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圈和水循环教案
《水圈和水循环》教案
吴国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圈的组成、水体及水圈的特点;(2).认识水循环的概念、类型、环节和意义;(3).掌握洋流的概念、形成、分布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图示熟悉各种水体的储量;
(2).根据“水循环示意图”比较三种水循环的差异。
(3).联系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认识洋流的形成和分布规律;(4).联系世界气候、渔场,分析洋流的地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2).加深水资源有限性的认识;(3).增强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意识。【教学重点】
1、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及地理意义。
2、洋流的形成、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洋流的形成、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时安排】 2-3课时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
2.读图分析讨论法; 3.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水是生命之源,在《地球的宇宙环境》一节中也讲过: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是因为地球有生命之源———水,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组成的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就是水圈。
第三节 水圈和水循环
一、水圈的组成
1、水圈的概念
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共同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
材料展示
[材料] 课本材料 “地球表面71%被水面所覆盖,地球有水的行星之称”
思考讨论 :地球上有丰富的水,但为什么许多地方缺水严重?
读课本图2-3-2 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所占的比重
2、水圈的水体组成 水圈是由各种水体组成的。
分析缺水的原因:(1)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储量小——自然原因(2)污染和浪费严重——人为原因
实际上,陆地上冰川是淡水的主题,但不易利用,浅层的地下淡水、湖泊淡水、河水容易利用。
(转折导入)李白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水奔流到海真的不复回吗?
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1、水循环的概念(学生看书自学)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类型
板图讲解水循环过程(教师边绘边讲)
拓展讨论: 引导学生讨论目前人类主要有哪些活动影响着水的循环
如修建水库、植树造林;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
3、水循环的意义(学生看书自学)
地球上的各种水体通过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一系列过程和环节,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庞大的水循环系统。其意义有三点:
1)水循环维持着全球水体的动态平衡,促使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
2)水循环既是物质流又是能量流,它使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运动和能量传输得以转化。3)水循环影响着全球气候,塑造着地表形态。
思考讨论 :引导学生讨论“水资源可以永续利用”,并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这应从正反两方面来加以辩证的认识:水资源处于不断循环更新状态,从这一意义上讲,水资源是可更新资源,是可以永续利用的;而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速度,或者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造成缺水或水质性缺水,因此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课本活动 看图2-3-4和2-3-5:
讨论:比较两条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有和异同,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判断它们分别以那种补给类型为主。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 根据坐标分析影响因素
(1)河流一年中哪几个月的流量较大,什么原因?
(2)图2-3-5中1、2、11、12月份有何异常,为什么?
(教师)这幅图反映的是处于干旱地区的河流的水源补给状况。处于干旱地区的河流,由于降水较少,水源主要靠高山、高原上的冰雪、冰川融水来补给。而冰川融水量的多少,与气温的高低有直接关系。气温升高,山上的冰川融化,河流的流量就会增加。在我国新疆地区天越旱,人们越盼望出太阳。图中1、2月份是空白,说明气温在0℃以下,山上冰雪冻结,河流断流。
材料展示 [材料] 在十年前,日本的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在日本以东的洋面播撒了大量的带有颜色的物质。大约五十天以后,这些带有颜色的物质在美国旧金山以西的洋面出现了。这一有趣的实验说明什么 ?
(世界大洋的海水是连续运动的整体。)
三、洋流及其地理意义
(一)、洋流的概念及分类(学生自学)
洋流是海洋水沿相对稳定的方向作大规模运动的现象。洋流是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根据水温状况,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
思考讨论: 暖流和寒流的水温状况
温度较流经海区水温高的是暖流,较流经海区水温低的是寒流。同一纬度的海区,暖流水温高,寒流水温低。在不同纬度海区的暖流水温不一定高于寒流。一般的,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是暖流,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是寒流。
学生阅读知识窗 这部分内容主要说明什么问题?
1.洋流按成因的分类
2.洋流的形成往往不是单独受一因素影响,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转)下面我们通过阅读课文中的两幅图形;来掌握全球洋流分布规律,(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世界洋流分布简图
1.看图2-3-6思考洋流的流向和盛行风向之间有什么关系?说明洋流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2. 展示世界洋流分布图
① 以太平洋为例,说明大洋表层洋流分布有什么规律?并说出具体的洋流名称。
提示: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② 南半球横贯三大洋的西风漂流和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北半球的西风漂流被阻断?
提示:南北半球海陆分布的差异
③ 观察北印度洋海区有什么特殊情况?并分析原因。.
提示:季风和北印度洋的面积
教师总结:(边绘洋流模式图边讲解)
1.在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有呈反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3.南纬4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西风漂流,4.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季风洋流。
(承转)由于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地理环境中各组成要素和气候、水文、生物等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此,作为地球水体的主体海洋水的运动必然对周围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2)影响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3)寒暖流交汇形成渔场
5(4)扩大了海洋污染(5)影响航行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水圈和水循环
一、水圈的组成
1. 水圈的组成 2.可利用的水资源
3.淡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匀及解决措施
二、陆地水的更新——水循环
1.水循环的过程及主要环节 ?
2.水循环的意义
三、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
1.大气降水补给
水量变化与降水变化相关
2.冰川补给
水量变化与气温变化相关
3.河水与地下水相互补给
4.湖泊对河流起调蓄作用
【课堂小结】
指导学生总结、梳理本课知识,锻炼学生总结、梳理知识的能力
【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教材无论是讲述陆地水体类型,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还是陆地水的更新,始终围绕着水资源以及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这一主线展开,因此在教学设计中,也应对此有充足的体现,通过对三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水资源的危机和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对于本节教材中原理性内容或知识间相互关联性的内容,教学中力图通过动画、课件、示意图等形式使学生易于理解。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设计注重了对学生读图技能的训练以及认定、提取、加工分析能力的培养。
第二篇:最新高一地理教案水圈和水循环教案-word文档
高一地理教案水圈和水循环教案
【】鉴于大家对自考考务考籍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此文高一地理教案水圈和水循环教案,供大家参考!高一地理教案水圈和水循环教案 《水圈和水循环》教学案例 课标解读:
课标中对本节的要求是学生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分析这条标准,要注意把握如下几点:
1、教学重点应引导学生通过绘图方式加深理解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与环节。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对水循环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的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知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陆地水体的组成及主要类型,能够分析掌握陆地各种水体之间相互运动和相互转化的关系,掌握陆地水体的运动更新过程和规律,明确水循环对整个地理环境的作用和意义。
第 1 页 2.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判读地理原理示意图的方法,培养学生从图像中提取、认定、加工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陆地水体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明确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合理利用水资源使之能够可持续利用下去,使学生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逐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点。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
1.水圈的组成及主要的水体类型;2.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3.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法;2.读图分析讨论法;3.案例分析法;【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水是生命之源,在《地球的宇宙环境》一节中也讲过: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是因为地球有生命之源水,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组成的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就是水圈。
一、水圈的组成(板书)1.水圈的组成(板书)
第 2 页 【播放视频】
1、从宇宙看地球为蓝色的水球
2、地球表面浩瀚连续的海洋水和南北两极洁白连绵的冰川。【明确】地球表面仅29%是陆地,71%是海洋。
【教师提问】 读课本图2-3-2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所占比例,说出地球上的水体主要有哪些?它们所占的比例各是多少? 【学生回答】(略)【分析提问】由比例图可看出,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极其有限,那么淡水的主体是什么? 【学生回答】南北两极的冰川。
【教师提问】在这些淡水资源中我们目前可利用的是哪些?为什么只能用这些? 【学生回答】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其他水体人类目前还不能有效利用。
【强调】:保护有限的水资源、平日节约使用每一滴水是每一个地球人的责任和义务。
【引导讨论】看书讨论一下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有哪些特点,使其成为人类生产和生活主要淡水资源? 2.可利用的水资源(板书)【学生回答】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更新周期较短,利用后在较短时期可恢复。因此,它们可以循环利用,与人类关系也最为密切,成为人类目前开发利用的主要水
第 3 页 体。
【拓展引导】不知同学们注意到了没有,在许多地方有河流、湖泊等其实并不缺少淡水,但当地为什么还是缺水? 【讨论回答】当地水被污染,不能用了。
【拓展引导】下面我们讨论一下,哪些不良行为能污染水源?有哪些解决措施? 【学生回答】不良行为:工厂不经过处理的污水、生活污水和垃圾、过量农药等.解决措施:严格执法,工厂污水达标排放、处理生活污水,回收垃圾、使用低毒高效农药等.【分析引导】在这些有限的淡水资源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例如:时间、空间分布的不均匀。下面请同学们思考:我国许多地方修建水库,以及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解决什么问题,有何作用? 3.淡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及解决措施(板书)【教师归纳】修水库,主要是解决水资源年内分配不均(季节变化大)的问题。水库的作用是在河流的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从而调节河流水量的季节变化。
南水北调工程,以及前些年搞的城市引水工程,如引黄济青、引滦入津、引黄入晋等,均属跨流域调水工程,主要是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
【承转、过渡】各种水体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在不断的更
第 4 页 新。有的更新速度快,平均每16天多就可更换一次,如河流水;有的则更新很慢,如冰川、深层地下水,需要千年等一回。那么水体是如何更新的呢?
二、陆地水的更新水循环(板书)【读图分析】教师放动画,看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 1.水循环的过程及主要环节(板书)【教师提问】何谓.水循环?有哪几种类型? 【学生回答】(略)【教师归纳】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因为发生的领域广、范围大,所以称为海陆间大循环。而在陆地上和海洋上,也存在着水循环运动,称为内陆循环和海上内循环。因为它们发生的领域较小,称为小循环。
【观察提问】观察图上闪动的箭头回答:三类水循环分别由哪些主要环节组成? 【学生回答】(略)【承转、过渡】那么,三类水循环水循环有什么地理意义呢?请同学们根据 图示、课文来分析归纳、总结。2.水循环的意义?(板书)【学生归纳、总结】)第一,水循环维持着全球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使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第二,促使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
第 5 页 第三,影响着全球气候,塑造着地表形态。
【拓展探究】大家看屏幕材料:我国水资源分布很不平衡,南方多北方少,比较缺水的华北地区虽有大河黄河流经,但仍是全国最缺水的地区。不少城市引河流水缓解城市用水危机。如引滦入津、引黄济青等工程。但是北方河流径流量不稳定,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甚至出现断流现象。19722018的27年间,黄河有21次断流,进入90年代后几乎年年断流,黄河断流不仅导致黄河沿岸用水紧张,而且黄河三角洲湿地几乎萎缩一半,鱼类减少40%,鸟类减少30%,海水步步回逼,2018年断流,仅山东一省经济损失达100多亿元。现在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
1.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人类可直接施加影响的是哪一个环节?举例说明。
【教师归纳】人类可直接施加影响的是地表径流。如南水北调工程
2.既然通过水循环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更新,能否说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呢? 【教师归纳】在空间上、时间上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是有限的,而且水体还存在更新周期的限制,所以我们不能说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类只有保护好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承转过渡】陆地水体彼此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既
第 6 页 有运动转化,也存在着水源补给关系。
三、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板书)学生读图分析,教师提出问题:河流径流与降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回答】河流的径流量与降雨量两者基本上是一致的。降雨多的时候,河流的径流量就会增加;否则,便减少。1.大气降水补给 水量变化与降水变化相关(板书)【教师提问】这样的河流属于内流河还是外流河?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哪一地区呢? 【学生回答】这种河流属于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承转)但情况也不都是这样,再看下面这幅图:
【教师提问】这幅图上只画出了气温曲线,而没有降雨量的变化。气温与河流流量之间是个什么关系?图中1、2、11、12月份为何空缺? 【学生回答】(略)【教师归纳】这幅图反映的是处于干旱地区的河流(大多为内流河)的水源补给状况。处于干旱地区的河流,由于降水较少,水源主要靠高山、高原上的冰雪、冰川融水来补给。而冰川融水量的多少,与气温的高低有直接关系。气温升高,山上的冰川融化,河流的流量就会增加。2.冰川补给 水量变化与气温变化相关(板书)
第 7 页(播放多媒体高一地理高一地理教案:河水与地下水互补示意图思考)结合示意图说明河流与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特点是什么?根据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分析说明河流与湖泊之间的补给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回答】
【教师归纳】在丰水期时,河流的水位可以高出湖面或两岸的潜水面,这样,河水就可以补给湖泊水或地下潜水;图的右半部分刚好相反,当河流处于枯水期时,河流的水位低于湖面或潜水面,这样,湖泊水或潜水就会补给河流。不仅如此,湖泊水或潜水就会补给河流。不仅如此,湖泊对河流还具有调蓄作用,在河流涨水时可以蓄存一部分洪水,从而延缓、削减河川洪峰。
3.河水与地下水相互补给(板书)4.湖泊对河流起调蓄作用(板书)【教师归纳】以上3、4类型的补给关系其实挺简单:谁的水位高,谁就是补给源;谁的水位低,谁就是被补给者。好了这节课讲完了,谢谢大家!板书设计
第三节 水圈和水循环
一、水圈的组成 1.水圈的组成 2.可利用的水资源
第 8 页 3.淡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匀及解决措施
二、陆地水的更新水循环 1.水循环的过程及主要环节 ? 2.水循环的意义
三、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
1.大气降水补给 水量变化与降水变化相关 2.冰川补给 水量变化与气温变化相关 3.河水与地下水相互补给 4.湖泊对河流起调蓄作用 【教学反思】
本节教材无论是讲述陆地水体类型,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还是陆地水的更新,始终围绕着水资源以及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这一主线展开,因此在教学设计中,也应对此有充足的体现,通过对三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水资源的危机和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对于本节教材中原理性内容或知识间相互关联性的内容,教学中力图通过动画、课件、示意图等形式使学生易于理解。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设计注重了对学生读图技能的训练以及认定、提取、加工分析能力的培养。【专家点评】
该教案紧扣人类与水资源的关系这一中心环节,由浅入深的讲述了陆地水体类型、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陆地水的更新
第 9 页 等知识内容,其间配以动画、课件、示意图等形式进行教学,直观、形象便于学生理解,效果好;教师层层设疑尤其设计了一些拓展性材料和题目,不但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也体现了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新理念。
建议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学情分析,精讲精练,更突出强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高效,切忌盲目走形式,不求实效。
第 10 页
第三篇:《水圈和水循环》教学设计
《水圈和水循环》教学案例
课标解读:
课标中对本节的要求是“学生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分析这条标准,要注意把握如下几点:
1、教学重点应引导学生通过绘图方式加深理解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与环节。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对水循环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的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知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陆地水体的组成及主要类型,能够分析掌握陆地各种水体之间相互运动和相互转化的关系,掌握陆地水体的运动更新过程和规律,明确水循环对整个地理环境的作用和意义。
2.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判读地理原理示意图的方法,培养学生从图像中提取、认定、加工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陆地水体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明确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合理利用水资源使之能够可持续利用下去,使学生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逐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点。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
1.水圈的组成及主要的水体类型; 2.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3.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法; 2.读图分析讨论法; 3.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水是生命之源,在《地球的宇宙环境》一节中也讲过: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是因为地球有生命之源———水,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组成的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就是水圈。
一、水圈的组成(板书)1.水圈的组成(板书)
【播放视频】
1、从宇宙看地球为蓝色的水球
2、地球表面浩瀚连续的海洋水和南北两极洁白连绵的冰川。
【明确】地球表面仅29%是陆地,71%是海洋。
【教师提问】 读课本图2-3-2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所占比例,说出地球上的水体主要有哪些?它们所占的比例各是多少? 【学生回答】(略)
【分析提问】由比例图可看出,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极其有限,那么淡水的主体是什么? 【学生回答】南北两极的冰川。
【教师提问】在这些淡水资源中我们目前可利用的是哪些?为什么只能用这些? 【学生回答】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其他水体人类目前还不能有效利用。【强调】:保护有限的水资源、平日节约使用每一滴水是每一个地球人的责任和义务。【引导讨论】看书讨论一下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有哪些特点,使其成为人类生产和生活主要淡水资源? 2.可利用的水资源(板书)
【学生回答】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更新周期较短,利用后在较短时期可恢复。因此,它们可以循环利用,与人类关系也最为密切,成为人类目前开发利用的主要水体。【拓展引导】不知同学们注意到了没有,在许多地方有河流、湖泊等其实并不缺少淡水,但当地为什么还是缺水?
【讨论回答】当地水被污染,不能用了。
【拓展引导】下面我们讨论一下,哪些不良行为能污染水源?有哪些解决措施? 【学生回答】不良行为:工厂不经过处理的污水、生活污水和垃圾、过量农药等.解决措施:严格执法,工厂污水达标排放、处理生活污水,回收垃圾、使用低
毒高效农药等.【分析引导】在这些有限的淡水资源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例如:时间、空间分布的不均匀。下面请同学们思考:我国许多地方修建水库,以及“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解决什么问题,有何作用?
3.淡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及解决措施(板书)
【教师归纳】修水库,主要是解决水资源年内分配不均(季节变化大)的问题。水库的作用是在河流的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从而调节河流水量的季节变化。
“南水北调”工程,以及前些年搞的城市引水工程,如“引黄济青”、“引滦入津”、“引黄入晋”等,均属跨流域调水工程,主要是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承转、过渡】各种水体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在不断的更新。有的更新速度快,平均每16天多就可更换一次,如河流水;有的则更新很慢,如冰川、深层地下水,需要“千年等一回”。那么水体是如何更新的呢?
二、陆地水的更新——水循环(板书)
【读图分析】教师放动画,看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
1.水循环的过程及主要环节(板书)【教师提问】何谓.水循环?有哪几种类型?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因为发生的领域广、范围大,所以称为海陆间大循环。而在陆地上和海洋上,也存在着水循环运动,称为内陆循环和海上内循环。因为它们发生的领域较小,称为小循环。
【观察提问】观察图上闪动的箭头回答:三类水循环分别由哪些主要环节组成? 【学生回答】(略)
【承转、过渡】那么,三类水循环水循环有什么地理意义呢?请同学们根据 图示、课文来分析归纳、总结。2.水循环的意义?(板书)【学生归纳、总结】)
第一,水循环维持着全球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使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
第二,促使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
第三,影响着全球气候,塑造着地表形态。
【拓展探究】大家看屏幕材料:我国水资源分布很不平衡,南方多北方少,比较缺水的华北地区虽有大河——黄河流经,但仍是全国最缺水的地区。不少城市引河流水缓解城市用水危机。如“引滦入津”、“引黄济青”等工程。但是北方河流径流量不稳定,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甚至出现断流现象。1972—1998的27年间,黄河有21次断流,进入90年代后几乎年年断流,黄河断流不仅导致黄河沿岸用水紧张,而且黄河三角洲湿地几乎萎缩一半,鱼类减少40%,鸟类减少30%,海水步步回逼,1997年断流,仅山东一省经济损失达100多亿元。
现在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
1.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人类可直接施加影响的是哪一个环节?举例说明。【教师归纳】人类可直接施加影响的是地表径流。如南水北调工程
2.既然通过水循环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更新,能否说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呢? 【教师归纳】在空间上、时间上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是有限的,而且水体还存在更新周期的限制,所以我们不能说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类只有保护好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承转过渡】陆地水体彼此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既有运动转化,也存在着水源补给关系。
三、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板书)
学生读图分析,教师提出问题:河流径流与降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回答】河流的径流量与降雨量两者基本上是一致的。降雨多的时候,河流的径流量就会增加;否则,便减少。
1.大气降水补给
水量变化与降水变化相关(板书)
【教师提问】这样的河流属于内流河还是外流河?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哪一地区呢?
【学生回答】这种河流属于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承转)但情况也不都是这样,再看下面这幅图:
【教师提问】这幅图上只画出了气温曲线,而没有降雨量的变化。气温与河流流量之间是个什么关系?图中1、2、11、12月份为何空缺?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这幅图反映的是处于干旱地区的河流(大多为内流河)的水源补给状况。处于干旱地区的河流,由于降水较少,水源主要靠高山、高原上的冰雪、冰川融水来补给。而冰川融水量的多少,与气温的高低有直接关系。气温升高,山上的冰川融化,河流的流量就会增加。
2.冰川补给
水量变化与气温变化相关(板书)
(播放多媒体课件:河水与地下水互补示意图思考)结合示意图说明河流与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特点是什么?根据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分析说明河流与湖泊之间的补给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回答】
【教师归纳】在丰水期时,河流的水位可以高出湖面或两岸的潜水面,这样,河水就可以补给湖泊水或地下潜水;图的右半部分刚好相反,当河流处于枯水期时,河流的水位低于湖面或潜水面,这样,湖泊水或潜水就会补给河流。不仅如此,湖泊水或潜水就会补给河流。不仅如此,湖泊对河流还具有调蓄作用,在河流涨水时可以蓄存一部分洪水,从而延缓、削减河川洪峰。
3.河水与地下水相互补给(板书)4.湖泊对河流起调蓄作用(板书)
【教师归纳】以上3、4类型的补给关系其实挺简单:谁的水位高,谁就是补给源;谁的水位低,谁就是被补给者。好了这节课讲完了,谢谢大家!板书设计
第三节
水圈和水循环
一、水圈的组成
1. 水圈的组成 2.可利用的水资源
3.淡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匀及解决措施
二、陆地水的更新——水循环
1.水循环的过程及主要环节 ?
2.水循环的意义
三、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 1.大气降水补给
水量变化与降水变化相关
2.冰川补给
水量变化与气温变化相关
3.河水与地下水相互补给
4.湖泊对河流起调蓄作用
【教学反思】
本节教材无论是讲述陆地水体类型,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还是陆地水的更新,始终围绕着水资源以及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这一主线展开,因此在教学设计中,也应对此有充足的体现,通过对三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水资源的危机和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对于本节教材中原理性内容或知识间相互关联性的内容,教学中力图通过动画、课件、示意图等形式使学生易于理解。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设计注重了对学生读图技能的训练以及认定、提取、加工分析能力的培养。
第四篇:水循环教案
高二地理备课组《水循环》教案
一、本节教材的地位和内容分析
本节课处于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最后一节,上承岩石圈和大气圈相关知识,主要内容涉及水圈,水既是自然地理环境主要组成要素之一,又对人类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体现了地理学人地关系主线。
二、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地理意义。
三、课标解读
从本条标准的内容要求来看,重在引导学生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过程是指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的转变。水循环的环节是指实现水循环运动的途径,包括: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
四、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较高,但水平层次不齐,地理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仍存在重识记而轻理解的倾向。
五、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
使学生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使学生理解水循环地理意义.(2)能力目标
学生学会读图,掌握读图方法,能绘制简单示意图,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学生能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解释相关地理现象。(3)情感目标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六、重点难点分析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意义。
八、教学方法分析
微课教学法、分层推进设问法、九、学法指导分析 自主合作探究
十、教具准备及学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导学案
十一、教学过程(节选)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师生活动 主要评价方式
参与式导入
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背景音乐)“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让学生动手写出《假如我是 》 与水有关的诗歌,“即兴三两句”,并予以展示。
教师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引起学生兴趣。观看微课自主学习
回顾旧知,并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做好铺垫。
地球因为有水而显得与众不同,那么地球上的水按它们存在的位置和状态可以分为哪几种呢? 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微课视屏,得出结论:地球上的水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
第五篇:水循环教案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案
地理组
高晶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运用“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
1、绘图表示水循环的形成过程与主要环节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1、陆地各水体间的补给关系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四、教学方法
1、小组式讨论法;
2、多媒体教学法;3.读图分析讨论法;4.案例分析法;5.启发式讨论法;6.自主学习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我前面展示这张图片就是我们生活的地球,又被称为“蓝色星球”,因为海洋在地球上广泛分布,也是最重要的物质之一,正因为有了水,地球上才有了生命,才变得丰富多彩,充满生机。那么这节课开始就学习第三章地球上的水,首先来学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既然要学习地球上的水,首先我们来认识水。阅读P54第一自然段完成学案相应内容。(同学齐声回答)总结:展示幻灯片,认识水的三态以及按照分布空间水的分类。
在各种水体当中和我们生活最紧密的应该是陆地水。阅读第二自然段,完成学案相应部分。(同学齐声回答)总结:展示幻灯片,介绍水圈的构成。
展示幻灯片,刚刚学习的各种水体构成了水圈,而在第一章最后一节我们学习的外部圈层中,学习过水圈是一个什么但是不规则的圈层?(同学齐声回答)通过刚刚第二自然段的阅读,大家说到底有什么联系呢?(同学齐声回答)什么叫补给呢?同学们读图3.2完成学案的第4题。同学们讨论。(提问)总结:展示幻灯片,大气降水、地下水、冰川水、湖泊水都可补给河流水。河流不仅可以接受其他水体的补给,还可为其他水体供应水源,比如河流与湖泊,河流与地下水,所以河流与湖泊,河流与地下水之间是可以相互补给的。那么如何补给的呢?完成学案的5、6题。总结:展示两幅幻灯片,丰水期与枯水期时,当两者水位不同时水位高的补给水位低的。
刚刚我们研究了河流水从哪来即来源,那么河流又将去向何处呢?我们刚刚说大气降水可以补给河流,那么大气降水是不是全部都来自陆地呢?还有来自哪呢?海洋,其实大气降水的水汽大部分都是来自海洋的,展示幻灯片,我们可以看出,河流来自海洋又回归海洋即形成了水循环。那么接下来我就学习一下水循环的过程与环节。同学们看P55图3.3,并结合图下面的三个自然段,找出我展示的这幅图片的箭头所代表的环节。(提问)由此陆地与海洋这个领域的水体就不停的循环往复。
继续看图3.3有哪些箭头又能构成哪些领域的水循环呢?分别是哪些领域?分别称为什么?
刚刚我们展示的水循环是静态图,那么其实水循环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视频。讲解过程:首先海陆间循环,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变为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随气流运动水汽输送到大陆上空,一部分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上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下渗,形成地下径流;两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又回到海洋。接下来,海上内循环,海洋面上的水蒸发形成水汽,形成降水又降落到海面的过程。最后,陆地内循环,降落到大陆上的水,通过路面、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形成降水,仍降落到大陆上。
下面大家完成学案的第7题。总结整理。
思考:在水循环中涉及到了哪几个地球的外部圈层?(同学齐声回答)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由此可以看出水循环在全球范围内是广泛存在的,当然也给全球自然环境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即水循环产生的地理意义。展示图片,比如,循环往复的水循环,水不断的运动,转化,是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地更新状态,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所以,全球水体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那么还有哪些影响呢?
那么我们来探究一个问题,看刚刚我们分析的这幅水循环图,探究:水循环的动力是什么?(同学们回答)首先太阳提供能量,通过水循环能量发生了转移,提示水体吸收热量蒸发,液态转为气态,通过大气运动进行了能量的输送,输送到了陆地上空,又形成降水,释放能量,那么水汽输送这一环节,即大气运动就实现了能量的交换,这个能量交换会带来什么影响呢?看课本P33高低纬之间产生的热量差异驱使大气不断地运动,那反过来说,大气运动也缓解了不同纬度之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除了能量的交换,水循环还伴有物质的转移,展示幻灯片,由于黄河地表径流携带了泥沙在河口处淤积形成黄河三角洲,与此同时还会输送有机物,以及无机盐到海洋。所以水循环又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展示千沟万壑的地形,最后水循环也是自然界中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所以黄河在流经黄土高原的同时也造就了这样千沟万壑地形。故水循环的最后一个地理意义就是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总结整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并在P56当中找到相应文字并标注。
由此可知水循环对全球的地理环境产生着很大的影响,而人类的一些活动反过来也影响着水循环,通过刚才的学习,水循环使水体不断的更新并不停的循环往复,但是如果我们人类活动影响了水循环的某个环节会不会出现问题呢?阅读P55活动并结合给大家提供的材料,分组完成4个小题。总结整理。
通过活动部分我们得到什么启示呢?人类活动可以对自然界的水循环产生影响,但要遵循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在水循环可调节的范围之内,否则就会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危机。
板书: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圈的构成
2、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