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三化学氧气教学设计
初三化学 氧气教学设计 [1000字]
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教材以氧气的性质为核心,通过氧气所能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一部分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硫、铝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第二部分通过实验现象的对比,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的区别;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教材还介绍了缓慢氧化,以区别通常的燃烧。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题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氧气的性质、化学反应
第二课时:
1、化学反应的两种类型——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2、达标练习,掌握和巩固本课题的内容:交流和讨论——生活中的化学反应
(二)学生分析
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让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模式是老师引导之一。其二,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 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第三,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第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明白学是为了用,而不是为考,这是老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突出了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为增强效果,并对实验作了一定的改进;教学中,多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图片、影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征,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察实验和实验探索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二、教案
荐上教版
九
年
级
化
学
教
案
全
套
荐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很实用)荐化学
教
学
设
计
范
例
荐中学化学教学设计、案例与反思(3000字)荐初三化学教案
第二篇:初三化学氧气测试题
课题2 氧气1 1.在标准状况下,氧气是一种_____________色、_____________气味的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于水。液态氧的颜色是_____________。
2.氧气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能与许多物质起反应。氧气具有_____________,是常用的_____________。氧气能支持燃烧,带有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_____________。
3.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_____________的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一种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是物质跟_____________发生的反应,不仅仅是跟氧气。
4.(1)做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时,预先要在集气瓶里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目的是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办法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蜡烛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一种暗红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同时生成浓厚白烟。这种暗红色固体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示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 B.氧气液化 C.矿石粉碎 D.钢铁生锈
2.对氧气物理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易溶于水 B.在-183 ℃变为淡蓝色液体
C.在-218 ℃时变为白色固体 D.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 3.关于氧气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氧气可用来炼钢
B.氧气可用来灭火
C.氧气可用于登山或飞行
D.氧气可提供动植物呼吸 4.下列可以说明自然界水中含有氧气的是()
A.河水清澈 B.黄河水浑浊
C.有鱼虾 D.河边空气好 5.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A.空气 B.氧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
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唐代诗人的名句。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关于这一过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蜡烛的燃烧是蜡烛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B.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C.蜡烛的燃烧是物理变化
D.蜡烛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 7.实验室制取氧气收集完毕后,拆卸仪器的正确顺序是()
①撤去酒精灯 ②从水槽里拿出导管 ③从铁架台上拆下试管 ④清洗仪器放回指定位置 A.①③②④ B.③②④①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下列现象或变化与氧气无直接关系的是A.春季潮湿环境中金属蚀 B.夏季食物腐败C.秋季山林着火 D.冬季河水结冰 9.下列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 B.在任何情况下,氧气都是无色气体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D.铁生锈是缓慢氧化 10.田径比赛发令枪打响后,产生的白烟主要是()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五氧化二磷 D.四氧化三铁
11.我国“神舟”七号宇宙飞船的火箭发动机里使用液态氧,它所起的作用是()A.作燃料 B.供给呼吸
C.促使燃料迅速燃烧 D.携带方便 12.欲鉴别空气、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四瓶无色气体,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先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再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 B.先用燃着的木条试验,再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 C.先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再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 D.先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再用燃着的木条试验 13.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食物腐烂 B.酿酒
C.红磷燃烧 D.铁生锈
14为了保护空气,某市将市区汽车排气管装上三效催化转换器,目的是使碳氢化合物迅速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氮的氧化物转变为氮气,从而使汽车尾气得到净化。关于这两个目的所涉及的物质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均为物理变化 B.均为化学变化
C.前者为物理变化,后者为化学变化 D.前者为化学变化,后者为物理变化
15.现有A、B、C、D四种物质。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在A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D是一种无色的气体,把D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试判断A、B、C、D各是什么物质,请将答案填在空格内。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
第三篇:《氧气》教学设计
《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丝等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能说出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定义并会判断。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及结论的分析,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2.通过实验环节,丰富学生在认知过程中所需要的感性材料,提高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丝等燃烧的现象,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教学重点
1.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丝等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
三、教学难点
通过对实验现象及结论的分析,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多媒体课件、集气瓶、燃烧匙、坩埚钳、酒精灯、火柴、小木条、木炭、硫、细铁丝等。
五、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2分钟
猜猜看:无影无形摸不着,火焰见它跳得高。呼吸作用它参加,动物生长离不了。(打一物质)
[提问]:氧气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物质,你对氧气了解多少?它有哪些性质?
答案。
解到的氧气的性质,有的同学还举例说明。
生,进入新课情境。
学生兴趣高涨猜谜语,七嘴八舌地喊着联系什么生活,积极踊跃地抢答自己了 以谜语引课,激发他们的兴趣,抓住学 新课讲授26分钟
[提问]:你面前集气瓶里收集的是一瓶氧气,你能猜测出氧气的物理性质吗?
环节一:氧气物理性质
学生回顾物理性质的概念,总结出氧气的物理性质有:(1)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比空气大;(3)不易溶于水
使学生明确物质的物理性质通常研究哪几个方面便于今后学习其他物质。
[提问]:如何证明一瓶气体是氧气?
[讨论]:为什么在空气中只能看到火星,而在氧气中却能燃烧?
[追问]:其他物质在氧气中能燃烧吗?
[演示]:硫粉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在演示过程中随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前、中、后的现象)。
[提问]:铁丝在空气中能燃烧吗?在氧气中呢?
[演示]:铁丝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思考]:实验前为什么在瓶底放一些水或铺一层细沙?铁丝为什么绕成螺旋状?为什么要在下段系一根火柴?
[讨论]:回顾前面几个实验,思考幻灯片上的几个问题。
[提问]:对比木炭、硫、铁丝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环节二:氧气化学性质
根据已有经验,学生不难说出: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看木条是否复燃。
小组分工协作完成木炭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
液化气、天然气、塑料等等
学生认真观察,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写出文字表达式。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不能,对展示的图片依旧抱怀疑态度。
学生认真观察,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写出文字表达式。
学生认真观察后得知:为了防止燃烧时溅落的熔融物炸裂瓶底,所以在瓶底放一些水或铺一层细沙;绕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火柴是为了引燃铁丝。
分析讨论几个问题后得出: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实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让学生学会如何全面细致有序地观察
学生在分析比较中获取知识,从而学会从具体到一般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讨论]:分析实验2-
1、2-
3、2-4,填写课本35页表格。
同特征?
什么关系?
烈的发光放热吗?
[思考]:上述三个化学反应有什么共[提问]:化合反应有什么特点?[提问]: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之间有[提问]:氧化反应都是像燃烧那样剧
环节三:寻找共同点
学生认真分析,完成表格,分析三个反应得出:都有氧气参加,都属于氧化反应。都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概括:“多变一”
讨论分析后得知:有氧气参加的化合反应同时也是氧化反应
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例子:食物腐烂、动植物呼吸都是氧化反应,但现象不明显,进而总结出缓慢氧化定义。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关注、探究化学变化,用对比的方法建立概念,寻找概念之间的关系。
调查你家及邻居家在用什么燃料做饭?燃烧过程中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分析各种燃料的优缺点,给家长或邻居提出合理化建议。
“指导员”的待遇,很有成就感。
与社会的整合。
环节四:走进生活,学以致用 学生走进社会走入家庭进行调查,享受 走进生活,学以致用,真正体现了化学
课堂小结2分钟
第四篇:《氧气》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
漳湖中学
阮冰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最新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二氧气。本节教材选取了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氧气作为学习素材,这些素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感性知识,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首先从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木条燃烧归纳出氧气的检验方法,进一步通过硫、木炭、铁丝燃烧实验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并根据文字表达式讨论总结出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最后教材还介绍了缓慢氧化。
(二)学情分析
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才刚刚开始,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本课题分两个课时,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以实验为主,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讲述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讲评练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②观察和描述硫、木炭、铁丝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③通过对已知反应共性的归纳总结,初步建立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概念。并能对已学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来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 ②观察和分析演示实验,初步学会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三、重点难点
重点:①氧气的化学性质
②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难点:①依据实验结果,通过比较和分析,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
②氧化反应的理解。
疑点:实验现象不同的原因。
四、实验材料
器材: 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坩埚钳等。药品: 木炭、硫磺、细铁丝、水等。其他: 火柴、木条等。
五、教学方法
探究、归纳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及其用途。
引入新课:既然氧气对我们如此重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氧气的一些性质。[板书]课题2 氧气
讲述:我们研究物质的顺序,一般先介绍它的物理性质再介绍它的化学性质,而对于气体的物理性质我们一般主要从颜色、气味、状态、密度与空气大小比较、溶解性等方面来学习。[板书]
一、物理性质
活动一 出示一瓶氧气,问:这是一瓶氧气,谁来描述一下它的物理性质呢? 提问:鱼儿能在水中存活说明水中溶有氧气吗? 【板书】: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过渡:接下来我们介绍化学性质 [板书]
二、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瓶
提问:木条放入瓶中与瓶外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板书]检验氧气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演示实验:硫在空气中、氧气中的燃烧
提问:硫在空气中、氧气中的燃烧现象有什么不同呢?
【板书】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硫+氧气------二氧化硫
讲述:二氧化硫(化学式为SO2)是污染空气的主要气体之一,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二氧化硫,这就是为什么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原因。[演示实验]木炭在空气中、纯氧中燃烧实验 提问:碳在空气中、氧气中的燃烧现象有什么
【板书】碳在空气中只能发红、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文字表达式:碳+氧气---二氧化碳
讨论:木炭和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讲解】
1、物质燃烧主要是与氧气反应
2、燃烧反应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演示实验: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展示铁丝并设问:你见过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吗?铁丝在氧气中也能燃烧吗? [板书]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能发红,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提问:
1、集气瓶中为什么要放少量的水呢?
2、如果实验观察不到火星四射,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总结:
1、为了防止燃烧过程中溅落下来的熔融物把集气瓶炸裂。
2、可能原因有:氧气不纯、铁丝生锈、没有等到火柴快燃尽就伸入
提问:通过带火星木条、硫、铁在氧气中的燃烧,我们可总结出氧气有哪些性质呢
[板书]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它可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氧气在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 讨论:前面几种物质的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小结:
1、生成物只有一种
2、反应物都有氧气参加
【板书】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
讲解:化合反应是多变一,可用A+B=AB表示,氧化反应分为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燃烧属于剧烈氧化,缓慢氧化是不易被人察觉的,如铁生锈、食物腐烂、动植物的呼吸等。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的共同点是都属与氧化反应、都会放热。提问:氧化反应一定属于化合反应吗?
讲解:氧化反应不一定属于化合反应,如蜡烛燃烧是氧化反应却不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而氧化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
七、板书设计
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1)无色、无味的气体
(液态和固态时变为淡蓝色)(2)密度比空气大
(3)不易溶于水
2、氧气的化学性质
(1)检验方法:药品,现象
(2)物质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大小成正比。(3)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助燃性,氧化性
八、作业布置:
思考题1:甲、乙、丙是三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图
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1)所发生的三个反应有多个共同的特点,分别是: ① ② ; ③ __________ ④(只答四点即可)。
(2)甲实验进行时,燃烧匙中硫的状态是。
⑶若丙实验中未看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
(4)甲、丙两实验都需在集气瓶内放少量的水,但水的作用不同,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题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木炭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三氧化二铁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思考题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B.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糖和水混合制成糖水是化合反应
D.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与是否有氧气参加无关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亮点:过渡自然,重点突出,难点落实、课堂气氛活跃、不足:语速过快,课堂时间分配没有预期的好,课堂练习偏少。
第五篇:初三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
黄冈中学初三化学 实验室制取氧气
1、反应原理
①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②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③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过氧化氢水+氧气。
2、实验装置:(以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为例,如图所示)
3、操作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把药品装入试管内,使用高锰酸钾作反应物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③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将集气瓶装满水并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④点燃酒精灯,加热药品。⑤收集气体。
⑥把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出水面。⑦熄灭酒精灯。
4、收集方法:
①排水集气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操作要点:把盛满水的集气瓶(无泡)倒立在水中,排水充气,取出放置。②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操作要点:使导气管尽量伸入集气瓶底便于排尽空气。
5、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证明瓶内气体是氧气。
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6、验满: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时,取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集满。
7、放置:因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故应正放在桌面上。
8、注意事项:
①在用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原因是防止加热时药品中的湿存水倒流炸裂试管。
②铁夹应夹在距试管口1/3处,原因是利于加热。
③导管伸入试管内要刚露出橡皮塞,原因是利于排出产生的气体。
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不宜立即收集,待有连续均匀的气泡产生时再收集,原因是开始的气泡是试管内的空气,若立即收集则氧气不纯。
⑤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原因是利于充分排出瓶内空气。⑥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原因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炸裂试管。⑦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应塞一小团棉花,原因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二)、正确选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原则:易溶于水的气体选排空气法收集,根据气体的密度定“向上”或“向下”排气,若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采用向上排空气集气法;若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采用向下排空气集气法。
排气法操作简便,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纯。
(三)、氧气的工业制法
工业上制大量的氧气,主要是通过使空气液化,再分离液态空气而制得,这是物理方法,其主要过程为:
(四)、分解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例如,高锰酸钾受热时分解生成了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这个反应就是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都属于反应的基本类型,这两种反应可用字母表示为: 化合反应 A+B→AB
分解反应 AB→A+B
(五)、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是指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生成物一般是氧化物,例如,磷、硫、铝在氧气中反应,生成物分别是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硫、氧化铝,它们都是氧化物。不要误认为氧化反应只是物质跟氧气的反应,氧化反应还包括物质跟含氧化合物的反应。
(六)、缓慢氧化
某些氧化反应进行得缓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例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烂、酒和醋的酿造等都包含物质的缓慢氧化。
缓慢氧化与燃烧有所不同,燃烧是较剧烈的氧化反应,有发光、放热现象,但缓慢氧化时,放热,一般不发光;两者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
三、难点知识剖析
(一)、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或叫做触媒),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理解催化剂概念要注意几点:
1、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包括增大或减小两个方面。例如,在用氯酸钾或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是增大氯酸钾或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今后还会学到一类催化剂,它可以减慢化学反应的速度。
2、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这并不是指催化剂不参与化学反应,而是催化剂参与化学反应后又转变为原来的物质,催化剂是反应条件。
3、催化剂可重复使用。
4、催化剂具有选择性,只对某一个或某几个反应有催化作用。例如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但不是任何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5、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度,不能增加或减少生成物的质量。
(二)、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例
1、有人设计用如图的装置来制取和收集氧气。
(1)图中有四处明显的错误,请指出错误并加以改正。①错误;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②错误: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③错误: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④错误: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
(2)回答图中指定仪器的名称:a______,b_____,c_____,d_____。(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若要得到纯净的氧气,应在_______收集氧气。(4)制备氧气时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
(5)此实验包括以下操作:①加热、②收集气体、③检查气密性、④装入高锰酸钾、⑤将导管从水中移出、⑥熄灭酒精灯。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填序号)。
(6)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_______(填“正”或“倒”)放在桌上。解析:
(1)①试管口朝上倾斜;应略向下倾斜; ②导管伸入试管内过长;导管略伸出橡皮塞; ③铁夹夹在试管口;应夹在离试管口1/3处;
④酒精灯外焰没对准药品加热;应将酒精灯移至试管底部药品的正下方。(2)试管,铁架台,导管,集气瓶(3)当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4)水倒流导致试管破裂(5)③④①②⑤⑥(6)正
例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白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了大量的白雾
B.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了白色的氧化镁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了刺激性气体 D.铁在氧气里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了黑色熔融物 解析:
本题是对能否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考查,A中的磷燃烧产生五氧化二磷固体,故现象应是产生大量的白烟,雾是指小液滴分散形成的;B中错误在于出现了生成物的名称;C选项中应是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了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正确答案为D 例3: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时,忘记加入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A.不能产生氧气
B.生成氧气的速率慢 C.产生氧气的总量减少
D.没有氯化钾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