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氯气(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5篇模版)

时间:2019-05-13 00:45: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认识氯气(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认识氯气(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篇:认识氯气(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认识氯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TRS_AUToADD_1222225520354{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TRS_AUToADD_1222225520354P{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TRS_AUToADD_1222225520354TD{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TRS_AUToADD_1222225520354DIV{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TRS_AUToADD_1222225520354LI{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jSoN--{“":{”margin-top“:”0“,”margin-bottom“:”0“},”p“:{”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myFav_1220497510277P.msoNormal{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mARGIN:0cm0cm0pt;FoNT-FAmILy:”TimesNewRoman“;TEXT-ALIGN:justify}DIV.myFav_1220497510277LI.msoNormal{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mARGIN:0cm0cm0pt;FoNT-FAmILy:”TimesNewRoman“;TEXT-ALIGN:justify}DIV.myFav_1220497510277DIV.msoNormal{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mARGIN:0cm0cm0pt;FoNT-FAmILy:”TimesNewRoman";TEXT-ALIGN:justify}DIV.myFav_1220497510277DIV.Section1{page:Section1}DIV.myFav_1220497510277DIV.Section2{page:Section2}DIV.myFav_1220497510277oL{mARGIN-BoTTom:0cm}DIV.myFav_1220497510277UL{mARGIN-BoTTom:0cm}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理念下的化学教学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即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基于问题学习”是建构主义所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同时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源泉和动力。基于建构注意理论的指导,本设计以层层递进的问题式教学为主,辅助以实验、幻灯片、讨论、归纳等手段,引领学生发现问题,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并进一步深化,将所得知识进行应用,学生在体验到不断解决问题的成功感的同时,逐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氯元素是一种典型的化学性质活波的主族元素,也是生活中一种很常见的、化工生产中很重要的元素,了解氯元素的性质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探讨卤族元素的性质,从而与其他系列元素性质比较来归纳元素周期律,关于氯气的性质本节教材的内容包括三部分:

1、氯气的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氯气与非金属(氢气)、金属(钠、铁、铜)、水、碱的反应和氯气和溴离子、碘离子在溶液中的置换],3、氯离子的检验。在氯气的化学性质中,重点讨论了氯气与水的反应以及氯气与碱的反应,同时重点探究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以及次氯酸的漂白作用。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对非金属元素的性质了解不多,只学习了氧元素的性质,而在高一前一段内容学习了金属的性质和一种非金属-硅的性质,基本可以运用原子结构的基本理论分析浅层的元素性质的内容,基于此情况预测,学生可以依据氯元素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可以推测出氯元素是一种活波的非金属元素,最常见的化合价是-1价。设计合适的情境和问题,学生就可以分析、归纳出氯气的各种性质。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以氯气泄漏并科学处理事件作为引入情境,将与此事故联系紧密的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与水和碱液的反应作为第一课时内容,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

1、通过图片得到什么信息?(氯气可溶于水)

2、氯气溶于水和水反应吗?

3、可能生成什么呢?如何验证呢?

4、预测在石蕊试液中加氯水的量对颜色有什么影响呢?

5、实验结果与预测不符说明什么?

6、如何验证你的想法?

7、事故处理时采用烧碱来处理液氯罐内的残氯说明什么呢?引导学生推测实验结果,然后动手实验探究、分析、归纳,让学生在体验探究的过程中,不断的感受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并通过铺设新问题,引出次氯酸的漂白性。而氯气与非金属(氢气)、金属(钠、铁、铜)反应及氯气和溴离子、碘离子在溶液中的置换产物均有氯化物,如何验证产物与氯离子的检验密切相关,故将氯气与非金属(氢气)、金属(钠、铁、铜)反应和氯离子的检验作为第二课时内容。

技术准备:多媒体设备,相关实验条件

前期准备:完成下列问题,并参照导学提纲预习本节内容。

.实验室闻气体的气味,如何正确操作

2.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3.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必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如何判断?

在反应H2+cuo=cu+H2o中,氧化剂

,还原剂。

4.画出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画出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画出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思考:cl2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常扮演什么角色?为什么?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推测、实验探究、归纳出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与水、碱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知道次氯酸有漂白性,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分解。2.过程与方法

通过科学推测、引导发现、实验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同时强化合作能力。3.情感与态度

在层层递进问题的引导下,通过实验探究,归纳结论,新实验探究,归纳新结论,学生体会科学探究艰辛和喜悦的过程中,树立不畏艰难的科学探究精神,并同时加强环保意识,强化团队精神。

四.教学过程设计 认识氯气--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展示氯气泄漏事件图片,配合事件科学处理的解说。

同时提出问题:通过整个事件发生和处理过程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制造各种含氯化合物、造纸、印染及自来水消毒等工业。为便于大量贮存、运输,氯气通常是以液态、高压充装在钢瓶、槽罐等容器中,若操作不当,则极有可能导致大量氯气泄漏。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0.001

mg/L,当达到0.0125

g/L,吸入会立即死亡。因此氯气一旦泄漏极易造成重灾。XX年4月15日重庆天原化工总厂的氯气发生泄漏,15万名群众被疏散,事故一度使举国震惊,谈“氯”色变。

观看图片,归纳:氯气有毒,易液化。

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氯气的泄漏事件与科学处理的过程,逐步探究氯气的性质。让学生自己进行归纳与整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贮存液氯的钢瓶发生了泄漏,旁边的 工人首先看到一股浓浓的黄绿色气体 逸出,接着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然 后被毒倒了。

观看图片

归纳: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液化。消防官兵得到信息后,迅速将中毒人员转移至地势较高处等待救护车,同时将周围的群众往高处疏散。

归纳:

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然后在周围50米处筑起了“水墙”以降低空气中氯气的浓度。

归纳:

氯气能溶于水。

并将液氯钢瓶扔进了投放了大量烧碱的水坑内。归纳:

氯气在碱液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请同学们在导纲上将氯气的物理性质进行归纳,并与大家交流

[归纳并交流]: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毒、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能溶于水和碱液的气体。

(并将归纳结果填写在导学提纲上)

通过学生的归纳与交流,增强学生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展示幻灯片]: 氯气物理性质归纳内容

将归纳内容与幻灯片进行对比整理。

展示一瓶新制备的氯水并提出问题:从老师展示的瓶装氯水,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归纳并交流]:

氯水呈现浅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存在氯分子。学生体验自己观察、分析、归纳的过程。[提出问题]:

氯气溶于水后,cl2和H2o有可能发生反应呢?如果反应,产物是什么呢?

[铺垫问题]:请同学们画出氯、氢、氧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由氯、氢、氧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得到什么启示呢? 画出氯、氢、氧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氯、氢、氧元素常见的稳定化合价分别为-

1、+

1、-2。[进行科学推测]:

如果氯气和水反应,氯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为-1价,可能有Hcl生成。

启发学生联想思维。[提出问题]:

如何验证你的推测呢? [归纳并交流]:

氯化氢在水溶液里电离为H+、cl-,检验H+、cl-是否存在即可验证推论,向氯水中滴加石蕊试液等多种方法可以验证H+的存在,滴加硝酸银溶液,验证cl-的存在。学生体会:

科学实验不是盲目进行的,是在一定的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探究实验1]:

向新制的氯水中滴加石蕊试液 [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归纳]:

石蕊试液呈现红色,说明溶液呈现酸性,即溶液中有大量的氢离子。学生体验:

自己观察、分析、归纳的过程,感受:

质疑——推测——探究——分析——归纳的科学探究过程。

[探究实验2]:

向新制的氯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归纳]:

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有大量的氯离子。[提出问题]:

从上述探究实验中,你得到什么结论? [归纳]:

氯气与水反应,生产的产物之一为氯化氢。

[提出问题]:

氯气和水反应,除生成氯化氢外,还有另外的产物吗?你如何判断?把你的想法与大家交流。

[铺垫问题]:若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氯化氢,有化合价变化吗? [归纳]: cl2

Hcl,氯元素化合价降低的产物为Hcl,由反应物的组成元素和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相等的规则,可知另一产物符合:含有氧元素、含有化合价升高的元素。

启发学生联想推测,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讲述]:

这种含有氧元素、含有化合价升高的元素的产物对我们来说是个新朋友,名称为次氯酸,化学式为:Hclo 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l2+H2o=Hcl+Hclo(并将归纳结果填写在导学提纲上)[提出问题]: 氯气和水反应后所得产物都是酸,若向石蕊试液中滴加少量氯水和较大量氯水比较,现象会有什么区别?

[分析交流]:

氯气和水反应后所得产物是酸,若向石蕊试液中滴加少量氯水和较大量氯水比较,加入量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强,石蕊试液的颜色应该越红。[实验探究3]:

比较向石蕊试液中滴加不同量的氯水 [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归纳]:

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不同,越滴加氯水,颜色越浅,说明氯水中存在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提出问题]:

氯水中存在哪些物质?什么物质具有漂白性?如何验证? [分析归纳]:

氯水中存在cl2、H2o、Hcl、Hclo四种物质,其中H2o、Hcl没有漂白性,cl2和Hclo最少有一种物质具有漂白性,干燥的氯气中不含有Hclo,可以通过干燥的氯气与湿润的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进行比较。

体验科学是严谨的,不畏艰难的探索过程。[探究实验4]:

将干燥的氯气依次通过干燥的有色布条和湿润的有色布条

[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归纳]:

干燥的有色布条没有退色而湿润的有色布条退色了,说明氯气没有漂白性,具有漂白性的是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次氯酸。(归纳结论填写导学提纲)[提出问题]:

次氯酸不仅有漂白性,还可以杀菌、消毒,自来水普遍使用的消毒剂就是氯气,所以我们要直接饮用、养鱼都不合适,可是在阳光下晒一段时间的自来水就可以用来养鱼了,请推测原因可能是为什么?如何验证你的推论? [思考、分析进行科学推测]: 可能的原因: 1.

日晒的过程中氯气挥发,浓度降低,毒性降低。2.

日晒过程中发生了一定的化学反应,导致次氯酸发生反应,浓度降低。

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体会科学知识于生活,用之于生活。[探究实验5]: 次氯酸见光分解

[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推测]:

在光照的条件下,氯水中产生不溶于水的无色气体,依据所存在的元素和实验现象进行推测,该气体为氧气。依据元素守恒和氧化还原理论归纳: 2Hclo=2Hcl+o2(归纳结果填写导学提纲)[提出问题]:

氯气在碱液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原因是什么? [分析、书写方程式并与大家交流]:

氯气和水反应的产物是两种酸,都可与碱发生中和反应,所以氯气在碱液中溶解度大。

依据氯气和水反应的产物来推测氯气和碱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与大家交流。(分析结果填写导学提纲)

通过分析、归纳,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整理收获]: [板书]:

一.氯气的物理性质 二.

氯气与水反应 cl2+H2o=Hcl+Hclo 次氯酸有漂白性,光照条件下发生分解 三.

氯气与碱反应

将本节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归纳通过本节学习,有哪些收获呢?(知识、技能、思维方法、观点等),并与大家交流。

养成善于将所学知识进行阶段性归纳整理的良好学习习惯。布置作业 P87:1-46-10

[板书设计]: 一.氯气的物理性质 二.

氯气与水反应 cl2+H2o=Hcl+Hclo 次氯酸有漂白性,光照条件下发生分解 三.

氯气与碱反应

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2=cacl2+ca2+2H2o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生学习评价设计:

认识氯气课堂评价量规 内容 评价要求 优 良 需努力 踊跃举手 发言的次数 9 6 3次及以下 实验过程 动手能力

在小组中主动动手操作,并能和同组同学和谐的处理实验操作过程

在小组中有时主动动手操作,并能和同组同学和谐的处理实验操作过程

不主动操作,常处于旁观状态 知识处理过程

通过推测、探究能自行归纳出系统的、完整的相关内容 通过推测、探究,在老师的适当铺垫下能自行归纳出系统的、完整的相关内容

通过推测、探究,在老师的适当铺垫下能自行归纳出相关内容,但不够系统、或不够完整 综合能力评价

(依据课本信息,设计氯气的制取实验)

思路清晰、顺畅,能完整的设计出实验方法、实验装置图、及实验过程

思路清晰,能设计出实验方法、实验装置图、及实验过程,但不足够完整

思路不清晰,设计出实验方法、实验装置图、或实验过程不准确

教师自身教学评价: 认识氯气课堂评价量规 内容 评价要求 优 良 需努力

设计的问题是否确切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 在问题提出过程中学生踊跃发言的人数超过3/4 在问题提出过程中学生踊跃发言的人数介于1/2——2/3 在问题提出过程中学生踊跃发言的人数少于1/2 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教师的导向作用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即将进行的过程能够清晰地理解的人数超过3/4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即将进行的过程能够清晰地理解的人数介于1/2——2/3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即将进行的过程能够清晰地理解的人数少于1/2 课堂气氛的活跃程度

3/4以上的同学都积极参与了思考、交流,所提出的问题能激起3/4以上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所铺垫的台阶达到预期效果

介于1/2——2/3的同学都积极参与了思考、交流,所提出的问题能激起介于1/2——2/3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铺垫台阶后仍有少部分学生没有积极思考

介于1/2——2/3的同学都积极参与了思考、交流,所提出的问题能激起介于1/2——2/3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铺垫台阶后,仍有近半数的学生没有积极思考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完全准确无误 教学内容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教学内容存在不准确现象 教师的语言 能够吸引90%以上学生的兴趣,科学无误 能够吸引大部分学生的兴趣,科学无误 能够吸引60%学生的兴趣或不足够科学 实际操作过程

在使学生知识生长的同时,随时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使学生知识生长的同时,部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 只注重学生知识生长不关注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驾驭课堂的能力

在出现设计外情况时能够进行科学处理而又不脱离教学目标

在出现设计外情况时能够进行科学处理但有偏离教学目标 在出现设计外情况时不能够进行科学处理,只强调不脱离教学目标 课堂结构

清晰、有序、顺畅 清晰、有序

布局没有良好的逻辑

六.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本次--设置了层出不穷的问题,来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激活状态,在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的同时,给了学生更宽阔的思维空间。并且随着学生从初中升至高中的逐步成熟过程,通过体验“问题预测,科学验证,提出新问题,新科学验证”的经历,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会科学实验不是盲目进行的,是在一定的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逐步增强学生的科学思维模式。针对中学学生的特点,设计知识的构建跨度不能太高,采用了层层递进的问题设计,来铺设台阶,使所有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学有所获。与以往的教学设计出发点一般为:引导学生从实验入手,然后再用来获取知识不同。

通过本节学习,学生掌握了氯气的物理性质和氯气与水、碱液的反应,了解了次氯酸的漂白性,通过分析、推测、实验、归纳的体验,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和实验验证,逐步地体会到了科学是严谨的,不畏艰难的探索过程。

但在课后调查中发现,对于这种研究性的学习,知识基础较好,思维活跃的学生,提升的速度较快,开放性还可以再有所提升,而基础较差的部分学生暂时尚不适应,感到茫然没有思路,但在适当的铺垫问题引导下,就可以收到应有的收获。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让思维活跃的学生来做问题铺设,使学生能够更开放一些。

另外,课上的开放程度应该可以再放开一些,让学生自己来进行更多的问题提出,自己分析、自己归纳,并动手实践,作为一名教师,由于受旧观念的束缚,不由自主地担心学生能推测正确吗?能找到更好的验证方法吗?能归纳完整所收获的知识吗?而导致仍然会出现教师说的多,即铺垫过多,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在理念上还需进一步调整,努力缩短自己与新课程的距离。

第二篇:氯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氯气与金属、非金属的反应,能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计实验.领略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基本方法.培养设计实验、动手实验并由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讨论交流,培养观察、分析实验及总结归纳的能力。2.增强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过程

【引入】ppt展示一张蔚蓝大海的图片

教师:同学们,看到这张图片,蔚蓝色的大海给我们许多遐想,我们会想到浪漫的情侣们手拉手,在海边沙滩上散步,多温馨;会想到站在海边时的心旷神怡和豪情万丈。但是,作为化学工作者和研究者,我们想到了什么? 学生:(1)大海中有NaCl、H2O等资源。(2)怎么得到这些资源?

教师:对,我们想到了大海中含有哪些化学物质?如何开发?这些物质在现实中有哪些应用?今天我们就共同讨论一下大海中富集的一种重要元素——氯。【板书】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教师:阅读书P82的“科学史话”,找出文中对氯气物理性质的描写。学生:氯气是一种黄绿色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演示实验】出示一瓶氯气,瓶后衬一张白纸。向全班展示,证明氯气确为黄绿色气体。请一位学生上来闻氯气的气味,并强调闻气体气味的方法。

教师:回忆以前所学的气体(H2、O2、CO2、CO等),气体的物理性质除了颜色、气味以外,还有哪些?

学生:密度,溶解性,有无毒性 教师:氯气密度比空气大,有毒。

【演示实验】向装有氯气的集气瓶中注入少量水,充分振荡,观察溶液的颜色。学生:氯气能溶于水形成浅黄绿色溶液。

教师:常温下1体积水约溶解2体积氯气,氯气溶于水的液体叫氯水 【归纳】【板书】

一、氯气的物理性质

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大,有毒,可溶于水 【过渡】请学生画出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从结构特点分析氯气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学生:氯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很容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的Cl。所以氯气具有氧化性。

教师: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那么我们就通过实验来看看它的活泼性具体表现在哪里? 【板书】

二、氯气的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1】在集气瓶中放置一团玻璃棉,将两小块金属钠放在玻璃棉上,立即向集气瓶中通入氯气,观察现象。

学生:现象是钠燃烧,有白烟产生。化学方程式:2Na+Cl2=2NaCl 教师:氯气可以与钠直接发生反应,它能跟其他金属发生反应吗?

【演示实验2】用坩埚钳夹住一束擦亮的细铁丝,深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学生:无明显现象。

教师:那是不是就说明氯气与铁不反应呢?

【提示】铁的金属性比钠弱,能否通过改变反应条件,让反应发生? 学生:可以加热以促进反应的发生。

【演示实验3】用坩埚钳夹住一束擦亮的细铁丝,将铁丝一端放在酒精灯上灼烧至红热,迅速深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反应完毕,加少量水于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学生:现象是铁丝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棕褐色的烟。加水溶液为黄色。教师:氯气与铁在点燃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产物是什么?写出化学方程式 学生:根据产物水溶液为黄色,可以判断产物是FeCl3 点燃

化学方程式:2Fe+ 3Cl2== 2FeCl3

【演示实验4】用坩埚钳夹住一束铜丝,灼热后立即放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反应完毕,加少量水于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学生:现象是铜丝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棕黄色烟。加水溶液为蓝绿色。

点燃

化学方程式: Cu+ Cl2== CuCl2 【归纳】【板书】(1)与金属的反应

2Na+Cl2==2NaCl

点燃

2Fe+ 3Cl2== 2FeCl3

点燃

Cu+ Cl2== CuCl2

教师:氯气可以与大多数金属发生反应,生成的是高价态的金属氯化物。它能否-与非金属单质反应呢?

【演示实验5】在空气中点燃氢气,然后把导管深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学生:现象是产生苍白色火焰,有白雾生成。

点燃

化学方程式: H2+ Cl2== 2HCl 【板书】(2)与非金属的反应

点燃

H2+ Cl2== 2HCl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通过演示实验了解了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氯气可以与大多数金属发生反应,也可以与非金属单质氢气发生反应。请同学预习书本,看看氯气还可以与哪些物质反应?

第三篇:教学设计 认识计算机 第一课时[范文]

认识计算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物观察,聆听了解计算机的各组成的名称和作用。

(2)尝试让学生学会总结。(由于本课概念较多)

3.情感与价值观:

感受计算机的新奇,激发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4.行为与创新:

能主动规范地使用计算机,爱护计算机。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教学难点:规范地使用计算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一、认识计算机

师: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学习什么是信息。

(指名回答)

师:出示图片。

教师总结:我们可以把计算机从外形上分为台式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和掌上计算机三类。

二、计算机的组成。

教师依次出示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器和音箱的图片。

师:这些看得见、摸的着的设备,我们统称为硬件。从功能与作用的角度来看,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这几个部分。

中央处理器:英文缩写名称师CPU,它是计算机的“心脏”。

存储器:存储器是用于存储信息的计算机设备。

外存相当于我们常见的书本,存取速度比较慢,但容量大,可以扩充,使用方便(包括软盘、硬盘、光盘、U盘等)

输入设备:这是将外界的信息传入计算机的设备。

常见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器、话筒、扫描仪等。

输出设备:与输入设备相反,把计算机处理过的信息传送出来的设备就叫输出设备。

三、复习巩固

师生游戏,加深理解

四、小结

1、了解计算机的组成部件及名称。

2、掌握输出设备和输入设备的有哪些。

五、板书设计

第四篇:《认识负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认识负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负数》例l与课后练习一的相应习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数都小于0,正数都大于0.2、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难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四、教具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一个说“相反话”的游戏,好吗?如:我说“上”,你们说“下”,左(右)、买(卖)、我向东走100米、我是女的„„

引入谈话:在生活中,像这样意思相反的情况还真多,今天,我们将研究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表达这些内容。

一、自主创造,初知正负数

1.情景引入。

(1)师:请同学们拿出记录表,听清老师说的话,用最简捷的方式记录这些信息。(师叙述,生记录。)

①避暑山庄1路公共汽车在公安局站上来2位乘客,到建行站下去2位乘客。②本学期咱们五年级转来25名新同学,转走16名同学。

③小名妈妈投资股票,四月份赚了6000元,五月份亏了2000元

上下车情况

转学情况

股票收入

文峰站

转来

四月份

海安附小站

转走

五月份

(2)汇报

师:谁愿意把你们记录的信息给大家看看?

第一种:用文字表示。

第二种:用笑脸图、哭脸图表示。

第三种:其他符号。

第四种:用+

2、-2表示。

师:这些记录信息的方法都不错,你觉得那种方法最简捷、明了?

【设计意图:以现实生活素材为教学切入口,创设一种具体的生活情境展开教学,凸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理念。同时,在记录数据的过程中,让学生因为需要而思考,因为思考而创造。】

(3)认识正、负数。

师:像第一行的数叫正数,“+2”这个数读作正二,“+”这个符号叫正号。(板书:正数、+

2、正号)

师:第二行的数叫负数,“-2”谁来读一读?“-”是负号。(板书:负数、-

2、负号)师:正号、负号和以前学的加减号写法相同,但表示的意义却有所区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意思相反的量。(板书课题)

2.快速抢读,并判断是正数还是负数。

+66、-100、+7.

8、-、36(同时贴在黑板相应位置)

师:36是什么数?介绍:写正数时,正号可写出,也可省略不写,写出正号的,一定要读出“正”字,省略正号的,“正”字也省略不读。

师:负号能省略吗?为什么?强调:写负数时,一定要写出负号,读时也一定要读出“负”字。

【设计意图:本课是学生初次认识负数,为了让学生对负数的内涵和外延有完整的认识,读数中增加了小数和分数,通过读数让学生体会过去已学过的数(除0外)都是正数,沟通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二、沟通联系,再识正负数

1.教学例1.(1)情景呈现。

师:市一小小四(3)班的孩子,刚在外面上完一节体育课,外面可真热呀!(课件出示32℃温度计),下课后他们喜滋滋地吃起了冷饮(出示0℃),这些冷饮是工人叔叔从冰库里搬出来的(出示温度-23℃)

【设计意图: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改变教材中提供冬天气温的例题,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2)师:这三种温度各是多少?根据刚才的学习,可以怎样表示这些温度?

出示:0℃、+32℃、-23℃(同时板贴)

哪种温度最高,在这种温度下上体育课有什么感觉?你能表演一下吗?

吃着0℃冷饮,有什么感觉?

零下23℃呢?这么冷的气温该是什么感觉啊?感谢幸苦劳动的工人叔叔们!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读数,再说说读数后的感受,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3)师:在读出刚才三个温度时,要注意看清什么?(出示温度计课件:闪烁0℃)

小结:要找准0℃,它正好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零上温度可以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可用负数表示。

2.第3页练一练的第2题。(课件出示)

师:请看图写一写这几个温度,再读一读。

谁来说一说你写的温度?南极的温度和刚才冰库里的温度相比,谁更冷?(课件出示答案)

3.归纳正数、负数和0的关系。

师:瞧,黑板上有这么多正数、负数朋友了,谁来把他们分一分?

归纳: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完成板书:负数<0<正数)。

三、读读写写,掌握正负数

1.完成第6页第2题。

师:请同学们看第6页第2题,这里有两个海拔高度,请同学们互相读一读。

师:谁来说一说它们是低于海平面还是高于海平面?谁更深些?

2.完成第7页第5题。

师:请再来看这里的几个温度,自己读一读,从这些图片中你知道了什么知识?

师:你们会把这些温度从高排到低吗?

3.完成第6页第3题。

师:我们也来写几个正数和负数,请坐第3题。

学生可能出现:

(1)1、2、3、4、5、-

1、-

2、-

3、-

4、-5。

(2)有分数、小数或整数(0除外)各种情况。

请一名学生上黑板写出第一种情况。

师:谁来读一读?如果可以接着写下去,能写完吗?这些正数越来越怎样?负数呢?

师:刚才正、负数的这些关系可以通过这根数轴来表示。随后用数轴表示出正数、负数和0的关系(课件分布出示数轴)

【设计意图:充分挖掘习题功能,在展示学生个性化表达的同时,巧妙地运用信息化环境,通过让学生在多媒体上写数,再读一读上下闪烁的1、-1„„,引出正数和负数的对应关系,体会正数和负数时无限的,同时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引出数轴,为学生升入初中进一步学习有理数作了很好的铺垫】

四、链接生活,应用正负数

1.提问: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用正负数表示的事情吗?

(1)存折(课件展示)

师:这里的“-600”是什么意思?

(2)刘翔在美国尤金精英赛中,110米栏的成绩是13.23秒,当时赛场风速为每秒-0.4米。讨论:风速怎么会有负的?

如果风速是+0.4米,你认为比赛的成绩会怎样?

【设计意图:把数学知识从课外移入课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

2.多媒体介绍第9页“你知道吗”负数的产生史。

师:正负数真是无所不在,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负数的历史。

(课件出示:你知道吗?)

师:听完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3.引导学生从网络中寻找“负数”的其他知识。

五、板书设计:

认识负数

正号

+2正数

负号

-2 负数读作:正二读作:负二

第五篇:《认识东南西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在观察、描述和交流中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掌握辨认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教学难点:体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1.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小明面向图书馆)早晨,小明来到学校锻炼身体。用前、后、左、右介绍一下学校的图书馆、教学楼、体育馆、大门分别在小明的什么方位。

学生介绍。

2.课件出示小明面向体育馆图。

师:继续用前、后、左、右介绍一下学校的图书馆、教学楼、体育馆、大门分别在小明的什么方位。

学生介绍。

师:怎么图书馆有时在小明的前面,有时在小明的后面?教学楼有时在小明的左面,有时在小明的右面?

生:因为小明转了个身。

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描述这四个建筑物的位置与方向呢?(学生自由发言。)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东、南、西、北。(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设计意图】前、后、左、右空间方位知识不仅是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基础,同时让学生在利用前、后、左、右来描述建筑物的方位时,感受到利用前、后、左、右来辨别方向是有一定局限性的。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二)初步感知东、南、西、北 1.初步感知“东”。

师:每天早晨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的? 生:太阳从东方升起的。

师:同学们想一想教室的东面在哪呢? 请同学们指一指教室的东面。

2.初步感知“南”“西”“北”。

(1)师:我们借助太阳知道了东面,还有几个方向怎么确定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观点。

(2)教师出示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师:你能通过儿歌找到其他的方向吗? 学生自己小声读一读,找一找,找出南、西、北来。请一位学生边读边指明方向。

全班学生边读边指明方向。

3.让学生找一找教室的东、南、西、北四面分别有什么,再和同桌说一说。

【设计意图】利用“早晨,太阳在东方”,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并以学生喜爱的儿歌借助“太阳”认识其他的三个方向,使学习内容与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建立联系,帮助学生认识方向,形成方位感,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三)深入体验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1.转一转,找一找

按老师的要求找到正确地方向,并说一说后面是什么方向。

如:面向东面,后面是();面向西面,后面是();面向南面,后面是();面向北面,后面是()。

师: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四个方向的特点: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板书:东——西

南——北 2.转一转,想一想

师:按老师的要求转一转,同时想一想一直朝哪个方向转的。

师:面向东——面向南——面向西——面向北——面向东——面向南——面向西——面向北

师: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的。

带领学生再次感受这个规律:面向东面向右转,下一个方向是()面;面向南面向右转,下一个方向是()面;面向西面向右转,下一个方向是()面;面向北面向右转,下一个方向是()面。

3.转一转,说一说

师:利用同学们发现的规律,只告诉你一个方向,你能找到其他三个方向吗?

全班活动:面向老师指定的方向,说一说其他的三个方向。如,面向南面,说一说你的后面、左面、右面分别是哪个方向。

小组活动:一人说指定方向,其余学生说出其他的三个方向。

【设计意图】创设体验方位的活动,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学生在多样的活动中进行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示和交流,丰富对方位的体验,进一步发展良好的空间观念。

(四)解决问题,拓展延伸

1.逐一出示课前的情境图。

用东、南、西、北方位词说一说图书馆、教学楼、体育馆、大门分别在校园的哪一面。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发现无论人的位置和面对的方向如何改变,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不变。

2.知识拓展。

师:我们利用早晨太阳在东方,能够确定其他的三个方向。在生活中还有其他辨别方向的方法吗?

(1)介绍指南针。

(2)介绍在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看北极星、看树的年轮、看树叶等。3.课后延伸。看看学校操场和自己住家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有什么?把主要的标志物记下来。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将知识延伸到课外,应用到生活当中,凸显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下载认识氯气(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认识氯气(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氯气教学设计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氯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教学,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活动的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上,把教师的授课形式从“......

    氯气教学设计

    氯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及在实验室中制取氯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使学生掌握氯离子的检验方法。(3)使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4)通过引......

    氯气的性质(第一课时)教案(范文)

    《氯气的性质1》教案 化学121班沈佳慧 一、前期分析1、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选自化学必修一专题二第一单元。本节课重点介绍了氯气的物理性质以及氯气的强氧化性。上节课中,......

    氯气--教学设计反思

    教学设计反思: (1)要勇于创新的使用教材,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例如在介绍氯气与水反应时,课本是利用把氯气通过干燥的有色布条和潮湿的有色布条进行对比得出......

    氯气 教学设计5篇

    第1单元 课时2 氯气的性质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氯气的物理性质,学会氯气的嗅闻方法。 2.感悟氯原子结构与氯气化学性质的关系。 3.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提高实验的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第一单元例1、2加减混合运算和乘除混合运算 设计人:岳志芳 学校:东营区一中使用人: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例1、2加减混合运算和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给予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字写字:会认10个生字,正确认读给予、宽裕、立即、仁爱、糖果、圣诞、逛街、分享、援助、沉默不语、 兴高采、烈如愿以偿等词语。能......

    《假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假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北团电力希望小学 罗蔚萍 【教学背景】 每一个儿童都是一名诗人。儿童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虽然他们往往只能“假如”,但是这些“假如”都是他们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