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莞市金盛学校中学校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
目 录
一、设计依据、设计要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二、总平面设计说明
三、建筑设计说明
四、结构设计说明
五、建筑电气设计说明
六、给水排水设计说明
七、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设计要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一)东莞市金胜教育投资有限公司与北京东方华太建筑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签订的东莞市金盛学校中学校区建设项目设计合同。
(二)东莞市金胜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所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及有关资料。
(三)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标准及规范。
(四)本公司各专业所提供的设计要求和条件。
(五)本工程设计范围为我公司与东莞市金胜教育投资有限公司签订的东莞市金盛学校中学校区工程设计合同中所规定的内容,包括建筑、结构、给水排水、通风与空调、电照、供电、防雷等专业设计以及用地红线范围内的总图设计。
(五)自然条件
基本风压:0.55 kN/m2 抗震设防烈度:6度
(六)工程规模
总建筑面积71991.58 m2,中学校区容纳学生总人数3240人,工程等级三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耐火等级二级。
(七)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最后页
二、总平面设计说明
东莞市金胜学校中学校区座落于经济高度发达、文化教育事业高速发展的广东省教育强
镇东莞市桥头镇,位于东深快速路与S255省道交汇的石竹山水园内,园区内山环水绕、景色宜人、空气清新、交通便利,地理位置显著。
金胜学校校区总用地面积为16.24公顷,总建筑面积139691.9平方米,其中小学小区作为一期项目建筑面积为60040平方米,已建成,二期项目包括幼儿园和中学校区,幼儿园面积为7661平方米正在建设当中,本次规划的中学校区用地面积为9.32公顷,总建筑为71991.58平方米。
中学校区教学群体是一组由教学、试验、科技、图书阅览、艺术交流、体育健身、生活配套及学生公寓等多种使用功能复合而成的建筑群体。
金胜学校中学校区作为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二期项目,依托北京师范大学雄厚的教学资源,结合东莞的文化和民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设计上力图在规划体系、建筑的空间形态、建造方式上进行设计手法创新,规划及建筑单体设计体现着的有特色、有品质的要求。
2.1规划构思意图与布局特点
(1)浪漫与有序的总体布局
整个校区布局舒展流畅,室内外空间张弛有序,因循不规则的地形形状,由用地西侧至东侧,伸展出三条脉络,最北侧一条将科技实验楼、图书馆、行政楼连成一体,形成校区的主入口;中间与南向两条脉络采用了非常流畅的两条曲线自由的向南流动,流线中充满动态,活泼而富有旋律,灵活而充满想象。中间的流线由初中教学楼起始,流转延伸出艺术楼,曲率优美,东侧尽端向用地南侧一字展开报告厅、健身馆、学生餐厅;高中教学楼临初中教学楼南侧引出第三条曲线,连接阶梯教室、东西向学生公寓,另自然形成四排与之呈放射状排列的南北向学生公寓。行云流水般的曲线形空间组织,使得各建筑如同乐章上跳跃的音符,既自成一体,又紧密联系。
脉络清晰的总体布局通过联系各教学区的曲线轴,和所有建筑之间的连接,自然产生出一系列相互渗透和彼此联系的庭院空间、公共空间以及生态景观带,并形成多个序列轴,它们相互交织,在空间结构上体现了校园结构的有序性以及设计所赋予的特有的浪漫情绪,给学生最大限度的交流机会。
(2)理性的场所链接与空间的序列轴线联系
校区在规划中形成两条南北和东西序列轴线,与城市规划和一期规划形成默契,起先的轴线始于北向图书馆与行政楼之间的大门厅的中轴线,向南伸展,艺术楼很理性的以此轴线居中,面向校园主入口,并在单体中产生一至三层的视觉穿透,同时形成门前的主广场,环抱而显具亲和力。
另一个轴线是利用小学校区建成的规划路西向延伸至中学校区的中心地带,报告厅作为该轴线的尽端结束。这样,这两个轴线的交会处产生出了另一个节点,以此作为艺术交流,露天表演的场所,在校区的功能分区上,也作为教学区和生活区的连接和过渡地带,艺术楼、阶梯教室、报告厅、平台、学生公寓围合而之,周边建筑形体变化丰富、错落有致、形象鲜明、广场空间,高低错落,动静相宜。
节点场所经这些建筑与轴线间产生出来,又通过轴线形成链接,给人连续的空间体验,即成为周围建筑聚合为一个整体的重要环节,更重要的是,为往返于这些场所的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交往、交流空间。
竖向设计是根据场地周围城市道路标高及一期工程的室外标高进行设计的,场地标高从教学区至生活区由北向南逐渐降低,高程从20.00-14.00米,用地周围城市路标高约19.00-18.00米。竖向布置方式采用平坡式。特别是生活运动区利用艺术广场与用地南端四米左右的高差,从学生公寓起始以逐层退台的方式由北向南逐渐降低,建筑空间、庭院空间及绿化空间均形成了很强的序列感。
雨水排放依靠道路横坡导流并利用雨水口收集雨水, 通过雨水管排至市政雨水管网,在整个场地东南角收集。
中学校区交通组织主入口设在建筑北端,沿用地四周形成环形车道,辅助后勤出入口延环行车道布置在用地生活区南端。绿化部分沿建筑周边布置,地面停车集中布置在用地西北侧教师办公西侧。各建筑之间满足防火间距,铺设环形消防车道,或长边建筑中部设通廊,满足消防车道要求。
三、建筑设计说明 1. 设计构思
整组校园建筑具有朴实、简约的建筑风格,运用现代的手法,对空间形态、环境与建筑,建造方式进行了统一的设计表达。
总体布局线条流畅,脉络清晰。平面设计中,体现功能多样化,空间形式统一语言,通过对直线、曲线等多种几何体加以划分和组合,运用衔接与穿插的手法,虚实结合与光影的变化,不同材质与色彩的转换,创造简约、雅致、鲜明的建筑形象。
北侧实验楼、图书馆、行政楼一字排开,通过构架屋顶连成整体,从实验楼的干练过渡
到图书馆的柔美,再到行政楼的简洁,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六层高的双柱支撑起理性排列的大型屋架,使得校园主入口产生丰富的体量和光影变化,带给人较强的视觉效果。
初中、高中两座教学楼在同样简约的风格中,由西端的教师办公楼和中间的连接廊,围合出四个尺度宜人的半开敞庭院,由此产生宁静温馨的学生交流空间。艺术楼环抱校园主入口,中间底三层架空,尽显南方建筑轻盈、飘逸的特点。阶梯教室布置在高中部的东尽端,朴实雅致的风格与从该处起始的阶梯、平台相辅相成。
报告厅作为艺术广场轴线尽端的标志建筑,体型简洁大器,一气呵成,展现出学府殿堂的高贵气派,与建筑前的钟楼交相辉映。艺术广场前将这些不同功能的建筑整合在一起,形成错落有致,风格俨然一致的建筑群。
生活区布置在校园用地南侧,学生公寓、餐厅自成一体,采用了更多能体现生活气息的手法,体量清晰,用材活泼,色彩明快,仍不失大器简约,环境也结合地形,运用理性手法,丰富多样的表现。
体育运动区建筑主要表现运动所体现的流畅、明快的线条感,采用钢结构屋顶和围护结构,剔除厚重之感的同时,用轻盈的构件展现力量之美。
每座建筑物恰当的显示了各自的身份和地位,均被赋予了相似的建筑语言,在一片简约声中,与优美的环境同谱一曲,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建筑注重建筑语言、注重文化、注重人、注重环境的风格特点。2.单体设计
图书馆、行政楼及实验楼连成的整体建筑位于金盛学校中学校区的北侧主入口,图书馆与行政楼之间围合形成长38米,宽34米的入口大门厅,气势庞大,图书馆架空的首层环境优美,它们处于北侧主入口的序列轴线起点处,是最重要的建筑主体。(1)图书馆
图书馆是校园的资料和信息中心,建筑为四层圆形体量,内安排各种阅览室及书库、办公室等。空间形态为不同的功能选择了不同的开窗方式,以丰富的光影变化,营造出轻松、宁静的室内氛围,建筑造型突出圆形在外部形象的变化,考虑面对主广场和主入口门厅方位景观。立面设计采用现代手法,外饰面选用橙红色陶土面砖,采用水平为主的带形窗和竖向分格的装饰百页,利用入口门厅上方屋顶建筑构件丰富的光影造型,简洁细致、庄重典雅。
结合入口大门厅,建筑采取了架空的方式,与门厅之间围合出一个下沉式的庭院,与建筑物相契合,沿庭院北侧形成大片水池,临门厅一侧铺上竹林,构成过渡空间,以向心性的平台高差变化成为建筑与环境的柔化连接,如此配合,为学生创造出了宁静幽雅、令人难忘的交流场所。
(2)行政楼
行政楼在入口门厅的东侧,与图书馆围合面对主广场,建筑外墙面选用米灰色陶土面砖,作为校区的主色调,共为五层,局部六层,内部布置了一个开敞中庭,立面采用简洁的开窗手法,与少量玻璃幕墙相结合。西侧与图书馆风格相协调。
空间形式在中间段首层架空,从平台进入内部中庭,二至四层突出一片两侧辅以网格形式的实墙,作为标识学生每日必经此地可以目染的校训所在之处,宁静而致远,庄重而育人,室内外空间情景交融,让人记忆深刻,流连忘返。
(3)实验楼、教学楼、教师办公楼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总体规划的脉络始于教学区这三栋建筑,从中学校区用地西侧展开三条优美的线条,实验楼呈一字伸展,初中、高中部教学楼分别通过相似曲率的曲线蜿蜒游走,浪漫的流线构成了理性有序的空间次序,三栋教学楼均按南北向布置教室,实验楼六层,采用内走廊形式,实验室与准备室、讨论室相互结合安排,建筑庄严,沉稳的气质,灵气的造型,流露出外灵内秀,南派北像的性格;初中、高中部教学楼五层,根据南方气候特点按照北侧单向走廊的方式布置教室,每层均留出供学生交流的公共空间,每间教室也均考虑了储物间,建筑的通透感,视觉观望,通风效果与交通组织均以学生的心理行为特征为出发点设计。
教师办公室四层,安排在三栋建筑西侧之间,彼此通畅连接,东西向布置,面朝东深公路。首层架空,与教学楼内部庭院连通,并由一面连续竖向立柱排列的曲线性墙围合,形成了许多学生们可以组团聚集的小交流空间,种上小植物,充满了无限趣味。这种极富变化的立面形式,丰富了建筑沿街面的效果,具有很强的光影变化和视觉观感,这一手法同时也缓解了公路对办公室造成的噪音干扰,功能与形式均提升了建筑价值。
建筑主体为米灰色陶土面砖,结合工字钢柱、钢梁,建筑南向根据气候特点设置了遮阳百叶板,建筑之间通过开敞式连廊联系,学生可以便捷的到达建筑的每一处。
教学楼初中部、高中部各36 个班,学生人数为每班45人,总计3240人。(4)艺术楼
艺术楼的平面布局由初中部教学楼蜿蜒反转而来,作为主入口轴线的通过处,呈对入口向心弧形环抱主广场布置,一层至三层中间段架空,五层加大采光面积,西侧与初中部在三至五层以连廊连接,南侧与报告厅在二层连接,建筑主体风格空灵剔透,简洁明快,门前主广场面对主入口可供集会之用,因此艺术楼是建筑群中具标志性的建筑。
(5)阶梯教室、报告厅
阶梯教室三层,在高中部教学楼东侧尽端,二、三层出挑,最大的特点是楼梯的设计,一至三层设计了一个单跑的开敞楼梯,从一层到二层段与建筑外紧邻的室外平台共用梯段,楼梯共享,以两层高的落地玻璃墙作为室内外分届,首层分成两个110人观摩教室,二、三层每层各设计了一个270人大阶梯教室。空间的创新手法,营造室内外空间的相互渗透,带给室内通透的光感,和宽阔的视野,让学生在楼梯上或者平台上均能感受到极具趣味的空间感受。
报告厅是中学校区的另一座标志性建筑,位于艺术广场轴线的尽端,是一个集学术报告,文艺演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厅所,报告厅为单层建筑,利用座位的升起,产生出上下两层的空间进入建筑,主要人流利用平台从报告厅座位高处进入厅内,平台的设计很好的将空间立体化,丰富了空间层次,便捷了立体交通,与建筑自身的功能特征很自然的形成了默契。
重要的是学生的人流被立体的分散,提高了交通流线的效率,增加了沿途视线的趣味性。报告厅体型简洁大器,一气呵成,展现出学府殿堂的高贵气派,与建筑前作为校区制高点的钟楼交相辉映,同时构成校园另一条轴线上的一道风景,不同功能的建筑在艺术广场前整合在一起,形成错落有致,风格一致的建筑群。(6)学生公寓、餐厅
学生公寓、餐厅组成了校园的生活区,布置在校园用地的南侧,自成一体,利用艺术广场与用地南端五米左右的高差,学生公寓以逐层退台的方式由北向南逐渐降低,与健身房,餐厅之间形成的绿化带、硬铺地也以同样的韵律和高差跌落,建筑空间、庭院空间及绿化空间均组成了很强的序列感,理性的节奏喻示着学生的校园生活井然有序,条理分明。
公寓建筑分为两组,共五栋,地上六层,彼此相互联通,房间按照四床设计,独立卫生间,南向对外阳台,还考虑布置了空调机位,以百叶围护。
餐厅四层,利用台地的高差,南端局部设计成自行车库解决停车问题。造型手法采用了南方建筑常用的大屋檐柱廊的方式,通过较大面积通透的玻璃采光,外墙内饰面涂以有食欲感的色彩,更好得体现生活气息,体量清晰简约,结合环境运用理性手法,丰富多样的表现。一次就餐人数最多容纳1300多人就餐。(7)运动场、室内运动馆
运动区由带有西侧看台的400米标准运动场,拥有三个室内标准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和一个50米标准赛道游泳池的室内运动馆,以及二层为露天篮球场,底层为器械室、健身房和自行车库的健身馆组成,还有散布在学生公寓之间的网球场,能够满足各种类别运动比赛的需求。室内运动馆二层主场馆通过设置可以自由组合的座椅,可以举办12种集球类比赛、报告演出以及展览等多种功能形式的赛事和活动,最高承载人数达到2700人,同时室内馆还包含了教师办公,小球类运动间,健身房等其他功能用房。标准运动场西侧的看台一层也布置了教师办公室、体育器械室,运动员休息室等房间,完善了运动场的使用功能。
四、结构设计说明
4.1 工程概况及结构设计
本工程为均采用框架结构,基础为混凝土桩基础。
本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抗震等级为四级。地震设计分组为一组。
4.2 设计依据及条件 4.2.1 自然条件
4.2.1.1.基本风压:0.65 kN/m 4.2.1.2 地基条件:
根据建筑勘察设计公司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2003-12),持力层土层为细砂(5)2层,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1600KN。
4.2.1.3.地下水位:
地下水位约为地面下1.000米。
场地附近无污染源存在,且地下水埋藏较深,不考虑地下水对混凝土
4.2.1.4.本建筑场地土类别分2区,分别为II类和III类,因部分建筑跨越区域,综合考虑取不利为III类
本建筑场地不存在液化现象。
4.2.2 设计依据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5)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 4.3 设计活荷载标准值:
教室:2.0 kN/mxm 走廊:2.5 kN/mxm
疏散楼梯:3.5 kN/mxm
不上人屋面:0.5 kN/mxm 卫生间:2.5 kN/mxm
4.4 材料:
4.4.1 混凝土强度等级:
垫层:C10 基础 C30, 梁、板 C30, 柱 C30 楼梯及梯梁.GZ C25
结构混凝土耐久性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3.4节规定执行。地上部分:露天部分环境类别为二类a,室内部分环境类别为一类。
4.4.2 钢筋采用HPB235及HRB335,HRB400钢筋。
五、建筑电气设计说明 1.设计依据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 / T16-9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98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7(2000年版)《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14-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 50311-2000 2.设计范围
2.1 10KV变电室设计 2.2低压照明、动力配电系统 2.3 防雷与接地系统
2.4 通讯网络及办公自动化系统 2.6 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 2.7 安全防范系统 2.8 综合布线系统
2.9 有线电视/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3.变配电系统
3.1 用电负荷等级:消防设备及其设备用房电源、应急照明、主要强弱电机房、重要的设备用房等系统的设备用电为一级负荷,重要的风机、水泵等设备用电为二级负荷,其余用电负荷为三级负荷。
3.2 负荷估算:
建筑用电的变压器设备安装容量初步估算为4000kVA。
3.3
供电电源:
由市政埋地引入2路10kV电缆作为建筑的供电电源,要求两路10kV电源引自不同的发电厂。
3.4 应急电源:
设置自带蓄电池的集中供电式的EPS电源,作为照明系统的应急电源。EPS电源应急工作时间不小于30分钟。
3.5 高低压供电系统结线型式及运行方式:
建筑供电采用双路10kV供电,高压侧接线型式:两路电源同时供电单母线分段,互为备用,设置10Kv母联断路器。低压侧以每两台变压器为单位,两台变压器分列运行,低压侧采用单母线分段运行的接线型式,低压侧设母联断路器,低压侧主进断路器与母联断路器设电气连锁。成组运行的2台变压器,当其中一台变压器故障时,另一台变压器应能承担全部的一、二级负荷的电力供应。3.6 电能计量装置:
本建筑采用高压计量方式。低压侧设计量分表。低压出线回路装设三相的电流表及电压表。标准层预留安装电能表的条件,供安装各出租单位的计量电能表。立面及环境 照明单独设置计量表计。商业、餐饮、银行、邮局等场所单独装设计量电能表。3.7 功率因数补偿:在变电室低压侧装设功率因数集中自动补偿装置,电容器组采用自动
循环投切方式。要求补偿后功率因数大于0.9。荧光灯及气体放电灯采用单灯就地补偿方式,补偿后功率因数大于0.9。
4.低压配电系统
4.1 低压配电系统电压为交流220/380V,采用TN-S系统。
4.2 低压配电干线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配电方式,照明与动力系统分别配电。单台大容量设备及重要设备采用放射式供电。照明及一般性负荷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
合的配电方式,一般标准层办公区的配电采用插接式母线配电的型式。
4.3
消防电梯、消防水泵、防排烟设施、应急照明及重要机房的配电由引自两台由不同10kV线路供电的变压器低压侧,双路电源供电,末端自动切换。应急照明供电回路末端配电箱处设置EPS电源的型式,要求EPS电源的应急工作时间大于30分钟。4.4
线路敷设:
室外线路:高压10kV线路电缆规格型号由市供电局提供,采用埋地引入方式;室外低 压线路采用YJV22-0.6/10kV型铜芯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钢带铠装电力电缆。室外环境照明电缆线路一般采用直接埋地敷设,电缆横穿马路处穿钢管保护,室外电缆一般埋深为地面下0.7米。
室内线路:办公楼配电干线采用铜母线/耐火电缆/交联电缆的型式。水平配电电缆沿桥 架/线槽敷设;垂直配电干线敷设于电气竖井内;办公楼照明配电干线采用插接母线槽敷设于电气竖井内;消防设备供电线路采用耐火型线缆敷设;分支线路采用绝缘铜芯导线穿钢管/塑料管或金属线槽敷设于楼板或吊顶内。
5.照明系统
5.1 根据建筑的功能划分,设置不同形式的照明灯具,照明光源选用高效、节能的照明光
源。有装修的场所根据装修要求商定,室外环境照明根据园林设计要求确定。办公楼内一般场所采用荧光灯、金卤灯和其它节能型灯具。光源显色指数大于80,色温在2500~5000K之间。
5.2 根据建筑平面设置应急照明系统的各种灯具。设置EPS电池组柜,供应急照明、疏散
照明、安全出口照明的电力。5.3 照度标准:
教室:300Lx
办公室:
300Lx 会议室:
300Lx 大厅:
200Lx 电梯厅、公共走廊:150Lx
5.4 照明灯具及光源选择:
教学、办公区采用高效节能荧光灯,双蝙蝠配光,配亚光铝格栅电子镇流器。
设备机房采用控照式节能高效荧光灯。
6. 防雷与接地系统
6.1 本建筑属三类防雷保护建筑。
6.2 接地方式,设置总等电位联结及局部等电位联结。
7. 网络通讯系统 置电讯机房及网络机房,提供通信系统的服务。系统的设计具有灵活、开放的特点,并具备系统升级的可扩展性。
7. 1 采用室内多模光纤(六芯62.5/125mm)到层的方案构筑大楼的高速网络系统。采用大对数非屏蔽通讯电缆到层的方案构筑大楼的通讯系统。水平支线采用超5类(或传输特性不低于超5类标准)电缆,末端支线穿管暗敷设。特殊房间采用光纤到桌面的型式。满足光纤接口1000Mbit/s,超五类线路末端接口100Mbit/s的传输速率。网络通讯系统的线路设计采用综合布线的系统形式。
8. 有线/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8.1 有线电视接收系统:由市政引入有线电视光缆,在电视机房设有线电视光端机柜,由光端机柜引出有线电视信号,有线电视信号采用射频电缆传输至各层。
9. 安全防范系统 9.1 闭路监控系统:
9.1.1 首层设保安监控中心机房(与消防中心合用)。
9.1.2 闭路监控系统设置:主要出入口及公共走道等处设闭路监控摄像机进行全天候监视。
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
10.1 本建筑采用区域保护的报警系统形式。建筑物首层设置消防控制室,内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主机及联动控制台。根据规范要求及使用功能设置烟感/温感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声光报警信号装置、火灾应急广播及消防对讲装置及消防联动控制等设施。
六、给水排水设计说明 6.1.设计依据: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50015-200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居住小区给水排水设计规范(CECS57:94)总体规划设计资料 6.2.设计内容:
本设计包括室内外给排水、雨水排水、室内外消防等。6.3.用水量标准:
按每人每日40L。6.4.给水系统:
校区内由小学部教学楼内给水加压设备向各组团以支状管网系统提供加压供水以满足各楼要求。6.5.热水系统:
采用电热水器供应热水。6.7.排水系统
采用雨、污水分流,污、废合流的排水系统。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6.8.雨水排水系统:
小区地表水将根据小区地坪标高变化进行竖向设计,在小区内设雨水干管收集地面雨水与天面雨水。小区雨水干管最终接入河道内。小区雨水设计重现期1年,设计降雨历时5分钟。6.9.消防
设计依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16-87)(2001年版)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1997年版)6.10.消防系统
消防分为消火栓灭火系统。6.10.1.消防用水量
室外消火栓:15L/s火灾延续时间:2h
室内消火栓:20L/s 火灾延续时间:2h 6.10.2.按规范设置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在不宜用水灭火的房间。
七、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说明 7.1.设计依据: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2003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93)总体规划设计资料 7.2.空调
1.教室,宿舍,食堂以及科技办公楼等除体育馆外的建筑均按分体空调设计, 预留电源插座。
2.体育馆为集中空调系统,采用风冷机组全空气空调系统。5.3.通风
1.厨房为机械通风,系统负压运行,油烟经处理达标后排至大气。2.厕所设机械排风。
3.体育馆按规范要求配设机械排风。5.4 环保与节能
1.厨房排油烟经油烟净化后排入大气。2.控制设备运行噪声在国家允许范围内。3.冷热管道采取保温措施。
中学校区技术经济指标表
1、总用地面积:9.32公顷
2、建筑物基底面积:14325平方米
3、总建筑面积:71991平方米
4、道路广场面积:46892平方米
5、绿化面积:327132平方米
6、容积率:0.72
7、建筑密度:15.3%
8、绿地率:35.1%
9、建筑层数:地上3至6层 ;
10、机动车停车位: 148辆(仅地面)
11、球场数:14个 包括5个篮球场(体育馆2个)3个羽毛球场, 6个排球场
第二篇:东莞市(学校)工作总结
石排中心小学语文科组教学工作总结
(2011—2012学第二学期)
时间飞逝而过,转眼间一个紧张而有序的学期结束了。本学期,我们语文科的全体老师在学校统一布置下,教学教研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全体语文老师团结协作,共同探索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现就以下几方面总结如下:
一、坚持以点带面,促教学质量提高
针对本校语文老师各自有不同的教学特点,本学期开展了多次的校本教研活动,目的是以点带面,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有针对性地在本校开展各种类型的教学实验课。当中有一年级廖慧珊老师讲授的识字教学课,二年级曾淑娴老师和三年级黄淑贤老师讲授的阅读教学课,三年级谢彩霞老师讲授的口语交际课,四年级王丽章老师讲授的作文教学课,五年级王桂云老师讲授的综合性学习课,六年级黄月玲老师讲授的阅读教学课。除此之外,还有黄淑云老师代表学校参加了石排镇中年级语文朗读教学观摩课,受到了镇语文辅导员和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以上这些颗粒,老师们在听课时都有认真地记录下来,然后认真地分析、研究,并进行集体评议、反思。通过一系列课型的分析和研讨逐步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在研究中,老师们各抒自见,畅所欲言,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努力,老师们都养成了自觉钻研教材教法的良好习惯。
这个学期很多老师都表现的非常好,如:黄淑贤、李月欢、曾淑娴、李常青、叶衬丽、王桂云、邓淑芳、王巧媚、王桂兰、黄月玲、黄淑云、黄丽章、廖慧珊等。尤其是黄淑贤老师,在本学期由镇举行的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公开课比赛中,她所任教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为全镇老师上了一节很值得学习的示范课,受到了镇教育办领导的表扬与肯定。她这么明显的进步与自己努力学习分不开。还有我校语文骨干教师黄淑云在镇中年级语文朗读教学观摩活动展示课中,为全校乃至全镇语文教师开了一个朗读教学的先河。除了这些年轻有为的老师外,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下学期光荣退休的黄善女老师。她几十年如一日,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埋头实干,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她是多么的值得我们学习。荣誉的掌声应该属于她,希望后来人能继往开来,勇于开拓,用我们的智慧,用我们的热情,创出属于我们的一片天!
二、重视常规检查,强化教学管理
这学期,语文科组利用双周星期二下午第三节进行集体备课,单周为语文科组的教研的活动,结合业务学习,组织全体语文老师认真学习最新的教学教育观念,还对其教学常规的指导和监督。除此之外,还进行一次作业的常规检查,以年级组为单位,检查内容包括学生作业是否书写工整,作业的设计是否有对性,老师的批改是否认真、及时等。总的检查情况是令人满意的。老师们的批改都很认真,作业能突出重难点,设计科学合理。本学期我们科组还进行了朗读抽查,老师们利用几个中午时间到各班去检查。为以后的语文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各年级抽查完,在科组教研时进行总结,我校同学的朗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在期中考试之后,我们科组进行了阅读抽查,每个年级都进行了总结,发现所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并提出了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一直是我校要求。在本学期,我们科组除了组织了硬笔书法比赛外,还安排每个星期每个班有两节写字课让学生练习写字。在这个学期第7周开始每个年级选取一个实验班进行练习书写。由专门的指导老师和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编写有关的字帖,让实验班的学生在每天早上20分钟进行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指导老师认真指导与批改,对写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树榜样,使他们 感受写字的乐趣。本学期的家长会中,我们与家长联手结合,监督学生在家的写字情况,因此,在6月份分进行综合实践手抄报和硬笔书法的展示活动中,我们的成果得到很多家长的认同和赞许,很多家长都说石排中心小学的学生语文素质在不断地提高。另外,我们针对部分同学在书写时随便使用涂改液和涂改纸的不良习惯,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对书写整洁美观的学生给予表扬,对书写中随便使用涂改液和涂改纸的同学给予扣分,经常给同学讲清使用涂改液等对今后学习会产生怎样不好的后果等。经过半学期的严格执行,现在全校学生使用涂改液、涂改纸的同学少了很多。全校已形成了一个自觉认真书写的良好氛围。
四、营造良好的读书气氛围
为引领学生走进书海,品读书香,使读书成为一种乐趣,成为一种生活需要,让每一个孩子能时刻浸润在书香当中,学校积极从学生的成长空间——校园、班级和家庭三方面着手开展文化建设,努力为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一)营造书香班级氛围
每个班级设置图书角,班务栏中有“好书推荐”、黑板的右上角设有“每周一诗”、黑板报中设有名人名言等。每学期初,鼓励学生将自己阅读完的图书带来班上,放在班级图书角,供全班学生借阅,实现班级图书资源共享。每到期末,学生自愿决定图书的去留,可捐级班级,也可带回家去,最大限度实现班级图书的鲜活、常新。
(二)营造书香家庭氛围
学生真正大量读书的时间还是在放学后及节假日。因而,家庭读书氛围营造,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显得至关重要。在这学期召开的学生家长会,我们都要重点向家长强调家庭教育中要着力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向家长推荐一些适宜学生阅读的书目,请家长指导学生布置家中的藏书柜,并尽量抽时间与学生共同阅读,营造浓浓的“亲子阅读”氛围。
(三)保证阅读时间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需要长时间的阅读实践才能养成的。将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纳入学校制度建设的视野,是保证学生每天都有充裕阅读时间的一个重要举措。为此,我校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由学校统一安排,每班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学生集中阅读指定篇目。
2、规定每周的午读前为学生阅读的时间。
3、学校明确要求各学科老师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严格控制学生的课后作业量,确保学生每天睡前有20分钟的阅读时间。
五、切实进行推普工作
一如既往地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都认真进行了推普的工作,使普通话真正成为校园的语言。在课堂上我们用普通话,在课间我们师生交流也用普通话。同时,我们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一些朗诵、讲故事等活动。
六、亲历辛勤劳动,终于换来硕果
本学期来,在语文科老师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换来了累累硕果。全校各级语
文的成绩较上学期有了很大的进步,期末考试成绩有部分班级在全镇是名列前茅的,如三(1)班、六(5)班在全镇抽查中分别位列第一,三(2)班第二,六
(3)班第六。另外,绝大部分班级的成绩超过了镇的平均分,只有极少数的班级成绩不理想。希望扬长避短,争取共同进步。
在辛勤的教学之余,老师们积极参加撰写论文,李常青老师的论文《活水涌泉,又一道靓丽风景》获石排镇一等奖,获镇论文二等奖的还有叶衬丽老师,获镇论文三等奖的老师有曾淑娴、黄月玲等。我校学生在参加镇举行的影片《背起爸爸上学》观后感征文比赛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六(1)班的黄国材、邓婉琪,六(5)班的李嘉玲,六(6)班的廖韵婷四位同学荣获镇一等奖。六(6)班的郭文善同学荣获镇二等奖。这些荣誉的获得说明了我校的语文素质教育有了极大的提高。
一年又一年,一届又一届,在成绩面前,我们要理智、清晰地认识到身上肩负的责任。我们一定会不断探索,不断开拓进取,随时迎接更大的挑战。下学期,语文科组将继续关注课改,聚焦课堂,关注老师专业成长。我们相信,在全体语文老师的共同努力下,石排中心小学语文教学将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第三篇:金庄中学校志
金庄中学校志
概述
金庄中学位于太和县城区东南4公里,城乡相接的金张行政村境内,051乡道东侧。学校创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为公办农村初级中学。
学校今占地14600平方米,建筑面积3895平方米,现有六、七、八、九,共四个年级,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00余人,教职工24人,有2幢教学楼,1幢学生宿舍楼,1座师生餐厅,1幢在建教师“公租房”。
金庄中学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教学环境优雅,教学设施完善,教师队伍积极进取,扎根于乡村,服务于一方乡土,培育了代代桃李的芬芳。
学校沿革
一九六九年(文革中),上级指示“小学不出村,初中不出社,高中不出区。”八里小学在原本完小的基础上办了初中班,名为“八里小学的戴帽初中”,校舍和教师都是八里小学的,这是金庄中学的雏形。
一九七零年春,八里小学南一公里处有一所农林局办的 养蚕场,因文化大革命停办了,该场有场房二排,共12间闲置,当时,公社领导刘效儒就让八里小学的初
一、初二两个班搬到该场,有王西山,王培新任班主任,但仍属八里小学领导。
一九七二年春(当时是春季招生)八里小学的初中班全部迁到蚕场,三个教学班,百余人。初中班脱离了八里小学的领导,行政和业务都从属于城郊区教育办领导,任命尤继龙成为校长,学校定名为“八里中学”。
一九九二年春,行政区划实行撤乡并镇,金庄中学被划为城关镇,由城关镇教育办公室领导,八里中学更名为“金庄中学”,沿用至今。
学校建设
建校初,学校借用当时农林局养蚕场闲置场房作为教室。
七十年代后期,随着生源的不断增加,教室不够。学校发动群众建校,办法是:学区内各生产队分派缴砖、土地、麦秸秆任务,初中学生每人年级开学后也缴二十斤麦秸秆。二年共建草房15间作为教室之用,建办公室4间,并初建学校大门(面向西)。
八十年代始,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学校办学条 件逐步改善,学校分期分批将原建土房扒掉,盖建了大瓦房作为标准教室,宽敞明亮。
八十年代初,学校仍有一排草房,两排瓦房。围墙大门为土筑木建,校园路面泥土裸露,既无硬化,又无绿化。
九十年代初,学校先后从县农场,人民武装部租地共一十五亩,拆除原有草房和泥墙大门,建瓦房18间,学校大门北移十五米并扩建。
九十年代后期(一九九五年),学校又从县农场租地6亩,新建880㎡教学楼一座(现西教学楼),在原大门北十米处,新建大理石校门,并镶铜字“金庄中学”,另配备仪器室、资料室、体育设施等。
二〇〇四年,学校建650㎡教学楼一座(现东教学楼)。二〇〇八年开始,在各级政府与领导的重视下,在城关镇以陶建为校长的中心校领导的支持下,金庄中学校园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学校填土6000m3,扩建校园1000㎡,新建围墙300m,硬化校园10000㎡,新建1550㎡学生宿舍一栋,465㎡学生食堂一栋,建标准篮球场一个,280㎡厕所一座。学校先后又投入数万元新建花圃、回廊和水池,购栽培植各种花木万余棵,绿化校园2000㎡,二〇一一年,学校被评为“阜阳市花园式学校”。
现如今学校总占地14600㎡,总建筑面积3895㎡,绿化3000㎡。另有,教师“公租房”一幢,正在建设中,不 久的将来即可投入使用。学校设标准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各一个。图书室一个,二〇一四年补充图书9524册,现有图书达14000多册。各班级均配备多媒体一体机一台并接入互联网。
金庄中学已由一个简陋“小”学校,成长为一个整洁美观,绿树成荫的现代化学校。
学校管理
建校初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学校主要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主抓政治业务学习,加强师生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坚持为人师表的作风,热爱教育事业,以校为家,以人为本,做到“敬业爱岗、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原则,形成了“敬业、爱生、严谨、开拓”的教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主要通过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等方面进行。学校按照《学籍管理规定》对新生入学、成绩考核、升留级、毕业、奖励、处分等予以明确规定。对学生入学率、升学率等统计资料以及“普九”等都分门别类保管。抓好“两基”的巩固提高工作。
二〇〇二年,学校提出“厚德、崇学、求实、奋进”的校训,“进步就是成功”的办学理念,“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环节示范、质量强校”的办学宗旨和“弘扬长征精神,创办名牌学校”的办学目标。二〇一四年,学校提出“为学生的终身幸福铺路”的校训,“诚仁、博达、好学、静思”的校风,“身正、学高、敬业、乐教”的教风和“德馨、学实、明礼、诚信”的学风。
近年来,学校硬件、软件得到不断完善和规范的同时,学校的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先后制订完善了30多种制度,以制度管理学校和教师。学校在“以幸福的教育培养幸福的人”新的学校办学理念下,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新的学校管理思路下,不断规范教学的秩序,优化着育人的环境。
教师队伍建设
七十年代后期,学生不断增加,教师缺乏。为解决教师缺少的问题,学校在本学区内招聘“老三庙”高中毕业生,或者是从各小学把业务水平高的推荐到八里中学。当时被聘请和推荐上来的教师有:陶万林、王凤德、杨启华、张克环、岳丽华、刘爱皊、金洪亮等同志。
八十年代中期,时任八里中学的校长龙继成,主任金振凡,王培礼为提高中学的教学质量,便于管理,就报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让本校民师全部返回本大队所办中学任教,本人原有待遇不变。中学教师缺口由主管部门配调公办教师,至此,八里中学成了金庄唯一一所公办教师执教的学校。九〇年之后,学校陆续分配大学毕业生来校工作,以及由外乡镇调入教师的补充,学校师资力量得到了增强。同时,他们的到来给学校教学带来了活力,他们以课堂为阵地,以教研组为单位,以新老结合为形式,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为此学校教学质量得到大幅提高,众多学子纷纷涌来求学。
现学校在职职工24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县级以上优秀教师5人,市级优秀教师人。年龄在35岁以下的在职教师占比近70%,教师年龄结构年轻化。
如今,学校以邱树云为校长的领导集体,为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在教师中倡导“六种精神”: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共同进步的协作精神。学校坚持每周一次全体教职工政治学习会,每月一次班主任培训会,以文化引领,规范引导,不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近年来金庄中学教职工在各级各项活动获得诸多荣誉: 顾楠波:2006年县思品优质课大赛 一等奖 田宜君:2006年县地理优质课大赛 一等奖
2012年县地理多媒体大赛 二等奖 陈晓红:2009年县历史优质课大赛 一等奖
2010年市历史优质课大赛 二等奖
2012年获县“优秀教师”称号 康大旗:2013年获县“优秀教师”称号 朱 超:2013年县数学多媒体大赛 一等奖
2014年县数学优质课大赛 一等奖 齐瑞香:2014年县数学论文 一等奖 靳睿彦:2014年县化学论文 一等奖 张 影:2015年县思品多媒体大赛 一等奖
教育教学
金庄中学建校初期,学校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要求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要求学生关心政治时事,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文化科学知识,积极锻炼身体,立志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新世纪元年伊始,学校以“办好教育为人民”为宗旨,以“让每一位学生都成才”为目标,采取精细管理,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形成一支团结协作,有凝聚力的队伍,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蒸蒸日上。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中考质量年年攀升,学校得到了当地群众的认可,声誉越来越好。
2002年,中考实现了零的突破,有1人(王贝贝同学)考入太和一中计划内高中; 2003年,中考有8人考入太和中学太和一中计划内高中,其中王瑞同学以全县第二名的成绩被一中录取,其四年后又以全县高考理科第二名被清华大学录取。与其同年考取大学的原我校学生还有:陈迪被海军工程大学录取,张龙龙被第四军医大学录取;
2005年,中考取得史无前例的骄人成绩:26人被省示范高中录取。
学校在抓学生文化素质的同时,还注重学生特长及综合素质的发展,学校多次组队代表城关镇中学组参加县中学运动会,曾取得优异成绩。为此,多名学生凭借自身特长被体校录取,其中岳莉莉同学升入省体校,进入安徽省体工大队,并参加省运会和全国运动会,取得骄人战绩。王振体考入上海体育学院。
近年来,在新一轮课改形势下,学校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强化“高效课堂”建设,创造性地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2012年,学校被评为城关镇“先进教育工作”单位。2013年,学校选送的文艺节目在城关镇庆六一汇演中获得优秀成绩。
2014年,我校“啦啦操”表演在镇文艺汇演中获“二等奖”。我校学生张敬辉同学参加县中小学演讲获优秀奖。学校成功举办校“舞动青春”广播操比赛,校乒乓球比赛。
2014年中考,我校人83参加,被省示范高中录取13人,市示范高中录取17人,中专高职录取30人。
2015年,本学年我校有2名学生分别被评为太和县“三好”学生和优秀班干部。罗旭同学(张影老师指导)在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美丽中国”主题教育征文活动中荣获二等奖;我校舞蹈队参演的《舞动青春》(林光指导)在县第十三届群众文艺调演舞蹈比赛中获三等奖。
德育工作
20世纪80年代初,学校设德育组,陶新恒任组长,在全校开展争创“三好学生”“文明班级”和“文明小组”活动,深入开展学习雷锋活动。一九八五年,学校为贯彻执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加强对学生进行“两个文明”建设教育,结合“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贯彻中小学学生守则,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
八十年代末期,为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学校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调动他们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积极 性,把对学生的德育工作与知识传授相结合,贯穿到各学科过程中,贯穿到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及学校各项活动中去,提高了德育教育质量。
20世纪90年代,学校遵循“中小学生德育工作意见”,切实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上来,不断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学校通过升国旗,读革命历史书籍,唱革命歌曲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进入21世纪,学校按照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格要求,对学生操行进行评定,写出评语。学校通过班主任会、家长会、学生代表会等形式,各班级结合本班实际,制定了一系具体德育措施。如今,学校建立以邱树云校长任组长的德育领导小组,采取学校、家庭、社会 “三结合” 的德育新形式,组织开展“家长参与”“走进社会”各项德育活动,不断引领着学生健康成长。
二〇一五年六月
*********************************************** 材料提供:陶新恒 王庆举 孙 煜 唐启光
邱树云 田宜君 陈晓红 朱超(等)编辑整理:邱树云 陶新恒 刘广贤
***********************************************
第四篇:温江区和盛中学校2013——2014学资助工作总结
温江区和盛中学校2013——2014学资助工作总结
做好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是坚持党中央提出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根本要求的具体体现;是在教育工作中充分实践与贯彻“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依据;是为维护学校乃至社会稳定,增强中学生对党和国家热爱之情,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大措施。解决好学校贫困家庭学生的经济困难问题是我国政府的责任,它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学校乃至社会的稳定,直接关系到教育收费制度改革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广大公民机会均等地接受教育的权利。我校在学生资助工作方面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完善制度: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严格按照区教育局文件精神,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评议和认定,对需要资助的贫困生进行认真的评选,顺利完成学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1、成立了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牟德远任组长,副组长张兵,组员张文、何琼芳、杨仕良、邱国清,资助管理员漆磊。组长与副组长监督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时检查学生资助情况。
2、完善制度,规范程序,确保学生资助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开展,要紧紧抓住学生资助的贫困认定环节,规范认定程序,坚持班主任初审认定、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复审,校内进行公示,确定贫困的认定程序。加强认定过程的规范管理,进一步细化经济困难学生贫困认定办法,规范认定程序,建立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库,为我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认真部署,扎实推进,做好学生资助的审核、认定、发放工作,学校召开救助工作大会,进行宣传发动贫困学生向班主任上交户籍复印件、村委会出具的贫困证明、低保证等证明材料,班主任根据学校统一安排对本班提出申请的学生材料进行审查核实并逐个走访了解学生提供材料的真实性,核实后报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审查,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逐班进行复审后,张榜公示。严格按照市资助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救助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审核确定受助学生名单及资助资金。按要求及时上报,做到不少报、多报、错报一人,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二、建立、健全学生档案:
1、对所有资助学生进行家庭情况调查,要求每名学生都填写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并由学生当地的民政部门出具相关的证明材料。定期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格复查,并不定期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电话、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核实。并且根据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制作了学生家庭情况汇总表,以供随时可以方便、快捷、准却的了解到学生家庭情况。
2、秉承公开、公平、公正、实事求是,本人申请和学校评定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学生资助中心的要求,申请核实、公示结束后上报学生资助中心。
三、积极落实、帮助到位: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一特殊学生群体,在巨大的经济压力面前,很容易产生自卑、攀比心理,容易产生严重的思想压力,甚至诱发心理障碍。因此,我们在创造条件解决他们的经济困难时,要高度重视、密切关怀他们的心理健康,做好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经济帮困是目标,精神解困才是最终目的。要教育经济困难学生树立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意识,自觉克服自卑意识;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注重经济困难学生挫折调节能力的培养;教育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育他们树立诚信意识,要诚实做事、诚信为人,做到诚信生活、诚信学习、诚信就业;加强关爱教育,感恩教育。个人能力有大有小,但都可以尽力而为,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操,善良的人性,高尚的道德品质,滴水之恩,涌泉回报,从个人抓起,使他们养成关爱弱者,助人为乐的品质。提高学生勤俭节约意识。现代学生勤俭意识越来越淡薄,花钱大手大脚,班主任要注意教育学生提高勤俭节约意识,争取做到“两个一”,与家长通一次电话,和学生谈一次心。
回顾本的学生资助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是也还存在不足,比如说帮助的范围还不够广,还是有些需要帮助的学生没有得到帮助。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让学生都生活在美丽的蓝天下。
温江区和盛中学校
2014年7月
第五篇:东莞市 (学校)工作总结
2012-2013学第二学期
东莞市常平中学初中部生化科组教研工作计划
执笔人:吴中有
一、工作思路:
贯彻落实学校提出的“让常规精细、让提高增速”的工作理念,深入挖掘科组内的教育、教学潜力,本学期研讨、形成常中好课堂的标准,提倡教学严谨、科学、务实,理论联系实践。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学制度,认真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科组建设,打造出科组“自然科学学科”的品牌,总结经验,发挥优势,改进不足,聚集全组教师的工作力和创造力,努力使生化科组在有朝气、有创新精神、团结奋进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工作目标:
1、教学工作目标:
(1)初二生物备课组参加东莞市期末质量检查超市平均分3分,两率达市平均水平。2013年中考(2013公布的成绩),超市平均11分,两率达市平均水平。
(2)初一生物备课组参加东莞市期末质量检查超市平均分4分,两率达市平均水平。
(3)参加各类竞赛,获奖达10人次。
2、德育工作目标:联合学校德育处、级部、各班班主任,让初
二、初三学生形成强烈的中考意识,共同开展好学科的育人工作,挖掘科学与人文的结合点,用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学科学习形成促进,引导学生形成探究性的科学思维,实事求是、敢于批判和质疑的科学精神,提高应试能力,爱动脑筋、勤于动手、讲规则、有秩序的良好学习习惯。
3、教研工作目标:(1)开展课题《初中生物教学素材的开发与实施策略的研究》
(2)每位教师针对“如何有效开展精巧的实验教学”,开展微课题进行研究,撰写论文。
三、主要工作思路和措施
1、采取有效信息沟通的方式落实集体备课工作。抓教学常规,提高备课质量,每一次集体备课要定人、定点、定时,落实集体备课研讨的重难点,多做事,少
说空话,抓好应试的重点、难点和考点,重难考点的突破要多让学生观察、思考和记忆,不要让自然科学课程变成学生满堂接受,单纯的让学生背诵和记忆,要多放一些权限给学生。集体备课的难点是信息的沟通有限,科组内还要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形式,利用网络媒体进行科组内的信息共享,采用集体备课教案检查的形式反映集体备课的情况,可以是网络媒体资料截图,有问题整个科组群策群力。
2、利用微课题的研究促进实验教学的广泛开展。打造科组品牌,加强实验教学,不管是学生实验、教师演示实验、课外拓展实验,科组内要加强实验教学的开展,这是我们低负高效的最有效的途径,各备课组要研讨实验的教学方法、实验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多研讨,总结经验教训,收集成册,形成个人的“如何有效开展精巧实验教学”的微课题,一举多得。
3、加强德育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组内的每位老师都要参与到所在班级和全校的德育管理中去,在课堂教学中要采用实验教学、科学史教学、科学应用案例等塑造学生的科学精神,课堂教学的管理和学科评价要加强学生学习习惯、道德品质的养成,尤其是课堂,教师要重视,并管理好学生的学习习惯,重点是关注学生课堂的听课,多提问,多鼓励,掌握学生听课的反馈信息,提醒学生养成正确记笔记的习惯,让学生在课堂充分思考,锻炼观察,加强作业的检查和监控,跟踪课程的复习、预习,教师需长期坚持不懈的做好这些日常教育、教学的常规管理工作。
4、试题研修,落实试题命制流程。根据上学期制定的生物科组试题命制流程和生物科组积分量化考核条例,本学期利用两次统测自查和周测,落实试题的命制和重难考点的把握,准确定位期末质量统测和中考,有效训练,培优辅差,低负高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5、关注两名新教师。采用科组集体的力量,老带青,经验分享、业务跟踪指导,让新教师尽快适应我校的具体环境。
四、本学期工作安排
1、专月攻关,每月定主题,月份科组工作改进安排:(工作改进计划令见每月工作计划和总结)
9月进行如何有效开展实验教学的研讨工作
10月进行如何有效开展实验教学的微课题研究的研讨工作11月进行生物科德育渗透管理的教育、教学研讨工作
12月落实试题研修、模拟试卷命制的教学研讨工作
2、附科组工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