哪些图形最小?有何特点,如何验证? 请学生同桌交流验证过程。师:除颜色和大小外还有何不同? 生:形状。
师:有哪些是我们学过的图形呢?1到7号图形分别是什么图形呢? 生1:5号图是正方形。生2:1号和2号图是三角形。生3:4号和6号图是三角形,生4:7号图也是三角形。
生5:3号图我们不知道叫什么图形。
师:3号图叫平行四边形,大家仔细看看它是什么样的?然后再拿出正方形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
师:从同学们的介绍中,我发现我听得最多的就是三角形。在七巧板中,到底有几块三角形?它们分别是哪些?这几块三角形是怎样的,它们一样吗?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1号图和2号图比较大,4号图和6号图比较小,7号图中等。师:1号图和2号图谁更大?
生:1号图2号图是一样大的(课件证实)
师:4号图和6号图呢?生:也是一样大。(课件证实)
(3)说一说。师:通过小朋友们的介绍,大家了解了七巧板这么多的知识,那么请同桌的两人互相说一说你都知道了哪些有关七巧板的知识?
(4)答一答。
师:同学们发现了有关七巧板的这么多的知识,那你们能回答老师的几个问题吗?
① 七巧板是由种图形组成,其中一个和一个。② 号图形和号图形比较大,号图形和号图形比较小。③号图形和号图形一样大,号图形和号图形一样大。5.尝试操作,动手拼三角形。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七巧板。好,现在我们一起来比一比谁的手儿最灵巧。请大家用你们的七巧板拼出一个三角形,你想用几块就用几块。拼好的小朋友,你把小手举起来,老师就来欣赏你的作品,开始吧!
学生动手拼三角形,老师巡视指导。展示学生拼的三角形。
师:大家拼出三角形了吗?那谁愿意当小老师来展示你拼出的三角形呢?老师请好小老师以后,其它的同学就和我一起来当小观众,欣赏小老师的作品,好吗?
师:小老师们,你在展示你的作品时,还要向我们说清楚你是用几块什么形状的板拼出了三角形?
生1:我用两个一样大的三角形拼了一个新的三角形。师:还有其它的拼法吗?
生2:我用一个正方形和两个一样大的三角形拼了一个新的三角形。师:还有其他拼法吗?
生3:我用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两个一样大的三角形拼了一个新的三角形。6.欣赏七巧板拼图。
师:同学们的手可真巧,一下子就拼出了这么多的新三角形。【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1)先让学生照样子用4个
4个
(2)再让学生自由拼一拼,看还能拼出什么图形。2.完成教材第4页“做一做”。(1)用七巧板拼不同的长方形。(2)汇报、展示。【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小结:这节课我们探讨了图形的拼组,发现图形之间有很多的关系,用图形拼出了很多好看、有趣的图案,我们成了小小设计师、发明家,高兴吗?让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探索,去获取更多知识吧。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练习。
第2课时
平面图形的拼组
1.挖掘素材,巧妙切题。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本课导入时,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汽车为切入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并以做汽车要用不同形状的纸为契机,巧妙地迁移到长方形等学过的平面图形,既是对上学期旧知的再现,同时又很自然地过渡到正方形、长方形边的特点的认识。
2.充分参与,形式多样。
指导学生拼摆图形时,设计了“做汽车”“拼拼摆摆”和“小小设计师”等既富童趣又具挑战性的数学实践活动,形式新颖多样,尽可能地让孩子多尝试,多动手,让他们在有趣的活动中去探索,去体验,去创造。
3.自主思考,有效合作。
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有效的学习就是激励学生积极自主地思考。本课的教学中,对于正方形、长方形边的认识,先引导学生用眼观察,根据自己的观察提供猜想,并激发他们独立思考用什么方法能验证这些猜想,通过学生思考确实想出了不少“金点子”,有用折叠的、借助工具比较的等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法。在后来的拼摆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小组间的交流合作,每个孩子在有了自己独特的创意后又去观察,吸收他人的智慧结晶,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