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王娜

时间:2019-05-13 00:33: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王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王娜》。

第一篇:《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王娜

第四单元 古乐神韵 第12课 古筝与《高山流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古乐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活动中相互分工、相互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展示有关资料,让学生领略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培养学生学习、传承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增强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并以实际行动弘扬传统文化。教学重点 :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宣传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周围的人们。

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搜集古筝相关资料和《高山流水》的相关故事。

2准备相关音乐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播放音乐《高山流水》和相关图片

抚琴,吟曲,“高流水琴弄,明月清风酒一樽”。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形容乐曲高妙。

二、活动一 知识名片

古曲《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该乐谱最早见于明代。人们为了纪念钟子期和俞伯牙的“ 知音”之谊,特地在月湖侧畔的小山上筑起了一座古琴台,并将这座小山取名为“碎琴山”。

三、活动二 我来说

1.小组交流之前查阅的资料互相补充。2.优秀代表到讲台展示。3.简单交流点评

四、活动三 博闻广记

欣赏视频《渔舟唱晚》,并说说你的感悟。

五、活动四 初显身手

听《高山流水》画出你想象的画面。

六、总结 感悟心语

俞伯牙和钟子期以一曲《高山流水》结为知己的动人传说,让我们懂得了友谊的真正含义。古乐的魅力,传统文化的魅力,值得我们欣赏和传承。

第二篇: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第三册)教学设计

《大学》第一章 第1周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二、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诵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理解基本意思。

2.通过诵读,让学生初步了解《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的道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3.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主动理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中相应的语句的意思,理解其中一些字词的意思。2.通过诵读和讲解,体会“修身养性”的重要性,明白每个人都应拥有光明正大的品德,都应让自己的道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这样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简介《大学》

(1)导语:《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那你了解《大学》多少呢?谁来说说看。学生交流汇报。

(2)概括学生搜集的资料,补充简单介绍《大学》的编排,分为“经”和“传”两个部分,其中“经”一章,是孔子的原话,由孔子的学生曾子记录;“传”十章,是曾子对“经”的理解和阐述,由曾子的学生记录。2.初读感悟

(1)出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2)自己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自由读)

(3)读给你的同桌听听吧。(同桌互读)

(4)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呢?(指名读)

(5)读得可真好,那么这些句子表达的意思你知道吗?默读原文,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字词,有不懂的地方记下来。

道:主旨。

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是光明正大的意思。

亲民:亲,通“新”,革新、自新。亲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知止:知道目标所在。

得:收获。

(6)知道了这些字词的意思,那么你能连起来说说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小组合作,谈谈你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理解。小组汇报。

(7)学生交流反馈:《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革除自身的旧习,在于使人的道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心静不乱;心静不乱才能够心神安定;心神安定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和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和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程序,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8)同桌合作,一人读原文,一人说意思。

(9)理解了原文的意思,现在请你再读一读,能读出感情吗?生自由读。谁愿意向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诵读水平?指名读,全班齐读。3.诵读竞赛

看大家诵读的兴致那么高,下面我们就来做做游戏,看谁记得又快又准?

(1)同桌自由练习背诵,汇报。哪对同桌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的练习成果?评选出“最佳合作奖”。

(2)老师想听听对于这段经典,我们班是男生读得好呢还是女生读得好呢?

男生齐读,女生齐读。

(3)看样子,大家已经熟记于心了,那我们来做接龙游戏。老师带头,知道的同学举手抢答。

(4)开小火车背诵。4.经典故事

你用明亮的眼睛看着世界,世界是明亮的;你用美好的眼睛看着世界,世界是美好的。《大学》总结了人一生实现远大理想抱负的模式,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作为人生的第一大学问。“修身”就是我们所讲的“做人”。

《大学》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做人要以身作则,待人处事要心平气和。它还要求把个人的道德修养应用于社会政治实践,是一个推己及人的过程。你看,曾参对他的儿子这样说——

读“经典故事”《“宗圣”曾子》

七嘴八舌话感想: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和大家分享吗?

一个人只有先学会了做人,然后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进而才有能力去治理一个国家,达到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如果一个人没有学会做人,连自己的事、自己家庭的事都管不好,那么,他就没有资格去做官、去治理国家,否则,将会给他人、给社会造成损害。所以说,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怎样做人,不管他学富五车,有亿万财富,他的人生最终都是失败的人生。4.经典拓展

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练习。5.国学点睛 这是《小学国学经典教育读本》的一个很好的栏目设计,可以让孩子熟读、了解,增加孩子的国学知识,提高国学学习的兴趣。

《大学》第二周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大学》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拓展活动

1、读一读 学生小组探讨。

2、找一找 师生共同交流。

四、总结

《大学》第三周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识记《大学》

三、四自然段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大学》

三、四自然段,并尝试背诵。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二、简介《大学》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故事链接:

七、拓展活动:读一读

《大学》第四周 第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3—5页原文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4课时

《中庸》第四周 第4课时

【教学内容】:《中庸》第一章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 物育焉。

【教学分析】

《中庸》是国学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儒家阐述“中庸之道”,并提出人性修养的教育理论著作。

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熟读、背诵第一章的内容。

2、理解“天命、率性、、见、中、乎、节、致、和”这几个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的意思。

3、积累文言知识,把握第一章的意思,理解“中”、“和”的意思。

4、培养学生能学而置用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读、背诵原文,理解文中的主题思想。

难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的哲理和内涵,对知识能学以致用。【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齐背《大学》,引入学习《中庸》。

二、简单介绍中庸的作者及主题思想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旧说《中庸》是子思所作。其实是秦汉时期儒家的作品,它也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中庸,儒家的道德标准,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调和折中。

三、简单介绍《中庸》第一章,了解这一章的主题思想。

第一章是全篇的主题,正面提出了“中和”(即中庸)这一范畴。从道不可片刻离开引入话题,强调在《大学》里面也阐述过的“慎其独”问题,要求人们加强自觉性,真心诚意地顺着天赋的本性行事,按道的原则,修养自身。

本章是从情感的角度切入,对“中”、“和”作正面的基本的解释。“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

按照本章的意思,在一个人还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的情感时,心中是平静淡然的,所以叫做“中”,但喜怒哀乐是人人都有而不可避免的,它们必然要表现出来。表现出来而符合常理,有节度,这就叫做“和”。二者协调和谐,这便是“中和”。人人都达到“中和”的境界,大家心平气和,社会秩序井然,天下也就太平无事了,人们生活就幸福了。

四、诵读训练

1、播放《中庸》第一章的朗读视频,感受文言文的朗读韵味,注意正音。

首先请同学们来听配乐范读,在听的过程中请认真的参照范读感受其诵读的节奏、语速、停顿,并注意生字生词及多音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

3、学生齐声朗读。

4、学生分小组朗读。

五、播放《中庸》第一章的翻译朗读视频,理解重点词语。

1、小组合作理解第一章的重点词语。如“天命、率性、、见、中、乎、节、致、和”等。(学习方法指导:借助注释、听视频的译翻。)

2、小组汇报,师适时点拔、补充。

(1)天命:天赋。(2)率性:遵循本性,率,遵循,按照,(3)莫:在这里是“没有什么更„„”的意思。(4)见(xian):显现,明显。(5)乎:于,在这里有比较的意味。(6)中(zhong):符合。(7)节:节度法度。(8)致,达到。

六、用自己的话说说《中庸》第一章所阐述的意思。

七、师补充资料。(古人对中庸主题思想理解的资料)方式:在小组里说,同桌互相说,自己说。

八、尝试背诵。

九、学以致用。学生分小组讨论:

1、应该做一个善良的人?

2、在生活中怎样做到不偏不离,遵循一定的原则?(例如:乘车、吃饭等)

十、小结

同学们刚才学得都很不错,相信同学们通过对《中庸》的学习和感知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有的放矢,更上一层楼。

【教学内容】:《论语》第一章

一、经典回放: 看课本第2页原文和文意

二、教学过程:

二、简介《论语》后四则。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四、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 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板 书 设 计

《论语》 学如不及 犹恐失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

第三篇:中华传统文化习作指导教学设计

中华传统文化习作指导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课前三分钟展示:

师: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第四单元的课文为我们打开了这座宝库的大门,《孔子拜师》让我们感受到古代大思想家孔子虚心好学的品质;《盘古开天地》让我们感受到神话故事大胆而神奇的想象;《赵州桥》让我们感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让我们看到了800多年前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现在就请唐璐扬同学带我们走进神话故事,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1.一学生讲神话故事

2.课文只是学习语文的引子,想学好语文,更重要的是把学习的眼光放到课外的学习中。有请唐敬月同学补充课外知识。

师:感谢两位同学的精彩分享。这节课我们一起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板书: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二、出示课件,欣赏传统文化图片,走进中国的传统节日。1.清明节

古诗: 《清明》(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寒食》(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扫墓、踏青:《清明上河图》就有清明节扫墓、踏青的描绘。这些习俗延续至今。3.端午节 古诗: 《端午》(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3.中秋节 古诗: 《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4.春节 古诗: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师:中国还有很多关于传统节日的诗词,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积累背诵哦!

三、作业

搜集一个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资料,如文字、图片、实物等,把最想告诉大家的知识说一说。

第四篇:语文《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语文《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往今来,已经融汇成一派浩瀚的巨流。三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和单元专题、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为我们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这座宝库的一扇门,孩子们在这里认识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阅读了一个关于宇宙起源的美丽的神话故事,欣赏了我国乃至世界建桥史上的宝贵文化遗产──赵州桥,以及世界艺术长廊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我国宋代画家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能感受到中华的传统文化,我们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我们有古老的民族艺术,如:戏剧、国画......我们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如: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看到那光辉灿烂的历史,我们的孩子无不充满自豪的感慨。这样,从文本到实践,从课内到课外,从口头到书面,让学生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同作用下,在课外学习活动的配合中,学知识、长能力。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拓展知识面。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协作学习的能力,口语表达和交际的能力,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对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团队协作的精神。

一、活动前期准备

1、自由组成小组,开展多种形式了解生活中某一方面的传统文化

⑴将大家提出的专题进行归类,分别归为:神话传说、民间工艺、民族艺术、风俗习惯、诗词赏析、饮食文化;

⑵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组成专题小组,结合某一专题制定计划。

⑶各小组根据制订的研究方案,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地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并及时地记录活动中所获得的基本资料,在实践调查中发现什么新问题,随时做好记录。

二、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研究,协助他们做好记录,帮助他们做好资料的整理工作。

2、学生:分小组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并及时地记录活动中所获得的基本资料。

三、汇报活动成果: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课本的第五单元,为我们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这座宝库的一扇门,我们在这里认识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阅读了一个关于宇宙起源的美丽的神话故事,欣赏了我国乃至世界建桥史上的宝贵文化遗产——赵州桥,以及世界艺术长廊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我国宋代画家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能感受到中华的传统文化,我们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我们有古老的民族艺术,如:戏居、国画......我们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如: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传统文化世界,去感受它迷人的魅力吧!(课件展示精美图片)

(二)大串门

在学了《孔子拜师》这一课后,我们就设下了“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实践章,同学们积极开展活动,搜集到了许多材料,了解到了不少知识,想不想把它们展示给大家看看呢?下面先请各小组负责人举起标志牌,大声宣读一下你们组研究的专题。组长介绍,师总结,并归类贴词卡;

小组专题研究内容:(1)风俗民情;(2)民间工艺;(3)诗词赏析;(4)饮食文化;(5)神话传说;(6)民族艺术;

三、聊天室

同学们拿出自己在实践活动中收集到的资料,在小组内展示,交流,先相互介绍、欣赏大家收集的资料,然后小组协作,把收集到的资料整理整理,再商量一下用什么方式向大家介绍,待会选出代表参加全班“大比拼”的展示活动。

四、大比拼

1、看来每组同学都是有备而来呀,那你们都研究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呢?“中华传统文化知多少”的大比拼现在开始!由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小组依次用自己的方式展示活动成果:向大家展示一些文字资料、图片等。)如以下的展示形式:

民间工艺组的制作展示:现场剪纸折纸并赠送个人作品等; 诗词赏析组的诵读展示:配乐朗诵关于传统节日的诗词; 民族艺术组的表演展示:现场演唱一段歌曲,演奏一段器乐,表演一段舞蹈; 民俗风情组的话题展示:传统风俗民情手抄报,介绍少数民族特殊的风俗等; 神话传说组的趣味展示:我来演,你来猜!学生以诵、讲的形式,介绍有关歌谣、民间传说等。

中华美食组的多方位展示:绕口令——报菜名、我说你猜等。担担面、麻婆豆腐、酸辣豆花、夫妻肺片、棒棒鸡„„ 饮食习俗 : 九大碗、罐罐肉、盖碗茶、鸣堂„„ [鼓励学生别具匠心的展示,充分肯定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张扬。]

2、播放课件,升华情感

师:刚才看了你们的表演真令我大开眼界,我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也有浓厚的兴趣,也专门搜集了一些资料,你们想看吗?(课件展示其他能体现祖国传统文化的图片)

五、拓展延伸

1`、刚才,同学们都谈到了祖国的传统文化多么丰富多彩,是呀,它不仅仅局限于我们今天所研究的这六个专题,祖国的传统文化多么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啊,愿不愿意继续探宝呢?那么,除了今天我们研究的专题,你还打算继续探究哪些内容呢?(学生自由发言)比如,你可以去制陶,体会制陶的乐趣;可以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欣赏京剧,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学唱几曲。我们可以用“灿烂辉煌、源远流长”来形容祖国的传统文化。充分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2、你们个个都是爱动脑筋的小专家,愿你们在传统文化这座宝库里,继续探索,愉快地遨游!为了更好的学习,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一张表格:

语文综合性学习《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调查表

第五篇:王丽娜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主备人 王丽娜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忙着”、“连忙”练习说话。2.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下雨前会出现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这三种现象,并初步知道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段课文。

重点难点: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自然知识。了解一些动物下雨前活动现象产生的原因。

课前准备:

1.词句条及活动的小白兔图。

2.小白兔、燕子、鱼、蚂蚁的头饰。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一)谈话、板书课题。

(二)区别“下雨了”与“要下雨了”。

二、小声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注意三点:

(一)看清课文中加拼音的字,读准读音。

(二)想想课文中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

(三)看看课文是分几个自然段写的?

三、检查提问

(一)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二)课文中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板书:燕子、鱼、蚂蚁)

(三)课文是分几个自然段写的?在书上标出来。

四、讲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说了什么?(师板绘山坡、树、草等)2.提问:(1)这段有几句话?读了第一句你知道了什么?小白兔是怎样割草的?(用活动图演示小白兔弯腰的动作。)(2)这时小白兔感到天气怎么样?“天气很闷”时会让人感到怎样呢?(师生共同通过两次不同的呼吸来体验。)(3)于是,小白兔便怎么样?(用活动图演示小白兔直起身子的动作。)(4)在小白兔刚才的动作中,有两个是正好相反的;你看出来了吗?在书上用“——”划出来。

(二)学习二、三自然段。

1.当小白兔直起身子时,看到了什么?(师板绘小燕子图)

2.燕子和平时一样不一样?从哪儿看出飞得低?(板书:飞得很低。)3.小白兔是怎样问燕子的?(指名读、齐读)4.燕子是怎样说的?(引读第三段)

5.谁来当小燕子,边飞边说?(指名表演)其他同学注意看燕子的话一共有几句。

6.燕子的话有几句?谁来读读第二句和第三句?(指名读)

7.“空气很潮湿”说明空气中什么多了?什么时候空气就很潮湿呢? 8.“正忙着”的“正”是什么意思?“忙着”又是什么意思? 9.小白兔现在知道燕子飞得低的原因了。你知道了吗?

10.燕子说“要下雨了”,他是怎么知道要下雨的?(引导学生发现燕子的思考过程。)

11.男女生分角色读小白兔和燕子的对话。

(三)学习四、五、六段 1.指名读四、五、六段。

2.听了燕子的话,小白兔是怎么想的?(引读。出示句子:是要下雨了吗?)这句话用了什么符号?说明小白兔对燕子的话是相信还是不相信?

3.这时候他又看到了谁?只有两条小鱼吗?小鱼怎么样了?(板书:游到水面)

4.小白兔是怎么问的?(引读)“有空”是什么意思? 5.小鱼是怎么说的?(引读)“透透气”又是什么意思? 6.谁能说说小鱼游到水面的原因?

7.指名两位学生分角色读小白兔和小鱼的对话,引导学生体会小鱼对小白兔的关心。

(四)学习第七段。1.学生轻声读第七段。

2.小白兔听了小鱼的话相信要下雨了吗?你怎么知道的?(出示“连忙”)“连忙”是什么意思?小白兔赶快干什么?什么是挎?(师表演挎篮子)

3.小白兔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了谁?是多少蚂蚁?他们在干什么?(板书:往高处搬家)为什么要往高处搬家?

4.指名学生读第七段,学生边听边想,到底是小白兔告诉蚂蚁要下雨了,还是蚂蚁告诉小白兔要下雨了?

5.指导读“是要下雨了。”(指名读、齐读)

(五)学习八、九自然段

1.听了蚂蚁的话,小白兔是怎么做的?(出示:加快步子)他一边跑还一边喊什么?(引读)

2.正在这时候,一阵雷声,哗哗哗,雨就下起来了。(师画雨点)这雨下得怎么样?

3.指导朗读第九段(齐读)

五、总结课文

学了这课,你知道要下雨了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除了这三种现象,在下雨之前,自然界里还有许多与平时不一样的现象。你还知道哪些?(让学生谈)希望同学们要像小白兔那样看到不明白的现象积极地问别人,还可以从书中寻找答案,这样你们就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就会越来越聪明。

六、重点指导部分生字的字形。重点指导书写 : 得 很

七、板书

14、要下雨了

燕子低飞——空气潮湿 天阴沉沉 小雨出水——水里沉闷

蚂蚁搬东西

二次备课《小青蛙》

主备人:王丽娜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新笔画:撇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青蛙是有益动物,我们应该爱护它。

二、重难点:会写7生字,区分形近字,区分同音字、形近字

三:教学准备:青蛙图片两张,生字卡片,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青蛙的资料。

四、教学时数: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将和我们一起学习,它是谁呢?老师说,请大家动脑筋来猜一猜:“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小时没有腿,长大没尾巴。”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青蛙)老师板书课题贴图。

问: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青蛙呢?学生发言后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

1.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借助拼音来自读课文,也可以问一问同桌。2.同桌之间互相读,相互纠正读错的地方。

3.教师配乐朗读,学生注意听生字的读音,听听是否与自己读得一致。

4.全班齐读课文。

(三)自学本课生字。

1.学生再次读课文,把生字用“○”画出来,把要求会写的字用“=”画出来,想想自己用什么办法记住它。

2.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读一读,说一说,看谁的办法多,生字记得多。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生字。

2.教师出示有关图片,让学生给图片贴生字,增加记忆。

3.找朋友认读生字。

4.说一说,你记住了哪个字?用什么方法记的?

5.把生字放回文章中,全班再读课文。

(五)指导书写。

1.认识笔画:撇点,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2.学生描红,仿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学习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捉——放。

2.全班自由读,数数这首小诗一共有几句话(三句话)。

3.指名分别读这三句话,其余的同学想一想每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4.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

5.小组汇报,汇报时先读句子,再说意思,其余的小组给予补充。(第一句写我爱小青蛙,所以捉了一只带回家)板书:捉。

师:如果你就是那只青蛙,你被捉走了,你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启发学生想象,教师贴图“难过的小青蛙”)。师:妈妈看到后,是怎样对我说的?

教师质疑:这句话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帮助学生理解“劝”的意思。妈妈的心情怎样?谁能把这句话读好?

指导朗读:让学生看板书试着背诵前两句话。

学生齐读第三句,想一想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这句话告诉我们妈妈让我放小青蛙的原因)。

你知道妈妈让我们放小青蛙的原因吗?教师板书:笑、也爱,让学生谈谈什么叫“也爱”。

6.启发想象。听了妈妈的话,你会怎么想,怎样做?课文中并没有告诉我们,你能补充完整吗?

出示练习:听了妈妈的话,我。老师被你们的行动打动了,你们真是一群可爱的孩子,此时小青蛙也回到了妈妈身边,它一定会感谢你们的。出示图:“快乐的青蛙”,放音乐《小青蛙快回家》。

7.(配音乐读)这么好的一首诗,你愿意把它背下来吗?

8.指导背诵,学生自由背诵,再填空。

我爱(),提了一只(),妈妈见了(),()放了它,我问妈妈(),妈妈()来回来:青蛙妈妈(),等它()。

指名背诵,介绍方法。

(三)总结全文。

同学们,听说你们在课外搜集了大量有关青蛙的资料,谁愿意给大家汇报一下?(学生汇报)

通过同学们的介绍,可以看出青蛙是一种有益的动物,所以文中的妈妈让我把它放回了大自然。在我们周围,还有许多动物对人类有帮助,而人类却大量地捕捉、伤害它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动物,保护我们美丽的大自然。

(四)作业。

1.背诵课文。

2.自主积累词语库。

板书设计:

识字3 小青蛙

大眼睛、四条腿

小青蛙

吃害虫—益虫

下载《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王娜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王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大全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奠定了人的一切文化与思想行为。接受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

    难忘的中秋节研究:单小龙 这是宋代米甫对中秋节诗歌的赞美。这是宋代米甫对中秋节诗歌的赞美。你知道中秋节是怎么让我告诉你的! 中秋节是中国的一大段,它代表了家庭团聚,意......

    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爱心助教活动总结 为了响应十八大关于宣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号召,让孩子们从小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本次爱心助教活动围绕"中华文化”这一主题展开。 在中华......

    五年级中华传统文化 棋道经纬 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艺术篇棋道经纬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材料,了解棋道经纬的相关知识,感受棋道经纬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2. 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积累、背诵关于棋道经纬的诗词、名......

    五年级中华传统文化 天文历法 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科教篇天文历法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天文历法的相关知识,知道天文历法对于古代人的作用以及对于现代生活的影响。 2. 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积累、背诵关于......

    王娜期末教学总结

    教师期末教学总结本学期以来,在各位领导和老师的热心支持和帮助下,我认真做好爵士舞的教学工作,积极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下面我把2012-2013年度第二学期的教学工作做简要......

    王娜工作总结

    进入外国语的这些日子 外国语学校 音乐教研组 王娜 走进外国语学校工作近一个月了,忙碌中竟然不觉时间走的竟如此之快,或许不仅仅是忙碌,而更多的是热爱,呆在自己喜欢的环境中......

    年终工作总结-王娜

    工作总结2012年了,在易卓工作已经一年多,时间不算短,作为公司的内勤人员,起着承上启下、综合协调、督促检查和服务保障大家工作安全的作用。内勤是办公室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