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教学设计模式
“创新教学设计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研究”阶段性试验报告
河北省宁晋县教研室
赵军强
?
2009年9月份,张利建副所长、小学语文教研员杜慧君和我经过主动申报、教育局审核审批,有幸承担了“创新教学设计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踏实研究至今,将近一年时间,现对前一阶段研究工作做以梳理总结。
一、立项申请着眼教学一线,契合宁晋教育振兴脉搏
2009年8月份,我县“省教育基础改革综合实验县”申报成功。我们课题组抓住这一机遇,申报了“创新教学设计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研究”这一课题,并获批准。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抄教案、补教案、教案格式单
一、重教轻学、缺乏对课标的深入研究、缺乏学情的研究、教学方法单一等。我们力图通过研究解决此类问题,使教案真正高效地服务于课堂,创新教学模式,同期,我县教育局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振兴教育”的号召。此项研究紧贴课堂教学,研究的扎实开展定能更好地服务服务教学,服务师生,提升教师素质、教学质量,契合宁晋教育振兴的脉搏。
二、实验开展稳步推进
1.课题方案反复审定,对课题实验作出科学规划
申请批准后,本课题组积极查阅资料,了解与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下乡调研,了解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课题方案(草稿)。考虑到此课题研究与教学一线密不可分,经课题组研究决定吸纳部分实验学校,经过反复认真筛选,敲定实验一小等11所学校作为实验点。召开课题会,交流审核课题总方案和实验学校方案,经过激烈讨论,三审三改,最后定稿,报省审核通过。以上工作,为研究开展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2.邀请省市专家指导课题研究,强化理论基础
为熟悉课题研究相关知识,诊断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2009年11月23日,省教科所副所长耿荣久,义教室主任缴志清、研究员杨永军,市教育局主任督学赵新芳、市教研室副主任潘新学、教研员孔令凯等省市教育专家对宁晋县的教科研项目进行项目论证,并对课题研究提出宝贵的指导性建议。12月9日邀请邢台市教研室党组书记、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办主任杨平和教研员朱海来宁指导教育科研项目研究,并座谈,就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解答。7月25日,邀请河北师大教授张爱华就课题开展作专题讲座。
3.统一思想,厘清分工,实现重点突破,成果共享
此课题研究涉及研究问题较多,且相互融合、密不可分。实验学校在起初研究过程中,愿意面面俱到,致使研究重复、宽泛,资源浪费。为解决这一问题,课题组召集实验学校课题主要负责人,于2010年4月2日在教科所4楼会议室召开课题开题仪式暨阶段性研究汇报,在会上我作了“思想重视?理清思路?周密计划?步步落实”的发言,与会人员进过激烈讨论,认识到了研究工作中的不足。会后,实验学校立足自我优势,申报了研究重点,经课题组整体协调,各实验学校明确了分工,实现了重点突破、成果共享的研究思路。如实验一小重点研究教学设计模板的创新、大杨庄中学重点研究协作备课模式、大杨庄学区、宁中附中重点研究学案教学模式、四芝兰学区重点研究学情分析等。
4.举办各种活动、培训,促使教师创新教学设计模式
围绕课题研究,我们开展了一系列不同层次的活动、培训。09年10~12月份,分学科组织中小学教师参加了新课标培训、教材培训;10月份组织全县初中语文教师开展了“讲读课创新设计”大赛;17~18日、24~25日组织小学语文教师41名,赴邢台市参加全国著名中青年教师精品课观摩暨“大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2010年4月份组织了中小学优质课评比活动;23~25日,组织课题有关人员赴石家庄参加“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培训;5月份邀请邯郸实验小学教师到华英双语学校作课,实验学校骨干教师参加并交流。
区域、学校针对课题研究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大杨庄中学协作备课共计108次;纪昌庄学区开展新课标研读活动,召开 “研读新课标有效途径”教研会,收集整理新课标学习心得22份;司马中学举行课例观摩活动,“同一节课”活动;中曹中学举办优质课观摩活动,“课堂教学设计竞赛”,尝试性地开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改革;实验二小集中学习6次,听研讨课24节,评选教学设计4次;„„
5.加强督查指导力度,保证课题顺利按计划开展
本课题实验学校较多,各学校教学工作和日常事务繁琐。为保证课题顺利按计划开展,必须加大监控力度及指导力度,自开展研究以来,我们课题组在督导方面作了以下努力:
一、要求实验学校每月月底前上交本月课题进展总结及下月课题研究计划,对开展好的学校表彰,差的通报批评;
二、深入实验学校督查指导课题研究,检查课题原始资料,参与课题研讨会、汇报会,进入教室听课,一年时间内普查2次,抽查10余次。
三、课题进展情况及阶段性成果
1.教案编写创新研究
我县实验一小一直致力于教案编写创新,2002年率先在全县使用活页教学设计纸,设计并使用创新练习活页纸,试行集体备课模式。现承担“教案编写创新实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研究”这一课题实验。通过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等形式,在项目组指导下,对原有教案作了以下创新:(1)教案编写由单一的课时编写,变为单元主题编写和教学课时编写相结合的方法,主题引领,形成教学的主题氛围,教学设计主次分明;(2)单元主题教案编写,增添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标对接三栏,增加板书设计板块,加大教师课后反思力度;(3)形式上,学生行为在前,与教师行为占据同等版面,引领教师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把教案变为教学预案;(4)板块顺序上,由教为中心,变为学为重点,按照学生的认知结构排列。
为使教师试用新型教案,实验学校作了以下前期准备:(1)加强教师理论学习,提高科研水平,每周组织教师围绕课题学习一到二篇理论文章,并撰写心得体会;(2)狠抓专题培训,转变教师观念,为期两周利用周三、周四两个教研日,对全体语文、数学教师进行技术辅导,从“设计纸”板块的构成,理念支撑到预设的效果和新添板块的意义进行学习指导。
进入实施阶段后,具体做法:(1)部分尝试试用→教研组研讨→集体研讨、修正→再试用→全部使用;(2)集体教研,①集体研讨“课时设计纸”书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②集体备课,单元主题教学的研讨;(3)对“单元主题”训练课进行主题研讨;(4)要求教师做好点滴记录,①记录案例镜头、自我反思、友情评点,②记录课题实验档案。
2.协作备课探究
此研究方向重点依托的实验学校是大杨庄中学。大杨庄中学教师业务水平较高,教研氛围浓厚。他们探究的协作备课模式是“全程参与的五环节协作备课模式”,即:有关教师全程参与的“共同备课—课堂教学—师生反馈—总结反思—完善提高”五个环节的协作备课模式。具体阐述如下,①共同备课:按备课组计划,组长提前一周通知所有成员备课内容,备课时间、备课地点、依课标要求每人进行备课(除主备人书写备课稿外其他成员可以打腹稿),做好“五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法、备教学过程,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主备人逐条陈述教学设计的内容及依据,小组成员对逐条内容提出意见或建议,经过集体讨论修改完善后定稿。②课堂教学:主备人依据定稿的教学设计授课,同组的其他教师听课,同时做好课堂观察记录。③师生反馈:授课结束后,主备人和听课的同组教师的书写授课或听课反思,对听课学生进行调查访谈,充分获取反馈信息。④总结反思:针对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教师活动过程的反思,本组成员集体进行分析梳理,归纳总结,对以后的协作备课提出建设性意见。主备人负责对反馈反思认真如实记录。⑤完善提高:针对前一环节提出的建设性意见,主备人再次对授课稿进行修改,通过删减或补充,使教学设计得到再次完善和提高。本组其他教师可以在以后的授课中循环利用(或稍加修改后利用)共同备课的成果,以减少不必要的、机械的、重复的劳动,增加教师有价值的、创造性的、劳动的时间。
课题开展以来,大杨庄中学扎实地作了以下主要工作:(1)给每位研究人员配置了一本相关的课程标准、一套相关的课程教材;(2)设计了新的教学设计分页式样并进行了印制发放,增加了课标要求、过程中环节的设计意图、各栏目的修改补充等内容;(3)制定了课题研究的管理制度;(4)各小组制定了每月的课题研究活动表,明确了备课内容、主备人、具体要求等;(5)整理协作备课案例108例。
3.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研究
此项研究包括课标、教材研读,学情研究探索,教学方法创新等。各实验学校真正努力探索、不断总结,现形成的初步成果有:四芝兰学区的学情研究雏形和实验二小的“五环节教学法”。
(1)四芝兰学区的学情研究雏形
①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包括所在年龄阶段的学生长于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乐于发言还是开始羞涩保守;喜欢跟老师合作还是开始抵触老师;不同年龄学生注意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也不同。这些特点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发展心理学的简单知识来分析,也可以凭借经验和观察来灵活把握。还有不同年龄学生的感兴趣的话题不同,教师一方面要尽量结合学生兴趣开展教学,又要适当引导不能一味屈尊或者迁就学生的不良兴趣。
②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针对本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知识经验。可以通过单元测验、摸底考察、问卷等较为正式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抽查或提问等非正式的方式。如果发现学生知识经验不足,一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
③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分析
分析不同班级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如何、学习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如何。据此设计教学任务的深度、难度和广度。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老师还可以进一步分析本班学生中学习能力突出的尖子生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习困难学生,并因材施教、采取变通灵活的教学策略。
④学生学习风格分析
班级整体学习风格:一个班级的孩子在一起时间长了会形成“班级性格”,有些班级思维活跃、反应迅速,但往往思维深度不够、准确性稍微欠缺;有些班级则较为沉闷,但可能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不同的学生个体也是如此,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经验和课堂观察,敏锐捕捉相关信息,通过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合作等方式尽量取学生之长、补其之短。
(2)实验二小的“五环节教学法”
定(出示目标,明确任务)——学(自学课本,自醒自悟)——试(尝试习题,发现问题)——议(交流所得,教师指导)——测(课堂检测,查漏补缺)。
4.学案教学模式的探究
2009年暑期完成了河大版七年级上《滚动快速作文手册》的撰写工作;9月初宁中附中被确定为试点,开始在七年级试验;11月份完成四、五年级的作文学案编写工作并在韩家庄小学五年级试用;寒假完成了河大版七年级下《滚动快速作文手册》的撰写工作;2010年3月大杨庄小学被确定为试点,开始在五年级实验;3~5月研制五年级数学下册学案模板,已具雏形;6月宁中附中完成《滚动作文阶段性成果报告》。
数学学案的创新点:(1)透露章节的知识要点和注意事项。在学案中“老师悄悄告诉你”一栏中,把本知识点的学习目标、重难点、学法指导和需要准备的学具等告诉学生。(2)设置闯关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一关中都会有若干个问题,按照学生们对知识点认知规律由基础慢慢深入设计的,并配有图示和教师的温馨提示。
语文学案的创新点:(1)让分散的教学步骤集中化。如改变那种学生课上写、课下评改的传统授课模式,融作文的构思、列提纲、铺写、点评、修改、反思这些教学流程于整个的作文课堂之上,从而提升课堂的效率,打造了作文授课的高效课堂。(2)变单篇作文教学为多篇作文滚动训练。传统的作文教学多采用一次一个话题的授课模式,学案教学模式采用多篇文章循环做的授课模式,每滚动一次,学生获得的信息量就提升一个档次,写作技能就升高一个层面,这样滚动几次之后就能大面积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3)将竞赛搬上课堂。制定比赛项目,依据习作水平分组;既有小组之间的竞争,也个人只间的竞争。每次课堂都会有竞赛记录并会把记录结果及时公布,学生的创造性劳动一旦得以认可,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学生内在的写作潜质。(4)作文工具的创新。采用作文新工具授课,作文新工具在原来作文本的基础上增添了列提纲、学生点评、教师点评、作者反思等项目,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会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写作习惯。
任何课堂模式创新都需要经过反复的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成长。作文学案经历了“雏形——实践——修订——实践——再修订——再实践——定稿”几个阶段之后才最终成型。2009年10月份初次尝试,发现学生写作常规习惯不够良好的问题,决定在学案中增添有关写作常规方面的指导;12月份与实验较早的江西九江黄上庚老师联系,指导授课流程,使授课程序更严谨;2010年3月份在大杨庄小学使用发现学生不会列提纲、不会对作文进行点评,随后就如何列提纲、如何点评作文进行专题讲座;5月份,尝试让学生在游戏的体验中、收获中进行写作,力图探寻在学案中添加一些有趣的活动。
四、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1.力避研究的琐碎、无目的、总结肤浅,使之向系统研究、深入研究迈进
部分实验学校虽然制定了课题方案,但在实验过程中随心所欲地搞一些教研活动,缺乏系统性、针对性、目的性,缺乏总结,致使研究很难按计划得出成型的成果。下一步,课题组将会对这些实验学校加大督查指导力度,进一步理清其思路,使之向系统性研究迈进。
2.进一步展开研讨,解决实验方向与课题方案偏离的问题
承担协作备课的实验学校研究方向与“创新教学设计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研究”课题方案中对协作备课的预设研究有一定出入,虽然激烈争论多次,但改进不大。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实验学校遇到了协作备课耗时问题,不便常态化问题。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将与实验学校再次深入研讨论证,确定更合理实用的协作备课模式。
3.再次明确实验学校研究方向,解决重复劳动,实现成果共享
在开题仪式上,虽然对实验学校的研究作了明确分工,但个别实验学校研究仍大把抓,不能集中有限精力重点突破。下一步,课题组将采取个别指导,蹲点推进的措施,诊断其优势,引进其他实验学校的实验成果,促使其重点突破。2010-11-12 19:53:12
第二篇:浅析创新教学模式
浅析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西莲花小学 李战辉
目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着重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单向度地进行,从整体性角度对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尚处在起步阶段,还未形成比较系统独立的理论框架。从实践中看,即使在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正确道路上我们已有所作为、有所前进,但仍然不能改变被动局面。针对课堂教学改革缺乏整体设计,教学效果难以上台阶的实际情况,我们从教改实践中体会到: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氛围差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症结。走单纯改革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的路子难以达到教改的根本目标。必须从更新 教育 思想、转变教学观念人手,在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上下功夫,才能真正引领课堂教学走出困境,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和影响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创新基本思路
通过调研,我们在剖析课堂教学沿袭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和根源的基础上,提出创立新的教学模式的目标、原则及操作要点和需要重视和解决的几个问题。新教学模式以充分发挥教师教学主导作用和积极调动学生参与教学为主要特征,通过教学的全面改革和新的教学组织工程的推进,优化各种教育资源,提升课堂教学的 科学 性和 艺术 性,改善课堂教学氛围,达到师生良性互动、教学相长的要求。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相对稳定和规范化的教学操作系统或范型,主要由以下几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构成。
1.1教学目标模式
课堂教学是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其中以育人为根本目标。因此,在教学模式运作过程中突出育人的目标和功能,就不能单纯地依赖课堂教学,而是要以课程知识为载体的,以课堂教学为主要环节,同时施以其它教育和教学形式。如“思政课”的教学方式不能简单地等同思想教育工作,始终坚持把课堂教学作为“思政课”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同时辅之以社会实践、征文比赛、专家报告等第二课堂形式,是实现“思政课”教育目标的根本途径。
1.2“学与教”参与式教学角色模式
肯定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承认学生具有主动参与教学的权力,既体现了 现代 教育的理念,同时又适应了当代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特点,有利于调动学生对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入耳、人脑、人行,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1.3多样化的教师授课模式
由于课堂教学涉及的多学科性以及对象的接受能力的程度不同,灵活采取多样化的授课方式,如专题式、案例式、讨论式、问题式等,使课堂教学授课模式具有多样性、复合性和互补性的特点,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1.4教学组织模式
新型的课堂教学组织模式是一种以课堂教学为主导的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模式。其主要内容是:在组织形式上采取课堂教学与组织其它教学活动相结合,如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 教学、社会实践、讲演及辩论等。
1.5教学考评模式
教学考评是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教学目标复合性和讲课模式及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考评模式在考评内容上,要从知识、能力、信念、行为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评。在 考试 方法的改革中做到以下几个“结合”:一是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课堂教学考试不能没有知识考核,但知识考核的内容不宜过细过深过偏,把重点放在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理解、掌握、运用上。二是期末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以一次考试决定成绩不利于全过程督促、检查学生学习,因此平时考核就显得很重要。把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日常表现、研读课外书籍、作业、小测验、回答问题、发言、出勤、笔记情况等纳入考核范围,记入课程成绩等,力求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多角度、多层面进行考核的做法,相对而言更具有准确性和说服力。三是题目考核与论文考核相结合。题目考核重在全面检查知识理解掌握情况,论文考核则重在检查知识综合运用情况。考评方式的改革有助于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也可以减轻学生学习上的压力。
2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
2.1更新教育理念。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影响的活动,其本质就是育人。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说过:“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们 发展 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人去应用的。”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明确提出教育应遵循 自然 本性相一致。当代文化教育学的创始人斯普朗格更是明确主张:“教育绝非是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这些理论集中到一点,就是强调教育的重要使命是陶冶人性、铸造健康完善的人格,也就是说教会受教育者学会做人。
教育不只是一种活动,更重要的是在受教育者身上体现某些素质和某些教育影响。教育的过程本质上是教育者有目的,有选择地传递社会信息和受教育者内心体验相统一的过程。教育必须经过个体内心、配合个性自觉行为的转化来完成。爱因斯坦曾说:“我们思想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常常来源于好奇心。”思维的独立性让人不迷信权威和书本,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为此,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施主体性教育。
所谓主体性教育,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要,创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自主、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知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在本质上是对受教育者主体的培养过程,是一种主体性教育。
主体性教育的目的是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题人格,发展和提高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如何做到主体性教育,就是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实际上是校正了过去单纯的把受教育者置于完全被动的地位,显现出被教育者作为人的客观存在,尊重其自身的尊严和人格,维护其独立性的使命,帮助被教育者,给他们发展自己的能力,开启他们的心智和良知,完善他们的人格。为此,教育中就要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肯定,尊重他们的权利、关心他们的需要,全面理解他们,增强对他们的服务意识。同时,要融入道德情感和人文关怀,关心、体贴他们。
2.2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乐于和便于接受课堂教学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落实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长期以来,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错误理念,形成“满堂灌”的单一教学模式。教师强行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演讲,学生听讲。这种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使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不能得到尊重与发挥,学生始终处在被动学习的地位,因而也必然会影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此必须致力于改革教学方法,构建科学教学方法体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方法体系,由基本教学方法和辅助教学方法(即教辅活动)两类构成。常用的基本教学方法有:教师主导讲授法、讨论式教学法、对话式教学法、专题式教学法、参与式(学生试讲)教学法、“自学——讨论——发言——提问——讲评一一 总结 ”穿插组合的功能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等。常用的教辅活动有:课内演讲、时事评论、课堂辩论、模拟法庭、知识竞赛等。这种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与课外读书、主题讨论、辩论、演讲、社会实践、专家讲座等多种方式融为一体,有利于学生的参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有利于与教师的课堂讲授相呼应,弥补教师讲课的不足: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说,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讲授与讨论、提问、自学等相结合,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是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2.3丰富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推进素质 教育 的主渠道,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 发展 水平。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确保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改变教师习以为常的单一课堂教学方式,通过多种课堂教学活动等途径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实践机会,使学生逐渐形成主动参与、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让课堂教学焕发出活力,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首先,是要丰富教学手段。以影视、计算 机多媒体技术、幻灯等为工具进行课堂教学,已成为高校教学手段 现代 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教学课件,有利于教学信息的有效组织和管理,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和获取知识能力的提高。它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借助书本、语言和板书进行课堂教学的狭隘天地,为学生展示了一个动态的、有声有色的,具有真实感、立体感的教学空间,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和直观性。
其次,是采取多样式教学方式,如探究式、案例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课堂讨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探究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既可以结合学生经验和生活实际,对关系到学生自身利益问题进行课堂讨论,也可以通过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善疑巧问,使学生在争辩讨论中明事理。这是因为大学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水平都有了相当的发展,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比较强,根据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选择教学材料,鼓励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质疑,对所提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获得新的知识。如教师在教学中将教学内容转化为新的问题学习情景,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不断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从而最终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再次是活跃课堂气氛,运用激情打动学生、运用热情感化学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课堂教学的内容是理性的、严肃的,也正因为如此,教师在运用语言表达这些具有深刻思想性的内容时,更需要 艺术 性语言,以情动人。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美的旋律,使课堂教学形成一种感情的气氛。教师要使用富于感情色彩的、充满生气和热情的词语才能抓住学生、激励和鼓舞他们去行动。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也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通情才能达理。有位学生在作业中这样描述一位教师在讲课时的激情对他的影响:“张老师您讲‘思想道德修养课’十几年了,还能有如此激情和热情,您的这种执着精神让我不得不接受您的观点。”同时,教师用激情饱满的声音和语言极为投入的状态,本身也向学生表达了教师敬业乐业的精神风范,给学生以身示教的垂范。
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学会在讨论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解疑,在解疑中与他人分享成功的快乐。使合作从一种学习方式扩展成为学生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从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3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结果
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效果是明显的,它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力地激发了教师认真教学,探索教学改革新路子的热情和责任感。
3.1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长期以来,高校课堂教学效果难以上台阶,其中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本末倒置,偏重于从单一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上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忽视在教学目标与要求上寻求与学生学习内在需要的统一性。新教学模式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准确定位教学起始目标和课堂教学内容的切入点,诱发学生从课堂获取新知识和方法的学习动机,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我们在“思政课”以往的教育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知而不注重行,只讲大道理不顾小道理。思想教育必须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出发,层层递进,才能逐步提高。
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注意让学生自我寻找、发现自己的不文明现象,从这些小事人手分析原因,提示学生不应只重认知而不重实际行为。这样做的实际效果就如同一位学生所描述的:“老师在讲理论的同时,附上许多生动、鲜活的例子,这些例子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本身就是我们生活的一种体现。而且,在这些例子中又能发现自己的问题,我们没有理由不接受。老师每每在分析这些问题时,我就会感觉到深埋在心底里的各种问题,好像也被一一解答,从黑暗中找到了光明,心理发出强烈的共鸣与感谢”。
3.2明显地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新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实施 科学 的教学方法体系,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并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 考试 方式,把考试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各个主要环节和阶段,把学习内容和要求通过不同形式全部转化为有明确指向的考核目标,不仅对学习结果进行成绩评定,而且更侧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手段或思维创新程度的考核与成绩评定。促使学生不仅重视“学会”的结果,也重视“会学”能力的训练。一名学生在教学反馈材料中写到:“以往我们在课堂上是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完全忘记。现在不同了,老师将读书笔记、课堂笔记、心得体会、讨论发言、课堂考勤等和灵活的考核方式结合起来,极大地改变了我们被动学习的状态,减轻了学习的压力,使学生注重平时学习。”
3.3增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了解,激发了教师探索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和从事课堂教学工作的兴趣
长期以来,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下,学生被动听课,教与学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互动关系。对待理论课,不仅学生厌学,而且教师厌教。教学模式的改革,有效克服了这一难题。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也激发了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相应的教学方法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师生共同探讨重大理论问题和社会现实问题,进行平等互动式的交流与沟通,教学相长,使教师教好理论课的信心倍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西莲花小学 王伟琼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要达到“新、实、活”的境界。这里所说的“新”,主要指教学理念新,课的设计新(要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课要上得新颖有趣,新颖有趣,学习才能入境、入情,学生才能精力集中、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实”主要指课要上得扎实、充实,要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方法落实,夯实基础。“活”则是指教法与学法灵活,课堂气氛和谐、活跃,气氛和谐,方法灵活,学生的思维才能被激活,认知才能深化,思维才能发展,能力才能提高。“新、实、活”是课堂教学的高水平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我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因此,教师应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出发,从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考虑,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思维素材”,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这些“思维素材”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发散思维、集中思维与直觉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学会从特殊到一般抽象概括、归纳总结、提取上升和从一般到特殊演绎推理的方法,学会透过表象抓住实质进行分类比较的方法,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变通性、流畅性、灵活性与敏捷性,促进学生认知水平和课堂学习效果的提高。
三、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要教师及时加以点拨指导。有效的学习过程还可以通过游戏实施。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占优势,尤其是低年级往往表现出学前儿童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兴趣和足劲要求,他们能一连几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针对差异性,可以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教学过程分层,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
四、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一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二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三要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生产和生活实际是数学的渊源和归宿,其间大量的素材可以成为数学课堂中学生应用的材料。教师要做有心人,不断为学生提供生活素材,让生活走进课堂,真正让文本的“静态”数学变成生活的“动态”数学。
五、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我们主要应对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方法等进行反思,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第三篇: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模式(最终版)
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模式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创新教育模式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关键。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以书本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中心和以传授或灌输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逐步减少教学的强制性,增强教学的选择性、开放性,构建“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的新型教学模式。
一、优化课堂环境,营造师生和谐氛围
目前,英语课堂教学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知识灌输、语法分析、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的现象。应该说这些做法对基础知识的继承、应试能力的培养有益且有功,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严重抑制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亟需改进和更新。其实,教学过程不单纯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感情和思想的交流。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不仅要研究教学技巧,更要倾注于“情”。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如果师生之间心理相容,感情真挚,学生对教师就会更尊重,对教师的教学也更易接受。这样,当学生处于集体之中,亲身感受到一种轻松、愉快、亲切的气氛在师生之间洋溢的时候,他就会保持积极的情感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思维清晰,反应敏捷,获取知识当然也就能够更为迅速和有效。同时,因为他把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看作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所以即使学习上遇到了困难,他也愿意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
二、优化教学活动,提高运用能力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切忌死记硬背,而要千方百计强化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在训练中,我们要努力融知识性、趣味性、灵活性于一炉,追求最佳的表达效果。如训练造句能力,教师可以先提问:“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学生根据各自的志愿做出不同的回答:“I am going to be a teacher/a worker/an officer/a cleaner,etc.”教者还可继续问:“why?”通过训练,学生不但可以巩固已学词语,而且能学会根据语境做出相应的反应、正确的应答,从而提高英语运用能力。
再如,运用投影,创设问路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静景变为动景,将书本语言变为交际语言。在课堂上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归纳有关问路的说法,再用投影片展示下列句子:
(1)Excuse me, where’s the nearest…,please?(2)Is there a…near here(3)Which is the way to…,please?(4)How can I get to…please?(5)Do you know the way to…,please?(6)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please?(7)Can you find the way to...?(8)I want to go to...?(9)I’m looking for...Where is it,do you k now?(10)I can’t find the way to...Can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please?等及答语Walk along this road/street.It’s about...meters from here.Take the first turning on the left/right...It’s about...meters along on the right/left.Walk on and turn left/right.再进行一系列操练,让全班学生都参与活动。
当生活中这些熟悉的画面再现在同学们面前时,学生自然会情绪高涨,跃跃欲试,他们会揣摸不同身份人物的心理,模拟出各种不同的语言、动作、神态。
这种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训练,可以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书本知识交际化,课堂活动生活化,在“润物细无声”中,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可以得到显著提高。
三、优化教学内容,实践语言“内化”
成功的英语教学不只是看一节课教了多少内容,最重要的是看学生练了多少,学会了多少,在实践中能用多少,这种“学会”、“能用”就是“内化”。为此,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就要以此为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优化“识记——操练——运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成功感。
要优化教学内容,就必须吃透教材,活化教材,使教材内容生活化,让学生感到书本语言和我们生活实践贴得很近,对教学内容具有亲切感,进而产生浓厚的求知欲和强烈的进取欲,变被动吸取为主动探索。因此,创造性地钻研教学内容,在利教、便学、易记上下功夫,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是切实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优化教学手段,必须充分利用和创设情景,无论是语言情景、实物情景、声像情景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听录音、看投影、角色对话等,让学生入情入景,努力使书本语言和实际运用统一起来,使课堂教学在全方位、多层次的活动中轻松愉快地进行。优化教学过程,必须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上,必须纠正从书本回到书本的“一读二背”的简单识记,而要从识记、操练向运用飞跃。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使学生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得到全面发展,并能综合运用,必须通过强化训练提高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能力,坚持每天值日汇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如阅读、讲故事、唱歌、书法、简笔画等,这是提高学生外语素质、实践外语“内化”的重要举措。
四、优化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能力
要搞好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而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成效。作为今天的教师,我们在昨天受教育,却在今天教育明日社会的主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学习空间和学习手段。
现代化的世界迫使教师不断学习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树立新的教育观念,紧跟时代的步伐,使今天的教育向明天更加靠近。因此,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学习新的知识,获取新的信息,以完成知识结构的调整和更新,提高适应现代化教学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也使“改善师生关系、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等观念和意识更加深入教师的大脑,让教师不得不摈弃以往单纯以粉笔叫黑板、以教师和书本为中心的旧的教学方式。
现在,英语教师大多能熟练运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演示文稿、用Flash 软件制作动画、用Photoshop 进行图片处理,有的还能制作网站。例如:老师用制作的多媒体交互式课件进行教学,把课件放在网上,发送到学生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操作鼠标,点击主界面上提供的对话,歌曲,练习等项目来完成学习,所有的问题都在课件中呈现。因为它是交互式的,所以大多数问题学生能够通过操作电脑解决。活动化的教学过程更使学生感受到了英语学习的无穷乐趣,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心情。可见,这样的教学过程,注重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它能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这样的教学环境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第四篇:现代文阅读创新教学设计模式
现代文阅读创新教学设计模式样例
七下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创新教学设计
大连市开发区××中学 余 有
【课文赏析】
笔触细腻 细节精美
——学习《从百草园到到三味书屋》的笔法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很好的可供写作借鉴的文章。从课文整体构思来看,它采用的是简明的“两块式结构”。
从标题可以看出,课文内容包括两个部分,表现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从„„到„„”表现出的是一种比较清晰的“两块式”思路或结构。这既是一种常用写作模式,也是一种常用思维模式和常用口语表达模式。
用这种结构模式写文章,有利于“精选”材料和“联结”材料:或将一段时间内的不同的经历、或将时间很长或空间距离很大的相关内容、或将若干从表面看来完全不相同的事物“组合”在一起,通过对它们的抒写来表达一种情愫、一种情致、一种情思、一种情感。
从课文的整体布局描叙来看,它运用了着重突现几个片段的写作策略。一是描写好一个角落:美好的生机勃勃的百草园。
一是描叙好一个传说:神秘的让人觉得做人之险的美女蛇的故事。一是叙说好一次活动:冬天的百草园,充满乐趣的雪地捕鸟。一是记叙好一个故事:询问什么是“怪哉”时,先生不问答我的问题。一是描述好一个场景:先生在教室里入神地大声朗读的情形。在这些美好的片段之中,贯串着儿童眼中的一个“趣”字。
从课文的写作笔法来看,可以用8个字来概括其特点:笔触细腻,细节精美。这个特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尤其值得初学记叙文写作的同学们学习。所谓“笔触细腻”,就是写得具体;所谓“细节精美”,就是写得生动。具体而又生动的文章,就是好文章。
下面让我们从对“百草园”的描写来体会“笔触细腻,细节精美”的特点。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这一段是非常美妙的语言组合,作者抓住了事物的特点,景物描写层次分明、顺序恰当。更为美妙的是句式的运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像一条彩线,一层进一层地牵动了百草园中美丽的景物,读后给人一种乐而忘返的感觉。“不必说„„也不必说„„”指的是美丽的景物;“单是„„就„„”指的是看来似乎单调的景物。连似乎比较单调的景物都有“无限趣味”,那美丽的景物就更不消说了。“不必说„„也不必说„„”是略写,是写“面”;“单是„„就„„”是详写,是写点。这样点面结合地写,既省去了许多文字,又显得情趣横生,整段文字表达生动,形容准确,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真情流露,富有诗情画意。
再让我们从对“雪地捕鸟”的描写来体会“笔触细腻,细节精美”的特点: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这段话200来字,是连续使用一系列动词来准确地描述一个活动过程的经典文字。文中除了写适宜于捕鸟的时间和场地之外,着重写的就是捕鸟的复杂动作。“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等词语生动简洁,富于变化,不仅准确、具体、细腻、逼真地描写出了雪地捕鸟的全过程,而且生动地表现了孩子们捕鸟时的天真、专注、兴奋及惊喜之情。
再让我们从对先生读书入神的场景描写中体会课文“笔触细腻,细节精美”的表达特点: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对先生的描写,文中已有一定的铺垫:“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作者仅用30余字就勾勒出了先生的形象,写出了他的年纪、身材、须发、装束、神态等几个方面的特点,可谓用语简洁,生动传神。而这里,则主要是对先生性情的描写,是对其陶醉神情的描写,是有形有声的动态描写,是精彩的细节描写,是让人捧读不厌的场面描写,也是生动的群体活动的描写。活动的场面、人物的形象如在我们的眼前,很适宜我们写作上的学习与模仿。
作者从百草园写到三味书屋,笔触细腻,细节精美,在这样一些美好的片段之中,表达出来的是深情的回忆和美好的情思。
【语言卡片】
梳理整合 1.字形字音
确凿(záo)
菜畦(qí)
皂(zào)荚
桑葚(shân)....油蛉(líng)
斑蝥(máo)
后窍(qiào)
臃肿(yōng)(zhǒng).....珊瑚(shān)(hú)攒(cuán)在一起
收敛(liǎn)
人迹罕(hǎn)至
.....蝉蜕(tuì)
人声鼎(dǐng)沸
倜傥(tì)(tǎng)
厥(juã)土
.....拗(ǎo)过去
锡箔(bï)
蟋蟀(xī)(shuài)
缠络(chán)(luî)......竹筛(shāi)
觅(mì)食
纳(nà)凉
脑髓(suǐ)....秕(bǐ)谷
盔(kuī)甲 ..2.雅词 确凿:确实。
菜畦:菜地。畦,有土埂围着的一块块长方形田地。长吟:长声鸣叫。轻捷:轻快。
臃肿:形容何首乌块根的粗大。攒:凑在一块儿。敛:收拢。鉴赏:鉴定和欣赏。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秕谷:长得不饱满的粒。无从:没办法。方正:正派。消释:溶解。
宿儒:书念得很多的老学者。宿,长久从事某种工作。蝉蜕:蝉的幼虫变为成虫时脱下的壳。同窗:同在一个学校学习的人。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鼎,古代的一种铜铸的锅。沸,水开。拗:用力弯曲。
高枕而卧:比喻思想上解除武装,放松警惕。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质朴:朴实,不矫饰。3.一组描写百草园景物的词语
形容词:碧绿
光滑
高大
紫红
肥胖
轻捷
又酸又甜 动
词:长吟
伏在直窜
低唱
弹琴
喷出
缠络
4.一组描写雪地捕鸟的动词
扫
露
支
撒
系
牵
看
拉
罩 5.一组有特点的句子
①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②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③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一啄食,走到来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④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句段品味
1.……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品味:看上去,这似乎是一个矛盾的句子,“似乎”是好像的意思,表示不肯定的语气,因为相隔的时间已有七八年了,印象早已淡薄,“确凿”是确实的意思,表示肯定的语气,因为作者追忆童年生活又历历在目,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这句话是用成人的眼光来看的。
2.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品味:整齐的句式既描写出先生严而不厉,甚至可以说是严而可亲的形象,也反映出私塾教育管理方法的落后性。
3.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品味:这是一个非常精彩的段落。儿时的生活中,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百草园里美丽的景色。一切都是那么光鲜,一切都是那么新奇。写景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从颜色上着墨,有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葚,金黄的菜花;从声音上描摹,有鸣蝉的长吟,有蟋蟀的弹琴,还有斑蝥“拍”的一声;从形态上刻画,有石井栏的光滑,有黄蜂的肥胖,有皂荚树的高大,有何首乌的臃肿,有珊瑚珠似的覆盆子;从味道上点拨,有酸甜酸甜的覆盆子。有色美,声美,形美,味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感受,有声有色有趣;有春景,夏景,秋景,与后文冬天的捕鸟构成四季的美丽图画。在结构上,文段采用了一个特殊句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顺序清晰,开头宕开一笔,突出“单是”的内容,突现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先总说,后分说,先概写,后特写,先整体,再局部。在表达技巧上,长句与短句相互交替,比喻与拟人间隔使用,语言清新生动优美。在感情上,融情于景,景中有人,景中有情,描写景物的同时也在抒发浓郁的深情。
4.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来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品味: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冬天看上去很是无味,作者先以无味作陪衬,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冬天百草园的真正乐趣在于捕鸟。作者用了一系列的动词来精心刻画,十分传神,准确生动地描绘出了捕鸟的全过程。从捕鸟的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儿童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百草园真正成了我的乐园,儿童中的记忆乐在其中。
5.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品味:从段落的功能上看,这是一个过渡段;从段落的内容上看,很好地照应了文章的标题;从段落的表达技巧来看,运用了拟人、排比、反复的手法;从段落的语气来看,充满了疑问、猜测、无可奈何的语气;从段落的情感流露来看,表现了童年鲁迅告别百草园时的依恋心情。
【创新设计】
创意说明
本课的教学创意在于课堂主问题的设计。这是一篇描写童年生活的散文。文章语言清新、板块明晰,从文章题目即可看出,本文包括两个部分,两部分之间表现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所以教学时可抓住课文精髓,提炼出精当的教学内容,用两个形式精粹、含蕴丰富的问题,带动对全文的阅读品析,以期达到删繁就简的艺术效果。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本单元课文主题是成长,我们将陆续学习古今中外六位名家反映成长的文章。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位伟人的成长故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课前导引,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明确:课文展现的是鲁迅先生美好的童年生活: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里也有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
2.听课文朗读录音,用一句话说说你对课文的理解。
明确:这是一篇描写童年生活的散文。表现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三、浏览课文,理清脉络
1.技巧提示: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是窥察文章的“窗口”,它们或暗示文章内容,或点明行文线索,或强化文章主旨,或亮出作者观点等等。我们要善于抓住文题所透露的丰富信息来指导阅读。
2.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明确:“从„„到„„”,表示这篇文章大致包括两部分,同时也告诉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
3.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明确:课文1~8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写百草园的生活;10~24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写三味书屋的生活;第9自然段为过渡段。两部分之间表现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四、研读课文,探究主题
1.铺垫性问题:百草园是乐园,在三味书屋,少年鲁迅是不是就没有乐趣了呢?——切入课文第二部分,探究三味书屋之乐。
①学生朗读、圈点、评议,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叙述时的感情。明确:
“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与快乐自由的“百草园”童年生活一样,充满了童真和稚趣,感情的基调依然是欢乐的。
“我”对“三味书屋”的一切都感到好奇。从“我”问老师何为“怪哉”的奇思妙想,从“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子书”“人声鼎沸”的热闹读书场面,从先生“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的略带迂腐的神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三味书屋的风趣和快乐。
在三味书屋学习中的嬉戏和顽皮如爬上花坛折腊梅、攀上桂树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以及玩纸盔甲等都让人感受到“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仍然是充满了童趣和欢乐的,这与“百草园”的快乐自由是相连贯的。
未脱孩童稚气的鲁迅对三味书屋简陋而蕴含深意的陈设、简单而庄重的礼仪充满了新奇,对方正、质朴、博学的先生充满了恭敬,对先生开明、宽容的教育流露出感激,甚至他迂腐的神态、陶醉的吟诵也令作者极为欢心,更不用说与众多伙伴在一起“偷乐”的时光,三味书屋后园里无声的游玩、课堂上有口无心的唱读、老师入神时我们的“相宜”而乐,作者至今仍是满怀留恋与依依之情的。
②小结:从这个段落里,我们看到了一颗天真调皮跳荡着的童心,更欣赏到了散文“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至高境界。
2.主问题:三味书屋的乐趣与作者在百草园时所体会到的乐趣相同吗?——引导学生用心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并自觉把前后两部分的内容进行比较。
①学生朗读、圈点、评议第一部分,教师侧重训练学生在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进行朗读的能力。
明确:
作者对百草园是非常喜爱的。文章第一段直接流露出对百草园的无限喜爱之情,作者说“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概括了百草园给“我”童年带来的无限快乐。第二段通过描写把这种快乐具体化了。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一句,轻读“似乎确凿”,淡化“现在”的回忆,重读“乐园”,强化“那时”的感受。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一段,“不必说”“也不必说”要轻读,这是“抑”的部分,它们所引领的部分朗读时语速稍缓,语调柔和,要体现作者回忆时的喜爱赞叹之情,同时给读者回味遐想的余地;“单是”“短短”“无限”要重读,这是作者描绘的重点,带强调意味,它引领的内容要通过甜美的语气和略带夸张而多变的语调,表现出儿童或惊喜或羡慕或有情或失望的情趣。(此处不妨多费点功夫,让学生逐句揣摩和朗读。)
“美女蛇的故事”气氛似乎有点阴森、恐怖,与前边的写百草园的春夏景色的欢快活泼的气氛不大一样,但也是在写百草园的乐趣。因为在“我”看来,这个故事怪异、想象奇特,很有点剑仙侠客降魔伏妖的味道,听长妈妈讲这些古里古怪、鬼里鬼气的故事,也是百草园的乐趣之一。朗读这一段时要注意读出神秘、玄妙的语气,表现出作者玄妙的记述中表现出的儿童神奇欢乐的心理。
“雪地捕鸟”部分,由细致的动作描写来表现童趣,朗读时注意体会作者对百草园热爱迷恋的感情。(这两部分可让学生绘声绘色进行想象性朗读或讲故事表演,以体会作者情感。)
故事前后的文字是往事与回忆的衔接性语言,要读出作者宽慰反讽的叙述语调。②小结:正是因为百草园里的景、物、人、事对儿童具有一种温馨的亲和力,所以少年鲁迅才对它有一种特殊的依恋,才有了离别时的难舍。
③自由朗读第9自然段,领悟作者深情。
明确:这两个感叹句,简直就把百草园的这些小生灵当成自己的好朋友了,临别时难舍难分,还要与这些朋友道别。
④比较三味书屋之乐与百草园之乐的异同。
(讨论后各抒己见,说“异”说“同”都行,言之成理即可。)明确:
说“同”:都是儿童之乐,都表现出儿童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对草木虫鸟的独特感受、对有本事的人某种崇拜、对自由欢乐的追求、对成人世界的无知等等。
说“异”:百草园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乐土,三味书屋是严肃凝重的学堂;百草园之乐源于自然的厚赐,三味书屋之乐源于对知识与快乐的追求;百草园生活可谓“快乐无极限”,三味书屋里只能暂借片刻逍遥;百草园里有朴素自然的情趣,三味书屋里有于平淡中开掘的美好情调等等。
3.主题归纳。(参考课后练习一进行)
明确:课文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儿童热爱自然,追求新鲜知识,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五、总结本课教学
【备选创意】
创意说明
本文最值得学的是简洁质朴而饱含感情的语言,引导学生揣摩体会后识记并学用其中的典型例子,对学习语言定会大有裨益。所以本设计定位在语言学用。
教学步骤
一、初读课文,积累生字新词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体内容和语言特色
三、语言体味,语言学用
1. 选择自己喜爱的句段,自由地朗读。2. 说说你喜爱的理由。教师注意及时点拨。3. 你能仿照说一句话或者一段话吗?
学生自由发言后师生一起归纳整理本文语言学用点: 关联缀景,条理分明的„„ 摹形状物,惟妙惟肖的„„ 简笔勾勒,形象传神的„„ 场景描写,渲染气氛的„„ 词句反复,表现深情的„„ 精彩用词,传达独特感受的„„ 动词连用,清晰交代过程的„„
四、下发本文语言欣赏材料,自读体会
【参读资料】
在重读这篇美文时我惊讶地发现,鲁迅唤起我深深共鸣的却是:童年时期那无忧无虑、生机盎然的成长乐园对我们在现实重压下疲惫不堪心灵的抚慰的作用。也正因为如此,我在着手对鲁迅创作此文时的生命历程、情感历程作了一次整体性的回顾后,才注意到鲁迅创作此文,包括创作于这一时期后来收集在《朝花夕拾》中的一系列回忆性散文,其实都是他在身处残酷现实人生境遇中的一次美好的精神憧憬,试图以此达到自我修复、继续奋战的目的。
(摘自《语文教学之友》2006年第1期
王涛 何希凡 《残酷人生中的精神憧憬》)因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对自然喜爱和对上学生活不满的描写,人们多认为文章是对旧式教育的批判,这也许只是皮相。事实上,这时鲁迅已经年过不惑,经历了无数的思想交锋,见过了众多的新旧学派。他自己的思想,正在蕴酿确证过程中。离开生活多年的北京,来到辽远的厦门海边,使他有时间安静思考。在返观儿童时视为是痛苦的学塾生活时,他怀有一种相当温馨的眷念之情。同时,他在描写儿童旧事时,对于现代世界也在作着隐隐然的比较和批判。经历这么多,其心情也和当初离开家乡到了南京就新学一样,充满了复杂的心理反映吧!所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回忆性的少年的成长故事。(摘自 《语文建设》2002年第1期 王家康 《儿童成长故事中的两种视角――《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成人和儿童的反向叙述》)
鲁迅写他的老师的笔墨也是幽默的。首先,说他是极“渊博的”,而孩子问他“怪哉”
虫时他却不知道。这里面有多层意味可以分析出来:1.是对先生“渊博”的讽喻;2.同时,也是对孩子以为“渊博”就是什么都懂的一种调侃;3.更深的调侃当然是对于先生的,孩子问他什么是“怪哉虫”,他答不出,居然不高兴,而且脸上还有“怒色”了;4.接下来的一段话,不能忽略:“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这里明显是反语。因为,文章明显表现先生虽然号称渊博、宿儒,答不出学生的问题,明显是先生不知道,可是作者却说,先生是无所不知的,只是不愿意说罢了,错误在于学生不该问。读者一眼便可以看出结论和理由之间的矛盾。正是由于这矛盾,才显得好玩、好笑、有趣味,这叫做幽默,这种幽默,是一系列反语构成的。
(摘自《语文学习》2004年第12期 孙绍振 《人文性和幽默感从何而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解读》
教学角度:说读。主要教学步骤:
1.自由朗读,要求学生围绕课文标题,读出层次,读出重点,读出过渡。2.美点荐读,要求学生找出自己最喜爱的语句或段落,推荐给全班集体朗读。3.组织讨论,以“说”促“读”。说读训练实施过程:
1.教师指导说读。阅读提示中说,打开鲁迅的童年之窗,那里有另一道风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里也有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要求学生围绕上述四个“景点”,读一读,议一议,然后从中任选一个作为“话题”,结合文中有关语句说说自己的感受。
2.学生读课文,选择话题,准备发言。
3.学生按同桌讲、小组议、全班说三个层次进行发言。
4.学生模仿演说。(1)运用句式“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说一句话。(2)运用一系列动词,叙述一次活动的经过。
(摘自 《中学语文》2004年第1期
郑文华 《七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余映潮说明:
这份材料所提供的仅仅是一种样式、格式而不是角度。如,语言卡片中的分类是可以不同的甚至是别出心裁的。如,有的创新设计中的内容是可以分课时进行的。总之是要灵活,要实用,要适用。
所有的创新教学设计都要有自己的创新思考与表述。注意,本材料中的“句段品味”中的句段排列是无序的。大家的编写要有序。这份材料是我组合的材料,有一部分是我的,“创新设计”是弟子的。
2010-3-7
第五篇:创新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创新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滕维玉
学习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后,我受益匪浅。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得到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三疑三探”的好处就在于紧扣了一个“疑”字和一个“探”字,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波刚落,一波又起,环环相扣,持续推进课堂教学的进展。“三疑三探”为改革课堂教学总结出了一条先进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出了挑战。从课堂抓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变教师讲,学生听,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展示、思考、合作、交流的舞台。争取让“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融入每节课。
通过“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学习和探讨,我知道了如何做一名创新型教师:
创新型的教师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一个富有创新型的教师,心中不该只想着学生的分数,应更多地考虑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创新意识是否得到加强,应更多地为学生今后的生存发展着想,因此创新性的教师要实现以下几个转变: 变传授知识为培养能力。把培养能力增长才干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把传授知识渗透在培养能力,培养方法之中,变知识积累第一,能力培养第二为培养能力第一知识积累第二。
2变封闭的课堂为开放的课堂。开放的教学形式,组织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地点可以是课堂,也可以是自然社会。
3变教条式,灌注式为“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二创新性的教师要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没有主体性和自觉性,就不能有创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的关系,真正发挥学生的创新主体作用。
1、教学中要给与学生的积极评价。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采用积极的教学评价手段,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培养。如采用“解疑合探”的这一模式教学,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合探的形式包括三种,一是提问与评价。操作的办法是: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或中、优等生评价。二是讨论。三是讲解。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尤其当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提出一些出乎教师意料的问题时,有些教师会不自觉的扼杀学生的创造性。这是不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兴趣的。
2、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要学习西峡县探索了多年的“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疑问疑问,有疑便问”有了疑问,才会思考,才会探索,所以课堂的开始首先要提出问题,用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发现问题,大胆怀疑,寻根问底是创造的开端,也是创新性人才的重要品德。
3、真正把时间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创新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有些知识学生通过独立或合作是完全能够解决的,因此教师在课堂和课后都应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发现,去创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三讲三
不讲”。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独立学习,思考。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