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短文两篇《日》教学设计与反思
短文两篇《日》教学设计与反思
巴金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板题,示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 短文两篇 》(板书课题),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是(投影显示)。
这个目标的实现,主要靠大家自学,比谁学得好。
二、初读课文,扫除生字词、师:下面请同学们轮流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有读错的字词,请及时举手帮助更正。、生轮流朗读课文,有错即停,指名正音,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师及时表扬声音响亮,读得正确流利的同学。、生读完全文后,师引导学生将正确读音读两遍。可能读错的字词: 姮娥(héngé)旸谷(yáng gǔ)
三、二读课文,理解课文。出示自学指导一:
1、师: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小声读课文,并认真思考一个问题,三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解答:
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
课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
2、生自学,师巡视了解情况。(同时投影当时的时代背景)、师指名学生回答,回答不完整的,其它同学补充。(如绝大多数同学举手,老师则给以表扬:真不错,下面请一些同学回答,如有不同意见,可以发表)
(如只有少数同学举手,老师则延长自学时间:看来,这个问题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下面再延长三分钟,请抓紧时间,积极动脑,认真思考)4、全班交流,检查自学情况
5、师: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为了一种象征,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作者写的虽然是“日”,但主要表达的却是飞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热的行为。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日和月都是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胜利的到来,因此可以理解巴金为什么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
我们在写作时还要学习运用象征的手法,含蓄地表达出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理想。
三、出示自学指导二: 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月亮在这里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文章中的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这里所表现的意境,能使你联想起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三分钟后比谁能够正确回答。、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3、指名学生回答。
4、师:本文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自己的理想,我们大家在写作中也要注意这些。
四、出示自学指导三 :
师: 下面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三,默读课文对照自学指导进行自学,自学竞赛开始。
1、自学指导三:
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把两文贯通起来,你对作品的主题有什么深一层的理解?三分钟后请同学回答。2、生对照“自学指导”自学课文,师行间巡视。
3、生自学,师巡视。、指名学生回答,回答不完整的,其它同学补充。
5、师:本文没有华丽的词句,也没有豪言壮语,语言质朴自然,用普通的词句和平实的叙写,表现出诚恳亲切的风格。我们在写作时也要注意学会运用。
反思:这节课我通过三次出示自学指导引导学生学习,每一次自学指导后,学生都能根据自学指导的内容和要求,非常紧张而且认真的学习,且针对自己不会或不能理解的内容,在小组讨论的环节中,以兵教兵的方式得以解决,老师只讲大家经过讨论还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样效果好。
第二篇:短文两篇《日》《月》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旸、姮、皓、浸”等字词。
2、检索作者生平资料,感知课文内容。
3、把握作者意图,理解“飞蛾扑火”“夸父追日”“姬娥奔月”在本文中的特殊含义。能力目标
1、强化诵读,在朗读训练的同时体会作品音韵的美感。
2、品评关键语句,培养对作品直观的感悟力和理解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思考文中表现的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人格。
教学重点
1、加强诵读,培养感受能力、理解能力。
2、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3、理解两篇短文的精神实质及其时代意义。教学难点
1、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意。
2、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理清文章的情感脉络。教学设计思路
《日》和《月》是两首很有感情的散文诗,散发着作者忧郁而热情的青春气息。文章诵读起来很有一种音韵的美感。教学中引导学生诵读,理解课文的主旨,培养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引导、点拨文意,为学生创设宽松的讨论环境,诱发对课文的不同理解,并鼓励他们表达出来。
教学方法 1.诵读法。2.讨论点拨法。教学媒体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显示巴金像)
同学们,对于世纪老人巴金,人们敬重他高尚的理想、无私的奉献精神和无情自剖的勇气,他曾经说过:“我有一个信仰,我愿意人知道它;我有一颗心,我愿意人了解它。我写文章,就为着想把自己的一切放在那里面给人看个仔细。”他是用文字为自己塑像,那是一株繁花满枝的生命之树。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颇能显示他艺术风格的优美散文诗《日》和《月》,去感受浸蕴其中的言志、言情的动人风采。
(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巴金简介
(视频播放《怀念巴金》)
巴金,现、当代著名文学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巴金是反帝反封建的不屈战士、热情的爱国主义者,文学上取得巨大的成就。1927年写成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还魂草》《龙•虎•狗》等散文集,“文革”后出版了《随想录》,引起巨大反响。
三、内容研习
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2、播放配乐朗读材料,充分营造课堂气氛,让学生胸有诗境。
3、指名学生感情朗读课文。教师适当点评后,学生齐声朗读。(注意两篇文章给人的不同的感觉,把握语气、语速和节奏)
【明确】:第一篇:激情洋溢 第二篇:细腻幽静
4、学生自由朗读,找出其中所引用的神话传说和事例。并画出文中的关键性词语并思考其含义。
【明确】: “夸父追日”和“姮娥奔月”的神话传说,飞蛾扑火的事例
四、合作探究
1、讲述自己所知道的和三个事例相关的内容。(教师补充)
(1)“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肠谷,渴死。”(《山海经》)
(2)飞蛾扑到火上,比喻自取灭亡。“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梁书•到溉传》)
(3)“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姬娥窃之,奔月宫。”(《淮南子》)
2、作者文中借夸父、飞蛾想表达自己的什么思想?(原文回答)。【明确】:“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3、你是如何理解“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
链接时代背景:《日》和《月》都是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中华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明确】:歌颂光明,企盼胜利的到来,为祖国轰轰烈烈献身,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4、作者在《月》种是如何揣度嫦娥奔月的原因的?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在文末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
【点拨】: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吗?或者她在那一面明镜中看见了什么人的面影吧。因为姮娥也是为了某种理想,为了可以改变月光的冰冷,为了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虽然作者用的是疑问的语气,但是在姮娥和身上,作者也寄托了自己的人格理想。
5、文中的三个事例有没有相似之处?而且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把两文贯通起来,你对作品的主题有什么深一层的理解?(联系前文所提到的时代背景)
(链接时代背景)
《日》和《月》都是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中华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
【点拨】:正因为对光和热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要远离寒冷和冰冷,远离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别有深意地这样写。冷的是社会现实,热的是作者的理想信念。将两篇文章贯通起来,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代里,作者热切期待光明、追求光和热的心情。
6、质疑、合作探究文中的词句。
五、探究写作手法
1、探究问题和内容中的象征意味
文章作者借日月两个意向和引用传说故事的写法和意图是什么? 日 月 明 热 冷 理想
【提示】:作者所引用的典故和我们原来所理解的有什么不同?(飞蛾、嫦娥)„„看来,日月、嫦娥、飞蛾、夸父身上都寄寓了作者的理想,这种手法就是象征。在某
个对象身上赋予一种特定的内涵,以抒发自己的个人理想。回忆上学期周敦颐《爱莲说》中莲的象征意义。《雪》的象征写法
2、明确象征意义
飞蛾、夸父、嫦娥象征探索者、殉道者、仁人志士、抗日军民,作者把自己对光明和热的追求的人生理想和生活信念寄托在这些形象上。
3、课堂练习
运用象征的手法,写出以下词语可以寄寓的象征义。例:灯光——象征光明、希望和胜利。
绿色—___________;白色—__________;红色—__________; 白鸽—___________;玫瑰—__________;大地—__________; 风帆—___________;
六、回味提升
1、教师补充:(巴金语录)
我追求光明,追求人间的爱,追求我理想中的英雄。结果我依旧得到痛苦。但是我并不后悔,我还要以更大的勇气走我的路。
生的目标是什么?是丰富满溢的生命。一个人的生命应该为他人放射,在必要的时候还应该为他人牺牲……自我牺牲是人的天性,就像植物不得不开花。
因为受到了爱,认识了爱,才知道把爱分给别人,才想对自己以外的人做一些事情。把我和这个社会联起来的也正是这个爱字,这是我的全性格的根底。
2、学生自己谈本节课的收获,并用“巴金爷爷,我想对您说 ”说一段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男生读短文《日》女朗读《月》。
七、小结
巴金穿越了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了历史巨变,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了多少人灵魂的灯塔,叩响了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与文字和生命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一个人,就是一本大书,同学们,关于巴金,你或许还想了解更多,那你就去更深入地了解他吧!
八、拓展阅读,布置作业
1、补充材料
他们点灯不是为我,在他们的梦寐中也不会出现我的影子。但是我的心仍然得到了益处。我爱这样的灯光。几盏灯甚或一盏灯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彻黑暗,可是它也会给寒夜里一些不眠的人带来一点勇气,一点温暖。
——巴金《灯》
2、作业
1)运用象征的手法,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来表情达意。2)课下阅读巴金的《灯》,积累并做摘抄笔记。
附:板书设计
短文两篇
《日》:激情洋溢
飞蛾扑火
夸父逐日
《月》:细腻幽静
姮娥奔月
巴金
追求光和热 改变冰冷
寄托人格理想
第三篇:《短文两篇》-日_月优秀教学反思
巴金《短文两篇》(日、月)教学反思
我教授本课时,基于本文是散文诗的体裁特点,我注重加强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深层理解课文内涵,以及培养语言感悟能力。应该说整体来看本节课效果还是不错的。
授课中我重视朗读,吧朗读作为本课学习的基础,通过对课文的反复朗读读与指导,使学生直观地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感情。从课堂实效来说,比较成功的方面有:
1、朗读指导有效,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在课堂上朗读投入,有感染力为品味理解奠定了基础。
2、学生对文章语言赏析与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准确,这也是由于教学过程中充分信任学生,同时比较重视探究方法的指导。
3、对于本课的教学,我选中了教学切入点,重点突出朗读,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4、教师评价及时到位,尤其能及时纠正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的失误,及表达不准确的现象。
但在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误,留下了遗憾。如:在合作探究环节设计的问题,“既然月的光是死的光,那么作者为什么在文末引入嫦娥奔月的传说呢?”为学生设了个坎,如果单独问“为什么引入嫦娥奔月的传说?”就比较容易了。在比较阅读环节,感知两篇文章的异同时,由于没有给与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感到一时思维转不过来,因此学生对于这个问题有些不知所措。其次是由于换了教室和录像等原因学生比较胆怯,导致课堂气氛比较沉闷,而这也正说明学生平时锻炼太少,今后课堂上要多注意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提 1 高学生胆量。
总之: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个教学案例中,由于时间关系合作探究还不够充分,因此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显得有些困难,其次拓展延伸不够,所以让人感觉到学生学习空间窄了一些,应该在描写有关“日”“月”古诗句中,启发学生的思维,多多积累。因此,今后的课堂我还要多反思,认真备课,以更好的进行高效教学。
第四篇:8《短文两篇》(日、月)教学设计范文
《短文两篇》(日、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全文,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2、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教学重难点
1、品位文章诗化的语言
2、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指导思想
以学生朗读为主,师生平等对话,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1、日月自古就是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古人为我们留下了不少文词兼美、意蕴悠远的古典诗文,今天我们就跟着巴金一起来看看在抗战的特殊年代里日月会有什么样的特殊含义呢?
2、简介作者及历史背景
作者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急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 1 小说和《海行集记》《还魂草》《龙•虎•狗》等散文集,“文革”后出版了《随想录》,引起巨大影响。
背景简介:这两篇作品写于1942年,时间相隔一天。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纷纷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期盼胜利的到来。
二、初读感知
学生齐读课文,解决字词问题
三、研读赏析
1、学生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课文,思考:在《日》一文中,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夸父逐日这是为什么?(光和热)
2、“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月》
1、在《月》一文中,月亮给我们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文章中的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找出具体的句子来朗读。
2、既然“月的光是死的光”,作者在末尾处为何引用“姮蛾奔月”的传说?(对照《日》比较)
(“冷光”“死的光”应是对当时现实的影射,“姮娥奔月”应是作者所不屑的——孤寂凄冷的生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对照两文可看出); 2 但结尾处作者用“难道……吗?或许……”表达了作者对生者的期望——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姮娥奔月”的传说作者用疑问的语气寄托了自己的理想。)比较阅读:两文的共同之处?
五、布置作业
请根据自己的情况,以日、月或其它你喜欢的事物为内容,写一篇充满感情的短文或一首小诗。
板书设计:
短文两篇
巴金
《日》:激情洋溢
飞蛾扑火
追求光和热
夸父逐日
《月》:细腻幽静
改变冰冷
姮娥奔月
寄托人格理想
第五篇:《日月明》教学设计与反思
日月明
石峰区井龙小学 邹丹利
一、教学目标:
1、借助会意字的特点认识“明、尘”,等11个生子,和“日”字旁,会写“林木”等五个生子,和卧勾一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领悟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
3、了解会意字的结构特点,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激发自主识字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识记生字。教学难点: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猜字义,学写笔画卧勾。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发兴趣
(一)、认识新字“明”:
1.教师引言:(课件出示太阳图案)这是什么?(太阳)古人根据太阳的样子造出来的字是什么?(日)(课件出示月亮图案)这是什么?(月亮)古人根据月亮的样子造出来的字是什么?(月)古人不仅根据事物的形象造出了象形字,还通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造出一种非常有趣的字——会意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
2.课件演示:日和月合到了一起。
3.教师导学:看,光芒四射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走到了一起,组成了一个新字,你们认识它吗?(明)
二、以字引文,兴趣读文
1.认识“明”字。
(1)导言: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个字?
(2)教师指名读,强调“明”是后鼻音。(3)教师导学:日是光芒万丈的,月也是明亮的,两个字放到一起组成的新字是什么意思呢?
(5)教师组织学生给“明”组词。
2.读文感知。
(1)师:(课件出示“明”)看,日和月相处得多友好呀,“日”总是让着“月”,“月”总是伴着“日”,多棒的组合啊。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许多像“明”这样的字,让我们翻开书看一看吧,它们都藏在《日月明》这一课里。
(2)教师范读韵文,学生指字跟读。
(3)引导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齐读韵文。
(5)男女生比赛读。
(6)师:看到你们无论怎么读都读得那么好,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咱们来合作读,好不好?(好)老师读日月——你们接(明)。
(8)师:看到你们现在已经能把课文读得这么正确、流利,我想增大些难度,你们敢接受挑战吗?(敢)(多媒体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课文)看,没有了拼音,你们能准确地读出课文吗,先和同桌读一读。
(教师先引导学生小组读,再指名读。)课件出示一名男子在田里劳动的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观察到了什么? 出示汉字“男”揭示字意,表示男子用力在田间耕作。
三、识记生字,理解字义
1.学习会意字“尖、尘”。
(1)师:同学们,你们真棒,生字宝宝很佩服你们,想和你们一起做游戏,你们想一起玩吗?(2)多媒体课件出示:“小”和“大”,同学们,猜一猜,他们两个组合在一起是什么字?(尖)生:说意思:(末端细小的就是尖)(3)多媒体课件出示:“小”和“土”。师:同学们,猜一猜,他们两个组合在一起是什么字?(尘)生:说意思:(细微的土就是尘)
师:尖的东西有那些,在哪儿见过尘?
2.学习“木”“林”“从”“双”。
(1)多媒体课件演示:出示两棵树。
(2)师:这是什么字?你们是怎么想的?(3)学习“从”
游戏:理解“从”字的字义。(课件显示此图)
(4)你是怎样记住“双”的?(出示生字卡片)
3.引导学生小组内学习“森”“众”。
(1)多媒体课件依次演示:三棵树组成了什么字呢?引导学生猜字、弄清字义、组词 课件出示图案;三个人又组成了什么字?课件出示的图案。引导学生猜字、弄清字义、组词
小结会意字的构字规律:以上生字明、男、尖、尘、从、众、林、森,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会意字”。字的整体意义由部分的意义合成而成。
四、写字练习:
指导写“木、林”。
(1)指导学生观察“木、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学生汇报。教师一边示范一边说要领。(2)学生试写。
(3)指导书写林。重点强调右边的木撇要插到点的下面。
教学反思:
首先结合韵文让学生明白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以“明”为例,先引导学生了解“日”、“月”所表达的事物,再进一步引导太阳也好,月亮也好,它们都会发光,给人带来光明,所以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就成了“明”,借助事物形象,激发儿童识记生字的兴趣。
在教学时我除了借助图片、小演示等让学生明图意,悟字形,晓字义。在图、演、文、字联系的过程中,学生们得心应手,他们看图意,或联系生活,或亲身表演,让汉字和形象紧密地结合,饶有兴趣地悟出了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在整个教学中,我让学生用眼睛看,使他们学会观察;让他们张开嘴说,使其在畅谈获得更多学习方法;让其放开手脚演,使他们亲自感受到识字的妙趣„„不仅把学习的时间交给了学生,同时还把学习方法教给了他们。使他们在愉快的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还获得了有益于终身的学习方法。
不足之处:整节课下来感觉时间有点仓促,导致学生练习写字的时间不够用了。在生字的读法上方式有点单一,多几种形式读会更好。有些学生的思维还有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