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教案

时间:2019-05-13 00:12: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教案》。

第一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

第一单元 东海渔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教学准备

手风琴、磁带、录音机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2.感受大海边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演唱歌曲体会“赶海”的情景,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情绪。

教学难点

1.第三乐句第二小节的休止符要做到声断气不断。

2.乐曲中的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要唱够。

3.最后结束句的七拍长音,要训练学生用较长的气息支持来歌唱。教 材分析

《赶海的小姑娘》

《赶海的小姑娘》由马金星作词,刘诗召作曲。歌曲通过对一个小姑娘“赶海”的描写,表现了小姑娘欢快的心情和一颗纯真的童心。

歌曲的音乐形象鲜明,旋律流畅,结构工整。歌曲为单二部曲式结构。第一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二乐段由三个乐句组成,最后以模仿螺号的长音结束。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1.发声练习

2.听录音,感受音乐的情绪

3.学生学唱歌曲

(1)跟随老师学唱

(2)在演唱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的地方

(3)采用不同方式演唱(例如:领唱加合唱、分组唱、独唱等。)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演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体会了“赶海”的情景,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机会的话,希望同学们能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去看看美丽的大海。

四、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为《赶海的小姑娘》创编舞蹈动作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

教学目标

能为《赶海的小姑娘》创编几个舞蹈动作,并让同学们表演。

教学设计

《赶海的小姑娘》舞蹈设计

1.第一段歌词

1-8小节:双手叉腰,右脚踏出一步,左脚向右前方脚后跟着地,同时右腿屈膝。然后再做反方向。共2个八拍。

9-12小节:往左前方轻轻跑几步,做捡东西的动作。1个八拍。

13-16小节:身体转向右边屈膝,双手扣在一起,头轻轻摇。1个八拍。

17-20小节:双手做捂篓动作,屈膝,小碎步,身体先向左转,后向右,头随身体转动。1个八拍。

21-24小节:屈膝,先抬左脚双手在左边打开,后做相反的动作。1个八拍。

25-30小节:双臂在头两侧,掌心相对左右摇摆。1个半八拍。

2.第二段歌词

31-38小节:动作同1-8小节。

39-46小节:双脚分开,双臂在身体两侧,左右摇摆。2个八拍。

47-54小节:两位同学面对面拉手转圈跳。2个八拍。

56-61小节:做提篓动作,双臂在身体两侧前后摆动,双脚跳跃动作。1个半八拍。结束句身体向左前方,右脚尖点地,双手呈喇叭状放在嘴前,1个八拍。然后向反方向做一个八拍。

教学过程

1.先教分解动作

2.然后跟随录音跳舞

3.可选优秀者做表演

4.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民乐合奏《丰收欢乐而归》 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中不同的速度所表达的不同情绪。

2.描述音乐表现的不同情境。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

教学要求

能为《丰收欢乐而归》的几段音乐填上适当的速度记号。

教材分析

《丰收欢乐而归》

《丰收欢乐而归》是民乐合奏《东海渔歌》的第四部分。由马胜龙、顾冠群作曲,全曲共分四部分,分别是(1)黎明时的海洋。(2)渔民出海捕鱼。(3)战胜惊涛骇浪。(4)丰收欢乐而归。乐曲表现了东海渔民的劳动生活。

《丰收欢乐而归》由三个部分组成:

1.乐曲开始:在弦乐震音和扬琴分解和弦的琶音伴奏下,由笛子吹出悠扬的、节奏自由的散板旋律,表现了人们在战胜惊涛海浪之后的喜悦心情。

2.中间部分:表现了渔民们战胜风浪之后,自豪的驾驶着渔船,乘风破浪,满载着丰收而归。3.结束部分:音乐的速度转为快板,节奏紧凑,再现了乐曲第二部分欢快的主题,这是根据浙东锣鼓的民间音乐改编的旋律,是全曲的核心音调,经过不断的变化,渐快、渐强,最后,鼓乐齐鸣,在最热烈的气氛中结束。教学过程

1.第一遍欣赏乐曲《丰收欢乐而归》。感受音乐中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情绪?

2.教师介绍乐曲。

3.分段欣赏:分辨三个不同的乐段。

4.为各段音乐填上速度记号,并描述音乐表现的不同情景。5.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6.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美好情感。

2.能哼唱歌曲并按节奏创编两小节旋律。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 教学要求

能感受《大海啊,故乡》中所寄托的游子的思乡之情。教材分析

《大海啊,故乡》

《大海啊,故乡》是一电影《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歌。歌曲情地表达了一位游子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歌曲是四个乐句的单乐段结构。歌曲中多次运用了xx x.xx│xx x─ │的节奏,好像起伏的海浪,也好像是在向妈妈倾诉着思念之情。第一乐句是个起句,从中音区开始的旋律优美、温柔,好像是在对人轻轻的述说,所以要唱的柔和、平稳。第二乐句是个承句,第一、二小节的节奏继续沿用了第一乐句的节奏,保持了音乐的统一。

三、四小节的节奏发生变化。第三乐句是个转折句,把酝酿已久的激情一下子激发出来。在演唱时力度增强,充满激情。第四乐句是个合句,是第二乐句的变化重复。音乐的情绪在激情过后又恢复了深情,首尾呼应,细腻的表现了游子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

1.第一遍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要求学生仔细聆听歌曲中唱了什么内容?

2.教师介绍歌曲《大海啊,故乡》。

3.第二次欣赏歌曲,要求学生说出哪一句旋律使你最感动,为什么? 4.第三次欣赏歌曲,要求学生跟着音乐哼唱。

第二篇:人教新版英语四年级29-36教案

Unit5 What will you do this weekend?

Lesson 29 教学目标:

能够在真实语境中使用What would you like?和1 want to buy„两个句子。教学内容与分析及课前准备

一、教学内容与分析 1.Just speak 创设真实语境,学习What would you like?和1 want to buy„两个句子。2.Just read and write 学习ruler和pencil—box两个四会单词,听、说、认读notebook,exercise book和shopping等三会单词。3.Let's act 通过做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复习所学知识。

二、课前准备

1.准备—些文具,如:笔记本、练习本、尺子、记号笔等。2.准备一些玩具,如:玩具熊、小猴、熊猫等。

3.准备一些Shopkeeper的胸卡、一张Shopping List和本课的挂图。4.准备第25课中涉及到的食品图片或模型。教学步骤与建议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1)根据教师的指令做动作,如:swimming,roller skating,drawing,painting等。2)教师出示食品的模型或图片说We have some any things.Shall we have a picnic in the park today?引导学生表演对话,需注意的是对话中所需食品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对于表演出色的学生,给一个小奖品,如笔记本、练习本等,同时让学生说—说note book和exercise book两个生词为新课打下基础。

2.新课导入(Presentation)1)教师说:You have a nice picnic.Shall we go shopping this morning? 一边说一边板书SHOPPING CENTRE,并拿出准备好的文具,为学生们创设语言环境。教师指着这些文具,对学生们说:I want a ruler and a marker.然后问某个学生,What do you want to buy?帮助他用I want to buy„来回答。再找几名学生反复练习,What would you like ? I want to buy„这—环节中应以单数为重点。

2)出示更多的文具,再次操练What would you like? I want to buy„句型,本环节以练习复数为重点。

3)教师又拿出一个玩具熊,并问:Anything else? 借助语调、神态和形体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这句话。启发学生说出:I want to buy a Teddy Bear。老师说:Oh,you also want a Teddy Bear.然后与多名学生进行操练,注意这句话与刚才句子的区别。

4)把所有的文具和玩具都放在桌上,让学生自由选择,注意单、复数和Anything else?的使用情况。

5)借助购物单与学生一起重温完整对话,认读单词shopping,并学习notebook 和exercise book两个词。

6)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用What would you like? I want to buy„进行问答练习。如:I want to buy a notebook。I also want a Teddy Bear.鼓励学生学习单、复数混用或两种句型混用。

3.趣味操练(Practice)1)请学生表演对话,奖励表演出色的小组。

2)进行“最佳售货员”和“最佳顾客”的评比。顾客要流利、清楚地向售货员表明所需物品,而售货员则要主动向顾客打招呼,并根据顾客的要求迅速准备好物品。此项练习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4.课堂评价(Assessment)完成活动手册中相关内容。

1)听录音,把书后贴纸图片贴到题中的购物单上,然后指图说单词,检测对这些单词的听后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看图读出句子和单词,在四线三格线上书写单词,检测四会单词的掌握。

3)听录音,把动物和所喜欢的物品连线,然后再把物品与对应的单词连线,最后指图说句子。检测单词认读和听力理解的能力。指导学生给小印章涂色进行自我评价。5.补充活动(Additional activities)1)组织一场“文具/玩具交换会”,让学生们把旧文具和旧玩具带来在班内互换,充分操练本课句型。

2)准备一次英语班会,主题是“我的爱好”,每个学生都要提前想好怎样表达自己的爱好。课后小结:

Unit5 What will you do this weekend? Lesson 30

教学目标:能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在真是情境中熟练使用。教学内容与分析及课前准备

一、教学内容与分析 1.Just speak 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复习。创设情景达到在真实语境中运用所学英语的目的。2.Just check 通过听力练习检查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3.Let's make 通过动手做,使学生边玩边复习,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做出他们所喜欢的各种奖励标志。二,课前准备

1.教师搜集不同的奖励标志。

2.学生准备彩色笔、图画纸、箭刀。

3.本单元所涉及词汇的实物或图片,如:画笔、舞蹈服、游泳帽等。4.一些动物头饰,如小猫、小猴、小兔、小熊等。教学步骤与建议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1)歌咏比赛,复习本单元所学过的词汇。

2)根据教师的动作或出示的图片造句,如:教师出示一幅慢跑的图或做动作,学生能用不同的句型来表达。

2.新课导入(Presentation)1)教师拿出一支画笔,对学生们说:Tomorrow is Saturday.I’ll go to my art class,转向某个学生问:What will you do this weekend? 反复进行练习,引导学生复习第27课的内容。

2)继续询问What will you do this weekend?逐渐加入Are you interested in„? Are you good at„? 和Do you enjoy„?然后找学生到前面来代替教师提问,对于表现得出色的学生,给予奖励。

3)教师戴好小猫的头饰,与某位学生对话,注意要不断变换内容,引出What are you good at ?同时要注意纠正错误,如:老师问Do you enjoy drawing?学生不要只回答:No,I'm not.若句子较长,可以分段进行操练。

4)教师与学生互换角色,分段进行表演,最终引出I'm good at eating!I’m interested in a picnic on Sunday.再找几组学生重现这两句话,达到操练的目的。5)最后放录音,让学生跟读模仿完整的对话。6)织组学生分组表演对话。3.趣味操练(Practice)1)让学生自由选择头饰或扮演人物,在组内进行比赛。表演对话后评出最新颖创意奖、最优美语音奖和最团结协作奖。尽量使每个组都有收获。

2)拿出所准备的物品,根据教师的要求制作奖励标志,并把自己亲手制作的奖励标志送给获奖者。

3)根据录音内容完成书上的练习,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4.课堂评价(Assessment)完成活动手册中相关内容。

1)听录音,把单词贴纸贴到图中适当的位置。录音要多放几遍。注意笑脸对应“喜欢”,哭脸对应“不喜欢”;大母指朝上对应“擅长”,大母指朝下对应“不擅长”。此活动目的是检测相关单词的听力理解能力。最后让学生指图说句子。检测认读和表达能力。2)看图读出句子和单词,在四线三格线上书写单词,检测四会单词的掌握。3)看图,把书后单词贴到与内圈图画内容对应的位置,然后在外圈的四线三格线中写出对应的单词。检测认读和书写。指导学生给小印章涂色,进行自我评价。总结本单元的印章情况,奖励表现优秀的学生,鼓励并具体指导表现欠佳的学生。5.补充活动(Additional activities)回忆所学的知识,哪些是用来介绍自己的,能不能把它们放在一起说一段话,比—比谁说得好,包括姓名、年龄、自己的外貌和爱好等.课后小结:

Unit6 Would you like to take a trip? Lesson 31 教学目标:

能够在真实是语境中,使用Shall we句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内容与分析及课前准备

一、教学内容与分析 1.Just speak 本课书是在巩固Shall we 句式,学习使用Where are we going to go? We will go„这一句式来表达愿望。目的是使学习能够在真实语境中,使用不同的句式,表达自己的想法。2.Just read and write 学习zoo和park两个四会单词Let's take a trip,并认读the Great Wall。3.Let's sing 通过学习欢快而有节奏的歌曲,复习巩固所学内容。

二、课前准备

1.准备本课书的挂图、一本日历及汽车模型或图片。

准备中国、美国、新加坡、英国和加拿大的国旗或标志性建筑物的图片。3.准备本课书的图片或录像。教学步骤与建议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1)教师拿出一个国家的国旗或图片,和学生们一起复习这个国家的名称。然后 再逐个拿出其它国家的国旗或图片,让他们分别猜猜都是哪个国家?帮助学 生迅速回忆起相关内容。

2)把这五个国旗或图片置于黑板上,带学生们做游戏,即全班分成若干组,根据老师的指令每组的第一名学生要迅速站到该图的下面,每站对一次,即可 为本组赢得一分,无论哪组得胜,老师都带头说:Hooray!并与该学生击掌庆 祝,借以帮助学生们理解该词的意思。

2.新课导入(Presentation)1)游戏结束后,老师说:I'm going to England.然后站到该图的下面,紧接着问同学Where are you going to go ?帮助学生说出I'm going to„当某个学生说的与老师一样时,老师马上说:We'll go to England .有意识复现这个句子。

2)老师边指日历与汽车模型(或图片)边说:We will go on a field trip next week!反复强调fieldtrip与next week,帮助学生理解并突破语音障碍,老师再与学生做问答练习。

3)首先让学生重复这两句话,达到操练的目的。在操练过程中老师很自然的问出:Any ideas? 重复若干次后出示动物园的图片问:Shall we go to the Beijing Zoo? 再分别出示主题公园和长城的图片,说:Oh,Theme Park(The Great Wall)!让学生依照老师的句子说出Shall we go to the Beijing Theme Park?或Shall we go to the Great Wall ?使学生逐渐从模仿过渡到运用,并尝试把两个地点放在一起的说法。在此过程中认读the Great Wall。

4)找一位学生替代老师的角色,引出过渡句:Any ideas? 在学生反复操练习Shall we go to„?这个句型时,老师帮助他们一起出主意,不断地说出We want to go to the Beijing Zoo和Why not go to the Beijing Theme Park?这两句话,直到有学生能用这两句话表达为止。

5)对这三个句子进行操练,注意纠正语音语调。

6)借助黑板上的图片,进行zoo和park这两个四会单词的教学。7)出示本课挂图,以图片为线索复现本课对话。8)学生自由选择想去的地点进行练习。

3.趣味操练(Practice)1)学习歌曲,使学生在无意识中再次强化这几个表示地点的单词,同时也得到短暂的休息。2)根据老师出示的图片,迅速说出如:Shall we go to the„.Why not go to the„或We want to go to the„等句子,说对的小组可以得一枚奖励标志。

3)把以前学习过的地点与本课书的地点放在一起,根据老师出示的图片,迅速说出如:Shall w ego to the Beijing Zoo? 说对的小组可以得到一枚奖励标志。在此项操练中,进行分层练习,开始出示一个,后来出示两到三个地点的图片,使学生学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描述。能够准确表达意思的可以得到两或三枚奖励标导。激励学生不断进取的精神。4.课堂评价(Assessment)完成活动手册的相关内容。师生共同讨论本单元奖励贴纸的数量。

1)听录音,把小动物与它们想去的地方连线。然后模仿录音,说句子。检测相关单词的听力理解和表达能力。教师提供参考答案,指导学生给小印章涂色,并进行自我评价。2)读出句子和单词,并在四线三格线上书写单词,检测四会单词的掌握。

3)读句子然后标出4个人物去它们想去的地方的最近路线。检测认读能力。指导学生给小印章涂色,进行自我评价。

5.补充活动(Additional Activities)1)回忆一下还学过哪些表示地点的词,并在小组中比一比谁能把这些词用在句子中表达出来。

2)回忆一下学过的动物词汇,哪些动物长着长脖子、短脖子;长腿、短腿、耳朵、短耳朵或长尾巴、短尾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为下节课做准备。课后小结:

Unit6 Would you like to take a trip? Lesson 32

教学目标:能够用Are they ducks? No.They are swans.询问并回答,结合已学知识使回答更全面。

教学内容与分析及课前准备

一、教学内容与分析 1.Just speak 本课书初步接触What are these?这一句型,学习用Are they ducks? No.They are swans.询问并回答,能结合已学知识使回答更全面。

2.Just read and write 学习duck和goose两个四会单词,认读giraffe,swab,并区分单、复数。特别是注意区分goose和geese。

3.Let's do and chant 本课安排了—首童谣,旨在帮助学生准确运用单数、复数。

二、课前准备

1.准备本课书的挂图和主题公园、动物园和长城的图片。2.准备本课书涉及到的动物玩具若干个。

3.让学生准备若干个长着长脖子、短脖子;长腿、短腿、长耳朵、短耳朵或长尾巴、短尾巴的动物玩具。

4.不同动物的叫声录音带。

教学步骤与建议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1)复习上节课所学童谣。

2)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能够迅速用Shall we go to„I want to g o to„和Why not go for„三种句型说句子。

2.新课导入(Presentation)1)教师拿出动物园的图片,对学生们说:Why not go to the Beijing Zoo? 出示动物玩具,边做手势边说Come along,boys and girls.Look at the giraffes!反复强调复数。找—部分学生重复这句话,然后指着另一种动物,只说前半句,让 同学说出完整句子此时玩具中不要出现鹅),帮助学生从模仿过渡到运用。

2)教师指着长颈鹿说Wow!They are so tall.Look,they have long necks.And they have long legs.并借助手势帮助学生理解句意。特别要强调They have„及long legs和long necks。

3)让学生用自己的玩具说出:They have long/short necks/legs.完成操练。4)教师先出示一只鹅,对学生们说:I have a goose.再拿出一只,说:I have two geese.又拿出第三只,说:I have three geese.体现单复数有区别。然后对学生们说:Come and look.What are these? Are they ducks? 学生们会说:No.教师继续说:No,they aren't.They are geese.再次强调复数的读音。请学生重复教师的句子,完成操练。

5)教师出示几只天鹅的图片,请学生仔细观察鹅与天鹅的区别。教师可以指着天鹅问:Aretheseducks,9学生们会自然地说出:No,they aren’t.重复几遍后再说出swans。6)把这三种动物放在一起,与学生们做问答,进行操练。7)借助图片和玩具,进行词汇duck和goose教学。

8)根据教师出示的玩具进行问答练习,如:Are they„? No,they aren’t/No,they are„。3.趣味操练(Practice)1)根据教师的指令模仿某种动物特有的动作或形体。2)学习Let's do and chant,再次强化名词的单复数。3)分组比赛

(1)根据教师出示的玩具,改编歌谣中的内容,看哪一组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编出并表演出新的歌谣,可以加入动作或动物的叫声等。通过做游戏培养同学的团结、协作的精神。(2)根据教师播放的动物叫声迅速反映出是什么动物,此游戏可分两种玩法:

a.只说词组,如:five ducks,two dogs等;b.先听录音,然后回答教师的问题,如:录音里播放了两声猪叫,老师可以问:Are they dogs? 学生们应该回答出:No,they are pigs.在游戏中锻炼学生听的能力。

4.课堂评价(Assessment)完成活动手册中相关内容。

1)听录音,根据录音内容判断各个图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x并要求学生说出为什么错。检测对有关动物单词和数词的听力理解能力。教师提供参考答案,指导学生给小印章涂色,并进行自我评价。

2)读出句子和单词,在四线三格线上书写单词,检测四会单词的掌握。

3)读对话,把与对话内容相对应的图跟对话连线。检测认读能力。指导学生给小印章涂色进行自我评价。

5.补充活动(Additional activities)1)两人或四人一组,根据描述拼出单词或画出动物。2)观察动物的外形,试着用形体表现出来。

Unit6 Would you like to take a trip? Lesson 33 教学目标:

能够运用What are these/those? They are„句子进行询问和回答。教学内容与分析及课前准备

一、教学内容与分析 1.Just speak 学习What are these/those? They are„并能运用这些句子进行询问和回答。2.Just read and write 学习neck和leg两个四会单词,听、说、认读peacock,crane和turkey。3.Let's make 通过玩折纸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复习学过的有关动物的单词。

二、课前准备

1.准备本课书的挂图、一些折好的小动物和一些纸张。2.准备动物玩具或图片(也可以有一小部分没学过的动物)。3.请同学们自备彩色纸和“小笑脸”。教学步骤与建议 l.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1)播放歌曲Days of the Week,带领大家复习一周七天的词汇。2)教师出示日历,与学生们做问答练习,如问:What day is today? What day is the next day?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 等。引出Beijing Zoo,the theme park等。

3)教师对学生说Tomorrow is Sunday,Shall we go to the Beijing Zoo?然后出示动物园的图片,并接着问:What's in the zoo? 引导学生运 There is/are„和所学动物的词汇进行回答。

2.新课导入(Presentation)1)教师出示theme park的图片,对学生说:Why not go to the Theme Park? 并拿出自行车模型对学生们说:Let's go there by bike.紧接着说:Here we are at the Beijing Theme Park.Come and see!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 然后用手指着这几处游乐项目问 This one or that one?当学生选中某一处时,教师说:Oh,you'd like to go on the Tea cups.再找一些学生做同样的练习,并注意人称的转换。

2)教师把句子连在一起,进行对话①和对话②的操练。

3)找学生替代教师的角色,先在学生之间做练习,再与教师练习,并由教师引出merry-go-round,然后进行操练。

4)用同样方法学习swing,roller coaster和bumper cars。

5)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问答练习,让学生自由选择想玩的游乐项目。每当学生回答:I’d like to go.„后,教师都要说:OK.Go ahead.反复渗透这句话的意思。

6)在与学生进行问答练习中,学习单词car和bike,并认读其它4个三会单词。3.趣味操练(Practice)1)出示本课挂图,请学生表演对话。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要奖励。教师要搜集或自制的游乐项目的票据。

2)进行“配音比赛”,即根据教师的口型判断出所说句子,这个活动可以全班进行,也可分组进行。

4.课堂评价(Assessment)完成活动手册中相关内容。

1)听录音,判断正误。与录音内容一致的划√,不一致的划x。教师提供参考答案,指导学生给小印章涂色,并进行自我评价。

2)看图读出句子和单词,并在四线三格线上书写单词,检测四会单词的掌握。3)读句子,把与句子内容相对应的图连线。检测认读理解相关词句的能力。

5.补充活动(Additional activities)1)运用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 这一句子在班内调查与自己想法相同的学生,并进行统计。

2)在组内讨论:如果由你组织去郊游,你想去哪里,在哪里集合,怎样去等。

Unit6 Would you like to take a trip? Lesson 34

教学目标:能够使用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 I'd like to„询问和回答 教学内容与分析及课前准备

一、教学内容与分析 1.Just speak 学习用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 I'd like to„询问和回答。2.Just read and write 学习car和bike两个四会单词,并认读teacups,merry-go-round,roller coaster,bumper cars。

3.Let's act 通过做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复习所学知识并在真实语境中运用。

二、课前准备

1.准备本课书的挂图和相关的图片。

2.准备一张动物园的图片、一张游乐场的图片,搜集或自制一些游乐项目的票据。3.准备一个日历。4.准备—个自行车模型。教学步骤与建议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1)教师拿出一个国家的国旗或图片,和学生们一起复习这个国家的名称。然后再逐个拿出其它国家的国旗或图片,让他们分别猜猜都是哪个国家?帮助学 生迅速回忆起相关内容。2)把这五个国旗或图片置于黑板上,带学生们做游戏,即全班分成若干组,根据老师的指令每组的第一名学生要迅速站到该图的下面,每站对一次,即可 为本组赢得一分,无论哪组得胜,老师都带头说:Hooray!并与该学生击掌庆 祝,借以帮助学生们理解该词的意思。

2.新课导入(Presentation)1)游戏结束后,老师说:I'm going to England.然后站到该图的下面,紧接着问同学Where are you going to go?帮助学生说出I'm going to„当某个学生说的与老师一样时,老师马上说:We'll go to England.有意识复现这个句子。

2)老师边指日历与汽车模型(或图片)边说:We will go on a field trip next week!反复强调field trip与next week,帮助学生理解并突破语音障碍,老师再与学生做问答练习。

3)首先让学生重复这两句话,达到操练的目的。在操练过程中老师很自然的问出:Any ideas? 重复若干次后出示动物园的图片问:Shall we go to the Beijing Zoo? 再分别出示主题公园和长城的图片,说:Oh,Theme Park(The Great Wall)!让学生依照老师的句子说出Shall we go to the Beijing Theme Park?或Shall we go to the Great Wall ?使学生逐渐从模仿过渡到运用,并尝试把两个地点放在一起的说法。在此过程中认读the Great Wall。

4)找一位学生替代老师的角色,引出过渡句:Any ideas? 在学生反复操练习Shall we go to„?这个句型时,老师帮助他们一起出主意,不断地说出We want to go to the Beijing Zoo和Why not go to the Beijing Theme Park?这两句话,直到有学生能用这两句话表达为止。

5)对这三个句子进行操练,注意纠正语音语调。

6)借助黑板上的图片,进行zoo和park这两个四会单词的教学。7)出示本课挂图,以图片为线索复现本课对话。8)由学生自由选择想去的地点进行练习。

3.趣味操练(Practice)1)学习歌曲,使学生在无意识中再次强化这几个表示地点的单词,同时也得到短暂的休息。2)根据老师出示的图片,迅速说出如:Shall we go to the „Why not go to the„或We want to go to the„等句子,说对的小组可以得一枚奖励标志。把以前学习过的地点与本课书的地点放在一起,根据老师出示的图片,迅速说出如:Shall we go to the Beijing Zoo? 说对的小组可以得到一枚奖励标志。在此项操练中,进行分层练习,开始出示一个,后来出示两到三个地点的图片,使学生学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描述。能够准确表达意思的可以得到两或三枚奖励标导。激励学生不断进取的精神。4.课堂评价(Assessment)1)听录音,把小动物与它们想去的地方连线。然后模仿录音,说句子。检测相关单词的听力理解和表达能力。教师提供参考答案,指导学生给小印章涂色,并进行自我评价。2)读出句子和单词,并在四线三格线上书写单词,检测四会单词的掌握。

3)读句子然后标出4个人物去它们想去的地方的最近路线。检测认读能力。指导学生给小印章涂色,进行自我评价。

5.补充活动(Additional Activities)1)回忆一下还学过哪些表示地点的词,并在小组中比一比谁能把这些词用在句子中表达出来。

2)回忆一下学过的动物词汇,哪些动物长着长脖子、短脖子、长腿、短腿;长耳朵、短耳朵或长尾巴、短尾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为下节课做准备。Unit6 Would you like to take a trip? Lesson 35

教学目标:

能够简单使用How do we get there ?和What should we take? 等句进行问答。教学内容与分析及课前准备

一、教学内容与分析 1.Just speak 继续学习Where are we going?并初步接触How do we get there ?和What should we take? 等句的问答。

2.Just read and write 学习fruit和water两个四会单词,并听、说、认读cable cars和coach两个三会单词。3.Let's play 通过做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真实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课前准备

1.准备本课挂图和一些表示地点卡片,还要准备交通工具和食品的图片。

2.准备一些建筑物的图片、食品和交通工具的模型,如:小汽车、火车、长途车、计程车等。

教学步骤与建议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1)播放歌曲Days of the week,让学生熟悉这首歌的旋律并迅速进入到英语学习的氛围中。

2)出示动物园、主题公园的图片,提问学生:Where are you going to go? 复习第31课的内容。在复习前,把这两张图片贴到黑板上,然后问:How do we get there? Look!We can get there by bus.出示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的图片或模型,选择一种放在动物园或主题公园的下面,让学生初步感知这句话。

3)出示长城的图片,指着该图片提问学生:Where are we going tomorrow? 学生继续用已学句型进行回答。

2.新课导入(Presentation)1)教师把长城的图片贴得离前两幅图远一些,继续与学生练习:Where are we going tomorrow? Tomorrow we're going to visit the Great Wall.在练习中注意 visit一词的发音。然后教师指着长城说:It's so far.How can we get there? 借助刚才的句型,帮助学生说出:We can get there by bus.再出示其它交通工具,让学生自由选择,反复练习。

2)此时,教师做出不满意的表情,再次强调So far,然后出示coach和cable car,对学生们说:We can get there first by coach and then by cable car.此句话较长,可以分段学习,并在此过程中认读coach和cable car,让学生借助图片或实物完成操练。3)教师再次指着长城说:It's so far,we should take some food.然后拿出食品模型或图片,对学生们说:What should we take? Bread? Apples? 等。征求学生们的意见,在他们表达意见的同时学习We should take„这一句子,并利用多种食品模型或图片进行反复操练。

4)教师扮演Miss Liu,与学生做问答练习,学习四会单词fruit和water,并在 过程中完成书写操练。

5)每次与同学做完问答练习后,教师都要说:Please come here at 7:00 tomorrow morning。让学生对这句话有初步的印象。

6)由—个学生扮演Miss Liu,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全文的对话。3.趣味操练(Practice)1)出示本课挂图,请学生们依据挂图的线索表演对话。

2)进行快速抢答比赛,根据教师出示的模型、图片或实物,快速说出相应的词汇,如:教师出示长城,学生们要快速说出the Great Wall,哪一组参与率高,说得准确,哪一组为优胜者,教师就把模型、图片或实物交给该组,准备下—环节。

3)利用手里的物品进行造句比赛,要依据其它各组出示的物品造句,如果能够准确、流利地说出句子,就可以持有该物品,最终哪一组持有的物品最多即为优胜者。4.课堂评价(Assessment)完成活动手册中相关内容。

1)听录音,把动物、动物要去的地方、所乘坐的交通工具对应连线。然后指图说出句子。如Goose will go to the Great Wall by coach.检测学生对相关词句的听力理解和表达能力。指导学生给小印章涂色进行自我评价。

2)看图读出句子和单词,在四线三格线上书写单词,检测四会单词的掌握。3)在题中空白处写上合适的单词,如时间、人名、食品、交通工具等。此题目是开放性的,教师应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灵活进行评价。

5.补充活动(Additional activities)在班内开展“假如我是导游”的讨论,请学生们在北京动物园、北京主题公园和长城之中任选一处,制定游览线路,并准备导游词,如果你想带游客去动物园,你应让游客准备些什么东西,怎样去,到动物园以后你应该怎样介绍等。

Unit6 Would you like to take a trip? Lesson 36

教学目标:

能够把I'm interested in „,I enjoy„,I want to„等与本单元内容相结合,达到在真实情景中运用所学语言及根据需要进行表达的目的。教学内容与分析及课前准备

教学内容与分析 1.Just s peak 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复习。把旧知识I'm interested in „,I enjoy„,I want to„等与本单元内容相结合,达到在真实情景中运用所学语言及根据需要进行表达的目的。2.Just check 通过听力练习检查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3.Let's find 通过做游戏,全面复习有关动物和游乐项目的名称,并以此为基础重现前面所学的句型。

二、课前准备

1.准备本课的挂图、动物园、游乐场和长城的图片。

2.准备—些动物头饰和一些游乐项目的图片。

3.准备一些复式的幻灯片,即看上去是某种动物在某个游乐场所中。教学步骤与建议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1)“歌咏比赛”,对本单元所学歌谣进行全面复习,使学生快速回忆起本单元所学知识。2)出示长城、动物园、主题公园的图片,请学生们展示他们的导游词。2.新课导入(Presentation)1)教师拿出头饰,对学生们说:Hello,boys and girls.Let's act.OK? 每拿出一种,都要求学生们快速的说出名称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可以发出叫声、做出特定的动作,也可以说So big.So fat等。把头饰奖给先做对的或是做得最好的学生。2)教师先扮演小猴子,并对“长颈鹿”说:Hello,Giraffe.Would you like to go to the Great Wall? 反复若干次,指着黑板上主题公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No,1 want to go to Beijing Theme Park.教师做出兴奋的样子说:Beijng Theme Park? Oh,I want to go there,too.反复练习,并与学生进行交换角色练习。

3)与学生做任意问答Would you like to come on the bumper car?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去或是不去,然后找学生扮演小猴子做对话,扮演小猴子的学生可以任意选择要去的地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教学生说:No,thank you.I/We want to go on„ 4)用同样的办法学习并操练最后的几句话。5)织组学生分组表演对话,师生共同进行评价。3.趣味操练(Practice)1)出示教师贴好的图片或幻灯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回答问题:Where is/are the„? 2)以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动物所在的地方,向学生提问,在组内进行练习,准备参加比赛。并评出最新颖创意奖、最优美语音奖、最团结协作奖和最认真奖,尽量使每个组都能获奖。3)根据录音内容完成书上的练习,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4.课堂评价(Assessment)完成活动手册中相关内容。

1)听录音,在人物和所去的地方对应的方格中打√,然后模仿录音说句子。如:Lisa will go to the park.检测学生听力理解的能力。

2)看图,把书后的单词贴纸贴在相应的物品上,然后指图说单词。检测相关单词的认读能力。

3)观察左边的图。在右边的空格里填上合适的单词,使图文内容一致。检测四会单词的掌握。教师指导学生给小印章涂色进行自我评价。总结本单元印章情况,奖励表现出色的学生,鼓励并具体指导表现欠佳的学生。

5.补充活动(Additional activities)1)详细介绍自己的爱好。

2)以组为单位向老师提交一份旅游计划,详细说明旅游的线路,并简单介绍所去的地方。

第三篇:人教四年级语文上册秦兵马俑教案(定稿)

秦兵马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8个,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思考,联系课文内容领会本文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难点: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秦,指的是秦代;俑,指古代殉葬的偶像;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刀的偶像。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

思考:秦兵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三、检查、交流:

1、指名朗读生字、找出新词。

2、意思:享誉世界:在全世界取得(权利、声誉、威望等)。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形容极其稀有。

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若有所思:若:好像。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跃跃欲试:跃跃: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要。形容急切地想试试。

久经沙场:形容参加过多次战斗。

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

身材魁梧:指人的身材长得高大、强壮。

3、朗读词语。

4、指名朗读课文,说每一自然段讲什么意思。

(1)写秦兵马俑和它出土的地方。

(2)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3)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4)写将军姿态。

(5)写武士姿态。

(6)写骑兵俑姿态。

(7)写车兵俑姿态。

(8)写弓弩手姿态。

(9)写马俑姿态。

(10)写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11)写秦兵马俑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5、从过渡段入手给课文分段。(将3至10节归并在一起。引导学生用过渡段概括段意。)

四、精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2、这一段在说明方法上有何特点?(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增强直面感受。)

3、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1)这是什么句?(双重否定句)

(2)换一种说法。(走进大厅,所有的人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走进大厅,人们怎能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五、指导写字

1、老师示范。

2、学生描红。

六、作业:抄写词语 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课文除了写兵马俑“规模宏大”,还写了什么?

二、精读第三段

1、学习过渡句,领会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找出承上句与启下句。兵马不仅俑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自学课文第三段完成表格。

俑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将军俑

久经沙场,肩负重任 武士俑

威武凝重 骑兵俑

勇猛善战

兵车俑

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弓拏手

张弓搭箭,神情专注 马 俑

形体健壮,跃跃欲试

3、朗读有关语句。

4、学习第10节引读

5、小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三、齐读最后一段

1、这一段写了什么?与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划出相互呼应的句子。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与“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2、找出两句中的一对近义词。(“举世无双”与“绝无仅有”)

3、体会句中体现出的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流露出的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四、总结课文

1、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规模宏大

秦兵马俑

类型众多

举世无双

个性鲜明

教学反思:

第四篇:人教小学四年级上册期末测试

2017年小学四年级上册期末语文素养测试

满分100分

时量80分钟

题次

总分

等级

得分

一、字词积累(共23分)

1.认读词语,读音正确的打“√”,错误的打“×”。(6分)

叮咛(dīng

níng)

迟钝(chí

dùn)

俯瞰(fǔ

kàn)

宿舍(sù

shè)

空旷(kōng

guǎng)

河堤(hé

tí)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5分)

miáo

huì

gōng

diàn

tuī

()图画

高大的()

不好()

dié

dié

zhuàng

zhuàng

suǒ

dāng

rán

()

()

3.照样子加偏旁组成另一个字。(6分)

居(据)(剧)

且()()

永()()

甫()()

4.补充词语。(6分)

若()若现

不容()疑

()()若狂

群龙无()

随()而安

呆若()()

二、句子练习。(共15分,每句3分)

1、根据你对成语意思的理解,选用其中的一个成语造句。

和睦相处

姿态不一

随遇而安

2、改写句子

一场大雨,树上的叶子全都落了。

改成“被”字句:

照样子用划线的词语造句。

例: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2、用合适的修改符号修改句子中有毛病的地方。(就在原句上修改)

(1)

我非常喜欢看《中国少年报》、《安徒生童话》等报纸。

(2)

放学以后,一起去同学家做作业。

三.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ⅹ”。(6分)

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是一个拟人句。()

2、人们常用“杏林春满”赞扬医生医术高明。

()

3、“阵”、“震”、“挣”读音相同。

()

4、“不胜其烦”“不厌其烦”意思差不多。

()

5、“送元二使安西”的“使”意思是出使。

()

6、《爱的教育》是一部日记体儿童小说。

()

四、经典积累与背诵。,(共10分,第1—4小题每小题2分)

1.不识庐山真面目。(苏轼)

2.一径竹阴云满地。

3.,莫以恶小而为之。

4.开轩(xuān)面场圃。(孟浩然)

5、《颐和园》: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色的宫墙。正前面,绿得像一面镜子。……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共16分)

(一)课内阅读: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填空。

在本册课文中,我游览了(气魄雄伟)的长城、()的颐和园;认识了(勤于思考)的科学家魏格纳,()的周恩来总理,()的外国小女孩乌塔;还从作家笔下看到了(架子十足)的大白鹅,()的猫,()的大榕树,()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语文书简直就是一本百科全书,带我们领略不同的风景。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河与大海

秋天,河水上涨,河面变得宽阔了。小河觉得天底下只有自己最大了。他得意洋洋地流向大海,想和大海比一比谁大。

小河这样一边得意地想着,一边走着,别提多高兴了。一路上,他仰着头,挺着胸,兴奋地翻着浪花,唱着欢乐的歌。

到了大海,只见一片汪洋,往远处看,天连着海,海连着天,小河用尽全身力气,抬起脚跟,怎么也看不到对岸。他懊丧地自言自语说:“我以为自己很大,原来海比我大得多。”

大海听了,笑着说:“不错,我是比你大得多,可是如果没有无数江河流到我这里,我也不会有这么大呀。”

小河听了,更佩服大海了。

1、短文的第1、2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简单地概括一下。(3分)

2、“小河这样一边得意的想着,一边走着”,他在想什么?(2分)

3、短文最后写“小河听了,更加佩服大海”了。请你说一说小河佩服大海什么?(3分)

4、这个寓言故事给我的启示是:(请选择最恰当的选项打“√”)(2分)

小河很骄傲。

()

小河佩服大海。

()

我们要像大海一样有宽阔的胸怀。

()

六.口语交际与习作。(30分)

题目:快放假了,我想……

提示:1、很快就要放寒假了,你一定有自己的计划吧,你想干点什么,先好好想一想,然后把题目补充完整;2、把自己想的内容具体的写出来,写成一篇短文,注意把意思说清楚,并能恰当的运用积累的语言,真实地写出自己的想法;3、做到分段写,书写整洁,不写错别字。

第五篇: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三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28/例1(加法交换律)P29/例2(加法结合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等等。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

二、新授

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问题。教师巡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

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发现特点。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总结出: 40+56=56+40 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板书。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 板书:a+b=b+a

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示。符号表示:△+☆=☆+△

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总结出:

(88+104+96)=88+(104+96)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发现特点。

学生继续观察几组算式。

出示:

(69+172)+28 69+(172+28)155+(145+207)(155+145)+207 通过上面的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总结观察到的规律。

教师板书: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叫法结合律。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符号表示:(△+☆)+○=△+(☆+○)教师板书:

(a+b)+c=a+(b+c)

学生根据这两个运算定律,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三、巩固练习P28/做一做 P31/

4、1

四、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

五、作业:P31/3 板书设计: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96(千米)56+40=96(千米)88+104+96 104+96+88 =192+96 =200+88 =288 40+56=56+40 ┆(学生举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155+这叫做加法交换律。a+b=b+a(a+b)+c=a+(b+c)课后小结:

加法的运算定律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千米)=288(千米)

(88+104)+96=88+(104+96)

(69+172)+28=69+(172+28)

(145+207)=(155+145)+207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P30/例3(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学目标:

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关于加法的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2)加法结合律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5 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第四天 城市A→B 第五天 城市B→C 第六天 城市C→D 第七天 城市D→E A→B 115千米 B→C 132千米 C→D 118千米 D→E 85千米

根据上面的条件,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性地将问题板书。

请你们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的问题。

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

重点引导学生对最后一个问题(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进行汇报。学生可能对括号问题有异议

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加法中为了更清楚地体现运算顺序,所以要加小括号。

既用到了加法交换律,也用到了加法结合律。这道题我们运用了加法中的什么运算定律?

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用的。

三、巩固练习P30/做一做

四、小结

学生汇报学习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P32/5—7 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加法交换律 =(115+85)+(132+118)←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千米)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加法运算定律应用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能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口答: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46+()=75+()()+38=()+59 24+19=()+()a+57=()+()

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根据每组第一个算式直接说出第二个算式的结果。632+85=717 85+632=()304+215=519 215+304=()

(3)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换律。140+250=260+130 20+70+30=70+30+20 260+450=460+250 a+400=400+a 通过上面的几道题,你们能小结一下我们都复习了什么内容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学生小结。

练习本独立完成:

(1)一列火车从北京过天津开往济南,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37千米,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北京到济南的铁路场多少千米?

(2)玉门县要修一条公路,已经修了400千米,还有260千米没有修,这条公路有多少千米? 求:

(1)画出线段图。(2)列式计算。

比较两题在应用运算定律方面有什么不同。

在比较重视学生明确,第1题只应用了加法结合律,而第2题先用加法交换律把75和480交换位置,再应用加法结合律把325和75相加才能使计算简便。

师生共同订正。(简单说明线段图应该怎样画,做简要规范。)

(3)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369+258+147=369+(□+147)(23+47)+56=23+(□+□)654+(97+a)=(654+□)+□

(4)下面哪些等式符合加法结合律? a+(20+9)=(a+20)+9 15+(7+b)=(20+2)+b(10+20)+30+40=10+(20+30)+40(5)用简便方法计算: 91+89+11 78+46+154 168+250+32 85+41+15+59

计算:480+325+75 325+480+75

二、小结 学生谈收获。

课后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P34/例1(乘法交换律)例2(乘法结合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板书。

二、新授

引导学生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1)4×25=100(人)25×4=100(人)

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

板书: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学生汇报字母表示:a×b=b×a

我们在原来的学习中用过乘法交换律吗?在验算乘法时,可以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就是用了乘法交换律。

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2)(25×5)×2 25×(5×2)=125×2 =10×25 =250(桶)=250(桶)

小组合作学习。

①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 ②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③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④字母表示。小组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整理。

三、巩固练习P35/做一做1、2

四、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整节课的学习要点。完善板书。

五、作业:P37/2—4 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25×4=100(人)4×25=100(人)(25×5)×2 25×(5×2)25×4=4×25 =125×2 =10×25 ┆(学生举例)=250(桶)=250(桶)

(25×5)×2=25×(5×2)┆(学生举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这叫做乘法交换律。a×b=b×a(a课后小结:

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b)×c=a×(b×c)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1)口算:

50×2=100 50×20=1000 25×4=100 25×8=200 25×12=300 25×40=1000 125×8=1000 125×16=200 125×24=3000 125×80=10000

通过刚才的口算,你们很快就算出结果,你们知道在乘法运算中有三对好朋友,它们分别是谁? 板书:5×2 25×4 125×8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30×6×7=30×(□×□)125×8×40=(□×□)×□(3)计算:

43×25×4 25×43×4 比较两道题,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时有什么不同?

在讨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总结出:第1题只应用乘法结合律把后两个数相乘,就可以使计算简便;第2题要先用乘法交换律把4放在前面,使25与4相乘,或把25放在43的后面,使25与4相乘,然后再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小结: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独运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一种是两个运算定律结合使用,使计算简便。关键要掌握运算定律的内容,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

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加以区分。

(4)师生比赛,看谁直接说出结果速度快。25×42×4 68×125×8 4×39×25(5)对比练习: 4×25+16×25 4×25×16×25

(25+15)×4(25×15)×4

46×25(40+6)×25

49×49+49×51 49×99+49

(68+32)×5 68+32×5 学生小组分工后独立完成,再进行小组内交流。汇报。

二、小结 学生谈收获。

课后小结: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P36/例3(乘法分配律)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埋伏 思考问题。

在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时,我们观察了一幅主题图,有的同学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二、新授

小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引导学生说明不同算法的理由。

(1)(4+2)×25 =6×25 =150(人)

4+2是每组一共有多少人,在乘25就算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了。(2)4×25+2×25 =100+50 =150(人)

4×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个人负责挖坑、种树,2×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负责抬水、浇树。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人了。小组合作:

(1)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2)两组算式有什么不同点?(3)两组算式有什么联系? 汇报。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汇报,灵活地进行引导,总结出要点。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几组算式吗? 学生举例。

根据学生举例板书。

到底我们举的例子是不是符合这样的规律呢?请学生验证。请学生用语言表述出发现的规律。

板书: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a+b)×c=a×c+b×c a×(b+c)=a×b+a×c 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我们大家记住乘法分配律?

简记为:

和与一个数相乘=积相加

三、巩固练习P36/做一做 P38/5 在练习小结中,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分配律。

四、小结

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

教师引导小结,相应完善板书。

板书设计:

=6 =150 课后小结:

乘法分配律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1)(4+2)×25(2)4×25+2×25 ×25 =100+50(人)=150(人)(4+2)×25=4×25+2×25 ┆(学生举例)

(a+b)×c=a×c+b×c a×(b+c)=a×b+a×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

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出示: 1.口算:

73+27 138×100 100-64 64×1 8×9×125(4+40)×25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302=300+□

(300+2)×43=300×□+2×□ 2003=2000+□

(2000+3)×14=2000×□+□×□

二、新授

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今天继续研究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出示102×()

学生任意填上一个两位数。

老师迅速说出它的得数,而不用笔算。出示:

计算102×43

小组讨论完成。学生可能出现:(1)(100+2)×43(2)102×(40+3)

在对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的特点,以及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从而使学生明确: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与一个数的和,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小练: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3001×84=□×84+□×84 92×203=92×(200+□)=92×200+92×□(2)计算102×24

出示:9×37+9×63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1)9×37+9×63 =333+567 =900(2)9×37+9×63 =9×(37+63)=9×100 =900 找出不同的方法,进行板演。

引导学生对比两种方法,重点理解、说明第二种方法。

小结: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的特点是算式的运算符号一般是×、+、×的形式,也就是两个积的和。在两个乘法算式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也就是两个数的和要乘那个数。另外两个不同的因数,一般是两个能凑成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

小练:(80+8)×25 32×(200+3)35×37+65×37

38×29+38 讨论:这个题目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结构形式吗?你能把它转化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吗?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订正时,说明怎样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

引导学生小结:我们运用乘法分配律间算时,一定要认真审题,观察算式的特点,有的不能直接简算,只要将题型稍加改变,就能进行简算。

三、巩固练习1.师生对出题。

我们运用刚才学过的知识对出题,你出一个乘法算式,我出一个乘法算式,但这两个算式合起来要能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2.根据乘法分配律把相等的算式用“=”连接起来。23×12+23×88(35+45)×12(11×25)×4 25×(4+40)讨论:

2、3题为什么不相等?要使等号两边的算式相等,符合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应该怎么改? 3.P38/5

四、小结 谈收获。

五、作业:P38/6—8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计算102×43 9×37+9×63 9×37+9×63 38×29+38 102×43 =333+567 =9×(37+63)=38×(29+1)=(100+2)×43 =900 =9×100 =38×40 =100×43+2×43 =900 =1520 =4300+86 =4386 课后小结: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

乘法运算定律的复习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知识点的复习

回忆《乘法的运算定律》这一小节的学习内容。教师引导回忆,并相应板书。

二、联系实际复习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乘法的运算定律的相应知识。

2.学生汇报课前自己根据乘法运算定律自编的题目或搜集的题目。教师把符合要求的题目贴上黑板。

学生根据前面的知识点的复习,进行题目的独立解答。

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教师巡视,加以必要的指导。

有必要的题目可以让学生练习画线段图。

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三、小结 学生谈收获

课后小结: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

P39/例1(减法性质)P43/例3(除法性质)教学目标:

1.知道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数学的意识与能力。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教学难点:

学生自己探索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除以两个数的积。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购物:

一个电脑桌497元,一种电脑椅203元,另一种电脑椅235元。带1035元买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还剩多少钱?

学生自己选择条件,独立解答。

汇报:

(1)1035-235-497 1035-497-235(2)1035-(497+235)

(1)1035-497-203 1035-203-497(2)1035-(497+203)

二、新授 板书:

1035-235-497 1035-(497+235)

1035-497-203 1035-(497+203)观察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几组算式吗? 教师板书。

学生发现规律,并相应进行语言描述,初步总结减法性质。

观察这几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谁能试着用字母表示?板书: a-b-c=a-(b+c)

小练:

(1)一本书一共有234页,我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汇报时对比不同的解法,找出最优解法。

在其他的运算中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呢? a+b+c= a+(b-c)a×b×c= a×(b÷c)a÷b÷c=a÷(b×c)究竟哪个是对的呢?请小组合作验证。

小组合作验证;可以采用代入数字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举实例的方法等等。小组选择自己认为可能的规律进行验证。最后验证出第三个是正确的。小练:

(1)填空:

436-236-150=436-(□+□)480-(268+132)=480〇268〇132 1000-159-□=1000〇(□+441)□-(217+443)=895-□-□ 16÷2÷4=16÷(□〇□)

210÷(7×6)=210〇(7〇6)□÷(25×7)=350〇(□〇□)(2)判断:

638-(438+57=638-438+57 901-109-91= 901-(109+91)113-36-64= 133-(36+64)

3456-(481+519)= 3456-481-519 35÷14 = 350÷2÷7 3000÷4÷25= 3000÷(4+25)

三、巩固练习: P39/做一做1、2 简算:(1)1245-(245+673)

(2)1275-(164+36)(3)480-82-18(4)673-84-71-45(5)81÷3÷3(6)210÷(7×6)

四、小结

学生谈收获,以及本节课的重点和做题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五、作业:P41/2—

4、P47/6 板书设计:

连加、连除算式中的简算

(1)1035-235-497(1)1035-497-203 a+b+c= a+(b-c)1035-497-235 1035-203-497 a×b×c= a×(b÷c)(2)1035-(497+235)(2)1035-(497+203)

1035-235-497 =1035-(497+235)1035-497-203 =1035-(497+203)┆(学生举例)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从一个数里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a-(b+c)a÷b÷c=a÷(b×c)

课后小结:

第十课时:

教学内容:

P40/例2(综合运用加碱计算的实践问题)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

观察主题图,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出示主题图。

二、新授

1.观察图

(一)中的条件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图

(一)小组合作讨论问题

(一)的解决方法,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方法多?

小组讨论。

(教材提示了两种算法。一种是把每三本书的价钱相加。采用这种方法,学生遇到的困难是,四本书取三本共有几种情况?这是一个组合问题,回答这个问题,如果直接从四本书中每次取三本,要做到不重不漏,思考难度较大。如果反过来思考,四本取三本,也就是从四本书中每次去掉一本,就很容易得出共有四种情况。这种反过来思考的间接思路,用于计算三本书总价,就是教材提示的第二种算法。)

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整理板书。

2.观察图

(二)的条件问题。

小组讨论。汇报。

三、小结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完善板书。

四、作业:P42/5—7

课后小结:

第十一课时:

教学内容:

P44/例4(两个数相乘的乘法中的简便计算)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把一个数乘两位数,改成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简便算法。2.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教学重点:

简便算法的算理。教学难点:

把一个两位数改成两个合适的一位数相乘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

12×30 18×20 24×40 15×40 15=()×()24=()×()30=()×()36=()×()

二、新授

出示 例4主题图 什么是“一打”?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一打”表示12个。

观察主题图,独立解决题目中的问题。找三个代表性的解题方法进行板演。板演:

(1)25×12=300(元)(2)25×12 =25×(3×4)=(25×4)×3 =100×3 =300(元)(3)12×25 =12×(100÷4)=12×100÷4 =1200÷4 =300(元)第1种直接计算。

第2种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的因数改成了两个一位数相乘的形式。

引导学生观察三个算式及解决方法。

你喜欢哪种方法?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你能应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吗?

第三种把其中的一个因数改成了两个数相除的形式,然后变成乘除混合运算,可以任意交换位置进行简便计算。

根据主题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选择性地板书。小组合作分工完成黑板上的题目。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教师要注意学生在简算过程中,是否正确地采用了简便计算的方法。

三、小结

学生谈收获,小结重点及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师完善板书。

四、巩固练习P47/

4、5

板书设计:

12×25=300(元)= =3 =3 =300

课后小结:

乘法中的简便计算

×25 12×25

(3×4)×25 =12×(100÷4)×(4×25)=12×100÷4 ×100 =1200÷4(元)=300(元)12 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教学班级:

四年级()班

教学时间:2007年 月 日 备课教师:张会君 教学内容:

P45/例5(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学生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2.能熟练运用简便方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二、新授

请你们根据图中的条件与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看看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巡视指导。

汇报:

(1)31×2+30×2+26 =(31+30)×2+26 =61×2+26 =122+26 =148(天)(2)7×21+1 =147+1 =148(天)

在按月计算的过程中,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按周计算的思路不难理解,但计数一共有多少周比较容易出错。可以让同桌互相指着月历边点、边数,也可以请能正确计数的同学介绍自己是怎样数的。

根据主题图的数据你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根据条件问题提问。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

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独立解答。

解答后小组互相交流。说说自己完成的是哪个问题,怎样解决的?有没有用到运算定律,怎样运用的?

三、小结

学生谈收获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谈谈在今天的学习后,你对运算定律的应用又有了什么样的认识和感受。

四、巩固练习

P46—47/1、3、7、8

五、作业:准备实践活动《营养午餐》板书设计: = =61 =122+26 =148课后小结: 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1)31×2+30×2+26(2)7×21+1(31+30)×2+26 =147+1 ×2+26 =148(天)(天)

下载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一课时 教学班级:四年级( )班 教学时间:2007年( )月( )日 备课人:郭剑 教学内容:第95~ 97页例1、2 课型:新授课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

    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长城-人教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长城》教学设计 xiaoxue.xuekeedu.com 【学情分析】 1.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生字、词语学生可以通过课前预习解决,课上稍微复习一下即可。 2.学生提取文字信息的能力......

    人教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优秀范文5篇)

    复习 月日第 周 星期 四季的色彩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游戏导入。 请学生观察课本的画并连线与诗句含义相符合的画面。 二 欣赏《四季的色彩》师生共同分析作品,使学生学会......

    四年级下语文教案-桥-人教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四年级语文下册—桥|人教新课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xiaoxue.xuekeedu.com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

    人教 小学五年级美术教案

    第1课 万绿丛中一点红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认识色彩的对比,使学生能利用对比色来装点自己的生活。 2、进行对比色的涂色练习。 教学重点:认识色彩......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生命 生命》 人教新课标(精选合集)

    17、生命  生命【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会读“扰、诊”等5个生字;(2)会写词语:震撼、欲望、骚扰、茁壮、糟蹋、骚扰、茁壮、有限”。2、过程与方法:(1)读中理解、抓重点句中找......

    人教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六教案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感受人间真情,倡导助人为乐的社会风尚;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现场场景,分角色对话,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