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4单元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最终版]
四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一)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0〜41页例
1、“练一练”和第44页练习七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了解相应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数据的方法;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和完成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2.使学生经历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简单分析数据等统计活动,了解数据处理、分析的大体过程,掌握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会数据蕴含信息,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感受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并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教学准备】 学生分为4〜6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呈现例1中收集完成的数据记录表。
引导:这是张丽华调查收集和记录的本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数据。请大家先观察表里记录的结果,说说这里有哪几类节目,你知道了些什么。让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项目和数据,并说明大家已经学会和认识了像;这样收集、整理数据。
提问:你觉得怎样表示出这里的数据,就能让大家更清楚地看出最喜欢每类电视节目的人数各是多少?
引入:要清楚地表示收集的数据和结果,就需要认识统计表和统计图,用统计表或统计图来表示收集的数据。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学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呈现例1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1)引导:这里第一幅是简单的统计表,表里的“6”和“15”表示的是什么?
观察统计表,你知道一张完整的统计表要有哪些要求?
说明:完整的统计表需要有:(1)反映统计内容的标题和日期,表示统计的什么、注明什么时候统计的,这里标题是“某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表”;(2)要有和收集数据相对应的统计项目,这里的统计项目有“科普类、综艺类、动画类、体育类”几项,还有“合计”栏;(3)表示的数据,这里表示的是“人数”。
(2)引导:现在我们来观察条形统计图,大家讨论一下:一幅完整的条形统计图由哪些部分组成,条形统计图是怎样表示统计数据的?
提问:条形统计图由哪些部分组成,怎样表示数据的? 追问:这幅条形统计图中每一格高度表示几人?
说明:完整的条形统计图需要有:(1)反映统计内容的标题和日期,这里标题是“某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2)—般在统计图的横向底线和纵向左边线上分别表示出项目和数量,这里沿横向底线表示项目,沿纵向左边线是表示数量的刻度,这里每格高度表示2人;(3)用直条表示数据是多少,直条长度要根据左面数量的刻度确定。
【设计说明: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这主要是在收集、整理数据后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并进行简单的分析。本节课学生初次接触“正规’’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学会根据收集的数据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要达成这一教学目标,首先需要了解简单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和表达数据的方式,否则会影响学生在统计表里和统计图上正确地表达数据。因此教学时利用“半成品”的简单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先观察、分析一张统计表和一幅统计图“要有哪些要求”“由哪些部分组成”,以及“怎样表示数据的”,了解其结构和数据表达,使接下来自己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具有知识基础。】
2.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引导:你能根据前面记录的数据,完成这里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吗?那请大家独立完成在课本上。
学生填表、描图,教师巡视、指导。(1)交流统计表数据。
交流:你的统计表是怎样填的,最喜欢各类电视节目的人数是多少?(呈现学生的统计表交流、检查,注意统计日期)
追问:表里的合计数是怎样计算的?
说明:统计表除了每个项目要根据整理出的数据正确填写,一般还要计算合计数,它衣示各项目的数据相加一共有多少。这里合计数46人,是统计的的最喜欢各类电视节目的全班总人数。
(2)交流统计图数据。
交流:你是怎样表示最喜欢动画类节目和体育类节目人数数据的?(呈现学生的统计图交流、检查)
追问:每类数据的条形高度怎样确定?(3)小结方法。
提问:回顾填写统计表和完成统计图的过程,你觉得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指出:在统计表里表示数据,一要注意正确填写每个项目的数量,二要注意正确计算合计数。在条形统计图上表示数据,一要看清各类项目的位置,在对应的位置上表示相应的数据;二要根据每格表示几确定条形画多高,准确表示数据;三要在直条的上部标出表示的数量。不管是统计表还是统计图,都要注明统计的日期。
3.简单分析数据。
提问:从这里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里,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人数最多的和人数最少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说明:从统计表和统计图里,除了可以知道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各有多少人,还能知道最喜欢哪几类电视节目的人数比较多,最喜欢哪类节目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哪类节目的人数最少,喜欢不同类节目的人数相差多少等。所以统计可以知道许多想知道的信息,不同的统计又可以知道不同方面的信息。在学习、生活里可以统计的内容很多,想要了解哪方面的信息.就可以收集数据,用统计表或统计图表示出结果,并进行分析。
4.认识特点。
引导:请大家把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比较一下,你能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吗?互相说一说。
交流:你发现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小结:从比较中可以看出:统计表用表格填数表示数据,条形统计图用直条表示数据;(板书:统计表——填数表示条形统计图——直条表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都能清楚地看出统计的数据,而条形统计图因为是用直条表示数据的,所以能直观、形象地表示数量的多少。(板书:直观形象)
三、统计实践 1.完成“练一练”。
(1)了解要解决的问题,讨论解决办法,了解统计内容和要求,让学生利用表格分小组调查、收集数据。
活动:由组长负责,小组成员依次说出自己最喜欢的电视节目; 每位学生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 在组内检查、核对记录的数据,全组统一结果。
(2)全班汇总记录的数据,教师引导算出全班最喜欢各类电视节目的人数,得出全班汇总结果。
(3)学生根据全班调查的结果,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
交流完成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注意标题和日期;填表、描图等有错的订正。
(4)引导:通过统计,你知道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先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交流:根据统计,你了解了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哪些情况?哪个小组派代表来说一说?
2.做练习七第1题。让学生阅读练习七第1题,了解统计内容和数据;在小组里讨论下面的问题和“还能想到什么”。
交流:第1题统计的什么内容,你了解了哪些数据? 这一星期用水量哪天最多,哪天最少?
除了星期六和星期日外,每天的用水量大约多少吨?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说明可以看这五天每天的用水量,大多数是11吨,其余比它多点或少点,所以可以说大约11吨,也可以说成大约10吨)
根据统计结果,你还能想到些什么?
四、全课总结 1.总结收获。
引导: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对于统计,你有哪些体会?
指出:我们这节课,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知道了它们各由哪些部分组成,学会了根据收集的数据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明白了统计表填数表示数据,条形统计图用直条表示数据;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可以更清楚地了解相关信息,便于我们分析问题。知道条形统计图除了能表示出数量,还可以更直观、更形象反映各项数量的多少。在日常生活里,有许多内容都可以统计,经过统计的数据是可靠的,能让我们清楚地知道一定的信息和情况,因此当要了解什么数据时,就可以用统计方法解决。
2.布置家庭作业。
要求学生从今天起收集、记录连续5天(假日除外)做家庭作业的时间。
数据的分段处理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2〜43页例
2、“练一练”和第44页练习七第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处理实际问题时把数据分段整理、统计的事实,能根据实际需要收集、分段整理并用统计表表示数据,初步学会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分析。
2.使学生经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分段处理数据的过程,体会分段整理、统计数据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积累统计的初步经验,培养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形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进一步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数据的分段整理和统计。【教学难点】
分段后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教学过程】
一、呈现问题,导入新课 1.呈现问题。
出示例2和鼓号队图片,让学生读题。提问:例题讲述的什么事情,要解决什么问题? 2.引人新课。
引导: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要用什么办法解决呢?同桌互相讨论讨论。交流:解决这个问题你想到了什么办法?说说你进怎样想的。
指出:鼓号队服装分大、中、小号,鼓号队员要按自己的身高购买队服,所以需要收集每人的身高,统计适合穿大、中、小号服装的人数各有几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新问题。(板书:问题)
二、呈现数据,分段整理1.呈现数据。
出示:梅峰小学鼓号队一共有32个队员,老师让每个队员测量了身高,并做好了记录。这是他们的身高记录。(出示记录单,见教材)
2.分段整理、统计。(1)讨论方法。
启发:现在要解决每种服装各买多少套的问题,需要怎样整理每人身高的数据呢?为什么要这样整理?
说明:为了让每个队员的服装合适,我们要按服装型号把身髙分为130〜139厘米、140〜149厘米和150〜159厘米三段整理,(结合板书:130〜139,140〜149,150〜159)统计每段身高各有多少人,这就是数据的分段整理和统计。(板书课题)
追问:按130〜139、140〜149和150〜159这三段整理记录单上每个身高数据,会不会有重复或遗漏的?为什么?
指出:数据分段时,注意每段数据之间要连续,就不会发生数据重复和遗漏,比如第一段到139厘米,第二段就要从140厘米开始;第二段到149厘米,第三段就要从150厘米开始。
(2)整理、统计。
引导:你能按这三段分别整理、统计出各有多少人吗?自己先用画“正”字的方法在课本上整理这些身高数据;然后根据整理的结果,完成课本上身髙情况统计表。(学生整理、统计,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能说说你画“正”字整理的过程和结果吗?(交流按顺序整理、记录过程,呈现画“正”字整理的结果屬有错的学生要注意指导整理幌序、方法)
追问:画“正”学记录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可以从1号起按顺序把每人身髙整理在相应的栏目里,或者一段一段地分别从1号起依次查找、记录,并在已经整理过的数据上做出记号)
交流:能把你的统计表交流一下吗?(呈现学生统计表,注意填写日期)每一段的人数根据哪里的结果填写的,合计数表示什么意思?如果合计人数不是32,那说明什么问题?
【设计说明:学生首次接触分段整理和统计,需要认识一些细节问题:一是数据分段要“连续”,不能重叠和间隔;二是整理方法要有“技术性”,以免发生错误;三是合计数要和原始数据相符。如果忽视这几点,可能会影响学生正确分段,也可能会发生数据重复或遗漏。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这几个关节点,在讨论方法和独立整理后,都有比较详细的交流和指导。这似乎显得比较“啰唆”,但又是要关注的技能,一般可视班内学生认知能力灵活处理,原则是学生能理解分段原则和有序整理的方法。】
3.感受方法。
提问:开始提出每种服装各要多少套的问题解决了吗?各要多少套? 那回顾一下,解决这个问题用的什么方法,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法?(接“问题”板书:——统计)
小结:根据问题可以知道,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适合三种服装的不同身高各有多少人,所以要收集身高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可见,统计也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像今天这样的问题,就是用统计的方法,经过数据处理获得了问题的结论。(接“统计”板书:——结论)
4.回顾反思。
提问:回顾上面的统计,你有哪些收获或体会可以和大家交流的? 指出:有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需要用统计的方法,像这里解决三种服装各要买多少套,就是用统计解决的。从上面实际问题里可以看出,有时统计要分段处理数据;数据分段时,要注意每段之间要“连续”,整理数据要按一定的顺序,做到数据不遗漏、不重复;还要注意检查统计表里的合计数,防止发生错误。
三、实践巩固,提升能力 1.做“练一练”。(1)了解题意。
出示“练一练”的问题,让学生了解题意,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提问: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怎样做?(2)小组活动。
分小组调查、整理数据。要求:
①各组组长负责,学生依次交流自己身高;
②每个同学做好记录,独立按铁路部门规定分段整理; ③组内交流,统一结果。(3)全班统计。
各组汇报数据,教师按分段板书,学生计算各段人数。独立完成统计表。
交流统计结果(呈现学生统计表),确认数据。(4)分析数据。
提问:从统计表里你知道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 我们班是购全价票的人多,还是购半价票的人多?
你还能想到什么?(如四年级学生i高一般很少有120厘米以下的,多数身髙在120〜150厘米之间等)
小结:乘火车是享受免费、购半价票还是全价票是按身髙确定的,解决我们班有多少人乘火车可以享受半价票,多少人乘火车要购买全价票的问题,同样需要分段统计身高人数。经过统计,我们知道了结果。
2.做练习七第2题。(1)出示题因要求刼数据。
让学生找出成绩中最低和最高的人数,讨论数据可以怎样分段,根据学生交流,肯定他们分段的合理性。联系学生分段,说明我们统一采用每10个一段来分段统计人数,根据记录的数据,最低从20开始,最高到59为止,分为4段。
出示统计表,要求学生分段整理数据,再完成统计表。(学生处理数据、完成统计,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统计结果,检査合计数,统计有错的订正。(2)思考交流。
让学生阅读下面两个问题,在小组里交流。
交流:通过统计,你知道些什么?哪一段的人数最多,哪一段的人数最少? 你估计张小红的成绩可能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达到40个的有13人.第10名应该接近40个,可能是42个或者43个)
四、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1.小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布置作业。
(1)要求课后查阅资料或询问调查,了解以下问题: ①长江、黄河、珠江、淮河的长度各是多少千米?
②在第24〜30届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的金牌各是多少枚?(2)课后练习单脚站立,尽量争取站立时间长一些。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练习(1)
【教学内容】
苏教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5〜46页练习七第3〜5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练习.能进一步正确填写统计表和完成条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调査、收集数据并分段整理、统计,能根据统计结果进行简单分析。
2.使学生经历统计活动和统计过程,获得活动过程的体验,进一步掌握|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会数据蕴含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统计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体会统计是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培养尊重数据、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条形统计图和分段统计。【教学准备】
教师为每位学生准备练习七第3题和第4题统计表,第5题数据整理表格;为每个小组准备一块秒表。
学生每人课前收集的河流长度和奥运会金牌数。【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谈话:我们这两节课学习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还根据问题需要进行分段统计,用统计表表示结果。今天主要练习统计的内容。(板书课题)通过练习,要能进一步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进一步学会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结果;还要学会自己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完成统计。
二、图表练习1.做练习七第3题。(1)填写统计表。
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长江、黄河等4条河流的长度,统一数据。填表:能把这四条河流的长度填在统计表里吗?请拿出老师为大家准备的统计表,自己填一填。
交流填表结果。(展示学生统计表,和第3题比较,检査校对)
提问:统计各条河流长度时,统计表里为什么不需要“合计”?(河流长度的统计,主要是分别了解每条河流的长度情况,这样的合计数通常没有实际意义)
(2)完成统计图。
让学生看图,说说这里的条形统计图和前而学4的不同在哪里?
提问:这里每格表示的长度是多少?图上怎样确定长江的长度6397千米的?
说明:条形统计图可以是纵向的,也可以是横向的这里的条形就是横向表示数量的,沿纵向左边线表示的是河流名称,沿横向底线表示的是河流长度。图中6397千米是6格多,不到第7格中点一些的位置。
让学生完成条形统计图,再交流画法。(结合展示学生的统计图说明画法、检查日期)
提问:你觉得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四条河流的长度有什么好处?(直接看出河流的长度和哪条长些、哪条短些)你从图上可以知道些什么?
2.做练习七第4题。(1)完成统计图。
让学生阅读第4题,要求学生看懂统计图。
提问:这是什么统计图,统计项目是什么、有哪些项目,图上哪里表示数量、一格高度表不多少?
交流、统一调查的我国体育代表团在各届奥运会获得的金牌数。学生根据调查数据完成统计图。
交流:能把你的统计图和大家交流吗?(选择一些同学的统计图呈现交流)你从图中知道了些什么?还能想到什么?(2)填写统计表。
引导:请同学们根据图中表示的数据,完成老师为大家准备的奥运会获得金牌数量的统计表,完成后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你的填法。
交流:谁来交流你的统计表?(展示一些同学的统计表)这里的合计数表示什么意葸?(3)表图比较。呈现统计图和统计表。
提问:这里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各是怎样表示数据的?和统计表比较,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板书:统计表——直接填写数据,反映数量多少;条形统计图——直条表示数据,反映数量多少,直观形象)
三、实践提升 1.提出问题。
引导:如果用单脚站立,你知道自己能坚持多长时间吗?你知道其他同学能坚持多长时间吗?(板书:单脚站立时间?)
要知道你和同学的单脚站立时间,必须完成什么工作,怎么做?(板书:收集数据,统计结果)
2.收集数据„
估计:那大家估计一下,以秒为单位,单脚站立你能坚持多长时间?把你估计的时间记录下来。
你估计自己能单脚站立多长时间?
还能估计哪些同学单脚站立的时间?说给大家听听。
引导:这些只是你们的估计,要知道准确的结果,必须实际统计得出确切的结果。现在就请大家先收集数据,我们先分小组(指定分小组,确定组长)。我们的活动要求是这样的:(呈现并说明要求)
(1)各组组长负责,定好全组同学测量顺序,按序在记录表上写好姓名;(2)每位同学按记录表上顺序轮流测量单脚站立时间,以秒为单位;(3)组长负责用秒表测定和报告每人测量结果,各人在记录表里记录数据;(4)全部测量结束后,全组核对、统一记录结果。
学生分组测量,教师巡视指导;各组测量结束后,学生回到自己座位。3.完成统计表。
引导:我们已经收集了单脚站立的时间数据,接着就可以整理数据和完成统计了。请大家先阅读题里统计表,了解按什么要求统计;再自己按要求画“正”字整理数据,记录在老师准备的整理记录表里;然后按照你的整理,完成统计表,并和小组的同学交流,发现错误及时纠正。独立整理、填表,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交流:按表里的要求统计,是我们学过的什么内容? 分段整理统计要注意什么?
你们小组的统计结果是怎样的?请各组派一位代表交流一下。结合交流,汇总得出全班单脚站立各段人数。4.分析数据。
让各小组学生根据第5题里的问题,在组内互相讨论、交流,了解统计结果和发现的结论。
交流:请每个小组的同学根据讨论的问题,交流自己小组的情况。(按照教材上的问题,先说说小组里的情况,再说说自己的成绩在小组里的位置,估计在全班同学中大概在哪个位置,并说说估计的方法)
要求:每个同学都能用合理的方法,估计一下自己的成绩在全班同学中大概处于哪个位置吗?和你旁边的同学说说看,并且说说你估计的理由。(学生交流)
5.交流体会。
交流:通过这次统计活动,你有哪些体会可以和大家交流的?
说明:统计活动要根据需要,先设计好一些调查记录表,像我们教材上记录每人单脚站立时间的表格和老师为大家每人准备的整理数据的表格。
统计时要先收集数据,做好记录;(呈现板书:收集数据)再用合适的方法,按需要整理数据;(呈现板书:整理数据)然后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表示统计结果;(呈现板书:制成统计表、统计图)最后根椐统计表或统计图表示的结果,分析数据或者提出自己的想法。(呈现板书:分析数据)这就是我们完成一项统计的基本过程。在收集数据时,要根椐实际情况记录数据;整理数据时,要注意有序整理,防止遗漏或重复;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时,要实事求是地表示整理出的数据;分析数据时,要尽可能地找出数据反映的事实和实际情况,发现数据蕴藏的一些规律或问题。
四、练习总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和大家商量或者说明的?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练习(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6〜48页练习七第6〜7题、“动手做”和“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调查数据、表示数据和分析数据等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数据调查表,能用调查表收集、整理数据,并能有效地表示,能简单地评价和分析统计获得的数据。
2.使学生经历现实的统计活动过程,进一步体验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以及整理和表示数据的过程、方式,提高数据简单处理的技能;进一步感受数据可以反映事物的实际情况和存在问题,逐步发展数椐分析观念。
3.使学生主动参与调查和统计活动,体会日常生活中的数据统计;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尝试在活动中提出建议,感受数学活动的成功;逐步具有尊重客观事实的意识;获得重视阅读和保护视力等方面的行为习惯教育。
【教学重点】 数据统计与分析。【教学难点】
小组调查与整理数据。【教学准备】
为每位学生准备第6题的调查表;同桌两人准备一枚1元硬币和一个滴管。【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引导回顾。
提问:在前面的学习和练习中,你了解了一项统计需要经过哪些基本过程? 说明:统计活动先要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呈现板书: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接着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呈现板书:制成统计表、统计图)然后分析数据,解决统计所要解决的问题。(呈现板书:分析数据)
2.揭示课题。
谈话:我们已经学习过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又学习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这节课就按上面的基本过程,自己来收集、整理数据,再制成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开展调查统计活动。(板书课题)
二、调查统计
(一)统计课外阅读情况。1.出示练习七第6题。让学生阅读练习七第6题。
提问:小力是怎样了解他的同学课外阅读情况的?他的调查表怎样设计的?(出示并让学生拿出准备的“调查表”,了解调查内容)
你知道小力用这个调查表会怎样了解同学们的情况?(交流、了解调查方法:一人一份调查表,打“√”填写后收回,再整理统计)
2.分小组活动。
引导:想想看,如果用这个调查表在小组里了解每个同学课外阅读情况,再整理数据进行统计,你能做吗?
分小组统计(出示要求):
(1)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阅读情况,如实填写调查表;(2)组长负责收回全部调查表;
(3)小组讨论怎样整理数据比较方便,和组长一起用小组的方法整理;(4)根据集体整理的数据,各人完成第46页上的统计表;(5)在小组里交流统计表,校对是否符合调查、整理的数据。各组按要求分别调查、整理和统计,完成统计表。3.交流、分析数据。
交流:能说说你们小组同学课外阅读的情况吗?结合交流,呈现各组的统计数据并核对合计数。
提问:能根据你的统计,简单分析你们小组课外阅读的数据吗?(包括对小组课外阅读情况的评价和要注意的问题等)
4.汇总数据并分析。
提问:如果要知道全班同学课外阅读的数据,可以怎样做? 汇总全班数据并呈现结果。
分析:你对全班同学课外阅读的情况有哪些了解? 能评价一下我们班课外阅读的情况,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吗? 5.活动小结。
提问:能总结一下我们这项统计经过了哪些活动吗?你对这次统计有什么体会?
指出:我们完成的这项统计,首先是收集数据,收集数据可以设计调查表,向每个统计对象调查了解你想知道的情况。接着要整理数据,调查表得到的是原始数据,可以根据需要分类整理,得出每个项目的结果。然后制作成统计表,得出你要的数据和结果。最后要分析数据,分析数据要根据获得的结果思考知道了些什么,反映了什么问题,对结果有什么想法和建议。今天的统计,大家进一步认识了简单的调查表,了解了调查表的作用和调查方法;还进一步学会了分析数据、评价数据。
【设计说明:统计教学是统计过程的教学,开展具体的统计活动,是让学生经历统计过程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这里的教学设计,首先注意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调查表,了解获得数据的一种重要方式,这是课程对于统计学I习的重要指标之一;接着让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每个环节,可以加深对“统计”本质的认识和感悟;最后启发学生总结统计活动和交流统计的体会,可以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强化统计活动的体验、收获。特别是在分析数据上,引导学生围绕数据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体现了统计的核心,有利于学生体会统计的作用与价值,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二)统计全班视力情况。1.提出问题,了解要求。
引导:刚才我们了解的是同学们课外阅读的情况。如果要了解全班同学的视力情况,你觉得用什么办法解决?那需要怎样统计呢?说说你的想法。
出示练习七第7题,让学生阅读、了解要求。
讨论:大家想选择哪个调查表收集数据?(根据多数学生意见,全班统一确定选择一个调查项目调查,以便全班汇总)
2.小组调查数据。
引导:现在用我们选择的这个调查表收集数据,按刚才的小组调查。小组里每人依次汇报自己的视力情况,各人在第7题选择的调查表里,用你的方法做好记录;最后要和全组同学核对你的记录是否正确。明白了吗?
请组长负责小组的活动,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活动得最正常。(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活动)
3.汇总数据,完成统计。
提问:按照我们班选择的调查项目,统计表中要设计哪些项目?(教师引导明确统计表项目设置,并出示设置的几个项目)怎样知道全班这些项目的数据?
每个小组派代表交流获得的数据,教师板书各项目的每组人数,并汇总结果。让学生先完成统计表的设置,再根据汇总的数据填写统计表。4.分析、评价数据。
提问:你知道了全班视力的哪些情况?能对班上同学的视力情况作一个评价吗?
你知道保护视力有哪些重要性吗?在用眼卫生和保护视力上,你对全班同学有哪些建议?
5.活动总结。
提问:能说说这项统计的收获和体会吗?
教师对全班视力情况作比较客观的评价,说明保护视力的重要性,以及用眼卫生对于视力的作用概括同学们交流中提出的建议,提出日常生活和学习里保护视力的措施。
三、拓展延伸 1.完成“动手做”。(1)明确做什么。
教师说明要做什么,了解什么结果。
让学生估计硬币上水不外溢,最多能滴多少滴,并交流自己的估计。(教师记录学生的一些估计)
(2)了解怎样做。
教师示范怎样做,(滴一两滴)强调滴水时要和硬币面靠近些,滴水要慢些,尽量使滴水能多一些。
说明这样做4次,并在统计表里记录得到的数据;每次滴过后,用餐巾纸把币面上水滴完全擦干、吸干了再做下一次。(3)学生动手做。
学生同桌合作,一人滴水、数滴数,另一人记录数据,然后各人完成统计表。交流:你滴得最多的一次是几滴?最少的呢?
和你的估计一样吗?通过这个实验,你想到什么?(比如,原来没有想到能滴这么多滴水;通过实验可以了解事实和问题的结论;实验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实验让我们积累经验等)
结合学生交流的想法,教师作出小结。2.阅读“你知道吗”。(1)阅读统计图。
让学生先阅读统计图,了解是怎样表示数据的,在不同的统计图里分别知道了些什么。(教师巡视、指导阅读)
(2)交流:你觉得这些实际上都是什么统计图?第一幅统计图用什么表示条形的?为什么会想到用麦穗表示?
第二幅、第三幅各是用什么代表条形的呢?
第二幅图里“100人”“10人”“1人”是什么意思,你明白吗?那中国每平方千米有多少人?俄罗斯呢?
说明:这都是些有特色的条形统计图,它用实际事物代表条形,更加形象地说明统计了什么,又能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提问:从第一幅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还能得到哪些信息,有些什么想法?
从第二、第三幅统计图里又能知道什么呢?你又能想到些什么?(3)课外延伸。
要求:请同学们课后上网或图书馆查找一下,看看还能找到哪些有特色丨的统计图,和同学交流。
四、活动总结
提问:这节课通过统计和活动,你了解了些什么?通过活动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平均数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9〜51页例
3、“练一练”和练习八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平均数刻画一组数据特征的过程,联系实际问题感受平均数的含义,建立平均数的概念;学会求简单平均数的不同方法,初步学会利用图形直观或具体数据估计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2.使学生经历移多补少、先合再分、估算等寻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等活动,体会平均数是一组数据总体情况的反映;了解平均数在统计活动中的价值和作用,发展数据分析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的基本经验。
3.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问题的探究活动,能对别人的想法提出质疑或建议,初步培养乐于思考、勇于质疑的品质;体会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教学难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教学准备】
为每位学生准备两幅统计图(见例3)。【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游戏吗?你参加过哪些游戏的比赛?说说看。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例3场景图。
说明:这是四年级第一小组的同学在进行套圈比赛,同学们比赛可激烈啦!他们规定每人套15个圈,要比比男生和女生谁套得准呢!那男生和女生的成绩如何呢?(出示例题统计图)这两幅统计图分别表示男生和女生套中的个数。引导: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幅图,你能从图上知道些什么呢?(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每人各套中几个;男生中最多或最少的,女生中最多或最少的等)那男、女生套圈比赛要比的是什么呢?
那就请你比一比,这次比赛是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呢? 你认为可以怎样比呢?同桌互相讨论讨论看。(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二、解决问题,认识新知 1.交流解决方法。
交流:要看谁准一些,你想到怎样比呢?说说你的想法。(学生交流,根据交流的办法依次板书:比男、女生中套得最多的比男、女生的总数比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
讨论:这里记录了同学们想到的几种不同的比较方法,你认为哪种比较方法是合理的?为什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提出你的看法。
交流:哪种比较方法是合理的,哪些方法不合理?说说你的理由。(让学生对不合理的方法提出质疑、否认,确认因为人数不同,所以比较男生和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是合理的)
小结:大家看,套得最多的是女生,最少的也在女生里,所以只比较套得最多的不能代表男生和女生的套圈总体水平,不合理;男生和女生人数不同,比较他们套中的总个数也不合理。有的同学想到,因为男、女生人数不同,比较男生和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是合理的,因为它是男生和女生套圈的平均成绩,代表了男生和女生的总体水平。
【设计说明:这里从创设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比较方法,意图在于使学生体会,解决这样统计结果比较的问题,合理的方法应该知道“男生和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这就从具体问题中感受到学习“平均每人套中个数”的需要。】
2.初步认识平均数。
(1)移一移——探究男生套中的平均数。出示男生套圈统计图。(多媒体呈现)
提问:从图上看,你打算怎样得到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在小组里讨论一下。交流:你们想到了用什么方法得到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人数?(学生交流不同方法)
引导:大家想到不同方法,一种是在图里移一移,(板书:移一移)另一种是算一算(板书:算一算)。那我们先看图,你能在男生套圈的统计图中移-移,看出男生平均多少个吗?请大家在图上试一试。(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你是怎样移的,平均每人套中几个?
根据交流的方法,在多媒体上直观演示移、补,说明先把最多的张明的个数移1个给少的,还多1个再移给另一位少的,这样每人就同样多,(呈现横线表示每人同样多)是7个。
提问:我们是怎样做的,每人平均套中几个?
指出:在每人套中的个数里,拿出多的移给少的,把每人套中的个数匀得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接“移一移”板书:——移多补少)通过移多补少,得到平均每人套中7个,这里的“7”是这组男生套中个数的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
追问:男生套中的平均数7个,刚才是怎样得到的?(2)算一算——计算男生套中的平均数。
引导: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把每人匀得同样多,得到的是男生套中个数的平均数。大家还想到了什么方法可以得到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自己先用这个方法算出结果,等会和大家交流。(学生计算,教师巡视)
交流:你是怎样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几个的?【板书:6+9+7+6=28(个)28+4=7(个)】
追问:这里的“28”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除以4?
指出:我们用算一算的方法,先求出男生组套中的总个数,再除以男生的人数,得到了男生套中的平均数。这种“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方法叫“先合再分”,它是求平均数的方法。(接“算一算”板书:——先合再分)
3.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启发:刚才我们通过“移多补少”和“先合再分”这两种方法,得到了男生平均每人套中7个。想一想,这里得出的平均每人“7个”表示的是谁套中的个数?是指王宇套中的个数吗? 这“7个”既然不是男生中哪个套中的个数,那这“7个”究竟表示的什么意思呢?
说明:我们现在得到男生平均每人套中7个,“7”就是男生套圈个数6、9、7、6这四个数的平均数“板书:“7”是6、9、7、6的平均数)它代表了这几个男生套圈的平均成绩、总体水平。
【设计说明:学习习近平均数,最重要的是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在上面探索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时,先让学生在统计图上“移一移”,可以使学生体会平均数的本质特性:移多补少,把每人的个数匀得同样多所得的结果,就是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并从中了解可以用“移多补少”得出平均数。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算一算,得出结果。在得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7个”之后,要求思考“表示的是谁套中的个数”“是指王宇套中的个数吗”“那这‘7个’究竟表示的什么意思呢”,初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这样的教学,把目标更突出地定位在平均数的认识和意义的理解上,而不仅仅在教学求平均数的方法上,这比起把平均数仅作为一种计算技能的教学而言,定位更全面、更本质、更准确。】
4.加深认识平均数。(1)探究女生套中的平均数。
引导:你能求出5名女生套圈成绩的平均数吗?准备用什么方法求?哪位来说一说?
那请大家先在统计图上移一移,再列式算一算,得出女生套中的平均数,和男生的比一比。(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交流:移多补少是怎样做的?(根据学生交流演示,得出平均每人套中6个,并用横线表示平均数“6个”)
求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还有什么方法?【板书:10+4+7+5+4=30(个)30+5=6(个)】
这里先算的什么,为什么接着要除以5? 追问:这求出的“6”是什么,表示什么意思?
指出:女生平均每人套中6个,“6”是10、4、7、5、4这五个数的平均数。(板书:“6”是10、4、7、5、4的平均数)
(2)回顾问题。提问:现在问题解决了吗?是男生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呢?
那大家回顾一下,我们在解决怎样的问题时用到了平均数?平均数是怎样得到的?它表示的什么意思?
指出:为了比较统计结桌,常常需要用到平均数,因此平均数是一个常用的统计量。(在课题下面板书:常用的统计量)平均数是把一组数据里多的移给少的,匀得每份同样多得到的;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比如,男生套圈成绩的平均数,表示男生套圈成绩的总体情况是男生平均每人套中7个;女生套圈成绩的平均数,表示女生套圈成绩的总体情况是女生平均每人套中6个。
【设计说明:在解决问题之后,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思考“解决怎样的问题时用到了平均数”“平均数怎样得到的”“它表示的什么意思”,着重体验平均数的价值和意义,感受平均数是比较统计结果的需要,进一步认识平均数的特征是把一组数据移多补少、取长补短,匀得每份同样多的结果,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在求出平均数后再作如此回顾、反思,可以把解决问题获得的体验,及时上升为平均数的理性认识,对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大有裨益。】
5.感知平均数的大致范围。
观察:男生套圈成绩的平均数是7,他们每人套中的个数和平均数比较,有哪些情况?从统计图上看,平均数在哪些数据范围之内?
女生组套圈成绩的平均数是6,各人套中的个数和6比,有比它大的或小的吗?为什么会有比平均数大或小的呢?
讨论:你发现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大小有什么特点了吗?小组里讨论讨论,说说你的想法。
交流: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一定在哪个范围之内?为什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我们知道,平均数是在一组数据中通过移多的补少的,把每个数据匀得同样多的结果,所以平均数一定是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在的与最小的数之间。(板书:平均数在最大的数与最小的数之间)
三、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1.做“练一练”。
(1)让学生观察“练一练”的笔筒里各有几支铅笔,并按题里情境出示3个笔筒。
你能移动笔筒里的铅笔,看出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支铅笔吗?请大家试一试。
指名一人演本移一移。
提问:怎样移的,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支?
指出:把多的移给少的,匀得每个笔筒里的铅笔同样多,得到平均每个笔筒里有6支。这个“6”就是铅笔支数的平均数。
(2)你还能用什么办法来求呢?自己求出平均数。你用什么办法求的?(板书算式)
提问:这求出的“6”是哪几个数的平均数? 2.做练习八第1题。让学生说说每条丝带的长度。出示数据:14厘米24厘米16厘米。
提问:这里出示的3个数据中,你认为哪个数据可能是3条丝带的平均长度?为什么?
让学生求出平均长度并交流方法。(板书算式)
提问:刚才的选择是不是合理?18是哪些数据的平均数? 3.做练习八第3题。出示第3题。
让学生依次回答两个问题,说明理由。
指出:这里的160厘米是篮球队队员身高的平均数,它在最高和最矮的身高之间,所以队员的实际身高就可能会有155厘米的和超过160厘米的。
4.做练习八第4题。
(1)让学生解决第(1)题,同时指名两人板演。
提问:这两位同学是怎样解决的?说说他们的想法。(检查、订正)(2)同桌讨论第(2)题。
提问:哪位同学说说你们讨论的结果?(指名交流)为什么会有超过平均数的箱数?
通过和平均数比较,你对平均数的大小有什么要说的?(3)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指名口答或解决。
四、全课总结,完成作业 1.总结交流。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平均数,你知道了哪些知识?你对平均数有哪些认识?说说你的收获。
2.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八第2题。
平均数练习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2〜53页练习八第5〜10题和“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掌握根据统计数据求平均数的方法,能估计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初步了解抽样估计的方法。
2.使学生经历用平均数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平均数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平均数的意义和有关特点,提高解决平均数问题的能力,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和估计意识。
3.使学生获得应用平均数知识的成功体验,体会学习习近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服务于生活;能够在他人的指导下,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教学重点】
加深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平均数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深化理解 1.回顾、交流。
(1)引导:我们这两节课学习了平均数,你能举一个平均数的例子吗?同桌互相说说看。
提问:哪位同学来举个平均数的例子?
你对平均数有哪些认识?(根据交流相机板书:平均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怎样求几个数的平均数?(板书:移多补少先合再分)
(2)小结揭题。
说明:大家都有生活里的平均数的例子,这对我们理解平均数十分有用。平均数是通过移多补少、取长补短,把一组数据匀得同样多的结果。平均数是能比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的数,它介于这组数据最多的和最少的数之间;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可以有两种方法,—种是——(移多补少),另一种是——(先合再分)。为了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今天这节课就练习近平均数的知识。(板书课题)
2.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出示练习八第5题,引导学生读一读三小题的说法。
引导:这里关于平均数的三种说法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为什么?请大家和同桌或周围的同学讨论讨论,说说各人的想法,得出你们的结论。
交流:哪些说法是合理的,哪些说法是不合理的?你是怎样想的?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平均数不是指一组数据的每个数都是这个数,而是有些数据比平均数大,有些数据比平均数小;平均数是移多补少匀得同样多得到的数,它的范围在最大的和最小的数之间。
二、解决问题,掌握方法 1.做练习八第6题。(1)思考口答。
让学生阅读条件和统计图,交流知道了些什么。引导:根据统计结果,你想到了些什么?同桌互相说说。
交流:根据统计图的数据,你想到了哪些问题?(如最多、最少,最多和最少的相差几棵,平均每个小组植树几棵等)哪个小组植树最多,哪个小组植树最少?
你估计平均每个小组植树多少棵,是怎样想的?
说明:植树最多的小组是10棵,最少的小组是6棵,平均数应该在6棵和10棵之间;最多的和最少的相差4棵,平均数大约是7棵或8棵。同学们这样的估计是有道理的。
(2)计算交流。
引导:那这四个数据的平均数究竟是几棵呢,请大家算一算、比一比,看看估计得怎么样。(学生计算平均数,指名一人板演)
交流:黑板上怎样算的,结果对不对?(学生交流,确认结果或订正)这“8”是哪几个数据的平均数?
你刚才的估计怎么样?那你对估计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吗?
2.做练习八第7题。
让学生阅读题目,说说知道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要求:请大家先算出平均每个橘子重多少克,再算出这箱橘子大约多少克,是多少千克。(学生练习)
交流:平均每个橘子多少克怎样算的?(板书算式)每一步算的什么? 这箱橘子大约重多少克怎样算的?(板书算式,并换算成千克数)追问:这里最后解决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说“大约”多少克?
为了得出这箱橘子大约多少克,题里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任意”取5个,不是“挑选”5个呢?
指出:生活里经常要有这样的估计,这就是估计的一种方法。为了估计一箱橘子有多重,可以先任意取出几个称一称,这叫作抽样。(板书:抽样)抽样要注意是任意的,这样才能符合实际情况。抽样计算后,可以根据一个重多少,估计出大约一共多少克。(接“抽样”板书:估计)因为不是每个橘子都一样重的,所以结果只是大约有多重。
3.做练习八第8题。
让学生了解每人每场得分情况。
估计:你觉得谁平均每场的得分最高?你是怎样估计的?(可以比较最高分和最低分,估计平均数)
让学生计算各人每场平均得分情况,比较结果。(指名一人板演)交流:这里的平均得分都是怎样算的?(强调求平均数可以先求出一组数据的和,再用除法计算平均数)
提问:计算的结果谁平均每场得分最高,和你的估计一样吗? 追问:平均数可以怎样计算? 4.做练习八第9题。
(1)让学生说说每个评委老师打出的分数。口答第(1)题,并估计平均得分。
让学生了解计算比赛平均分的规则,按规则完成计算得出平均得分。(指名一人板演)
交流:选手的最后得分是怎样计算的?(2)阅读“你知道吗”。
谈话:比赛时的平均分为什么要先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计算呢?请大家阅读“你知道吗”。
学生阅读,教师巡视。
交流:你知道比赛时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平均分了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5.做练习八第10题。
谈话:前几天让大家收集、记录的连续5天的家庭作业时间完成了吗?请大家把你收集的时间填写在第10题的统计表里。
让学生计算这一周做家庭作业时间的平均数,填在表格里。
指名交流自己记录的数据和平均每天的时间,教育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及时完成家庭作业的重要性。
提问:对于合理安排时间,你有哪些体会?
三、课堂总结,交流收获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对平均数的内容有了哪些更深的认识?还有哪些新的收获或体会?
运动与身体变化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4〜55页综合与实践“运动与身体变化”。【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研究的问题收集数据、完成统计并计算平均数,加深认识统计活动和平均数的意义,进一步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初步学会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得相应的结论。
2.使学生经历围绕问题收集数据、统计结果和获得结论的实践研究过程,体会用实验和统计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进一步了解平均数的作用,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和方法。
3.使学生感受数学方法和数学实践活动的价值,体验实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逐步形成探究和合作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用实验和统计的方法研究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从数据分析中发现结论。【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只秒表;学生按每四人分一组;学生找到脉搏并感受脉搏跳动。【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
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经常参加哪些体育运动? 想想你每次参加完体育活动后,自己会有哪些感觉?
同学们在体育活动后都有不同的感觉,那你知道在运动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吗?(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根据交流板书:身上出汗脉搏加快呼吸加快„„)
2.提出问题。
谈话:参加体育运动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变化,这节课就来研究运动与身体变化。(板书课题)究竟运动后身体变化有哪些呢,我们可以选择一些项目来研究。大家刚才觉得运动对脉搏有影响,那到底运动对脉搏有怎样的影响呢?(板书:运动对脉搏的影响?)我们先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实验讨论
(一)运动引起脉搏加快。1.讨论方法。
引导:大家刚才说到运动后脉搏跳动会加快,那你在运动后脉搏跳动加快到什么程度呢?你觉得我们怎样做就可以知道?(启发学生讨论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说明:要知道运动对脉搏会有怎样的影响,我们可以在运动前先测一测脉搏跳动的次数,运动后再测一测脉搏跳动次数,再比一比。
【设计说明:在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做就可以知道”,可以让学生应用知识、经验主动思考、讨论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习惯和创新意识。】
2.开展实验。
引导:现在,我们就用大家都想到的办法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收集数据、统计结果并计算平均数,再分析和比较,发现结论。那实验怎样做呢?请看实验要求。
呈现实验要求并让学生明确实验过程,了解实验步骤,并结合了解课本第54页上的表格内收集数据的项目和要求:
(1)以四人为一组,每人先在表里填写小组成员的姓名,再按以下要求测出脉搏数,填写表格;
(2)听老师计时口令,每人测出运动前1分钟的脉搏次数,填在表格里;(3)按老师口令,每人原地高抬腿跑30秒,接着按老师的计时,立即测出1分钟脉搏次数并填表;
(4)休息2分钟后,再测出1分钟脉搏次数并填表“由老师计时,学生自测脉搏填表)
(5)全组测完后,核对、统一填写完成表里数据,按要求计算脉搏的平均数。
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并计算;教师巡视指导。3.研究变化。(1)小组讨论。
①你的脉搏在运动后是怎样变化的?根据平均数,全组同学的脉搏又是怎样变化的? ②在表里三个项目的数据中,你和小组平均数相比,差别大吗? ③你从实验中还能知道些什么或者想到些什么?
(2)交流:能把自己脉搏的变化及小组同学的变化和大家说一说吗? 你和小组同学比较的结果是怎样的?
你从实验中还能知道些什么或想到些什么呢?(比如,不同的人每分钟脉搏次数会不同;每个人运动后脉搏都会加快;高抬腿跑30秒脉搏大概加快多少次;休息2分钟后脉搏一般恢复了多少;一般多长时间脉搏会恢复到运动前的;为什么运动后脉搏会加快呢;其他运动也会这样吗,等等)
指出:每人运动后脉搏都会加快,但有人脉搏跳动次数会增加得多〜些,有人会增加得少一些;休息一会脉搏就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是运动带来的身体变化的一种情况。那为什么运动后脉搏会加快呢?请看一段介绍。(出示资料,学生阅读:人的心脏不停地跳动,引起血管的扩张和收缩,这就形成脉搏的跳动。心脏跳动促使血液在全身的血管里流动,给人身体的各部分提供氧分和营养。人在运动时,需要更多的氧分和营养,因此心脏就需要跳得更快,脉搏就加快了。)
(二)其他运动引起的脉搏变化。(1)提出新问题。
引导: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运动可以使脉搏次数加快,那么用相同的时间进行不同的运动,脉搏变化的情况会有不同吗?哪些同学愿意来说说你的想法?(指名交流)
同学们有自己的想法,那怎样知道你的想法有没有道理呢?说说你的办法。(选择不同项目做同样的实验,比较两种运动测试的结果)
(2)实验研究。
谈话:请每个小组的同学先商量一下,选择和高抬腿强度不同的运动;按小组选择的运动,用前面实验同样的方法测量,收集数据填写统计表,计算小组同学的平均数。
学生实验,教师边计时边巡视。(3)学生交流。
让学生在小组里核对数据,讨论交流这次运动脉搏变化的情况。交流:你们小组实验的哪项运动,脉搏变化是怎样的? 和高抬腿运动比较,运动强度大还是小,脉搏变化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比较两次运动前后脉搏发生的变化,你想到了什么?
指出:从实验可以看出,运动会使身体发生一些变化。这两次实验证明运动会使脉搏加快,休息一段时间脉搏又慢慢恢复正常。但不同的运动项目,如果运动强度不同,那带来的脉搏变化情况也有所不同:运动强度大些,脉搏次数增加快一些,恢复时间会长一些;运动强度小些,脉搏次数增加会慢些,恢复时间就会短些。
三、引申反思 1.了解体育课强度。
布置:一般来讲,体育活动使脉搏跳动加快,促进血液循环带来充足的氧分和营养,对人体是有好处的,但是运动强度过大,心脏跳动过快,也会给身体带来伤害,所以要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那么在体育课上每分钟脉搏最多跳动多少次比较合适呢?体育老师心中有数,课后可以向
体育老师了解一下,他希望你们通过运动每分钟脉搏跳动最高达到多少次,以及他如何为达到这个指标安排活动。了解后记录下来,和同学交流,并在体育课上按老师的要求参加活动。
2.引导设计方案并实验。
引导:运动除了带来脉搏跳动的变化,对身体还会带来不同方面的变化,比如开始大家说到的出汗、呼吸加快等等。现在就你自己选择两项不同的运动,自己设计测量方案,测量你在这两项运动前后每分钟的呼吸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并制成统计表,获得信息并在小组里交流你做的什么,数据怎样,说明了什么结论。
独立选择两项运动,合作完成测量并记录、制表。指名交流测量的运动项目、数据、认识和想法。3.回顾实验,反思交流。(1)回顾实验结论。
引导:同学们回忆一下你们几次实验得到的结论,你对运动与身体的变化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交流:通过实验,你对运动与身体的变化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这些认识的根据在哪里?(2)反思研究体会。
引导:回顾一下实验活动的过程,想想我们研究的什么问题、用的什么方案、怎样研究的,你对研究问题的过程有些什么体会?互相讨论讨论。
交流:你对今天研究问题的过程和实验有什么体会? 4.教师总结。
小结:通过今天的实践活动,大家明白了运动会使人的身体发生好些方面的变化,比如运动后脉搏会加快、呼吸也会加快等等。同时,我们还体会到开展实验,收集、比较和研究数据是研究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这就是可以在我们要解决提出的问题时,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设计研究方案,然后根据方案要求开展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提供的信息,获得问题的结论。(呈现板书: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开展实验——获得结论)在实验研究时,一定要按方案进行,实事求是地收集、记录数据,这样才能保证数据准确,再从准确的数据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二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作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作文教学设计
第一课 时(习作指导)
一、谈话,引发兴趣。
通过上节口语交际的学习,我们知道各种动物的特点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类动物,也有不同的特点。例如同样是猫,有的调皮活泼,有的懒惰,有的温顺,有的凶猛,各有各的特点,因此,观察时一定要认真仔细,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弄清它们的生活习性,了解它们对人类的用处。
二、范例引路,指导写作。
1.点击课件:①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它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一身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像搽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注:先总写松鼠外形美丽,然后按头部、身体、尾巴的顺序具体写外形美。)②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对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注:带点的词语把小燕子的样子写得惟妙惟肖。)
2.复习《猫》、《白鹅》,了解描写动物的方法。
3.学生作文。
①提出作文要求。(怎样才能写出小动物的样子和生活习性呢?)a、写自己最熟悉的动物,仔细观察它的外形——头部、身子、叫声和动作各有什么特点。从颜色、形状、大小及作用等方面去写。此外,还要写它的动作情态。b、写出动物的生活习性。如吃食、睡觉、活动等。
例文: 我家的小狗
我家有一位特殊的成员“灰灰”,灰灰是一只特别讨人喜欢的狗,他的毛黑白相间的,灰灰也有很多优点,现在让我向你们介绍吧!
灰灰对家人特别热情,记得我从湖州回来,灰灰马上跑过来迎接我,在我周围转来转去,转得我头都晕了,它的尾巴摇来摇去,看起来很欢快,它还旺旺旺旺的叫好像在说:“主人,你回来了,又可以跟我一起玩了。”灰灰在我身边转来转去,我仿佛把我所有的不愉快和疲劳都忘记了。
灰灰不仅对家人热情,而且还是一位特别优秀的看家能手。有一次,我出门的时候太匆忙了,忘记把门关了,就直接走了,灰灰在后面不停的叫,我想:灰灰今天怎么这么不听话了呢,平常都很安静的。于是,我又回到了家里,一看原来是忘记关门了啊呀!是我错怪灰灰了,今天多亏了灰灰提醒我,要不小偷会到家里偷东西去了。灰灰还有好多可爱的地方,我就不细细说了。
这就是我家的灰灰,既聪明又可爱,而且还是我的“好朋友”。
小白兔
在我生日的那天下午,妈妈下班回到家,手里提着一个笼子,笼子里面有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哇!小白兔。”我高兴地跳了起来。
小白兔有一双像红宝石一样的眼睛,有两只长长的耳朵,它身上穿着一身雪白的雪白的衣服,有一个又小又黑的鼻子,小小的三半嘴巴,象一位小女孩涂上了口红,真漂亮,还有一条又短又小的小尾巴。小白兔真可爱!小白兔很喜欢吃大白菜和胡萝卜。每天放学,我都给小白兔吃白菜和胡萝卜,小白兔吃完了,她就用小手来干洗脸,小白兔不能吃湿了的白菜,不然它就会拉肚子。小白兔每天都要蹦蹦跳跳的,小白兔蹦得很高,要是你不大跑步的话,你一定追不上小白兔,小白兔可是长跑冠军呀!小白兔后脚长,前脚短,而后脚很有力,后脚一蹦,前脚蹦地,它跳得很高,很远,还真是个跳远冠军呢!还有一天,我带着小白兔到大草地上活动,小白兔在津津有味的吃着小青草。忽然,迎面走来一只小鸡也来到了草地上捉虫吃,小白兔和小鸡一起玩起来了,玩着玩着,小鸡在草地上找小虫吃,小白兔看见了。在吃草的时候,发现有了小虫子,马上去年捉,就给小鸡吃,从此,他们就成了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了。
我很喜欢动物,但我更喜欢可爱的小白兔。
②学生完成初稿,教师个别辅导。
4.题目: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
明确要求:(1).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具体地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说说自己最喜欢什么动物。
(3).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坐在一组,说说这种动物有什么特点,可以讲它的外形、脾气,也可以讲它怎样进食、怎样嬉戏、怎样休息等。
第 二 课 时(习作讲评)
一、概述上节课习作的情况。
要充分肯定成绩,表扬写得好的同学及有进步的同学。
二、进行习作交流。
1.选出初稿中描写动物外形较精彩的片断,由小作者自己朗读,大家欣赏后讨论:这段好在哪里?
2.挑选初稿中对动物生活习性或动作情态描写不具体的片断让学生集体修改。
3.学生根据老师的评改建议,修改自己的文章并誊写。
第三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4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战争与和平”
【教学内容分析】:
战争,一个多么残酷的字眼!面临战争,人们期盼和平。本组课文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一专题,选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外两个小英雄的故事和两篇以孩子的眼光关注国际局势、表达对和平渴望的课文;并安排了与此相关的“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等语文实践活动,还选编了“资料袋”、“阅读链接”、“宽带网”等有关战争与和平的资料。本组教材的内容直面惊心动魄的战争年代,倾吐了孩子们对和平的呼唤。通过本组教材的学习,学生的心灵一定会受到震撼,经受洗礼。
本组的四篇课文的内容不同,风格不同,前两篇课文生动有趣,后两篇课文情感浓烈。四篇课文又有许多共通之处,如每篇课文中有许多句子蕴含着丰富的意义,抒发了深厚的情感。因此,教学本组时,要帮助学生在把握每篇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重点理解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中要切实把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情感作为本组训练的重点。教学时,不仅要立足本组教材,利用教材提供的优秀作品,也要注意采用多种方法,链接教材以外的丰富材料,帮助学生真切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缅怀那些为和平英勇战斗的英雄们,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教学目标】
1.识字与写字会认27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2.阅读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3.出示照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展开想象,整体感知图中的景和人。4.口语交际能用普通话交谈。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布置学生广泛搜集新闻,创设情境,召开“新闻发布会”。
5.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多方面地了解、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学重点】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并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问题研讨】
理解并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理解书信的主要内容,掌握书信的格式,体会和平的重要性。【解决措施与教法建议】
教学本组课文,要帮助学生在把握每篇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重点理解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七、【课时划分】:
13、《夜莺的歌声》
3课时
14、《小英雄雨来》
2课时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3课时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2课时
《语文园地四》
4课时 共14课时
13、夜莺的歌声
教学目标:
1、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1、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通过上网、翻阅书籍、请教大人等方式收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历史背景、有关故事)
2、没见过“夜莺”的同学、通过查字典、了解一下夜莺这种鸟。
3、预习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4、回顾自己熟悉的小英雄的故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了解“夜莺”吗?谁来说一说。
2、教师过渡:体态小巧玲珑、叫声清脆宛转、每当月上高楼、它就会放开歌喉纵情歌唱。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一起走进1941年的苏联卫国战争、走近一只勇敢的夜莺、去聆听他神奇、机智的歌声吧!(板书课题)
二、学情调查
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对于前苏联的卫国战争、你了解多少?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指导学生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交流读后印象。
四、精读课文
1、过渡:是呀!读罢课文、一个机智、勇敢的小夜莺形象便清晰地跃入我们的脑海。那么、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捕捉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呢?下面、我们就来重点研究一下这些地方。
2、学生边读边的出相关句子。
3、研读重点句子。
a、要求:读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小夜莺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做、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德国官兵看见他这样说、这样做会怎么想。
b、形式:先自读自想、再与同桌交流。
第二课时
一、交流讨论
1、交流、讨论内容。
下列句子应组织全班学生讨论。
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种新的劲头唱起来。
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第二天、在被烧毁的村子的围墙旁边、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着那件绿上衣、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什么东西、并且不时回过头去、望望那通向村子的几条道路、好像在等谁似的。
2、交流讨论方法。
逐句讨论交流。讨论某一句时、先由一名学生谈自己的理解、重点是自己想象到的内容、其他同学听后补充。最后指导朗读、通过读来反映自己的理解。指导朗读时、除上述1、6句外、不要只孤立地读一个句子、可将前后对话连起来读、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边做动作边朗读。
二、朗读升华
1、过渡:刚才、我们一起讨论了几个句子、通过讨论、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2、是呀、越读我们越感到小夜莺真是机智、勇敢。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受分成小组、分角色读读全文。
3、组织全班性的分角色朗读或表演对话片断。
三、安排作业
1、练写生字、读写、读记“词语盘点”中本课的词语。
2、跟家人讲讲小夜莺的故事。板书:
诱敌——斥敌为兽应对奇 带路——夜莺唱罢杜鹃啼 歼敌——情报送达人不见 再诱——莺声又起待顽敌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战争的课文,战争离学生比较远,炮火纷飞的镜头只在电视或电影中见过,要让学生了解战争中的孩子的生活,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学生很难理解。因此,我首先将有限的课堂教学加以拓展和延伸,激发学生阅读战争中的小英雄的故事,如《鸡毛信》、《王二小》、《小兵张嘎》等课外书,以便在教学中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特别是表现小夜莺言行的句子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章重点词、句、段,努力发掘文本的蕴义,充分展示学生自读自悟的过程,把学生在课外阅读的知识运用到课堂上,体会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让每一个学生在语文延伸活动中,通过课文内容的理解学有所得,受益终身。
14、小英雄雨来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
2、练习快速、正确地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试着给课文每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3、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通过文本和自己的体验、感受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英雄本色、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
1、快速阅读文本、把握课文内容。
2、品读文本、感受雨来热爱祖国、英勇对敌的英雄本色。
3、了解课文三次写景、四次写到识字课本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夜莺的歌声》一课、让我们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儿童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同入侵者作斗争、保卫自己家园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这样的儿童、在我国的抗日战争中、也屡见不鲜。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一位叫雨来的小英雄。(板书:小英雄雨来)
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二、初读解疑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边读边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在还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同桌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讨论一下、看看有没有新收获。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抓住各部分要点、大体了解课文内容、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也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读、试着给课文各个部分加上小标题。教师板书:(以下仅作参考)
①游泳本领高
②上夜校念书 ③掩护李大叔
④勇斗鬼子 ⑤宁死不屈
⑥机智逃生
2、指名简要复述课文大意。
四、研讨品读
1、激趣:同学们读得十分认真、所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把这么长的课文读明白了。只是、老师还有些问题不明白、你们能帮帮老师吗?(出示问题:课文哪几个部分最能表现雨来是个小英雄?为什么?)不要急着回答、让我们再快速默读课文、把这个问题想全面了再回答好吗?如果有必要、小组内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
全班讨论、结合朗读课文的重点词句、老师着重点拨:
巧妙地帮助掩护了交通员李大叔;意志坚强、面对敌人的哄骗利诱和严刑拷打坚贞不屈;利用自身特点、机智勇敢地从鬼子手中逃脱。
2、过渡:从刚才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已经被文中的小英雄所感动、你们喜欢读它吗?那就再快速地读一次、边读边想边想、圈圈画画、看看文章还有那些地方吸引了你。
结合学生的交流汇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三次写景、四次写到识字课本的作用、体会雨来热爱祖国的品质。
3、指导朗读、体会课文中含意深刻的句子。
4、质疑: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提出来、让大家帮帮你好吗?
五、拓展
通过这段时间的阅读、我们已经认识了雨来。他的所作所为让你感动了没有?如果他站在你面前、你有什么想和他说的吗?(扮演角色对话)
六、作业
在课文中、我们认识了小英雄雨来、被他的爱国精神和坚强意志所感动、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位小英雄。课后请大家要以下的作业中任选两项完成。
1、点击“资料袋”、了解战争给人民、特别是儿童带来的伤害。
2、仔细阅读管桦的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
3、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其他小朋友听。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结合课外资源理解重点词句和体会情感,以及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4、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缅怀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的英雄,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诵读导引、感悟爸爸为维护和平壮烈牺牲的英勇形象和失去亲人的悲愤,从而体会和平的可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以及热切呼吁和平的真挚感情。
难点:理解“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世界并不太平„„”等含义深刻的句子,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收集一些战争图片,制作课件。向学生推荐一些战争题材的电影、电视作品。
2、学生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战争的图片、资料。(2)了解维和部队的使命、工作状况。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交流课前搜集、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新课:最近我们一直在谈论着一个有关战争与和平的话题。课下同学们又了解了很多这方面的信息。下面把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向大家作以介绍。(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分类。)
2、师:战争与和平,总是伴随着人类历史的进程。生活在战争中的人们,他们无时无刻地在祈盼和平的降临,因为和平意味着生的希望,意味着能尽情享受阳光。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走近一位中国孩子,一位曾经被战争夺去父亲的生命、饱尝失去亲人痛苦的孩子,让我们一起去聆听这位孩子内心的呼声吧。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从课题中,你想知道什么?
4、师:这个中国孩子是谁?他发出什么呼声?他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这只是“—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轻读课文。
要求:(1)借助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读顺
(2)这篇课文写了什么?
5、学生自由读文。
6、指名朗读课文。朗读中注意进行正音。
二、默读课文、学习词语
1、学生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词语。
2、结合学生的问题,解释一些词语,读好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3、认读词语: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女、充满
解释:“蓝盔”。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请你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师:这篇课文是书信体的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雷利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
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板书:问候与感谢),接着是对爸爸出征前后的深情回忆(板书:倾诉与怀念),最后向国际社会发出呼吁,要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板书:发出呼吁)这篇文章情感真挚、催人泪下。下面请你再读课文,从以下三部分内容中选择感受最深的地方来读。
问候与感谢 倾诉与怀念
发出呼吁
2、学生自由读。然后指名读有关段落,教师相机指导:读出对爸爸的崇敬、思念之情,读出孩子心中强烈的渴望。
第二课时
一、指名学生读全文、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二、探究“呼声”,感悟父亲形象(精读课文1—5自然段)。
1、师:在信中,失去爸爸的雷利先回忆了两年前那一段痛苦的经历,请同学再读课文1—5自然段,体会一下雷利当时的心情。学生自由读1-5自然段。说一说,你从中体会了雷利什么样的心情?(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2、师:雷利悲伤,雷利痛苦,雷利怀念自己的父亲!这又是怎样的一个父亲呢?再读1-5小节。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边读边思,可勾画,可写小注。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评价、点拨、指导朗读。(以加利先生评价爸爸的一句话中的“卓越”一词为支点,进行层递性拓展:在学生通读课文后,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找出有关语句,抓住关键词,运用语言多角度多层面谈谈自己眼中的雷利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3)情境创设:
师:雷利多么热切地盼望爸爸凯旋回来,把那顶蓝盔戴在自己头上。爸爸回来了,可以和雷利一起干什么? 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充分想象雷利等爸爸在一起的快乐情景。
师:我忘不了的是爸爸那深情的目光呀,让我们一起再来读。生齐读3小节。
3、师:多美好的约定呀,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来迎接他。飞机已经在机场的上空盘旋,近了,更近了„„雷利仿佛看到了什么?他会说些什么?
4、师:现在,爸爸回来了,蓝盔回来了,谁能想到是用这种方式回来的,没有鲜花,没有拥抱,没有欢笑,有的,只是这样的场面(课件出示图片、音乐二泉印月),学生配着音乐读。
相机出示: 语段一:“ 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语段二:“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和平!和平!和平!”(抓住染红、浸满等关键词,揣摩体味,采用齐读、配乐情境引读、个别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读。)师: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应怎样读“和平!和平!和平!” ?指名试读。(可从低到高,表达出爸爸和我们对和平越来越强烈的渴望也可从高到低,越来越坚定,让爸爸的心声宇字句句去撞击每个人的心灵。)
5、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雷利,面对爸爸的遗体,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6、过渡:一位扞卫和平的勇士,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就这样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作为儿子,小作者面对这一切,心情会怎样?我们怎样把作者的真实感受读出来?(训练有感情地朗读,把握作者的内心世界)朗读3、4、5自然段。
7、师:作为—位维和战士,爸爸呼唤和平,更用生命扞卫了和平,所以今天,儿子向爸爸献上了—束最美的鲜花,这是联合国秘书长对—个普诵的维和战士的最崇高的赞赏。齐读这一句。
学习第5自然段时,把“我”对爸爸的热情讴歌与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评价放在—起,更能让学生体会到爸爸是为和平而献身的优秀的维和战士,他热爱和平,勇敢地用自己的生命扞卫了和平。
三、感受呼声,激热爱和平之情(精读6-9自然段)
1、教师点拨:和平的环境是美好。雷利紧紧是为失去这样可爱的爸爸而发出了呼声吗?不是!读6-9小节。学生根据自己读课文所得回答出自己的看法,找到重点句子。
2、出示: “但是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1)联系现实,体会“但是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
(2)体会“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①交流课前搜集的图片或资料,认识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如海湾战争、波黑战争、美国轰炸南联盟、9·11事件、美国轰炸阿富汗、巴以冲突„„
“和平之花”指什么?{和平太美好了,所以将它比喻成花。)
结合资料谈一谈,为什么说“和平之花”是娇嫩的?
为什么说“罪恶的子弹’?
②师:正是还有那么多罪恶的子弹威胁着无辜的人们,所以说,我们的“和平之花”是娇嫩的,尽管美丽,却很容易被摧残。
(3)感情朗读6、7自然段,体会作者的心情。
(4)汇报交流作者在为谁呼吁。
师:此时此刻,雷利究竟是为了什么发出了呼声呢?
引导学生用“不仅仅„„而更是„„”等多种句式表达。
(因为自己失去了①在为“我”的家人及深受战争苦难的各国孩子呼吁。
②在为全世界所有热爱和平的父母、妻子、孩子呼吁。)
师:让我们和作者雷利一起向国际社会发出呼吁。
齐读第8自然段。
(5)师: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21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出示这句话)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师:这句话饱含着一个失去亲人的孩子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同时也表达了中国孩子向国际社会的呼吁,那就是: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四、拓展呼声,升华维护和平之情。
1、学生聆听配乐诗朗诵《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节选)此时此刻,你想对谁说些什么吗?
指名学生练习说话。(可以对“恐怖分子”说,对“战争的发动者说,可以对“武器的制造者”)师:就让我们向整个国际社会发出呼吁—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
2、师(指板书)小节: 如果我们都具备“人道与公正的素质”,和平之花就不再娇嫩(捧去“娇嫩的”,补写“永驻人间”),就会永驻人间,这不仅是—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更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共同心愿。
3、师: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少年儿童,为了制止战争,维护和平,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教师要正确引导。)
板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人道与公正的素质——(娇嫩的)“和平之花”永驻人间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在《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的教学中为充分落实这一点,我通过创设情境,以情导读,自主探究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领悟课文中心。学习中,学生自主的意识和习惯得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
1、播放伊拉克特别报道,再现了战争给伊拉克人民带来的灾难与痛苦,激发了学生仇恨战争,热爱和平的情感,为后面的教学作了感情铺垫。
2、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设身处地地想像雷利当时的心境,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指导,体会雷利无比悲痛的神情和竭力倡导和平的心声。
3、引导学生把感受化作语言行动,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尊重学生的看法,体现了民主平等的教育思想,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使学生热爱祖国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情感得到升华。
16﹡、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学习目标:
1、认读4个生字、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性以读促悟、以读激情、通过感悟和积累优美的语、句、段培养学生语感。
3、情感性激发学生憎恨战争、维护和平的情感学习。重、难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程序: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三、细读第一部分(1-4节)、了解战争
1、欣赏战争中的平民百姓、妇女儿童生活的图片。
2、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字词质疑、引导全班讨论答疑游弋:(军舰)在海上巡逻。不速之客:速:邀请。没有经过邀请而突然到来的客人。频频:屡次、连续几次。祈盼:祈祷、盼望。
四、文中主要讲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1、轻声读文第1—4节、圈出作者所描写的地方(大海、沙漠、夜空、草地)。
2、感兴趣的同学请起立朗读相应的自然段。
3、自由读文、同桌交流完成下表:
地点 原先美好与宁静 现在的景象
大海
沙漠
夜空 学生读课文交流(A、描述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B、发出祈盼、让战火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一同享受春天的美好)。
4、全班讨论完成表格
(1)说说原先是如何的呢?(大海—海鸥的乐园,沙漠—蜥蜴和甲虫的天下,夜空—属于星星和月亮,草地—滚动着欢乐的足球)。
(2)谈谈现在又如何?(游弋的战舰和水雷成不速之客;轰隆的坦克和大炮,打破了它们的梦幻;频频发射的导弹,搅得很不安宁;散落着地雷的碎片,阻挡着孩子们奔跑的脚步。)。
(3)把原先和现在的放在一起写,这种写法叫什么?(对比)。(4)从这样的对比中你意识到什么?(因为战争的破坏,大自然不再安宁,战争使自然界满目疮痍,使人们的生活不得安宁。)。
(5)质疑:作者抓住自然界人们熟知景物大海、沙漠、夜空、草地,将其中原有美好与宁静的景象与因战争遭破坏的景象加以对比,在每节末尾都发出痛心的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同学们,你们能回答这是为什么吗?(围绕战争的罪恶说)。
(6)师补充板书:把表格中的“现在”改成“遭战争破坏后”。(7)指导朗读:你觉得应该应该怎样朗读?学生小组讨论,对这些问题进行交流,总结。学生畅所欲言,在教师的指导下朗读课文。学习内容教学程序与策略学生活动教学随笔与教后反思。
五、激情朗读第5节,升空情感。
六、教师总结用什么样的语气朗读这句话?(对战争的愤慨与不解)激情朗读“这究竟是为什么?”作者在课文的前四节的结尾重复了这样的疑问,这就使人感到,这不仅仅是疑问了,更是一种对战争的控诉,一种对战争的抗议。让我们带着对战争的控诉和抗议来朗读第1-4自然段。
1、试着有感情地朗读第5节。
2、从这节中你体会到什么?结合你的体会,用你自己认为合适的情感读第五节。
3、指导朗读: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是种种不安宁,让我们发出对和平的呼唤,一起高声朗读第5节吧!
4、师导:在1986年,在美国纽约举行了世界儿童联欢会,会上世界儿童代表签署了《儿童和平条约》,表达了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5、出示《儿童和平条约》,全班齐声诵读:“儿童和平条约”,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因为战争的破坏,大自然不再安宁,战争使自然界满目疮痍,使人们的生活不得安宁。我们希望,我们祈盼,我们希望制止战争、维护和平;我们祈盼让饱受战争之苦的孩子们回到校园,让饱受战争之苦的孩子们享受春天与祥和。诗中的省略号,省略的是美好、无限的希望,用二字概括,就是“和平”。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反思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教学中要尽力体现学生主体的思想,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在理解词语时,教师要把握自己的角色地位,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同时,词语的理解可以在初读课文时以检查词语的形式出现,也可以在指名朗读纠正读音中理解,还可以根据学情在课文的阅读感悟中检查,总之,教师要根据学情灵活把握。在;理解感悟课文时,一定要做到以读代讲,要引导学生抓住“本来----可是”的转折朗读,体会战争的残酷,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这究竟是为什么?”,把为什么的原因具体化,而不是用“战争”两字贴标签,在此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做到熟读成诵。在拓展补写时,教师的作用在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点拨规范学生的语言,而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读、写并积累本单元与战争相关的词句。
2、培养学生的关注新闻的意识。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交际能力。
4、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激发他们痛恨战争、同情战争中的无辜着的情感、理解对和平得呼唤。
5、突出本组训练重点、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口语交际、习作练习。【课前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的新闻、英雄人物的故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从字里行间了解了战争给孩子带来的苦难、聆听了他们对和平的呼唤。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读读那些词句、更深刻地感受一下吧。
二、学习“读读写写”“读读记记”
1、同桌互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交流词语的意思;交流读记词语的方法。
3、学生记忆“读读写写”的词语。
4、教师听写词语。(可以听写意思写词语;近义词、反义词。)
三、学习“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3、全班交流:你发现了什么?(采用对比读的方法学习句子)
4、从课内外阅读材料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5、教师小结:
这4个句子带点的部分都是一个恰当的比喻。恰当的比喻让句子变得生动又传神。我们的习作也需要恰当的比喻。
四、学习“日积月累”
1、指名读成语、全班齐读。
2、四人小组交流词语意思。
3、全班指名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说明。
4、读读记记成语。
5、读一读、注意观察每一横排有什么规律。
6、选一个成语说一句话。
第二、三课时
一、触景生情
1、课前搜集资料交流: 同学们、课前我们收集了1937年左右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背景、谁来说一说。
2、启发谈话:
战争给从类带来的灾难是深重、这张照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看了刚才的录像和这张照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二、真情表达
1、指出要求:
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张照片、展开合理的想象、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2、指导观察和表达:
(1)整体感知图中的景和人。说一说:图上讲的是什么?(2)突出图中重点“孤独的孩子”,引导学生去想象:这个小孩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孩子今后将会怎样?
(3)完整表达、教师鼓励学生调动已学的知识或课外资料帮助表达、力求说清楚、说完整、说具体。
(4)在说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把看到和想到的写下来。
三、小组交流、评议谁讲得最精彩
四、推选小组代表在班上交流、全班评议。
五、同学之间互评互改作文、自己修改作文
第四课时口语交际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不断改变。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新闻的存在。想一想、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知道新闻?(看电视、看报、听广播、上网等)
二、你最喜欢看什么新闻?指名说
三、看新闻有什么好处呢?举例说一说。
四、既然新闻有这么多的好处、假如让你来讲新闻、你们认为应该讲清楚什么呢
五、那我们就来开一个“小小新闻发布会” 规则:
1、先在四人小组内讲新闻、讲后每人评议另外三人、讲得怎样、最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到班上讲新闻。
2、各组代表在班上讲新闻、讲完后班上同学可以自由发表意见、最后举手表决评选出三名“最佳新闻发言人”。
第四篇:四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课文
第4单元课文(写动物)
1、高傲,架子十足的白鹅。
2、全是海军上将派头的白公鹅。
3、性格古怪,淘气可爱的猫。
4、慈爱尽职的母鸡。
13、《白鹅》作者(丰子恺)
他笔下的白鹅特点是(高傲)它的高傲表面在(叫声、步态),更是(傲慢)了,步调(从容、大模大样)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是一个(架子十足)的鹅老爷。
表达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全文背诵。
易错音:头颈(jǐng)叫嚣(xiāo)引吭(háng)大叫 净角(jué)譬(pì)如
奢侈(shē chǐ)窥伺(kuīsì)供(gòng)养不周看(kān)守
侍(chì)侯
局促(cù)不安
从容不迫(pò)
14、《白公鹅》作者:(俄国)(叶 诺索夫)。
他笔下的白鹅特点是:(慢条斯理、无忧无虑、自由自在)这只白公鹅的所作所为,表现了鹅的(海军上将的派头)(拟人)和(夸张)的写法,(风趣而幽默)的语言,是本文写作上的特点。
易错音:掂(diān)量(是liáng的轻声)勾当(gòu
dàng)涟漪(lián yī)
16、《猫》、《母鸡》的作者都是(老舍),原名(舒庆春)。代表作:《四世同堂》、《骆驼祥子》。长大的猫(性格古怪)满月的小
猫(淘气可爱)《母鸡》这一课通过前后对比,向我们展示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作者对母鸡的感情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填空:(关联词或课文填空)A、(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所填的关联词说明猫的(贪玩)特点。B、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所填的关联词语说明猫的(尽职)特点)
C、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所填的关联词表现了猫(古怪)的特点)。
2、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1、小阅读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有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在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1、按原文填空、2、用“——”画出文中的中心句
3、用“11”给文章分层,并写出层意。总说猫的古怪,分别介绍猫的性格怎样古怪。
4、本段文字采用的是(总——分)结构,作者从(老实、贪玩、尽职)三方面来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5、短文选自(老舍)的《猫》这单元我们还学习他的《母鸡》一课。
6、用“任凭......也......."说一句话。
重点句子:
6、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用“任凭——也——”这组关联词语,突出猫极其贪玩,一玩起来就要玩个痛痛快快。)
7、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用“非——不可——”写出了猫等老鼠的决心与耐心。表现了猫的尽职尽责。)
8、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用“无论——也——”说明猫不高兴时极端冷漠。)
第五篇:苏教一下 识字4 教学设计
《识字4》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生字,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几个偏旁。
2、初步了解一些基本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可以组成其他字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诵读谜语,理解谜语,体验猜字谜的乐趣。教学重点
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生字,正确运用“池”“驰”这两个字。教学难点
读好字谜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2、3、学会课文生字,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正确地诵读谜语,理解谜语。学写生字“驰、奔、池、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观察字盘
1.师板书“也”。
2.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个字吗?(生答)今天,老师给“也”找来了几个朋友,你们看。(出示字盘)
3.师转动字盘,将“也”分别与“守、土、十、马”组合、演示。4.板书“驰、地、他、池”4个字。
二、读准字音,学习词语
1.生借助拼音,自由读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词连读.四人一小组交流:哪些字的读音容易读错,在书上用“。”做记号,多读几遍。
3.检查指导。
(1)指名读生字及词语。
(2)相机指导:“驰”、“池”是整体认读音节“en”,不要读成“eng”。“塘”的韵母是后鼻音。
(3)齐读生字及词语。
(4)理解。看图理解“田地”、“池塘”。奔”的韵母是师生对话表演,用上“你我他”。让学生感知“你我他”的用法。联系图来理解“奔驰”。
三、游戏巩固请一名学生当小老师,转动字盘,让其他学生用字盘辨字,并口头组词。
四、学习字谜歌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圈出生字,读准音。
2.出示卡片,开火车检查字音。提醒学生注意:“行”韵母是后鼻音。“稼、千、虾、庄”都是三拼音。
3.指名读字谜歌。告诉学生:这是一首字谜,它让我们猜一个字。
4.四人一小组讨论:这首字谜的谜底是什么?
5.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转动字盘,显示学生所说的字学生看相应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字谜。
6.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读出韵味,读出猜字谜的情趣。让学生说说听了老师的朗读,觉得怎么样。
(2)生自由练读。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中的拖腔唱读或顿读。
(3)指名读字谜歌。评一评。
(4)同桌一起读字谜歌。
7.课外延伸。小朋友,猜字谜有趣吗?课外请小朋友搜集我们一起来猜。
五、析记字形,指导书写
1.析记字形。
(1)认读生字“驰、奔、池、塘”。
(2)教学新部首:“马”、“大”、“土”。
(3)交流记字方法。教师及时小结学生的记字方法。
2.指导书写。
(1)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帖中的范字“驰、奔、池、塘”。
(2)说一说怎样才能把“驰、奔、池、塘”写规范,写漂亮。
(3)教师范写生字并重点指导:“奔”大字头的撇、捺要写得分开些,舒展些。“十’’写得小些扁些。“升”横要写得稍长,撇、竖要分开些,能承受住整个字。“驰”左窄右宽,马字旁最后一笔是提。“塘”左窄右宽,“土”要写得偏上些,短些。
(4)播放轻音乐,生说写字姿势歌。描、仿、临写生字各
(5)师巡视,及时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2、复习生字的认读,学写本课的另6个生字,认识其余的四个偏旁。有感情地诵读字谜,体验猜字谜的乐趣。
一、复习巩固
1.给“也”字找朋友,并口头组词。
2.读生字新词。
3.诵读字谜歌。
二、析记字形,指导书写
1.析记字形。
(1)认读生字:行、千、庄。
(2)教学新偏旁。
(3)说说怎么记住这几个字。
2.指导书写。
(1)小许交流:怎样才能把“千、行、庄”写规范,写漂亮?
(2)教师范写生字并重点指导。
(3)学生随着音乐描、仿、临写生字。
三、课堂练习
1.加偏旁组词。
也------()------()-----()-------(2.扩词。
行()()()
奔()()()
3.选字填空。
池 驰
(1)鱼儿在()塘里游来游去。
(2)骏马在草原上奔()。
4.游戏猜字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