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毛虫教学案例(2012年修改稿)
关注表达,以读促学
——二年级第二学期《小毛虫》教学案例
施争艳
一、细读文本,吃透教材
《小毛虫》是二期课改语文新教材二年级(下)第四单元读课文“理解词句”中的一课,是意大利的著名艺术家达·芬奇写的。文章描写了一只小昆虫从结茧到破茧羽化的变化过程,从而告诉人们: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将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学生能体会出要做好自己的事,不怕困难,也会取得成功。课文从一开始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小毛虫的貌不惊人及行动的迟缓;但小毛虫并不因此而悲观失望,而是尽心竭力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最后一节作者用欣喜的笔调写了小毛虫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反复细读文本,发现第一节主要写了小毛虫被其他昆虫抛弃在一旁,孤零零的,非常可怜。第二节主要写了小毛虫爬得非常非常慢,动作很不灵活。虽然两小节所写的侧重点不同,但仔细读过之后,发现这两节都是描写了小毛虫因为它的笨拙而处境艰难——行动不便,被伙伴抛弃。而文章的三四节主要是写小毛虫对于自己不如别的昆虫所报的勇敢乐观的态度,第五节写的是它通过努力变成了灵巧的蝴蝶。因此,细读文章后我感觉有必要把一二两节放在一起学,三四两节设为第二个部分重点学,第五小节为第三个部分。这样三个版块的细读文本对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整体把握文章结构是有利的,特别是有助于低年级学生初步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
本课中大部分的生字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都可以通过自学来独立认识。但这个班级的学生中还存在个别的学生在预习生字时比较粗心,马虎的毛病,所以对于“拙”字,应在教学时注意反馈它的读音,提醒学生读第一声,不能读成第二声。对于“慕”的字形,要提醒学生注意这个字的下半部分是:“小”字旁边加一点。本课有不少词语用得十分恰当,形象,体现出作者用词的精心之处,值得学生仔细体会这些词语的含义并作读后积累。比如轻歌曼舞、色彩斑斓、悲观失望、抛弃、九牛二虎之力、挪动、笨拙,这些词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句子及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大致感受到什么情景下可以用上这些词语。对于“笨拙,竭力,时辰,雾霭”这几个词语,可以通过让学生课前查字典了解词语中带点字的意思来理解整个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制订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通过多种方法理解轻歌曼舞、抛弃、笨拙、悲观失望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有感情地朗读关键语段
3、从小毛虫变成蝴蝶的故事中懂得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对自己有信心,坚持下去,就会成功的道理。其中有感情地读好描写小毛虫的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将按其自己的规律发展,懂得要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对自己有信心,坚持下去就会成功的道理。
二、巧设环节,关注表达
在导师的指引下,按照三实践两反思,即初备——集体研讨——第一次试教——修改教案——第二次试教,导师课堂跟踪——修正教案——第三次上课——反思提升的步骤进行研课。我在执教《小毛虫》一课时在试教实践中多次修改教学环节,以求达到更有效的教学结果。现在我就从“教学环节的再设计”这个方面谈谈我的收获。
第一个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看图说话的环节来揭示课题,想通过两张图片对比突出蝴蝶和小毛虫在外形上的截然不同,让学生谈谈对这两种昆虫的初步印象。
教学设计(原稿)
1、出示图片:师:瞧,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一起出示蝴蝶和小毛虫的图片)你喜不喜欢他们?为什么?板书:小毛虫 蝴蝶
2、神奇的大自然把这两种外貌完全不同的昆虫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是啊!小毛虫变成蝴蝶,这是多么不可思议!
相信大家学了意大利著名艺术家——达芬奇写的《小毛虫》这篇短文后,对小毛虫一定会有新的认识。
3、出示课题:22小毛虫 齐读
在第一次试教中我一起出示蝴蝶和小毛虫的图片,然后问学生:瞧,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你喜不喜欢他们?为什么?有一个学生的回答是:我看到了蝴蝶和小毛虫,我很喜欢他们。因为蝴蝶是由小毛虫变来的,所以我喜欢小毛虫。这时,我意识到自己提的几个问题不妥当,学生预习过课文后已经对小毛虫变成蝴蝶这个科学常识有所了解。然而对于“你喜不喜欢他们?”这个问题,学生的观点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孩子说两种昆虫都喜欢,有的说喜欢其中一种。因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经验,所以对于小毛虫有褒贬不同的看法,而且说不喜欢小毛虫的学生为了说明为何不喜欢时讲述了一个较长的被小毛虫吓到的故事。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深刻地体会到:花了时间,用了教学资源,却没有达到应有的目的,不能把教学目标明确地展示给学生,反而使学生思绪变得杂乱,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不能不说是一个失败的设计。
课后,我不断地思考,如何设计出一个巧妙的环节,为到后面的课文学习做好铺垫呢?我想到了在引入课题这个教学环节中应当要提一两个有助于课文理解的,理清课文主要脉络的问题。经过思考,我对教学环节进行了重新设计。教学设计(修改稿)
1、出示图片:师:瞧,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出示蝴蝶的图片)再出示图片,师:再看看这是什么?(出示小毛虫的图片)它就是蝴蝶小时候的样子。板书:小毛虫 蝴蝶
2、神奇的大自然把这两种外貌完全不同的昆虫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小毛虫变成蝴蝶,这是多么不可思议啊!
3、出示课题:22小毛虫 齐读
在第二次教案的设计中我删除了“喜不喜欢他们”这个问题,并且把一起出示蝴蝶和小毛虫的图片的这个过程调整为逐一出示图片,分开提问。接着我告诉学生小毛虫就是蝴蝶小时候的样子,然后用神秘的语气点明蝴蝶与小毛虫之间的关系,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他们产生疑问,并使他们迫切地想了解小毛虫是如何变成蝴蝶的。
经过这样的调整,学生带着揭开疑问的兴趣开始了课文学习,我的课堂的节奏变快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思路也变得清晰了。
在课堂教学的第四版块,第一次教学时我设计了如下的环节,想通过视频让学生感知小毛虫变蝴蝶的过程,学习第5节,体会小毛虫欣喜的心情。教学设计(原稿)
学习第五小节,揭示主题,朗读感悟
师:小毛虫的努力没有白费,你们看,时辰到啦!小毛虫变啦!(请大家看一看蝴蝶破茧而出时的画面。)1学生看视频
小毛虫清醒过来,它惊奇地发现自己变成了蝴蝶,太高兴呀!2自己读读第五小节,选择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让我们帮它来表达这份喜悦。来一起齐读。(配乐齐读)4师总结
第一次教学时我让学生先看小毛虫羽化破茧成蝶的视频,然后让学生读读课文的最后一节,体会该读出怎样的语气。学生在朗读时,没能读出欣喜的语气,体会不到小毛虫高兴的心情,教学目标没有实现。为了进一步提高阅读的质量——感悟小毛虫欣喜的心情,我在导师的指点下重新设计了这个版块。教学设计(修改稿)
四、学习第五小节,揭示主题,朗读感悟
师:小毛虫的努力没有白费,你们看,时辰到啦!小毛虫要变啦!
1、学生看视频(学生认真看蝴蝶破茧而出的过程。)
师:小毛虫清醒过来,它惊奇地发现自己变成了美丽、轻盈的蝴蝶啦!
2、小朋友,来,读读这一节,哪些句子写出了蝴蝶的美?找一找,多读几遍 学生交流,师指导朗读
师通过评价学生的朗读来指导这节的朗读方法(你找得真好,但你读得还不够好,强调某种语气时有时我们用读重音的方法,而有时我们用读轻音的方式,请再思考这几句话该用怎样的语调朗读,读出一种怎样的语气来?
3、指名读
4、师:你觉得小毛虫变成蝴蝶后,它会想些什么?用上老师给的句式:“我真高兴,因为。”来说一说
4、让我们帮小毛虫来表达这份喜悦。来一起读。(配乐齐读)
第二次教学中,在播放完小毛虫变成蝴蝶的视频后,我看到学生的脸上满是惊讶,赞美的神情,我抓住契机马上出示最后一节,说:“小朋友,来,读读这一节,哪些句子写出了蝴蝶的美?找一找,请多读几遍。”学生马上开始边读边找。等他们找到相应的句子反复读了几遍之后,我请几位学生来交流。在学生交流句子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已经找到了描写蝴蝶美的句子,但是他们没有把句子读好。这时我开始进入新设计的环节——朗读指导,我对那位交流句子的学生说:“你找得真好,但你读得不够好。为了强调某种语气,有时我们用读重音的方法,而有时我们用的是读轻音的方式,请再思考这几句话用怎样的语气读,大家自己试着读一读。”经过指导,好多学生领悟到要将“惊奇地,轻盈,五彩斑斓,高兴”这几个词语重读,表达小毛虫对自己脱胎换骨变成蝴蝶这件事的欢欣之情,最后一句话要用轻声读,读出它越飞越远的这种感觉来。此时,我乘热打铁,提问学生:“你读出了小毛虫喜悦的心情,你觉得小毛虫变成蝴蝶后,它会想些什么呢?请用上老师给的句式说一说。”这时,学生已经从朗读中感悟到了小毛虫对自己的变化的喜悦之情,他们纷纷高举小手,跃跃欲试,有的说:“我真高兴,因为——我会自由地飞了。”有的说:“我真高兴,因为——我不再是笨拙的小毛虫。”还有的说:“我真高兴,因为——我经过不断地努力,终于成功地变成了五彩斑斓的蝴蝶。我有了一对轻盈的翅膀,我可以飞了。”经过教学环节的重新设计,第二次的教学效果有了显著提高。学生在找句子,读句子的过程中思维被激活,情感受到了熏陶,朗读的语气也就随句子的变化而变得抑扬顿挫起来,不但读出了小毛虫欣喜的心情,大家看到小毛虫的美丽蜕变的喜悦之情,还读出了蝴蝶越飞越远的情景。
这篇课文词句优美,语言描写生动。最后的说话练习的设计,正是通过学生们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和体验,使之有所感悟和思考。第二次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以课文的内容为依据,想像小毛虫的心理活动,借助“我真高兴,因为 ”的句式训练,启发学生想像小毛虫的心理活动。学生在表达中加强了对词句的理解和积累,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以读促学,教学相长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把学习的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上,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与老师、伙伴间的交流从而理解一些关键词句,增强对文章的感悟。
第一次教学中,教授课文第一小节时的朗读指导我确定了采用多种形式读来指导学生读好语句:轻声读、指名读、前后对照读,男女生读„„希望学生在练读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课文的内容,以欢快、轻松的朗读体会“各种昆虫”的美好生活。但是在朗读“只有它,可怜的小毛虫被抛弃在一旁„„”这句话时,学生没有读出小毛虫的可怜。在我的指导下,学生读这句话时的语气语调始终是平平的,没有读出可怜的感觉来。我反复琢磨这句话,想到用不同的感情说同一句话,由于音调和语气不同,会引起听者不同的情感反应,这句话究竟要读出怎样的音调和语气呢?我去请教了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师傅,他为我示范读了一遍,我一下子豁然开朗了。原来,我缺乏的是朗读的技巧啊。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语气平平的,没有做到抑扬顿挫,学生也会学着老师读出那样平淡的语气和语调。经过多次练习,我在第二次教学中,采取以示范读代替讲解,用比较低沉缓慢的声音朗读,引导学生去想像小毛虫被其他昆虫遗弃在一边的情景(它孤零零的,多么得可怜)。通过这里的朗读指导,我最终使学生进一步提高了朗读的质量——感悟到小毛虫刚出生时与其它昆虫对比其貌不扬、行动笨拙的可怜处境„„经过这次示范朗读指导之后,一开始确立的教学目标终于得以实现了。
在教授第二小节时,我通过让学生朗读句子,抓住“九牛二虎之力”、“挪动了一点点”、“周游了整个世界”理解“笨拙”的意思,进一步体会小毛虫的“可怜”。
教学实录
师:小毛虫被各种昆虫抛弃了,它没有朋友很孤单,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小毛虫的可怜呢?请圈出重点词
生:我圈出的词语是“挪动”、“一点点”,“九牛二虎之力”,从这些词语中我体会到小毛虫动作非常笨拙,很可怜。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挪动吗?老师请你们轻轻地挪动一下小屁股。调皮的男生在椅子上轻轻地挪动着,传来轻微的笑声。
师:老师都感觉不到你的移动,做这样的动作对你来说困难吗? 生:(学生笑着挠挠头)不困难。
师:而句子里告诉我们小毛虫却要费?(声音延长)
生:九牛二虎之力(齐声回答)师: 什么是九牛二虎之力? 生:就是要拖动九头牛两只虎的力气
生:就是九头牛,两只老虎加起来能使出的力气 生:就是全身的力气,很大很大的力气
师:是啊,那是好大的力,结果才挪动了?(声音延长)生:一点点
师:真够笨拙的!从这些词语中我们体会到了小毛虫的不灵活,真可怜啊!把这几个词语强调一下,就能把它的这份艰难、笨拙读出来了。一起读。
这时,学生内心的感受就很自然地体现在低沉、缓慢的朗读中。通过朗读更加深了词句的理解。课文的三、四节是文本的重点段落,通过自读自悟,使学生初步了解小毛虫变成蝴蝶的生长过程,同时我运用引读的方法,使学生深入体会虽然小毛虫可怜而又笨拙,但它并不因此而悲观失望,而是尽心竭力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乐记》有载:“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乎心。”“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内在感情的一种外在表现。音乐是人思绪的重要载体,贝多芬称它为“人类精神的火花”,一个个音符组成的乐章,或激昂,或深沉地再现了人内心复杂的波动。在语言文字与音乐之间有一个重要的环节——人的感情,我选取了与文章最后一节感情基调相符的一段音乐。当课文理解进入最后一小节时,我为学生播放了一段配上音乐的小毛虫羽化成蝶的视频。学生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感受到了小毛虫变成蝴蝶的喜悦的心情。我让学生在配乐中自由读描写蝴蝶美的句子然后交流这些句子。
教学实录
师:小毛虫的努力没有白费,你们看,时辰到啦!小毛虫要变啦!请大家仔细看。
播放配上音乐的视频(学生认真看蝴蝶破茧而出的过程。)师:小毛虫清醒过来,它惊奇地发现自己变成了美丽、轻盈的蝴蝶啦!
小朋友,来,读读这一节,哪些句子写出了蝴蝶的美?找一找,多读几遍 学生交流,师指导朗读
师通过评价学生的朗读来指导这节的朗读方法(你找得真好,但你读得还不够好,强调某种语气时有时我们用读重音的方法,而有时我们用读轻音的方式,请再思考这几句话该用怎样的语调朗读,读出一种怎样的语气来? 学生试着自己读了几遍,有好几个读得非常投入。师:谁愿意来读这几句句子? 生:我来,我来!„„
师:我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了小毛虫喜悦的心情,你觉得小毛虫变成蝴蝶后,它会想些什么?用上老师给的句式来说。
生:我真高兴,因为——我不再是笨拙的小毛虫。师:是呀,它还会怎么想?
(其他学生跃跃欲试,已经在“我,我,我”地示意他想来说说小毛虫的想法)生:我真高兴,因为——我会自由地飞了。
师:恩,终于可以自由而轻盈地飞了,多么巨大的改变啊!再请个学生补充。生:我真高兴,因为——我经过不懈地努力,终于成功地变成蝴蝶。我可以像别的昆虫一样轻盈地飞了。师:这位小朋友说得真好,他把刚才其他小朋友的发言整理了一下,综合在一起表达得非常完整。老师送他一个大拇指!
4、让我们帮小毛虫来表达这份喜悦。来一起读。(配乐齐读)
配上优美的乐曲后,学生在朗读第五节中描写蝴蝶美丽和灵巧的句子时最终读出了小毛虫变成蝴蝶时的欣喜的语气。配乐朗读帮助学生升华了情感,使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所要表达的情感在心灵的震撼中深入人心。
通过本课教学实践,我在语文教学中感悟到跨学科综合学习是当代教育的一个趋势。让音乐走进语文教学,达到“意美以感心,言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的和谐教学境界,使学生在愉悦中领悟,在享受中提高,这应该成为我在语文教学中的探索与追求。
在导师、组内老师的指导下,我以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想象,训练学生从朗读中自己感悟课文的真谛的教学方式完成了三次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我更深地体会到了新《大纲》的教学内涵——“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感谢学校组织的有效的教研活动,让我把听懂的东西做出来,把会做的东西写了出来,使自己在教学上获得了较大提高。
第二篇:《小毛虫》教学反思
《小毛虫》教学反思
《小毛虫》一文是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组“改变”中的第四篇文章。课文讲述了一只小毛虫从结茧到破茧羽化的过程,充满了人文气息和童趣。
根据课文编排目的和学情,我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设为: 1.复习生字词。
2.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感情朗读课文中的关键语段。
4.体会不要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失望,要乐观、充满信心。唯有努力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才能感受生活的快乐和美好,才能真正有所作为。
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生机勃勃”“尽心竭力”“九牛二虎之力”“色彩斑斓”等词语。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理解重点语句。
在进行微课展示后,静下心来再次研读课文,发现其中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1.虽然第一课时设计的是生字教学,但本课时应设计写字环节,让每节课都要保证10分钟的书写时间,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字词,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在第七自然段成蝶后的教学时,只从“灵巧、轻盈、色彩斑斓”等外在情态了解了小毛虫,并没有抓关键词“惊奇、愉快”体会它惊喜欢快的心情。
3.朗读指导不到位。
从小毛虫起初的“可怜”,到编织茧屋的“尽心竭力”,再到破茧成蝶后的“惊喜”。小毛虫的心情是不停变化的,应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从而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4.在目标设定时,忽视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借助提示讲故事”。本目标应该分解到各个教学环节中,从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即可提出总览全局的问题:小毛虫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变化?让学生自读课文,圈画出关键词句,弄清“小毛虫——茧——蝴蝶”3个成长阶段,再让学生结合3幅插图,说说插图对应的是哪些自然段,为后面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讲故事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在理解课文内容之后,应鼓励学生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的提示,引导学生完整地讲述故事。
5.微课的语言在表达时应该是角色分明的。教师的语言要具有指导性,语气坚定。学生的语言应该是富有童趣的,富有探究精神。角色的转换,要自然、简练。
总之,本次研讨课让我对微课的教学形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希望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让遗憾少些再少些。
第三篇:小毛虫教学反思
小毛虫教学反思
篇一:小毛虫>教学反思
《小毛虫》是意大利着名的艺术家达芬奇为小朋友写的寓言>故事。文章描写了一条小毛虫从结茧都破茧羽化的变化过程。一条可怜而又笨拙的小毛虫想要脱胎换骨,想要羽化成为美丽的蝴蝶,必须经过自己尽心竭力地“工作”。通过小毛虫的羽化过程,告诉每个孩子不要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失望,要乐观、充满信心。每个人都有该做的事情,一切事物都将按自己的规律发展。
教学目标中注重理解词语方面的要求,注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教学目标中还有阅读方面的要求,正确朗读课文是基本要求,每位学生都应该努力达到。而教学目标3“体会不要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失望,要乐观、充满信心。每个人都有该做的事情,一切事物都将按自己的规律发展的道理。”,则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理。
接过磨课的第二棒后,在教学目标及整体思路大致不变化的情况下,做了一些小调整。下面就简单说说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的积累一些经验及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本课教学在磨课时经过商量,分了两课时进行教学。
原意是为了贯彻减负增效,而且本课生字较多、较难,才将预习和生字教学放在第一课时,分散难点。但在教学过程中,却发现这一尝试不利于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显得有些割裂。
二、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欲望
通过一个flash引入,让他们仿佛听到了昆虫们轻快的歌声,看到了昆虫们优美的舞姿,轻而易举地就理解了“轻歌曼舞”的意思,感受到昆虫们的快乐和喜悦,与小毛虫的可怜形成对比,为更好的理解小毛虫的可怜做好铺垫。在体会蝴蝶的灵巧、轻盈、美丽时,运用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教师范读等,让学生能充分感受蝴蝶的美丽,与上文小毛虫的可怜、笨拙形成对比,从而近一步体会一条可怜而又笨拙的小毛虫想要脱胎换骨,想要羽化成为美丽的蝴蝶,必须经过自己尽心竭力地“工作”,体会每个人都有该做的事情,一切事物都将按自己的规律发展。
三、在教学设计中,应该将主线更明确化,给予学生自主的学习空间。
本课在进行教学设计中,设立了两条主线,一条是小毛虫与其他昆虫进行对比;另一条是小毛虫与自己后来变成的蝴蝶进行对比。但在教学过程中,第二条主线的对比不够清晰,且在学习过程中,一节一节相扣引导学生学习,没有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在课后,我反复思量这里的环节到底应该怎样设置。在进行反复的思考后,觉得可在学生找出“()的小毛虫”和“()的蝴蝶”之后,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找出体现小毛虫可怜和笨拙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交流学习,这样,不仅能避免问题太散太杂的缺点,还能给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四、要进一步加强朗读,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
在我原先的教学设计中,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但在课堂过程中,觉得时间不太够,便减少了一些朗读的量,在指导朗读上,也是急匆匆带过。但课后仔细想来,课堂上时间再紧张,也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且,朗读上的缺少,让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也不够深刻。如理解“笨拙”一词时,让学生找出体现小毛虫笨拙的词句时,在学生找出词句后,就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理解,在学生理解较生涩的情况下,通过教师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显得问题多而散。此时,就应引导得少而明确,放手让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真正体会小毛虫的笨拙。
五、说话训练要有层次性,预设答案要多元化。
本课进行了两个说话练习,>同桌进行想象对话:一是“当小毛虫尽心竭力地吐丝结茧时,其他昆虫看到了会说些什么?小毛虫又会说些什么?”;二是在小毛虫变成蝴蝶之后,“昆虫们已经认不出这只灵巧、轻盈、美丽的蝴蝶就是以前那条可怜、笨拙的小毛虫了,它们之间又会说些什么?”。希望通过两个说话练习,不止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说话能力,并且能够让学生通过前后两次对话,近一步理解文章寓意。但在课堂实践过程中,学生在两个说话练习中停留的深度基本相同,而这时,我没有进行充分的引导,没有体现出这两个说话训练的层次性,结合本课的教学实际,应该删去其中一个说话练习,将另一个说话练习说好说透说深入,达到的效果可能会更好。在进行说话练习过程中,学生选择的对象比较一致,虽然此前在教学设计中,我预设了多种答案,并且预设引导学生选择对象多元,但在具体课堂实践过程中,却没有具体进行引导,导致学生说的面比较窄。
篇二:小毛虫教学反思
这次我选择的是中班美工活动《小毛虫》,整个活动有两个目标,第一是用身体动作表现出毛毛虫的动态特征,第二是感受动手制作毛毛虫的乐趣。
活动有三个环节,第一部分是谈话引出主题。毛毛虫是幼儿在生活中常见的,因此比较熟悉,所以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很高。第二部分是学学毛毛虫,讨论毛毛虫是怎么走路的。通过讨论之后,再请幼儿学一学,慢慢爬,扭一扭。在这一环节里,教师要引导幼儿说出毛毛虫身体的哪一部分翘起来了,比如头,尾巴,肚子等等。第三个环节是玩一玩线,做一做毛毛虫。我准备了一些毛线,请幼儿利用这些线,摆出毛毛虫身体弯弯扭扭的样子。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巩固第二个环节,也就是强调突出毛毛虫的动态特征。毛线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毛线可以随意弯曲,摆出各种不同的线条,曲线。摆好之后,再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毛毛虫是怎么扭的?那一部分翘起来了?最后我准备了一些原片,请幼儿粘粘贴贴,拼出一条弯弯曲曲的毛毛虫。整个活动我的重点是毛毛虫的动态特征,从第二个环节开始,我就把这个重点慢慢的输入幼儿的脑海里,让他们有意识的知道重点。这个粘粘贴贴的环节,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是简单的。所以最后我还有一个延伸活动,就是听一个关于毛毛虫的故事,这个故事还是带点趣味和幽默的。在他们完成作品之后,一边欣赏自己的作品,一边来听听看毛毛虫的故事。
这个活动结束之后,我自己进行了反思,觉得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整个活动中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他们的注意力也很集中,毛毛虫吸引力他们。但是整个活动的设计和目标好像不大符合,有点笼统,重点在活动中不够突出,在环节的安排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第二个环节中,请幼儿学一学毛毛虫,慢慢爬,扭一扭,特别是请幼儿上来表演毛毛虫的时候,几乎全部的幼儿都举手了,他们都很想学学,但是我只是请了几个小朋友,而且请上来的小朋友也只是做了毛毛虫的造型和动作,没有扭起来和爬起来。我想在这一环节中应该先是老师示范,然后再请几个小朋友上来慢慢爬,扭一扭,最后大家一起来学学毛毛虫。这里还可以有一个情景教学,毛毛虫在草地上玩耍,嬉戏等等,这样的话这个活动又增添了不少乐趣。在幼儿玩线这一环节中,好像显得没有重点,只是请他们在自己的座位上摆出毛毛虫的动态,我觉得应该教师在黑板上用毛线表现出毛毛虫的线条,然后再请幼儿操作。
我觉得整个活动中,我引导的不是很好,投入的不够,使得这个活动缺少了一些激情,显得很平淡,在说话上自己也没注意,太多口语,以后再语言上还需要学习。总之,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学习。
第四篇:小毛虫教学反思
篇一:小毛虫教学反思
《小毛虫》说课
《小毛虫》是意大利著名的艺术家达芬奇为小朋友写的寓言故事。一条可怜而又笨拙的小毛虫并不悲观失望,而是尽心竭力地做着自己的工作,终于它变成了一只灵巧轻盈的蝴蝶。通过毛虫的羽化,告诉每个孩子不要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失望,要乐观、充满信心。惟有这样才能感受生活的快乐和美好,才能真正有所为。
根据教材要求,二年级第二学期的教学重心应完成从识字向阅读的过渡。本单元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短文理解词句,重在引导学生理解有关词句在文中的意思。在教学本课时,学习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上,学习边读、边思,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与老师、伙伴间的交流从而理解一些关键词、句,增强对文章的感悟。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小毛虫的笨拙是一个重点,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首先,通过读,抓住关键词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如:小毛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动了一点点。当它笨拙地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时,觉得自己就像是周游了整个世界。通过对小毛虫句子的反复朗读,抓住“九牛二虎之力”、“挪动了一点点”、“周游了整个世界”,理解“笨拙”的意思。同时,利用多媒体生动形象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觉器官去感受文字所描述的情境,便于学生去回味语言的无穷魅力。然后,教师着力在朗读上加以指导,让学生读出语气。这样,学生能读出语感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就基本到位了。
教学中,我还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比如:自由读、轻声读、指名读、男女生读„„使学生采用自己喜欢读的形式进行“读”的训练,通过“读”进一步了解课文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动画理解“轻歌曼舞、挪动”的意思,以欢快、轻松的朗读体会“各种昆虫”的美好生活。通过对小毛虫句子的反复朗读,读后想一想“你想对小毛虫说什么?”并抓住“九牛二虎之力”、“挪动了一点点”、“周游了整个世界”理解“笨拙”的意思。进一步体会小毛虫的“可怜”,这时,学生内心的感受就会自然体现在低沉、缓慢的朗读中。同时在读中加深对词句的理解。课文的3、4节是文本的重点段落,运用默读、引读的方法,初步了解虽然小毛虫可怜而又笨拙,但它并不因此而悲观失望,而是尽心竭力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对于第5节中描写蝴蝶美丽和灵巧的句子,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感受到小毛虫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从而为小毛虫而高兴。新《大纲》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这一段话对读作了很好的定位。在新课程理念的支撑下,我以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想象,训练学生从朗读中自己感悟课文的真谛,以学生为主体,变“教材”为“用教材”,灵活运用课件及图片,灵活运用课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
篇二:二年级下
22、小毛虫 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认读生字11个,并在老师地指导下正确描摹“昆、弃、拙、辰、察”。积累6个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不加字、不漏字,能按标点停顿,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或第5小节。
3、巩固复习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4、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在别人抛弃你的时候不能悲观失望,要尽心竭力做好
自己的事。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虫对于自己不如别的昆虫这个事实是抱着怎样的态度?又是
一些关键词句的理解来体会文章的味道。
中不理解的字的意思这种方法来过解词义,并让学生在阅读的
理解词句的方法。
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110课《迷人的蝴蝶谷》中,我们知道了蝴蝶的美丽。谁能说说
2学生自由回答。
3受到人们的喜欢,可又有谁知道蝴蝶小时候又是什么样的呢?
只毛毛虫。)
4成蝴蝶的呢?学了第25课以后就知道了。
5毛虫》
节
1是什么样的呢?
2小毛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可怜、笨拙
生字:拙(读准翘舌音并书写)
3.边读边思:小毛怎样做的?通过对教学难点
让学生用查找词语过程中,掌握一些教学时间 一教时
教学过程(本文来
一、揭示课题:、同学们,在第、蝴蝶美在哪里?、蝴蝶外形美丽,(蝴蝶小时候是
一、毛毛虫是怎么变、出示课题《25 小
二、学习课文1、2、刚出生的小毛虫、指名朗读,交流:理解“笨拙”学习、朗读体会:文中哪些词句说明小毛虫很可怜、很笨拙?用直线划出有关句子
读一读。1)“小毛虫很可怜,既不会飞,也不会跑。”
指导朗读第1节。2)“小毛虫的动作很笨拙。”
理解“笨拙”,“笨拙”是什么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小毛虫的动作笨拙?
想这节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
42节,感知小毛虫笨拙的模样。
1小毛虫,最后小变成了怎样的蝴蝶?
2边思: 板书:美丽 轻盈
3曲线划出描写蝴蝶灵巧、轻盈的句子。再读读。
4用文中语言练习说话:因为??,所以我高兴。
我高兴,是因为?? 5节
6理解意思:
很难理解,我们可以用查字典的办法来解决:
蔼()()
解词句。
节
1怎样变成蝴蝶的呢?师生齐读第3、4节。
2你最佩服小毛虫什么呢? 板书:不悲观 不羡慕
3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
出示第2节,想一指导朗读。、朗读课文第1、二、学习第五节。、这样一只笨拙的、再读课文,边读学习生字:盈、自由轻声读,用、读读有关的语句,、指导朗读第5、查字典学习词语,这一节有几个词语时辰()()雾
三、研读课文,理
(一)学习第3、4、笨拙的小毛虫是、师:读了以后,、(媒体)演示小(1)语言实践: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小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
(2)指导朗读。
四、朗读全文,小结复习
1、师:让我们再读课文,体会小毛虫尽心工作的情景。
2、师:课文学完了,相信小毛虫尽心竭力地工作在大家心里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对着小毛虫说说心里话。板书:尽心竭力
五、拓展作业。
1、拓展:
(1)练习:填上合适的词语。(课后练习“写”中的1)
(2)出示句式:我看着小毛虫挥舞着翅膀渐渐地消失在蓝色的雾霭中,想对它说:“。”
2、作业:
(1)抄写词语:观察、昆虫、羡慕、抛弃、笨拙、挪动
(2)抄写句子:每个人都有各自该做的事情。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或第5小节。
附板书设计:
不悲观 不失望(笨拙)小毛虫——————————蝴蝶(灵巧 轻盈)
教学反思:
《小毛虫》是意大利著名的艺术家达芬奇为小朋友写的寓言故事。一条可怜而又笨拙的小毛虫要想脱胎换骨,要想羽化成为美丽的蝴蝶,必须经过自己尽心竭力地“工作”。通过毛虫的羽化,告诉每个孩子不要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失望,要乐观、充满信心。惟有这样才能感受生活的快乐和美好,才能真正有所为。篇三:小毛虫教学反思
小毛虫教学反思
篇一:小毛虫>教学反思
《小毛虫》是意大利着名的艺术家达芬奇为小朋友写的寓言>故事。文章描写了一条小毛虫从结茧都破茧羽化的变化过程。一条可怜而又笨拙的小毛虫想要脱胎换骨,想要羽化成为美丽的蝴蝶,必须经过自己尽心竭力地“工作”。通过小毛虫的羽化过程,告诉每个孩子不要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失望,要乐观、充满信心。每个人都有该做的事情,一切事物都将按自己的规律发展。教学目标中注重理解词语方面的要求,注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教学目标中还有阅读方面的要求,正确朗读课文是基本要求,每位学生都应该努力达到。而教学目标3“体会不要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失望,要乐观、充满信心。每个人都有该做的事情,一切事物都将按自己的规律发展的道理。”,则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理。
接过磨课的第二棒后,在教学目标及整体思路大致不变化的情况下,做了一些小调整。下面就简单说说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的积累一些经验及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本课教学在磨课时经过商量,分了两课时进行教学。
原意是为了贯彻减负增效,而且本课生字较多、较难,才将预习和生字教学放在第一课时,分散难点。但在教学过程中,却发现这一尝试不利于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显得有些割裂。
二、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欲望
通过一个flash引入,让他们仿佛听到了昆虫们轻快的歌声,看到了昆虫们优美的舞姿,轻而易举地就理解了“轻歌曼舞”的意思,感受到昆虫们的快乐和喜悦,与小毛虫的可怜形成对比,为更好的理解小毛虫的可怜做好铺垫。在体会蝴蝶的灵巧、轻盈、美丽时,运用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教师范读等,让学生能充分感受蝴蝶的美丽,与上文小毛虫的可怜、笨拙形成对比,从而近一步体会一条可怜而又笨拙的小毛虫想要脱胎换骨,想要羽化成为美丽的蝴蝶,必须经过自己尽心竭力地“工作”,体会每个人都有该做的事情,一切事物都将按自己的规律发展。
三、在教学设计中,应该将主线更明确化,给予学生自主的学习空间。本课在进行教学设计中,设立了两条主线,一条是小毛虫与其他昆虫进行对比;另一条是小毛虫与自己后来变成的蝴蝶进行对比。但在教学过程中,第二条主线的对比不够清晰,且在学习过程中,一节一节相扣引导学生学习,没有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在课后,我反复思量这里的环节到底应该怎样设置。在进行反复的思考后,觉得可在学生找出“()的小毛虫”和“()的蝴蝶”之后,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找出体现小毛虫可怜和笨拙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交流学习,这样,不仅能避免问题太散太杂的缺点,还能给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四、要进一步加强朗读,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
在我原先的教学设计中,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但在课堂过程中,觉得时间不太够,便减少了一些朗读的量,在指导朗读上,也是急匆匆带过。但课后仔细想来,课堂上时间再紧张,也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且,朗读上的缺少,让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也不够深刻。如理解“笨拙”一词时,让学生找出体现小毛虫笨拙的词句时,在学生找出词句后,就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理解,在学生理解较生涩的情况下,通过教师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显得问题多而散。此时,就应引导得少而明确,放手让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真正体会小毛虫的笨拙。
五、说话训练要有层次性,预设答案要多元化。
本课进行了两个说话练习,>同桌进行想象对话:一是“当小毛虫尽心竭力地吐丝结茧时,其他昆虫看到了会说些什么?小毛虫又会说些什么?”;二是在小毛虫变成蝴蝶之后,“昆虫们已经认不出这只灵巧、轻盈、美丽的蝴蝶就是以前那条可怜、笨拙的小毛虫了,它们之间又会说些什么?”。希望通过两个说话练习,不止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说话能力,并且能够让学生通过前后两次对话,近一步理解文章寓意。但在课堂实践过程中,学生在两个说话练习中停留的深度基本相同,而这时,我没有进行充分的引导,没有体现出这两个说话训练的层次性,结合本课的教学实际,应该删去其中一个说话练习,将另一个说话练习说好说透说深入,达到的效果可能会更好。在进行说话练习过程中,学生选择的对象比较一致,虽然此前在教学设计中,我预设了多种答案,并且预设引导学生选择对象多元,但在具体课堂实践过程中,却没有具体进行引导,导致学生说的面比较窄。
篇二:小毛虫教学反思
这次我选择的是中班美工活动《小毛虫》,整个活动有两个目标,第一是用身体动作表现出毛毛虫的动态特征,第二是感受动手制作毛毛虫的乐趣。
这个活动结束之后,我自己进行了反思,觉得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整个活动中幼儿
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他们的注意力也很集中,毛毛虫吸引力他们。但是整个活动的设计和目标好像不大符合,有点笼统,重点在活动中不够突出,在环节的安排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第二个环节中,请幼儿学一学毛毛虫,慢慢爬,扭一扭,特别是请幼儿上来表演毛毛虫的时候,几乎全部的幼儿都举手了,他们都很想学学,但是我只是请了几个小朋友,而且请上来的小朋友也只是做了毛毛虫的造型和动作,没有扭起来和爬起来。我想在这一环节中应该先是老师示范,然后再请几个小朋友上来慢慢爬,扭一扭,最后大家一起来学学毛毛虫。这里还可以有一个情景教学,毛毛虫在草地上玩耍,嬉戏等等,这样的话这个活动又增添了不少乐趣。在幼儿玩线这一环节中,好像显得没有重点,只是请他们在自己的座位上摆出毛毛虫的动态,我觉得应该教师在黑板上用毛线表现出毛毛虫的线条,然后再请幼儿操作。
我觉得整个活动中,我引导的不是很好,投入的不够,使得这个活动缺少了一些激情,显得很平淡,在说话上自己也没注意,太多口语,以后再语言上还需要学习。总之,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学习。篇四:22小毛虫教学反思
《22 小毛虫》教学反思
施争艳 在导师的指引下,按照三实践两反思,即初备——集体研讨——第一次试教——修改教案——第二次试教,导师课堂跟踪——修正教案——第三次上课——反思提升的步骤,我在教学《小毛虫》一课中受益很多。现在我就从“教学环节的再设计”和“朗读指导”这两方面谈谈我的收获。
第一个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看图说话的环节来揭示课题,想让学生谈谈对蝴蝶和小毛虫的初步印象。通过两张图片对比突出他们俩在外形上的截然不同。
在第一次试教中我一起出示蝴蝶和小毛虫的图片,然后问学生:瞧,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你喜不喜欢他们?为什么?有一个学生的回答是:我看到了蝴蝶和小毛虫,我很喜欢他们。因为蝴蝶是由小毛虫变来的,所以我喜欢小毛虫。这时,我意识到自己提的几个问题不妥当,学生预习过课文后已经对小毛虫变成蝴蝶这个科学常识有所了解了。对于“你喜不喜欢他们?”这个问题,学生的观点有很大的差异。因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经验,所以对于小毛虫有褒贬不同的看法。在引入课题这个教学环节中应当是提一两个有助于课文理解的,理清课文主要脉络的问题。经过思考,我在第二次教案的设计中删除了“喜不喜欢他们”的这个问题,并且把一起出示蝴蝶和小毛虫的图片的这个过程调整为逐一出示图片,分开提问。接着告诉学生小毛虫就是蝴蝶小时后的样子,然后用神秘的语气点名蝴蝶与小毛虫之间的关系,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他们产生疑问,并迫切地想了解小毛虫是如何变成蝴蝶的。学生带着揭开疑问的兴趣开始学习课文,我的课堂的节奏变快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思路也变得清晰了。
在课堂教学的第四版块,我第一次教学时让学生先看小毛虫羽化破茧成蝶的视频,然后让学生读读课文的最后一节,体会该读出怎样的语气,学生在朗读时,没能读出欣喜的语气,体会不到小毛虫高兴的心情,教学目标没有实现。为了进一步提高阅读的质量——感悟小毛虫欣喜的心情,我在导师的指点下重新设计了这个版块。第二次教学中,在播放完小毛虫变成蝴蝶的视频后,我看到学生的脸上满是惊讶,赞美的神情,我马上出示最后一节,说:“小朋友,来,读读这一节,哪些句子写出了蝴蝶的美?找一找,请多读几遍。”学生马上开始边读边找。等他们找到相应的句子反复读了几遍之后,我请几位学生来交流。在学生交流句子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已经找到了描写蝴蝶美的句子,但是他们没有把句子读好。这时我开始进入新设计的环节——朗读指导,我对那位交流句子的学生说:“你找得真好,但你读得不够好。为了强调某种语气,有时我们用读重音的方法,而有时我们用的是读轻音的方式,请再思考这几句话用怎样的语气读,大家自己试着读一读。”经过指导,好多学生领悟到要将“惊奇地,轻盈,五彩斑斓,高兴”这几个词语重读,表达小毛虫对自己脱胎换骨变成蝴蝶这件事的欢欣之情,最后一句话要用轻声读,读出它越飞越远的这种感觉来。此时,我乘热打铁,提问学生:“你读出了小毛虫喜悦的心情,你觉得小毛虫变成蝴蝶后,它会想些什么呢?请用上老师给的句式说一说。”这时,学生已经从朗读中感悟到了小毛虫对自己的变化的喜悦之情,他们纷纷高举小手,跃跃欲试,有的说:“我真高兴,因为——我会自由地飞了。”有的说:“我真高兴,因为——我不再是笨拙的小毛虫。”还有的说:“我真高兴,因为——我经过不断地努力,终于成功地变成了五彩斑斓的蝴蝶。我有了一对轻盈的翅膀,我可以飞了。”经过教学环节的重
新设计,第二次的教学效果有了显著提高。学生在找句子,读句子的过程中思维被激活,情感受到了熏陶,朗读的语气也就随句子的变化而变得抑扬顿挫起来。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把学习的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上,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与老师、伙伴间的交流从而理解一些关键词、句,增强对文章的感悟。
在两次试教后,经过导师的指点,我修改了教授课文第一小节时的朗读指导,最后确定了采用多种形式读来指导学生读好语句:比如:轻声读、指名读、前后对照读,男女生读??使学生在练读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课文的内容,以欢快、轻松的朗读体会“各种昆虫”的美好生活。然后提醒学生仔细琢磨“只有它,可怜的小毛虫被抛弃在一旁??”这句话。这句话究竟要读出怎样的语气呢?一开始,我没有把握读好这句话,于是我就请教老师该如何读,并且反复听教材配套的磁带中的老师的朗读,最后决定采取以示范读来代替讲解,引导学生以不同的角度拓展思维、想像小毛虫被其他昆虫遗弃在一边的情景(它孤零零的,多么得可怜),最终使学生进一步提高了朗读的质量——感悟小毛虫刚出生时与其它昆虫对比其貌不扬、行动笨拙的可怜处境??经过精心设计的朗读指导之后,一开始确立的教学目标终于得以实现了。
在教授第二小节时,我通过让学生朗读句子,抓住“九牛二虎之力”、“挪动了一点点”、“周游了整个世界”理解“笨拙”的意思,进一步体会小毛虫的“可怜”。这时,学生内心的感受就很自然地体现在低沉、缓慢的朗读中。通过朗读更加深了词句的理解。课文的三、四节是文本的重点段落,通过自读自悟,使学生初步了解小毛虫变成蝴蝶的生长过程,同时我运用引读的方法,使学生深入体会虽然小毛虫可怜而又笨拙,但它并不因此而悲观失望,而是尽心竭力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对于第五节中描写蝴蝶美丽和灵巧的句子,通过自由读,加上配以优美的乐曲引领学生朗读,学生最终读出小毛虫变成蝴蝶时的欣喜的语气来了。
这篇课文词句优美,语言描写生动。最后的说话练习的设计,正是希望通过学生们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和体验,使之有所感悟和思考,并让学生以课文的内容为依据,想像小毛虫的心理活动,借助“我真高兴,因为 ”的句式训练,启发学生的想像,让学生在表达中加强对词句的理解和积累。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我在三实践两反思的过程中更深地体会到了新《大纲》的教学内涵——“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导师、组内老师的指导下,我以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想象,训练学生从朗读中自己感悟课文的真谛的教学方式完成了第三次教学。感谢领导组织了这次有效的教研活动,让我把听懂的东西做出来,把会做的东西写了出来,在这次活动中我感到自己在教学的技能上获得了较大提高。篇五:《小毛虫》教学案例
(组别:小学)
“小毛虫”语文教学案例
前言
语文教学最佳的效果需要情感的参与,但不知何时起,语文教学中丰富的人文内涵被做习题而取代。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中,教师只要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那么,就可以让学生真正地进入学习语文的最佳境界,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自然而然就做到了。
一、案例背景:
学科:语文
班级:二(3)班 课题 《小毛虫》
教师:王娟
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小毛虫》是意大利的著名艺术家达?芬奇写的。文章描写了一只小昆虫从结茧到破茧羽化的变化过程,从而告诉人们: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将按照自己的规律发 展。课文从一开始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小毛虫的貌不惊人及行动的迟缓;到小毛虫并不因此而悲观失望,而是尽心竭力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最后一节作者用欣喜的 笔调写了小毛虫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文中生字和新词较多,对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形成障碍。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以关键词句的重点研读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感受小毛虫对待生活的乐观自信和努力付出。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兴趣浓厚,对昆虫世界尤其毛虫羽化的自然规律充满好奇,使本课教学有了很好的情绪积淀。而学生对逆境、挫折的生活阅历粗浅,情感体验缺乏,对体悟乐观、自信、执着的生活态度有一定难度。我班学生以养成较好的预习习惯,具有较强的自主识字能力,对词语的理解已积累了一定的方法。同时具备一定地朗读基础,但如何准确把握角色心理读出语气,需教师的有效指导和点拨。同样学生的观察、想象、口语表达能力都有待在课堂训练中进一步强化。
(三)、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能正确描摹并记忆5个生字。能在阅
读的过程中积累词语若干、巩固复习用查字典的方法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课文的内容。能在老师的指
导下,尝试有感情地朗读关键语段。
3、体会不要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失望,要乐观、充满信心。惟有努
力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才能感受生活的快乐和美好,才能真正有所作为。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本课生字,能在阅读过程中积累词语并结合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义。教学难点:树立乐观、自信的信念,相信唯有努力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才能感受生活的快乐和美好,才能真正有所作为。
(五)、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
(1)在对比中体会,以比促思
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比较是一切理想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较是人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基本思维形式,是人们认识、鉴别事物的一 种方法,它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揭示事物的相互关系和差别。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美与丑的强烈对比,不断在揣摩、理解中感受到美的形象教学。同时也要注意让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道德观点来分析事理,辨明是非,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美与丑,真与假。如《小毛虫》这篇课文,就有强烈的对比特点。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小毛虫破茧前和破茧后的外表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组织学生各自在不同的角度上发表对美与丑的不同看法,在导入课文的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看看小毛虫的图片,当学生看见图中的小毛虫在树枝上挪动着身子的样子时,发出了一些嘘声,于是,我立刻问学生:“你喜欢小毛虫吗?为什么?”课堂立刻热闹起来,学生纷纷举手。学生甲说:“我不喜欢毛毛虫,因为它毛毛的样子让我觉得可怕。” 学生乙说:“我不喜欢毛毛虫,因为它难看。” 学生丙说:“我喜欢毛毛虫,因为它很可爱。” ?? 学生们对于小毛虫的感受各有不同,这是与他们生活经验和个性使然。对于他们的看法,我是全盘接受。因为这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而当学生学习了课文之后,我再次抛出了同样的问题“你喜欢小毛虫吗?”
学生的看法开始发生了变化,“我喜欢小毛虫,因为它自信,乐观!”“我喜欢小毛虫,因为它破茧成蝶的过程很棒!”学生们对小毛虫的看法从起初的仅从外表判断喜恶到学习课文后对小毛虫精神的赞扬,这种情感上的对比,让学生真正领会了课文的思想。
(2)在朗读中体验,以读代讲
语文课堂教学要以学生读书为主,叶圣陶先生多次强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教学《小毛虫》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了灵活多变的朗读形式,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和热情。如个别读、分角色读、轻声读、评读、快速读、竞赛 读、配乐朗读等。在体会小毛虫破茧之前的可怜时,我请学生比一比,谁能读出可怜的语气,学生踊跃举手,一下子 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学生们在读中体会到了结茧前的小毛虫是如此的可怜,产生了同情。当播放小毛虫破茧化蝶的录像时,我又用范读的方式,把学生带入特有的意境中,唤起了学生的感情,在此基础上,请学生尝试为录像配音,在优美的音乐和真实的画面中,学生强烈地感受到了小毛虫破茧化蝶的喜悦,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媒体设计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感知教材,让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变成生动、完整的表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在事物的大小、远近、虚实、快慢、动静、繁简、抽象与具体之间实现转换,有利于再现语文教材中的有关形象,以提高感知成效,正确认识事物,激起多彩的情感。
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化远为近,弥补学生生活经历、知识的肤浅,如:观看小毛虫挪动和破茧化蝶的过程录像,直观、形象地让学生体会到了毛虫挪动时的笨拙和化蝶时的奇妙,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和加深了学生的认识。本课的教学重点也在恰当的多媒体的使用过程中化难为易,如:查字典理解“笨拙”的“拙”在文中的意思,互动技术“按按按”的运用,节约了查字典的时间,也对学生的掌握进行了一个反馈了解,很轻松的突破了重点。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唯有努力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才能感受生活的快乐和美好,才能真正有所作为。”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我又一次运用了互动技术“按按按”,通过同一个问题“你喜欢小毛虫吗?”让学生在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课文前后的喜恶不同的变化,从中了解学生对于小毛虫之所以产生态度变化的原因是小毛虫的自信与乐观。
第五篇:《小毛虫》教学反思
《小毛虫》教学反思《小毛虫》一课是一篇新的课文。课文讲述小毛虫变成茧、变成蝴蝶的过程。并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两个道理。
这节课上,我刻意地在学习由浅入深地教学方法。在此理念下,我设计了三个环节:
一、初读课文,了解变化;
二、细读课文,对比变化;
三、联系自己,感受变化。
第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小毛虫变成茧,变成蝴蝶的过程。这一个环节的答案就在文章中,即使只读了一遍课文,孩子们也能找到答案,并不是一个难点。
第二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利用两段文字的对比,感受小毛虫蜕变的惊喜:描写小毛虫的部分,描写小蝴蝶的部分。小毛虫的描写,抓住“笨拙,可怜”两个词。“笨拙”的理解,抓住“九牛二虎之力、挪动、一点点、整个世界”这些词语,通过理解词语含义,指导感情朗读的方法,体会小毛虫的笨拙。对“可怜”的理解,紧扣“既……又……更”这个句式,在造句中体会。孩子们对“可怜与笨拙”的理解越深入,当读到小毛虫变成蝴蝶时,越惊喜。描写“蝴蝶”的部分,抓住“轻盈、美丽”两个词,在朗读中感受蝴蝶蜕变后的喜悦。前两个环节的设计,集中在提取信息、积累语言上,学生的积极性也特别高。
第三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理解两个重点句子:“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我抛出一个问题是:“小毛虫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这个问题抛出的有点突然,学生一下子懵了,学习的积极性不见了。课后反思这个问题,发现难度的确太大了,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理解水平。如果做一些铺垫性的问题,过度一下,效果会更好一些。
回想这节课,我对自己比较满意的地方,是开始深入地挖掘教材了,虽然还是不太够。不满意的地方更多,在难点的设计上,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想当然的教学设计,只能让学生不知所以。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而不是老师的。如果心里一味想着如何显示老师的认知,是不对的。深入地挖掘没有错,但深入后,更重要的是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