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校园文化建设基础1

时间:2019-05-13 00:56: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夯实校园文化建设基础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夯实校园文化建设基础1》。

第一篇:夯实校园文化建设基础1

夯实校园文化建设基础,推进教育追赶跨越式发展 ——柴河林业局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综述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也是一所学校文化积淀,办学品位,办学特色的体现。三年多来,在柴河林业局党委、林业局“一年打基础,二年初见成效,三年大变化”的奋斗目标的指引下,在林业局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全局教育工作者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发扬敢为人先,勇往直前的柴河创业精神,努力拼搏,追赶跨越,校容校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园环境建设实现了提档升级,校园文化品味呈现出标新立异,校园文化建设的导向、规范、育人、激励功效已经得了彰显,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高考、中考成绩连续三年攀升,全局中小学校全部进入省级标准化建设合格学校行列。

一、调整布局,加大投入,长期规划绘远景

调整布局,整合资源,是搞好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与基础。三年前我局有三所小学,三所初中,一所高中,共计七所学校。那时的学校也受大气候的影响,生源锐减,教学设施陈旧,教学设备落后,校园建设参差不齐,校园管理因循守旧,优质师资生源外流,教学质量呈现下滑趋势。为了促进全局一盘棋整体发展蓝图,使教育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局党委、林业局高瞻远瞩对全局教育资源进行大刀阔斧地整合与优化,将位于局址100多公里的原第三中学整体搬迁到山下,与原第四中学、第五中学整合为柴河林业局初级中学,将原第一小学与原第二小学整合,原第三中学附小与原第三小学整合,这样,由原来的七所学校整合为四所学校。完成了学校整体布局后,林业局投入巨资对新学校进行改造扩建,改善办学条件,增加教学设备,三年来,林业局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进行学校建设。为初级中学投入资金500余万元,改善办学条件,使学校硬件建设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学校现拥有电脑92台,教学专用室规范,建有高标准的校园网,每间教室里都有多媒体教学平台,学校设置摄像等数码辅助设施,教学设备完善,配有功能完备的电教室、微机室、图书室、理化生实验室等。建设了较为完备的理化生实验室,光纤入户的教师电子备课室,宽带终端通到了每个办公室,实现了网络化、信息化。液晶显示屏的学生微机室,班班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施和校园广播系统,教学楼装饰一新,校园内彩砖铺路。校园文化建设别具风格。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使初级中学的办学条件以最快的速度达到森工系统的一流水平,学校优美、洁净的环境,先进、完善的教育教学设施,为教育教学、生活服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2008年以来,林业局累计为三小学投资700余万元用于改造办学条件,增加硬件设施。林业局为学校投资将综合办公楼、教学楼、宿舍楼、食堂重新装修粉刷一新。林业局为学校购入72台台式电脑和19台多媒体,新建了多功能室、微机室、电子备课室、更换了学生及教师桌椅、班班配备多媒体,同时投资建设了火山岩沙跑道,铺设了南北操场,添置了广播站设备等,为校园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进行校园环境改造的同时,学校还十分重视校内的文化硬件设施的建设,改造和建设各种文化设施和设备。第一中学对理化生实验室、语音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心理咨询室、微机室、通用技术室进行了设备和器材的补充,使其达到了标准化。微机室有学生机54台,光纤入网;班级配备了多媒体大屏幕投影仪,教师人手一台电脑、一个u盘共教师使用,实现了电子备课和电化教学;班班配置有线广播,各个楼内设有监控录像,声光电等设备齐全。完成了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墙体粉饰、校园亮化工程,新建了学校图书馆,现藏书达4.1万余册,今年,还投入300多万元为第一中学建设了300米环形塑胶跑道和2个塑胶篮球场,并为各学校重新粉刷了楼堂馆舍,将学校厕所由旱厕改为水冲式厕所。这些设施和设备的建设有力地提高了全局中学小校园文化层次,为深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校园文化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持久的工程。因此,我们要求各校在广泛征求意见、科学论证的前提下,拟订出学校近、中、远期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并要求做到方案有特色,举措有创意,操作有实效。为打造精品校园文化环境勾画出美好的发展愿景。

二、规范管理,彰显特色,优化外显促内涵

(一)打造优美校园环境,努力促进外显文化合理布局,提升校园文化品味 在文化教育功能发挥上,格调高雅的校园物质文化决不比空洞枯燥的说教逊色。尤其是外显的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可以让师生解读其中蕴含的精神,陶冶道德情操,加深生命的体验,感受校园文化的韵律。我局各中小学校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把打造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培育浓厚的文化氛围做为建设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各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师生根据教育的特点、民族的特点、时代的特点,吸纳中外文化的精华,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上,各自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他们充分利用精美的雕塑、醒目的标语、优美的画廊、以及草坪和花木等,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以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情愫,起到怡情励志的作用。注重搞好学校空间文化建设。宏观上,规划好校园建筑的整体布局;微观上,注重开发利用校园的每一个细小角落,重视花草树木的培育,办公室、教室、实验室内部的设计,校园过道、教室走廊的壁画设计等,无不体现出学校特有的文化底蕴和内涵。

1、让文化走廊成为展示的舞台

各学校集思广益,精心策划,分别设置了“艺术走廊”、“文化走廊”、“名人走廊”等楼层文化,在其间布置了师生书画作品、名人画像、名言警句、各种专项教育常识等等,使广大学生在榜样的激励中不断增强自信、不断超越自我。第一中学注重建设丰富的学校的走廊文化,他们改变了以往传统布局,一楼为文学长廊,悬挂经典的文学作品展板;二楼为科学长廊,悬挂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展板;三楼为高校长廊,悬挂著名的高校简介展板。初级中学的悬挂式宣传牌,温馨的名人警句、格言为狭长的走廊增添了无限生机与活力。

第三小学在走廊文化建设上别具匠心,构思巧妙。漫步教学楼走廊内,每一面墙壁都能和师生对话,每一条走廊都溢满书香,每一个空间都蕴含育人的态度:我们把古今中外名人读书、立志、勤学的名言警句配上或意境幽雅、或古朴深幽,或活泼跳跃的背景图制成的彩色图板,悬挂在每一面醒目的墙壁上,不仅激励着师生要终身以书籍为友,同时也使他们受到心灵的洗礼与震撼;《论语》《劝学》中那一条条含意深刻而又耐人寻味的语句随时映入每个师生的眼帘,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他们心智罗盘的指向;图文并茂的《三字经》《弟子规》承载着至理真道,折射着人文光芒,使学生道德水平与日提高,如春园之草日有所长;“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 走进校园快乐读书,彰显才华放飞梦想 ”等一条条醒目的标语劝勉师生追求读书的最高境界;“轻声慢步显君子风度,和声细雨显淑女气质……等温馨提示语,让健康的思想占领每个个角落,随时感染着每一位学生;一幅幅略显稚气,初见功底的学生绘画作品,手抄报、书法展览……给人以质朴、清新的感受,可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浓浓的书香味加之一盆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花草饰物的点缀,构成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育人氛围。

教室、办公室、实验室、各类功能教室是师生学习生活的地方,这里也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展示舞台。各学校为了给师生提供一个最直接、最有效、最重要的人文环境,学校教师注重创造契机,以班级和办公室为阵地,创造性地开展“书香班级”建设活动。除每班教室的条幅,班级栏有固定的位置,与全校整体保持一致性的同时,你还会发现一班一品牌,班班有特色,“书海拾贝”,“小书虫展评栏”“阳光书吧”等风格各异的宣传栏,形成了浓郁的书香气息。孩子们,每天伴着具有古典韵律诗文吟诵的铃声进入课堂,手捧书本,甜甜阅读,一抬头就能欣赏到“心手达情”的书法作品,品味到“一个今天,胜过两个明天”“你能做到的,比你想像的更多”等朴实无华,又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一个个宣传栏轮流展示着学生自己的作品,触目便能尽收五彩斑斓的名品佳作,而其作者是自己身边亲切可爱的同学,这样耳濡目染的人文熏陶正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魅力所在。学校各部室根据自身的功能特点将制度、标语上墙,教师办公区域设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八种意识”、“五种精神”、“中小学教师行为十不准”等,时刻引领和规范教师言行,这利于教师个体办公和集体备课,同时也有利于教师集体智慧的整合。

2、让每面墙成为教育的阵地

建设“学习型校园,书香校园”是全局各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围绕这一目标第三小学开展了内容丰富多彩,格调健康向上,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校园文化建设。这些建设,使整个校园立刻呈现出一种浑然的书香和流动的意韵。校徽“至诚之燕”构思独特,设计新颖,寓意深刻。3幻化成“翻开的书籍”,代表着“书香校园”的办学特色。3围绕成心形,揭示着“以人为本”的办学精神,以及《中庸》的精髓---“至诚”的理念。3飞舞成桥梁,暗示着跨越艰难、勇往直前。3与小组合成怀抱爱心、凌空飞翔的“至诚之燕”,象征着为教育事业衔泥做窝、孜孜以求、奉献至诚之心的“3小”教师,也象征着在漂满书香的校园中自由翱翔、朝气蓬勃的“3小”少年,更加喻示着“三小”及其学生广阔的未来。“厚德薄学,求实创新”的校风,是学校精神文化核心,不仅体现了我校突出以德为首,尊重知识的理念,还展现了我校追求理想办学境界和培养人才的目标;“一字一句读好书,一生一世做真人”的校训,是对全体师生的激励和鞭策;“孩子健康成长的乐园、教师专业发展 的乐园、做社区生活的典范”是我们的办学目标。这些都是学校教育思想的表达,教育行为的诠释,也是我校校园文化的基调和指南。走在南操场,你会被一条长廊所吸引,紫铜色的浮雕,镌刻着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配以长城和少先队员的组画,展现我中国少年之雄风,激发我少年爱国之情感。在教学楼大厅,隽有“用书香润泽生命,用一生发展奠基”两幅古色古香的浮雕分列大厅两侧,彰显厚重的文化,营造书香氛围;

学校在加强基础建设的同时,加大了校园环境美化力度,力求绿中求美。现在步入三小,映入眼帘的是百花吐艳,绿树成荫的自然美景。北操场四周的杏树、松树、柳树,随风摇曳,生机勃勃;教学楼前四个长方形花坛里翠绿的三叶草,鹅黄的彩叶草,粉色的刺玫,姹紫嫣红,争奇斗艳。南操场两块绿化带,有松树的俊秀挺拔,有美人蕉的娇艳妩媚,有映山红的缤纷多彩„„校园绿化工程结束后,校园内花草树木错落有致,边角地带精心绿化,师生们步入校园犹如置身于美丽的大花园让人赏心悦目,学生们在绿草如茵的校园里吮吸着知识的甘泉,享受着环境的幽雅,真是孩子生活的乐园,成长的绿洲!进入一中一个巨型雕塑威然屹立,平坦的草坪,错落有致的白杨、垂柳,争奇斗妍的鲜花,仿佛奏出一曲曲迎宾乐章,彰显着文化建设的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功效。

(二)规范良好行为习惯,努力促进内涵文化深层发展,提高师生综合素质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学校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精神文化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无形的、蕴藏着育人价值的课程资源。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事不在,它跃动在讲台上,充溢在校园里,显现在人们的言谈与行动中。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规范师生行为,对师生的健康成长、对学校的长久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学校十分重视的精神文化创建活动,创造性地开展了寓教于乐、寓教于活的校园主题教育和文体活动。

1、开展主题教育,弘扬传统文化

第一中学开展“养成教育系列”活动。一是通过分布在教学楼前的宣传橱窗、教室及草坪文化牌爱护环境的提示语、人生格言、名人名言等,使学生养成教育得到了很好的开展。二是通过每学期一次的养成教育专题活动,如“做合格中学生”、“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等专题,通过这些专题活动,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言行规范,文明自律,全面发展的良好习惯。

(1)、坚持主旋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法制教育,引导学生增强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多年来,我们把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法制教育与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以每周一升旗、学生表彰大会及重大节日、重大纪念日、重要活动为契机,开展了“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和“党在我心中”演讲赛、“经典古诗文”诵读比赛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通过与柴河派出所、柴河交警队等单位长期开展禁毒宣传、交通安全、法律讲座等教育,宣讲安全知识、普及安全常识,加强法制教育。通过征文比赛、歌咏比赛等活动,增强了学生勤奋学习、爱国爱校、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加强学生思想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我们开展了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坚持“学雷锋讲奉献”活动。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崇尚团结、友爱、互助、奉献的精神,弘扬了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3)、用先进文化覆盖整个校园。学校充分利用宣传栏、校园小报、读书征文比赛和法制、安全、交通知识讲座等丰富多彩的形式,使校园到处充满浓郁的人文气息和学术氛围。

(4)、开展感恩教育。通过开展感恩教育演讲报告会、主题班会、宣传板报、感恩征文、观看邹越感恩演讲,进行“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爱自己”的“四爱”教育、邀请感恩励志报告团到学校演讲等活动,让学生懂得去感恩,懂得付出和回报,懂得去孝敬父母和尊敬师长,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第一小学在养成教育方面,在常规管理中拓宽渠道,创新形式,本着从小事做起,从细微抓起,从点滴管起。建立人人是学校小主人的主人教育格局。

(1)班级管理中学习魏书生管理办法,建立班规,实行人人肩上有分工,以班规约束每个学生。升旗管理中以小故事大道理和每周一首红歌演唱为抓手,提高升旗仪式的教育意义。中午抓好德育十分钟时间进行教育。利用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开展爱家乡。

(2)开展爱家乡美好环境宣传教育活动。学校三、四、五年学生走上街宣传爱护环境的意义,向过往行人发放传单,悬挂宣传标语。并进行擦脏活动。使居民懂得人人要保护家乡设施、爱护周边环境、为美化家园做贡献。

(3)开展文明礼仪知识宣传活动。为落实教育部新下发的《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柴河林业局第一小学加大对学生文明礼仪知识宣传的力度,利用橱窗、板报、绘画等途径,让学生掌握一般礼仪的做法,每天进行检查,教师做好记录,每周评出学生中的文明之星,在校会上进行表扬,以此鼓励所有同学自觉形成文明礼仪习惯。第一小学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促进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学校组织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演讲比赛,文明礼仪知识竞赛、漫画比赛等,这些活动有效促进了同学们的自觉行为意识,使校园文明意识大大提升。

初级中学努力创设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几年来,学校一直坚持创办学校自己校刊《繁星》,向广大师生展示教师的教学感悟、教学反思、校园新闻、班级管理亮点,活动赛事等,为师生提供了展示校园风貌的平台。

校园广播站是初级中学校园文化的特色之一,每天中午的校园广播都是在学生会播音小组的认真准备下及时播出,内容涉及生活常识、校园风采、教师采访、诗歌朗诵、哲理故事等等内容,小小广播站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

学生会建设我校班级管理起到了很大作用,学校政教处非常注重学生会组织建设认真培养学生会干部,分设学生会主席、副主席、学习部、生活部、组织部、体育部、文娱部等部门,协助教师进行班级、校园卫生管理、间操质量、课间纪律等方面的监督检查,既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又为学校日常管理起到了促进作用。

初级中小每周一早上的升旗仪式,是对广大师生的心灵洗礼,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是对师生灵魂的陶冶。面对国旗,全体学生庄园宣誓:“我是一个有良知的人,我不愧于老师良苦用心,不愧于父母的养育之恩.........”,旦旦誓言响彻校园,道出了初中生立足学业,刻苦发奋的决心,也是对成长航向的一次次矫正和鼓励。

学生仪容仪表是学校整体风貌的展示,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仪容仪表,提倡标准的发型和服饰,“无声走廊”和“放学排”良好习惯的养成,领导干部全天在校值班,看护学生安全,目前初级中学师生整体风貌严谨,入校放学秩序井然,校园文化氛围。

为缅怀革命先烈,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每到清明节这一天,初级中学组织全校学生会成员、团员代表等学生到海林烈士陵园开展扫墓活动。

参加扫墓的学生代表身穿校服,手举红旗,胸戴小白花,来到海林市杨子荣烈士陵园,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圈和鲜花,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聆听讲解员讲述了清明节的来历及杨子荣烈士的战斗故事。勉励学生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党和祖国,以慰祭先烈的英灵。使学生接受了生动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大课间操是我局各中小学校校园文化的一个亮点。上午和下午都有35分钟的跑操时间,广大教师体验到了大课间操的独特魅力,全体老师也参与其中。每当课间操音乐响起,各班学生和全体老师早早来到操场。站好队,摆起臂,迈出整齐的步伐,和着雄壮优美口令音乐跑起轻快的步子,全体学生已没有原来的懒散和凌乱,取而代之的是整齐划一的一列列阵容,令人振奋,感到震撼,每次跑操都引起很多路人在校门外驻足观看,大课间操已经成了一道亮丽风景线。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深中小学生文化底蕴,强化人文修养,教育局组织全局中小学开展了主题为“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首届经典诗词诵读比赛,各学校精心筹备,突出特色,比赛不仅赛出了水平,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了学国学,做中国人的浓厚氛围。

2、开展文体活动,丰富校园文化

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教育活动,既能够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又能活跃思想、陶冶情操。在加深和拓宽课堂知识、开发潜能及学生个性心理方面都大有裨益,同时更能促进校园文化整体水准的提升。

第三小学每周四下午兴趣小组的学生纷纷奔向不同的活动室。舞蹈室里,舞姿翩翩;声乐室里歌声嘹亮;绘画室里挥毫泼墨;书法室里寂静无声;微机室里,兴趣昂然。学生们自由选择,自主活动,做得有滋有味,学得有情有趣。他们各尽所能,各尽所长,各得其乐。在搞好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同时,学校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来净化学生灵魂,丰富学生文化内涵,崇尚高尚品质。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旗下讲话,优秀班级评比。每月一次的思想品德主题活动,少先队组织的 “走进军营”军事夏令营、“LSHB”、“少年模拟法庭”、“读书节”、“红领巾人才市场”、创建 “林鹰服务公司” “精典诗文诵读”、“感恩教育”、“唱歌比赛”、“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踢毽比赛”,“跳绳比赛”„„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感染了学生,熏陶了学生。他们在活动中实现着自我教育,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锻炼了才干、提升了能力。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而且使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了张扬和升华。

初级中学校积极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引领健康向上意趣情操。为使教职员工在大型活动的组织与协调中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初级中学非常重视并积极组织各类文体活动,如排球赛、拔河比赛,成功举办秋季体育运动大会、教职工迎新年联欢会,给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在建国六十周年之际,我校组织全体教职工103人利用业余时间排练“歌唱祖国大合唱”节目,在服装、道具、内容等细节精雕细琢,经过半个多月的筹备努力,在全局“庆十一大合唱”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受到了局领导及至群众的普遍好评。这些活动的开展,增强了教职工的合作能力和凝聚力。学校提出了“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的工作策略,突出校园文化建设,从大课间操、放学排、无声走廊、仪容仪表、文明礼貌抓起,积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先后开展了“国庆节大合唱”、“献给母亲的歌学生征文展”、“注意安全、关注生命手抄报展”、“远离毒品、珍爱生命报告会”、“情系玉树、奉献爱心捐款活动”、“走向社区、服务社会学雷锋活动”„„,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文明和谐之风遍布校园。

第一小学开展的“携手共育家校联系会”在社会上引起积极反响,他们以上公开课、观看著名亲子教育专家邹越的教育演讲《让生命充满爱》,观看学生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一个系列的活动真正达到了家长和学校共同关心孩子成才的目的。省级关工委领导来到学校检查工作,给予很高的评价,并题词为:“这里升起了林区绚丽的彩虹”;“林区的花儿朵朵开放”。学校还组织开展了感恩励志活动,学校聘请了感恩励志演讲团成员到我校进行演讲,全校师生和家长参加了会议。演讲活动中许多家长和孩子在精彩的演讲中受到了生动的教育,留下了感动的泪水,此项活动成为了一本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良好的教材。

3、完善制度文化,实行人文管理

制度文化是一种规范性文化,表现为学校的规章制度、管理体制、组织机构、运行机制等。它既是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和物质文化建设的保证。高品质的制度文化,对师生决不仅仅是一种约束,而是一种方向导航,一种目标激励,并真切地内化为师生的自身素质,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从而逐步形成“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整个学校文化建设的最高层次,并居于核心的地位,它对全体师生员工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常常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它可以激发人们的士气和创造力,并以强大的精神内驱力推动着学校的发展。

第一小学重视教师师德教育。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和灵魂。师德是一种高尚精神境界的升华,是一种深厚知识内涵和一种文化品位的体现。

他们以各项制度为约束点: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上首先注重教师的职业教育,使教师在行为上有所遵循。学校根据林业局制定的《教师刹风整纪21条》(2011年修订为十条)严格检查管理教师的言行。坚决查处不守纪律的教师。实行月绩效考核,每月考核项目做到完全公开,达到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的目的。学校制定《教师工作“十不准”》、《课堂教学“十项要求”和“十不准”》、《改变工作作风的管理细则》等制度来规定教师的行为。年初同教师签定《安全管理责任状》、《综合治理责任状》《教学质量责任状》等,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言行规范。坚决杜绝乱订资料、乱办班、乱收费和体罚学生等现象。学校提出教师面对家长要做到语言亲切,态度和蔼,心态平和,关系和谐。要创设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创办和谐校园。

他们以先进引领为方向点: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说过: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所以,学校利用各种方式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力争在师德建设上做到以严格的制度约束教师,以先进的典型引领教师,以动人的事迹感召教师,以反面的事例教育教师,以多层面的评价来考核教师。学校举行业务讲座,组织教师观看名师任小艾、魏书生、孙维刚、霍懋征等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介绍,提升了教师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行为素质,形象素质。班主任胡艳霞老师、朱忠英老师、刘玉芬老师分别在假期全局班主任工作交流会上、“魏书生教学管理经验学习交流活动”中成功交流自己的管理经验,典型教师的先进事迹鼓舞和激励了教师,提高了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和敬业精神,学校形成了为“桃李甘愿默默耕耘”的良好风尚,涌现出郝凤霞、王宏霞、胡艳霞等敬业爱岗的先进典型。

第一中学坚信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它决定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和品位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的先进性、科学性和人文性。近年来,我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班子成员经常学习有关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文章,多次就校园文化建设问题进行研讨。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规划,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制订和完善了了《文明班级评选方案》、《创建和谐平安校园实施方案》、《师德教风建设实施方案》、《学生宿舍管理条例》、《模范寝室、文明寝室评比办法》《文明班级、先进团支部评选办法》、《三好学生评选办法》、等多项制度,为促进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方向和制度保证。

三、党员带头,先进引路,示范影响转观念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身边的榜样,对师生具有直接的示范激励作用。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各学校充分发挥党团队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团队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励教师和学生举翮思远,树立崇高的理想目标,凝练前进方向,争先创优,做教与学的楷模,做文明的表率。学校注重发现和培植典型,聚焦教学、教研、学习、活动等先进中的光辉点,借助校内外媒体大力宣传,营造积极向上、争先创优的舆论氛围,发挥榜样的启示、示范、带动效应,促进校园精神文化的发展。

初级中学建立了师德奖励机制,发挥模范引领作用。为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倡导先进文化之风,初级中学每学期都要在各领域、各层次、各方面评出各类优秀模范典型,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课改先锋”、“首席教师”、“劳动之星”,“运动之星”、在学生中还要评出“学习之星”、“文明之星”、“劳动之星”、“腾飞之星”等,初级中学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打造一支过的硬的党员队伍,学校把组织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在历次义务劳动中,党员教师总是冲在前面,工作到最后一刻,第一小学采取五种措施提高教师师德水平:以“信”导师德。以“学”养师德。以“规”约师德,以“情”化师德。以“理”论师德。在局组织的“正行风,强师德,树形象”师德活动,姜雪晶、姜延平、陈红代表学校成功地进行了师德论坛。为更好地树立教师的美好形象,学校提出“敬业修德,师德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每个一小人都是一小的一张名片等师德教育口号,认真开展师德承诺活动,每位教师与学校签订师德承诺书,建立举报电话、设立教学开放日。自觉接受社会、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监督,自觉规范思想道德行为和职业行为。我校以“爱心教育”为突破口,举办“加强师德,从我做起”演讲会和塑造教师形象座谈会、“讲述教师自己的故事”师德演讲活动,从今年9月份开始每周一下午进行5分钟演讲,五分钟演讲让每个教师的教育生涯和师生情感更加充满色彩,每次的演讲都充满了精彩和感动。

第三小学通过组织教师理论学习,统一认识,树立起“团结协作、勤廉高效”的工作作风;并大力开展师德教育活动,确立正确的质量观和人才观,明确现代人才的衡量标准,树立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新观念,倡导“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在教师中树立“严谨 求实 奉献 争先”的教风。并以“五爱”为基本要求,在教师中开展育人工程和塑性工程,并通过校本培训、研修的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学校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第三小学少先队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将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启迪、熏陶、感化和塑造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帮助他们树立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第三小学的学生遵纪守法、尊敬师长、团结互助、勤奋好学、积极向上、乐于读书。第三小学也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第一中学坚持学为师之骨,德为师之魂。学校以“高尚的人格塑造人,渊博的知识培养人,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优雅的气质影响人”作为全体教师追求的目标,内树学校精神,外树学校形象,构建学校精神特区,让教师远离庸俗,远离低级趣味,心中永远有追求。发挥了“三个层次”教师的作用。高级教师示范课,一级教师展示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提高了全校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老教师发挥学科导师作用,中年教师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青年教师发挥勤于学习、积极向上的作用。

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感悟与思考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种文化建设,也是一种思想的建设,它渗透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积累于学校发展的点点滴滴,体现于师生员工的一言一行,因此必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全员重视,齐抓共管。

一是确定教师共同的奋斗目标,建立教师新的评价机制,使激励目标与素质教育要求相一致。进一步完善教职工聘任、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同时,将激励渠道多样化,满足教师不同的发展需求。学校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身事业的氛围,用共同的价值观凝聚全体教职工,增强教职工的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是发挥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的作用,重视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加强“爱校”教育,培养母校意识。通过校园精神和传统的弘扬,创设健康、进取的校园文化环境,培养师生文化心理和道德风尚。

三是加强对校园物质环境的建设。校园的物质环境是校园文化的“硬件”,没有完备的“硬件”系统,校园文化就得不到健康的发展。学校重视校容校貌、校园的合理布局、建筑物的装饰、校园绿化美化等文化景观的建设,通过花草树木、名人古训、橱窗、宣传栏等,让学生耳濡目染。布置校园内的宣传橱窗、文化走廊,对师生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要进行深度的报导及宣传,让校园的每一块地方都会“说话”,每项物质文化都应该按“艺术”精品的标准来建设,使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形成整个校园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

四是举办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为主线,将各种校园文化要素贯穿起来,构成某种素质的教育面,再由各种素质教育面组合成为素质教育体,从而使整个校园文化成为一个有机的素质教育平台。学校举办各种辨论会、演讲会、征文赛,开展校园读书演讲比赛、音乐欣赏、书画作品展等文化艺术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推进高雅文化、高雅艺术进校园,不断提高文化艺术活动的层次和品位,对学生进行各种主题教育,激发兴趣、陶冶情操。

五是重视把握正确的校园舆论导向,构建具有时代特色校园文化新载体。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强大的技术支持和优势,通过网络宣传教育平台,努力把校园网络建设成为系统安全、制度完备、管理规范、内容丰富、信息健康的“绿色网络”。同时,倡导师生使用文明、健康的手机短信用语,引导师生中的手机短信文化现象。营造高格调、高品位、艺术性、思想性、理论性强的舆论宣传氛围。

六是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电视的宣传作用。通过学校团委、学生会,努力培养和发现人才,及时报导校园新事、好事,激浊而扬清,学子们可以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享受悠扬悦耳的轻音乐及其它广播节目,使整个校园弥漫着浓厚的青春气息,使校园广播成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七是活动引领,学科渗透。在学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中,开展专题教育,利用校园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周等系列活动,进行多元渗透。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班级文化,引导学生树立良性的竞争意识,鼓励学生多元化发展。

八是校外延伸。积极配合公安、司法、文化、工商等部门对学校周边的文化、娱乐、商业经营活动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强化校园内外安全管理,努力营造安全、文明的环境,构建和谐校园。同时,组织 “希望工程”、“送温暖”、“志愿者”等公益活动,培养学生互助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博大精深,内涵极其丰富的工程,我局中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到今天,只是走出了一大步,离局党委、林业局和社会各界的要求与目标依然很远,我们营造“学习型校园、书香校园”的脚步将永不停息,打造校园文化特色学校,谱写校园文化新篇章,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第二篇:加强场所文化建设 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加强场所文化建设

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魂,一个民族的魂。劳教(戒毒)场所的文化,是日夜奋战在教育矫治一线的司法警察的魂,是接受教育积极改造的劳教(戒毒)人员的魂。加强劳教(戒毒)场所文化建设,是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更是夯实基层基础工作的有力保障。

众所周知,劳教(戒毒)场所承担着教育矫治劳教(戒毒)人员的神圣职责,场所的文化建设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立足长远,搞好规划,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以固本强基工程为抓手,以提高教育矫治质量为主旨,以培育人文修养为底蕴,以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为核心,以优化场所文化环境、建设场所公共文化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加强管理,和谐发展,彰显特色,不断满足场所民警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劳教所步伐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同时也为劳教所推进基层基础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提供有力保障。结合劳教工作实际,我从精神层、物质层、制度层三个层面浅谈我对劳教(戒毒)场所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精神文化,场所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提高全体人员的素质,包括民

警的执法素质和劳教(戒毒)人员的改造质量,这种提高不是外力的加强,而是内在的自觉,是通过正确的舆论引导,高尚的精神塑造,优秀的榜样鼓舞,多元的文化构建实现的。

(一)从文化修养上提高民警素质。

精神统领思想指导行动。在场所文化建设中,要从队伍的思想建设入手,汲取文化元素的多元性,用先进的思想武装头脑、用科学文化丰富内涵、用多元的活动带动行动,通过营造浓厚的学习文化氛围,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实践中,要着重以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为切入点,引导广大民警牢固树立“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通过组织集中学习、听专题讲座、开座谈会、理论研讨会、主题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民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提高素质,凝聚精神。

(二)从文化理念上宣传榜样文化。

榜样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也是场所文化发展所依托的重要方面,只有先进集体真正发挥了堡垒作用,先进人物充分发挥了带头作用,才能影响和带动大家共同进步,场所的文化建设才能更进一步发展。要通过评选先进集体、优秀个人、改造标兵等活动,为民警和劳教(戒毒)人员树立榜样,号召大家脚踏实地,向“身边的榜样”看齐,同时也能激励优秀个人、改造标兵以更加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使先进的更先进,一般的争先进,后进的赶先进。

(三)从文化元素上设计多样文化。

文化的基本构成单位就是元素,要想多角度、全方位的建设场所文化,设计形式多样的文化元素必不可少,通过这些元素的打造一方面直观地展现场所文化,展示一种集体的精神面貌,另一方面潜移默化地熏陶民警及劳教(戒毒)人员,由点到面,形成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可以通过制作“道路引导牌”、“消防通道标识”等,不断健全“标识文化”;通过在墙上喷涂宣传画,充实“围墙文化”; 精心在走廊悬挂名人名句警示板,传统文化知识板,学习园地等,丰富“走廊文化”;通过为劳教(戒毒)人员制作爱心姓名贴,励志话语等,提升“宿舍文化”;通过种植树木、花卉及蔬菜等,拓展“绿色文化”;通过加强场所的日常维护工作,完善“设施文化”等。

二、物质文化

场所物质文化建设,是人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具体实物,其所表达的意义不仅要体现场所教育矫治的权威性、独立性,更要展现场所精神、体现人文关怀。文化宣传交流平台是场所文化的一个有效载体,只有将载体搭建完善、充分利用才能将场所文化及时传播出去,才能将场所的精神发扬出去,才能确保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如省女所在搭建文化宣传交流平台中重点在信息文化、数字文化、艺术文化三个方面进行开展。

1、打造信息文化。创建《信息资讯》报,每期根据主题不同设有期刊和专刊。截止目前,已发行专刊4期,期刊6期。《信息咨讯》报的编制突出体现三个特点:感悟平凡与树立榜样相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呼应、知识积累与舆论引导相融合。设有“国学箴言”、“榜样的力量”、“理论研讨”、“经验交流”、“感悟”等专栏,突出反映女所工作重点、业务开展、各项活动和典型人物,不仅在知识、经验的积累上给大家启示,更充分发挥了它的舆论导向作用,使女所民警的精神凝聚在一起,力量融合在一起。同时结合场所工作转型,围绕戒治工作,创建“戒毒新干线”,极大地丰富了劳教(戒毒)人员的精神生活。

2、打造数字文化。一是配备电脑,实现办公自动化。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下一步工作发展奠定基础。二是建立所内局域网。精心设计网页,不断丰富各版块内容,将重要通知、通报,各部门工作情况、活动开展情况、经验交流等及时更新到网上,便于民警了解各项情况,更好地开展工作。三是与省局网络—飞鸽联网。便于上报各类工作报表、情况汇报材料等,同时使民警能够及时了解上级精神,更好地指导工作实践。

3、打造艺术文化。在日常工作中,通过有计划、经常性地组织开展乒乓球比赛、书法展、摄影展、文艺演出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娱乐、文体活动,丰富民警文化生活。女所成立由青年民警组成的文艺团队。主要有舞蹈“军中姐妹”、配乐诗朗诵《鲜艳的旗帜》、情景剧等原创代表作

品,丰富了场所的节日文化,使民警在紧张工作之余,愉悦心情,缓解压力,同时文艺团队还带着女所的精神走向社会、走进军营,军警共建,展示女警与子弟兵和谐共进的风采。

三、功能文化,主业文化,体现人文关怀

提高劳教(戒毒)人员的教育矫治质量,是场所各项工作的中心任务。在平时的教育矫治工作中,民警不仅要注重提升自身素质、树立司法警察良好形象,还要不断强化劳教(戒毒)人员的身份意识教育、行为养成教育等,使学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管教民警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因此,应在场所全面推行了文明谦逊的“和”文化、道德渗透的“育”文化和人性关怀的“爱”文化。

(一)规范民警执法、劳教(戒毒)人员遵规守纪,营造文明谦逊的“和”文化。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只有场所的各方面都和谐了。达到劳教民警依法执法,文明管理,劳教(戒毒)人员认错悔改,积极改造,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育矫治质量,充分发挥劳教(戒毒)场所教育矫治功能。要规范警察文明执法用语。及时组织学习“监狱劳教人民警察执法工作规范用语”,注重实际运用,在民警中形成学好、用好规范用语的共识,确保每名民警入脑入心,切实做到严格、公正、廉洁、文明执法。另外要强化劳教人员的身份意识、行为养成。应在充

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劳教(戒毒)人员日常行为规范》,注重教育矫治人员良好行为的养成。

(二)加强教育和管理,营造道德渗透的“育”文化。劳教(戒毒)所是一所特殊的教育学校,不仅要帮助劳教(戒毒)人员矫正恶习,更要帮助其重塑“心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日常的改造中,要加强课堂化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形式,组织观看《弟子规》、《于丹.论语心得》等国学讲座,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结合,多尝试利用多媒体教学,形成图、文、声、影相结合的立体教育模式,增加劳教(戒毒)人员学习的兴趣。同时辅助开展系列活动进行教育。如以各种节日、纪念日为契机,开展主题大队会、观看教育影片、歌唱比赛、队列比赛、健身舞比赛等一系列主题教育和文体活动,使劳教(戒毒)人员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放松心情、陶冶情操、接受教育、得到启迪,增强教育矫治效果。

(三)注重从优待警,完善劳教(戒毒)人员心理矫治工作,营造人性关怀的“爱”文化。

“爱”是场所文化的主旋律,只有每个人都将爱汇聚到场所建设上来,才能确保场所的和谐稳定,不断向前发展。具体表现在领导带着关爱“从优待警”,民警带着爱心感化劳教(戒毒)人员。“从优待警”从根本上说,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民警不出事,这是最大的从优待警。具体

可以落实到工作生活的各个细节。如:组织民警职工体检,关心生活上有困难的民警职工,改善值班住宿环境,就餐环境等。对劳教(戒毒)人员的关爱也是始终贯穿在教育矫治工作中,重点是对劳教(戒毒)人员的心理矫治。可以通过开展系列讲座、召开主题班会、收看心理影片等系列活动营造关注心理健康的氛围。提供设备完整、功能齐全的物质保障。完善人性化的心理咨询制度,通过制作心理咨询师展板、设立心理咨询申请箱和建立申请卡,使劳教(戒毒)人员对咨询师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可通过申请邀请适合自己的咨询师进行咨询,使心理矫治工作更具人性化,更好地体现“尊重、理解、沟通”的咨询原则。

四、制度层面

制度文化是行为法则、办事规矩。场所制度文化建设,就是要切实增强劳教人民警察的自律性。要加强以依法、严格、科学、文明、直接管理为基本要求的执法规范化建设,在落实上级颁布的一系列规范制度和禁令的基础上,注重加强机制建设,坚持制度管人、制度育人,努力建立队伍管理教育和规范化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制度建设首先要从根本抓起,从源头抓起。通过“废、改、立”,全面梳理,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把干警应知应会的党纪条例和劳教工作制度法规以及《劳教人民警察行为规范》《监狱和劳动教养机关人民警察违法违纪行为处分

规定》发放至人手一册,用制度规范干警的言行,使其远离违法违纪行为。二是要大力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做到规范管理,明确职责,按工作流程办事,提高廉政风险防控能力。三是要建立执法档案。确保每名基层民警都建立《执法档案》,以周记载、月总结的形式,将日常执法工作中的重点执法环节和重点执法行为做好全面、及时、客观、准确的记录,提高工作效率,规范执法行为。四是要建立廉政警示教育室。不定期更新警示教育内容,通过组织民警进行参观学习,适时地开展宣讲活动,使民警对廉政有更深刻的体会,进而形成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良好风气。五是要深入开展所务公开、所长接待日及所政开放日活动,通过制作所务公开公示板、设立举报箱和举报电话、印发《所务公开手册》、聘请执法监督员等方法,确保所务公开工作落到实处,提高各项工作透明度,配合所务公开工作,继续深入开展所长接待日、家属开放日及社会监督员入所监督活动、劳教(戒毒)家属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做到有举报必回复、有问题必处理。

综上所述,加强场所文化建设,就是以凝聚的场所精神来开展各方面工作,透过文化建设来提高教育矫治质量,来推动基层基础工作的开展,进而维护场所的安全稳定,

第三篇:加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 夯实反腐倡廉思想道德基础

正风强企廉洁自律

通过认真学习《中共贵阳市委办公厅、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市属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中开展“正风强企,做廉洁自律表率”主题教育的实施意见》(筑党办发[2012]7号)文件,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并结合工作实际,有几点体会:无论是企业普通职工还是各级管理人员,首先都应增强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真正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保证思想上、组织上的一致性。建设企业廉洁文化还应加强自律教育,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牢固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另外企业还应营造出廉洁氛围,要充分认识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要注重文化修养,自觉做到不义之事不为、不正之风不染、不法之行不干,真正做到干净做事,廉洁从业。

应注重思想教育,筑牢廉洁防线。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我们面临的形势、任务和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考验。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对人们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产生强烈的冲击,越是在这样的时期,我们越是要警钟长鸣,防微杜渐,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筑起拒腐蚀、永不沾的牢固防线。

应强化监督,从现实一些腐败案例看,权力失去监督,就会导致腐败,形成“上级监督下级太远,下级监督上级太难,同

级监督同级太软,组织监督时间太短,纪委监督为时太晚”。要主动接受各方面监督,“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各方面的监督就是一面镜子,经常照一照,可以发现身上的不足和缺点,及时加以改正。特别是领导干部,干部是旗帜、是标杆,职工群众时刻关注着干部的作风和形象。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把权力、地位和名利看得淡一些,这些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要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群众工作纪律。作为员工也要廉洁自律,每个员工,手中都掌握一定的权力。不管工作环境如何变化,都应在本职工作岗位上用感恩的心态认真履职尽责。

因些要不断建立完善企业各项制度,弘扬廉洁文化,把廉洁文化建设纳入企业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工作中,同时领导干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服务企业,带领职工树新风、扬正气,共创企业精神,企业才能和谐发展。

吴琼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六日

第四篇: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夯实安全管理基础

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夯实安全管理基础

运输生产安全是铁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直接决定着铁路各项工作能否健康有序发展。如果运输安全出现大的问题,很可能延缓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尤其是随着铁路大建设、大发展,高负荷运输、高密度施工、新装备使用、管理体制改革、生产力布局调整等,既为安全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又使安全生产面临巨大的压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持续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从更深的层次、更广泛的领域,更好地把长期实践所形成的安全管理经验提升到安全文化的高度加以定位,形成能为广大干部职工普遍接受的理念和价值观,为确保运输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推动安全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是当前铁路运输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很多企业都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为了确保安全,相关的规章制度越来越健全,经济奖罚力度越来越大,监督管理越来越严,但职工不安全行为还是较为普遍、安全形势仍然严峻,其根本原因在于少数干部职工缺乏一种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缺乏一种有内在驱动的自控力,缺乏一种在安全上追求卓越的共同价值观。这充分表明,加强安全管理,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固然必不可少,但同时需要文化手段的支撑,需要安全文化提供思想保证,这就为政治工作融入安全生产指明了主攻方向、提供了广阔空间。从当前来看,迫切要求铁路运输企业借助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促使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并以此引导日常管理和作业行为,最终达到确保运输生产安全的目的。

虽然安全文化建设在铁路运输企业深入推进,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整体发展还很不平衡,实际效果还有待强化,特别是有的单位在思想认识、管理理念、机制运作、制度落实和工作作风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

一、对安全工作的认识不到位

在管理层面,突出表现为一些管理人员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观念,不能认真履行安全职责,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安全上,有时尽管抓了,也是一般号召多,具体落实少,没有真正把安全工作要求落实到车间、班组、个人,没有实实在在地把安全生产抓到底,对事故责任的追究查处不严厉、不彻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在作业层面,突出表现为有的一线职工安全意识不强,没有真正把安全生产摆在第一位置,重完成任务、轻安全把控,缺乏爱岗敬业精神,不能严格执行作业标准,甚至存在着“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的思想,发现别人工作中的事故苗头“视而不见”、“避而远之”,工作凭经验,标准不清楚,惯性问题熟视无睹等不良现象,违章违纪屡禁不止,非常容易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二、安全工作制度与现场实际存在一定的不适应

随着管理体制改革、生产力布局调整,站段、车间、班组的管理跨度加大,管理难度增大,但一些单位的安全管理还没有完全纳入规范化、精细化的轨道。突出表现为一些单位不同层面的管理权责不明确,不能形成有效的合力,影响管理效能;还有的单位在设计相关制度、规定、办法时,缺乏必要的调研论证,仓促出台,随意更改,制度的针对性、可行性不强,不仅让职工无所适从,而且影响制度、规定的有效执行;有的单位的规章制度繁琐、内容陈旧,很多规章制度只考虑了生产需要,却忽视了安全要求,没有从追求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出发,单纯为了生产而制定制度;一些基层单位,尤其是车间、班组内部不成文的“小规章”、“小制度”处于原始状态,无序管理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大量存在,为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

三、安全行为规范不健全、执行不力

一些决策者在安全管理上无视客观规律,主观性强,随意性大,致使一些安全法规、规章制度得不到贯彻落实。尤其是一些站段的逐级负责制不能完全落实到基层一线,车间、班组日常管理和职工良好行为养成的工作力度明显较弱。由于“看惯了、干惯了、习惯了”侥幸心理的存在,现场作业中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情况大量存在。部分管理人员安全文化素质不高,以至作风飘浮,管理松散,安全管理或者“失之于宽”,对工作标准要求低,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规章很全但是落实简化,要求严但是执行随意,问题很多却视而不见,出了事故想安全,不出事故忘安全;或者 “失之于软”,安全管理知识更新不足,对新法规、新技术、新设备、新制度不通甚至不懂,要求职工做的自己做不到,检查指导说外行话,从严要求“底气不足”,遇到问题不敢管、不愿管,瞻前顾后避重就轻,考核讲评搞平衡;或者“失之于懒”,现场管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照搬照抄工作模式,主次不分,工作简单化,习惯于“推一推,动一动”,认为看到了问题就等于抓住了问题,想出了办法就等于干好了工作,不去深入查找问题的原因,甚至不去追踪落实与检查监督,听之任之。

四、安全生产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安全生产需要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职场环境和一定的技术装备条件。但一些单位对舆论环境建设不重视,认为这是“软”指标,可抓可不抓,对安全工作的舆论引导时断时续,缺乏持续性、有效性,主题不集中,导向不鲜明,不能时时、处处对职工产生促动和影响作用;有的单位职场建设不规范,重投入、轻管理,重表象、轻内涵,就职场建设抓职场建设,不能充分将安全理念和价值观有机融入职场环境建设,失去了强化职工思想认识的一个有力阵地;有的单位对技术装备投入缺乏足够重视,新技术推广力度欠缺。设备养护不到位,安全隐患整治不及时、不彻底,设备质量存在不足。即使能定期开展一些设备专项整治活动,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走过场的情形,把安全整治“活动化”,存在短期行为,不能形成长效机制。这种状况的存在可,不仅无法提高安全生产水平,而且很容易对职工产生错误的导向。

针对安全文化存在的突出问题,应注重从安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环境文化建设四个层面入手,坚持用安全文化凝神聚力,用安全文化提升管理,为确保运输生产有序可控、长治久安奠定坚实基础。

一、以共同价值观为核心,构建安全理念体系

1、努力培育全员“安全第一”的共同价值观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首先要着力探索铁路运输安全的规律,通过多种举措,使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运输安全的极端重要性,把“安全第一”、“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牢筑于心。多年来,我段要切切实实按照“安全工作是考量各级干部政绩的第一指标;是体现党组织和党员先进性的第一现场;是实现职工自我价值的第一平台”的定位,始终把大力培育干部职工“安全第一”共同价值观、打牢安全思想防线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不仅坚持抓好这方面的教育引导,而且通过一些细微的环节时时处处向干部职工传递这一理念,如:路局每年的1号文件都是部署安全工作的文件;每年的职代会暨工作会议,都把研究和部署安全工作作为重要内容;每实现一个安全百日,都要进行反思和总结,以此不断强化全员这一观念。通过长期不懈的宣传与灌输,使干部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价值认同,始终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严格安全管理、落实作业标准、强化设备质量、确保运输安全上来。

2、在管理层筑牢“从严管理,持续安全”的思想

严格管理是确保运输安全的基本要求,是铁路企业管理必须贯穿始终的一个硬道理。没有从严管理就没有铁路运输的持续安全,就没有铁路企业的发展,更无法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要切实加强引导,不断激发广大干部职工落实从严管理、实现持续安全的内动力,确保路局各项安全工作部署和要求落到实处。着力正面引导,通过集中宣传、以会代训、举办各类管理培训班、举行现场会等方式,促进各级干部对管理思想的认同,为企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的落实奠定了思想基础,引导全员树立了“从严管理是对干部职工最大关爱”的理念,大大减少各级干部严不起来、严不到位和职工逆反抵触的现象;着力价值导向,通过完善公正透明的分配机制,打破“大锅饭”,坚持收入分配向关键岗位的高素质职工倾斜,向安全生产上的有功人员倾斜,利用经济杠杆引领干部职工树立“确保安全就是确保切身利益”的价值取向;着力管理导向,按照“严格公正、关怀激励”的总体要求,清理修订各项岗位作业标准、规章标准,建立完善干部绩效管理机制、关键重点岗位管理机制等制度办法,使从严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依靠制度的激励约束作用,打造从严管理的浓厚氛围。

3、在作业层强化遵章守纪的作业理念

“海恩法则”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个事故隐患。”同样,对于铁路安全生产而言,每一起事故的背后都有一系列的违章现象。这些违章一旦造成事故,其后果不言自明。铁路运输企业发生的血淋淋的事故也一再证实:“违章就是犯罪、就是杀人、就是自杀”,铁路运输企业的每一条安全规章都是用血的代价换来的,确保运输生产安全必须从标准作业、杜绝违章做起。长期以来,我段要始终把事故案例教育、安全责任意识教育和日常班前教育作为灌输作业理念的主要手段,在全体职工中大讲违章违纪的严重危害,大讲违章违纪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重大损失,大讲违章违纪给个人带来的痛苦。

二、细分安全管理层面,建立完整的安全制度体系

1、以强化基础管理为目的,加强安全规章制度建设

规章制度是依法管理、规范管理的天平和准绳。没有健全的制度体系,管理必然陷入混乱无序。铁路管理体制改革和生产力布局调整后,路局在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运输生产资源配置、生产组织、劳动组织的实际,结合新技术、新设备发展的要求,对各单位《站细》、《段细》等安全管理基本规章进行了修订完善。同时,结合安全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对一些基础制度进行了完善,如:以安全逐级负责、领导负责、专业负责、岗位负责为重点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以准确掌握安全生产动态情况为重点的安全信息管理制度;以有效解决运输安全问题为重点的安全生产决策制度;以提升科技保安全水平为重点的安全技术装备修管用制度;以强化安全生产激励约束为重点的安全生产考核评价制度;以严肃事故处理为重点的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等,有效强化了全局的安全基础,推动了安全管理的稳步前进。

2、以强化专业管理为目的,推进标准体系建设

规范安全标准既是实现安全生产有序可控的重要保证,也是推进安全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我段要把强化安全重点攻关作为进一步深入标准体系建设的有效手段,通过开展重点攻关,对营业线施工安全、车辆防溜安全、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等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不仅让专业部门的管理职能得到充分发挥,而且要使技术作业标准管理、设备设施质量管理得到了全面强化。

3、以强化站段管理为目的,构建基层单位安全控制体系

站段是安全运输生产的基本组成单位,强化站段的自我管理,一方面是按照逐级负责的要求建立站段、车间、班组的安全防控机制,另一方面是按照岗位负责的要求建立现场作业人员自控、他控、互控工作机制。各基层单位要按照路局的要求完善安全交班、分析、预警和应急处理工作制度,建立自控型班组、标准化车间建设考评机制,通过深入开展岗位达标、自控型班组、标准化车间创建活动,提高站段对现场安全的自控能力。

三、规范安全行为,提高安全生产的保障能力

1、加强技术业务建设,提高职工标准作业的能力

掌握过硬的业务技能,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确保安全生产的能力,既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也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职工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在岗前培训方面,认真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制度,严把入口关,对新接收职工全部进行中专及以上专业学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在脱产集中强化培训方面,以职工专业技能和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等新知识的培训为重点,充分发挥职工教育培训基地作用,有效调度教学资源,积极开展远程网络、电化、案例和模型教学,提高了集中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在日常教育方面,着力发挥各站段的主体作用,建立各工种“应知必会”题库,推行学分制、等级认证和职工业务素质“星级达标”考核,实施首席职工评比,并将学习质量、技能水平与岗位等级、收入分配相挂钩,增强了职工自觉学习的内动力。同时,党群组织也要有效切入,开展各种形式的“提素”活动。党支部在安全屏障工程中,实施党员业务骨干一对一帮带活动;工会组织在职工中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学习型职工”活动和学技练功、技术比武活动,有效提高了职工落实标准、把控安全的能力。

2、发挥典型引领作用,推动职工行为习惯养成

切实选树一批叫得响、过得硬的安全生产先进典型,不仅是安全文化品牌的重要内容,也是引领职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力量。要在主要工种中开展了安全竞赛活动,为一线职工展示才干搭建平台,为安全先进脱颖而出创造条件。通过以先进人物姓名命名工作法、加大宣传报道力度、组织先进典型巡回报告等措施,使安全生产先进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在全局形成了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广大职工学习先进、赶超先进,认真落实“遵章守纪、标准作业”要求,不断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在推动安全运输生产的实践中共同打造了与安全理念相一致的行为文化。

四、突出以人为本思想,创造安全和谐的铁路运输环境

1、营造安全生产的舆论环境

注重发挥逐级管理主体的作用,加强安全生产的舆论引导,形成浓厚氛围,是安全环境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我段要结合不同阶段安全工作重点,坚持在干部职工中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安全生产的有关知识、政策、法规和要求;基层站段充分利用段报、段刊和其他宣传阵地,开展安全形势任务教育、安全责任意识教育,深入宣传路局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措施;一线车间、班组按照“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要求,建立安全立功台和反面典型曝光台,及时反映安全生产中的动态信息。同时,为有效发挥局内新闻媒体在安全生产中的教育、引导、激励和监督作用,在段报开辟多个安全生产特色专栏,通过深度报道、专题报道等多种形式,把舆论引导的重点始终聚焦到推动安全的有序可控上,把职工群众的注意力引向确保运输生产安全上,在全局营造了人人关注安全、人人确保安全的舆论氛围。

2、建设充分展示文化内涵的职场环境

致力于不断改善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通过优美的环境让职工舒心愉悦地工作,是安全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尤其是铁路企业大多生产作业场所分散、各单位生产设施和环境特点各不相同,更需要不断强化职场文化建设。我段要充分调动各单位的主动性,以基层单位职场文化建设地不断强化推动全局的整体提高。部分单位要以多种形式展示路局的安全理念和职工自己的岗位安全格言,提升职场环境的文化品味;或者以星级、优质标识等形式来标注设施设备的质量状态,通过硬件管理的受控状态体现文化内涵,让职工在作业中感受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大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营造和谐向上的氛围,增强了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铁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既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掌握新理论、新知识、新观点,又要善于学习,吸收借鉴广大干部职工创造的新经验、新成果。特别是要紧密结合各个企业的工作实际,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有机结合,坚持立足长远、统筹谋划,坚持发挥各方面的优势资源和力量,推动安全文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第五篇:夯实文化建设基础 促进珙县文化大发展

夯实文化建设基础 促进珙县文化大发展

珙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郑静

珙县山川秀美,物产丰富,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素有“中华僰人故里”之称。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与之相比,珙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按照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以及县委、县政府建设“蜀南咽喉重镇、中华神韵僰都”的县域经济战略定位,认真审视县情,破解制约文化发展瓶颈,加强文化建设,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时间紧迫,意义重大。

一、充分认识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与命脉。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经济、政治、社会建设的反映,又能为经济、政治、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仅能引领人们确立新的文化发展观和文化价值观,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还能引领人们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有助于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更能引领人们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更加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价值取向,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对先进精神文化需求的主观愿望。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文化作为“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作用日趋明显。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相对经济发展速度而言,我国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将文化建设摆上了空前重要的位置,吹响了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角。这不仅体现党和国家高度的文化自觉,顺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愿望;同时也展现博大包容的文化姿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起点。

珙县作为山区欠发达县,目前经济发展正处在蓄势正发的阶段,发展态势迅猛,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改善,其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这构成了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强大动力。环顾周边区县,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长宁的“竹文化”、兴文的“石文化”等竞相发展,而作为僰文化的资源大县——珙县,文化建设虽有资源优势,但又处于发展滞后的不利地位。因此,更新观念,开阔思路,发挥优势,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提升珙县新形象,已是时不我待。

二、正视珙县文化建设的制约瓶颈

近年来,珙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着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城乡文化建设呈现较好的发展局面。但总体而言,文化建设与时代进步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投入不足,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全县17个乡镇虽全部建立了宣传文化服务中心,但除巡场、珙泉等条件较好的乡镇外,基本没有专门的活动阵地及设备设施。有活动阵地的地方如洛表镇,电影院也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的,由于缺乏维修管理经费,现已成为危房。县城缺乏大型的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文化馆未投入使用,群众性活动开展受到较大限制。

二是文化人才缺乏。受管理体制、编制束缚,人才引进困难。目前,全县专职文化干部仅有6人,有11个乡镇无文化专干。大部分业务人员文化偏低,素质参差不齐,且缺乏专业培训,文化活动的开展极不平衡。加之,由于缺乏专业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人员,民间文化人不能很好的发挥其文化传承的作用。

三是地方特色文化开发不够。珙县是古僰人的最后聚居地,也是这个古老神秘民族历史遗存最集中,保护最完整的唯一县域。但受资金、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僰文化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同时,大多数乡镇很少组织大型的的民间文体活动。即使有,形式都较为单一,如苗族古歌等特色艺术很少出现在节目中,很难促进地方特色文化的繁荣。

四是文化产业不发达。总体来说,珙县文化场所和项目以民营和个体经营为主,而且集中在城镇。而民营和个体经营者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的,收费高、活动内容良莠不齐,很难成为人民群众文化消费的主阵地。同时,因各种因素制约,珙县文化旅游景点参观人少,文化旅游产品匮乏,文化旅游产业不发达。为此,必须加强和改进基层文化建设,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珙县文化形象和影响力,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独具特色的“中华神韵僰都”。

三、加强文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加强领导,为文化建设提供组织保障。领导重视,机构健全,是推进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前提。要牢固树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文化也是生产力”的思想,将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切实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要建立“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齐抓共管,群众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由各级党委、政府总揽全局,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形成推动文化建设大发展的强大合力。同时,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及时研究解决文化建设的矛盾和问题。更要充分调动各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性,发挥其优势,主动参与,为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积极建言献策。

(二)加大投入,为文化建设提供经济保障。确保资金投入,是推进文化建设的生命线。在把文化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确保文化建设投入的逐年增加,特别是要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不断提高用于乡镇和村的比例。可以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确保农村重点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要加大公共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和文艺精品创作、文化人才培养等工作。可设立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文化创新成果。

(三)健全体制,为文化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加快文化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必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思想上,要树立“用抓工业的理念抓文化事业,以工业反哺文化事业”的理念,制定和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引进文化人才等方面的政策。一是制定和完善文化投入扶持政策,一方面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形成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对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逐年增长;另一方面制定土地征用、规费减免、税收优惠等政策,吸引、鼓励各类经济成分投资文化产业,促进其尽快做大做强、做优做久。二是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坚定不移地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和岗位目标责任制,激发内部活力;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积极引导和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文化经营领域,扶持私营文化企业实施规模扩张,支

持各类文艺人才领办、创办文化企业,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文化企业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三是制定科学的文化创新激励机制。通过设立专项激励资金,对创新文化成果或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进行奖励、补助,对有突出贡献的文化人才、民间艺人进行奖励。实施精品文化工程,催生一批精品力作。四是强化依法行政,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建立统一、高效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系,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改善文化消费环境,增强文化消费市场的活力,确保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四)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从历史上看,珙县既是 “僰道”的重要腹地,又是古僰侯国曾经的首府之地。“僰文化”是珙县的一张独具特色的名片。但“僰文化”不单指悬棺葬俗,而应包括在僰人聚居区域内,以僰人为主体,汉、苗、白等民族相互交融的各种文化现象与活动。因此,必须找准定位,深入挖掘和发挥地方特色,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才能提升珙县形象和综合竞争力。一是营造“僰文化”浓厚氛围。立足僰苗特色,在文化设施、文化景点上增加僰苗文化元素,营造浓郁特色风情,增加旅游吸引力;充分利用僰文化研究会等组织,深入挖掘、整理地方特色文化,着力创造一批有强烈“僰文化”气息的文化产品和文艺创作,不断充实僰苗文化内涵,提高“僰文化”的影响力;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积极开展“申遗”工作,使之成为珙县对外的文化名片和城市名片。二是发展特色群众文化。努力开发具有传统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如苗族手毽比赛、僰人赛神节等,掀起繁荣特色民间文化活动高潮。不断创新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充分利用各乡镇的电声乐队、秧歌队等,组织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丰富城乡文化生活。同时,通过积极开展“特色文化之乡”、“文化先进乡镇”、“文化示范社区”等创建活动,促进群众文化的繁荣发展。三是加快僰文化特色产业开发。深入研究、发掘僰人的生活、宗教、军事等历史,形成特色文化产品,采取措施促进成果转化,推动僰文化特色产业的尽快形成。积极支持“珙石雕”、“僰乡猪儿粑”、“僰乡白酒”等一批有一定基础的特色产业,出台优惠政策,助其做大做强。

(五)建设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搭建文化发展平台。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主要标志。一要科学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坚持“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发展均衡、网络健全、惠及全民”的原则,结合全县实际,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网点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努力推动文化建设各环节、各领域相协调,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二要建立健全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加快县城文化馆、图书馆、体育活动中心、文化宣传走廊等公益性文化设施的建设步伐,拓展县会议中心功能,建成集会议、文艺演出、培训展览、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共设施,全面向公众开放。进一步加强乡(镇)、村(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利用国债项目建设契机,建设集图书阅览、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于一体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合力推进农家书屋、村文化室等文化活动场地建设。力争到2010年基本实现每个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每个村(社区)有文化活动室。三要整合资源,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以县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为基层服务点,建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体系,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党员干部及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村村通电话工程相结合,实现共建共享。大力开展“公益电影到农家”、“四下乡”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六)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文化发展提供活力源泉。人才是发展文化

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提高文化软实力关键靠人才队伍。要根据文化发展规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着力培养造就一批优秀文化人才、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一批掌握现代传播技术的专门人才。要坚持用事业激励人、用感情凝聚人、用待遇吸引人、用市场感召人,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良好环境,形成有利于文化队伍人才辈出、富有生机活力的体制机制。一是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使用、激励、评价机制,制定优秀文化人才奖励办法,吸纳和引进新闻、出版、文学、艺术、文化经营管理等紧缺文化人才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切实解决文化人才匮乏的问题。二是配齐配强县文化事业单位专业人员、乡(镇)文化专干,并定期开展业务培训,逐步提高其组织和管理素质。三是积极培养群众文化骨干,成立民间文艺团队、专业协会等,并为他们创设交流活动的舞台,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基层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构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社会公共文化人才网络。

下载夯实校园文化建设基础1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夯实校园文化建设基础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夯实基础谋发展

    夯实基础谋发展,改革创新应未来 ——沙漠之花2019年新春订货会致辞 胥俊久 各位来宾、企业同仁、经销商、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前天,经过半年的谋划,40天的建设,沙漠之花......

    夯实党建基础

    夯实基础工作 提升党建水平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XXXX成立以来,集团党委在党建工作中始终坚持着眼于基层,立足于基础,虚功实做,大力推进标准化党支部建设,使......

    坚定信心夯实基础

    《坚定信心夯实基础》心得体会 2008年11月14日汽车中心陈雷总经理发表了《坚定信心,夯实基础》一文,文章深刻地剖析解读了金融危机给全球带来的黑色屏障。 文章着重强调了面对......

    夯实基础工作(本站推荐)

    夯实基础工作打造过硬团队 2008-01-04钻前公司安装五队 我们安装五队现有干部职工 105人,下设五个安装班、五个电工班和五个基础班,主要承担第五项目部22个钻井队的井架拆卸安......

    夯实基础管理

    夯实基础管理,运用各种手段,确保设备长周期运行 蓝星石化济南分公司设备交流材料蓝星石油济南分公司二分厂自2004年公司领导提出装置实现长周期运行,创造装置运行周期新纪录的......

    夯实安全基础

    夯实“三大基础” 确保一方平安2005-02-25 14:58:47 ——付庄街道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纪实 付庄街道办事处在平安创建活动中,通过加大投入力度,健全责任体系,创新工作机制等措施,不......

    夯实基础求发展

    夯实基础求发展 深化改革创佳绩 ——明威乡“两基”工作情况汇报近几年来,我校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区教育局的坚强领导下开展各方面工作,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

    夯实管理基础

    夯实管理基础以规范促发展北京北航资产经营有限公司2005年年初我们即着手校企规范化建设工作,一年多以来,在国防科工委、教育部等上级单位的指导下,北航的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