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大版数学第9册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第9册教案
第一单元 倍数与因数 教学内容:数的世界 目标预设:
1.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探索新知
1. 将课本第2页的情境图呈现,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2. 揭示概念
(1)请同学们观察这些数,按照它们的特征可以怎样分
类呢?它们各属于哪一类呢?引导学生揭示自然数、整数等概念。
(2)你在生活中都遇到过哪些数?把你想到的数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它们是哪一类数? 3.认识倍数与因数
再次引导观察情境图思考。从图中你还可以得到哪些信息?(1)列出乘法算式:5×4=20(元)
(2)以算式为例,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引导思考:在乘法5×4=20中,5和4是什么数?20是什么数?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发现:5和4是乘数,20是积,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乘数×乘数=积
指出:由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当我们探讨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时,可以说20是4和5的倍数,4和5是20的因数。
(3)你能根据乘法算式18÷6=3这个算式来确定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和因数的关系吗?(4)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范围限制为不是零的自然数。约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4. 找倍数
观察第3页上的“找一找”
(1)判断。请你用自己的方法判断,然后全班交流。(2)找7的倍数。
二、看书质疑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2-3页的内容,巡视并答疑。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四、游戏
同学们,要下课了,让我们一起做一个游戏,规则是这样的,老师出示一张卡片,如果你的学号是卡片上的数倍数,你就可以出教室,但要到讲台前大声说一句“几是几的倍数,或几是几的因数”。
五、作业
课本第3页第3题。板书
数的世界(倍数与因数)分一分
像0、1、2、3、„„这样的数是自然数。5×4=20 像-
3、-
2、-1、0、1„„这样的数是整数。20是的倍数。
在自然数(零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4和5是20的因数。
教学内容: 2、5的倍数的特征 目标预设:
1.让学生经历探索2、5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2、5倍数的特征,能熟练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
2. 知道奇数与偶数的含义,能熟练判断一个数是奇数或偶数。3.在观察、猜测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迅速作出判断。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到目前,你认识了哪些数?请举例说明。
2. 怎样能迅速找出一个数的倍数?你能很快说出下列各数的倍数吗?
二、探索新知
1.5的倍数的特征
(1)5的倍数有什么特点?请你在教科书第4页的数表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上记号,找出5的倍数。(2)观察、思考
刚才画出来的数都有什么特点?(3)合作交流
先在小组内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语言不要做统一要求。(3)验证
(4)引导学生说出几个较大数,对观察、发现的结果进行检验,看是否正确。2.2的倍数(1)独立学习
(2)汇报交流,归纳2的倍数的特征。(3)验证
3.揭示奇数和偶数
结合2的倍数的特征,了解奇数与偶数的含义。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 猜数游戏。
规则:同桌两人一组,一名同学说一个数,另一个同学说出是否为2或5的倍数还是奇数、偶数。2. 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数具备什么条件? 3. 用0、5、8组成三位数 这个三位数有因数2 这个三位数有因数5 这个三位数有因数2又有因数5
四、全课小结
六、作业 课本相关练习。板书: 2、5的倍数的特征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或5 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2、4、6、8 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教学内容: 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观察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2、能够运用2、3、5的倍数的特征,迁移类推出其他相关倍数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学重点:观察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运用2、3、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巩固。
1、前面我们研究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能用你的话说一说他们的特征么?指名说
2、请你举例说明。(请学生说,教师把学生的举例板书在黑板上。)
3、说说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观察特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活动二:探索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1、在书上第6页的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2、观察3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先独立完成,看谁找的快
教师参与到讨论学习中。先独立思考,想出自己的想法,然后与四人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的发现。生一:3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有0、1、2、3、4、5、6、7、8、9没什么规律。生二:十位上的数也没有什么规律。生三:将每个数的各个数字加起来试试看
3、你发现的规律对三位数成立吗?找几个数来检验一下。
活动三:试一试
在下面数中圈出3的倍数。28 45 53 87 36 65 活动四:练一练
1、请将编号是3的倍数的气球涂上颜色。自己独立完成,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36 17 54 71 45 48
2、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下面的条件。独立完成,说说你的窍门和方法。(1)是3的倍数。
(2)同时是2和3的倍数。(3)同时是3和5 的倍数。(4)同时是2,3和5的倍数。活动五:实践活动
在下表中找出9的倍数,并涂上颜色。可以在自主实践以后再交流。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找因数 教学目标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写出指定自然数的所有因数。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做拼图的游戏吗?请你拿出准备好的12个小正方形拼一拼,看谁拼出的长方形种类多。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活动一:合作探究。
(学生用12个小正方形自由拼长方形,教师巡视)师: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拼了几种长方形?(学生一边汇报,一边将所拼的图在黑板上进行演示)生1:3种。生2:4种。生3:6种。
师:你是怎样拼的,说说好吗? 生1:横着摆了12个小正方形。生2:横着摆6个,摆了2排。生3:横着摆4个,摆了3排。
生4:我还多摆了一种,横着摆三个,摆了4排。生5:竖着摆12个。
生6:横着摆2个,竖着摆6个。
师:你能把这些摆法用算式写出来吗?
生:1×12=12 2×6=12 12×1=12 6×2=12 3×4=12 4×3=12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哪两道算式的因数一样? 生1:3×4=12 和 4×3=12的因数一样。生2:1×12=12和12×1=12的因数一样。生3:2×6=12 和6×2=12的因数一样。
师:那么,这6个算式最少能用几种算式表示出来? 生:3种。
师:算式一样的可选择其中的一种说出来。生:1×12=12 2×6=12 3×4=12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12的因数有哪些呢? 生1:有1、12、2、6、3、4。师:12共有几个因数? 生:6个。
师:谁能按顺序说出来? 生:1、2、3、4、6、12。
师:拼长方形与找因数有什么关系呢? 生1:拼的方法就是找因数的方法。
生2:先摆1个,横着摆12个,因数就是1和12。生3:先摆4个,摆3排,因数就是3和4。生4:,先摆6个,摆2排,因数就是2和6。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通过拼长方形的方法,我们知道了寻找因数的方法。活动二:勇于尝试
师:同学们用刚才学的方法,能否分别找出9和15的因数呢?(学生一边拼长方形,一边找9与15的因数)师:9的因数有哪些?
生1:9的因数有1、3、9。师:15的因数有哪些?
生2:15的因数有1、3、5、15。
师:9和15的因数中哪几个因数是相同的? 生3:1和3。
活动三:比本领《看谁找得快》
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现在看看谁找得快,请同学们做课本第9页的练一练的第1、2题。
(投影展示1、2题,让学生说一说,集体评价。)活动四:画一画,找一找。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拼长方形找因数,现在能不能在小方格中画出长方形找因数呢?请做第9页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让1名学生到黑板上的小方格中画,并把因数找出来。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活动五:应用找因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投影:48名学生排队,要求每行的人数相同,可以排成几行?
师:同学们能不能利用找因数的方法来解决排队问题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一下。师:谁能介绍不同的排队情况
生1:每行8人可以排成6行,也可以每行6人排成8行。生2:每行12人可以排成4行,也可以每行4人排成12行。生3:每行24人可以排成2行,也可以每行2人排成24行。生4:每行48人可以排成1行,每行1人排成48行。
生5:还有一种,每行16人可以排成3行,也可以每行3人排成16行。师:还有没有其他的排法呢? 生:没有了。
师:同学们想一想,一共有几种排法呢? 生:一共10种排法。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种排队法与找因数有什么关系呢? 生1:每种不同排法的数都是48的因数。
生2:每种排队的方法和拼长方形一样,都是利用了找因数的方法。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利用找因数的方法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三)应用拓展。
(媒体演播:春天到了,同学要去一块长方形的空地上植树,学校一共运来64棵树苗,怎样栽树苗才 能合理美观呢?)
师:同学们先自己思考一下,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 班内交流:
生1:每行8棵可以栽8行。
生2:不行,如果每棵树的间隔一样,栽出来的是正方形。生3:每行32棵可以栽2行。
生4:这样,栽得太长了,也不算好看。还是每行16棵栽4行好看。师:谁能利用找因数的方法把这一道题总结一下呢?
生:先把64的因数全部找出来,它们分别是1和64,2和32,4和16,8和8,然后看看哪两个数拼出来的是长方形,再看看哪两个数拼起来的最合理美观。师:这位同学说得真棒!鼓掌。
(四)总结与评价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
生1:我学会了用拼图形的方法找因数。生2:我学会了用找因数的方法设计图形。生3:我学会了用找因数的方法设计队形。生4:我学会了用找因数的方法植树。生5:我学会了用找因数的方法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找因数的方法,并能利用找因数的方法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如排队、植树、排桌子、分小组等等。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数学奥秘,就看我们能不能发现,并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请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多去看一看,想一想,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好吗?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找质数 教学目标:
1.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新课
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拼图游戏,你们愿意吗?
要求:每个小组都有一袋大小相等的正方形,但是每个小组小正方形的个数都不一样,请你用上袋中所有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稍微大一点的正方形。比比哪个组设计的方案最多,请把你们的设计方案记录在张纸上。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纠正错误。)汇报:
板书可能的情况:× 9 9 3 × 3 × 24 2 × 12 3 × 8 24 4 × 6 师:那这个组就是咱们今天拼图比赛的设计冠军。你们同意吗?为什么?(有11块小正方形的小组不同意,因为只有一种设计方案)板书: 1 × 11 11 师:还是这11块小正方形,大家帮助他们想想还有其他设计方案吗? 师:哪个组也遇到了和他们组同样的困难? 板书:29、7、13、17。
师:为什么它们只有一种设计方案呀?(它们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板书:29、7、13、17的约数。师:指合数说,为什么它们不是一种设计方案?(它们都有两个以上约数)师:如果重新比赛,让你们自己选择小正方形的个数,你们肯定不会选择哪些数?为什么不选择11、29、7、13、17呢?(因为它们只有两个约数)
师:看来你们选择的标准是数的约数,我这还有几袋小正方形,(出示信封1-12),请你马上写下它们的约数。
板书可能的情况:1:1 2:1,2 3:1,3 •
12:1,2;2,6;3,4;
师:请你仔细观察约数的特点,并把这些数分类。(小组讨论)汇报可能的情况:
①按数自身奇偶性分类 ②按约数个数的奇偶性分类 ③按约数的个数分类 师根据③移动1—12这些数分类。1 2 4 12 3 6 5 8 7 9 11 10
逐一分析每一类约数有什么特点?
如果有无数个数按照这种分法要分多少类啊?能不能再概括分一分? 板书: 1 2 4 3 6 5 8 7 9 11 10 12 你能给这两类数取个名字吗?(学生起名,师提出质数与合数并板书)
质数 合数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质数、合数?
师:你们按约数的个数可以把这些数分成质数与合数,“1”怎么办呢? 板书:“1”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你现在能迅速判断出一个数师质数还是合数了吗? 课件上的数:质数: 2、3、23、31、37、41、47 合数:25、33、49、51、63、74、36、70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1(出示课件)组内商量商量,你们组喜欢挑质数就把质数挑出来,喜欢挑合数就把合数挑出来。看哪个组挑的又快又准。汇报
师:你们为什么都不挑1呀? 师:(拿着1)1放在这边行吗?(指质数)放在这边行吗?(指合数)怎么办?为什么? 师:刚才我发现有的组在选择合数时判断得非常快,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经验吗? 生:一个数的约数除了1和它本身,再找到第三个约数就可以判断出这个数是合数。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质数和合数,接下来利用刚学过的知识做一个游戏,高兴吗?
(二)游戏活动
1、猜电话号码 要求:
(1)每个同学每次要听清楚老师说什么。(2)认真做好记录。活动开始:
(1)10以内最大的既是偶数又是合数。
(2)10以内最小的既是质数又是奇数。
(3)10以内最小的质数。(4)10以内最大的质数。
(5)10以内最小的合数。
(6)这个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7)10以内最大的偶数。
(8)10以内最大的既是奇数又是合数。回报:电话号码是83274189
2、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根据自己的编号,情说说这个数的特性,能说多少就说多少?(先示范,后小组说说)如:我是1号,1是奇数,它既不是奇数又不是合数; 我是9号,它是自然数,整数,是奇数,又是合数;
我是20号。它是偶数,也是合数,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
(三)小结与质疑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要问的?
(四)动脑筋出教室
请最特殊的数出教室(1号)请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出教室;请质数出教室;请既是偶数又是合数的出教室。板书设计:
质数 合数
教学内容:数的奇偶性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奇数和偶数,了解奇偶性的规律。
2、探索并掌握数的奇偶性,并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结合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
探索并理解数的奇偶性 教学难点:
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奇偶性
1、游戏:换座位
首先将全班45个学生分成6组,人数分别为5、6、7、8、9、10。我们大家来做个换位置的游戏:要求是只能在本组内交换,而且每人只能与任意一个人交换一次座位。
(游戏后学生发现6人、8人、10人一组的均能按要求换座位,而5人、7人、9人一组的却有一人无法跟别人换座位)
2、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学生能很直观的找出原因,并说清这是由于6、8、10恰好是双数,都是2的倍数;而5、7、9是单数,不是2的倍数。
(此时学生议论纷纷,正是引出偶数、奇数的最佳时机)
3、小结:交换位置时两两交换,刚好都能换位置,像6、8、10„„是2的倍数,这样的数就叫做偶数;而有人不能与别人换位置,像5、7、9„„不时的倍数,这样的数就叫做奇数。学生相互举例说说怎样的数是奇数,怎样的数是偶数。
二、猜想验证, 认识奇偶性
1、设置悬念、激发思维
现在我们继续来考虑六组人数:5人、6人、7人、8人、9人、10人,那么猜猜那些组合起来能够刚好换完?那些不能?
2、学生猜想、操作验证
学生独立猜想,小组内汇报交流,然后统一意见进行验证(要求:验证时多选择几组进行证明)。汇报成果:
奇数﹢奇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奇数 奇数个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个
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偶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你能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吗?
(学生的举例可以引导从正反两个角度进行)
3、深化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2+4+6+8+„„+98+100这么多偶数相加的和是偶数还是奇数?为什么?
三、实践操作、应用奇偶性
我们已经知道了奇偶数的一些特性,现在要用这些特性解决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问题。
1、一个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一次,杯口朝下。翻动两次,杯口朝上„„翻动10次呢?翻动100次?105次?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规律:奇数次朝下,偶数次朝上。
2、有3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动其中的两只杯子,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使得3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
你手上只有一个杯子怎么办?(学生:小组合作)学生开始动手操作。
反馈:有一小部分学生说能,但是上台展示,要么违反规则,要么无法进行下去。
引导感受:如果我们分析一下每次翻转后杯口朝上的杯子数的奇偶性,就会发现问题的所在。学生动手操作,尝试发现
交流:一开始杯口朝上的杯子是3只,是奇数;第一次翻转后,杯口朝上的变为1只,仍是奇数;再继续翻转,因为只能翻转两只杯子,即只有两只杯子改变了上、下方向,所以杯口朝上的杯子数仍是奇数。由此可知:无论翻转多少次,杯口朝上的杯子数永远是奇数,不可能是偶数。也就是说,不可能使3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
学生再次操作,感受过程,体验结论。
3、游戏。
规则如下:用骰子掷一次,得到一个点数,以A点为起点,连续走两次,转到哪一格,那 一格的奖品就归你。谁想上来 参加?
学生跃跃欲试„„如果继
续玩下去有中奖的可能吗?谁 不想参加呢?为什么?
生:骰子始终在偶数区内,不管掷的是几,加起来总是偶数,不可能得到奖品。
是呀,这是老师在街上看到的一个骗局,他就是利用了数的奇偶性专门骗小孩子上当,现在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自由说。
四、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1、说说我们这节课探索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2、那如果是4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动其中的3只杯子,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使得4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最少几次?
请同学们课后去尝试探索这个命题,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找人合作。
五、板书设计:
二 图形的面积
(一)教学内容:比较图形的面积 目标预设:
借助方格纸,能直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
通过交流,知道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与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教学重点:面积大小比较的方法。教学难点:图形的等积变换。教学过程:
一、新课教学 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
让学生观察方格中各种形状的平面图: 提问:下面各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你是怎样知道的? 同学进行交流。
二、归纳比较的方法:
(1)平移(2)分割(3)数方格 你还有什么发现?与同学进行交流
三、练习
1.用分割和平移法来判断
2.根据自已的理解画图形,只要面积是12平方厘米都可以。3.让学生讨论观察补哪块图形好。
四、作业
课堂作业:17页 第4题。
课外作业: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为24平方厘米的图形。板书:教学内容:地毯上的图形面积 目标预设:
能直接在方格图上,数出相关图形的面积。
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将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并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面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方法的多样性。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形,让学生观察讨论: 1.
地毯上的图形面积是多少? 2.图形有什么特点?
3.求地毯上蓝色部分的面积有哪些方法? 小组讨论求积的方法:(1)数格
(2)大面积减小面积
(3)分割数格
二、练一练
1.求下列图形的面积: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每个图形的面积?(讨论)2.下列点图上的面积是多少? 请学生说如何分割? 为什么这样分割?
3.总结:求这类图形的面积有哪些方法?应注意什么?
三、作业 课堂作业
19页第3题第二部分。课外作业
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并求出它的面积。
板书
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目标预设: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探索规律。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
一、激发
1.提问:怎样计算长方形面积? 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 2.口算出下面各长方形的面积。(1)长1.2厘米,宽3厘米。(2)长0.5米,宽0.4米。
3.出示方格纸上画的平行四边形,提问:这是什么图形?什么叫平行四边形?指出它的底和高。
4.揭题:我们已经学会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二、尝试
1.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1)请大家打开书自学
(2)指名到投影上数。边数边讲解:我先数„„,它是„„平方厘米;再数„„,它是„„平方厘米;两部分合起来是„„平方厘米。
(3)投影出示长方形。提问:数一数,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怎样计算它的面积。(4)观察比较两个图形的关系,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分别相等,它们的面积也相等。
2.通过操作,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1)自由剪、拼,进一步感知。
①每个平行四边形只准剪一下,试一试被剪下的两部分能拼成已学过的什么图形?学生自己剪、拼。②互相讨论。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通过操作讨论得出:只有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才能拼成一个我们会计算的图形——长方形。这种剪法最简便。(2)揭示转化规律
任何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在转化的过程中,怎样按照一定的规律来做呢?(教师边演示边讲述)①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出示剪刀,闪动被剪掉的部分)。
②左手按住右手的梯形,右手抽拉剪下的直角三角形,沿着底边慢慢向右移动,直到两斜边重合为止。这样就得到一个长方形。
③学生根据刚才的演示模仿操作,体会平移的过程。3.归纳总结公式
(1)比较变化前的两个图形,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互相讨论,汇报讨论结果。根据讨论结果完成填空。引导学生明确:你发现了什么?互相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①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后,面积没有改变。即长方形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同时板书)②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相等。(同时板书)(2)根据这些关系,你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怎样推导出来?强化理解推导过程。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4.教学字母公式
(1)介绍每个字母所表示的意义及读法。板书S=a×h(2)说明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h或“S=ah”。(同时板书)(3)提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三、应用
1.一块平行四边形钢板,宽3.5厘米,长4.8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得数保留整数)①读题,理解题意。
②学生试做,指名板演。提醒学生注意得数保留整数。③订正。提问:根据什么这样列式? 订正时提问:计算时注意哪些问题? 3.填空
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一个(),它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原平行四边形的()相等。这个长方形的()与原平行四边形的()相等。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4.判断,并说明理由。
(1)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2)平行四边形底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
四、体验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五、作业
课堂作业:24页第1、2题 课外作业:24页第3、4题 板书:
教学内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目标预设: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3.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探索规律。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出示平行四边形 高1.5厘米,长2厘米 提问:
(1)这是什么图形?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学过哪些方法?(板书: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2)底是2厘米,高是1.5厘米,求它的面积。(3)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2.出示三角形。三角形按角可以分为哪几种? 3.既然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都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或利用公式计算的方法,求它们的面积,三角形面积可以用哪些计算方法呢?(揭示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二、尝试
1.用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1)看书
(2)订正数的结果。
(3)如果不数方格,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能不能像平行四边形那样,找出一个公式来?(4)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不同,按角可以分为三种,是不是都可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我们分别验证一下。
2.用直角三角形推导。
(1)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哪些图形?学生自由拼图。(2)拼成的这些图形中,哪几个图形的面积我们不会计算?(3)利用拼成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怎样求三角形面积?(4)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想一想,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得出: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的一半。3.用锐角三角形推导。
(1)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吗?学生试拼。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也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
(2)刚才同学们都把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在转化的过程中,怎样按照一定的规律来做呢?(教师边演示边讲述边提问)①把两个锐角三角形重迭放置。
提问:怎样操作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直接把一个三角形向左或向右平移,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②怎样才能使上面的三角形倒过来,使它原来的底在上面,底所对的顶点在下面?我们用旋转的方法,按住三角形右边的顶点不动,使三角形向逆时针方向转动180度,(也可以左边顶点不动,顺时针转动180度)直到两个三角形的底成一条直线为止。
③再把右边的三角形向上沿着第一个三角形的右边平移,直到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为止。(3)教师带着学生规范地操作。
重点指导:哪点不动?哪点动?旋转多少度?怎样平移?转化的过程中旋转和平移有什么不同?(平移时各个 点沿着直线移动,旋转时一个点不动,其它点都绕着不动点转动。)(4)对照拼成的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每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板书:面积= 面积的一半(5)练习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能用刚才的方法来拼吗?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②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每个钝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面积的一半。面积= 面积的一半 4.归纳、总结公式。
(1)通过以上三个实验,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2)汇报结果。引导学生明确: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②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同时板书)
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同时板书)④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同时板书)
(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为什么要加上“除以2”?(强化理解推导过程)板书:三角形面积=底×高÷2(4)完成书空。
5.教学字母公式。(1)学生看书。
(2)提问:通过看书,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积,a和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也可以用字母表示为: S=ah÷2。(板书)
三、应用
1.教学例题:一种零件有一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底是5.6厘米,高是4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①读题。理解题意。②学生试做。指名板演。
③订正。提问:计算三角形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 2.做一做。
订正时提问: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填空。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因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所以()。4.练习。
5.利用公式求方格上的三角形的面积。
四、体验
今天有何收获?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五、作业
板书:
教学内容:梯形面积的计算 目标预设: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探索规律。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具准备:
1.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纸板和剪刀。2.20根同样的铅笔和渠道模型。教学过程:
一、激发
1.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为什么要“除以2”?
3.指出下面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
4.导入:我们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有了这两方面的基础,我相信大家一定也能 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计算出梯形面积。大家有信心吗?
二、尝试
1.你能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拼拼看。
2.学生操作,互相讨论。
3.根据讨论结果,完成80页书空,并计算出复习(3)的面积。
4.汇报结果。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
①操作过程。先按住梯形右下角的顶点,再使一个梯形向逆时针方向旋转180度,使梯形的上下底成一条直线,然后把第一个梯形的左边沿着第二个梯形的右边平行移动,直到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为止。②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高等于梯形的高,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板书)强化理解推导过程。
④计算过程中“3+5”表示上、下底之和,它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所以计算时要加上小括号。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计算中要加上“除以2”? ⑤想一想:如果是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能拼成什么图形? 学生口述,教师点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能拼成一个长方形,而长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特殊形式。4.字母公式。
(1)学生看书
(2)提问:通过看书,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知道: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那么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S=(a+b)h÷2(板书)(3)要求梯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为什么要“除以2”? 5.小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用字母怎样表示梯形的面积公式?
三、应用
1.出示例题:一条新挖的渠道,横截面是梯形(如图),渠口宽2.8米,渠底宽 1.4米,渠深1.2米。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①拿出渠道模型,认识横截面。使学生明白横截面是一个平面。②生试做。③订正。提问: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除以2”。2.做一做。①学生试做。
②订正。提问: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判断。
(1)平行四边形面积是梯形面积的2倍。()(2)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4.练习
(1)让学生用铅笔代替圆木或钢管摆成图中的形状。(2)根据公式求出总根数,说一说是什么道理。使学生体会到:把另外一堆同样形状的钢管倒过来,同原来的一堆摆在一起,每层的根数就变成同样多,即都等于上、下底根数之和,这个和乘以层数得到的根数正好是原来一堆根数的2倍。5.练习
四、体验
今天学会了什么?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五、作业
板书
练习内容:练习二
练习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它们的面积。练习重点:正确运用公式计算所学的图形的面积。教具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回答下列各图面积地计算公式和字母公式。长方形 长×宽 ab 正方形 边长×边长 a2平行四边形 底×高 ah 三角形 底×高÷2 ah÷2 梯形(上底+下底)×高÷2(a+b)h÷2 2.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二、指导练习
1. 练习:计算下面每个图形的面积。⑴独立审题,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
⑵师巡视,看同学们在计算书三角形和梯形的的面积时是否注意了“除以2” ⑶指6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2.练习。生独立审题并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注意单位的换算。
三、课堂练习
四、攻破难题
1.一个鱼塘的形状是梯形,它的上底长21米,下底长45米,面积是759平方米。它的高是多少? 分析与解:
⑴已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⑵上底+下底=21+45=66米 ⑶高=759÷66×2=23米 20厘米 2.17题:已知右面梯形的上底
是20厘米,下底是34厘米,其中涂色 部分的面积是340平方厘米。这个梯形 的面积是多少? 34厘米
分析与解:要求梯形的面积,但不知道高。根据阴影部分是三角形,又知道三角形的面积和底,可以求出它的高,也就是梯形的高,再算出梯形的面积。高:340×2÷34=20厘米,面积:(34+20)×20÷2=540平方厘米
3.在下面的梯形中,剪下一个最大的三角形,剩下的是什么图形?剩下的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分析与解:以下底为底,一上底上的任意一点为三角形的顶点剪下的三角形都是最大的。因为所有的三角形的底和高都没有变,剩下的图形可能是一个三角形,也可能是两个三角形。(15+25)×12÷2=240平方厘米 25×12÷2=150平方厘米 240-150=90平方厘米
五、作业 整理与复习一 方法与策略: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及时整理已学的内容将成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方面。在本册教材中安排的“你学到了什么”,主要是通过学生从两个方面思考、整理已学的内容,前一个思考是对知识的简单整理,并会与同学交流;后一个思考主要是回忆学过的解决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举例以说明。这两个方面的思考,也将是学生后续学习中需要经常对自己所学知识能进行反思的方面。
学生初步开始独立地整理知识时,可能会有些困难。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与学生共同讨论知识的整理过程。首先,可以请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罗列(可能罗列中不能按逻辑顺序写下来),这种罗列能详细一些更好。其次,能对罗列的知识进行归类,把同一类的知识放在一起,并用适当的语言进行概括。再次,分析概括知识内容之间的前后联系。最后,将整理的内容誊写在教材的空白处。解决问题的策略回忆最好与学生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如在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学习了将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的方法。然后,再请学生能用具体的图形来加以说明。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与复习
二、练习第1,2,3题
在指导学生解答时,需要学生善于运用举例的方法,即根据题目中的要求,罗列符合条件的数,然后再逐步进行筛选。第4题
学生在解答本题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这四个图形变化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三角形、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可以运用活动教具的演示,先出示平行四边形,然后逐步减少上底的长度,直至上底为零。通过这种演示,可以让学生较深刻地体会到这三种图形的关系。第54题
估计图形的面积是帮助学生建立图形大小空间观念的基础,为此,在先测量图形底与高,后计算面积的题目中,都应该组织学生先估一估面积,然后安排测量与计算的活动。第6题
根据已知的面积与其中一条底(或者高)求三角形的另一条高(或者底),是一种逆向思维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可能有些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困难。为此,解决类似的问题,本教材均采用列方程的思路,通过建立等量关系的方法,求出问题。第7,8题
本题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地做一做、想一想,然后再组织讨论。在讨论中的重点应是梯形上、下底和的变化情况。虽然本题上底与下底发生了变化,但其上、下底的和仍然没变,所以梯形的面积也就没有变。在讨论的过程中,还应指导学生运用验证的方法,即当发现“面积不变”时,会用其它的资料来检验这一发现是偶然的巧合,还是存在一定的规律。
在学生发现规律中,也可以安排一些上底与下底变化不对应的题目,如上底增加2厘米,下底减少3厘米,梯形的面积是多少?通过这些题目的补充,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梯形面积在什么情况下是不变的,什么情况下是变化的道理。第9题
一般在解答本题时的基本思路是人行道的面积除以每块地砖的面积,但本题由于宽的长度是4米,因此产生了地砖不能完整地进行排列的情况。为此,在与学生讨论中,可以呈现部分直观图,通过图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地砖的实际使用量。第10题
寻找“万能钥匙”的基本策略是运用筛选法,即根据提供的四个方面条件,逐一进行筛选,直至最后寻找到符合条件的“万能钥匙”。根据本题提供的条件,先确定两位数,然后根据“是5的倍数”与“是一个奇数”这两个条件,可以初步知道这个数可能是:95,85,75,65,55,45,35,25,15。最后,根据“所有因子的和为48”这一条件,可以排除“95、85、75、65、55”这五个数的可能,接着对“45、35、25、15”四个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求上述数的所有因子,直至寻找到符合条件的数。本题的答案是:35。
三、分数 分数的再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数”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重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教学新课。
现场组织活动:请两位同学到台前,每人分别从一盒铅笔中拿出1/2,结果两位学生的结果不一样多,一位学生拿出的是4枝,另一位学生拿出的是3枝。
师:这里有两盒铅笔,你能从每盒铅笔中分别拿出全部的1/2吗?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准备怎么拿呢?
生1:我准备把全部的铅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生2:我准备把全部的铅笔除以2,也就是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就是1/2。学生活动,一位学生拿出3枝笔,另一个学生拿出4枝笔。师: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你有什么疑问,或者说你能提出问题吗?
生:他们拿出的枝数不一样多,一个是3枝,一个是4枝,这是为什么呢?
师:他们两人都是拿全部铅笔的1/2,拿出的铅笔枝数却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交流,再全班反馈。
生:我们认识两盒铅笔的总枝数不一样多。生:有可能数错了。
师:现在大家的意见都认为是总枝数不一样,也就是整体“1”不一样了吗? 学生都表示同意。
师:告诉大家总枝数是多少,1/2是多少枝。生1:全部是8枝,1/2是4枝。
生2:全部的铅笔是6枝,1/2是3枝。
师:真的是不一样多,一盒铅笔的1/2表示的都是把一盒铅笔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但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总枝数不一样多),所以1/2表示的具体的数量也就不一样。师:原来分数还有这样一个特点,你对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
二、练一练。
1、看数学书说一说,小林和小明一样多吗?笑笑和小红一样多吗? 说说理由。
2、画一画,说说画法对吗?为什么?还有别的画法吗?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1、2、3,通过学生填数观察,使学生体会这些分数之间的关系,先让学生填一填,再说说发现了什么。
2、第4题让学生充分说说自己的想法,必要时可以举例说明。
3、第5、6题独立完成,然后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四、思考题。
小红和小明都吃了1/2块蛋糕,谁吃的多? 放学后独立完成,课后讲评。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1/2---------4枝 1/2---------3枝 整体“1”不一样
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的数量也就不一样
教学内容:分饼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经历假分数和带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假分数和带分数,了解带分数和假分数的关系。教学过程: 活动一:分一分
活动目标:通过具体情境,经历真分数、假分数产生的过程,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
谈话: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去经,这天八戒化缘得到了3个饼,这下八戒可发愁了:“3张一样大的饼分给4个人,该怎么分?每人得多少张饼呢?”
先独立思考,再用圆形纸片代表饼,剪一剪,画一画,并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第一种分法:先把一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到4分之一,3张饼分完,每人共得了3个4分之一,就是4分之3。
板书:1/4+1/4+1/4=3/4 第二种分法:先把3张饼叠在一起,再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到3个4分之一的饼,合起来就是4分之3。
提问:这里的4分之3表示什么?
同学们非常能干,帮八戒解决了难题。如果有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又得多少张饼呢?(可能会有两种答案)
1、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我可以先分1张,每人4分之一张,这样一张一张地分,9个4分之一就 是4分之9。
师:4分之9在这里表示什么?
2、可以先分8张,每人2张;再分1张,每人4分之一张,合起来是2张加上4分之一张。
师:2张加上4分之一张,写成分数就是:2 1/4,读作:二又四分之一。二又四分之一在这里表示什么? 每人分到的饼是一样多的吗?也就是4分之9等于2又4分之一。
观察4分之3、4分之9、2又4分之1这三个分数,你有什么发现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分子小于分母
分子大于分母)
师:在数学里,我们把分数分为两类,把分子大于分母这类分数叫做假分数,把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你能举例说出几个真分数和假分数吗?先说给同桌听听。谁来说一说?(如果没有学生说出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教师可问:“4分之4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后,师小结:像这样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也属于假分数这一类。
师:观察真分数和假分数,你还发现什么特点?(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等于1或大于1,还有一种是带有整数的分数)
师:在假分数里,像2又4分之1,1又4分之3这样的分数叫做带分数。活动二:试一试
活动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第一题:用假分数和带分数分别表示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第二幅图可能会有一些难度,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图中有几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几份?)
第二题:以7为分母,分别写出3个真分数和3个假分数。(让学生在课堂本上独立完成。)第三题:在直线上的方框里填上假分数,在下面的方框里填上带分数。(让学生根据假分数与带分数的意义来填)
总结:同学们今天又认识了一些新朋友,你有什么收获吗? 活动三:课堂练习
1.独立练习练一练1、2、3集体校对。其中1题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假分数与带分数的关系。2.判断正误.
(1)小于1的分数是真分数。
(2)假分数大于1.
(3)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4)真分数小于1.
(5)大于1的分数是假分数.
(6)等于1的分数也是假分数.
3.教师或学生评价做练习的情况.
四、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分饼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我们称它为真分数 真分数<1 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假分数≥1 带分数 = 教学内容:分数与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能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分数商a/b(b≠0)的意义。
教学具准备:教学课件及3张完全相同的圆和剪刀。教学过程:
一、设置疑问,揭示课题
1、请同学们计算下面各题,你能把商分为哪几类? 36÷6 = 6 4÷5=0.8 80÷5=16 3÷7= 5÷10=0.5 4÷9= 然后引导学生归纳分类: 36÷6 = 6和80÷5=16的商为整数; 4÷5=0.8和5÷10=0.5的商为有限小数; 3÷7= 和4÷9= 的商为循环小数。
2、师指出:两个自然数相除,不能整除的时候,它们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内容:分数与除法(板书:分数与除法)
二、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1、创设情境,引入关系。
师:国庆节就要到了,今年的国庆节,学校要组织全校师生开展野游活动,到了野外,还要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联欢活动,前几天我同班主任老师对想要买的食品做了一些粗略的计划,知道买哪些东西了,具体怎么分还没有计算,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做一下详细的计划吗? 生:愿意!
师:好!那我们大家就一起来吧!
师:请看我们班级为这次活动准备的食品:
食品名称 食品数量 班级人数平均每人分的数量
苹果 40个 47 40÷47 饮料 39瓶 47 39÷47 花生 8千克 47 8÷47 上面表格里的商都不能用整数的商来表示,除了可以用小数来表示,能否用其它的形式,比如分数来表示呢?等我们学完了这节课,同学们自然会找到答案的。2.层层深入,感知关系。
师:我想调查一下,最近谁要过生日?指一名同学说说你过生日的时候必须要买什么食品?(生:蛋糕)买了蛋糕是自己吃,还是同爸爸妈妈一起吃? 师:同学们愿意帮***同学分一分蛋糕吗? 生:愿意!师:出示例题: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平均每人能分得多少?师:这时,应该把什么看作单位“1”? 要把蛋糕平均分成几份?
怎样列式?(指名口述算式)1÷3= 师:大家拿出练习本来计算这个商是多少?(用小数表示)生:0.333„或
课件显示:1÷3=0.333„或
师:这个商用小数表示太麻烦了,能不能用分数来表示呢? 请大家看大屏幕大家看,每人得到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 生:1/3 师:对了!那么上面的算式1÷3的商可以用分数1/3表示了,即:1÷3= 1/3(个)
(2)现在小组讨论:1÷3=1/3中,你发现整数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与得数中的分子、分母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3)讨论完毕后,指几名同学代表自己的小组总结:
学生口述的过程中,教师出示课件:被除数÷除数=被除数/ 除数
(4)师:现在大家会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了,那么,大家能把前面表格中的得数用分数表示吗? 生:会!
师出示: 40÷47=? 39÷47=? 8÷47=? 3.,巩固关系
师:国庆联欢的时候,我打算买3张非常好吃的比萨饼,想和班主任老师、还有两名在这学期进步最大的同学A和B共同分享,大家能帮我们合理的分一下吗?
生:想!
师:大家看问题:我想把这3张饼平均分给我们4个人,每人分得这3张饼的几分之几呢? ①议一议:讨论如何分,有哪些分法?(让同学们充分考虑好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②剪一剪:想好后各小组可以行动了,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拿出我们事先准备的三个完全一样的圆形和剪刀剪一剪,并把分好的四份摆在桌子上。
③拼一拼:分好后,请同学们每人取一份拼在一起,看看是一个“饼”的几分之几?
④列一列:怎样用算式表示自己分饼的数量关系?谁会列式? ⑤算一算:师指一名同学板演算式: 3÷4= 3/4(张)
答:每人分得 3/4 张。
请板演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根据什么这样写的?
⑥如果分别用字母a和b表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和除数,分数与除法的这种关系怎样表示? 学生回答,师板书:a÷b= a /b(b≠0)师:大家考虑:这里的a和b是否可以是任何自然数?为什么? 生:不可以,因为这里的b≠0 师:左侧b≠0,那么右侧的b是否可以是0?为什么? 师:讨论完后,教师用红色粉笔标上: b≠0(引导学生懂得:在除法中,除数不能为零,所以在分数中,分母不能为零)
三、总结提升,归纳关系(师生共同完成)
1、让学生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联系: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
2、判断:“分数就是除法,除法就是分数”这句话对不对?
(最后教师总结:分数与除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个数)
四、完成练一练1、2、3题后,讲评。
五、拓展延伸,发展能力。1、7÷13= 7/13 =()÷()()÷9= 3/4 =()÷26
2、一个4平方米的圆形花坛分成大小相同的5块,每块是多少平方米?(用分数表示)
3、国庆联欢的时候,大家都会带好多自己爱吃的食品,你们愿意与同学们共同品尝吗?如果愿意的话,请说说你的打算,并编一道符合这节课学习内容的题目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
a÷b= a /b(b≠0)被除数÷除数=被除数/ 除数 3÷4= 3/4(张)
答:每人分得3/4张饼。教学内容:练习三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分数、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意义。
2、巩固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3、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利用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利用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举例说说分数的意义。
2、说说什么叫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
3、说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填写1、2题后,说说自己的思考方法。(4/
5、1/5)(4/
12、8/12)(3/
6、3/6)(3/
7、4/7)
重点说说写出涂色部分后,空白部分你是怎样思考的?
2、完成3题先让学生独立填填后,再说说比较分数大小比较是怎样思考的? 1/4=1/4 2/8<2/3 重点说说2/8和2/3是怎样比较的? 3、4题,先引导学生解决第1个问题,学生根据题意收集有关信息,再根据分数的意义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说说还能用分数表示什么?主要用分数进行交流,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充分交流。
4、举例说说假分数和带分数之间互化的方法,然后独立解决第5题。a)先独立完成第6题,然后说说比较方法。b)先独立完成第7题,然后说说思考方法。
5、实践活动:观察年历,独立完成,交流还能提出用分数表示的哪些问题?
6、作业:实践活动出数学报,并说说各栏目所占篇幅约占这张报纸的几分之几? 教学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抽象概括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参与兴趣
教师出示三只可爱的小猴图片,故事引入
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第一只小猴一块,第二只小猴见到说:“太小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第二只小猴两块。第三只小猴更贪,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12块,分给第三只小猴三块。
同学们,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的多吗?(哪只猴子分得的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出示三块大小一样的饼,通过师生分饼,观察验收后得出结论:三只猴子分得的饼一样多。聪明的猴王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子们的要求,又分得那么公平的呢?同学们想知道有什么规律吗?
(二)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形象感知
(1)折 请同学们拿出三张同样大的长方形纸,把每张纸都看作一个整体。用手分别平均折成4份、8份、16份。
(2)画 在折好的长方形纸上,分别把其中的3份、6份、12份画上阴影。
(3)剪 把长方形中的阴影部分剪下来。
(4)比 把剪下的阴影部分重叠,比一比结果怎样。
2、观察比较、探究规律
(1)通过动手操作,谁能说一说图中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各是几分之几?
(2)你认为它们谁大?请到展示台上一边演示一边讲一讲。
(3)既然这三个分数相等,那么、和 的大小怎样?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
板书: = =
(4)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为什么分数的大小却相等的?你们能找出它们的变化规律吗?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讨论这两个问题。
(5)学生汇报讨论情况。
(6)启发点拨。
A.通过从左到右的观察、比较、分析,你发现了什么?
B.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这里“相同的数”是不是任何的数都可以呢?请举例说明。
板书:(零除外)
C.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比较重要?
(都、相同的数、零除外)
(7)把 和 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A. 思考:要把 和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分子怎么变?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B. 让学生讨论后独立解答。
(8)讨论:猴王运用什么规律来分饼的?如果小猴子要8块,猴王怎么分才公平呢?
(9)质疑。让学生看看课本和板书,回顾刚才学习的过程,提出疑问和见解,师质答疑。
(三)随堂练习
1.口答 :在下面的()内填上合适的数(学生口答后,要求说出是怎样想的?)
= = = =
2.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
(2)=()
(3)=()
(4)=()
(四)小结
同学们在这节课的学习中表现得很出色,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 板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 3/4=6/8=12/16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教学内容:找最大公因数 教学目标:
1、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2、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活动一:找最大公因数
目标一: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师:同学们,我们在第一单元的时候学习了找一个数的因数,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找因数的比赛,好吗?同桌互相比赛,一个找出12的全部因数,另一个找出18的全部因数,看看谁找得又对又快!板书:12=()×()=()×()=()×()18=()×()=()×()=()×()师:你是怎样找的?
学生反馈答案后,师出示两个集合圈:请在书上的这两个集合圈中分别填入12和18的全部因数。出示两个相交的集合,提问:这两个集合和上面两个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生:这两个集合是相交的。
师:这两个集合相交的部分填哪些因数?你是怎样想的?说说你的理由。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这里填12和18公有的因数,也就是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让学生在书上相交的集合圈中填出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
师: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多少?除了用上面的办法,你还有没有办法找出它们的公因数? 独立思考后,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方法。活动二:练一练
目标二:会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完成第一题:出示8和16,找一找它们的全部因数。
提问:8和16这两个数有什么特征?你能找出它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吗?(让学生明白,16是8的倍数,所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8。)
完成第2题:出示5和7,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全部因数,提问:这两个数有什么特征吗?你有什么办法直接找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吗?(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第3题:独立完成,同桌检查。第4题:找出下列各组数的公因数。
让学生找出这几组数的公因数,说说有什么发现?
第5题:写出下列各分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先让学生自己写一写,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找公因数的。
数学探索:在表中写出1,2,3,4,5-20等各数和4的最大公因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找一找1,2,3,4,5,-20等各数和10的最大公因数,是否也有规律?与同学说一说你的发现。板书设计: 找最大公因数
12=()×()=()×()=()×()18=()×()=()×()=()×()
:约分 教学目标:
1.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约分的含义,探索约分的方法。2.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约分。教学准备: 白纸 教学过程: 活动一:做一做
活动目标: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和含义,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复习:下面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各有哪些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是几?2/3 10/15 12/15 8/12 4/7 30/60 师:今天我们利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来对分数进行进一步地探索。出示“做一做”:你会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板书:1/3 2/6 4/12 8/12 师:请你观察上面几个分数,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生可能会说:这几个分数都是相等的。
师:为什么这几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不一样,分数的大小却是相等的?你能用前面学过的知识,解释同学的发现吗?
生可能会有两种方法:
一、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一个一个去除: 8/24=8÷2/24÷2=4/12 4/12=4÷2/12÷2=2/6 2/6=2÷2/6÷2=1/3 把8/24的分子和分母都除以2得到4/12,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大小不变,所以8/24=4/12。
二、直接用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去除: 8/24=8÷8/24÷8=1/3 师:像这样,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的值不变,这个过程叫做约分。现在1/3还能再约分吗?(不能)像1/3这样不能再约分了,叫做最简分数。师:把一个分数化成最简分数,有时要约好几次,也可以这样写。(略)活动二:试一试
活动目标:能正确地进行约分。
把16/48化成最简分数:你是怎样约分的?化成的最简分数是多少? 完成练一练第1题:圈出最简分数,并把其余的分数约分。第2题:猜灯迷,连谜底。
第3题:比较分数的大小。后面几题能不能直接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应该怎么办? 第4题:写出三个与三分之二相等的分数。板书设计: 约分
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的值不变,这个过程叫做约分。1/3 3/4 5/7 7/9 现在1/3还能再约分吗?(不能)像1/3这样不能再约分了,叫做最简分数。
教学内容:练习四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巩固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3、进一步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约分。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举例说说分数的基本性质。
2、举例说说什么如何找最大公因数?
3、说说如何约分。
二、练习
第1题:练习找公因数,巩固找公因数的基本方法,渗透集合思想。第2题:主要是练习约分,可以让学生把这些数约分,再连一连。
第3题:分数的意义、约分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可以让学生自己用分数表示,再交流自己的思考方法。第4题:先让学生找出分数,并说说自己的思考方法。这个学习材料可以进一步使用,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再提出一些问题。第5题:本题开放性强,学生可以自由分割,并用分数表示。
第6题:本题先要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并思考:选择怎样的地砖才能没有剩余,引出实质是要求24和30的公因数。30和24的公因数是1、2、3、4、6,因此,可以选边长是1dm、2dm、3dm、4dm、6dm的方砖。〖实践活动〗
先让学生用最简分数表示小明一天的活动,巩固分数意义、分数与除法、约分等知识。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张表格,并用分数知识进行交流。板书设计: 练习四
教学内容:找最小公倍数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2、探究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探究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愿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探究的精神。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初步感受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倍数,谁能举例说几个3的倍数? 生:3的倍数有3、6、9、12、15„„。师:2的倍数呢?
生:2的倍数有2、4、6、8、10„„。师:3和2的最小倍数都是几? 生:都是他们本身。
师:那么,为什么在说倍数时要加省略号?
生: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所以要加省略号。师:(出示教材第51页数表)在这张数表中有几个数? 生:50个数。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圈出4的倍数,用○圈出6的倍数。(学生操作圈数)
师:谁能说说4的倍数?
生:4的倍数有4、8、12、16、以直到48。师:6的倍数呢?
生:6的倍数有6、12、18、24、30、以直到48。师:在圈数时,你们发现什么?
生:我们发现有些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师:能举例说明吗?
生:如12、24、36、48,这些数既用△圈出,又用○圈出,所以它们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
(二)顺理成章,总结概念
师:那么,能否给这些数起一个名字呢? 生1:我起的名字叫共同的倍数。
生2:这个名字太长了,叫公倍数更好。
师:这个名字起得好,在数学上把这些数都叫做公倍数。那么谁来总结一下什么叫公倍数? 生:公倍数就是几个数共同有的倍数。
师:那么,在这几个数公倍数中,谁给“12”也起个名字。生:它是最小一个,所以它的名字叫最小公倍数。师:那么,有没有最大公倍数呢?(师生共同讨论)
(三)总结方法,实际应用
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引出公倍数的?(小结学生的发言,板出:枚举法。)
师:在寻找最小的公倍数时,经常用到枚举的方法。下面请用这个方法:做教材第51页的试一试。(学生练习,在他们汇报时,教师应指导强调集合圈的写法)师:谁来汇报练习的结果?(学生展示各自的练习)
师:在做这一题时,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生1:我认为用书上的方法寻找最小公倍数太麻烦,所以我不用这个方法也能求出6和9的最小公倍数。我在想6的倍数,想到18这个数时,就发现它也是9的倍数,那它一定是6和9的最小公倍数。这样就不用写到50了。
生2:我同意他的看法,不过应该从9的倍数找起会更快。因为9的倍数比6的倍数大,会找得更快。生3:我发现3和5的最小公倍数是15,就是3×5得到的,所以求最小公倍数就用两个数相乘就行了。生4:我不同意,6和9相乘得54,而6和9得最小公倍数是18。生5:我发现54要是除以6和9的最大公因数3就是18了。
师:那么,同学们对这几位同学的发现有什么看法,不妨通过几组数来考证一下这几位同学的想法,从而总结一下求最小公倍数的几种方法。
(出示教材第52页第3题,学生独立求最小公倍数。然后在小组里讨论有什么发现。师生共同总结3种类型的数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出示教材第52页的第4题,讨论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
(四)总结收获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小结):同学们不仅很好的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掌握了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板书设计:
找最小公倍数
公倍数就是几个数共同有的倍数。最小一个 最小公倍数
教学内容:分数的大小 教学目标:(一)理解并掌握比较分母相同或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大小的方法。(二)在学习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的过程中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二)区别比较同分母分数大小和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方法。教学用具: 教具:投影片,两张完全相同的正三角形纸片、长方形纸片。学具:每位同学两张同样的圆形纸片、长方形纸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
1.说出表示图中阴影部分的分数(投影片出图)。2.口答填空:
(1)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 3.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并说明理由。7和9
32和29(要求说出9比7多2个自然数单位,32比29多3个自然数单位。)教师:两个整数,我们可以根据它们包含自然数单位的多少来比较大小,那么分数又怎样来比较大小呢?这就是这节课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分数大小的比较。(二)学习新课
1.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1)教师出示两张完全相同的正三角形纸片,请同学说一说如何判断它们的大小?(把两张纸重叠放在一起,完全重合,说明相等。)教师把两张正三角形贴在黑板上。问:请说出阴影部分各是多少?(2)教师用小黑板条贴出线段图,请同学口答括号部分是多少
请学生两人一组,比较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并说明理由。教师巡视。
(3)教师:请观察上面比较的各组分数,同组的两个分数有什么共同处?(分母相同,分数单位相同。)教师: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如何比较大小? 学生口答后教师小结并板书:
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练习:课本93页做一做。请两三位同学写投影,其余同学填在书上。集体订正。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2.比较同分子分数的大小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两张圆形纸片。并请比较它们的大小。(同样大。)学生分小组讨论,汇报后,教师表扬“圆形纸片同样大,也就是单位“1”相等,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小。”这种想法很好。并说明道理。
教师:请同学用两张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纸折一折或画一画,比较 学生动手折或画,小组讨论说道理。
老师:说一说下面各组分数中,哪一个较大?为什么?
(2)教师:请看一看这一组分数,(指第二组板书出的分数)有什么共同之处?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
练习:课本94页做一做。请两位同学写投影片,其余同学填书上。集体订正。
3.教师:请说一说同分母的分数如何比较大小?同分子的分数如何比较大小?它们在比较的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口答的后教师板书归纳:
口答练习:比较下面各组分数的大小。(投影片)(三)巩固反馈
1.请自己说出两个同分母分数,比较它们的大小。
2.请一位同学说出两个同分子分数,另一位同学比较它们的大小。4.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5.下面的括号里能填哪些分数? 板书设计: 分数的大小
教学内容:数学与交通 教学目标:
1.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方程意识。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建立模型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学习新课。
创设了“送材料”的情境,通过简单的路线图等方式呈现了速度、路程等信息,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这些信息去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让学生根据两辆车的速度的信息进行估计,因为轿车的速度快,所以轿车行的路程肯定超过一半,相遇地点离遗址公园近一些,估计相遇地点在阎村镇附近。第二个问题,主要是要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中求相遇时间的问题,关键是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因为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速度×时间=路程,求时间需要逆思考,所以要引导学生体会用方程解决问题比较方便。第三个问题关键是让学生理解“相遇地点离遗址公园有多远”,实际上就是求面包车行驶的路程。
教学时,首先呈现信息,引导找出有关的数学信息,并解决第一个问题,要注意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方法。然后,解决“出发后几时相遇,相遇地点距遗址公园多远”的问题,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可以画线段图帮助理解,结合线段图让学生说说“相遇时两辆车行的全部路程是多少,分别是什么车行的”,从而分析得出“面包车行驶的路程+小轿车行驶的路程=50千米”的数量关系式,再列出方程,并解决问题。
二、巩固练习试一试
本题应让学生独立分析数量关系,并尝试用方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交流,注意要让学生说说怎样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列出方程。
三、练一练 第1题
本题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选几题让学生说说解方程的方法,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第3题
注意让学生观察图上的信息,先让学生估计在何处相遇,并说说是怎么想的,因为淘气的速度快,所以应该是在接近邮局的地方。再解决第2个问题,引导学生列方程先求出相遇时间,再求相遇时笑笑 走了多远。70x+50x=840,x=7;50×7=350(米)第5题
本题可以先引导学生读懂题中的数学信息,再根据这些信息设未知数为x,列出方程、解决问题。可以设牛的体重为x千克,大象的体重就是10x千克,再根据“大象比牛重4500千克”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求出解。板书设计: 数学与交通 旅游费用 教学目标:
会利用已有的知识,依据实际情况从给定的优惠方案中选择较经济的方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一:购买门票.师:长城旅行社推出A.B两种优惠方案。
景园一日游 景园一日游
A:大人每位160元;小孩每位40元 B:团体5人以上(含5人)每位100元
师:4个大人一个小孩选哪方案省钱?
分别找一男一女板演计算过程。A方案:160×4+40×1=680(元)B方案:100×5=500(元)
师:右图有4个小孩,2个大人,他们选择那种方案省钱呢? 指两名同学板演:
女生计算A方案的支出、男生计算B方案的支出、生答:按B种方案省钱.独立算一算.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A方案:160×2+40×4=480(元)B方案:100×6=600(元)
师:你能发现什么情况下用A方案省钱吗?什么情况下用B方案省钱吗? 活动二:练一练
师:根据你的发现,请估计以下三种(1、2、3题)情况分别选择那种方案省钱: 师:我们的估计正确吗?请动笔算一算。活动三:租车方案
师:育才小学115人去秋游,怎样租车合适:
大客车:限乘客40人,每天每辆1000元,小客车:限乘客25人,每天每辆650元。分四大组解决以下4个租车方案 第一组:如果都坐大客车
问:为什么租3辆,而不是2辆 生答:按A方案省钱
生答:大人多,小孩少选B方案,小孩多大人少选A方案。学生估一估: 1题选B方案 2题选A方案 3题选B方案
独立计算A、B方案 集体订正
生:115÷40=2(辆)„„35(人)
需要3辆大客车,共付租金:1000×3=3000(元)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二组:如果都坐小客车:
问:为什么租5辆,而不是4辆? 第三组:如果租1辆大客车,还需要□辆小客车 第3组:可以租2辆大客车,2辆小客车 师:也可以用列表的方案比较各租车方案 大客车/辆 3 2 1 0 小客车/辆 0 2 3 5 乘客/人 120 130 115 125 租金/元 3000 3300 2950 3250 师:观察表格说说那种租车方案最省钱? 活动四:试一试
师:如果育才小学325人去秋游,怎样租车最合适?
比较租金,找出最省钱的租车方案 115÷25=4(辆)„„15(人)需租5辆小客车,共付租金650×5=3250(元)共付租金:1000+650×3=2950(元)共付租金:1000×2+650×2=3300(元)学生统计各组租车方案:填表
生答:1辆大客车和3辆小客车最省钱 独立计算租金,汇报多种租车方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五:练一练
师:京华旅行社推出A、B两种优惠方案。有10位家长带5名孩子,选那种方案便宜? A方案:团体5人以上每位300元 B方案:成人每位400元
小孩每位200元 独立计算费用 汇报A方案和B方案 A方案:
15×300=4500(元)B方案:
10×400+5×200=5000(元)
(三)10位家长A方案300×10+200×5=4000(元),五位孩子B方案 生答:混合方案最省钱。板书设计: 旅游费用
教学内容:看图找关系 教学目标:
1.能读懂一些用来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能从图表中获取有关信息,体会图表的直观性。2.结合实际问题情境,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了解图表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看懂用图来描述的事件或行为,体会数学图形语言的简洁和明了的特点,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教学过程:
活动一:观察与思考 出示第一幅图:
1.第一幅图呈现的是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图
2.先组织学生看图后交流,说说从这幅图上了解到哪些信息。3.从中让学生了解折线变化的过程、每个数的意义。(1)如线往上画,说明速度提高;(2)200表示速度是200米/分;(3)3表示过了3分钟。4.看图回答问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5.在看图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活动二:实践应用 试一试的题目。
1.关键是要让学生说说自己思考的过程,说明图的变化与事件或行为变化的联系,下面呈现每道题目的 要求。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关键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1)呈现的是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2)第一幅图离家的距离一直在变,先是离家的距离逐步变远,再是离家的距离逐步变近,这与小明母亲走到读报栏后直接返回家中的行为是一致的,所以第一幅图描述的是小明母亲的行为。
(3)第二幅图中途有一段时间离家的距离不变,这与小明父亲在中途读报的行为是一致的,所以第二幅图描述的是小明父亲的行为。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描述图表所表示的信息,说说自己的想法。(3)教师要注意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指导。
(4)本题主要是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2)了解题目的意义。
(3)做出判断后交流自己的想法。本题呈现的是楼层与时间的变化关系。板书设计: 看图找关系
第四单元 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折纸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重难点:独立探索中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减法。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师:现在,每个小朋友手上都有一些正方形的纸片,请你们取其中的一张纸折一折,然后在折的一部分涂上颜色,并说一说涂颜色的部分是几分之几?
(学生开始进行折纸、涂色的活动,教师进行巡视。)
师:现在,哪个小朋友来介绍你和折纸与涂色情况。
生:我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先对折,再对折,然后在其中一个小正方形上涂颜色,这个涂色的部分叫1/4。
生:我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先对折,再对折,然后在其中的3个部分涂上颜色,涂色的部分叫3/4。
„„
一会儿时间,学生介绍了各种各样的折纸与涂色的情况。
师:同学们,如果现在要计算两张纸中的涂色部分合起是多少,你可列出哪些算式?
生:我可以列出:1/4+3/4。
生:我可以列出:3/4+1/2。
生:我可以列出:1/8+5/8。
生:我可以列出:5/8+1/4。
„„
(教师分别将学生提出的算式,书写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根据分数的分母特点,这些算式可以分成几类?
生: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分母相同的,一类是分母不同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分类,将黑板上的算式进行了整理。)
师:这个同学说得正好,我们今天这一节课就要来探索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
2.自主探索
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任意选择一道分母不同的加法算式,试一试如何计算?
(学生进行独立的尝试。)
师:谁来汇报自己探索的过程?
生:我选择了“1/4+1/2”的这一道题,它的计算过程是:1/4+1/2=2/6。
生:我也选择了“1/4+1/2”的这一道题,但计算的过程与他不一样。计算过程是:1/4+1/2=1/4+2/4=3/4。
生:我选择了“1/8+1/4”的这一道题,它的计算过程是:1/8+1/4=1/8+2/8=3/8。
生:我认为他的计算太复杂,我的计算过程是:1/8+1/4=2/12。
„„
师:刚才有很多同学汇报了他们的探索过程,那么为什么同样的算式,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到底谁是正确的?谁是错误的呢?
师:我听了很多同学的不同意见,但现在谁也说服不了谁,那该怎么办呢?能不能观察刚才所折的纸,从折纸的涂色部分中,思考、验证哪一种计算方法正确。
3.图像验证
生:老师,我发现“1/4+1/2”在图上可以看到,它的结果应该是3/4。
生:我也发现了“1/8+1/4”在图上的结果是3/8。
师:那么这个3/4与3/8是怎样得出的呢?
生:我发现了,1/4与1/2在图上是不能直接相加的,因为它们所代表的每一份都不同,只有每份都相同的,才可以相加。
生:我有一个补充,刚才这个同学说的每份不同,也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不同,所以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才可以相加。
„„ 4.小结 5.练习
67页第1、2、3题 板书:
教学内容:星期日的安排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2.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重难点:在活动中正确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计算下面各题.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题
二、探究新知.
新课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新的内容——星期日的安排. 1.
创设情境。
教师提问:回忆一下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遇到有括号的,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师谈话:请同学们打开书68页读一下第一段的文字和图.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内容? 2.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列式解答。3.观察算式:这是一个连减混合运算的题;
三个分数是异分母的分数,计算时应当从左往右计算; 分母不同,计算时应先通分. 4.学生独立解答.
第一种算法:
第二种算法: 思考: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哪一种简便? 教师强调:三个分数是异分母分数,先一次通分比较简便. 5.总结没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5.反馈练习:
6.第二种解法(有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算式与例1有什么不同?(有了小括号)
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7.学生独立解答.
思考:这道题为什么分步通分计算比较好? 8.总结有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9.反馈练习.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四、随堂练习. 填空.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____________相同.没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______________;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____________,后算______________.
五、布置作业.
1.69页第1、2题
2.69页第3题
六、板书设计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教学内容:看课外书时间(分数、小数的互化)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小数相互转化的必要性。2.能正确地将简单的分数化为有限小数。3.能正确地将有限小数化为分数。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问题的引入。
学生在比较看书的时间中,提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解决问题的探索。
1.看图,用分数和小数分别表示两个图中的涂色部分。2.
学生用把时化成分的方法进行比较。3.
学生把分数化成小数进行比较。4.
学生把小数化成分数进行比较。5.
其它方法。
三、分数与小数相互转化的讨论。
1.学生在上述的探索中,发表自己的发现和观点。
2.教师再出示一些类似的题目供学生练习,在一定的练习量后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3.
把1/4转化为小数
4. 1/
5、1/2怎样转化为小数
5.让学生悟出分数转化小数的基础方法。同样,小数转化为分数也可以采用这一过程。
三、试一试 第2题
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常规的有两种:一种是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一种是先把分数化为十进分数,然后再化为小数。前一种是一般的方法,它适应于所有的分数化为小数,而后一种则是特殊的方法,需要根据分母的数值确定能否运用。当然,学生在开展这方面的练习时,可以多安排一些练习题,经过一定数量的练习,让他们自己总结“分数如何化为小数”的方法。第3题
安排这一题的目的是通过“你说我答”的形式,让学生熟记一些常用的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数据。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结合具体的内容,应让学生熟记四分之几、五分之几与八分之几化为小数的数值,同样,反过来也应熟记这些小数化为分数的数值。第4题
在分数与小数比较大小时,一般说是把分数化为小数比较容易(对一些特殊数值的小数除外)。当然,这种体会也需要学生自己在练习中进行总结,而教师不要过早地做出结论性的提示。对一些只能化为无限小数的分数,应让学生懂得如何取有效数字的道理。如“1/3和0.33”进行比较,由于1/3化为小数是无限小数,所以学生在利用除法的关系把1/3化为小数时,只要取三位小数即可,而不需要多取,以提高练习的效率。
四、作业设计: 板书:
教学内容:练习五
教学目标:通过综合练习,让学生能准确的进行小数加减运算,分数小数的互化。教学过程:
一、组织学生对单元知识小结。
二、练习第2题
把本题的练习作为一个实践活动,即让学生统计家庭中一个星期丢弃的塑料袋的情况,并分别算出每天丢弃的数量占一个星期丢弃数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根据每天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本题是一道相对开放的题,学生所提出的数学问题中,可以是一步加减的问题,也可以是两、三步加减混合运算的问题,所以,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能从多角度提出各种不同的数学问题。第4题
由于本题的两个数进行比较的对象是用不同数的形式表示出来,因此,要找出弄脏的数字,首先把两个数化为相同表示的形式。如“?/15比0.7小",在解答时可以把0.7化为分母是15的分数,即化为10.5/15。从中可以确定这一题弄脏的数字范围是1~10。同样,右边的一题可以将3/5先化为小数,然后确定弄脏数字的范围。当然,对学生在解答本题时,只要说对符合要求的某一个数字,也应加以正面的肯定。第6题
可以先安排学生自己算一算,然后组织学生寻找其中的规律。接着出示第⑵题,尝试一下学生能否根据寻找的规律直接写出得数。如果学生有困难的话,教师还可以安排一些类似的题目,以增强学生观察的机会,便于学生发现规律。在学生初步理解的基础上,也可以请学生独立地出题,以供同桌同学进行练习。
〖实践活动〗
本题主要是计算几个几分之一相加其和是1,为了比较形象的增加学生的可操作性,所以运用建造“分数墙”的形式。但在学生搭分数墙的实际操作时,由于纸条较薄,因此容易出现拼搭的散乱情况。为操作的方便性,也可以不剪纸条,事先准备若干条相等长度的纸条,直接在纸条上进行分割,并填上相应的分数,这样也能起到相同的练习效益。
五 图形的面积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归纳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并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3.能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大小,并能用不同方法计算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一些基本图形学具(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的课上所用的主题图形。教学设计:
一、拼图活动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学具,1、让学生叙述各种图形的特点。
2、组织学生用这些基本图形拼出各式各样的图案。
3、全班交流、讨论拼好的图形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感受组合图形特点)
二、自主探索组合图形面积
1、出示计算客厅面积问题:
小华家新买了住房,计划在客厅铺地板,请你估计他家至少要买多大面积的地板,再实际算一算,并与同学交流。
2、请学生观察此图形,有何特点
3、学生独立与小组合作交流解决组合图形面积计算问题。
学生可能出现“分割法”和“添补法”
“分割法”即将上述图形分割成几个基本图形。
4、讨论“分割法”
A、对于“分割法”需要与学生讨论其合理性,要让学生明确:分割的图形越简洁,其解题的方法也将越简单。
B、要考虑分割的图形与所给条件的关系。有些图形分割后找不到相关的条件就是失败的。
5、讨论“添补法”
A、为什么要补上一块?
B、补上一块后计算的方法是怎样的?(让学生都理解这一算法)
三、实际应用
1、解决书后问题
可以采取学生独立解决与合作交流的形式
2、注意:练一练第一题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进行练习。A、可以任意分割
B、分割为最少的学过的图形
C、可以适当添上相关条件分割,要求分割的合理,能计算分割后的面积。
3、第3题 注意:A、油漆一面需要多少钱?
B、要把单位“平方分米”转化为“平方米”
四、课堂总结
请学生质疑
五,寻找并解决生活中的此类问题 板书设计:组合图形的面积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
2.能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教学过程: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将接触到大量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原来这些内容都不安排在教材中,而根据《标准》的要求,让学生掌握估计、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方面。为此,本课时专题安排了估计、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本探索活动分为三个部分,前两个部分主要是呈现了小华出生时与2岁时两个不同年龄段脚印面积的大小,第三个部分是让学生运用自己探究出的方法,估计自己的脚印面积。在开展实践活动时,可以按照教材前后呈现的内容,先讨论估计小华两个年龄段脚印面积的大小,然后采用数格子的方法(不满一格的可以按半格来数)来验证前面的估计值。通过两个年龄段脚印大小的估计,要让学生理解成长期中脚
印面积的大小与年龄的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估计自己脚印的面积可以回家完成,然后将所描好的脚印图带到学校进行交流。教学时,教师还可以找一幅公园或某个活动场所的平面图,利用方格纸估算这幅平面图形的面积,再组织同学交流。如果有些班级的学生能力较强,也可以补充一些没有方格背景的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计
与计算。学生在估计与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时,首先要会把这个图形看作近似的基本图,并围一围,随后用尺量一量基本图的相关条件的尺寸,并计算面积。板书设计:成长的脚印
尝试与猜测:鸡兔同笼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现实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的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进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应用假设的数学思想,在解题中数形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鸡兔同笼”的活动中,通过列表举例、画图分析、尝试计算等方法解决鸡兔的数量问题。教学过程:
活动一:提出问题
鸡兔同笼,有20个头,54条腿,鸡、兔各有多少只? 活动二:解决问题
1.分析题意。学生分析题意,明白所要解决的问题。2.小组讨论。要求:(1)每个人先独立思考,要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2)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
(3)注意交流各组的解决问题的策略。3.全班交流。
(1)教材中列举的方法有4种,前3种是通过假设举例与列表的方法,寻找需解决问题的结果。第4种是画图的方法,①第一张表格是常规的逐一举例法,根据鸡与兔共20只的条件,假设鸡只有1只,那么兔就有19只,腿共有78条,„„在这样的逐一举例中,直至寻找到所求的答案; ②第二张表格是先估计鸡与兔只数可能范围,以减小举例的次数;
③第三张表格是采用取中间列举的方法,由于鸡与兔共20只,所以各取10只,接着在举例中根据实际的数据情况确定举例的方向,这样可以大大缩小举例的范围。
④第4种方法是画图,比较形象直观。先画出20个圆圈,代表20个头,接着假设全部是鸡,共画40条腿,剩余的14条腿只要逐一添上,就能很快地发现鸡与兔的只数。(2)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
在放手研究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书上的方法,通过预习的途径可以获得,同时学生可能还会用其他的方法计算,包括用方程解决。①算术方法。②用方程解决。
对于学生出现的方法,一定要让他表述清楚想法,教师对中间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疏导。(3)回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活动三:解释应用
学生完成课本练一练的题目,放手让学生自己研究,如果学生有困难的话,可以允许两个人讨论,教师注意帮助学生梳理清思路。
1.练一练中的前3题的方法可以采用情景探索中的方法,并且答案也是唯一的。在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教师组织大家交流。
2.第4题,答案不是唯一的。可以采用举列的方法,让学生去寻找交流。
3.比较前面3题与后面1题条件之间的异同,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哪些题的答案是唯一,哪些是有多种答案的。
4.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5.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设计:鸡兔同笼
点阵中的规律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图形特点,从而探索点阵中的规律。
2、通过本活动的教学,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3、通过本活动的教学,增强学生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画出一个点)同学们,老师在黑板上画的是什么? 生:老师在黑板上画的是一个点。
师:点是几何中最基本的图形,许多点排列起来可以构成一个点阵,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点阵中的规律”问题(板书课题——点阵中的规律)。
(二)新课
1、出示点阵,提出问题
师:二千多年前,希腊数学家们已经利用图形来研究数(出示点阵),这就是一组点阵,请大家仔细观察,并思考下面的几个问题: ⑴每个点阵可以看成什么图形?
⑵每个点阵分别有多少个点?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师:谁愿意代表你们小组回答第一个问题? 生:每个点阵都可以看成一个正方形。师:能具体说一说吗?
生:第一个点阵可以看成边长是1的正方形,第二个点阵可以看成边长是2的正方形,第三个点阵可以看成边长是3的正方形,第四个点阵可以看成边长是4的正方形。师:很好。还有谁愿意回答第二个问题?
生:第一个点阵有1个点,第二个点阵有4个点,第三个点阵有9个点,第四个点阵有16个点。师:你能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么得到每个点阵中点的个数的吗? 生:我们小组是通过数出每个点阵中点的个数得到的。师:有谁还愿意谈一谈你们小组讨论的情况?
生:我们小组也认为第一个点阵有1个点,第二个点阵有4个点,第三个点阵有9个点,第四个点阵有16个点。但是我们小组是通过计算得到的。
师:能具体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样通过计算得到的吗?
生:第一个点阵有1个点;第二个点阵可以看成边长是2的正方形,共有2×2=4个点;第三个点阵可以看成边长是3的正方形,共有3×3=9个点;第4个点阵可以看成边长是4的正方形,共有4×4=16个点。
2、探索点阵中的规律
师:刚才,我们在研究这一组点阵中点的个数时,同学们研究得非常好,但是如果每个点阵中点的个数再多一些,又该怎样求出点阵中点的个数呢?(小组讨论、交流)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讨论的情况?
生:我们小组分析了前面几个点阵图的特点,认为在黑板上这点阵图中,点的个数的规律是:1×1,2×2,3×3,4×4,„„n×n 师:总结得非常好。你们能根据这一规律说出第五个点阵有多少个点,并画出此图形吗?(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第五个点阵图)师:为什么这样画?
生:因为前面四个都可以看作正方形,所以第五个图也是正方形。
师:说得很好。请同学们再想一想,如果我们把第5个点阵中的点,按照这样的方法进行划分(出示教材第82页第(3)题图),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生:(小组内讨论交流)生:小组代表汇报。生:(总结)每用折线画一次后,点阵中的个数是: 1=1 1+3=4
1+3+5=9 1+3+5+7=16 „„„„„„ 生:(总结)这样划分后,点阵中的规律是:1,1+3,1+3+5,1+3+5+7,„„1+3+3+7+„„+(2n-1)
板书设计:点阵中的规律
整理与复习(三)教学目标:
1、能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2、认识组合图形,并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估计一些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
3、经历观察、整理数学知识、选择数学信息、交流等数学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学习活动中来,在整理复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过程:
(一)小组合作,展示交流 师:同学们,在课前我们已经整理了第四单元和第五单元的内容,把你整理好的内容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小组交流后推荐出你们小组公认为比较好的在全班进行交流。(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小组交流,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你们小组的整理情况?
组1:我们组都进行了交流,经过推选晓晓的知识整理比较全面,请大家看屏幕(下图),这就是晓晓整理的“数学松鼠”。
我们先把两个单元分开,按照每节课的课题进行了整理,为了说明每节课学习的内容,我们还在课题的后面举了一些例子,例如“分数加减法”一课,我们主要学习的内容是: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化成相同的分母,再加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3/4+1/5 =()5/8+ 1/9 =();再如,“组合图形面积”整理的内容如下:把一个组合图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就容易计算出它的面积了!我们还把尝试与猜测、点阵中的规律也进行了整理。同学们,我们组的汇报完毕!
师:对于第一组的知识整理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生1:他们组推选出来的“数学松鼠”很有创意,不但形式很好,内容整理的也比较全面。
生2:我也认为比较好!
师:哪个小组接着进行汇报?
组2:我们组推选出来是冬冬的知识树(展示如下),在知识树中,我们把着两个单元的知识点整
理成一个个的果实,说明通过知识整理后我们像大树一样硕果累累。在第一个果实上我们写着: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化成相同的分母,再加减。在整理“尝试与猜测”这一节课的时候,我们通过一道题目来整理的“鸡兔同笼,有20个头,54条腿,鸡、兔各多少只?”我们还写了“可以用列表法、画图法„„” 同学们,我们组的知识树怎么样?
生1:我认为他们组不但整理了知识,而且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整理了出来,特别好!
生2:我觉得你们组的知识树很好!我想提一点建议,如果把这两个单元的内容都整理在上面会更好!
生3:如果大树上果实上的内容丰富一些会更好!
师:哪个小组接着进行汇报?
组3:我们把这两个单元的内容整理在了一把伞上,是通过解决题目进行梳理知识的。
例如,-= ? 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化成相同的分母,再加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先把和 通分,化成-,最后的答案是。再例如,“组合图形面积”,你知道图一的面积吗?那么这个图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可以分成两个图形来计算(分割法),如图二或图三。第二种方法是添补法,添补后就好计算了(如图四)。欢迎大家多提意见。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生1:我认为比较好,通过解决题目来整理两个单元的内容,而且在伞把上写着“数学真奇妙!” 生2:不但形式很好,而且内容整理的比较全,如果把重点的内容用红颜色的笔标注出来会更好!组4:我是采用一个个小企鹅来整理的,整理的内容和前面的基本一样,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看一看。
生1:我认为整理得很全面。
生2:我认为你们组在第一张上面写着:“快和我一起走进知识的海洋!”,很有趣!生3:在最后一页的友情提示也非常好!
组5:我们把这两个单元的知识整理在了一只小狗身上。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分享。
师:还有哪几组没有展示?请你们来前面一个个展示。
组6:我把这两个单元的知识整理成了书。组7:我们组展示的知识树有许多棵。
师:刚才我们班的7个组分别进行了展示,每个组的整理的内容将贴在我们的教室内,课后同学们还可以继续来分享知识整理的快乐!
师:在学习这两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你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了哪些数学问题?谁愿意给大家一起分享?
生1:通过学习第四单元的学习,我把以前数学银行中“分母不同的分数如何计算?”的问题解决了,我特别的高兴!
生2:在我生日的时候,爸爸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后,又将一半平均分成了3小份,我和妈妈各吃了一小份,当我告诉爸爸我和妈妈一共吃了这个蛋糕的1/6时,爸爸夸我是个聪明的孩子!生3:学过组合图形的面积后,我会计算我家地板的面积了!
生4:我在方格纸上估计了自己手印和脚印的面积。我还帮助邻居家3岁的小妹妹估计了一下呢!„„
(二)巩固练习,发展思维
师:我们除了每人整理了这两个单元,而且出了一份这两个单元的试卷,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出的试题,选出你认为最满意的一题与大家分享。
生1:这是我出的最满意的题,谁愿意解答?
生7:左面图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生8:右面图形的面积是:(5+12)×10÷2 = 85(平方厘米),4×5 = 20(平方厘米)。
85-20 = 65(平方厘米)。
„„
„„
【教学说明:在练习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单元知识的综合运用,在练习题的设计中既有形成技能的题目,也有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题目。】
(三)系统回顾,小结提升。师:(对照展示台,回顾一下我们整理复习的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感受? 生1:通过今天的复习,我会计算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并会求组合图形的面积。生2;在知识的整理中,我感到数学很有趣!
生3:在知识的整理中,我们可以知道如何更好地去整理知识,同时也知道分享很重要,自己也学到更多的内容。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三)
第六单元 可能性的大小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与运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知识设计日常生活中的方案。
在二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客观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的,在三年级时,他们学习了客观事件出现可能性的大小,认识到可能性大小的出现是与相关的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在四年级时,教材安排游戏公平
的活动,让学生认识等可能性。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在前几个年级学习基础上的发展。为了让学生认识学习的必要性与提高学习的乐趣,在编写中教材呈现如下的特点。
1.认识可能性大小用分数表示的必要性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3.在有趣的活动过程中学习可能性的知识
如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认识,是建立在学生摸球的活动之中,这是学习比较熟悉的活动,也是学生具有一定体验的活动。这样,当提出数据表示的方法后,学生就能较为顺利建立新的学习结构。又如在第87页的“猜测谁将胜出”的练习中,这是每个学生都可以猜测的活动,不同的学生可以从不同的活动中进行猜测,这样当每个学生兴味盎然投入猜测时,则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学习的过程之中。同样,第88页的“设计活动方案”,也是学生十分喜爱的活动。因为,根据所提出的设计要求,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地参与,每个学生也都有能力进行设计,所以,当学生主动进行设计时,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同时又将灵活地运用了知识。
摸球游戏
教学内容:教材P87-89《摸球游戏》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客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能对实际生活中的现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教学过程:
1、在交流中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可能性的大小,请看下面一道题。
(教师呈现题目并配图:盒子装有3个红球和一个白球,它们除颜色外完全相同,小青从盒中任意摸出一球。⑴你认为小青摸出的球可能是什么颜色?⑵哪一种颜色的球摸出的可能性大,为什么?与同学进行交流。)
生:我认为小青摸出的球有两种颜色,一种是红球,另一种是白球。
生:我认为摸出红球的可能性大。
师:那么为什么说摸出红球的可能性大呢?
生:因为盒子里有3个红球,1个白球,红球的数量比白球多,所以摸出红球的可能性大。
师:那么,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生:与盒子里球的数量多少有关,谁的数量多,谁摸出的可能性就大。
2.在分析中理解数的表示方法
(一)师:刚才这个学生说得很好,现在盒子里只有2只红球,那么,能否摸到白球呢?
生:不能。因为盒子里没有白球。
师:也就是说这个盒子中不可能性摸到白球,那么可以用一个什么数来表示呢?
生:用0。因为0代表没有。
师:这个同学说得好,当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我们常常用0来表示。那么,在这个盒子里摸出红球的情况呢?
生:一定能摸到红球。因为盒子里都是红球,所以答案也是唯一的。
师:当摸出的答案是唯一时,我们把它称为摸出的可能性是1。谁能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为“0”。
生:一只玻璃杯从很高的地方落在水泥的地面上,它一定会破碎的。所以说,破碎的可能性为“1”。
生:太阳每天早晨一定会从东方升起,所以太阳升起的可能性为“1”
生:一只公鸡一定不会生蛋,所以公鸡生蛋的可能性为“0”。
生:一粒有6个数字的骰子,随便你怎样掷,不可能出现数字“7”,所以出现数字7的可能性为“0”。
„„
师:刚才同学们举了生活中大量的例子说明有些事件一定会发生,有些不可能发生,也知道用数字来表示这些可能性的情况。下面我们继续来看。
3、在分析中理解数的表示方法
(二)(教师出示一个只有1个红球与1个白球的盒子)
师:那么,从这只盒子中,摸到红球队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生: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一半。因为盒子里有两只球,所以摸出的球不是红球,那么一定是白球。
(教师黑板上板书:摸出的可能性 红球 白球)
师:如果用数表示摸出红球的可能性,可以怎样表示?
生:1/2。
师:为什么用1/2表示呢?
生:因为摸球的可能性有两种,现在摸出的结果只能是一种,所以用1/2表示。
师:这个同学说得很好。那么,如果现在在盒子里再放入一个黄球,那么,摸出红球的可能性怎么表示呢?
生:我知道,现在盒子里有三只球,所以摸出红球的可能性是1/3。
师:噢,盒子里有三只球,所以摸出可能性是1/3,那么,现在把盒子内的球换一换,成为2只红球,1只白球。现在摸出红球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生:仍是1/3。
生:我有不同的意见,应该是2/3。
师:这两个同学谁说得对呢?有什么办法来说明呢?请大家合作讨论一下。
(学生开展了分组的讨论。)
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生:我们小组作了几次摸球的试验,认为1/3肯定是不正确的,但没有办法来说明为什么不对。
生:我们小组想了一个办法,把每只球标上字母,那么3只球就有A、B、C三个字母,也就是说明摸球的所有可能是3种,而红球占了2份,因此说,摸出红球的可能性是2/3。
师:这个小组的同学真会想办法,请同学按他们提出的方案,把每只球标上字母。
(学生在球上标字母,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摸出的可能性 A球 B球 C球)
师:请同学看一看,虽然这个盒子里只有两种颜色的球,但给这些球标上字母就会发现,摸球的所有可能性是3种,而红球有2只,因此,摸出红球的可能性是2/3。
师:如果现在盒子里放3只红球,2只白球,那么摸出红球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生:把这些球标上字母,共有5个字母,而红球占3个字母,所以摸出红球的可能性是3/5。
生:我理解了,其实不标字母也可以知道。只要看一看一共有几只球,就知道有几个字母,随且数一数红球占几只,这样就可以直接表示了。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活动方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方式,能自主地设计一些活动方案。
2.能对实际生活中的事件与现象,运用可能性的知识进行合理的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专题的“设计活动方案”教材呈现的编写的内容主要为三个部分:一是提出设计方案的要求。在学生学习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础上,提出让学生自主地设计活动方案,其目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进一步巩固对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式,另一方面能创造性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符合实际的活动方案,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在提出设计的方案后,教材呈现几种提示性的设计情况,这是反映了学生在设计中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当然,在学生的实际设计中,各种方案会丰富得多。“练一练”是通过另一个实例进一步让学生尝试设计。而“实践活动”的内容,则是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件,请学生根据相关的条件,运用可能性的知识,设计一个促进销售的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式。
二、提出设计方案的具体要求。
由于学生是第一次开展自主的设计,因此,可以把这一设计活动安排在小组的讨论中进行。各小组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出各种与众与不同的方案。
开展交流,首先请各组汇报设计的方案并说一说设计时的想法。对于学生设计出的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方案,教师也不要急于否认,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想法,并从他们的想法中加以引导。学生在交流汇报后,把每一种方案的设计均用分数的形式表示出来,并引导学生观察各种不同方案中的共同点,从中发现设计的基本特点。
三、做一做
学生独立设计正方体,并表述清楚,怎样能使3朝上的可能性为1/2。
四、巩固练习
在开展练习中,如果学生能比较好地理解与掌握,那么可以把练习作为学生独立的设计活动。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仍可以补充一些相关的内容,供小组共同设计,以便每个学生都能理解与掌握。
五、实践活动
本题的设计是呈开放性的,每个学生都可以从自己的经验中进行合理的设计。设计的种类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一是打折的销售设计。二是摸奖销售设计。摸奖销售也可以分为两种,三是打折与摸奖混合的销售设计。即商品先打折一部分(在10%以内),剩余部分的让利进行摸奖。对设计的结果尽可能开展交流,以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板书设计:
迎新年
教学内容:教材P91-92《迎新年》 教学目标:
本专题的综合实践活动由分数的再认识、可能性与面积计算的三个方面的内容组成,通过这一活动目的是能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内容:
活动一:完成调查表
组织学生适当地先复习分数的认识与加减法的知识内容,随后按顺序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迎新年”的活动在呈现数据表后,可以请学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能自己解答。而后,当场组织学生开展调查活动,了解本班学生迎新年的设想(如果本级的人数较多,也可以把调查活动安排在小组内)。
活动
二、接力长跑
“长跑接力”的活动应组织学生开展多次讨论,第一次讨论5个接力点的位置。每个位置的确定都应是有根据的,不要出现盲目的现象。第二次讨论位置设计的合理性问题,要让学生充分地说一说为什么不合理的理由。第三次讨论重新设计的问题,在讨论前也可以行让学生独立的思考,然后再组织讨论新的设计。
活动三:有奖游戏
“有奖游戏”是一个开放性的活动,学生在回答第⑴个问题时,并不一定以中奖的可能性大小来确定参加的游戏,它还包括各人对奖品的喜爱程度。所以,在组织学生讨论时,先把每一种游戏获奖的可能性表示出来,随后再说一说每个学生愿意参加的项目,并说出理由。第⑵题的设计也是开放的,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设计。板书设计: 铺地砖
教学内容:教材P93《铺地砖》 教学目标:
l.通过活动,使学生能应用面积计算的知识解决铺地砖的实际问题,能从实际需要出发,合理地选择所需的地砖,能根据不同要求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活动,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猜测、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和数学知识的应用,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精神,并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作用和价值。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应用面积计算的知识解决铺地砖的实际问题,从实际需要出发,合理地选择所需的地砖,根据不同要求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面积计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流程与设计
一、汇报课前调查情况,做好设计准备
1、师:要铺地砖,我们必须先选地砖,那选地砖时必须要考虑哪些条件才能选好呢?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各种地板模型及规格。(30*30,40*40,50*50)
二、联系实际,小组讨论计算。
1、出示客厅地面的平面图,并介绍地面的长和宽,分别是长4米50厘米,宽3米20厘米。
2、师指定50*50这种规格,让学生计算需要此种规格的地砖多少块。
(估计学生都用“客厅地面面积÷每块地砖的面积=所需地砖的块数”这种方法计算)
3、师问:这种算法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为什么?
假如有学生说出下面方法:先算客厅长一排铺多少块?再算出客厅宽一排铺多少块?客厅一共铺多少块:长×宽
电脑多媒体出示这种方法(示意图)。
通过图示分析得出这种方法最好,比较符合实际,不会出现一些切得太碎的地板砖拼凑在一起,这样布局也比较美观。
三、讨论合作,设计方案
师:根据你们参观过的已装修的客厅及自己的想像,你能帮助程老师设计一下客厅里的地板砖怎样摆放才能做到美观、大方。
①用边长50cm的方砖并列铺
②用边长50cm的方砖错位铺
③中间用边长为50cm方砖,四周用红色地砖 ④用边长50cm的方砖斜着铺
师生共同研究哪种方案好。
四、实践应用。
师:如果选30*30规格的或40*40规格的,又该怎样铺呢?请你来试一试。
五、活动小结,发散联想
师:通过本节活动课你受到什么启发?在日常生活中(或在布置装饰家居时)还有哪些方面的计算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板书设计:
单元教学反思:
总复习
(一)一、教学内容:书94—96页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设计:
1、复习倍数与因数的关系。(教师指明学生回答。)
2、什么质数、合数呢?它们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自由回答)
3、教学94页第2题
师:本题提出了三方面的要求:一是“两位数”,二是“5的倍数”,三是“数字和是6”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方法来逐个解决呢?
生:首先要列出100以内5的倍数,共有18个,接着在这18个数字中寻找“数字和是6”的数。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小组讨论合作完成94页3、4题。完成以后小组汇报,订正答案。
5、教学95页第7题
教师指导学生思考在线段图上每个“1”之间平均分成了几份,这是确定分母的依据。然后观察所填分数的这一位置从0起共取了几份。
教师应该强调位置处于2和3之间以及4与5之间的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不能丢。
6、学生练习95页9题。
四、课堂练习
1、教材95页第5题。
2、教材95页第6题。
3、教材96页第10题。
4、教材96页第12题。
五、板书设计
总复习
(二)教学内容:教材97—98页。教学目标:
1、能准确的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2、能熟练的运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3、运用适当的方法对不规则的图形进行估算面积。
4、能准确的设计并使用公平的游戏规则。
教学设计:
1、教学97页18题
先让学生自己测量有关的数据,教师指明让学生回答相关规则的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让学生自己根据公式列式计算。
教师强调不规则的图形应该通过平移或补割使它变成规则的几何图形在通过面积公式求相应的面积。学生练习时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学生独立完成98页19题。
3、集体完成98页20题。
本题为一道综合题,指导学生解答时,可以请学生分两步思考,第一步求出一面墙的总面积,第二步再求需要多少块砖。
第二篇:第9册体育教案
第1课复习广播操《希望风帆》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初步复习掌握基本的体操的动作和方法;培养学生相互帮助、好学上进的精神品质。
学习内容:复习《希望风帆》 学习步骤:
一、情景导入、带动气氛
教师活动:教师自我介绍,与全班见面,同时提出上体育课的一些常规要求。
学生活动:学生可以提一些有关体育课的要求。组
织:四列横队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重
点:个人掌握技能。
难
点:全班掌握技术。
教师活动:1.示范所学内容的动作过程。
2.讲解所学内容的技术要领和重点。3.呼口令并巡回指导。4.纠正错误动作。
学生活动:1.观看教师的示范、认真听教师的讲解,形成初步的印象。
2.集体跟随教师的示范练习。3.两人一组相互观察、纠正错误。
组
织:以四列横队开始学习,以两人一组进行相互指导,以四人为小组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提高素质、带动自我
教师活动:
1、示范素质练习的方法。
2、讲解方法。
3、组织练习。学生活动:相互督促完成练习。
组
织:四列横队 第2课复习广播操《希望风帆》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 进一步复习并掌握基本的体操的动作和方法;培养学生动作协调、好学上进的精神品质。
学习内容:复习广播操《希望风帆》 学习步骤:
一、导入情景
教师活动:1.组织小游戏《抓马尾》和《石头、剪子、布》
2.讲解方法和要领。
3.游戏时教师巡回指导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学生活动:1.学生能很好的完成游戏积极的投入。
2.能够找出同伴在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相互指出和帮其纠正。
3.注意自身和他人的安全。组
织:以两人一组散点进行游戏。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重
点:动作的正确性。
难
点:动作能否更上节奏。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并指导学生改正错误的动作。
2.示范、讲解本课所学的广播操动作的难点。
3.组织学生集体和一小队为单位进行学习。
4.巡回指导学生,纠正错误。
学生活动:1.认真看老师的示范动作和听老师的讲解。
2.集体跟随老师的示范和口令学习动作。3.以两人1小组进行互学,掌握正确的动作。4.以四人1小组进行对动作的改进和提高。5.能自告奋勇的为同学们进行示范。组
织:四列横队进行集体练习,两人一组散点进行互学,以四人一组散点进行提高练习。
三、素质练习、提高自我
教师活动:组织小游戏进行素质练习。学生活动:示范方法并讲解要求。组
织:相互帮助并督促完成。场地器材:田径场
第3课复习广播操《希望风帆》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进一步加强基本体操的动作和方法;培养学生动作协调、好学上进的精神品质。
学习内容:复习广播操《希望风帆》 学习步骤:
一、导入情景
教师活动:1.复习上一次课的内容,教师呼口令。
2.指出存在的问题,通过示范和学生间的互学,纠正错误动作。
3.组织继续复习。学生活动:1.认真的复习已学广播操。
2相互纠正对方存在的问题,并相互的学习。组
织:四列横队作完集体练习后以散点进行互学。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重
点:动作的正确性。
难
点:动作能否更上节奏。
教师活动:1.示范本课所学的广播操动作,讲解动作的要领和重难点。
2.组织学生集体学习.先跟随教师的示范练习,然后跟随教师的口令习作。
3.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活动:1.以集体的队形跟随教师的示范练习。2.学生以两人一组进行互学以纠正对方的存在的错误动作为主。
3.以四人一组进行互学主要是要主动的把自己的学会的动作展示给同学。
组
织:以学生散点学习为主
三、素质练习、提高自我
教师活动:示范素质练习,讲解要领。学生活动:自主积极的投入到练习当中去。
组
织:横队 场地器材:田径场
第4课复习广播操《希望风帆》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复习体操动作的正确性且能否跟上节奏;培养学生动作协调、好学上进的精神品质。
学习内容:复习广播操《希望风帆》 学习步骤:
一、导入情景
教师活动:1.组织复习已学过的广播操,呼口令。
2.进行小组的评比以小组展现的方式进行评比。3.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活动:1.集体跟随教师的口令进行练习。2.勇敢的展现自己的所学的内容。3.以散点的形式继续复习巩固练习。
组 织:横队集体练习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散点练习。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重 点:动作的正确性。难 点:动作能否跟上节奏。
教师活动:1.教师示范本课学习内容的动作,同时讲解。2.呼口令,同时以自己的肢体语言提示动作。3.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互学。4.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动作。学生活动:1.认真的看教师的示范和听老师的讲解。2.跟随教师的示范进行模仿学习。3.在教师的提示下进行集体练习。
4.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互学同学之间要诚恳的和热情的相互学习。
组 织:四列横队集体练习后以小组成散点练习
三、集体游戏
教师活动:教师组织游戏,讲解游戏方法和要领,并组织示范。学生活动:在教师的组织积极的参加游戏。组 织:以散点为主 场地器材:田径场
第5课复习广播操《希望风帆》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掌握基本的体操的动作把所学的广播操灵活运用;培养学生动作协调、好学上进的精神品质。
学习内容:复习广播操《希望风帆》 学习步骤:
一、导入情景
教师活动:1.组织复习已学广播操,呼口令。
2.组织学生进行互学并巡回指导。
3.组织学生把已学的广播操进行展示。学生活动:1.集体进行已学广播操的练习。
2.两人一组进行互学积极的帮助同学纠正错误。
3.积极的展示自己已学的广播操。组
织:以四列横队为主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重
点:掌握新的动作。
难
点:把所学的广播操灵活运用。
教师活动:1.教师示范本课学习内容的动作同时讲解.2.教师呼口令同时以肢体语言提示动作。
3.教师组织学生已小组的形式进行互学。
4.教师巡回指导、巡回指导。
学生活动: 1.认真看教师的示范动作和听教师的讲解。
2.跟随教师的示范进行模仿学习。
3.在教师的提示下进行集体练习。
4.以小组的进行互学,同学之间要诚恳的和热情的相互学习。
组
织:四列横队集体练习后以小组成散点练习。
三、素质练习、提高自己
教师活动:教师示范素质练习的内容和讲解动作要领。
组织学生练习。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组织下完成练习。
组
织:以散点为主
场地器材:篮球场、录音机1台
第6课复习广播操《希望风帆》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能灵活运用所学动作;培养学生动作协调、好学上进的精神品质。
学习内容:复习广播操《希望风帆》 学习步骤:
一、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1.组织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广播操,并呼口令。
2.指出存在的错误动作,并通过示范给以纠正。
3.组织学生进行互学,让学生相互帮助进行学习。
4.巡回指导。
学生活动:1.集体在教师的口令下进行已学广播操的练习。
2.在教师的示范帮助下改正错误动作。
3.两人之间的互学要主动的帮助同伴学习广播操,主动的给同伴作示范。
组
织:集体练习以四列横队为主互学以散点为主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重
点:掌握新学的广播操的动作。难
点:灵活运用所学动作。
教师活动:1.教师示范本课所学广播操的动作并讲解动作的要点和难点。
2.组织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动作和口令进行学习。
3.组织学生以两人为一组,进行互学,并巡回指导。
4.组织学生集体进行练习。
学生活动:1.集体看教师的示范,听清楚教师的讲解。
2.集体跟随教师的师范动作进行学习新学广播操的动作。
3.两人一组进行互学,帮助同学学习新学的动作。热情的给同伴做示范动作。
4.帮助同伴纠正错误动作。
组
织:以散点队伍为主
三、放松肌体
教师活动:示范放松动作,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放松。
组
织:以散点为主。场地器材:田径场、录音机1台
第7课50米加速跑 截住空中球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在快速跑中完成正确的动作;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坚强意志。学习内容:50米加速跑
截住空中球 学习步骤:
一、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1.教师组织队列起步走、原地三面转法。教师呼口令,并提示动作要领。
2.教师组织游戏。讲解游戏的要求和方法并邀请一组同学进行示范。
3.组织游戏。巡回指导,进行小结后继续游戏。学生活动:1.认真的听好讲解和观看示范。
2.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游戏,热情的投入到游戏中去。积极的和同学配合完成游戏。
3.认真的总结游戏的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后继续游戏。组
织: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重
点:积极摆臂,加快步频。难
点:跑的自然、放松、快速。
教师活动:1.教师请同学示范摆臂动作和站立起跑。进行讲解和对比并提示动作的要领。
2.教师示范站立式起跑的动作并讲解要领。
3.以各种姿势和信号练习同学们的起跑反应。、4.以站立式起跑进行50米跑练习。
5.进行50米的追逐跑。
学生活动:1.进行站立式起跑的复习。相互间进行纠正。
2.听好信号进行起跑练习。提高自己的反应能力。
3.认真的完成50米跑练习。通过教师组织的练习方式来提高自己的速度。
4.要改正姿势,要用正确的姿势完成练习。
组
织:
三、放松自我
教师活动: 教师示范放松的动作,讲解方法。学生活动: 在教师的组织和带领下放松自己,让自己尽快的恢
复,以便更好的下一节课的学习。
组
织:在完成跑的队形上 场地器材: 田径场、篮球4个
第8课双手向前、向后抛实心球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学会两脚用力蹬地、动作连贯;培养学生能与同伴相互合作、相互促进提高投掷的能力。
学习内容:双手向前、向后抛实心球 学习步骤:
一、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1.教师组织游戏贴大饼。讲解方法并组织同学们进行游戏。
2.教师参与到游戏中去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
3.同时教师要进行巡回指导,随时纠正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学生活动:1.理解和掌握游戏的方法。
2.积极的投入到游戏中去和同学一起快乐的游戏。组
织: 以原形的队形完成游戏。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重
点:学会两脚用力蹬地、动作连贯
难
点:出手速度快的抛球动作
教师活动:1.教师组织进行肩部的活动。通过两人一组的压肩和肩部的绕环来活动。
2.进行动作的讲解并示范方法。
3.提示实心球练习时纪律的重要性和安全的重要。
4.整排的原地投掷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对技术的掌握。
5.一个接一个的顺序进行练习。通过此方法提高学生的成绩。
学生活动:1.认真的作好肩部的热身。以避免肩部的受伤。
2.积极的投入到集体的练习中去,以提高自己的技术。并在练习中注意纪律的重要性和注意安全。
3.在做个体的练习时尽全力的练习,提高自己的实心球的成绩。
组
织:(省略)
三、放松练习
教师活动:教师组织放松练习。
学生活动:跟着教师进行放松练习。
组
织:(省略)
场地器材: 大操场、实心球20个
第9课保护声带
教学内容:保护声带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声带”是人体重要的发音器官以及它是如何发声的。2.认识声带的重要性及如何保护好声带?
教学重点:认识声带所处人体的位置及声带是如何发出声音的。教学难点:如何教育学生坚持长期不懈的保护好自己的声带。课前准备:一幅放大的声带结构图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新一学期的健康教育课开始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课
二、学习新课:
1、同学们,我们平时唱歌、讲话、读书所发出的声音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怎样发出的?为什么发出的声音有高有底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要学习的内容。
2、请大家摸一摸自己的喉部,当你说话的时候,你的手有什么感觉?不说话,你的手还有感觉吗?大家试一试以后再回答我的问题。学生回答,讨论。教师进行纠正。
3、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喉部里面为什么会震动?为什么有震动就能发声?人的喉部就是喉头,喉头有个疙瘩叫喉结,它是由软骨构成的,在它里面,平铺着两片薄膜,叫声带,俗称嗓子
4、提问:有声带就能发出声音了吗?光有声带还不能发声,因为声带里面还有肌肉,平时不说时肌肉是放松的,声带也是放松的,两条声带 间的空隙大,就好像是开着的大门一样,有谁知道哪幅图是开着“大门”的?人们在讲话、唱歌时,喉头的肌肉收缩,拉紧两条声带,中间只留下一条窄窄的缝,就好像是开着的小门一样,有谁知道哪幅图是开着“小门”的?
1、现在我们再看插图,当气体从小门从出时,这时声带会怎样?
2、教师总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有些人由于种种的原因了声带松弛,缝隙增大,气体冲上去但振动不大,所以发出的声音低沉、沙哑,当然才唱歌也就不好了。同学们想一想拥有一幅好嗓子呢?从现在起为了嗓子应该做些什么?(学生回答、讨论,教师一旁辅导)
三、布置作业:
1、你应该怎样保护嗓子? 板书设计:
1、保护声带
“嗓子”怎样发声:肌肉收缩
缝隙
振动气
流强弱
怎样保护“嗓子”:不要。。不要。。
第10课武术组合动作(三)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 初步掌握一套简单的武术套路;培养学生对学习武术的兴趣。
学习内容:武术组合动作(三)学习步骤:
一、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1.组织队列练习复习起步走和原地的三面转法。
2.组织游戏老鹰抓小鸡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巡回指导并适时参与游戏。
学生活动:1.认真完成队列练习并要知道队列练习的重要性。
2.热情、积极的投入到游戏中和同学默契完成游戏。
3.服从教师的安排在游戏中要注意安全。组
织: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重
点: 知道所学动作的名称和方法、要领。难
点:能完成很熟练的演示动作。
教师活动:1.教师讲一些有关的武术的事迹以提高同学们对武术的兴趣。
2.示范组合动作
(三)的动作。讲解动作中的要点。
3.让学生跟随教师练习腿部动作接着练习手部动作。
4.组织进行 上下脂动作的配合练习。
5.组织两人一组进行互学并巡回指导。
6.组织集体练习并邀请表现有好的同学进行演示。
学生活动:1.通过教师介绍了解一些有关一些组合动作背景。
2.认真的看好教师的示范。对组合动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跟随教师的示范先后学会腿部和上肢的动作。
4.积极的把上下脂的动作组合起来。
5.通过两人一组的互学更好的掌握动作。组
织:四列横队和散点练习
三、放松练习
教师活动:教师示范放松动作。
学生活动: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进行放松练习。
组
织:(略)场地器材:篮球场
第11课换物接力跑、蹲距式跳远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 在练习中发展跳跃能力;培养学生跳跃能力的提高。学习内容:换物接力跑、蹲距式跳远 学习步骤:
一、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1.教师组织游戏<换物接力跑>,讲解游戏的放方法和规则。
2.请同学布置场地和控制赛跑的距离。
3.邀请一组同学一起完成一次游戏。
4.教师组织进行游戏。
5.进行小结,指出存在的错误好继续进行游戏。学生活动:1.认真的听教师对游戏的方法和规则的讲解。
2.布置好场地让自己在能力范围内愉快的游戏。
3.进行游戏时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与同伴完成游戏。
4.在游戏中要及时的纠正存在的错误。组
织:以四列横队完成游戏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重
点:学会起跳动作的蹬地和摆臂、收腹。难
点:助跑和起跳的连接。
教师活动:1.请同学展示已学过的动作并做讲解。在做示范时要提醒同学们注意观察动作的顺序性。
2.组织学生进行上一步的起跳的练习要求同学们要有正确的摆臂和摆动腿的动作。
3.进行上三步的起跳练习并进行散点练习让学生找一个同伴一起练习。
4.组织进行助跑几步起跳练习。并两人一组的互学练习,通过互学以提高技术动作。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活动: 1.热情、大胆的为同学做动作的展示。
2.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动作的点评。
3.积极的进入动作的学习中去,认真的跟随教师的示范学习动作。并要掌握动作的要领。
4.在教师巡回指导下积极的把动作还不掌握的地方向教师提问。要注意起跳的摆臂和起跳腿的蹬地动作。
组
织:散点和四列横队。场地器材: 沙坑 第12课贴大饼、前滚翻和后滚翻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改进滚翻的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熟练性;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敢于表现自己。
学习内容:贴大饼、前滚翻和后滚翻 学习步骤:
一、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1.教师组织游戏<贴大饼>、邀请学生对以前游戏进行总结。
2.教师进行点评并组织游戏的队形。
3.教师巡回指导随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学生活动:1.积极的总结以前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2.认真听教师的点评知道游戏中应该注意的地方以便更好的完成游戏。
3.进行游戏。组
织:以圆形进行游戏。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重
点:改进滚翻的动作。
难
点: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熟练性。
教师活动:1.邀请学生为同学们做示范动作并进行点评。
2.讲解动作的要领并进行示范。
3.组织学生进行滚翻练习。
4.组织学生进行前后滚翻的练习及时的进行小结指出存在的问题,继续练习。
学生活动:1.大胆、踊跃为同学们展示动作。
2.认真听取教师的讲解,并进一步的掌握技术动作。
3.进行滚翻练习时要注意两腿的夹紧和团身要紧。
4.认真进行前后滚翻练习在教师小结后继续练习。
组
织:(略)
场地器材: 篮球场、垫子五张
第13课组合动作(三)蹲距式起跑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学会蹲距式起跑的动作;培养学生敢于拼搏的精神。
学习内容:组合动作(三)
蹲距式起跑 学习步骤:
一、发展民间体育
教师活动:1.邀请个别同学将学过的组合动作(三)进行展示。
2.请同学进行点评让同学们知道自己动作中存在的不足并要相互的进行弥补。
3.教师讲解同学们动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示范。
4.组织学生进行两人一组的互学和集体的练习。学生活动:1.要积极的和大胆的为同学们示范展示自己的动作。
2.相互见要袒诚的进行动作的交流让自己的动作近一步的提高。
3.认真的观摩教师的动作。
4.积极练习使自己的动作更加的熟练。组
织: 四列横队和散点的练习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重
点:学会蹲距式起跑的动作。
难
点:记住口令。
教师活动:1.教师进行动作的示范。讲解动作的要领和重点。并要让同学们知道口令的节奏。清楚每个口令该做什么动作。
2.原地进行起跑练习。在教师的口令下进行起跑的分解练习。
3.两人一组进行起跑练习。相互间学会动作。
4.进行起跑后接加速跑练习。
学生活动:1.认真听教师的讲解和观摩教师的示范动作。2.知道教师口令该做起跑的哪个动作。
3.相互见虚心的学习对方的动作。
4.认真的完成起跑后的加速跑练习。组
织:散点练习和四列横队的练习。场地器材:篮球场、沙坑
第14课蹲踞式跳远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在练习中发展跳跃能力;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的精神。学习内容:蹲踞式跳远 学习步骤:
一、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1组织一个简单的小游戏<老鹰捉小鸡>教师分配角色并提出一些规则的简单要求。
2.教师巡回指导,并参加游戏。学生活动:1.扮演自己的角色进行游戏。
2.在游戏中要积极的配合使游戏顺利的进行。组
织:以散点进行游戏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重
点:起跳姿势的正确。
难
点:助跑、起跳、腾空的合理结合。
教师活动:1.要请部分同学进行起跳动作的展示。进行点评。提出动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要同学及时的纠正。
2.组织进行散点的起跳动作的练习。巡回指导。
3.分组的练习起跳动作和蹲踞式跳远练习。
4.教师巡回指导。在练习蹲踞式跳远时出现的错误动作要及时的给予纠正并指导动作不足的地方。
学生活动:1.为大家做的示范要大胆,动作要正确。
2.在点评动作时要积极并认真的总结自己的动作存
在的问题。
3.在起跳练习时要虚心求教并及时改正错误动作。
4.丈量好自己的步点跳出自己最好的状态。并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调整好自己的动作。
组
织:散点和四小组。场地器材:沙坑
第15课蹲踞式起跑、快速跑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在游戏比赛中发展跑的能力;培养学生快速跑时动作轻松协调。
学习内容:蹲踞式起跑、快速跑 学习步骤:
一、快乐游戏,活跃情绪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常规训练。
3、组织学生复习基本体操。
学生活动:
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出席人数。
2、在体育委员的指挥下进行常规和队列训练。
3、在教师的提示下进行奔跑游戏:抢位子。
4、两人一组,随意选择三到四节基本体操进行复习,动作到位、有力。
组
织:六列横队、小组分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积极游戏,你追我赶
重
点:蹲踞式起跑动作和轻松自然的快速跑动作。
难
点:蹲踞式起跑时的蹬地有力,起动快速;快速跑时动作轻松协调。
教师活动:
1、提示学生复习蹲踞式起跑动作。
2、组织学生起跑游戏:看谁反应快。
3、采用多种游戏、比赛方式组织学生快速跑练习。
4、及时鼓励和小结各项游戏。
学生活动:
1、两人一组借助教师的提示和报纸进行蹲踞式起跑。练习,着重体验起跑时的蹬地动作。
2、积极参与游戏,和伙伴比一比谁的反应快。
3、游戏:龟兔赛跑(同一起跑线)。
4、游戏:你追我赶(追逐跑)。
组
织:(略)场地器材:田径场
第16课小排球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小组学习掌握排球的垫球技能;培养学生对学习排球的兴趣。
学习内容:小排球 学习步骤:
一、体验游戏、学会合作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常规训练。
2、组织学生分组游戏,巡回指导。
学生活动:
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出席人数。
3、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游戏,体验伙伴间相互配合传接球和拦截球的乐趣。
组
织:四列横队、小组分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小组探究,熟练技能 重
点:垫球的正确动作。
难
点:在练习中注意自己的手臂动作。教师活动:1.教师提出要求,讲解和示范技术动作。
2.组织小组合作感觉垫球的手臂接触部位。
3.组织自主的进行垫球的练习。
4.提出指标让学生完成练习。
5.组织学生进行最佳的垫球的评比。学生活动:
1、认真的听教师的讲解和看教师的示范。
2、两人一组要体会正确的手臂的触球部位。
3、一人一球进行垫球的练习。4.努力的完成指标。
5.积极的参加最佳的垫球手的练习。
组
织:自由分散、小组分散 场地器材:篮球场、排球10个
第17课多种游戏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内容:多种游戏 学习步骤:
一、快乐游戏、充分活动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常规训练。
2、组织学生分组游戏,参与学生游戏。
学生活动:
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出席人数。
2、全班分成两组进行“大渔网”游戏。组
织:六列横队、分组游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学习目标:能掌握正确的快速跑动作并在游戏比赛中发展跑的能力。
二、小组探究,熟练技能 重
点:正确的快速跑动作。
教师活动:
1、提出黄河长江游戏要求,组织学生游戏。
2、组织学生“人球赛跑”游戏。
学生活动:
1、分成二组,在教师组织下进行游戏黄河长江,体验快速的起动和灵敏的反应。
2、分成四组,体验“人球赛跑”的乐趣,提高快速 奔跑能力。
组
织:分组游戏
三、延伸拓展、展示才能
教师活动:
1、提出小组活动要求,安全要求,鼓励和观察学生自主创编游戏活动。
2、引导学生展示小结。
学生活动:
1、小组商量,用已有的游戏经验结合教师提出的要求,尝试新的游戏。
2、在尝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游戏的方法规则。
3、相互交流展示创编的游戏。组
织:按指定地点分散 场地器材:田径场、篮球四个
第18课趣味传球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在快乐的传球活动中,感受到篮球运动所带来的乐趣。
2、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和积极参与、团结合作的精神。学习内容:趣味传球 学习步骤:
一、队列、小游戏 活动教师:
1、师生问好并组织学生进行分散队列练习。
2、组织学生分散三人一组,自主创编传球小游戏。
3、鼓励学生表演并交流、评价。
4、组织学生分散三人一组继续游戏。
学生活动:
1、分组队列练习时,做到认真、步伐整齐,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
2、分散三人一组创编传球小游戏时能做到相互配合、相互协助。
3、认真观看同学的表演积极参与交流、评价。
4、分散三人一组继续传球小游戏,能创编出更有趣味性的游戏。
组 织:三人一组分散
二、迎面传球运动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三人一组迎面传球。
2、组织学生进行表演, 鼓励学生自我展示。
学生活动:
1、积极参与迎面传球练习。
2、认真观看同学的表演,具有强烈自我展示欲望。
三、迎面传球比赛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表演迎面传球并在组长带领下积极参与练习。
2、组织学生迎面传球比赛并穿插表演, 鼓励学生自我展示。
学生活动:
1、认真观看同学的表演能在组长带领下积极参与练习。
2、积极参与比赛并为同伴加油、喝彩且认真观摩表演。
组
织:八路纵队
四、快乐的放松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跳舞蹈——《幸福拍手歌》。
2、组织学生交流、评价。学生活动:
1、与老师一起跳舞蹈,快乐的放松。
2、积极与老师、同学交流、评价。组 织:学生围成四个圈
场地器材:篮球场1片、小垫子16张、录音机1台、胶圈4个
第19课牙周疾病的预防
教学内容: 牙周疾病的预防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牙周疾病以及牙周疾病与健康的关系。2.让学生了解怎样预防牙周疾病?
教学重点:引起牙龈炎的主要原因及其症状上 教学难点:如何坚持牙周疾病的预防与牙齿的保健 课前准备:有关牙齿剖面的教学挂图或牙膏模型.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1.复习上一课的知识.2.揭示今天学习的内容2.牙周疾病的预防
二、学习新课:
1、提问:我们口腔里有哪些主要的帮助消化食物的器官?
(有牙齿,嚼碎食物帮助消化)
2、师:我们的牙齿对我们的一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帮助我们嚼碎食物形成初步的消化可见牙齿对我们的多么的重要。万一我们的牙齿生了病对我们的健康都是一种威胁因此我们要了解一下牙周疾病的情况。
3、什么是牙周疾病?
一种最常见的口腔疾病,在任何年龄都会发病的。4.牙周疾病的分类:牙龈炎和牙周病。5.牙龈炎的概况
口腔卫生不良,口腔内细菌繁殖而导致发生炎症。大多发生在牙龈的浅表部位,主要表现是红肿和出血,还容易引起牙齿的疼痛,影响健康。6.牙周病的概况
牙龈炎不及时的治疗炎症会从浅表的部位向深层发展,导致牙周病。这是一种慢性疾病牙周病除了有红肿出血,剧烈的疼痛等症状之外,还会引起牙龈的坏死,时间一长,往往容易造成牙齿的松动,脱落造成营养的吸收不良。7.保健的方法
A讲究个人的口腔卫生
B剔除残留在牙缝中的食物C注意刷牙的方法。
D采用一些方法对牙齿进行保健。
三、布置作业:
1、引起牙龈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怎样预防牙周病? 板书设计:
2.牙周疾病的预防
牙周疾病的危害
牙周疾病的预防
第20课蹲踞式跳远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在合作学习中改进蹲踞式跳远动作并能做到果断、勇敢。学习内容:蹲踞式跳远 学习步骤:
一、快乐游戏、充分活动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常规训练。
2、提出分组游戏要求: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跳跃类游戏活动,注意安全。
学生活动:
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出席人数。
2、全班成六个自然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游戏。组
织:四列横队、分组游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合作探究,改进技术
重
点:能针对自己的不足进行练习。
教师活动:
1、和学生一起探讨蹲踞式跳远的动作要点和容量出
现的不足,以及练习时的安全要求。
2、提出合作分组的要求,指导学生合作学练,及时
为学生纠正动作,引导学生改进动作。
3、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学生活动:
1、和老师一起探讨蹲踞式跳远的动作要求和易犯错误,从而能针对自己的动作找到合理的练习内容。
2、自主找伙伴进行合作学练,在相互帮助下不断地 利用不同的练习方法改进蹲踞式跳远动作。
3、积极地参与展示活动,努力把自己的学习表现展 示给大家,并在展示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人之 长,补己之短。组
织:分组练习
场地器材:田径场、沙坑、踏跳板二块、垫子四张、橡皮筋二根、软排两只
第21课篮球(球性和原地的运球)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学会篮球的基本技能;培养对学习篮球的兴趣。学习内容:篮球(球性和原地的运球)学习步骤:
一、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1.教师组织小游戏《截住空中球》。教师布置好场地,分好,分发器材。
2参加积极的参与到游戏中去。激发学生的热情。
3.进行巡回指导。纠正游戏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活动:1.在教师的指道下分组,领好游戏器材。积极的投入到游戏中去。
2.在游戏中注意要遵守游戏的规则。注意传球的准确性。
3.在游戏中要尽情的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组
织: 四组分成原形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重
点:知道一些篮球的基本技能运用的方法。
难
点:能运用掌握的篮球知识进行练习。
教师活动:1.分发篮球,教师讲解一些简单的篮球技能的方法并示范方法。
2.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3.及时让同学们把自己学会的动作展示给同学们。学生活动:1.积极的听的教师的讲解,看教师的示范动作。
2.按照教师示范和讲解进行练习并相互交流经验。
3.在练习时注意动作的正确运用。
组
织: 散点
场地器材: 篮球场一片、篮球10个
第22课蹲踞式跳远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在合作学习中改进蹲踞式跳远动作并能做到果断、勇敢。学习内容:蹲踞式跳远 学习步骤:
一、游戏活动,活跃情绪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常规训练。
2、提出游戏要求,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活动。
学生活动:
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出席人数。
2、两人一组进行热身游戏:剪刀、石头、布
3、分组进行游戏:蜜峰采蜜。组
织:四列横队、分组游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合作探究,改进技术
重
点:在相互帮助中不断改进动作,使动作连贯协调有力。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分类分组,布置目标任务。
2、巡回观察、指导,及时为学生找出不足。
3、组织学生交流,观看,了解不足与改进方法。学生活动:
1、按教师的引导自主地找到适合自己的伙伴,了解
目标任务。
2、合理地利用场地器材进行辅助练习改进自己的动 作,伙伴间要不断提示动作要求以改进动作。
3、认真观看跳得好的同学的动作,从而找到自己的 不足继续练习,进一步体验连贯动作。
组
织:分组练习
三、展示、评价、放松
教师活动:
1、提出评价要求,组织学生小组评比。
2、引导学生交流评价。
3、组织学生放松,调节身心。学生活动:
1、每小组选出2名学生参加评比。
2、根据评价标准,合理地对展示的同学生进行评价。
3、由一位学生带领进行放松。组
织:转坐在沙坑边
场地器材:田径场、沙坑、踏跳板二块、垫子四张、橡皮筋二根、软排两只
第23课弯道跑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在相互帮助中不断改进动作,使动作连贯协调有力并在快跑中完成弯道跑动作。
学习内容:弯道跑 学习步骤:
一、情景的导入
教师活动:1.教师组织队列和广播操的练习提示在齐步走的队列中存在的问题并要同学们从自身寻找问题以正确的心态对待齐步走。
2.把同学们组织成两路队行进行练习,教师呼口令,组织以小队进行练习。
3.纠正广播操中存在的错误动作并要求同学们从思想上认识到广播操的重要性,从态度上重视广播操。
4.组织同学跟随音乐进行练习,巡回指导。学生活动:1.要从态度上认识广播操和齐步走的重要性。
2在教师的指挥下配合教师的口令认真的练习,在分组练习时要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动作的质量。
3.要把广播操的动作做到位。组
织:纵队和散点
二、合作探究
重
点:知道晚道跑的技术要领。
难
点:注意弯道跑中的技术运用。教师活动:1.教师讲解弯道跑的技术要领。
2.组织小组进行专项准备活动。
3.组织探究学习弯道跑。
4.组织小结,帮助纠正存在的错误技术动作。
5.组织学生继续练习。学生活动:1.认真的听好教师的讲解。
2.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做好专项技术准备活动。
3.小组探究学好技术动作。
4.积极的发言,进行总结。
5.在总结的基础上改正动作。组
织:四列横队和自由练习场地器材:田径场
第24课掷远、掷准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能安全地进行分组活动,并能在活动中不断改进投掷动作;培养果断、勇于进取的精神。
学习内容:掷远、掷准 学习步骤:
一、游戏激趣,活跃身心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常规训练。
2、组织学生分组游戏,做好裁判工作。
3、提出要求,组织学生活动关节。学真活动:
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出席人数。
2、听口令进行队列练习,做到有精神,动作到位。
3、分两组进行游戏:射击,在永戏中体验合作、体验躲闪、体验投准。
4、两人一组,自编徒手操,充分活动肩、腰、腕等关节。组
织:六列横队、分组练习
二、分组练习,各展其能
重
点:不同投掷动作的协调性。教师活动:
1、布置学生取出器材。
2、针对不同器材讲解不同的练习要求和得分标准。
3、提出安全要求和分组练习时和要求,组织学生分
组循环练习。
学生活动:
1、按老师要求分组取出不同的练习器材。
2、认真观看,仔细听取各组练习要求和得分标准,了解不的的练习内容和要求。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安全地进行分组练习,体验不 同的姿势的抛排球、不同方法的沙包掷准、不同方法的投掷垒球过横绳和不同的远度的投绳结,并在自己最擅长的练习项目上得高分。
4、分小组总结交流。组
织:分组练习
场地器材:操场、垫子二张、垒球九个、排球9个、绳结9个、沙包9个、横绳一根、标枪6根
第25课蹲踞式跳远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在合作学习中改进蹲踞式跳远动作;培养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的精神。
学习内容:蹲踞式跳远 学习步骤:
一、游戏活动,活跃情绪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常规训练。
2、提出游戏要求,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活动。
学生活动:
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出席人数。
2、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向左转走练习。
3、两人一组进行热身游戏:剪刀、石头、布
4.游戏:蜜蜂采蜜。组
织:六列横队、分组游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合作探究,改进技术
重
点:能在相互帮助中不断改进动作,使动作连贯协调有力。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分类分组,布置目标任务。
2、巡回观察、指导,及时为学生找出不足。
3、组织学生交流、观看、了解不足与改进方法。学生活动:
1、按教师的引导自主选择伙伴,了解目标任务。
2、合理地利用场地器材进行辅助练习改进自己的动 作,伙伴间要不断提示动作要求以改进动作。
3、认真观看跳得好的同学的动作,从而找到自己的 不足继续练习,进一步体验连贯动作。
组
织:分组练习
三、展示、评价、放松
教师活动:
1、提出评价要求,组织学生小组评比
2、引导学生交流评价。
3、组织学生放松,调节身心。学生活动:
1、每小组选出2名学生参加评比。
2、根据评价标准,合理地对展示的同学生进行评价
3、由一位学生带领进行放松。组
织:转坐在沙坑边
场地器材:田径场、沙坑、踏跳板二块、垫子四张、橡皮筋二根、软排两只
第26课蹲跳起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学会蹲跳起动作通过多种练习形式;培养学生跳跃的能力。
学习内容:蹲跳起 学习步骤:
一、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1.教师组织队列起步走和原地的二列横队成四列横队走。
2.组织学生进行游戏《“8”字形接力跑》教师讲解游戏方法和要领。
3.组织游戏。先组织一次试练,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纠正。继续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教师进行裁判。
学生活动:1.观看同学的示范,认真的听教师的讲解。
2.在教师的组织下热情的投入到游戏中去,并和同伴很好的配合进行游戏。
3.在教师总结后认识到游戏中存在的问题要积极的纠正。并更好的完成游戏。
组
织:以四路纵队完成游戏。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重
点:初步学会蹲跳起动作。
难
点:做到两腿迅速蹬直、向上跳起。
教师活动:1.教师邀请同学做蹲跳起练习。并进行比较。
2.教师进行动作的示范和技术要领的讲解。
3.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原地的蹲跳练习。并要提出哪位同学的动作完成的好跳动高。组织学生进行行进间的蹲跳练习。并组织学生看谁跳的快而好。
学生活动:1.认真的看示范和听讲解。
2.努力的完成练习把技术动作作好。同时要求更好的表现自己。体现出自己的优势。
组
织: 四路纵队。
三、放松练习,调节自身。
教师活动: 教师组织放松的练习。要使学生的身体尽量的放松。学生活动:积极的投入到放松练习中去。让自己好好的放松。为下节课准备。
组
织:在蹲跳练习完成的队列上。场地器材:大操场
第27课换物接力跑、蹲距式跳远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 学会助跑和起跳的连接;培养学生跳跃的能力。学习内容:换物接力跑、蹲距式跳远 学习步骤:
一、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1.教师组织游戏《换物接力跑》,讲解方法和规则。
2.请同学布置场地和控制赛跑的距离。
3.邀请一组同学一起完成一次游戏。
4.教师组织进行游戏。
5.进行小结,指出存在的错误好继续进行游戏。学生活动:1.认真的听教师对游戏的方法和规则的讲解。
2.布置好场地让自己在能力范围内愉快的游戏。
3.进行游戏时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与同伴完成游戏。
4.在游戏中要及时的纠正存在的错误。组
织:以四列横队完成游戏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重
点:学会起跳动作的蹬地和摆臂、收腹。
难
点:助跑和起跳的连接。
教师活动;1.请同学展示已学过的动作并做讲解。在做示范时要提醒同学们注意观察动作的顺序性。
2.组织学生进行助跑起跳的练习,要求同学们要有正确的摆臂和摆动腿的动作。
3.进行起跳收腹的练习。
4.提出要求组织进行小组的练习。学生活动:1.热情、大胆的为同学做动作的展示。
2.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动作的点评。
3.积极的进入动作的的学习中去,认真的跟随教师的示范学习动作。并要掌握动作的要领。
4.积极的进行练习,提高自己的动作。组
织:散点和四列横队
场地器材:田径场 圆锥物12个
第28课跳远、400米跑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在练习中克服身体上的疲劳;培养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学习内容:跳远、400米跑 学习步骤:
一、基础练习,提高素质
教师活动:1.提出要求组织队列练习。
2.组织小组的练习。
3.组织小游戏。
学生活动:1.认真的听好教师的要求。
2.积极的完成小组的练习。
3.积极的参加小游戏。组
织:自由的练习。
二、合作探究
重
点:掌握蹲踞式跳远的步骤。
难
点:在练习中能体现出跳远的动作。教师活动:1.提出要求组织准备练习动作。
2.组织小组的自主练习。
3.邀请表现好的同学进行示范。
4.组织比赛。
学生活动:1.认真的听好要求和做好准备活动。
2.积极的完成小组的练习。
3.大胆的为同学们进行示范练习。
4.好好的比赛。组
织:自由的练习
三、勇敢的挑战自己
教师活动:1.提出要求,讲解要领组织练习。
2.组织小组的练习。学生活动:1.听好要求。
2.完成练习。
组
织:四路纵队 场地器材:田径场、沙坑
第29课积极的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教学内容:积极的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教学目标:认识到要科学合理的安排体育课外活动的益处;并要在体育活动中要注意的地方。教学重点:什么是合理的课外体育活动。教学难点:如何坚持科学的活动方法。
课前准备:有关体育锻炼的录象带几录象机、电视机等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新课: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活动吗?下面我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怎样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二、学习新课:
1、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要注意的地方。
A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要做充分的准备活动课。这样可以减少肌肉扭伤和其他事故的发生。
B做到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一定要注意运动的量的逐渐的增加。
C在参加夏季要课外体育的时候要注意中暑。要注意及时的补充水份和在阳光下的时间。
D在进行跑步的活动中要用鼻呼吸。要有节奏的进行呼吸。E不要在过饱或饥饿的情况下的活动。注意患心脏病、肾炎、肝炎、哮喘病的同学,在患病期间的不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F活动时,身上不要带小刀等铁器,不穿皮鞋。2.参加体育活动的好处:
A能增强大脑皮质的功能,经常长跑的人,往往精力充沛,不易疲劳。B能增强心脏、血管系统的功能,使心脏发达,心跳有力。C能增强呼吸系统的功能,使胸廓增大,使呼吸肌更发达,肺活量增加。
D还能增强人体运动的功能,使肢体抗压、抗弯、抗断的能力增强。E可以减轻体重,使身体更健美。
三、布置作业:
1、简单说说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时应注意鞋什么? 板书设计:
3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合理安排课外体育活动
注意:准备活动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防止中暑 用鼻呼吸
不要过饱或饥饿不带病参加安全
第30课蹲踞式起跑、快速跑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掌握蹲踞式起跑动作和轻松自然的快速跑动作;培养在游戏比赛中发展跑的能力。
学习内容:蹲踞式起跑、快速跑。学习步骤:
一、快乐游戏,活跃情绪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常规训练。
2、组织学生游戏:抢位子。
3、组织学生复习基本体操。
学生活动:
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出席人数。
2、在体育委员的指挥下进行常规和队列训练。
3、在教师的提示下进行奔跑游戏:抢位子
4、两人一组,随意选择三到四节基本体操进行复习,动作到位、有力。
组
织:六列横队、小组分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积极游戏,你追我赶
重
点:蹲踞式起跑动作和轻松自然的快速跑动作。
难
点:蹲踞式起跑时的蹬地有力,起动快速;快速跑时动作轻松协调。
教师活动:
1、提示学生复习蹲踞式起跑动作。
2、组织学生起跑游戏:看谁反应快。
3、采用多种游戏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快速跑练习。
4、及时鼓励和小结各项游戏。
5、组织学生欢庆胜利。
学生活动:
1、两人一组借助教师的提示和报纸进行蹲踞式起跑练习,着重体验起跑时的蹬地动作。
2、积极参与游戏,和伙伴比一比谁的反应快
3、游戏:龟兔赛跑(同一起跑线)
4、游戏:你追我赶(追逐跑)
5、团结力量大:分成六小组,每组六人,小组商量,根据每人的体力分配不同的距离,接力赛跑,进行集体力量的展示。
6、手舞足蹈欢庆胜利。
组
织:
场地器材:操场、录音机、每人一张报纸
第31课50米加速跑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让同学们在各种练习中体会跑的动作;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发展奔跑能力。
学习内容:50米加速跑 学习步骤:
一、准备活动
教师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的织队列活动,提出要求。
2.教师组织小游戏<丢沙包>。
3.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活动:1.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的进行队列练习。
2.按照教师的要求,积极的参加游戏。组
织: 自由的练习和成圆形
二、情景导入
重
点:让同学们在各种练习中体会跑的动作。
难
点:体会正确的跑的动作。
教师活动:1.教师讲解游戏<抢座位>的方法。
2.分发游戏器材,组织游戏。
3.注意提醒游戏的安全。学生活动:1.认真的听教师的讲解。
2.积极的参加游戏。
3.注 意 安 全。组
织:散点
三、合作探究
教师活动:1.教师讲解示范,利用一张纸来确定起跑动作的距离。
2.组织学生自主的了练习。
3.组织进行50米的加速跑。
4.教师进行动作的指导,同时要求同伴及时纠正错误动作。学生活动:1.认真的看教师的示范,听教师的讲解。
2.和同伴一起自主的练习起跑动作。
3.认真完成加速跑的练习。
4.注意动作的正确性。组
织:自由练习
四、欢乐的练习
教师活动:1.教师讲解游戏《追球》的练习方法,提出要求。
2.组织学生练习。学生活动:1.认真的听教师的讲解。
2.认真的完成练习。组
织:四路纵队 场地器材:田径场、沙包20个
第32课投掷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能安全地进行分组活动并能在活动中不断改进投掷动作;培养坚持不懈的精神。学习内容:投掷
学习步骤:
一、准备活动
教师活动:1.组织队列练习,提出要求。
2.组织游戏《丢沙包》的练习,提出要求。
3.教师巡回的指导。学生活动:1.自主的进行队列的练习。
2.以小组为单位自主的进行游戏。
3.在游戏中要注意安全。组
织:自由的练习
二、合作探究
重
点:注意投掷中形成真确的动作。
难
点:注意真确的投掷动作。
教师活动:1.讲解投掷的动作要领,提出要求。
2.组织原地的练习。3.组织进行垒球的投掷练习。4.小结,纠正错误的动作继续练习。
学生活动:1.认真的听教师的讲解。
2.自主的进行原地的练习。3.积极的完成垒球的投掷练习。4.认真的总结,改正动作提高成绩。
组
织:集体的练习.三、提高素质
教师活动:1.讲解素质<俯卧撑>练习的方法,提出要求。
2.组织练习。
学生活动:1.认真的听好教师的要求。
2.自主的练习。
组
织:自由的练习场地器材:大操场、垒球20个
第33课50米加速跑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学生乐于参与跑的学习,在学习中相互协助,提高奔跑能力。
学习内容:50米加速跑 学习步骤:
一、准备活动
教师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的织队列活动,提出要求。
2.教师组织小游戏<丢沙包>。
3.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活动:1.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的进行队列练习。
2.按照教师的要求,积极的参加游戏。组
织: 自由的练习和成圆形。
二、情景导入
重
点:让同学们在各种练习中体会跑的动作。
难
点:体会正确的跑的动作。
教师活动:1.教师讲解游戏<抢座位>的方法。
2.分发游戏器材,组织游戏。
3.注意提醒游戏的安全。学生活动:1.认真的听教师的讲解。
2.积极的参加游戏。
3.注意安全。
组
织:散点
三、合作探究
教师活动:1.教师讲解示范,利用一张纸来确定起跑动作的距离。
2.组织学生自主的了练习。
3.组织进行50米的加速跑。
4.教师进行动作的指导,同时要求纠正错误动作。学生活动:1.认真的看教师的示范,听教师的讲解。
2.和同伴一起自主的练习起跑动作。
3.认真完成加速跑的练习。
4.注意动作的正确性。组
织:自由练习、欢乐的练习
教师活动:1.教师讲解游戏《追球》的练习方法,提出要求。
2.组织学生练习。学生活动:1.认真的听教师的讲解。
2.认真的完成练习。组
织:四路纵队
场地器材: 田径场、沙包、篮球4个
第34课垒球400米跑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学生乐于参与跑的学习,在学习中相互协助,提高奔跑能力;培养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学习内容:垒球
400米跑 学习步骤:
一、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1.教师讲解小游戏<丢沙包>提出要求。
2.分发器材,组织学生自主的练习。
3.教师巡回的指导
学生活动:1.认真听教师的讲解,理解教师提出的练习要求。
2.自主的积极的进行练习。
3.注意游戏的安全性。组
织:小组分散的练习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重
点:在练习中体会投掷的正确的动作。难
点:形成正确的投掷动作。
教师活动:1.教师讲解练习的方法,提出要求。
2.组织学生进行集体的练习。
3.提醒同学们相互的纠正错误的动作。
4.及时的纠正错误动作。学生活动:1.认真体会练习的要求。
2.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集体的练习。
3.相互的及时的纠正错误动作。
组
织:四列横队
三、提高自身奔跑能力
教师活动:1.教师讲解400米跑的技术要领,提出要求。
2.组织分组练习。
学生活动:1.认真的听教师的讲解。
2.分组进行练习。组
织:分组练习场地器材:田径场、垒球20个
第35课跳长绳和短绳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学生乐于参与跳绳运动的学习;培养学生身体协调的能力。
学习内容:跳长绳和短绳 学习步骤:
一、常规练习
教师活动:1.组织队列练习,提出要求。
2.巡回指导。
3.讲解游戏<角力>的方法,示范并提出要求。
4.组织小游戏<角力>。学生活动:1.自主的进行队列练习。
2.认真听教师的讲解。
3.自主的进行游戏。组
织:小组的练习
二、集体的练习
教师活动:1.教师提出练习长绳的要求。
2.分小组进行练习。
3.教师巡回指导,参与比赛。学生活动:1.认真的体会教师提出的练习要求。
2.自主的进行练习。
3.在欢乐中完成练习。组
织:小组练习。
三、合作探究
教师活动:1.教师提出要求,分发短绳。
2.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3.组织进行一分钟的短绳练习。
4.组织学生进行短绳摆造型。
5.组织学生进行短绳双飞的练习。
学生活动:1.理解教师的要求。
2.自主的进行练习。
3.完成一分钟的短绳的练习。
4.发挥想象摆出自己的各种自己喜爱的造型。
5.积极的练习双飞。
组
织:自由练习场地器材:篮球场、短绳42根
第36课短绳 50米x8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学生乐于参与跳绳运动的学习;发展身体协调能力。学习内容:短绳
50米x8 学习步骤:
一、情景的导入
教师活动:1.教师讲解小游戏<角力>的方法和和示范。
2.提出要求,组织游戏。
3.参与游戏。
4.组织游戏的比赛。
5.巡回的指导。
学生活动:1.认真的听教师的讲解,理解游戏。
2.自主、积极的参加游戏。
3.积极的进行比赛。组
织: 自由的练习
二、熟能生巧
教师活动:1.提出要求,分发器材。
2.组织分组的练习。
3.组织计时的练习。学生活动:1.理解教师的要求。
2.自主的进行练习。
3.努力的完成练习,提高自己的成绩。
组
织: 散点队形
三、艰苦的练习,提高自己
教师活动:1.讲解50米x8的练习方法提出要求。
2.组织练习。
3.注意同学们的生理反应。学生活动:1.理解教师的要求。2.自主的练习。
3.锻炼自己的意志力。组
织:自由练习场地器材:田径场、短绳42根
第37课玩篮球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
1、初步学习行进间的运球,通过比赛使学生对篮球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2、培养学生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团结合作的精神。学习内容:玩篮球 学习步骤:
一、篮球小游戏 教师活动:
1、体育委员整队,师生问好。
2、组织学生集体猜谜:“圆圆像个大西瓜,人们爱玩它,没
人去吃它,抢了又丢它”引出本堂课。
3、组织学生分散两人一组创编篮球小游戏以熟悉球性。
4、组织学生表演并交流、评价。
5、组织学生分散两人一组继续游戏,进一步熟悉球性。学生活动:
1、集合队伍时能做到“静、齐、快”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
2、注意听老师讲谜语,踊跃猜谜。
3、分散两人一组创编篮球小游戏时能相互配合、相互协助。
4、认真观看同学的表演积极参与交流、评价。
5、分散两人一组继续篮球小游戏,能编出更有趣味性的游戏。组 织:四列横队: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二、行进间运球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表演行进间运球并交流、评价其次老师讲解、示范动作。
2、组织学生分散两人一组学习行进间运球。
3、组织学生行进间运球比赛。学生活动:
1、认真观看同学的表演积极参与交流、评价,且认真观摩老师的动作。
2、分散两人一组行进间运球时能做到相互观察比较、相互纠正动作。
3、积极参加行进间运球比赛,气氛活跃。组 织:二人一组分散
三、绕物运球比赛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放置障碍物比赛,评出“最快、最佳” 小组。
2、组织学生表演行进间绕物运球。
3、组织学生行进间绕物运球比赛并穿插表演。学生活动:
1、各小组放置障碍物,争取做到“最快、最佳”。
2、认真观看同学的表演具有强烈的比赛欲望。
3、积极参与比赛并为同伴加油、喝彩且认真观摩表演。组 织:图示
xxxxxxxxxxx
xxxxxxxxxxx
00000000000
00000000000
四、快乐放松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跳舞蹈——《幸福拍手歌》。学生活动:与老师一起跳舞蹈,快乐的放松。组 织:围成四个圈
场地器材:篮球场1片、篮球20个、圆锥物12个、录音机1台。
第38课跳绳(考核)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学生能积极参加考核活动,努力争取好成绩;培养好
学上进的精神品质。
学习内容:跳绳(考核)学习步骤:
一、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1.教师组讲解游戏<角力>的方法和示范游戏的方法。
2.组织游戏。
3.参与游戏。
4.巡回指导。学生活动:1.理解游戏的方法。
2.自主的游戏。
3.要积极的向高水平的同学挑战。
4.注意安全。组
织:自由练习
二、完成考核
教师活动:1.教师组织考核前的练习。
2.讲解考核的方法。
3.组织考核。
学生活动:1.积极的进行考核前的练习。
2.理解考核的方法。
3.考出自己的最好水平。组
织:分组的练习
三、练习,掌握技能
教师活动:1.教师提出长绳的练习要求。
2.组织练习。
3.组织小组间的一分钟长绳的比赛。
学生活动:1.理解教师提出的要求。
2.进行练习。
3.积极的热情进行比赛。
组
织:分组的练习场地器材:大操场、皮尺
第39课蹲踞式跳远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在合作学习中改进蹲踞式跳远动作;培养团结合作、果断勇敢的精神。
学习内容:蹲踞式跳远 学习步骤:
一、游戏活动,活跃情绪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常规训练。
2、提出游戏要求,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活动。
学生活动:
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出席人数。
2、两人一组进行热身游戏:剪刀、石头、布。
3、分组进行游戏:蜜峰采蜜。组
织:四列横队、分组游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合作探究,改进技术
重
点:能在相互帮助中不断改进动作并连贯协调有力。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分类分组,布置目标任务。
2、巡回观察、指导,及时为学生找出不足。
3、组织学生交流,观看,了解不足与改进方法。学生活动:
1、按教师的引导自主地找到适合自己的伙伴,了解
目标任务。
2、合理地利用场地器材进行辅助练习改进自己的动 作,伙伴间要不断提示动作要求以改进动作。
3、认真观看跳得好的同学的动作,从而找到自己的 不足继续练习,进一步体验连贯动作。
组
织:分组练习
三、展示、评价、放松
教师活动:
1、提出评价要求,组织学生小组评比。
2、引导学生交流评价。
3、组织学生放松,调节身心。学生活动:
1、每小组选出2名学生参加评比。
2、根据评价标准,合理地对展示的同学生进行评价。
3、由一位学生带领进行放松。组
织:转坐在沙坑边
场地器材:田径场、沙坑、踏跳板二块、垫子四张、橡皮筋二根、软排两只
第40课组合动作(三)蹲距式起跑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学会蹲距式起跑的动作记住口令;在游戏和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感。
学习内容:组合动作(三)
蹲距式起跑 学习步骤:
一、发展民间体育
教师活动:1.邀请个别同学将学过的组合动作(三)进行展示。
2.请同学进行点评让同学们知道自己动作中存在的不足并要相互的进行弥补。
3.教师讲解同学们动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示范。
4.组织学生进行两人一组的互学和集体的练习。学生活动:1.要积极的为同学们进行示范展示自己的动作。
2.相互见要袒诚的进行动作的交流让自己的动作有近一步的提高。
3.认真的观摩教师的动作。
4.积极练习使自己的动作更加的熟练。组
织: 四列横队和散点的练习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重
点:学会蹲距式起跑的动作。
难
点:记住口令。
教师活动:1.教师进行动作的示范。讲解动作的要领和重点。并要让同学们知道口令的节奏。清楚每个口令该做什么动作。
2.原地进行起跑练习。在教师的口令下进行起跑的分解练习。
3.两人一组进行起跑练习。相互间学会动作。
4.进行起跑后接加速跑练习。
学生活动:1.认真听教师的讲解和观摩教师的示范动作。
2.知道教师口令该做起跑的哪个动作。
3.相互见虚心的学习对方的动作。
4.认真的完成起跑后的加速跑练习。
组
织: 散点练习和四列横队的练习。
第41课复习广播操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学会基本的体操;培养自主学习、相互合作的精神。学习内容:复习广播操 学习步骤:
一、导入情景
教师活动:1.组织复习已学过的广播操,呼口令。
2.进行小组的评比.以小组展现的方式,进行评比。
3.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活动:1.集体跟随教师的口令进行练习。
2.勇敢的展现自己的所学的内容。
3.以散点的形式继续复习巩固练习。
组
织:横队集体练习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散点练习。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重
点:动作的正确性。
难
点:动作能否跟上节奏。
教师活动:1.教师示范本课学习内容的动作,同时讲解。
2.呼口令,同时以自己的肢体语言提示动作。
3.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互学。
4.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动作。学生活动:1.认真的看教师的示范,和听老师的讲解。
2.跟随教师的示范进行模仿学习。
3.在教师的提示下进行集体练习。
4.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互学同学之间要诚恳的和热情的相互学习。
组
织:四列横队集体练习后以小组成散点练习
三、集体游戏
教师活动:教师组织游戏,讲解游戏的方法和要领并组织示范。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组织积极的参加游戏。
组
织:以散点为主
场地器材:田径场
第42课积极的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教学内容:积极的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第三篇:第9册美术教案
五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
肖像艺术
第1课
肖像艺术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人物肖像画“经形写神”的重要特征,认识不同的艺术形式,了解课本是涉及的中外著名的艺术家。要求学生在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的基础上,进行人物动态速写练习,以培养学生的整 体观念及形象的概括能力。教学重点
学习欣赏艺术作品中的方法,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的特征及动态线的确定。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画人物动态时,如何掌握动态的特征及其速写方法。教学准备:
人物动态速写印刷品,范画,动态速写过程图等。教学过程
课前精彩两分钟展示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的常规。
二、讲授新课。(课中研讨)
1、出示教师的动态速写范画让学生观看,接着向学生讲解速写的涵义。
速写是有记录生活,为创作准备素材之用,也是绘画的一个门类,这要求以迅速、概括的方法描绘对象,通常是用简洁的线条来记录各种形象和动态的。
2、根据教材分析,讲述人物动态的运动规律和动态速写的基本方法。人的动态千变万化,这些变化都是由头、躯干和四肢的屈伸及摆而形成的,如颈、腰、肩、肘、膝等主要关节,每个关节的转动屈伸均有一定限度和范围,在活动中人体的重心经常移动,身体的不平衡与平衡相互交替,这就形成各种有节奏的优美的动作。速写就是要用较短的时间把人物的动态特征准确的描绘下来。
3、挂出教师预先绘制的动作速写过程图,并用粉笔在黑板上作示范,使学生明确速写过程(从动态线开始,然后再画其他,从整体到局部)。在示范时,注意向学生讲解人体的各部分的基本比例运动规律和袋子体重心。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人体比例及速写步骤。
三、学生速写。
(要求学生一开始就要把注意力放在观察掌握人物动作的大势早,经过分析找出动作的重心、支撑点和动作特征的动态线,然后在画面定位,用简括的线条轻轻勾出,不要把注意力放在细节上。)教师巡回辅导。学生分组互画,每组选一个同学为模特儿,一起学写生,速写时间为20分钟。
四、讲评:
抓住动态的表现作重点讲评。
五、课后延伸
学会善于观察生活,从中发现美、创造美和表现美。板书
表现手法:油画、雕塑、版画、剪纸国画、水彩画等
五年级美术上册第2课
画人像
第2课
画人像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对特征的社会属性有一定的了解。
2、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能够大胆地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同学的特征。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教学重点:
了解人物的发型、五官、脸型、表情和服装的不同特点,学习用线表现人物的不同特点。教学难点:
如何用线表现人物的不同特点。教学准备
具有各种特征的人物肖像画和摄影作品以及有关人物肖像描写的其他材料(如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教学过程
精彩两分钟展示
一、游戏导入
1、出示图片: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是: 猜猜“他”是谁
2、说说“他”的特征
仔细观察,“他”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征?(如脸型、五官、发式等)说说“我”的特征 板书:画人像
二、新课(课中研讨)
1、每个人对自己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谁能用较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说出自己的特征。(如脸型、五官、性格等)
2、说说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
《蒙娜 丽萨》
出示艺术作品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人物特征
教师简单介绍达 芬奇、《蒙娜 丽萨》
学生说说感受、特征,教师总结。
看达 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并作简单的介绍。
《凡 高自画像》
出示艺术作品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猜想人物特征
教师简单介绍凡高,增加学生对凡高及其作品的认识。
学生说说特征,教师总结。
毕加索的人物肖像画
现代版的《蒙娜 丽萨》
三、探索
1、比较刚才所看的作品,想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这又与什么有关呢
2、学生讨论、猜想。
3、教师总结:这主要跟摄影术的发明有关。在摄影术发明以前,像国王、王后、富商这样的重要人物都要通过雇佣画家来为他们画肖像。这些肖像充满了他们生活的线索,人们能从华丽的服装或是严谨的制服上看出被画者的身份。摄影术发明以后,画家们开始认为逼真地再现人物肖像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开始思考创作肖像画的新方法。他们开始探索用不同的色彩和不寻常的方式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思绪。这就是肖像画的起源和最初的作用。
四、分析人物特征的表现手段
1、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人物特征,那人物特征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哪个方面表现出来呢?(人物头部)
2、人物头部是反映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状态,还有性格特征。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是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来表现出来的,而艺术作品又往往通过人物面部的刻画来揭示人的内心世界,突出表现某一主题。
3、脸型
你属于什么脸型?(如国字脸、瓜子脸等),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脸型,请学生说说各种不同的脸型具有哪些特征?
小结:画人物头部时,我们应该先整体把握人物的脸型,再去刻划人物的五官、表情。
4、同学们,你们“哭过”、“笑过”、“怒过”、“乐过”、“惊喜过”(有过)请几名学生上台来表演“哭、笑、怒、乐、惊”的表情。
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相互讨论: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五官中的哪些变化表现出来的?怎么变? 每组同学选取一种表情用简笔画的形式将它画下来,并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画。
请学生逐个分析刚才所画的表情,画得如何?有没有将表情特征画下来?没有的,如何改?
教师总结: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人的 眉毛、眼睛和嘴巴的变化 来实现的。(出示各种表情图片,说清每种表情的变化规律)
五、临摹练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擅长的表现方法来选择一幅肖像画(可以是书上,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准备的)进行临摹。
六、学生习作、教师进行辅导:
尝试观察和描绘你生活中的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物,看看他们有什么特征?你认为还有哪些方面可以体现人物特征?
七、小结:展评学生作品,并请同学们到台前讲述人物都有哪些面部特点,作品表现出人物怎样的内心情感等等。
课后延伸:
展示几幅用其他方法表现人物的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课后可以进一步写生。
五年级美术上册第3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第3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能发现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认识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提高描绘五官的能力,时绘画作品更真实。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学重点: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所学的透视知识表现身边的景物。教学准备:
图片资料、尺子、铅笔、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教学过程 精彩两分钟展示
一、导入
1、观察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疏密、树木的大小等。
师:你能用间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2、讨论
(1)在纸上表现的事物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近大远小)
二、新授(课中研讨)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习近平大远小的透视关系。板书课题:(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透视是绘画中的术语,可以分为形体透视和空气透视,形体透视是根据光学和几何学的原理,在平面上用线条来表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光线投影的科学,按天点的不同分为平行透视和成交透视和斜透视。空气透视研究和表示空间距离。
(2)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由近到远除大小的变化外,还有什么变化?(疏密、色彩)
三、指导学生作画
1、先找到消失点
2、画几条典型的透视线
3、按近疏远密的、近出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4、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的表现出来。
四、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五、小结、作业评讲
课后延伸:
运用所学知识自创一贴画,注意透视关系的把握。
板书:视平线
消失点
五年级美术上册第4课
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第4课
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能够初步认识、了解比例知识,知道黄金比例,能够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的比例。并运用比例知识对简单的物品进行分析,从而学习运用比例美化生活的方法。教学重点:
认识黄金比例,能在生活中发现比例的美,会用比例知识分析、欣赏物品。教学难点
运用比例知识分析作品,创作具有比例美感的花瓶。课前准备:
教具:教学图片、花瓶、学生作品若干
学具:剪刀、胶水、彩纸、油画棒。教学过程:
精彩两分钟展示
一、导入
1、《出示溪山行旅图》:(1)画上画的什么?
(2)山和人物的大小对比如何?(3)这样对比有何作用?
师: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描写了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处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佛壮观下面的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这就更突出了大山高耸伪气势。这幅画成功地运用了山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我国山水画的杰作。
2.出示《维鲁维斯的人》
(1)人存站立和伸张四肢时,在圆形和正方形有何比例关系?(2)师简单介绍这幅作品。
二、课中研讨
1、师介绍黄金分割的知识
(1)把一条线段分成两部分,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的址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的比,使用1:0.618的比值分割称为黄金分割。因这种比例在造型上址较美观而得名。
(2)师用黄金分割的知识分析《吧黎圣母院》。
2、欣赏同学们的设计作品
(1)这些作品你觉得哪件最漂亮?为什么?(2)从比例的角度分析,它们成功之处在哪里? 三.作业练习:
(1)用比例知识先在稿纸上设计一个漂亮的花瓶,再用彩纸剪下来。
(2)为这个花瓶添加图案花纹。
四:作品展示
1.你为什么设计这种式样的花瓶。
2.你能否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设计的? 3.你最喜欢哪幅作品。
五.课堂小结
课后延伸:通过学习比例关系设计一件物品。
五年级美术上册第5课
偶戏
第5课
偶戏
课业类型: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偶戏,了解偶戏是我国戏剧宝库中的组成部分,由此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艺术的情感。
2.欣赏偶戏图片,了解偶戏的种类、偶人的造型特点及表演特色。
3.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偶戏人物,并自编偶戏故事,进行偶戏表演,激发学生喜爱民间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偶戏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的魂宝及偶戏的种类,尝试用不同材料制作偶人。教学难点:
制作偶戏人物并利用偶戏人物表演(材料的巧用,让制作的偶人动起来)课前准备:
教具:偶戏作品图片及偶戏人物范作
学具:疲旧布料、手套、剪刀、胶水、彩纸
教学过程: 精彩两分钟展示
一、组织教学:
1、你们喜欢看偶戏吗?
2、你知道偶戏是怎衫动起来的吗?
3、请一学生上台说出或表演出来。
4、师小结:偶戏是我国戏剧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民间艺术魂宝。
板书:《偶戏》
二、讲授新课:(课中研讨)
1、出示作品:《木偶戏演出图》
(1)这些人在看什么?
(2)上面的木偶是怎么动起来的?(3)还有什么办法使木偶人也能动起来?
2、出示示范作品:(1)提线偶
(2)扙头偶
(3)布袋偶
(4)皮影
师:你有办法让它们动起来吗?(请学生表演)
3、我们玩的这些木偶你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名称吗?(请学生翻开课本填空)
4、师出示学生的创作作品:(1)这些木偶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2)怎样才能让它们动起来呢?(3)你能把它放在一起编成一个故事吗?
5、引导学生小组讨论
(1)讨论喜欢的童话故事
(2)用带来的材料怎样制作故事人物?(3)怎样去表演?
三、作业练习:
与小组同学选一个喜欢的童话或寓言故事,跟据内客制作一组布袋偶
四、作品展示:
展示并表演,小组根据布袋偶戏的角色,大家一同表演展示。
五、课堂小结。
课后延伸:课后继续设计制作小偶人。板书:
要求:方法简单、材料方便、形象突出、简洁夸张
五年级美术上册第6课
提线纸偶
第6课
提线纸偶
课业类型: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了解提线纸偶的形式美感,学习应用纸等材料制作纸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掌握制作提线纸偶的基本方法,用制作提线纸偶编故事并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提线纸偶的形式美感,掌握制作提线纸偶的基本方法,学习策划简单的活动。
教学难点:形象设计和提线的连接、调节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示范作品、绳线、彩纸、铅画纸、木偶戏录象片段等。
学具:剪刀、胶水、绳、彩纸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精彩两分钟展示
一、组织教学
1、播放录象
(1)戏中的人物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2)演这部戏需要些什么?(背景、简单的道具、配音等)
2、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提线纸偶。
板书:提线纸偶。
二、讲授新课
1、师拿出一件自制提线纸偶的作品:
(1)师演示,并配音
(2)分析一下,这个纸偶是如何动起来的?系线彻关键点在哪里? 师:再拿出一些范作,分小组讨论方法,并交流。
(3)问:你们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纸偶动起来?
2.师:知盗纸偶的做法,那么你们准备做什么纸偶呢?(可自由讨论)
3、合作编故事,并进行角色分工。
(1)主要人物的制作
(2)背景的制作
(3)必要道具
(4)配音设计
第二课时 精彩两分钟展示
一、巩固复习前课知识,检查材料准备情况
二、小组合作:分工制作纸偶.背景.道具等。
三、表演展示:
1、作品展示并介绍人物及合作人员
2、小组表演
3、其他小组评价
4、师简要小结
5、评最佳表演小组
四.课堂小结:提出希望布置下节课工具。
五年级美术上册第7课
动物的脸
第7课
动物的脸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让学生感受中国画的韵味,体验水墨的特性。
2、通过赏析、尝试、总结掌握画动物脸的一般方法
3、抓动物的长相特征以墨点、线、面(块)来表现。
4、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身心。
教学重点:
如何培养学生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体现。教学难点:
在创作中如何培养学生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法、如何抓住动物特征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体现。教学准备:
笔(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报纸(做垫纸用)一张、国画颜料、墨、调色碟、水盅。教学过程 精彩两分钟展示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课中研讨)
1、欣赏范画,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思考问题:(幻灯)
2、学习几种主要的运笔方法
勾染法(大象)、中锋破笔法(狮子)、破笔点染法(猴子)、勾线点染法(狒狒)、丝毛法(猫)
3、分析国画《猫头鹰》的表现技法。
①猫头鹰基本造型
②猫头鹰形体结构:身子、翅膀、尾巴、爪子。
结合幻灯教学,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把猫头鹰的画法编成通俗易懂的小诗歌来进行教
学,教师在画鸟的羽毛时要突出重点,尽量讲得详细一些。
画法配诗:
褐墨点头部,接着画身翅,浓墨画嘴眼,淡墨勾胸腹,浓墨画翅尾,背斑趁湿点,浓墨再画爪,猫头鹰俱画成。
画法步骤:
说明:先用墨赭画头顶,接着画身体和翅膀注意水分不要太多,润笔、枯笔相结合。
四、学生练习
1、画一只猫头鹰,教师巡回辅导。
2、学生临摹不同姿态的猫头鹰(运用幻灯片)
五、作业布置
老师提出作业要求:按作画步骤,用宣纸或毛边纸,临摹或创作一幅猫头鹰图。
送给同学们的一句话:保护动物、珍爱生命,我们的生活将更加阳光灿烂。
板书:主要的运笔方法
勾染法(大象)、中锋破笔法(狮子)、破笔点染法(猴子)、勾线点染法(狒狒)、丝毛法(猫)
五年级美术上册第8课
有趣的汉字
第8课
有趣的汉字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教材分析:
本课结合四年级学过的〈生活日用品的联想〉水墨游戏的延续课程。了解汉字的的起源、演变过程,通过对比欣赏掌握汉字的变化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想象能力、综合实践能力、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及特点,能大胆地运用中国画的作画工具和方法,表现生动、有趣的汉字形象。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好习惯,引导他们在情感体验中提高观察力、想像力和创造力。教学重点:
了解汉字的变化方法,体验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汉字的特点。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汉字的形体特点,展开联想,大胆地进行创作,画出新颖、有趣的作品来。学习材料:
毛笔、墨、中国画颜料、宣纸、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
精彩两分钟展示
一、组织教学 导入:
中国地大物博,在文化领域中就文字来说从审美角度来看中国文字有百变下面就让我们来领略一番。
二、新授(课中研讨)
1、媒体出示远、近代的汉字——相传上古黄帝时,史官仓颉根据日月星辰、鸟兽足迹等自然景物创造了汉字。根据考证,他可能是对汉字进行整理和规范的第一人。中药里的惊世发现:相传1899年,中国学者王懿荣在他吃的中药“龙骨”里发现了距今3千多年前的汉
字— —甲骨文。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迄今所知的最古老的汉字。在未出现汉字之前先民以多种记事方法来交流和传达如:八卦、结绳,可以读的图画原始人常利用图画来帮助记忆、传递信息(云南新石器时代的村落岩画、彩陶缸上的图画)至今仍有生命的图画文字——纳西文<东巴经>
2、小结:图画是人类文字的共同起源.
3、书上P16 马字形体的演变(形象——抽象变化)
4、赏析不同形态、不同种类的字体如:会意字、象形字等了解更多汉字变化的方法
5、欣赏学生们的优秀作品说一说他们是怎样来表现出汉字的有趣的6、小组讨论:你准备用什么工具来表现出有趣的汉字
7、学生作业:创作一张新颖、有趣的作品。
三、展评学生作业:
介绍一下作画过程及演变方法
四、小结延伸:
有趣的汉字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五年级美术上册第9课
飞天
第9课
飞天
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了解我国古代艺术作品中飞天的表现手法,感悟传统造型艺术的魅力。
情意: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增强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能力: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究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探究意识。参考传统的飞天形象,临摹创造一幅飞天作品。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飞天的艺术特点,掌握飞天的基本的创作技法,并试着用线条临摹或创作一幅飞天作品,表现出飞天的动势。难点:用线条临摹或创作一幅飞天作品,表现出飞天的动势。教学准备:
课件、飞天的相关资料、图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精彩两分钟展示
一、导入新课:
1.提问:怎样画人在天上飞?或是你见到画人飞的作品是怎样表现的? 2.学生发言,请一名学生到黑板画一画。3.教师谈话导入,敦煌飞天作品。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兴趣,现代人画的飞人与古代飞天的表现方法作以比较。
二、欣赏感受飞天(课中研讨)
1.教师以导游的身份带学生去参观旅游,在地图册上找出甘肃省的敦煌、河南省的洛阳、巩县。2.学生介绍收集飞天相关材料 3.教师介绍飞天:(课件展示)A.飞天的来历。B.不同时期飞天的风格。C.飞天的风格特征。
教学意图:了解不同地方石窟及飞天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及自主了解知识的好习惯。
三、欣赏探究飞天
1.欣赏课本中的飞天壁画艺术: 思考问题:
(1)课本中的飞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画中人物飞翔的姿态是如何表现的?(3)飘带与人物动势有什么关系? 小组交流:
(1)飞天的造型婀娜多姿、形态各异、你最喜欢哪一件作品?(2)和同学说一说你的看法。可以提出问题。2.欣赏学生作品:分析怎样表现。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了解有关飞天的造型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及欣赏评述能力。
四、实践表现:
1.作业要求:用线条临摹或创作一幅飞天作品,表现出飞天的动势。2.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线造型能力。教师指导,重在引导学生大胆创新表现,飞天的动态,线条的美感及动感。
五、展示小结: 课堂小结,评价。
延伸:课后自己可以进一步搜集敦煌彩塑的资料。第二课时
一、引导阶段:
1.提出要求本节课继续创作飞天作品,板书课题。2.欣赏上节课学生的飞天作业,找出造型等方面的不足。教学意图:明确要求,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造型能力。
二、发展阶段:
1.启发谈话:比较范画和作品之间的差距,让学生谈谈感受。2.继续欣赏飞天的动势美感,理解怎样用线条去表现。3.示范线条的表现方法。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感受,学会用曲线,尽量用优美的线条表现出飞天的动态美及动感。
三、创作表现:
学生作画,教师巡视指导。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线造型能力。
四、展示拓展: 1.展评学生作品。
2.拓展:展示刮画表现的飞天作品,鼓励学生课后尝试。教学意图:培养学生评价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延伸:展示刮画表现的飞天作品,引导学生课后尝试。
五年级美术上册第10课
色彩的色相
第10课
色彩的色相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寻找色彩,认识色彩,表现色彩。体验不同色彩所表达的不同感觉。
2、学习色彩的知识,认识什么是原色,什么是间色。了解色彩在生活中的作用,大胆运用喜爱的色彩,培养运用色彩的能力。
3、学会色彩的调配,能用原色调配间色。
教学重点:
了解色彩的色相知识,学会色彩的调配,能用原色调配间色。
教学难点:
如何更好地运用色相进行创作。教学准备:
教师:色相环、民间工艺品、课件等 学生:颜料,水,毛笔,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 精彩两面分钟展示
一、导入。
大自然是美妙的。五彩缤纷的花草树木,世界是彩色的,有千变万化的色彩。(出示一些大自然的图片,学生观察生活和大自然中的色彩。)
观察过自然中的色彩,观察学生的衣服、学习用品之后,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自己了解的色彩。思考一下,生活中的色彩有哪些,有多少种?
二、新课。(课中研讨)
1、复习三年级开始的色彩知识:什么是三原色,什么是三间色,红黄蓝这三种颜色是色彩中的“老祖宗”,有称三原色。三原色两两相配,产生三间色。
2、什么是色相?
色相,顾名思义即各类色彩的相貌称谓,如大红、普蓝、柠檬黄等。色相是色彩的首要特征,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最准确的标准。事实上任何黑白灰以外的颜色都有色相的属性,而色相也就是由原色、间色和复色来构成的。所有的颜色都有自己的相貌,这叫色相。
3、赏课本中的图片
学生结合图片分组讨论:
(1)、挑选自己喜欢的色相,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2)、色相在生活中的应用
(3)、自己准备用哪些色相不同的色彩画一幅什么样的画。
4、小组交流发言
三、学生作业
创作一幅色彩画,教师辅导。
四、作业评价
五、小结
延伸:世界上的色彩多么丰富啊!同学们,你能说一说色彩还可以应用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吗?
第四篇:第9册美术教案
第1课 肖像艺术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人物肖像画“经形写神”的重要特征,认识不同的艺术形式,了解课本是涉及的中外著名的艺术家。要求学生在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的基础上,进行人物动态速写练习,以培养学生的整 体观念及形象的概括能力。教学重点:学习欣赏艺术作品中的方法,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的特征及动态线的确定。
教学难点:学生在画人物动态时,如何掌握动态的特征及其速写方法。教学准备:人物动态速写印刷品,范画,动态速写过程图等。教学过程:课前精彩两分钟展示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的常规。
二、讲授新课。(课中研讨)
1、出示教师动态速写范画让学生观看,接着向学生讲解速写的涵义。
(速写是有记录生活,为创作准备素材之用,也是绘画的一个门类,这要求以迅速、概括的方法描绘对象,通常是用简洁的线条来记录各种形象和动态的。)
2、根据教材分析,讲述人物动态的运动规律和动态速写的基本方法。
(人的动态千变万化,这些变化都是由头、躯干和四肢的屈伸及摆而形成的,如颈、腰、肩、肘、膝等主要关节,每个关节的转动屈伸均有一定限度和范围,在活动中人体的重心经常移动,身体的不平衡与平衡相互交替,这就形成各种有节奏的优美的动作。速写就是要用较短的时间把人物的动态特征准确的描绘下来。)
3、挂出教师预先绘制的动作速写过程图,并用粉笔在黑板上作示范,使学生明确速写过程(从动态线开始,然后再画其他,从整体到局部)。在示范时,注意向学生讲解人体的各部分的基本比例运动规律和袋子体重心。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人体比例及速写步骤。
三、学生速写。
(要求学生一开始就要把注意力放在观察掌握人物动作的大势早,经过分析找出动作的重心、支撑点和动作特征的动态线,然后在画面定位,用简括的线条轻轻勾出,不要把注意力放在细节上。)教师巡回辅导。学生分组互画,每组选一个同学为模特儿,一起学写生,速写时间为20分钟。
四、讲评:抓住动态的表现作重点讲评。
五、课后延伸:学会善于观察生活,从中发现美、创造美和表现美。
板书:表现手法:油画、雕塑、版画、剪纸国画、水彩画等
教后记:
第2课 画人像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对特征的社会属性有一定的了解。
2、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能够大胆地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同学的特征。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了解人物的发型、五官、脸型、表情和服装的不同特点,学习用线表现人物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用线表现人物的不同特点。教学准备:具有各种特征的人物肖像画和摄影作品以及有关人物肖像描写的其他材料(如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教学过程:精彩两分钟展示
一、游戏导入
1、出示图片: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是: 猜猜“他”是谁
2、说说“他”的特征 仔细观察,“他”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征?(如脸型、五官、发式等)说说“我”的特征
板书:画人像
二、新课(课中研讨)
1、每个人对自己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谁能用较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说出自己的特征。(如脸型、五官、性格等)
2、说说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 《蒙娜 丽萨》
出示艺术作品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人物特征
教师简单介绍达 芬奇、《蒙娜 丽萨》
学生说说感受、特征,教师总结。
看达 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并作简单的介绍。《凡 高自画像》
出示艺术作品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猜想人物特征
教师简单介绍凡高,增加学生对凡高及其作品的认识。
学生说说特征,教师总结。毕加索的人物肖像画 现代版的《蒙娜 丽萨》
三、探索
1、比较刚才所看的作品,想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这又与什么有关呢
2、学生讨论、猜想。
3、教师总结:这主要跟摄影术的发明有关。在摄影术发明以前,像国王、王后、富商这样的重要人物都要通过雇佣画家来为他们画肖像。这些肖像充满了他们生活的线索,人们能从华丽的服装或是严谨的制服上看出被画者的身份。摄影术发明以后,画家们开始认为逼真地再现人物肖像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开始思考创作
肖像画的新方法。他们开始探索用不同的色彩和不寻常的方式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思绪。这就是肖像画的起源和最初的作用。
四、分析人物特征的表现手段
1、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人物特征,那人物特征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哪个方面表现出来呢?(人物头部)
2、人物头部是反映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状态,还有性格特征。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是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来表现出来的,而艺术作品又往往通过人物面部的刻画来揭示人的内心世界,突出表现某一主题。
3、脸型
你属于什么脸型?(如国字脸、瓜子脸等),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脸型,请学生说说各种不同的脸型具有哪些特征?
小结:画人物头部时,我们应该先整体把握人物的脸型,再去刻划人物的五官、表情。
4、同学们,你们“哭过”、“笑过”、“怒过”、“乐过”、“惊喜过”(有过)请几名学生上台来表演“哭、笑、怒、乐、惊”的表情。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相互讨论: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五官中的哪些变化表现出来的?怎么变? 每组同学选取一种表情用简笔画的形式将它画下来,并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画。
请学生逐个分析刚才所画的表情,画得如何?有没有将表情特征画下来?没有的,如何改?
教师总结: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人的 眉毛、眼睛和嘴巴的变化 来实现的。(出示各种表情图片,说清每种表情的变化规律)
五、临摹练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擅长的表现方法来选择一幅肖像画(可以是书上,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准备的)进行临摹。
六、学生习作、教师进行辅导:
尝试观察和描绘你生活中的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物,看看他们有什么特征?你认为还有哪些方面可以体现人物特征?
七、小结:展评学生作品,并请同学们到台前讲述人物都有哪些面部特点,作品表现出人物怎样的内心情感等等。课后延伸:展示几幅用其他方法表现人物的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课后可以进一步写生。教后记:
第3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能发现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初步懂得透视中基本原理和规律,认识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提高描绘五官的能力,时绘画作品更真实。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学重点: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的透视知识表现身边的景物。
教学准备:图片资料、尺子、铅笔、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教学过程:精彩两分钟展示
一、导入
1、观察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疏密、树木的大小等。师:你能用间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2、讨论
(1)在纸上表现的事物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近大远小)
二、新授(课中研讨)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习近平大远小的透视关系。板书课题:(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透视是绘画中的术语,可以分为形体透视和空气透视,形体透视是根据光学和几何学的原理,在平面上用线条来表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光线投影的科学,按天点的不同分为平行透视和成交透视和斜透视。空气透视研究和表示空间距离。(2)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由近到远除大小的变化外,还有什么变化?(疏密、色彩)
三、指导学生作画
1、先找到消失点
2、画几条典型的透视线
3、按近疏远密的、近出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4、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的表现出来。
四、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五、小结、作业评讲 课后延伸:
运用所学知识自创一贴画,注意透视关系的把握。板书:视平线
消失点 教后记:
第4课 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能够初步认识、了解比例知识,知道黄金比例,能够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的比例。并运用比例知识对简单的物品进行分析,从而学习运用比例美化生活的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黄金比例,能在生活中发现比例的美,会用比例知识分析、欣赏物品。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知识分析作品,创作具有比例美感的花瓶。课前准备: 教具:教学图片、花瓶、学生作品若干 学具:剪刀、胶水、彩纸、油画棒。教学过程:
精彩两分钟展示
一、导入
1、《出示溪山行旅图》:(1)画上画的什么?(2)山和人物的大小对比如何?(3)这样对比有何作用? 师: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描写了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处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佛壮观下面的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这就更突出了大山高耸伪气势。这幅画成功地运用了山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我国山水画的杰作。2.出示《维鲁维斯的人》
(1)人存站立和伸张四肢时,在圆形和正方形有何比例关系?(2)师简单介绍这幅作品。
二、课中研讨
1、师介绍黄金分割的知识
(1)把一条线段分成两部分,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的址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的比,使用1:0.618的比值分割称为黄金分割。因这种比例在造型上址较美观而得名。
(2)师用黄金分割的知识分析《吧黎圣母院》。
2、欣赏同学们的设计作品
(1)这些作品你觉得哪件最漂亮?为什么?(2)从比例的角度分析,它们成功之处在哪里? 三.作业练习:(1)用比例知识先在稿纸上设计一个漂亮的花瓶,再用彩纸剪下来。(2)为这个花瓶添加图案花纹。四:作品展示
1.你为什么设计这种式样的花瓶。2.你能否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设计的? 3.你最喜欢哪幅作品。五.课堂小结
课后延伸:通过学习比例关系设计一件物品。教后记:
第5课 偶戏
课业类型: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偶戏,了解偶戏是我国戏剧宝库中的组成部分,由此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艺术的情感。
2.欣赏偶戏图片,了解偶戏的种类、偶人的造型特点及表演特色。
3.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偶戏人物,并自编偶戏故事,进行偶戏表演,激发学生喜爱民间艺术的情感。教学重点:了解偶戏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的魂宝及偶戏的种类,尝试用不同材料制作偶人。
教学难点:制作偶戏人物并利用偶戏人物表演(材料的巧用,让制作的偶人动起来)
课前准备:
教具:偶戏作品图片及偶戏人物范作
学具:疲旧布料、手套、剪刀、胶水、彩纸 教学过程:精彩两分钟展示
一、组织教学:
1、你们喜欢看偶戏吗?
2、你知道偶戏是怎衫动起来的吗?
3、请一学生上台说出或表演出来。
4、师小结:偶戏是我国戏剧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民间艺术魂宝。
板书:《偶戏》
二、讲授新课:(课中研讨)
1、出示作品:《木偶戏演出图》(1)这些人在看什么?(2)上面的木偶是怎么动起来的?(3)还有什么办法使木偶人也能动起来?
2、出示示范作品:(1)提线偶(2)扙头偶(3)布袋偶(4)皮影
师:你有办法让它们动起来吗?(请学生表演)
3、我们玩的这些木偶你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名称吗?(请学生翻开课本填空)
4、师出示学生的创作作品:(1)这些木偶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2)怎样才能让它们动起来呢?(3)你能把它放在一起编成一个故事吗?
5、引导学生小组讨论(1)讨论喜欢的童话故事
(2)用带来的材料怎样制作故事人物?(3)怎样去表演?
三、作业练习:
与小组同学选一个喜欢的童话或寓言故事,跟据内客制作一组布袋偶
四、作品展示: 展示并表演,小组根据布袋偶戏的角色,大家一同表演展示。
五、课堂小结。
课后延伸:课后继续设计制作小偶人。板书:
要求:方法简单、材料方便、形象突出、简洁夸张 教后记:
第6课 提线纸偶
课业类型: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了解提线纸偶的形式美感,学习应用纸等材料制作纸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掌握制作提线纸偶的基本方法,用制作提线纸偶编故事并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提线纸偶的形式美感,掌握制作提线纸偶的基本方法,学习策划简单的活动。
教学难点:形象设计和提线的连接、调节方法。教学准备:
教具:示范作品、绳线、彩纸、铅画纸、木偶戏录象片段等。学具:剪刀、胶水、绳、彩纸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精彩两分钟展示
一、组织教学
1、播放录象
(1)戏中的人物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2)演这部戏需要些什么?(背景、简单的道具、配音等)
2、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提线纸偶。板书:提线纸偶。
二、讲授新课
1、师拿出一件自制提线纸偶的作品:(1)师演示,并配音
(2)分析一下,这个纸偶是如何动起来的?系线彻关键点在哪里? 师:再拿出一些范作,分小组讨论方法,并交流。(3)问:你们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纸偶动起来? 2.师:知盗纸偶的做法,那么你们准备做什么纸偶呢?(可自由讨论)
3、合作编故事,并进行角色分工。
(1)主要人物的制作。(2)背景的制作。(3)必要道具。(4)配音设计 第二课时
精彩两分钟展示
一、巩固复习前课知识,检查材料准备情况
二、小组合作:分工制作纸偶.背景.道具等。
三、表演展示:
1、作品展示并介绍人物及合作人员
2、小组表演
3、其他小组评价
4、师简要小结
5、评最佳表演小组
四.课堂小结:提出希望布置下节课工具。教后记:
第7课 动物的脸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让学生感受中国画的韵味,体验水墨的特性。
2、通过赏析、尝试、总结掌握画动物脸的一般方法
3、抓动物的长相特征以墨点、线、面(块)来表现。
4、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身心。教学重点:如何培养学生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体现。
教学难点:在创作中如何培养学生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法、如何抓住动物特征以
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体现。教学准备:笔(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报纸(做垫纸用)一张、国画颜料、墨、调色碟、水盅。教学过程:精彩两分钟展示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课中研讨)
1、欣赏范画,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思考问题:(幻灯)
2、学习几种主要的运笔方法
勾染法(大象)、中锋破笔法(狮子)、破笔点染法(猴子)、勾线点染法(狒狒)、丝毛法(猫)
3、分析国画《猫头鹰》的表现技法。
①猫头鹰基本造型
②猫头鹰形体结构:身子、翅膀、尾巴、爪子。
结合幻灯教学,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把猫头鹰的画法编成通俗易懂的小诗歌来进行教
学,教师在画鸟的羽毛时要突出重点,尽量讲得详细一些。
画法配诗:
褐墨点头部,接着画身翅,浓墨画嘴眼,淡墨勾胸腹,浓墨画翅尾,背斑趁湿点,浓墨再画爪,猫头鹰俱画成。
画法步骤:
说明:先用墨赭画头顶,接着画身体和翅膀注意水分不要太多,润笔、枯笔相结合。
四、学生练习
1、画一只猫头鹰,教师巡回辅导。
2、学生临摹不同姿态的猫头鹰(运用幻灯片)
五、作业布置
老师提出作业要求:按作画步骤,用宣纸或毛边纸,临摹或创作一幅猫头鹰图。送给同学们的一句话:保护动物、珍爱生命,我们的生活将更加阳光灿烂。板书:主要的运笔方法
勾染法(大象)、中锋破笔法(狮子)、破笔点染法(猴子)、勾线点染法(狒狒)、丝毛法(猫)
教后记:
第8课 有趣的汉字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教材分析:
本课结合四年级学过的〈生活日用品的联想〉水墨游戏的延续课程。了解汉字的的起源、演变过程,通过对比欣赏掌握汉字的变化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想象能力、综合实践能力、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及特点,能大胆地运用中国画的作画工具和方法,表现生动、有趣的汉字形象。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好习惯,引导他们在情感体验中提高观察力、想像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了解汉字的变化方法,体验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汉字的特点。教学难点:如何根据汉字的形体特点,展开联想,大胆地进行创作,画出新颖、有趣的作品来。
学习材料:毛笔、墨、中国画颜料、宣纸、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精彩两分钟展示
一、组织教学 导入:中国地大物博,在文化领域中就文字来说从审美角度来看中国文字有百变下面就让我们来领略一番。
二、新授(课中研讨)
1、媒体出示远、近代的汉字——相传上古黄帝时,史官仓颉根据日月星辰、鸟兽足迹等自然景物创造了汉字。根据考证,他可能是对汉字进行整理和规范的第一人。中药里的惊世发现:相传1899年,中国学者王懿荣在他吃的中药“龙骨”里发现了距今3千多年前的汉字— —甲骨文。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迄今所知的最古老的汉字。在未出现汉字之前先民以多种记事方法来交流和传达如:八卦、结绳,可以读的图画原始人常利用图画来帮助记忆、传递信息(云南新石器时代的村落岩画、彩陶缸上的图画)至今仍有生命的图画文字——纳西文<东巴经>
2、小结:图画是人类文字的共同起源.
3、书上P16 马字形体的演变(形象——抽象变化)
4、赏析不同形态、不同种类的字体如:会意字、象形字等了解更多汉字变化的方法
5、欣赏学生们的优秀作品说一说他们是怎样来表现出汉字的有趣的
6、小组讨论:你准备用什么工具来表现出有趣的汉字
7、学生作业:创作一张新颖、有趣的作品。
三、展评学生作业:
介绍一下作画过程及演变方法
四、小结延伸:
有趣的汉字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后记:
第9课 飞天
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了解我国古代艺术作品中飞天的表现手法,感悟传统造型艺术的魅力。情意: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增强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能力: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究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探究意识。参考传统的飞天形象,临摹创造一幅飞天作品。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飞天的艺术特点,掌握飞天的基本的创作技法,并试着用线条临摹或创作一幅飞天作品,表现出飞天的动势。
难点:用线条临摹或创作一幅飞天作品,表现出飞天的动势。教学准备:课件、飞天的相关资料、图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精彩两分钟展示
一、导入新课:
1.提问:怎样画人在天上飞?或是你见到画人飞的作品是怎样表现的? 2.学生发言,请一名学生到黑板画一画。3.教师谈话导入,敦煌飞天作品。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兴趣,现代人画的飞人与古代飞天的表现方法作以比较。
二、欣赏感受飞天(课中研讨)
1.教师以导游的身份带学生去参观旅游,在地图册上找出甘肃省的敦煌、河南省的洛阳、巩县。
2.学生介绍收集飞天相关材料 3.教师介绍飞天:(课件展示)A.飞天的来历。
B.不同时期飞天的风格。C.飞天的风格特征。教学意图:了解不同地方石窟及飞天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及自主了解知识的好习惯。
三、欣赏探究飞天
1.欣赏课本中的飞天壁画艺术: 思考问题:
(1)课本中的飞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画中人物飞翔的姿态是如何表现的?(3)飘带与人物动势有什么关系? 小组交流:
(1)飞天的造型婀娜多姿、形态各异、你最喜欢哪一件作品?(2)和同学说一说你的看法。可以提出问题。2.欣赏学生作品:分析怎样表现。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了解有关飞天的造型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及欣赏评述能力。
四、实践表现:
1.作业要求:用线条临摹或创作一幅飞天作品,表现出飞天的动势。
2.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线造型能力。教师指导,重在引导学生大胆创新表现,飞天的动态,线条的美感及动感。
五、展示小结: 课堂小结,评价。
延伸:课后自己可以进一步搜集敦煌彩塑的资料。第二课时
一、引导阶段:
1.提出要求本节课继续创作飞天作品,板书课题。
2.欣赏上节课学生的飞天作业,找出造型等方面的不足。教学意图:明确要求,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造型能力。
二、发展阶段:
1.启发谈话:比较范画和作品之间的差距,让学生谈谈感受。2.继续欣赏飞天的动势美感,理解怎样用线条去表现。3.示范线条的表现方法。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感受,学会用曲线,尽量用优美的线条表现出飞天的动态美及动感。
三、创作表现:
学生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线造型能力。
四、展示拓展: 1.展评学生作品。
2.拓展:展示刮画表现的飞天作品,鼓励学生课后尝试。教学意图:培养学生评价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延伸:展示刮画表现的飞天作品,引导学生课后尝试。教后记:
第10课 色彩的色相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寻找色彩,认识色彩,表现色彩。体验不同色彩所表达的不同感觉。
2、学习色彩的知识,认识什么是原色,什么是间色。了解色彩在生活中的作用,大胆运用喜爱的色彩,培养运用色彩的能力。
3、学会色彩的调配,能用原色调配间色。
教学重点:了解色彩的色相知识,学会色彩的调配,用原色调配间色。教学难点:如何更好地运用色相进行创作。教学准备:教师:色相环、民间工艺品、课件等 学生:颜料,水,毛笔,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精彩两面分钟展示
一、导入。
大自然是美妙的。五彩缤纷的花草树木,世界是彩色的,有千变万化的色彩。(出示一些大自然的图片,学生观察生活和大自然中的色彩。)观察过自然中的色彩,观察学生的衣服、学习用品之后,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自己了解的色彩。思考一下,生活中的色彩有哪些,有多少种?
二、新课。(课中研讨)
1、复习三年级开始的色彩知识:什么是三原色,什么是三间色,红黄蓝这三种颜色是色彩中的“老祖宗”,有称三原色。三原色两两相配,产生三间色。
2、什么是色相?
色相,顾名思义即各类色彩的相貌称谓,如大红、普蓝、柠檬黄等。色相是色彩的首要特征,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最准确的标准。事实上任何黑白灰以外的颜色都有色相的属性,而色相也就是由原色、间色和复色来构成的。所有的颜色都有自己的相貌,这叫色相。
3、赏课本中的图片 学生结合图片分组讨论:(1)、挑选自己喜欢的色相,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2)、色相在生活中的应用(3)、自己准备用哪些色相不同的色彩画一幅什么样的画。
4、小组交流发言
三、学生作业
创作一幅色彩画,教师辅导。
四、作业评价
五、小结
延伸:世界上的色彩多么丰富啊!同学们,你能说一说色彩还可以应用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吗? 教后记:
第11课.色彩的明度
教学目标
1、感受色彩美认识同一种颜色的特点。
2、用深浅不同的颜色作一幅画。教学重点:认识色彩明度变化。
教学难点:作画时明度对比的利用。教学准备:绘画工具:颜料、毛笔、铅笔 建议此课教授2课时:第一课专门练习色彩的调制;第二课专门练习色彩的装饰应用。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画单色画
(二)、新授
1、复习学生的色彩知识。
让学生辨别不同颜色。再出示新课内容。
出示较普通的蓝色、示较淡的蓝色、较深的蓝色请学生辨别。
2、指导:得出结论是不同深浅的同种颜色。
3、问学生如何使同种颜色变深或变浅。
加白加黑还可以加水我们管这种现象叫做色彩的明度变化。(解释色彩明度概念)问学生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改变色彩的明度。得出结论,变淡可以涂上本来就淡的颜色。
教学生调色,提出要求。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大胆练习,先用原色、间色来进行调配,再尝试用复色等进行练习。
(四)、讲评学生作品。
(五)、小结,课后拓展。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上一节课中的成功及不足的作品,讨论用什么办法可以做的尽可能好。
(二)、新授
欣赏课本中的装饰画,讨论装饰画是怎样画的?你想怎样画?
1、画一个简单的图形。
2、用尺子将每个图形分割成均匀的几份。
3、用色彩调成不同深浅的明度细心填入。
4、画好底色。
(三)、学生绘制练习
(四)、作业交流展出
(五)、小结学生说说通过色彩的明度的认识和绘画练习,自己了解了哪些内容,掌握了哪些色彩调配的方法,学会用色彩的明度渐变绘制了一幅怎样的装饰画。
(六)、总结延伸
教后记:
第12课.人物与环境
教学目标:了解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通过欣赏课本中两组范画,领略绘画想象力的丰富多姿。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怎样根据课本上提供的人物造型合理地 添加与形象相配的环境。
教学重点:根据人物的姿态想象人物在做什么,可以添加什么服装和环境。训练学生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人物造型的多角度开发和想象。作品要画出新意。教学准备:人物造型图、绘画材料和工具。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人类由于劳动创造了自己和自己生存的环境,人类能离开环境单独存在吗? 生:不可能!
小结:我们在家、在大自然、在学校、在任何地方,这些地方就是我们身边的环境。人物与环境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2、揭题:人物与环境
二、新授
1、出示人物形象
提问:老师这里有几个人物,你能根据他们的姿态,想象他们都在做什么吗?你能想象当他们的身体方向发生变化时,是什么样子吗? 学生讨论、回答
2、在原有人物的基础上,想一想,添加什么样的背景好呢?
3、打开课本,学生欣赏课本中的人物添加。学生说说课本中的人物添加给你什么启发?
生:可以将人物位置调换、颠倒、横放、旋转不同的角度来想象人物在做什么,在什么环境中。
人物的衣着也可以根据环境的不同、活动的不同来进行添加。
4、你还能根据课本中提供的人物形象想象出其它的活动和环境吗? 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及创造力。为学生作业打好基础。
三、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
可自愿选择课本提供的人物造型或自己找一组或一个人物原型。自由发挥想象添加人物活动情况和服装及周围环境。尽量避免与周围同学雷同。
画好后在小组中互相欣赏,讲述画中的情形。
四、作品展示、评价
对画得出人意料的作品给予“特别想象力”奖。鼓励创新意识强的学生。
五、总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通过人物与环境的想象和添加,发现了自己有着惊人的想象力,我们能够把一个或一组简单的人物原型想象成参与各种活动,穿着不同服饰,身处各种多变的环境之中,真是有趣极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还使大家的记忆力、观察力得到的提高,以后还可以多进行这样的训练和游戏。
第13课.光盘架的设计
教学目标:
1、选择适当的材料,根据光盘的尺寸,利用插接的原理,使光盘与架子形成富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整体。
2、体验美好的生活,培养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教学重点:能简单的制作光盘架,体验制作的快乐 教学难点:创意表现 教学过程:
一、激趣
1、(师出示一个简单的光盘架小制作)老师这有一个很简单的小制作,你们看看,他可以派什么用?有什么益处?
2、学生猜想交流
3、现在生活水平好了,我们一定有很多学习与娱乐的光盘,它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和帮助,今天我们亲自动手制作一个光盘架,将这些光盘有秩序地摆放在一起,既方便查,又可增添生活情趣。
4、板书课题:光盘架的设计
二、师生探究
1、生活的多彩使我们的光盘种类繁多,市场上便出现了许多这样的架子(展示更多工艺光盘架)观察选用的是哪些材料? 不锈钢 木材 铁 布 等等
2、这些漂亮的光盘架美观耐用,使用方便更是装饰家居的理想物品,那设计时应该注意哪些什么问题呢?
①平衡 ②尺寸 ③选材 ④插接口的设置
小结:制作时用较硬的包装盒纸或硬纸,也可使用其他材料。根据光盘的尺寸,利用插接的原理,使光盘与架子形成富有实用性与艺术性的整体。
三、体验创新
1、我们是新时代的创造者,是未来的创造者,你觉得你的创新思维怎么样?
2、先来欣赏这些小创新者的作品吧。(出示书上的若干作品范图)集体讨论:选材 造型 创意
和身边的同学交流下自己的想法看法
3、有比较才有发现,有胆量才有惊喜,老师期待着你们给我一个大大的惊喜,用自己或小群体的智慧设计制作一个既实用又有个性的光盘架。
四、学生作业,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作品:
1、自我推荐
2、相互展示
3、师小结 鼓励
六、总结全课 生活赋予我们很多的乐趣,制作光盘架的全过程你开心吗?热爱生活,感受生活,你会更乐观,更接近成功!
七、布置下节课内容 教后记:
第14课.杯子的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用语言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
2、学会观察、学会体验。
教学重点:设计造型漂亮,功能实用的杯子
教学难点:观察了解杯子各部分的用途,体会设计者的设计意图 教学具准备:杯子若干个 图片若干副 教学过程:
一、谈话
1、你注意过平时喝水的被子么?出示几个:这些杯子什么地方最吸引你?
2、你喜欢什么?为什么?
3、哪个地方最合你的心意?
4、你呢,想选哪件?说说原因。
二、师生探究
1、欣赏了这么多东西,你发现每一类物品有不同的地方吗? 生:形状 花纹
色彩(师板书)
2、小朋友观察得真细心,一件可以使用的东西,要让大家都喜欢,我们不仅要改变他的形状,还可以改变他的花纹和颜色。
3、根据这些方法,伟大的设计师们设计出了更多美观实用的物品,现在,老师请大家当回小小评论家,来看一看,评一评,一起来欣赏书上的作品:分析其造型、材质、功能等,让学生体验并感受古代艺术的博大精深。
1、学生欣赏并谈谈欣赏后的感受。
2、这些精美的杯子显示着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们鲜明的设计意识,每一处的设计都有它的独到之处。
3、如果你是设计师,你想设计什么样的杯子?(师生交流)
4、再来看看书上的杯子设计,理解设计者的设计意识。(比较这些杯子,想想设计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二、作业
1、设计时要注意什么?(构思大胆、设计合理、实用美观)
2、根据你的观察,设计一个属于自己的杯子。
3、学生作业,师指导
三、展评
四、总结全课 教后记:
第15课.有人脸的器物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造型设计的知识,培养泥塑造型能力。
2、发挥想象力,用泥做一个有人脸的小罐或杯子。
3、提高学生德望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有人脸的器物。难点:创造性地设计一个有特点的人脸器物。课前准备:紫沙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见过特别漂亮或特别奇怪的杯子吗?介绍给大家听听。学生回答(略)
二、新授:
1、老师书上有两种特别的器物,一起来看一看。打开书本,欣赏“大禾人面铜方鼎”(商)和新石器时代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提问:“这两种古代器物有什么特别之处?” “大禾人面铜方鼎”以人脸为装饰图案;“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整体以人为造型。)
2、这样的设计给你什么感觉? 学生回答(略)
3、古代人为什么要在设计中将人脸运用进去吧?学生回答(略)
4、“同桌相互观察彼此的脸。” “你看到同学的表情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笑)教师用简笔画画笑的表情。“你还会表演其他表情吗?” 学生表演,教师画
5、“原来人脸这么有意思,我们也来设计一个有人脸的杯子或罐吧!”
6、欣赏范作。
“几件范作有什么不同?”
(材料相同:紫沙泥。制作方法有所不同,造型不同,人脸表情不同。)
7、“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脸器物?” 学生回答(略)
三、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四、展评:
1、介绍自己作品的独特之处。
2、教师总结。
教后记:
第16课.唱起来 跳起来
教学目标:
1、与同学交流自己喜欢的歌曲与舞蹈。
2、掌握喷雾法的表现技巧。
3、学会用各种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学会用各种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难点:用喷雾法的表现方法完成一幅作品。课前准备:
(学生)喷壶、颜料、水、剪刀、纸等。
(教师)剪纸作品、歌舞录象、喷雾画范作等。教学过程:
一、录象导入、激起兴趣
1、播放一段歌舞录象,鼓励学生随着音乐跳起来、唱起来。
2、学生就坐后提问:我们为什么在听到音乐时会情不自禁地想唱想跳?
3、让学生说一说对歌舞的感受。(听到音乐感到„„看到跳舞也会„„)
二、欣赏作品、体会内涵
1、欣赏一些歌舞题材的美术作品。
2、讲述音乐与美术的内在联系。
3、分析画面里人物动态的表现。
4、介绍新的表现方法:喷雾画
三、教师示范、学生尝试
1、师生一起操作
1)取出预先刻好的人物剪纸作品固定在底板纸上; 2)在喷壶中加入颜料和水调和; 3)对着作品进行喷射;
4)稍后取下剪纸作品,一幅喷雾画就完成了。
2、出示个别学生作品,分析成败之处(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3、学生第二次尝试喷雾画(要尽量避免前面的失误。)
要求:剪纸作品待干后可以重复使用,还可以再剪一些简单的造型(如花、草、鸟、云、月、星等)让画面更完整。
4、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展评
1、评价标准: 1)形象是否清晰 2)色彩是否协调
3)构图是否合理、饱满
2、选出优秀作业
五、总结延伸
1、小结本节课学习成果。
2、鼓励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创新。
教后记:
第17课.电脑美术——有趣的人像
教学目标:
1、学习电脑绘画软件中的有关处理技术。
2、用特殊的处理效果对画面进行变化。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电脑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电脑绘画软件中的有关处理技术。教学难点:用特殊的处理效果对画面进行变化。
课前准备:电脑教室、绘画软件(Adobe photoshop)教学过程:
带学生进入电脑教室
一、欣赏导入、激发兴趣(教师控机)
1、让学生欣赏几幅经过电脑特殊效果处理的人像作品
2、提问:看完这些作品你最想知道什么?(这些作品中的效果是如何做出来的?)
二、新授
教师演示操作过程(全部过程在photoshop软件中完成)
1)打开photoshop软件→新建文件→用铅笔工具进行作画,完成人像线描并命名保存。(也可以直接把作品通过扫描仪命名保存在文件夹里,再打开后使用。)2)打开文件夹里的人像作品,在色板上选择颜色为其着色后保存。
3)选中画面,打开滤镜,进入纹理处理效果进行变化。或选择滤镜工具中的其他方法进行图象的特殊效果处理。(教师可多演示几种,如突出效果、浮雕效果、曝光效果、图章效果、铜版雕刻效果等)
三、学生尝试
1、教师指定路径让学生打开图片文件并保存,再打开进行图象处理。
2、用教师所教的方法,让自己的画面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3、在大胆尝试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及时保存。
4、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展评
1、学生上传作品
2、教师进行集体展示,让学生来评价作品 教后记:
第18课.献出你的爱心
一、教学目标
本课是为了配合新年设计制作一张贺年卡送给山区孩子。同学的制作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运用学过的色彩几实用美术、公寓制作的有关知识和激发,设计贺卡送给山区小朋友,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时表达同学们对山区孩子的一片爱心。
二、教学重点
爱心卡的种类及设计要点。
三、教学难点
爱心卡上的文字及折法的选择于纹法的安排。
四、教学理念
以合作学习、自己学习为主,学生要以描绘为主,其表现方式为辅,重视自我评价。
五、教学准备
电脑、范画等。等。
六、教学资源
七、教学时间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纪律情况和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1、出示书中的照片,提问:你见过这张照片吗?在那见过?你知道他的来历吗?
2、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这是一张希望工程的宣传画。在我们国家有许多孩子和她一样,因为贫穷不能上学,他们贫穷、落后但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和我们一样。今天就让我们用灵巧的双手表达我们对他们的一份真挚的情意。
3、板书课题: 献出你的爱心
三、讲授新课:
1、介绍希望工程:
2、小组交流课前调查了解有关遍地区的小朋友学习生活的情况。谈谈自己在查找资料的体会。
教后记:
第19课.小花铲
课业类型 :设计应用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通过利用废旧塑料瓶设计制作小花铲,培养学生因形造型的能力和对性状的构思、加工能力,训练他们使用剪子的技巧。
隐性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感受制作的快乐,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 :用废塑料瓶制作小花铲,造型要简练,并充分利用瓶子的形状。教学难点 :利用瓶子的形状进行设计。
教学方法 :资料调查法、欣赏分析法、游戏法、自主研究法、合作交流法、练习法、欣赏评价法。
教学准备 :各种废塑料瓶、剪子、课件、小装饰、小花铲的成品和半成品。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调整 课前准备 :
1、调查废塑料对环境的危害,及它的的潜在利用价值。
2、把调查资料以图画或文字形式表现出来。学生课前调查、记录。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桌上的用具安排。摆放好用具。
二、导入
1、乱扔废塑料瓶对环境有什么危害?
2、废塑料瓶的潜在利用价值是什么? 学生发表。(如:污染环境„„)学生思考后发言。
三、新授 观察,小花铲如何制作的?在制作时要注意什么?可能会发生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学生观察、分析:外形与瓶子接近,要有手柄,要有突出的部分用来铲土。注意要安全使用剪子。可能会剪不动,可以用刀子割。
四、实践 请你试着做一做。遇到困难可以和同学商量,也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学生尝试制作。
五、小结 点评作业 表扬有创意、造型简练的作品。
六、拓展 塑料瓶子还能做什么用?你还可以怎样处理它们? 学生发言。板书设计 小花铲 铲土的部分 造型简练 组成部分 制作要求 手柄 充分利用形状
教后记:
第五篇:第9册习作教案
第九册习作教案
习作1 一.教学目标:
1.从学习写作的角度读懂例文《我的班主任》片断,回忆《师恩难忘》一文的写法,联系习作要点提示,领会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把人物写得细腻感人的方法。2.根据作文的要求,自拟题目,抓住一两件事写一位老师。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围绕中心选择和组织材料。教学难点:把人物动作、神态写得细腻感人。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师恩难忘》,明确写法。1.指导学生重读《师恩难忘》。
(1)师恩“难忘”,师恩“深重”,田老师教了作者4年,发生的事很多,作者选择了什么事来写?为什么要回忆这件事呢?
(2)读了文章,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受呢? 2.学生朗读思考,教师检查点拨。
3.师生共同小结:由此可见,写人要选好典型事例,还要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
(二)学习例文《我的班主任》,领悟写法 1.自读例文,想一想:
(1)作者选择的事例有什么特点?
(2)作者是怎样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的?把描写冯老师动作、神态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2.分小组讨论、交流。
(1)选取生活中的日常小事,从“小”处见“大”。
(2)写时抓住了人物动作、神态来描写,细致入微,具体感人。如“一只温暖的手扶着我的前额”,“慢慢地向上抬起”,“一双眼睛望着我”……(3)相应地写出“我”的感受和反应。
(三)阅读习作要求,运用写法
1.指导学生阅读习作要求:“我们的成长无不渗透着老师的心血。像上面上课时纠正写字姿势之类的事,哪个老师没做过?”
启发学生回忆所有教过你的老师(包括课外兴趣小组的辅导老师)。确定其中一个,选择他(她)帮助、教育你的一两件事,认真想一想后来再写下来。2.引导选材:老师关心帮助你的事有哪些,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 3.组织讨论: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叙述得生动具体 4.拟题,完成初稿。5.组织修改。
第九册习作教案
2.班级交流.小组推选优秀习作在班级宣读 四,学生修改誊写.五,习作讲评
总述:本次作文,同学们都写了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都能抓住动物活泼可爱的特性来写.一些同学较好地对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作介绍,可以看出这些同学为写好作文查阅了不少资料,值得大家学习.但本次作文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一些同学没有处理好记事与动物的介绍,缺少对动物的描写.展示几篇习作,分组进行评析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习作三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组织秋游,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以及采集标本、积累写作素材的技能。
2.对照本组课文,学习状物的基本方法,写出秋天的植物的叶子的形状和色彩的变化。
3.通过写作,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2.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相结合。三.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1.秋天到了,秋姑娘给我们发了请柬,那是就是树叶,你们收到她的请柬了吗? 2.你收集到了哪些树叶?
3.在我们地课本上还有几种树叶的照片,这些树叶我们昨天发现了吗?它们的形状、颜色各有什么特点?
(二)明确要求,指导选材。
1.指名读课本中的习作要求,其它同学边听边思考:本次习作的要求有哪些? 2.学生讨论,教师相机板书:形状、颜色。
3.学生拿出自己搜集的标本,边看边思考:你最喜欢哪种树叶?它有什么特点?你准备给大家介绍哪几种树叶?
(三)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写作 1.出示枫叶标本,问:(1)枫叶由哪两部分构成?
第九册习作教案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最近在与部分同学的聊天中,老师了解到有的同学有一些心事,有很多话想对别人说,可是又不方便当面讲,憋在心里却又挺难受。这该如何是好呢?请大家帮忙想想主意。(把想说的话写下来,然后想办法交给他,进行书面交流。
二、读懂例文
1、请同学们读读赵洁同学写给老师的这篇文章。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赵洁在文中对老师说了什么?
(2)从哪些词句中能够体会作者的感受?
(3)想一想,当赵洁写完这篇文章,并把它交给老师后,她的心情如何?
(4)猜一猜,老师读了这篇文章后,可能会说什么?做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例文,思考问题。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上述问题。
4、大组交流、汇报。
三、指导习作
技法指导:
本次习作要求:如果有想对别人说而又不便当面说的话,可以用笔写下来。动笔时可以向小作者学习按一下思路来写:
开头表白内心。(些心里话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表达真情。)叙文吐露真情 结尾一吐为快。技法贴士:
写心里话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确定写什么内容,这些内容应是继生活、学习、实践活动及与人交往中遇到的真实事情,不能无中生有,胡编乱造。要打开思。回忆思索的时空要宽阔:学校、家庭、社会、现在和过去。倾诉的对象:父母、老师、同学、亲友;表达的形式要多样:问候、致意、歉意、结实、诉说委屈或提出建议等。情感要真实自然。
1、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个不想轻易说出口的“小秘密”,这些心里话可能是想说给妈妈听的,也可能是想说给老师或好朋友听的。可能是为了某件事表示歉意,可能是传达最真的问候,也可能是诉说委屈或提些建议……下面就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问一问自己,今天你最想跟谁说说心里话,说点什么呢?
2、学生自己进行心灵独白。
3、可以和自己最好的朋友交流,也可以不说给任何人听,直接写下来。
动笔时可以向
4、愿意在大组交流的同学发言,师生共提补充、修改意见。
第九册习作教案
2.讨论明确。要求:
1、审清题意。
2、把经过写具体。
三、引导审清题意。1.选一件亲身经历的事。
2.怎样束紧扣题意,写好一件亲身经历的事呢?先让我们来思考下面的的问题。(1)出示幻灯片,区别下面两个题目 《记一件难忘的事》 《记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思考:共同点在哪儿?不同点在哪儿。
(共同点:所记的都是事,且都只要写“一件”事,不是几件事。
不同点:前一侧重于“难忘”,印象特别深刻,在时间上一般离现在较远,促仍然记得很清楚很清楚,很有回忆性、回味性。当然难忘的事,一般来说亲身经历的比较多。后一题所写的重点是“亲身经历”的事,重点必须放在“自己亲身”参与、体验的事。举一例子来说明,某同学帮助一个困难的同学,事迹很突出,很感动人,你看到这件事,深受感动,也会产生“难忘”。但“亲身经历”的事,就不能写看到或听到的事。)
(2)出示幻灯片,辨析下面四位小作者选择的事例,哪些符合这个题目,哪些不符合,为什么?
幻灯片1:不明打算写外婆告诉他的一件事,有一位叔叔送外婆回家。幻灯片2:小刚打算写寒假里慰问交警叔叔的事例。幻灯片3:小玲打算烧一桌菜宴请客人。
三、学习“习作提示”,明白亲身经历的事可以写哪些?
1、默读习作提示,思考:文中列举了哪几种内容的事?用“――”把它划出来。2、交流: a、可以是好事。
b、也可以是应吸取教训的事。
c、还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新鲜事、乐事。
3、你再想想,还可以写哪几种内容的事?(动脑的事、伤心的事、气愤的事等)4、“习作提示”中列举了哪几件有意义的事?读这些有意义的小事。
四、学生交流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1、每位同学独立思考,教师提示,你做过错事吗?你做过有益他人的事吗?你经历过伤心的事吗……
2、四人一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3、集体交流,学生评议,教师评价。
五、明确要求,指导写具体。
第九册习作教案
想象,把自己的收获讲给母亲听。
(二)作中成文指导:
看图弄清题意,引导想象,续编续画练说故事。
1、仔细看图(1)图(2),弄清题意。
⑴出示投影片图(1)。
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什么?(导生说准季节、地点、人物、事情,抓住人物的语气、神态,想象她可能会说什么?想些什么?)(给女孩起名儿。)
⑵过渡:但是还没等她伸出帮助的双手,意外的情况出现了……
⑶出示投影片图(2)。同桌练说(提示:抓住小花猫的神态、动作和小燕子的表现,体会双方此时不同的心情。)
A、一生简单说大意。
B、根据老师的提示,同桌练习说具体。(出示辅助卡片:小花猫__________地_______,好像在______。小燕子______地______,好像在_________。)
2、引导想象,续编故事,续画图画:
⑴启发过渡:现在,同学们最关心的是什么呢?谁来说说?
⑵四人讨论,把故事补完整,请生执笔同补余下两幅画
(出示两空画框)
⑶小组讨论,画画,师巡视指导,掌握不同的情况。
⑷讨论后请不同的两个小组起来交流,解说画面的内容。
A、讲第三幅图:(第一组指导按范图讲,第二组独立按自画图讲。)你一定能想象得出小*赶跑花猫救小燕子的动作和神态,请说一说。(…………)在赶猫时,小*可能说什么呢?(…………)小猫会怎么样?
B、讲第四幅图:救起了小燕子,小*是怎样请**来帮忙呢?他们俩会怎说?怎做?(…………)看到小燕子安全的回到巢中,小*心里会怎样想?又会怎说?(…………)小燕子呢?(用刚才的卡片练说一句话。)
3、练说故事,明确重点。
⑴说说这四幅图要告诉我们怎样的思想?(爱护鸟类)
⑵重点该讲清哪些方面内容?(或:你认为哪些内容应特别要讲清楚?)
⑶四人小组一生一图,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展开想象,适当穿插“内心活动”的描写,试把故事说通顺,说具体。
(提示:小组组员在听时注意要专心、安静,听完一幅之后可适当补充,提提意见;图与图之间注意要用有联系的词句过渡,不能从一幅图跳到另一幅,要注意图与图的“衔接”。应该把这件事当作真的发生过的,而且你亲眼看见了,甚至可以直接用“我……”的说法来组织语言,当作自己亲身经历的一样。)
⑷教师巡视参与,提出:先讲完的小组可以先动笔写草稿。
第九册习作教案
3、师生交流。4、朗读,指导。
5、分篇谈构思,谈写作意向。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指导选题
1、在这些作文题里,你最喜欢哪个?为什么? 2、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文章题目,确定你要写的内容。
3、小组讨论,确定自己打算写的作文题目,在小组中说出自己的构思。4、小组交流后,推荐一个同学参加全班的交流。
5、师生交流,然后评点。
二、拟题列提纲
1、把你想些的作文题写下来。2、自拟一个新颖的题目。3、写出你的提纲。
4、小组交流。5、全班交流。
三、写作评点 1、写草稿。
2、老师巡视,指导。3、自读自改。4、同座互读互改。
5、老师选择好的作文全班讲解,评点。
师:同学们,在这些作文题目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生:我喜欢写冬天的故事,冬天的生活实在太有趣了,令我难忘,所以我要写冬天。生:上学期,科学老师教给我们一个幻化玻璃的实验,我至今记忆犹新,科技真是奇妙。
生:我喜欢写的题目是《我喜欢的一篇课文》,不过我有疑问,我到底写哪门学科,我想写一篇英语课文。
师:当然可以。只要是你确实喜欢的,都可以。刚才大家看到了这些题目,谈了自己的想法,那么,该怎么写呢?(各位同学参加讨论)
五、讲评修改
1、针对同学习作进行讲评。
2、同学们根据老师的讲评进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