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学篮球模块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
中小学篮球模块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
随着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行,中小学体育教学受到了足够多的重视,篮球运动是体育运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在中小学的篮球教学中尚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此本文对中小学篮球模块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进行了研究。
一、中小学篮球模块教学障碍
1.教学形式与内容结合不紧密
中小学教学篮球教学有着一定的教学内容和相对灵活的教学方法,现阶段在中小学篮球模块的教学上存在着教与学联系不紧密的问题,学生在篮球运动上的兴趣也不够浓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训练的强度与学生的身体发展情况不能很好的结合,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
2.中小学篮球教学不受重视
中小学教学非常容易受到传统教学观念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以致学生自己、学校、教师、社会等都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度不够高,篮球训练更是得不到重视,这也就导致学生参与到篮球训练教学中的积极性得不到提升,也无法激发学生在篮球教学中的兴趣。同时在学校中不难发现,人们往往把学生打篮球的行为认为是在玩,还不如将这些时间利用到学习文化课上,并没有意识到篮球运动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3.篮球运动容易造成学生损伤
篮球运动是一种较为剧烈的运动项目,在运动的过程中会有一些攻防转换,难免会出现一些损伤,造成损伤的原因一般情况下是因为学生的技术动作做得不到位,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不够严密,此外还受学生的心理因素以及器材的影响。篮球模块教学中出现的错误主要是指皮肤擦伤、关节扭伤等,这些都会影响到学生参与到篮球教学中的积极性。
二、篮球模块教学设计与实施
1.培养学生兴趣
中小学生对篮球运动教学的兴趣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非常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对篮球的兴趣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激励,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鼓励,制订不同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篮球训练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其次讲求教学训练与比赛相结合,让学生在训练中产生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竞争意识,让学生可以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最后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观看篮球比赛,让学生感受到篮球运动的魅力,激发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动机。
2.遵循教学原则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掌握一定的教学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减少错误的出现,让学生拥有专门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掌握打篮球的技能。
首先,要注意体能发展和技能传授相结合的原则,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训练学生的速度、耐力、力量等,还需要掌握篮球运动中的技能和战术。要让学生掌握基础性的动作,然后对学生的技能进行巩固和提高,进行层次提高的新的技能训练,然后进行实战应用,让学生在高密度、高强度的条件下得到技能的真正提升。
其次,要注意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结合,篮球运动是一项高智商的运动,所以在篮球模块教学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应变能力的培养,注意运用一些策略,让学生可以在想象力以及创造力上得到有效的训练。
最后,还需要注意对抗性和灵活性训练以及篮球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可以在对抗的过程中赢得空间和时间上的优势,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思维模式。
3.选用合适方法
首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好奇心得到激发,在不同的情境中感受到篮球的魅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例如,教师在开始授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篮球明星的视频,让学生通过对明星的崇拜感对篮球产生兴趣。
其次,可以采用比赛教学法,中小学生有其自身的身心特点,他们存在着较强的争强好胜的心理。所以在篮球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对抗的条件中,增强实践技能,掌握一定的战术,使学生的应变能力、想象力都得到提升。
最后,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法、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等进行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习,感受到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在娱乐中得到知识能力的提升。例如,可以运球抓人、闭目行走、传球接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热情高涨,在竞争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中小学篮球教学是体育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不仅可以让学生对体育的热爱、对篮球的兴趣及积极性得到提升,使学生的体能得到锻炼,还可以使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心理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二篇:《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的研究》范文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的研究》
问题的来源: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策略,并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校本教研为主,根据研究的内容选择有效的科研方法。在教学中通过分析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问题的分析:有利于“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优化;有利于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有利于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
问题解决的意义: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素质;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研意识;有利于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我校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
研究思路:在研究过程中,力争处理好教法与学法的辩证统一关系,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策略。从收集成功案例入手,剖析出合理的教学方式、方法,提出研究的策略,以及在实际运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采取“研究——总结——研究”的滚动推广的方式,点面结合,滚动推广,及时为第一线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
研究内容与方法: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从校本研究为主,并根据研究内容选择有效的科研方法,如文献法、案例研究法、实验法、个案分析及行动研究等方法。在教学冲中通过案例学习、反思、分析研究提高课题研究质量。
研究进程及安排:2011年3月——2011年7月完成课题申报、研究方案、确定研究对象、培训实验教师;2011年9月——2012年7月全面实施方案,扎实开展实验活动;2012年9月——2012年12月总结经验、整理资料、撰写报告。
需要学校提供的条件:
(1)具有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实践的保证;
(2)具有参加实验教师的研究水平和时间的保证;
(3)具有参与科研实验的经费来源及数额的保证。
最终成果形式:
运用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开展对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策略方法的体系进行实证性研究与实验,探寻出一系列在新理念指导下符合教育、教学规划的新的教学范型,为大范围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提供有效的、操作性强的具体案例以及相关资料。
第三篇:中小学班主任实施生命教育的策略研究
中小学班主任实施生命教育的策略研究
张竹云 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摘 要】关注人的生命及其价值是教育的目标之一。我国生命教育的缺失导致的现实问题已不容忽视,生命教育急需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和重
视。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中小学生命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开展生命教育的意义,并提出了中小学班主任实施生命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班主任 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学校生命教育是指通
过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教授,让他们对自己有
一定的认识,对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尤其是残疾人的爱心,使中小学生在人格
上获得全面发展。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工具,教
师和家长关心的只是毫无生气的分数,没有培养和促进学生个体生命的精神成长,缺乏对学生的生命教育,致使一些学生不知如何应对人生
中的困难和挫折,没有正确的生命意识,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的价值。
教育的起点是人,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基点,我们必须重新审视现行的生
命教育并提出有效的实施策略。
一、我国中小学生命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生命意识淡薄。2004 年,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在北
京选取了 11 所有代表性的重点、普通和职业中学,对初一到高二年级的 4622 名学生进行了意外伤害和自杀相关行为的调查,发现特别想自
杀的中学生占到17.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学生约占4. 9%。当代青
少年竟然如此漠视宝贵的生命,用如此过激的手段面对人生,我们的教
育应该有责任有义务,尽快的让青少年在人格上获得健全发展,培养他
们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让生命悲剧不再发生。
2. 生命教育内容匮乏。尽管素质教育改革这么多年,应试教育却
仍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和家长的思想观念仍然是过于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一切以分数为重,生命教育还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有关生
命教育方面的内容比较匮乏,多数以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的形式出现
在部分试点学校,没有在大多数学校中普及,而且目前中小学开展的安
全教育、生理卫生教育等多属于预防性质的知识传授,深层次的教育不
够,忽视了学生正确生命观的养成,难以对学生产生终身的影响。
3. 教育过程中存在错误引导。我们仍然可以在新闻报纸上看到这
样令人痛心的消息: 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不公正对待学
生,歧视“差生”,诋毁学生的人格及尊严,轻则可能造成学生的心理问
题,重则将会导致学生轻生。以上种种教育方式都是反生命的,是对学
生生命的践踏。教师是学生生命意识及价值取向的重要引导者,他们的生命意识既表现为对自身生命的尊重,更体现在对学生生命的关爱。
部分中小学教师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没有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学生就
难以从教师身上懂得的生命的珍贵,更难以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二、中小学班主任实施生命教育的意义
1. 生命教育是旨在促进学生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热爱
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
要组成部分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2. 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尊敬父母、热爱家乡的深厚 感情和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学习、奋发成才的志向;有利于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勇敢、自信、坚强的品格;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3. 开展生命教育是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 消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养 成,甚至导致部分学生道德观念模糊、道德自律能力下降和心理脆弱。加强生命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从而为学生树立正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4. 开展生命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适应时代发展的 必然需要。许多学校主要是通过学科渗透和专题教育的方式开展生命 教育活动,缺乏对生命教育的整体思考和系统推进,在思想认识、课程 建设、教学方式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加强生命教育,建立和完善 校本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旨在从生理、心理和伦理等多方面引导学生 善待生命,完善人格,健康成长。
三、中小学班主任实施生命教育的策略
“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在小学阶段重点为“认识生命”- - - 初步
认识生命现象,初步了解自己的身体,有性别意识;懂得关心家人、尊敬 老人;初步掌握交通安全、防溺水的基本技能;学会识别可疑陌生人,初 步掌握突发灾害时的自救能力。初中阶段重点则为为“尊重生命”- - - 了解人体构造与各器官的功能;认识青春期生理现象;认识友情与爱 情的区别和联系;学会健康的异性交往;控制性冲动,懂得对自己的行 为负责;学会拒绝别人的性要求;初步了解避孕的基本原理;学会应对 敲诈、恐吓等突发事件的技能;学会理解和尊重父母、老师和同学;养成 健康生活方式,文明上网;学会拒绝烟酒和毒品,掌握预防艾滋病方法。因此中小学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关注生命,要敬畏生命。生命是独一无二的,是珍贵而伟大的。青少年要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我们要 教育学生悦纳自己,善待自己,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要教育学生提升 生命的价值,增强自己的使命感、责任感。我们还要教育学生懂得除了 自己,别人的痛苦也是痛苦,别人的生命也是十分珍贵的;要尊重人自 身的生命,还要欣赏其他形态的生命。推及及人,推及及物。作为教育 工作者的班主任,更应站在“人”的高度来关注教育,让教育充满个性、充满人情。一个真诚的班主任应该是一个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受 学生喜欢的班主任也应该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老师,一个和蔼的长者。所以班主任应该具备真正的学生意识、童年意识,并且知道敬畏生命。
2. 关注生命,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认知特征、不 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欲望渴求、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创造潜能,正是 这么多的“不同”组成一个欢乐的集体,从而铸就了千差万别的个性。教 育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让个性由依附走 向独立,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内敛走向凸现。作为班主任要有一颗包容之 心,有了它,就能充分地尊重每一个学生及其人格,尊重他们独特的思维 和包罗万象的见解。一个班主任对自己的班应静下心来仔细分析,找出 班级特色,找出学生的个性特长,并创造条件让其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行
动难免幼稚,但也会像《皇帝的新装》中那个小孩一样,包含着成年人所看 不到的、不敢说或不愿意说的真理。只要我们尊重学生并且给他们机会,在平时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个性,使个性得到张扬。
3. 关注生命,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在中小学阶段,学生智能及生命 要素都处在发展之中,学生的可塑性空间很大,班主任切不能凭学生现 时表现,主观臆断,武断评价学生。不能强求所有的学生都是一种发展 规律和发展态势,应该彻底抛弃统一的尺度,有区别地看待学生发展的 阶段性差异,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尤其是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 生的成长过程。
关注学生的发展,要求班主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认
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形成“合格 + 特长”的有特色发展。合格是教育的底线,最根本的表现就是“学会做人,学会办事,学会学习,学会健体”。班主任需要在班级制度、目标、措施、方法上做到“一切 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要民主、公正、平等地 对待每一个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尽自己所能,向他们提供最合 适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潜能、性格、文化差异的学生得到作充分的 发展,真正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建军. 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J]. 思想理论教育. 2006,(11).
[2]庄亚楠. 关于中小学生命教育的思考[J]. 当代教育论坛,2009,(02).
[3]岳诚. 浅谈生命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A]. 定西日报. 2009 年/3 月/25 日/第 002 版
第四篇: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体验式教学体系的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
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体验式教学体系的设计及实施策略研究
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黄德红 陈卫平
[摘要]长期以来,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教学存在理论与实际脱节、各专业课程内容相互割裂、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学生的实践机会和创新训练不足,严重影响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为此我们设计出“以理论教学为先导,以‘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实训及经典案例分析’课程为主干,以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生产管理、财务管理、资本运营等核心专业课程的体验式教学方案为支干的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体验式教学体系,并提出配备高素质的指导教师,组建教学团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升其在体验式教学中的体验感悟能力;模拟经营的规则要尽量与现实的企业经营相一致;合理有效地组织教学,因材施教等实施策略。[关键词]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体验式教学体系;实施策略
一、在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
体验式教学, 指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 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 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体验式教学在其他许多学科的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最典型的是军事教学中的沙盘推演、军事演习。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在对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中引入体验式教学。而我国在本世纪初才在企业管理专业培训中应用体验式教学。目前,在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尚处于初创阶段。
长期以来,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各门专业课程为主,实习实践为辅的分离式教学模式,教师很难把企业管理的各个流程、过程控制与企业的实际运作结合起来,从整体上、系统地讲深讲透。学生对工商管理的专业基础课程往往注重理论学习,不关心企业实践,缺乏对各方面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不知道怎样将其运用于企业的实际中,系统地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因此,学生毕业后对企业管理的内容、运作依然模糊不清,面对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难以学以致用,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需要。为了克服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课程体系过于刻板、僵化,教学内容缺乏综合性,教学形式单一,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生的实践机会和创新训练严重不足,系统训练也不到位,导致理论知识与实际能力脱节等现象,我们主张利用 “企业管理沙盘模拟”教具,实施体验式教学。
二、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体验式教学体系的设计
体验式教学须在一定的场景中才能发挥其作用。“企业管理沙盘模拟”教具具有直观、感性的特点,可在教学中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具体的模拟实践环境。它以沙盘为载体,学生们通过在模拟公司中扮演公司总裁、运营总监、财务总监、营销总监等不同角色,通过参与带有挑战性的“模拟经营”,在相互的经营搏弈中动态地体验企业经营管理,并通过每个经营团队的决策与实施以及每期模拟的结果和老师的点评,学会将所学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地应用于企业经营的实践中;学会团队协作、换位思考,做出正确的经营决 策;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现实真实的案例进行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主张,借助上述“企业管理沙盘模拟”教具,以“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实验室”为依托,设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体验式教学体系。首先,在学生完成核心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后,开设 “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实训及经典案例分析”课程。通过对这门课程的精心设计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课程知识融会贯通起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该课程采用学生实际操作和教师专题讲座相结合的形式,按照企业实际运行的需要与市场的客观运行规律,讲解专业知识的具体运用,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有序化、系统化,为其在企业管理活动中的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然后,再在“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实训及经典案例分析”课程的基础上,对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生产管理、财务管理、资本运营等核心专业课程的体验式教学方案进行设计,实施体验式教学,并指导学生以模拟的企业经营情况为背景进行课程设计。这样,让各门核心专业课程的体验式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全面构筑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体验式教学体系。
三、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体验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配备高素质的指导教师,组建教学团队
在企业经营模拟的体验式教学中,融合了几乎所有的企业管理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学生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广泛涉及到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会计、财务管理、生产管理、资本运营等各个方面。这就要求主讲教师必须精通上述主要专业课程内容,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并能启发引导学生将所学专业课程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企业经营中灵活运用。
同时,在此教学过程中,一改传统的教师权威、核心角色。教师在此过程中更多地“以 教练“”、指挥“”、协调者“”、伙伴”等身份就疑点、重点、难点向学生进行启发式的发问和模拟指导, 帮助学生自己来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探索空间和充分的反思机会。这要求教师必须有企业管理的实际经历和较高的技能水平,并了解最新的企业管理动态,掌握最先进的管理方法并能积极运用于企业管理的实际,否则, 对学生的指导就难以达到针对性和准确性(科学性)。
体验式教学方法能否科学运用于工商管理本科教学, 指导教师的技能熟练程度以及指导方法是否得当是关键所在, 因此, 指导教师需要在自身素质的提高上下一番功夫。同时,以“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实训及经典案例分析”课程的主讲教师为核心,以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的专业教师为骨干,组建体验式教学的教学团队显得尤为必要。
(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升其在体验式教学中的体验感悟能力
要在教学过程中获得预期的、良好的效果, 涉及许多的要素, 其中, 学生能否在行为、情感和认知上积极投入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学生的创新进行鼓励,否则,容易打击学生们的积极性。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让每个 学生对每个管理岗位上的工作都能有所体验,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进行研究式学习。
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的过程中, 要加强对学生的感悟能力的启发、引导和培训, 不断提升其相关能力, 这种能力的培养达到一定程度, 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他们将来即使在“ 师傅”不在场的情形下, 仍然可以凭借自己“的 悟性”学会甚至研究一些企业管理中所必须掌握的关键技能。
(三)模拟经营的规则要尽量与现实的企业经营相一致
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要求营造一个与真实社会相接近的实训环境。实验室教具模拟的企业经营状况不可能与实际完全相符,只可能是一个简化了的模型。加之初学者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许多运营规则如果定得与实际完全相符,容易导致实验失败,而使课程无法进行。因此,在“经营模拟实训及教师讲解”阶段,可将运营规则放宽,在“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实战竞赛”阶段,再将运营规则修订到尽量与实际相符。例如,运营规则中的贷款规则,在“经营模拟实训及教师讲解”阶段可定为:长期贷款+短期贷款≤2×所有者权益,以防止各公司的资金链断裂无法继续经营而导致课程不能顺利讲授。在“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实战竞赛”阶段,可定为:长期贷款+短期贷款≤所有者权益或更少,以便与现实的企业经营环境相符,同时提高企业经营的难度,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否则,体验式教学将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四)合理有效地组织教学,因材施教
体验式教学的组织包括课前实验内容的组织安排,学生角色的分工, 时间控制, 课堂讨论的组织及总结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积极性非常高,情绪也非常激动,教师要特别注意时间的控制和秩序的维护,以免场面失控而使教学无法按进度进行,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与主干专业课程内容的衔接,重点在于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基本理论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上再加以灵活运用。
工商管理专业的在校本科生不同于企业的实际工作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引导学生加强对企业经营的感性认识,亲身体验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再辅之以企业经营的实际案例展开分析讨论。因材施教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 在当前形势下,体验式教学法在工商管理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质量, 培养出既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但是, 我们也必须看到体验式教学法只是现代教学方法中的一种, 要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并不是简单地以一种教法替代另一种教法, 而应是多种教法的综合运用, 它必须随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侧重,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提高工商管理本科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参考文献:
[1]陈富生等。案例教学法在工商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7.4。
[2]赵红梅。工商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1。
[3]曾小彬。模拟体验式教学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3。
[4]李丹。体验式创新教学法在企业经营决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纺织教育2007.3。[5]李秀萍。体验式教学方法在管理类实践性教学中的科学运用[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0。
[6]张蓉。体验式教学模式浅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6。
[本文系国家民委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建设研究项目“体验式教学法在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黄德红,女,1968年生,副教授,硕士导师,中南民族大学工商管理系主任,研究方向:企业管理。联系方式:***。通讯地址:湖北、武汉市武昌民院路、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邮编:430074
陈卫平,男,1953年生,教授,硕士导师,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研究方向:企业管理。联系方式:027-62692739
本文已发表于《财政监督》2011年第2期
第五篇:有效教学实施的策略、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有效教学实施的策略、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
肖 秉 林
一、选题背景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20世纪末被学者介绍到我国,我国教育工作者逐步认识了有效教学,并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
1.构建全新的有效课堂教学系统。对涉及教学的各个主要环节进行全面的优化设计,打造全新的课堂,着力焕发课堂的活力,体现学生的生命价值,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探索作为普通高级中学实施有效教学所采取的各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措施、方法与手段,并且为全市全面推进有效教学提供典型经验,以及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
3.促进教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提升和专业成长。实施有效教学,人的因素至关重要。有效教学理念的贯彻,措施的落实,关键在于教师。
4.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效教学的终极目标体现在学生的有效学习上。因此,必须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培养途径,促进学习有效、高效的学习。
二、国内外同一领域研究现状
西方较有影响的教学理论与模式,如杜威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的重组为教学本质、以活动和练习为基本教学组织方式等实用的教学观,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维果茨基的儿童最近发展区和最佳教学阶段的学说,赞克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最优化和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等等,我们均可从中对有效教学进行探寻。
赫斯特等人对有效教学的研究。赫斯特(Hisrst)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和扩大概念图式和心理技能,从而引起行为变化。因此,教师应该经常考虑怎样使得教学内容被学生接受,使得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可以使得学生学到更深、更多和更广泛的知识。如果教师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人需求和自主权,学生在课堂里的行为问题就会屡屡发生,导致其成绩一再滑坡。他认为有效的教学应该保证学生有兴趣,能自我激发动机,有自主权。这样,学生大脑完全投入到处理教材和学习任务之中,他们就会一直学习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因此,下列三种情况可以称得上是有效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教师传授的大部分学科知识,而且学到许多其他知识;上课结束很久以后,学生还在继续研究和探讨上课内容;不是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渴望学习。
黛安.蒙哥马利对有效教学的研究。一是课堂教学三原则。黛安.蒙哥马利(Diane Montgomery)详尽分析了学生、教师与教学任务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简称为CBG原则、PCI原则和3MS原则。CBG是英语“Catch them Being Good”的首字母缩写,大意是“保持学生的良好状态”或“捕捉学生的良好状态”。促使学生产生良好反应和保持学习动机的最好策略,就是采取积极的态度肯定学生,注意教师与学生之前的交流,提高学生的自尊心,以便消除消极的影响,改善学生的课堂行为。PCI原则是一种建立在认知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意思是“积极的认知干预”。它要求教师理解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也就是说,理解和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时,以及他们学到了什么。当学生完成某一任务时,教师应该从质量的角度予以评价,对完成的方法和技巧予以指点,肯定学生的想法和观点,以便学生取得进步;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应该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应该要求学生用有意义的方式来思考和运用学习材料;除了简答题以外,教师应该多多提出一些值得争论的问题。这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3MS原则”包括一套相互关联的策略,它们是英语“Management、Monitoring and Maintenance”的首字母缩写,意思是“管理、监控和维持”。优秀教师经常运用这条原则控制课堂秩序。二是策略的上课计划。黛安.蒙哥马利还倡导了一种不同的上课计划,即“策略的上课计划”。“策略的上课计划”注重教学方法的优化,包括各种教学活动的转换,还可以开展小组问答活动、小组研究等活动。活动转换次数和时机取决于学生的注意力的保持程度。采用“策略的上课计划”,可以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水平,消除或减少因缺乏注意力和兴趣而产生的学生行为问题。
约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起,随着国内改革发展的需要,我国国内课程与教学理论界引入了建构主义心理学和后现代主义课程论,提炼出了有效教学的新的标准,如“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师生平等式的对话”、“学习背景化,把教学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以此创造学习的意义”、“挑战性的活动”等。为了实证这些标准,国外还提出“认知指导教学”、“认知复杂性教学”、“真实性教学”、“交互教学模式”等几种著名模式。近年来国内出版了很多有效教学的译著,如2002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奥斯汀得克萨斯大学的教育心理学教授鲍里奇(Gary Borich)博士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有效教学的新技巧》、《课堂信度评估》等,对课堂教室的安排、教师的清晰的讲解、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任务的定位、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及较高级的教学目标等作了清晰、翔实的讲解。
国内的有效教学研究也很活跃。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如英语、数学等)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于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他提出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的具体教学策略,还提出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
新课程改革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建构这样的学习方式对教师教学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该背景下,不少学校和教师在改进教学方式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总结出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如讨论式、探究式等。在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中,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独树一帜。在“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地发展”这一核心价值观下,“新基础教育”从对教学设计的要求开始,经实施教学过程,到反思和重建,向教师提出一整套教学行为的新要求,并通过这些行为推动教师回到“研究”之中,从而促进教师发展。经过长达10年研究形成的报告及叶澜教授完成的《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重建教学评价观》,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极为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概念界定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即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明确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学生只有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教学语言要纯净,能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教学手段要先进,能让学生易理解、易接受;教学方法要灵活,能让学生学得深、学得透。教师的教学如果不能做到这些,即使教得再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
策略:是一种行动的方针,或者是可以实现目标的方案集合。本课题研究实现有效教学,包括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有效训练、有效辅导、有效评价等各个环节。其中,有效备课是根本基础,有效课堂是教学核心,有效训练是重要依托,有效辅导是有益补充,有效评价是持续推进。课堂是有效教学的主阵地。其它教学环节都是围绕有效课堂建设进行系统而周密的教学设计。
途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教学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广大教师应当逐步树立“导学”的理念,着眼于有效性的提高,积极投身有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中,持续促进有效教学理论的学习与内化,实现有效教学能力的提升。
方法: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探索在一所学校的层面实施有效教学的各种步骤和手段,并对全市推进有效教学提出建议。
四、研究目标、内容
目
标:
1.探索普通中学全面实施有效教学的一系列策略、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整套从教学管理到学生发展的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以及各种保障措施。
2.着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全体师生树立有效教学的意识,使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3.总结学校实施有效教学的做法与经验,形成典型,对全市推广有效教学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内
容:
1.教师实施有效教学能力提升的研究。
2.学校实施有效教学管理机制与方法创新的研究。
3.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4.学校有效教学的整体评价与教师有效教学个体评价研究。
5.构建以“中学导学制”为主体的有效教学新教学模式研究。
有效教学包括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有效训练、有效辅导、有效评价等。有效备课要做到:熟悉学生,吃透教材,把握课堂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的起点;合理预设,动态生成,揣摩课堂教学的流程和细部的情境,带领学生走进教材。有效课堂,注重渲染情境的导入,通过主问题设计带领学生将研究一步步引向深入,面对课堂突发情况的机制处理,合理控制教学节奏的松紧与快慢。有效训练突出训练的及时性和分层性。有效辅导则是增强辅导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有效评价侧重过程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特别是激励性评价。
有效备课。备课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熟悉学生,吃透教材,把握课堂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的起点。从建构主义理论的角度看,学习的过程就是在原有知识与能力网络基础之上进行拓展与完善的过程。把握准教学的起点,明确学生能力的最佳发展区,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得以实现。为了充分提高备课的有效性,我校正在积极实践“个备——集备——个备”的三轮备课模式。二是合理预设,动态生成,揣摩课堂教学的流程和细部的情境。教学目标的预设应当突出主问题的设计,一课一标,一课一得,切忌目标分散零碎,备课中应当贯彻“导学”的理念,摒弃教师的强行、死板的流程设计,认真揣摩如何有效启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投入学习,探索理论的形成、知识的发展,让学生动态自主生成三维目标。
有效课堂。上课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课堂有效的因素很多,其中有效调控至关重要。课前渲染情境的导入,通过主问题设计带领学生将研究一步步引向深入,面对课堂突发情况的机制处理,合理控制教学节奏的松紧与快慢等等。
有效训练。训练是教学反馈的重要形式。训练的有效性侧重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及时性。加强课堂和课后训练的及时反馈,通过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的重点、进程,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二是分层性。面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要求他们定时、定量完成相同的作业,不利于提优补差,整体推进,更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作业必须在题量和难度上体现区别对待的差异性,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辅导。辅导是不可或缺的教学补充环节。有效辅导的关键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辅导的针对性。根据对象数量的不同,辅导可分为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根据辅导目的的不同,辅导又可分为提优辅导和补差辅导。不论何种形式的辅导都应突出辅导的针对性,针对特定的对象,选择特定的内容。二是辅导的灵活性。辅导难度较大的以及需要重点强化的,教师可以亲自组织;难度一般,操作简易的,可以通过学习小组,让学生进行互助合作的辅导。
有效评价。我们必须摒弃单
一、僵化的终结性评价模式,加大过程性评价的力度,弘扬“进步就是成功”的学习理念,积极推进肯定进步、激励进步的评价模式,努力提高评价的有效性。
要引导教师进行有效教学。实施有效教学,教师是关键。全体教师必须树立有效、高效的教学理念,注重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突出互动交流的有效性,增强知能建构的有效性,不断加强有效教学的意识。与此同时,广大教师还应通过不断学习,逐步增强实施有效教学的教学素养。例如教师的专业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这些素质都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的能力基础。平时,学校将通过积极的组织和系统的培训,不断提升广大教师有效教学的素养。
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心是根本的保证,方式是突破的法宝。各学科的教学,教师首先应当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兴趣点,带领学生体验掌握有效学习方法的愉悦,引导学生感受将知识演化成实际运用能力的快乐。
平时,不断帮助学生树立学好的信心,确立挑战自我、寻求进步的信念,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在发展中收获更大的信心。
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的效益。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大力倡导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有效推进学习方式的革新。各学科应当根据学生的基础和个性差异,组建4—6人的学习小组,加强课内的学习研讨,推进课外的学习延伸。不断引导,不断激励,逐步规范学习小组的正常运作。各学科还应当加强知识的实践研究和运用探索,努力实现学习方式质的飞跃,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实施有效教学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1.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教学要有“对象”意识,不能“唱独脚戏”,因为离开了“学”,也就无所谓“教”。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这种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如语文、数学等)的发展。
2.关注教学效益。教师教学要有时间与效益观念,既不能“跟着感觉走”,也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综合。
3.关注教学的可测性。教师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并应尽可能使目标具有可测性,教学完结时,能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实施测量。当然,不能简单地说“可量化”的教学就是好的、科学的教学。有效教学既反对拒绝量化,也反对过于量化。应该把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综合起来,全面体现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教师的教学成绩。
4.关注教学反思。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教学?”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
五、研究计划与预期成果
把本课题研究与我校的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学导学制”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的实践与研究结合起来,着力在“五个结合”上做文章:一是认真备课与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二是认真上课与实施“导学”课堂模式学习本结合;三是认真训练与促进学生分层提高相结合;四是认真辅导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相结合;五是认真评价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相结合。强化以“导入、导疑、导研、导练、导评”为内容的“五环节”教学法的有效研究。研究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学习阶段,重在统一思想,掌握方法;二是研究阶段,坚持把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三是总结评价阶段,重在及时矫正研究的方式方法。并采用案例分析、深入实践等方法,推进其研究的纵深发展。
1.关注学生的学习。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有效教学本质上取决于教师建立能够实现预期教育成果的学习经验的能力,而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加涅是比较早的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学生学习的人之一。1965年,他出版了影响至今的学习心理学著作《学习的条件》,应用信息加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心理学思想,形成了一个能解释大部分课堂学习的学习论体系。不仅阐明了五类学习的性质、有效学习的条件以及它们的教育含义,还提出了一个以他的学习条件分析为基础的教学论新体系,从四个方面对有效教学做了探讨。这四个方面分别是: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布鲁纳提出,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都可以用某种正确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儿童。他认为这种学习方法要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去探索未知,最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习的内容不是给予的,学生必须亲自发现它,并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布鲁纳强调应该广泛应用“发现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保留一些使人兴奋的观念”,同时“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它”。要求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思考数学,像历史学家那样去思考史学,亲自去发现结论和规律,使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
2.关注交往与沟通。教学的一个中心任务是产生新知识、新技能以及概念性框架。师生之间的交往被看作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关键因素,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师生间良好的交往。教学不再被看成是由教师决定而是取决于双方。比如,单纯的赞扬和学生的学习成绩之间并没有一致的关系。而且,“在班里运用表扬与奖励的最大弊端是一些人可以经常获得表扬,而另一些人却很难获得。更可怕的是,没有得到表扬与奖励的学生开始认为自己‘不够好’,这会给一部分学生带来潜在的伤害。教师意识到这一点转过来对全体给予过分慷慨的表扬和奖励,但是学生们能看出实质,他们能把不自然的、不应得的表扬与奖励或华而不实的奖励与真实的事情鉴别开来。”所以,研究的视角也对准了课堂内外的社会互动和文化环境。近年来的研究已经强调了合作、交流、“共同体”对教与学的作用,强调文化与社交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此外,社会文化理论和活动理论也扩展了教与学的定义,以强调教与学的社会、语言、文化和政治环境。在这些理论中,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合作的建构过程,存在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之中,存在于教室的社会结构之中,存在于学校的更大的机构之中。
交往与沟通是而且永远都是教学的核心,但是,教师们所面临的一个两难境地就是如何选择教学策略以便使学生学得更好,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能够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任务。置身于这样的两难境地,教师们面对一系列的问题:运用讲授的方法教学的有效性有多大?能否做得更好些?通过相互对话学生们能学多少?谈话很重要,但是,我们怎么才能知道谈话是正确的?我们如何使谈话更有效?我们掌握提问的方法有多好?全班性的讨论值得吗?什么是最好的组织小组讨论的方法?毫无疑问,所有这些问题都涉及到师生间的交往与沟通。
3.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策略。迄今为止,所有的有效教学著作中都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有效教学策略,从备课到上课,再到评价,教学流程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策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策略。人们普遍认为,相对于听、说、读、写、算的“基本技能”来说,高层次的学习策略,如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方法的策略、元认知策略、合作学习的策略、科学利用时间的策略、原理学习的策略等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仅仅掌握零碎的教学技能是难以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的有效性的,必须将具体的方法、技巧上升为策略。到底有多少种教学策略,这难以统计,仅以艾伦·C·奥斯丁所著的《有效教学策略》一书为例,就有11种之多。如果将每一种策略扩展开来阐述,则可以集册成书,比如数不尽的教师课堂提问策略、观察策略、决策策略,学生学习的预习策略、练习策略、解题策略等等都是以专著或教材的形式出现的。坎贝尔则为教师和学生总结出101条已被证明是成功的教与学的策略。预期研究成果:
2009年9月至12月,完成《有效教学备课案例集》。
2010年1月至12月,完成《有效课堂教学实录》。
2011年1月至6月,完成有效教学论文及经验介绍。
2011年1月至6月,完成《有效教学的策略、途径与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
(肖秉林 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