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教学设计(最终五篇)

时间:2019-05-13 00:44: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望岳,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望岳,教学设计》。

第一篇:望岳,教学设计

篇一:望岳教案 公开课教案

《望岳》教案

【教学目标】:

a、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b、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

c、理解并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教学重点】:

a、重点字词的含义;

b、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教学难点】:

a、名句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ppt、道具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1.“五岳”导入。

2.欣赏泰山景色并描绘泰山。

(简单点评后转入杜甫的《望岳》:我们今天就来欣赏下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笔下的泰山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二、作者并背景介绍

1.指名简介作者。师补充要点:杜甫人称“诗圣”;与“诗仙”李白齐名,世称“李杜”。2.背景:应试落第。

三、初步朗读

1、听范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节奏。

2、全体学生齐读。

四、整体感知

1.结合注释,了解诗歌内容。2.快速抢答,字词解释。

五、深入研读

师:诗题叫《望岳》,杜甫实际上望到了哪些景象? 1.首联“岱宗”两句。

●这是什么修辞手法?——设问。

●字词解释,梳理大意。

重点:“岱宗”、“夫如何”、“夫”、“齐鲁”、“青”、“未了”。●指导概括并板书:远望 青翠苍郁、绵延不绝。

● 齐读。

2.“造化”两句。

● 字词:“造化”、“神秀”、“钟”、“阴”、“阳”、“割”。

● 指导概括并板书:近望 神奇秀丽、巍峨高大。

板书——“近望” 3.“荡胸”两句。

● 字词:“荡胸”、“决眦” “入”

●看ppt图片,演示“决眦入归鸟”。●指导概括并板书:细望 云涌云翻、鸟儿归巢

六、名句赏析

1、泰山如此绵延不尽,如此神奇秀丽,如此巍峨高大,杜甫看了心潮澎湃,他情不自禁地产生了一个愿望。杜甫的愿望是什么? ——一览众山小。

2、“会当”两句释义。

3、抒发了杜甫怎样的情感?

讨论后明确: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

4、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启示。

七、总结课文

1.完成填空: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 的景色,表达了诗人 思想感情。

讨论后明确: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和远大抱负。

八、背诵竞赛

九、作业:

1.字词解释抄2遍。2.抄写原诗并翻译。

板书:

望岳

(唐)杜甫----“诗圣”

首联: 远望 绵延不绝、树木苍翠

颔联:近望 神奇秀丽、巍峨高大

颈联: 细望 云涌云翻、鸟儿归巢

尾联: 不畏艰难俯视一切

附原文: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篇二:最优秀的望岳教案

《望岳》教案

一、教学目的:

1、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

2、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3、探究文学作品风格与作家个人遭遇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

2、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三、教学难点 : 理解诗中哲理和意境;

四、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这次放假过的开心么?那么像这种短假的话我们只能在家里玩,如果是长假你们想不想去旅游啊?说起旅行,我们国家的名胜古迹可是数不胜数。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什么最有名气啊?正如“五岳归来不看山”。“五岳”!五岳: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五岳之首是哪座山?——泰山

2、介绍“泰山”, “泰山” 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又称东岳,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自然景观雄伟高大,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著名风景名胜有天柱峰、日观峰、百丈崖、仙人桥、五大夫松、望人松、龙潭飞瀑、云桥飞瀑、三潭飞瀑等。泰山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数千年来,先后有十二位 皇帝来泰山封禅。

3、泰山如此美丽,有位诗人写了首诗赞美它,这首诗叫做——《望岳》。

(二)讲授新课:

我们一起来看标题,看,望分两种,一种远望,一种近看;岳:在这篇里指泰山,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望岳》共三首,还有两首是写西岳华山和东岳衡山。《望岳》选自——《杜诗详注》,那么这个杜指的是——杜甫。

了解作者: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唐大诗人,世称“诗圣”,(诗仙是?)杜甫和李白合称——李杜。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杜甫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以古体诗、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他的作品风格。

杜甫虽然是盛唐时期的诗人,但是却经历过了唐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也指安庆绪),史指史思明(也指史朝义),安史之乱是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结束,前后达八年之久。这次历史事件,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所促成的,对唐朝后期的影响尤其巨大。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

”,亲眼见到了战乱过后山河破碎的祖国和饱尝战乱之苦的黎明百姓,自己更是经历了妻离子散的颠沛流离的生活。我们要学习的杜甫诗三首分别写在不同的时期,《望岳》——开元盛世;《春望》和《石壕吏》写在“安史之乱”前期。

提出疑惑

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文章叫做——《望岳》,那么作者全文是不是要围绕望展开?望什么?泰山。可是同学们看下全文有没有过一个望字啊?没有望字是不是就没有体现作者望泰山了呢?还是说望岳二字隐含在文章中呢?带着这个疑惑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课题。

(此诗虽是八句四联,中间两联还是对仗,但它不是律诗而是古体诗,它不讲究平仄,故不可使用“颔联”“颈联”等名称)

我先朗读一遍,请同学们注意听字音,做标记,注意停顿和节奏。

请同学们大声的有感情地读四遍。

字音字形:

岱宗dai 夫如何 fu 未了liao生曾云ceng 绝眦zi 1解题:诗题叫《望岳》,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

逐句诠释:

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找同学翻译。这是什么修辞手法?——设问。

开篇以设问起句,接着解释“岱宗”一词,再问:“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明,也更强烈。)接句自问自答,“齐鲁”是春秋的两个诸侯国,泰山北为齐,泰山南为鲁。“青”,指泰山之色,请问,这表现了泰山的什么特点?明确:青翠。“未了”,形容泰山山脉绵延深远,从齐到鲁看

不到尽头。这又表现了泰山的什么特点?明确:绵延不绝。整句话是摹写泰山山脉卧于齐鲁大地,那这就应该是远望所见。这句里面有望没有?写到望了没有?

表现诗人虽未得亲历其境,但久慕其名。如果提问问你们《望岳》中 写远望泰山之景的句子是哪句怎么回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那么远看完之后呢?作者又写道: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找名同学回答。

这两句中的“造化”,指天地自然。“钟神秀”,天地间神奇秀美皆聚泰山。“钟”,聚集的意思。(钟做重点标记,经常考到字意)

大家觉得这应该是虚写还是实写呢?明确:虚写。表面上写造物主独钟泰山,赋予之神秀之气,而实际上抒发了诗人对泰山的赏慕有加。“阴阳”是指山的南、北两面,这句话就是说:“山南山北,虽在同一时间,但一边明亮如清晨,一边却阴暗如黄昏。”大家觉得这句话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呢?明确:“割”字,泰山像一把利剑一样把世界分成了明暗两个部分,用字极富神韵。

突出南阳北阴之景色,泰山巍峨高大的形象跃然纸上。第四句应为实写,极尽夸张之能事,写泰山山势之高峻。这一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这句话工整不,运用了什么手法——修辞。

那么综合起来,这句表现了什么样子的泰山呢?明确:神奇秀丽、高大。比较首句,诗人关注的焦点已经从整个泰山山脉发展到泰山的山南、山北。这么看来这句应是从那个角度进行“望”呢?明确:近望。如果提问问你们《望岳》中 写近望泰山之景的句子是哪句怎么回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总结:这两联可以概括为:泰山的整体形象。

4、过渡:这是我们这个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当然,学习一首诗,重点还在于理解诗中的“情”,所以我们接下来看到诗的第三句以及第四句。

5、后两句为本诗的第二层,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我们说 陋室铭和爱莲说的作者托物言志,那么一般诗人写大好河山都是借景抒情。情由景生,所以后面两句主要写——诗人的感受。

“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看到峰峦层云迭起,胸中摇荡。睁裂双眼目送那渐入山林的归鸟。

这句话工整不,运用了什么手法——修辞。

这两句是想像之辞。这两句诗亦景亦情,情由景生,这里的景是指?明确:层云、归鸟。决眦入归鸟——蕴藏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诗人由远望、近望进而想到泰山气象万千,云气层生,一定会震荡人们的心胸。使之豁然开朗,这表达了怎样的心情?明确:心情激荡。接着站在泰山之上,眼光也会更加敏锐,连一掠而过的归鸟也收入眼底。这说明站在泰山上,视线如何呢?明确:眼界空阔。这一句是抓住了层云和归鸟这两个景物细节来抒情,所以这一联应为“细望所见”。

6、接着诗人顺理成章地写出了他心底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省主语,谁?——我。我要攀登上山峰之巅,看看众山匍匐在山脚下是那么 渺小。

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请大家结合注释理解这一联的意思。明确:有朝一日,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那么是站在一个什么样的角度,可以一览群山呢?明确:俯视。

接着是本课重点:结合写作背景,启发学生理解这一句的深层含义。这联既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作者?

让学生各抒己见。(参考答案:因泰山之雄伟而引出一览无余而后快的心绪,抒发了诗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博大胸怀。)板书:气概和胸怀。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站的高,才能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努力挑战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带来的自豪和喜悦。

7、总结:这两联可以概括为:诗人的感受

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中心思想:《望岳》这首诗描绘了泰山巍峨高大,神奇秀丽的景色,书法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8、结合整首诗,进一步感悟诗人情感:

年轻的诗人科举不第后游历齐赵,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在诗中你能看出任何科举败后消极颓废情绪吗?那整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参考答案: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尤其是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背诵默写这首诗。篇三:《望岳》教学设计

《望岳》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杜甫的文学常识;正确朗读全诗,理解诗句的含义。

2、朗读、背诵全诗,学习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

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望“是远远地看,“岳”是指高大的山,本文指泰山。

2、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现存诗1400首,这些诗真实、深刻地反

映了唐王朝由盛及衰这一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展现出广阔的生活画面, 成为唐代社会的历史,历来被称为“诗 史”。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

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及“三吏”“三别”。

3、杜甫20—35岁时曾遍游中国的大江南北。《望岳》这组诗就是在他24 岁时写成的。这组诗共三首,分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书

上这首诗即东岳泰山,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壮年杜 甫那种蓬勃的朝气。

4、教师范读、领读、自由读全诗。

三、细读品味:

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开篇以设问起句,写意中遥想,久慕其名,而未得亲历其境。“岱宗”,即泰山。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称为 岱宗。“夫如何”,到底怎么样呢?“夫”,在这里无实在意义。接句自问自答,以夸张手法,极写“齐鲁青未了”的气势,放眼望去,一片青翠苍都,绵延不绝。

“齐鲁”,春秋时两诸侯国,后用为该地域的简称。泰山北为齐,泰山南为鲁。

“青未了”,形容泰山山脉绵延深远,青翠苍都,从齐到鲁看不到尽头。这一句

是远望,摹写泰山卧齐鲁大地,突出了岱宗的雄伟宏阔的气势。

2、“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三四句以南北分割“昏晓”的景象写泰山

高耸云端、万仞摩天的高伟雄俊。这里是近望,赞叹大自然把天地间的神奇秀美的景色都聚集在泰山了。泰山的山峰把世界分成两大部分:阳坡是睛朗的清晨,山后仍是沉沉的暗夜。这奇伟壮观的景象真是鬼设神施,造化所钟。“造化”,指

天地自然。“钟神秀”,天地间神奇秀美皆聚泰山。“钟”,聚集的意思。

3、“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这两句是想像之辞。诗人由远望、近望进而

想到泰山气象万千,云气层生,一定会震荡人们的心胸。使之豁然开朗;站在泰

山之上,眼光也会更加敏锐,连一掠而过的归鸟也收入眼底。这两句写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荡胸”,心头涤荡,胸襟为之开豁。“荡

胸”,句的意思是,山上层云叠起,冲击涤荡着心胸,胸襟为之开豁。“决眦”,眼睛睁大,眼角欲裂,形容极力张大眼睛。“眦”,眼框。“入”,收入眼里,看到。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结尾两句写有望岳而引起的决心。因泰山之

雄伟而引出一览无余而后快的心绪,抒发了诗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博大胸怀。

“会当”,应当,一定要。“凌”,登临,登上。“绝顶”,最高峰。“览”,俯视的意思。这两句既写了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能开阔读者的眼界和心胸。

四、教师小结:

这首诗层次清晰,形象鲜明,写景抒情,交相辉映,通篇写望而不著一个望

字,含蓄蕴藉又自然开朗。始终在研词炼句方面颇见功夫。

诗人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泰山的高大雄奇,以泰山和诗人的志向作对比,以山

之雄伟反衬诗人志向之远大,表现了一种高瞻远瞩的气魄,体现了诗人青年时代

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五、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七、板书设计: 望岳

远望之色,连绵不绝;近望之势,巍峨高大;

细望之景,气象万千;极望之景,放眼四望。

————泰山高大雄奇,作者志向高远。

第二篇:《望岳》教学设计

《望岳》教学设计

授课人:黄晓雯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杜甫的文学常识;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学会有方法地品味诗歌语言,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朗读、背诵并默写全诗,学习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学会有方法地品味诗歌语言

教学难点:有方法地品味诗歌语言;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学生对诗歌这种文学形式并不陌生,对作者也比较熟悉了。但只停留在初步了解而已。没能将作者生平经历和诗歌融合在一起去理解诗歌。对于诗歌赏析也只依靠教辅资料或教师的讲解,缺乏品味诗歌语言的方法和能力。

教学方法:朗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分钟)

二、预习检测(2分钟)

1.文学常识

2.字音

3.诗句积累

三、以读促悟(共4分钟)

1.初读,读准字音 全班齐读(1分钟)

2.再读,读对节奏(3分钟)

(1)先自由朗读,让学生根据五言律诗的特点在课文中给这首诗划分节奏。然后师友互读。

(2)师友合作朗读、集体朗读

3.三读,读出情感(共30分钟)

(1)结合注释,读通诗意,有不理解的师友合作解决。(3分钟)

(2)带着对诗意的理解再次自由朗读诗歌(1分钟)

(3)学生单独朗读,朗读后由自己说说个别诗句为什么这么读。或者由其他同学点评哪句或哪个词有更好的处理办法,为什么这么处理?(由同组或其他同学点评。)(5分钟)

(4)根据导学案上的提示和知识加油站的内容赏析诗句。(5分钟完成+3分钟汇报)

(5)任选诗句进行赏析(13分钟——6分钟+7分钟)

4.当堂检测(2分钟)

5.课堂小结(1分钟)

第三篇:《望岳》教学设计

《望岳》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

1、了解杜甫生平及诗歌背景

2、学会诗歌鉴赏的方法

3、感受并学习青年杜甫的豪情。学习重点:学会诗歌鉴赏的方法

学习难点:赏析诗中名句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方法:朗读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PPT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有两个问题想让同学们帮忙解答,第一个问题:有这样一个人,他的笔下流淌的多是对黑暗社会的揭露和对黎民百姓的同情。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被人称为“诗圣”,诗被称为“诗史”。这人是谁?第二个问题,有这样一座山,鬼斧神工,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就连孔夫子都为之发出感叹“登泰山而小天下”。这是什么山?看来老师小瞧同学们了

2、欣赏泰山景色并描绘泰山

师:那么,同学们,当诗人中的诗人与大山中的大山相遇时会上演怎样的传奇呢?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够解答这样一个疑问:当杜甫遇到泰山。好,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品读唐朝诗人杜甫及其名作《望岳》 【活动一】作者简介(由学生介绍、教师总结)PPT展示

1.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他有“诗圣”之称,他的诗被誉为“诗史”。他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诗仙”李白齐名,世称“李杜”。2.时代背景简述。

二、走入课程

阅读思路:读--品---悟

(一)、读:美、高昂、气势

1、听范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节奏。

2、请学生读,指点朗读语气。再齐读。

二、品: 诗联品析(合作探究)(一)、品题目 师:怎样理解题目

生:望即看之意。岳:山高谓之岳,这里特指泰山。就是看泰山。

师:现在我们要随着杜甫的目光去看泰山,那我们应抓住哪一个字呢? “望”(二)、品诗意(合作探究)问:请选择一句诗进行解读 要求:我们组选择 诗,根据方法:

(一),解说注释

(二)、描述诗联

(三)品析字句 并说出作者望到了哪些景象?

小结: “岱宗”两句:青翠苍郁,延绵不绝----惊叹----远望

“造化”两句:神奇秀丽,巍峨高大----赞美----近望

“荡胸”两句:云涌云翻,鸟儿归巢----陶醉----细望

“会当”两句:志向高大,纵览群山----豪迈

2.全诗以“望”字贯穿,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虚有实,那么每句分别是从“望”的哪些角度来描写泰山的景色的,又分别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呢?

(明确:诗人由远望到近望,由细望到想象将来登岳府望之景,在望岳的过程中表现了作者惊叹、赞美、陶醉、豪迈之情。)

3.从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一座怎样的泰山?(广、高、美)

师小结:我们随着杜甫一步步的观望而下,我们纵览了五岳之首泰山的美景。作者除诗题中有有一个“望”字之外,诗中却不见一个“望”字,而我们却能感受到所望之景,这就是作者的独具匠心。来,我们踏着杜甫的足迹一起再一次朗读诗歌,重走望岳之路。

(三)悟:有感而发

1、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望到一个什么样的杜甫?

附:豪情勃发,壮志凌云,乐观向上,满怀建功立业,意气风发,信心满怀。

小结:青年的杜甫生活在唐代社会发展到最富庶的时期,他家境优越,诗才横溢,此时的他芳龄24岁,因此意气风发,信心满怀,渴望着建功立业。这首诗正代表杜甫青年时期光芒四射、积极进取的人生。

2、请你想象登上最高峰“一览众山小”的景象和感受,并把它写下来

师:同学们,杜甫笔下的泰山确实美,堪称仙境。但我们要知道,但凡一位伟大的诗人,绝不仅仅是就山写山,就水写水,这山水的背后定有深刻的含义。作者在最后一句中表达的是凌云壮志,人生抱负,那么 讨论:这句话中给予你什么人生启示?

附: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不但望得远,而且可以雄视一切,包举天下。它鼓励人们树雄心立壮志,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就一定能获得更大胜利。

师小结:说得好,道出了“我不轻狂枉少年”的激越。老师也希望大家能牢记这种精神,当遇到困难时能为自己吟上一句“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三、课堂总结

师:泰山,杜甫,望岳,同为独尊。面对神圣的事物,我们要学会崇敬。请学生齐声背诵《望岳》。为了加强感情,把最后一句处理成重复。

四、布置作业

续写我们没有完成的命题:当杜甫遇到泰山。

第四篇:望岳教学设计

《望岳》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认识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象

2、理解、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3、探究文学作品风格与作家个人遭遇之间的关系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五岳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词、短语或语句来描绘你印象中的泰山呢?(简单点评后转入杜甫的《望岳》)

二、教学新课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二)朗读诗歌

1、老师范读《望岳》。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2、全体学生齐读。

3、学生推荐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三)了解诗的内容

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四)再次朗诵,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和意境,想象诗人当时望岳的情景。

出示问题,小组研讨:

1、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2、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研讨后,师生共同赏析:

“岱宗”两句:“远望”(补充背景常识:此句说的是泰山山脉,它在山东中部,从东平湖东岸一直延伸到淄博市南,长约200公里。)

问(1):“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朗,也更强烈。)

问(2):此句写出了泰山的什么特点?诗人是如何写的?对你有何启发?(没有抽象地说,而是别出心裁的写出自己的体会,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的高。

“造化”两句:“近望” 问:能否通过对这两句品度,各用一个字分别概括诗人眼中泰山的特点?(“神”或“秀”,“高”。这两句诗突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荡胸”两句:“细望” 问:展开合理的联系和想象,用你的语言再现当时的画 面。

“会当”两句:由“望岳”想到了将来的“登岳”。

(五)进一步感悟作者情感

1、问:年轻的诗人科举不第后游历齐赵,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在诗中你能看出任何科举败后消极颓废情绪吗?那整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尤其是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你还能联系到意境相同的哪些诗句?(王之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再次齐读诗歌,读出感情来。

(六)感受诗人高超的写作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问: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绝唱,谈谈这首诗什么地方最吸引你,指出来并说明理由。

(示例:

1、炼字。钟——将大自然人格化、拟人化,把大自然写的有情有义。割——从山的北面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割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哲理美。

3、虚实相生......)

(七)背诵古诗。(齐背)

(八)练习

1、《望岳》的颈联是:

2、总括泰山的全貌,突出它的雄伟高大的山势的句子是:

3、描写近望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地句子是:

4、表现诗人欣赏泰山而入神的句子是:

5、充分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成为千古名句的句子是:

6、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

7、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

8、诗人细望泰山而时间之久,表现对祖国河山的热爱的诗句是:

第五篇:《望岳》教学设计

《望岳》教学设计

《望岳》教案

题望

岳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杜甫及相关文学常识。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鉴赏古诗的能力。情感与价值观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学难点品味语言,感受诗人高超的写作艺术。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介绍中国古代诗歌源远流长的历史,进而介绍杜甫,引入本节教学教师深情导入学生感受体验吸引学生兴趣

二、了解杜甫及相关知识介绍杜甫欣赏泰山风光教师补充介绍杜甫相关资料播放《泰山》相关视频学生介绍杜甫。学生欣赏初步了解杜甫,初步感受了解泰山的美。

三、朗读中感知形象美朗读文,感受泰山磅礴的气势。体会朗读古代诗歌的方法。教师范读文配乐朗诵指导学生朗读。学生听读、自由朗读、指名读相结合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能力。

四、合作中感受景色美自主学习文内容,相互质疑解答。合作探究:作者向岳而望,都看到哪些景色?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给了你怎样的启示?教师巡视,点拨指正。教师启发、深入指导。对学生适时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力求有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赏析中品味语言美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钟”和“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妙处?教师指导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六:迁移练习按要求默写 1描写泰山神奇、秀丽、高峻的句子。2杜甫在《望岳》中用以表现自己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

3赏析诗歌相关内容教师出示试题内容,适时启发、指正。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七、小结学了这首诗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教师补充归纳总结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八、作业必做题:背诵并默写《望岳》。选做题:1将《望岳》改写成一篇写景的散文(100-200)字2搜集杜甫的相关诗句体会其情感

九、后反思

下载望岳,教学设计(最终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望岳,教学设计(最终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望岳》教学设计

    《望岳》教学设计 作者:惠州市第八中学 柯继娜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杜甫的文学常识;把握重点词语,理解内容,品味诗歌语言,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意蕴。 2、朗读、背诵并......

    望岳 教学设计

    《望 岳》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知识。 2、了解大意,领略泰山雄伟壮丽的景色。 3、体会诗句所表现的情感,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重......

    望岳教学设计

    《望岳》教学设计 万昌中心小学 陈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感悟诗的意境。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理解作者......

    《望岳》教学设计

    《望岳》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 1、背诵诗歌,围绕“望”,体会泰山巍峨高大、遮天蔽日的形象。 2、赏析诗中名句蕴含的人生哲理。 3、感受并学习青年杜甫的豪情。 学习重点:围绕“......

    《望岳》教学设计

    《望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古代诗歌朗读技巧。 能力目标: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德育目标: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借诗歌内容的理......

    《望岳》教学设计(五篇材料)

    《望岳》教学设计14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

    《望岳》教学设计[精选5篇]

    《望岳》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

    望岳中学语文教学设计

    望岳中学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 2、能力: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 3、德育: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4、重点目标:背诵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