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认识比单元测试讲评课教案

时间:2019-05-13 00:06: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年级上册认识比单元测试讲评课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年级上册认识比单元测试讲评课教案》。

第一篇:六年级上册认识比单元测试讲评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认识比单元测试讲评课教案

*******************小学 ***********执教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试卷讲评,让学生查缺补漏,正视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析错改错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疏理知识的前后联系;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精神; 教学重难点:

典型错误出错原因的剖析与纠错,典型题目解题思路探究与解题方法分析.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查

(课前,提前把测试题发放到学生手中,并提出要求。)

教师谈话: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进行了第五单元的检测,试卷老师已经批完了,现在发到大家,自我检查分析,完成三件事情:

1、检查自己出错的原因。

2、把自己能改正的题目改正过来。

3、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

[设计意图:测试的目的有两个,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师的教学。通常情况下,学生出现的错误有两种,一是因为审题不仔细导致的错误,学生自己可以发现错误的原因并自我改正,另一种是自己不会的题目,或者题目的部分知识点不会,把试卷提前发到学生,让学生自查自改,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也为小组交流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总结检测情况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完成了认识比这一单元的检测,通过阅卷,老师发现同学们完成的有进步,其中有(11)个同学得了优。班级中的不少同学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一 1 些同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巧妙。但是,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了我们存在的问题,如;审题不仔细,解决问题不够灵活,过于粗心等。下面我们就对这次检测进行试卷讲评。正如朱熹所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面我们也要从试卷这个源冰活水来审视下我们自己。

【设计意图:试卷讲评要发扬优点,改进不足。通过简单总结,对学生解决问题中的好的方面给予肯定,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鼓励,也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提高学生对试卷讲评课的学习热情】

三、试卷讲评

1.小组合作交流,生生互助解易质疑。

谈话:课前,老师已经把试卷发到同学们手中,并且老师还不置了,哪位同学还记得?(交流:自查、自改、自记,)你们都完成任务了了吗?下面我们小组交流,听清楚要求:①自己独立解决不了的问题请小组同学帮忙。②小组长抽查组员对已经解决的问题的解题思路和错误原因,③把你们小组出错较多或者是还没有解决的题目记下来。

(学生交流, 老师参与到小组的学习)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调动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把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讲给小组同学听,一是再一次帮助学生理清一些思路,另外,通过小组合作,也可以把学生改正的题目通过小组的合作得到认可,以免出现又改错了还不知道的情况,而小组长记录的小组中出错多,或者解决不了的问题,正是试卷讲评课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2.组间交流共议,师生互动解难释疑。

(1)谈话:让我们走进第一板块——认真思考,正确填写。在这一板块,你们小组有哪些题目有困惑或者需要大家帮助解决?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点拨,重点解决第9题:

相关举例:如果大圆与小圆的直径比是3:2,那么小圆与大圆的半径比是():(),小圆与大圆的面积比是():()。

师:你是如何来解决的,请你把不同方法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独立思考,想一想你是否理解他们的思路。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办法,如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办法,教师适时总结如果直径比是3:2,那么半径比也是3:2,面积比就是9:4,并适时拓展,如果直径比是3:2,那么周长是(),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知识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要解决哪个问题,用怎样的方式解决,问题由学生提出,方法尽可能让学生得出。老师的作用就是通过组织学生解决存在困惑的问题,进一步帮助学生梳理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讲评课上也有新思路,新发现。】

(2)谈话:下面我们一起到第二板块,反复推敲,慎重选择,有需要帮忙解决的问题吗?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时点拨,解决。

预设第3题。第3题: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2:3,这个三角形是()。A、直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追问:如果不用计算,可不可以判断呢?(引发学生灵活处理。)(1+2+3=6 相当于180度被平均分成了两个“3份”,直角的“3份”占一半,所以是直角三角形。)

追问,其它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比又会有什么特点呢?(3)第三板块:求比值,化简比

谈话:哪位同学能根据你的出错原因给大家提一个醒,说一说求比值化简比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展示学生想法,教师点拨交流。及时总结:化简比和求比值结果要注意:化简比结果是一个比,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 设计意图:测试题中的部分题目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教师通过选择有价值的题目引导点拨,在学生掌握方法的基础上自行解决相关题目,通过对比,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并加以区分异同。](4)第四板块:判断

谈话:同学们,在这一板块上,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大家帮助?

师:这道题我们猜一猜错的同学可能错在哪? 指出:认真检查仔细读题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5)第五板块:动脑动手,规范操作

下面每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请你沿着方格线画个周长是 28厘米,长和宽的比是5:2的长方形。

作对的同学请举手,你们愿意帮助同学们解决这个问题?能不能告诉大家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组织学生互动交流。试卷中还有哪一题解题思路和此题类似?(第六版块第二题)

补充:下面每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请你沿着方格线画个面积是18厘米,长和宽的比是2:1的长方形。追问:为什么第2题不能用按比例分配知识解答?

【设计意图:通过讲评这道题目,提高学生用按比例分配解决这类问题的意识,并通过比较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重要方法.】(6)第六板块: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这一板块困惑在哪? 预设:第6题的第二小题。

请同学为大家做精彩讲解,重点引导学生加强对比的认识,并能根据题目特点选择不同解题方法。

4、反思总结,自我改正

谈话:题解决完了,试卷中的问题现在自己能解决了吗?请你把试卷中的问题改正过来,好吗?

学生独立改正错题。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共同努力,把学生存在的困惑给予解决,此时,给学生适当的时间予以改正,完成自我建构。】

5、巩固拓展,适时反馈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更多关于比的知识。请你根据自己的错题和本单元知识的重点再出几道题考一考大家,怎么样?

【设计意图:以上环节,实质是学生回顾、巩固、再学习、再认识、再提高的一个动态过程,可使题海无序与学生认知有序有机地结合起来,便于将知识与能力统一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6、课后分析,自我反思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后把你的收获写在数学日记里。【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课后写出试卷反思,这是讲评课后续的一个重要内容。不断的反思才能不断的进步,在课后反思的过程中可以客观的找出自己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学生也会在反思的过程中进一步内化课堂的知识,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

5、巩固拓展,适时反馈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更多关于比的知识。请你根据自己的错题和本单元知识的重点再出几道题考一考大家,怎么样?

【设计意图:以上环节,实质是学生回顾、巩固、再学习、再认识、再提高的一个动态过程,可使题海无序与学生认知有序有机地结合起来,便于将知识与能力统一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6、课后分析,自我反思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后把你的收获写在数学日记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课后写出试卷反思,这是讲评课后续的一个重要内容。不断的反思才能不断的进步,在课后反思的过程中可以客观的找出自己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学生也会在反思的过程中进一步内化课堂的知识,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

第二篇:《认识比》:单元评价讲评课教案

《认识比》:单元评价讲评课

教学内容:单元练习卷讲评及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练习卷的讲评使学生能进一步联系分数和除法的知识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法、写法。

2、结合练习卷的讲评使学生正确理解比的基本性质,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化简比。

3、结合练习卷的讲评使学生正确、熟练应用比的知识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练习卷内容的讲评

填空部分:

1.从甲城到乙城,快车要6小时,慢车要8小时,快车与慢车行完全程所需的时间比是(),快车与慢车的速度比是()

帮助学生分析:要求两车的速度比,先分别求出两车的速度。本题中可以把两城之间的路程看作单位“1”,根据两车行完全程各需时间,可以表示两车的速度分别为:1/6和1/8,然后再进行化简比。

2.小正方形与大正方形边长的比是2:3,则小正方形与大正方形周长的比是(),面积的比是()。

分析:根据正方形周长与面积计算方法,先正确求出大、小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再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分析正方形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思考要求大小两个正方形周长和面积比也就是求谁和谁的比。

3.一个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度数的比是2:3,这两个锐角分别是()度和()度。

分析:这两个锐角的度数和是多少?

选择题部分:

1.糖占糖水的1/20,那么糖与水的比是()。

A.1:20 B.1:21 C.1:19

分析:答题时要看清问题,很多同学把问题当成求糖与糖水的比就错了。

2.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3:2:1,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分析:三角形内角度数和是180度,然后按3:2:1来分配,算出每个角各是多少再进行判断。

追问:还有什么好方法吗?(鼓励学生思考更简便的方法即只要求出最大的那个角的度数就能进行判断。)

3.3:5的后项增加10,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前项应()。

A.加上10 B.乘3 C.加6 D.都不对

分析:比的基本性质是怎样的?本题中说把“后项增加10”实际就是把后项乘上了多少。

4.甲班人数的1/3等于乙班人数的1/4,那么甲、乙两班人数的比是()。

A.3:4 B.4:3 C.1/3:1/4 D.1/4:1/3 分析:本题错误率较高,同学们想一想该怎样分析?

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及时总结。

5.两个正方体棱长总和的比是3:2,那么这两个正方体体积的比是()

A.3:2 B.6:4 C.9:4 D.27:8

分析:根据两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比可以知道什么,正方体的体积又由什么决定的?

化简比和求比值部分

32.5:0.15 2/9 : 1/3 1 : 3/4 80/15 : 20 2 : 1/4 4.5 : 6 3/7 :6/11

帮助学生回顾什么是化简比和求比值,然后讲评练习中出现的几种错误。

判断题部分

1.a是b的1/3,b就是a的3倍。

2.在5:9的前项和后项同时加上7,比值不变。

3.如果a除以b等于4比5,那么a就是b的4/5。

4.篮球只数的 2/3等于排球的只数,篮球只数与排球只数的比是2: 3。

5.小红的身高是1米,妈妈的身高是158厘米,那么小红和她妈妈的身高比是1 : 158。

请几位判断错误的学生来说说自己如何思考的,教师及时纠正错误。

解决实际问题部分:

1.建筑工地原有黄沙35吨,用去了5吨,写出用去黄沙与剩下黄沙数量的比,并求出比值。

分析: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大部分是没有看清问题,很多同学求的是用去吨数与总吨数的比,也有个别同学求比值错误或是没有化简比。

2.一根钢材,用去3米后,用去的和剩下的长度比是1:4,这根钢材原来长多少米?

分析:要求钢材原来的长度先要求出剩下的米数,要求剩下的米数由该怎样分析?请学生交流思考过程,教师及时评价。

3.消毒酒精是由纯酒精和蒸馏水配制而成的,纯酒精与蒸馏水的比是3:1。

1.5升消毒酒精中含纯酒精多少毫升?

分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要求纯酒精的体积就是求什么?解答本题还要注意什么?

用500毫升纯酒精配制消毒酒精要加蒸馏水多少毫升?

分析:这一题又该怎样思考和解答?请学生交流各自的思考方法和解答过程。

用8升蒸馏水,可配制消毒酒精多少升?

分析:你是怎样解答这一题的?如果有同学这样列算式:8×3=24(毫升),你认为对吗?

4.左图中,小三角形与大三角形面积的最简单的整数比是多少?

分析:你看懂题中的信息了吗?你怎样解答这一题的,请说说你的方法。

二、补充练习

1.公鸡与母鸡的只数比是2∶9,也就是公鸡占总只数的(),母鸡占总只数的(),公鸡的只数是母鸡的(),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

2.一批货物按2∶3∶4分配给甲、乙、丙三个队去运,甲队运这批货物的(),丙队比乙队多运这批货物的()。

3.把一根长8米的绳子按3∶2截成甲、乙两段,甲、乙两段各长多少米?

4.把一根绳子按3∶2截成甲、乙两段,已知甲段长4.8米, 乙段长多少米?

5.把一根绳子按3∶2截成甲、乙两段,已知乙段长4.8米, 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

6.把一根绳子按3∶2截成甲、乙两段,已知乙段比甲段短1.6米, 甲、乙两段各长多少米?

7.商店运来一批洗衣机,卖出24台,卖出的台数与剩下的台数的比是3∶5,这批洗衣机一共有多少台?

8.两地相距480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4小时后相遇,已知甲、乙两车速度的比是

5∶3。甲、乙两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9.用36米长的篱笆围成一个长方形菜地,要求长与宽的比是5∶4,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0.已知A、B、C三个数的比是2∶3∶5,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90,这三个数分别是多少 ?

11.甲、乙两人每天共做56个机器零件,如果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3:5,那么甲、乙两人每天各做多少个零件?

12.石灰水是用石灰和水按1:100配成的,要配制4545千克的石灰水,需石灰多少千克?有12千克石灰配制石灰水需多少千克水?有325千克水,需加多少千克石灰就能配制成这种石灰水?

课后反思:

这次单元练习内容难度适中,所以两个班的大部分学生成绩较理想。今天这节课是单元练习内容讲评,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容易产生厌倦心理,会静不下心来学习,所以课前我也思考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课堂教学中,我利用教学媒体将每一大题中学生做错的题目呈现出来,然后请学生先思考自己为什么错,再思考应该怎样正确解答。如:填空题中有一题是已知两车行驶同一段路的时间,要求两车速度比。很多学生读题后一时不知如何思考,我及时启发他们可以先假设行驶的这段路为48千米,计算出两车的速度后化成最简比。当然有些聪明的学生已经感悟到速度与时间成反比。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讲评中,我突出当一道题目有多种解答方法时如何选择最佳方法。

第三篇:六年级数学试卷讲评课教案

六年级数学试卷讲评课教案

讲评内容:第四单元比例测试题 讲评目标:

1、通过讲评,进一步巩固本单元知识点。

2、通过对典型错误的剖析、矫正、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学习目标:

认真细致进行错例分析,用心思考,积极交流,总结经验,查漏补缺,体会数学方法和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典型错误的剖析与矫正。讲评过程:

一、整体回顾、介绍本次考试情况

1、本次考试平均分87.3分,及格率94.1%,优秀率68.6%,最高分 110分,最低分21分。

2、根据本次成绩对前五名和进步比较大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成绩前五名:李俊宁110分,翁睿110分,张蒙丹110分,杨蕾,王烨,石殊凡,赵欣瑶,时若莹,沈建翔,王朝晖107分。进步比较大的前五名学生:张琼月,刘子璇,董志强,吴姝静,张轩。

二、教师分析学生在答题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表现在不认真审题,不细心答题,如第6小题结果没有化简,第16小题没有注意x与y的顺序,第五大题的应用题,有的同学没有按题目的要求解,等。

2、部分学生计算的能力不强,表现为计算速度慢,计算的准确率低,不能灵活的使用运算律及一些运算方法。如第1小题判断四个数能不能成比例的技巧,解比例时的一些运算方法,等。

3、不能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例如,解决实际问题的第2题,有部分学生按边长和数量成反比例关系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第3题,有的同学先算面积,然后再用比例尺算实际面积,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对于附加题无从下手,等。

三、学生自我分析试卷

学生的有一些问题是因为一时的疏忽做错;有一些是自己的知识不够牢固,经过自己的学习是可以自己解决的;有一些问题经过学生自己的再思考是可以自己解决的。象这一类的问题肯定可以学生自己处理好,那么就不需要老师来帮忙,只要给以时间和信心就可以了。

四、小组内互帮互助学习

当学生的问题自己解决掉自己能解决的之后,这时转入学生的互帮互助阶段,在小组内由学生提出不会的问题由会做的同学进行讲解。在这个阶段由学生给学生讲解达到学会的目的。组内都不会的问题就由组长记录并交给老师。

五、老师组织讲解

根据各小组的统计,根据各组情况由多到少(不会的小组数)的 顺序来解决。经过了两次纠正(自纠和互纠),学生的问题基本解决,剩下的问题再由老师组织,让会做的小组给同学们讲解。讲解题思路,老师适当补充、引导、评价。

六、老师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学生自己的学习和相互帮助有没有成效要靠自觉,老师可以检查,拿出一部分比较有意义的,需要老师来讲解的问题检查学生,顺便让学生说出老师要说的话,然后有必要就补充、评价。让学生说出每一道题的考察内容解题技巧。

七、当堂检测

1、用2、4、8、4、写出比例式:()。

2、行驶的路程一定,则车轮的周长和它的转数成()比例.3、一种精密零件长5毫米,把它画图上长6厘米,则比例尺是()

4、若5X-7Y=0,X:Y=()

5、在比例尺是1:200的图上,一个长方形的长是4㎝,宽是3㎝,这个长方形的实际面积是()平方米。

6、一间房子要用方砖铺地,用边长3分米的方砖,需要86块。如果改用边长是2分米的方砖要()块.当堂检测:

1、用2、4、8、4、写出比例式:()。

2、在A×B=C中,当A一定时,B和C 成()比例.3、一种精密零件长5毫米,把它画图上长6厘米,则比例尺是()

4、若5X-7Y=0,X:Y=()

5、在比例尺是1:200的图上,一个长方形的长是4㎝,宽是3㎝,这个长方形的实际面积是()平方米。

第四篇:六年级上册比的教案

课题 :

生活中的比

第 1 课时 学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百分数的意义及应用,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比奠定了基础。学情分析:

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往往比较困难。应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学习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导学策略:

联系实际 体验概念。教学准备:

表格、情境设计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1、谈话引入

(1)出示4名同学的比赛情况,这里4名同学的比赛场数是一样的,都是各赛8场。由于比赛的场数相同,可以直接比较获胜的场数吗?学生排出名次。学生活动:

由于比赛的场数相同,可以直接比较获胜的场数吗?学生排出名次。

二、情境延伸 感悟新知 学生弄懂题意,看懂统计表。

(1)如果小强和小林两人进行的四次练习的结果,每次比赛场数不同,获胜的场数也不同。那我们怎么比?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小强或小林哪次练习的成绩最好。学生体会到比较谁的速度快,实际上就是比较路程与时间的比。(2)、出示马拉松选手赛跑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数据,以及某人骑车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数据,分别提供了三个水果摊位出售苹果的价钱的情况。

学生体会到比较哪个摊位的苹果便宜,实际上就是比较总价与数量的比。

(3)出示图形分类的情境。

三、结合情境 教学概念

1、在以上情境的基础上,教师引出“比”的概念。再次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

学生用比的方式说一说、写一写。

2、介绍比的读法和写法。

四、拓展应用 加深体验 学生交流。

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比?

五、课堂总结 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认识谁?它表示什么意思?课后继续找一找哪些地方还用到了比?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比》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了“比赛成绩”“速度”“水果价格”“图形放大缩小”等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比的意义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但在实际中,学生记住“比”概念容易,但要真正理解比的意义往往比较困难。于是,教材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

《教师教学用书》上建议这部分内容用3课时教学,说明编者也希望教学时能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探索、体验、交流,在对“生活中的比”有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后再引出比的概念。

备课时,面对着连续呈现的四个情境,如果按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教学,则前面的课时因为没有具体的知识点会显得比较单薄,这样的课很难了解到学生的理解掌握情况。而且一节课设置了太多的情境,必然会使教学环节显得零碎,学生的思维无法深刻。

另外,第四个情境“图形放大缩小”其实是要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虽然教材中并没有揭示这个概念,也没有出现“比的前项与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的字眼,但我想还是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个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决定把第四个情境中放到下一节课,选择前三个情境然后引入比的概念。

第五篇:八年级上册试卷讲评课教案

八年级上册试卷讲评课教案

一、讲评目标

1、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便于查缺补漏。

2、矫正试卷中存在的错误,进一步巩固检查过的知识。

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教师的简单讲评,使学生总体掌握各项知识内容和各种答题技巧。巩固学生对基本知识薄弱环节的掌握及提升对基本观点的理解、运用能力。

二、讲评方法:学生自主改错、教师讲解、师生共同讨论。

三、讲评重点:选择题和材料解析中错误较多的部分题目。

四、讲评过程

1、考试情况简要分析:

2、试题特点和结构: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延伸、拓展。题型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与中考题型相符,选择题12个,非选择题材料题两个大题。题目难易度适中。

3、学生自主改错:学生对试卷中出现的错误自行改错,可以看课本,不会的向小组内其他同学请教,仍然不会的在试卷上作出标记。

4、教师针对性讲解:各小组长统计本组的疑难问题并交给老师。教师针对问题较多的题目进行讲解,分析做错的原因。

5、当堂训练 选择题

(1)历史活动探究课上,同学们围绕中国的近代化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黎明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他的看法中,与历史史实不符合的是()A 戊戌变法的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B 洋务派主张兴办近代工业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 C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D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2)历史活动探究课上,同学们围绕中国的近代化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黎明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他的看法中,与历史史实不符合的是 A 戊戌变法的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B 洋务派主张兴办近代工业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 C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D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3)严复译著《天演论》中提出“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启发了当时的中国知识界去探索、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近代中国从制度上学习西方始于()

A 洋务运动 B 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戊戌变法

(4)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其主要依据是他们()A 都反对文化领域的复古思想B 都主张推翻清朝统治 C都以“民主”“科学”为指导思想D都具有反封建性质 材料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 材料一 120年前的那个甲午,是黑暗的、痛苦的、流血的、沉沦的甲午。„„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

---《人民日报:从曱午战争的庫墟上崛起》》2014年04月13日06版 (1)结合所学知识,给材料一中的观点提供依据。

 材料二 在历史上多次制造亊端对中国打响“第一枪”日本,这次(中日)是还要制造亊端打响“第一枪”呢,或是制造亊端逼迫中国打响“第一枪”呢?

 一一中新网2014年1月2日电

(2)请用20世纪30年代的两个史实说明日本在历史上多次制造事端对中国打响“第一枪”。

 材料三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

(3)为什么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在12月13日?

(4)抗战胜利有何伟大历史意义?请你谈谈为什么要设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下载六年级上册认识比单元测试讲评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年级上册认识比单元测试讲评课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讲评课教案教案

    2011-2012第一学期 期中考试试卷讲评 一、期中考试总体成绩分析: 80分以上的人数:22人 90分以上的人数:5人 班级最高分:曹蕊 95分 年级最高分:王艺洁 97分 班级平均分:81.08 二、......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认识比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70页的例1、例2以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三的第1~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2......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认识》说课稿

    《比的意义》说课稿 宇华学校 李红英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比的意义”。《比的意义》一课概念不仅多而且也琐碎,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课内容,突......

    课内比教学六年级上册古诗复习课教案

    课内比教学六年级上册古诗复习课教案 长春街小学 辛艳 一、导课 中华民族有着灿烂的文化,在文化长河中,“古诗”是其中一朵美丽的浪花。入学至今我们学了 不少古诗,今天就让我......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复习教案

    第十一册复习教案 复习教案(一) 教学内容:第一组课文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1会写本组19个生字.读读记记词语 2回顾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3 在课文中积累语言. 4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复习教案范文

    第一单元复习二 、四字词语掌握 岁月( )( ) 波光( )( ) ( )( )乐道别有( )( ) ( )( )攘攘( )( )深长花色( )( ) 驻足( )( ) ( )(......

    认识比教案

    认识比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1、早晨,妈妈为全家准备了丰盛的早餐饮料,请看大屏幕(出示例1) 可以怎样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呢? (1)牛奶比果汁多1杯;果汁比牛奶少1杯 (2)果汁的杯......

    认识比教案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例1、例2教学认识比的意义。认识比时,主要利用学生对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已有认识,先引导学生分别认识同类量的......