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落花生优秀教案
15、《落花生》教案 讲课人:林丹英
一、导入新课:
二、师:梅花、竹子历来被中国人所喜爱,他们的清高、淡雅和坚贞往往被用来比喻有气节、有骨气、有灵魂的人。诗人郑燮在《竹石》中描写竹子: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以此抒发自己不畏磨难的铮铮铁骨;陈慧英的《梅花魂》中外公说: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腰。他们就像梅花一样!这些诗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看似状物,实则是写人,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这就是“借物喻人”或“借物喻理”。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这样的文章《落花生》,看看作者许地山是如何通过写落花生来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的。15课 <<落花生>>(师板书课题)
花生又叫落花生,它是一种普通的农作物的名称,也是本文作者许地山的笔名。他为什么用落花生作为他的笔名呢?相信大家学完课文后,就会明白。
二、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节课要完成的学习目标。请看大屏幕。
(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落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2、在学习中,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指句读,再齐读。大家有没有信心完成学习目标。信心十足。
三、为了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老师设计了相关的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复习生字,想一想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准备好了吗,比一比看谁学得又快又好。学生自学,检测字词听写。
师板书:种花生 收花生 尝花生 议花生
我们先来学习种花生,谁能用四个词语来归纳种花生的经过?(买种,翻地,播种,浇水,)
种完花生几个月后该干什么啦?(收花生)谁来读出收花生的语句。当你读这句话时,哪个词语就突然跳进了你的眼睛里?(居然)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词语的?(出乎意料,很意外)为什么会出乎意料?(因为是第一次种,因为是荒地)你瞧他多会读书。意外收获后的心情怎样?(高兴,惊喜)请你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句话。(出示)
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谁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你来读一读,相信你读得会更好。这段话寥寥数语就交代了种花生和收花生这两件事,课文还围绕花生写了什么事?(尝花生,议花生)请同学们找出尝花生的句子。(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这会儿尝到了吗?接着找(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其实那天晚上我们是边尝边议,可是刚才我们在寻找的过程中会发现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用的文字(少)而议花生用的文字(多)在这四件事中哪件是重点部分?(议花生)重点的事要写得(详细)次要的内容写得(简略)这种写作方法叫做:详略得当(师板书)我们在今后写作文是要注意重点的部分要写得详细。
过渡:下面我们就直奔重点,看看那天晚上父亲和我们围绕花生谈论了些什么?(出示自学指导)
细读课文第7—14自然段
(1)大家谈论了花生的哪些 好处?(2)父亲是怎样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准备好了吗?比一比看谁的学习效率高。学生自学,检测。
谁先来说说花生有哪些好处?我们姐弟几个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指名读句子。(出示)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 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 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
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谁再来读一读父亲的话。父亲采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花生的可贵之处的?(用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用比较)谁来读一读描写桃子,石榴,苹果的句子,谁来读出描写花生的句子。
通过对比,你体会到花生具有什么样的精神?(不求虚名,默默奉献)
(板书)花生虽然没有桃子,石榴,苹果的外表美丽,却具有内在的美,它的这种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精神实在可敬可佩。谁来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一读这段话。(2-3人读)
同学们,你们认为桃子,石榴,苹果好不好?同桌讨论一下。
学生各抒已见。师小结:它们不仅有好看的外表,对我们也是很有好处的,父亲这样比较是在教育我们做人的道理。谁来读出父亲的话。(出示)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你是怎样理解父亲的话的。学生自由发言。谁能用第一人称来读一读这句话。
少年许地山也正是这样理解父亲的话的,他说:(出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什么叫做体面?(外表光鲜好看)讲体面有错吗?如果老师今天穿戴不整齐的来给同学们上课那是对大家的不尊重,所以讲体面并没有错,关键是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而要做有用的人。(板书:做有用的人)你认为什么是有用的人?(对别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在你身边有没有这样有用的人?
同桌可以先交流一下,再汇报。(学生举例)是呀,他们的工作看似不起眼,但是他们为别人,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同学们,你们想要做什么样的人呢?(生回答)
同学们,这篇文章写的是落花生,却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我们叫做借物喻人。
板书 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大声的把这句话读一读。
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许地山的心上,长大后,他留学多年,却从不穿西装,不抽烟喝酒,大部分的收入都用来买书,在香港大学任教时,他以系主任的身份每周上20小时的课,抗日战争时期,他为抗战事业奔走呼号,终因劳累过度而病逝。他生前常说(出示)
我要像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许地山 同学们,你们现在知道他为什么用落花生做笔名了吧。介绍落花生 :因为它是在地上开花,花落以后在地下结果的作物,所以叫“落花生”。花生的老家在南美洲的巴西、秘鲁一带。大约在15世纪末或16世纪初,花生传到了中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他说的话。
同学们,课文学到此处,你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
四、这篇课文,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出示小练笔)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
比如:小草,松柏,荷花,春蚕,蜡烛,老黄牛等。赶快拿起笔写一写吧。
生交流
五、总结。同学们,你们写得太棒了!是呀,它们虽然没有好看的外表,但却像花生一样具有内在美,老师也希望大家能像他们一样,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板
书
种花生﹑收花生
15 落花生
尝
花
生
主
次
分
明
详
略
得
设
计
:
当
议花生 味美
可以榨油 便宜 可贵:不求外表、只求有用 ↓ 做人:不求虚名、只求奉献 借物喻人 要 做有用的人
第二篇:落花生优秀教案
15、落花生
一、导入。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同学们猜猜看它是哪种植物?(出示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花生的文章。15课落花生(师板书课题)花生又叫落花生,它是一种普通的农作物的名称,也是本文作者许地山的笔名。他为什么用落花生作为他的笔名呢?相信大家学完课文后,就会明白。
二、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节课要完成的学习目标。请看大屏幕。
(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落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2、在学习中,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指句读,再齐读。大家有没有信心完成学习目标。信心十足。
三、为了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老师设计了相关的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
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准备好了吗,比一比看谁学得又快又好。学生自学,检测。
师板书:种花生 收花生 尝花生 议花生
我们先来学习种花生,谁能用四个词语来归纳种花生的经过?(买种,翻地,播种,浇水,)种完花生几个月后该干什么啦?(收花生)谁来读出收花生的语句。
当你读这句话时,哪个词语就突然跳进了你的眼睛里?(居然)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词语的?(出乎意料,很意外)为什么会出乎意料?(因为是第一次种,因为是荒地)你瞧他多会读书。意外收获后的心情怎样?(高兴,惊喜)请你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句话。(出示)
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谁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你来读一读,相信你读得会更好。
这段话寥寥数语就交代了种花生和收花生这两件事,课文还围绕花生写了什么事?(尝花生,议花生)请同学们找出尝花生的句子。(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这会儿尝到了吗?接着找(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其实那天晚上我们是边尝边议,可是刚才我们在寻找的过程中会发现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用的文字(少)而议花生用的文字(多)在这四件事中哪件是重点部分?(议花生)重点的事要写得(详细)次要的内容写得(简略)这种写作方法叫做:详略得当(师板书)我们在今后写作文是要注意重点的部分要写得详细。过渡:下面我们就直奔重点,看看那天晚上父亲和我们围绕花生谈论了些什么?(出示自学指导)细读课文第7—14自然段
(1)大家谈论了花生的哪些 好处?(2)父亲是怎样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准备好了吗?比一比看谁的学习效率高。学生自学,检测。
谁先来说说花生有哪些好处?我们姐弟几个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指名读句子。
(出示)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 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 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 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谁再来读一读父亲的话。父亲采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花生的可贵之处的?(用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用比较)谁来读一读描写桃子,石榴,苹果的句子,谁来读出描写花生的句子。通过对比,你体会到花生具有什么样的精神?(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板书)花生虽然没有桃子,石榴,苹果的外表美丽,却具有内在的美,它的这种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精神实在可敬可佩。谁来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一读这段话。(2-3人读)同学们,你们认为桃子,石榴,苹果好不好?同桌讨论一下。
学生各抒已见。师小结:它们不仅有好看的外表,对我们也是很有好处的,父亲这样比较是在教育我们做人的道理。谁来读出父亲的话。(出示)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你是怎样理解父亲的话的。学生自由发言。谁能用第一人称来读一读这句话。
少年许地山也正是这样理解父亲的话的,他说:(出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什么叫做体面?(外表光鲜好看)讲体面有错吗?如果老师今天穿戴不整齐的来给同学们上课那是对大家的不尊重,所以讲体面并没有错,关键是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而要做有用的人。(板书:做有用的人)你认为什么是有用的人?(对别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在你身边有没有这样有用的人?同桌可以先交流一下,再汇报。(学生举例)是呀,他们的工作看似不起眼,但是他们为别人,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同学们,你们想要做什么样的人呢?(生回答)
同学们,这篇文章写的是落花生,却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我们叫做借物喻人。板书 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大声的把这句话读一读。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许地山的心上,长大后,他留学多年,却从不穿西装,不抽烟喝酒,大部分的收入都用来买书,在香港大学任教时,他以系主任的身份每周上20小时的课,抗日战争时期,他为抗战事业奔走呼号,终因劳累过度而病逝。他生前常说(出示)
我要像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许地山 同学们,你们现在知道他为什么用落花生做笔名了吧。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他说的话。
同学们,课文学到此处,你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
四、这篇课文,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出示小练笔)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 比如:小草,松柏,荷花,春蚕,蜡烛,老黄牛等。赶快拿起笔写一写吧。
生交流
五、总结。同学们,你们写得太棒了!是呀,它们虽然没有好看的外表,但却像花生一样具有内在美,老师也希望大家能像他们一样,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优秀教案:
《落 花 生》教 案 设 计
二郎王庄学校刘景霞 2012年12月22日
第三篇:落花生优秀教案
15、落花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皂头镇新田小学 杨秀蓉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
(出示课件1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花生的文章。(出示课件2课题)
(出示课件3花生简介)花生又叫落花生,它是一种普通的农作物的名称,也是本文作者许地山的笔名。他为什么用落花生作为他的笔名呢?相信大家学完课文后,就会明白。
二、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节课要完成的学习目标。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4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落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2、在学习中,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大家有没有信心完成学习目标?恩!看起来信心十足!
三、为了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老师设计了相关的自学指导。(出示课件5自学指导)
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准备好了吗,比一比看谁学得又快又好。师板书:种花生 收花生 尝花生 议花生
我们先来学习种花生,谁能用四个词语来归纳种花生的经过?(这四个词语出现在课文第一自然段,(出示课件6)分别是:买种,翻地,播种,浇水)
种完花生几个月后该干什么啦?(收花生)谁来读出收花生的语句。
当你读这句话时,哪个词语就突然跳进了你的眼睛里?(居然)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词语的?(出乎意料,很意外)为什么会出乎意料?(因为是第一次种,因为是荒地)你瞧他多会读书。意外收获后的心情怎样?(高兴,惊喜)请你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句话。
这段话寥寥数语就交代了种花生和收花生这两件事,课文还围绕花生写了什么事?(尝花生,议花生)请同学们找出尝花生的句子。(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这会儿尝到了吗?接着找(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其实那天晚上我们是边尝边议,可是作者重点写的是?(议花生)
过渡:下面我们就直奔重点,看看那天晚上父亲和我们围绕花生谈论了些什么?(出示课件7自学指导)
细读课文第7—14自然段(1)大家谈论了花生的哪些好处?(2)父亲是怎样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准备好了吗?同桌互读,比一比看谁的学习效率高。
(出示课件8)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板书味美、可榨油、便宜)
我们姐弟几个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指名读句子)
(出示课件9)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板书“果实埋在地里”)父亲采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花生的可贵之处的?(用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用比较)谁来读一读描写桃子,石榴,苹果的句子,谁来读出描写花生的句子。通过对比,你体会到花生具有什么样的精神?(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板书)花生虽然没有桃子,石榴,苹果的外表美丽,却具有内在的美,它的这种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精神实在可敬可佩。
父亲就是这样借花生来教育我们做人的道理的。谁来读出父亲教育我们做人的话。(出示课件10)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你是怎样理解父亲的话的?(父亲教育我们要像花生一样做一个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人。)
少年许地山也正是这样理解父亲的话的,所以他说:(出示课件11)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什么叫做体面?(好看有气派)讲体面有错吗?如果老师今天穿戴不整齐的来给同学们上课那是对大家的不尊重,所以讲体面并没有错,关键是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而要做有用的人。(板书:做有用的人)你认为什么是有用的人?(对别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在你身边有没有这样有用的人?(出示课件12)。是呀,他们的工作看似不起眼,但是他们为别人,为社会做出了贡献。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许地山的心上,长大后,他恪尽职守,终因劳累过度而病逝。他生前常说(出示课件13)
现在知道他为什么用落花生做笔名了吧。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他说的话。
五、总结。同学们,回顾文章,作者以落花生为题,实则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我们把这种写法称为“借物喻人”。借花生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有价值的人,老师也希望同学们将来也能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板书:
15落花生
种花生 ¦ 收花生 ¦
吃花生 味美、可榨油、便宜 ¦
有用的人(不求虚名、默默奉献)议花生 果实埋在地里 <借物
¦
喻人 >
第四篇:落花生优秀教案
15、落花生
一、导入。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同学们猜猜看它是哪种植物?(出示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花生的文章。15课落花生(师板书课题)花生又叫落花生,它是一种普通的农作物的名称,也是本文作者许地山的笔名。他为什么用落花生作为他的笔名呢?相信大家学完课文后,就会明白。
二、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节课要完成的学习目标。请看大屏幕。
(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落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2、在学习中,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指句读,再齐读。大家有没有信心完成学习目标。信心十足。
三、为了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老师设计了相关的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
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准备好了吗,比一比看谁学得又快又好。
学生自学,检测。
师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我们先来学习种花生,谁能用四个词语来归纳种花生的经过?(买种,翻地,播种,浇水,)
种完花生几个月后该干什么啦?(收花生)谁来读出收花生的语句。
当你读这句话时,哪个词语就突然跳进了你的眼睛里?(居然)
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词语的?(出乎意料,很意外)为什么会出乎
意料?(因为是第一次种,因为是荒地)你瞧他多会读书。意外
收获后的心情怎样?(高兴,惊喜)请你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
句话。(出示)
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谁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你来读一读,相信你读得会
更好。
这段话寥寥数语就交代了种花生和收花生这两件事,课文还
围绕花生写了什么事?(尝花生,议花生)请同学们找出尝花生的句子。(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这会儿尝到了吗?接着找(花生做的食
品都吃完了)。其实那天晚上我们是边尝边议,可是刚才我们在寻找的过程中会发现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用的文字(少)而
议花生用的文字(多)在这四件事中哪件是重点部分?(议花生)
重点的事要写得(详细)次要的内容写得(简略)这种写作方法
叫做:详略得当(师板书)我们在今后写作文是要注意重点的部
分要写得详细。
过渡:下面我们就直奔重点,看看那天晚上父亲和我们围
绕花生谈论了些什么?(出示自学指导)细读课文第7—14自然
段(1)大家谈论了花生的哪些 好处?
(2)父亲是怎样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准备好了吗?比一比看谁的学习效率高。
学生自学,检测。
谁先来说说花生有哪些好处?我们姐弟几个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
点。指名读句子。
(出示)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
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
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
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
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谁再来读一读父亲的话。父亲
采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花生的可贵之处的?(用花生和桃子,石
榴,苹果用比较)谁来读一读描写桃子,石榴,苹果的句子,谁来读出描写花生的句子。通过对比,你体会到花生具有什么
样的精神?(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板书)花生虽然没有桃
子,石榴,苹果的外表美丽,却具有内在的美,它的这种不求
虚名,默默奉献的精神实在可敬可佩。谁来带着自己的理解再
读一读这段话。(2-3人读)同学们,你们认为桃子,石榴,苹果好不好?同桌讨论一下。
学生各抒已见。师小结:它们不仅有好看的外表,对我们也是很有好处的,父亲这样比较是在教育我们做人的道理。谁来读出父亲的话。(出示)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你是怎样理解父亲的话的。学生自由发言。
谁能用第一人称来读一读这句话。
少年许地山也正是这样理解父亲的话的,他说:(出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什么叫做体面?(外表光鲜好看)讲体面有错吗?如果老师今天穿戴不整齐的来给同学们上课那是对大家的不尊重,所以讲体面并没有错,关键是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而要做有用的人。(板书:做有用的人)你认为什么是有用的人?(对别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在你身边有没有这样有用的人?同桌可以先交流一下,再汇报。(学生举例)是呀,他们的工作看似不起眼,但是他们为别人,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同学们,你们想要做什么样的人呢?(生回答)
同学们,这篇文章写的是落花生,却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我们叫做借物喻人。板书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大声的把这句话读一读。
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许地山的心上,长大后,他留学多年,却从不穿西装,不抽烟喝酒,大部分的收入都用来买书,在香港大学任教时,他以系主任的身份每周上20小时的课,抗日战争时期,他为抗战事业奔走呼号,终因劳累过度而病逝。他生前常说(出示)
我要像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许地山同学们,你们现在知道他为什么用落花生做笔名了吧。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他说的话。
同学们,课文学到此处,你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
四、这篇课文,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出示小练笔)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
比如:小草,松柏,荷花,春蚕,蜡烛,老黄牛等。赶快拿起笔写一写吧。
生交流
五、总结。同学们,你们写得太棒了!是呀,它们虽然没有好看的外表,但却像花生一样具有内在美,老师也希望大家能像他们一样,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优秀教案:
《落 花 生》教 案 设 计
二郎王庄学校刘景霞
2012年12月22日
第五篇:落花生教案
《落花生》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二)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主次。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一)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二)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三、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方法
朗读法、精读法
五、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出示谜语:
1.胖娃娃,没手脚,红尖嘴,一身毛,背上一道沟,肚里好味道。2.胖娃娃,最爱笑,笑红身子笑破嘴,笑得大嘴合不上,露出满嘴红玛瑙。3.红红脸,圆又圆,亲一口,脆又甜。
4.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由第4则谜语引出课题《落花生》
(二)基础知识积累
1.根据学生的预习,要求解释什么是落花生,落花生与花生有什么不同? 花生是一种草本植物,花是黄色。花垂落在地面,花落以后,在地下结果的作物,所以也叫“落花生”。
2.作者介绍(需详细):许地山: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学者。他出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许地山小的时候,父亲曾以“落花生”作比喻教育子女,给许地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21年许地山开始创造时,就以“落华生”作为自己的笔名(在古文中,“华”同“花”),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3.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出示四组词:吩咐 石榴 尝尝 便宜 这四组词的共同特点是后一个字的读音是轻声,要让同学多读仔细记。
(三)精读课文
1.请学生再读一遍全文,看看课文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然后完成这个填空:(按课文顺序及例子填空)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重点讨论“议花生”这一部分。
2.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议花生”? 3——14自然段
那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他们在议论什么,老师请一位同学把这部分来读一下,有哪位同学愿意?在读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听,思考一下这部分到底在议论什么东西呀,有哪些句子是自己不理解的。
“父亲说:“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说?”,大家找一找姐姐是怎么说的,哥哥是怎么说的,“我”又是怎么说的?
答:姐姐:花生味美。哥哥:可以榨油。我: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花生有那么多的好处,那父亲又是怎样议论花生的?
答: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的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这是父亲对花生的议论,你们仔细找一找父亲是怎样评论桃子、石榴、苹果的?请同学来回答。父亲是这样评论桃子、石榴、苹果的。那你们觉得桃子、石榴、苹果有什么品性?
答:爱慕之心、爱炫耀、高调„„ 那我们再看看他是怎样评论花生的?
答:“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通过这句话,我们又可以看出花生有哪些品性呢? 答: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不图虚名„„ 刚才我们兄弟姐妹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父亲说的这一好处是极其重要的,但往往容易被人忽略。花生虽然没有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有惹人喜欢的外表,但它一样结出硕硕果实,把果实奉献给人类,它的这一品格是极其重要的、可贵的。那父亲通过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的对比,想告诉他的孩子什么呢?
我们接着往下看,父亲又说了什么?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花生的不好看是指——“它矮矮地长在地上”外在形象。很有用是指——指花生默默无闻,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内在美。父亲对我们的期望,希望我们做一个具花生品格的人。我们的社会就需要这样的人,那他的孩子是否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呢?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他的儿女是怎么说的?
我说:“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只讲体面:人不能一味追求体面,而更应该注 重自己对社会的贡献。有用的人:人要活得实在做对社会贡献、对别人帮助的人,不要做只讲究体面而对他人和社会有没有帮助及贡献的人。那你能举出生活中哪些人是有用的人,哪些人是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那你们从今往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为社会做出怎样的贡献?
答:有用的人如清洁工、警察、快递员、老师„„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如贪官污吏、现在社会上的啃老族„„
同学们仔细看文章末尾最后一段:“我们的谈话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许地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
本文(借用花生的特点来比喻怎样做人)的方法: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
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 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像花生一样品格的人? 答:袁隆平、杨振宁、江姐、詹天佑„„
(四)课后作业
有一种植物,叫仙人掌。它的生命力很顽强,生长在干燥少雨的地方,大部份都有粗大的茎干和尖细的刺。你知道仙人掌粗茎干和尖细的刺都有什么功能吗?把其他植物嫁接在仙人掌上,仙人掌还会无私地把自身的营养贡献出来。请你找出它的一个特点,仿照 《落花生》的写法,借物喻人,讲明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