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教学设计模式的简要对比

时间:2019-05-13 00:13: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几种教学设计模式的简要对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几种教学设计模式的简要对比》。

第一篇:几种教学设计模式的简要对比

几种教学设计模式的简要对比

教育科学学院 课程与教学论

20134001002 赵爽

摘要:在学习教学设计模式这一板块时,我们接触过很多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如“肯普模式”、“史密斯—雷根模式”等。而在我国对教学设计模式的研究中,诸多学者根据心理学理论把教学设计模式细分为行为主义教学设计模式、认知主义教学设计模式、构建主要教学设计模式。本文对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与其他三种教学设计模式进行简要对比,以使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能够更加灵活有效的运用多种教学设计模式。关键词:教学设计模式 对比

一、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与行为主义教学设计模式对比:

1、相同点:(1)构成要素相同:

二者包含的相同的要素有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教学目标的阐明、学习者分析、学习策略的确定、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2)教学设计起点相同:

二者都把学习需要分析作为教学设计的起点,教学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设计过程。

2、不同点:

(1)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属于认知主义教学设计模式范畴,强调内部认知结构;而行为主义教学设计侧重于技能性训练和作业操作。

(2)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注重教学实践这一环节,这 是使教学达到最优化的必经阶段;而行为主义教学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这一重要环节。

(3)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没有刺激与反馈强化这一环节;而行为主义教学设计模式提供了反馈和强化的方法与手段,有利于使学生反应行更加精确和熟练。

二、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与认知主义教学设计模式对比: 认知主义教学模式有“狄克—柯瑞模式”、一般教学设计过程模式、IDI模式等。

1、相同点:

(1)二者都属于认知主义教学设计模式。(2)构成要素相同:

二者都包含以下几种要素:学习需要分析(问题分析、学习需要、确定问题、确定目的)、目标体系(教学目标的制定、确定目标、具体目标、学习目标的阐明、绩效目标、编写行为目标)、教学评价(评价与修改、分析结果、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3)教学设计起点相同:

二者都已学习需要分析作为教学设计模式的起点。

2、不同点:

(1)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与IDI教学设计模式相比,更加明确的提出了教学实践环节。教学实践环节是教学设计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通过教学实践,才能发现教学设计过程中的缺陷,并且通过对各个环节进行评估与反馈,发现问题所在,修改后再进行实践,直到实现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的一致。(2)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中,教学评价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与一般过程模式和“狄克—柯瑞模式”相似,但从表达方式上,以 “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更加突出了教学评价的作用。(3)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教学目标既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设计的归宿。而“狄克—柯瑞模式”的教学设计是一个“修改—决定—行动”的循环过程,它没有明确指出循环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一般模式与“狄克—柯瑞模式”非常相似,教学过程设计的起点非常明确,即学习需要分析,教学设计的终点也很明确,即总结性评价。两种教学设计模式虽然都体现出教学过程设计经过反复评价与修改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但是忽略了教学效果与总体教学目标的对比、(4)“狄克—柯瑞模式”中有“开发评测量表”一项,用于诊断课程的安置,在上课过程中检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其他模式中则没有。

三、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与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模式对比:

1、相同点:(1)构成要素相同:

二者都包含以下几种要素:学习需要分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策略选择(教学策略、自主学习策略设计)、教学媒体选择(认知工具的设计)、教学评价(评价与修改)。

(2)教学设计起点相同: 二者都已学习需要分析作为教学设计模式的起点。

2、不同点:

(1)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中的教学评价贯穿于教学设计过程的始终,而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模式虽然提到了形成性评价,但从表现形式上,很容易使人误解形成性评价仅仅作用于教学目标,这也是这种模式最明显的不足

(2)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模式中的强化练习是以小组测评和自我评价为依据的,为学生提供一套可选并有一定针对性的补充学习材料和强化练习,以便通过强化练习纠正原有的错误理解,最终达到符合要求的意义建构。而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没有以上特点。(3)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中,教学设计过程以“教”为主,而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模式的种种代表模式中,均属于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因此,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模式包含以下要素: ①学习情景设计:有助于将问题置于真实的任务环境之中,提高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迁移能力;

②学习资源设计:有助于更好的理解问题,制定可行性方案; ③认知工具设计:帮助学习者解释和把握问题的各个方面; ④自主学习策略设计:为学生提供可选的问题解决模式; ⑤合作学习设计:形成团队合作意识,快速有效解决问题; ⑥帮助与管理:问题解决过程中,任何环节出现问题,能够给予有效的指导,施加必要的人格影响,以消除因挫折而出现的消极情绪。

四、总结:

1、在以上教学设计模式中,教学设计的起点有的是学习需要分析,有的是教学目标分析。然而,总的教学目标是由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制定的,即总的教学目标来自学习需要分析。“教学目标分析”中的教学目标指的就是总的教学目标,它的分析要结合当前具体的研究内容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与态度,来确定较具体的教学目标,即目标体系。因此,本文中没有明确区分“学习需要分析”与“教学目标分析”。

2、在以上模式中虽然含有相同的构成要素,但相同要素在不同教学设计模式中,其含义是不尽相同的。如学习者分析,在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模式中都含有对学生初始知识技能的分析,但在行为主义教学设计模式中,还包含学生原有行为定式与新的行为模式之间的关系分析;在认知主义教学设计模式中,还包含学生认知图式分析,学生原有态度情感分析等;在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模式中,还包含研究能力、兴趣爱好、动机水平、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分析。本文对构成要素的细节区别,没有做系统论述。

3、教学设计理论不仅应加强教学设计模式的研究,还应对各种用于指导教学活动和行为的理论进行深入探索。提供给教师的应是涉及全面教学过程的复杂性知识,以及怎样创造和运用一套条件系统来接通这些知识。

参考文献:

[1]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Walter Dick等著,教学系统化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3]何克抗,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盛群力,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瑞泽,邓普西,教学设计和技术的趋势与问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第二篇:中英教学模式的对比

中英教学模式的对比

转载▼

中国学校的课堂是面向全班授课,注重双基训练;英国学校的课堂是强调人的发展。不同的教学传统反映不同的社会文化,也反映出各自存在的困惑。

1、中国学校课堂教学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从西方文化的角度看,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一个特征是尊重传统的中国人生观和道德观。在古代学校,背诵儒家经典是最重要的教学任务,这就形成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二个特征是崇拜权威,这与中国封建社会的等级制有关。这种完全服从成人的原则,从家长延伸到教师,影响课堂教学方式,即通过讲和演示,而不是通过讨论和提问来学习。对教育体制中不同等级权威的概念化在西方也称作“权力距离”。中国可以说是一个权力距离大的国家,在家庭,儿童要服从家长,其权威从不被质疑。在学校,要求学生无条件地尊重教师的权威,学习被看作是从教师那里得到人类智慧和文明的过程,故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三个特征是强调群体主义。这种教育强调群体的目标和利益,忽视个体的需求和价值。中国教育自古以来一直是对学生统一要求,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压抑。受群体主义的影响,教学以面对全班为主,传统的学习和背诵方式也进一步无视个体学习的重要性。

中国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得到的评价是消极的,认为忽视个体、个性、平等,也忽视作为学习主体的儿童。然而,对西方的强调儿童中心的理念与实践极为不利的是,中国式的面向全班授课的教学模式可能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最有成效,大班的正规教学并没有对获得高标准的学业成就带来不利影响。在对13岁儿童的数学学业成就的国际比较研究表明,中国是最成功的国家,中国儿童的成绩是最高的,正确率达80%;而英国学生的正确率只达到61%。因此,英国政府越来越强调面对整个班级的教学。在这方面,中国被当作效仿的样板。他们认为英国学校应该学习中国在大的班级规模和差的物质条件下所达到的高水准的教育质量。英国目前在教育上的争论,迫使他们也在关注中国的面向全班授课的教学模式。长期以来中国学校的课堂教学以课本为依据,以传授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为核心。因此,凡是强调双基的考试和评价,中国学生都会在最高者行列。中国的无数优秀教师在双基教学上创造并积累丰富的成功经验,而这正是英国教师最缺乏的方面。然而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如何开展素质教育?课堂应该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但是如何在课堂上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如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又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个性以及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能不能冲出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来思考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能不能对天经地义的课堂教学传统提出挑战和革新?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2、在英国学校的课堂观察中发现了四个方面的明显差异:第一,课堂管理是灵活的,不要求整齐划一;第二,课堂环境是开放的,儿童的直接经验受到重视;第三,课堂是儿童学习与实践的场所,教师讲的很少;第四,课堂活动是培养和发展个性的过程,儿童的人格受到尊重。

英国的课堂教学是面向个体的个别化教学,分组教学是个别化教学的基本形式。虽然教学是在学生群体中进行的,但没有统一、同步的要求,学生有按自己的速度、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的自由,也有在一定范围内选择学习任务的自由。教室里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是为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好奇心而创设的;课堂上宽松自由的人际氛围是为发展儿童的个性而营造的;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是为促使儿童从经验中体会、探索,从操作中培养能力而设计的。每个儿童都作为一个个体而被尊重,每个儿童的不同发展需要都会受到关注。儿童作为人的价值在这种面向个体的教学模式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英国的个别化教学给中国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启发中国教师从促进个体发展这一目的出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重新思考和建构。培养能力和发展个性是中国学校教育多年来所忽视的,英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探讨素质教育提供很好的参照。

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如何才能避免“为了培养能力和个性而牺牲系统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这个问题?在以人为本的时代,如何才能改革“以牺牲学生能力和个性发展为代价而换取对有限的知识与技能”的课堂教学?教育作为传递文化和创造文化的活动,应该是开放的。不同的教学传统应该在跨文化的比较与审视中相互取长补短。跨文化视角下的研究帮助我们认识到,真正优化的课堂教学是对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传统的优点与长处进行兼收并蓄的教学,是一种东西方教学思想、教学方式的融合与统一。这种融合与统一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提出具有重要意义的新课题,要求研究者和实践者以开放的态度和跨文化意识来突破原有的模式框架,在相互吸收和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整合。

比较中英两国在基础教育的最大不同在于英国小学老师通常负责所有科目,将各个科目进行综合的能力非常强,直到初中才会有负责专门课程的老师,所以,每一节课都是学科间的整合。第二个不同在于英国的老师非常善于使用肢体语言,甚至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中国的老师在使用肢体语言上相对比较死板。通过交流,我们可以学习英国老师如何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英国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会知识,而不是为了考试。首先,使学生能够变得有能力和自信。包括能发现、汇集、分析和评估数据与意见;能系统地比较数据和使用信息,展开一个论点;能在封闭与开放式知识体系问题上都思想清晰和有逻辑性;能以开放的思想,在讨论和论辩中展现魅力;能在广泛的主题上有细致的理解力并发表评论。其次,使学生有全面的理解力。包括对语言表述的理解力;对其它表述方式,如证据与论证的关系、分析的标准等的理解力;对专业与思想不同分支特征的理解力等。最后,适当扩大学生的关注范围。如国家和世界事务的主题、本国的社会福利等主题;反映国家和国际文化生活的主题等。

第三篇:对比阅读模式(定稿)

比较阅读就是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阅读材料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的一种阅读模式。此种阅读模式有利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有利于发现问题,把握阅读材料的本质特征,从而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叶圣陶先生指出:“阅读理解方法„„更要紧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张寿康教授也指出:“比较阅读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中学语文教学来说,开展比较阅读的训练是有效地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事物的特征往往可以在与另一事物的比较中显现出来,因此比较阅读能使我们更容易发现问题。熟练掌握好比较阅读的技巧,对于我们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好处。

试题透视

精品放送: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3题。

【文段一】

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滴,大生命中之一叶。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于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世界、国家和个人的生命中的云翳没有比今天再多的了。

——节选自冰心《谈生命》

【文段二】

霞,是我的老朋友了!我童年在海边、在山上,她是我的最熟悉最美丽的小伙伴。她每早每晚都在光明中和我说“早上好”或“明天见”。但我直到几十年以后,才体会到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

生命中不是只有快乐,也不是只有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辅相成、互相衬托的。

快乐是一抹微云,痛苦是压城的乌云,这不同的云彩,在你生命的天边重叠着,在“夕阳无限好”的时候,就给你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一个生命到了“只是近黄昏”的时节,落霞也许会使人留恋、惆怅。但人类的生命是永不止息的,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转。东方不亮西方亮,我窗前的晚霞,正向美国东岸的慰冰湖上走去„„

——节选自冰心《霞》

1.阅读文段的内容后,对“生命的本质”理解正确的一项()

A.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滴,大生命中之一叶。

B.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

C.生命是由卑微、渺小到生长、进化的。

D.个人的生命是渺小卑微的,因而也是痛苦和美丽的。

2.结合两个文段的内容,谈谈“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的含意。

3.请在两文段中各举一例说明两个文段说理的共同特点。(2007年广东广州花都区中考试题)

比较赏析:

这两个文段都是着名作家冰心的作品,从命题来看,题目重在考查两个文段共有的主题思想。冰心童年时代是在山东烟台海边度过的,大海以它奇幻多彩的晨昏朝夕,孕育了冰心丰富的想象,陶冶了她诗人的气质。在《谈生命》和《霞》两个文段中,冰心都是通过感性的描写,使用明朗、灵动、蕴藉、有韵味的语言,借江水、树木、彩霞揭示了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则,同时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两个文段的语言既有形象的描写,又有哲理的陈述,句式变化多样,考生在阅读时要重点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加强生命体验,丰富人文素养。

特色试题解析:

第1题为选择题,考生可以根据文章具体内容,使用排除法把答案找出。首先看答案A,它强调的是生命的渺小和不值一提,透露的是无能为力的思想,显然跟两篇文章乐观向上的风格不一致,可以首先排除它;再看答案B,它仅仅是在陈述一个事实,并没有深入探查生命的本质,也可以排除掉;再往下看C,它阐述了生命的变化过程,而且由低到高,思想乐观,也符合两篇文章的主题;最后看D,这是一个因果句,可是前后句的因果关系并不成立,显然是一个病句。到此即可得出最后答案为C。

第2题“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中的“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包括生命中的挫折和失败;“美丽的黄昏”喻指人到了老年,在无限感慨中感受幸福和欣慰的景况。通过充满诗意的文字,冰心是想告诉我们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伴相生,对此我们要有豁达乐观的精神。生命需要流动和生长,我们要享受快乐,但也不能回避生活中的痛苦和艰难。我们要感谢生命,既要感谢快乐,也要感谢痛苦。由此出发,再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加以延伸,就能很快得出答案。即:人生应该经历幸福和痛苦,快乐和悲哀,活到一定年龄后,才能体验到人生的美好。或:一生中有丰富多样的经历,活到一定年龄后,才能体验到人生的美好。

第3题,这两篇文章虽然有理性的归纳总结,但通篇还是以感性的描写为主,在感性描写之后,再作理性的归纳总结。这样既能使文章生动形象,又显得博大厚重。结合这一特点,在两篇文章中各找出一句例子加以印证即可。即:冰心善用比喻来说理(1分),显得生动形象,富有文学性(1分)。如:说明“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这个道理,她举了“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这个比喻(1分)。又如说明“一生中有丰富多样的经历,活到一定年龄后,才能体现到人生的美好”这个道理,就比喻为“快乐是一抹微云,痛苦是压城的乌云,这不同的云彩,在你生命的天边重叠着,在‘夕阳无限好’的时候,就给你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1分)。” 比较阅读的基本要领是“异中求同”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是通过比较找出共同特点,揭示一般规律;同中求异,则是通过比较归纳出各自的特点,揭示个性特征。同学们在平时进行此种阅读模式的训练时,应注意:

1.关注不同类型的文章在主题思想上的关系。从求同方面来看,不同的文章可能归属于同一主题。例如《背影》和《台阶》两篇文章文风迥异,写作时代相隔遥远,但都讴歌了“父亲”这一永恒的主题;从求异方面看,《背影》以细节感人,《台阶》靠情节说话,写作手法上就有很大差异。

2.能区分不同文章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在设置考题时,命题人常常会要求考生比较人物形象的异同。考生要紧抓住所提供的故事情节和相关人物描写,学会从中归纳总结。例如《藤野先生》和《再塑生命》两篇文章都写了老师,但藤野先生性格严谨,沙莉文老师温柔体贴,他们之间的区别是很明显的。

3.能概括不同文章中写作语言的风格。不同作家因为性格、文化视野、爱好的差异,语言风格会有所差别。比较语言差别可以从语体风格、表达方式、句式等角度出发。例如鲁迅和周作人同为兄弟,又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但文章语言却一个激烈犀利,一个恬淡平和。

4.能区分不同文章的结构特点。每一位作家在写作时切入事件和组织情节的方式都是不同的,考生要抓住不同作者构架文章的方法,进而体会作者的用意。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用的是顺叙,目的是借两个不同场景的描写表达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向往。而《爸爸的花儿落了》则使用了意识流手法,不断穿插回忆,目的是表现作者对父亲的热爱之情。

5.发现不同文章中写作手法的异同。对文章写作手法的考查是比较阅读试题的一个重点,考生需要掌握关于写作手法的一些基本知识,同时学会比较分析。例如《谈生命》和《人生》两篇散文风格迥异,冰心文字清新婉丽,勃兰兑斯文字睿智老辣,但在写作手法上却都使用了象征,在对事物的描述中融进作者独特的生命感受和深沉思索,读来引人遐想,启人深思。

总而言之,考生在比较阅读时要牢牢抓住比较点,结合具体作品情节深入理解,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段一:蜥蜴的繁衍之道

黄兴旺

南澳大利亚的沙漠中,生存着一种矮胖的蜥蜴。这种蜥蜴行动迅捷,在沙漠中来去如风,许多捕食者都拿它们没有办法。

但是,每年的七八月份,这些蜥蜴竟一反常态,行动迟缓得如同乌龟。这种现象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兴趣。他们捕捉了一只蜥蜴并对之进行CT扫描,结果发现这只蜥蜴正在妊娠状态中,但是令人吃惊的是,蜥蜴腹中胎儿的重量竟达到了母体重量的三分之一。如此推算,这相当于人类一个妇女要生出一个七八岁大的儿童。

并且,这个生长中的巨形胎儿就位于蜥蜴母亲的肺部和消化道之上。由于坚硬的鳞片覆盖了蜥蜴的大部分身体,所以它的腹部是无法变大的。这样,在巨形胎儿的挤压下,蜥蜴母亲的肺部几乎全部萎缩,食道也变得狭窄异常。妊娠后期,是这些蜥蜴母亲最痛苦的时刻,因挤压而产生的憋闷,使它们无法正常呼吸、无法正常活动,也无法吃下太多的食物。窒息和饥饿,会让这些蜥蜴母亲苦不堪言,一向行动迅捷的它们也只能艰难地拖着自己的身体缓慢活动。伴随着痛苦的还有灾难,由于爬得不快,沙漠中的响尾蛇、沙狐等各种动物很轻松就能捕获它们,很多蜥蜴母亲在此时成为天敌的美餐。

在经历巨大的痛苦和劫难之后,蜥蜴母亲终于苦尽甘来,在沙漠中产下自己的幼仔,而小蜥蜴因为身形庞大,它们在出生后马上就可以离开母亲,具备逃避天敌、独立生存的能力。这些蜥蜴母亲,在繁殖中虽然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但她们最终换取了极高的后代成活率,使这一物种在沙漠中一直生生不息。

(《意林》2007年第8期,有删改)

文段二:青藏高原上的百灵鸟

宋艳丽

青藏高原探险回来的朋友,不讲草原上的精灵藏羚羊,不讲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见面就急不可待地给我说起一只百灵鸟的故事来。

一天,他在高原上采集植物标本,突然风起云涌,眼看一场暴风雪不可避免,他急忙往宿营地跑去。可是,快到山脚的时候,他被路旁草丛间的一只小鸟吸引住了。那是一只小小的灰色的百灵鸟,它无视天气变化,安详地张开翅膀,紧紧地护着身下的巢。朋友是个喜欢鸟类的人,一看就知道,这只百灵鸟处在孵卵期。令他不解的是,这么冷的地方,本已经不适合百灵鸟生存了,再遇见暴风雪,它该如何保护自己,保护即将出生的小宝宝?

朋友既担心又有些好奇,索性就近找个避雪的地方,托着望远镜观察起来。

不一会,乌云越积越厚,严寒将云层的水汽变成雪珠,劈里啪啦地落下来。那些花生米大的雪珠,落在草地上、沟壑里,也无情地砸在百灵鸟的身上,钻进它的羽毛里。百灵鸟显然感到了疼痛和寒冷,小小的身体不住颤抖着,但还是安静地伏在巢上。

渐渐地,雪珠越积越多,埋住了百灵鸟的腿,又顺势埋住了它的翅膀,背脊,直到头部。为了呼吸,它不得不挣扎着,努力扬起脖子,试图将鼻孔露在外面。

所以,远远看去,百灵鸟只剩一张尖尖的嘴,像一根干草,长在雪堆外面。

一个小时后,朋友看到一只小百灵鸟歪歪扭扭地站了起来,身边是一个破裂的蛋壳。

说到这里,朋友的眼睛有些湿润了。

(《意林》2006年第9期,有删改)

1.你从第一篇文章里澳大利亚蜥蜴的繁衍过程中能得到什么启迪?它适合第二篇文章吗?

2.结合两篇文章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母爱的理解。

3.有人说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人类是最高贵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参考答案:

1.从澳大利亚蜥蜴的繁衍过程中,我们明白付出和回报永远都是成正比的。收获丰厚成果的前提,必须是巨大成本的付出。这个道理也符合第二篇文章里的百灵鸟母亲,它宁愿埋在雪中,甘心受雪珠的侵袭,也绝不放弃对后代的爱,在付出了艰辛的代价后,最终成功地孵化出了自己的孩子,获得了回报。

2.澳大利亚蜥蜴为了腹中的孩子甘愿遭受失去生命的危险,百灵鸟母亲冒着风雪孵化自己的孩子,为了孩子,母亲即使付出一切也在所不惜,可见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也是最值得尊重的爱。

3.不同意。世上许多生物都是有情感的,都是值得敬重的。在这一点上,动植物和人类一样高贵。

第四篇:教学设计模式

教学设计模式——迪克-凯瑞模式

迪科-凯利(Dick & Carey)模式(如下图)是典型的基于行为主义的教学系统开发模式。该模式从确定教学目标开始,到终结性评价结束,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开发过程。在该模式中,教学设计活动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主要是通过对社会需求、学科特点以及学习者特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而得出。教学目标一般以可操作的行为目标形式加以描述。

(二)选用教学方法

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如何实现教学目标的问题。教学方法的选用可以通过选用合适的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材料得以实现。

(三)开展教学评价

这里的教学评价也包括形成性评价以及终结性评价两个方面

迪克-凯瑞模式

教学设计模式——肯普模式

肯普(J.E.Kemp)认为,一个教学系统应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即学生、方法、目标和评价。也就是说,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这个教案或教材是为什么样的人而设计的?希望这些人能学到什么?最好用什么方法来教授有关的教学内容?用什么方法和标准来衡量他们是否确实学会了?

肯普认为这四个基本要素及其关系是组成教学系统开发的出发点和大致框架,并由此引伸开去,提出了一个教学系统开发的椭园型结构模型,如下图所示。该模式有几个特点。

肯普模式

首先,肯普列出了10个教学设计的“因素”,而不称之为步骤,以表示它的整体性以及设计过程之弹性。10 个因素虽然根据逻辑顺时针排列,一般在设计一个新教学方案时可以按照这些顺序进行,但肯普没有用线条和箭头将各因素连接起来,说明在某些情况和条件下,可能根本不必考虑或进行全部的因素(环节),或是由任何一个因素作为设计的起点,再依实际情况继续下去。肯普以椭园形将10项因素圈在整个系统中,并以外围的“评价”和“修改”表示这是两件整个设计过程中持续进行的工作。这更显示出系统方法的分析设计评价反馈修正的工作策略实际上是在模式中每一因素(环节)中均执行的基本精神。因此,这个模式在形式上比其他许多流程型的模式更能反映系统论的观念。

肯普模式的另一个特色是将“学习需要”、“教学目的”、“优先顺序”和“约束条件”置于中心地位,以强调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随机拿这几个因素作为参考的依据。如前所述,教学系统是由一组有共同目标和相互关联的因素所组成的,其作用范围是人为设定的,因此,肯普将学习需要和教学目的置于中心正是突出了系统方法的以系统目标为导向的本质。同时,教学系统的设计过程离不开环境的制约:先考虑什么,后考虑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等等,都必须以环境的需要和可能为转换。

肯普模式不象其他许多模式那样只能按线性结构按部就班地进行设计,而是设计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和需要,选择某个因素为起始点,并将其余因素按照任意逻辑程序进行排列;说明因素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如某些情况下不需要那一个因素便可不予考虑,避免了形式化;说明了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性,一个因素所采取的决策会影响其他因素,一个因素决策内容变动,其相联系的因素必须作一定的修改。

教学设计模式——尼文模式

尼文(N.Nieveen)在总结前人模式的基础上,对教学开发模式进行了改进,将线性模式与环行模式相结合(如图)。该模型更加直观形象地描述了教学系统开发的真实过程,体现了如下两个方面特点:

1.将原来的评估部分细化为形成性评价以及终结性评价两部分。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在系统开发的过程中实施评价,便于提高系统性能;而终结性评价的目的则是在系统开发结束以后进行评价,对系统性能、效果等作出定性、定量的描述。2.设计、开发、实施以及形成性评价是一个循环往复的统一体。一个完善教学系统的开发,往往要经过几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才能实现。

尼文模式

第五篇:教学设计模式

浅谈教学设计模式

作者:谷利红 于媛

来源:《学园》2013年第01期

【摘 要】教学设计模式是教学设计理论向教学实践转化的桥梁。传统教学设计模式解决设计中“做什么”的问题,而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则主要解决“如何做”的问题。

【关键词】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模式 知识建模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1-0025-02 一 前言

“教学设计是一种包含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的分析与描述、方案的设计以及对方案进行缺陷分析与改进的操作过程,而这一系列操作的目的是建造一个能满足要求的教学系统。”教学设计是教师为上课而做的准备工作,是教师有效上课的重要前提。教学设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一堂课的教学质量,是上好课的必要条件。教学设计模式是在教学设计理论基础上形成的可操作性较强的、适应各种不同课型的框架,是理论向教学实践转化的桥梁。

二 传统教学设计模式

大多数设计的系统模式具有类似的成分,但在阶段的具体数目及其图形表征上有较大的变化。

传统教学设计模式如addie模式、迪克和凯里的教学设计模式、乌美娜教授提出的教学设计一般模式都是在国内外分别具有一定代表性意义的设计模式,这些模式有类似的成分,但在阶段的具体数目及其图形表征上有较大的变化。这些教学设计的模式都属于工作框架,只说明在设计中需要“做什么”,而没有说明“如何做”的问题。如在三种设计模式中都存在“分析”“教学分析”和“学习内容分析”这一环节,却没有给出明确的分析方法,即如何分析、如何进行学习内容的分析。因此,教师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在“分析”这一环节中依然是凭借已有的经验,泛泛的进行分析,这些分析效果受教师本身影响较大,也很难评判分析结果的好与坏。另外,这些工作框架过于追求精确性,貌似严谨,却严重缺乏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首先,这种形式主义限制了教师的创造性,易使教学变得僵硬呆板,缺乏生机和活力。其次,忽视了教学过程的动态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难以处理教学中各种可能随时出现的、预期之外的教学问题。最后,繁杂的、重复的教学设计根本不适用于教师的实际工作。因此,这些教学设计理论主要的应用是教师的公开课或参加一些教学设计比赛,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真正按照这些模式进行指导教学实践的却很少,这就表明一线教师对这些模式并不感兴趣,这些模式并不能为教师实践服务。三 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 1.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简介

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将教学设计的整个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尝试设计阶段、方案的结构化分析阶段、方案的优化设计阶段和方案的缺陷分析与改进。

尝试设计阶段包含教学目标确定、学习者分析、资源制作、教学过程设计,要求从学生的角度清晰描述学习目标,表明学生能做什么,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入、过渡、总结、交互等,要特别注意的是知识传递的顺序。

方案的结构化分析阶段包含知识建模、目标精确化、学习者特征精确化、活动切分、任务切分。即在已有设计的基础上,对教材及相关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对教学内容中包含的知识点进行建模;然后说明学习哪些知识点及知识点的学习层次;了解学习者的特征,方案的设计要适合学习者的特征;将教学过程分为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并且这些活动是独立的;将学习活动内部的教学过程切分成任务序列;最后补充设计中所缺漏的成分。教学方案的优化包括一致性检查,即检查设计中的学习活动与相应的学习目标是否一致、教学过程满足“具体—抽象—具体”框架、增加或更换学习外部形态等。

对教学方案的缺陷分析是改进方案的前提。缺陷分析分为直接的缺陷分析,主要检查方案设计与目标的一致性;另外一种是对教学实施进行教学问题分析,找到教学方案的缺陷。2.新特色

第一,以技术为依托。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与传统教学设计模式不同,它的设计过程摆脱了传统教学设计模式框架式的束缚,并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都有相应的规则作为设计依据,使设计不再完全依靠经验;它的缺陷分析技术是对方案自我完善的积极尝试。从总体上来看,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过程是一个有技术支持的、开放的、逐步完善的过程,这是相对于传统教学设计的一个优越性。

第二,概念理解。首先是对学习活动的理解。此处的学习活动是指“为达到特定学习目标而进行的师生行为的总和”。学习活动的核心成分是活动任务,活动人无最终表现为一系列师生交互行为,而不是指以往人们所理解的“任务”“项目”等大型事件。其次是对活动任务的理解,是学生所要完成的具体事务。它是学习活动的核心成分。活动任务直接指向学习目标。也就是说,如果学生成功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就说明他达到了学习目标。再次是关于“知识建模”的概念,它是知识的逻辑体系化过程,“是一种内容分析技术,其实质操作就是按照一定的规范绘制知识点网络图。”

四 结束语

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思维模式的、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如何应用它进行教学设计并应用于教学以及这些设计对不同学科的教学有哪些影响,还有待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检验。

参考文献

[1]杨开城.教学设计——一种技术学的视角[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6、12、198 [2]加涅等著.教学设计原理(皮连生等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8~38 [3]盛群力.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及其特点[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32~37 〔责任编辑:李锦雯〕篇二:教学设计及其模式

教学设计及其模式

一、教学设计的本质

国际知名教学设计研究专家荷兰的迪克斯特拉教授认为:“教学是推动学习的一种有意 识的活动,而学习即是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获得。当一个人想接受教学或是当组织描

述和认可的教学目标需要教学时,就必须对教学进行设计。”

完整地看,教学设计包括理念、计划以及为开发真正的教学必须和能够遵守的规则。即

推进学习和达到教学开始前预期的学习结果的说明和任务分配。(一)教学设计的特点

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是系统方法。系统方法是把对象放在系统当中,从系统和要素、要

素和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中综合地、准确地考察对象,以达到最优化的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教学设计不是一种直觉的冲动,而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它既有一定的理论色彩,但同时又是明确指向教学实践的。教学设计是一项极富创造力

性的工作。

(二)教学设计的因素

教学设计的质量、效果、设计过程的长短等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设计的因 素有:

1、理论的指导作用

理论的指导是教学设计由经验层次到理性、科学层次的一个基本前提。

2、设计者的洞察力

教学设计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设计者的洞察力,也就是说决定设计过程是否

应该存在有时往往既不是问题本身,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某种方案。(三)设计服务对象的本质

设计服务对象,对设计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教学设计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学生的身心

特点,实际需求对教学设计有重要的影响。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一)教学目标设计

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正确处理的首要问题。

(二)教学起点设计

任何一种教学设计的基本前提是为学习者的学习而设计教学,因此,学习者分析在教

学设计中非常重要。

(三)教学内容设计

成功的教学设计要求设计者以系统而生动的方式将教学内容组织起来,确定主要的概

念以及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和媒体设计

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密切相关。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

(五)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和调整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因此确定评价策略和方式是教学设

计的必要一环。

(六)教学结构设计

教学结构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时间和空间上,各种因素的“排列”和“组

合”,确定教学目标、分析和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媒体、设计教学评价等。

三、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模式

(一)行为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

作为一种理论和新兴的学科,教学设计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

1、理论基础

行为主义理论是研究有机体行为的一个学习心理学派。

2、代表模式

行为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中,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当推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

(二)认知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

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位理论基础的行为主义的教学设计,将刺激仪反应联结为基本出发点,侧重于简单行为的习得,而未能对人在学习过程中所经历的认知转变以及复杂的行为方式的相应转变作出深入、全面的设计。

1、理论基础

认知主义的教学设计建立在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之上。

2、代表模式

有代表性的认知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很多,如赞科夫的教学设计模式、瓦根舍因的教学设计、加涅的教学设计、布鲁纳的教学设计等。

(三)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

建构主义认知论是对客观主义的根本超越,它“极大地摧毁了经验---实在主义,经验---实在主义主张以独立于观察者的物质和现象表征现实”。

1、理论基础

作为一种学习的哲学,建构主义最早可追溯到18世纪拿破仑时代的哲学家维柯。建构注意的学习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这样的学习具有六个核心特征:积极的、建构的、累积的、目标指向的、诊断的、反思的。

2、代表模式

强调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对传统的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提出了挑战,意味着在教学当中应当采用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全新的教学方法,全新的教学设计模式。

阅读教学设计要素举例

一、语言

教学的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语言的艺术,能否具有较高的教学语言艺术,正是衡量教学艺术精湛程度的一杆标尺。

(一)阅读教学语言的表达形式

1、入课语 即导入语,是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有目的、有计划,并用一定方法所设 计的简洁生动、有启发性、鼓动性、概括力、感染力的教学语言。

(1)以情导入类:谈话激情、音乐激情、图画激情、朗读激情。

(2)以趣导入类:以疑问激发兴趣、以实验激发兴趣、以故事激发兴趣。

(3)以理导入类:警句明理、点题明理、常识明理。

2、讲授语 是教师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介绍课文有关资料,对课文进

行分析、归纳时所使用的教学语言。运用时分为:讲述语、讲解语、讲读语。

3、过渡语 在课堂教学中起着组织教学内容的重要作用。

4、小结语 在课堂教学整个过程中的一个段落之后,教师一般都要作总结,小结的作

用是对一个段落的教学内容进行提纲的归纳概括。要做到:精确、精辟、精炼、精彩。

5、结课语 教授一篇课文,应当成一个艺术整体。其表现形式为:归纳式、回应式、言志式。

(二)阅读教学语言的艺术技巧

凡是优化的教学语言,都是对教学语言艺术技巧的娴熟运用,都具有相当的表现力和艺术性。主要包括:

1、幽默

(1)反常法

(2)曲解法

(3)套用法

(4)移用法

(5)双关法

(6)倒置法

(7)夸张法

2、情趣

(1)选用传神的词语。

(2)选用形象的说法。

(3)选用巧妙的表达形式。

(4)选用有趣的姿势语言。

3、悬念

悬念的类型有:(1)对比式

(2)连环式

(3)误会式

4、譬喻

由于运用譬喻手法说明实力,深入幽微;描摹物态,穷形尽相,给人以哲理的启发,形象的遐想,可以达到以一当

十、理趣俱生的效果。

二、提问

提问是课堂上传授知识、启发思维,反馈信息的重要方法,是阅读教学的“常规武器”。

(一)问题的选择

从提问的流程看,确定问点是首要的一环。一般可从两个方面考虑:

(1)从理解课文角度看,要抓住要害:关键点、疑难点、含蓄点

(2)从启迪思维角度看,应把握时机。

(二)问法的精心设计

在“问什么”解决之后,还应考虑“怎样问”。这个“怎样问”就是问的方法,也就是问的艺术。要致力于以下三个方面:

(1)把握问题类型,明确提问的目的性:。有的同志将提问分为:叙述型、分析型、演绎

型、归纳型、发挥型、评价型、补正型。

(2)优化表达形式,提高提问的艺术性

提问表达形式的优化,关键在于处理以下几对关系:直和曲、顺和逆、散和聚、庄和谐。

不同体裁教学设计

一.记叙文的教学设计

处理好“文”与“情”的关系

安排好“人”与“事”的关系

设计好“导”与“读”的关系

协调好“说”与“写”的关系

二、说明体文的教学设计

借题材之多样,抓激发求知欲望

借事理之有序,抓培养思路条理

借科学之严密,抓训练思维方法

借文笔之生动,抓学习语言特色

借途径之特殊,抓培养多种能力

三、诗歌体课文的教学设计

抓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高度统一

从形象感知入手

充分发挥儿童诗的情趣

注意诗的含蓄与跳跃

重视儿童诗美的陶冶

古诗教学设计的注意点

讲清字词句,领略语言美

融合情与景,体味意境美

分析识境界,感受心灵美

讲解知理趣,领会哲理美

诵读品节奏,鉴赏声韵美 教学设计经典案例

孔子游春

南通市海安县大公镇中心小学 周树群

【教材解读】

打开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挟着鸟语花香向我们迎面扑来。青山秀水的诗情花意,春意盎然的泗水风光,多情将军的挥泪诀别,绍兴书屋的三味书香,倾听着大自然的声音,感受着人与自然的亲密和谐,一扇奇妙的大门在我们面前徐徐开启。温文尔雅的孔子,忧国忧民的鲁迅,铁胆柔情的彭德怀,一算惊天下的史丰收在这一刻向我们走来。

这一组课文的呈现,将引领我们走进文化、军事、科学名人的精神世界,与他们同甘苦,共悲欢,什么是真,什么善,什么是美,在与名人心灵的撞击中,每一个接触文本的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和理解。

而《孔子游春》这篇课文正是对至真至善至美的生动诠释和完美演绎,孔子在“泗水河正涨春潮”之际,带着弟子们到泗水游春,并以“水”为话题,叙物明理、润物无声,善教至极;随后与弟子弄琴唱和、“手舞足蹈”,又情浓至极。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三幅意境深远的图画:泗水春景,孔子赞水,师生言志。文章辞章俱佳、意境深远,发人深省、回味无穷,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的极好的语言材料。

文章的三个部分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在万物复苏的春天,孔子带着弟子们到泗水河边游玩。泗水活泼欢快,奔流不息。触景生情,引发了孔子关于水的一番宏论,道出了孔子心目中“真君子”的标准。弟子们聆听了孔子的教诲,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志向。子路乐善好施,慷慨大方,正如水的“有德行”,颜回温文尔雅,宽容待人,正如水的“有情义”,在孔子眼中,他们都是“有志向”的“真君子”。其中,孔子论水一段既是教学上的重点,也是理解上的难点。

【设计理念】 1.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促发展,以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效果。2.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学习目标】

1.以读入手,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语言,抒发自己独特的感受。2.情为主线,熟读课文,读中悟情,揣摩课文前后的联系。结合补充材料,感受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以及胸怀天下的仁爱思想,感悟孔子的“真君子”形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共三课时,以下为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篇三:教学设计简介——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

教学设计简介——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关于教学设计过程,目前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理论模式。但是,可以从各种理 论模式中抽取出一些基本组成部分,见下表,如: 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的阐明、学习者分析、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以及教 学设计成果的评价。这七个基本组成部分可以构成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如 图所示。从这七个基本组成部分中还可以进一步抽取出以下四个最基本的环节(或要素):分析教学对象、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开展教学评价。各 种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都是在这四个基本要素(学习者、目标、策略、评价)的 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所形成的构架上建立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基本组成部分 序号 模式的共同特征要素 1 2 3 4 5 6 7 学习需要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目标的阐明 学习者分析 学习策略的制定 模式中出现的用词 问题分析,确定问题,分析、确定目的 内容的详细说明,教学分析,任务分析 目标的详细说明,陈述目标,确定目标,缩写行为 目标 教学对象分析、预测,学习者寝能力评定 安排教学活动,说明方法,策略的确定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 教学资源选择,媒体决策,教学材料开发 试验原形,分析结果,形成评价,总结性评价,行 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 为评价,反馈分析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描述了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四 个阶段,即前端分析阶段、学习目标的阐明与目标测试题的编制阶段、设计教学 方案阶段和评价与修改方案阶段。

(一)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 前端分析是美国学者哈利斯(harless,j.)在 1968 年提出的一个概念,指 的是在教学设计过程开始的时候,先分析若干直接影响教学设计但又不属于具体 设计事项的问题,主要指学习需要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和学习者特征分析。现在 前端分析已成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需要分析就是通过内部参照分析或外部参照分析等方法,找出学习者的 现状和期望之间的差距,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并确定问题的性质,形成 教学设计项目的总目标,为教学设计的其他步骤打好基础。教学内容分析就是在确定好总的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借助于归类分析法。图 解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等方法,分析学习者要实现总的教学目 标,需要掌握哪些知识、技能或形成什么态度。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分析,可以确 定出学习者所需学习的内容的范围和深度,并能确定内容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 系,为以后教学顺序的安排奠定好基础。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因此,要获得成功的教学 设计,就需要对学习者进行很好的分析,以学习者的特征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学习者特征是指影响学习过程有效性的学习者的经验背景。学习者特征分析就是 要了解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学习风格,分析学习者学习教学内容之前所具有的初 始能力,并确定教学的起点。其中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分析就是要了解那些会对学习者学习有关内容产生影响的心理的和社会的特点,主要侧重于对学习者整体情 况的分析。学习风格分析主要侧重于了解学习者之间的一些个体差异,要了解不 同学习者在信息接受加工方面的不同方式; 了解他们对学习环境和条件的不同需 求; 了解他们在认知方式方面的差异;了解他们的焦虑水平等某些个性意识倾向 性差异;了解他们的生理类型的差异,等等。

(二)学习目标的阐明和目标测试题的编制阶段 通过前端分析确定了总的教学目标,确定了教学的起点,并确定了教学内容 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内容间的内在联系,这就基本确定了教与学的内容的框架。在 此基础上需要明确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达到的学习结果或标准。这就需要阐明 具体的学习目标,并编制相应的测试题。学习目标的阐明就是要以总的教学目标 为指导,以学习者的具体情况和教学内容的体系结构为基础,按一定的目标编写 原则,如加涅、布卢姆等的分类学,把对学习者的要求转化为一系列的学习目标,并使这些目标形成相应的目标体系,为教学策略的制定和教学评价的开展提供依 据。同时要编写相应的测试题以便将来对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三)教学策略的制定阶段 教学策略的制定就是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以及当地的 条件等,来合理地选择相应的教学顺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以及相应的媒 体。教学顺序的确定就是要确定教学内容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先后顺序;教学方法 的选择就是要通过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实验法、示范一模仿法等 不同方法的选择,来激发并维持学习者的注意和兴趣,传递教学内容;教学组织 形式主要有集体授课、小组讨论和个别化自学三种形式,各种形式各有所长,须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选择;各种教学媒体具有各自的特点,须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媒体特性以及实际条件等方面,运用一定的媒体选择模型 进行适当的选择。教学策略的制定是根据具体的目标、内容、对象等来确定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存在着能适用于所有目标、内容、对象的教学策略。

(四)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阶段 经过前三个阶段的工作,就形成了相应的教学方案和媒体教学材料,然后实 施。最后要确定教学和学习是否合格,即进行教学评价。包括:(1)确定判断 质量的标准;(2)收集有关信息;(3)使用标准来决定质量。具体在教学设 计成果的评价阶段,就是要依据前面确定的教学目标,运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 评价等方法,分析学习者对预期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对教学方案和教学材料的 修改和完善提出建议,并以此为基础对教学设计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相应的修 改。评价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设计的四个阶段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这里应强调说明的是,我们人为地把教学设计过程分成诸多要素,是为了更 加深入地了解和分析,并发展和掌握整个教学设计过程的技术。因此,在实际设 计工作中,要从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 出发,保证“学习者、目标、策略、评价” 四要素的一致性,使各要素间相辅相成,产生整体效应。另外,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所设计的教学系统是开放的,教学过程是个动态过 程,涉及的如环境、学习者、教师、信息、媒体等各个要素也都是处于变化之中,因此教学设计工作具有灵活性的特点。我们应在学习借鉴别人模式的同时,要充 分掌握教学设计过程的要素,根据不同的情况要求,决定设计从何着手、重点解 决哪些环节的问题,创造性地开发自己的模式,因地制宜地开展教学设计工作。(摘自:《教育技术学导论》 尹俊华主编)篇四:常见几种教学设计模式的各自特点 常见几种教学设计模式的各自特点 ⑴建立在系统理论基础上的教学设计模式

这类教学设计模式的代表主要有巴纳赛的教学设计模式和布里格斯的教学设计模式。

⑵建立在学习和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设计模式。几种影响较大的教学设计模式:迪克和凯瑞的教学设计模式;加涅和布里格斯的教学设计模式;梅里尔的教学设计模式。

加涅和布里格斯的教学设计模式是建立在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的基础之上,包括九大教学事件:引起注意;告知学习者学习目标;回顾所需的先决技能;呈现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引发学习行为;提供行为正确与否的反馈;评估学习行为;增强保持与迁移。

梅里尔的教学设计模式被称为“部分呈现理论”、如图6。

⑶建立在传播理论基础上的教学设计模式

这类模式的代表:马什的一般传播模式;莱特和皮亚特的文本组织模式。篇五:教学设计模式

浅谈教学设计模式 【摘 要】教学设计模式是教学设计理论向教学实践转化的桥梁。传统教学设计模式解决设计中“做什么”的问题,而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则主要解决“如何做”的问题。

【关键词】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模式 知识建模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1-0025-02 一 前言

“教学设计是一种包含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的分析与描述、方案的设计以及对方案进行缺陷分析与改进的操作过程,而这一系列操作的目的是建造一个能满足要求的教学系统。”教学设计是教师为上课而做的准备工作,是教师有效上课的重要前提。教学设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一堂课的教学质量,是上好课的必要条件。教学设计模式是在教学设计理论基础上形成的可操作性较强的、适应各种不同课型的框架,是理论向教学实践转化的桥梁。

二 传统教学设计模式

大多数设计的系统模式具有类似的成分,但在阶段的具体数目及其图形表征上有较大的变化。

传统教学设计模式如addie模式、迪克和凯里的教学设计模式、乌美娜教授提出的教学设计一般模式都是在国内外分别具有一定代表性意义的设计模式,这些模式有类似的成分,但在阶段的具体数目及其图形表征上有较大的变化。这些教学设计的模式都属于工

作框架,只说明在设计中需要“做什么”,而没有说明“如何做”的问题。如在三种设计模式中都存在“分析”“教学分析”和“学习内容分析”这一环节,却没有给出明确的分析方法,即如何分析、如何进行学习内容的分析。因此,教师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在“分析”这一环节中依然是凭借已有的经验,泛泛的进行分析,这些分析效果受教师本身影响较大,也很难评判分析结果的好与坏。另外,这些工作框架过于追求精确性,貌似严谨,却严重缺乏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首先,这种形式主义限制了教师的创造性,易使教学变得僵硬呆板,缺乏生机和活力。其次,忽视了教学过程的动态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难以处理教学中各种可能随时出现的、预期之外的教学问题。最后,繁杂的、重复的教学设计根本不适用于教师的实际工作。因此,这些教学设计理论主要的应用是教师的公开课或参加一些教学设计比赛,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真正按照这些模式进行指导教学实践的却很少,这就表明一线教师对这些模式并不感兴趣,这些模式并不能为教师实践服务。三 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 1.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简介

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将教学设计的整个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尝试设计阶段、方案的结构化分析阶段、方案的优化设计阶段和方案的缺陷分析与改进。

尝试设计阶段包含教学目标确定、学习者分析、资源制作、教学过程设计,要求从学生的角度清晰描述学习目标,表明学生能做什

么,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入、过渡、总结、交互等,要特别注意的是知识传递的顺序。

方案的结构化分析阶段包含知识建模、目标精确化、学习者特征精确化、活动切分、任务切分。即在已有设计的基础上,对教材及相关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对教学内容中包含的知识点进行建模;然后说明学习哪些知识点及知识点的学习层次;了解学习者的特征,方案的设计要适合学习者的特征;将教学过程分为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并且这些活动是独立的;将学习活动内部的教学过程切分成任务序列;最后补充设计中所缺漏的成分。

教学方案的优化包括一致性检查,即检查设计中的学习活动与相应的学习目标是否一致、教学过程满足“具体—抽象—具体”框架、增加或更换学习外部形态等。

对教学方案的缺陷分析是改进方案的前提。缺陷分析分为直接的缺陷分析,主要检查方案设计与目标的一致性;另外一种是对教学实施进行教学问题分析,找到教学方案的缺陷。2.新特色 第一,以技术为依托。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与传统教学设计模式不同,它的设计过程摆脱了传统教学设计模式框架式的束缚,并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都有相应的规则作为设计依据,使设计不再完全依靠经验;它的缺陷分析技术是对方案自我完善的积极尝试。从总体上来看,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过程是一个有技术支持的、开放的、逐步完善的过程,这是相对于传统教学设计的一个优越性。

第二,概念理解。首先是对学习活动的理解。此处的学习活动是指“为达到特定学习目标而进行的师生行为的总和”。学习活动的核心成分是活动任务,活动人无最终表现为一系列师生交互行为,而不是指以往人们所理解的“任务”“项目”等大型事件。其次是对活动任务的理解,是学生所要完成的具体事务。它是学习活动的核心成分。活动任务直接指向学习目标。也就是说,如果学生成功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就说明他达到了学习目标。再次是关于“知识建模”的概念,它是知识的逻辑体系化过程,“是一种内容分析技术,其实质操作就是按照一定的规范绘制知识点网络图。” 四 结束语 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思维模式的、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如何应用它进行教学设计并应用于教学以及这些设计对不同学科的教学有哪些影响,还有待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检验。

下载几种教学设计模式的简要对比word格式文档
下载几种教学设计模式的简要对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设计模式[精选合集]

    模式比理论更具体,比实践更抽象,介于理论和实践之间,是一种比较简约的理论。教学设计模式是教学设计理论的一种简洁再现。比较典型的设计模式有科拉克的动态教学设计模式、肯普......

    教学设计模式

    浅谈教学设计模式 作者:谷利红 于媛来源:《学园》2013年第01期【摘 要】教学设计模式是教学设计理论向教学实践转化的桥梁。传统教学设计模式解决设计中“做什么”的问题,而以......

    教学设计模式

    模式一 环节一:情境导课,揭示主题(新课导入) 环节二:自主学习,突出重点(初步了解) 环节三:合作学习,突破难点(深入理解) 环节四:总结拓展,升华主题(学以致用) 模式二 环节一:情境导课,揭示主......

    教学模式设计[范文模版]

    ㈡ 教学模式设计 ⒈概念: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指导下,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比较典型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或教学方式。 ⒉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 ⑴学生的......

    《色彩的对比》教学设计

    《色彩的对比》教学设计 《色彩的对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对比色的定义,知道对比色的运用,寻找生活中的色彩对比现象。 2.通过观察、对比欣赏了解对比色的现象及其......

    《渴望春天》教学设计对比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七年级音乐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渴望春天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渴望春天》 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体会6/8特点。 2、启发学生体验有......

    面积和周长对比 教学设计

    面积和周长对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学生正确理解面积和周长的意义,能运用概念正确地计算面积和周长。 2、提高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zh_ch_sh_r_z_c_s》教学设计(对比学习)

    《zh ch sh r z c s》教学设计(对比学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zh ch z c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zhi chi zi ci四个整体认读音节。 3、认读“织毛衣、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