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3雾凇》教案
23.雾凇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全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描写文明全国的吉林雾凇的奇特美景,有先声夺人之感。第二自然段详细地介绍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这是全文的重点。第三自然段写人们清早观赏雾凇及其感受。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7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6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选择“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中的一个造句。
3、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教学重点和难点:
雾凇形成的过程。
教 法:激趣 启发式 情境式 学 法:自主 合作 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录音机 电脑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九九歌》揭示课题。
1、复习《九九歌》
⑴同学们,以前学过的《九九歌》还记得吗?谁来为大家背一背?
⑵指名背诵。
⑶你知道最冷的时候吗?
2、揭示课题。
⑴在这三九严寒,大地冰封之际,吉林的雾凇可是闻名全国的呀!它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合称为中国四大奇观。
⑵出示挂图,板书课题。
①指导“凇”字字形,左边是“冫”,不能写成“氵”。
②指导学生观看挂图,初步感知雾凇景观。
雾凇是水汽遇冷在树枝上结成的冰花,俗称树挂。这么奇特、美丽的雾凇景观是怎么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讨论。
⑴范读全文,体会雾凇的美丽、奇特,学生边听边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⑵读后指名回答。
2、自读课文。
⑴出示自读要求:
①轻读课文,边读划出生词,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
②读顺句子,长句间注意停顿。
③读通全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⑵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⑶检查自读情况。
①抽读词语卡片,注意纠正下列字的读音:封、凝、零、凇、琼等。
②指读长句如:“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等
③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精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段课文中哪些描写体现了雾凇景象之奇特的。(在关键词下面加圆点)
2、讨论交流:读了这段话,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雾凇景象之奇特的?
卡片出示:洁白晶莹银光闪烁(指导朗读)
映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3、除了从色彩、光泽这两方面写出了雾凇的美丽动人之外,最后一段还用一个词写了它的姿态呢。快速读一读,找出是哪个词? 卡片出示:千姿百态(指导朗读)“千姿百态”形容什么?你能给它找个近义词吗?
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众多的姿态,边看边想像。看完后说一说。(录像显示几组雾凇的画面)
交流:你看到了哪些姿态?它们像什么?
课件出示说话训练:吉林雾凇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真是千姿百态!
4、小结:吉林雾凇真是闻名全国的自然奇观。板书:奇观
5、有感情地齐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第二—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
1、齐读课题。
2、读准下列词语,注意带点字的读音。(出示)凝结 洁白 晶莹 银光 闪烁 俗称 最初 摄氏度
3、读好句子:(出示)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
4、导入 :通过初读,我们知道,吉林雾凇同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并称为我国四大自然景观。课文中有这么一句话:
(映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①齐读句子。
②理解“奇观”:
“观”在字典上有三种解释:这里应选哪一种?
(映示)观:看;景象或样子;对事物的观点,看法。
那么,“奇观”是什么意思呢?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1、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哪一句话概括地写雾凇是怎么形成的。
交流,映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①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雾凇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板书:(严寒季节)雾气——雾凇
(饱和)遇冷
2、读了这句话,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3、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映示:
雾气是从哪里来的?
雾凇是在什么时候形成的?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
雾气遇冷后会有什么变化?
雾凇形成是有先后顺序的,文章能不能按上面这样的顺序来写?请你想一想,再重新排列。
雾凇是在什么时候形成的?雾气是从哪里来的?
雾气遇冷后会有什么变化?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
4、带着上述问题,边读课文边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5、你们读懂了什么?
①雾气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当年12月至第二年”或“严寒季节”。
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是怎样写“严寒季节”的?(“三九严寒”、“大地冰封”)
②雾气是从哪里来的?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指名朗读。
③当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这雾气有什么变化?
映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
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觉得这雾气怎么样?(浓)
是的,雾气非常浓,达到了饱和的状态,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涌向弥漫)
再齐读这句话。
④引读:这时,树木被雾气„„渐渐地„„
⑤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呢?
映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齐读。小结:这个过程就叫“凝结”。板书:凝结
再读这句话。雾气是怎样镀在松针、柳枝上的?圈出有关的词语。
“慢慢地”——写出了什么?(凝结的速度慢)指名读句。
“轻轻地”——写出了什么?(样子轻,无声无息)女声读句。
“一层又一层地”——说明什么?(雾气不断,逐步结成)齐读。
假如把这三层意思用三句话来写: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这蒸腾的雾气,轻轻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这蒸腾的雾气,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指名读。你感觉怎么样?
作者只用一句话,把雾气凝结时的情形写得既具体生动,又十分精炼。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齐读。
6、至此,雾凇已形成了,文章可以告一段落了,可是,作者又连着写道„„谁来读一下这段的最后一句话?
(映示)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儿,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这句话写出了什么?进一步说明了上一句中的哪个词?
指名朗读。
7、这段话具体地叙述了雾凇的形成过程。为了加深同学们的印象,请观看录像。
8、小结:雾凇形成的过程也是那样的奇特。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精读第三自然段。
1、录像显示画面:雾凇的全景——特写。
2、同学们,此时此刻,假如你也站在松花江畔,观赏着
这美丽的雾凇奇观,你会如何赞叹?(学生谈感想)
3、那么,松花江畔的人们是怎样赞叹的呢?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映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①你们见过梨花吗?什么颜色?
联系课文想想:这里的“梨花”比喻什么呢?
②此时此刻,那一棵棵、一行行的松枝、柳树在一夜之间,披上了洁白晶莹的霜花,就像雪白的梨花那般美丽。人们看到这美丽奇特的景观,怎能不由衷地发出赞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让我们饱含赞美之情,齐读最后一段。
五、总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欣赏了雾凇奇特的景象,而且了解了雾凇形成的过程。吉林雾凇真是闻名全国的自然奇观。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巩固练习教学过程:
一、用“/”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或汉字。笼罩(lóng lǒng)淹没(méi mò)冰封(fēng fēn)(凝 疑)结 模糊(mó mú)缭绕(rǎo rào)长堤(dī tī)摄(氏 氐)度
二、选词填空。
渐渐地 轻轻地 慢慢地
1、爸爸正在午睡,我(轻轻地)给他关上房门。
2、雨(渐渐地)停了,太阳出来了。
3、天上的白云(慢慢地)飘移着,变幻着,令人产生无穷的遐想。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松花江畔的(),()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下,(),美丽动人。
2、雾凇,俗称(),是在()季节里,空气中()饱和的()遇冷()而成。
3、这()的雾气,慢慢地,(),()给()、()镀上了白银。()像银线,()变成银条,()十里长堤上()是()了。
(1)、这句中的“镀”可以换成(披、染),我认为()更好,因为(雾凇是树挂,是较坚硬的东西附在别的物体上。)(2)、文中“白银”指(镀在松针、柳枝上的冰晶),“银线”、“银条”是指(镀上了白银的松针、柳枝)。这是一种(打比方)的方法。
4、清早,寒风(),雾气()。人们()在松花江边,()着这千姿百态的(),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呀!”文中的诗是()诗人()说的,诗的前两句是(),()。引用这两句诗是因为(吉林雾凇在一夜之间形成,而且特别壮美。)
四、拓展练习。
1、按要求写词语描写下大雪的:
漫天雪花 大雪纷飞 雪飘如絮 鹅毛大雪描写雪后美景的:银装素裹 粉妆玉砌 洁白无瑕 玉树琼枝
2、吉林雾凇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并称我国四大自然奇观。板书设计 :
雾凇
凝结
严寒季节
雾气——雾凇
(饱和)遇冷奇观
第二篇:四年级语文上册《雾凇》教案
23.雾凇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洁白晶莹”、“银光闪烁”、“千姿百态”、“琼枝玉树”等词语,选择“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中的一个词语造句并积累词语。
2.关注课文中长句的停顿,学会根据句意合理停顿,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内容,欣赏雾凇美景的图片,了解吉林雾凇的奇异景象和奇观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感悟吉林雾凇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4.借助课文及有关资料,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及运用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感受吉林雾凇的美丽和形成过程的奇特。难点: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形成过程。
三、教学评价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同位互读、指名分段读课文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识写生字、理解生词及正确、流利读书的情况。
2.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借助关键词“洁白晶莹、银光闪烁、千姿百态、琼枝玉树”和通过对雾凇形成过程的的赏析,进一步感悟雾凇形成的奇特。
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将图片资源与课文有机融合、合理使用,帮助理解文义,进而感受吉林雾凇是闻名全国的奇观。
4.在感悟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过程中品味、积累文中的优美语段,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爱美的情趣,从而提高发现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1)教师: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以便以学定教因势利导。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
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欣赏一种独特的自然景观——雾凇,(板书,并强调“雾”和“凇”的写法。(雾是上下结构,“凇”偏旁是两点水。)齐读课题
2.见过雾凇吗?你知道哪里的雾凇最有名?学生初步感知雾凇的特点,为学习文本做铺垫。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出示预习单,了解读书情况,完成预习单第1题。2.出示预习单第2题,读准易错的字音,教师适时指导。(1)第一行,多音字,教师随时纠错,做到读准每个字的音。(2)第二行,易错的音,强调平翘舌音。(3)第三行,描写雾凇景观的四字词语。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读出感情色彩,利于学生理解词语 3.检查生字的书写
(1)展示预习单第二大题,随机纠错,重点强化。
重点指导“幕”。在教学生字词的过程中,要有侧重点,不能平均用力。本课“夜幕降临”的“幕”与其他同音字的区分是平时字词学习的难点,可以让学生结合词的意思识记,这里的“幕”是幕布的“幕”,再和墓地的墓、日暮的“暮”、羡慕的“慕”做比较,学生的记忆才会深刻,并且不易混淆。
(2)展评,再写,重点看写的不满意的字。4.检查初读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指导长句子并纠正读音。
【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从当年12月/至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约在4摄氏度左右。】
【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2)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接着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课文写了哪些主要内容?然后放手让学生带着对雾凇的好奇去自读课文。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做准备。)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精读感悟,欣赏雾凇
1.我们都知道好多地方都有雾凇,为什么作者就单对吉林的雾凇情有独钟呢?想不想看一看雾凇?(出示雾凇图片)边看边想,这些图片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1)(播放图片)学生观看。
(2)交流这些图片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并板书: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3)在第一自然段中找到这些词画下来。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你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出示句子: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1)交流“洁白晶莹”,体会颜色美,指导朗读。结合具体环境理解词语。(2)理解“缀满”,体会数量之多,指导朗读。
3.雾凇有着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那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十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闻名全国的------奇观。(板书:奇观)并理解“奇观”。在字典中“观”字有三种解释。①看,②样子,景象,③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
你认为奇观中的“观”字是第几种解释呢?(第二种)
在字典中,奇观有两个意思,①雄伟壮丽,不同寻常的景观。②特殊的罕见的事情。联系上下文,这里的奇观是哪种解释呢?(第一种)
4.作者从雾凇的颜色、数量两方面描述了雾凇的美,你能读出他的雄伟壮丽不同寻常吗?(配乐,齐读第一自然段)5.谁能看图背诵第1自然段?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
6.小结:这闻名全国的雾凇奇观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探究。
第二课时
(四)复习回顾
1.听写(凝结 淹没 摄氏度 十里长堤 夜幕降临)2.展评 3.同桌互改 4.齐读词语
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五)精读感悟,探究成因
1.上节课我们感受到了雾凇的景观美,那么什么是雾凇?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能不能用课文里的一句话来回答。
出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2.(指名读)其余同学边读边想雾凇的形成必须要有哪两个条件?[板书:水汽 凝结]
3.吉林松花江畔是怎样具备这两个条件的?请你仔细读读下面的文字。出示学习提示:
(1)从哪里看出松花江畔有过于饱和的水汽?圈出相关的词语。(2)松花江畔的气温又是怎样的?
4.我们从“弥漫”“涌向两岸”“笼罩”“淹没”等词语中充分感受到浓浓的水汽,这些水汽遇上零下30摄氏度的低温,便形成了雾淞。作者又是怎样写出这一变化过程的?自由读读下文,圈画出有关词语。
5.可能圈到这些词语: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最初、逐渐、最后。这些词和句子告诉我们雾凇是无声无息的,慢慢地凝结成的,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课文中的哪句话更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
引读:最初------,逐渐-------,最后------------。
(1)银线——银条——银松雪柳:一夜之间松针柳枝有了变化,棵棵杨柳宛如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晶莹多姿。这种渐变的过程也是一个美的过程。
(2)这些词和句告诉我们雾凇是无声无息地、慢慢地凝结而成的,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课文中的哪句话更形象的说明了这一点?(引读:最初————,逐渐————,最后————。)能把这些词读好吗?谁来试试?指名读。
(3)听了他的朗读你体会到雾凇的美了吗?你们都体会带了,那你们能让我也体会到吗?生齐读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这句话我们可以分成三小句来说: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这蒸腾的雾气,轻轻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这蒸腾的雾气,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4)细细读读这三句话,看看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一样?说给小组内其他同学听听。(水汽遇冷凝结的过程由学生先谈自己的感觉,再去读文,由“银线、银条、银松雪柳”、“最初、逐渐、最后”、“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读出雾凇遇冷凝结的神奇变化过程,由词带句读,句带段读。以读为本,以读生情,以情促读,体会词语含义。这样雾凇形成的过程就烙印在了学生的脑中。)
6、这三小句表达了三层不同的意思,而作者只用一句话把雾气凝结时的情形写得既具体生动,又十分精炼。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看看课后第4题,请你也用上“渐渐地”、“慢慢地”或“轻轻地”说上一句话吗?自己练练看,然后我们全班来交流。
(六)精读感悟,赞美雾凇
1.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特,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
2.(课件出示图片)现在我们就来到了松花江边,你又看到了怎样的雾凇? 板书:千姿百态 玉树琼花
3.雾凇都有哪些姿态?出示:吉林雾凇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真是千姿百态呀!
4.难怪松花江畔的人们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联系课文想想,这里的“梨花”指的是什么?(雾凇)是啊,那一棵棵、一行行的松枝、柳树,在一夜之间披上了洁白晶莹的霜花,像雪白的梨花那般美丽动人,人们看到这美丽的雾凇奇观,怎能不由衷的发出赞叹(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齐读: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着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环节
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结合
1.其实在我们周围,也有许多自然景观很有情趣。比如雾景、雪景。2.出示:一组雪景图片。请你在下面的词语中选用几个说上一段话,描绘这雪景。【课件:凝结
笼罩 淹没 蒸腾 洁白晶莹 模糊
缀满 缭绕 弥漫 琼枝玉树】
3.推荐诵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板书设计:
22.雾凇
奇观 水汽——遇冷——凝结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千姿百态 琼枝玉树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雾凇形成的过程是本课的重点,体悟文本是怎样具体描绘“水汽”到“雾凇”的变化过程是难点。需要有一个反复阅读、思考、体会的过程。学生与文本与同学沟通交流,展示的过程中点点滴滴,都是揣摩语言、体悟语言内涵的活动。课文“每当夜幕降临„„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意境优美,如仙境一般。从“渐渐地”、“慢慢地”咀嚼到雾凇是逐步形成的;从“轻轻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灵性和优雅;通过对“最初„„逐渐„„最后„„”和“一层又一层”的反复朗读和体悟,留下了从“银线”到“银条”再到“银松雪柳”的感性认识,并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画面。经历了语言实践过程,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也感悟了课文中蕴涵的情感及道理。在课堂上,阅读成了孩子的一次审美的旅程、发现的旅程,让孩子的心灵在读的空间里自由放飞。
不足之处:
课上完了,我想,类似这样的文章如何把“优美生动的描写”与“科学准确的说明”联系起来,仍然值得我好好思考。
附:《雾凇》预习单
班级: 姓名:
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
1.这篇课文共 个自然段,我读了 遍。2.这些词语我会读。用“√”标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把握不准的借助词典读准确)
笼(lïnɡ lǒnɡ)罩 模(mï mú)糊 淹没(yānmî yānméi)凝结(níngjiē níngjié)缀(zuì zhuì)满 镀(dù bù)上 夜幕(mù mî)降临 松花江畔(bàn pàn)
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 千姿百态 琼枝玉树
wù sú níng líng shè shì
凇
称
结
下
度 yān hu lín dī
没
模
夜幕降
十里长
你都写正确、美观了吗?对照生字表把不满意的再写一遍。3.课文每个自然段介绍了什么?
4.文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找到这首诗读一 读,看看这一句诗是什么意思。
5.这里还可以记下你读书时的疑问。
第三篇: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教案设计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教案设计三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篇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对神奇的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我们的印象中,冬天是一个万物萧条的季节,大地冰封,树木凋零,我们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这时候,我们都向往南方春天般的温暖,然而,很多人都在这严寒的冬季,赶往我国北方松花江畔的江城——吉林,这时的吉林气温已经降到了零下20-30摄氏度,是什么吸引着八方来客?
生:在这样的冰天雪地中有一种奇观——雾凇。
2、雾凇很美,它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并称为我国四大自然奇观,让我们一起走进吉林,感受这美丽奇特的雾凇吧!(播放录像)
它,像盎然怒放的银花,晶莹闪烁。
它,像高山上的雪莲,韵味浓郁。它,似梨花攀枝,洁白高雅,壮丽多娇。
它,像气势磅礴的落雪,把江城点缀得繁花似锦。
三九严寒,北国大地万木萧条,当走进祖国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二、探究成因
1、吉林雾凇的景观很美,它们争奇斗艳,独具魅力的风姿,是神州大地北国风光的景中之绝,看到这美丽的雾凇,你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吗?
生:雾凇是怎么形成的?
生:雾凇有什么特点?
生:雾凇是什么样子的?
生:为什么说雾凇是闻名全国的奇观?
生:我们这个地方是不是具备形成雾凇的条件?
师:看来大家有很多问题,很多同学想知道这么美的雾凇是如何形成的,可能还想知道在我们这个地方能不能形成雾凇,是吗?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课文哪句话告诉我们雾凇形成需要的条件?(课件显示问题)
2、你们找到答案了吗,谁来说说,雾淞是怎样形成的?
课件显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
从这句话中你能发现雾凇形成的条件吗?(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
(1)、吉林有“过于饱和的水汽”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
课件显示:“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松花江上的水汽是从哪里来的?
生:(读文中相关句子)
师: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照常理来说江面会怎么样?
生:结冰。
师:甚至有些地方冰很厚,能在上面开车。
师:为什么这一段反而不会结冰呢?(解释:虽然一年四季地表温度变化很大,但是地下或水下的温度一直是恒定的。无论冬夏始终保持在4摄氏度左右。)从水电站排出的水温度在四摄氏度左右,会不会结冰?
生:不会。
师:水库的水在四摄氏度,所以水流经市区的时候——
生: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2)、我们说过,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让我们来欣赏这夜晚的雾吧。
课件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师:水电站流出的水很多,那么水汽也应该很多了。哪些词能说明?
生:笼罩。
师:为什么?
生:十里长堤都被笼罩着了,很多。
师:真会读书,还有其他的吗?
生:淹没。
师:把树给“淹没”了,说明很多。
生:随风飘荡、涌。
师:从“涌”可以看出些什么?
生:水汽很多,已经饱和。
指导朗读:这些词语很形象地写出松花江畔水汽很多,雾气很浓。能否通过朗读把它们表达的意思表现出来呢?自己试试看。
①自由练读。
②指名读,反馈
(3)、通过同学们的朗读,老师深深地感受到松花江畔雾气很浓,但是,有雾气就能形成雾凇吗?世界的水利枢纽——我国的三峡水库同样有饱和的水汽,但在它附近为什么不能形成雾凇呢?(没有一定的低温)
吉林并不是我国最寒冷的地方,为什么其他更冷的地方没有雾凇呢?(没有饱和的水汽)
由此看来,雾凇的形成需要饱和的水汽和-30℃的严寒,两个条件,缺一不可。那么,我们徐州具备形成雾凇的条件吗?
生:不太具备,即使形成,也远不如吉林雾凇壮观
过渡:吉林既有饱和的水汽,又有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严寒,这是很难得的,所以吉林雾凇特别壮观,厚度能达到40—60毫米,远远超过5—10厘米的普通树挂的厚度。如此壮观的雾凇,是不是一下就形成了呢?(当然不是)
3、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蒸腾的雾气受冷后凝成的冰晶把松针、柳枝裹了一层又一层,才能形成雾凇。它不是一时一刻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慢慢形成的过程,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1)你是从哪些词感受到它的慢的?
课件展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重点字词注上红色符号)
①镀:说明每一层都很薄,要形成壮观的雾凇需要很长时间。
②慢慢地:说明雾凇形成的速度慢。雾凇大约要经过八到十个小时才能形
③轻轻地:说明雾凇形成时轻柔无声。雾凇形成时人们正在熟睡,是察觉不到的,等到早上推开门一看,才发现一夜之间世界已是一片银装素裹。
④一层又一层:第一层的时候,好像在黑黑的树枝上撒了一层盐,继而盐一层层的撒得更多,到最后树木完全变得洁白通透了。
(2)假如把这三层意思用三句话来写:
男生读: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读:这蒸腾的雾气,轻轻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齐读:这蒸腾的雾气,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这样读。你感觉怎么样?(有一点罗嗦)
作者只用一句话,把雾气凝结时的情形写得既具体生动,又十分精炼。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
齐读: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这个过程就叫“凝结”)
4、同学们,就是这样,雾气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在这过程中,雾凇先是什么样的,慢慢变成什么样,最后又是什么样的?
出示填空:最初像(),逐渐变成(),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了。
银线——银条——银松雪柳:一夜之间松针柳枝有了变化,棵棵杨柳宛如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晶莹多姿。这种渐变的过程也是一个美的过程。
5、指导朗读:这么美丽的雾凇原来是这样形成的啊,你能把这种缓慢的过程读出来吗?(出示第二小节,先自己试一试。)
指导:读这句话应该读出语气的变化,先是轻轻的,缓缓的,后来就变成欣喜的语气了。
师:谁再来试试?(指名读)
师:你觉得他哪些地方读美了,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指名回答然后再读)
6、过渡:雾凇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十里,形成的过程又如此奇妙美丽,难怪作者说它是…(闻名全国的奇观)
三、欣赏美景
1、板书:奇观
“奇观”是指什么样的景象?(少见的,稀罕的,壮美的)
让我们共同来欣赏这美丽的奇观吧!(出示课件)
2、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我们刚才看到的是什么?(树挂,也就是雾凇)多美的雾淞啊!文中是怎样形容雾凇的呢?
课件出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你从这句话中哪儿感受到雾凇的美了?(课件变色: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雾凇有着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板书:洁白晶莹银光闪烁)那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十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奇观。
3、指导朗读
师:除了感受到雾凇很美,你还有什么收获?
师生齐读: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
师:十里长堤全都缀满了雾凇,我们来看看那是怎样的景象呢?(课件展示)
师:看,这种景象绵延数十里,你觉得雾凇除了美,还怎么样?
生:我觉得雾凇很多。
生:很壮观。
师:同学们再读一读,自己练练,怎样才能读出“壮观”?
师:哪位来试一下?(指名读)
师:你读得非常深情。谁能和他比一比。(指名读)
师:你读得更好,因为你很投入。
4、小结: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在那三九严寒,大地冰封的时候,松花江畔的雾凇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呀,让我们一起来读第一小节,再次感受它的美。(齐读)
过渡: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吉林雾凇的美丽、奇特、壮观,课文中还有哪个自然段也写了吉林雾凇的美丽、奇特、壮观呢?(第三节)
5、再来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相信你们也感受到了他的美。你能用一个成语赞美一下美丽的雾凇吗?
生:银装素裹、琼枝玉树、美不胜收、千姿百态、洁白晶莹、粉妆玉砌……
6、那漫步在松花江畔的人们又是怎么赞叹它的呢?(生回答)
课件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你怎么理解这句诗的?能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看法吗?
7、指导朗读: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去漫步松花江畔,感受一下这如诗如画的美景吧。(练读第三节)
师:哪位来试一下?(指名读)
师:老师感受到你欣喜惊讶的感情了。让我们一齐来读。
小结:松花江畔的雾凇有的像盎然怒放的银花,有的像气势磅礴的落雪,有的像精美的艺术品,有的似烟似雾,真是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琼枝玉树、千姿百态……此时如果让你跟雾凇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
生1:你真美呀,像披着洁白的纱衣。
生2:雾凇形态各异,真神气呀!
生3:我真想亲眼看看你呀,美丽的雾凇。
四、课堂总结
1、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夜晚的雾和早晨的挂我们已经欣赏,近午时分由于气温上升,树上的雾凇纷纷落下,那落英缤纷的景象同样非常壮观。
2、1991年前国家主席江爷爷到吉林视察,恰逢雾凇奇景,让我们和江爷爷一起来欣赏这蔚为壮观的景象吧!(播放课件)
看,棵棵杨柳宛若玉枝垂挂,风情万种,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美丽多姿,垂柳青枝变成琼枝玉树,晶莹洁白,宛如人间仙境。
江爷爷观赏了这美丽动人的雾凇奇观后,欣然写下了这样的赞颂之词:
“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
1998年他又一次来到吉林,观赏了美丽动人的雾凇奇观后又赋诗一首:
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说出雾凇形成的过程)
生:我知道了……
五、作业超市
1、你能自主设计本课的作业吗?(指名回答)
2、建议作业:(出示课件)
必做:
(1)、摘抄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选择一段课文背诵。
选做,请选择一题,认真完成:
(4)、为《雾凇》编一段广告宣传词。
(5)、试着给课文中的插图配一段解说词。
(6)、我们祖国风景优美,资源丰富,名山胜水数不胜数,和吉林雾凇并称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的还有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等,希望大家回去阅读一些介绍祖国名胜的文章,课后和同学们一起来交流。.板书设计:
22雾凇
晶莹洁白
银光闪烁
水汽——遇冷——凝结——奇观
千姿百态
琼枝玉树
篇二
教学目标:
1、了解吉林雾凇的形成,欣赏奇特而瑰丽的雾凇景观。
2、通过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用词精妙,感受雾凇奇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课文第二节:雾凇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师生共同欣赏图片,问:这是一幅什么图?(雾凇图)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什么是雾凇?用课文里的一句话来回答。(生回答)
出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2、自由轻声读,想想雾凇的形成必须要有哪两个条件?(生回答)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请大家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读后四人小组讨论:这两个条件吉林具备吗?从哪里可以看出?(交流)
2、吉林具备了这两个条件,那它又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雾凇的呢?请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交流)
3、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1)自读这段话,说说这段话什么地方写得很美,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2)交流
(3)个别读
(4)范读(这段话写得很美,能否给老师一个机会,让老师也读一读,好的你们学习。)
(5)齐读
过渡:同学们,老师到网上查找吉林雾凇的资料时期,找到了许多图片,被图片上的美景陶醉了,我把它们带来了,正好一起分享一下,看看它们美不美。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配乐出示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四幅图,问: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2、同学们,课文第一自然段生动描绘了雾凇的美丽景象,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出示: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闪,美丽动人。
(1)轻声读,想想哪些词写出雾凇很美。哪些词写出雾凇名气很大?
(2)个别读
(3)男女赛读
(4)小结(板书:闻名全国)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想同学们对吉林雾凇的景象定是赞叹不已,那让我们看看土生土长在吉林的人们是如何赞叹这一美景的?
五、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指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吉林人是怎样称赞雾凇的?
2、回答并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齐读
(2)自读思考,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3)交流
(4)齐读
3、同学们,如果你去了吉林,看到这么美的景象。你会如何赞叹?
出示:看到这千姿百态的玉树琼枝,我会情不自禁地赞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学们,江爷爷也到吉林欣赏过雾凇,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样赞美雾凇的。(出示江的话。——齐读。)
六、交流资料:
课前大家搜集了许多关于雾凇的资料,现在请大家交流一下吧!
七、试试做做。
吉林雾凇真是太美了,请你做一次小导游,带领游客去领略一番
篇三
一、导入揭题
先把同学们引入话题,共同来讨论冬天最冷是在什么时候呢?(三九时节),是啊,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我国的吉林呀更是冷到了零下30摄氏度左右,但那儿的雾凇却以“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而闻名全国。今天就让我们与导游一起走进吉林去欣赏雾凇。
二、课件出示雾凇图,欣赏美景,说说你的感受。
三、研读第一段:
1、课文中又是怎样说的?自由读,抓住文中的词说说自己的感悟。
2、全班交流
(板书:洁白晶莹,缀满,银光闪烁)
3、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四、学习第二段:
1、导入:多么美丽的、奇特的景象,可是你知道为什么会有雾凇呢?
2、单击:出示思考题:
1)、同学们,你知道为什么会有雾凇吗?
2)、你明白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吗?
3、单击1:先听导游如何介绍的。然后读读课文,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为什么会有雾凇?
4、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5、讨论思考2:先读读课文,用“先……再……然后……”的句式说说雾凇的形成过程。
6、有感情地练读、指名读、评读这一段。
五、导读第三段:
1、(单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板书:千姿百态,琼枝玉树)
2、你们还想赞叹它吗?
六、实践活动
1、“千崖冰玉里,万峰水晶中”,吉林雾凇以其仪态万千、独具风韵的美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现在谁愿意做个小导游,介绍一下吉林的奇观。
2、小组内先准备,然后选派代表来讲,我们还要评出最佳期导游呢!(学生作小导游)
七、总结
八、作业
第四篇:苏教四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双桥中心学习二〇一八学年上学期 四年级(3)班语文教学计划
罗倩雯
语文是小学生学习其它学科的主要工具,是学生今后继续学习、从事各项工作以及日常生活的主要工具;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对小学生的思想、情感有着深远的影响,本学期特拟订语文计划如下: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大部分同学能积极、主动的学习,学习态度端正,有一个良好的班风,能自觉、独立地完成各科学习任务,在老师的辅导下有能力带动班上的学生学习。有十七名从海子小学转入的学生学习基本功较差,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生基本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积极进行家访,使教师与家长密切配合,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同时,要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找回学习的信心使学生喜欢学习。对于学习优秀的同学,在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上,引导其读适合他们的儿童外读物,扩宽其知识面,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
通过三年的教育,大部分同学能按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纪律、团结同学、认真学习。有3名学生的行为不够良好些,教师得运用各种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措施反复抓,抓反复,使其达到转变的目的。
二、奋斗目标
(1)熟悉拼读音节,掌握新课标要求的识字量,达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的目的。(2)使学生按要求会写简单的一段话。(3)加强书写训练,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
(4)通过本学期的教学,使学生的平均成绩达到60分以上。
(5)重视课内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所提高。
(6)形成活泼、开朗、奋发向上、遵守纪律的班集体。
三、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
本册教科书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力图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和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注意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美好首先情操和人文精神,倡导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并根据学习语文的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设计、编排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材编排
全册教材由“培训良好的习惯(7)”与“课文”、“习作”和“练习”组成。每单元安排“课文”3—4篇,共24篇。每单元安排“习作”1篇,共7篇。每单元安排“练习”1个,共7个。
本册继续采用“识写分流”的办法安排生字。全册共安排生字338个,其中要求会写的为223个,另外的115个生字只要求认识。
凡是要求会写的字都在课文后面的田字格中一一列出;只要求认识的字则列在田字格上面的两条绿线内。课本最后按课次安排了生字表,以便复习、巩固。每课后面田字格中的红字供学生按笔顺描红。教材列出了常用的多音字,在其右上角加“*”以示区别。多音字仍然只在要求会写的生字出现其他读法时列出,但不计入生字总量。
每篇课文后面的作业题安排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朗读、背诵、复述,旨在增加儿童规范化语言的积累。二是要求学生按笔顺描红,坚持好写字的基本功。三是读抄常用词语,有时练习造句,从而为今后的正确运用打下基础。此外,有的课文后面还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
全册教材共安排练习7个,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练习以综合性为主,内容包括学用字词句、写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等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
学用字词句方面,将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及词语句式等内容,通过综合练习,既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能促进使其语文能力的发展,还能让学生学得生动有趣,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
朗读背诵方面,采用了两种形式,一是每单元安排8个成语或有积累价值的词语,在内容上有一定联系,又押韵上口,利于学生积累,增加文化底蕴;二是安排了短小精悍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这些阅读材料包括儿童诗、古诗、名言、谚语、春联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又多为韵文,学生喜欢识记。
写字方面,继续强调按照规范严格练字。写字内容按汉字的常见杜绝形式归类集中,让学生在练习中自己去体会、揣摩汉字的结构规律。
口语交际方面,安排了“学会感谢”、“向爸爸妈妈介绍朋友”、“学会赞美”、“根据漫画编故事”……内容,让学生模拟一定的生活场景说话,有的则先说一说再写下来,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写作能力。
四、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2)继续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培养朗读的饿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的习惯。
(3)继续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
(4)继续培养专心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够当众说话,声音响亮,态度大方;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习惯。
(5)继续学习和掌握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学习正确使用和保管毛笔,并养成习惯。
(6)学习预习和复习的方法,并养成习惯;继续学习和掌握写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
(7)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2、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338个生字。
(2)能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223个,并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3)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入体”。(4)练习写毛笔字,写得端正,纸面干净。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得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其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4)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像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5)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查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6)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6、习作。
(1)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交流。
(2)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写明白。
(3)学会写“留言条”、“请假条”、学写书信、养成乐于写日记的好习惯。(4)能够使用逗号、逗号、问号和感叹号,初步学习冒号、引号。
(5)养成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并能适当、合理展开想象。做到语句通顺,感情真实,思想健康.五、教学重点
1、复习汉语拼音,熟练地拼读音节;
2、培养认真写钢笔字、毛笔字的习惯。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48个,能按字的结构特点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3、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4、培养认真写钢笔字、毛笔字的习惯。
5、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能就听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有礼貌。
6、会写简单的一段话或一件事。
六、教学难点
1、复习汉语拼音,熟练地拼读音节;
2、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能看图说一段完整的话或几段连贯的话。
七、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上课,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杜绝无教案上课;
2、认真批改、作业、试卷,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反馈,查缺补漏,做好相关的记录;
3、重视学生对拼音、字、词、句的训练,作业突出知识的重点,题型新颖,形式多样;
4、善于开发各种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关心、热爱、辅导学生;
5、经常与学生、家长、教师保持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6、成立学习辅导小组;
7、举行语文知识竞赛和交流活动。
2018年9月4日
第五篇: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雾凇第一课时教案
《雾凇》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浦贝中心小学
徐晓东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其中绿色通道内的五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吉林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感受雾凇形象美。
1、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吉林雾凇同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并称为我国的四大自然景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吉林雾凇的美景。
2、板书并齐读课题。让生书空“凇”。
3、观看雾凇景观的幻灯片。
(1)你看了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真实感受。)
(2)你有什么问题要问?(雾凇是什么样子的?雾凇是怎样形成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1)检查生字词。
大地冰封
十里长堤
俗称
凝结
摄氏 零下
淹没
模糊
雾凇
缀满
镀上
缭绕
琼枝玉树
A让学生先自由读,再指名读、集体读。B你觉得这些字哪个比较难写。C有重点的描写习字帖。D适当评价。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适当评价。
3、再读课文,要求快速默读,用一两句话说课文写了什么?
二、精读第一自然段,感受雾凇的奇特美丽。
1、过渡: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气而美丽的风景。
2、媒体演示,让学生进行观察,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
3、如此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
4、出示第二句话(自读、指名读)
5、感受雾凇的特点:课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雾凇的特点?
6、讨论交流:洁白晶莹、银光闪烁
(板书)
7、齐读这两个词。
8、过渡:雾凇那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师板书:奇观)
9、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雾凇的美丽,奇特,读出我们的自豪心情。(配乐)
[通过教师富有情感的语言,通过音乐、图片等生动的各种媒体,营造学生读的情景,从而诱发学生读的热情,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更好的感悟语言,引起感情的共鸣。达到“语语悟其情”的目的。]
10、尝试背诵。
(1)看着画面,边填空边说。
三九严寒,()。松花江畔的()上,()的霜花()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这就是()的吉林雾凇()。(2)看图试背。
[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要求学生从读到背,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四、精读第三自然段,体会观赏雾凇的感受。
1、感受雾凇的美景:出示收集的雾凇资料照片。
2、说话训练:吉林雾凇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
[这既是一次语言文字的训练,又是一次情感体验的活动。学生将图与文字有机结合,在不由自主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使学生受到了情感的体验。]
3、这么多的姿态,用什么词形容最好?(千姿百态)说千姿百态的意思。
4、谈感受:同学们,此时此刻,如果你站在松花江畔,观赏着这美丽的雾凇奇观,你会如何赞美?
[帮助学生在想象中熏陶,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5、那么,松花江畔的人们又是怎样赞美的呢?理解“情不自禁”。
6、交流后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①
想象诗句所描写的画面。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延伸文本,引导学生想象,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也使文本得到延续,实现了文本的另一种超越。] ②
此时此刻,那一棵棵、一行行的松枝、柳树在一夜之间,都披上了洁白晶莹的霜花,就像雪白的梨花那样美丽。人们看到这美丽奇特的景观,怎能不由衷地发出赞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7、指导朗读,再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8、尝试背诵。
(多种形式的读,达到了以读增智,以读悟情,以读悟思,以读代讲的效果。通过学生的全员参与,全面参与,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到知识,学到方法。)
五、拓展训练。
1、其实,像雾凇这样的美景,在我们生活中也有,你见过吗?
2、读一读,并选用其中词语说一段话,描绘一处雾景或雪景。笼罩 凝结 模糊 弥漫 洁白晶莹 蒸腾 缀满 缭绕 淹没 琼枝玉树 让学生写一写,再交流。
[此项练习把写不失时机地挤进课堂,避免了“君子动口不动手”。让学生整合所学到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向深度延伸。学生调动了生活经验、语文积累,动手、动脑由课内到课外,丰富了积累,提高了能力,培养了热爱大自然的感情,真正实现了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 板书设计: 雾 凇
洁 白 晶 莹
雾 凇
银 光 闪 烁
闻名全国的奇观 千 姿 百 态 琼 枝 玉 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