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芙蕖 教案大全
《芙蕖》教案
【作者介绍】
李渔(1611——约1679),清代戏曲理论家、作家。字笠鸿,又字滴凡,号笠翁,又号觉世稗官、别署笠道人、随庵主人、新亭樵客、澹慧居士、湖上笠翁等,时有才子之誉,称李十郎。原籍兰溪(今浙江省兰溪县),生于雉皋(今江苏省如皋县)。前半生家庭生活富裕,清人入关后,家道衰败。他自幼聪明好学,曾参加过几次乡试,屡不及第,从此醉心于小说,戏剧的创作。家设戏班,常往各地达官贵人门下演出。曾居杭州10年,后又居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达20年,经营书铺,名“芥子国”,以刊书闻于时。所作传奇《比目鱼》、《风筝误》等十种,全称《笠翁十种曲》。另有短篇小说集《十二楼》(一名《觉世名言》),诗文杂著《李笠翁一家言》等。
【题解】
本文选自《李笠翁一家言·笠翁偶集》的“种植部”“草本类打中的《芙(fú)蕖(qú)》一文。《李笠翁一家言》是李渔的诗文杂著总集,共十六卷。其中的《笠翁偶集》原名《闲情偶集》或《闲情偶寄》,分“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八部,包括戏剧理论、饮食、营造、园艺等方面的内容,大都是作者多年实践的心得,尤以戏曲部分,颇多独到见解,对戏剧理论有所丰富发展。本文以说明为主,辅之以讨论、慨叹,和纯粹的说明文有所不同。芙蕖,亦作“芙渠”、“扶蓉”。郑玄说:“未开日菡萏,已发目芙蕖。”芙蕖即荷花,又称芙蓉,藕花,莲花等。
【注评】
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草本:即草本植物,有草质茎的植物。诸:众,各种。然有根无树,然:但是,可是。连词,表示转折。树:木本植物的总称,此指木质茎,即木质部发达,质地比较坚硬的茎。一岁一生,一年完成一个生活周期(种子萌发、长出根茎、叶、开花、结实、植物体死亡)。岁,年。其性同也。其性:它的本性。同:指与草本诸花相同。○提出说明对象,从茎质、生活周期说明芙蕖与草本诸花性质相同。文章起笔从“稍异”宕开,收束于“性同”,曲折生动。
谱云: 谱:作示范或供寻检的图书、样本。如明代王象晋撰有《群芳谱》,但无下面所引之文。“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出产,生长。曰:叫做。草芙蓉:荷花的别名。清代汪灏等编《广群芳谱·花谱八》“荷为芙蕖花,一名水芙蓉”注引《杜诗》注:“产于陆者日木芙蓉,产于水者日草芙蓉。” 产于陆者日旱莲。”
旱莲:《辞海》释为“喜树”。按喜树为落叶乔木,通常栽培为绿化树、行道树。此处疑指“木芙蓉”,俗称为芙蓉花的。则谓非草本不得矣。
即“则不得谓非草本矣”,就不能说不是草本了。则:连词,就。○以引证带出结论,并以双重否定句式强调说明芙蕖应属于草本花。予夏季倚此为命者,予:我,代词。倚此为命:意谓靠着有芙蕖才能活下去。倚,依赖。为命:当作命。李渔在《笠翁偶集》“种植部刀“草本类”中的《水仙》一文中说:“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海棠为命,冬以蜡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为命”二字,见作者爱重芙蕖之情。
非故效颦(pín)于茂叔丽袭成说于前人也,故:故意,有意。副词。效颦:《庄子·天运》:“西施病心而瞎其里(在她的村子里作皱眉的样子),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西施,美女名矉。同“颦”,皱眉。捧心,用手按在心口上。后人称这个故事中的“丑人”为东施,把胡乱模仿,效果适得其反的行为称为“东施效颦”,也说“效颦”。效,模仿,师法。茂叔:北宋哲学家周敦颐(1017—1073)的字,名文《爱莲说》的作者。袭:相因、因袭。成说:已定的学说、著述。此处意谓已经形成的说法,早已有的说法,即指《爱莲说》中所说过的话。于:介词,从。前人:以前的人,古人。以芙蕖之可人,以:因为。可人,犹言可人意,适合人的心意,即称人心意。可,适合,动词。○“可人”二字,总括说明芙蕖之长处,统领全篇,为贯串全文的意脉。其事不一而足,不一而足:原指不是一事一物可以满足,后来意为不止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
请备述之。请:表敬副词,请让我。备:全,尽。述:说。之:指芙蕖可人的情况。代词。说明芙蕖应属草本花,并揭露全文主旨,总述其可人之处不一面足。
群葩(pā)当令时,葩:花。当令:正当(花开的)时令。○先宕开一笔,不直叙芙蕖而述群葩。
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盾过而不问之秋矣。
前此后此:指前于此后于此之时。此,指“花开之数日”。属:系,是。过而不问:经过它旁边也不理睬,意即无人过问。秋:时候。○群葩竞放,虽然美丽,但争
艳之日甚短,只能赢得人们一时的观赏。极言群葩之平常,为突写芙蕖之不凡蓄势运气,陪垫一笔,跌宕有致。芙蕖则不然:
则:却,连词。不然:不这样。然,代词。○笔锋一转,并在句后着一冒号,总冒领起下文。自荷钱出水之日,自:从,介词。荷钱:初生的小荷叶,其状如铜钱。便为点缀(zhuì)绿波; 为:介词,为(人们),宾语省。点缀:衬托装饰。○绿波荡漾,加上荷钱着意装点,增光添色不少。“荷钱”一词,见荷叶初露出水面之状,用语颇为新颖,描摹极为形象,此处更着一“为”字,运用拟人手法将芙蕖写活了。上写荷钱之“可目”。及其茎叶既生,及:等到,介词。茎叶既生,此指茎叶长出水面以后。○由荷钱写到茎叶。则又日高日上,则:表承接,就。日高日上: 一天比一天高,一天比一天向上。日,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日上日妍(yán)。妍:美。○顶真、层递并用,写其长势:欣欣向荣,蒸蒸日上,蓬蓬勃勃,生机盎然。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飘摇:飘荡摇曳。无风亦呈袅(niǎo)娜(nuó)之姿,呈:呈现,显露。袅娜:本形容草木柔软细长,这里指姿态优美。既„„亦„„。两个副词前后呼应,表并列关系。○有风则摇曳生姿,无风则柔美动人。对偶与拟人兼用,不仅声调和谐动听,琅琅成诵,而且维妙维肖,摹尽其动态静态之独特风韵。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是:这样,代词。这里起关联上文的作用,表示推论。逸致:悠闲的情趣。○归结一笔,以实感写芙蕖在开花之前已饷人以无穷的情致逸趣,与群葩开花之前无人过问形成鲜明对比。上写芙蕖花开前之“可目”。迨(dài)至菡(hàn)萏(dàn)成花,迨:及,等到,介词。菡萏:即荷花。《尔雅·释草》:“荷,芙蕖„„其华(花)菡萏。”此处指荷花的花苞。○由茎叶写到花。娇姿欲滴,娇姿:妩媚可爱的姿色。欲滴:充沛得快要掉落下来似的,此言美到了极点。○姿色娇艳明媚。着一“滴”字,见其浓艳之极。后先相继,自夏徂(cú)秋,徂:往,到。这里指一直开放到。○争妍斗艳,连续怒放,历时二季,花期颇长,与前文群葩“花开之数日”对比鲜明,与后文“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亦相呼应。此则在花为分(fân)内之辜,分内之事:本职应做的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应得之资:应该得到的享受。资,资财,此处指获得的享受,是比喻用法。○花为人开,尽其本分,人皆爱花,赏心悦目。花似有情,物我无间,荷花与人,感情互通,写得别开生面,新人耳目。上写花开时之“可目”。及花之既谢,既:已经、副词。谢:凋落。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亦:副词,也。告:宣告。于:介词,向。○承上小议,言荷花未开之前、盛开之时,已将自己的娇姿丽色奉献于人,故“可告无罪”。作者情思满溢,墨饱笔酣,直抒荷花心境,使所描之物,生动活脱,充满人性,读来令人遐思无限。拟人手法妙用于说明文中,委实罕见而别具匠心。乃复蒂下生蓬,乃:却,副词。复:又。蒂: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蓬:莲蓬。○由花写到蓬。
蓬中结实,○运用顶真手法描述,显得分外简炼紧凑。亭亭独立。亭亭:高高耸立的样子。犹似宋开之花,犹:仍然,副词。与翠叶并擎(qíng),并:副词,一起。擎:向上举,此处指耸立。○描摹工巧,莲蓬与翠叶交相辉映,意趣横生。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白露为霜:白露变成了霜。语出《诗经·秦风·蒹(jiān)葭(扣)》:“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白露,深秋的露水。露水本无色,因凝霜呈白色,故称“白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白露节(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九月八日前后)以后,“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而:表顺承,就。能事不已:擅长的本领不会呈献完毕。能事,所能之事,能擅长之事。已,止。○言其本领和长处施展不已,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与群葩开后无人过问亦成鲜明对比。上写芙蕖花谢后之“可目”。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目:适合于眼睛观赏,看着好。○点明“可目”二字,缘因上文所写,皆可人悦目之类。总括一笔,收结上文,条理清晰,脉络分明。上为一层,详写芙蕖的可人之一:予人以可目之美。是本段及全文的重点。
可鼻,适合鼻子的嗅觉,嗅着好。○首先点明“可鼻”,开启下文,叙述之法,与上层有所不同。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fù),异馥:异乎寻常的香味。馥,香气。避暑而暑为之退,暑为之退:暑气因为它而减退。之,指荷叶的清香与荷花的异馥。纳凉而凉逐之生。逐之生,跟着它产生。逐;跟随。○写芙蕖花叶予人以清香凉爽的感觉,令人情逸神飞。上为二层,略写芙蕖的可人之二:予人以可鼻之美。
至其可人之口者,至:至于。其:它,指芙蕖。则蓬实与藕(ǒu)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jiá)者也。
皆并列盘餐:都同时列入盘中餐。互芬齿颊:指莲实和藕一块使人的牙齿和嘴边感到芬芳。芬,使„„芬,使动用法。颊,面颊,此处指嘴边。○盘中上品,味美可食,满口生香。上为三层,略写芙蕖的可人之三:莲、藕予人的可口之美。
只有霜中败叶,败:衰败,枯萎。零落难堪(kān),零落:稀疏,不集中。亦作“零零落落”。难堪:难以忍受。似成弃物矣; 弃物:抛弃不要的东西,犹言“废物”。○欲扬先抑,用一“似”字,已寓扬于抑中了。乃摘而藏之,乃:副词,表转折。然而,可是。
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备:准备着供(使用);
经年:长年,整年。○即使败叶,亦复有用。前后两句,一实一虚,波澜起伏,跌宕生姿。上为四层,略写芙蕖的可人之四:败叶予人的可用之处。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邑之观,是:指示代词,承上起连接作用,可译为“这样看来”。也者:语气词连用,起强调主语的作用。耳目:偏义复词,此处专指目,耳无义。○紧扣“可人”二字,承上进行综合说明,先言其观赏价值,囊括前文“可目”、“可鼻”分说之内容。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家常之用:家居日常之所用。○次言其实用价值,包举前文“可口”、“可用”分说之内容。行文前后钩连,一一对应,环环相套,丝丝入扣,细针密线,结构谨严。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五谷:古代对五谷有多种说法,最普通的一种指稻、黍、稷、麦、豆,泛指粮食作物。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兼:兼有,同时具有。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在前文综合的基础上,再与“五谷”、“百花”作一比较,从而推断出结论,揭示全文中心思想。上为五层,总结全段,点出题旨。
从可目、可鼻、可口、可用诸方面分述芙蕖的可人之处,从而说明芙蕖的种植之利极大。
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
○与首段“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遥相呼应,言作者对芙蕖之极重极爱。无如酷好(hào)一生,无如:无奈,用于转折句的开头,表示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如上文所愿。含有“可惜”的意味。酷好:极爱。酷,甚,极。
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半亩方塘:语出朱熹《观书有感》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安身立命: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依托。此指芙蕖得到寄托。
仅凿斗大一池,斗大:象量粮食的斗那样大。此处是极言其小。植数茎以塞责,茎:根,株。塞责:本谓抵塞罪责,弥补所任事的不足,此言对自己应负的责任敷衍了事。
又时病其漏,病其漏:以水池向地下渗水为病。病„„,以„„为苦。望天乞(qǐ)水以救之,望天乞水:盼天下雨。乞水:求雨。殆(dài)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jiān)其命者哉。殆:大概。草菅其命:把它(芙蕖)的生命看得象野草一样,随便处置。此四字由成语“草菅人(民)命”衍化而来,因为这里说的是芙蕖,故把“人(民)”字改为“其”字。菅,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殆„„哉”,表示不十分青定的语气。○慨叹自己酷好芙蕖而不能使之安身立命,善养其生。
写作者视芙蕖为“四命”之最,为酷爱芙蕖智不能得半亩方塘为之安身立命而不胜慨叹。【译文】
芙蕖给人感觉似乎跟各种草本花稍有不同,但是它有根却没有本质茎,一年一个生长周期,这个性质与各种花是相同的。花谱上说:“生长在水域中的叫做草芙蓉,生长在陆地上的叫做旱莲。”那就不能说它不是草本了。我在夏季里,依靠它才能活命,这并不是故意向茂叔胡乱模仿,因袭古人早已有了的说法,而是因为芙蕖称人心意,它的长处不止一种,请让我来全面地说一说。
各种花当令的时节,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这以前或以后,就都是无人过问的时候了。芙蕖却不是这样:铜钱似的小荷叶露出水面的那一天,它就替人们装点绿波,等到它茎叶一长出水面,就又一天比一天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向上长;一天比一天向上长,就一天比一天更好看。有风的时候,固然作出飘荡摇曳的娇态,没有风的时候,也呈现出苗条柔美的丰姿,这样,我在荷花未开的时候,就先享受到了无穷的悠闲情趣。等到苞蕾开成花,妩媚可爱的姿色就象要滴落下来,一批接着一批,从夏天一直开到秋天,这在荷花是本职应做的事,在人却是应得的享受。待到花儿凋谢,它也可以向主人宣告自己的无罪了;却又在花蒂下面生出莲蓬,在莲蓬中结出莲子,莲蓬高高地挺立着,仍象没有开放的花,和翠绿的荷叶一同挺立着,不到深秋露水结成白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就不会呈献完毕。这些都是讲它适合子眼睛观赏方面的事。
适合于鼻子的嗅觉的,那就有荷叶的清香,荷花的特殊香味;避暑,暑气就因它而消退,乘凉,凉气就随它而产生。
至于它适合人的口味的,那么莲子和藕都是一道列为盘中餐,使人的牙齿和嘴边都感到芳香的呀。只有霜露季节中衰败的荷叶,零零落落使人感到不好受,似乎成了可抛弃的废物了;可是把它采摘下来收藏着,又可供一年中包裹东西之用。
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合于人们耳目的观赏,没有一丝一毫不具备着家常的用处。它有当五谷之用的实际,却没有五谷的名气;它兼有百花的长处,却摒弃了百花的短处,种植作物的利益,有比这还大的吗?
我视为生命的四种花草中,以芙蕖最为宝贵。可惜酷爱了它一生,却不能得到半亩方塘作它容身立足
赖以生存的地方。只是挖了个斗大的小池,栽几株敷衍了事,又时常为小池漏水而忧虑,盼望天上降雨来救它,这大概是所说的不善于养生而把它的生命当作野草一样作贱吧。
【简析】
本文具体地说明芙蕖属于草本花及其“可人”的种种优点,从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两个方面阐述了它的种植之利甚大。作者并对自己不能辟半亩方塘种植芙蕖而感到遗憾,抒发了他酷爱芙蕖的感情。但他过分强调了芙蕖的观赏价值,甚至夸大它的种植之利在“五谷”之上。这是悖逆实际和事理的,表现出一种脱离劳动人民的封建文人的情趣,与劳动者的感情是格格不入的。
文章主要说明“芙蕖之可人”。作者围绕这一中心,按照事物本身的条理,安排结构和线索。它以“可人”二字为“意脉”,以芙蕖生长的时间(春、夏、秋,即花开之前、花开之时、花开之后)为“时脉”,以芙蕖生长的规律(叶、茎、花、蓬、藕)为“物脉”,将三脉理成三线,交织于文、中,缝合为一体,脉络清晰,条理井然,层次分明,结构谨严。文章中段主要说明芙蕖的种种可人之处,是全篇的中心,重点。而中段又以“可目”为“主脑”,“可鼻”、“可口”、“可用”为“陪宾”,详细得体,繁简得宜,不仅中心鲜明,而且重点突出。用语生动形象,精炼俏丽,活泼新颖。如“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一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这些偶句,遣词造句,十分优美,不落俗套,新鲜动人,不仅颇能抓住事物的不同特点,使之两两对照,相得益彰,而且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声调和谐,清雅流畅,富有韵味。终章发抒感慨,也使文章生情增色不少。
【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 则
“则”可用为连词,也可用为副词。本文中“则”的用法比较全面。1.连词:
①表前后两事在时间上的先后相承,可译为“就”。如: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②表前后两事的互相对待或平列。可译为“就”。
如: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③表上下文之间的转折关系,可译为“却”。如: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2.副词。
用在判断句的谓语前边,起加强判断语气的作用。如: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这在花看来是分内的事,在人看来是应得到的享受。)然
在本文和前一篇文章里,“然”有三种用法:
1.代词。用以指代前面所说的内容,在句中常作谓语,可译为“这样”。如:①芙蕖则不然。(“然”指代上文所写“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这一情况。)2.连词,用在复旬的后一分句或一个句群的下一句的开头,表示转折。可译为“然而”、“可是”、“但是”等。如:②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
③然是说也,杂尤疑之。(《石钟山记》)3.助词,粘附于形容词(或副词)后边作词尾,可译为“地”、“的样子”等。如: ④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铿然有声,铿铿地发出声音。)⑤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石钟山记》,森然,阴森森地)是。这里要讨论的是“是”作为指示代词的用法。“是”用为指示代词,可以指代人、物、事、充当主语、宾语、定语,可译为“这”,或根据文意灵活译出。如:“是非贿得之。”(《记王忠肃公翱事》,这不是受贿得来的。)“是日大雨后,申末酉初,虹亘中天。”(《三元里抗英》,是日,这天。)“是”作为指示代词,有时放在句子的开头,一方面指代上文所说的内容,一方面起连接的作用,表示结果或推论,可译为“这样”、“这样说来”、“这样看来”等,如:
①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这样,我在荷花
没开的时候,就先享受到无穷的悠闲情趣了。)
②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这样说来,芙蕖这种植物,没有一时一刻不适合于人们耳目的观赏,没有一丝一毫不具备家常的用处。)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这句译出来是:等到荷花凋谢以后.也就可以向主人宣告它自己无罪了。“及花之既谢”,是一个充当状语的介宾短语,“及”是介词,它的宾语“花之既谢”是一个主谓短语。古汉语里,主谓短语充当句子成分时,往往在这个短语的主、谓之间加一个结构助词“之”来取消这个短语的独立性。译成现代汉语时,这个“之”不能对译,“花之既谢”只能译成“荷花已经凋谢”,译成“荷花的已经凋谢”就不通。再举两例如下:
①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乐趣矣。(“花之未开”是主谓短语作介词“于”的宾语。)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兵之来”是主谓短语,充当谓语动词“患”的宾语。)5
第二篇:芙蕖 教案
课题
芙蕖 二课时
课前预习:
1.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对照注释翻译课文,划出重点词语和句子。2.借助图书或网络,搜集有关荷花图片,积累相关诗词。3.画出各段的中心句,初步理清文章脉络。
相关课程标准陈述: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教学目标:
1.能够对照注释准确翻译课文,流畅朗读课文。2.把握课文严谨的结构,学习恰当的详略安排。3.与《爱莲说》比较,探究说明文与散文的不同。4.体味清新生动的语言。评价任务:
能够对照注释准确翻译课文,流畅朗读课文;找出每一段中心句;哪一句最能概括作者喜爱芙蕖的原因?芙蕖可人,体现在哪些具体方面?请同学们用自己话概括;本文以芙蕖为说明对象,最主要特征是什么?本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比较《芙蕖》在立意和表现手法上与《爱莲说》又有何不同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出示几幅荷花图片,背诵《爱莲说》后,鼓励同学用自己的话描绘荷花可爱之处。(启发学生挖掘莲的用途)
点题:明末清初戏剧理论家李渔酷爱莲花,并以此为命,我们来欣赏他笔下的——《芙蕖》。为什么变成“芙蕖”了?(莲,荷花,芙蓉,芙蕖,不同名称,同一事物)
二、自主学习1.检查预习情况
(1)投影字词,学生注音。
芙蕖 效颦 葩 妍 飘飖 袅娜 菡萏 徂 馥 颊(2)解释词义
为 以
1.在花为分内之事 1.以芙蕖之可人。2.为安身立命之地也。2.望天乞水以救之。备 1.请备述之。
2.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实 1.蓬中结实。
2.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
秋 1.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也。2.自夏徂秋。
(让学生找出需要识记的词语,对照注释,理解意思)(3)从文中找出相关的成语并解释: 不一而足 东施效颦 安身立命 草菅人命(投影成语及解释,练习造句)
(4)朗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体会清新活泼的语言,大声朗读。(5)学生通译课文。作业:1.熟练朗读课文。
2.将课文翻译写到作业本上。
第二课时
复习课文:熟练朗读,要求准确,解释实词
三、交流研讨,研读课文: 1.理清结构,明确说明文特征
(1)请同学们找出每一段中心句。(学生画出,发言)
第一段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 第二段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第三段 可鼻。
第四段至其可人之口者。第五段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第六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第七段殆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投影展示)(2)哪一句最能概括作者喜爱芙蕖的原因?
明确: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
(3)芙蕖可人,体现在哪些具体方面?请同学们用自己话概括。
(提示学生:可目、可鼻、可口、可用几方面,借此考查学生翻译效果)(4)同学们认为本文属于哪种文体?为什么?
(提示学生本文主要介绍芙蕖自身哪些特点)
(5)请同学们比较《爱莲说》和《芙蕖》,说说说明文与散文有何不同?
(虽然都写莲,但侧重点不同,与课文主题有关)2.研讨课文,紧靠说明文。
(1)本文以芙蕖为说明对象,最主要特征是什么?(可人)
(2)围绕这个特征,从哪几方面分写得?(可目、可鼻、可口、可用)
引导:这四个方面详写哪一个,为什么?(可目,写出莲花与百花不同,从出生到衰败各阶段姿态万千,是可人主要原因,引导学生分析可目一节)a本小节说明按什么顺序进行的?
明确;本小节是按照时间的先后次序写的。
依次是 花开之前、花开之时、花开之后(投影展示)
b各个阶段芙蕖都有何特点?抓住关键词说明。花开之前荷钱:点缀绿波茎叶:日上日妍 花开之时:荷花:娇姿欲滴
花开之后:蓬中结实,亭亭独立(投影展示)(3)请同学们列出本课提纲,说说本文说明顺序。
可目(详)
可赞 可叹 芙蕖可人 可鼻(略)
可口(略)
可用(略)
(整体是逻辑顺序,“可目”一段是时间顺序,3、4段写其实用价值,由主到次,是逻辑顺序)(投影展示)(4)本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提示:分类别、作比较)
(5)小结:我们阅读说明文,先抓住说明事物主要特征,理清说明顺序,再从细节分析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准确性。
3.比较《芙蕖》在立意和表现手法上与《爱莲说》又有何不同呢?
《爱莲说》重在写莲内涵,突显莲君子象征意义,借莲抒情,用了托物言志手法。
《芙蕖》重在写可人外形,突出芙蕖令人赏心悦目、用途广的特点。
四、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观赏下面四幅画
以你对梅、兰、竹、菊四君子的认识,可模仿《爱莲说》托物言志的写法,写一篇抒发情怀短文,也可以模仿《芙蕖》说明手法,写一篇介绍你喜爱的植物,语言简洁,表达清晰。检测作业:1.完成短文
2.背诵“可目”一段。
教学反思:
教授本课主要提高学生说明文阅读能力,区分说明文与记叙文不同,品味清新活泼的语言风格,领会详略得当写作特色。教学中对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不足有预设,但难度估计不足,所以可用一节课疏通文意,便于教学重点突破。
对于说明文阅读能力培养,要从说明对象、说明特征、说明顺序、说明结构、说明语言五个方面引领学生分析,提高细致分析技巧,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第三篇:芙蕖教案
《芙 蕖》教案
一、知识结构
(一)字词
颦 葩 妍 迨 菡萏 徂 擎 馥 颊 擎 菅
(二)语法
1.介宾短语后置
2.使动用法
3.意动用法
4.名词作状语
二、[疑难辨析]
一、“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这个句子如何理解?
这句话的关键是如何理解“当令时”。“当令时”即“当令之时”。当:值,遇到,在。令:美好。全句的意思是,许多花草最美好的时间,只在花朵开放的那几天。
二、“菡萏”应如何解释?
“菡萏”课本上未加注解。有的书则注为“荷花的别称”,这不妥当。菡萏应当解释荷花的花苞,即没有开放的荷花。
三、课文解析
芙蕖与草木诸花似觉稍异,然①有根无树,一岁②一生,其性同也。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则谓非草木不得矣。予③夏季倚④此为命者,非故⑤效颦⑥于茂叔而袭⑦成说于前人也,以⑧芙蕖之可人⑨,其事不一而足,请备⑩述之。荷花和其他草本的许多花相比,好像觉得稍有不同,但是(它)有根没有树干,一年生长一次,那些情况(却同其他草本花)一样。花谱里说:“生长在水里的叫草芙蓉,生长在陆地上的叫旱莲。”那就不能说(荷花)不是草本了。我夏天全靠荷花才能活下去,(这)并不是故意机械模仿周敦颐《爱莲说》,套用前人已成定论的学说,(而是)因为荷花适合人(心意),它的优点不止一个,请(让我)(把这些优点)全部说出来。
【注释】①[然]然而、但是。②[岁]年。③[予]我。④[倚]依靠。⑤[故]故意。⑥[效颦]“东施效颦”的简化说法。比喻生硬地胡乱效仿,效果很坏。⑦[袭]套用。⑧[以]因为。⑨[可以]适合人的心意。可,适合,动词。⑩[备]详尽。
【评点】第一层,揭示文章主旨,总领全文。
群葩①当②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③矣。芙蕖则不然④。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⑤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⑥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⑦夏徂⑧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⑨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⑩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各种花适合时令的时间,只是在花开那几天,那几天以前(和)那几天以后(就)都属于无人过问的时候了。荷花却不(是)这样:打从小荷叶出水的时候起,(小荷叶)就点缀在碧绿的水面上:到了那茎叶生长以后,就一天天高起来,一天天向上长,一天比一天美丽。有风时(它)呈现出飘摇的美态,没风的时候(它)也显示出袅娜的丰姿。这样,我们在荷花还未开的时候,(就已经)先享受(它那)无穷的飘逸超群的情致了。到了荷花开花,(它那)娇艳的姿色(浓得好像)就要滴下来(似的),(一朵朵,一批比)先后开放,从夏天到秋天。这在花来说(开花供人欣赏)是(它)分内的事,在人来说是应该得到的享受。到了荷花谢后,(它)也(就)可以向主人宣告(已尽了责任,把他所有的姿色都献给了人们)没有什么过错了。(可是它)却又在花蒂下面生出莲蓬,莲蓬中结出莲子,亭亭独立,还像那未开的花,同翠叶一起耸立(在水上),不到白露结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就不会停止。以上都是说它适合观赏的事。
【注释】①[葩]花。②[当]适合。③[秋]时候。④[然]这样。⑤[日]一天天。⑥[迨]及、到。⑦[自]从。⑧[徂(cú)]到、往。⑨[资]财物,这里是比喻的说法。⑩[乃]却。[擎]向上举,这里指耸立。[能事不已]能事,擅长的本领。不已,不止。
【评点】第二层,着力说明芙蕖“可目”的优点。先用作比较的方式,拿群葩的争艳之日短暂与芙蕖的“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进行比较,说明芙蕖可目的优点略胜一筹。其次,又按它的成长过程,有条不紊地说明“可目”之能事。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①;避暑而暑为②之退③,纳凉而凉逐④之生。适合人们鼻子(嗅觉)的,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的奇异香气,(用来)避暑,暑气因为它而减退,(用来)纳凉,凉气跟着它而产生。
【注释】①[馥]香气。②[为]因为。③[退]减退。④[逐]跟随。
【评点】第三层,说明芙蕖“可鼻”的优点,用了对偶句式,突出芙蕖的芬芳和清凉。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①列②盘餐而互芬③齿颊④者也。至于它适合(人们)口味方面,莲子和藕都(是)一起陈列在盘子里的菜肴,交互使人感到满口芳香。
【注释】①[并]一起。②[列]陈列。③[芬]使„„感到芳香。④[颊(jiá)]面颊,这里指嘴边。
【评点】说明芙蕖“可口”的优点,不在果腹而却芬香满口,虽为食用也不脱雅人之趣味。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①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②经年裹物之用。只有经过霜打以后的残枯荷叶,衰败不堪,好像(已经)成为可以抛弃的废物了;可是摘下它收藏起来,还可以在一年中用来包裹东西。
【注释】①[似]好像。②[备]准备。
【评点】说明芙蕖“可用”的优点,前后两句,一虚一实,宕荡起伏
是①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②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③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④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⑤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大于⑥此者乎? 这样看来,荷花这种东西,(是)没有一时一刻不适合眼睛观赏的,没有一物一丝不具备家常用途的。(它)有五谷的实用价值而没有五谷的名义,兼有许多花的长处而没有它们的短处,种植的利益,有比种荷花(更)大的吗?
【注释】①[是]如此、这。②[适]适合。③[备]具备。④[实]实用价值。⑤[长]长处。⑥[于]比。
【评点】总结全文,将上述“可人”的四项内容,归为“适耳目之观”与“备家常之用”两类。并以一句反问句式,有力点出题旨。
予四命①之中,此命为最。无如②酷好一生,竟不得半亩方塘③为安身立命之地。仅④凿⑤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⑥,又时病⑦其漏。望天乞水⑧以救之,殆⑨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⑩其命者哉。我的四个生命攸关的东西,这荷花是头等重要的。无奈(我)热爱(它)一生,却得不到半亩池塘(种荷花)作为安身立命的地方。只能挖一个斗大的池子,种几株荷花勉强敷衍过去,又时常因水池向地底下渗水而发愁。(时常)盼望下雨来救它,我大概就是所谓不善于培养(它)而把它的生命随便处置的人了。
【注释】①[四命]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②[无如]无奈。③[半亩方塘]指小池。④[仅]只有。⑤[凿]挖。⑥[塞(sâ)责]敷衍。塞,来、应付。⑦[病]以„„为苦。⑧[望天乞水]盼望下雨。⑨[殆(dài)]大概。⑩[草菅(jiān)]把„„当作野草。菅,草名。有成语“草菅人命”。
【评点】再次总结全文,水到渠成地引出作者对芙蕖的酷爱之意。
【名言佳句】“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四、课文分析
【作者小传】李渔(1611约1680),字笠鸿、谪凡,号笠翁,明末清初浙江兰溪人,是一位有名的戏曲家、戏剧理论家,又是一个博学者,著有《笠翁十种曲》(传奇),多系写才子佳人的悲欢离合故事;《闲情偶寄》(小品),内容包括戏剧理论、饮食、园艺等。本文节选自《李笠翁一家言·笠翁偶集》。
本文是一篇说明小品,作者通过对芙蕖的分项说明,将芙蕖的种种可人之处告知于人,说明种植之利。全文共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1自然段。
这一部分以“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点明文章主旨,总领全文。其中“可人”一词,囊括了“可目”、“可鼻”、“可口”等项,紧接用“不一而足”一语吸引读者,引起读者对种种可人之处的兴趣,最后用“请备述之”一语提起下文。
第二部分即第2至第5自然段。
这部分是文章的主体,承接前文来“备述”芙蕖“可人”之处。课文的4个自然段以每一自然段为单位,逐一说明芙蕖“可目”、“可鼻”、“可口”、“可用”等长处。第2自然段说明“可目”的优点,是作者所着力加以描写的。他首先用比较的方法说明美丽的“群葩”争艳之日十分短暂,而“芙蕖则不然”,所谓“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两相比较,芙蕖“可目”之优点则胜一筹。其次作者又按照芙蕖成长直至衰败之过程,有条不紊地说明“可目”之能事。第3自然段说明“可鼻”的优点,用了对偶句式,突出芙蕖的清芬和清凉。第4自然段说明“可口”的优点,不在果腹而却芬香满口,虽为食用也不脱雅人之趣味。第5自然段说明可用的优点,前后两句,一虚一实,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第三部分即第6、第7自然段。
总结全文,将上述“可人”之四项,归为“适耳目之观”与“备家常之用”两类,与开头既有呼应,又略有变化,并以“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这一反问句式,有力地点出题旨,水到渠成地引出作者对芙蕖的酷爱之意。本文在说明芙蕖的“可人”之处时,其分类的方法颇资探究。一方面,作者把“可人”分为“可目”、“可鼻”、“可口”、“可用”四项,而这四项,又可以从“适耳目之观”和“备家常之用”的“观”和“用”两大项来收束,其横式的分类法,就显得富有层次感。另一方面,从“可目”这一类以及从“可目”直到“可用”这四类,内容的两次展开,又基本上符合荷初生小叶、逐渐长高、成花、盛开、凋谢、生莲结子、衰败这一纵式的递进生长过程,于是,两个纵式的递进与全文的模式并列交织起来,使文章结构显得相当有机协调,显示了作者构思中的匠心独运。
此外,本文的详略处理也颇值一提。全文写“芙蕖”之“可人”,以“可目”为主,其他为宾。因为芙蕖胜过群芳的地方,在“可口”、“可用”方面至为明显,略一指出就够了,“可鼻”方面,荷的香味较为一般,只有“可目”这点,似普遍,又似特殊,如不详写,则无法将其特性充分揭示出来,而且作为一种花,主要功用当然是供人观赏,所以本文以“可目”为重点,详加描写。先写“群葩”争艳时间之短突出“芙蕖则不然”。然后从荷的初生直写到其衰败,所谓从“荷钱出水”的“点缀绿波”,到“茎叶既生”的“飘摇”“袅娜”,再到“菡萏成花”的“娇姿欲滴”,直到“花之既谢”,还“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这样的祥写不但显示荷的“可目”之久,而且描绘了荷在各生长阶段的多姿多彩,渲染了荷的“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的优点。
第四篇:芙蕖文言文翻译
《芙蕖》具体地说明芙蕖属于草本花及其“可人”的种种优点,从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两个方面阐述了它的种植之利甚大。作者并对自己不能辟半亩方塘种植芙蕖而感到遗憾,抒发了他酷爱芙蕖的感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芙蕖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
《芙蕖》(李渔)
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则谓非草本不得矣。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无如酷好一生。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怠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注释】
1。荷钱:初生的小荷叶。
2。逸致:情趣。
3。迨(dài):等到,到,及。
4。目:看,这里有观赏的意思。
5。数:几
6。逸致:情趣
7。迨:及,等到
8。菡萏(hàndàn):未开的荷花
9。异馥(fù):异香
10。袅娜:轻盈柔美
11。零落难堪:七零八落很不好看
12。娇姿欲滴: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
13。日上日:一天又一天;日,一天,一昼夜
【翻译】
芙蕖和草本花卉好像稍有不同,然而它有根没有木质的树干,是一年生的植物,这些性质和草本是相同的。花谱书中说:'在水中生长的叫草芙蓉,在陆地生长的叫旱莲。'那么这就不能说芙蕖不是草本了。我爱芙蕖,在夏季靠这花才能活下去,不是故意效仿周敦颐重复前人早已说过的话,而是因为芙蕖适合人的心意,它的长处不是一两点就可以讲尽的,请容我一一说说它的好处。
在花的最佳观赏时节,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无人问津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叶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美丽。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这样,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它那无穷的逸致情趣了。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该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停止。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适宜鼻子(的地方),那么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以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以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
只有霜打的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象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可以在明年用来裹东西。
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人们耳朵和眼睛观赏的,没有哪部分哪一点不供家常日用。(它)有五谷的实质而不占有五谷的名义,集中百花的长处而除去它们的短处。种植的利益难道还有比它还大的吗?
我视为生命的四种花草中,以芙蕖最为宝贵。可惜酷爱了它一生,却不能得到半亩方塘作它容身立足赖以生存的地方。只是挖了个凿斗大的小水池,栽几株来安慰自己,又时常为小池漏水而忧虑,祈求上天降雨来拯救它,这大概是所说的不善于培养生灵而把它的生命当作野草一样作贱吧。
【作者简介】
李渔(1611 ~ 1680),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中年改名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明末清初著名著名剧作家和戏剧理论家。江苏如皋人,祖籍浙江兰溪。李渔出生时,由于其祖辈在如皋创业已久,此时 “ 家素饶,其园亭罗绮甲邑内 ”,故他一出生就享受了富足生活。其后由于在科举中失利,使肩负以仕途腾达为家庭光耀门户重任的李渔放弃了这一追求,毅然改走 “ 人间大隐 ” 之道。康熙五年(1666)和康熙六年(1667)先后获得乔、王二姬,李渔在对其进行细心调教后组建了以二姬为台柱的家庭戏班,常年巡回于各地为达官贵人作娱情之乐,收入颇丰,这也是李渔一生中生活得最得意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是李渔文学创作中最丰产的一个时期,《闲情偶寄》一书就是在这一段内完成并付梓的。1672、1673 年,随着乔、王二姬的先后离世,支撑李渔富足生活的家庭戏班也土崩瓦解了,李渔的生活从此转入了捉襟见肘的困顿之中,经常靠举贷度日,1680 年,古稀之年的李渔于贫病交加中泯然于世。
【《芙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的思路。
2、对照注释,掌握文中文言句式,一词多义等。
3、思考文章是如何兼用多种表达方式说明事物的?
学习过程:
一、明确目标(自读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方向,课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课前热身(充分利用提前学习学案的时间,对课文进行预习,感知。)
(一)背景说明及人物介绍(圈划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并摘录到书上)
1、作家简介
李渔:清代戏曲理论家、创作家。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后改名为渔,又号笠翁。人称“东方莎士比亚”。代表作有《闲情偶寄》《笠翁十种曲》。
2、简介芙蕖
荷花,又名莲花、水华、芙蓉、玉环等。属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地下茎长而肥厚,有长节,叶盾圆形。花期6至9月,单生于花梗顶端,花瓣多数,嵌生在花托穴内,有红、粉红、白、紫等色,或有彩文、镶边。坚果椭圆形,种子卵形。荷花种类很多,分观赏和食用两大类。
原产亚洲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栽培历史久远,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记载,性喜温暖多湿。荷花花大叶丽,清香远溢,出污泥而不染,深为人们所喜爱,是园林中非常重要的水面绿化植物。
荷花全身皆宝,藕和莲子能食用;莲子、根茎、藕节、荷叶、花及种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药,可治多种疾病。
(二)课文预习
1、扫清字词障碍,掌握重点字词(看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群葩()飘飖()菡萏()徂()迨()异馥()
齿颊()草菅其命()效颦()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Fv3、尝试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作者认为芙蕖在他“四命之中,此命为最”,那么,文章中哪些语句明白地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深厚感情?
三、课堂探究
(一)自主学习(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
1、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理解文意,在不懂的地方做标记。
2、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1)一词多义
可 芙蕖之可人 鱼可百许头
备 请备述之 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实 蓬中结实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
去 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去国怀乡
(2)词类活用
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互芬齿颊者也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
又时病其漏
(3)特殊句式
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
乃摘而藏之
(4)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逐字逐句翻译课文,有不懂的标记出来。
2、课文内容理解
(1)找出文中总起全文的一句,全文抓住了这一句的那两个字来写?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芙蕖的可人?
(3)找出文章所用的的修辞,并说说其作用?
(4)试比较本文与《爱莲说》在立意和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
(二)合作研讨(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赶快参加吧!)
小组长组织组员研讨自主学习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展示讲解(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抓住机会,亮出风采!)
由已经掌握的学生或老师在黑板前进行必要的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质疑。
四、巩固提升(真金不怕火炼,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译文:荷花与其它草本植物似乎有些不同,但也有根没有树,一年生一次,这些特点是相同的。花谱上说:“生长在水中的叫草芙蓉,生长在陆地上的叫旱莲。”就不能不说是草本植物了。我夏天视它为生命,不是故意效仿周敦颐以因袭前人现成的说法,而是因为芙蕖恰如人意的地方不止一样,请让我详细地叙说它。各种花正当时(惹人注目)的时候,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人们经过它也不过问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钱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好看。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因此,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了无穷的逸致。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自挺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呈献)完毕。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适宜鼻子(的地方),那么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以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以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只有霜打的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象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可以在明年用来裹东西。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观赏,没有哪部分哪一点不供家常日用。(它)有五谷的实质而不占有五谷的名义,集中百花的长处而除去它们的短处。种植的利益难道有比它还大的吗
第五篇:芙蕖文言文翻译赏析
莲花,这一种寻常的植物,在我国清代戏曲家李渔看来,却是浑身都是宝,一切都显得那么不平常。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他是怎样来展示这一切的。下面是芙蕖文言文翻译赏析,欢迎参考阅读!
原文
《芙蕖》(李渔)
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则谓非草本不得矣。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无如酷好一生。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怠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注释
1.荷钱:初生的小荷叶。
2.逸致:情趣。
3.迨(dài):等到,到,及。
4.目:看,这里有观赏的意思。
5.数:几
6.逸致:情趣
7.迨:及,等到
8.菡萏(hàndàn):未开的荷花
9.异馥(fù):异香
10.袅娜:轻盈柔美
11.零落难堪:七零八落很不好看
12.娇姿欲滴: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
13.日上日:一天又一天 ;日,一天,一昼夜
译文
芙蕖和草本花卉好像稍有不同,然而它有根没有木质的树干,是一年生的植物,这些性质和草本是相同的。花谱书中说:'在水中生长的叫草芙蓉,在陆地生长的叫旱莲。'那么这就不能说芙蕖不是草本了。我爱芙蕖,在夏季靠这花才能活下去,不是故意效仿周敦颐重复前人早已说过的话,而是因为芙蕖适合人的心意,它的长处不是一两点就可以讲尽的,请容我一一说说它的好处。
在花的最佳观赏时节,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无人问津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叶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美丽。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这样,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它那无穷的逸致情趣了。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该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停止。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适宜鼻子(的地方),那么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以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以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
只有霜打的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象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可以在明年用来裹东西。
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人们耳朵和眼睛观赏的,没有哪部分哪一点不供家常日用。(它)有五谷的实质而不占有五谷的名义,集中百花的长处而除去它们的短处。种植的利益难道还有比它还大的吗?
我视为生命的四种花草中,以芙蕖最为宝贵。可惜酷爱了它一生,却不能得到半亩方塘作它容身立足赖以生存的地方。只是挖了个凿斗大的小水池,栽几株来安慰自己,又时常为小池漏水而忧虑,祈求上天降雨来拯救它,这大概是所说的不善于培养生灵而把它的生命当作野草一样作贱吧。
注释:
①《芙蕖》,作者李渔,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著有《闲情偶寄》,是他对自己生活的所见所闻的总结性的书。“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下文“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亦本此。②茂叔: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字茂叔,他写过《爱莲说》。③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别称。④病其漏:以池水渗漏为苦。
作者简介
李渔(1611 ~ 1680),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中年改名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明末清初著名著名剧作家和戏剧理论家。江苏如皋人,祖籍浙江兰溪。李渔出生时,由于其祖辈在如皋创业已久,此时 “ 家素饶,其园亭罗绮甲邑内 ”,故他一出生就享受了富足生活。其后由于在科举中失利,使肩负以仕途腾达为家庭光耀门户重任的李渔放弃了这一追求,毅然改走 “ 人间大隐 ” 之道。康熙五年(1666)和康熙六年(1667)先后获得乔、王二姬,李渔在对其进行细心调教后组建了以二姬为台柱的家庭戏班,常年巡回于各地为达官贵人作娱情之乐,收入颇丰,这也是李渔一生中生活得最得意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是李渔文学创作中最丰产的一个时期,《闲情偶寄》一书就是在这一段内完成并付梓的。1672、1673 年,随着乔、王二姬的先后离世,支撑李渔富足生活的家庭戏班也土崩瓦解了,李渔的生活从此转入了捉襟见肘的困顿之中,经常靠举贷度日,1680 年,古稀之年的李渔于贫病交加中泯然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